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新生入学的适应问题及对策

2024-07-08

一年级新生入学的适应问题及对策(精选6篇)

篇1:一年级新生入学的适应问题及对策

一年级新生入学的适应问题级对策 广园小学实验学校 黄健宜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展开,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学习适应性问题已经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儿童经过了幼儿园的洗礼后进入小学,他们面临的是教育生态环境的变迁。幼儿园的生活是充满童趣以游戏为主,而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进入学校正规的、系统性的学习,学习成为其主导活动。学习与游戏不同,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种活动,在某种意义上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笔者长期担任一年级学生的教学和教育工作发现:学生在此的许多问题都与学业有关,尤为突出的就是学习适应不良现象。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师生关系、社会期望等 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可能导致一些学生的学习兴趣低落、考试焦虑恐惧、厌学情绪等 “学习适应性障碍问题”的产生。那么如何更好的解决好一年级新生入学的适应问题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笔者根据近年来的教育经验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探讨。

在儿童学习适应性的问题上,幼儿园进行了一些入小学前的教育准备,比如,组织小朋友到小学参观、适当调整作息时间、加强纪律要求等等,但这些措施比较单五且大多流于形式,且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学习并不会有严格的要求,所以对真正提高儿童自身的学习适应能力并没有起的多大作用。很多时候教师也只是按照幼儿园的要求比较被动地组织入学准备活动,并且认识上比较肤浅,明显呈现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此外,幼儿园小学化倾向问题也时有体现。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往往将入学准备的重心放在知识层面的准备上,认为只要提前多识字、能够算数就可以适应小学的学习。这种认知无疑增加了儿童的负担,同时也误导了幼小衔接工作开展的方向。

新生在进入一年级的时候,往往会有各种不良反应,表现在:

在学习层面: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有些孩子会在上课时站起来,在教室后面走一圈,或者在自己的座位上玩书包。上课的时候,不积极主动,不愿出声,不举手,老师提问也不回答。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孩子一开始对功课有好奇心,可是好奇心过后,就会觉得是种负担,要么不想做,要么很磨蹭,花大量时间在并不困难的功课上。有些孩子对自己要求过高,比如写一个字,如果觉得不满意,会反复擦掉重写;经常有学生会在下午的课里打瞌睡甚至睡着。孩子贪睡,不能按时起床,上课迟到。

在人际关系方面:面对一大群陌生的孩子,孩子成了个“闷葫芦”。怕和其他孩子玩耍逗乐,完全是个“独行侠”。每天在学校,最热衷的是放学,将近放学时眼睛骨碌碌盯住门口,等待下课铃响就冲出去找父母。上学已有一两个星期,在班上还是一个朋友都没有。有些学生比较含羞,遇到问题,不会找老师解决;有些同学不尊重其他同学,检查捉弄学生等现象时有发生。

在心理方面:有些孩子不愿意上学,每天进校门前都要抱着妈妈大哭一场,拉着妈妈的衣角不愿放手。还有小朋友找借口,说这里痛,那里不舒服,到医院检查又没病。有些学生已进入到教室里面就大哭,怎么哄都没有用等

在纪律方面: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一直都坐不定,经常会在课堂上发出声音;有些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喜欢说什么就说什么,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有些学生在午睡的时候经常跟邻座讲话等现象。

那么这些现象的产生都跟新生刚入学不适应有很大关系,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新生的学习和心理,那么怎么样解决这种问题呢?笔者认为:

1、幼儿园应做好入学准备:幼儿园作为儿童入学之前的教育机构,承担着学龄前儿童主要的教育工作,是儿童做好入学准备的重要基地。幼儿园方面应为儿童做好相应的必要的入学准备,例如对儿童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培养、学习方法的调整等。尤其,要在大班重点培养注意力集中与倾听习惯,因为这两项学习习惯是影响一年级课堂学习效果最重要的因素。有了好习惯做基础,对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良好性格的塑造都大有裨益。因此,在幼儿园的学习过程中,重点不在于学习内容的多少,而是要着眼于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2、小学应做好衔接工作a、布置童趣环境,缩小环境反差幼儿园的教室布置生动活泼,深受幼儿的欢迎。在开学前,学校就可以大胆地对一年级的教室进行改装,把教室装扮得更贴近孩子的生活。以漂亮可爱的教室文化来迎接新生,使新生喜欢新的环境。开学后教室里可以有教师和学生共同种植的各种小花草的植物角、科技角、图书角;黑板前的教师讲桌也一改“高高在上”的老样子,变成一个平面低矮的半圆形,高矮与学生的课桌一样,条件允许的学校学生的桌椅可以有创新的排法,以更利于师生的交流学习为准,使学生以愉悦的心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教师还可以将教室里的评比栏上的“优”、“良”、“及格”、“不及格”等评语改为笑脸、无表情脸和哭脸,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使枯燥生硬的评比变得生动有趣,易于孩子 接受,生动形象地激励学生力争上游。为了增加孩子的自信,在校园里和墙壁上还可以贴上漂亮显眼的“我长大了”、“我能行”、“相信我”等提示语。这些环境的变化,减轻了儿童刚入学的心理压力,消除了儿童的疲劳、精力不集中、自信心降低、害怕上学等不良现象,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班集体生活。b、改变教学方式,减轻新生学习负担 在学习内容和形式上充分做好小幼衔接工作,不能太脱节,让孩子 慢慢完成从“玩童”到“学童”的角色转换。这就要求一年级的教师要精心设计教案,用具有童趣的情节把知识串起来,学生渐渐地感到学习的吸引力,从而很轻松地融入学习生活中。而且,我们老师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启发学生,为学生提供创造空间,让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小主人”。同时一年级新生以读拼音为主,教师不要布置学生过多的书面作业,而应该 多些口头作业,培养学生读的能力,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3.作为教育者来讲,也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教学能力。笔者在做好适应性孩子问题一般都遵循这些原则:

(一)及时提醒。在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提醒中是非常必要的。持久性和自控性差是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不仅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还要注重提醒。当发现哪个学生的表现不能令人满意时,及时送去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或者是一下轻轻地爱抚,就会唤起学生的注意。

(二)树立榜样。在孩子们的眼里,教师是完美无缺的榜样,学生的许多习惯都能从老师身上找到影子。因此,教师在课堂内外要特别注意言

传身教。小学生具有向师性、模仿性特点,教师必须发挥示范作用,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学生耳儒目染,对其良好的习惯的形成,其作用不可估量。小学生的另外一个心理特点就是模仿性强,还有争强好胜心理,要多用小学生身边的伙伴给他们做榜样,激励他们向小伙伴学习。

(三)恰当评价。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给儿童以劳动的快乐,觉得学习成绩的快乐,唤醒隐藏在他们心中的自豪感,这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条金科玉律。”正确适当地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对学生取得的每一点微小的成绩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激励其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值得注意的是,课堂评价要多样化,要有针对性,语言要丰富,不要总是一句:“你真棒”。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一句表扬,或是一个小红花、五角星都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篇2:一年级新生入学的适应问题及对策

心理:让孩子完成角色转换 常见问题

在课堂上,一年级新生往往坐不住,喜欢说话,做小动作,40分钟一节课坚持不下来。而有些孩子更是对陌生的校园环境和陌生的同学感到恐惧,想回幼儿园去。建议对策

家长不妨带孩子到小学去看一看,让孩子熟悉一下学校的校园环境。为了培养孩子适应小学课堂,可以尝试着让孩子能静心地坐下来。孩子在幼儿园以游戏活动为主要的学习形式,到了小学,将被正规的分科课程代替,原来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变成了长达40分钟的课堂教学和每天必须完成的家庭作业,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能静心地坐下来,开始的时间可以是20分钟,以后再逐渐延长。

生活:养成自理好习惯

常见问题

每学期开学后,老师发现有的孩子自己不会吃饭,一顿饭会磨蹭很长时间,吃得地上桌上洒了很多饭,影响孩子的午休时间。一年级的老师常常会碰到这样一件头疼的事,有时一天课上下来就能捡到许多铅笔,又无人认领。建议对策

固定孩子摆放物品的位置。给孩子准备一个小柜子,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准备一个小书橱,教会孩子将故事书、课本、练习本等能分类摆放。培养孩子自己收拾东西的习惯。教会孩子每天按着课程表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文具,以便能带齐学习用品。教会孩子养成吃饭时的好习惯。家长在假期中慢慢适当缩短孩子吃饭的时间,培养孩子自己吃饭的良好习惯。物质:带齐合适文具至关重要

常见问题

孩子上学后不能按时起床,不习惯检查作业。建议对策

篇3:一年级新生入学的适应问题及对策

一、入学适应存在的问题

1.注意力不集中 ,课堂教学艰难。上课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年级新生在课堂上的问题就是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上总是会出现东张西望、走神发呆的现象。整节课下来,老师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提醒学生注意听讲,听课状态欠佳直接导致一年级新生不能很好地理解与掌握知识内容,在课后作业和家庭作业方面就显得力不从心, 挫伤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行为规范方面适应不良。调查表明 ,很多一年级新生缺少对行为规范的理解和认识,不能自觉遵守,更渴望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即使部分学生对行为规范有一定的理解与认识,也会出现不能很好地约束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入学之初,班主任会用大量的时间给一年级新生讲述这些行为规范, 但仍会存在回答问题不举手、课堂纪律混乱的现象。

3.自我服务能力亟待提高。相比于幼儿园 ,小学阶段对小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有更高的期待和要求。随着一年级生活的开启,标志着儿童要摆脱依赖性,逐步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但部分一年级新生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有的小学生不会自己褪裤子上厕所,不好意思求救于教师,就特别容易尿裤子;有的小学生不会管理自己的文具,课桌上总是一团乱。

二、入学适应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小学生”这一角色带来的压力。儿童进入小学 ,身份就从“孩子”变成“学生”,这一称谓的转变,寓意着儿童角色内容的深刻转变。儿童进入小学就会束缚于“小学生”这一身份,进入小学后不能再像在幼儿园里那样以“玩”为主,今后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此外,小学生必须主动遵守新的行为规范,以适应小学的生活和学习。主体角色的深刻转变在幼儿内心形成巨大的心理冲突,小学一年级新生必然会产生入学适应上的困难。

2.课程内容机械、乏味。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有寓教于乐的特点,大多以游戏或直接动手操作的方式进行,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相比之下,小学课程内容是系统化的知识内容,远离幼儿的生活。在呈现形式上,主要以上课的形式进行,“教师讲,学生听”是主要的授课模式。一年级新生注意力发展水平虽较之幼儿园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仍不健全,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一年级新生在学习适应上出现困难。

3.入学准备不充分。入学准备主要包括心理上的准备、物质上的准备、能力上的准备和知识上的准备。 从目前看,绝大部分家长忽略心理上和能力上的准备。他们只是以儿童识字数量的多少衡量入学准备的充足与否。其实,这些远远不够,如果过于强调,甚至不利于一年级新生顺利度过入学适应期。培养儿童有一定的时间观念和责任意识, 有一定的自我服务能力, 这些隐于无形的内在能力储备更能帮助儿童顺利度过入学适应困难期。

三、入学适应问题的解决对策

1.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是教育的依据。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指出,儿童发展相邻阶段既是相互区别又是相互联系的。每个年龄阶段是逐渐过渡的,事实上,六七岁的儿童还带有很多学前儿童的特征。小学一年级作为起点阶段,身心特征更接近学前儿童,对这些孩子的要求不能超负荷,应接近于幼儿园。

2.实现课堂教学游戏化。游戏是儿童的天性。 到了小学 ,游戏让位于学习,课堂教学成为儿童一日生活的中心。由于一年级新生还过多保留学前儿童的心理特征, 对于这一变化无法适应,产生心理冲突,便萌生出对学习的厌恶。因此,在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应努力实现游戏化的课程教学,使游戏服务于教学,让儿童在游戏的快乐体验中习得知识与经验。

3.加强家校沟通与协作。家庭和学校是与儿童关系最密切的两大主体,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问题的顺利解决,离不开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密切沟通与配合。在家校沟通协作的过程中,学校应主动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开展专题讲座、家长会等,向家长传授正确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加深家长对入学适应的理解,综合锻炼与培养儿童的各种能力以帮助一年级新生顺利度过入学适应困难期。

摘要:小学一年级是儿童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重要转折阶段,作者指出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最后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篇4:一年级新生入学的适应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旅游高专 大学新生 入学适应

[作者简介]程莉薇(1956- ),女,黑龙江翠峦人,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社科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广西 桂林 541004)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9-0089-02

一、大学新生面临的问题

(一)大学新生角色改变与自我评价的问题

大学新生原来在高中阶段,一般都是佼佼者,是家长、老师们的“掌上明珠”,家庭、学校、教师对他们的学习十分关注,有着一种心理优越感。但进入大学校园以后,新生会发现周围有许多同学都有闪光点,因此会产生自卑感,这也就是所谓的“相对平庸化”带来的不良影响。每一个进入大学的新生都背负着很多来自家长、老师、朋友及自身的期望,这种期望越高,在“相对平庸化”的现实中的反差就越大,适应起来就越困难。自己在同学中并没有优势可言,新的竞争使许多人失去了过去作为“尖子”的位置与优越感。过去的自我、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将对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阻碍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在自我评价方面,大多数新生都能根据社会、学校和集体对自己的要求来评价自己,在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的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看到自己的过去的同时,也能把握自己的现在和未来,作出合理的自我评价。但有少数新生不能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易走极端。当取得成绩时,得意洋洋;当自己失败时,又觉得比谁都差,情绪极不稳定。对他人的评价也存在着只看到别人的缺点和短处,对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却视而不见或不愿看见的情况。这种对自我的不合理评价、对他人的片面评价,往往会使大学生失去奋斗的动力,得过且过,对前途失去信心。

(二)学习的不适应带来的问题

1.学习目标上的不适应。在高中,学生的学习内容、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在高考中取得高分,顺利地通过“独木桥”。教师上课的针对性极强,对那些有可能在高考中出现的内容,都尽可能地教给学生。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要求背的记的,学生必须熟背牢记;教师指定的习题集,学生必须认真地完成。在课堂上,学生并不是真正的主体,而是被动的“接收装置”。进入大学后,学习不再是唯一的目标,学习目标的多元化,使得新生无所适从。特别是教育部对各学科教学课时数进行调整之后,课时数明显减少,学生自学时间大大增加。这对新生来说确实难以适应。

2.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应。中学学习的内容、范围、要求主要是由教师来安排的。因此,学生在上课时只要听懂教师的讲解,课后顺利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即可。而大学教师的讲授内容比较抽象和概括,且不同的教师往往有不同的风格。教材的内容只是教师讲课的部分内容或参考内容,这对一年级的大学新生来说一时难以适应。一些在高考中取得高分的学生,在大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竟出现多门课程不及格的现象。另外,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大量课余时间,对新生来说,也并非易事。很多学生居然没有养成自习、预习和复习的习惯。

(三)人际交往的问题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从宿舍开始。大学新生都是第一次真正离开父母、亲友、家乡,来到大学求学。新生大部分都来自全国各地,天南地北,各有各的语言和风俗习惯,大家的卫生习惯、作息时间、睡眠环境、饮食爱好和个性差异也会给新生带来暂时的不安和焦虑。尤其是在自理能力问题上,他们在由父母包办转为独立生活时,这种依赖与独立的反差造成了对以往生活的怀念和对新生活的难以适应。

大学校园对他们来说一切都是新的:新的学校、新的集体、新的朋友、新的宿舍、新的学习生活、新的学习方法,同时还要接受新的思维方式等。大学新生经历的风浪和挫折少,环境和角色的变化使他们一时难以适从,这就打破了他们先前对大学生活所怀有的浪漫梦幻,滋生了孤独情绪、怀旧情绪和对陌生环境、新生事物的紧张情绪。这使得有的新生不愿与人交往,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经常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的天地中;还有的新生奉行“我行我素”的处世原则,过分关注自我,导致了人际交往中的自命不凡和过于敏感挑剔。此外,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生理上已逐渐成熟,在心理上产生了对异性交往的渴望和兴趣,有些新生不知如何处理与异性的关系,有的新生对男女交往过分敏感,不能自然进行正常的异性交往。这些新生大都会出现因人际关系失调造成的焦虑不安、孤单失落、寂寞失眠、注意力分散甚至社交恐惧等症状。

二、大学新生的自我调整

(一)大学新生要正确认识、评价自我,重新进行角色定位,扬长避短,发展自己

在从中心角色向普通角色的转变中,多数同学的自我评价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新生入学后,心理要有目标准备,经常要问自己“我来大学干什么”“我在今后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有利于角色定位,适应新环境。另外,新生在认识、评价自我时,也应对心目中的大学进行调整,使其回归到现实中,以减少理想大学与现实大学间的冲突而导致的心理落差和失衡。

(二)充分调动自我的力量,培养独立学习、生活的能力

大学新生多为独生子女,自理能力差,又远离家庭,培育独立生活的能力是适应的基础。进入学校,首先要尽快熟悉校园及周围环境,如了解教室、图书馆、商店、银行在什么地方,食堂什么时候开饭等,这样,在办理各种手续、解决各种问题的时候就会更顺利、更节省时间。其次,要多向高年级的同学请教或向自己的同乡请教,以尽快适应校园生活。最后,要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社团活动。在活动中体验集体的力量和温暖,认同新集体,参加各种学生组织,在组织中展现自己的长处,获得自信。

(三)重新确立在大学的学习、奋斗目标

许多大学新生入学后,往往会有意无意地放纵自己,导致目标、理想、方向的迷失,这是诱发心理问题的病灶。因此,新生入学熟悉环境后,应立即确立一个新的学习目标。此外,还要迅速熟悉学校中的教学及辅助设施,如教学办公地点、图书馆、复印室、录音室、书店的开放时间和使用方法等。在大学里,大学生必须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大量的信息,并充分利用现代多种高科技教学手段来掌握、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

要合理地安排课余时间,首先就要对自己在近期内的活动有一个理智的分析。看看自己近期内要达到哪些目标,自己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各种活动对自己发展的意义又有多大等。然后做出最好的时间安排,并且在执行计划中不断地修正和发展。另外,还要专门制订一份休闲计划,对一些较重大的节假日和休闲项目做出妥当的安排,使身心得到有效的放松和调适,同时也要留出足够的时间来进行体育锻炼。大学新生要善于利用课余时间来开展一些有益的文娱活动,尽量培养多种兴趣爱好,使自己的生活充实丰富。此外,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来阅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报刊,这样对大学新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非常有利。

(五)学会与人相处,调整人际关系

新生入学,常常会由于人际关系复杂、交往受挫而引发自卑、孤僻等心理问题。相对于高中的人际关系,大学人际关系显得比较复杂。这主要是因为大学生来自祖国各地,生活习惯、家庭背景、性格、甚至语言等有一定差别。要处理好人际关系,首先要学会承认各人有各人的生活习惯和价值体系,切忌以自我为中心。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做到“三主动”:即主动与同学打招呼、主动和同学讲话、主动帮助别人。在给同学提意见的时候,必须动脑筋,讲究方法和技巧。在与同学交往时,应讲信用,学会谦让,积极关心别人。对一些不拘小节的人,要学会容忍。与同学发生不快和矛盾时,应通过换位思考来冷静处理。总之,要以一种平等的姿态与人交流沟通、相处。

三、大学应提供入学指导和教育

(一)强调学生辅导员的辅导职能

新生进入大学,最先接触和联系最密切的便是学生辅导员。辅导员的平易近人及良好的综合素质对远离家人的新生来讲,本身就能带来适应新生活的信心。要强调学生辅导员的辅导工作,就要对辅导员进行一定的培训。特别是对刚进入工作岗位年轻教师来说,在培训课程的安排上,不仅要传授简单的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与他们交流经验,对他们进行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的指导。

(二)强调学校学生处的协调沟通职能

新生入学,首先遇到的困难就是环境的熟悉与适应,学生处应积极协同其他部门做好新生注册、缴费、入住的工作,使学生对生活环境有大致了解。此外,还应组织新生了解学校可利用的资源和学习环境,如协同图书馆安排学生参观图书馆,使学生了解如何使用图书馆、如何通过网络获取大量的信息、如何利用现代多种高科技教学手段(如计算机教学)来提高自己的能力,还要协同科技处,安排一些科学研究的讲座等。这样使学生对大学的学习手段、学习目的有一定的认识,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也比较容易确定学习目标。

(三)强调心理咨询中心的保健职能

心理咨询中心的工作不仅仅是为学生排除心理问题、矫正不良行为,更重要的功能是起预防和保健作用。在新生开学初期,心理咨询中心除了给新生建立心理档案外,更重要的是对积极健康行为进行引导。如开设新生心理健康专栏,组织有关新生入学适应讲座等。

(四)强调教师在课堂上对新生的辅导

与中学授课相比,在大学课堂上,教师有比较大的自由度,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适当调整课本授课内容,这就使得大学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有了较大的变化,也正因为这些变化,使得部分新生在上课时理不清头绪。因此,给新生上课的教师应针对新生实际情况,对自己的授课内容、授课方式及课程参考书进行必要的解释说明。在授课的过程中除了讲授专业知识之外,也可以向新生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以及对该门课程的认识,使新生能够最快地适应大学的学习,尽早树立新的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朝霞.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透析[J].教书育人,2002(20).

[2]郑日昌.大学生心理卫生[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3]夏纪林.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及心理调适[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9).

[4]郭晓飞.大学新生适应障碍与适应教育[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教育),2000(6).

[5]吴卫,鲍丙刚.大学新生的心理困扰与教育对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6]周剑平.浅谈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及对策[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0(2).

[7]牛芳.大学新生适应不良与心理调适的对策探讨[J].科学·经济·社会,2002(1).

[8]杨鑫.论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

篇5:一年级新生入学的适应问题及对策

[论文关键词]大学新生 适应性 教育对策

[论文摘要]大学校园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其中生活、学习的当代大学生当然也无法逃避内部和外界压力的冲击。从而导致大学新生在学习、生活及人际关系等方面出现不适应性,本文的目的,就是客观地分析探讨大学生的各种不适应问题,进而采取正确的教育对策,帮助他们尽快解决这些问题,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环境,尽快的投入到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以利于他们顺利地完成大学的学习任务。

通常,进入大学被认为是一项积极的生活事件,标志着一种全新生活的开始,但同时环境的变化必将使每位新生在心理、学习等诸多方面发生改变,给学生带来新的压力和挑战。就目前的在校大学生中,不适应问题在大一的新生中表现的尤其明显。大学生第一次离开父母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陌生的环境和一群陌生的同龄人生活在一起,心理上会发生强烈震荡。当代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新一代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在家里是父母眼中的特宝儿,在学校是老师眼中的天之骄子,他们在生活上对父母有种很强的依赖感,在心理上又有一种很强的优越感,这也是导致他们对新环境适应能力不强的主要原因。

入学适应的好坏,不仅影响着学生当前的身心健康,也对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具有较深远影响。目前各高校学生在校人数增多,学生的个体素质存在差异,进入大学后由于学习生活等适应不良引起的各种问题日益凸显。

一、大学新生适应问题的具体表现

大学新生入学适应不良,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适应问题

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由以前的家长、老师监控与指导的方式转变为自我监控与指导的方式,在这一问题上,高校的教育者们往往较少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适应指导,因此,在这方面表现出一部分大学生很难适应大学学习规律,学习上有明显的盲目性、被动性。

(二)生活自理的适应问题

当代大学生是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下成长起来的,从小到大衣食无忧,而事实表明,大学生在脱离父母监控与服务的情况下自己安排与照顾日常生活的能力是很低的。很多新生在较长时间内不能适应和习惯独立生活,如有的大学生不善于妥善保管自己的钱物,丢三落四,生活无规律,花钱无计划,遇事不知如何处理,而一筹莫展等等。

(三)人际适应问题

大学生活中人际关系比较明显的特点是师生关系淡化,而同学互动相对频繁。大学新生一方面要适应师生关系的改变,另一方面又要在频繁互动、交流机会增多的情况下与新同学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由于大学生们在生活习惯、性格、经验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同时又缺乏人际交往的成熟经验,相互的人际适应问题就更为突出。

二、原因分析

在对3320名大学生新生的适应性调查中,共筛查出适应不良学生人数为157人,其中17人在回访后接受咨询。826名新生在学院组织的各种心理辅导和新生讲座中接受观察和回访。在对适应不良学生群体的回访和咨询过程中,发现造成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原因有多种。

(一)学习不适应的产生原因

1.现实的大学生活与理想中差距太大。由于高考发挥失利、填报志愿时对学校不了解、被调剂等原因没有进入理想的.大学,或现实中的大学学习与理想中的有差距,导致一部分同学一直都有抵触心理。虽然开学有一段时间,但始终不能接受现实,一直矛盾在理想和非理想中,一时不能接受现实。

2.缺少学习动力。没有了父母的谆谆告诫,没有了老师的监督催促。以前是被“赶”着学习,现在被放逐“草原”了却没了动力,只能原地踏步甚至退步。现在的大学新生已经没有了催他们前进的动力,总觉得闲的不行却又不想着学习,还总是担心考试会不会挂科。

3.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进入大学以前所有的目标都是围绕“考上大学而制定的,而现在这个目标已经实现了,却不知所措了。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考研、考公务员率低,创业难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学新生,导致他们不能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不知毕业后该往哪方面发展。

4.对所学专业没有兴趣。由于填报志愿时对专业不了解或被调剂等原因,没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导致对所学专业没有兴趣。不喜欢听有关课程,有时甚至逃避上课而去做自己喜欢的事,甚至想转专业。给学习带来不利影响,使得大学新生对学习产生错误的看法。

5.受“学习无用论”的影响。现在流行的“学习无用论”实际是一种对学习的错误看法。觉得毕业后找工作主要靠关系,而且应聘时主要看能力、经验和学位证在大学的学习成绩并不影响未来的发展前途。只要能拿到毕业文凭就好啦,导致好多大学新生的学习积极性偏低。

6.优越感降低。在高中时是班级甚至学校的优等生,而考上大学的都是以前的优等生,所以在大学里不能表现出自己的优越感。好多大学新生感到现在的自己学习成绩一般,丧失了对学习的激情和勇气。不能实时改变自己的心态来适应新环境的变化。

(二)生活不适应的产生原因

1.生活环境转变。大约有30%的同学认为生活环境转变的太突然一时难以适应。没有了父母的唠叨,没了老师的谆谆告诫,没有了熟悉的同学,……现在终于自由了,衣食住行都得由自己打理了,但因为生活能力欠缺却感到无助了。长大了,怕父母担心自己心情不好时只能打电话倾诉或闷在心里。

2.住宿不习惯。由于现在的大学新生中以独生子女居多,以前没有和好多人一起睡的习惯,住集体宿舍使他们的睡眠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大约有17%的同学感觉对现在的住宿不习惯。床铺狭小,不同的人睡觉习惯不同,而且好多大学对大学新生的内务考核要求严格,每天都要处理宿舍卫生,……总感觉有好多事要处理,感觉住集体宿舍太累。

3.饮食不习惯。大约有16%的同学感觉对大学的饮食不习惯,这其中有好多原因。像水土不服,地域原因,饮食习惯的偏差,自己买饭无从下手等。大学中的食堂高中的不太一样,各种风味的窗口,琳琅满目的食物,不知该选择哪一种,到能自己买饭了却无从选择了。课余时间玩的时间太多,影响正常的饮食。

4.作息时间不能适应。经历了高中紧张的复习生活,度过假期轻松地愉快生活,面对大学的生活却不适应了。大学自由时间增多,课程少但每节课的时间加长了,一般2小时一大节。初到大学,空闲时间增多了,由于对学校的具体环境不了解,不知该去哪儿打发时间。致使很多同学尤其男生去网吧玩游戏,通宵等,影响正常的作息生活。

(三)人际交往不适应的产生原因

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所以在大学期间要尝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处理好人际关系无论对社会还是对自己都有很重要的意义。然而有48%的大学新生认为大学人际交往存在问题,很多大学新生带着良好的人际关系期望与同学来往,但渐渐的都失去了耐心和宽容。他们在交往中发现了别人的缺点与不是,一再抱怨“大学生太自私了”、“大学生太势力了”、“大学生太难相处了”所以对人际交往渐渐失去了勇气和信心。 1.对别人要求太高。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有私心,但好多大学新生都戒备心太强了,因此被人误解嘲笑时承受能力太低,有时甚至不理解对方的意思加重了双方的误解。自己做不到的却要求别人做到,当别人达不到自己心中预想的结果时就会产生心理落差,开始对某个人的能力产生怀疑,进而不再愿意与他继续交往。

2.不能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些大学新生会因为语言障碍、舆论障碍、心理障碍等不能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而被别人误解甚至嘲笑。这些会是他们本能的抵触误解他们的人,从而远离他们。这种错误的理解发生的多了,就会使得这些新生的心理受到严重的打击,从而导致他们不愿与人交往,越来越孤僻。

3.交际能力太低。由于以前接触的人比较少,所以好多大学新生的交际能力欠缺。这就导致好多大学新生不敢与人交往,有本能的畏惧和社会习俗的影响。怕被别人笑话,缺少勇气和信心去主动和别人交往。

4.参加活动不积极。大学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院系活动经常举办。但好多大学新生因为以前没有参加过,缺乏经验而不敢去参加。不敢去的人多了就更没有人去了,这就导致好多专门为大学新生举办的活动没有能够取得预想的结果。

5.社交心理障碍。社交的心理障碍主要有自私心理、嫉妒心理、猜疑心理、自卑心理、孤独心理。这些障碍像一堵堵墙阻挡大学新生对交际的的向往。结果是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感到压抑、沉闷,进而害怕与人交往,最终变得越来越孤独。

三、建议及对策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新形势下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品格,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学会基本的心理调适技巧,帮助学生处理好人际交往、学业发展、感情波动、求职择业、社会适应等多方面的心理困扰,使其能够在大学校园顺利完成学业,愉快生活,充满自信地步入社会,从而成为社会发展的建设者和主力军,是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大学生入校后,首先能够表现出的心理问题为适应性问题,高校对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性问题调适成为心理素质教育的入门课程。

(一)将适应性教育融入第一课堂

学生在学校最多的时间是接受第一课堂教育,学习丰富多彩的专业知识。第一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培养学习技巧,提高自我认知和树立未来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渠道。在第一课堂教育中适时加入对待专业课程的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对未来开展专业工作的人生观、价值观,针对所学专业进行择业就业时的准备工作和良好心态等,这些知识的及时贯入,帮助大学生安全度过择业适应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第一时间开展适应性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入校后表现出学习困难、学习目标不明确、人际关系障碍、生活适应差、角色转变等问题开展专题讲座,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大学学习和生活。

(三)通过开展心理健康的第二课堂教育帮助学生度过心理适应期

绝大多数大学生在初入大学时会表现出各种不适应的状况,但绝大多数大学生能够通过自我调节尽快度过。在大学生中开展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积极性,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团队凝聚力、创造力和信任感;体会在实践活动中与社会初步接触,学会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增强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四)积极关注特殊群体

针对大学生中的不同特殊群体开展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独生子女诚心待人、宽心待己、乐观处事、真心交友等高尚情操;关注家庭经济困难、社会支持系统缺失、身体残疾等各类特殊群体,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对自己有准确的评判和定位,不要产生自卑情绪,遇到挫折勇敢应对,以高质量的心理素质和情绪态度来面对大学生活。

(五)培养非独生子女学生的自我调适能力

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有规律、科学用脑、劳逸结合。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调试方法和技巧,通过心理辅导、团体训练、个体咨询等方式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学习、生活、情感、人际关系等现实问题。

总之,大学新生入学之初,面对陌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或多或少地出现各种的不适应现象,这就需要我们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尽快解决这些问题,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环境,尽快的投入到大学的学习生活中,以利于大学新生顺利地完成大学的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徐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解决对策.湖南社会科学,

[2]胡启光.当代大学生社会心理问题及其对策.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3]王增国.大学生新生适应性教育问题研究.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4]王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5]张金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悉及教育对策[D].硕士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5

[6]肖海扬.简议大学生适应性教育.黑龙江科技信息,

篇6:一年级新生入学的适应问题及对策

在对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教育的重点和选择的模式及对策.

作 者:宋立晓 Song Lixiao  作者单位:陇东学院教育学院,甘肃庆阳,745000 刊 名:卫生职业教育 英文刊名:HEALTH VOCATIONAL EDUCATION 年,卷(期): 28(6) 分类号:G455 关键词:大学新生   思想政治教育   模式   对策  

上一篇:考核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下一篇:医学装备验收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