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系支教服务队简介

2024-07-12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系支教服务队简介(精选5篇)

篇1:阳江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系支教服务队简介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系支教服务队简介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系支教服务队组建于2006年6月。至今,已连续五年暑期驻点海陵岛平章村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活动,在平章小学开展了五年计算机支教。平章小学五年来共有五批300名学生参加了我队组织的计算机学习培训,通过了我队设计的结业考核。2010年7月,平章村党支部、村委会向我队赠送了上书‚热心支教传播信息技术,真情帮扶惠泽农村乡野‛的锦旗,以表达当地村民对我队连续五年暑期坚持不懈的支教工作的由衷感谢。

我队2007年至2009年连续三年被学院评为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服务队。2009年4月,被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学生联合会联合联合授予‚广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称号。广东省教育厅网、《阳江日报》、《阳江侨报》、阳江电台等新闻媒体对我队历年来开展的活动都进行了关注报道,阳江电台在2008年7月30日《今日阳江》节目中专题报道了我队的支教活动,在节目的最后,节目主持人播放歌曲《感谢你,老师》,送给我队20名队员,表扬我队队员的志愿服务精神。2010年10月,由指导老师陈健瑜和队员梁乔合作撰写的《海陵岛平章村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发表于阳江市社科联主办的《阳江新论》(2010年第3期)。

我队历任队长黄金来(2006年)、吴敬辉(2007年)、邢彦英(2008年)、叶桂强(2009年)、钟媚薇(2010年)、钟佩君(2011年)。

篇2:阳江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系支教服务队简介

一、实验室基本情况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示范性专科学院, 园林系是学院的品牌专业, 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室作为园林专业重点实验室, 承担该院园林类、社艺类、机电类学生的CAD实验教学工作, 教学主要采用联想、惠普、戴尔计算机作为硬件平台, windows xp系统作为系统软件平台, 利用远志硬件还原卡和远志多媒体管理系统作为网络管理工具, 安装园林行业内目前主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 如Autocad、3dmax、Ketchup、Photoshop、Corel draw、Painter、Illustrator等, 计算机设备280台, 可在同一时间面向280名学生开出实验, 主要开设的实验课程有“计算机辅助设计”、“园林计算机综合”、“Photoshop平面设计”、“3dmax建筑设计”、“Autocad结构设计”、“园林工程预决算”等。除了承担学院风景园林系、社会艺术系和信息工程系的计算机专业软件实训课程任务外, 还承担校外教育技术培训、毕业设计答辩场地、计算机等级考试培训和专业软件考试等任务, 每年实际开出实验量约为5万人。

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管理体系分散。

由于学院实行二级管理, 教学一线的老师分散在各个系部, 各系部的工作又相对独立, 因此, 管理上仍存在分工不清、职责不明等问题, 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管理。

2. 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

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室的管理工作非常复杂, 不仅涉及到对各种人员 (包括实验室人员、任课教师、学生) 的管理, 还涉及到各种文件及物件的管理, 但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使得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购置与使用率低, 资源浪费严重;常有仪器淘汰或损耗快乃至丢失等现象。

3. 开放时间缺乏制度化。

开放时间不太明确, 现行的实验室往往是在教师讲授课堂内容的相关专题时才临时决定通知实验室管理人员开放实验室。而且由于40分钟的课堂实验, 学生并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地做实验, 有时处于一种被动状态, 由于开放时间不足, 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综合实验的兴趣以及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4. 仪器维护低效率。

由于实验室管理缺乏制度化、经费困难, 管理人员人手有限以及学生数量的增多等原因使得仪器的使用频率提高, 造成仪器、设备、材料不能得到及时的维护, 损耗快。

三、加强管理, 建设科学、高效、规范的实验室

1. 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对于实验室的管理要在建设初期制度化。首先学校及学院要共同制定相关的《园林CAD实验室管理条例》、《园林CAD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条例》、《园林CAD实验室学生守则》等;其次, 应制定切实可行的账目管理制度, 将实验室所有设备器材、设备使用耗材、新增设备等的数量、金额做好明细账目, 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

2. 做好实验教学的管理

对于实验员而言, 管理好机器设备及其账目只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应用于做好实验教学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安排每门相关实验课程的具体实验时间, 及时填写实验室日志以全面记录实验室每天所完成的实验课程、教学情况、每月统计表、综合统计实验室的每月实际开出实验量、对外开放使用率等情况, 以科学量化的形式加以体现和记录, 以提高实验室的整体资源利用效率, 更好地为师生服务。

3. 严格学生上机管理的规则和程序

首先, 制定相应的《上机守则》送达到将要上机的班级, 使学生未入机房前了解计算机实验室的要求, 然后实行专机专用制度, 每个人都有固定的机器, 事先根据不同班级制作上机人员的照片及编号, 每次使用都需本人手写登记相关信息方可使用机器, 机器上有机房号与上机人员的照片及编号, 便于管理员的管理与检查监督, 以便发现问题能够准确地落实到人头上。

4. 落实机房软件管理与使用的具体措施

长期的教学实验表明, 实验室机房安装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应适合上机实验教学的需要。机房管理人员要加强与教务处及使用教师的联系, 及时调整系统结构, 以保证上机实验教学能够有序进行。管理人员或其他使用者不得在机房的系统中安装游戏及其他与教学无关的内容, 使用者不得随意更改系统的设置, 不得私自安装软件, 不得有其他可导致系统损坏的行为。为防止学生上网、玩游戏等与上机无关的行为发生, 在不需要与外网连接时要及时断开网络的连接。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一方面加强纪律;另一方面从技术上监控, 通过教师端管理软件的监控功能监控局域网内学生端的机器, 自动屏蔽非上机教学范围内的软件, 使其不能够正常运行以达到管理的目的。

5. 提高管理员素质, 进行有效的设备维护

园林CAD实验室的主要设备就是计算机, 如何有效地保障计算机硬件、软件良好运行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在管理员技术素质方面, 不仅要求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操作熟练掌握, 更需要熟悉计算机的各种硬件故障的判断方法, 这样, 当出现故障时便可及时有效地判断出现故障的元器件部位, 自己能修理的自行解决, 无法处理的就尽快联系电脑厂家上门诊断维修。同时, 在专业知识方面, 实验员需要了解多种园林类CAD软件的常规操作, 对常用的专业CAD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软件故障能果断地进行排查与解决, 并对因计算机长时间的使用而由此产生的人为错误操作、病毒感染等故障进行及时的发现、判断和解决。此外, 实验室应采用科学高效的设备管理工具, 例如安装计算机专用的硬件保护卡, 利用“还原”技术保护计算机中的资料与数据,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实验管理人员的重装系统与软件维护等管理工作量, 使设备的维护工作不必单调重复, 从而大大提高设备维护工作的效率, 为实验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篇3:阳江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系支教服务队简介

面对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双化驱动、蓝色崛起、融入珠三角“三大战略”,作为阳江市唯一的高校,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与时俱进,立足于区域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把握市场的变化动态和走向,充分开展市场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培养符合阳江经济转型升级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1 专业结构调整与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联动关系

地方高职院校与地方产业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产业作为社会生产方式体现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是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基石;专业建设与发展又为产业提供各类所需人才支撑。产业的转型升级,意味着人才需求发生了变化,产业转型升级这一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各类人才保障是关键,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随之而动,保持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平衡与对称。

目前,地方人才市场既存在供大于求的矛盾,也存在供不应求的矛盾,造成这种矛盾,从高职院校角度反思,就是人才需求信息的滞后或视而不见,有的人才不需要,需要的人才没有。过去,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并没有深入研究社会需求关系,仅从学校自身条件和发展趋势出发设置专业或校校之间相互参照设置专业,造成专业设置“同质同构”现象严重,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不对称的矛盾随着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日益突出。长此以往,将造成办学资源的巨大浪费。

经过多年实践,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办高职,就是在办特色,办优势;产业在哪里,特色就在哪里,优势就在哪里。从这个意义上讲,专业结构调整的最终目的是汇聚人力、物力、财力,开展特色专业建设。

2 专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

专业结构调整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种科学规划,是一项顶层设计,既要考虑外部因素,如地方政策,经济需求等;也要考虑内部因素,如师资,教学设备、场地等。因此一方面要做好“加法”,通过分析自身的办学条件,办学基础,办学传统,盘点自己的“家底”,量力而行,确定专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思路、原则和具体措施,研究考虑在张显本校优势的基础上还需要增加哪些专业,扩充哪些专业群,使自己的传统专业、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得以办大办强办优,这是专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意义所在。

另一方面,要做好“减法”。专业结构调整不仅是发展新专业,更重要的是对招生人数少,报到率、就业率低的专业“关、停、并、转”,其中涉及到教师的安置问题、设备的处理问题、人员的转岗去留问题。需要从全局出发,站在学校持续发展的层面,有计划、有步骤地稳定实施,既不能瞻前顾后,畏手畏脚,也不能操之过急,草率行动。这是专业结构调整的“难点”所在。

3 适应产业发展调整与优化专业结构

面对阳江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学院领导认真分析了粤西地区,尤其是阳江及周边地区制造业、农业的升级改造情况,海洋渔业、旅游业的发展优势,决定以“创新强校”为契机,以政校行企协同为突破口,找准自己的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主动与当地知名企业喜之郎、海纳等合作办学,积极争取市政府的支持,对现有专业作如下调整:(1)开办机械设计与制作、汽车维修与管理、商务管理等专业,恢复并逐步扩大水产养殖专业的招生,适应阳江市工业、农业(“一银一绿”)升级改造的发展需要。(2)成立旅游管理系。以酒店管理专业为基础,开设旅游管理专业,成立旅游系,扩大招生规模,为阳江市“蓝色崛起”(“一蓝”)培养更多的旅游管理人才。(3)缩减或注销部分专业。根据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注销了长期未招生的物业管理、人群康复、法律事务等五个专业,暂停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招生,停止产品造型设计专业的招生。

4 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路和做法

所谓特色专业,是指“充分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育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办学特色,获得社会认同并具有较高社会声誉的专业”。②近几年,在高职院校中开展的“创示范校”、“人才水平评估”、“创新强校工程”等重大举措,其核心就在特色专业建设上。根据《示范专业验收标准》,专业特色应体现在以下方面:(1)办学理念,办学思路的先进性、清晰度。(2)人才培养模式的先进性、创造性。(3)专业课程教学特色,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成效。(4)教学管理、教学运行、体制机制的特色。这些特色,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是学校办学质量、办学成效的集中体现。

4.1 政校企行深度合作是前提

专业建设是否取得成效,办出特色,从而获得社会赞誉,离不开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实验实训室,也离不开优秀的教学团体和高水平的师资,但我们认为,专业特色一个基本的条件和前提就是政校企行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没有这个前提,“特色”就无从谈起。因为高职教育具有职业性、实践性、应用性、社会性等特征,近代职业教育之父黄炎培先生说,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必须走校企合作之路。

近几年,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在政校企行合作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积极配合市委组织部制定了《阳江市海洋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阳江市“蓝色旅游”紧缺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阳江市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十百千”工程实施方案》、《阳江市海洋食品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阳江市农业龙头企业管理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和《阳江市五金刀剪产业转型升级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六大人才培养工程方案,承担了其中五个人才培养项目。这些政策措施,为学院开展政校行企合作、协同机制创新提供了政策保障。2009 年学院与新力工业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校中厂”实训基地。2011 年校企合作投资建设了阳江职院先进制造业实训基地(阳江市太仕模具有限公司)。学院还与阳江海纳水产有限公司、阳江喜之郎果冻制造有限公司、阳江信得安珠宝等阳江各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初步形成人才共用、项目共建、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产学研紧密合作机制体制,共同推进校企协同创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共同培养适应现代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2013 年学院与阳江市太仕模具有限公司合作申报的服务地方优势特色产业的《五金刀剪模具精密加工平台建设技术改造项目》获得省财政厅、省经信委产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补助;《五金刀剪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获得省财政、省经信委工业设计发展专项资金补助。

4.2 体制机制创新是关键

从2005 年国务院出台《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提出“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至今已有10年,但校企合作“一头冷一头热”的现象仍然存在。我们认为,必须创新体制机制,打破现有“壁垒”,才能改变这种现象,实现“四个合作”。学校要联合行业企业建立基于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做好顶层设计,成立产学研究合作研究合作指导委员会,积聚地方各企业家、专家和学者,为政府提供政策依据,为校企合作提供指导意见。还要成立由校领导、企业高管、技术专家、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组成的校企合作办学委员会,落实.执行校企合作的相关工作。学校各教学系部也要成立由企业技术专家、系部主任、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并下设办公室,确保校企合作最终落实到专业建设上。

4.3 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是保障

特色专业建设必须改革现存的教学管理制度,探索过程管理、个性管理、差异管理、目标管理。以校企合作为核心,研究在工学结合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组织制定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如《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施意见》,《校企合作教学管理规定》等。保证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过程中,教学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流程、标准、要求、规范都落实到位,有章可循。

以前的教学管理属于“大一统”管理模式,统一要求,统一标准,统一做法,统一组织形式,总之强调统一性。在校企合作背景下,这种模式难以继续实行。因为校企合作设计的企业多、情况复杂。由于行业、企业的参与,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手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需要在教学管理体系运行中做到工与学的科学规划、合理衔接、管理到位。在教学安排上,由于工与学的结合,教师、学生、场所、时间四个要素难以像以前一样统一;在教学安排上,必须开发合适本校的排课系统;在教学监控上,要以工学结合教师体系为重点,实施由校内延伸到校外的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在考核方式上,要把校企合作形式正确与否、效果好坏、效益高低纳入到考核指标中。

注释

11阳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篇4:阳江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系支教服务队简介

学院历经20年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已建成国家级示范专业——珠宝首饰工艺及鉴定专业,广东省示范专业——视觉传达专业。国家重点建设专业——工业设计专业正在建设中。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两门,教育部教指委精品课程四门,省级精品课程三门,校级精品课程十二门。近年来教师取得各类科研、学术成果四百余项,在国际、国内大赛、展览中获奖五十多项,完成了三十余项纵向和横向课题。多位教师荣获“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及“深圳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教师指导的学生在国际、国内等各大赛事中获得七十余项重要奖项。

学院不断发挥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先后组织、策划和承办了第二届华人平面设计大赛,全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研讨会,中、韩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师生作品交流展,海峡两岸高职(技职)艺术设计研讨会,中国设计专题展,第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国际职业教育展,国际设计高峰会,中外大学生创意设计大赛,海峡两岸三地大学生绿色创意、制作大赛,首届全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大赛,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海报设计大赛2008、2009、2010年度赛,全国第二、三、四届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等重要文化活动。在2010年还参与了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体育制服类设计竞标,与国内一流院校同台竞技,最终以青春、时尚的设计理念脱颖而出,成为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体育制服类设计中标单位。这套青春靓丽的服装在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征服了世界各地的参赛者,赢得社会广泛赞誉,并为中国丝绸博物馆永久收藏。

篇5: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学院前身系创建于1958年的陶都工业大学, 拥有50多年办学历史。学院有着浓厚的办学底蕴和良好的人文地理环境。学院依托地方经济特色和经济发展状况, 以产业发展趋向和就业需求为导向, 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及学院的办学条件, 遵循高等教育自身的规律, 坚持深入生产、管理、服务一线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 瞄准宏观产业政策和区域经济发展形势, 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形势及技术进步、发展趋势对人才规格和需求变化, 科学、合理地设置了各具特色的专业。

学院设有陶瓷工艺系、数字艺术系、环境艺术系、服装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电子信息系、经济管理系等7个系, 共开设专业28个, 覆盖艺术设计、机械、材料、电子、计算机、财务会计、经济贸易等专业领域。其中陶艺设计、陶瓷工艺、视光技术等专业是省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中独具特色的专业。学院面向全国招生, 着力培养应用型、技术型、创新型的复合型高等专业技术人才, 目前有全日制在校生8000人左右。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 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75人, 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教师98人。在现有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中, 双师型教师比例超过70%。学院拥有多名著名陶艺专家、国家一级美术师、眼镜行业资深专家等。学院重视产、学、研工作, 教师教科研成果丰硕。学院教学设备齐全, 拥有与专业教育相适应的实验、实训设施。目前学院已建成了陶瓷工艺实训中心、眼视光技术实训中心、数控加工技术实训中心、机械加工实训中心等十多个实训中心, 在建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特色工艺”实训基地项目一个, 江苏省陶瓷材料与工艺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一个。中心根据现代企业需求进行设计, 按照企业真实职业环境进行布置, 按照企业现场生产流程组织训练, 营造真实的职业氛围, 学、练、做结合, 使学生熟悉企业生产环境, 缩短实习与就业的距离。学院图书馆功能齐全, 各种图书资料70万册。

学院坚持以德育为先、能力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强校为办学理念, 借鉴国内外先进教育思想, 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逐步形成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机制, 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 2004-2008年学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

为了更好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注重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 与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审计学院等多所本科院校进行专本对接合作, 并与加拿大莫哈克学院等多所国外同类学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办学关系。

学院宜兴校区占地532亩, 建筑面积21万余平方米。学院新校区校园环境建设充分利用校园内山坡地的自然地形, 充分依托校园东部茂密的植被, 依山傍势, 以原始地形地貌为基础并加以改造, 用一个中轴景观南北走向联结起“南部大学生活动中心、中部以图书馆为标志的建筑群、北部古陶坊”三个空间, 形成生态原真、以人为本、格调高雅、景色秀丽的校园景观, 是融山水为一体的生态型、园林式、数字化的新校园。

学院在2007年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荣获优秀学校称号。学院被评为江苏省安全文明校园和无锡市文明单位。

上一篇:机器维修合同下一篇:中考化学总复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