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综合431梳理

2024-05-23

金融学综合431梳理(通用6篇)

篇1:金融学综合431梳理

第1讲 货币与货币制度 • 货币 • 货币制度 • 国际货币制度

一、货币:起源、形态、职能、本质

(一)货币的起源 1.古代货币起源学说

– 亚里士多德“中介货物”观

– 中国古代《管子》“先王定币”和司马迁“交换过程”起源观 2.马克思货币起源学说 – 历史线索 – 逻辑线索

(二)货币形态 1.货币形态的观察角度

• 货币材料:贝、金银铜铁(称量货币)、纸币 • 存在形式:有形货币与无形货币 • 价值准备:商品货币与信用货币 2.货币形态的演变(历史唯物主义角度)• 一般等价物转化为货币形态:实物货币占主导 • 公元前1500年左右,实物货币向金属货币转化 • 20世纪30年代后,金属货币向信用货币转化 货币形态的演变 3.与货币形态有关的概念

• 币材:充当货币的材料或物品,不具有完全排他性,商品交换对币材四个基本要求 • 铸币:由国家的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有一定形状的金属货币,经历从足值到不足值的过程

• 银行券:由银行发行的信用工具,经历了由兑现到不兑现,分散发行到集中发行的过程

• 纸币:流通中的纸质货币符号,通常由政府发行

• 存款通货:可以签发支票进行转账结算和提取现金的活期存款

• 电子货币:存在银行电子计算机系统内,可利用银行卡随时提取现金和进行支付结算的存款货币

4.纸币与银行券的区别

– 产生的职能基础不同:纸币——流通手段职能;银行券——支付手段

– 发行方式不同:纸币是国家依靠政治权力发行的,银行券是由银行通过信用渠道发行的

– 兑现程度不同:纸币不能兑现,而银行券可以随时兑换成金属货币 5.货币形态的发展

– 依托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发展 – 出现无纸化趋势,银行卡 – 交易过程观念化

(三)货币的职能

1.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价值尺度 – 货币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职能 – 货币单位

– 价格的倒数是货币购买力

– 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可以是观念或想象的货币。2.交易媒介或流通手段

– 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 – 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 给出价格和媒介交易构成货币的核心 3.支付手段

– 结束流通过程的货币发挥支付手段职能 – 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 – 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4.积累和贮藏价值

– 货币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 – 贮藏金银是典型形态 – 银行存款储蓄,直接储存纸币 1.职能视角的界定

– 货币是在交换中被普遍接受的东西 – 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 2.一般等价物

– 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专门充当其他商品统一价值表现的特殊商品:贵金属 – 市场经济中的一般等价形态:纸币 3.货币与流动性

– 流动性是相对商品或金融资产交易的概念 – 流动性在交易过程中专指货币 4.社会计算工具与社会选票

– 社会需要就是社会计算,货币是工具

– 消费者用货币购买商品决定了社会生产,相当于用货币投票

二、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构成 1.货币制度

指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包括: – 币材的确定

– 货币单位的确定:货币单位名称和单位“值” – 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主币与辅币 – 对不同种类货币铸造发行的管理 – 对不同种类货币的支付能力的规定 2.与货币制度有关的概念

• 本位币,也称主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一般作为该国法定的价格标准。最小规格是1个货币单位

• 辅币,本位币以下的小面额货币,是本位币的等分面值,辅币一般为不足值的货币,依靠法定比例强制流通

• 无限法偿,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指无论支付数额有多大,无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 有限法偿,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受,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受。

• 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指在金银复本位制度下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良币退出流通被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

• 货币替代,信用货币制度下,本外币之间出现币值不稳定时,趋软的货币就会被抛售,趋硬的货币被抢购、收藏

(二)货币制度的发展演变 1.人民币是中国大陆的法定货币

– 主币单位为元,辅币单位为角和分,都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 1948年12月1日发行人民币 – 1955年3月1日发行新人民币

– 目前,人民币主币7种券别,辅币6种券别 2.人民币是信用货币

– 人民币不规定含金量,是不兑现信用货币 – 人民币以现金和存款货币形式存在 3.中国人民银行管理人民币的发行

– 通过货币发行基金和商业银行业务库的管理来实现

三、国际货币制度(体系)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 1、1944年7月,达成《IMF协定》

2、双挂钩的固定汇率体系 3、1973年崩溃

(二)浮动汇率体系(牙买加体系)

1、浮动汇率合法化,黄金非货币化

2、货币局制度:钉住锚货币;发行准备

3、美元化:本币被美元取代 1.欧洲货币制度—欧元的产生

– 1957年〈罗马条约〉,1969年12月提出建立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计划 – 1979年3月欧洲货币体系EMS开始运作 – 1993年11月《欧洲联盟条约》生效

– 1994年成立欧洲货币局,1995年12月确定统一货币为欧元 – 1998年欧洲中央银行成立 – 1999年1月欧元正式启动

– 2002年1月欧元现钞正式流通,同年7月原有货币停止流通 2.欧元

– 欧元纸币500、200、100、50、20、10、5;硬币2欧元、1欧元、50欧分、20欧分、10欧分、5欧分、2欧分、1欧分 – 欧元区国家:12国

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奥地利、爱尔兰、芬兰、西班牙、葡萄牙、希腊 本章思考题

1.谈谈你对货币本质的理解。2.简述货币形态的演化过程。3.简述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内容.4.评述美元化的利弊.5.简述欧元对货币制度发展的意义.第2讲 信 用

• 信用范畴及其产生与发展 • 信用活动的基础 • 信用的形式

一、信用范畴及其产生与发展 • 经济学意义上的信用:借贷

信用是一种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2.信用产生的逻辑线索: 1.实物借贷

– 以实物为对象(本金、利息)的借贷活动 – 在自然经济社会中占有主导地位 2.货币借贷

– 以货币为对象(本金、利息)的借贷活动 – 商品经济是货币借贷存在的基础 3.市场经济与信用秩序 – 市场经济的基础:诚信 – 信用秩序的维系:征信体系 2.高利贷的经济基础

–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主要信用形式,存在基础是小生产占主导地位的自然经济 – 社会商品经济不发达,货币获得比较困难,而贷款的需求相对比较大。货币供不应求,贷者便可以索取高额利息 3.反对高利贷的斗争

– 高利贷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破坏了原有的生产方式,但它又不创造新的生产方式 – 促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积累了大量的货币财富,可能使高利贷资本向产业资本转移

– 高利贷使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使雇佣工人的队伍形成 – 高利贷丧失垄断地位, 资本主义信用制度建立

(二)部门资金余缺调剂:信用需求 1.信用关系中的主体及其资金状况

– 居民个人(住户),可支配收入减去消费与投资。多为资金盈余,是货币资金的主要供应者

– 企业,内部余缺调剂,更多依靠金融中介调剂,多为资金短缺,是货币资金的主要需求者

– 政府,中央、地方各级财政收支赤字需要通过信用方式弥补,一般是货币资金的需求者

– 国际收支,本国与他国的货币收支,盈余提供对外融资,赤字需要从国外借入资金弥补

– 金融机构,自身的经营收入和日常经营支出对比可能是盈余也可能是赤字 2.资金流量分析

– 分析基础:Y=C+I+X-M;Y-C-I-X+M=0 – 国有企业在国外归入政府部门,在我国归入非金融企业部门(工商企业)– 资金流量分析不考虑部门内部的资金调剂 我国资金净流量状况

三、信用的形式

(一)现代信用的形式 1.商业信用

– 工商企业之间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包括商品买卖行为和借贷行为。借贷行为以买卖行为为基础,是企业之间的直接信用

– 商业票据和票据流通。商业票据包括本票和汇票。票据流通转让是在企业与金融机构、或有经常往来相互了解信任的企业之间进行。采取背书转让和贴现形式 – 商业信用的作用:润滑生产与流通,加速资本周转 – 商业信用的局限性:金额、方向和期限的限制 2.银行信用

– 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 银行信用的特点:金融机构作为信用媒介,是一种间接信用;借贷对象是处于货币形态的资金

–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银行信用,银行信用的出现又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得到完善 3.国家信用

– 国家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主要是债务人 – 国家信用的形式:内债和外债 4.消费信用

– 消费信用是指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

– 消费信用的形式:赊销、分期付款、消费信贷 5.国际信用

– 商业性借贷:通过借贷契约形成的国际信用关系 – 国外直接投资:股权投资,直接新建企业(二)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1.概念

– 直接融资是指公司企业等经济主体在金融市场上通过发行股票、债券方式,从资金所有者那里直接融通货币资金

– 间接融资是指货币资金需求者通过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的方式融通资金,而不与资金所有者发生直接联系 2.直接融资的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

– 资金供求双方联系紧密,有利于资金的快速合理配置和提高使用效益 – 由于没有中间环节,筹资成本较低,投资收益较高

– 资金供求双方形成投资关系,加强了投资者对资金使用的关注和筹资者的压力 – 有利于筹集具有稳定性的、可以长期使用的投资资金 局限性:

– 资金供求双方在数量、期限、收益率等方面受的限制比间接融资多 – 直接融资的便利程度及其融资工具的流动性均受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的制约 – 对资金供给者来说,直接融资的风险比间接融资大得多,需要直接承担投资风险 3.间接融资的优点与局限性 优点:

– 灵活便利:期限、数额、利率 – 安全性高:资金所有者安全性高 – 规模经济:借款数额与资产规模有关

(三)股份公司

1.股份公司的形式: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2.股份公司与信用: • 股份公司存在的基础:信用关系的普遍发展

• 信用关系的原则:有限责任,从而使股票成为广泛的投资对象 3.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 股份公司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 经理阶层的形成 思考题

1.简述商业信用的作用与局限性。2.简述直接融资的优点与局限性。

第3讲 利息与利率 • 利息

• 利率及其期限结构 • 利率的决定 • 利率的作用

一、利息

(一)利息的来源与实质 1.利息的概念

– 借贷关系中借入方支付给贷出方的报酬

– 随着信用关系发展而产生的经济范畴,构成信用关系的基础

– 西方经济学:投资人让渡资本使用权而索要的补偿(机会成本+风险)2.不同生产关系下利息的来源与实质

• 高利贷利息来源于小生产者、农奴、奴隶劳动创造的价值;体现着高利贷者同奴隶主或封建地主共同对劳动者的剥削关系

• 资本主义的利息是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来源于工人的剩余劳动;体现着借贷资本家与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也体现了他们之间瓜分剩余价值的比例关系

• 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利息来源于国民收入或社会纯收入;实质是国民收入根据国家和社会利益进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二)利息与收益的一般形态 1.利息被人们看作是收益的一般形态

– 人们通常都利用利率来衡量收益(数据库出错数据库出错eld)– 用利息来表示收益,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 2.利息转化为收益一般形态的原因

– 在借贷关系中利息是所有权的果实观念普遍化

– 利息与利润的区别在于利息是事先确定的量,而不管经营状况如何 – 利息经济范畴具有悠久历史,货币可以提供利息早已成为传统看法 3.收益资本化

– 任何有收益的事物,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计算出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 – 资本化是商品经济中的规律,只要利息成为收益的一般形态,这个规律就起作用

(三)利息计算 1.单利法:I=P•r • n 2.复利法:I=P[(1+r)n-1] – 单利 I=100×5%×3=15 – 复利 I=100×(1+5%)3-100= 15.76

二、利率及其期限结构

(一)利率

1.利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贷出资本额的比率 2.利率表示方法: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 厘,年1%、月0.1%,日0.01%

(二)利率种类

1.基准利率(无风险利率)和差别利率

– 基准利率是对其他利率波动起决定作用的利率。在市场经济中是无风险利率;市场化水平较低时,是中央银行再贴现利率 – 差别利率是基准利率以外的其他各种利率 2.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3.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4.官定利率、行业利率和市场利率

(三)利率的期限结构

1、利率的期限结构

同一种利率在某一时间对应不同的期限,不同期限的利率存在高低差异,形成了利率的期限结构

2、即期利率与远期利率

远期利率,隐含在给定的即期利率中的从未来某一时点到另一时点的利率(计算公式见教材第87页)

3、债券到期收益率与收益率曲线

到期前分期支付的利息和到期归还本金的现值与债券市价相等时的折现率

三、利率的决定

(一)利率决定理论 1.马克思的利率决定观

– 利率取决于平均利润率,介于零和平均利润率之间 – 利率的高低取决于总利润在贷款人和借款人之间的分割比例

– 利率具有三个特点:长期内平均利润率处于下降趋势,影响利率出现相同的趋势;利润率下降缓慢,利率比较稳定;利率决定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2.西方经济学利率决定理论观点

– 实际利率理论:强调非货币实际因素,如生产率与节约对利率的决定作用 – 凯恩斯的货币供求均衡理论: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货币需求量基本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

– 罗宾逊、俄林的可贷资金论:利率由储蓄、投资、货币供求变化等因素综合决定的: – 借贷资金需求DL=I+⊿MD ; – 借贷资金供给SL=S+ ⊿MS ; – 均衡利率条件: I+⊿MD = S+ ⊿MS • 新古典综合学派的利率决定论:均衡利率水平是由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的条件决定的 – 风险因素:

通货膨胀风险、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期限风险 – 政策因素:

货币政策(三大工具);财政政策;汇率政策 – 制度因素:利率管制程度 4.我国利率市场化 – 先外币后本币 – 先贷款后存款 – 先长期后短期

四、利率的作用

(一)利率的基本功能 • 中介功能:经济主体 • 分配功能:政府 • 调节功能:中央银行 • 动力功能:企业、个人 • 控制功能:中央银行

(二)利率发挥作用的环境条件 1.制约利率发挥作用的因素 – 利率管制,作用力大,可控性强

– 授信限量,造成信贷资金供求矛盾激化,阻碍利率机制发挥作用,扭曲利率结构和层次

– 市场开放程度,资金流动的自由度受到限制,市场被分割,利率体系之间失去联系,缺乏弹性,作用的发挥就有了局限性

– 利率弹性,弹性大则作用明显,反之则作用微弱

(三)利率的作用

1.利率在宏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 调节社会资本的供给 – 调节投资规模与结构

– 调节社会总供求,影响储蓄与消费行为(替代 效应和收入效应)2.利率在微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 促进企业加强核算,提高经济效益 – 诱发和引导人们的储蓄行为 本章思考题

1.利息的来源与本质是什么? 2.简述利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3.简述利率在经济中的作用。

4.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一、外汇

(一)外汇的界定

1.外币资产或支付手段作为外汇的三要素: • 以外币表示的金融资产 • 国际间的结算支付手段 • 充分可兑换性 2.我国的规定:

(1)外国货币;(2)外币支付凭证;(3)外币有价证券;(4)SDRS;(5)其他外汇资产

3.离岸货币:欧洲美元等

(二)外汇管理(管制)

1、外汇管理:政府对外汇收、支、存、兑进行的管理

2、外汇管制:政府对各经济主体取得、支用、携带、保管外汇等行为实施严格限制

(三)货币兑换问题

1、完全可兑换(自由兑换)• 本外币自由兑换,自由出入境

• 居民与非居民均可持有外汇,彼此支付无限制

2、不完全可兑换

• 经常项目可兑换,资本项目不可兑换

3、完全不可兑换

二、汇率

(一)汇率与标价法

1、汇率:

一国货币折算为他国货币的比率,也称汇价或兑换率

2、标价法

 直接标价法 :外币×汇率=本币 本币为标价货币,本币标明单位外币价格

间接标价法 :外币÷汇率=本币 本币为基本货币,外币标明单位本币价格

(二)汇率制度

1、固定汇率

2、浮动汇率 • 单独浮动 • 管理浮动 • 钉住浮动

(三)人民币汇率制度

1、单一的

2、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

3、有管理的浮动

(四)汇率的升贬值

1、升贬值的计算 • 直接标价法:

汇率升贬值率=(旧汇率/新汇率-1)*100 • 间接标价法:

汇率升贬值率=(新汇率/旧汇率-1)*100 结果是正值表示本币升值,负值表示本币贬值

例如:2003年底人民币汇率为8.28元/美圆;2004年底为8.27元/美圆。人民币汇率变化率=(8.28/ 8.27-1)*100=0.12%

2、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

• 本币实际汇率=本币期初名义汇率*(本国物价指数/外国物价指数)

例如:2002年中国和美国的CPI分别为99.2和102.4,人民币的名义汇率年初为8.277元/美圆,年末没有变化;计算人民币年末实际汇率和高估率。• 人民币实际汇率=8.277*(99.2 / 102.4)=8.018 • 人民币高估率=(实际汇率-名义汇率)/名义汇率=(8.018-8.277)/ 8.277=-3.13% 1991-2003年人民币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

(五)汇率与利率

1、汇率与利率的关系

• 本币利率高于外币利率,资本流入,本币汇率升值 • 本币利率低于外币利率,资本流出,外币升值

• 如果存在严格外汇管制,前者会造成外汇黑市汇率走低,后者会导致外币在黑市上高涨

2、中美利差与汇率变化 • 1997-1998年人民币贬值压力 • 2002-2003年人民币升值压力 中美利差与人民币汇率高估率

三、汇率的决定

(一)金币本位制:铸币平价 1.主要特征

 金铸币有一定重量与成色(法定含金量)

自由铸造、自由流通、自由输出入,无限清偿

辅币和银行券可按其票面值自由兑换金铸币 2.铸币平价 3.黄金输送点 4.8665+0.03=4.8965 4.8665-0.03=4.8365(二)金汇兑本位制与金块本位制: 黄金平价 1.共同特点:金币不再自由铸造、自由流 通,只流通 银行券 2.黄金平价 :单位货币所代表的金量(三)布雷顿森林体系下:黄金平价 黄金美元本位制、固定汇率制

双挂钩 1 美元= 0.888671克纯金=1/35盎司(四)汇率决定理论

1、国际借贷说(国际收支说)• 英国经济学家戈申1861年提出 • 解释金本位制度下汇率变动的原因 • 流动债权大于流动债务;外汇汇率下跌; 流动债权小于流动债务;外汇汇率上升

2、购买力平价说PPP • 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1916提出 • 绝对购买力平价: e = PT / PT* • 相对购买力平价:

e ’ / e =(PT ’ / PT)/(P*T ’ / P*T)e ’ = e(PT ’ / P*T ’)(P*T / PT)•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简单评价:

前提条件严格:两国具备相同或相似的生产结构、消费结构、价格体系。局限性: A 计量检验中存在技术上的困难 B 短期看,汇率会暂时偏离购买力平价

C 长期看,实际经济因素变动使名义汇率与购买力平价产生永久性偏离

3、汇兑心理说

• 法国经济学家阿夫特里昂提出

• 人们心理判断与预测是决定汇率的最重要因素

4、货币分析说 • 20世纪70年代H.G.约翰森倡导提出 • 基础:购买力评价

• 模型:e = PT / PT*=(M/KY)/(M * /K * Y *)=(M/ M *)(K * Y */ KY)5.金融资产说

• 20世纪七十年代兴起的理论

• 认为投资者对金融资产的选择引起资本跨国流动,从而影响汇率变动

四、汇率的作用

(一)汇率变化的经济影响 1.汇率与外贸进出口

本币汇率下降可以起到抑制进口、刺激出口的作用,改善贸易状况。反之,不利于贸易平衡 2.汇率与物价

本币汇率下降引起国内进口消费品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对其他商品的价格上涨起到拉动作用。汇率上升,有助于抑制国内物价上涨

• 汇率变动对长期资本流动的影响较小,长期资本主要受利润和风险影响。

• 汇率变化对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较大,本币汇率下降可能引起短期资本外流,从而进一步加剧本币汇率的下跌

(二)汇率发挥作用的条件 1.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供给弹性 2.市场体系与市场调节机制的发育程度 3.汇率制度的安排选择(固定与浮动汇率之争)

(三)汇率风险

1、风险类别

• 交易汇率风险:涉外经济活动中发生 • 折算汇率风险:跨国公司会计核算时发生 • 经济汇率风险:对经济长期发展产生影响

2、影响领域

• 进出口贸易:外贸企业承担的由于支付时间差产生的风险 • 外汇储备:货币当局承担的储备资产结构不合理产生的风险

• 外债负担:本国政府、企业等经济主体承担的债务货币升值带来的负担 本章思考题

1、简述人民币实现兑换的进程。

2、汇率与利率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

3、简述购买力评价的内容与局限性。

4、汇率变化对经济的那些方面产生影响?

5、汇率风险对货币当局有何影响? 第二单元:金融体系 第5讲 金融市场 第6讲 金融市场机制理论 第7讲 金融中介 第8讲 存款货币银行

第9讲 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的关系 第10讲 中央银行

431金融学综合知识点梳理(2)

2012-02-28 14:49来源:新东方在线考研辅导班

关注:没有考不上的研究生考研国家线考研辅导班招生简章考研资料下载考研选课考研复试调剂考研分数线2015考研预科班99元起考研大纲考研真题考研作文

摘要:431金融学综合知识点梳理(2)

第5讲 金融市场 • 金融市场概述 • 货币市场 • 资本市场 • 其他金融市场 • 金融市场国际化

一、金融市场概述

(一)金融市场及其基本要素 1.金融市场与证券化

– 金融市场是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货币资金交易活动的场所,是提供资本、配置金融资源的要素类市场。

– 狭义的金融市场是指以票据和有价证券为金融交易工具的市场。

– 证券化是指随着商品经济发展,以证券发行、买卖实现的金融交易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

2.金融市场基本要素

– 交易对象,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是货币资金

– 交易主体,个人、企业、各级政府机构、货币当局和金融机构 – 交易工具,债权债务凭证、所有权凭证,衍生工具、外汇和黄金等

– 交易价格,货币资金借贷交易价格----利率、金融工具买卖交易价格----行市

(二)金融工具(资产)及其基本特征 1.金融工具(资产)

– 金融工具是在信用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证明金融交易金额、期限、条件等具体事项的书面凭证

– 具有规范的书面格式、广泛可接受性和法律约束力 2.基本特征

– 期限性,偿还期限(两个极端)

– 流动性,变现能力(市场本身和交易主体)– 风险性,信用风险、价格风险等 – 收益性,利息、股息和价差收益

(三)金融工具的收益率

1、名义收益率,票面收益与票面额之比

2、现时收益率,年收益额与该金融工具当期市场价格的比率

3、平均收益率,将现时收益与资金损益共同考虑的收益率

例 100元面值的债券,每年利息为8元,投资者在第2年以95元买入,计算平均收益率

资本差价的年收益 95×(1+R%)9=100; R=0.57%; 现时收益率8/95*100%=8.42%平均收益率=8.42%+0.57%=8.99%

(四)金融市场的功能 1.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 – 动员储蓄、配置资金 – 转移、分散风险功能 – 资产定价、发现价格 – 提供流动性 – 降低金融交易成本 2.金融市场功能发挥的条件 – 完整的信息:交易决策的基础

– 市场供求决定的价格:资金配置效率的关键

二、货币市场

(一)货币市场及其特点 1.货币市场

货币市场是指以期限在一年以内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 2.货币市场的特点 – 交易期限短

– 交易目的是解决短期资金周转需要 – 交易工具有较强的货币性

(二)票据与贴现市场 1.商业票据的无因性与融通票据

– 商业票据的无因性:商业票据只反映商品交易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而不反映交易的内容

– 融通票据:由非金融公司发行的,无交易背景只是单纯以融资为目的的票据 2.商业票据市场型态

– 票据承兑(市场):汇票付款人或指定银行确认票面记载事项,在票面上作出承诺付款并签章的一种行为

– 票据贴现(市场):票据持有人在票据到期前,向金融机构贴付一定利息所作的票据转让

(三)银行间拆借市场 1.同业拆借市场

– 同业拆借市场是指各类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资金拆借活动所形成的市场 2.同业拆借市场的层次

– 银行业同业拆借市场,银行之间 – 短期拆借市场,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

(四)国库券市场

1.发行市场,通过一级自营商承销 2.流通市场,贴现、买卖和回购交易

3.回购市场,交易双方签定回购协议,卖方承诺在未来某个时间将所出售证券买回。分为正回购与逆回购

(五)可转让大额存单市场 1.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

– 可转让大额存单CD是1961年美国花旗银行创造的一种金融工具

– 特点:不记名,可转让;面额大且固定;利率比同期限存款高;期限在1年内,到期前不能提前支取

2.可转让大额存单的发行与交易 – 发行方式:批发发行,零售发行 – 流通交易,做市商制度

三、资本市场

(一)资本市场及其特点 1.资本市场

• 资本市场是指以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长期性资金交易活动的场所 2.资本市场的特点 • 交易工具期限长

• 交易目的是解决长期投资性资金供求需要 • 借贷和筹资规模大,满足长期投资项目需要

(二)股票市场

1、股票:股份公司发行的权益凭证,证明持有者对发行公司资产和收益的剩余要求权(索取权)。分为普通股和优先股

2、证券交易所:一般采用公司制或会员制;通过竞价方式进行交易

3、柜台交易市场OTC:无固定交易场所,交易未公开上市的证券,交易双方协商定价

4、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1990年11月和1991年7月分别成立;1999年12月《证券法》实施

(三)债券市场

1、债券:由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发行的资金借贷凭证,一般载明面额、期限、利率、付息方式等要素

2、债券市场:多为场外市场OTC,少数在交易所内交易。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

3、公募发行与私募发行:公募,公开向不确定多数投资者发行证券;私募,发行人直接向特定少数投资者发行证券

四、其他金融市场

(一)衍生工具市场 1.金融衍生工具

• 金融衍生工具是在原生金融资产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根据当前约定的条件在未来规定的时间就约定的原生金融资产或变型金融资产进行交易的标准化合约 2.衍生工具发展的原因

• 规避利率、汇率风险,逃避金融管制 • 理论和技术的发展 3.远期合约与期货市场

– 远期合约:货币远期合约、利率远期协议等,交易集中在金融机构之间或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

– 期货:外汇期货、利率期货、股票指数期货等,集中在有组织的交易所内进行 – 伦敦国际金融交易所LIFE,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国际货币市场CBOT(IMM)4.期权与互换

– 期权:合约买方向卖方支付一定费用的基础上,拥有在未来某一时间,按照合约价格向卖方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金融资产的权利。这种合约交易形成期权市场 – 期权类型:看涨期权(买权);看跌期权(卖权)– 互换:货币互换、利率互换 5.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

– 一般衍生工具,由传统金融工具衍生出来的比较单纯的衍生工具,期货、期权、互换

– 混合工具,传统金融工具和一般衍生工具组合而成的,介于现货市场和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之间的产品,如可转换债券、认股权证等

– 复杂衍生工具,以一般衍生工具为基础,经过改造或组合而成的新工具,如期货期权、互换期权等 6.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 – 1995年巴林银行倒闭

– 1998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 危机

(二)基金市场

1、投资基金

• 投资基金是一种集合投资制度,发起人通过发行基金受益凭证募集资金,托管人委托经理人运作,专门进行证券投资,依据经营状况分享投资收益

2、基金组织形式 • 契约型基金,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三方签定信托契约,形成的投资代理制度 • 公司型基金,按照股份公司模式运行的基金;分为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共同基金)

3、私募基金,非公开发行,特定少数投资人的资金组成,有特定的投资方向 • 对冲基金,采用多头与空头组合投资,锁定收益,利用衍生工具产生杠杆效应,以小博大,获取高收益

• 风险投资基金,以直接权益投资方式对处于创业阶段,具有良好前景的公司进行投资

4、货币市场基金,以投资商业票据、银行承兑票据等货币市场工具为主的基金

5、养老基金,通过发行受益凭证募集社会养老保险资金,委托专业基金管理机构,投资于实业、证券或其他项目,实现保值与增值目的

(三)外汇市场

1.外汇市场的参与者:外汇银行、企业、单位、个人、经纪人等

2.外汇市场交易方式:现汇交易、期汇(远期、期货)交易、期权交易等

3、结汇与售汇

• 结汇,企业、个人向外汇银行出售外汇 • 售汇,外汇银行向企业、个人卖出外汇

4、银行间外汇市场与外汇零售市场

(四)创业板市场

1、风险投资

• 交易发起 潜在投资机会 • 筛选投资机会 • 项目评估 • 交易设计 • 投资后管理 • 退出

2、创业板市场

• 上市门槛低,注重企业的发展潜力

五、金融市场国际化

(一)欧洲货币市场

1、欧洲货币:在发行国以外流通的货币

2、欧洲货币市场的产生

3、离岸金融市场

(二)国际游资

1、国际游资:从事国际金融投机活动的短期资本

2、国际游资的动力:追逐高收益、避险

3、国际游资的特点:交易杠杆化、流动快、集团作战 本章思考题

1.简述金融工具的基本特征。2.简述远期与期货的区别。3.解释欧洲货币与离岸金融市场。4.简述中国的结售汇制度。5.分析中国创业板市场发展的条件。第6讲 金融市场机制理论 • 证券价格与市场效率 • 市场风险与投资组合 • 资产定价模型

一、证券价格与市场效率

(一)证券价格与价值评估

1.证券的价格:面值、发行价、市场价 2.证券市价的决定因素:期限、利率、预期收益 3.一次支付本息债券价格:P=A/(1+r)n 4.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债券价格: P=∑Ct/(1+r)t+M/(1+r)n(t=1~n)5.永久性证券的价格:P= ∑C/(1+r)t=C/r 6.市盈率: 股票市价与预期每股盈利的比值 7.证券价格指数:上证综合指数;道琼斯30指数

(二)市场效率

1.资本市场有效性假说:市场依据信息迅速调整价格的能力 2.市场效率与投资收益

3.行为金融理论: 有限理性、有限控制力和有限自利

二、市场风险与投资组合

(一)金融市场风险 1.风险:未来损失的可能性 2.金融市场风险

• 市场风险,市场价值变化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 信用风险,不履约、信用等级下降、主权风险 • 流动性风险,市场流动性差或交易者流动性差 • 操作风险,技术操作失误、系统、制度缺陷 • 法律风险,无法律保障的合约

• 政策性风险,经济、政治、外交与军事政策 • 道德风险,融资者违背承诺

(二)资产组合

1.资产组合理论:1952年马科维兹,风险数量化 2.风险的度量

• 投资风险是未来各种投资收益率与期望收益率的偏离程度 • 投资收益率r=[C+(P1-P0)]/P0 • 预期收益率à=∑ri•Pi(i=1-n)

• 偏离程度:标准差б =[∑(rirf)

举例:无风险利率3%,市场组合的风险溢价为5%,某只股票的B系数为1.5,该股票的期望收益率ài = 3%+ 1.5* 5%=10.5% 本章思考题

1、面值位100元,年利息收益为6元(按年付息),计算3种不同期限和不同市场利率条件下的债券市场价格 市场利率 6% 4% 8% 1年期 10年期 永久性

2、金融市场风险有哪些?

3、目前无风险利率为1%,市场组合的风险溢价为3%,A股票的B系数为1.2,预期每股收益为1元,试计算A股票的理论市价。第7讲 金融中介概述 • 金融中介

• 西方国家金融中介体系 • 中国金融中介体系 • 国际金融机构体系

一、金融中介

(一)金融中介的界定 1.金融中介

– 金融中介,也称金融机构,指专门从事各种金融活动的组织,包括间接金融活动中的金融交易媒介体和直接金融活动中的中介服务机构等 2.金融中介机构

– 间接融资中介机构,商业银行、信用社等 – 直接融资中介机构,投资银行、证券机构等 – 其他金融中介机构,保险、信托、租赁等机构

(二)金融中介的特殊性 1.经营的特殊性

– 经营对象:特殊商品—货币资金

– 经营内容:货币收付、借贷和相关金融活动 2.经济关系的特殊性

– 金融中介与客户之间形成借贷或投资关系 – 经营原则:恪守信用 3.行业的特殊性

– 金融中介承担较大风险性:风险的集聚 – 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影响范围较广

(三)金融产业与一般产业的比较

1.金融资产极高的持有率,金融资产大大超过实物资产 2.权益资本极低的保有率,权益资本占总资产的比率很低 3.高风险与高关联性、传递性

4.大型商业银行国有化,各国对金融中介实施严格监管 5.金融中介与其他产业部门有相同的经营目标:追求利润

二、西方国家的金融中介体系

(一)中央银行与存款货币银行 1.中央银行

– 中央银行是一国的货币当局(monetary authority),不以盈利为目的 – 专门进行宏观调控与金融管理的机构 2.存款货币银行

– 存款货币银行,也称商业银行,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提供多种金融服务的机构 – 金融中介体系中的骨干力量

(二)其他金融机构 1.政策性银行

– 政策性银行是政府设立、贯彻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的金融机构 – 不以盈利为目的,靠财政拨款和发行金融债券获得资金 2.投资银行

– 投资银行,为工商企业办理投资业务的银行,英国商人银行、日本证券公司,还有开发银行、投资公司、持股公司等名称

– 投资银行主要靠发行股票和债券筹资;业务以有价证券投资、包销股票债券、企业创建、并购和改组 3.金融公司

– 金融公司,服务消费者的专业金融机构 – 资金来源靠货币市场发行商业票据,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债券,资金应用于耐用消费品贷款 4.储蓄银行

– 储蓄银行,专门经办居民储蓄并为居民个人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 – 名称中一般不带银行字样,如:Thrift Institution 5.抵押银行

– 抵押银行,以不动产为抵押从事长期贷款的专业银行

– 靠发行不动产抵押证券筹资,发放以土地为抵押的贷款和以城市不动产为抵押的中长期贷款 6.农业银行

– 农业银行,专门提供农业信贷的银行

– 资金来源靠政府拨款或发行债券股票,贷款覆盖农业的所有方面 7.信用合作社(credit cooperative)– 信用合作社是一种互助合作性金融组织

– 资金来源于社员股金和吸收的存款,贷款主要向社员发放 8.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

– 保险公司,财产保险、人寿保险 – 信托投资公司 – 财务公司 – 租赁公司

三、中国金融机构体系

(一)中国人民银行 1、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 2、1983年9月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 3、1998年设九大区行、两个营业部 4、2003年专门行使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职能

(二)政策性银行 1、1994年从国有独资专业银行中分设出来

2、国家开发银行,开发投资金融服务

3、中国进出口银行,贸易融资服务

4、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

(三)国有商业银行

1.中国工商银行,1984年从人民银行中分设

2.中国银行,1979年从人民银行中单设,2004年8月改制为股份制商业银行 3.中国建设银行,1979年从财政部独立,2004年9月改制为股份制商业银行 4.中国农业银行,1979年恢复设立

(四)其他商业银行

1.交通银行,1986年成立,总部在上海 2.中信实业银行,1987年成立

3.8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光大、华夏、民生、广发、深发、招商、兴业、浦发 4.112家城市商业银行,上海银行等

(五)信用社 1.农村信用社 2.城市信用社

(六)非银行金融机构

1.金融资产管理公司,1999年成立4家公司 2.投资银行、券商,分为综合类和经纪类公司 3.信托投资公司 4.金融租赁公司

5.财务公司,1987年开始出现

6.邮政储蓄,1986年开始承办邮政储蓄业务 7.保险公司 8.投资基金

(七)外资金融机构

1、外资金融机构的组织形式 • 代表处 • 经理处 • 分行 • 子银行 • 联营银行

2、在华外资金融机构 • 外资银行 • 外资保险公司 • 外资投资银行 • 其他:金融公司等

三、国际金融机构体系

(一)国际金融机构的形成与发展

1.起源:1930年5月国际清算银行BIS成立 2.发展:二战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泛美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和阿拉伯货币基金组织等先后成立

3.作用:在重大的国际经济金融事件中协调各国的行动;提供短期资金缓解国际收支逆差稳定汇率;提供长期资金促进各国经济发展

(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1.成立:1945年12月;47年3月;47年11月15日

2.宗旨:促进国际货币合作,扩大和平衡国际贸易,实现汇率稳定,建立多边支付制度,协助克服国际收支困难

3.资金来源:会员国认缴的基金份额、借入的资金和出售黄金

4.基金组织贷款:普通贷款、中期贷款、出口波动补充贷款、缓冲库存贷款、补充贷款、信托基金贷款

5.中国与IMF:1980年4月恢复中国代表权

(三)世界银行集团

1.世界银行IBRD:1945年12月,1946年6月,1947年11月;资金来源:股金、债权、借款和利润;贷款,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生产性贷款

2.国际开发协会IDA,1960年9月成立,向低收入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性贷款(无息);资金来源于股金、补充资金、世界银行收益转拨、经营收益

3.国际金融公司IFC,1956年7月成立,主要向发展中国家私人企业新建、改建和扩建提供资金;资金来源于股金、借款和收益

(三)国际清算银行BIS 1、1930年5月成立,总部设在巴塞尔

2、功能:各国中央银行的中央银行

3、业务:论坛;为各国中央银行提供金融服务;国际金融协定执行

(四)亚洲开发银行ADB 1.亚洲开发银行于1966年12月成立,总部设在马尼拉

2.宗旨是通过发放贷款、进行投资、技术援助,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与合作。3.资金来源于股本、借款、债券、捐赠和利润;贷款分为普通贷款和特别基金贷款 本章思考题

1.金融产业与一般产业相比有哪些异同点? 2.中国的金融中介体系由哪些机构组成?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什么? 第8讲 存款货币银行 • 存款货币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 存款货币银行的业务 • 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管理

一、存款货币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一)存款货币银行 1.IMF的界定

凡是创造存款货币的金融机构,无论其具体的称谓如何,均可以将其统称为存款货币银行

2.中国的存款货币银行  商业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信用合作社

财务公司

(二)现代银行业(banking)的产生

1.货币保管业务转变为存款业务,标志着古老的货币经营业转变为银行业(1580年威尼斯银行)

 货币经营业主要包括:铸币的鉴定和兑换;铸币的保管;汇兑

 货币经营业者积累了大量货币,商人出现资金短缺时,可以向货币经营者借款;货币经营者以支付利息提供服务来吸引更多存款 2.资本主义的发展迫切要求建立资本主义银行 – 改造高利贷性质的机构,转变为资本主义银行; – 根据资本主义原则建立股份制银行

– 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标志着现代银行制度产生

(三)商业银行的作用 1.充当信用中介

– 充当资金贷出者和借入者的中介人 – 作用:降低了直接借贷风险 2.充当支付的中介

– 为客户办理货币结算和货币收付业务 – 作用:节约流通费用,加速资本周转 3.收入、储蓄转化为投资

– 将社会各阶层收入和积蓄提供给投资者使用 – 作用:扩大了社会资本总额

4.创造信用流通工具,银行券和存款货币 – 组织支票转账基础上对存款货币的创造 – 作用:增加货币的供给,促进信用经济发展

(四)西方商业银行的类型

1.职能分工型(functional division)

– 也称分业经营模式,指法律限定各类金融机构从事的业务具有明确的分工,各自经营专门的金融业务。商业银行只能经营短期工商信贷业务,吸收使用支票的活期存款 – 职能分工型银行以日本、英国为代表 2.全能型模式(multi-function)

– 也称混业经营模式,商业银行可以经营一切银行业务,还可以经营证券业务、保险业务、信托业务等

– 全能型银行以德国、奥地利、瑞士为代表

二、存款货币银行的业务

(一)负债业务 1.存款业务

– 吸收活期存款,创造派生存款 – 吸收定期存款,准备金比率低、风险小 – 吸收储蓄存款,准备金率低,创造派生存款 2.其他负债

– 向中央银行借款,再贴现、直接(抵押)借款 – 银行同业拆借,金融机构之间短期拆借,调剂头寸

– 国际货币市场借款,吸收定期存款、发行大额定期存单、出售商业票据、银行承兑票据和债券

– 结算过程中短期资金占用,时点资金沉淀 – 发行金融债券,筹集指定用途的资金

(二)资产业务

1.现金资产:库存现金、存放中央银行的款项、存放同业款项、托收中现金 2.贴现资产:商业票据、政府债券

3.贷款:信用贷款和抵押贷款;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工商业贷款、农业贷款和消费贷款

4.证券投资:国库券、金融债券、地方政府债券、国际债券

5.租赁业务:经营性租赁,银行下设专业租赁公司;融资性租赁,银行不设专业租赁公司

(三)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

1.中间业务:银行不需要运用自己的资金而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2.表外业务:未列入资产负债表,且不影响资产负总额的业务,如贷款承诺、备用信用证、期货期权、FRA 等

3.汇兑业务:汇兑分为电汇、信汇和票汇

4.信用证业务:银行保证付款业务、广泛应用于国际贸易和异地购销结算中 5.承兑业务:为客户开出的汇票和票据签章承诺,保证到期一定付款的业务,主要是汇票承兑

6.代理收款业务:代理客户收取证券利息、公用事业费等 7.代客买卖业务:接受客户委托买卖有价证券、外汇和贵金属等

8.银行卡业务:由银行发行、供客户办理取款和转账支付的新型服务工具,包括信用卡、支票卡、记账卡和智能卡

9.代理融通业务:代客户收取应收账款并向客户提供资金融通的业务

10.信托业务:银行以受托人身份,接受客户委托代为管理、营运、处理有关钱财的业务活动

三、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管理

(一)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

1、分业与混业并存

– 20世纪30年代开始分业与混业并存:1933年美国通过了《Glass-Steagall Act》,银行分为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业务分离

– 德国、瑞士和北欧国家继续保持混业经营,理由是业务多样化可以吸引客户、了解客户、增加利润、分散风险

2、美日等国的转向

•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能化、综合化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主流

• 1998年日本颁布《金融体系改革一揽子法》(称为金融Big bang)允许金融机构跨行业经营业务

• 1999年10月,美国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允许银行、证券、保险相互渗透

3、混业经营模式

• 一家银行开展信贷、保险、投资、信托等业务 • 金融控股公司控制不同金融业务的公司

(二)金融创新 1.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是指突破金融业传统的经营局面,在金融工具、金融方式、金融技术、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市场等方面进行了明显的创新与变革 2.避免风险的创新

– 可变利率的债权债务工具:可变利率存单、抵押契约、可变利率贷款 – 开发金融工具远期市场,发展金融期货 – 开发债务工具期权市场 3.规避行政管理的创新

– 自动转账制度ATS,避开了活期存款不支付利息的规定

– 可转让支付命令NOW,储蓄账户可以开出具有支票功能但名称不是支票的支付命令 – 货币市场互助基金MMMF,避开了利率上限的规定 – 吸收欧洲美元、回购协议来规避准备金要求 4.技术进步推动的金融创新 – 结算、清算系统和支付系统创新 – 为复杂金融工具提供技术保障 – 使金融市场一体化

(三)网络银行

1.网络银行是指通过互联网或其他电子渠道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银行 2.网络银行的类型

– 纯网络银行,只有一个站点和办公地址,无营业网点和分支机构,1995年10月18日美国亚特兰大成立的“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FNB”

– 分支型网络银行,传统银行利用互联网作为新的服务手段,建立银行站点,提供在线服务

3.网络银行的特征:方便快捷成本低拓宽服务领域客户导向型营销 4.网络银行发展的障碍:安全问题法律规范问题

(四)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管理理论 1.经营原则: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

2.经营管理理论:资产管理、负债管理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3.资产管理理论(20世纪初60年代前)

– 商业贷款理论:为了保持资金的高度流动性,贷款应是短期和商业性的;用于商品生产和流通过程的贷款应有自偿性,应发放以真实票据为基础的贷款

– 可转换理论:为保持流动性,商业银行可以将其资金的一部分投资于具备转让条件的证券上

– 预期收入理论:一笔好的贷款应以借款人未来收入或现金流而制定的还款计划为基础

5.负债管理理论(20世纪60年代)

– 通过负债业务创新,主动吸引客户资金,扩大资金来源,并根据资金业务需要调整或组织负债,使负债适应资产业务的需要,负债管理有效,就无须保有大量的高流动性资产

– 负债管理为银行业务规模和范围的扩大创造了条件,但存在一定的缺陷:提高了融资成本、增加了经营风险、不利于稳健经营 6.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20世纪70年代末)

– 从资产负债两方面预测流动性需要,同时从这两方面寻找满足流动性的途径 – 重视对流动性资产和易变性负债之间缺口的分析以及贷款增长额与存款增长额之间差距的分析监控日常流动性头寸,保持随时调节、安排头寸的能力 – 管理手段:利率敏感性差额管理法

(五)不良债权

1.不良债权,也称不良资产或不良贷款,在我国是指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 2.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法

– 正常类,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能够足额还本付息

– 关注类,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 次级类,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了明显的问题,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已无法保证足额偿还本息

– 可疑类,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造成一部分损失 – 损失类,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六)存款保险制度

1.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对存款人利益提供保护、稳定金融体系的制度安排。凡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需按照吸收存款数额和规定的保险费率向存款保险机构投保,一旦存款机构破产,保险公司承担支付法定保险金的责任。1933年美国组建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2.组织形式

• 官方建立的保险机构:美国英国加拿大

• 官方与银行界共同组建的存款保险机构:日本比利时等 • 官方支持下银行同业组建的保险机构:德国法国荷兰等 本章思考题

1、存款货币银行的表外业务有哪些?

2、简述商业银行的负债管理理论。

3、论述商业银行管理理论的演变过程。

4、不良贷款的五级分类法的优点。

5、存款保险制度有哪几种模式。第9讲 中央银行 • 中央银行制度形成 • 中央银行职能 •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支付清算系统一、中央银行制度形成

(一)中央银行的产生

1.中央银行制度形成的客观必要性

18—19世纪产业革命推动了商业银行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繁荣,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需要一个统一的金融机构来解决:

– 银行券的发行问题,分散发行造成的混乱导致金融危机频繁发生客观要求由享有较高信誉的大银行集中统一发行

– 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债权债务关系复杂化要求建立一个全社会统一而有权威的、公正的清算机构来解决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

– 最后贷款人问题,在商业银行资金调度不灵,客观上需要一个统一的金融机构作为众多银行的后盾,提供资金支持

– 金融监管问题,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可能导致经济动荡,客观要求有一个代表政府意志的超越所有金融企业之上的专门机构,对金融业进行监督、管理和协调

(二)中央银行的发展 1.形成阶段

– 英格兰银行,1844年取得集中发行货币和管理准备金的特权,1854年成为票据交换中心,1872年担负最后贷款人角色

– 瑞典银行,1656年成立,1668年改造为国家银行,1897年独占货币发行权 – 法兰西银行1800年成立,1848年垄断货币发行权并,1870’年完成向中央银行过渡 – 1913年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建立 2.发展阶段

– 1920、1922年布鲁塞尔会议和日内瓦国际会议要求尚未设立中央银行的国家尽快建立

– 中央银行有更大的独立性,大多数国家都从法律上确认中央银行的超然地位 3.加强阶段

– 许多国家中央银行在组织结构上逐步实现国有化,1945、1946年法兰西银行、英格兰银行先后实现国有化

– 许多国家纷纷制定新银行法,明确中央银行的任务是贯彻执行货币金融政策,维持货币金融稳定

(三)中央银行的类型 1.单一中央银行制度

国家单独建立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纯粹行使中央银行职能

– 一元式(unit),一国国内只建立一家中央银行,实行总分制,大多数国家属于这种体制

– 二元式(dual),一国国内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中央银行机构,分别行使职权 2.复合中央银行制度

国家不设专司中央银行职能的银行,而是由一家大银行集中中央银行职能和一般存款货币银行职能的体制 3.跨国中央银行制度

由参加某一货币联盟的所有成员国联合组成的中央银行制度。欧洲中央银行 4.准中央银行制度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并没有通常意义上的中央银行制度,只是由政府授权某个或某几个商业银行或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部分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体制。香港金融管理局

(四)中国人民银行

– 1948.12---1983.9,复合中央银行制度 – 1983.10---1998.10,单一中央制度(行政区划)– 1998.11----现在,单一中央制度(经济区划)– 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法》制定,2003年修订

二、中央银行职能

(一)中央银行的性质与经营活动特征 1.中央银行的性质

• 中央银行是金融管理机构,代表国家管理金融,制定和执行金融方针政策;通过货币供应、利率等政策手段对金融领域乃至经济领域的活动进行管理、控制和调节 2.中央银行经营活动的特征 • 不以盈利为目的 • 不经营普通的银行业务

• 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具有相对独立性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 1.发行的银行 – 独占货币发行权

– 调节货币供应量,稳定币值 2.银行的银行

– 集中存款货币银行的存款准备 – 充当最后贷款人 – 组织全国的资金清算 3.国家的银行

– 代理国库;代理发行国家债券 – 给国家信贷支持:直接给贷款;购买国债

– 制定实施货币政策;保管外汇黄金储备;制定并监督执行有关金融管理法规

(三)中国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2001.12

(四)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1.中央银行独立性

• 中央银行在制定、执行货币政策时享有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自主程度 2.中央银行对政府保持独立性的原因

• 中央银行始终的目标:保持币值稳定,而政府的目标过多 • 中央银行不是简单的政府行政管理机构,需要专业理论支持 3.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 金融是经济大系统的子系统 • 中央银行是宏观调控体系的组成部门 • 中央银行的活动经政府授权

三、中央银行体制下的支付清算系统

(一)支付清算系统

1、支付清算系统是由提供资金清算服务的中介机构和实现支付指令传输以及资金清算的专业技术手段共同组成,用以实现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的一种金融制度安排

2、清算方式

• 全额实时结算:全额是指每笔业务单独按照实际发生额进行清算,实时是指在营业日清算期间不间断、不定时进行连续清算,• 净额批量清算: 指清算系统在某一时点对各金融机构的净结算头寸,即收到的转账金额减去发出的转账金额后的净额,进行清算

• 大额资金转帐系统:由中央银行经营的处理国内行间往来、证券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黄金外汇交易、货币市场交易以及国际经贸、金融往来引起的资金转移清算的支付系统,是国家支付系统的主动脉,分为全额清算和净额清算两种基本模式

• 小额定时结算系统:由银行或私营清算机构经营的服务于工商企业、个人消费者、其他小型经济交易的参与者,满足社会经济活动和消费活动对支付结算需要的支付系统,采用的支付媒介主要有现金、银行卡、票据等,多采用批量处理、定时差额结算方式

(二)中央银行组织全国的支付清算 1.同城或同地区的资金清算

– 票据交换所,存款货币银行为客户开出的各种票据形成债权债务关系,通过相互间交换票据轧差来结清这种债权债务关系的场所

– 票据清算程序:入场前先计算应收款项,填交换票据计算表;入场后各行将应收票据交有关付款行,同时接受他行交来的应付票据,计算应付金额,填交换票据计算表;各行根据票据交换计算表计算应收或应付差额,填交换差额报告单,报交换所结算员(中央银行负责)办理款项收付 2.异地银行间资金划拨清算

– 异地银行间资金划拨由中央银行统一办理

– 模式一,先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内部联行系统划转,最后由他们的总行通过中央银行办理转账清算

– 模式二,直接将异地票据统一集中送到中央银行总行办理轧差转账 本章思考题

1.简述中央银行产生的必然性。2.简述中央银行的职能。3.常用的清算方式有哪些? 第10讲 金融体系格局 ——市场与中介相互关系 • 金融体系与金融功能 • 金融体系的两种格局 • 对存款货币银行存在的再论证 • 中介与市场的相互渗透

一、金融体系与金融功能

(一)金融体系构成要素(教材64页)

1、由货币制度规范的货币流通

2、金融机构(金融中介)

3、金融市场

4、金融工具

5、制度和调控机制

(二)金融功能

1、六大核心功能

(1)在时间和空间上配置资源(2)提供分散、转移和管理风险的途径

(3)提供清算和结算的途径以完结商品、服务和各种资产的交易(4)提供集中资本和股份分割的机制(5)提供价格信息

(6)提供解决“激励”问题的方法

2、金融功能的分析框架

• 金融功能的理论Finance(金融学)属微观金融理论; • 创造货币,为经济提供流动性,就不包括在金融六功能之内

二、金融体系的两种格局

(一)中介与市场对比的不同格局

1.金融功能由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的运作来实现 • 在不同的国家,金融体系格局不同

• 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也有不同的格局 2.中国的金融体系格局 • 静态观察,银行占绝对优势 • 动态观察,资本市场发展迅速

3、银行与资本市场在资金融通中的对比 • 美国市场主导型格局 • 德国银行主导型格局

4、从各国企业的外部资金来源看,银行贷款最重要,股权融资比重通常较小 • 论证各国的金融体制并无实质性区别 企业资金来源的国别比较

5、从家庭部门金融资产结构的差异看格局

(二)金融体系格局的形成与演进趋向

1、不同金融体系格局是怎么形成的

• 人为的政策管制(对危机的反应),影响金融体系格局的形成

• 体制一旦形成,就会出现路径依赖——体制变革的成本通常大于维持原有体制的成本 • 可以说具有一定的历史偶然性

2、金融体系格局的演进趋向

• 金融市场发展强劲,金融中介却步履蹒跚 • 是否会向美国模式“收敛”

(三)优劣比较及其理论论证

1、现代金融理论常常假设金融市场是最好的金融运作的形式;金融市场发达的体系,要比主要依靠银行的体系处于更高的发展阶段

2、如果做出了规范的逻辑论证,论证市场的确优于机构,那么收敛于美国模式的判断至少可以确认是一个理论假说

推导:当市场处于“完善”状态,即对资源配置充分有效时,金融中介就没有任何存在的价值

3、判断成立的前提:必须假定市场上的所有交易者都有能力自己构造投资组合

4、伴随着金融市场交易的扩大,实际生活显现的趋向,并不是个人直接参与市场交易的行为日益增多,而是日益更多地借助于金融中介参与市场交易

(四)理论分析应持的出发点

1、金融的基本任务就是实现储蓄向投资转化

2、储蓄向投资的转化过程,推动着货币范畴、金融范畴的发展

3、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调整市场与中介对比格局以提高金融体系整体效率,实现越来越复杂的储蓄向投资的转化

三、对存款货币银行的再论证

(一)金融中介机构作为总体的研究

1.考察银行与市场的关系,实际包括两个层次 • 金融中介机构与市场的关系 • 存款货币银行与其他金融中介的关系

2.金融中介,在国际组织和金融理论研究中,涵盖各种金融中介机构

• 所有金融中介都为金融产品的交易服务;可以是金融产品的单纯“中介”;也可以是销售者、购买者

• 所有金融中介都是信息的生产者,提供有关金融交易所必要的信息服务 • 所有金融中介都本着同一保险原则;集合、分散、转移金融风险

(二)传统银行的衰落

1、银行必将式微、衰落,甚至泯灭的议论主要在美国流行

2、在长期实施分业经营的国家中,银行比例明显下降

(三)银行存在理由的再论证

1.银行存在的根据是交易成本和信息的不对称 • 银行具有规模经济优势,能够节约交易成本

• 具有规模经济优势的银行还可以加工出来高质量的信息产品并据以加工出可供选择的决策判断

2.假如交易成本和信息的不对称不复存在,银行中介也就没有存在的理由

• 交易成本和信息的不对称的确明显下降,但个人直接持股比例减少,中介持股比例增加

• 从风险和 “参与成本”角度的剖析 3.风险是经济行为主体普遍面对的问题

• 银行家有了需要在风险管理方面为之服务的客户群 • 银行具备在这方面提供明智而有效服务的能力 • 使风险交易和风险管理成为银行的中心职能

4.在 “完全市场”的假设中,所有投资者能够无摩擦地参与市场,但现实中难以成立 • 现实中投资者参与市场成本明显有上升趋势

• 金融中介正是通过提供信息,代理投资,创造收益相对稳定的产品、提供固定收入等服务,证明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四、中介与市场相互渗透

(一)银行业务的证券化发展

1、银行业务资产业务的证券化有了迅速的发展 • 抵押贷款中抵押品的证券化 • 消费信贷的证券化 • 应收账款的证券化 • 不良资产的证券化

2、银行的运作与资本市场的运作就交叉在一起 • 通过资本市场,银行解决了保持流动性的矛盾 • 资本市场也相应地扩充了自己的领域

3、银行在资本市场中扩充经营范围

• 西欧大陆全能性银行,一直从事有关资本市场的经营

• 在典型的分业经营国度,银行的经营实际也占资本市场业务总量的相当份额 • 银行所以冒从事衍生品的交易风险,是由于传统业务收入明显下降

4、服务于资本市场的中介机构向传统银行业务领域的扩张

篇2:金融学综合431梳理

三、考试方式与分值

本科目满分 150 分,其中,金融学部分为90 分,公司财务部分为60 分

四、考试内容

(一)金融学

1、货币与货币制度 ● 货币的职能与货币制度● 国际货币体系

2、利息和利率● 利息 ● 利率决定理论● 利率的期限结构

3、外汇与汇率● 外汇 ● 汇率与汇率制度● 币值、利率与汇率● 汇率决定理论

4、金融市场与机构 ● 金融市场及其要素● 货币市场● 资本市场● 衍生工具市场

● 金融机构(种类、功能)

5、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商业银行的风险特征

6、现代货币创造机制● 存款货币的创造机制 ● 中央银行职能

●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7、货币供求与均衡 ● 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供给● 货币均衡 ●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8、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及其目●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

9、国际收支与国际资本流动● 国际收支● 国际储备● 国际资本流动

10、金融监管● 金融监管理论● 巴塞尔协议 ● 金融机构监管

● 金融市场监管

(二)公司财务

1、公司财务概述● 什么是公司财务● 财务管理目标

2、财务报表分析● 会计报表● 财务报表比率分析

3、长期财务规划● 销售百分比法● 外部融资与增长

4、折现与价值● 现金流与折现● 债券的估值● 股票的估值

5、资本预算● 投资决策方法● 增量现金流● 净现值运用

● 资本预算中的风险分析

6、风险与收益● 风险与收益的度量● 均值方差模型●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 无套利定价模型

7、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贝塔(β)的估计●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

8、有效市场假说● 有效资本市场的概念● 有效资本市场的形式● 有效市场与公司财务

9、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 债务融资与股权融资 ● 资本结构● MM 定理

篇3:天津金融业发展进程梳理

一、天津证券业发展历程概述

天津的证券市场起步较早。早在1914年, 梁成等人就申请设立天津证券物产交易所有限公司。1949年,成立了新中国首家国营证券交易所———天津市证券交易所。1951年,天津投资公司发行了新中国第一只股票“天津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股票”。

改革开放后,天津在发展证券市场方面继续大胆探索。1988年5月,天津首家专业的证券公司———天津市证券公司成立,专门经营证券发行、转让业务。1992年12月25日,第一家异地证券机构———沈阳风险投资股份公司天津证券交易营业部在津设立。1993年12月6日,第一家在上海上市的天津股票—环球磁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1993年12月10日,第一家在深圳上市的天津股票———国际商场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截至2010年年末,天津共有证券公司1家、证券营业部94家、证券投资咨询公司两家、资信评级公司1家、基金管理公司1家、期货公司6家、期货营业部19家,境内上市公司36家。各证券营业部合计开立证券账户240.6万户 ,资金账户136.1万户,全年证券交易额15 754.5亿元。开展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的证券营业部30家,进行融资融券交易的客户279户,开展股指期货中间介绍业务的证券营业部21家,进行股指期货交易的客户290户。6家期货公司全年代理交易总额25 358.6亿元,代理交易总量2 782.8万手,手续费收入9 288.1万元;19家期货营业部全年代理交易总额18 041.5亿元,代理交易总量1 941.3万手,手续费收入8 250.3万元。其中注册资本超过1亿的期货公司有3家。

二、滨海新区金融业发展历程回顾

( 一) 政策梳理

滨海新区作为一块重要的中国金融改革“试验田”,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2006年4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同年6月5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 ,明确指出工作重点主要包括:鼓励天津滨海新区进行金融改革和创新;在金融企业、金融业务、金融市场和金融开放等方面的重大改革,原则上可安排在天津滨海新区先行先试。2006年9月,滨海新区成为继深圳和上海后第三个政策上允许开办离岸金融业务的地区。

2007年8月20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对天津外汇管理分局《关于开展境内个人直接投资境外证券市场试点的请示》的批复,批准天津市滨海新区开展境内个人直接投资境外证券市场试点的申请。2007年11月21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和中国保监会在天津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天津滨海新区保险改革试验区创新发展的意见》。天津滨海新区被确定为全国保险改革试验区。 今后,保险企业、保险业务、保险市场、保险开放等方面的重大改革措施,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将安排在这里先行先试。

三、当前天津金融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天津金融业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和北京、上海比起来,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法人金融机构少且规模偏小,总部效应不足,金融聚集效应和金融辐射效应受到制约。全国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仅有1家总部在天津,北京、上海则分别是4家、两家;总部设在天津的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基金公司数量仅是北京的1/6、上海的1/9;总部设在天津的保险公司数量仅是北京的1/3、上海的1/9。截至2010年,天津市拥有银行业金融机构2 576家,其中外资银行20家 ,外资银行数目过少。

二是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的协调配合尚待进一步完善。2009年,天津市直接融资占全部融资的比重只有7.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银行业资产占全部金融资产的90%以上 ,从而容易造成社会资金结构失调 ,资本金短缺 ,信贷资金投放过多,金融风险过度集中等问题。

三是金融监管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监管方法技术难以适应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信用信息被分割、封闭,导致信用信息无法采集;信用中介机构发育不成熟,企业信用评级缺乏统一的标准,评级结果缺乏权威性;征信市场供求双重不足,信用产品少。

四是天津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过低。2010年,天津市金融业增加位占全市GDP的比重为6.2%,而北京为13.3%。根据国际经验,金融业增加值占本地区GDP的8%以上,表明金融业发展到了较高水平, 才可以称其为地区支柱产业。可见,天津金融业的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

四、政策建议

为促进天津金融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本文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是紧跟中央政策,创造条件打造金融业总部经济。政府应大力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吸引更多的大型银行、证券公司、保险机构总部落户天津,提高天津金融的辐射带动作用。

二是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扭转银行业资产比重过大趋势,提高直接融资比例。

三是加快推进各项人才引进工作。金融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要创造“引得来、用得起、留得住”的崭新局面,完善外省市及海外高端人才落户奖励的各项政策。

四是切实扭转银行业信贷不合理局面,避免发生系统性银行信贷危机。

摘要:在之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以天津证券业及滨海新区金融创新为代表的天津金融业发展历程进行归纳梳理,详细分析当前天津金融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未来可采取的有效政策建议。

篇4:科技金融发展的文献梳理与综述

20世纪初,Schumpeter(1912)首次提到金融与科技创新。此后,Gurley(1960),SaintPaul(1992),Bencivenga(1995),Chou(2001)等学者分别论述了科技与金融的相互作用关系。而我国科技金融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80年代,该领域的研究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推动了金融创新发展,金融市场的高效运作逐渐呈现(Consoli,2005;Schinckus,2008;陈迅、吴相俊,2009;黄昊辰,2009)。Chou 、Chin(2006)等认为可以通过金融产品的创新与金融体系的完善,进而加速推动技术创新。通过对金融约束的分析发现,在完善我国科技金融体系的同时,应该适当引进国外先进创新技术Aghion(2005)。童藤(2013),王环(2014),王永胜、敖海燕、陈航(2014),王仁祥、杨曼(2015),通过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就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耦合从不同角度分别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研究。姚战琪、夏杰长(2007)探讨了金融创新与科技进步的内在关系与互动机制,从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相互作用出发,认为技术创新与进步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进而作用金融体系的功能发展,揭示了在新形势下如何推动科技金融的一体化。

科技金融与中小企业发展

针对近年来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熊波,陈柳(2005),叶小豪等(2015)中小高科技企业的金融创新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资本的积累与技术创新的有效结合,是金融实现创新的必要基础与重要条件,高科技企业的发展能够拓宽融资渠道的金融创新。然而融资约束对于高科技中小型企业的影响远远大于非高科技中小型企业的影响(Paulo Macas Nunes, Zelia Serrasqueiro2012)。杨茜(2008)通过与不同国家的比较,并针对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从多方面论述了如何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金融体系的有效构建。魏冰(2014),商庆军(2014),魏蓉蓉、鲁继业(2015),解传喜、邢乐成(2015),认为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可以促进科技与金融的结合,进而推进我国科技金融的有效发展。

科技金融与区域创新发展

田霖(2005)认为不同区域的科技水平决定了该区域金融综合竞争力。徐玉莲,王玉冬等(2011),徐玉莲(2012)等通过对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实证分析,探究了其耦合协调度、协同发展的问题。王霞,常婧等(2013),刘文丽,郝万禄等(2014)通过计算各地区科技金融的发展指数,发现我国不同区域的科技金融发展程度存在较大差异。肖泽磊、韩顺法、易志高(2011),龙海洋、尚智丛(2012),李慧、张静晓(2012),季菲菲、陈雯等(2013),分别分析了各地区的科技金融发展情况,他们认为一地区科技金融的发展促进了该地区产业的调整与升级。

科技金融与产业发展

近年来,关于对金融市场的相关产业分析进一步发展,银行、金融机构等资本市场的发展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也不可小觑Alessandra and Stoneman(2008)、Ang(2010)。Consoli(2005)基于动力演化机制的视角,分析了技术创新与进步对英国零售银行进步的影响,指出影响零售银行相关业务结构变化的核心要素是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Hasan and Schmiedel(2003)探究了技术创新与交易所运行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先进技术的证券交易所,其成本与收益效率有明显的提升。Tadesse(2006)分析了不同国家的金融体系,通过比较市场主导与银行主导两方面的金融体系,认为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对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具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不同行业的融资约束具有较大差异Anna Ilyina, Roberto Samaniego(2012)。另外,科技金融对低碳产业的推动作用,是实现我国产业升级调整的重要影响因素(高岩,王卉彤,2010;谢清河,2010;周辉,罗良文,2011)。

科技金融的实证研究

基于欧盟的相关数据,国外学者Alessandra and Stoneman(2008)研究了金融的创新发展对英国科技创新的影响,认为金融发展与科技创新呈正相关。李雅丽(2013),华玉燕(2013),回广睿(2014),陈军梅(2014)基于DEA模型分析,针对科技金融的效率产出进行了研究。实证分析,短期内科技金融投入对科技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科技金融进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存在地区差异张玉喜、赵丽丽(2015)。赵稚薇(2012),王燕青(2014)分别针对高新技术产业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科技金融提高科技企业绩效,促进科技创新,进而促进本国经济增长。

科技金融的政策与发展路径分析

篇5:金融学综合431梳理

2018考研金融学综合431命题热点总结

文都一向致力于让考生可以圆梦。“As you sow you shall mow.”读研可以让大家拥有全新的生活:更广阔的眼界、更浓厚的学风、更多有趣的人、更多的选择机会。

此刻,你们也处于金融考研最为关键的时刻,有同学目标笃定,稳扎稳打、稳步前进;也有同学也在饱受“考前综合征”的困扰,种种无助冒上心头。而在431金融学综合科目考试内容中,除了常规的选择判断、名词解释、简答题目、计算题外,还有就是众多学子所担心的热点论述题目。在此,文都教育考研431金融学综合专业课教研组给大家总结了6道考前热点论述,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题目】1.结合近些年来我国货币政策实践,谈谈你的看法。【解题思路】

此题目需结合近些年来(从2015年开始)中国货币政策实施情况和效果,来解题。

2015年,面对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经济下行压力,人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预期微调,进一步增强调控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包括实施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降息和定向降准等。总体看,稳健货币政策取得了较好效果,保持了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了实际利率基本稳定,从量价两方面保持了货币环境的稳健和中性适度。

2016年,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不少新情况和新变化,我们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也变得更加复杂和严峻。在这种内外环境下,我国的货币政策仍然采用稳健的货币政策。重点在优化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和期限结构,保持适

http://kaoyan.wendu.com/

度流动性。推动货币政策向价格型调控为主逐步转型,增强价格杠杆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助力宏观调控,防范系统性风险。

2017年,我国物价形势基本稳定,尽管近年来经济增速有所下降,而就业形势持续较好,为增强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协调性,继续强化环保、建立房地产长效调控机制、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等创造了有利环境,结合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继续保持定力,提高对局部性、阶段性经济波动的容忍度,提出了“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

【题目】2.近些年来,“影子银行体系”、“影子市场”成为金融经济稳定增长的动力之一,但也因此催生套利、杠杆率高、信用扩张过度的问题,系统性风险逐渐积聚等问题。试就中国影子银行形成阶段,谈谈如何加强影子银行体系监管。

【解题思路】

对于这种类似结合材料的论述题目,要先就题目本身的关键名词作出解释,接下来按照“背景-形成原因-特点-解决措施”等。

影子银行指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与传统的接受中央银行监管的商业银行系统相对应的金融机构。中国的影子银行自2010年诞生以来呈野蛮发展趋势。从影子银行在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演变历程看主要分三个阶段:

2008-2010:银信合作,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募集资金、信贷出表,影子银行初具规模。

http://kaoyan.wendu.com/

2011-2013:银信合作单一通道向银银、银证等多通道合作模式转化。2014-2017:银信受限、银证被约束,银基借力,银银同业业务变异,监管跟进下,多通道模式下套利链条拉长,影子银行持续繁荣。

中国影子银行产生和狂飙的原因:其一,银行监管套利活动催生了表外和通道影子银行业务;其二,存款脱媒促使资金流向影子银行;其三,金融创新、监管放松、货币放水带来影子银行的繁荣,改革迟缓和过度刺激房地产导致实体经济回报率下降,资金脱实入虚加剧影子银行泡沫;最后,中小企业融资难、金融抑制促使影子银行填补融资缺口。

如何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根据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要求和十九大报告的部署,下一阶段影响中国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政策趋势是强化对影子银行的有效监管,促进金融体系去杠杆。

【题目】3.2017年是监管大年,谈谈你对当前中国监管体制改革的看法。

【解题思路】

因2017年为中国金融监管大年,因此,有关监管措施类的题目有很大可能会在论述题目出现。

金融监管体制框架已初具雏形:中央层面已成立国务院金融发展稳定委员会,地方金融办则加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的牌子,与一行三会形成错位监管和补充。穿透式、全覆盖的金融监管框架初步构建,未来国务院金融发展稳定委员会将重点关注影子银行、资产管理行业、互联网金融、金融控股公司四方面问题。

未来着力做好流动性风险、银行不良资产风险、影子银行业务风险、http://kaoyan.wendu.com/

资本市场异常波动风险、跨境资金流动风险防控将成为监管方面的关键。

首先,在货币政策目标方面,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坚持把维持物价稳定和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作为金融宏观调控的核心目标,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强化逆周期调节,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总量、防风险的关系,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其次,在监管层方面,充分利用人民银行的机构和力量,统筹系统性风险防控与重要金融机构监管,对综合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跨市场跨业态跨区域金融产品,明确监管主体,落实监管责任,统筹监管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统筹金融业综合统计,建立行为监管框架,强化监管的专业性、穿透性。

【题目】4.请根据我国商业银行现状,结合2017年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与互联网巨头联姻事宜,论述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和推进金融改革的意义。

【解题思路】

方向为商业银行与互联网巨头联姻,落位点仍然在商业银行创新。截止到2017年8月底,中、农、工、建、交五大行先后与腾讯、百度、京东、阿里、苏宁强强联姻。过去银行金融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大型国有企业、地方融资平台、上市公司为主,依靠息差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就能活得很好。从2011年至今,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攻城略地”,银行传统的“存贷汇”业务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对着商业银行日趋改变的宏观的金融环境,具体说来:

第一,从商业银行面对的短期金融环境来看,其特点是经济进入新常态、金融市场化的影响巨大、金融监管具有双重性压力。第二从中长期环

http://kaoyan.wendu.com/

境来看,产业结构和技术革命将带来经济和金融的深刻变化:第一,行业格局发生显著变化。第三,长期环境则主要应考虑人口结构的老龄化、新生代加入消费群体等,这些因素将会改变现有的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环境改革,倒退商业银行必须作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此时金融创新和金融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

未来,银行应积极向互联网化、大数据化转型,推进模式、技术和产品三大创新。

【题目】5.试评2017年美联储“缩表”。【解题思路】

属于热点题目,与这道题目类似的还有美联储加息、英国加息等,但对我国的影响都是类似的。

2017年9月21日,美联储公布了收缩4.5万亿美元资产负债表的计划,于2017年10月正式实施。所谓缩表,即缩减资产负债表的规模。

美联储缩表原因分析:在美国经济基本恢复之际,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是退出宽松措施的一个自然举措。缩表将减少美联储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脚印”,也将能让美联储在未来经济下滑时有继续扩表的空间。

缩表的影响:美元升值。对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而言,历史上,美国加息曾经触发新兴市场资金外流,并且导致危机,如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因此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可能会引发包括新兴市场在内的风险资产下跌。

【题目】6.结合当前国际经济形势,阐述非常规型货币政策退出机制,以及在选择货币政策路径是需要注意什么?

http://kaoyan.wendu.com/

【解题思路】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在传统货币政策空间受限的背景下,主要发达经济体开始推出非常规货币政策。如美联储推出数轮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欧央行推出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和全面量化宽松政策(QE),日本央行实施大规模量化质化宽松货币政策(QQE)等。非常规货币政策的推出使得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资产负债表大幅扩张。

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是非常规货币政策的逆过程。非常规货币政策经历了“降息”、“扩表”两个阶段,相应地,货币政策正常化也包含利率政策和资产负债表政策两个维度。尽管货币政策正常化并没有严格的标准,但从理论和政策实践来看,货币政策从大规模资产购买走向正常化的进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第一步——退出QE:逐步减少资产购买,直至新增资产购买规模降为零。之后维持证券到期本金再投资政策,资产负债表规模保持基本稳定。

第二步——加息:逐步提升短期利率。

第三步——缩表:(部分或全部)到期本金不再重新投资,资产负债表规模逐渐降低。

发展到目前,全球非常规型货币政策分化期即将终结,正在进入同步收紧的新阶段,由“极度宽松”到“收缩”决不能立马转变,需要一段调整过程。具体来说,一是在货币政策目标选择上,突出强调价格稳定,并统筹兼顾金融稳定等其他目标;二是始终注重短期调控政策与中长期金融改革相结合,重视金融体系“在线修复”。三是高度重视结构性改革的基础性作用,将结构性改革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相互结合。

http://kaoyan.wendu.com/

寄语:

考研的最动人之处在于:只要你付出,就会有回报。一年的备考时光,遇见的研友和辅导老师,哪怕在各位毕业之后相信仍会格外令人怀念。也相信这些时光里的坚定信念和刻苦学习,无论何时,但凡回想,必能感动!

篇6:金融学综合431梳理

本人排名不高,勉强上400,所以大致可以说说各科的准备,以为后来者借鉴!

一、政治70+

我考得一般,自己感觉也不太好,经验也不敢说太多,我是主要靠红宝书来着,序列一比红宝书还厚有没有,虽然说红宝书初看觉着看不来,不知道它说的是啥,但我是先参考其他的比较薄的提纲要领的参考书,大致摸熟了一般考试出题的考点,然后再去看红宝书,用铅笔画出重点,然后看多几遍,不需要背的,只要看了足够多遍,不背都记得!

二、数学三145

这个分数我还是挺满意的,虽然木有满分,但还是不错的哈,关于数学,我最推荐的就是李永乐的复习全书,超级爱那本的啊,虽然我也听说过陈文灯的,说陈的技巧啊之类的比较多,但是个人认为不用计较什么技巧,如果你练得熟悉的话,考试时间非常足够的,我还是提前一小时多就做完了,然后检查了两遍才过去半小时,熬得不行了就提前离开考场来着,完全不需要你掌握什么技巧啊之类的.,只要非常扎实的基础就足够了!

怎样准备数学呢?我知道,直接上手复习全书对你们可能难度太大,我推荐一本是高教出版的,数学大纲解析,我知道你做这本肯定有不懂的,那么做好标记留着,等之后上手复习全书,那么你就知道你是哪里不懂了。它里面的题基本上比复习全书还基础,是很好的开头来着。此外,我个人不推荐看课本来着,因为教材的话很多内容不在考试范围内,浪费时间,如果做题时不懂的话可以翻课本来找答案,但是先把教材做一遍这种方法我很不推荐!除非是你真的基础很差很差……至于怎么看复习全书,就是做题呗,如果不懂就做个标记,当你过了好几遍,你就可以感觉到值得标记的题越来越少了。

我推荐把复习全书至少做3遍,我自己是做了4遍再加上1遍是把曾经标记出来的题做一遍,另外不要对数学掉以轻心,越到最后越要坚持每天做点数学,不要以为自己之前做很多了所以冲刺的时候可以把数学放一放,数学三讲的就是熟练度,题目都很简单,就是看你的熟练度,你只要几天不做题了就会手生,考场上就会容易出错误,一定要当心当心再当心啊!

三、英语二70+

我英语一向很差,所以这个分数我已经满足了……至于经验就算了,不祸害后来的学子们了……

四、专业课110

这个成绩说不上好,但也是我苦心得来的啊,我是跨专业的,本科非金融,不过好歹和金融有点联系,所以货银和国金我还比较好接受,而对公司金融和投资学那真真是一头雾水啊,货银和国金我都是看课本,偶尔看看其他人出的货银和国金,不过那些我也就借鉴下而已,印象不深,还是以看教材为主,而公司金融果然还是要看看罗斯的那本啊,虽然说两者其实设计上并不一样,很多东西不同,但是也有重复的地方,这些地方有些是朱叶的书上说不清楚的,可以参考罗斯的来加以深化,至于投资学,我知道有些人推荐了金融市场学,呃,我也用了,但是里面有蛮多刘红忠里面木有的内容,其实可以忽略来着,因为431基本上不超过那些教材的,所以我觉得金融市场学那本书一般性,其实还是看课本比较好,虽然刘的书里面很多公式,但是基本除了BS公式其他都不考,而且一些章节基本不用看不会考,所以只要看那些会考部分的概念性问题就好了,任务不算重来着,至于是哪些章节不考我倒是忘了,反正你多翻翻论坛里面的帖子,有人说过的,我超级亏的啊,是把全书的概念都看完了的最后一个月才知道有些部分不会考,浪费了时间真是!

上一篇:现代物流配送知识点总结下一篇:幼儿园大班健康儿歌教案《游泳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