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处理好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的几点思考

2024-08-02

关于处理好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的几点思考(精选5篇)

篇1:关于处理好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的几点思考

关于处理好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的几点思考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化,利益格局在不同层次进入调整,特别是在城区,现实的、历史的矛盾纠纷交织在一起,群众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进入一个突显期。我到镇工作两年多来,接触各种各样的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在这方面花费了大量精力,解决了一些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感触颇多。现就当前处理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作一些不成熟的思考。

一、当前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的特点

两年多来,我接触各类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60多起,成功化解40多起。综合分析这些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有以下几个特点。

1、类型多样化。主要有四类:一是由项目建设征地引起。如: 32米大道建设工程、教师经济适用房、县检察院刑侦大楼、锦绣花园、金山花园、高山造福工程等项目建设。二是拆迁改建引发的。如:原农机公司、原物资公司、原木材公司、原金刚砂厂、教堂、原酒厂等地方拆迁,由于产权问题而产生的纠纷。三是历史遗留和政策调整造成的。比如返销粮问题、县供销社用地出让新建后的采光权问题、**幼儿园等。四是其他信访事件。比如**村交通事故赔偿上访事件等。

2、趋向群体化。所调处过的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中,明显感觉到所涉及的范围在扩大,人数在上升,涉及人数在百人以上的就有10起,比如原农机公司、原酒厂、教师经济适用房等土地纠纷,群体上访到县时有发生,也有到省、市上访,今年还发生了2起进京上访事件,给我县各方面工作造成很大负面影响。

务型转变的转型时期,政府从行政指令向服务转变。解决群众利益诉求,我们政府和群众之间还需要调整、磨合过程。特别是目前群众依法办事的观念还不强,错误地认为政府的“软肋”在于“怕上访”,认为“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所以促使了“小题大做”和“借题发挥”的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的数量增多。甚至一些涉法涉诉已判决的案件,当事人采取越级上访、缠访等过激行为,以图个人的利益最大化。

3、职能部门形成合力不够。目前各职能部门行政管理特征是纵向联结模式,一个个相对独立,各有各的政策,各管各的,相互之间几乎是“条块分割”的局面,造成了工作无法形成合力,执法力量不足,监管措施不力,对矛盾预防和调处不到位。有的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出现后,又过分依赖政府协调,甚至直接把责任踢给政府,造成了矛盾的积淀。

4、新时期的干部不善于做群众思想工作。当前,群众对法律意识还不强,如何正当维护自身权益认识不清,而我们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与群众沟通交流能力还不够,难以用群众的语言来教育宣传引导群众。有的防范矛盾的意识比较弱,对出现的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不能及时调处,导致有些矛盾日积月累,埋下隐患,造成矛盾纠纷上交;有的不能认真对待群众的意见,高高在上,没有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造成矛盾激化;有的干部对工作中的问题矛盾不敢承担责任,采取回避、绕道走,某种程度促成了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

5、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当前我县在征地建设过程中,对失地农民的保障还不完善,客观上造成农民对征地工作的抵触。一些农民祖祖辈辈靠土地生活,生存技能单一,除了农业生产外,很少再经营其他产业,一旦土地被征用,土地补偿费便成为失地农民

解决办法,同时也采取了一些强制措施,才使这起恶意阻挠工程施工的事件得到有效化解。还比如原物资局、原农资公司的历史遗留问题,在施工现场遇到几百人的阻挠,工程久拖未决,县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召开多场协调会,好几位县领导带领干部亲临现场,甚至在冲突的最前沿,做群众思想工作,不厌其烦地与当事人协调,在群众中引起很大反响,让个别不法群众不敢出面闹事,才使事件得以有效化解。

部门合力是成功解决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的的关键。由于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成因复杂化,主体多元化,由乡镇或者一个单位是难以化解的,特别是很多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都是因部门之间配合不够或监管不到位引发的,比如,违章建筑和临时搭盖问题,本应该管理前移,疏堵并举,对“钉子户”采取强制措施,清除违章搭盖。但是目前城区违章建筑和临时搭盖现象十分严重,不仅导致了非法买卖土地现象的滋长,而且为今后征地工作留下矛盾隐患。我们在**路拓宽改造工程建设过程中,有一临时搭盖被拆除后,户主一直要求安排土地进行安臵,在要求得不到实现的情况下长期上访甚至阻碍工程施工,造成工作十分被动。在实践中,如果职能部门在工作手段上有效衔接,在相关政策上相互配合,在法律体系上逐步完善,在诉求表达上更加通畅,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就可以得到有效破解。比如,教师经济适用房建设、药业物流园区建设等,当时受到几百个群众非法阻挠,后来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下,**镇、公安、土地、建设、农业等部门联手大行动到工程现场办公,及时接受群众咨询,为群众答疑解困,并对有故意阻挠工程建设的违法者将依法予以处理,震慑有非法奢望的个别群众,使这起群体性上访事件得到及时破解。

有主次责任与没有主次责任的赔偿结果,将心比心,互让互谅,从而做出理智抉择,在干部的细心动员下,最终使矛盾发生钝化,吴某主动放弃部分赔偿金额,原来怒目相向的双方当事人都主动承认错误,相互安慰对方,本起交通事故赔偿纠纷划上圆满句号。

“特定因素”的掌控是成功化解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的有效手段。这里所谓的“特定因素”是指在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中起到特殊作用的社会力量和民风民俗。现在一些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往往涉及到宗族派系和社会势力,有的甚至起到主导性作用。所以,在化解过程中,不管是宗族派系,还是社会势力,我们都要分头进入,掌握“线头”、做到有的放矢,千方百计让“线头”支持我们的工作,尤其要注意发挥德高望重的老同志的作用,通过他们去说理引导,带动工作的开展。要结合实际,尊重民风民俗,在解决事件中善于依据柘荣的风俗来说服群众,对民俗中存在与法律政策相冲突的地方,要引导群众移风易俗,转变观念。比如,我们在化解一起无人认尸群体事件中,已离婚2年多的妻子白骨无人认领,于是死者娘家与原丈夫发生冲突,双方亲属上千人聚集一起,眼看矛盾激化,群体性械斗一触即发。为此我们及时介入,对纠纷的疑难和复杂做了全面的思考,从民间的风俗习惯入手,于情于理,耐心细致的做死者原丈夫的思想工作,耐心地把事实查清,透过现象抓本质,灵活运用民间的规律,最终使我县有史以来罕见的尸体认领及善后处理纠纷得以平息。

真心帮助群众是成功化解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的基本方法。在化解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时,我们要把它作为一个事关民生的工作来做,要带着为居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感情来做,因为许多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是因为群众在生活工作中遇到了困难才会引发,特别是上访事件,所以我们要真心的帮扶弱势群体,妥善安臵是成功化解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的根本。农民失地后成了种地无田、就业无岗的弱势群体,因此普遍存在对失地的恐惧感。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安臵方式,变单一补偿为多途径安臵是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在征地拆迁中,要在确保被征地农民及时足额领取补偿金的基础上,着力构建和完善社会保障、促进就业机制,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让农民由“怕拆迁”到“愿拆迁”,甚至是“盼拆迁”。一是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地把这些失地农民纳入保障体系。二是在公共管理方面,优先考虑原失地农民来管理,如小区物业管理、公园花草维护、卫生清洁、植树种草等岗位,由失地农民来担任。三是对于生活比较困难的群众,政府要拿出一部份资金从生产、生活等方面给予帮扶,真正把资金用在刀刃上,千方百计解决困难群众的后顾之忧,尽可能多地帮助解决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防止群众因失地而返贫变穷。

总之,处理好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当前安定稳定工作的迫切要求,也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我们必须坚持“可疏不可堵、可散不可聚、可解不可结、可顺不可逆”的原则,通过采取综合的手段形成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合力,这样才能促进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解决,维护我县的社会安定稳定,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篇2:关于处理好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的几点思考

一、涉军群体性问题社会影响大、关注层次高,必须强化政治意识、增强大局观念。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重大活动多、敏感节点多,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运行影响明显增加,随着经济环境趋紧,社会心态比较敏感、脆弱,影响稳定的不确定因素增多,一些长期积累的社会深层次矛盾问题逐步显现,维护社会稳定面临严峻挑战。一旦发生涉军群体性问题,将成为危及社会稳定的“导火索”,直接影响社会稳定,阻碍经济发展。因此,各级领导一定要强化大局观念,增强忧患意识。充分认清涉军群体性问题的复杂性、危害性和严重性,深入查找本单位、本部门存在的可能诱发军民矛盾纠纷的隐患,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做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要加强政策法规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政策水平,善于用政治的眼光认识军地互涉问题,从全局上把握此类问题的应对和处理。一旦发生军地互涉案件、军民纠纷,主要领导要在第一时间到场,协调地方党委、政府共同做好维稳工作,组织专人迅即进行处理;要加强请示报告制度,争取上级组织和领导的指导帮助,防止因贻误最佳处臵时机,由一般矛盾引发军地纠纷、一件普通涉军案件演变为群体性事件、一个简单问题演变为敏感社会问题,切实把危害、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应对处臵涉军问题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应急预案,建立一整套权责明确、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处臵机制。

二、涉军群体性问题参与人数多、处理难度大,必须增强协作意识、加强军地配合。

从发生的涉军群体性问题来看,参与地方人员数量多,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人员成份复杂,有时既有受害人亲属,也有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既有来表达利益诉求的,也有个别不法分子混入其中伺机搞破坏,处理难度很大。因此,妥善处理涉军群体性问题,必须紧紧依靠地方党委和政府,强化军地协作意识,把坚决控制事态、保持部队和社会稳定、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作为共识共为,自觉地在思想上保持同心、工作上同步、处理上同力,为及时妥善化解矛盾创造良好的条件。实践证明,有效应对处理涉军群体性问题,一定要深入贯彻胡锦涛主席关于“防范重大安全问题,要建立高效、顺畅的工作运行机制”的重要指示,不断建立完善军地安全维稳协作工作机制。建立军地联系会议制度,坚持定期分析形势,互通情况信息,及时研究解决联防联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畅通联系沟通渠道,出现问题时,当地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能迅速到达现场,尽快组织力量有效控制事态,协助部队做好对群众的解疑释惑、疏导教育工作,尽力缓解、化解矛盾。加强军地密切合作,迅速弄清事实,查明原因,共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抓紧研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和正当诉求,兑现向群众做出的承诺,做好善后工作,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建立协商解决机制,军地加强对话、理顺情绪,依据政策、法律进行妥善解决。部队要主动检查自己的问题,不护短、不诿过,不就事论事、不在具体枝节问题上斤斤计较,多从政治上看待和处理发生的涉军问题,多算军政军民团结的政治大账,自觉地维护军政军民团结和社会稳定大局。

三、涉军群体性问题民众关注多、传播速度快,必须增强媒体意识、加强舆论引导监督。

当前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宣传媒介高度发达,特别是网络的迅猛发展,大大拓展了新闻的传播速度、广度和深度。尤其是各类突发事件、重大群体性事件已成为社会民众关注的焦点和新闻媒体报道的重点。事实证明,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媒体能够影响认知,构建“现实”,主导舆论。虽然对涉军宣传报道有严格的规定,但不排除个别媒体从业人员以此制造新闻来吸引观众眼球的可能性;一旦被境内外敌对分子大肆炒作,还将成为事关政治、军队形象、国家安全稳定的大事。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并做好处理涉军问题中的舆论宣传工作。一定要加强教育引导,使广大官兵充分认清大众信息传媒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巨大影响力,确立自觉接受媒体监督的意识,真正懂得在当今传媒高度发达的环境中,个人的言行举止时刻受到社会的监督与关注,一举一动都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直接关系到我军的形象和声誉,必须严格自律。同时还要提高新闻素质,增强媒体意识,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掌握新闻宣传相关规定,提升应对媒体采访提问的能力,特别是在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中,应自觉地站在信息制高点,在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上争取主动;要学会如何面对媒体、善待媒体,学会在媒体面前维护我军形象。要建立军地信息联系机制,加强与地方党委宣传部门、新闻机构和网络管理系统的密切联系,把工作做在平时,遇事主动与宣传媒体沟通,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控制不良信息传播,让公众了解事实真相,表明部队态度,正确引导舆论,防止不实报道和恶意炒作。

四、涉军群体性问题诱发因素多、防范难度大,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打牢官兵思想基础。

篇3:关于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发展机理;处理途径

本文主要基于组织行为视角,分析群体性事件的产生机理,探索此类问题的解决之道,以期对于当今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积极意义,或许有不同的启迪。

一、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产生机理

根据群体发展的五个阶段模型,我们可以把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一般发展过程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人群聚集阶段。群体性事件的最初阶段,各类人为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而聚集到一起,同时进行直接的、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达成进一步的共识,这就为群体行为的发生奠定了基础。(2)刺激暗示阶段。当这群人聚集在一起,在探求事实真相和谋求问题解决途径的动机驱使下,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共同关心的话题上,人们互相刺激和暗示对方,寻求对事件的认识和处理事件的对策。这时候人群变得特别敏感,极易接受别人的心理和行为暗示。(3)情绪感染阶段。在人群密集,小道消息满天飞的场合下,处于高度暗示状态的人们的情绪很容易受到感染,从而使人群达到狂热躁动的状态。情绪感染主要是通过语言、动作、表情、心理暗示等方式引起他人相同情绪的一种情绪模仿现象。(4)行为爆发阶段。情绪感染引起人们之间相互刺激,相互模仿,继而使情绪的激烈气氛迅速传遍整个人群,一旦超过某种极限值,便会导致人群整体情绪的集体爆发,最终引起群体狂热的冲动行为。(5)行动终止阶段。这是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最终收尾阶段,该阶段人群的情绪躁动情况趋于缓和状态,事件趋于平息,事态一般不会继续扩大。

二、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解决途径

(1)对抗型策略。群体性突发事件处于紧急状态下,事态有扩大之势,而且性质已经改变,威胁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此时可以采取该策略。典型的处理方式有武力镇压,其特点是速度快、效率高,有利于防止事态扩大;其次是加强对公共场所的监管力度,减少人群的大量聚集。(2)回避型策略。群体性事件突然发生,短时间内聚集的社会力量会大于当地政府机关,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带来严重的破坏性,若对于对方(群体性组织)的利益诉求短时间内难以满足,可以采取这种策略。有利于减少政府损失,以退为进。(3)体谅型策略。政府认为自身在矛盾的处理方式上存在不足之处,且愿意通过采取相关措施尽量满足对方合理的利益诉求,以维护和谐、稳定的大局。一般来说,比较强硬的政府不会运用此种策略,这样会丧失当局的威信,使冲突对方变本加厉,而相对软弱的政府则趋于使用这种策略。(4)合作型策略。由于冲突的双方长期坚持不下,政府当局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强调富有建设性地解决冲突问题,从双方都能承受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具体的解决方式有:加强心理沟通和问题疏导,对典型人员做好思想工作;构建协商对话机制,加强合法利益表达团体和相应的体制建设等。(5)妥协型策略。双方达成共识后各自退让一步,然后再对共同的利益问题进行探讨,寻求解决办法。这是一种中庸之道,侧重于以温和的方式解决问题,但往往会使谈判陷入僵局,双方僵持不下,不利于控制事态变化,这种解决方式效率不高。

三、启示

(1)群体事件的发生是一种解压器。内部矛盾积蓄到一定限度,如果得不到合理有效的释放,可能会演化成更加严重的行为。适度的群体冲突,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缓解内部矛盾,有利于维持国家的稳定性。当然这种冲突要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不能超越某种程度,影响国家安定和谐的大局。(2)群体事件的发生是一种显示器。社会上各种隐性、显性矛盾在这种事件上集中显现出来,说明国家这部组织机器在运行过程中某个零件或体制出现了异常情况,需要及时进行适当的更换或调整,从而保证整体的顺利运行。(3)群体事件是一种助推器。如今改革正处于瓶颈时期,社会各种矛盾没有及时、适当加以解决,是继续向前还是停滞不前?这就意味着国家要进步就需要加大改革进程,不断加强制度和政策创新,以解决当前出现的各种矛盾。(4)群体事件的发生也是一种警示器,时刻警示人们要有危机意识。当今处于和平年代,似乎国内外形势一片大好,这样容易蒙蔽双眼,使人们变得麻目,从而安于现状。这种现象的发生如当头棒喝,如一剂清醒良药,时刻提醒当局者需居安思危。

参考文献:

[1]张德.组织行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4):134-156.

篇4:关于处理好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的几点思考

一崔市长讲话要点思想上认真重视,要将信访维稳工作放在当前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 2 对信访维稳工作务求实效,措施落到实处

(1)拆迁工作稳步推进,强拆行为一律杜绝

(2)做好社会面矛盾纠纷隐患的排查各单位明确维稳工作责任人,确保党代会期间不发生重大信访问题

二 刘书记“原汁原味”传达扬州会议精神

“八个确保”

1确保不发生到党代会会议场所、重点场所上访滋事事件; 2确保不发生在扬集体上访事件;

3确保不发生信访问题处理不当引发极端事件、群体性事件 4确保不发生重特大交通安全事故;

5确保不发生在扬会场、代表驻地、参观沿线重大恶性影响案事件 6确保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7确保不发生食物中毒事件;

8确保不发生产生不良影响的媒体负面报道;

“六个强化”

1强化领导值班、接访机制;(8月22日至27日各单位领导接访)2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

3强化重点对象稳控措施,严控拆迁强度;;

4强化应急处置预案;

5强化信息及时报送;

篇5:关于处理好信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和体制的转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越来越多,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增多,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机关上访的群众不断,一些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已严重影响了各级党政机关的办公秩序,危害到社会稳定,许多上访事件和群体性事件亟待解决。少数群众上访因得不到及时解决,演变成冲击党政机关的活动,一些地方干群关系极为紧张,处理不好,势必危及到党在那个地方的执政基础。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迫在眉捷。中央、省、市对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都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尽快研究形成一套科学的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的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各方面的协调,进一步落实责任制,形成中央领导,有关部门和地方各司其职、齐抓共管、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从而迅速扭转目前信访问题和群体性事件日益突出的局面。胡锦涛总书记对集中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还作出了具体指示:“①政策应该兑现的,抓紧解决,提出过高要求、超出政策范围的,要加强教育。②我们制定政策,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从中国国情出发,要考虑到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地区差异大,制定政策,要听取基层意见。③群众上访问题越来越复杂,反映的问题越来越多,历史跨度越来越大,对一些大的问题,过去已经解决的不能再翻过来,否则更不好办。④要依法维护正常的信访秩序,对群众上访不能简单的处理,把人抓起来或者赶回去,如果发生堵路、破坏公共设施、冲击党政机关要依法处理,当然在处理中要严格执法。”胡总书记的批示充分说明了中央对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高度重视,我们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认真解决好我镇范围内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

从我镇信访工作面临的形势来看,建立这样一个集中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的机制也迫在眉睫。近几年来,我镇信访量,特别是集访量和信访量一直高居不下,辖区群众多次发生大规模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严重影响了我镇的外在形象。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妥善处理好人民群众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是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保持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社会稳定大局的有效途径,是贯彻落实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直接、最具体、最生动的体现。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我镇社会稳定,制约了我镇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步伐。我镇上访量大,主要是集访量和信访量大,集访处理不当常常演化为群体性事件,非对抗性矛盾演变为对抗性矛

盾。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信访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全镇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处理好了,社会矛盾得以解决了,就会形成政局稳定、民心思安的局面,就会产生良好的社会综合经济效益。

抓好集中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工作,做到四个务必

一是务必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相应的机制和制度,定期分析信访形势,研究解决信访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和群众,认认真真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的方式方法,不要把工作挂在嘴上,而要体现在实实际际的行动上。

二是务必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提高认识,加快建立集中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和工作机制。应该说,今年以来,各级各部门不断加强信访工作力度,密切配合,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使我镇信访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为维护全区社会稳定做出积极的贡献,但我们也要看到全镇集访量和信访量仍然很大,一些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有相当一部分同志对信访工作的认识没有到位。二是有相当一些部门抓信

访工作的质量不高。有的对信访工作说起来重要,实际置于无足轻重的地位;有的不能正确对待人民群众,高高在上,官气十足,动不动把上访群众视为“刁民”,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么拖着不办,要么简单粗暴,使矛盾升级;有的不注意研究新时期信访工作的规律,不善于综合运用法律的、行政的、说服教育的方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疲于应付,总是被动。解决这些热点难点问题,关键要建立一个好的机制。各部门要认真总结经验,尽快建立集中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工作机制。

三是务必强化责任,按照“分级负责、归口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做到责任到位、领导到位。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群众性很强的工作。我镇已把院内人员进行了挂村工作小组安排,各村都设有工作小组组长负第一责任,亲自抓、亲自督办,把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作为自己的工作职责,切实办好职责范围内的事,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站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始终把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好。对贯彻中央精神行动迟缓、措施不力的,对因漠视群众疾苦、工作敷衍塞责酿成严重后果的,对发生大规模群众集体上访事件后贻误时机或处置失当造成事态扩大的,都要严肃追究小组长的责任。

四是务必加强协调。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涉及的部门和问题比较多,处理难度极大,光靠一个部门或地方往往难以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部份都与辖区企业征地、工农纠纷有关,因此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地方之间、地方与地方之间、地方与厂矿企业之间都要加强沟通和联系,搞好配合与协作,共同做好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工作。

上一篇:儿童房装修必选环保涂料 让宝宝健康成长下一篇:民间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