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最美教师

2024-07-14

身边的最美教师(精选10篇)

篇1:身边的最美教师

因为有爱,所以幸福

——夸夸身边的最美教师

胡明

他,一直作为代课老师坚守在教师岗位。

他,一直与转正机会擦肩而过。

他是谁呢?他就是我们可敬可亲的祝洪林老师。

从1986年到2011年,祝洪林老师已为乡村教育奉献了整整25个春夏秋冬。

一天又一天,多少个黎明,披着朝霞到校,多少个黄昏,踏着晚霞回还,他用自己的努力和奋斗,诠释着教育的真谛。

有人说,教师像红烛一样,燃烧着自己绚丽的生命。而对祝老师来说,他燃烧的是自己青春岁月。曾经有好多人给他介绍工作,有多少次机会摆在他眼前,可他始终不愿意离开。有人不解:干这行这么辛苦,才拿这么点钱,你就不后悔吗?他回答:“我热爱教师这个行业,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在学校工作,我觉得很幸福!”

自参加工作以来,祝老师总是出现在最需要的岗位上。教过语文,数学,体育,科学,当过出纳,管过食堂……用办公室陈老师的话说,祝老师就像那不锈的螺丝钉,钉在哪里都能起作用。不管做什么,祝老师都非常地用心。为了上好语文课,他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普通话,常常为了一两个字的读音苦练几十遍,甚至几百遍;为了更好地丰富孩子的课外知识,他还学起了电脑;为了更好地宣传学校工作,他学会了在教育网上发表文章。

除此之外,祝老师非常善于发现并展示孩子的特长。从1992年开始,他组织了校乒乓球运动队。为了带好校乒乓球运动队,他坚持每天和孩子们一起训练,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也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冬,从来没有停止过。每次,祝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教孩子,怎么握拍,怎么站立,怎样发球和接球,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教,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练。如此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辛苦终`于得到了回报。自2002年以来,连续几年的区乒乓球比赛,孩子们都取得了很好的奖项。会议室里的那些奖杯和锦旗,就是最好的见证。2005 年,祝老师也被评为区体育先进个人。等等这些荣誉,从来不曾听他提起过。平时,祝老师总是和孩子们呆在一起。学生有什么苦难,他都一点一滴地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有一年,山洪爆发,班中很多孩子家的房子都被洪水冲倒了,祝老师马上和方老师一起赶到每个孩子的家中去探望,还悄悄地把仅有的50元钱塞给了孩子。要知道,那时的50元钱,可是祝老师家半个月的生活费哪。去年冬天,天降大雪,公车停运,祝老师一路步行送山里的孩子回家,把每一个孩子安全都护送的家时,祝老师才步行回家。等他回到家时,已经是晚上八点钟。而祝老师早就变成了一个大雪人。他的手已经冻僵了,他的脚早就发麻了,他的嘴唇说话都不利索了,可他说的第一句话却是:孩子都安全到家,我就放心了。就是这么一个老师。

他用爱心,播种了孩子的希望。

他用汗水,浇灌含苞待放的花朵。

他用心血,滋润茁壮成长的幼苗。

付出了这么多,他从来不要求有什么回报。到现在为止,一个月工资只有一千元左右。可他仍说,他很幸福!听着孩子们朗朗的书声,看着他们一天天的进步,生活充满了希望。这就是我们的老师啊,辛辛苦苦,勤勤恳恳,不为名;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不为利;三尺讲台,两袖清风,只为那世间所独有的爱!

篇2:身边的最美教师

美丽是对一个人从外到内至高无上的赞赏。悉数我身边的同事,就有那么一群老师,他们的“美丽”,成了对教师职业的最好诠释。

生活因平凡而美

沈老师在建湖县实验小学工作十几年了。十几年来,沈老师深深地热爱着教育事业,他以严谨的教学影响学生,以平和的态度对待同事,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家长。

在教学工作中,沈老师深深懂得“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惟有自己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才能使学生从自己的教师形象中感受到道德准则的可信,促使学生言行的统一。因此,在平时的教育中,他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不让学生做的事,他带头遵守。最让我感动的是在他的班级里不管学生成绩如何,他都不会放弃他们。不会默写的词语,沈老师先写一遍,再让学生跟着写;不会背的课文,沈老师陪着学生一起背。每天早上,他都很早到班陪孩子们读书,中午也是,早早的到校为孩子们批改订正的作业。有这样负责任的老师,孩子们的成绩想不好也困难,这不,今年期末考,沈老师班的平均分又是一马当先,连他们班头疼语文的孩子都考了九十几分。

十年如一日,而今沈老师的生活还是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工作的平凡没有使他的生活失去色彩,他在平淡人生中,让自己的生命鸣唱出最美妙动听的天籁之音,这样的教师是美丽的。

青春因绚丽而美

如果人生是一首诗,那么青春是它最华丽的篇章;如果人生是一部交响乐,那么青春是它的主旋律;如果人生是一片汪洋大海,那么青春是它海深浪急的狂想。张老师——一位青年数学教师,她的青春因为融进了甜蜜芳香的教育事

业而变得绚丽多彩!

作为一名青年数学教师,张老师在工作中非常注意研究和把握数学教学改革动向,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指导,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她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的本职在于上好每一节课,向40分钟要质量,这是根本,所以她认真备课,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遵循教育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课程结构。为了让学生牢固掌握,灵活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每天的作业她都及时批改,认真批改,当面订正,及时复批。尽管这样做会投入很多的精力,但为了让学生多提高一些,她义不容辞、从无怨言。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努力,她在教学中获得了骄人的成绩,一直以来她所任教的班级数学成绩总是年级第一名。在学校的青年教师会教中,她频频获奖,并多次参加全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观摩活动。工作之余,她也积极撰写教学心得,多篇教研论文在市县级刊物上发表获奖。

篇3:身边的最美教师

为了了解浙江人对“最美”现象的了解和态度及对浙江人共同价值观的了解认同情况, 也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身边的“最美”事迹,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分院暑期社会实践队一行15人用15天的时间对身边的“最美”进行了调研。调研中, 笔者一行寻访了18名身边的“最美”人物, 同时也在杭州、绍兴、宁波三地街头发放“最美”调查问卷, 本次共计发放问卷510份, 最终回收有效问卷484份, 回收率为95%。

一、“最美”与“最美现象”的内涵

1.“最美”与“最美现象”的定义

什么是“最美”, 什么又是“最美现象”?在本次调研中, 我们询问了很多人对于“最美”的理解, 他们也都纷纷表示, “最美”并不表示是一种美的顶点, 而更多的是对一类人或一种现象在精神层次上面的认同, 无论是“最美妈妈”、“最美交警”还是“最美爷爷”等, 其实更多的是关注他们的一种精神, 而不是完全用比较的用意去理解所谓的“最美”。因此, 在很大程度上, 文中所提及的“最美”其实是一种符合网民或者广大人民所认同的“真、善、美”, 而这种“真善美”往往也更多地体现在了一种在“危急、危险、危难”等关键时刻迸发的人性美, 比如“最美司机”吴斌在生前几秒钟的时间强韧疼痛, 将客车挺稳, 在瞬间用自己的生命保全了乘客的生命安全。

2.“最美”的特征

在调研的前期阶段, 我们也搜集了很多关于“最美”和“最美现象”的众多资料, 我们发现“最美现象”的基本特征往往存在现象主体、现象发掘、现象宣传、现象认同和最美精神几个鲜明的特征。在现象主体层面, 往往以平民人物居多, 无论是“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最美妈妈”吴菊萍等等, 都是我们身边的平凡人物, 而鲜有政府官员等非草根人物, 至少目前, 还没出现过“焦裕禄”式的“最美干部”, 什么时候能在最美人物的现象主体上能够有所突破, 也是本次调研过程中很多人都在关注的一个方面。

在现象发掘层面, “最美现象”的发掘往往不是由政府主导发现, 而是由最为普通的人民大众所推出的, 如首先发现“最美路人”周冲的救人事迹, 不是由政府官方发现, 而完全是由于路人看到周冲救人的事迹在第一时间发掘的, 与以往官方主导的筛选塑造相比, 这种“最美人物”更加贴近于群众的生活, 也更乐意于被人们所接收。

在现象宣传层面, 最美现象的行为宣传得更加开放性。与以往道德模范的宣传主要依靠体制力量相比, 在“最美现象”中, 民众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网络终端参与到互联网这一开放系统中。报刊和电视媒体也不时转播着网民通过微博等方式发布的宣传信息和个人体悟。

在现象认同的广泛性层面。由于媒体对于最美现象的广泛宣传, 使得“最美”的现象获得了广泛的认同。有些“最美”甚至连国外友人也深表感动。连美国《芝加哥华语论坛》报发表的评论员文章都称, “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最美警卫战士”以及其他许许多多好人好事的出现, 使我们看到社会光明的一面。

在“最美现象”背后所蕴含的便是“最美精神”, 虽然业界对于“最美精神”究竟是什么尚未有定论, 但是不少论者认为, “最美现象”的实质是“真善美”的张扬, 在本次问卷调研中, 当被问及“最美系列给您的感动是什么的时候”有57.1%的人选择了乐于奉献, 有42.8%的人选择了舍己为人, 这也能够说明, 在人们心中, 善的精神是“最美”的核心。

3.“最美”与“最美现象”塑造

近来, 被民间称之为“最美××”的越来越多:有为救不慎落水的辽宁选手毅然放弃比赛的“最美运动员”马娇、有不谙水性却拼尽全力将2岁的溺水幼童, 最终使孩子得救的“彭伟平”、有用徒手接住坠楼女婴的“最美妈妈”、有捐献眼角膜的“最美女大学生”……或许, 这些人是寻常且平淡的, 但她们人性光芒闪耀的一瞬间, 却是感天动地而又无比艳丽的。道德存乎人心, “最美”来自民间。因此, 最美现象的塑造首先要善于在群众中发现“美”, 人民群众离“最美”最近, 也最有发言权, 人民群众贴近人民, 他们的故事是人民大众生活的真实写照, 也最能打动群众的心。

其次, “最美”的塑造需要全社会有“美”的倡导。只有让主流道德在多元道德价值取向中成为主导, 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最美心灵”与“最美现象”实现“同频共振”, 让“最美现象”可亲可信可学, 让“美”发挥滋养民众心灵、净化社会风气、引导向上向善的作用, 才能让“最美”在社会生根发芽遍地开花。

最后, “最美”的塑造主要在实践中培育“美”。思想道德建设培养的是观念, 塑造的是精神, 树立的是风尚, “最美”需要做得扎实, 务求实效。必须坚持知行合一, 围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深入开展全社会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 引导引导人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举手之劳做起, 身体力行、积小成大, 在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为家庭谋幸福中提升人生境界, 着力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道德氛围。

二、“最美”现象报道见证了人性榜样的力量

1.“最美现象”报道抚慰了公民道德焦虑

人们命名“最美”, 是人们渴望“最美”, 人们传递“最美”, 是人们需要“最美”。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杆秤, 都有自己的价值判断, 如何能激发出向善的道德力量?我想, 最需要的就是一种传递路径。我们曾对身边的一系列事件失望过, 当“范跑跑”事件让大灾难中人性自私灰暗的一面显现得淋漓精致;当“楼脆脆”、“楼歪歪”以及各种食品问题层出不穷让人们只看到了那些人为金钱和利益铤而走险、伤天害理的一面;当各类官员台上满口毛列邓、台下却不能自我约束, 继续着弄权滥权的贪腐行径的时候, 我们该用怎么样的心境去坚守自己心中的那份“爱”!特别是在三辆汽车从一个人的身上轧过时, 总觉得无论当事者的理由多么充分, 无论旁观者的眼神是否聚集, 无论这究竟是谁的过错, 我们感受到的只是丝丝凉意, 或谴责、或怒斥、或哀痛、或无奈……

当物欲的强光让人迷失, 当财富与权力霸占了一席之地, 当社会的价值取向被严重扭曲……静下心来想一想, 我们的国家, 我们的社会, 是否更需要鼓舞人不断追求, 让生活变得圆满、真实、幸福的感情和动力呢?

古语有云“德不孤, 必有邻” (《论语·里仁》) 。“最美司机”吴斌的“完美一刹”让世人看到了令人动容的“职业精神”。“最美爸爸”黄小荣的“惊人一跃”让世人看到了现代社会的“侠骨柔情”。“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车祸瞬间的“惊险一推”, 让人看到了有别于“范跑跑”的另一种“高级本能”。“最美”的报道让人民触摸到了最为真实的感动, 也对自己的道德品质有了进一步的思索。在本次问卷调研的答卷中, 针对“您觉得目前浙江市民的道德水平如何?”问题时, 只有29.7%的答题者认为目前浙江市民的道德水平很好, 而68.4%的答题者则认为目前市民的道德水平只能算一般。

而在针对“您认为‘最美’报道的频频出现是因为什么目的”问题时, 89%的答题者认为是为了“唤起更多人的良知”。因此, “最美”现象报道对于扭转人们对社会整体道德状况消极悲观的判断, 让大家相信世界并没有想象中的灰暗, 以至拯救社会道德信仰危机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2.“最美现象”报道提升了公民伦理觉悟

“最美”的报道让人们从“最美”事迹中看到了人性的光环, 也让大家对于自己人生的价值有了新的思考, 在问卷调研中, 80%的答题者表示自己愿意向“最美”人物学习, 同时也愿意积极动员身边的人学习“最美”, 他们认为, 这样可以让自己的人生更具价值。陈独秀探讨“救国之道”时曾断言, “伦理的觉悟, 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他强调的“伦理觉悟”简单地说, 就是“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最美现象”让人们更加明确了人活着的意义不是所谓的金钱、财富、权力和享乐, 这些东西并不能让自己感到幸福快乐, 道德的高尚才是自己应该追求的目标。因此, “最美现象”对于启发人们的良知, 淡化人们的功利追求, 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 引导人们追求崇高的人生等都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说:“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 但是他们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 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历史条件下创造的, 而是在自己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最美现象”的涌现, 让世人看到, 只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平凡人也可以有不平凡的人生, 平凡人同样也可以成为英雄, 成为一个伟大的人。

3.“最美现象”报道淳化了社会风俗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说:“态度、价值观和信念等被笼统称为‘文化’的东西, 在人类经济进步的过程中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今天, 尽管层出不穷的“最美”, 虽有溢美之嫌, 却是社会大众真情实感的流露与表达, 体现的不仅是社会道德认同, 更是社会和谐所需, 从另一个侧面映射出善行的稀缺与社会对善行的渴望。鲁迅曾在《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中说道:“我们从古以来, 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有拼命硬干的人, 有为民请命的人, 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而在笔者看来, 这些平凡的“最美”人物就是当今社会的“道德脊梁”。社会公众对善行者不吝惜“最美”的赞美, 媒体不遗余力的宣传, 有利于社会道德的构建。当善行成为经常性的行为, 我们就会感到这个社会正走向“最美”, 我们也能深深体会到“最美”的宣传对于培育健康文明的社会风气等都的重要意义。曾国藩强调:“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心之所向而已。……此一二人者之心向义, 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者之心向利, 则众人与之赴利。”“最美现象”的涌现激发了民间向善潮流, 改善了社会人际关系, 给社会道德风尚注入了一股强有力的“正能量”, 使得整个社会有一个较好的道德氛围和健康的道德生态。

三、对以“最美”报道传递榜样力量的理性思考

1. 节制使用“最美”, 避免过度报道

从“最美教师”到“最美司机”, 再到“最美爷爷”和“最美运动员”, 近来社会涌现出一批感人至深的好人。每涌现一个感人的英雄, 媒体就喜欢冠之以“最美”, 几乎每个职业都已经发掘出各自行业的“最美”了。毋庸置疑, 那些美好的行为令人感动促人奋进, 不过, “最美”之类的符号用多了, 就容易让人产生道德审美疲劳——物极必反, “最”字用多了, 就让人没感觉了, 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正如有人抱怨的, 现在一看到“最美”, 甭管事迹多么感人, 首先就没有感觉了。更让人担心的是, 这容易在社会上滋长一种道德浮夸风, 大家沉浸于

“最美”包围的氛围中, 产生一种“道德完美”的幻觉, 对现实产生不切实际的认知和判断。现实是无法用“最美”去掩饰的, 信心也无法借助某个词语就能提振。中国社会的道德重建, 需要有一点一滴去积累、去培养, 而无法在“最美”的动人幻想中实现高歌猛进的道德跃进。也许对那些英雄的壮举, 我们实在找不出更好的词来形容我们受到的震撼和对他们的景仰, 于是习惯性地选择了“最美”这个词。确实, 无论是吴斌, 还是张丽莉, 他们的行为让人震撼, 再高级的形容词、再高调的赞美都不为过。但这种千篇一律的、套路化的“最美”, 已经沦为一个虽然很大却很空洞的符号, 恰恰表达不出我们真正的赞美。当然了, “最美”在语言学上也是不合适的。没有最美, 只有更美, 人类在至真、至善、至美的理想追求中, 是没有止境的。对英雄之举, 需要恰如其分地评价和赞美, 而不是无节制地唱高调, 过度高调显然就是“不着调”了。

褒扬行善者, 贬斥为恶人, 本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 但被不断放大的道德标签, 也给“最美”的花瓣蒙上了几缕暗淡。一味地渲染“最”字、过多的溢美之辞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 产生诸如“道德浮夸”的担心和忧虑。因此, 善待“最美”就要提防滥用“最美”的道德标签。我们在渴望美好道德的时候, 也千万别让喷井的“最美”起了负作用。

2. 发掘“草根”最美, 关注平凡付出的感动

吴菊英、吴斌等“最美人物”, 从事的行业各不相同, 但无一例外都是“小人物”, 却一次接一次地激发社会的“正能量”。这其实代表了一个可贵的社会信号。一方面, 媒体越来越“喜欢”捕捉这样的“小人物”, 媒体的关注不仅会让“小人物”的价值得到放大, 更会让小人物的“善和美”得到进一步认可和放大。另一方面, 公众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小人物”的一言一行, 喜怒哀乐, 这种“变化”也是公民崇尚善、美、德, 让社会向善迈进的一种标志我们的媒体这方面也有着特殊责任。

但是仍然有许多“最美的人”平时没有被媒体发现, 没有被大力宣传。以“最美”司机吴斌为例, 吴斌在客运公司工作十年, 安全行驶一百多万公里, 相当于绕地球近三十圈, 从没发生过一起交通事故和旅客投诉, 但就是这样一个好人, 我们的社会在其生前没有给予任何的荣誉, 媒体也从未对他的爱岗敬业、持之以恒的精神予以宣传报道, 直到他因为一场意外才被外界给关注。是的, 如果没有当天那场飞来意外, 什么“乘客卫士、长运楷模”、什么省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都不会属于他。“艳色天下重, 西施宁久微。朝为越溪女, 暮作吴宫妃。贱日岂殊众, 贵来方悟稀。”的确, 如果我们的媒体不能尽早地发现太多活着的吴斌, 让更多的人了解活着的“最美”人物, 那么以最美报道来传递榜样的力量也许从中更多地夹杂的是一种悲伤。

为什么在远嫁胡人之前, 我们不能发现王昭君的美丽?为什么只有在英雄陨落之后, 我们才能够甄别所谓的“最美”司机, 这是目前所有媒体报道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 也是让“最美”的正能量得以传递更加深远的重要因素。

3. 理性报道, 彰显“最美”人物质朴本真

“最美人物”报道要想深入人心必先打动人心, 要想打动人心就要让人物回归本真。今天的典型人物, 不再是“高、大、全”和“十全十美”, 而是要把人物放在时代背景下、社会准则中来看。这些“普通人”的典型来自寻常百姓的生活中间, 贴近生活, 贴近百姓, 而报道只有让普通受众感到平实、亲切, 具有很强的可学性, 才更能激发受众的共鸣。

为了吸引眼球, 很多媒体往往喜欢在在违背人物意愿和新闻规律的情况下, 使典型人物被任意拔高, 落入“高大全”的巢穴, 这些“最美”报道往往不仅无法打动群众, 反而会引起群众的反感和非议, 在某种程度上也让媒体丧失了公信力, 使媒体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不能和谐统一。在本次问卷调研中, 针对“您对雅安地震中穿婚纱的记者有什么看法?”问题中, 有82%的答题者选着了“虽有作秀嫌疑, 但情由可原”而只有不到3%的人认为她“最美记者”当之无愧。

篇4:盯住身边最新最美的事物

这就是作诗的第一步:取象。诗歌的取象,务必求新。

如何求新?首先,要能见他人所不易见到的新事物。做新闻的人,要有一只随时能嗅到新闻气息的鼻子。作诗的人,同样要有一双随时能发现诗的眼睛。

这双眼睛,要求我们能看到刚刚露头儿的最新信息。

杨巨源诗曰:“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这米粒儿大小的柳芽儿,星星点点,若有若无,却是传递春天最新信息的使者。若等到上林花园繁花似锦,到处万紫千红的时候,“出门尽是看花人”,你才去吟诵春天,那就是放马后炮了。

一个雨后初晴的夏日,蝴蝶在花枝间翩翩起舞,晾晒被雨淋湿了的翅膀,蜘蛛忙着吐丝,编织被风撕破了的蛛网。张耒摄下了这个美好的景观:“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蛛丝蝶粉,何等的细微!诗人的目光,真可谓明察秋毫。

齐巳得早梅诗四句:“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村前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也许是分享喜悦,也许是真心请教,他兴冲冲地去找郑谷。郑谷赞赏之余,建议将“数枝”改为“一枝”。齐巳豁然贯通,当场顶礼膜拜。这一字之师的佳话,是对写诗取象、务必求新的经典诠释。因为“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则佳”。

最美好的事物,往往也是最短暂、最脆弱的,似风过星流,如电光火石,过往无痕,稍纵即逝。

能否及时发现,并能否用文字定格,这让人眼前一亮、心头一颤的美好瞬间,往往是检验一位诗人灵性与功底高下、优劣的重要标准。

经典的古诗词中,不乏记录美好瞬间的佳句。如郑谷的“敲断玉钗红袖冷,计程应说到常山”,王安石的“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敲断玉钗,敲落灯花,钟声到客船,都是一霎那间的事儿。但,就在这一瞬间的细节里,能让我们品味出诗中的主人翁,或缠绵眷念,或切切期盼,或失落惆怅的情怀。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最新最美的事物,都可以让自己写诗的,还要看自己的感悟如何。如果这事儿,闪得你眼前一亮,撞得你心头一颤,不写便坐立不安,那千万不要坐失良机。如果你发现了最新最美的事物,但还没有让你眼前一亮、心头一颤的感觉,那就需要继续“发酵”,最好不要硬写。

有些诗友爱以名画、名人轶事、历史典故作为写诗的题材,选材本不拘一格,自然无可厚非。但,这些并非自己耳闻目睹、身体力行的事儿,即便是猛虎蛟龙,也是死去的猛虎蛟龙。非灵性与功底不同凡响者,很难写出有新意,有创见的诗词。真正最新最美的事物,还是在我们的生活之中,靠我们用自己的眼睛,从自己的身边捕捉。这就像挂着露珠儿的菜苗,带刺儿花儿的黄瓜,活蹦乱跳的鱼儿虾儿,虽然平常,却贵在鲜活、灵动、可人。

想起了袁枚的话——“活老鼠”胜过“死蛟龙”。

篇5:我身边的最美教师

我们学校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就组成了一个爱的大家庭,有充满爱的领导,有充满爱的老师。

李老师是一名已经退休的老教师,因为教学工作特别优秀,被学校返聘回来的,她从不因为自己已退休了,年龄大了,而懈怠工作,反而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认认真真地做好她的本职工作,从她的教科书上密密麻麻的勾勾画画,从每一本学生的作业本上的圈圈点点,无不透露出她对待工作的一丝不苟的精神。她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投身教育教学之中,要求学生按时到校,本人从不缺席迟到,要求学生写好字,读好书,扫好地,她首先做出榜样。看到教室里脏了,她先拿起笤帚就扫,收拾教室的卫生角。在办公室也是一样,从来不倚老卖老,卫生抢先干。她总是对学生和颜悦色,从不放弃一个学生,我们班的张龙,曾经是一个非常不爱学习的孩子,其他老师都很头疼,可李老师就能够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打动他,是他变得爱学习了,就像张龙在作文中写的那样我们的语文老师站在我的面前,一个字一个字的说着让我写,一个字一个字的给我纠正错误,李老师的眼光像太阳一样灿烂。正因为她的关心和爱心,张龙从此爱上了学习。

我们办公室的渠老师,她对学生那种和风细雨般的教诲,赢得学生的爱戴,不管学生有多么淘气她总是耐心的说服教育,杨东是他们班的调皮大王,经常违反纪律,和同学打闹,渠老师每次在杨东犯错误时,都是细心的说教,从不用粗暴的态度。给他一遍一遍的将道理。经过渠老师坚持不懈的说服教育,现在杨东已经是一个合格的学生了。渠老师也是以学生为重,以工作为重。在父亲病重住院期间,从来没有耽误学生的一节课,没有耽误自己一点本职工作。都是先给学生上课,批改作业,然后再到医院去陪同自己的父亲。这种精神的的确确令人感动。

还有我们办公室的刘老师,她带着一颗火热的心来教育自己才学生,她对学生要求严格,她的严是有标准的严,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严,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严,是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的,不是摧残学生身心健康的严。严中有慈、严中有爱、严中有度、严中有方,使学生对老师敬而爱之,而不是敬而畏之。她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出于真诚的爱。她的办公桌抽屉了就经常备有一个针线包,发现有同学的衣服扣子掉了,她能及时的给学生钉上。“严以爱为基础,爱以严为前提,严爱结合,爱而不纵,严而不凶”。

学习时,学生能严格按照我的要求去做,绝不马虎;活动时,她和学生似朋友般有说有笑。学生自然能理解我、她在工作时的“严”即是对他们的爱,也教会了学生什么是责任感。

篇6:身边最美教师的故事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林树,一个本乡本土的乡村教师。1979年参加工作,一干就是37年,先是在村小,然后在乡小,最后在镇小。无论在哪,总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他从教以来,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还做过二十多年的语文教研组长。无论在哪里,他所带的班级,任教的学科,都是响当当的好。如今他虽已年过半百,满头银发,但仍然神采飞扬,青春不老,功夫不减当年啊!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他是讲台上“最美风景线”。30年前他在大河两河中心小学教书的时候,正是血气方刚,年富力强时。从师范毕业,别人都不去村小,他却偏偏申请。别人早出晚归,他却以校为家。乡村学校资源缺,条件差。针对这种现状,他深晓必须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创造条件,挖掘资源也要把教学搞好。“教育是一门无止境的艺术,教无定法,学无定规”。他如饥似渴地阅读教育书籍,认真钻研教材;只要有教师培训,他就积极报名参加,谦虚求教,勤奋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形成自己“活泼自主,先学后教,勇于探究”独特的教学模式,深受孩子们喜欢,更深得同行的好评!

课后,他不断总结,勤写后记,同时还鼓励学生一起动笔。他常常把心得与同事一起讨论,一起交流。他常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的智慧是无穷的”。大家也愿意同他一起讨论,还听他上公开课,教研课,观摩课。在他的带动下,学校的教学活动搞得轰轰烈烈,全乡的教师都到他们学校来听课。记得那一年是1988年,全县首届语文优质课竞赛,他一举夺得二等奖第一名,为大河教育争得了荣誉,为两河学校争得了荣光!

真诚付出,乐于奉献。

他是学生中“最美孩子王”。他性情活泼,童心永驻。似乎为“孩子王”而降落人间。他把班级布置成“儿童的乐园,书香的家园”。他深知学生的天性,好胜乐赛。他努力创设各种竞争平台,建立起各种竞争机制。譬如 “最闪亮的小明星”,“最有爱的小雷锋”,“最出色的小作家”,“最标准的播音员”„„采用积分获奖;班级小银行;颁发奖状,传送喜报;佩戴胸花,身披红绸„„形式多样的奖励方式,大受孩子们的欢迎。他严而有度,活而有节,课上是老师,课下是朋友。他用爱和童真与学生交流。每一届学生最大的愿望——“林老师把我们带到毕业!”

他已进城二十一年了,但从不忘乡村教学。他送课下乡到绿水,到革勒,到漫水,到高罗„„甚至支教一月到旧司,与那里的教师同吃同住同教学。他在旧司支教的时候,班上有个叫田青莲的同学,是本地山河穷村农民的女儿。因家庭困难,没有进过幼儿园,入学时对汉语拼音一窍不通。读四年级了还不会拼音,因此给她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他了解情况后,立即组织班上优秀学生排班轮流给她补课。他第一个就教她a、O、e„„课间教,放学后教,甚至利用周日教。家长十分感动,每天主动来校看孩子。有了家长密切的配合,青莲一个月就学会了声韵母。他返校后,还不断去看她。在老师同学们的帮助下,田青莲终于学会了拼音。

春华秋实,永葆青春。

他是同行里“最美实干家”。“作为语文教研组长,不但自己要有过硬的教学教研能力,更要带领大家一起前进。”这是九十年代实验小学教研主任陈启敏老师说的。他是语文教研组长。对于年轻教师,从班级管理到课堂教学,他都毫无保留地传授。他与年轻教师促膝交谈,分享公开课教案,不厌其烦地听课,评课,直到满意为止。他被大家亲切地称呼“林哥”。他与年轻人经常飞驰在篮球场上!有个“花哥”、“时均”、“骚文”球打得特好,但每次比赛却少不了他!因为他是“铁杆后卫”!有个年轻老师,刚从乡下调入,各方面都不习惯。他就主动和他交流,开导他,帮助他,使年轻人倍感温暖。怪不得李校长说:“老林就是个热心肠啊!”有次李家河的老师突然来听课,而且要听作文课。学校把示范课的任务交给了他们五年级组。他准备安排老师上课。可是谁都说上不了。于是,他想了想,灵机一动,就以校园梧桐树为例,自己去上了一节观察事物的作文课。结果,获得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尽管他每天来去匆匆,但仍旧气定神闲,张弛有度。每天晨曦微露,他都坚持跑步,风雨无阻;每天晚饭后,他都坚持写字,龙飞凤舞。修身养性,习惯不改!一个30几年如一日的普通老师;一个把爱心,真诚给了学生的老师;一个把青春,激情奉献给了教育事业的老师,他诠释着最美教师的内涵,用坚守和承诺浇灌着满园桃李。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篇7:我身边的最美乡村教师

作者:

平常得近乎琐碎是我们教师的生活写照。但在这平淡、琐碎的生活中,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师德故事。借着这次国培的平台,我想夸夸我身边的黄老师。

黄老师是我们学校一位有着多年丰富教学经验的数学老师,为人和蔼可亲,对待工作脚踏实地,是一个能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的好老师。黄老师平时在做好知识的传授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做到关心他们的生活,尤其是家庭困难的学生对他们的体贴入微,照顾好每一位。每次在接收新班级时先对学生的家庭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掌握他们的性格和脾气,爱好和特长,努力寻找出因人而宜的灵活的教育方式。

严于律已,为人师表是师德的具体表现。黄老师平时能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从不因自己的过错而迁怒学生,去打骂学生,去污辱学生的人格尊严。和学生友好相处是他的长期保持的优良传统。他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投身教育教学之中,要求学生按时到校,本人从不缺席迟到,要求学生写好字,读好书,扫好地,他首先做出榜样。他总是对学生和颜悦色。处处以自己的文明举止去影响感化每一位学生的心灵

在学生的眼中,教师是一个完美的人,是一个值得可信的人,是一个值得可敬的人。教师的言谈举止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黄老师平时特别注重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教育学生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陶冶情操,让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识社会,了解自然。同时也告诉学生很多做人的道理,引导学生健康地成长。

篇8:美国“最美教师”琳恩

闭上你的双眼, 想象一个只有15 名学生的班级;想象这个班级学生的跨度从幼儿园到8 年级不等;再想象你所教的这些学生就读于只有一间教室的学校。这所学校位于美国内华达州, 离当地最近的小镇有70 英里的路程。对于我们常人来说, 在这样一所学校教学是一个巨大挑战, 但对于琳恩·休斯顿老师来说, 这就是现实。她现执教于内华达州的达克沃特学校, 这所学校坐落在印第安保护区与面积20500 公顷的荒野地区之间。

我们邂逅过不少具有传奇色彩的教师, 但琳恩老师的故事使我们更加充满好奇与感动。美国《教师》杂志社记者曾对琳恩老师进行了专访, 让我们走进真实而又带有几分神秘色彩的琳恩老师, 以此揭开她扎根边远农村学校默默奉献教育事业之谜。

《教师》杂志记者:你所在的农村地区学校, “农村”到什么程度?

琳恩:离我们学校最近的镇, 有两盏交通信号灯、一家超市、一个卖软件的商店、一名医生和一名牙医。我们所属的奈伊郡占地面积18000 平方英里, 该学区共有学生6000 名。我在这所学校已经工作了10 年。我的教师生涯是在保护区的另一所只有一间教室的学校开始的, 所以我习惯了现在这样的环境。

《教师》杂志记者:在农村学校工作是一种挑战, 你不觉得这里太偏僻了吗?

琳恩:我认为每位教师都面临挑战, 不管他身处何方, 也不管他所教的对象是谁, 只不过我们面对的挑战不同而已。对于我而言, 挑战可能来自如何获取所需信息, 譬如, 如何带领学生做实地考察旅行。有时候, 我想我的学生可能没有城市学生那样经历丰富, 但从另一角度, 我不需要担心学生间出现暴力行为或在其他城市学校中常发生的与政治相关的事件。当我看到一个有40 个孩子的班级时, 我想孩子们就是“战壕”里的“战友”。

《教师》杂志记者:科学技术是如何助力你在如此环境中工作与生活?

琳恩:科学技术是学生学习经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拥有实物投影仪和一块叫“睿智”新品牌的电子白板。因为我们当地没有音乐教师, 所以我们有些学生就不得不到爱荷华州工作室选修小提琴课, 有时我也使用“讯佳普” (Skype, 是一款网络即时语音沟通工具) 来给学生上这些课, 我把要教授的内容投影到一个6 英寸×6 英寸的屏幕上。我们也做一些视频剪辑来指导孩子大声朗读, 他们用手指着文字伴随视频进行跟读。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 我制作录像来帮助他们练习学习26 个字母。年龄大一点的孩子一起利用“播客”进行阅读, 他们个个都是阅读高手。我们还使用互联网来做研究, 利用网上小测验来准备考试题, 还利用谷歌地图来做“真实”的实地考察旅行。

《教师》杂志记者:面对如此大跨度的班级, 教学意味着什么?

琳恩:严格讲, 我的教学不是按照“一锅煮”式的方式进行的, 虽然我使用的是自称为“层层剥皮”的教学方法, 通常运用于数学课堂上。具体说来, 首先, 我教授孩子们入门课, 然后让高年级学生帮助教低年级的学生。接着, 当低年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后, 我便安排他们做课堂作业。对于高年级的学生, 我会继续上课, 包括教授他们更复杂的运算。

也有时候, 我交叉教两到三个年级的学生, 例如:把幼儿园的孩子和一年级的学生放在一块来教他们学习科学与社会学, 七、八年级的学生在一起学习所有的科目, 这样以每学年为单位借助教材开展循环教学。如果有必要, 我也会做适当的变通, 把高年级和低年级学生进行分组教学, 因为我还有个助教协助我教学。我和助教有分工也有合作, 这样有助于我对于每一门课程都要面对不同组别的学生进行教学。

《教师》杂志记者:能否讲述有关你助教的故事?

琳恩:兰迪七年前来到我们学校, 当时她只有21 岁。她出色的工作对学生非常有帮助。我请求学区给她一个全职的岗位, 但我们这里被雇佣的机会太少。现在她仍然是作为监护人在学校工作, 每天工作2 小时。

除上课时间外, 我和兰迪是非常好的朋友, 我们的居住地相差1 英里远。如果我没有鸡蛋了, 我会要我的学生向她借两个。在学校, 成年人仅有我们俩, 我们没有自己的时间。同时, 我们不需要花时间去处理那些规模的大学校同事间复杂的人际关系。我们的态度就是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我们有比较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 从现代教育技术上讲, 我们所在的学区是很棒的, 包括拥有电脑和召开电视会议的设备。

《教师》杂志记者:你请过病假或因私人事情请过假吗?

琳恩:我记不清是否曾请过病假。至于在学校生病, 我还有些好笑的故事。有一次, 我们有个学生长水痘。幸好那年我们只有9 个学生, 结果他们都染上了。生水痘的第一天, 孩子们的家长要他们都待在家里, 第二天我给他们打电话说, “你们知道, 孩子们都在生水痘, 我也躺着中枪了。如果他们不早点痊愈回来上学, 我们将在一块抓痒。”

《教师》杂志记者:你如何处理那些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

琳恩:对于那些所谓的“问题”学生, 我动了些脑筋, 想了些办法。我更像一个母亲或祖母对待孩子们。我用处理自己孩子的方法来处理学生的行为习惯问题。很明显, 我们开始使用的是正面强化的教育方法, 旨在让学生从所做的正确事情中获得正能量。很少情况下我们让学生停学, 学生也知道一旦某个同学遭停学, 他们就没有了相互交流的机会。

像其他老师一样, 当我的教育方法不奏效时, 也会求助于家长予以配合。我最喜欢的格言是:你得发现小孩之间在流行什么, 他们最喜欢拥有的物品和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 那么你就利用他们喜欢的东西作为一种“工具”, 以此来调控他们的行为。

《教师》杂志记者:你的祖母、母亲和姨妈都曾在只有一间教室的学校工作过, 是什么促使你继承了她们的“衣钵”?

篇9:最美女子在身边

部落的酋长有三个女儿,大女儿和二女儿漂亮能干,都以8头牛的聘礼被人娶走了。三女儿丽莎相貌平平,看上去既不漂亮也不能干,而且总是低着头,一副羞怯的样子。酋长说:“谁愿意娶丽莎,4头牛的聘礼就足够了。”可是,一个年轻人坚持用8头牛的聘礼娶走了丽莎。

婚后,族人们惊讶地发现,丽莎变得非常能干,言行得体、落落大方,比以前也漂亮多了。酋长问女婿是怎样改变她的,女婿微微一笑,说:“我只是对她说,她并不比两个姐姐差。她温柔善良,是难得的好女人,确实值8头牛的聘礼。”丈夫的欣赏和鼓励改变了丽莎。

心理学中有一个名词叫“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的国王,也是一位出色的雕塑家。他非常欣赏自己雕刻的一尊美女像,甚至为她痴迷不已。后来雕像竟化为真人,成了他的妻子。萧伯纳把这个故事改编成剧本,后来又被搬上银幕,即好莱坞经典电影《窈窕淑女》。影片中,渊博的教授把一个粗俗不堪的卖花女改变成了上流社会公认的贵族女人。要知道,真诚的欣赏和期待可以挖掘人的内在潜质,可以改变一个人,而丈夫的欣赏会使妻子更加美丽。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尽管妻子普通平凡,当丈夫用心去欣赏妻子时,妻子也会成为他眼中一道美丽的风景。她会充满自信,不自觉地抬头挺胸,也會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检视自己,于是,改变、进步就顺理成章了。

爱情是一笔存款,互相欣赏是收入,互相摩擦是支出,互相忍让是节约开支。所以,聪明的丈夫一定要告诉你的妻子:你一直都是这样美丽和出色啊!

(摘自《做个好丈夫的9大准则》,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

篇10:身边最美的教师演讲稿

爱听你的课 爱看你的笑

爱闻你身上田野的味道

爱牵你的手 爱唱你的歌

爱跟你每天向国旗问好

想为你懂事 想为你长大

想为你每个梦想去奔跑

想为你努力 想为你分担

想为你铺平乡村的小道

我们眼里你最美

我们心中你最好

温暖有你入怀抱

生命有你变美好

这就是我们班所有学生唱给张艳艳老师的歌。

还记得刚上三年级时,我们用异样的眼光迎接这位坐在轮椅上来给我们上课的老师;还记得张老师为我们上第一节课时那抑扬顿挫的声音;还记得张老师在轮椅上为我们解疑的认真;还记得„„还记得,太多的还记得,这位身残志坚的老师为我们留下的每一刻。在我眼里,老师就是一朵花,而张老师就是一朵不娇艳却有着超强磁力的花,是一朵最美的花,她总是静静地奉献着自己,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美丽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关切的话语,总能轻易拨动我们的心弦,能带给我们无限欢乐!

虽然张老师从未向我们提起过她是为什么而坐到轮椅上,可我们从学校的版面上看到了张老师站着为学生讲课的图片,从电视上和网上我们也了解了她的一些情况,我们还知道了她的心声,就是:爱 学生,爱教育。

她从来不把自己当作残疾人,总是以正常人的要求来完成自己的各项工作,而且完成得很出色;她从不向任何人诉说自己的不幸,总是把自己最灿烂的一面展现给我们。她总是能在不经意之间,做到关注每个学生。她从不对学生冷嘲热讽,她让我们明白,她已看到了我们的努力和成绩。这些不经意的举动给了我们自信,让我们相信自己,超越自己。她,就是我心中最美的老师——张艳艳老师。

在这近两年的时间里,张老师一直在体会着教学的快乐,我们也在感受着学习的快乐。教学是一种责任,学习是一种快乐。她从来都是只给我们一把通向知识海洋的钥匙,带领我们经历着每个问题和每个发现,教会我们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大胆地去探索、去寻找和发现海洋中的智慧。

我们爱张老师,张老师也爱我们。我们看到,尽管张老师今后的旅途充满艰辛,尽管这条道路还很漫长,可张老师已经做好了披荆斩棘的准备,她不会退缩,她要迎着朝阳,用热血和汗水去浇灌一茬茬幼苗,要和更多的学生畅谈未来。或许多年以后,张老师讲课的每个细节随着时间的流逝会被我们淡忘,但她坐在轮椅上,为我们上课时满腔的热情、不屈的精神、惊人的勇气和点滴的慈爱,会永远保留在我们每个学生的心中,因为她在我们心中是最美的!篇二:我身边最美教师演讲稿

我身边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最美教师》。

有一种人生最美丽,那就是人民教师;有一首歌最动人,那就是教师的吟诵;有一道风景线最绚丽,那就是夜灯下教师批改作业的身影。

他们四季辛劳,他们一生清贫,他们拥有无数颗炽热的心,他们用爱浇灌着渴望的心田,他们用爱播撒着明天的希望,他们用双手托起明天的太阳,他们无怨无悔地将这爱的火炬传递。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多少年来,我校的领导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淋漓尽致地诠释着爱的真谛,履行着爱的承诺。

她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天不亮,在教室门前总能看到她们的身影,放学后,总能发现她们办公室的门最后关闭。作为一名教师,她们深知欲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的不仅仅是一桶水,而是一潭不断更新的泉水。休息日或晚上,她们总是挤出时间努力提高自己,完善自我。她们坚持每天读书,写读书笔记,几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从魏书生的班级管理艺术,到李镇西的民主教学,无不让她们受益匪浅。她们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为了拓宽我们这些学生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她们毫不吝惜自己时间和精力,精心挑选一本本好书,耐心辅导,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用浓浓的爱意,满载着她们热切的期盼,伴随我们远航。

她们,爱生如子,无怨无悔。他们要让爱洒满每个孩子的心田,不让一个孩子受到伤害。作为领导,作为老师要对每一个孩子的方方面面都了如指掌,他们为了能够达到这个目的,每接一个新班后,老师总会利用休息日或晚上有针对性地安排对每位同学家庭的走访。一个班50多个孩子,一家一次,就需要50多次,每次家访都至少花上两个小时。更何况有的孩子,还要重复多次的家访!多年来,她用她那三寸不烂之舌和真挚的情感,填平了多少父子之间的沟壑,融化了多少母子之间的坚冰,唤醒了多少浪子心底的善良。为了孩子们,她没早没晚,狠心地放弃了多少个陪伴父母儿子的日日夜夜。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爱,老师们舍小家为大家,不但爱自己的孩子,更爱别人的孩子,难怪学生们都亲切地称她为“老师妈妈”。

为学生付出是值得的,是幸福的,是心甘情愿的,即使他们有时不被理解,却依然坚持,因为他们坚信真诚的爱能把冰雪融化,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是啊,有什么礼物能比学生的理解更珍贵,有什么语言能比学生的纯真更美好?

他们用慈母般的宽容,感化着每个学生的心灵。他们用火一般的热情温暖着每个学生,他们用高尚的人格塑造着每个学生。正是因为老师们奉献出自己真诚的爱心,我们才能在灿烂的阳光里幸福地成长。

只愿一生育桃李,不问辛苦为谁忙。在我们身边每位领导和教师,在贫困而执着的漫长岁月中,在艰苦与平凡的岗位上坚守着自己的承诺。他们以校为家,爱生如子。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红颜老去,青丝渐白,孜孜不倦地追求着,默默无闻地奉献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因为有爱,他们在教育的奇葩上勇攀高峰;因为有爱,他们深知自己责任重大,他们在那白纸般的心灵上小心刻划;因为有爱,他们注意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他们渴望心与心的交流,他们不缺乏威严,但他们也从不吝惜自己的称赞和表扬;因为有爱,他们让课堂充满欢歌笑语,他们为我们插上想像的翅膀,送我们到智慧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一根草”,这就是我们的教师,最美的教师篇三:最美教师的演讲稿 自创

最美的花,开在最安静的地方 有一种美妙的生物叫春蚕——春蚕到死丝方尽;

有一种崇高的精神叫红烛——蜡炬成灰泪始干; 千百年来,多少人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在他们的呕心沥血、无私奉献中,又有多少祖国的花朵成为九州华夏的栋梁之材!谁又能知道,这其中包含着多少的汗水与泪水,也许老师那丝丝白发,斑斑皱纹是最好的见证。

在我眼里,教师就是一朵花,一朵不娇艳却有着超强磁场力的花,总是静静地奉献着自己。最美的花,不一定要有华丽炫彩的外表,不一定要有沁人心扉的香味,不一定要有常开不谢的毅力;最美的花,总是开在最安静的地方,那么的润物细无声,却又时时刻刻让你感受着他的存在,用他的磁场力影响着一波又一波的“赏花者”。

他总是一个能让学生永远信赖的人,不用做什么特别的事情,就能让学生视他为朋友,学生在生活中遇到麻烦首先想到的是他,向他求救。他总是让学生知道:只要他们愿意,能把一切向他倾诉,而他也会尽量去帮学生解决生活上的一些困难和难题,让他们有更多的经历和时间去面对学习。他常说教师也曾是个孩子,因此作为教师应该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他总是能在不经意之间,做到关注每个学生,尤其是那些常被忽略的。当有的学生做错事或者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他从不对学生冷嘲热讽,总是会做各种努力让学生明白:如果他们想成功,就一定要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在困难中积聚力量,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当有的学生在某个领域做出尝试时,他从不乱加阻止,而是殷切关注着,即使结果是那么微不足道,他也要让学生明白他已看到了他们的努力和成绩。这种不经意间的举动给了学生自信,让他们相信自己超越自己。

他总是能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掌握他们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他的课堂总是那么受学生喜爱,他从不要求学生必须怎么样,但是学生都会主动自觉的完成他们应该完成的任务,他从不要求学生上课应该怎样表现,但学生都会认真积极地配合他的课堂。似乎一切都隐藏着那种无形的默契。教师体会教学的快乐,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教学是一种责任,学习是一种快乐。他从不直接给学生知识宝藏,常常他只是给学生一把通向知识海洋的钥匙,带领学生经历的每个问题和每个发现,教会他们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大胆地去探索、去寻找和发现海洋中的智慧。

他总是能轻易成为学生的榜样,成为学生人生道路的导航者,教会他们怎样做人,怎样做个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人。他不是演员,却吸引着学生饥渴的目光;他不是歌唱家,却让知识的清泉叮咚作响,唱出迷人的歌曲;他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一批批青年人的灵魂。每一条小路都有它的起点;每一条江河都有它的源泉;每一座大厦都有它的根基,而他常常默默地把自己当做起点、源泉和根基,给学生护航。不管学生在建造什么,他总是默默帮助他们垒好基础,为学生的成长做到最好!或许他讲课的每个细节随着时间的流逝会被学生淡忘,但他的热情、勇气和慈爱会永远保留在每个学生的心中。

教师是辛劳的,可塑造灵魂的工作是伟大的;红烛的燃烧是短暂的,可她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心却是永恒的。教师之所以伟大,不仅仅在于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在于给学生树立了一个做人的典范。

教师用语言播种,用粉笔耕耘,用辛劳浇灌,用心血滋润。他们这朵最美丽的花,总是开在最安静的地方,“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篇四:我心中的最美教师(演讲稿)我心中的最美教师

侯集实验小学 三(2)班 邵旭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我是三(2)班的邵旭,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心中的最美教师》

教过我的老师有很多,但在我心目中最美的却是我的班主任——龚老师。刚入学的时候,我牵着妈妈的手走进了学校大门,面对陌生的环境,我感到那么孤单,那么无助!委屈的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龚老师那阳光般灿烂的笑容,像妈妈一样亲切,一下子驱散了我内心的恐惧与不安,她那暖暖的话语,让我觉得学校也是我的家。从那时起,我就喜欢上了学校,喜欢上了龚老师。记得那是一年级的一天,我在拖地的时候,一不小心,拇指被拖把上的一小块铁片划破了,顿时,鲜血直流,我既疼痛,又害怕,蹲在地上哇哇大哭起来,听到这个消息,龚老师连忙放下手中的工作,急忙跑过来,她轻轻捧起我受伤的小手,看了看,说:“快,上医务室!”她的声音是那样急切,神情是那么焦急;她跑的气喘吁吁,到了医务室,龚老师迅速拿出棉签、碘酒、纱布„„,一边小心翼翼的给我止血、消毒、包扎,一边关心的问我:“还疼得厉害吗?”我摇摇头,在回教室的路上,龚老师又叮嘱我说:“邵旭,以后干什么事情都要小心,要时时注意安全!”看着她满头的汗水,一股暖流顿时流遍了全身,我使劲点了点头。

龚老师的语文课是快乐的,课堂上她仿佛是一位语言魔术师,能把枯燥的文字读得那么动听、悦耳,能把像“铅笔”、“橡皮”、“尺子”这样的普通文字,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渐渐地,我们学会了识字,学会了读书,学会了写话,„„,现在,我们班每一个同学都深深地爱上了龚老师的语文课。

其实,龚老师给予我们的还有很多,很多,她有时严肃,有时温柔,她,就是这样,平凡而无私的爱着我们每一个学生,她难道不是最美的吗?

辅导教师:龚金侠篇五:最美教师演讲稿

我身边的最美老师

用平凡来诠释伟大

余 燕

美,不同人有不同的词语来解释。有人认为拥有光鲜的外表就是美,的确,它能让人感觉美;有人认为心灵的纯净就是美,的确,它能让人感觉美;有人认为轰轰烈烈的经历让人感觉美,的确它能让人感觉美??这些美,让人觉得赏心悦目,让人觉得激情澎湃,让人觉得自然平和,但什么样的美才是最美的?

在我的身边有这样一位美丽的老师,她50几岁了,没有婀娜多姿的外表,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没有可歌可泣的壮举,但是我认为她是我身边最美的老师。

她的身体并不好,常听他说,批改试卷觉得很吃力,但是,每份试卷都认真的批完;常听他说,这几个学生没有希望了,不想管了,但是,常看到她认真的辅导他们;常听他说,不想讲了,但是一上课她便快步地走进教室??讲到这儿,大家一定知道我说的最美教师是谁了,对,就是余新珍老师。我时常想,怎样的老师才是最美的。衢江四小的最美老师用她们的责任心诠释了美这个字;黑龙江的张莉丽老师用她的 爱心传递出了美这个字。余老师用她的责任心和爱心塑造了美这个字? 她坚持每天请清晨督促孩子们读书,哪怕是寒冷的冬天,因为她知道这时候的效率最高;她坚持认真上完每一节课,哪怕身体又不舒服,因为她知道不能拉下学习进度;她坚持批完每本作业本,哪怕眼睛吃不消,因为她知道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最美教师”的事迹给了我们很多启示。衡量一个老师是否优秀,除了关注老师的教学水平、业务能力、学生成绩这些显性指标之外,还应该更多地关注老师的爱心和责任心。爱心和责任心都体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点点滴滴,虽不容易量化和评估,但这却是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和发扬的,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其实,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一定非得追求成为一位“名师”,但应该力求成为一名“最好的教师”: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仔仔细细批改每一本作业,开开心心组织每一次活动,认认真真对待每一个学生。这些平凡细节的背后,需要一颗持之以恒的爱心。其实在我身边,这样平平凡凡,持之以恒的最美教师数不胜数。

上一篇:论中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管理途径论文下一篇:修建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