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中小学教师

2024-07-19

汉中市中小学教师(精选6篇)

篇1:汉中市中小学教师

汉中市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 改革扩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促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推进职称制度分类改革,根据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教育厅《关于印发陕西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改革试点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按照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总体要求,建立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相衔接,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的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制度,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为中小学聘用教师提供用人依据,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和人才支持。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遵循中小学教师成长规律和职业特点,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地位,促进中小学教师全面发展;

2、坚持统一制度,分类管理,建立统一的制度体系,体现中学和小学的不同特点;

3、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切实维护中小学教师的合法权益;

4、坚持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激励中小学教师提高教书育人水平;

5、坚持与中小学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相配套,积极稳妥、协同推进,妥善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二、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

(一)健全制度体系

改革原中学和小学(幼儿园)教师相互独立的职称制度体系,原中学教师职称系列与小学(幼儿园)教师职称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系列。统一职称等级和名称,初级设员级和助理级,高级设副高级和正高级。员级、助理级、中级、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名称依次为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与原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称的对应关系是:原中学高级教师(含在小学中的中学高级教师)对应高级教师;原中学一级教师和小学高级教师对应一级教师;原中学二级教师和小学一级教师对应二级教师;原中学三级教师和小学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三级教师。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分别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相对应:正高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一至四级,高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五至七级,一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八至十级,二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一至十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三级。

(二)完善评价标准 制定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评价标准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充分体现中小学教师职业特点,着眼于中小学教师队伍长远发展,充分考虑教书育人工作的专业性、实践性、长期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师德素养、工作业绩、方法艺术及教学一线、农村教育实践经历,引导教师立德树人,爱岗敬业,积极进取,不断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三)创新评价机制

按照分类改革、分类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完善评委会的组织管理办法,健全评委会工作程序和评审规则,建立评审专家责任制。积极探索社会和业内认可的评价办法,采取教学能力测试答辩、专家评议的评价方式,对中小学教师的业绩、能力进行有效评价,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公正,增强同行专家评审的公信力。推行评审结果公示制度,增加评审工作的透明度。

(四)实现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的有效衔接 强化职称的评价功能,将职称评审作为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据和关键环节。全面履行中小学教师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实现职务聘任和岗位聘用的统一。科学设置中小学教师岗位,职称(职务)评审严格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进行。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考核制度和聘后管理制度。评聘工作按照个人申报、考核推荐、专家评审、学校聘用的基本程序进行。

三、改革试点的期限与范围

(一)改革试点期限

从2013年4月开始至2013年7月结束。

(二)改革试点的范围

本次改革试点适用范围为全市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教学研究机构、教师进修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教育管理机构。

四、改革试点的工作进度及时间安排

(一)准备阶段(2013年4月至5月)

各县区成立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领导机构及办事机构,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工作班子;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底数,掌握了解情况;研究制定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及配套文件。

(二)实施阶段(2013年5月至2013年7月)

1、动员部署。印发实施方案及配套文件,召开全市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工作动员大会,对改革工作进行动员部署,明确目标任务,提出工作要求。

2、人员过渡。对改革前取得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且聘用到相应岗位的人员,按照原中小学教师职称与统一后的职称(职务)对应关系,直接过渡到统一后的职称体系。对改革前取得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但未被聘用到相应岗位的教学人员,按照原中小学教师职称与统一后的职称对应关系,可先过渡到相应的任职资格,待相应岗位出现空缺时,按照新的岗位聘用程序择优聘用。

3、过渡人员审批。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按照职称审批权限进行审批。

(三)总结阶段(2013年7月)

按照改革实施工作要求,认真组织自查和检查,进行全面总结,形成改革工作总结报告,总结经验,提出进一步深化完善改革的意见建议。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要充分认识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工作的重大意义,将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作为当前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予以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要成立以当地政府领导牵头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改革的组织领导。

(二)周密部署,精心组织

要按照中省人社、教育部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指导意见和我市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结合各县区实际,统筹规划,周密部署,精心组织。

(三)平稳过渡,稳慎实施

要充分认识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工作的复杂性,妥善做好新老人员过渡和新旧政策衔接工作,平稳过渡,确保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工作顺利有序推进。

(四)明确职责,密切配合

各级人社和教育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密切配合。人社部门负责牵头推进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教育部门要发挥行业管理职能,积极做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任务。

各县区要广泛开展宣传,发现、研究和解决改革试点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妥善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遇到重要情况要及时向两局报告。各县区改革进展情况请及时报送我市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附件:

1、汉中市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过渡办法(试行)

2、汉中市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标准条件(试行)

3、汉中市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评审办法(试行)

4、汉中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测试答辩规则(试行)

篇2:汉中市中小学教师

汉中市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标准条件(试

行)

第一条 基本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胸怀祖国,热爱人民,遵守宪法和法律,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二、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三、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及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在教育教学一线任职,切实履行岗位职责和义务。

四、申报人员本单位须有岗位空缺。

五、申报人员任现职以来学考核结果均为合格以上等次,其中申报正高级教师须有2次以上为优秀等次,申报高级教师、一级教师须有1次以上为优秀等次。

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年均中高级不少于80学时,初级不少于40学时。

七、身心健康。第二条 业务条件 一、三级教师

(一)基本掌握教育原则和方法,能够正确教育和引导学生;

(二)具有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基础知识,基本掌握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材教法,能够较好完成所教学科的教学工作;

(三)具有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在幼儿园、小学、初中教育教学岗位见习1年期满,并考核合格;或者具有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学历,在幼儿园、小学教育教学岗位见习1年期满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年,并考核合格。二、二级教师

(一)比较熟练地掌握教育原则和方法,能够胜任班主任、辅导员工作,或者参与组织学生社团活动,教育效果好;

(二)熟练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所教学科必备的专业知识,能够独立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材,正确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教学效果好;

(三)掌握教育教学研究方法,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创新实践;

(四)具备硕士学位;或者具备学士学位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见习1年期满并考核合格;或者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在幼儿园、小学、初中三级教师岗位任教2年以上并考核合格;或者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学历,在幼儿园、小学三级教师岗位任教3年以上并考核合格;

(五)任教以来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300课时以上(幼儿教师独立承担过教育教学任务),每学年均能承担校内公开教学或活动。三、一级教师

(一)具有较强的教育学生的能力,能根据所教学段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年龄特征,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二)比较扎实地掌握所教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独立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教学经验比较丰富,专业知识技能较强,能结合教学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教学效果好;

(三)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并承担一定的教学研究任务,在素质教育创新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经验;

(四)具备博士学位,见习期满;或者具备硕士学位,在二级教师岗位任教2年以上;或者具备学士学位、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并在二级教师岗位任教4年以上;或者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并在幼儿园、小学、初中二级教师岗位任教4年以上;或者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学历,在幼儿园、小学二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

(五)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至少一个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模块);

(六)在乡镇以下学校、教学点任教,或具有1年以上农村学校支教经历的教师,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评审;

(七)申报一级教师职称(职务)者除具备以上条件外,不同类型学校、教学研究机构和教师进修学校,还应分别具备下列条件:

1、高级中学(职业中学):

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毕业学历。任现职以来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360学时以上(职业中学专业课教师能够熟练掌握一门专业技能,独立承担一门专业技术课的理论教学和对学生的实习实训指导任务,实训指导课不少于120学时)。治学态度严谨,教育教学效果显著,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成绩显著,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有一定的班主任工作经历或者主持辅导至少1个学生社团活动;在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成绩良好;参与完成1项县(区)级以上教科研课题或完成1项校本研修任务,并有完整的总结报告;教育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每学年均能承担校级以上示范观摩教学或活动。教师评议优秀率须达到80%以上。

2、初级中学:

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毕业学历。任现职以来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380学时以上(农村初级中学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在300学时以上)。治学态度严谨,教育教学效果显著,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成绩显著,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有一定的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经历或者主持辅导至少1个学生社团活动;在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成绩良好;参与完成1项县(区)级以上教科研课题或完成1项校本研修任务,并有完整的总结报告;教育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每学年均能承担校级以上示范观摩教学或活动。教师评议优秀率须达到80%以上。

3、小学:

具有中等师范学校以上毕业学历。任现职以来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480学时以上(农村小学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360学时以上)。治学态度严谨,教育教学效果显著,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经验丰富,有突出专长,有一定的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经历或者主持辅导至少1个学生社团活动;参与完成1项县(区)级以上教科研课题或完成1项校本研修任务,并有完整的总结报告;教育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每学年均能承担校级以上示范观摩教学或活动。教师评议优秀率须达到80%以上。

4、幼儿园:

具有中等师范学校以上毕业学历。任现职以来承担过各年龄段幼儿教育教学工作。工作态度严谨,教育教学效果显著,在幼儿道德启蒙教育工作方面经验丰富,有突出专长,有一定的班主任工作经历;参与完成1项县(区)级以上教科研课题或完成1项园本研修任务,并有完整的总结报告;教育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每学年均能承担校级以上示范观摩教学或活动。教师评议优秀率须达到80%以上。

5、教学研究机构和教师进修学校:

教学研究机构: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毕业学历。任现职以来主持完成的县(区)级以上教科研课题不少于1项,并有完整的总结报告;在公开出版的教育刊物上发表的教科研论文不少于2篇。每年深入学校指导教育教学累计不少于40天;执教示范课或举办学术讲座不少于2次。单位评议优秀率须达到80%以上。

教师进修学校: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毕业学历。任现职以来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160学时以上,能够出色完成教学任务;主持完成县(区)级以上教科研课题不少于1项,并有完整的总结报告;在公开出版的教育刊物上发表的教科研论文不少于2篇。每年承担校级以上的示范课或观摩课不少于2次。教师评议优秀率须达到80%以上。

四、高级教师

(一)根据所教学段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年龄特征,能有效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比较出色地完成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任务,教书育人成果比较突出;

(二)对所教学科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学经验丰富,业绩显著,形成一定的特色;

(三)具有指导与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在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改进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果,在素质教育创新实践中取得比较突出的成绩;

(四)能发挥教育教学带头人的作用,在指导和培养二级、三级教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

(五)具备博士学位,并在一级教师岗位任教2年以上;或者具有硕士学位、学士学位、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并在一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或者具有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并在幼儿园、小学、初中累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20年,在一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

(六)在乡镇以下学校、教学点任教,或具有1年以上农村学校支教经历的教师,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评审;

(七)取得国家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2个模块的合格证,符合免试条件除外;

(八)申报高级教师职称(职务)除具备以上条件外,不同类型学校、教学研究机构和教师进修学校,还应分别具备下列条件:

1、高级中学(职业中学):

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毕业学历。高级中学及职业中学教师任现职以来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360学时以上(职业中学专业课教师能够熟练掌握一门专业技能,独立承担一门专业技术课的理论教学和对学生的实习实训指导任务,实训指导课不少于120学时);治学态度严谨,教育教学效果显著,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成绩显著,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有一定的班主任工作经历或者主持辅导至少1个学生社团活动;参与完成1项市级以上教科研课题或完成2项校本研修任务,并有完整的总结报告;教育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能承担县(区)级以上的示范观摩教学,或者在县(区)级以上会议上进行经验交流,或者教育教学工作获得县(区)级政府奖励;培养、指导至少2名二级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并取得一定成绩。教师评议优秀率须达到80%以上。

2、初级中学:

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毕业学历。任现职以来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在380学时以上(农村初级中学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在300学时以上);治学态度严谨,教育教学效果显著,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成绩显著,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有一定的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经历或者主持辅导至少1个学生社团活动;参与完成1项市级以上教科研课题或完成2项校本研修任务,并有完整的总结报告;教育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能承担县(区)级以上的示范观摩教学,或者在县(区)级以上会议上进行经验交流,或者教育教学工作获得县(区)级政府奖励;培养、指导至少2名二级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并取得一定成绩。教师评议优秀率须达到80%以上。

3、小学:

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毕业学历。任现职以来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在480学时以上(农村小学任现职以来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在360学时以上);治学态度严谨,教育教学效果显著,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经验丰富,有突出专长,有一定的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经历或者主持辅导至少1个学生社团活动;参与完成1项市级以上教科研课题或完成2项校本研修任务,并有完整的总结报告;教育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能承担县(区)级以上的示范观摩教学或活动,或者在县(区)级以上会议上进行经验交流,或者教育教学工作获得县(区)级政府奖励;培养、指导至少2名二级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并取得一定成绩。教师评议优秀率须达到80%以上。

4、幼儿园:

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毕业学历。任现职以来承担过各年龄段幼儿的教育教学工作;工作态度严谨,教育教学效果显著,在幼儿道德启蒙教育工作方面经验丰富,有突出专长,有一定的班主任工作经历;参与完成1项市级以上教科研课题或完成2项园本研修任务,并有完整的总结报告;教育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能承担县(区)级以上的示范观摩教学,或者在县(区)级以上会议上进行经验交流,或者教育教学工作获得县(区)级政府奖励;培养、指导至少2名二级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并取得一定成绩。教师评议优秀率须达到80%以上。

5、教学研究机构和教师进修学校:

教学研究机构: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毕业学历。任现职以来主持完成的市级以上教科研课题不少于1项,并有完整的总结报告;在公开出版的教育刊物上发表的教科研论文不少于3篇;培养和指导二级、三级教师不少于5名,并取得一定成绩。每年深入学校指导教育教学累计不少于50天;执教县(区)级示范课或举办学术讲座不少于4次。单位评议优秀率须达到80%以上。

教师进修学校: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毕业学历。任现职以来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在160学时以上,能够出色完成教学任务;主持完成市级教科研课题不少于1项,并有完整的总结报告;在公开出版的教育刊物上发表的教科研论文不少于3篇;培养和指导的二级、三级教师不少于3名,并取得一定成绩。每年执教的县(区)级以上示范课或观摩课不少于2次。教师评议优秀率须达到80%以上。

五、正高级教师

(一)具有崇高的教育理想和坚定的教育信念;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方面发挥了指导者和引路人的作用,能出色地完成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任务,教书育人成果突出;

(二)深入系统地掌握所教学科课程体系和专业知识,教学艺术精湛,业绩卓著,形成独到的风格;

(三)具有主持和指导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在教育思想、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创造性成果,并广泛运用于教学实践;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四)在本教育教学领域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是同行公认的教育教学专家;

(五)应具有本专业大学本科及其以上学历,并在高级教师岗位任教7年以上;

(六)在乡镇以下学校、教学点任教,或具有1年以上农村学校支教经历的教师,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评审;

(七)任高级教师期间,在教育教学方面获得市级(厅局级)以上奖励的第一完成人;

(八)公开出版教育教学专著1部(20万字以上)或在公开出版的省级以上教育刊物上发表教科研论文不少于3篇,其中核心期刊不少于1篇;

(九)取得国家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3个模块的合格证,符合免试条件除外;

(十)申报正高级教师职称(职务)除具备以上条件外,不同类型学校、教学研究机构和教师进修学校,还应分别具备下列条件:

1、高级中学(职业中学):

高级中学教师及职业中学文化课教师任现职以来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280学时以上;有5年以上班主任工作经历;主持完成1项省级以上的教科研课题;承担市级以上的示范观摩教学或学术报告;培养和指导至少5名本学科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并取得一定成绩。教师评议优秀率须达到85%以上。

职业中学专业课教师任现职以来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280学时以上(实训指导课120学时以上);任现职以来每两年在企业实践1个月以上;承担市级以上示范课或观摩课,在市级同类专业教师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指导学生在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中获得三等以上奖励;培养、指导不少于3名本学科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并取得一定成绩。教师评议优秀率须达到85%以上。

2、初级中学、小学、幼儿园:

任现职以来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在300学时以上(幼儿教师承担或指导过各年龄段幼儿的教育教学工作);有5年以上班主任工作经历;主持完成1项省级以上的教科研课题;承担市级以上的示范观摩教学、活动或学术报告;培养和指导不少于5名本学科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并取得一定成绩。教师评议优秀率须达到85%以上。

3、教学研究机构和教师进修学校:

教学研究机构:任现职以来主持完成省级教科研课题不少于1项、市级课题不少于2项;培养、指导不少于8名本学科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并取得一定成绩。每年深入学校指导教育教学累计不少于60天,执教市级示范课或举办学术讲座不少于6次。单位评议优秀率须达到85%以上。

教师进修学校:任现职以来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在160学时以上;主持完成省级教科研课题不少于1项、市级课题不少于2项;培养和指导不少于5名本学科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并取得一定成绩。每年执教的市级以上示范课或学术报告不少于2次。教师评议优秀率须达到85%以上。第三条 破格条件

对业务水平高,业绩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可不受学历、任职时间的要求,在符合业务条件的基础上,并满足下列条件,可破格申报上一级职称(职务)。

1、二级教师符合下列两项条件者,可破格申报一级教师。

(1)公开出版教育教学专著1部或在公开出版的教育刊物上发表教科研论文不少于3篇,其中核心期刊不少于1篇;(2)主持完成市级以上教科研课题不少于1项,并参与完成县(区)级课题不少于2项;

(3)在教育教学方面获得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及以上奖励的第一完成人。

2、一级教师符合下列两项条件者,可破格申报高级教师。

(1)公开出版教育教学专著1部或在公开出版的教育刊物上发表教科研论文不少于4篇,其中核心期刊不少于2篇;

(2)主持完成省级以上教科研课题不少于1项,并参与完成市级课题不少于2项;

(3)在教育教学方面获得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及以上奖励的第一完成人。

3、高级教师任职满3年,且符合下列两项条件,可破格申报正高级教师。

(1)公开出版教育教学专著1部,并在核心期刊发表教科研论文不少于4篇;

(2)主持完成国家级教科研课题不少于1项,并参与完成省级课题不少于2项;

(3)在教育教学方面获得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奖励的第一完成人。

第四条 其它有关条件

1、持后取的大专或本科学历参评,均须与所教专业一致或相近。持后取大专学历参评,累计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9年,方可申报一级教师职务。持后取大专学历参评,累计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25年;持后取本科学历参评,累计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15年,方可申报高级教师职务。持后取本科学历参评,累计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22年,方可申报正高级教师职务。

2、本文所指教科研论文均指在省级以上正式刊物发表(不含增刊、特刊、专刊、专辑、论文集等形式的刊物),且申报人为第一作者的。专著均指申报人个人独著的20万字以上的教育教学著作,并公开出版。

3、以管理为主的教学人员任现职以来年均教学工作量不少于专任教师的三分之一。

篇3:汉中市中小学教师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汉中市中小学教师。对汉中市11县区的高中、初中、小学各随机抽取共30所学校,每个学校发放20份调查问卷,共计600份并随机进行现场访谈,为了解和掌握汉中市中小学教师体育活动基本情况获取了大量详实资料。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汉中市中小学教师的基本状况

2.1.1 汉中市中小学教师生活方式状况

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家务劳动的时间平均为120.2分钟,这与全国城乡居民的家务劳动时间的平均值相比,稍多一些,但是男女之间却有着较大的差距。女性约为161.2分钟,而男性只有59.5分钟,这也正是女性为何家庭负担比较重的原因之一。中小学教师的平均睡眠时间是6.42小时,低于正常睡眠时间7—8小时,但男女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工作平均时间是9.14小时,高于8小时,且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2.1.2 汉中市中小学教师的健康状况

在调查对象中,有328人在不同程度上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患病率高达63.8%,只有186人无慢性疾病。由此可见,中小学教师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2.1.3 汉中市中小学教师的健康理念

对“没病就是健康”的提法,汉中市中小学教师中有11.2%认为完全正确,有63.1%认为部分正确,有18.2%认为是错误的,有7.5%回答说不清楚其中大部分被调查中忽视了心理及其他方面的健康内容。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即健康是三维的,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2.2 汉中市中小学教师参与体育活动的特征分析

2.2.1 体育活动的方式以直接参与为主

体育活动的参与方式分为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两种,主动参与也叫直接参与,是指人们参加运动训练、体育锻炼、身体娱乐的实践活动。被动参与也叫间接参与,是指人们并不直接参加体育活动而受体育竞赛的吸引,观看他人竞技的一种参与形式。在中小学教师这一群体里,主要以直接参与为主。在调查对象中,有212人选择直接参与,占调查率的41%。间接参与方式占调查率的59%。从参与方式的选择上来看,直接参与方式对人的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是直接而有效的。但是间接参与方式却可以促进人们对体育的直接参与,是直接参与的一种直接推动力。

2.2.2 体育活动的时间短和强度低

从表1、表2可以看出,汉中市中小学教师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和频度都较低,如在30分钟或30分钟以上的只占35.2%,这与参与锻炼的群体特点有关,中小学教师每天工作时间相对较长,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重,因此参与锻炼的时间和强度就会减少。

2.2.3 体育活动项目“单一”化

体育活动项目除受人的主观愿望 (体育兴趣、爱好和特长支配外,还受到场地、器材、时间、天气及身体状况和便于日常化开展等客观条件和因素的制约。调查表明:散步、跑步是汉中市中小学教师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项目。这种运动方式简便、易行、方便、安全,是一项经常性和持久性的大众体育活动,是全民健身运动的基本特点。另外,体育锻炼方式是以经济发展实力和居民收入水平为基础的,同时也受到群体的传统消费习惯、消费意识及体育价值观念的影响。汉中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的收入水平一直相对较低,所以汉中市中小学教师的体育锻炼项目内容呈现出单一化的特征。

2.2.4 体育活动时间“季节”化

汉中市中小学教师体育活动时间有着明显的“季节”化特征,所谓的“季节”并不是随着天气季节的变化而形成的锻炼时间特征,而是根据教师的职业特点来说,中小学教师在每年的寒暑假中,空闲时间充裕,就能较多地参与体育活动,并与亲朋好友及家人一同散步、旅游,在无形中就增加了他们的锻炼时间,所以“季节”化是中小学教师体育活动方式的又一特点。

3. 建议

3.1 学校领导应重视本校教师体育活动的开展,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加大开展体育锻炼意义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身体健康的真正意义,使中小学教师正确理解身体健康的基本概念,提高对体育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在这个浓厚的体育环境中树立良好的体育健身意识,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

3.2 强化教师自身的保健意识。摒弃不良的生活习惯,改变不合理的作息制度,形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医疗卫生部门定期对中小学教师进行身体素质和机能测试,客观评价体质水平,改变“无病即健康”的观念,使其认识到身心的全面发展是应对如今高节奏、高负荷现代生活的必要条件。

3.3 充分利用本校的体育教师,建立体育辅导站,为中小学教师提供咨询和辅导,提高他们的体育能力。同时,政府部门还要适当地提高中高级知识分子的经济待遇,减轻其繁重的生活负担,使其具备参加体育活动的物质保障。

篇4:汉中市中小学教师

会上表彰奖励了200名省市级教学能手和180名市级优秀校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对2012年度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的14所优秀学校和8个学科18名高三教师进行奖励;三名优秀校长、教师代表作了发言。

张会民希望广大教师:一要倾心倾力授业解惑。树立从教乐业的职业理想和坚定信念,保持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赤子情怀,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地投入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之中,刻苦钻研、勤学博求,深化学术造诣,改进教学方法,为国家为家乡培养一批又一批合格建设者;二要倾情倾爱感化育人。广大教师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和尊重学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把爱的暖流送到每个孩子心田,用真心感化学生、真诚教育学生、真情塑造学生,把做人做事的道理播撒课堂内外,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人和引路人;三要自尊自律立德立人。广大教师既重言教、更重身教,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情趣,正确对待功名利禄,正确对待困难与挫折,正确对待竞争与失败,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浸染,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化学生、影响社会,做学生爱戴、人民满意的教师。

张会民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都要进一步尊重教师、关爱教师,切实保障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千方百计为教师多办实事、多办好事,使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要积极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完善教师医疗、养老、住房等社会保障,对农村和边远山区、艰苦地区教师予以倾斜照顾,使广大教师安心从教、专心从教。要建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教师职称评审和收入分配激励机制,让校园成为教师依恋的精神家园。要大力宣传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先进事迹,让全社会了解教师、理解教师,让教师成为最受尊敬的职业,让尊师重教在天汉大地蔚然成风。

胡润泽就会议贯彻落实作了强调:一要迅速传达,形成思想共识。各县区、各部门和各学校要及时传达会议精神,特别是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张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教职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部署上来,统一到推进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要求上来,使尊师重教真正成为一种社会风尚,使优先发展教育成为全社会共识,形成推进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强大合力。二要创新举措,提升教育水平。在整合教育资源上创新,把教育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科学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提高办学效益;在推进素质教育上创新,着眼满足人民群众高素质教育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在教育教学管理上创新,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大力加强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三要强化领导,保障优先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进一步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投入支持教育事业,做到规划制定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使“科教兴汉”由战略思考、战略选择变成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共同开创教育改革与发展新局面!

篇5:汉中市中小学教师

(讨论稿)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实行县域内公办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制度是国家和省、市优化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资源配置的重要措施;是实现人才资源充分开发和合理使用的重要途径;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城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第二条 校长教师交流要遵循“政策引导、以县统筹、因地制宜、合理流动”的原则,与学校的岗位设置和聘用相结合,与教师队伍的结构调整和学科建设相结合,与教师的录用补充和培训提高相结合,促进教师由超编学校向空编学校、由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由城镇学校向农村学校流动。

第二章 交流对象及范围

第三条 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距法定退休年龄不满5年的在编在岗教师,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满六年的教师原则上应予交流。

市直学校教师纳入驻地所在区、县教师交流范围。

在乡镇以下农村中小学、教学点任教满3年,具有培养潜力的青年骨干教师,可交流到优质学校培养提高。交流期满后返回原学校任教。

已在市、县城区学校(含高中)签约任教的免费师范生首次任教满6年,应到农村学校交流任教2年。

参与国家援疆支教、山西省“两区支教”期满的教师,视同为农村学校交流经历。

教龄在10年以上,在乡镇以下农村学校、教学点任教满6年的教师,自愿继续留校任教的,可不进行交流。

承担学校特色课程或学校重大教科研项目的教师,或在怀孕、产假、哺乳期及长期患病(必须提供二级甲等以上医院的诊断证明、病历)或有其它特殊原因的教师,经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暂缓交流。暂缓交流期原则上不超过2年。

第四条 义务教育学校正、副校长在同一所学校任满6年后,原则上应予交流,在同一所学校任职不得超过9年。具有科级及以上行政级别的学校校长任职满6年,在征求组织部门意见后,可保留其行政级别参与交流。

校长交流后,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任命临时管理职务,交流期满后即行免除。

城区学校中层领导交流到农村学校,可在农村学校挂职副校长;农村学校中层领导交流到城区学校或另一所农村学校,可按原职务任命临时管理职务,交流期满后即行免除。

第五条 超过交流年龄范围的干部、教师本人提出申请要求交流的,在不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情况下,经学校同意可纳入交流范围。

第三章 交流办法

第六条 建立以盟区制、集团化为主的校长、教师交流长效机制。各县(区、市)可结合实际,通过采取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教育集团、名校办分校、手拉手、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办学模式和手段,组织多种形式的校长、教师交流。

第七条 每年暑期以盟区(学区、集团)为单位制定交流工作计划,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执行。

为均衡师资配备,需要跨盟区(学区、集团)交流的,由县级教

育行政部门统筹交流。

单独交流的教师,由本人提交申请,学校同意,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纳入盟区(学区、集团)范围进行交流。

第四章 交流期限及比例

第八条 每学年参与交流的教师人数不得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参与交流的教师中,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具有县级及以上模范(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的教师,下同)数量不得低于交流人数的30%。

第九条 校长、教师必须在完成1轮教学任务后方可交流。第十条 交流期限原则上不得低于3年,交流到艰苦边远农村学校、教学点的,交流期限不低于2年。

第十一条 每年秋季开学后,各县(区、市)教育行政部门汇总交流情况,向市教育局上报交流工作总结和交流人员备案花名表。

第五章 交流任务

第十二条 县域内每所义务教育学校都必须配备县级以上骨干教师,且骨干教师数量不低于本校专任教师总数的10%。

第十三条 城区学校干部交流到农村学校任职,主要分管或协助分管教学工作,按规定承担一定工作量的教学工作,指导和协助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师培训;协调组织校际间教学研究与交流活动;深入教学第一线,调查、了解、分析学校教学情况,提出改进建议,确保派入学校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

农村学校干部交流到城区学校任职,协助分管教学工作,按规定承担一定工作量的教学工作;学习城区学校先进的教学与管理经验,提出提高派出学校教学和管理水平的措施;积极配合做好城区学校的教学研究活动;定期回原学校开设讲座或公开教学活动,提出对派出

学校管理工作有指导意义的工作建议,促进派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第十四条 教师交流后,不再承担派出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要自觉接受派入学校的管理,完成派入学校安排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

城区派入农村学校的教师,要担任一门学科的教学工作,定期指导青年教师;定期为派入学校教师做教学研究报告或讲座;每学期承担一定的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向派入学校提出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合理化建议,撰写教学心得或教学研究论文;根据派入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工作安排,完成班主任工作或其它工作任务。

农村派入城区学校的教师,要承担一门学科教学工作;坚持经常听课,承担一定的公开课(研究课、观摩课);及时与同科教师交流,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积极撰写教学心得或教学研究论文;根据派入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工作安排,完成班主任工作或其它工作任务。

第六章 交流管理

第十五条 实行县级统筹、盟区(学区、集团)选派、学校管理的管理办法。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县(区、市)域内交流工作的统筹安排、综合协调、指导和监督;盟区(学区、集团)负责交流人员的选派、接收、调配、指导和监督;学校具体负责交流工作实施、日常管理和考核。县、盟区(学区、集团)、学校各自成立领导小组和交流工作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交流工作的日常事务。

第十六条 交流人员实行派出学校和派入学校双重管理,以派入学校管理为主。派入学校负责交流人员日常管理,为交流教师提供必要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

第十七条 县、盟区(学区、集团)、学校按照统一要求,各自建立交流工作档案(包括交流实施方案、计划、检查、通报、总结、管理考核办法、经验材料等)和交流人员档案(包括交流人员备案花名表、考核登记表册、交流人员奖惩登记表、有关情况记录等)。

第十八条 交流人员要严格遵守派入学校的考勤制度,认真履行请销假手续。请假审批由派入学校按程序办理,三天以内由派入学校批准,一周以内由盟区(学区、集团)审批,一周以上由县交流办审批。

第十九条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盟区(学区、集团)、学校每季度分别向上级主管部门书面报告交流工作和交流人员情况,县、盟区(学区、集团)交流办定期通报工作开展情况,每学期期末进行总结评比。

第二十条 在城乡学校之间、农村学校之间交流的干部教师,只转临时组织关系,人事关系和工资关系不变,交流人员的工资(除奖励性绩效工资)和福利待遇由派出学校根据派入学校提供的考核情况发放;交流工作结束后,交流人员返回原学校。在城区学校之间交流的干部教师,原则上同时调整组织关系、人事关系、工资关系。

第七章 交流工作考核

第二十一条 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干部教师交流是考核地方各级政府及其主要负责人的重要内容。各县(区、市)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推动有力、检查到位、考核严格、奖惩分明、公开问责的义务教育学校干部教师交流责任机制。

第二十二条 坚持平时考核和考核相结合的原则,由派入校成立考核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考核结果报上一级教育主管部门审核。

第二十三条平时考核由派入学校按照本校规章制度组织实施。派入学校要制定相应的交流人员管理办法,根据交流人员的工作实绩

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重点考核交流人员在教育教学管理、教学研究、课堂教学、班级管理、传帮带等方面履行职责的情况;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病事假情况;派入学校领导、教职工、学生满意度等。派入学校每学期放假前将交流教师的考核结果和考勤情况以书面形式通报派出学校,作为派出学校职务晋升、岗位竞聘、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四条 考核由派入学校根据交流人员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表现进行学考核,考核等次初步确定为“称职”或“不称职”,并提出优秀等次人选意见;派出学校依据考核结果和派入学校意见,将交流人员纳入本校学考核优秀等次评选,并将结果反馈给派入学校,派入学校根据反馈结果最终确定交流人员考核结果。派出学校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考虑交流人员优秀等次评选。

第二十五条 交流人员交流工作开展情况,作为盟区(学区、集团)、学校目标责任考核、创先争优、督导评估的重要考核指标。各县(区、市)交流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县(区、市)党政领导干部目标责任制考核的主要项目。

第八章 待遇及奖惩

第二十六条 对在交流工作中业绩突出的校长,在提拔任用和职称评定等方面优先考虑;对业绩突出的教师,在发展党员、评优评模、职称评定、岗位竞聘等方面优先考虑。

根据交流工作需要,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在县域内中小学教职工岗位结构比例内,预留一定的中、高级岗位,专项用于评聘交流教师,鼓励教师交流到农村学校任教,交流教师服务期满后继续从事农村教育工作3年以上方可再次交流。

在职称评审中,农村学校中小学一级教师的通过率原则上不低于

城镇学校。把干部教师交流经历作为申报评审教师职称的必备条件。

第二十七条 交流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核拨到交流学校,由交流学校与本校教职工一并考核后,根据考核结果发放。对于承担工作量较大,业绩突出的交流人员,派入学校视具体情况给予一定奖励。

第二十八条 城乡学校之间交流的干部教师,每月由派出学校报销4次两校间往返公共交通费;城区学校交流到农村学校的干部教师,享受农村教师补贴。

第二十九条 交流期间因特殊原因不宜继续交流的,经本人申请,由派入学校提出书面意见,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中止交流。

第三十条 对拒不服从交流安排者,不得参加当年教师职称评审,现岗位聘任到该职级的最低层级,两年内考核不能评为“优秀”等次,不得参与各种评优评模活动。未完成交流任务者,不承认其交流经历,不享受有关交流人员的待遇。在交流期间有违纪违规行为,造成不良影响的,当考核记为“不合格”等次,由原学校降低一个职级聘任,情节严重的,解除聘用合同。

第三十一条 凡交流期间不遵守派入学校规章制度,教育教学成绩差,有违反师德师风行为的教师,除按相关规定予以处分外,责令其在派入学校待岗学习,待岗学习期间停发奖励性绩效工资;有违法行为的,交有关部门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对在交流工作中弄虚作假、营私舞弊、工作不力、对交流人员管理不善的相关责任人要进行责任追究。

篇6:汉中市中小学教师

量化推荐实施办法

(讨论稿)

为使我市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推荐工作更加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建立适应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充分体现中小学教师职业特点的评价体系,健全“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评价机制,提高评审质量,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根据省、市有关政策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量化原则

(一)按岗申报的原则;

(二)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

(三)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原则;

(四)师生认可与专家评审相结合的原则;

(五)向农村教师、班主任、一线教师倾斜的原则。

二、组织机构

(一)各县(区、市)教育局成立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推荐工作领导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和驻局纪检组长任副组长,人事、监察等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审定下属中小学(单位)量化推荐实施方案,指导、监督下属中小学(单位)量化推荐工作,审核参评教师的任职资格和参评材料,组织参评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评价工作并进行课堂教学录像,报送参评教师评审材料。

(二)各推荐单位成立推荐工作领导小组、评审委员会、民主监督小组。1.推荐工作领导小组:由领导班子成员组成,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

工作职责:全面负责本单位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量化推荐工作的领导;审定综合量化结果;核准拟推荐人选等工作,并上报县领导组。

2.评聘委员会:由主要领导、中层干部、骨干教师等组成,由主要领导任组长。所有成员必须具有中小学一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且不少于9人,骨干教师不少于1/3。

工作职责:按照全市统一的量化推荐赋分办法,制订本单位量化推荐实施方案;对参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能力、工作业绩贡献等内容进行客观评价,汇总量化分值,并向领导小组提出拟推荐人选。

3.民主监督小组:由单位党组织、纪检干部、教(职)代会代表等组成,党组织负责人任组长。

工作职责:负责对推荐过程实施全程监督,接受申诉,保证民主、客观、公平、公正。

三、量化内容

根据省、市有关规定,量化赋分内容分为师德考核、年度考核、学历、资历、学生管理工作、教育教学工作、教科研工作、专业示范条件等。

四、量化程序

(一)基层单位

1.成立推荐工作组织机构。

2.制订本单位量化推荐实施方案,经学校教(职)代会或全体教师会议讨论通过,报县(区、市)推荐工作领导组批准后实施。3.召开教职工大会,公开量化推荐评审条件及标准,公开应有、实有及空缺岗位职数,公开当年职数使用数额。

4.个人申报。

5.申报教师参评材料实物公开展示。6.组织学生、教师民主测评。7.学校评审委员会评议,量化赋分。8.确定拟推荐人选并公示。

9.形成推荐报告,报县(区、市)推荐评审工作领导组审核。

(二)县推荐评审工作领导组 1.接收基层单位推荐材料。2.对基层单位推荐程序进行审查。

3.对参评教师评审材料及量化分值进行审核。4.组织教育教学能力评价工作。

5.根据量化标准,确定推荐人选,向市评审领导组提交报告。

五、其它事项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小学教师,不得参与推荐评审: 1.按照《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受到相应处分的教师;

2.近三年年度考核有一次基本称职或不称职的人员; 3.不符合《教师资格条例》规定的人员; 4.校长、教师业务考试(不含补考)不及格人员; 5.任期内累计半年未承担教学工作的人员;

6.正在接受组织调查尚未作出结论或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尚未解除处分的人员; 7.被取消任职评审资格未满三年的人员; 8.申报职务与岗位不符的人员;

9.近三年内小学教师所带班级学生保留率低于95%或初中教师所带班级学生保留率低于90%的人员。班容量低于20人的不纳入否决。

10.不符合省市文件规定的申报条件的人员。

(二)非一线教师量化推荐办法由各县(区、市)参照本办法制订,参加全市教师、校长业务考试(单独命题),参加由市评审委员会组织的述职评价。

六、推荐纪律

各县(区、市)教育局和各基层学校(单位)在量化推荐中,要严格执行《申报中小学一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标准条件量化赋分标准》(附后),不得随意增减、变化量化项目、标准。要按照《关于做好全市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工作的通知》(市教人字„2013‟15号)有关规定,进一步提高廉洁纪律意识,健全廉洁推荐办法,不断增加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推荐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一是实行参评教师承诺制度。参评教师要在量化评分表的相应位臵,对自己填报的材料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作出承诺,并签名确认,没有承诺的一律不得进行推荐或评审,评审通过的一律无效。参评教师所在单位也要对参评教师材料的真实性负起责任,并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名确认,作出承诺。

二是严格执行“四次公示”制度。认真核查参评教师在申报推荐过程中是否有弄虚作假行为或其他违反政策纪律等问题。

三是畅通申诉举报渠道。鼓励教师实名举报并提供确切证据,要 做到举报一起,受理一起,查处一起,坚决打击推荐评审中的不正之风。

四是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发现并查实参评教师在职称申报中存在弄虚作假的,将按规定取消参评教师评审通过的资格,并给予3年内不再受理其职称申报的处理;对材料审核把关不严或者申报人弄虚作假问题比较多的单位,实行“谁审核、谁签名、谁负责”办法,对单位和直接责任人在全市进行通报批评;对违反职称政策规定、随意变更量化分值、随意删减工作程序、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的单位,将视情况作出限期整改、推荐无效等处理,情节严重的将取消单位推荐权。同时,对参评教师和相关人员,按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办法》进行处分。

附件:

1.申报中小学一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标准条件量化赋分标准 2.申报中小学一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标准条件量化评分表 3.2014年度申报中小学一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得分表 附件1: 申报中小学一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标准条件

量化赋分标准

一、基本条件赋分(15分)

(一)师德考核(4分)

任期内师德考核均合格得2分,有一次优秀加1分,最高得分不超4分。

(二)年度考核(5分)

任期内年度考核均合格者得2分,每获得一次优秀加1分,累计不超过5分。

(三)交流、支教(3分)

交流或支教满3年得3分,满2年得2分,已交流或全职支教满1年或兼职支教满480课时得1分。在乡镇以下艰苦边远小学校和教学点工作的教师不要求交流,得3分。

参加国家援疆支教、省“两区”支教期满或在村小或教学点走教的教师视为具备交流条件,得3分。

(四)学历(3分)

小学教师专科得1分,本科得2分;初中教师本科得1分,硕士研究生得2分;高中教师硕士研究生得1分,博士生得3分。

(1)县(区、市)直学校及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乡镇学校教师毕业证书上专业应与所代学科一致或相近,否则不赋分;

(2)初学历为全日制院校毕业的,其学历赋分在相应学历分值上再增加1分;(3)后学历不满3年不赋分;

(4)党校、研究生课程班毕业证不赋分。

二、学生管理工作赋分(13分)

(一)学生管理方面(10分)

从教以来连续担任班主任3年以上,每年得0.5分,获得(校)级优秀班主任表彰的加0.5分,县级优秀班主任表彰的加1分,市级表彰的加2分,省级表彰获得的加3分,最高不超10分;连续担任学生辅导员、年级组长3年以上每年加0.5分;担任过课外活动小组、社团指导教师3年以上每年加0.5分,最高不超5分。

(二)指导学生获奖(3分)

任职以来所代班级、课外活动小组或个人获得过校级表彰一次得0.2分,县级表彰一次得0.5分,市级以上一次得1分。

三、教学工作赋分(40分)

(一)教学循环(3分)

从教以来完成一次大循环的得3分,两次小循环教学工作的得2.5分,连续三年担任毕业班教学工作的得2分。

(二)教学业绩(35分)1.教学工作量(6分)

按照规定能够完成教学工作量的得3分,超规定工作量1/4的1分,超过1/3的加2分,超过1/2加3分。

2.教案或导学案(4分)

提供近一学年教案或导学案的得2分,评价良好的加1分,优秀的加2分。

3.教研活动记录(4分)任期内每学期教研活动(或听课)记录完整的得0.5分。4.教学效果(15分)

(1)优生率(5分)。小学优生率在80%以上得5分,70%以上得4分,60%以上得3分,50%以上得2分,49%以下不得分;初中70%以上得5分,60%以上得4分,50%以上得3分,40%以上得2分,39%以下不得分;高中60%以上得5分,50%以上得4分,40%以上得3分,30%以上得2分,29%以下不得分。乡镇以下农村教师降低10%赋分。

优生:小学学科成绩在90分以上,初中学科成绩在85分以上。考察科目评价等级为甲(或优)等。

(2)及格率(5分)。小学100%以上得5分,95%以上得4分,90%以上得3分,85%以上得2分,80%以上得1分,79%以下不得分;初中教师70%以上得5分,60%以上得4分,50%以上得3分,40%以上得2分,40%以下不得分;高中教师60%以上得5分,50%以上得4分,40%以上得3分,30%以上得2分,30%以下不得分。乡镇以下农村教师降低10%赋分。

(3)学生保留率(5分)。近三年小学学生保留率100%得5分,99%以上得4分,98%以上得3分,97%以上得2分,96%以上得1分;初中学生保留率100%得5分,98%以上得4分,96%以上得3分,94%以上得2分,92%以上得1分;班容量低于20人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降低10%赋分。高中教师得5分。

5.教师评议(3分)

由所在学校全体教师评议,满意率达85%以上得3分,75%-84%得2分,60-74%以上得1分。

6.学生评议(3分)由所代班级的学生对教师进行评议,满意率达95%以上得3分,90%-94%得2分,85%-89%得1分(小学1-3年级由学生家长评议,其它年级由学生评议)。

7.开设选修课情况(2分)

能够独立指导学生开展选修课的得2分。

四、教科研工作赋分(5分)

任期内,撰写一篇教学案例(经验总结等)得0.5分(要求独立完成,如有抄袭将一票否决);参与县级教科研研究、课改研究的得3分、市级以上教科研研究、课改研究的得5分(要求有立项报告、开结题报告、鉴定证书等,不全者不得分);在国家正式期刊发表与所代学科有关的教育教学论文,市级的一篇加2分,省级的每篇3分,国家级的每篇加5分;在各级教育协会主办的刊物上发表的与本学科有关的教育教学论文,县级的每篇加0.5分,市级的加1分,省级的加1.5分。

五、专业示范方面赋分(7分)

(一)示范课(教学研究课、公开课、学科讲座)(5分),乡(校)级每次0.5分,县级每次1分,市级每次2分。乡镇以下艰苦边远小学和教学点教师不作要求,记3分,有1次对应等级加倍计分,最高不超过5分。

(二)指导青年教师(2分)

被指导的青年教师获得乡(校)级表彰奖励的得0.5分,县级以上的得1分,市级以上得2分。乡镇以下艰苦边远小学和教学点教师不作要求,得2分。

六、其它赋分(20分)

(一)农村教师(7分)

现在农村工作或有过农村工作经历的教师,每在农村任教一年得0.2分。

(二)教龄(5分)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每年得0.2分,不超过5分。

(三)教学类称号(5分)

任期内,获得省、市、县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教学称号的分别得5分、3分、1分(以文件为准)。

教学类称号赋分,限最高一项,不累计赋分。

(四)表彰奖励(3分)

任期内,获得国家、省、市、县、校级劳模、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优秀教师、模范教师、先进工作者等表彰的分别得3分、2.5分、2分、1.5分、1分(以文件为准)。

表彰奖励赋分,限最高一项,不累计赋分。

七、有关说明

(一)申报教师上报材料中必须有反映任期内教育教学过程和效果的有关文件、数据、证书或其他材料,并有学校评审委员会的评价意见,加盖学校公章;

(二)各项得分均不能超过量化赋分标准分值;

(三)任现职内:指申报职称评审资历要求所规定的获得相应起始职称至申报高一级职称时止的年限;

任期内:指申报高一级职称所要求考核的规定年限。

(四)同一荣誉(或奖项)不能重复计分。

上一篇:地理必修2复习课件下一篇:设计上海考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