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管理规章制度内容写什么

2024-06-28

劳动管理规章制度内容写什么(精选3篇)

篇1:劳动管理规章制度内容写什么

劳动规章制度内容

用人单位的劳动规章制度可包括两方面主要内容:一是法定内容;二是非法定内容。法定内容是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的,主要有:劳动合同管理、工资支付、社会保险、福利待遇、工时休假、职工奖惩以及其他劳动管理制度等。非法定内容是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而制定的,主要有员工选聘依据、考核标准、晋升条件、工资分级等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根据现有规定,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内容不能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

1、劳动合同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解除、续订和终止等制度。

2、工资支付制度。主要包括工资的分配形式、项目、标准及其确定、调整办法;工资支付的周期和日期;加班、延长工作时间和特殊情况下的工资及支付办法;工资的代扣、代缴及扣除等事项。-

3、社会保险制度。主要指“五险一金”,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4、福利待遇制度。主要指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及其他福利待遇。

5、工时休假制度。主要指正常工作时间、加班加点时间、休息休假等规定。

6、职工奖惩制度。主要指奖励制度和违纪处分制度。

7、其他制度。主要指用人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的选聘、考核、晋升、培训等制度

三、规章制度的制定程序。

1、民主程序制定

根据《公司法》第18条、第47条以及第50条规定:公司在制定涉及劳动者权益的规章制度时,首先应当听取公司工会的意见,并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公司的具体规章,由经理制定;对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则由经理拟定,报董事会批准

2、向全体劳动者公示

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适用对象是本单位的全体劳动者,所以它必须为单位的全体劳动者所知悉。用人单位公示规章制度的方法可以采用张贴通告、员工手册送达等方式。但要注意的是,为避免司法机关在处理劳资纠纷时对规章制度公示效力认定的困难,建议用人单位在对新员工培训时将规章制度作为培训内容,并通过劳动合同或者签收证明的方式对劳动者知晓其内容进行证据固定

四、关于规章制度的效力。

(一)关于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效力。我国《宪法》第5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劳动纪律。《劳动法》第5条也规定,劳动者应当遵守劳动纪律。第4条则明确赋予用人单位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的权利,以保障劳动者履行劳动义务。以上法条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制定劳动规章制度是在法律的明确授权下,行使经营管理自主权,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的需要。该规章制度只要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且制定程序合法并告知劳动者,是合法有效的,对用人单位的全体劳动者均具有法律约束力

(二)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与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冲突时的处理。用人单位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再向劳动者公示要求其遵守的管理制度,本质上属于一种约定,而且是一般约定。集体合同是工会或者劳动者推举的代表为维护劳动者全体的利益而与用人单位签订的,相对于规章制度属于特别约定,但相对于劳动合同应属于一般约定。劳动合同则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经过协商签订,最能体现劳动者的意

志,属特别约定。根据劳动法侧重于保护劳动者的理念,三者在效力上应为劳动合同优先、集体合同其次、规章制度最后。

五、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合法要件欠缺的法律后果

(一)行政责任。根据《劳动监察保障条例》,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有权对用人单位制定内部劳动保障规章制度的情况实施劳动监察保障,并可以根据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具体行为,做出责令改正等行政处罚。

(二)不予适用。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只有通过民主程序制定,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的,才可以在劳动仲裁和司法审判程序中作为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三个条件如有一个缺失,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将会不予适用。

篇2:劳动管理规章制度内容写什么

1钢铁企业劳动人事管理现状

钢铁企业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 多年的发展中, 已经形成了固有的发展模式和管理模式。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 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的发展环境, 其弊端也在发展中逐渐显露出来, 不利于钢铁企业的进一步优化和发展。其主要发展现状及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中角色地位较弱

受传统经营理念的影响, 钢铁企业在建设中着重于钢铁的生产和经营效率的提升, 将主要精力集中在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上, 在人力资源系统的建设和人才资源建设方面, 投入的精力较少, 人力资源系统在整个企业发展中的角色比较弱化, 人才队伍专业化能力较差, 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不明显。

(二) 企业管理制度建设滞后, 体系不完善

多年的发展中, 企业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其经济发展相比, 出现相对滞后的现象, 传统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的新的经济体制下人才建设和人力管理想需要。尤其是制度体系的不完善, 导致人力资源的管理缺乏相应制度的规范, 最终对企业的整体运营带来不利影响;此外, 体系建设不完善, 很多管理工作无章可循, 造成管理混乱等问题的出现等, 给企业整体管理制度的建设带来很大干扰。

(三) 模式缺乏创新, 知识管理机制作用较小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信息技术及知识水平在现代企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很多钢铁企业在发展中虽然认识到了科学技术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 但是在人力资源的建设中很少重视知识的力量, 在管理模式上缺乏新意, 忽视了知识管理机制的作用, 最终影响到整个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

2钢铁企业劳动人事管理制度优化的措施

(一) 不断完善相应的劳动人事薪酬管理制度

薪酬制度建设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综合管理体系的建立中, 需要重视薪酬体系建设。发挥其在工作中的积极性、满足企业员工基本物质条件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同时, 这也是管理制度创新发展的需要。钢铁企业在发展中, 需要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 不断进行人事制度的创新, 完善薪酬管理机制, 并为优化薪酬制度创建良好的环境。按照企业综合发展的要求, 引导企业做好全面创新工作, 提高其综合发展水平。在薪酬制度创新上, 可按照多劳多得、扶助贫困职工等多种措施, 打破传统薪酬制度的限制和影响, 保证薪酬制度能够符合员工的要求和企业发展的实际, 完善各种人才管理的方案, 为其制度的全面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 建立科学的劳动人事绩效管理制度

通过人事相关考核制度, 用制度和规范等来约束和督促员工的自身行为, 不仅能提升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还能对不同工作水平的员工进行甄别, 从而为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科学的依据, 优秀员工在考核中其能力和水平能得到很好地体现, 从而为人事制度的建设起到推动作用。钢铁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 需要建立科学的人事考核制度, 对不同部门不同员工采取有针对性地考核模式, 发挥不同员工在企业发展中的不同作用。面对认识绩效考核的巨大压力, 要从企业日常经营做起, 建立相应的量化指标, 也要让员工认识到其积极作用, 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其一, 要从工作的质量方面进行严格规定, 保证产品和生产的质量, 让员工认识到产品质量的重要性, 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服务的水平, 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注意产品的生产成本等问题, 不断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其二, 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进行严格考核, 企业生产效率关系到企业整体发展水平, 因此, 在人事考核中要注意对院中的工作效率等进行严格把关, 让员工形成时间观念。此外, 要对整个考核制度和体系有科学完整的认识, 综合考虑企业自身发展和员工生活等多方面的因素, 保证相关政策制度能得到有效落实, 并科学全面分析各项制度, 建立完整的考核评价管理制度, 鼓励员工发挥其自身优势, 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三) 重视企业员工培训制度的建立

随着企业改革发展的不断推进, 员工个人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 员工在企业生产发展中处于主体地位, 企业管理主要也是对人员的管理, 因此, 相应的管理工作也需要围绕员工及其具体工作展开。钢铁企业在发展中对员工相关技能和素养等方面也有一定的要求, 企业要重视引导员工加强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 并组织多种形式的员工培训, 在制度建设的同时要重视员工自身发展水平的提升, 尤其是重视员工知识水平的优化、个人技能的提升, 为钢铁行业的发展提供长久的动力支持。

(四) 利用现代网络技术, 创新管理手段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企业在发展经营中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 实行信息化管理和优化管理, 重视信息技术在经济建设和企业竞争中的作用, 鼓励员工通过网络等平台加强自身学习,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并借助网络手段建立相应的网络管理平台, 提高管理效率, 这也是符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发展的具体体现。

同时, 在管理模式的优化中, 要重视创新思维的重要作用, 克服传统管理模式中的弊端和思维限制, 对创新方案进行优化比较, 最后择其最优, 并重视其他管理制度建设和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为企业人事管理制度的创新创建良好的制度环境, 保证企业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3结语

钢铁企业在发展中要认识到人事管理制度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结合目前发展中的问题, 重视薪酬体制管理的改革充分调动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并建立完整的人事考核体系, 采用制度等形式对员工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 同时, 要借助现代网络技术手段, 创新管理模式,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提高其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工作效率、保证整体工作质量的提高。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钢铁企业发展中机遇与挑战并存, 要适应经济转型时期对企业的发展要求, 要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 在实际工作中认识到人的主体性, 不断推动企业各项管理制度的创新和发展, 为企业长期健康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王廷芝.现代企业劳动人事管理模式[J].中外企业家, 2013, 34 (17) :108-109.

[2]祁瑞玲.钢铁企业劳动人事管理制度优化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04 (21) :46-48.

篇3:劳动管理规章制度内容写什么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实现制度创新、机制转换。制度创新,就是把过去福利型的公费、劳保医疗制度改为社会化管理的医疗保险制度。机制转换,就是要建立新型的医疗保险费用筹措机制、支出制约机制和医疗保险基金监管机制。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新的筹资机制,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二是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三是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和服务实现社会化、属地化。四是健全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和监督机制。五是强化医疗服务管理,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六是妥善解决离退休人员、老红军、二等乙级以上革命伤残军人、国家公务员、下岗职工等有关人员的医疗待遇。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原则是什么?

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低水平、广覆盖、双方负担、统账结合”。所谓“低水平”,就是说基本医疗保险的水平必须与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充分考虑财政和企业的实际承受能力。只能根据可能而不能根据需要来确定医疗保险的水平,只能提供财政和企业能够承受的基本医疗保障。所谓“广覆盖”,就是要尽可能使所有单位和职工参加进来,这是社会保险大数法则的要求,更是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没有一定的覆盖范围,就实现不了互助共济、均衡负担、统筹调剂、分散风险的功能。所谓“双方负担”,就是基本医疗保险费由职工和用人单位共同交纳。这既有利于扩大医疗保险基金来源,又有利于增强职工自我保障意识和节约费用意识。所谓“统账结合”,就是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这样既可以发挥个人医疗账户的积累作用,又可以发挥社会统筹基金的互济作用,化解单位和职工大额医疗风险。

按照这个思路,国家有关部门明确了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四项原则:一是基本医疗保险水平要与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二是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和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属地管理;三是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负担;四是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

为什么所有单位和职工都要参加医疗保险?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涵盖所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职工。按照各类企业的划分,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私营企业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及外商投资企业。为扩大覆盖面,也可将个体经济组织业主及其从业人员纳入进来。中央和省属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及职工都要参加所在地的基本医疗保险,执行当地统一政策和标准。

国家规定所有单位和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是保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体现了社会保险的强制性。原有的公费医疗制度仅覆盖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原有的劳保医疗制度仅覆盖国有企业职工,不能保证非国有单位职工的基本医疗水平,不利于多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医疗保险可以均衡企业负担,创造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可以统筹调剂基金,共同防范风险。

医疗保险费为什么要单位和职工共同负担?

医疗保险费用由单位和职工共同负担,是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一个重点。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医疗保险资金的来源,而且可以明确单位和职工的责任,增强个人自我保障的意识和节约医疗费用的意识。国家规定医疗保险费由单位和职工共同交纳,用人单位缴费率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职工缴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这样的比例,职工在心理上和经济上都能承受得起。

(东南大学医疗保险系)

上一篇:2011年入党积极分子个人总结下一篇:语文试卷分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