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先发展公交事业状况调研报告

2024-07-11

优先发展公交事业状况调研报告(精选8篇)

篇1:优先发展公交事业状况调研报告

优先发展公交事业,积极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为了促进我区公交事业的健康发展,笔者牵头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开展调研,并召集交通、建设、发改、财政、科技、国土资源、国税、人事劳动、交警、国资公司、老龄委等单位座谈。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公交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我区公交事业起步于八十年代初期,1984年6月成立的**市公交公司(现已更名为**市第一公交公司),是首家国有公交企业,隶属**市城建委管理,2001年2月划归交通局管理。后**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国有控股,现更名为金豹运业有限公司)、**市客运有限公司相继经营公交业务。**境内原有较多的个体车辆从事短途客运,客运市场秩序较为混乱,经交通运输市场整治,实行公司化管理后,以个人承包、挂靠等形式分别隶属三家公司,但由于体制不同、素质差异而造成服务质量良莠不齐、线路调整困难、管理难度极大等问题。近年来,对挂靠、承包到期的车辆和经营权分别由三家公司采取有偿收回,实行公车公营。经营权收回后,公交车辆更新改造,车容车貌车况得到极大改善,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服务质量也有所提升,方便了城乡群众出行,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到2006年底,我区共有15条公交线路,148辆公交车,服务范围覆盖约245个村,占我区行政村总数的88.7%。2007年元旦正式成立**市都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股份企业,其中市一公司占55%,金豹公司30%,交通实业公司15%),实行统一经营管理,为优化线路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质量,推行公交城乡一体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公交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调研中我们发现,一方面群众对公交发展提出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广大代表迫切期望公交能够进一步扩大服务覆盖面,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快捷的服务,另一方面公交发展中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若不及时帮助解决,公交事业不仅不能得到发展,群众的要求不能得到满足,就连公交企业自身的生存都受到极大考验。

(一)体制问题影响公交事业的发展。**作为一个组合式的城市,公交问题本应由市一级政府统一管理安排,但目前除经营效益较好的901、902线由**环线公司经营外,其余均由三区政府各自承担本区域的公交事业,同一城市里跨区经营受到限制,资源优势不能得到合理的优化配置;同时财政对公共事业的扶持也不能得到有效集中的体现。公交事业作为政府为群众提供的公共服务产品,国家明确规定实行低票价政策,票价调整实行听证程序。公交建设投入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其发展应当纳入政府公共财政体系,统筹安排,而实际上**区级财政也相当困难,扶持力度有限,因此**公交事业发展比较艰难。市一公司虽于2001年经区政府批准改制方案,但至今尚未实施,企业产权不够明确,经营管理不顺。

(二)权利与义务不对称给公交企业带来沉重负担。2006年建设部、发改委、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国家四部委文件规定,城市公共交通有责任承担社会公益性服务和政府指令性任务,同时要求政府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合理准确界定社会公益性服务项目,对公交企业承担的社会公益性服务和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所增加的支出定期核定后进行专项经济补偿,不得拖欠和挪用。从我区的实际情况看,公益性服务项目的界限没有明确,市、区两级政府的指令性任务也没有得到及时足额的补偿,如:为了改善车容车貌,提升城市形象,2003年市、区政府要求提前更新城区主要线路的公交车辆,而置换下来的30辆车除5辆投放大陈外,其余25辆闲置,造成较大的损失;为方便群众出行,政府要求开通的一些冷线造成亏损,如为方便武警部队和兆桥村民出行开通的102路亏损100多万元,大陈公交5辆车每年20多万元亏损等等;1999年至2005年市政府主要领导要求给高教园区学生降低票价0.5元/人次,减少企业收入300多万元;政府出台政策,让老年人享受优惠,2003年开始实行至2006年4月30日减半乘坐,三年共减免300多万元,区财政贴补了105万元(对2006年5月至今的补贴,区政府最近作了专题协调),2006年5月1日起实行60-70岁老人减半,70周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的政策,据估计,每年将达200万元以上;政府性大型活动、疏散上访群众、处理突发事件等政府公共事务调用车辆,基本未收费或少量缴付油料补贴。

(三)原有公交企业的沉重包袱使都市公司经营十分困难。由于实行低票价政策与公交企业经营中油料连续涨价增加成本、社会福利乘车减少收入、农村冷线经营亏损的矛盾,原有三家公司经营中均存在亏损现象,如金豹公司经营公交2005年和2006年分别亏损180万元、101万元,市一公司2002年略有利润1.4万元,2003年开始出现亏损,至2006年

底累计达528.9万元。从2002年起对承包、挂靠到期的车辆和经营权逐步回收,市一公司回收8条线路上的71辆车,回收资金为963.8万元;金豹公司投入664万元回收了4条线路上的31辆车;三家公司联合回收了2条线路上的24辆车,投入409.2万元。2002年至今累计回收了126辆,总投资2037万元。回收后大部分车辆进行更新改造,2003年三家公司共在8条线路上投运89辆新车,投资1955万元。巨额的投资给企业带来沉重的包袱,尤其是在都市公司中占控股的市一公司尚有1300万元的负债,使新成立的都市公司融资十分困难。企业经营继续亏损,今年一季度虽然是客流旺季,共营运491万人次,营收850万元,但仍亏损63万元,企业的生存面临威胁。

(四)公交基础设施落后亟待改善。我区目前仅有1个公交场站(工人路)和1个临时租用的停车点,根本无法满足经营权回收后车辆集中停放的要求。虽然按**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4—2020),**境内有3个公交停保场、4个公交枢纽站(含工人路)和1个公交修理厂,但这些规划点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均未衔接,具体位置、建设规模都不确定,城建、国土部门难以在规划和用地上控制,实施建设时具体困难很多。公交回转场站严重不足,在道路上直接调头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除城区和椒北83省道外均未设立公交候车亭,候乘群众饱受日晒雨淋之苦,甚至有不少地方没有候车指示牌,随意停车,安全隐患严重。区建设规划部门于2005年开始每年安排了100万元左右用于公交基础设施建设,但相对严重滞后的公交基础设施建设而言,显然远远不能满足。

(五)公交服务质量和能力与群众的要求存在较大距离。在区八届一次人代会上,代表们要求加快公交发展,合理安排线路,提高公交服务质量的呼声强烈,所提出的由交通部门主办的15件议案和建议中,有5件是有关公交事业发展的,占三分之一,内容涉及加快推进公交城乡一体化、加强公交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公交服务范围和提高公交服务质量等,充分体现了代表们对公交事业发展的高度关注和迫切要求。代表们对个别线路未能很好执行政府优待老年人政策反映较大,老年人候车多趟不能上车,或者上车后司乘人员另眼相看,冷言冷语,服务态度不佳,与政府出台政策的敬老养老助老初衷相违,也有违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影响公交的整体形象。

三、几点建议和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公共事业,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强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条件,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有序发展重要举措,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具体体现,也是解决城市化迅速推进而引发的交通拥堵、停车难、群众出行不便等“城市病”的有效手段,因此,必须引起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确立“公交优先”发展战略,通过科学规划和建设,提高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优化运营结构,提高运营质量和效率,形成高效快捷、安全可靠、服务优良、经济舒适的公交服务系统,适应我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加快企业改制,优化重组资源。市一公司体制未改,产权不够清,责权不够明,其所积累的负债和亏损已严重束缚公交事业的发展,同时,由于市一公司在新组建的都市公司中占有55%的股份,沉重的包袱也极大地影响了都市公司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加快该公司改制步伐,从根本上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要支持并加快工人路公交场站实施易地改造,置换出来的地块允许其开发建设,若确需保留市区公交停车点,也可采用兼顾公交停车和商住开发功能的形式予以开发建设,其开发收益用于新场站建设及原有负债的还贷,解决该公司负担过重的问题。

(三)落实优先发展政策,加大扶持力度。近年来,国务院办公厅及国家相关部委连续出台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省政府办公厅也于今年3月转发省建设厅、发改委、科技厅、公安厅、财政厅、劳动保障厅、国土资源厅、物价局等七部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若干意见,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认真研究,抓好落实,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公交发展规划,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一是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将公交发展纳入政府公共财政体系,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对更新的车辆实行购车补贴及贴息贷款,所征收的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基础设施配套费等政府性基金向公共交通倾斜。二是实行补贴补偿政策,对政策性亏损及公交企业承担社会公益性服务和政府指令任务的,合理界定和计算,实行补贴补偿,特别是老年人优惠乘车政策,要及时合理予以补贴。三是部门合力扶持,交通部门按规定给予养路费等规费减免,公安交警合理核定乘员标准,国土资源部门对场站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以划拨方式供地,税务部门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税收优惠,科技部门扶持公交系统积极推广和运用信息化、智能化高新技术和先进科技成果,等等,通过共同的努力,保障公交事业健康发展。

(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要尽快确定公交场站、回转场站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明确具体位置和建设用地规模,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做好衔接,并根据财力许可制订实施计划。当前重点要抓好岳头岭公交场站建设,尽快处理政策,办理审批手续,早日付诸实施,同时对**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中的客运总站公交枢纽站的用地问题,要进一步做好论证和协调,争取尽早落实。候车亭建设是造福群众的大事,要积极参照兄弟县市的经验,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探索建设和养护管理的新路子,尽快在全区所有公交站点建成候车亭,为群众提供良好的候车环境。

(五)加强行业管理,提升服务档次。要按照安全可靠、方便周到、高效快捷、经济舒适的要求,优化公交线路,科学调度车辆,方便群众出行。要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稳定公交职工队伍,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加强司乘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树立爱岗敬业、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良好风尚,自觉做到主动、热情、诚恳、耐心接待乘客,特别对老年乘客,要主动热情地搀扶上下车,提醒其他乘客让座,充分发扬和体现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以优异的服务、优美的环境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共同为**公交事业的健康发展作出努力。

篇2:优先发展公交事业状况调研报告

优先发展公交事业状况调研报告2010-06-29 18:54:40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优先发展公交事业状况调研报告优先发展公交事业状况调研报告(2)

优先发展公交事业,积极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为了促进我区公交事业的健康发展,笔者牵头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开展调研,并召集交通、建设、发改、财政、科技、国土资源、国税、人事劳动、交警、国资公司、老龄委等单位座谈。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公交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我区公交事业起步于八十年代初期,1984年6月成立的**市公交公司(现已更名为**市第一公交公司),是首家国有公交企业,隶属**市城建委管理,2001年2月划归交通局管理。后**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国有控股,现更名为金豹运业有限公司)、**市客运有限公司相继经营公交业务。**境内原有较多的个体车辆从事短途客运,客运市场秩序较为混乱,经交通运输市场整治,实行公司化管理后,以个人承包、挂靠等形式分别隶属三家公司,但由于体制不同、素质差异而造成服务质量良莠不齐、线路调整困难、管理难度极大等问题。近年来,对挂靠、承包到期的车辆和经营权分别由三家公司采取有偿收回,实行公车公营。经营权收回后,公交车辆更新改造,车容车貌车况得到极大改善,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服务质量也有所提升,方便了城乡群众出行,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到2006年底,我区共有15条公交线路,148辆公交车,服务范围覆盖约245个

村,占我区行政村总数的%。2007年元旦正式成立**市都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股份企业,其中市一公司占55%,金豹公司30%,交通实业公司15%),实行统一经营管理,为优化线路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质量,推行公交城乡一体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公交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调研中我们发现,一方面群众对公交发展提出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广大代表迫切期望公交能够进一步扩大服务覆盖面,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快捷的服务,另一方面公交发展中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若不及时帮助解决,公交事业不仅不能得到发展,群众的要求不能得到满足,就连公交企业自身的生存都受到极大考验。

(一)体制问题影响公交事业的发展。**作为一个组合式的城市,公交问题本应由市一级政府统一管理安排,但目前除经营效益较好的901、902线由**环线

公司经营外,其余均由三区政府各自承担本区域的公交事业,同一城市里跨区经营受到限制,资源优势不能得到合理的优化配置;同时财政对公共事业的扶持也不能得到有效集中的体现。公交事业作为政府为群众提供的公共服务产品,国家明确规定实行低票价政策,票价调整实行听证程序。公交建设投入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其发展应当纳入政府公共财政体系,统筹安排,而实际上**区级财政也相当困难,扶持力度有限,因此**公交事业发展比较艰难。市一公司虽于2001年经区政府批准改制方案,但至今尚未实施,企业产权不够明确,经营管理不顺。

(二)权利与义务不对称给公交企业带来沉重负担。2006年建设部、发改委、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国家四部委文件规定,城市公共交通有责任承担社会公益性服务和政府指令性任务,同时要求政府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合理准确界定社会公益性服务项目,对公交

企业承担的社会公益性服务和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所增加的支出定期核定后进行专项经济补偿,不得拖欠和挪用。从我区的实际情况看,公益性服务项目的界限没有明确,市、区两级政府的指令性任务也没有得到及时足额的补偿,如:为了改善车容车貌,提升城市形象,2003年市、区政府要求提前更新城区主要线路的公交车辆,而置换下来的30辆车除5辆投放大陈外,其余25辆闲置,造成较大的损失;为方便群众出行,政府要求开通的一些冷线造成亏损,如为方便武警部队和兆桥村民出行开通的102路亏损100多万元,大陈公交5辆车每年20多万元亏损等等;1999年至2005年市政府主要领导要求给高教园区学生降低票价元/人次,减少企业收入300多万元;政府出台政策,让老年人享受优惠,2003年开始实行至2006年4月30日减半乘坐,三年共减免300多万元,区财政贴补了105万元(对2006年5月至今的补贴,区政府最近作了专题协调),2006年5月1日起实行60-70岁老人减半,70周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的政策,据估计,每年将达200万元以上;政府性大型活动、疏散上访群众、处理突发事件等政府公共事务调用车辆,基本未收费或少量缴付油料补贴。

篇3:优先发展公交事业状况调研报告

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已经成为现代城市面临的重大课题。温家宝总理曾指出:“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符合中国实际的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的正确战略思想”。去年又指示:“发展城市交通, 应该公交优先, 把公交放在城市交通发展的第一位”。显然, 公交优先是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思想, 也是解决萍乡城区交通拥堵问题的主要途径和出路之一。

进一步说, 公交优先不仅有利于萍乡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而且符合我市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更是萍乡公交企业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 萍乡市城市人口密集、主要道路拥堵、机动车辆尾气排放污染加剧, 公共交通资源仍然紧缺, 若要缓解萍乡城区交通拥堵和人们出行难这一“顽症”, 甚至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产生效用, 那么, 公交优先是一剂良药。有鉴于此, 萍乡政府总结经验教训, 大力实施公交优先的战略。

思维定式:公交优先

解决萍乡城市交通问题, 必须确立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优先地位。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不仅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有效措施, 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节约型社会,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 萍乡把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列入重要工作, 采取了大量的有力措施, 认真分析城市公共交通实际情况, 科学规划城市路网结构和道路建设, 形成了干支协调、结构合理、高效快捷并与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公共交通系统, 大力促进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2007年制定出台了《萍乡市人民政府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本地区新闻媒体也广泛宣传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意义, 积极营造有利于城市公共交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社会氛围。

去年, 萍乡政府还将公交优先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五年内要倾力解决“出行难”等五大民生难题。公交优先战略提上了重要日程:一是加快城市公共停车场、停车位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加强重要交通节点的设计、组织和管理, 科学设置交通标志, 积极倡导文明出行。二是突出公交优先战略, 优化网线, 增加班次, 增设站点, 五年内中心城区万人拥有公共车辆12标台以上, 城市公交出行分担率达30%以上。三是加强公共运输行业管理, 取缔管类非法营运, 规范交通市场秩序。四是加快城区和城效公共交通线路整合, 推进农村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和“公交进郊”战略, 逐步实现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 打造畅通萍乡, 实现便捷出行。

根据公交优先发展原则和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公交规划应当满足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总体需要, 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要形成以快速公交 (BRT) 和常规公交干线为骨架, 常规公交为主体, 其他辅助公共交通方式 (出租车、学生班线等) 为补充, 构成多方式、多层次、满足多重需求的综合公交客运体系。

关键出牌:公交优选

“公交优先”是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一张关键性的“牌”。

多年来, 萍乡公交站场建设显得用地不足、设施相对滞后等问题。去年, 萍乡以“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 着力打造集铁路交通、道路交通和城市公交为一体的综合性交通运输枢纽, 给予了公交站场建设大力支持, 鼓励公交站场以市场化运作模式, 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公交基础设施, 并且提供国有划拨土地, 减免建设站场的所有规费, 返还建筑营业税等地方性收入, 对一些发展滞后的站场实行整体置换, 择址建设新公交站场, 新站场规划面积250多亩。建成后, 城市公交四大门户初步形成, 为公交发展规划了蓝图。

近两年, 萍乡政府投资4000万元, 新购90辆天然气豪华空调车上线运营, 实现公交运力的更新换代。这是萍乡政府一次性投入资金最多的一次, 随着大容量、低能耗、环保型天然气公交车陆续上线营运, 淘汰了落后产能, 改善了能源结构, 提高了空气质量, 公交车辆的尾气有害物排放量比柴油车减少80%以上, 为打造绿色公交、环保公交、节能公交迈进了坚实的一步, 同时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绿色环保、舒适便捷的乘车条件。

去年,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意见的通知》以及优先发展城市公交的若干经济政策, 萍乡政府加大了对城市公共交通事业的资金投入力度。每年公交企业因对老年人、残疾人、革命伤残军人、现役军人、学生等群体提供免费或优惠乘车, 以及低票价营运形成的公益性付出突破3000万元, 对此定期进行了专项补贴补偿。一是从市本级城市维护建设资金中安排15%;二是从市本级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中安排10%;三是分别从安源区、经济开发区城市维护建设资金中各安排15%, 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中各安排10%;四是从出租汽车经营权使用费中抽调50%;五是对公交企业实行税收返还, 免征或减免新购公交车辆的购置税。

必由之路:公交优秀

以前, 萍乡城市公交运力主要采用普通公共汽车, 缺乏大运量、高品位的交通系统, 因而刺激了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等私人交通的发展, 导致公交分担率萎缩, 城市交通结构严重失衡, 拥堵问题日益严重。

如今, 萍乡公交既要普惠吸引广大乘客, 又要保本微利经营企业, 公交优先这一政策的落实无疑是企业最大的生产力。同时也给萍乡公交带来了新的挑战:公交优先, 首先要努力提高公交发展水平与服务质量, 切实做到公交优秀。

萍乡属于三线城市, 中心城区面积约58平方公里, 城区道路总长度221公里, 以平面混合交通为主。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主要是由公共汽车、出租汽车等交通方式组成, 出租汽车700辆, 公交车总数420标台, 公交分担率约20%。

为打造“公交优秀”, 全方位提高公交吸引力和舒适度, 使广大民众愿意乘公交、更多乘公交, 今后萍乡着力要解决的几个问题:一要落实公交场站建设和路权优先, 科学优化调整公交线网, 加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力度, 推进接驳换乘配套设施建设。如彭高高铁综合交通枢纽中心的建设、公交西站的置换;对安源新区、玉湖新城、长兴馆等地的公交班线加密趟次。二要研究建立公交信息化建设投资长效机制, 完善公交智能化信息管理与服务体系, 如GPS智能调度系统的完善、公交电子路牌的运用。三要优化车型结构, 配置高档次、高品位的公交车辆, 推进节能环保型公交车及配套设施建设, 如投入天然气空调车。四要提升从业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如推行星级服务管理、创建文明服务示范线等。五要加大公交优惠力度, 政府支持公交低票价运行, 而且要为70岁以上老年人、现役军人、革命伤残军人、伤残警察、离休老干部和盲人提供免费乘车服务。

篇4:省会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的对策研究

一、城市公交各参与主体的目标定位

研究个行为主体的目标,是从各主体收益最大化或者是效用水平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分析其决策行为,进而为策略研究奠定分析基础。

(一)政府目标定位

政府收入决定着一个区域的国民收入水平,也是考核地方政府工作绩效的关键指标。公共交通行业作为社会公益性企业,不能为地方带来收益,反而还要进行补贴。政府支出需要获得足够好的绩效,比如投资地块开发或是工业生产,都会产生巨大地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而投资公交行业则肯定只会产生社会效益,政府更倾向于投资其他行业。

但是,交通拥堵产生了更多的交易成本,对社会资源造成浪费,对环境造成污染,这种负外部性对整个城市经济的发展阻碍作用明显。政府必须及时治理交通拥堵,才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保效益三者统一和谐。在此情形下,公交优先被各级政府逐步重视并得以发展。

(二)公共交通企业目标定位

企业更多关注盈利水平,而行业特有的公益性注定企业面临亏损。政府补贴是弥补亏损最好的方法,企业对政府补贴的依赖随着物价上涨愈发严重,除此外并无其他更好的获取利润的方法。对服务质量的提高和机构效率的提高并无太大热情,这些方面的提高不会影响利润的增加。

(三)公交司机目标定位

由于公交公司实行承包制,司机的期望目标是多拉快跑,能实现自身收益最大化。比起出租车和货车驾驶员,工资收入较低,但国有企业的稳定性和风险的分担,是入职公交司机的重要原因。个人收益最大化使其忽略了公交公益性的本质特征,服务质量不能得到有效保证。

(四)公众目标定位

满足出行的需要,同时要求城市公交具有舒适性、快捷性、便利性、通达能力强、绿色出行等,可以达到乘客的最大化满足。以自我满足为主要目标,如果城市公交体系不完善或不便利,私家车出行使其更为满足,则会选用私车出行方式。毕竟拥有私车的居民比例不高,但是公交发展滞后会刺激更多的人购买私家车。

通过对城市公交各参与主体的目标定位分析,可以看出城市交通拥堵显然不符合各参与主体效用水平最大化的需求。政府不能有效实现城市发展目标,需要花费更多地精力治理交通问题;公交企业不能获得更多利润,只能依赖有限的补贴亏损度日;居民因公共交通不便利,而更多地选择购买私家车,不仅增加了个人的生活成本,还会导致更为严重的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公交司机面临交通拥堵时会耗费更多体力和精力,增加工作劳动强度的同时,跑圈数量减少,致使收入也减少,是公交司机流失的主要原因。为此,实施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满足各参与主体利益的唯一途径。

二、实施城市公交优先的策略分析

(一)政府行为策略

1、增加政府投入城市公交基础设施

建设四通八达、从横交错的城市立体交通网络,在主要的十字路、五岔路架设多层城市立交,路下通人行地下通道,实现人车分流。不同线路首末车换乘站点保证有足够的场地,作为局部公交枢纽站,提供配套的修理、保洁、公交车辆停放、调度等服务。地下停车场有机动车停车位和出租车临时停车道,并辅之以人行通道,方便机动车司机和出租车乘客到地面换乘公交。同时,在停车点附近的道路或十字路口信号灯处设置电子显示牌,告知机动车司机前方限行车辆通行时段、可换乘公交线路,以及前方地下停车场示意图等信息。

拓宽城市道路为标准的双向6—8车道,开通建设BRT城市快速公交线路,建设公交专用道防护栏,防止其他车辆进入专用道,对于主城区拆迁成本较高路段,不适合推广。免费开放城区内过境高速路,缓解主城区交通压力。

2、合理规划路网线路

城市路网设计的原则是站距均匀、站点设置合理、不留死角,对于线路过长的公交线路缩短行驶里程,被缩短部分路程开辟新线向新区延伸,新区建设采用TOD模式,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规划一个居民或者商业区。主城区内重复率高的线路,取消部分站点完全重复线路,重复线路车辆合并。在原有公交线路整合并线和调整站点后,按照短、中、长线相互衔接重新布局设计新线,短线为小微循环线,具有行驶里程短、发车密度高、方便快捷的特点;中线为公交支线,多为东西和南北走向直达线路,沿线部分站点可与短线、长线站点重合,方便换乘;长线为公交干线,具有行驶里程长、站距大的特点,主要沿城市外环线设计线路,不经过市区,可以分流一部分由南至北或由东至西的乘客,沿线站点均与中线和短线部分站点重合,方便换乘。

3、降低主城区人口密度

疏解城市中心区人口向城市新区转移,转移的途径有:(1)将具有垄断性的单位迁往新区或郊区,如省政府厅、局机关,市政府下属机构,可以引导人们办事需求向新区或郊区流动;(2)将具有竞争性的单位有条件部分转移,如商场、超市、金融机构等;(3)介于两者之间性质的单位,可以不转移,但在新区重新建设新的类似单位,如医院和学校。城市新区和郊区只有具备发达完善的公交基础设施、合理的线路覆盖面、便利的交通环境,加之以银行、医院、学校、商超、办公等的便利条件,人们才更乐意向新区或郊区转移。主城区人口密度降低,交通需求量减少,道路自然通畅,公交优先得以顺利实施。

4、错峰均衡调控

早、晚高峰时段禁止私家车在主城区通行,实行错峰时段交通管制,将路权让位城市公交,提高公交分担率。新建和改建主城区边缘换乘公交停车场,免收停车费,由政府统一管理的专项资金账户提供补贴,方便居民高峰时段进入主城区换乘公交或离开主城区换乘私家车。主城区内公共停车场高峰时段比平峰时段加收一倍费用,促使私家车主在高峰时段之前驶离主城区。设置可移动隔离栏或者两道双黄线,早高峰时段,出城方向挪出一个车道给进城方向,晚高峰时段,进城方向挪出一个车道给出城方向。实施错峰时段上下班,分割早晚高峰时段公交需求。延长末班车营运时间,推迟60—90分钟,减缓高峰时段的交通压力,还可以繁荣城市夜间经济。

(二)企业行为策略

1、增加融投资渠道,实现多元化经营

由于存在政府亏损补贴难以界定的问题,因此需要拓展其他融资渠道:(1)允许公交公司成立公交银行、公交保险公司、公交信托投资等金融机构,以副业收入弥补主业收入的不足。(2)地方政府出台扶持政策,采用PPP合作建设模式,公交公司通过多种渠道融资建设加气站,除一部分供公交车辆使用外,所获收益扣除企业运营成本、企业公积金和公益金留存后,按照投资比例分红。(3)成立多种行业的小微企业经营主体,依托现有国企品牌、人力资源、固定资产等条件,成立如快递公司、婚庆礼仪公司、小型客(货)运输公司、旅游公司等,拓展经营范围,增加企业利润的创收来源。(4)成立公交基金,利用公交网站、公交车载广告、报纸、电视媒介广泛宣传,面向全社会募集资金,进入股市扩展融资渠道,定期公布基金的融资和投资情况,实现投资者的收益增值。

2、提高公交公司服务水平,保障职工福利

公交公司辅业收益增加时,首先保障公交司机工资及福利待遇的大幅度提高,实行人性化的绩效考核方案,奖勤罚懒,透明公开,奖金发放向一线倾斜,不延发、扣发职工应得各种保险和公积金,不摊派各种集资项目。把人处于管理的中心环节,以人为本,关心职工的生活,培养企业文化,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3、改革内部管理制度,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公交公司是固定成本较大的企业,降低成本重点在于对于现有固定资产的利用率上,固定资产包括公交车及辅助车辆、公交站场、候车亭等。(1)由于司机流失,公交车使用率只有不到60%,必须招募和培训更多公交司机,使闲置车辆全部营运;公交车换新车时,采购纯电动公交车,一次充满电,续驶里程达100公里以上,每辆纯电动公交车每公里折合燃料成本仅0.5元,比燃气型公交车减少一半。(2)公交站场采用智能化管理,流程化操作,减少人为干预造成的效率低下和决策失误。(3)候车亭采用光伏发电储能系统,用来满足夜间照明、指示、广告灯箱的电力需求,候车亭上方遮板和左右两侧挡板均可以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白天蓄电,夜晚使用,广告灯箱内安装环保节能灯管,此项技术国内已经成熟。

在变动成本控制上,增强公交司机的节气、节电意识,减少公交车空驶率,将司机的奖金与单位能耗挂钩;耗材物质采购减少中间环节,阳光透明操作,集团统一采购;使用GPS智能调度系统和ERP综合管理系统,可以即时掌握车辆位置、行驶速度、行车记录等,可以避免因司机违章造成的损失,还可以使发车密度适应客流变化,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及降低能耗的目的。

4、开通运营城市社区小型电动载客线路

小型电动公交可以作为城市公交的补充,覆盖公交线路盲区,以社区内或社区间的小区交通为主要服务对象,定时发车,线路固定,招手即停,可以满足部分短途乘客的出行需求,缓解城市公交车内拥挤问题。社区交通车途经部分公交站点,方便居民换乘其他公交线路。公交公司可以面向社会招标线路经营权,运营车辆由中标人自行购置,车辆外观颜色和标识统一,所获收益除上缴管理费后,其余收益由中标人自行分配。

(三)公交司机行为策略

公交司机是城市公交优先战略的执行者,其行为直接影响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的质量。(1)提高服务水平,树立优质服务理念和大局观意识,将乘客满意度作为评价工作质量的唯一标准,全心全意为乘客着想,学会换位思考,微笑文明用语,车内装饰温馨整洁,给乘客一个舒适、愉快的乘车环境。(2)遵守公司规章制度,不甩客,不空驶,按规定线路定时、定点行车,安全行车,文明驾驶,保证乘客安全,降低事故发生率。(3)爱惜车辆,定时检查、清洁、保养,减少车辆保修次数。(4)遵守交通规则,不越线行驶、冲红灯和超速驾驶。

(四)公众行为策略

公众作为城市公共交通最主要的参与主体,其行为可以决定城市公交优先政策的执行效果。(1)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不随意穿行城市道路,不骑自行车、摩托车随意横穿道路。私家车出行的居民不随意变道加塞,不闯红灯,不超速行驶,杜绝不良驾驶习惯,文明行车。交通部门通过公众微信平台、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介向全社会广泛宣传违反公共交通秩序的危害及不良后果,促使人们逐步形成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氛围。(2)积极参与公交基础设施、城市道路拓展、公交公司辅业的投资,成为城市公交建设的参与主体。(3)出行尽量乘坐公交,减少对私家车的依赖。当然,实现的基础是要有完善、快捷、便利的交通服务。

〔本文系青海大学中青年科研基金项目“西宁市公交优先发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3-QSY-3)阶段性成果〕

篇5:优先发展公交事业状况调研报告

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国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要求,我市公交优先发展的政策环境大幅改善,场站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车辆装备技术含量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公交一体化稳步推进,荆州市公共交通发展向前迈出了坚实步伐。截至目前,我市中心城区拥有各类公交车辆815台,公交线路61条,客运量1.5亿人次,公交线路长度达到940公里,年营运里程5700多万公里,并形成东到丫角抵潜江,西至万城抵枝江,北到枣林抵荆门,南跨长江到公安,覆盖城乡的一体化运营格局。

一、准确定位,规划引领,明确公交发展思路

2011年底我局开始组织编制《荆州市公交发展规划(2013-2020)》,2013年4月专家委员会一致评审通过。主要目标是构建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引导城市功能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公共交通与城市建设发展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打造“系统更强、功能更全、服务面更广”的公共交通体系,形成“低能耗、低污染、低土地占有、低财政负担、低出行成本、高品质、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规划的重点工作:一是优化公交线网,依据荆州市“一心两轴五片区”的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在客流预测的基础上,1确定中心城区骨架线、常规公交干线、常规公交基本线路和城乡公交线路等四级公交线网。二是提升公交车辆档次,逐步淘汰老旧车,提高新车比率,加快空调车普及力度,全面实现交通客车动力设计环保化、形体设计大型化、技术配臵多样化、性能选择人本化、信息沟通智能化、操作系统自动化、应急设臵可靠化和外观设计艺术化。三是科学布局公交枢纽场站,对公交枢纽站和停车场进行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形成功能齐全、布局合理、换乘方便的多模式公交综合枢纽系统。四是拟建高效率、高速度、大运量、低成本的快速公交系统,实现我市快速公交零突破。五是在加快农村班线公交化改造上,加快实现市域范围内的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主体一体化、政策法规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客运市场一体化。

二、上下联动,广泛调研,促使公交优先政策出台 大部制改革后,面对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发展这一道新课题,我们深入企业了解实际经营情况和困难,积极争取市政府领导与市直相关部门人员赴省内、外进行调研学习,借鉴各地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先进经验,为我市优先发展公交创造良好政策环境。我们先后赴洛阳、常州、十堰、洛阳、上海等城市考察取经,对公交体制、票制、场站建设、财政政策、路权优先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学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市公交发展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了我市公交优先发展的政策、措施。2014年1月2日荆州市政府正式出台了《关于

支持城区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荆政发【2014】2号文),明确指出要以科学规划为导向,加大财政支持和补贴,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加快公交车辆更新速度和公交场站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荆州市公共交通与城市经济协调发展,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满足群众出行需求,形成了我市落实公交优先发展的具体实施方案。

三、切入问题,解决难题,破解公交发展瓶颈

在落实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努力为市民提供“出行更便捷、乘座更舒适、换乘更方便”的公共交通服务过程中,我局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着力破解我市公交发展中所存在的瓶颈问题。

一是解决公交车辆老化,加大资金投入,提升车辆档次。由于公交行业的社会公益性,企业人工、燃润料、配件等生产成本不断增长,但公交票价仍保持14年不涨,并且还承担老年人、残疾人、现役军人等免费乘车,服务城市新区、开辟冷僻线路等政府指令性任务,致使企业发展困难,存在大量老旧车辆,其中超期服役8年以上车辆近260台,占车辆总数的1/3,既影响了城市环境、行业形象,又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于此,我们积极向市政府领导反映汇报情况,得到高度重视,市政府连续三年将“新增公交车辆”纳入为民办实事中,政府补贴资金逐年增加,老年人免费乘车补贴从2011年的350万元,增加到2014年的500万元;购臵新车从补

贴2011年的500万元,增加到2014年的1500万元。2011年至2013年我市新购天然气公交车辆441台,其中空调车达190辆。市政府还出台荆州市《公交发展专项基金管理办法》,设立公交发展专项基金(按市级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1%、区级地方财政预算收入的0.5%筹集),为城市公交健康有序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二是解决公交场站不足,划拨用地解困,还清历史欠账。我市城区公交车辆现在已达815台,按国标200平方米/台计算,停车用地应为16.3万平方米,而几年前,我市城区公交停车场地面积仅为8万平方米,按照“北扩、南跨、西进、东联”的城市发展框架,不仅中心老城区,而且沙北新区、东方大道、荆州火车站、公安埠河等城市新区公交场站严重不足,而且80%以上的公交首末站公交车在道路上借道掉头、会车,极不安全。

近两年,在市政府重视和市直各部门的支持下,我市分别在荆州火车站配套建设了公交枢纽站,增加停车场面积42亩,在荆州开发区沙洪路以南建设了公交停保,占地57亩。两年来共增加公交停车场面积100亩,折合为6万平方米,接近于公交建司以来前50多年的公交场站面积的总和。目前,我局与公交公司一道协调相关部门,今年还有望在枣林、埠河两处乡镇新建公交停保场。

三是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实施农村班线公交化改造。在荆政发【2014】2号文中,明确指出统筹规划城市公交向城市周边延伸,积极支持城际客运、城乡客运进行公交

化改造,尽快实现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区和郊区范围内的全覆盖,为城乡居民提供均等化的公共交通服务。这为我市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提供了明确的政策依据,极大地促进了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进程。

荆州至枣林镇线路,是荆州古城连接火车站片区、荆北新区、海子湖(大遗址保护)新区的主要道路,当地群众及社会各界纷纷要求延伸和新辟公交线路,但由于原有农村班线的干扰,阻扰了公交车辆延伸。2013年10月我局按照“政府主导、政策支持、部门联动、企业主体”的方针,积极协调,组织公交总公司出资1600多万元,收购荆枣线38台农村客运班线进行公交化改造,随后公交总公司自筹资金1000余万元购臵25辆新空调公交车投入该线运营。实现了城市公交惠民票价,老年人、残疾人免费凭证免费乘车,沿线市民得到了实惠,每年让利乘客800多万元。下一步我们将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对其他线路进行公交化改造,力争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实现市域城乡公交一体化。

深入推进公共交通发展依然任重道远,我们将继续落实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政策,进一步在资金保障上做文章,在场站投入上下功夫,在车辆更新中上提档次,在增加专用车道上求提速。更好地服务城市建设与发展。

荆州市道路运管理局

篇6:省会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的对策研究

城市交通拥堵增加了人们出行的边际成本,严重影响着工作和生活的质量。西宁市作为青海省会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伴随着私家车的迅猛增长和城市人口集聚效应而愈发凸显出来。城市公交作为公众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在面临城市交通拥堵形势愈发严峻时,不能承担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及人们出行需求迅速扩张的需要。为此,研究公交优先发展,破解城市交通堵塞,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城市公交各参与主体的目标定位

研究个行为主体的目标,是从各主体收益最大化或者是效用水平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分析其决策行为,进而为策略研究奠定分析基础。

(一)政府目标定位

政府收入决定着一个区域的国民收入水平,也是考核地方政府工作绩效的关键指标。公共交通行业作为社会公益性企业,不能为地方带来收益,反而还要进行补贴。政府支出需要获得足够好的绩效,比如投资地块开发或是工业生产,都会产生巨大地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而投资公交行业则肯定只会产生社会效益,政府更倾向于投资其他行业。

但是,交通拥堵产生了更多的交易成本,对社会资源造成浪费,对环境造成污染,这种负外部性对整个城市经济的发展阻碍作用明显。政府必须及时治理交通拥堵,才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保效益三者统一和谐。在此情形下,公交优先被各级政府逐步重视并得以发展。

(二)公共交通企业目标定位

企业更多关注盈利水平,而行业特有的公益性注定企业面临亏损。政府补贴是弥补亏损最好的方法,企业对政府补贴的依赖随着物价上涨愈发严重,除此外并无其他更好的获取利润的方法。对服务质量的提高和机构效率的提高并无太大热情,这些方面的提高不会影响利润的增加。

(三)公交司机目标定位

由于公交公司实行承包制,司机的期望目标是多拉快跑,能实现自身收益最大化。比起出租车和货车驾驶员,工资收入较低,但国有企业的稳定性和风险的分担,是入职公交司机的重要原因。个人收益最大化使其忽略了公交公益性的本质特征,服务质量不能得到有效保证。

(四)公众目标定位

满足出行的需要,同时要求城市公交具有舒适性、快捷性、便利性、通达能力强、绿色出行等,可以达到乘客的最大化满足。以自我满足为主要目标,如果城市公交体系不完善或不便利,私家车出行使其更为满足,则会选用私车出行方式。毕竟拥有私车的居民比例不高,但是公交发展滞后会刺激更多的人购买私家车。

通过对城市公交各参与主体的目标定位分析,可以看出城市交通拥堵显然不符合各参与主体效用水平最大化的需求。政府不能有效实现城市发展目标,需要花费更多地精力治理交通问题;公交企业不能获得更多利润,只能依赖有限的补贴亏损度日;居民因公共交通不便利,而更多地选择购买私家车,不仅增加了个人的生活成本,还会导致更为严重的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公交司机面临交通拥堵时会耗费更多体力和精力,增加工作劳动强度的同时,跑圈数量减少,致使收入也减少,是公交司机流失的主要原因。为此,实施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满足各参与主体利益的唯一途径。

二、实施城市公交优先的策略分析

(一)政府行为策略

1、增加政府投入城市公交基础设施

建设四通八达、从横交错的城市立体交通网络,在主要的十字路、五岔路架设多层城市立交,路下通人行地下通道,实现人车分流。不同线路首末车换乘站点保证有足够的场地,作为局部公交枢纽站,提供配套的修理、保洁、公交车辆停放、调度等服务。地下停车场有机动车停车位和出租车临时停车道,并辅之以人行通道,方便机动车司机和出租车乘客到地面换乘公交。同时,在停车点附近的道路或十字路口信号灯处设置电子显示牌,告知机动车司机前方限行车辆通行时段、可换乘公交线路,以及前方地下停车场示意图等信息。

拓宽城市道路为标准的双向6―8车道,开通建设BRT城市快速公交线路,建设公交专用道防护栏,防止其他车辆进入专用道,对于主城区拆迁成本较高路段,不适合推广。免费开放城区内过境高速路,缓解主城区交通压力。

2、合理规划路网线路

城市路网设计的原则是站距均匀、站点设置合理、不留死角,对于线路过长的公交线路缩短行驶里程,被缩短部分路程开辟新线向新区延伸,新区建设采用TOD模式,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规划一个居民或者商业区。主城区内重复率高的线路,取消部分站点完全重复线路,重复线路车辆合并。在原有公交线路整合并线和调整站点后,按照短、中、长线相互衔接重新布局设计新线,短线为小微循环线,具有行驶里程短、发车密度高、方便快捷的特点;中线为公交支线,多为东西和南北走向直达线路,沿线部分站点可与短线、长线站点重合,方便换乘;长线为公交干线,具有行驶里程长、站距大的特点,主要沿城市外环线设计线路,不经过市区,可以分流一部分由南至北或由东至西的乘客,沿线站点均与中线和短线部分站点重合,方便换乘。

3、降低主城区人口密度

疏解城市中心区人口向城市新区转移,转移的途径有:(1)将具有垄断性的单位迁往新区或郊区,如省政府厅、局机关,市政府下属机构,可以引导人们办事需求向新区或郊区流动;(2)将具有竞争性的单位有条件部分转移,如商场、超市、金融机构等;(3)介于两者之间性质的单位,可以不转移,但在新区重新建设新的类似单位,如医院和学校。城市新区和郊区只有具备发达完善的公交基础设施、合理的线路覆盖面、便利的交通环境,加之以银行、医院、学校、商超、办公等的便利条件,人们才更乐意向新区或郊区转移。主城区人口密度降低,交通需求量减少,道路自然通畅,公交优先得以顺利实施。

4、错峰均衡调控

早、晚高峰时段禁止私家车在主城区通行,实行错峰时段交通管制,将路权让位城市公交,提高公交分担率。新建和改建主城区边缘换乘公交停车场,免收停车费,由政府统一管理的专项资金账户提供补贴,方便居民高峰时段进入主城区换乘公交或离开主城区换乘私家车。主城区内公共停车场高峰时段比平峰时段加收一倍费用,促使私家车主在高峰时段之前驶离主城区。设置可移动隔离栏或者两道双黄线,早高峰时段,出城方向挪出一个车道给进城方向,晚高峰时段,进城方向挪出一个车道给出城方向。实施错峰时段上下班,分割早晚高峰时段公交需求。延长末班车营运时间,推迟60―90分钟,减缓高峰时段的交通压力,还可以繁荣城市夜间经济。

(二)企业行为策略

1、增加融投资渠道,实现多元化经营

由于存在政府亏损补贴难以界定的问题,因此需要拓展其他融资渠道:(1)允许公交公司成立公交银行、公交保险公司、公交信托投资等金融机构,以副业收入弥补主业收入的不足。(2)地方政府出台扶持政策,采用PPP合作建设模式,公交公司通过多种渠道融资建设加气站,除一部分供公交车辆使用外,所获收益扣除企业运营成本、企业公积金和公益金留存后,按照投资比例分红。(3)成立多种行业的小微企业经营主体,依托现有国企品牌、人力资源、固定资产等条件,成立如快递公司、婚庆礼仪公司、小型客(货)运输公司、旅游公司等,拓展经营范围,增加企业利润的创收来源。(4)成立公交基金,利用公交网站、公交车载广告、报纸、电视媒介广泛宣传,面向全社会募集资金,进入股市扩展融资渠道,定期公布基金的融资和投资情况,实现投资者的收益增值。

2、提高公交公司服务水平,保障职工福利

公交公司辅业收益增加时,首先保障公交司机工资及福利待遇的大幅度提高,实行人性化的绩效考核方案,奖勤罚懒,透明公开,奖金发放向一线倾斜,不延发、扣发职工应得各种保险和公积金,不摊派各种集资项目。把人处于管理的中心环节,以人为本,关心职工的生活,培养企业文化,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3、改革内部管理制度,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公交公司是固定成本较大的企业,降低成本重点在于对于现有固定资产的利用率上,固定资产包括公交车及辅助车辆、公交站场、候车亭等。(1)由于司机流失,公交车使用率只有不到60%,必须招募和培训更多公交司机,使闲置车辆全部营运;公交车换新车时,采购纯电动公交车,一次充满电,续驶里程达100公里以上,每辆纯电动公交车每公里折合燃料成本仅0.5元,比燃气型公交车减少一半。(2)公交站场采用智能化管理,流程化操作,减少人为干预造成的效率低下和决策失误。(3)候车亭采用光伏发电储能系统,用来满足夜间照明、指示、广告灯箱的电力需求,候车亭上方遮板和左右两侧挡板均可以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白天蓄电,夜晚使用,广告灯箱内安装环保节能灯管,此项技术国内已经成熟。

在变动成本控制上,增强公交司机的节气、节电意识,减少公交车空驶率,将司机的奖金与单位能耗挂钩;耗材物质采购减少中间环节,阳光透明操作,集团统一采购;使用GPS智能调度系统和ERP综合管理系统,可以即时掌握车辆位置、行驶速度、行车记录等,可以避免因司机违章造成的损失,还可以使发车密度适应客流变化,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及降低能耗的目的。

4、开通运营城市社区小型电动载客线路

小型电动公交可以作为城市公交的补充,覆盖公交线路盲区,以社区内或社区间的小区交通为主要服务对象,定时发车,线路固定,招手即停,可以满足部分短途乘客的出行需求,缓解城市公交车内拥挤问题。社区交通车途经部分公交站点,方便居民换乘其他公交线路。公交公司可以面向社会招标线路经营权,运营车辆由中标人自行购置,车辆外观颜色和标识统一,所获收益除上缴管理费后,其余收益由中标人自行分配。

(三)公交司机行为策略

公交司机是城市公交优先战略的执行者,其行为直接影响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的质量。(1)提高服务水平,树立优质服务理念和大局观意识,将乘客满意度作为评价工作质量的唯一标准,全心全意为乘客着想,学会换位思考,微笑文明用语,车内装饰温馨整洁,给乘客一个舒适、愉快的乘车环境。(2)遵守公司规章制度,不甩客,不空驶,按规定线路定时、定点行车,安全行车,文明驾驶,保证乘客安全,降低事故发生率。(3)爱惜车辆,定时检查、清洁、保养,减少车辆保修次数。(4)遵守交通规则,不越线行驶、冲红灯和超速驾驶。

(四)公众行为策略

公众作为城市公共交通最主要的参与主体,其行为可以决定城市公交优先政策的执行效果。(1)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不随意穿行城市道路,不骑自行车、摩托车随意横穿道路。私家车出行的居民不随意变道加塞,不闯红灯,不超速行驶,杜绝不良驾驶习惯,文明行车。交通部门通过公众微信平台、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介向全社会广泛宣传违反公共交通秩序的危害及不良后果,促使人们逐步形成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氛围。(2)积极参与公交基础设施、城市道路拓展、公交公司辅业的投资,成为城市公交建设的参与主体。(3)出行尽量乘坐公交,减少对私家车的依赖。当然,实现的基础是要有完善、快捷、便利的交通服务。

〔本文系青海大学中青年科研基金项目“西宁市公交优先发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3-QSY-3)阶段性成果〕

篇7:县卫生事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县卫生事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解放前,**县俗称:“小夷方”,是疫瘴流行之地。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高度重视卫生工作,1951年1月接管了仅有3人的**卫生院,从此**卫生事业蓬勃发展起来,1952年设立县卫生科,1966年改为卫生局,主抓全县卫生工作,1956年成立了县卫生防疫站,1963年成立了县妇幼保健院。在上世纪50年代建立了龙潭、平坡、脉地、太平四所乡镇卫生院,60年代建立了富恒、顺濞(小村)、瓦厂、双涧(桃园)、鸡街五所卫生院,70年代初又建立了上街、河西两所卫生院。到彝县成立之时,全县已基本建立了医疗卫生防疫框架,全县医疗卫生人员为防治流行病、地方病,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作出了贡献。1982年县人民医院被评为全国卫生先进单位,1984年漾濞被卫生部评为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先进县,得到中央血防办公室的表彰。1985年,全县卫生机构15个,其中:局机关1个,县级3个,乡镇卫生院11个,全县卫生业务总收入67.5万元,房屋65.9万元,设备47.6万元,床位214张,人员237人。乡镇卫生院普遍存在医疗设备不多,房屋简陋,主要靠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老三件看病,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的需要。**彝族自治县成立以来的二十年,是卫生工作最快的二十年。在这二十年里历届县委政府始终把卫生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立足发展,深化改革,狠抓卫生工作,使卫生事业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县人民医院不断壮大,发展迅速,现占地面积11906.89m2,建筑面积9489m2,业务用房面积5827m2,尤其是总投资300多万元的国债项目,住院大楼竣工投入使用,提升了综合医院的服务水平。楼内有电梯、呼叫系统、护士站、病房电话等设施。设有普通病房、标准间、温馨病房、多数病房面对面,具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采光,庭院经多年的绿化,院内绿树成荫,一年四季均有不同的鲜花盛开,优良的环境、优质的服务,使来诊的病员倍感亲切、温馨。医院现核定床位110张,有一支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32人,初级职称57人的高素质的医疗队伍,设有全面诊疗的十七个科室,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既能治疗常见病、多发病,还能治疗疑难杂症,一直保持着外科强项。现能开展:脊柱外科、整形外科、口腔正畸、断指再植,门脉高压断流、脱落细胞学检查、微波治疗扁桃体炎、白内障摘除、胃大部切除、肝叶切除、肠梗阻畅套叠、胆囊摘除、阑尾、疝气、泌尿结石、前列腺、宫外孕、新式剖宫产、体表肿瘤摘除等手术。财务电脑管理,实行收费公示制和诊疗费用清单制。医院后勤进行社会化改革,为病人提供人性化服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绩斐然。地氟病、血吸虫病基本消灭,地甲病疫情显著下降,麻风病、克山病得到有效控制,鼠疫、霍乱、“非典”等烈性传染病防治扎实有效,爱国卫生深入开展,县城灭鼠达标,计划免疫规范运转成绩显著。传染病发病率大幅下降,人民健康状况显著改善。1991年底综合检验楼竣工,设施逐步配齐、配强。疾控队伍发展壮大。妇幼保健门诊大楼昂首耸立,基础全面提升,业务迅速发展。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幼儿死亡率明显下降。妇幼健康显著改善,人口素质不断提高。1989年成立了**彝族自治县中医院、发展了祖国医学。填补我县无中医院的空白。随着形势发展,建立了卫生监督所,加大了卫生执法检查力度,为全县人民的医疗安全、健康保证方面发挥了保障作用。农村卫生工作不断加强。彝县成立后,各乡镇卫生院起伏跌宕,为加快发展积累了经验,迎来了发展的春天。1992年后乡镇卫生院下放地方政府管理,虽走过一段坎坷之路,但在国家、省、州、县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仍取得可喜的成绩,房屋不断更新,先进的医疗设备得到配备,医务人员素质不断提高,现在多数卫生院有了B超,X光机,心电图机、显微镜、氧气瓶等医疗设备,可开展下腹部外科手术。鸡街、顺濞、河西、双涧等卫生院配备牙科综合治疗椅,开展了口腔专科业务。2003年乡镇卫生院收归卫生局管理后,发展势头愈加显现。目前我县医疗技术最强的是鸡街乡卫生院,单位建筑面积1217.07m2,拥有200MA双床双管X光机,十二孔无影灯、高频电刀、心电监护仪、B超以及相应的手术器械设备,能开展胆囊切除、肝叶修复,腹膜外筋膜内子宫全切术高难度手术和骨科手术,做到了中型手术不出乡。房屋建设最好的是河西卫生院,做到了院庭绿化美化。2004年乡镇卫生院业务总收入194.42万元。房层487.90万元(砖混结构达7843.29m2),设备11.25万元,在1985年乡卫生院业务总收入71.09万元;房屋17.00万元(土木结构);设备20.5万元的基础上,分别增加了2.7倍、28.7倍、5.5倍。床位虽从85年的144张下降至106张,但整合了卫生资源,提高了病床使用率。特别我县三级卫生网络的建成,进一步提高了我县卫生工作对农村的服务面。初步解决了我县农村看病难

篇8:残疾人事业发展状况工作报告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残联的精心指导下,在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紧密配合和大力支持下,全县残疾人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导,以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共建幸福和谐新邹平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着力抓好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在组织建设、康复服务、教育就业、扶贫帮困、文化体育、法制维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广大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和政治生活地位有了较大提高,残疾人事业得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赞誉。先后荣获“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扶残助残先进集体”、“残疾人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中残联主席张海迪来我县检查指导工作,对我县残疾人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一)残疾人基层组织及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根据国务院残工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意见》,按照中残联《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验收标准》,加强县镇村基层残联组织建设。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和独立的办公经费和完善的为残疾人服务的机制。配备了镇(办)专职干事、村(社区)专职委员,夯实了工作基础。县镇两级代表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了解残疾人需求,反映残疾人意愿,有效促进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经县政府同意,县残联专文下发《关于残疾人专职干事公益性岗位竞聘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16个镇办全部配齐残疾人专职干事,全县858个村全部成立了残疾人协会,形成了上下贯通,横向互动的残疾人工作网络。各级残联组织按照规范化建设的标准要求,积极开展争创活动,已顺利通过了省级规范化验收,全县的基层残疾人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运行轨道。建立了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改善了办公条件,建成了集办公、就业培训、康复训练活动、用品用具供应为一体的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达到了国家要求,基本满足了开展各项残疾人工作的需要。

(二)残疾人教育就业工作稳步推进

残疾人教育方面,认真贯彻落实《残疾人教育条例》,大力发展特教事业,逐步提高残疾儿童入学率,积极扶持困难残疾学生完成学业,已形成了随班就读和特殊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格局。目前,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5%以上,积极鼓励残疾青年求学深造,五年来,县残联对43名被大中专院校录取的残疾学生补助学费近9万元。残疾人就业方面,一是重点推进分散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分散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实施方案,积极推进分散按比例就业工作。二是继续稳定集中就业。县残联积极协调民政、劳动部门及社会福利企业妥善安置残疾人就业,目前,全县共有700余名残疾职工在福利企业或其他企业稳定就业。三是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县残联协调工商、税务部门,为残疾人办理自主就业《优待证》,残疾人个体经营可享受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目前,全县持证人数已达240余人,帮扶残疾人自主创业125人。四是积极开展残疾人就业技能培训。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形式,积极抓好残疾人技能培训工作。县残联以鲁中职业学院为依托成立了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开设两年学制班,由县残联提供每人每年元学费。几年来,共招收残疾学生64名,分别参加了计算机、电气焊、汽修等专业学习。实施“万名残疾人培训工程”,举办各种类型的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22期,培训残疾人1000余名,目前全县自谋职业人数已达1200余人。

(三)残疾人扶贫帮困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

五年来,县残联坚持急贫困残疾人之所急,想贫困残疾人之所想,广泛开展科技扶贫、结对扶贫、青年志愿者扶贫等活动,大力实施“帮、扶、带”工程,积极协调农行争取国家康复扶贫贷款,先后扶持贫困残疾人480人,其中80%的残疾人摆脱了困境,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过上了富裕生活。加强了残疾人扶贫基地的建设,先后建立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21处,扶持带动460户残疾人家庭脱贫。大力实施“共享阳光-百千万残疾人就业创业扶贫工程”,积极参与省、市扶贫基地创建活动。齐明碳素有限公司等被授予省级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孙镇前刘、台子教场等蔬菜大棚种植基地,被授予市级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积极推广“温馨安居”工程,先后改造农村残疾人危房户140户。大力实施“阳光家园计划”,机构托养和居家安养残疾人300余人。为600余名残疾人发放机动车燃油补贴。对全县低保重度残疾人每人每月发放50元生活补贴,享受补贴残疾人达1540人。积极开展扶残助残活动,重大节日、助残日期间先后发放贫困残疾人家庭慰问金120余万元,捐赠轮椅300余辆,为残疾人办好事、实事3000余件。

(四)残疾人康复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残疾人社区康复力度加大。以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为契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快了社区康复建设步伐。先后投资600余万元,建立了县级康复中心1处,镇级社区康复指导站14个,社区(村)康复站150个。根据残疾人的不同需求,组织开展康复医疗、训练指导、心理疏导、知识普及、辅助用具供应及咨询转介等康复服务,走上了康复工作与社会、与社区、与家庭相结合的道路,社区康复工作水平和康复质量进一步提高,成功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大力实施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工程,先后为80余名脑瘫、弱智儿童实施免费康复训练与服务,康复有效率达85%以上。大力开展康复进家庭、辅助器具适配等活动,先后为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配发康复辅助器具7000件套,为70名符合条件的肢体残疾人免费安装了普及型大小腿假肢。二是积极创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五年来,共实施白内障免费手术3000余例,做到了发现一例手术一例,脱盲率达98%以上,脱残率达75%以上。实施“万名儿童启聪”工程,为3名聋儿免费种植人工耳蜗,为154名听力残疾人配发了助听器,语训聋儿100名。三是精神病救助工作扎实有效。对精神病患者实施了“社会化、开放式、综合性”康复措施,五年来,先后有150余名贫困精神病患者享受每年不少于3个月的免费住院治疗,有500余名享受免费吃药救助,精神病患者监护率达100%,达到全国残疾人康复办公室提出的精防质量标准。

(五)残疾人维权信访工作规范有序

认真贯彻落实《残疾人保障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残疾人信访工作机制,规范了信访秩序,有力地维护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平安和谐邹平”建设。五年来,热情接待残疾人来电来访300余人次,处结率100%,无集体上访、越级上访等重大信访案件发生。积极做好残疾人法律援助联络工作,各法律服务所积极开展残疾人法律援助活动,在残疾人就业、宅基地纠纷等方面积极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有效维护了残疾人的权益,维护了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

(六)宣传文体工作更加丰富活跃。

主题宣传方面,每年围绕“全国助残日”主题,研究制定宣传方案,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爱耳日”、“爱眼日”、“助残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等时机,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悬挂横幅等形式,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大力营造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氛围。文化体育方面,注重选拔培养残疾人文体方面人才,经常组织各类残疾人文体活动比赛,并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文体活动,取得了良好成绩。新闻报道方面,大力宣传残疾人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和各方面的典型,积极向上级报刊、杂志、网站写稿投稿,被省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

(七)做好第二代残疾人证换发工作

按照省、市残联的要求,为全县残疾人统一换发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截至目前,已为全县17566名残疾人换发二代证。五年来,我们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为今后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同时,还应该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问题。表现在残疾人的实际生活水平与全县人均生活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残健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还比较明显;残疾人康复、扶贫、教育就业、维权等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拓展;残疾人组织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人道主义的残疾人观和社会人文和谐环境还需要不断构建和营造。这些困难和问题的存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逐步加以解决。各位代表、同志们,五年来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也和有关部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广大残疾人顽强拼搏及残疾人工作者的辛勤努力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县残联第五届主席团,向长期关怀、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县委、县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社会各界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向自强不息的广大残疾人和默默无闻奉献的残疾人工作者表示亲切的慰问!五年来,我们加深了对残疾人事业的认识和理解,也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残疾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坚持政府主导,是做好残疾人工作的组织保证。三是坚持依法行政,是做好残疾人工作的`关键。四是坚持整合资源,是做好残疾人工作的有力措施。五是坚持社会化工作方法,是做好残疾人工作的根本方法。

二、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

今后五年,全县残疾人事业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国家扶持、市场推动、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立足基层、面向群众”的要求,着眼于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创建“爱心助残,情暖万家”特色品牌,使残疾人基本生活、医疗、康复、教育、就业、无障碍等基本需求得到制度性保障,促进残疾人生活水平改善和全面发展,努力实现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今后五年全县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使残疾人基本生活、医疗、康复、教育就业等基本需求得到制度性保障。困难残疾人社会保障救助水平有较大提高,绝大多数残疾人摆脱困难,奔向小康。残疾人康复服务更加普及,服务载体、服务手段更加完善有力,率先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完善残疾人事业法规政策体系,健全残疾人法律救助机制,进一步提高残疾人的权益保障水平。残疾人文化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全社会更加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扶残助残蔚然成风。今后五年全县残疾人工作主要任务及措施:

(一)进一步强化残疾人康复工作

广泛开展社区康复服务,进一步完善以县康复中心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家庭邻里为依托的社会化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继续实施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救治、精神病防治康复等国家重点康复工程。实施“康复人才培养工程”,努力造就一支与康复工作发展相适应的基层康复工作人才队伍。

(二)加大扶贫力度,帮助残疾人共奔小康

贯彻落实《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纲要》,将农村贫困残疾人作为扶贫开发重点对象,采取有针对性的扶贫开发措施,扶持到户到人。实施“残疾人就业创业扶贫工程”,扎实推进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实施“阳光家园计划”,为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补助。广泛开展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依托各种培训机构,为农村残疾人提供实用技术培训。进一步加强康复扶贫贴息贷款的应用和管理,提高贷款扶持残疾人(户)的到位率和扶贫效益。

(三)进一步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

认真贯彻国务院颁布的《残疾人就业条例》,全面开展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扩大残疾人按比例就业面。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就业促进和就业保护的政策措施,稳定和扩大残疾人就业,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提高残疾人就业质量。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有就业需求的各类残疾人普遍得到就业服务,对零就业残疾人家庭和就业困难残疾人重点实施就业援助。大力发展残疾人职业培训,登记求职的城镇残疾人和有劳动能力的农村残疾人普遍接受职业培训或实用技术培训。

(四)大力发展残疾人教育,全面提高残疾人素质

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提高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全面推行随班就读。广泛开展扶残助学活动,扩大对大中小学贫困残疾学生的扶助面,提高残疾学生的入学率和升学率。

(五)加大残疾人维权工作力度

建立残疾人维权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残疾人权益保障能力。加大残疾人保障法执法力度,建立执法检查制度,协助执法部门加大对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各类案件的查处、打击力度,营造全社会尊重、理解、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氛围。提高广大残疾人遵守法律和依法维权的意识,增强残疾人法律工作者的维权能力。认真贯彻国务院颁布的《信访条例》,完善信访制度,建立信访工作机制,加强信访工作,及时处理残疾人的诉求,为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大局服务。

(六)进一步加强文体宣传工作

动员社会公共文化体育机构为残疾人提供服务,广泛开展残疾人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提高残疾人体育运动水平。组织参加全省残疾人运动会。组织精品节目参加全省残疾人艺术汇演、比赛等活动,提高残疾人文化生活水平。开展残健融合、形式多样、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艺术、健身和娱乐活动,丰富残疾人的精神生活。利用“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之机大力宣传残疾人事业。大力宣传优秀残疾人、先进残疾人工作者和扶残助残先进典型,激励广大残疾人自强不息和残疾人工作者爱岗敬业的精神。

(七)加强残联组织干部队伍建设

上一篇:2009至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德育工作计划下一篇:关于毛泽东《沁园春》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