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2024-07-19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通用6篇)

篇1: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375教育资源网 中小学试卷、教案、课件免费下载

第三单元

数字

数字歌

教材分析:

《数字歌》是一首通俗易懂、活泼有趣的童谣,文中通过描写小朋友熟悉且喜欢的各种小动物,比如牛啦,鸡啦,小鸟啦,还有鱼虾,甚至小虫子,从而喜欢课文,学习课文。

教材安排认字11个:数、一、两、三、四、五、只、个、小、朋、友。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本课的十一个生字,培养学生的各种识字能力。会随文识字,听读识字。

2、养学生对诗歌的朗读兴趣,通过看图和朗读能理解图画和句子的意思。通过朗读课文内容,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练习量词的使用。

教学建议:

马、牛、鸡这些小动物都是小朋友熟悉的,可以通过复习这些小动物进行导入。

本首儿歌简单易懂,让学生多读即可理解。

在学习课文中让学生了解量词的用法,如两只小鸟,一匹马,三只羊,两头牛,四条鱼等等。

拓展练习:

一、用下面的字口头组词:

只()

数()

朋()个()

小()

友()

二、读一读: 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天地分上下,日月照今古。

相关资料:

数字歌

一二三,爬上山。

四五六,手拉手。

七八九,拍皮球。

伸出两只手,十个手指头。精品教案:

(一)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黑板上抄着课文,但是有一些熟字和生字空着格,在教学时可以出示)

一、导语:同学们,我们先来看几个字,读出它,看它能带给你什么?

一一出示:牛、马、羊、鸡、鸭、鸟、鱼、虾、虫这些字(这些字颜色为黄色)。学生读出一个字(如马),就可以在课件中出示马的图片,在375 教育资源网版权所有 375教育资源网 中小学试卷、教案、课件免费下载

把字贴在抄的课文中。

二、新授:

1、快来看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生汇报)

(引导学生尽量把话说完整,我看到了有几个什么,及时表扬量词使用的合适的孩子。)

2、你们说的真好,现在把我们说的按顺序整理一下,就成了一首有趣的诗歌,题目叫(齐读课题)“数字歌”。(课件中可以逐句随学生汇报出一头牛等字,课件下方显示出图片一头牛等)

⑴用手指着,小声读一读。把不认识的字用喜欢的符号标出来。⑵这些不认识的生字你想怎么解决?

(学生解决不认识的生字方法是多样的,有的是问老师,有的是问同学,有的是在听别人读的过程中学)

⑶两人一组用你喜欢的方法识字,注意用好你的“手指笔”。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可以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让学生进行互教互学。)

⑷真有趣的小诗,老师也想读一读,好吗?老师读时你怎样做?引导学生指读,从而解决一些刚才学生没解决的生字。

⑸我们一起读读这篇课文。(学生展示读)(齐读)

⑹有同学已经会背了,咱们看图试着背一下。谁愿意试试?(一生背,会的齐背)

⑺课间休息:我们试着加上拍手,来唱一唱数字歌。

(配乐。边唱,老师边出示阿拉伯数字1、2等,然后摆在黑板上)3、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我们课文里的每一个生字宝宝都想让你认识它,你用手指着再来认真看着课文,待会儿我要带字宝宝出门,看你们认不认识它。

(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识记)

4、(从黑板上的课文中拿出

一、两、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几个字。)它和谁是朋友?(不按顺序出示,让学生把这些汉字和数字一一对应贴。在单独拿每个汉字数字卡片让学生读完返还到课文中。)

5、同学们,还有几个字在跟我们捉迷藏,来看一看(出示卡片“小朋友”“数字”,每个词两生读,在齐读。读对在课件中出示小朋友和数字的图片)

6、现在更难了,谁还会读?(出示“小”“朋”“友”“数”“两”“只”“个”这几个字让学生单独认读。字为红色,读完贴在黑板上课文中的空白处)在读“只”时,老师把“只”字放到课文中:三_小羊、四_鸡、五_鸭,(生读)谁还能照样子说一说?(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出几个用“只”“个”做量词的短语)你们不光字记的好,还能在生活中注意积累,老师给你们鼓鼓掌。

7、我们手里都有生字小卡片,请两个同学一起互相说说“悄悄话”,查查都会了吗,不会想想怎么办?

说说你们都认识哪个字了,怎么认识的?

8、你们看字宝宝都回家了,黑板上的课文生字都是红色的,其他字都是白色的。你想用什么方法在见到它?

9、现在老也想加入你们中一起学,行吗?咱们一起指读,你们只读数字,老师读其他的。(男女生对读,一方读数字量词,一方读其他的。)哎!数字真有趣,让我们快快做数字拍手歌。(两人结成一组,用“你拍一,我拍一”的方式,375 教育资源网版权所有 375教育资源网 中小学试卷、教案、课件免费下载

填上数字歌的词,老师可先做个示范。)

10、这节课让你都有了什么收获?

(可让学生尽情发言,只要说出了他想说的话,无论说什么都是可以的。)

11、快利用你的收获帮老师解决个难题。(出两只小猫图,下面写着:“二只猫”。我写对了吗?(生可以自由发表意见)

三、作业:

今天,我们学了数字,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字,1、你们可以收集有汉语数字的短语、句子读一读。

2、还可以画一画,如:画七个苹果,下边就可以试着写七个苹果,不会的字想想怎么办。

(备课选自北京海淀区万泉小学 刘莉)

(二)教学准备:多媒体、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

同学们 喜欢不喜欢小动物?(喜欢)你们都喜欢那些小动物?(鱼、鸟、羊、鸡、马

„„)

在一个美丽的农场里,不但有很多动物,而且品种也很多。有个粗心的饲养员数了半天也数不清,小朋友能帮他数一数吗?你们真热心!请把课本翻到第11页,在书上数一数每种动物有多少。谁来告诉饲养员?请举手,大部分小朋友都数完了,还有个别没数完的 不要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单元:数字歌,请小朋友们齐读课题。

二、新授:

1、刚才你们数得真认真,现在把我们数的按顺序整理一下,就成了一首有趣的小诗歌。

(1)用手指着,小声读一读。把不认识的字用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2)两人一组用你喜欢的方法识字。注意用好你的“手指笔”。

(3)真有趣的小诗,老师也想读一读,好吗?老师读时你怎样做?引导学生指读。

(4)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小诗。

(5)有的同学已经会背了,咱们看图试着背一下。谁愿意试试。(一生背,会的齐背)

(6)课间休息:我们试着加上拍手,来唱一唱数字歌。(配乐。边唱,老师边出示阿拉伯数字1、2等。然后摆在黑板上,和汉字对应以便熟背课文。)

2、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我们课文里的每一个生字宝宝都想让你认识它,你用手指着再来认真看课文,待会儿我要带字宝宝出门,看你们认不认识它。(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识记)

3、从课文中找出(一、两、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几个字。)不按顺序出示,让学生把这些汉字与数字一一对应。再单独拿每个汉字数字卡片375 教育资源网版权所有 375教育资源网 中小学试卷、教案、课件免费下载

让生读完返还到课文中。

同学们,还有几个字在跟我们捉迷藏,来看一看(出示卡片“小朋友”“数字 ”每个词两声读,再齐读。读对在课件中出示小朋友和数字的图片)

4、现在更难了,谁还会读?(出示“小”“朋”“友”“数”“两”“只”“个”这几个字让生单独认读。)在读“只”时,老师把“只”字放在课文中,让学生练读,同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再说出几个用“只”做量词的短语。其余的几个生字也做同样的练习,老师及时鼓励。

5、我们手里都有生字卡片,请两个同学一起说说“悄悄话”,查查都会了吗,不会想想怎么办?

6、现在老师也想家入你们中一起学,行吗?咱们一起指读,你们只读数字,老师读其他的。可以男女生对读,也可以分组读,老师先做个示范。

7、这节课你都有了什么收获?

8、快利用你的收获帮老师解决个难题。(出示两只小猫图,下面写着:“二只猫”。我写对了吗?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作业:

1、课下收集有汉语数字的短语、句子读一读。

2、还可以画一画,如:画七个苹果,下边就可以试着写七个苹果,不会的字想一想怎么办。

教案设计:临沂三小

周建玲

教材分析:

《山村》是一首有趣的数字诗,是学生入学以来第一次接触古诗。它意境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安排这首诗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数字,体会数字的妙用,学习“━、┃”两个基本笔画,掌握汉字的笔顺,能正确书写“一、二、三、十”。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古诗。

1、用听读识字及猜字的方法认字7个。

2、认识、会写笔画横、竖、知道字的笔顺:先横后竖,先上后下,从左到右,会写四个字。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学习习惯。教学建议:

山村是一个漂亮的地方,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画感受到。在学习时,可由教师范读后让学生充分读,达到背诵。

指导学生写字时,由于都是简单的字,可让学生自己在田字格里写。拓展练习:

一、说一说括号中应填什么:

一()鱼

两()鸟

三()马

四()人

五()字

六()虾

七()牛

八()虫

375 教育资源网版权所有 375教育资源网 中小学试卷、教案、课件免费下载

九()船

十()花

二、读出下面的日期,说说是什么节日:

八月一日

十月一日

九月一日

七月一日 相关资料: 节日:

七月一日:中国共产党的节日

八月一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九月十日:教师节 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精品教案

(一)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非常幽静美丽的地方(出示多媒体画面),能猜出是什么地方吗?

2、(小山村)你们喜欢吗?你们都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呢?(学生自由回答)

3、小朋友说的太好了,小山村的景色真美,书上有一首小诗,把图上的小山村写了下来,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山村》。(板书课题:山村)请大家一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小朋友们听老师读一遍这首诗。(范读)谁愿意和老师一起读(请举手的学生模仿着跟着读)下面全班一起读一遍,不会的小朋友认真听别人是怎样读的。

2、通过你的听和读,你认识了哪几个字,到投影前指着字带大家读。

3、请小朋友们把这首诗读给你的同桌听,如果不认识的字,互相教一教,都读的好,就互相奖励一个小星星。

4、谁觉得自己读的好想读给大家听?(指名2—3人读)谁来评一评他们读的怎么样?(生:我觉得他们读的挺有诗意的。我觉得他们读的声音很宏亮。„„)

谁会背这首古诗?(自己背,同桌互相背。请一个同学背。)你怎么背的这么好,有什么好方法吗?(生:我按照十个数字的顺序背。)

5、在大家背诗的时候,淘气的绳生字娃娃从课文中跑出来了,你们还认识吗?(出示绳生字卡)二

十花(学生抢着读)

6、(做镜子的游戏)老师说生字,小朋友们举生字卡,互相看看对不对。(鼓励学生)

三、小组合作,学习写字。

1、(出示绳生字表:一

十)这四个字是我们应该会写的,要想写好这几个字,先要学习两个笔画:“—、|”。谁知道这两个笔画怎样写?(生:“—”从左边向右边写。“|”从上往下写。)(课件演示笔画写的过程:“—”从375 教育资源网版权所有 375教育资源网 中小学试卷、教案、课件免费下载

左到右“|”从上到下)(学生练习写)

反馈,把学生写的拿到投影上,评一评谁写的好,说说怎么好?(生:写的工整。干净。„„)

再写一个,同桌互相看看,写的好奖励一个小星星。

2、出示:“二”。同桌互相说说“二”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先写第一个短一点的横,再写第二个长一点的横,先上后下)(课件演示写的过程)

观察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生:第一横在上半格的中间,第二横在下半格的中间)老师范写,学生练习写。评议。

3、出示:“十”。同桌互相说说“十”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先横后竖)观察横、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横写在横中线,竖写在竖中线上)

学生自己练习写,反馈,评议。

四、小结,学生谈感受。

(生:老师,我特别喜欢这首诗,想伴随着音乐读一遍。)全班配乐朗读。

五、作业

课下练习背熟这首小诗。

设计:临沂三小

周建玲

(二)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你们有谁去过山村?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山村去看一看好吗?(出示图画)

(二)指导看图,弄懂图意

1、出示图画后,告诉学生:这就是山村。

2、你们来看一看山村这个地方,都有些什么?(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引导学生边观察边回答问题)

(三)学习朗读小诗

1、这首诗中有你认识的字吗?画出来并读一读。

2、老师范读,要读出山村环境的美丽来。

3、学生对照图画自读。

(四)认读生字

1、出示本课生字的卡片,指名读。

2、同桌互读。

3、在文中画出这些生字,再读。

(五)背诵小诗

1、接读练习。(老师读一句,学生接一句)

2、填空练习。____去____里,烟村____家。亭台____座,_____枝花。老师带读生字的音节。

四、板书设计

375 教育资源网版权所有 375教育资源网 中小学试卷、教案、课件免费下载

____去_______里 烟村_________家 亭台_________座 ___________枝花

第二课时

教具准备

带田字格的黑板,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生字卡片。(一到十)

2、复习学过的笔画名称:

一、丨、丶、丿、乙。

(二)学写笔画

1、认识左、右、上、下。

2、老师书写示范。(讲解:我们在写“一”时是按照从左到右的笔顺写,写“丨”时要按照从上到下的笔顺写)

3、学生书空练习。

4、在田字格中写“一”、“丨”。(注意看清写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

(三)学生写字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带有这两种笔画的字。

2、读生字卡片:一、二、三、十。

3、写“一”:我们写“一”时和我们写横的方法是一样的。

4、写“二”:要按照先上后下的笔顺写。

5、写“三”:和写“二”的笔顺一样,注意中间的横是短横。

6、写“十”:先写横后写竖,这是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

(四)书写练习

1、描书上的笔顺。

3、在田字格中各写三遍,边写边说出笔顺。

四、板书设计

村 一

语文天地

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的语文天地安排了连一连,说一说节日,数一数填一填,读一读,看图讲故事。

连一连是将阿拉伯数字与汉字连起来,并数一数自己坐在教室的哪里。说一说让学生熟悉各种节日。

数一数填一填让学生了解量词的使用方法。

375 教育资源网版权所有 375教育资源网 中小学试卷、教案、课件免费下载

读一读让学生通过读诗熟悉汉字,数字。讲故事陪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金钥匙告诉学生讲故事的好方法。教学建议:

“语文天地”的内容可穿插在课文中进行学习,也可集中进行。连一连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说一说节日可以放在《数字歌》里进行。

数一数可以和《山村》结合进行,要在写字后做。读一读在《数字歌》后进行练习。

看图讲故事要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例如,观察一张图,最低要能说出船里有几只熊,岸上有几只熊。四张图连起来,要能说出船上的熊和岸上的熊数量有什么变化,要能把“太多了”在适当的时候说出来。相关资料:

“两”和“二”

★ 序数用“二”不用“两”,如第二名。★ 个体单用“两”,如两个女孩。

★习惯的固定说法:十二,二十,两千,两万„„ ★ 度量,衡量词前,“两”“二”通用,如两米、二米、两千克、二千克。

单元形成性检测:

一、双基加油站:

1、照样子写字:

2、说一说,括号中应填什么。

一()鱼

两()鸟

三()马

四()人 五()字

六()虾

七()牛

八()虫 九()船

十()花

二、读写训练场:

1、读出下面的日期,并说出是什么节日。

八月一日

十月一日

九月一日

七月一日

2、一片一片又一片,二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香山红叶红满天。

3、一二三四五 金木水火土 天地分上下 日月照今古

临沂第三实验小学

王燕

375 教育资源网版权所有 375教育资源网 中小学试卷、教案、课件免费下载

375 教育资源网版权所有

篇2: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学习总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童谣的音韵美。喜爱小动物。

2、识字:渗透性识字。识字18个(数一两三四五只个小朋友二六七八九十花)。巩固学过的字。

3、写字:写字4个(一二三十)。学习笔画(一、|)。学习四种基本笔顺(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先横后竖、先上后下)。

4、词语句:学习常用量词与数词的搭配。

5、阅读:朗读两首歌谣。背诵《山村》。

6、口语交际:简单介绍节目。讲故事,听故事。

7、学法和习惯:学习用指读的方法听读识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汉字。

课题:3-1 数字歌

学习目标

预设重点:1、认识本课生字。

2、在朗读中体会量词与数词的搭配。

教学方法:观察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手段用“生字卡片、投影片、带田字格的小黑板”辅助教学。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老师带你们到一个有很多小动物的地方去看看,好吗?

看一看

(三).说一说

把你数的数量告诉给大家。(学生每说出一种小动物的数量,老师板书)

(四)读一读

1.老师范读儿歌,看谁听得认真,记住的汉字最多。

2.请同学自己试着读一读。

3.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老师及时鼓励)

4.自由读,找一找哪个字出现的次数最多。(“只”出现了5次)认识“只”这个字里有你熟悉的字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只”字的?在儿歌中,哪些小动物是用“只”表示数量的?(有三只小羊、四只鸡、五只鸭、六只小鸟、八只虾)你还能说出哪些小动物?(如一只猫、两只狗、三只狐狸等)

5、出示“个”:你能说出几“个”什么吗?(如一个书包、一个学生、一个数字、一个朋友等)认识“个”说说你是怎么记住的?(“个”的上面是个“人”下面是一个“竖”)领读,齐读,“开火车”读。

6.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字,读起儿歌就更容易了,再读一遍儿歌,好吗?(齐读儿歌)

7.看谁认识下面的词:数字、小朋友。(指名读,齐读)

抽出“数、朋、友”三个字认读。(多种方式认读)

三、当堂训练

1.出示本课生字,打乱顺序认读。

2.在书上把你认识的字画出来,用手指着书读。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好多好多动物,这节课我们来人几个字宝宝好吗?

导学过程

1、读一读

复习上节内容

2、找一找

出示数字歌:你能找出我们已经学过的生字吗?(请同学到前面指着读一读)

3、认一认

在这首儿歌中,你还认识哪些字?(在认读过程中,请已经认识的同学领读,可以让学生互教互学)

4、读一读

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一两三四五

“两”表示几?(二)

用你喜欢的一个数组词。

当堂训练

1.用下面的字口头组词。

只()数()朋()

个()小()友()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导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谁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四个生字?(一两三四五)

指名读

二、揭示学习目标

三、导学过程

(一)看一看

过渡:小熊一家来到小河边,它们想到河的对岸去,它们是怎么做的?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仔细看看。

(二)说一说

(1)图一:这些小熊在干什么?(最低能说出船里有几只小熊,岸上有几只小熊。)

(2)图二:认真观察,这幅图有了什么变化?(有一只小熊上到了船上,最好能观察出船身的变化。)

(3)图三:又有什么变化了?(船上有三只小熊了,船身又下沉了。)

(4)图四:发生了什么事情?(第四只小熊上了船,船上的小熊太多了,船一下了就翻了。)

(三)演一演

1、五个人一个小组,把你当成故事里的一只小熊,把你想的、说的,还有怎么做的表演出来。可以给你表演的这只小熊起个好听的名字。

2、小组汇报。

3、评出最佳表演小组和最佳小熊奖。

你能帮小熊们想个好办法,安全地到达河对岸吗?

3-2 山村

学习目标

1、通过读课文,体会山村环境的美丽和生活的快乐。

2、认识生字(认字:二、六、七、八、九、十、花;写字:二、十),会写田字格里的字。学习笔画(一、|)。学习四种基本笔顺(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先横后竖、先上后下)。

3、学习有关节日的常识,复习学过的汉字。

4、背诵《山村》。

重点难点

1、学习本课的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生字。

2、掌握四种基本笔顺。

教学方法观察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用“挂图、生字卡片、带田字格的小黑板、投影片”辅助教学。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二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片。

三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你们有谁去过山村?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山村去看一看好吗?

看一看

出示图画以后,告诉学生:这就是山村。

(三)读一读

1.这首诗中有你认识的字吗?画出来并读一读。

2.老师范读,要读出山村环境的美丽来。

3.学生对照图画自读。

(四)认一认

1.出示本课生字的卡片,指名读。

2.同桌互读。

3.在诗中画出这些生字,再读。

三、当堂训练

1.接读练习。(老师读一句,学生接一句)

2.填空练习

--去--里,烟村--家。亭台--座,--枝花。

老师带读生字的音节。

板书设计

山村

_去__里,

烟村___家。

亭台___座,

___十枝花。

第二课时(14)

学习目标

教具准备

带田字格的黑板,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生字卡片。(一到十)

2.复习学过的笔画名称:一、|、丶、丿、。

(二)学写笔画

1.认识左、右、上、下。

2.老师书写示范。(讲解:我们在写“一”时是按照从左到右的笔顺写,写“|”时要按照从上到下的笔顺写)

3.学生书空练习。

4.在田字格中写“一”、“|”。(注意看清写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

(三)学写生字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带有这两种笔画的字。

2.读生字卡片:一、二、三、十。

3.写“一”:我们写“一”时和我们写横的方法是一样的。

4,写“二”:要按照先上后下的笔顺写。

5.写“三”:和写“二”的笔顺一样,注意中间的横最短。

6.写“十”先写横后写竖,这是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

(四)当堂训练

1,描书上的笔顺。

2.在田字格中各写三遍,边写边说出笔顺。

板书设计

3数字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教具准备:投影片,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做游戏:老师说出一个数字,学生举起相应的汉字卡片。

(二)巩固训练

1.连一连。

(1)明确题目要求。

(2)培养学习习惯。

有序:先看上排第一个数,再从下排找对应的数字。

连线:用尺子画直线,从第一个数字画起,数字对应。

2.说一说,这些是什么日子,你还知道什么节日?(幻灯片)

(1)读出图下面的日期。

(2)说出这个日子是什么节日。

(3)说说你还知道什么节日。(问问每个节日在几月几日,适当介绍一些节日的常识)

3.数一数,填一填。

(1)看图,图上有什么?说出每种物品的数量。

(2)填在书上。

4.读儿歌。

(1)读出你认识的字来。

(2)老师带读。

(3)说说你又认识了哪些字。

(4)读卡片:天对地、上对下、日对月、今对古。

当堂训练

1.说一说括号中应填什么。

一()鱼两()鸟三()马四()人五()字

六()虾七()牛八()虫九()船十()花

2.读出下面的日期,并说出是什么节日。

八月一日十月一日九月十日七月一日

板书设计3数字

一月一日五月一日一二三四五,

六月一日十月一日金木水火土。

天地分上下,

日月照今古。

篇3: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一、感悟说明方法

本组教材安排了四篇说明文, 分别是《鲸》《松鼠》《新型玻璃》和《假如没有灰尘》。文章中作者多处运用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事物的方法进行描述。教学中, 不仅要让学生把握说明文的种种说明方法, 还要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说明方法的妙处。

《鲸》一文是这组课文的统领, 作者运用列数据、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 通俗、生动、准确的对鲸的特点加以说明。进入本组课文的学习, 可将这篇课文的导读作为一个引子, 让学生在读一读、填一填、划一划、议一议、想一想等多种体验中, 清楚地认识到鲸是巨大的动物。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过渡到《假如没有灰尘》的教学, 教师则可设计自主阅读提示, 把从《鲸》一文中习得的说明方法灵活运用于本文的阅读实践。

本组课文阶段性学习结束后, 应让学生在渐进式阅读中学会自我建构。不妨让学生进行单元小结, 可以做卡片, 也可以列表格。

二、揣摩表达顺序

一般说来, 说明文表达顺序可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 而又以逻辑顺序最为常见, 它是按照事理的关系来安排顺序的。抓住文章的主线, 便可牵一“序”而动全文。

对于小学生而言, 设计列表填空的方式来理清文理, 既可提炼出课文知识内容的骨架, 又可显示出课文各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教学《假如没有灰尘》, 通过以下表格的填写, 不仅能帮助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理清课文思路, 而且有助于弄清课文各段落中总分、并列的关系。

本组另一篇课文《新型玻璃》则在布局谋篇上独具匠心。课文前五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介绍每种新型玻璃时都是先讲特点, 再讲用途;二是特别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过渡, 且富于变化。对这篇课文的教学, 教师可让学生体会在布局谋篇上的匠心独运, 从中领悟说明文章表达式样。

三、品味语言特点

我们在关注说明文不同说明方法的同时, 说明文的语言特色也应细细品味。怎样细致的观察事物, 怎样把复杂的事物写得畅晓明白, 又怎样把枯燥的事物写得生动有趣, 不同说明性文章又有着怎样的表达风格, 本组课文都能让我们获得有益的启示。

1. 赏析语言

说明性文章并不因为有了“说明”这一特性的存在而导致文章语言干涩, 相反, 说明性文章的语言更为准确、精炼, 而且有的还很优美。

打开《松鼠》一文, 一只漂亮、乖巧、驯良、可爱的小松鼠向我们走来。我们在喜爱小松鼠的同时, 不得不叹服作者精心细致的观察、生动传神的描写以及准确精炼的说明。

教学《松鼠》可重点围绕“松鼠是那么可爱,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展开对话, 精读品悟。从松鼠“外形的美丽”“动作的机敏”“搭窝时的聪明”几个方面抓住关键词句, 从美读中感悟松鼠的漂亮可爱。还可引导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说一说喜欢它们的原因, 从而体会到作者语言的生动形象, 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2. 活化语言

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 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中事物的关注, 才能入境生情, 促进自悟。教学时可变理性认知为主为感性体验为主, 采用一些必须的中介手段凸显事物形象, 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栩栩如生的立体画面。

如《鲸》的教学, 演一演, 以手掌为鲸, 加之语言的描述, 演示鲸呼吸的全过程, 将静态的文字变成动态的形象。又如画一画, 动手画一画不同种类的鲸喷气形成的不同水柱, 再以自己的语言进行介绍, 从中体验语言文字的表现力。

⒊对比阅读

本组四篇课文用词准确, 语言精练, 但又略有不同, 为学生感受不同说明文章的不同表达风格提供了范例。

(1) 不同说明文的比较阅读

《鲸》一文在本组课文排序中位居首位, 紧随其后的是《松鼠》, 而两篇课文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学习完《松鼠》后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究《鲸》与《松鼠》在表达上的异同, 从中感受到不同说明文不同的表达风格。

(2) 同题说明文的比较阅读

学生阅读《松鼠》, 如同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徜徉, 把同是《松鼠》的文艺性说明文改写成一般性说明文, 通过比较阅读, 产生新的发现。

四、创设交流情境

阅读是一种实践活动, 一个人的语言能否得到发展, 取决于有多少机会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因此, 教师应因文而异, 尽可能创设语言交流情境, 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会交流, 在交流中学会合作, 在合作中引起争辩, 在思辨中激活思维。在不断地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同时, 让学生获得切切实实的语言训练。

如教学《新型玻璃》, 可采用“新产品推介会”的形式创设语言情境, 一部分同学扮演玻璃厂新闻发言人介绍新产品, 一部分同学扮演媒体记者, 对新产品进行采访。通过“新产品推介会”, 学生不仅回顾了五种新型玻璃的名称、特点与作用, 而且还重组了课文语言, 明白了在不同场合、不同情景, 面对不同身份的人, 如何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交流。学生在产品推介时创造了介绍新知的语言, 这种语言是鲜活的, 具有强大的再生力。

《鲸》一文中, “鲸不属于鱼类, 是哺乳动物”这一线索贯穿全文。根据这一特点, 课堂以“鲸试图参加鱼类比赛而遭到拒绝”设计现场模拟情景对话。这种对话形式对学生而言, 看似简单, 实则是一种挑战。学生要把课文、课外读物以及电视中的相关知识进行同类聚合, 正确归类, 还需要通过对语言的捕捉和敲打才能完成, 将阅读、想象、说话巧妙地融为一炉, 实现语言和知识在心理上的重构。既准确地把握了文章的知识点, 又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语言。

五、搭建读写平台

运用语言同样是说明文教学追求的更高层次的目标。在学习了说明文后, 可运用迁移规律, 实现读写结合。

如《鲸》一文, 在感悟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后, 出示一些随文练笔的作业请学生任选其一完成 (1) 为海洋馆写一段关于鲸的解说词; (2) 以“我不是鱼”为题写一篇短文; (3) 利用课后资料袋中提供的材料写篇保护鲸的倡议书。

而《新型玻璃》一文, 则可由课文的结束段引发学生想象, 激活创新思维。可学习作者介绍新型玻璃的写作方法, 将你准备发明的新型玻璃也写一段话加以介绍, 插入到课文中, 使它与原文有机整合, 也可以《新型玻璃》的自述来写一篇短文。

篇4: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本单元以战争为主题,选取了五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诅咒,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反抗侵略的思考。

学习本单元,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思考战争与人类文明及社会发展的关系,做出自己的评价,形成自己对战争问题的看法。其次,要重视朗读,应在情感、停顿、重音、语调等方面有新的体验。再者,宜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来学习,以求提高求同存异,比较鉴别的能力。再次,要注意扩大阅读面,可在阅读教师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自主选择相关的阅读材料。最后,应以历史不该忘记为主题,开展社会调查,充分利用各种采访工具,广泛收集有关战争的材料,尝试调查报告的写作。

每课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

教学创意说明

这是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着明显不同的两首诗。学习这两首诗,一要注重朗读,读清节奏,读准语调,读出情感。二宜确定恰当的比较点,采用比较阅读方法来提高欣赏能力。三应广泛收集与课文内容相近的诗歌,确定比较点进行比较阅读练习。

互动过程

一、反复朗读,尝试发现

(一)教师范读,疏通字句;(二)师生同读,体会情感;(三)自由散读,发现异同。

二、比较阅读,探究形成

[异多求异]

这两首取材于战争的诗(以下称《十五从军征》为“诗A”,《出塞》为“诗B”)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很多不同之处,你发现了吗?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整理比较点,师生共同探究形成]

1.角度与主题不同

诗A是从一位征夫归来却无家可回而无限哀伤的角度,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诗B则是从征夫出征未还的角度,来表现战争给征夫带来的不幸及人们企盼国土不被践踏的美好愿望。

2.手法和情感不同

诗A用记叙、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明写征夫人老归来,面对庭院荒凉,墓冢累累,一人空悲戚,暗写天灾人祸、社会黑暗、亲人尽数逝去。诗A明暗结合,表达了征夫无尽的悲哀和诗人对战争带来的灾难的控诉;诗B则是联想、用典并举,写实、写虚同用,表达了诗人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3.风格与情调不同

诗A语言质朴无华,行文从容舒缓,运笔沉稳厚重,透露了悲伤低沉的情调;诗B则粗犷奔放,大气磅礴,气势豪迈,形成了悲壮高昂的情调。

4.繁简和意境不同

诗A使“繁”:前六句揭露封建兵役制度的残酷,中六句描绘了无限的悲凉,后四句抒发了无尽的悲哀,创造了凄清悲怆的意境;诗B用“简”:首句落笔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眼前与历史相勾连,次句道出了历代征夫的悲剧,三、四句用典,表明了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同愿望,创设了雄浑苍茫的意境。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出示扩读资料。

《国殇(节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师示读、简要疏通字句后]

1.你发现这两首诗写战争的角度和表达的情感的不同之处了吗?

[学生分组讨论后归纳]

《国殇》取材于秦楚丹阳、蓝田之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着眼于安史之乱。

2.能为这两首诗划分节拍吗?

[学生分组讨论后归纳]

1.若按意义断,七言诗一般为四三断。

2.若按音节断,七言诗一般为二二一二断或二二二一断。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你找到两首写战争的诗,认真朗读、划分节拍后,选择一个比较点进行比较,并准备在课上讲给同学们听。

《夜莺之歌》与《雨来没有死》

教学创意说明

这是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有着诸多同异的两篇记叙类文章。首先,应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确定恰当的比较点,找寻两篇文章的同与异,从而提高阅读和欣赏的能力。其次,应在读文的过程中,体会文中人物的崇高的思想品质,感受人性美、人格美。再次,应拓宽视野,广泛涉猎,尽可能多地阅读与课文内容相近的文章,提高独立比较、阅读的能力。

互动过程

一、认真阅读,尝试发现

(一)自由散读,把握内容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然后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分别概述两文内容。

(二)分组再读,发现同异

各学习小组组织读书,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确定恰当的比较点。

二、比较阅读,探究形成

(一)同中求异

这两篇课文(下称《夜莺之歌》为文A,《雨来没有死》为文B)的同中有异之处,你发现了没有?

[学生议论后,明确比较点及比较内容]

1.形象塑造同中有异

A相同处:两文都塑造了热爱祖国,机智勇敢地与外族侵略者斗争并安全脱险的小英雄的形象。B相异处:文A侧重表现人物的机智及英雄行为的“有意识性”、“主动性”,小夜莺特意在等敌人并机智地将敌人引入了包围圈。文B则侧重表现人物的勇敢和英雄行为产生的思想基础:小雨来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毒打威胁却坚强不屈,因为他深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2.情节安排同中有异

A相同处:两文均围绕侵略者的斗争来展开情节,表现矛盾冲突。B相异处:文A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将一件事分为“诱敌——入林——传信——摆脱”等情节,时间跨度小。文B则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写了雨来成长、成熟过程中的几件事:水性好——上夜校——父熏陶——作掩护——敢斗争。文B时间跨度较大,更多地注意了前后事件的铺垫和因果照应。

(二)异中求同

这两篇课文的异中有同之处,你发现了吗?

[学生讨论后,明确比较点及比较内容]

1.表现主题异中有同

A.相异处:文A取材于前苏联卫国战争,从“消灭敌人”的角度,讴歌了前苏联人民与德国侵略者的斗争精神。文B则取材于中国的抗日战争,从“保护同志”的角度歌颂了抗日军民的英勇无畏。B.相同处:两文都赞美了少年英雄的壮举,都表现了爱国主义主题,都传达了作者憎恶战争、渴望和平的情感。

2.使用方法异中有同

A.相异处:文A采用了围绕中心事件展开情节,表现人物的方法。文B则以表现人物为出发点来选取事件,缝合文章。B.相同处:首先,两文都采用了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设置伏笔,发展情节。其次,两文刻画人物形象时都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多角度、多层面地表现了人物精神品质。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1.出示扩读资料

《最后一课》(节选)

他(韩麦尔)有足够的勇气把今天的功课坚持到底。习字课完了,他又教了一堂历史。接着又教初级班拼他们的ba,be,bi,bo,bu。在教室后排坐位上,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眼镜,两手捧着他那本初级读本,跟他们一起拼这些字母。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听到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只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四世同堂》(节选)

他(祁瑞宣)应当安慰他们,但是怎样安慰呢?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告诉他们抵抗敌人,但是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买傻地教书,而不到战场上去呢?他应当劝告他们忍耐,但是怎么忍耐呢?他可以教他们忍受亡国的耻辱吗?

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体,他用极大的力量张开了口。他的声音,好像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他希望学生问他点什么。可是,学生们没有任何动作;除了有几个年纪大的把泪在脸上流成很长很亮的道子,没有人出声。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

糊里糊涂的,他从嗓子里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

2.请快速阅读,找到两文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的比较点各一处,进行比较

[学生阅读,讨论、发言,只要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然后以下面两个比较点作示范分析]

A.人物的表现同中有异

两位老师都做了亡国奴,因而他们的表现都很反常,都失去了自控力。不过韩麦尔老师是抓紧一切时间来讲课,以此寄托他对即将失去的法语的热爱,下课时的表现则说明他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而祁瑞宣老师则是说不出话,他的一句“今天不上了”表现了他对日本侵略者占领北平的满腔愤怒。

B.表现的主题异中有同

两文的作者不同,反映的时代背景不同,国家不同,人民不同。但两文都反映了沦陷区人民在敌人铁蹄下屈辱、悲愤的生活,都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憎恨。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你找到两篇取材于战争的短篇小说,认真阅读后,选择两个比较点进行比较,并准备在课上讲给同学们听。

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设计创意说明

这是一篇学生耳熟能详的电影故事。采用篇内巧抓比较点即人物的实际行为与假设行为进行比较的学习方法,学生会在真实与假设的丰富比较中锻炼创造力和想像力,从而深入理解五壮士的壮举。

互动过程

一、巧用资源,尝试发现

(一)播放电影,营造氛围

将电影《狼牙山五壮士》剪辑为3分钟的精萃,突现壮士的英勇场面。

(二)书中找宝,问题互助

1.学生到课文中寻找体现壮士“壮”的内容,读给同学听。

2.学生就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询问或提交组长,老师寻求帮助。

二、比较思考,探究形成

(一)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准备转移。前面有两条路可选,假如他们不选择文中写到的那条路,而选择另一条路,你认为可能出现怎样的情况,结果会怎样?这种选择好不好?

(二)有同学说,就算选择了走狼牙山之路,也完全可以不跳崖。人家美国人教育士兵:当生命受到威胁时,要先投降,保住生命。对这个问题,大家有什么见解?

[学生自由讨论,充分发表意见。只要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最后,师生共同探究形成]

就完成任务而言,五壮士选择不上狼牙山的路是无可非议的;从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的安全角度而言,五壮士的实际选择是正确的。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正义事业而献身的民族,当日寇的铁蹄残酷践踏我们美丽国土的时候,在日寇的屠刀恣意杀戮我们善良的人民的时候,用宝贵的生命去铸就“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新的长城,恰恰是动地惊天、气贯长虹的壮举。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1.出示扩读资料

美国的狄斯尼的《勇气》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二战时,一个美国伞兵在诺曼底着陆后与其战友失去了联系,陷落在了敌控区。他想到了隐蔽,他敲响了一户农家的门,这户法国农家的夫妻把他藏到了碗橱里。德军把他搜了出来,关在了仓棚里并枪毙了法国妇女的丈夫。后来美国兵又从仓棚里逃了出去。但他无处可躲,于是他避开敌人的视线,又来到了这户农家。法国妇女仍毫不犹豫地把他藏了起来。德国人再没来这里搜查,这个美国兵脱险了。

2.周样是做决定自己命运的选择,五壮士的选择和这位美国士兵的选择有无不同?你对他们的选择有什么看法?

[学生发言讨论,只要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教师可作如下提示]

五壮士义无反顾的选择和美国伞兵聪明机智的选择都表现了非凡的勇气,都是英雄的壮举。前者以牺牲生命为代价保护了群众和大部队,后者用保全生命的方法给自己创造了再与敌人战斗的机会,他们同样是值得歌颂的。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查找以“在战争中的选择”为题材的两篇文章,阅读后,确立两个比较点进行比较阅读,并准备在课上发言。

螳螂捕蝉

教学设计创意说明

本单元中进行了篇与篇,一篇内的比较阅读。本课可采用提供扩读材料作课内课外篇目比较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比较阅读的能力。

互动过程

一、读读议议,尝试发现

(一)出示扩读材料,学生自由散读

《晏子谏求雨》

齐大旱逾时,景公召群臣问曰:“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饥色。吾使人卜之,祟在高山广水。寡人欲少赋敛,以祠灵山,可乎?”群臣莫对。晏子进曰:“不可。祠此无益也。夫灵山固以石本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公曰:“不然,吾欲祠河伯,可乎?”晏子曰:“不可。河泊以水为国,以鱼鳖为民,天久不雨,水泉将下,百川将竭,国将亡,民将灭矣,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

(二)教师范读,疏通文字

二、比较阅读,探究形成

(一)独立思考,确定比较点

建议:如果我们就两篇短文进行比较,可以从什么角度进行比较?

(二)独立操作,探究形成

[以自主学习为主,必要时可与同学、老师探讨]

以内容为基点的比较;以人物性格为基点的比较;以进谏方式的基点的比较;以写作方法为基点的比较。

三、收集资料,拓宽视野

请查找两种不同进谏方式——曲谏、直谏的文章,比较异同,并准备在课上发言。

综合活动

[活动安排创意说明]

本单元的两首诗、四篇文章时贯古今,地及中外,均取材于战争。其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是抗日战争,所以,本单元的综合活动以“历史不该忘记”为中心,调查、访问此次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感受先烈的英勇斗争精神,珍视今天的幸福生活,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抱负。

[综合活动过程]

一、调查前的准备

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播放、展示和提供有关战争的影片、图片和有关战争问题的论述,加深学生对战争的认识,激发学生憎恶战争,渴望和平的情感。

2.分好调查小组,选定小组长,自行拟订计划,定准调查时间,明确参观地点,确定采访对象,备好采访工具。

二、调查中的操作

1.明确目的,端正态度,主动热情;2.仔细倾听,细心观察,认真记录。

三、调查后的整理

1.分类归纳,详略处理,配制图片;2.利用网络,补充材料,拓宽视野;3.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写好报告;4.形成看法,认真讲解,广泛交流。

四、操行评价

可采用教师宏观点评,学生组内自评和组与组互评的方法。评价时要注意到目的和效果、态度和方法、调查报告的形式和内容等问题。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附属中学)

篇5: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通过阅读获取信息、讨论交流加深理解,进一步深切体会社会日新月异的前进步伐。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学生能够初步感受到家庭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变迁。

会为发现这些变化而感到喜悦与充实,这也将作为学生对社会、对历史的认识积淀而贮存。教学重点、难点:

诗歌《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以深圳特区这样一个“小村庄”作为中国大社会的缩影,歌颂了改革开放政策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而《中国一日》这则新闻,又用大量的事实数据,较全面、具体地说明了这一变化。《黄河象》从考古的角度,推想远古时期一头老象为了喝水而深陷淤泥最终送命的故事,科学合理地推断了黄河象骨骼化石形成的过程,发掘了二百万年间沧海桑田的变化。课时安排: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2课时;黄河象 2课时;楼兰之死 1课时;中国一日 1课时;综合活动 3课时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教学内容: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第三单元中的第一课,是一首叙事性诗歌,以深圳特区这样一个“小村庄”作为中国大社会的缩影,用“我”的口吻,通过村庄昨天与今天的对比,讴歌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城市建设、人民生活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变化的惊喜,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

本课一共有8个小节,写了三方面的内容。第1、2小节由概括到具体叙述了“昨天”一座小村庄贫穷与落后的状况以及带给人们的困扰。第3—7小节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改革开放以来这座村庄的可喜变化,抒发了诗人惊喜、赞叹的情感。第8小节总结全诗,讴歌改革开放、党的富民政策给村庄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人民的生活将来会更加美好。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掌握并会写“灶、庞、焕”等生字。

引导学生找一找是各种对比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为后面的习作做准备。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画出重点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的情感。

理解课文中的词语,找出文中运用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中描绘的一座村庄、人民生活及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欣喜、赞叹之情,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的重大意义。教学重点、难点:

抓“昨天、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重点词句,品味语言。通过品味语言,可以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感情。

能进一步训练学生语感及其它语文能力。这样做能逐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继而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同时也对课文语言进行了二度创造。教具:PPT课件 第1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谁对深圳这个城市有了解?(课件)看,这就是深圳,一个繁华的城市,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著名的经济特区。而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板书: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新课讲授

这是一首现代诗,一共有几小节?(8)好,那我要找8个人来读,在他们读的过程中,其他人要认真听,看谁读得又正确又流利。

下面我出几个词考考大家,谁来念念?全班一起,一个词读两遍。(课件)

那我要问问你们了,渺茫是什么意思?(因遥远而模糊不清;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测)劳作的意思呢?(劳动,多指体力劳动)边陲呢?(边疆)

翩翩起舞的“翩翩”是什么意思?(轻快地飞舞的样子)那这个词的意思呢?(形容轻快地跳舞)

焕然一新的意思呢?(新面貌,使人觉得到处都是亮堂堂的)

那面向黄土背朝天是形容什么呀?(形容(农民)长时间辛苦耕种的样子)

我们再看看课后生字表,在你预习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提示给大家吗?(灶、庞的读音;庞不要少写一点)

形近字:灶、肚、杜,庞、宠,焕、换、唤、涣;画词(扰、渺、曦、舞的字型)下面请大家小声地把这首诗再速读一遍,思考这首诗主要写的是什么。(一座村庄昨天与今天的对比)那你能试着给这首诗分分层吗?(1—2,3—7,8)自己放开声,把这首诗歌再读一遍。作业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完成生字,积累本上写形近字。第2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在学习之前,谁来回忆一下儿这首诗主要写的是什么?(一座村庄昨天与今天的对比)(板书:昨天——今天)

好,那我们就来看看这座村庄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精读课文

我们一起把第一部分一、二小节读一遍,在读的过程中思考:这座村庄原来是什么样子的? 你怎么理解“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这句话?省略号起到了什么作用? 原来的村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昨天”一座村庄贫穷与落后的状况以及带给人们的困扰)

就是这样一座贫穷落后的村庄,今天又是什么样子呢?看到今天村庄这个样子的作者,心情又是怎样的呢?谁来读读第三小节?(通过“呵、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之情)这一节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过渡,引领下文)诗人为什么会如此惊叹?到底原来的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大家看大屏幕,谁来读一读?(课件:四个人一组朗读4—7小节,思考:文中从哪些方面写了村庄的变化?你能感受到什么?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在书旁做简单的批注。)第四小节:第1、2句以对比的方式写出村庄的道路、房屋的变化。

第五小节:设问,由上节村庄的城市建设引到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人——还是故乡人。第六小节:具体写如今“乡亲们”所从事的工作(不仅仅是种地)以及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第七小节:概括上节,农民的生活由物质到精神都“焕然一新”。是呀,农民的生活由物质到精神都“焕然一新”。(板书:焕然一新)“这就是昔日„„”(学生跟读)

这一小节中有一个比喻句,你能找出来吗?(改革开放„„美好春光)

为什么把今天的农民喻作“春燕”?为什么说他们在“描画着美好春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其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讴歌改革开放、党的富民政策给村庄带来了巨大变化而人民的生活将来会更加美好)那么我们再回到诗歌的开篇,诗人为什么要说“昨天”,而不说过去呢?(体会“变化”的时间之快,变化之大,以及社会日新月异的前进步伐)这座村庄——也就是今天的深圳特区,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的呢?(改革开放)(板书:改革开放)那么我们再回到诗歌的开篇,诗人为什么要说“昨天”,而不说过去呢?(体会“变化”的时间之快,变化之大,以及社会日新月异的前进步伐)原来的村庄发生的这些变化,这变化之大又如此之快,给你什么体会?可以结合你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没有改革开放,也许深圳甚至其它城市,还停留在贫穷落后的阶段,(课件)正是邓小平同志改革开放的政策给我们带来了这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也一起来唱这首歌。作业

完成练习册。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的变化,比如你的玩具、你的学校等等,去观察搜集这些变化,为我们下次的习作做准备。板书: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改革开放

昨天——————今天 焕然一新 黄河象 教学内容:

课文通过介绍北京自然博物馆陈列的古代黄河象骨骼的化石,推想了它的形成过程,以及被发现、发掘、命名的过程。说明二百万年间,大地发生了沧海桑田般巨大的变化。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骨骼、昂首阔步、炙烤、椭圆、有气无力、挣扎、惊恐、腐烂、挖掘、一瞬间”等词的意思。

2.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来历的以及他们这样假想的根据。3.体会文章的记叙顺序。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

6.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黄河象化石高大完整的特点及形成原因。2.理解科学家想象黄河象骨骼化石来历的经过。3.弄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教具:PPT课件 第1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

请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什么动物的骨架呀?(大象)对,这就是古代黄河象的骨骼化石,这是通过化石所推想出的黄河象的外形。(课件)那么这具象化石是在什么地方发现的?它的来历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黄河象”。(板书:黄河象)新课讲授

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9)好,那我要找9个人来读,在他们读的过程中,其他人要认真听,看谁读得又正确又流利。

下面我出几个词考考大家,谁来念念?全班一起,一个词读两遍。(课件)

那我要问问你们了,炙烤的“炙”是什么意思?(烤)那这个词的意思呢?(烤)发现是什么意思?(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发掘的意思呢?(把埋藏的东西挖掘出来)那挖掘呢?(挖)

有气无力的意思呢?(形容无精打采的样子)

我们再看看课后生字表,在你预习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提示给大家吗?(蒿、砾的读音;簇是上下结构,椭是左中右结构)

形近字:骼、胳,椎、稚,砾、烁;画词(颌、趾、炙、栎、淤的读音)

下面请大家用我们学过的快速阅读法,把文章浏览一遍,并试着给课文分分段。(1,2—7,8—9)好,四个人一组把课文再读一遍,边读边思考,每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第一段:介绍古代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样子;第二段:推想化石形成过程;第三段:化石被发现)每一部分的主要意思都有了,那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陈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大厅里的一具古代黄河象的骨骼化石,科学家依据象化石推想了它的来历,它是一九七三年被发现的)

这也是一种总结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就是段意总结法。作业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完成生字,积累本上写形近字。第2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黄河象”,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板书:黄河象)在学习之前,谁来回忆一下儿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陈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大厅里的一具古代黄河象的骨骼化石,科学家依据象化石推想了它的来历,它是一九七三年被发现的)那么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看它的形成过程。精读课文

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思考:从这段描写中你体会出这具大象骨骼化石具有什么特点?把使你产生这种感受的词句画出来。(完整)(课件:下列内容)

这具大象骨架高4米,长8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装起来的。前端是三米多长的大象牙,接着是头骨和下颌,甚至连很难发现的舌骨也保存着。在一百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

古代黄河象的骨架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是很少见的。这些语句给你什么感受?谁再来读读?(用具体数字介绍古代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样子,说明这样完整的象化石在历史上是少见的)

那如此完整的黄河象的化石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请大家快速阅读第2—7自然段。(板书:一群黄河象来到河边→老象陷进淤泥→变成化石推想)那这个形成过程是如何得来的?(根据化石推想得来的)那么作者在推想的过程中有很多合理的细节,请大家看大屏幕,谁来读读这句话?(课件)作者是看到那条小河了吗?(没有)那这推想的细节从何而来?(生活经验)那给你什么感觉?(真实)那两人一组在课文的第二部分边读边画出这样的推想细节。(一群大象,在一头老年公象的带领下,扑踏扑踏地从远处走来了。)通过这些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对,正是对生活细致入微地观察,才带给我们如此生动真实的推想故事。

那么这具距今有二百年历史的象化石又是如何被发现、发掘的呢?我们一起把第8—9自然段读一遍。(板书:发现、发掘)(1973年,甘肃)

从这个自然段中,你能找到作者推想化石形成过程的根据吗?(一是从它站立的姿势,推断是失足落水;二是从骨头关联的情况,推断它死后一直没被移动过)给你什么感觉?(推想的科学性、合理性)

二百万年呀,大地„„黄河,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时间的久远,变化的巨大)那第九自然段在讲什么?(命名)(板书:命名)

大家看,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叙述的?(推想—发现—发掘—命名)那你还能按另外的顺序重新叙述这篇故事吗?(发现—发掘—推想—命名)

对,所以呀,以后我们在阅读这样的文章时,就可以问问自己:如果不是这样的,还可能是什么样的?

这篇课文我们就学完了,给你什么感受呢?谁来说说? 作业

课间跟同伴用新的叙述顺序复述这个故事,完成练习册,继续搜集有关变化的材料。板书: 黄河象

一群黄河象来到河边→老象陷进淤泥→变成化石 推想—发现—发掘—命名 楼兰之死 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饱含着强烈情感的说明文。作者通过描述楼兰古城被沙漠吞噬,以及塔克拉玛干由绿洲变成沙漠的触目惊心的史实;国际国内土地沙漠化的严重状况,强有力地说明了土地沙漠化,是人类面临的重要生活环境问题。并通过科学分析,翔实的例证,得出“人类对植被的破坏,加速了这种自然灾害的进程”的结论。警示人们:不能听任这种历史悲剧重演。教学目标:

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态植被被破坏的严重性,从而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紧迫感。

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引用、举例、诠释等说明事物的方法。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态植被被破坏的严重性,从而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紧迫感。

教具:PPT课件 教学步骤: 质疑揭题

我们这个第三单元的单元题目是什么?(变化)

对,所以我们学过的《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从一座村庄、一个城市的角度说“变化”;《黄河象》则是从考古的角度说“变化”。那我们今天要学的《楼兰之死》又是从一个怎样的角度说的“变化”呢?(板书:楼兰之死)在示意图上指出楼兰的位置。(课件)看今昔对比图。(课件)你有什么感受?

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感受来看看楼兰有如此变化的过程。阅读升华

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7)好,那我要找7个人来读,在他们读的过程中,其他人要认真听,看谁读得又正确又流利。

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楼兰从过去到现在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在书旁做批注。(繁荣到消亡)

楼兰消亡了,死了,那它为什么会死呢?四人一组学习课文第2—5自然段,概括出“楼兰死了”的原因。(土地沙漠化)那土地沙漠化怎么形成的?你身边有这样的例子吗? 那我们看看文中,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说明土地沙漠化的?(诠释、举例)那么作者还举了什么例子呢?请大家快速阅读第六自然段。

1983年策勒县一天上市的柴车不超过500辆,但现在一天高达1000辆,那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像课文列的数据那样,10年,100年以后,柴车一天有多少辆?要破坏多少植被? 回想着历史上曾经辉煌一时的楼兰古城,再看看今天人们依然在肆无忌惮地破坏着我们的生存环境,楼兰已死„„悲剧重演吗?对,就是不能让悲剧重演,那我们应该怎么做? 作业

保护我们的环境,就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楼兰之死》是从历史和环保的角度在说“变化”。回家阅读《楼兰古国为何失踪?》,完成练习册,听写本上写这个单元的词语。中国一日 教学内容:

这是一则新闻,作者运用列数字与作比较的方法,说明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这种现象,是“奇迹中的奇迹”。教学目标:

了解新闻稿的体裁特点。

把握课文结构,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崛起与沉重同步,希望与困顿同在”这句话的含义。学习本文大量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崛起与沉重同步,希望与困顿同在”这句话的含义。学习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教具:PPT课件 教学步骤: 导入

在这个单元我们曾学过一篇课文叫《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讲的是什么呀?(改革开放给深圳市带来的巨大变化)

对,今天我们同样要学习一篇关于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巨大变化的文章,题目是什么?(中国一日)可它的体裁不是诗歌,而是新闻。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则新闻。新授

这则新闻一共有几个自然段?(11)好,那我要找11个人来读,在他们读的过程中,其他人要认真听,看谁读得又正确又流利。

新闻稿的写法包括三部分内容:导语、主体和结尾。根据这个提示,请大家给这则新闻分分段。(1,2—9,10—11)

我们一起把导语部分读一遍,边读边思考:这则新闻的时间和主要话题是什么。(1994年9月20日;中国一日,道出“发现”的是“串串生动而又令人惊讶的数字”。)

那么哪些数字令人惊讶?新闻又是从哪些方面来统计这些数字的呢?四个人一组边读边学习主体部分,解决这两个问题。(从中国的消费、市场、住宅、交通运输、人口、国内生产总值等方方面面)

[“仅仅是一天,中国就会买下近6万台电视机、12万只手表。”“仅仅是一天,中国城乡就会开通一万门电话。”„„] 这许多数字令人惊讶,但文章除了列数字之外还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呢?好,老师给你们一把金钥匙,请大家看大屏幕,谁来读读?(课件:金钥匙的内容)那你能找出这一部分作比较的句子吗?(“中国每天各种交通运输工具运送旅客1800万人次,相当于瑞典、芬兰、挪威、冰岛4国人口的总和。”„„)(课件)[澳大利亚总人口2000万左右] 5.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现在和49年相比你又知道了什么?

6.从这些数字和比较中,你们感受到中国是一个怎样的国家?请用文章中的一句话概括。(崛起与沉重同步,希望与困顿同在)

为什么要用这句话来概括?(与过去的中国相比,中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中国还很落后)

7.所以联合国人口问题专家„„的人口。你会用什么来形容这个现象?(奇迹、自豪)那我们就带着这奇迹这自豪一起把第11自然段读一遍。

三、作业

虽然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很落后,但是它的发展是有“中国特色”的,我们应该看到崛起的希望,增强承受沉重,克服“困顿”的信念。崛起与沉重同步,希望与困顿同在!这则新闻写于十几年前,文中列举的很多数字都已发生了变化,请你查找并核实几项最新的数据,比如我国现在还有大约多少贫困人口等等。回家阅读《中国贫困人口知多少统计差异使扶贫战略不确定》,完成练习册,继续搜集身边的变化。综合活动 教学内容:

本次主题活动,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发现社会的变化;用自己的笔去记录,反映社会的变化。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科学的调查、统计能力以及与人交流、文字表达能力。加深对社会日新月异的前进步伐的认识和理解,树立与时俱进的信念。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发现“变化”,及时记录、整理,写出反映“变化”的习作。引导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关心社会的发展变化,培养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关心社会的发展变化,培养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学步骤: 看一看

由周围某一事物的“变化”说起,引发议题。小组合作,根据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一个主题。通过实地观察、了解、访问等,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自己动手搜集资料。找一找

采用各种不同的形式与方法搜集资料,记录“变化”。回顾学过的四篇课文。写一写 将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选择一种表达形式,反映其“变化”过程。评价习作。说一说

结合“写一写”评价习作。作业

完成练习册和习作。课后小结:

第三单元的单元题目是变化,所选编的四篇课文可以说跟孩子的生活实际贴得很近,讲起来让孩子充满兴趣,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主要讲改革开放给深圳市带来的巨大变化。改革开放这个大背景,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很遥远,很生疏,所以我先没把过多的时间放在这个大背景上,而是就课文的诗歌本身去讨论变化,现代诗歌的特点是浅显易懂,孩子通过诗歌就能比较出深圳市过去和现在的变化,到底是变在哪里,通过诗歌很明显的语句,可以了解到变化的巨大和变化速度之快,但最后作者实际是在歌颂改革开放,歌颂党的福民政策,孩子就答不出来,只是一味地在说是农民们辛勤的劳动得来的,这可能跟我先前没有让孩子去体会这变化之中有党、有国家的政策在支撑着、在带动着有关系,我太就诗歌本身去讨论变化了,而忽略了作者真正的情感,再者,对于改革开放孩子的理解也很困难,他们不明白怎么就改革开放使贫穷的村庄变成了繁华的城市,但最后讨论对于变化的体会时,孩子说得都很好,尤其是对于北京的变化,我感觉到孩子对于贴和切身实际的,感受会很深刻。像以后再碰到这类课文,就先把这个大背景一点点带到每一部分的体会中,这样,孩子就不会偏离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最后我给他们讲了我小时候的学习生活,和他们现在的生活进行比较,孩子听得津津有味,我就趁机鼓励他们要更努力学习,得到很好的应答。

篇6: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1、龙雀是整个艺术品的一部分,又是马的底座,从而使líng 空的天马能巧妙地保持平衡。

2、胡马大宛 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__托死生。xiāo____腾有如此,万*可横行。

3、我久久地站在那里,发lèng__、发chī____、发呆,我见到了,见过了,这世间罕___见的奇景。

三、你搜集了多少带“马”字的成语呢?想一想,写一写,越多越好。

马到成功 _____ _____ _____ _______

万马奔腾 _____ _____ _____ _______

四、词语填空,在“___”上填上适合的词。

体__轻__ 神__兼__ 自__奔__ __风__动

__先__后 __头__发 前__后__ 淋__尽__

五、模仿句子写句子,注意带点词的意义,并把它用进你的句子里去。

1、天马体态轻盈,神形兼备,无论从正面、侧面的哪一个角度去看,都是极为生动健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马昂首扬尾,四蹄腾空,自由奔放,动作协调,既使人感受到力量,又激发人们的想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后来研究发现,马足踏的不是燕子,而是龙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读下面两节《马背小学》节选,模仿它的格式也来写两节小诗。

清晨,朝霞在马背上闪耀。_______________

夜晚,星星在马背上闪耀。_______________

马背是我温暖的家呀,_______________

童年的梦是那么美好!_______________

我幻想马背插上金翅膀,_______________

驮着如花的草原飞飘,_______________

牛羊像星星在身边闪光,_______________

牧草像绿云在脚下翻波涛。_______________

七、开心阅读

巩乃斯的马

有一次我在新疆巩乃斯草原,碰上夏日迅疾猛烈的暴雨。那雨来势之快,可以使悠然

在晴空盘旋的报鹰来不及躲避而被击落。雨脚之猛,竟能把牧草覆盖的原野瞬间打得烟尘滚滚。就在那场暴雨的冲打下,我见到了最壮阔的马群奔跑的场面。

仿佛分散在所有的山谷里的马都被赶到这儿来了,好家伙,被暴雨的长鞭抽打着,被低沉的怒脸恐吓着,被刺进大地倏忽消逝的闪电激奋着。马,这不肯安分的生灵从无数谷口、山坡涌出来,山洪奔泻似的在这原野上汇集了,小群汇成大群,大群在运动中扩展,成为一片喧叫、纷乱,快速移动的集团冲锋!争先恐后,前呼后应,披头散发,淋漓尽致!有的疯狂地向前奔驰,像一队尖兵,要去踏住那闪电;有的来回奔跑,俨然像临危不惧、收拾残局的大将;小马跟着母马认真而紧张地跑,不再顽皮、撒欢,一下子变得老练了许多;牧人在不可收拾的潮水中被裹挟,大喊大叫,却毫无声响,喊声像一块小石片跌进奔腾泻嚣的大河。

雄浑的马蹄声在大地奏出鼓点,悲怆苍劲的嘶鸣、叫喊在拥挤的空间碰撞、飞溅,画出一条条不规则的曲线,扭住、缠住漫天雨网,和雷声交织成惊心动魄的大舞台。而这一切,都在飞速移动中展现,几分钟后,暴雨停歇,马群消失,那惊心动魄的大场面一下不见了。

我久久地站在那里,发愣,发痴,发呆。我见到了,见过了,这世间罕见的奇景,这无可替代的伟大的马群,这古战场的再现,这交响乐伴奏下的复活的雕塑和油画长卷!我把这几分钟间见到的记在脑子里,相信,它所给予我的将使我终身受用不尽……

1、阅读了短文,对暴风雨中马群的描写你感受到了什么?多读一读短文最后一段,你会从中找到不同于作者的感受。

2、再读短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写一写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3、第二自然段用了许多比喻句和排比句,找出来,在比喻句下划“___”,在排比句“~~”,模仿比喻句和排比句各写一个句子。写好后,把自己写的句子同课文中的句子同课文中的句子对照一下,看看是否需要修改。

比喻句:

排比句:

4、联系上下文理解划“__”的词语,并用自己理解的话写下来。

1)悠然:__________ 2)瞬间:_________

3)仿佛:__________ 4)倏忽:_________

5)俨然:__________ 6)罕见:_________

5、给下面的字词注音

巩___ 乃___ 漓___

嘶____ 缠____ 挟____

八、习作

上一篇:材料管控方案下一篇:温暖的瞬间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