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与原则

2024-07-23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与原则(共14篇)

篇1: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与原则

预防为主 预防,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中医学历来十分重视预防,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素问。四报导调神大论》中记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科。”指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意义。

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方面内容。

1、未病先防 就是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防止疾病的发生。

(1)调养身体,提高正气抗邪能力:要提高正气,关键要增强体质。《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为了防止疾病的发生,必须注意精神的调摄、身体的锻炼、饮食起居护理、避免过度疲劳和适当的药物预防等方面。

① 调摄精神。中医认为精神神志活动,与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有密切的关系。突然强烈或反复、持续的精神刺激,可使人体气机逆乱,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病。如过喜伤心、暴努伤肝、过思伤脾、恐惧伤肾等。在疾病过程中,情绪波动或突然的精神刺激,均可导致疾病恶化。而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则使气机通畅,气血和平,有利于疾病康复。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的:“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可见,做好情志护理,保持精神上安定清静愉快,对提高正气,预防疾病的发生或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② 加强身体锻炼。汉代医家华佗根据“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创造了“五禽戏”。说明经常进行身体锻炼,能增强体质,减少疾病的发生。对慢性疾病,通过太极拳、八段锦等健身锻炼,也有助于关节流利、气机通畅,达到早日康复。

③ 生活起居护理。要保持身体健康,精神充沛,益寿延年,就应懂得自然变化规律,适应自然环境的的变化,对饮食起居、劳逸等有适当的节制和安排。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的:“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亡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④ 药物预防。《素问。遗篇。刺法论》中有“小金丹……服十粒,无疫干也”预防疾病的记载。早在明清时代,人痘接种法已得到推广。还有用苍术、雄黄等烟熏以消毒防病等。近年来中草药预防疾病有了很大发展,取得很好效果。如用贯众、板蓝根或大青叶预防流感,用茵陈、栀子等预防肝炎,马齿苋预防痢疾等。

(2)防止病邪的侵害:要做好未病先防除了采用以上四方面措施外,还应防止病邪的侵害,因病邪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如讲究卫生,防止水源、食物和环境的污染;对“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对“五疫之至,皆相染易”应“避其毒气”;对生活起居方面,应起居有常、饮食有节、不妄作劳等,都是防止病邪侵害的有效方法。

2、既病防变 做好未病先防是预防疾病积极而理想的措施。但如果疾病已经发生,则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处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及时、果断采取一切护理措施,防止疾病的发展和传变。

(1)在疾病尚未明确诊断时,护理人员要加强观察,通过病员出现的症状、体征及期有关情况的综合分析,为医生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防止疾病的发展。

(2)捕捉并发症的先兆,防止疾病传变。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常可出现病情突变或并发症发生。如高热病人出现热极动风或邪热内陷心包的抽风或昏迷等。若护理人员能及早发现,并采取适当措施,可挽回逆势,使病员转危为安。

(3)掌握疾病的传变规则和途径,及早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医学源流论》中说:“……是故传经之邪,先夺其未至,则所以断敌之要道也,横暴之疾,而急保其未病,则所以守我之岩疆也,挟宿食而病者,先除其食 ,则敌之资粮已焚……。”《金匮要略》中首先提出:“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说明对传经的病变,要掌握其规律和途径,在治疗和护理上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未受邪之地被病邪侵害。如肝病未及脾时,护理上要注意调 理脾胃,给以一些健脾之品,以振中土,这样,不但可杜邪传脾,防患于未然,而且可通过实脾以制肝木之横逆。

扶正祛邪 疾病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正气与邪气相争的过程,邪胜于正病进,正胜于邪病退。因此,为促进疾病向好的方向转化,护理的重点应放在邪正双方力理的对比上,通过扶正祛邪,使疾病向痊愈转化。

所谓扶正,即是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扶正多用补虚的方法。

1、食补与药补 根据气虚、阳虚、阴虚、血虚的病人,分别采用补气、补阳、滋阴、补血的护理方法。如气虚可给人参、黄芪、山药、大枣等补气之品;血虚可给阿胶、猪肝、桂圆、大枣等补血之品;阴虚可给枸杞子、甲鱼、银耳等滋阴清补之物;阳虚可给牛肉、羊肉、狗肉、鸡等温补之品。

2、调摄精神情志 精神情志的波动,常可使病情加重或恶化,护理上应加强精神护理,做好开导劝慰和鼓励工作,使病员情志舒畅愉快、气机调畅、气血和平,有利扶植正气、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3、动静相宜 动和静应视病 情轻重而定。如急性病期,应静卧休息,以培育正气和减少气血的耗损。随着病情的好转或慢性病期,可根据体力逐渐增加活动量,以调节气机、通利关节,增强体质和抗病的能力。

所谓祛邪,即是祛除病邪,使邪去正安。祛邪多用泻实的方法。如外感表证者,宜用发汗解表;宿食停滞或食物中毒等,宜用消食导滞或吐法等。

扶正祛邪原则在护理上具体运用时,要注意扶正不留邪和祛邪不伤正。如急性病期病员,应有忌食补养之食品或药品,以防留邪;表证病人在用汗法祛邪时,应以周身汗出表荽为度,切忌大汗淋漓而伤正;阳明腑实证病人采用通里攻下法时,应以腑通热退汗止为宜,不可腹泻频数而伤正等。 总之,在临床运用扶正祛邪的护理原则时,应根据疾病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运用。通过扶正使正气加强,通过祛邪能排除病邪的侵害和干扰,达到邪去正安之目的。

篇2: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与原则

整体护理是在中医整体辨证观指导下的护理方法,中医整体护理思想贯穿于护理过程的始终。如口腔溃疡以补充维生素、口含消炎片等法治疗,往往收效欠佳。如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从整体护理的角度进行护理,就可在疾病的初期收到良好的效果。“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即心通过舌窍与外界相连。中医认为,口舌生疮是心火上炎或小肠实热所致,治疗除选用清热解毒、导热下行的药物外,还应选取一些寒凉清火食物,如鸭、鳖、豆芽、豆腐、藕、海带、梨、西瓜、白萝卜等,勿食辛辣温燥之品。同时要避免情志过激,以免出现过喜伤心、急躁伤肝之弊。

2 辨证施护

所谓“辨证施护”,就是运用中医四诊收集的资料,加以分析、综合、概括、判断,对疾病进行证候定性;然后根据证定位的结果确立相应的护理原则和方法。辨证施护包括同病异护、异病同护两个方面。例如:同一肾病,若见发热、畏寒、浮肿、小便不利时,诊为“风水证”,当选用宣肺发汗利尿的方法进行治疗与护理;若肿已消退,仅有腰酸、面白、肢冷、畏寒等主症时,证属肾阳虚衰,当以温补肾阳的方法进行治疗和护理,此即同病异护。又如,多种传染病的初期都有类似的表证(上感症状) ,在护理时则都要围绕“解表”这一原则进行护理,此即异病同护。

3 情志护理

所谓情志护理是指运用调节情志来治疗脏腑疾病的方法。《内经》云:“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悲恐”。正常、和调的情志,可使脏腑之气舒畅条达,继而促进脏腑的功能活动;情志异常,就会导致脏腑气血功能紊乱,继而伤及内脏。例如:“喜”本来是一种良性的情绪变化,然而“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范进中举”就是一绝妙的例子。史料记载:范进由于多年未能中举,被家人瞧不起,当他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如愿以偿时,由于过喜而伤心,突然患了狂躁型的精神病。范进的家人在医生的授意下以恐吓的方法刺激范进,范进受到了惊吓,抑制了亢奋的情绪,又恢复了正常的心神功能。另外,中医在情志护理方面,还强调用五音(宫、商、角、徵、羽) 入五脏(肝、心、脾、肺、肾) 的方法,来调节五脏的生理功能,相当于现代的音乐疗法。

4 饮食护理

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又是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中医认为“食药同源”,其温热寒凉之性,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食物的酸苦甘辛咸为五脏所属,对人体脏腑的生理、病理有重要影响。中医饮食护理强调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施护。如:虚寒体质和有寒性病症的人(畏寒、腹痛、腹泻,易感冒) ,应多进食一些羊肉、鲫鱼、桂元、茄子等温补类食物。而对于热性病人(发热、急性化脓性疾病) ,则宜选用清淡之品。若进食不分寒温,则会加重病情。

5 生活起居护理

《内经》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是大自然的产物,人类要想获得健康,必须“顺四时调阴阳,避时邪养形神。”生活起居必须适应自然界的变化,才能减少疾病的发生。比如中医强调起居有常,应做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对年老体弱的人来说,冬天宜早睡晚起,夏天宜晚睡早起。

6 运动保健

体育锻炼对保持健康的身体素质及预防疾病有着重要作用,中医早有“导引”与“吐纳”的锻炼方法。所谓“导引”,是指“摇筋骨,动肢节”,通过有规律的呼吸和全身肢体的适量运动,以疏利关节、调和气血,提高抗病能力。五禽戏、太极拳就是在导引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吐纳”是一种内养功,通过静心思念、集中精神,与特殊的呼吸方式相配合,以调节体内阴阳平衡。

7 护理技术操作

针刺、艾灸、推拿、火罐、热敷、熏洗、挑割、捏脊、药枕、浴面、浴足、日光浴、温泉浴等,均属于中医护理方法。这些疗法操作简便、取材容易、适应范围广、见效快、费用低廉、无毒副作用,深受群众欢迎。

8 预防为主的思想

篇3:中医学基本特点的讲授体会

一、整体观念

1. 整体观念的概念

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以及人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 这种整体思想即称之为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构成人体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 在功能上相互协调、互为补充, 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而且人体与自然界也是密不可分的, 自然界的变化随时影响人体, 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过程中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环境统一性的思想即整体观念。

2.整体观念的内容

(1)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由许多腑脏、组织和器官所组成, 它们虽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 但互相之间不是相互孤立, 而是相互联系的, 形成以五脏为中心, 配合六腑, 联系五体、五官九窍的五大系统。每个脏腑都有其各自不同功能, 但又是在整体活动下的分工合作、有机配合, 这就是人体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2) 人与环境密切相关。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 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自然界的变化又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 而机体则相应地产生反应, 属于生理范围内的, 即是生理适应性;超越这个范围, 即是病理性反应。

二、辨证论治

1.辨证论治的概念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辨证”就是把四诊 (望诊、闻诊、问诊、切诊) 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 通过分析、综合, 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 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 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 又称为“施治”, 即根据辨证的结果, 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 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辨证和论治, 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体现, 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 是指导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

2.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内涵

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疾病, 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 或出于发展的不同阶段, 所以表现的症不同, 因而治法也就不同。即病同, 症不同, 所以治法不同。异病同治, 是指不同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 由于出现了相同的证, 因而可以采用相同的方法治疗。即病不同而症同, 所以治法相同。

篇4: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与原则

关键词:商务西班牙语;信函写作;基本原则;特点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同西语国家的商务往来活动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深入,使用西班牙语应用文的场合也越来越多。商务西语信函既是国际贸易活动中各方互通信息的必要交流手段,也经常作为必要的书面凭证和法律证明为解决各种贸易争端提供重要证据。因此商务西语信函的写作是否规范得体及其翻译是否准确标准对商务活动能否顺利开展是具有相当影响力的。首先要说明的是,国际商务西语信函与普通西语信函在格式上并无较大区别,但前者更为正式、严肃。即使现在越来越多的西语商务人士主要采取电子邮件代替传统的纸质信函,写作时已经大大简化了格式要求,但重要的原则和特点必须遵循。本文主要介绍商务西班牙语信函的写作原则及基本特点。

一、商务西语信函写作的基本原则

(一)准确(precisión)。商务写作要先明确写作目的,文中避免出现含糊不清的思想和模棱两可的措辞。同时在写作细节方面要认真检查,保证单词拼写、标点符号和语法使用的正确性,另外引用的数据和事实也要确保真实无误。特别对涉及到产品货号、价格条款、数量、品质、交货期、交货地点、双方权利义务等重要信息的写作内容要反复核对,避免出现任何对企业形象和经济利益造成负面影响的错误。

(二)完整(integridad)。商务信函作为正式的应用文,应该包含所有的必要信息才能达到预期的交流效果。为了保证其的完整性,建议写作前列好提纲,全面地考虑到涉及的对象,写信的原因,依据的事实,陈述或商讨内容中重要的事项和数据等等。如果一封商务信函发出后,写作者发觉到遗漏了重要信息,即使立即补发内容,收信人也会质疑对方的专业程度和业务水平。

(三)礼貌(cortesía)。礼貌作为人际交往的重要基本原则,在商务活动中对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增进交往各方友谊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商务信函中的礼貌并不是虚伪的客套,而是在字里行间自然真挚地表现出体贴的理解、真挚的感谢和由衷的尊敬。商务西班牙语中基本使用第三人称“您”或者“诸位”(usted/ustedes)并常配合使用条件式、虚拟过去未完成时、命令式第三人称等礼貌用语来表达较为委婉、礼貌的语气。

(四)简明(concisión)。从节约时间和有助理解的角度出发,在不影响准确、完整和礼貌的原则的基础上,一篇好的商务信函应该简明扼要,避免拖沓重复和复杂冗长。具体来说,提倡尽可能地使用专业的商务西语词汇和固定句型。

二、商务西语信函写作的基本特点

(一)多使用正式规范、专业严谨的词汇。

商务西语信函写作在词汇的选择上体现出同其他类型西语写作时需要注意的一些共性,如避免重复、杜绝歧义等。同时也特别地表现出多用意义相近的正式的书面词汇、中性词汇代替非正式的口语词汇和基本词汇的特点。如用informar或notificar来代替decir(告诉、告知);以介词短语来代替简单的前置词,如用con referencia a来代替sobre(关于)。

商务西语信函用词的专业严谨的特点体现在使用大量的专业术语、缩略语等。如arancel(关税),estiba(平仓),CIM(Convenio Internacional para el Transporte de Mercancias por Ferrocarril 国际铁路货物运输协议)等等。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商务信函的涉外性和国际性决定了其专业术语是约定俗成的,国际通用的,所以尽管很多的商务西语词汇是存在的,在实际的国际贸易应用中其对应的英语词汇使用的频率更高一些。比如在西班牙语使用较广的拉丁美洲地区,国际性的西语商务信函里也偏向用B/L(Bill of lading)来代替conocimiento de embarque(提单);在涉及价格条款的贸易术语的使用上,更是倾向使用FOB(Free on Board 离岸价),CIF(Cost Insurance Freight 到岸价)等商务英语词汇。因此从事商务西语活动的专业人员学好用好商务英语也是很有必要的。

频繁的使用专业术语和缩略语是商务西语信函的基本特征。这些约定俗成的术语和缩略语不仅准确精炼、言简意赅,而且便于记忆、避免歧义,为简化办事过程、提高商务交流的速度和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多使用態度积极、委婉礼貌、格式固定的句型

为了表达良好的合作意愿和诚恳的合作态度,商务西语信函里多使用积极肯定的语气,避免消极否定的句式。如经常使用Nos complacemos en… /Tenemos el grado de…(我们很荣幸地……)这类积极的语气来促进合作,建立良好的业务关系。

为了表达尊重和礼貌,商务西语信函多使用委婉礼貌的句型。最常用的是简单条件式构成的礼貌用语,如podría、debería、desearía、querría、nos gustaría等等。其次虚拟式过去未完成时的礼貌句型用法也较为常见。命令式第三人称的句型也可以表示礼貌和敬意,用于提出请求,但在比较正式严肃的商务场景中使用的频率略低。

商务西语信函贯穿整个贸易过程,包括信息咨询、价格磋商、签订合同、支付货款、生产备货、运输交通、通关报税、保险索赔等个个环节,涉及的事务比较繁杂具体。在实际写作中,经常采用固定的句式来简化写作过程,提高写作速度。比如在撰写信息回复函电是,一般都是在最开始告知对方来信已收到。常用的句型有:Nos complace acusar recibo de su carta fechada del…(我们很高兴收到您X月X日的来信);Les agradecemos su atenta del…(感谢您X月X日的来信)。固定句式的使用既有效地节约了写作和阅读双方的时间和精力,提高了商务沟通的效率和质量,也方便初级学习者模仿和使用。

三、结语

商务西班牙语作为特殊用途西班牙语的一种类型,是商务知识和西班牙语知识的高度有机结合。商务西语信函的应用写作具有重视准确、完整、礼貌、简明的基本原则和用词规范专业及使用句型积极礼貌,格式固定的特点。在商务西语信函的写作和翻译中,应该遵循这些规律,彻底理解各种词汇、句型和习惯表达,使涉外商务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从而大力推动我国和西语国家之间的商务交流。

【参考文献】

[1]陈莹,秦晓莹.经贸西班牙语[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2]赵雪梅,李紫莹.西班牙语经贸应用文[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

[3]张绪华.西班牙语应用文[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篇5: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与原则

因时制宜护理

因:根据。就是要根据四时气候变化,随时调护。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特点确定保健、养生、用药、护理的原则称为因时制宜护理。

四时气候变化是有春温、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等规律的,人体为了适应气候变化规律,在生理上则出现相应的改变。但气候变化如果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能力,或是由于人体的调节机能不能及时对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做出适应性调节时,就会发生疾病,所以在护理时就应根据季节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

因时制宜除了对季节不同的护理外,还要注意病人昼夜间的不同变化而给予不同的护理。一般疾病都是昼轻夜重。

因人制宜护理

就是要重视个体差异,病人有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精神状态、家庭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的差异,所以,在患病时就表现出不同的病理反应,因而在护理时,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护理。

因地制宜护理

因地制宜护理是根据地理环境的特点,制定相适宜的护理措施。我国地域宽广,地理环境有显著差异,气候条件、风土人情、生活习惯各不相同,所以在疾病的表现上也不同,因此,在确定护理原则、保健及用药时要因地制宜。

篇6:中医饮食养生原则及学术特点论文

1饮食养生渊薮

中医的饮食养生与中华文明的饮食文化是共生共存的。在夏朝时期,就已开始有了酿酒工艺,而商王汤的宰相伊尹所制作的具有治疗功效的汤液,成为了中医汤剂的鼻袓。

春秋战国时期,饮食在养生保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五十二病方》中,应用的近250种药物中就包括了谷、菜、果、禽、兽、鱼、虫等食物。《内经?藏气法时论》记载:“毒药攻邪,五谷为食,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以补益精气。”明确对药物(毒药)和食物的功用做出了区分,对于日常饮食在养生保健中的作用进行了分类,形成了类似于今天营养金字塔的饮食养生指导方案。

汉代出现了我国最早的饮食学专著《神农食经》,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神农黄帝食禁》共七卷,可惜早已失传。在其他医学著作中也有很多关于饮食养生的记载《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50余种药用食物。

随着饮食养生的逐渐发展,到了晋隋时期,葛洪的〈(肘后方》、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都出现了用动物内脏辅助治疗相关疾病的“以脏补脏”的篇章。唐?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有“养老食方”其弟子孟说在其学术思想的基础上,著有《补养方》,收入食药治法138条。

宋元时期,随着社会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在医药卫生、养生保健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宋代官方出版的方剂专书《太平圣惠方》中也收载了许多摄生保健的内容,尤其注意药物与食物相结合的方法,如记述了各种药粥、药酒等。金元时期,许多著名的养生家和医家,总结新经验,提出新见解。刘元素重在养气,张子和祛邪扶正,李东垣注重调理脾胃,朱丹溪强调阴气保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养生方法上,都有了新的进展,充实和完善了中医养生学的内容。养生学在宋元时期最大的发展是对老年医学的充实和发展以及食养学的进一步发展。

元朝太医忽思慧,用汉文编写了《饮膳正要》,书中有养生避忌、妊娠食忌、饮酒避忌、服药食忌、食物相反、食物中毒等专门章节,共载药膳菜肴94种,它是我国第一部营养学专著,也是一部饮食养生的重要的著作。

明清时期,随着养生学的进一步发展,饮食养生的理论也得到进一步完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饮食治疗的书籍。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就是这一类书籍的代表。

可见,饮食养生的源远流长,甚至早于中医学理论而出现,当人类懂得用火煮熟食物开始,就已经开始了饮食养生经验的积累,经过几千年的沉淀,中医饮食养生已经蓬勃发展。

2饮食养生的原则

2.1饮食有节饮食有节是饮食养生的基本要求。“节”有两个含义,一是节制,即不可过饱过饥,二是节律,即进食时间要有节律,不可时间过长或过短,以免损伤脾胃。

绝大多数的名老中医在提到养生经验时,都提到饮食有节,尤其在老年阶段,脾胃虚弱,更要注意顾护脾胃。名老中医王乐善2认为,一旦脾胃受伤,气血生化不足,抵抗力下降,必然会生病,而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最容易文伤脾胃认因,此要想长寿能力就有限注意饮是有养价值高的食物,过食之则伤肠胃,进而损及脾肾。因此,日常生活必须注意饮食调节,避免进食太过,才能保养正气,预防病菌侵入。

2.2谨和五味谨和五味是《黄帝内经》中重要的饮食养生观点。所谓五味是通过五味入五脏,泛指食物的各种性味。谨和五味即是强调饮食必须多样化,不可偏嗜,才能营养均衡。《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提至IJ:“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可见,谨和五味对于身体气血、腠理、筋骨都要重要的意义。名老中医谢昌仁2将自己的饮食养生方法归纳为“五步”:一不过饱、二不过咸、三不过甜、四不过肥、五不偏食。可见,谨和五味是重要的饮食养生的原则。

2.3寒温适度寒温适度有指食物的温度和性味两重意思。《灵枢?师传》提到:“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至邪僻也。”说明饮食要寒温中适,才能够更好地为脾胃化生水谷精微提供一个好的前提条件。

首先,在饮食过程中,过烫或者过凉的食物温度都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尤其是口腔、食道、胃的表面黏膜都会受到损害。其次,食物的性味过于温热或寒凉,对于人体脾胃是一个不良刺激。过于寒凉的食物,容易使脾胃运化失司,出现完谷不化,过于温热的食物,容易使脾胃火旺,灼伤阴液,都是对脾胃和身体的损害,更是养生的大忌。

2.4清淡饮食《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指出:“膏粱之变,足生大疔。意思是说过食肥甘厚腻的食物容易引起痈疽疮疡等疾病。经常过食酒肉、油腻、煎炸、辛辣之品,能助湿生痰,助热生风,诱发疾病。因而,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中明确提出:“莫嗜膏粱,淡食为最”[3]。古往今来的长寿者,基本上关于饮食的经验,都提到了清淡饮食。清淡饮食不等于素食或者偏嗜,只是在营养均衡的前提下,避免过多食用肥甘厚腻之品。秦亮甫2老中医坚持清淡饮食,以容易消化的软食为主,极少进食油腻、煎炸等坚硬、肥腻的食物。荤素搭配,素的占60%,荤的占40%。

篇7: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与原则

养生护理要遵循“神形兼养”的原则,在实施中,把调摄精神与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的护理原则相结合,制定出康复护理计划。

“形神兼养”是以养神为主,特别是对于精神残疾的患者实用意义更大,中医养神采用养形调神,以动静结合,动中求静为原则,其实质是取动静结合来调和人体阴阳气血的运行,促进机体康复。

综合护理原则

综合护理原则主要是针对不同病证进行综合施护,适用于病情复杂、老弱痼疾者,用单一康复方法不易奏效,遵循标本缓急的护理原则,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新病旧病等不同情况,制定出急则护标,缓则护本的康复护理计划。

整体护理原则

整体康复护理原则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整体观念为基础,对康复对象进行身心全面的护理。包括以下三方面: 顺应四时气候变化护理 遵照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的观点,康复护理必须顺应四时气候变化的自然规律,给予病人适当的护理〖例如〗。适应社会环境护理 对康复对象的社会环境各方面因素应该有所了解,以便进行有的放矢的情志护理。使病人能够正确对待病情,克服内心的困扰,树立信心,适应社会。注重身、心全面护理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护理康复对象时不仅要细心观 察病人的五官、形体、色脉等外在变化,以了解和判断内脏病变,而且要注意观察病人的情志变化,从而拟定出相应的康复护理措施。

因人、因证、因病程护理的原则

因 人 施 护 护理时要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素质、行为习惯、病情轻重、残疾程

篇8: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与原则

随着中医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入, 中医药术语英译标准化研究逐渐成为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2]。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是中医英译的核心问题, 只有实现了中医术语, 特别是中医核心理论基本术语的英译标准化, 才能有效助推中医的对外交流与传播。阴阳学说贯穿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 广泛用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 并指导养生保健以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3], 因此其基本术语实现英译标准化非常重要。

1 比较研究标准的选择

1980年北京医学院内部发行了谢竹藩和黄孝楷主编的《汉英常用中医药词汇》, 这标志着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研究的开始。之后多部中医英语词典 /辞典和教材陆续出版, 研究中医术语英译的学术文章和专著大量出现, 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的研究呈现出学术争鸣的态势。经过学界20余年的探讨和努力, 2000年之后不同学术组织和研究团队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继发布了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和辞典。但译者在翻译实践中会发现不同标准和辞典中对包括中医阴阳学说基本术语在内的很多相同中医术语的英译仍有较大差异。笔者从这一时期中的术语标准和辞典中选取四部, 对所收录的部分中医阴阳学说术语的英译进行比较研究。

《实用英文中医辞典》 ( A Pract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Medicine) [4]1由Nigel Wiseman和Feng Ye主编, 2002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在国内外都有较大影响, 是隶属于东方医学出版委员会 ( COMP) 的两家美国出版社Paradigm Publications和Blue Poppy Press规定使用的中医英文词汇标准。

《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英译》[5]由北京大学谢竹藩教授主编, 2004年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中医药名词术语英译规范化”成果之一, 被世界卫生组织采用作为指定传统医学国际标准术语的基本参考资料。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传统医学术语国际标准》 ( WHO International Standard Terminologies on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 ) [6], 该标准制定项目由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传统医学处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于2004年共同启动, 经过中、日、韩等国专家4年的艰辛努力, 由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7年10月联合公布, 共收录3543个词条, 成为中医英语教材编写和信息交流的参照标准[7]。

International Standard Chinese-English Basic Nomenclature of Chinese Medicine ( 《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 [7]是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 WFCMS) 秘书处于2003年组织68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名专家研究制定的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 2007年12月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发布, 2008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共收录6526个词条[8], 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和上海科技出版社主要采用的中医英文词汇标准[9]。

以上四个标准在下文中分别简称为Wiseman & Feng, 谢竹藩, WHO和WFCMS。

2 阴阳学说术语英译比较

由于阴阳学说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所以中医术语中有许多与阴阳相关的术语。选取阴阳、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转化和阴阳学说共五个术语在四个标准中的英译进行比较分析, 并遵循术语单义性原则找出与术语对应的适宜性最高的英译。

2. 1 “阴阳”的英译

“阴阳”在中医西传的过程中曾出现过不同的英译形式, 如sun and moon ( 日和月) , masculine and feminine ( 男和女) , negative and positive ( 阴极和阳 极 ) 等[10], 但用音译 法把“阴”、“阳”分别译成yin和yang是国内外普遍接受的译法, 四个标准中的译法也一致。但“阴阳”的译法并不一致。Wiseman & Feng和WFCMS都给出两种英译: yin and yang和yin-yang, WHO译成yin and yang, 谢竹藩未收录该词条。“阴阳”作为术语时, 是并列结构, 因此翻译成yin and yang更为合适。

2. 2 阴阳派生术语的英译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中有很多由阴阳派生的术语, 其英译的标准化程度决定着阴阳学说内容在对外传播交流中的效度。选取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三个术语为例, 对比它们在四部标准 /辞典中的英译, 见表1。

“阴阳互根”有三种不同英译, WHO和WFCMS都译为mutual rooting of yin and yang, root是“根植于……”或“扎根于……”的意思, 用在此处过于生硬; Wiseman & Feng译为yin and yang are rooted in each other, 以完整的句子翻译术语是释译法, 可以解释术语的涵义, 但不符合术语简洁性的要求; 谢竹藩译为interdependence of yin and yang, 能够表达出阴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的特性, 是恰当的翻译。

“阴阳消长”的英译有两种, Wiseman & Feng和WHO译成waxing and waning of yin and yang, 而谢竹藩和WFCMS译成waning and waxing of yin and yang。区别在于是用waxing and waning还是waning and waxing? 虽然waning and waxing与汉语的“消长”向相对应, 但英语中惯常的用法是waxing and waning, 所以从符合译入语的角度看, waxing and waning of yin and yang是合适的英译, 能够表达阴阳双方处于不断增长和消减的变化过程中。

“阴阳转化”有三种英译, Wiseman & Feng译为mutual convertibility of yin and yang, 谢竹藩译为inter-transformation of yin and yang, WHO和WFCMS都译成yin-yang conversion。其中convertibility通常指货币等的可兑换性, transformation通常指某人或某物发生彻底的改变, 这两个词都不能传达阴阳属性之间的转化。而conversion既可指形式的改变, 也可指属性的改变, 所以可以用来指事物的阴阳属性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向相反方向转化, 考虑到其他术语中的“阴阳”译为yin and yang, 所以为了保持术语翻译中的一致性, 可把阴阳转化译为conversion of yin and yang。

2. 3 “阴阳学说”的英译

“阴阳学说”在四个标准中的译法也不完全一致。Wiseman & Feng的辞典中未收入“阴阳学说”这一词条; 谢竹藩把阴阳学说译成yin-yang the ory和theory of yin-yang, WHO和WFCMS都译成yin-yang the ory。“阴阳学说”中 的“阴阳”作为中心词来修饰、限定“学说”, 可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 翻译成yin-yang是比较普遍的译法。在此基础上, “阴阳学说”在四个标准的译法依然有两种: yin-yang the ory和the ory of yin-yang, 前者更符合术语翻译的简洁性和回译性原则。但是, 如果考虑到阴阳的英译和阴阳派生术语的英译中都把“阴阳”都译成yin and yang, 把“阴阳学说”译成the ory of yin and yang才能保持阴阳学说术语英译的单义性和统一性。

通过以上辨析, 可依照术语单义性原则把文中所讨论术语的英译归纳如下, 见表2。

注: 自创, 指该英译不是来源于文中所用四部标准和辞典, 而是由作者提供。

3 问题与建议

在对以上术语的英译进行比较的过程中, 可以发现以下问题: ( 1) 相同术语在不同标准和辞典中的英译不相同, 如“阴阳转化”在四个标准中有三种不同译法; ( 2) 相同术语在同一个标准中的英译也不相同, 如“阴阳”在Wiseman & Feng和WFCMS中都有两种英译, 谢竹藩也同时给出了“阴阳学说”两种英译。这些问题使得译者在选择英译术语时有了选择的余地, 但也使得术语英译标准不能统一, 甚至同一部标准或辞典中也出现前后不能统一的现象, 如Wiseman & Feng把“阴阳离决”译成separation of yin and yang[4]525, 却把“阴阳失调”译成yin-yang disharmony[4]717。

为了促进中医的对外交流和传播, 这些术语翻译中的问题必须尽快解决。胡芳毅[11]曾指出翻译过程中术语的确立和规范既需要译者创造科学、准确、简洁又符合译入语表达习惯的译名, 又需要管理机构及时公布规范的术语翻译。因此, 有必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来逐步改变当前中医术语英译中的一词多译现象: 一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克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要遵循单义性原则, 有意识地减少一词多译的现象; 二是相关部门和学术组织可组织国内外的中医英译专家对中医阴阳学说术语英译中存在同名异译、同名多译等现象的术语逐一进行辨析、取舍, 遵循术语单义性原则找出正确的英文翻译并保持其唯一性, 并通过学术组织或学术期刊定期发布, 加大推广力度, 以便广大中医英语译者在翻译实践中运用并检验; 三是广大中医译者应使用相关部门和学术组织公布的中医基本术语的英译标准, 避免术语翻译中的随意性。这对实现中医阴阳学说术语英译标准化是非常必要的, 不仅有利于中医术语标准化的早日实现, 也是中医加速国际化进程的基础。

摘要:阴阳学说是中医的核心理论之一, 其基本术语的英译对中医的对外交流与传播非常重要。选择阴阳学说的五个术语为例, 查找它们在国内外中医翻译界普遍应用的四部中医术语英译辞典和标准中的英语译文, 首先在术语单义性的原则下逐一进行比较和辨析, 给出能准确表达每个术语涵义的唯一英译, 然后总结在对中医阴阳理论术语英译比较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并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以期尽快实现中医阴阳学说术语英译的标准化。

篇9: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与原则

【摘 要】 以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为依据,教育目标的三大要素之一教材为论点,论述了中医药高等教育中教材建设的战略地位和必须坚持的五原则:即坚持教授为本的治学方针;坚持传承创新、突出特色的教材改革思路;坚持优先和重点建设的基本原则;坚持教材构成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坚持统筹建设的管理策略。中医药高等教育中的教材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教育与发展、先进与实用、理论与实践、统筹与争鸣的关系。

【关键词】 中医药高等教育;教材建设;战略地位;基本原则

【中图分类号】R-0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1-0158-02

《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5号)指出,教材建设工作是高等院校的一项基本建设工作,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巩固教学改革成果、提高教学质量、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教育必须为社会发展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实现教育目标的三大要素是学校、教师和教材,学校是教育的平台,教师是教育工作者,教材是实现课程教学的依据和培养人才的知识载体。教师是教材创造者,也是教材的讲授者;在教育体系确定的前提下,教师具有多向选择性,而教材则具有单项选择性,教材是教育科学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一流大学的显著标志是有能够把握学科发展前沿的教授群体及其创造的与时俱进的完善的教材体系。教材建设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在教育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中医药高等教育是祖国医药学科学发展的基石,必须充分认识中医药高等教育中教材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众所周知,中医药在两千年前就是成熟的科学技术,时至今日,中医药典籍依然是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基本教材。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医药的发展势在必行,加强中医药高等教育中的教材建设必须提到人类健康事业的高度来认识[1]。

1 坚持教授为本的治学方针

教授的角色是教育者、研究者,其根本职能是教书育人和从事具有研究属性的学术活动,一切治学内容均由此萌生、拓展和规定。教材建设的主体是教授。要全面实施教材建设的专家计划,注意组织、吸纳那些在优势学科自然选择中产生的领军型资深教授主编教材,以合作发展为途径,全力打造教材建设的核心基地。教授是人师、人友、人范、人梯的兼有者[2],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其治学态度、人格魅力、敬业精神以及创新能力都能影响到学生。教授成为教材建设和实施教育计划的主将,使学生在吸收知识的同时,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及能力,真正成为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3]。

2 坚持传承创新、突出特色的教材改革思路

中医药教育是中医药持续发展的源头。中医药高等教育教材的突出特色集中体现了中医和中药传承的精髓,所以教材建设必须坚持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科学理念,强化中医药的科学内涵,不断加强中医药知识的凝练。

中药是药品,这是毋庸置疑的。而现行中药教材中其作为药品的地位有被边缘化的趋势,似乎文化替代了科学,这是中医药发展的致命问题。例如:《中药鉴定学》,其内容是中药鉴定还是药材鉴定?《中药化学》,其主要内容是中药化学是植物化学?《中药药理学》,其内容是中药药理还是化学成分药理?中药资源,其内容是中药资源还是药材资源?《中药学》,其内容是药材的性味归经还是饮片的功能?《方剂学》,其方剂的组成是药材配伍还是饮片配伍?……等等。即在中药专业培养的教材中缺少对中药概念的准确定位,造成了教育和应用的脱节。例如:执业中药师的工作职责是对中药的监督管理和使用,而其学习和培训的内容却是药材。中医药是传统的医药科学技术,现行教材必须在科学性、传承性和医药属性的基础上进行重大改革,真正突出中医的医学特色和中药的药品特色[4]。

3 坚持优先和重点建设的基本原则

教材体系知识结构必须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中医药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中医师和中药师,为从事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输送专业性人才。教材的教育体系包括专业教材、专业基础教材和基础教材,基础教材是专业基础教材的支撑点、专业基础教材是专业教材的桥梁和纽带,要紧密结合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着力解决教材之间知识脱节的问题。从目前中医药教材的建设情况来看,专业基础教材建设比较较薄,其根本原因是专业基础教材中缺少中药药品和中医学科的属性,应该优先改革,尤其要优化知识结构,着力解决教材中知识系统性问题。专业教材是专业教育和知识结构指导原则,要重点建设专业教材,着力解决专业教材中知识联系性和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问题。目前,中医药教材出现了多中心的现象,要根据教育和专业的科学规律有序地整合。

4 坚持教材构成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

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培养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模式、完善知识结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中医药人才”,是中药学科和教材建设的根本目标。在此目标指导下,教材构成体系应由教材和辅助教材两大部分构成,辅助教材是为实现教材的教育目标而编写的参考书,教材有前瞻性和创新性,为了保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能够及时掌握知识更新的内容,必须配套编写教师教学参考书、教学大纲、学习指导、习题集等参考书,建立健全教材的构成体系。教材的基本特征是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准确性、可读性、适用性和公开性;要完善不同形式的教材出版工作,如电子教材、网络教材、教材课件等。

5 坚持统筹建设的管理策略

坚持不同教育层次教材统筹建设是中医药人才市场的需求。目前,中医药的高等教育层次主要包括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大专生主要是专业素质教育、本科生主要是专业知识教育、硕士研究生主要是专业素质培养、博士研究生主要是专业能力培养。要针对各层次人才的教育目标,建设不同层次的阶梯式教育教材系统。

总而言之,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教材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正确处理教育与发展、传承与创新、先进与实用、理论与实践、统筹与争鸣的关系,逐渐完善中医药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体系,为人类健康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高层次的人力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贵君,王晶娟.中药商品学的内涵与教学模式[J].药学教育,2010,26(3):27-30.

[2]曾钊新.教育哲学断想录[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4.

[3]刘洋,潘艳丽,王晶娟.中医药高素质特色人才的培养模式探讨[J].医学信息,2014,27(3):17.

[4]张贵君.中药研究的误区思考与创新研发的新思路[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3): 1367-1369.

篇10: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与原则

预防或减少创面感染的机会,创造适宜创面良好生长的环境,促进创面早日愈合,是烧伤创面护理的目标。

护理原则有一下几点:

1、注意保暖,室温宜保持在28~30℃。

2、预防和控制感染:包括清洁伤口(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伤口,清洗范围包括伤口周围

2.5cm.理想的冲洗压力是用35ml空针抽取生理盐水用19号针头冲洗,减少局部细菌数量);加强营养支持,纠正低蛋白血症;更换敷料时戴无菌手套,专物专用,预防交叉感染;每周做一次伤口培养,监测感染情况等.3、保护伤口及其周围组织:使用减压垫减除伤口及其周围组织的压力;保持伤口局部的密闭性,预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采取保护性体位或放置保护性支架等

4、为伤口愈合提供一个湿润的环境:根据伤口大小,深度,颜色及渗液量等情况,选择恰当的封闭敷料敷贴伤口,为伤口愈合提供一个低氧,湿润的愈合环境

篇11:中医护理学(专科)专业基本规范

专业编号:a100703

考试课程及学分要求:本专业考试课程不得少于15门,总学分不得少于72学分。

推荐选设课程及学分:英语(7)、医院护理管理学(4)、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4)。

实践性环节及要求:

1、含实验的课程及实验所占学分:生理学(0.5);

2、实习:集中实习3个月,其中内科4周,外科4周,妇、儿科各2周;要求:掌握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辩证护理,能运用中西医护理技能进行临床各科的护理和观察,熟悉急危重病的观察、抢救和护理技能;

篇12: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与原则

1.病床和病室门前悬挂隔离标志。门口设置擦鞋垫及泡手的消毒液。

2.工作人员进入隔离室要按规定戴工作帽、口罩,穿隔离衣,并且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一切操作要严格遵守隔离规程,接触患者或污染物品后必须消毒双手。

3.穿隔离衣前,必须将所需的物品备齐,各种护理操作按计划集中执行。

4.患者用过的物品经消毒后方可给他人使用;排泄物须消毒后排放;需送出处理的物品、污物袋应有明显的标志;不宜消毒的物品(如手表等)可用纸或布保护。

5.严格执行陪伴和探视制度。

6.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尽力解除患者的恐惧感和因被隔离而产生的孤独、悲观等不良心理反应。

7.经医生下达医嘱后,方可解除隔离。

(二)终末消毒处理

1.患者的终末处理  患者转科或出院前应洗澡,换上清洁的衣服,个人用物经消毒处理后一并带出。若患者已死亡,尸体须用消毒液擦洗,并用浸有消毒液棉球塞住口、鼻、耳、肛门或瘘管,更换伤口处敷料。用一次性尸体单包裹尸体,送传染科太平间。

2.病室的终末处理  将病室的门窗封闭,打开床边桌,摊开棉被,竖起床垫,用消毒液熏蒸。熏蒸后打开门窗,用消毒液擦洗家具。被服类放入标明“隔离”字样的污物袋内,消毒后再清洗。床垫、棉被和枕芯还可用日光曝晒处理。

篇13: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与原则

【关键词】中医护理;特点;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154-02

一般而言,患者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往往都需要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只有如此,方能达到更高的治疗效果,方能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现今,临床上已有的护理干预措施有许多,而中医护理就是其中的一种,现为了解该护理在临床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与价值,笔者对我院所收治的44例患者予以中医护理,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所接收的88例患者作为观察的对象,按随机单盲法,将全部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常规组。观察组44例,男性23例,女性21例;年龄介于19~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5±4.8)岁;疾病类型:妇科17例,骨科14例,内科7例,其他6例。常规组44例,男性25例,女性19例;年龄介于18~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1±5.1)岁;疾病类型:妇科16例,骨科15例,内科11例,其他2例。2组患者在临床基础性资料如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的比较上,无明显地差异,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常规组患者予以一般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即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进行观察,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生异常及时告知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简单的饮食指导与健康教育。在此基础之上,对观察组患者予以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具体为:

(1)情志护理:在中医认为: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致病,认为人的情绪会对人的身体带来相应的影响,正如“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 [1]。因此,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时,需强化对患者的情志护理。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交流、互动,了解其心理动态,且尽量满足其所提出的合理要求,以缓解其不良情绪,确保其情志的顺畅与平稳;如此一来,有助于扶助正气,且祛除病邪,最终促进疾病治愈的目的。

(2)饮食护理:中医中有“药食同源”的说法,其认为食疗对疾病的治疗,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需注重对患者的饮食指导[2]。护理人员可依据患者所患疾病的性质,结合中医中药理论,联系食物的性味归经,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

(3)气象护理:伴随着四季的更替,人体的生理与病理也会随之改变。在中医中强调人和自然两者间的统一,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依据四季更替的自然规律,开展气象护理。例如护理人员可依据每一个季节的特点,对患者的生活起居进行护理指导,即“春季应做到夜卧早起、披发缓行,广步于庭,以使志生(黄帝内经)。”1.3疗效判定标准

经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各临床症状均完全消退或显著改善,为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的各临床症状均有所好转,为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未好转,甚至有加剧的趋势,为无效。

另外,自拟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对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该表满分为100分,其中90分及其以上,为非常满意,70~89分之间,为比较满意,低于69分,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所得數据均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其中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护理效果情况分析:见下表1所示,观察组中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常规组为;两组患者的有效率相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护理满意度分析:观察组中有25例非常满意,18例比较满意,1例不满意,满意度为97.7%;常规组中有18例非常满意,18例比较满意,8例不满意,其满意度为81.8%。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中医护理学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护理程序为框架,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对患者实施辨证施护的一门学科,其护理的临床特点主要体现为两大点,其一,整体观。(1)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在中医中,人体内的各个组成部分是独立存在的,但并非是孤立的,其相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且彼此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4]。(2)人和自然和谐共处:人的身体与自然之间有着某种联系,其两者是相通的,是和谐共处,比如夏季我国南方人为避免大量出汗,在饮食与药物方面需注意辛温之物,从而避免伤津耗液。(3)整体护理:在中医中强化整体的理念,在面对患者时,不可孤立,应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做好由此及彼,之后对其予以整体护理。对疾病的护理方案与对策加以明确。在对患者进行辩证施护的过程中,需做到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做到对症施护。

在本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予以中医护理干预,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其护理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95.5%>84.1%;且其满意度也高于常规组,97.7%>81.8%,差异显著。由此可见,对患者予以中医护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护理的效果,且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行。

参考文献:

[1]高倩.中医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25(8):302-302.

[2]赵翠凤.中医护理的特点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3,12(6):173-174.

[3]刘梨,余艳兰,廖若夷等.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9):97-101.

篇14: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与原则

关键词:老年慢性病中医护理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67-01

为了给老年人健康的体魄以及高质量的生活,使它们能够安心、幸福的度过晚年生活,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的,就必须要就我们能够时刻关注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以及患病是的心理变化,帮助他们克服自身以及外界所带来的不便,提高他们对于生活的自信心。为此,本文对于老年慢性病患者在临床中的护理做了相应的分析,研究老年慢性病患者在临床的中医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结局方法,以便患者更好的得到护理。

1老年慢性病现状分析

有关研究表明老年患者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数正逐年上升,并且老年人患慢性病的几率也越来越大1。虽然在不同地区、不同地点的老年人患病情况有所不同,但是从总体上看老年人患有慢性病的概率始终维持在65%-85%之间,由此可知中国的老年人正在面临着严重的疾病危害,另外,从有关文献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经济状态以及不同的生活环境的影响下老年人患病的概率也存在着显著差异,例如,在经济比较法发达的城市地区,由于人们的经济水平、文化程度较高,因此老年人对于自身的护理理念较为普遍,因此老年人患病的状况有所好转,但是由于城市生活的节奏快、压力大,大多数老年慢性病患者在心理上都存在不同的障碍问题,此外,有关调查显示,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老年人出现慢性病的多为男性,而女性患者相对较少2。在另一方面,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生活水平较低的农村,由于经济和文化的落后,大多数老年人对于自身的状况并不十分在意,因此常常导致老年慢性病的发生,并且一旦老年患者出现慢性病,往往由于治疗及护理的不及时,而给患者造成严重的伤害,并且在农村中,男性患者也出现了类似于城镇中偏高的现象,综上所述对于老年人患慢性病的状况不容乐观。

2老年慢性病特点

通过大多数老年慢性病患者的临床分析,我们发现老年慢性疾病也存在着一定的临床特点:症状不明显、起病隐匿不易发现老年患者的免疫力下降,细胞、组织的代谢能力下降,各个器官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对于外界环境的刺激的敏感性下降,因此当患者患有慢性病时,由于自身耐受增强,并无明显的现象产生,因此造成患者及家属对于疾病的忽略,直至病情加重才引起注意给患者造成严重损伤3。病情发展迅速由于老年人的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免疫细胞及组织的活性减弱,因此患者一旦护理疏漏,极易导致病情加重,并且治疗困难、恢复缓慢。例如高血压等疾病,老年患者的心血管及其脆弱,若患者的在临床中护理不当或受到较大刺激,极易诱发脑出血而导致死亡。多种疾病并存,治疗缓慢病程长也是老年慢性患者的主要临床特点。

3临床护理

3.1心里特点及护理。大多数老年患者在患病时都表现出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缓慢等现象。并且患者由于认知功能缓慢,对于外界的反应较慢,造成沟通困难,极易导致患者的自卑、孤独等心里的产生,同时患者自身的疾病所影响,常表现出易怒、焦虑等现象。因此在临床的护理过程中应注意:①入院心理护理。由于老年患者刚刚入院,对于自身状况以及外界环境不是十分了解,因此极易产生焦虑、紧张、烦躁等不良情绪,因此医护人员在护理师要注意老年人的具体情况进行护理,及时的与老年患者保持沟通,尽量满足老年患者的合理要求,以减轻患者心里负担,使患者能够尽快的习惯医院的生活。②对于为重症状患者的心理护理。患者对于疾病的恐惧和焦虑是极为常见的现象,因此在护理时要注重给予患者心理安慰,以及适当的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焦虑状态4。③患者的恢复期护理。对于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的患者,医护人员要及时帮助患者进行各项的恢复训练,因此在护理过程中由于训练的强度较大,患者极易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医护人员要及时的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疏导,告诉他们训练的重要性,使患者树立自主训练的心理。

3.2中医护理。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中具有简单易行、适用范围广、危害性小的特点得到人们的广泛应用5。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地区,可为老年人提供虽然,在社区老年人居家护理中,为提供饮食养生、精神养生、睡眠养生、运动养生、药膳养生等方面的中医知识,便于患者的自身调理。同时安排中医指导、及传授按摩、中药敷贴、中药熏洗等简便易行的中医护理技术以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老的老年人。其主要的方式通过患者的自身调理,以达到防止慢性疾病的产生,具有关资料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使用价值。

4结语

对于老年慢性疾病需要患者及家属的共同努力,才能得到较好的控制。首先患者自身应重视自身的身体状态,及时的到医院进行检查,咨询中医的护理建议,以便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同时家属及其家庭作为预防和管理慢性病的主要责任承担者,应及时的观察老人的健康状态,保持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避免患者在心理上产生严重的障碍负担,这对与老年人的自身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家荣,陈艳.慢性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外医疗,2009,28(4):13-15

[2]王小惠.老年慢性病患者的临床护理[J].河北医学,2009,15(5):10-12

上一篇:二年级语文下册《充气雨衣》教学反思下一篇:企业负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