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2024-07-19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14篇)

篇1: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学科:语文 年级:一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口耳目)

设计者:侯威 单位:南康十八塘红岭小学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象形字归类识字。12个字按人体器官、动物、天体和物象、植物分成四类。每个字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汉字演变的大致过程,以便学生理解字义,认识字形,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课后练习“我会连”又举出了四个字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汉字义形结合的特点。本课学写的三个生字中出现了“竖、撇、捺”三种新笔画。

二、学生分析:

一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集中注意力时间短。上课时候也不例外。画画的、玩弄文具的、转来转去的小朋友每天都有。面对这么多的问题,我们觉得接下来要做的工作还是挺多的,最主要的有:

1、借“礼仪规范”主题责任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小朋友的行为礼仪规范。特别是课后休息和排队。

2、渗透班级意识,增强主人翁意识。

3、严格上课纪律,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重点与难点

1、认记生字,会写“十,木,禾”3个字。

三、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并认识一种新的笔画“丨”。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发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用具

生字卡片、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本课生字结构比较简单,又是义形结合的象形文字,学生容易理解,通过游戏激发起他们学习新课的兴趣,在辨认字形中了解字义之间的联系,结合字义了解,识记字形。

2.导入新课

(二)出示图片

1.出示图片,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着什么。

(三)揭示课题

1.小组讨论:把生字贴到哪一张图片下面。2.全体认读生字。

3.小结:小朋友们既懂得观察,又会自己识字,真了不起啊。

(四)学习书写生字 1.认识新笔画“丨”。2.教师范写。3.学生书空。

4.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5.巡视,点拨指导,及时纠正。

(五)巩固生字 1.男女读,个别读。2.全体读。

(六)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12个生字,口 耳 目 羊 鸟 兔 日 月 火 木 禾 竹

(七)作业

找找生活中的象形文字。

六、板书设计

2.口耳目

竹 Kou er mu yang niao tu

ri

yue huo mu he zhu

教学反思

《口耳目》是识字,写字的第二课,语文中的12个生字是象形文字并配有形象的图片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 低年级学生识记汉字,应在辨认字形中了解字义,结合字议了解,识记字形。识字教学应在符合一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和认识规律的前提下,调动学生识字积累的热情,进行自主性和创造性学习。

一、选好课文,激发识字的兴趣。

《口耳目》这一课共十二幅漂亮的图,十二个生字,那一个个妙趣横生的象形字会不仅让孩子们感到快乐,同时会激发孩子们无穷的想象力记住十二个生字。

二、了解学情,掌握第一手资料。

这课要求孩子们认识的字虽多,但是并不难,并且这些字是和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今家长对孩子们的智力早期开发了,说不定许多字都认识。果然,不出所料,十二个字孩子们几乎都认识。于是我将自己的教学设计由最初的强化识字为激发孩子们对祖国文字的喜爱和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以及识字的方法上。

三、本课亮点

1.通过让生需找图片和象形字之间联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与训练。2.通过分类记忆方法加强识字效果,既巩固识字又更好的理解了字义,提高了学生识字能力。

3.讨论你在生活中如何识字,启发课下自学热情。

四、不足之处

1、教学目标一,认识12个象形字落实不扎实。

2.教学各环节时间分配还需调整。设置机动环节,为后面写字留出足够时间。3.教学同音字“木”与“目”时,应先通过朗读感受发现同音字的特点,用字义区别记忆是难点,在此处浪费时间过多。

4.教学时应注意适当放慢语速,用更接近儿童的语言增加亲和力。

篇2: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出示“我的发现”

1、自读韵文,发现规律。

2、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如:“千”与“口”合在一起就是“舌”。“土”与“里”合在一起就是“埋”;

3、生记生字:甘 埋  闯  掰  跌。

4、师检查识字情况。

5、鼓励学生用这种方法识记汉字。如:(明)日月齐照,大放光明。(泪)眼睛流水,泪水汪汪。

二、日积月累

1、找找每组字的异同点。(音  形  意)

2、选字填空,填完后读一读。

3、拓展练习。

声  生  身           远   圆  园           做  坐

笑(   )            (    )方            (    )好

学(   )             花 (    )           请 (    )

(    )体            团(     )

三、我会读

1、自读短文,不懂的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

2. 把短文读给同学听,说说自己的感受。

四、我会说

1、认真看图,了解第三幅图缺的是什么。

2、自己想出最好的打捞方法。

3、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方法。

4、比一比谁的方法最好。

5、试着把第三幅图画出来。

9、把故事完整地讲一讲。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桥的画面:

你看到了什么?能把刚才看到的桥介绍给大家吗?这节课,老师就让你们把你设计的桥展示给大家,并告诉大家你是怎样设计的?

二、进入有主题的口语交际

1.小组内交流,互相补充,介绍自己设计的未来的桥。

2.同桌练说、评价。

篇3: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准备:

学生:课前和家长一起收集风的积极和消极的作用。教师: (1) 有关大自然中“风”的课件、蜡烛、扇子、风扇。 (2) 准备做风车的材料。

活动过程:谈话激趣:今天老师手里有好多的小奖品, 要奖给那些整节课都坐得很端正, 能认真听讲, 认真思考, 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 你们想不想得到它? (想) 那就看大家这节课的表现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最大的学习动力, 而低年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 贪玩, 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长久地集中在一起, 我就利用学生平时特别喜欢玩的贴纸吸引他们, 鼓励他们认真思考, 大胆发言, 端正课堂纪律。

一、猜谜激趣, 揭示课题 (出示谜语课件)

1.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谜语, 谁来把两则谜语读给大家听, 其他的同学边听边思考, 谜底是什么?2.对, 就是风, 这个单元我们将要感受风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了解风的作用, 和风一块玩, 大家高兴吗?来, 让我们一块儿读读本课的题目吧! (板书:8风儿吹呀吹) 3.听!“风姑娘”来了。 (多媒体播放风声。)

二、感受风, 制造风, 了解风

1.风, 我们看不见它, 摸不到它, 但是却可以感受到它, 找到它, 现在请同学们看屏幕或者课本P32的图, 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图, 说说你从哪儿发现了风姑娘?

2.你还能从这些图上找到风吗? (出示课件) 小结:同学们的眼睛真亮, 风姑娘藏得再好也能把她找出来。

3.风我们是这么熟悉, 不同季节的风, 吹在你的脸上, 你都有什么感觉?

4.师小结:我们的同学真棒, 那么风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在我们身边到处都充满了空气, 物体移动, 空气也跟着动起来了, 这样就形成了风。

5.制造风。 (1) 有些风是天然的, 而有些风却可以人工制造, 老师制造一阵风让大家看看。 (开风扇) (2) 同学们都很聪明, 你们也能制造风, 现在有哪位同学也能制造出风, 让蜡烛熄灭? (3) 谁还有别的办法?

6.大家想不想制造风, 让泡泡飞得高高的?请各小组组长把泡泡吹向你的前后左右, 大家努力制造风, 看谁让泡泡飞得最高。

7.风与我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 课前已经布置大家和家长一起讨论风都有什么作用。现在请大家看课本32页的画面, 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 把你知道的风做了哪些好事, 又做了哪些坏事?在小组讨论交流一下, 可以先交流风做的好事, 再交流风做的坏事。

8.现在我们先来说说风为我们做了那些好事? (说对的老师有小奖品哦) 师小结:同学们真厉害, 一口气说了那么多风做的好事,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风做的好事, 现在请大家看屏幕, (欣赏图片) 风还可以用来发电, 风能是真正的绿色能源, 全世界都在积极开发利用风能, 它不会造成大气和环境污染、不破坏生态环境、不危害人类健康……现在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段风力发电的视频。风的作用可真大, 给我们带来了方便, 你们喜欢她吗?

9.但是风姑娘也会生气哦, 她生气的时候就会做坏事, 给我们带来了麻烦, 大家联系实际说说看, 她做了哪些坏事? (奖给智慧星) 我们的同学真聪明, 现在请大家看屏幕, 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会做坏事的风 (幻灯出示台风、龙卷风、沙尘暴的图片, 师补充说明它们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

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就是形象、直观, 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化无声为有声, 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从而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 我充分利用多媒体, 课前收集了一些跟风有关的图片和视频, 在课堂上展示, 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 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浓厚兴趣, 唤起了学生求知的好奇心。

三、和风一块玩, 动脑又动手

1.同学们一定很担心吧, 不过风虽然会带给我们麻烦, 但是有了我们人类的共同行动, 风是能和我们永远做朋友的。比如:我们植树造林就可以减少或防止沙尘暴的发生。现在, 你最想和这位好朋友玩什么游戏呢? (放风筝, 玩风车, 放纸飞机……)

2.大家真聪明, 想出的玩法可真多。今天, 老师就和大家一块儿动手来做一个和风儿玩的玩具吧! (出示风车, 问:这是什么?谁有办法让它转动起来?) 现在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学做风车。 (先观察老师是怎么做的, 然后在优美的《献给爱丽丝》的钢琴曲中小组合作, 完成风车的制作。) (1) 做风车。A.现在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是怎么做的。B.请同学们四个人为一个小组, 团结协作, 互相帮助, 做风车。使用剪刀和大头针时要小心点, 不要伤到你们那胖乎乎的小手哦。C.做好风车的同学试一下, 风车能不能转动起来, 然后帮助一下还没完成的同学。 (老师今天准备了一些风车, 先送给你们玩吧。) (2) 现在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风车, 一起来欣赏儿歌《大风车》。会唱的可以大声唱出来。

3.玩风车:大家想不想让你们的风车也转起来? (想) 那就请大家带上自己做的风车, 收拾好自己的文具, 跟老师到操场玩风车, 和风儿一起玩游戏, 好吗? (好) 玩的时候不要跑得太快, 小心摔跤哦。 (师生一起到操场尽情地玩风车、吹泡泡……)

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形式, 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 我安排了三个活动, 一个是动手制造风, 一个是小组合作制作风车, 一个是集体到操场上跟风做游戏, 玩风车。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又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还让学生在玩中感受风带来的快乐, 一举多得。

摘要:本文以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以积极、主动、愉悦的状态学好课堂教学内容为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与风有关的一些生活现象, 初步知道风产生于空气的流动, 了解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体会风的积极与消极的作用。也从情感上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自然的美, 亲近自然, 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从中能明白要保护环境。在游戏中感受风带来的快乐。在实验中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探究乐趣。

篇4: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科目语文

年级一年级

教学时间1课时

学习者分析

1、小学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

2、初步会根据拼音识字。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美丽的山水画,有趣的谜语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诗、字的再现,让学生学习巩固生字。

3、通过配乐朗诵,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看图,培养观察能力。

2、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

3、通过诵读古诗学习生字 ,培养语感。

三、知识与技能:

1、学会11个生字

2、诵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诵读课文,培养语感。

教学资源:

1、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2、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大屏幕环境。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激趣导入

1、谈话引入:小朋友们,我们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秀美,下面我们旅游去啰。(大屏幕展现三幅美丽的山水画)

2、让学生当小导游解说

3、引入教学内容:在这美丽的山水画中,有一首有趣的古诗,谜语古诗,我们来猜猜。

(二)激情诵读,读中获知

1、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古诗,合作猜谜

2、检查诗朗读情况,交流谜底

3、配乐范读

4、指导朗读(语速、动作)

边读边配上动作进行朗读表演。读“近听水无声”时,做出侧耳听的动作;读“人来鸟不惊”时,做出摆手的样子,“远”和“近”、 “来”和“去”则请学生们通过做动作来理解。

5、诵读大比拼

6、认字大比拼

(三)拓展思维:我会说

引导学生寻找规律,充分说一说

(四)课外延伸

师生说谜语,猜谜语。并让学生回家收集谜语,下星期交流。

教学反思:《画》这篇课文由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组成。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称的美感。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我根据学生好动、好玩的最大特点,创设旅游情景,让学生在玩中快乐学习。

我抓住诗句中的着眼点,把精力放在诗句的品析朗读上,借助精美课件在读中让学生感悟诗句的美,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在教学中,我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读者”,通过自由读、分组读、男女生比赛读、教师配乐引读等多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悟诗句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引导学生做到音、意、动融合。读“畫”时眼随手从上到下划过;“远看山有色”时,将手抬高,举目四看;到“近听水无声”时,做出侧耳听的动作;读到“春去花还在”,眼随手送出去又收回;读到“人来鸟不惊”时,做出摆手的样子。通过做动作,学生的表演欲望一下子被点燃,学习兴趣高涨。

对诗中几对意思相反的词的理解,我引导学生边读边做动作。“远”和“近”。“远”右手抬高打出,眼远眺,“近”右手收回在胸前,低头俯视。“去” 和“来”。“去”双手打出,眼随手看,“来”则双手收回,同样眼跟随。动作形象有趣,学生的脸上洋溢着兴奋和快乐。

本课文中句子的节奏感很强,朗读时我十分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利用音乐中陶冶诗情,在读中感悟、体会诗的读法,让学生喜欢诗,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母语的热爱。在朗读的同时,我还巧妙地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他人,在评价中,学生互相取长补短,语感和口语交际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篇5: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材内容:

本节课是PEP教材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第1单元My new teachers第一课时。只有牢固地掌握本课时的学习内容才能为本单元其它课时的学习做好铺垫,打好基础。根据本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征,我在教学中注重了情景体验语言的实践和创造,创新教学手段和运用课件辅助。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我能正确认读下面的Words :old,short ,thin,tall,strong, young, funny, kind(2).我能在日常生活中熟练运用Drills:

-----Who’s your math teacher?

-----Mr Zhao.

------What’s he like?

------He’s thin and short.He’s very kind.进行交流。

2、能力目标:

(1)在游戏中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际。(2)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反应能力。

4、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歌谣、活动、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对英语学习充满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三、教学方法:task-based activity, discussion, pairwork, groupwork, listening and speaking

四、教具:slides and a computer

五、教学过程:

Step 1 Warming-up and Lead-in

T:Hello, everyone.Nice to see all of you here.My English name is Amanda, so you can call me Amanda.Today I have a gift for you,now who want to open it? S:I will do it.Oh, The journey of west.(这样的设计贴近孩子们的生活,让学生更容易更有兴趣学习本课)Step 2 Presentation of new words

T:OK, here are some new words we have to learn in this part.Now, please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let’s learn them together.(show the pictures one by one, and learn the new words: youny,kind, old,funny ,quite , active, strict, …by asking and answering questions.)

• 1.韵律拍手跟读 • 2.对子对读 • 3.动作演绎

•(1).小组内合作用你认为恰当的动作来演绎所学单词。要求表演者用句型“I’m....”来演绎。比如old一词,我拿一根木棍扮成老人,来说这句“I’m old.”

•(2).其他同学要用 “He/She is....”来回应。Step3 Listening Practice :Let’s try

T:OK,let’s do some listening.You just need to findthe person that who is told.and give me your answers after listening.Understand? S: Yes.T: OK, please listen carefully.(After listening, ask one or two students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and check the anwers.)Step 4 Presentation of “Let’talk”

• 1.跟读并自读

• 2.Pairwork:对子分角色读 • 3.用单词卡片替换读 Step 5 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 Groupwork: I say,you guess.1.从老师所提供图片选择一类接受任务

2.小组合作编谜语。比如:He/she is very kind,he is short and thin.who is he/she?

3.猜谜同学齐问:Boy or girl?在得到回答后根据情况接着问 What’s he/she like?)4.小组代表出谜语,大家一起猜

Step 6 Homework

编写对话:用本课所学词汇和句型采访你的其他小朋友,看看有什么新收获?编写成对话。

Blackboard writing design :

Unit 1 My new teachers

-----Who’s your ….teacher?

-----Mr Zhao.

------What’s he like?

----------He’s „„.And he’s very „..教学反思

本单元第一课时重点学习描述人物体貌特征和个性的语言。内容紧密联系贴近的实际生活,使每个学生都能做到有话可说,操作起来非常方便。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时在单元中的地位及作用,依据小学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结合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特点,采用如下教法:

1、情景教学。利用人物图片展示人物体貌特征;利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西游记四徒弟的照片将学生引入一个自然真实的谈话情境中去。

2、游戏法教学。通过chant、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趣味单词教学法,在这里采用了肢体运动的单词音律读法,全身互动让单词不再单调。在句型活用环节,我采用了编谜语猜谜语的游戏,让学生既能动脑又能活用真正地在生活中使用英语。

4、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在本课时中,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充分调动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在经过老师教读、听录音跟读正音之后,在一部分的同学已经掌握了本课的单词,但不是全部,学生对新词的读音、用法的理解都在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在这时就要让学生及时巩固新词,通过兵教兵的形式,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布置学习任务,让他们每个小组的组长检查组内同学的读单词情况,并负责将不会读和读不好的同学教会。而且,还要展开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读的最好,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竞争意识。

但是本课时的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如:

1、在韵律读单词时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种形式的读法很新鲜,有的学生就只顾得上手脚动作顾不上单词的正确发音了,反而得不偿失,所以在以后教学中要把环节想的特别全面,特别细致为止。

篇6: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语文一年级《乌鸦喝水》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乌、鸦”等9个生字。会写“办法”两个字。 2、通过多种方法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解决。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方法朗读,感悟课文。 教学难点: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各种瓶子若干个,小石子若干个 2、动画课件(格式不对,只能链接www.pep.com.cn/xiaoyu/jiaoshi/tbjxzy/kejian/tb1x/01/t20090107_543003.htm)   教学过程: 一、猜猜字谜,入课文 教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来猜猜字谜吧。 一字有十口,现在没有古代有。(古) 家中人一口。(合) 悄悄蒙上小鸟的眼睛。(乌) 能给“乌”字找找朋友吗?乌云、乌鸦…… 老师选一个词写在黑板上会写“乌鸦”,我们通过谜语学会了“乌”字,能不能把“鸦”字也编成些什么让大家更容易记呢?我们来看看这个字,是“牙”和“鸟”,一只“牙多多”的小鸟不就是乌鸦吗? 一起念念,猜猜后面老师会加什么字(板书“乌鸦喝水”,今天我们要学习《乌鸦喝水》的故事,先来听听吧,(教师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理思路 教师:老师故事讲得怎么样?同学们来评价一下。 老师能把故事讲得比较好的原因是因为我读了很多遍,如果同学们也读上几遍的话,也一定能讲得很不错,下面我们就拿起课文读一读吧。学生读课文。 故事的主角是一只乌鸦,这只乌鸦在做什么呢? 找水――想办法喝水――喝水 三、细读课文,谈感悟 1、教师:乌鸦是怎么找水的.呢? (1)  找水: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①它怎样找水?到处:处处,去了很多地方。它可能去过哪呢?当时心情会怎样? (2)  请一位同学上来演一演,其他同学给他作讲解。有感情地读一读。 2、会背这句话了吗?老师把句子擦了只剩两个字你来背一背。   喝  渴 (1)  辨析组词。 (2)  选词填空。 小弟弟口( )了,要(  )水。 大热天,流汗多,容易口( )。 今天真热啊,真想( )冰饮料。 再用文中的话,说个句子,把这两个字都用进去。 3、乌鸦找到水了吗?怎么喝到水的呢? 找到水――喝不到水――想办法 (1)  找到水与喝不到水之间用了一个什么词连接?“可是”你能不能用它说句话? (2)  喝不到水乌鸦放弃了吗?没有,它想办法解决,想办法需要时间,我们给乌鸦点时间,听首歌,我们自己也想想办法。听歌曲《乌鸦喝水》。 4、乌鸦想出办法来了吗?想了个什么办法呢? 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1)  教师用装了些水的瓶子作演示。 (2)  同学仔细观察,看看起了什么变化。 (3)  看水的变化体会“渐渐”的意思。 (4)  乌鸦为什么会想出这个办法呢?因为它仔细观察,爱动脑。 四、总结课文,动脑筋。 1、这是一只怎么样的乌鸦? 2、你们也想想如果你是那只乌鸦旁边没有小石子,会有什么办法能让自己喝到水呢? 3、刚才同学们想到了很多方法回家试一试,用实践证明你的方法是不是真的可行。     教学反思:《乌鸦喝水》是一篇老课文,在自己读小学时就已经认识了这只聪明可爱的乌鸦。之所以选这篇课文进行公开课教学不仅因为和这只乌鸦是老相识,觉得亲切,还因为这篇课文语言简练,内容生动有趣,很适合一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平。教学这篇课文有三个目标需要达成,首先认读9个生字,要求会书写的有6个。第二是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线索。最后是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根据这三个目标我设计了这节课,以求做到识字教学简单有效,朗读训练到位有效,道理体会自然而然。 这节课上下来感觉自己有一种随便散漫的教学状态,在课的后半节教师自身的语言随便而不精练,使课显得很不精致很不精练。特别是体现在通过实验教学“渐渐”一词,教师自身语言太多,忽视了学生自己观察和体会。想着通过语言来达到对词的理解,其实有时是越讲越乱,让学生静静观察瓶中渐渐上升的过程反而更好些。在课上也忽视了对学生的评价,吝啬了对学生鼓励与表扬。 上一次公开课,其实也是对自己近段时间教学理解的外现。现在对上课有种无畏的感觉,但其实正是无知才无畏吧。希望各位老师各抒己见,让我也能无知变有思。谢谢大家。    

 

篇7: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选用初中体育教材有关蹲踞式跳远的教学内容,辅助内容为以前学过的行进间运球和半场比赛。受学校场地和器材的限制,我在本课实行男女生分组练习。一方面保证学生的运动密度和负荷,另一方面男女生分组有利于女生做动作时能放得开。避免一些尴尬的事情发生。在场地有限的情况下,综合上下肢锻炼的平衡性,把复习篮球行进间运球作为辅助教材,以提高学生的锻炼兴趣,促进学生素质的均衡发展。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自己练习和总结对蹲踞式跳远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能力目标:大多数学生能掌握快速助跑起跳技术动作,加强篮球运球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助跑有节奏。

难点:助跑与起跳结合技术

四、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初一年级学生,共41人,男生20人、女生21人,该班学生各方面素质比较好,同学间团结互助,班集体初步形成,有一定的凝聚力和合作意识,学生求知欲强,学习积极性高,上进心强,平时活泼、好动,心理素质较好。但存在体质普遍较弱、运动技术较差的现象。

(一)有利因素:由于学生对体育活动兴趣普遍较高,好胜心强,爱表现自己,因此对本次课内容将会表现出较强的求知欲,只要激发得当,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很容易调动的。

(二)不利因素:由于学生受传统教学形式的影响较大,可能会出现“老师教、学生学”的依赖心理,也有可能会出现厌学现象,这些现象将会给本次课增加不小难度,这就要求在教学中采用有趣性的组织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五、教法设想:

本节课主要运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过程对蹲踞式跳远进行理解,并通过典型的探究过程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六、学法指导:

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亲身体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在课堂中利用尝试练习、强化训练,来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

七、场地器材:

沙坑场地一个,篮球场二个,篮球4个,实心球4个,橡皮筋一根,小红旗一面,铁锨一把,标志杆两根,蹲踞式跳远完整动作挂图一份。

八、教学过程

1、课堂常规,师生问好。宣布课的内容和提出相关的要求,以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之进入课的良好状态。大概2分钟时间。

2、准备活动,绕球场跑、蹲踞式跳远辅助练习跨越小河、变向跑。基本体操。在课的准备部分钟,采用绕球场跑代替原始的慢跑,让学生的兴奋点迅速转移到课堂中来,并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大概6分钟时间。

3、蹲踞式跳远之素质练习:单脚跳障碍跑接力。男生用篮球做障碍,女生用实心球做障碍。大概2分钟时间。

4、分组:女生复习篮球行进间运球,由体育骨干带领练习。男生练习蹲踞式跳远。中间交换。男生分成2组,一组在沙坑旁观察另一组的跳远动作,要求注意观察并讨论:如何才能跳得更远?二组学生轮流跳跃和相互讨论学习。

5、一轮之后,集合学生了解学生通过练习得到的跳远方法。总结出蹲踞式跳远的基本方法:助跑:放松自然,逐渐加速。起跳:脚踏上助跳板后,蹬伸用力,起跳快,摆臂摆腿配合快。教授学生练习口诀:助跑有节奏、重心抬高度、起跳要快速、落地要稳住。并出示蹲踞式跳远完整动作挂图。大概5分钟时间。

6、学生练习:学习蹲踞式跳远助跑与起跳动作(跨越20——30厘米高的橡皮筋)。看谁能在助跑起跳腾起的瞬间不触及橡皮筋,并从上面越过完成一次跳远动作。在蹲踞式跳远的过程中,采用“先高后远”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发展学生的爆发力,增强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大概5分钟时间。

要求:(1)开始练习不要太快,4——6步助跑即可。

(2)一组练习,另一组在沙坑的右边观察思考,好的要鼓励。

(3)一个同学跳完离开沙坑,下一个再跳。

(4)一组完成,另一组组长快速带队练习。

7、学生展示。对每一位学生给予正面的评价,缺点和不足委婉的提出。大概5分钟时间。

8、集合,放松活动,安排一些放松运动如学生自编操,可以使学生身心疲劳得到恢复。课快结束时,学生自我评价本节课学习的情况,教师做个小结。大概4分钟时间。

9、下课、师生再见。回收器材。大概1分钟时间。

教学反思:

篇8: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1) 出示6个简单的平面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 , 师:你能将这些图形分分类吗?你是怎样想的? (出示课件) 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并板书:曲线图形、直线图形。 (2) 师: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比如…… (出示课件) 学生举例说一说 (如果出现说“球是圆形”的时候, 教师出示实物请学生进行比较。如果没有学生说“球是圆形”时, 教师出示乒乓球, 并问:它是圆形吗?但在数学上圆和球是两个不完不同的概念, 我们要严格地加以区分) 。 (3) 师:有许多物品的面既有圆形的, 也有其他形状的, 如桌子的面, 既有圆桌, 也有方桌、长桌等, 但有些物品却必须做成圆形的。请举例。学生能很快想到轮胎。这时教师出示各种各样的车子, 并观察其轮胎。教师接着问:说说这是为什么?学生说明之后教师指出:要真正明白它的道理, 我们就要进一步研究圆。

板书课题:圆。

二、画圆

(1) 师:现在我们要把轮胎的形状画到自己的纸上进行研究, 可以怎样画? (2) 学生尝试画圆。 (3) 学生展示自己画的圆, 并说说画法。 (4) 统计哪种画法简单。 (5) 师:根据课前预习和实际操作, 你认为用圆规画圆要注意哪些? (6) 学生观看教师画圆视频。 (7) 学生用圆规画2个圆。

三、探究

(1) 师提问:现在我们再来观察车轮, 车轮的车轴应该装在哪个位置?生指出车轮车轴的位置。 (2) 师:车轮车轴的位置相当于圆的什么?生回答。然后学生在刚画的2个圆上找圆心并用字母表示, 一学生到黑板上标出。 (3) 师:当车轮在平坦的地面上行驶时, 车轮与地面总有一个点接触, 而且依次接触。 (播放课件) 师:有多少个点? (生答) 如果把这些点依次与圆心连接起来, (课件) 这些线段有什么共同地方? (生答) (4) 师:在第一个圆上画出这样的线段, 如果你不想画, 请坐直, 说一说为什么? (板书:无数条) (5) 师:选几条量一量, 发现了什么? (板书:都相等) 师拿出大小不等的两个圆, 问:半径都相等吗?突出在同圆或等圆里。 (6) 自学例2到例3的内容。然后问:这些线段叫什么?字母表示? (板书:半径) (生在圆上字母表示) (7) 师: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学生观看课件演示车轮分别做成长方形、椭圆形和圆形得动画演示。 (8) 总结:正因为有这个特点, 因此我们的车子在行驶的过程中, 与车轴 (圆心) 与地面的距离没有发生变化, 车子就开得很平稳。 (即圆心到地面的距离相等, 因此做成圆形) (9) 师:很早以前的人们就对圆进行了研究, 发现了圆的规律, 如战国时期的一位大思想家墨子就对圆进行了研究, 在他的一本著作《墨子·经上》中对圆有这样的描述:“圆, 一中同长也。”谁能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学生解释。 (10) 圆还有什么特征?继续。在第二个圆里画一条最长的线段。 (生画) (交流名称, 字母表示, 生标出来, 另一学生板书) (11) 猜一猜直径有什么特征? (板书直径特征) (拿出大小不等的两个圆示范, 突出在同圆或等圆里) (12) 在圆里量一条直径和半径, 比比长度, 你发现了什么? (得出二者关系并板书) (拿出大小不等的圆, 突出同圆或等圆) (13) 小组合作:将圆片对折然后展开, 再对折再展开, 像这样重复几次。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里交流。组织交流。 (得出上面已学特征;圆心只有一个;轴对称有无数条)

四、练习

(1) 指出下面哪些是直径、半径。 (P94练一练) 选择一两题说说为什么不是? (2) 填表。

(3) 结合数对画两个圆, 用数对分别表示圆心, 说明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分别数数半径各是几格, 说明大小与什么有关? (4) 欣赏生活中的圆。

五、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教后反思:

现代数学教学论认为, “小学数学是儿童自己的数学, 是学生在生活与活动中产生的数学”。五年级学生对于圆已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 因此, 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为生长点预设学习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力图体现:精心设计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探究, 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深化对圆的认识;注重学法渗透, 形成从生活现象进行数学抽象的意识和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篇9: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方法反思

【中国分类号】G623.2

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是一味的约束学习的行为,甚至会约束学生的个性特色的发展,限制学生“动”的基本能力,强制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认真”听课,“认真”笔记,往往这样却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针对最新的课标改革和课程要求,教师在对小学一年级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反思总结,及时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色创设具有生活情境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分组讨论学习,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课程的学习中,增加学生对语文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1.一年级语文教学的现状

1.1课程教学方式死板

鉴于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处于初级阶段,尚未接触过语文的学习,所以当前小学一年级语文课程的进度较慢,每天的课程要求较简单,基本上是要求煤炭识记四至五个生字左右。然而死板的教学模式使大部分学生在认识生字的时候仍然较为困难,教师的教学灵活度不够,使学生不能够真正的熟记生字的笔画和拼音。学生在课本中不能单独读出生字,也存在会读生字而不会写生字的现象,默写生字时会写错的问题,长此以往的生字学习会影响了学生日后的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无助于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1.2 家长忽视了一年级语文的重要性

对于学生语文课程的学习,家长往往忽视了其重要性,在日常的生活中没有关注学生语文生字的学习效果和朗读的基本功底,没有及时的发现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问题,没有及时与教师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没有介入而针对性的指导工作。

1.3写字能力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基本功,而且学生语文学习初期握笔写字姿势最为重要,然而家长和部分教师在一年级语文课堂上却忽视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正确引导和及时纠正,只是一味的追求提高学生的写字速度,只是注重写字教学的表面结果。

1.4家长在学生学习一年级语文课程之前就根据自身学习语文的经验进行了或多或少的小学一年级语文的学前教育,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但是家长的教育因为没有正确的引导所以对學生的学习教育没有一定的规范性。这样,对于仍是一张白纸的小学生,在进入一年级语文的学习中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很难将其之前的固定的知识点改正,影响了学生后期的语文学习进度和学习兴趣。

2.教师在一年级语文教中的要点

2.1教师需要学习分析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特色,从根本上相信学生的语文能力并不断的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一年级的语文课堂上要针对性的布置任务,加强学生的思考思维能力,服务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让学生积极展示其特点并感受到一年级语文课程学习的乐趣。

2.2小学生的学习往往不稳定,有意而无意的会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会受自身情绪和兴趣的支配而发生改变,教师对一年级学生的语文教学必须要具有耐心,不断的鼓舞学生并督促学生不能在课堂上分心,通过小组活动和分析讨论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动整个语文课堂的学习氛围。

3.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具体方法的反思

3.1识字课程加强纠错

一年级课程中是学生刚刚开始学习识字的课程,所以相对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每个课程的识字量的增多也会影响学生一年级语文学习的学习兴趣。

(1)课堂上要灵活运用学生的思维模式,根据大纲要求的自主学习方法,在识字教学之前让学生掌握明白学生自学生字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发散思维,通过最简单的方法,比如借助顺口的拼音帮助学生识字,要求家长在课外和学生一起拼读生字词,加强学生的记忆性。

(2)在语文实践课堂上,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方法检验学生生字学习的掌握情况,要不断的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动态。采取各种指导方法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通过小组分组讨论、自由发挥组词、认识拼读同学的名字等方法加强学生识字拼读的能力。

3.2朗读课堂上要泛读、熟读课文

(1)课堂上要求每篇课文进行仔细朗读,课外要求学生尽量多的熟读,告诉学生正确的朗读标准后要求全部98%的学生可以熟读课文,甚至重要的文章学会背诵。

(2)教师必须要每篇课文范读,学生跟读,以便让学生领悟正确的朗读方式,尤其是难懂的文章教师必须要解释。教师必须要随时提问,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要让学生理解老是朗读时的语调、重读的词句,理解朗读课文的意义,学会通过朗读课文来正确的感悟文字信息,表达文字的中心思想。

3.3 教学方式多元化

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师必须要使课堂教学方式多元化,对于刚涉及语文知识的小学生来说,接触几百字的文章稍微有些难度,所以教师可以采取丰富多样的读文方式,比如说:师生对话,同学间对话、背诵诗词、,男女同学间交换读、小组间分段读,甚至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给予学生一定的朗读氛围和朗读兴趣。加强学生富有感情特色的朗读方式,提高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加深其对课文的理解和自身生活经验的体验。

3.4 写话

写话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难点,因为学生的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尚不能较为灵活的通过写字的方式表达出来,所以教师必须要着重培养训练学生的写话能力。

课堂上要求学生先多读多说,其次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学过的字词写出来。让学生课上课下都要经常阅读,丰富其写作内容,加强期写话的基础。另外,教师可以带动学生经常体验生活,感受自然,参加丰富多样的活动,组织故事比赛,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最后让学生针对其参与的活动利用自己的语言写下来。

总结:

一年级的学生具有爱玩爱动的天性,其自身的学习自制力和约束性较差,在语文课堂上学习注意力容易受周围环境而分散,影响了其学习效率。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程相对比较重要,是帮助学生建立牢固其语文基础的重要课程,教师需要不断的进行教学反思,充分的落实新课标的教学任务大纲,以契合现阶段的小学一年级语文学习的特点,利用多样的教学模式、灵活创立课堂教学情境,提高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堂的学习氛围。

参考资料

【1】王威威.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王乐微.小学语文教学运用反思性教学的体会及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07期

【3】梁为丽.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篇10: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分类与整理”,在单元的开始呈现了一些小朋友拿着各式各样的气球的情境。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入,通过学生动手分一分气球来教学按单一标准分类的知识,通过分组做游戏的活动教学按不同标准分类的知识。此外,本单元还渗透了统计的思想。这些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作用,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较差,要他们一下子按物体的用途、性质分类较难,他们容易接受的是按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这些明显的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在教学中,我在选择学具是注意了这一问题,这样就避免了给教学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由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同,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和看法也千差万别。在对物体进行分类时,往往会有很多标准。学生选择的标准一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想法,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要注意不要过多引导学生找食物之间的不同,否则每一个食物好像都是不同的,这样就很难驾驭课堂,也失去了分类教学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能选择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对分好的物体进行简单的统计。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过程与方法:

1、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判断和语言表达能力。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与整理的目的和作用。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一些分类的方法,让学生思考得出一些分类规律。

教学难点:体验分类教学的标准的多样化,会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学具。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观看超市画面,引导学生说出:商场中会把同样的物品放在一起。

2、猜测:售货员会把饮料放在哪层货架上?

揭示: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板书:分类)

3、课件出示小鹿小熊文具店:你喜欢哪一个文具店?为什么?板书:整理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看录像,汇报对分类的认识。然后让学生经历学生观察、猜测、思考、汇报的过程。最后学生自由表述,认识整理。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培养了学生自己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达到了设计的目的。

二、引导探究,探究分类

1、出示学具图,各种学具杂乱的摆放,你能帮老师整理整理吗? 学生自由汇报。小棒放一起,圆片放一起,三角形放一起等等。

2、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

小朋友们到游乐园玩,手里拿着好多漂亮的气球,他们可高兴了。但小明却遇到了难题,你们能猜猜小明的难题是什么吗?(这么多的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请小朋友们先独立思考,再小组里讨论讨论。看哪一组能帮小明分好类。学生思考,汇报交流分类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小组里面讨论,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讨论前给学生适当的时间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学生展示交流。

生1:心形的放一起,三角形的放一起,长的放一起,圆形的放一起。生2:黄色的放一起,红色的放一起,绿色的放一起。师:孩子们,你们同意他们的观点吗?为什么? 学生自己总结:①按形状分 ②按颜色分

小结:你们说的都很对。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所以我们只要统一标准就可以给物体分好类。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思考,进一步理解并学会分类,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3、学习记录分类结果

⑴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并想办法记录分类结果。⑵小组展示分类的结果 按形状分

①用摆一摆的方式摆出用“图”表示的结果。A集合型:学生展示

你是怎么分的?你能数出它们都有几个?课件演示。

B、统计图,展示横着摆和竖着摆两种结果。强调“一一对应”,说明:不管是横着摆还是竖着摆,只要一一对应了就能很快地看出谁多谁少。课件演示。

②用写一写的方式记录下用“数”表示的结果。

刚才我们都是用图摆出来的,他们都是用什么来记录结果的?从他们的记录你能知道圆形有几个?你是怎么知道的? 按颜色分

①“写一写”的方式(观察:不同的结果引出按颜色分并强调:选用不同的分类标准,所得的结果也会不一样。)②“摆一摆”的方式(小组上前展示结果)设计意图:学生动手分一分,小组合作、展示、汇报。

三、动手操作,巩固分类

同学们真的是太棒了,不仅仅把这些卡片按形状和颜色进行了分类,还将它们整理成图或者数据的形式,并发现了选用不同的分类标准,结果也会不一样。

1、出示水果卡片图。

你能帮我分一分吗?并说出你是按什么标准分的? 生1:按形状分:三角形4个,圆形7个,正方形5个。生2:按水果种类分:桃子6个,梨子5个,苹果4个。

2、整理小组所获星星。

3、分一分自己的学具袋。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做”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亲手操作进一步体验分类。通过分一分,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作用。

四、总结课堂,走进生活

篇11: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本节课一开始,我就以学生比较熟悉的话题——逛超市开始,学生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然后通过找一找生活中的分类现象,引入这节课的主题图——气球图,问: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分类和计数的结果清楚地表示出来吗?然后请学生摆一摆(提示:可以画一画、写一写),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紧接着向学生提问:什么形状的气球最多,什么形状的气球最好?然后加深难度问:怎样可以让别人一眼就看出什么形状的气球最多,什么形状的气球最少?让学生开动脑筋去思考解决的方法,从而介绍象形统计图这个概念,并且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摆,这样摆有什么好处。让学生经历了从无序到有序,从无结构到有结构,学生们就更容易掌握这个知识点

紧接着,我让学生合作探究不同的分类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和探究能力,这样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分完后,就请两位学生上台合作摆出他们的分类结果,并将他们所摆出的结果进行说明。这样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马上对于所摆出的结果进行反馈,谁最多,谁最少?然后让学生提问。通过这样的过程,又将用数学纳入到了分类与整理中,让学生学会从分类与整理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最后提出了一个拓展性的.问题:如果把咱们班学生分成两份,可以怎么分?这个问题来源于孩子们的生活,孩子们解决这个问题的积极性都非常的高,大家开始踊跃发言,纷纷的说了许多自己想到的分类方法。最后用生活中的现成的数学素材为他们留了一个作业“整理自己的小书包、自己的房间……”真正的将数学纳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让学生学会去探究生活中数学的美,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篇12: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年级是初始阶段,他们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与幻想,在美术教学中,我抓住孩子这一特点,运用激励性的课堂语言激发他们认真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发现美,逐步形成习惯。我在《贴树叶》这堂课里,设计了一些激励性、启发性的课堂语言,用以激发学生的观察和学习兴趣。

二、建立联系化解难点。

一年级的学生表现能力较差,让他们创作出生动的树叶粘贴画有一定的难度。为突破难点,我设计的问题是:认真观察树叶的形状。想想你喜欢的小动物的头、身子、四肢、尾巴等各像什么形状?让他们在脑海里对树叶和小动物的形状建立联系,然后,让他们再进行创作,就觉得容易了。

三、多元化评价激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我使用多种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展示学生作品评价总结这一环节,我使用了自评、互评、师评等评价方式。

四、渗透德育教育。

新课标强调“德育为先”,美术教学在进行美育教育的同时,要渗透德育教育。在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篇13: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反思与重构

1 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反思

1.1 作业繁多琐碎

不少语文老师总是人为地把语文知识分解为多个知识点, 并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强化训练, 从而导致了练习作业繁多琐碎、复杂化。主要表现在题量大和题型多。比如, 小南的作业, 作业类型多达七项, 且每项内容都任务繁重, 生字错字20遍、考试卷2份、作文一篇等等。小学生注意力、自制力的发展还不够完善, 这些繁重琐碎的作业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 加重学生的负担。

1.2 形式单一、内容单调

语文教学强调的是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而目前教师布置的作业绝大多都是“写”, 口语交际, 阅读, 综合性学习等方面的作业则是少之更少。同时, 由于教师布置的语文作业大多都是机械抄写、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或按照课文内容填空这些缺少技术含量的题目, 而作业的答案又多是课文中现成的句子或是课文内容的翻版, 学生无需思考就可轻松地写出答案, 比如, 小南的七项作业中, 有五项都是抄写默写的内容。因此, 同学们对这种机械的抄写很容易感到乏味, 进而大大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

1.3“一刀切”

对小南的同班同学进行走访, 可以发现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记录作业的本子, 而且不论成绩好坏, 每个学生的作业内容和作业量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 教师对学生布置的作业很少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具体差异, 不管有的学生能不能完成, 也不管有的学生是不是对此知识点已经掌握, 而是让全班同学都做一样的内容, 一样的分量, 一样的类型的作业。这种“一刀切”式的作业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个体差异, 很容易导致”优等生吃不饱, 差等生吃不了”的不协调现象。

1.4 评价片面

作业形式的单一性和答案的标准性造成了作业评价的单一性, 这种评价注重的是问题本身的客观性, 忽视了学生自身的主观性。另外, 大多数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批改采用的仍然是对错制、分数制, 有的教师则是象征性的只批改一个日期, 不做任何评价。这种评判方式也在一定程度生影响了学生对自己知识掌握情况的判断, 不知道自己就究竟“优”在哪里, “差”在哪里, 阻碍了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2 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重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 要有启发性, 分量要适当, 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 以利于减轻负担。

2.1 作业要适量

小学生的注意时间短, 自制力注意力等方面还不够稳定, 因此,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 要尽量减少作业量, 缩短写作业时间, 尤其是机械重复和大量抄写的作业。如需布置利用抄写来增强识记效果的作业, 对不同年级不同掌握程度的学生要区别对待, 低年级学生一般一次以3-4遍为宜, 中年级学生由于已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抄写遍数可适量减少, 当堂巩固强化, 以减少学生写作业的量。

2.2 作业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作业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而且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与思路。因此, 语文作业的设计不仅要兼顾课内, 更要联系课外。

(1) 利用语文活动

小学语文要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养, 因此, 语文作业的设计也要多样化, 综合化。尽量做到可读, 可写, 可说, 可唱, 可画, 可演, 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比如学习了《画家乡》后, 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自己的家乡, 并对自己的画做一个自我介绍;学了古诗后, 可以教学生用吟诵的方法唱一唱;学习了《丑小鸭》后, 可以给身边的小朋友讲一讲;学了《颐和园》后, 可以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写一篇导游词, 并当起导游演一演。

(2) 注重语文实践

语文实践是把课本上“死”的东西用“活”的过程。语文教师可利用多种契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在实践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比如, 在“母亲节”“教师节”到来之际,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给妈妈或者老师做一张贺卡, 或写一封信等。尤其是对于农村的留守儿童, 这种写信寄信的方式这不仅增加了语文作业的趣味性, 大大激发了他们的表达欲望, 拓宽了学生的写作思路, 同时也加强了他们与父母的联系, 促进了教师对学生的进一步了解。

(3) 联系社会大课堂

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这种在社会的大课堂中仔细观察, 认真体会得来的感受是最深刻的。例如, 自制宣传板、宣传单页到社区中进行科学小知识的宣;通过观察大街上, 电视上的各种启示, 广告等, 总结这些文体的写作格式以及内容要求;在有意义的节假日之前, 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传统节假日的资料, 做一期有关该节日的黑板报等等。

2.3 作业要有分层, 有弹性

整齐划一, 一刀切的作业容易忽略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进度。因此, 在语文作业的设计上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层次有区别的进行作业的布置。对同一篇课文的学习, 可以设置这样几个不同层次不同梯度的作业:最低要求的作业, 一般要求的作业, 较高要求的作业。对于学困生、差等生要适当降低对他们的要求, 减少作业量或者减低作业难度, 可以让他们做一些基础知识题, 达到基本的学习要求即可;对大多数中等生可设计一些需要一定技能才能解决的问题, 以达到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和一定程度的提高。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 则要设计些课外阅读或综合性较强的作业, 以更好的满足他们的学习欲望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这样的作业设计“让学习困难的学生不觉得要求过高而产生挫败心理;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学得更加深入与广泛;让多数学习中等的学生‘跳一跳, 摘到桃’。”[1]

2.4 全面评价

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作业, 对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 评价学生的作业, 不仅要评价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还要评价非智力因素, 评价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兴趣和习惯, 评价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创造意识的体现。[2]教师要在每一次批改作业的过程中, 感受学生的每一点进步, 每一点提高。

其次, 针对不同性格, 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 教师要善于运用不同的评语。比如, 对于智力较好但学习马虎的学生, 要采用启发式的评语, 时刻提醒他们要严肃认真的对待学习;对于学习刻苦却收效甚微的学生, 要采用鼓励的评语, 首先要肯定他们的付出和努力, 然后, 鼓励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做一些调试。

最后, 要用开放的眼光看待问题的答案。对于语文中开放性的, 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教师要认真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回答, 为学生的创造性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只要言之有理, 只要能自圆其说就可以说是答案。不要再重复诸如此类的评判了:“雪化了变成水”是对的, “变成了春天”就是错误的。“雪是洁白美好的”是对的, “雪掩盖了地面上肮脏的东西, 会成为陷阱”就是错误的。S

参考文献

[1]陆道清.浅谈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1 (4) .

篇14: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成功之处:

一、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所以,我一直在思索,怎样从一上课就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马上处于振奋状态呢?于是,我利用课件,伴着音乐欣赏各种各样的表,学生非常感兴趣。学生看到各式各样的钟表发出惊喜的叫声,露出喜悦的神情,通过听觉、视觉走进钟表的世界,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二、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学具小闹钟,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 能力。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三、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围绕问题畅所欲言,这样,同学间也有了相互学习的机会。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并伴有声响和颜色的变换,能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在仔细观察钟表后,学生发现钟面上有12个数字宝宝,12大格,还有长针和短针。于是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并伴有声响和颜色的变换,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我没有到此收兵,乘机追问:“关于钟表的知识,你还知道那些?”我的话音刚落,学生们就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我知道我家钟表的后面有好几个钮,可以开时、定时的”;“我知道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钟。”;“我知道表上除了有分针、时针外,还有秒针。秒针转一圈,分针走一点”……

本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一、由于我对新课程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刻,仅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会看、会写钟表和电子表上整时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这样显然是不够的,数学学习的目的不应该是学生“经验”简单的在再现和累积。

二、由于学生不是经常训练操作实践的活动,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很听老师的指挥,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文学表達出来,学生都无所适从。例如,认识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时,让学生分辨时不够深入,没有让学生放开说,师有代说的地方。再例如:你是怎样知道是8时的,指名说拨钟的方法等等,学生语言组织有问题。

三、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不够,让学生猜是什么时刻,虽然也请学生交流讨论,但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没有独立思考和观察,就急于和小组内同学去说,有的甚至在玩。结果既没观察清楚,交流的效果也不好。

上一篇:写给班主的一封信下一篇:汉语国际教育就业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