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 浅谈课后教学反思

2024-04-09

王斌 浅谈课后教学反思(精选11篇)

篇1:王斌 浅谈课后教学反思

城内小学 王斌

本节课,重点研究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在教学过程中,我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经历列表、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从中对于列表策略有所体会。

教学中,我没有补充其他的解法,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对列表方法这一常用学生方法的掌握,只是渗透假设的思想方法,为下节课运用方法多样化继续研究奠定基础。鸡兔同笼问题来于生活,学生十分感兴趣,但它需要用一些数学策略去解决。本节课我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列表法解决问题,对于多数学生能够理解与掌握。在教学中,注重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鼓励每个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不同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本节课,我主要应用取中列表法,取中后,如何一步到位,能得到最终的答案,这里有必要让学生试一试,不要再一点一点的去猜测,那样就会浪费时间,走弯路。

总的来说,教学的有效性更注重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体会数学的价值。

篇2:王斌 浅谈课后教学反思

城内小学 王斌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图形中的规律》。图形中的规律这个专题旨在让学生经历一个直观操作、探索发现的过程,体验发现规律的方法,回顾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核心活动就是让学生动手摆连续的三角形。课堂上,以学生熟悉的用小棒摆三角形为思维起点,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摆连续的三角形,并边摆边填写表格,其中就隐含着图形中的规律,学生有图可依、有表可据;要求他们说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通过数图中小棒的根数和看表中数据的规律,这一环节看似简单操作,但学生的摆、填、数、看中有思考,是规律悟出的基础,我以为不应因满足于得出答案而过早地将具体的规律抽象化,这样的经历是不可或缺的。于是我又组织学生在汇报时重现发现规律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在黑板上亲自摆一摆,一边摆一边说,一边记录数字。图形、数形的结合,使学生很快就发现了规律,这就将其过程开放化了,让大家看到的是完整的过程,学生们不仅发现了规律,也共享了方法,将抽象的结论具体化,学生的汇报操作就代替了老师枯燥的讲解,而且让学生对发现规律的方法和规律一目了然,虽然这个过程很慢,但是很有必要,这是展示学生学习个性的过程,是学生思考的过程,也是学生互相学习的过程,更为学生积累学习方法奠定了基础,将全体学生的思考由感性引向了深刻的理性。

篇3:王斌 浅谈课后教学反思

数学课堂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是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实际接受状态存在差异, 具体表现为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例如, “直线、射线、线段”一节的教学, 有的学生一节课就可以掌握得比较好, 但有的学生需要两个课时甚至三个课时。如何使这种现象得以改观, 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检查、审视和评价, 对自己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度等方面保持有意识的反省:讲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讲这些内容、沿着何种思路进行讲授这些内容等都要有清醒的认识。例如, 课前预计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及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构想出可能有的教学效果;课后对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从学生实际出发、教材的呈现是否清楚合理、教学是否得法等方面的分析。

每节课都可能有不同的成功之处, 如充满吸引力的课堂导入、有趣的对话、典型的案例、巧妙的设问、幽默的讲解、独到而有特色的小实验、恰如其分的多媒体应用等。教师以自己创造性的教学思维, 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把握教材内容, 并以恰当的方法和表现力设计教学环节, 将教学过程中自己感受深刻、达到预期效果和引起学生共鸣的做法记录下来, 日积月累, 就成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教学经验。

尝试改进是在弄清了教学的问题所在后, 教师对自己所进行的主动寻求原因, 并尝试改进、纠正和调节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各环节的用心体会, 根据发现的问题寻求问题出现的原因, 并据此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 尝试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或补救措施, 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成功地寻找出问题症结所在, 往往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程度有关。如果缺乏沟通, 即使发现问题, 也较难把握住问题出现的原因, 更难提出较好的改进方案。例如, “角度比较”一节中有关角的大小的内容是教学中的难点, 但难点的成因却有所不同, 有的学生是由于空间想象能力较差, 不易理解两个角的大小关系, 有的学生是由于对角度的单位转换掌握得不好, 对角的大小理解较差。同样是难点, 解决的方法却不一样。因此, 教师要学会耐心与学生沟通。

篇4:浅谈课后教学反思

一、什么是课后教学反思

课后教学反思是教师积极主动地对自己教学活动中具有反思和研究价值的各种经验进行批判性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一种方法和手段。课后教学反思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主动性

课后教学反思是教师个体在内在动机、内在需求的驱动下,自觉自愿进行的。

(二)持续性

课后教学反思的撰写贵在及时,贵在坚持,应有规律地进行。教师可将撰写课后教学反思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

(三)侧重性

在实际撰写课后教学反思时,并不是要对所有的教学事件和内容都予以记录,写成面面俱到的“流水账”,而是结合教学实际,针对教学活动中有反思价值和研究价值的某些经验进行选择记录。

(四)批判性

课后教学反思虽是对教学活动中某一具体教学情景的记录,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批判性的理解和认识。但侧重点不在前者,而在后者。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理性的、批判性的分析和建设性的思考。内容应深入分析“为什么这样做”、“怎样做更好”等问题。

二、课后教学反思的形式及内容

课后教学反思的撰写没有固定的格式和内容,每个教师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形式和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撰写,自由展示自己的撰写风格和特点。

(一)课后教学反思的形式

1.点评式。在教案各栏目相对应的地方针对实施教学的实际情况言简意赅地加以批注、评述。2.提纲式。较全面的评价教学上的成败得失,经过分析与综合,提纲挈领地一一列出。3.专项式。抓住教学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进行深入地认识与反思,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与总结。4.随笔式。把教学活动中最典型、最需要探索的教学现象集中起来,对它们进行深入研究、剖析和提炼,教师要反思这点,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和体会。

(二)课后教学反思的内容

1.教师要从根本上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否体现了课改的要求,是否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2.教师要反思这节课我想教什么?我教了什么?任务是否全部完成?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同时还有什么收获?3.教师要对自己的能与不能有理智的认识。这节课是否运用了新的教法?是否把握了知识的停靠点,解决了“学会”问题?是否把握了情感激发点,解决了“乐学”问题?是否把握了思维展开点,解决了“会学”问题?是否把握了能力的生长点,解决了“精学”问题?4.课堂教学成效更重要的是看学生学到了多少。因此,教师要反思自己是否关注了自己的教法而忽视了主体?学生是否乐意参与学习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是否得到了升华?课后征求学生意见,以学生为主题进行反思尤为重要。

三、充分发挥课后教学反思应有的作用

(一)教师要在深刻理解课后教学反思的基础上,明确课后反思的形式和内容

这对于那些不习惯写课后教学反思的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在理论方面,不少教育工作者已经对什么是课后教学反思、怎样写课后教学反思等问题,做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在实践方面,涌现出了许多坚持写课后反思的教师典范。因此,教师写课后教学反思的时候,既要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教训,主动学习他人有关课后教学反思的文章和实践经验,还应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形成适合自身教学需要的课后教学反思撰写形式,反思并改进自己的教学。

(二)教师要细心观察,及时写下教学活动中的经验

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看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动,并作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反思之后用自己的观点、看法、评价用于自己的实践教学就是改进教学的行动。提高了教师的反思能力,具备了自我监控、教学监控、课堂的组织与管理、言语沟通、评价及教学反思各方面的能力。教师要写好教学反思,课后可以从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是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活动是否有了“沟通”和“合作”,教学过程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这方面进行反思。

(三)课后教学反思中,在记录教学事件和自身感受的同时更应对其进行批判性的反思、分析和评价

因为教师写课后教学反思中,记录事实并非终极目的,而是要在记录事实过程中,通过对其进行批判性的反思、分析、和评价,来理清思路、提高认识、改进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写课后教学反思过程中,一方面,要及时总结教学活动中的有益经验,尽量使其系统化、理论化、以便更好地指导以后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针对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应进行深入地分析,找到恰当的方法,以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活动。

总之,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是教师对自我教学的重新构建。通过反思发现自身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寻求解决的办法和策略,再监测实施策略的效果,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

篇5:浅谈物理教学的课后反思

对于每一位教师,当他上完一节课后对这节课后的感受,肯定会比课前备课的感受更为深刻,更能从中体会该课教学的得与失。因此,课后反思自己的备课与课堂教学,记录自己的感受、体会、评价及修订,总结积累教学经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既可以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有利于优化下一节、下一轮的教学,又便于及时弥补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功底,切实提高教学水平。

好的课后反思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画龙点睛之作用,再完美的课堂教学或多或少都会留下这样、那样的缺憾。根据几年的教学经验,我对课后反思谈谈几点看法和做法。

1、内容的反思

教师的授课必先确定授课的内容是什么,重点、难点如何把握,时间和内容如何合理的分配。但在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深度与浅度相差悬殊,师生互动交流并不融洽,教法与学法相脱节的现象发生。通过对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课后反思,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可对下一知识点的教学产生催化的作用。

例如:在《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一课中,不管是落体规律的探究还是斜面实验的探究,都贯穿了“观察—猜想—数学推演一实验验证一修正-外推”这种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以知识为载体,以实验为手段对学生进行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让学生在实验和数学推演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方法,产生对科学探究的积极情感。

2、人的反思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课堂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的好与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教学活动中师生的角色是否投入,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否融洽,学生是否愉快地投入课堂的全过程,是否深切地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华到自己精神的需要。

例如:在《原子核式结构》的教学中,先将学生分成了八个学习小组,教师提出问题:汤姆生的“葡萄干布丁”模型是否正确呢?假如你是科学家,你如何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然后各小组选出代表发言。大家各抒已见,热闹空前,有的小组提出用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但立即受到这样的反对,当时有电子显微镜吗?有的小组提出做实验,但不能拿出具体可行的实验方案,大家激烈地讨论了许多分钟后,终于有同学提出用极细的子弹打击物体中的原子,从而探讨原子内部的结构。教师欣喜地表示,这是个了不起的主意。同时启发学生,探索物质的内部结构通常采用黑箱原理,就是先向黑箱输入某些信息,看它的反馈信息,从而对黑箱的内部结构作出推理。教师进一步引导:极细的“子弹”如何获得呢?“子弹”如果能“带电”,我们就能根据带电粒子的相互作用规律,进行更加准确的分析。如何获得“极细的、带电的”子弹呢?让我们来看科学家是如何探究的吧。同学们兴趣十足,这时再引导学生看课本及动画“α粒子散射实验”。最后教师同学生一起得出在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究中,科学家的思维是:提出问题(电子的发现导出了原子正负电荷如何分布的问题)、作出猜想(汤姆生的原子模型)、设计实验并做实验(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获取数据(大多数α粒子沿原方向前进、少数α粒子作大角度偏转,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分析论证(汤姆生的原子模型站不住脚,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交流评估等。最后教师因势利导地鼓励同学们,有些同学很有创意,他们对生活的用品稍作改动就成了方便实用的新型工具,这些同学就是善于用科学家的思维来探究问题。在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科学界仍有很多问题未得到解决,同学们要奇思异想,敢于质疑,大胆猜想,大胆实验,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为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做出自己的贡献。

枯燥抽象的原子物理学,变成了一个生动活泼、曲折动人的原子结构发现的故事,变成了提高科学探究素养的乐园。这样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不但学到了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

3、方式的反思

授课方式的反思是反思的重中之重。它应包含课堂环境条件(或是课堂氛围)是否让参与教学活动的人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是否提高、增强人的活动能力,教师激情是否高涨,学生学习热情是否高亢,怎么样才能创造既有舒适感又有生活情调的高雅活动场所,同时,内容怎样处理,顺序如何调整,语言怎样运用,教学手段如何利用,课堂结构如何布局,学生兴趣怎样激发,师生互动交流平台怎样构建等。

在学习的方式上更强调对自然社会的观察,对物理过程的体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实践。因此,要求教师们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更注重指导学生物理思考与猜想,敢于怀疑,主动观察与动手实践等等。

例如,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试验方案——收集证据——验证假设——得出结论——评价交流”的学习方法。其中要强调在物理教学中实验的作用。物理学是实验科学,物理实验生动、直观、具体,本身带有很强的趣味性,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因此,教师应特别重视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实验。

例如在讲授光的知识时,小实验:水中的筷子为什么会“弯曲”?硬币为什么“升高”了?色散现象的形成,光导纤维演示实验,全反射现象等等……开展小制作,如自制潜望镜、针孔照相机等。

另外为了给“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新鲜的血液,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要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和网上资源,建构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和新的学习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开展这方面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篇6:王斌 浅谈课后教学反思

当一节课的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 也许你会这样问自己:这节课我上得成功吗?在我的这节数学课中, 学生学到了什么?掌握得怎么样?还有什么没有掌握?下节课要给学生强调哪些知识?这节数学课上, 我的学生们学得快乐吗?他们在我的课中享受到了什么?我自己也得到享受了吗?许多教师在课前只备教材、备方法, 但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后反思.教后反思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上完一节课, 总有一些成败得失, 抑或有一些自己的感触.如果能及时地反思一下疏漏失败之处, 不仅有利于今后的教学实践, 常教常新, 也有利于经验的积累, 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后反思些什么呢?在此,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些体会, 与大家共勉.

下面我以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的《26.2用函数的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为例.

一、思得

在教学实践中, 每位教师在课堂结构、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上都有自己的独特设计.有些教学设想, 在师生双边活动中会显现出它的“精彩”之处, 因此要善于总结.每上完一节课后, 都坚持做到认真反思, 并把这节课成功的关键记于教案后, 作为今后讲解同类型课的借鉴.如, 整节课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气氛活跃, 教学效果显著.

《26.2用函数的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这一节课与学过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基本概念和函数图像有着紧密的联系, 通过对这一节课的学习, 既可以让学生接受、理解函数的概念并理解函数与方程的紧密联系, 又可使学生加深对函数基本概念的理解, 还为日后高中函数的教学做好准备, 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根据这一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 我采取引导发现式教学方法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

引导发现法作为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 体现了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探究抛物线交x轴的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观察图形, 从图像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方程的根之间进行分析、猜想、归纳、总结, 这是重要的数学中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的是类比思想方法.这些方法的使用对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 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也有一定的作用.课堂使用多媒体以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形式强化对学生感观的刺激, 这一点是粉笔和黑板所不能及的.采取这种形式, 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大一堂课的信息容量, 使教学目标更完美地体现.让学生体验函数y=x2和y=bx+c的交点的横坐标是方程x2=bx+c的解的探索过程, 掌握用函数y=x2和y=bx+c图像交点的方法求方程ax2=bx+c的解.通过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提高学生综合解题能力.

二、思失

在教学中,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一群生理上、心理上都不相同的青少年, 是一群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各异的学生.即使我们理解了教学大纲的精神, 熟悉了教材内容, 精心准备了教案, 我们的构思和设计与实际教学过程总会有不相适应的地方, 如教材内容处理不妥、教学方法选用不佳、师生活动不协调、教学效果不良等.课后我们都会感到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应认真进行思考、仔细分析, 确保以后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认真思考和分析后, 我找到了自己教学工作的不足.本节课的难点是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当时我虽然进一步强调, 但是联系的内容太少, 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理解, 因而影响了本节课的效果.

教学结束学生能够求出指定函数与x轴的交点个数和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但并未深层次地挖掘原函数和函数的图像、性质与方程等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思效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 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 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课堂中总觉得自己讲得很清楚, 看上去学生似乎对知识的掌握也不错, 但在测验时却出现了不少错误.我们通过课后作业、个别辅导或检测考试来了解某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 分析在这一阶段里学生对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得好, 哪些掌握得差;对于同一类知识, 哪些学生学会了, 哪些学生还弄不明白.对于从学生方面反馈回来的信息, 我们都要进行全面的分析, 认真思考自己教学的实际效果, 即哪些工作做好了, 哪些工作还有待改进.针对这些错误, 我认真思考, 找出了自己教学上存在的问题.这节课应当舍得花时间讲清函数和方程的关系并且学会使用.这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 可以拓宽学生学习的思路, 提高学习能力.

四、思改

“思”的目的是“改”, “思改”是针对前面“三思”而进行的思考, 教师通过对教学各个环节的得失和效果进行客观的分析, 认真思考而受到启发, 并找出问题的症结, 探索出改进教学的方法.例如, 学生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欠缺时, 教师应及时进行补救, 重在双基上下工夫;当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时, 可强化训练, 逐步提高.属于少数学生的问题, 可个别辅导, 属于大多数学生的问题, 需要在课堂上统一解决, 必要时调整教案或教学进度.再次教学, 我会重新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从课本引例的四个问题可以看出,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关系密切.由学生小组讨论, 总结出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关系.

例如, 已知二次函数y=-x2+4x的值为3, 求自变量x的值.可以解一元二次方程-x2+4x=3 (即x2-4x+3=0) .反过来, 解方程x2-4x+3=0又可以看做已知二次函数y=x2-4x+3的值为0, 求自变量x的值.

这样的引入方式, 抓住了本节课的实质, 确保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此外, 可以使学生明白新知识来源于旧知识, 促使学生主动运用函数的研究方法去学习, 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做好思维上的准备.

(二) 新课讲授

首先通过尝试练习、互助纠错来探究新知识.

1. 二次函数 (1) y=x2+x-2; (2) y=x2-6x+9; (3) y=x2-x+1的图像如图1所示.

(1)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有公共点吗?如果有, 公共点的横坐标是多少?

(2) 当x取公共点的横坐标时, 函数的值是多少?由此, 你能得出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吗?

先画出以上二次函数的图像, 由图像学生展开讨论, 在教师的引导下回答以上的问题.

从上面可以看出,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关系密切.由学生小组讨论, 总结出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关系.

可以看出:

(1) 抛物线y=x2+x-2与x轴有两个公共点, 它们的横坐标是-2, 1.当x取公共点的横坐标时, 函数的值是0.由此得出方程x2+x-2=0的根是-2, 1.

(2) 抛物线y=x2-6x+9与x轴有一个公共点, 这点的横坐标是3.当x=3时, 函数的值是0.由此得出方程x2-6x+9=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

(3) 抛物线y=x2-x+1与x轴没有公共点, 由此可知, 方程x2-x+1=0没有实数根.

一般的, 我们可以利用二次函数y=ax2+bx+c深入讨论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对于这一问题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图像观察, 出示电脑幻灯, 根据数形结合得出.进行简单的归纳,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三) 终结阶段

1. 课堂练习: (出示电脑幻灯片, 让学生完成以下练习)

(1) 方程x2+4x-5=0的根为, 则函数y=x2+4x-5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有个;若有交点, 其坐标是.

(2) 方程-x2+10x-25=0的根是;则函数y=-x2+10x-25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有个;若有交点, 其坐标是.

(3) 判断二次函数y=-x2-4x-6的图像与x轴是否有公共点.

(4) 已知二次函数y=2x2- (m+1) x+m-1.

(1) 求证:无论x为何值, 函数图像与x轴有公共点, 并指出当m为何值时, 只有一个公共点;

(2) 当m为何值时, 函数图像过原点, 并求出此时函数图像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坐标.

第 (1) (2) (3) 道题是对归纳的结论进行相应练习, 使学生对于本节课的重点 (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有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第 (4) 题是以论证的格式再次对重点的展示.

2. 小结归纳

通过对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和小结, 使学生理清这节课的重难点, 并使“终结阶段”的教学更为完整, 达到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篇7:浅谈英语教学课后的反思

课后反思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如何来把握这个度,都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发现了这样的弊端以后,对现有文本做了及时的调整,即不设定具体的板块让教师们填写,而是建议大家从关注点、情境描述、情境分析、困惑反馈等几个方面进行反思,教师们可以自行设计或发挥,给大家留有充分的自主创造的空间。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对教案进行反思性教学设计,以此来浅谈自己对教案中课后反思的几点看法。

一、反思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其专业素质方面不断成长并追求成熟的过程,是教师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等方面不断更新、演进和完善的过程。促进教师的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已成为现代教育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成为各国大力发展的共识。时代向教育的挑战不是数量的扩展,原有教育的修补和完善,而是要求教育的重建,要求教师教育素质的提高。从国际教师教育的基本走向看,在职教师教育已逐渐摆明把教师作为一个被动接受者,以封闭的知识,单纯、模式化为内容的脱产进修,代之以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反思和校本培训为特点的在岗培训。其中“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正如考文德希德所言:“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即使具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他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因此,反思对教师改进自己的工作有独特作用,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通过课程改革通识培训的学习,我们进一步明白了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而且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因为它会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二、通过课后反思形成自己的教学策略

1.学会写反思日记或教学自传

教师要在一天结束后,写下自己的经验,如:教学的背景、效果,上课的具体感受,存在的问题,对课前预定目的和要求的实现程度,反思后的解决办法和设想,以及教育教学中的突发事件,自身价值观,道德观的悸动等,通过以上的对事实的客观叙述,分析积累,使问题得以解决,经验得以提炼和升华,缺陷之处得以完善,更好的为未来的教学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2.从学生身上反思

通过我们学生的眼睛,就像学生观察我们一样来观察我们自己,可以让我们了解自己的行动和假定。通过反思学生帮助我们明确是否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目标、任务得以完成,是否使学生能够获得他们期望的意义。

3.通过同事来反思

同事的反思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与同事的积极的有建设性的交流来看到自身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对同事的教育、教学进行观摩、深思而反观自己,及时调整和矫正自身的问题。

4.通过科学理论的学习掌握来反思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使理论在实践中应用。对照反思自身的教学经验得以充实发展,澄清在实践中的困惑,把经验与理论探究结合起来,为解决现实的或未来的教学问题打下基础。

三、把反思性教学特征化

1.反思性教学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具有较强的创新性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实践活动,反思性教学的反思不是经验性教师教学后简单回想一下自己的教学情况的反思,而是一种可重复实验的研究意义的反思。二是它用科学和人文统一的方式解决处于教学的决策和技术以及伦理等层面的教学主体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不足之处),千方百计追求“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使得参与反思性教学的教师获得了创造性思考直至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机会。

2.反思性教学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

教学中教师之所以要反思,主要是为了改进教学,这实质上是向更合理的教学实践努力。许多反思性教学专家认为,反思性教学兴起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们通常假定,反思在本质上是教学与师范教育的好的和合理的方面,而且教师越能反思,在某种意义上越是好的教师”。“当人们努力追求合理性,并确证观念与行动,以形成对现象的新的理解和欣赏时,就要激励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

3.反思性教学强调两个“学会”,是全面发展教师的过程

学会学习早已为人们熟悉,其含义也随人们的理解日趋丰富,不仅有技术的意义,而且有人格意义等。学会教学虽是新概念,但其含义与学会学习有类似之处,即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作为“学习教学”的过程,不仅学习教学的技术,还要学习教学伦理与道德知识,善于把自己的主体性主体间性融合起来。

4.反思性教学以增强教师的“道德感”为突破口

一般来说,缺乏道德感的教师,除非因教学上的失误迫于外界压力,否则不会自觉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反思性教学理论家看来,对于大多数有合格师资的学校来说,要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师的道德感似乎比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与能力更为重要。而倡导反思,是增强教师责任感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从教学中着手反思

1.反思教学现状,发现问题

这方面可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五种:一是叙事法,参与教师(指参与反思性教学的教师,下同)向别人讲述自己教学的故事,在讲故事过程中发现自己教学的问题或请别人发现自己的问题。二是微型教学,观看自己教学的录像带,在专家或他人的帮助下发现自己的不足(这两种方法主要用于发现教师自己的教学缺陷)。三是观察实况,发现教学中需要改进之处。四是讨论。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达成共识。五是文献检索,从学生作业、教学计划、教学理论文章等中发现问题(后三种方法主要用于发现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反思性教学小组要对参与教师或其他人发现的问题反复论证,以便准确地把握。这一过程,特别有利于增强参与教师发现问题的本领。

2.进行目的手段分析,提出假说

反思性教学的目的与要解决的教学问题的关系比较复杂。一方面,着手解决的问题不同,达到的目的可能两样。因此,在进行目的--手段分析之前,还需要进一步明确问题。

3.制定教学计划,将假说具体化

反思性教学计划与操作性教学计划有一定的相似性,尤其在形式上。但反思性教学计划实质上是研究计划。

4.实施计划,进行教学

在反思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按教学计划要求观察教学过程,收集证实或证伪假说的材料。

5.分析和处理材料,得出初步结论,写出反思性日记或论文、实验报告

这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反思性教学周期。经过若干次循环,教师学会从选题到验证假说以及形成研究结论的全过程,从而成为遇到教学问题能用科学方法解决的学者型教师。

篇8:《虎头装饰》教学实录及课后反思

教材分析:老虎是人们十分熟悉和喜爱的动物。在我国民间, 老虎被作为驱邪除恶、保佑平安幸福的吉祥物, 有众多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民间艺术作品流传于市, 让学生用纸、泥、废弃物等多种材料进行虎头装饰, 既可以让学生继承民间传统, 又能让学生大胆创新, 提高动手能力, 达到增强审美情趣, 培养设计能力的目的。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采用比较、直观、探究、欣赏的方法让学生来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2.通过学习虎头装饰, 让学生了解、学习一些夸张装饰的方法, 并采用多种制作方法来表现虎头装饰的美感。

3.通过学习欣赏和制作我国的民间装饰虎头, 来增加民族自豪感, 促进学生的审美素质提高。

教学重点:装饰艺术中装饰的基本方法。 (通过欣赏分析作品、师生交流、制作作品解决)

教学难点:老虎头部的夸张变形, 通过提供夸张变形的资料和对比讲解, 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装饰的基本规律。

教师教具:《虎头装饰》的演示文稿, 虎头装饰实物。

学生学具:彩色纸、图画纸、毛线、彩笔、剪刀、胶水等多种材质。

教学过程:

以猜谜语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 老师先来出一个谜语给大家猜, “身穿皮袄黄又黄, 呼啸一声百兽慌, 虽然没率兵和将, 威风凛凛山大王”。

(出示装饰后的虎) 提问:与真虎相比, 这只虎是只什么样的虎?

今天我们就来用装饰的方法创作一个老虎的头。

意图:用猜谜语的方式恰当地导入新课,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了解装饰后的老虎的形象, 并引出课题。

学习新知识

我们大家都知道老虎是一种凶猛的动物, 人们常常是谈虎色变。先来一起看看大屏幕。

(出示虎帽和虎鞋的演示文稿) 提问:这是什么东西?

(学生回答:虎帽和虎鞋。)

哪位同学知道虎帽和虎鞋是穿在什么人身上的?老虎的形象本身很凶, 但我们民间为什么要给小孩子穿戴上这些服饰呢?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

意图:让学生初步探究虎头装饰的立意。

现在我们要来欣赏一组老虎的照片, 边欣赏边思考一个问题。

(出示演示文稿) 提问:你认为老虎的头是什么形状?

小结:这些仅仅是老虎头部的一些基本外形 (如图1和图2) , 只要同学们仔细观察, 大胆想象, 你们就会发现老虎的头部有很多的形状。

意图:自主探究, 观察老虎的头部特征,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表达能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刚才我们看的一组老虎的照片中, 给你印象最深的是老虎五官中的哪个地方? (利用Authorware制作五官出示图, 学生边说, 教师边在电脑中点出相应的五官, 最后由这些特征组成一个虎头。)

(在这个虎头旁边打出一个夸张变形的虎头) 提问:这个装饰过的虎头和真虎头相比, 它的哪些部位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变得复杂了还是简单了?

这种变化去掉了老虎的很多细节, 让复杂的老虎头变得更简洁、明了, 这种变化叫简化。

(出示另外一个装饰过的虎头) 提问:这个虎头和真虎头相比, 有什么变化?

刚才那只虎头是减掉了很多细节, 这个虎头是加了很多的花纹, 这种方法叫什么?

通过简化和添加装饰过的虎头和真虎头有个最大的不同, 是什么?

意图:通过比较真虎头和装饰过的虎头得出装饰动物的特点。

我们回忆一下, 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不同变化的老虎, 主要在哪些部位上发生了变化?

小结:五官的变化和夸张, 能使老虎和我们人一样产生丰富的表情, 我们现在就来欣赏一些装饰过的虎头。 (出示演示文稿欣赏)

意图:通过欣赏, 拓宽创作思路, 为下一步作业奠定基础。

学生作业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用简化和添加、变形和夸张的装饰方法, 来完成一个动物装饰的虎头, 可以采用直接在石膏虎头上绘制的方法, 也可以用泥来捏, 还可以用纸来剪贴完成或者用毛线或布来粘贴, 还可以用纸来画……我们可以采用你喜欢的任意材质来完成这个富有艺术气息的虎头。你完成创作后可以给你的虎头起一个有趣的名字。

(学生制作时放音乐——琵琶曲《云中笛》, 教师辅导)

意图:让学生采用多种方法, 多种素材创作, 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并充分拓宽学生创作思路, 学生伴随民间音乐创作, 使学生更多地得到美的享受。

评价

展示学生作业, 进行评议, 我们从这几方面来评议:构图、造型、色彩、运用装饰方法是否得当, 是否有创造性, 是否赏心悦目…… (把学生作业展示在黑板上, 让学生参与评比) 获得票数最多的当选为班级小艺术家。

意图:通过评价, 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并使学生在评价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总结延伸

(欣赏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动物装饰虎, 制作了夸张的虎头, 每个同学都很认真, 装饰后的虎头有很大的应用, 我们一起来看看都应用在哪些方面, (出示演示文稿) 布老虎、虎鞋、虎帽、剪纸、泥老虎……我们这节课学习了虎头的装饰, 学习了简化、添加、变形、夸张这些基本的装饰方法。

其实还可以用很多废弃物来进行虎头装饰, 出示演示文稿,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下课后继续研究, 然后把作品展示给同学们看。

意图:延伸虎头艺术的应用。

课后反思:

《虎头装饰》这课的教学内容在美术学科的教学中属于“设计·应用”领域。在这节课上, 我采用了让学生主动探究的方式, 通过让学生欣赏, 让学生亲自观察和触摸有关于虎纹样的帽子、衣服、鞋以及各种工艺品等, 让学生初步感悟到虎头装饰所蕴涵的寓意以及初步感悟虎头装饰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学生更好地将掌握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到了创作中去。

在教学中, 我使用了多媒体课件, 为学生展示了大量的老虎图片以及各种各样的装饰虎的图片资料, 从而让学生更直观地掌握真实的老虎与装饰老虎的区别, 拓宽创作思路, 很多学生在进行虎头装饰的时候, 由于受到欣赏这个环节的启发, 作品就更加有创造力。

在课堂的最后, 进行了延伸拓展的教学设计, 利用播放课件展示了不同形象, 不同种类的老虎装饰, 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让他们对虎头装饰甚至于老虎的装饰都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篇9:浅谈课后反思交流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集体智慧的力量是无穷的.现在有一部分教师不注重课堂教学之后的经验交流,只遵循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思路、教学方式,即便做认真的课后反思,也可能达不到自己预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该利用组内教研和校内教研的机会,总结自己的教学心得、教学成功之笔、遗憾之处,共同探讨怎样上好一堂课,每一位教师对教学流程都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各抒己见,大家集思广益,必定会从中找到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研究出解决课堂突发事件的应对办法.尤其是年轻教师,虽然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但缺乏的是教学经验,特别是缺乏课堂调控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所以更应该听取优秀教师的经验之谈,达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效果.教育是服务的行业,教师是为广大学生服务的,教师应树立服务意识,应该摒除自私的想法,做到资源共享,相互沟通,从而共同进步.

以下是一堂《平面镜成像》公开课后的组内教研活动,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经过课后反思,认真探讨,总结出了这节课的成功与不足.

《平面镜成像》一课,依据课标、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恰当地确定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在完成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重点突出了过程与方法,在引入和结尾环节的处理上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落实,在课堂中以学生的实验探究为主,很好地体现了课改“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把科学方法教育与实验技能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概括,完成本节内容从实验现象到理论总结,从实验技能到科学推理的教学任务,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参与度高,符合课改精神.

一、通过学生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物理课堂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喜悦

1.重过程与体验

本节课的亮点,就是能让学生体验、感受、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课堂中创设一定的情境,和给学生一定的发展空间,尤其是教师有意识创造探究的条件,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例如,针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师精心设计了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什么?接着引导学生从物像的大小关系,物和像到镜面的距离关系,左右关系、上下关系进行了猜想.然后师生经历设计实验方案过程,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感悟到实验中不用“镜子”而用“玻璃板”的道理,同时渗透出“替代”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对“虚像”概念的教学,授课教师让学生把手指放在像的火焰上烧,手指没有烧痛的感觉,从而说明是虚像.笔者觉得这种方法非常好,学生一定记忆深刻,这个难点也就不攻自破了.

2.教师准备充分

整堂课是在先提出问题,让学生从生活中做出猜想,然后围绕猜想进行实验探究展开的.可以说,我们每天都要照镜子,那么对平面镜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但在学生猜测的过程中,却对平面镜的特点做出了一些并不正确的归纳.授课老师非常沉着地提出让学生设计实验来逐个探究,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老师的老练和在教学设计中做了充分的准备.

3.关注交流与合作

实验探究环节中,采用了学生分组合作的方式,之后再进行小组之间的交流.

既有师生共同评估,又培养了学生间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精神.课中引用了画面图片,猴子捞月的故事等,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教师通过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乐于讨论、猜想、动脑设计并动手做实验,让学生成为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发现者”.当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要和学生一起猜想、分析并从中点拨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思路,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方向性进行训练,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

二、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中的应用恰到好处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开始,屏幕上出现美丽的桂林山水等,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的思维和情绪处于最佳状态.

多媒体课件为学生进行和展开实验探究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提示和条件.在课堂中准确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为本节物理课增添了色彩,但应注意不能一味依靠多媒体课件,造成课堂重心偏离.制作的课件也应简单,便于操作,以免给课堂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

三、课堂中的细节

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授课教师替每一位学生准备了一张画好格子的纸,学生在纸的一侧放上一枝蜡烛,在纸的另一侧像的位置也放上一枝蜡烛,很容易就发现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是相等的,从而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之一:等距.这一看似不经意的举动,其实是在老师经过反复的推敲后决定的.如果对课堂的设计不够充分的话,很容易忽略这些小细节.另外教师要注意纠正上课过程中的口误,以求教学的严谨性和周密性.

真正的教学设计需要执教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来一次归纳、提升和创造,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应自己学生的学情.案例证明,在课堂交流之后,组织组内老师进行“课后研讨”至关重要,从案例中我们也可以得出课后反思交流的内容.

1.授课教师的自我反思

授课教师就所上的课从教材、教法、课堂中遇到的问题谈自己的感受,谈分析教材、理解教材,谈教学设计、教学构思、教学方法,谈学生的特点,谈在课堂中自己的应对方法,找到自己的成功之处和课堂中的不足.

2.对授课教师进行评价

参与教师要共同思考授课教师对于新理念、新教材的把握是否到位,课中有什么值得研究的地方,究竟怎样研究与解决,今后如何开展教学研究,怎样确定研究主题和研究问题.

听课教师针对授课教师进行提问、质疑;并根据课堂交流中形成的书面评价对授课教师进行评课.

(1)谈成功之举.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教学共鸣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以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谈“败笔”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其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

(3)谈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谈学生见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办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

(5)谈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哪些创新、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3.授课教师提出的较多的、疑难的、分歧大的问题

要把教师提出比较多的、疑难的、分歧大的问题拿出来,组织教师相互辩论、互摆事实,在争论中寻找解决的最佳方法.

通过教学研究和课后反思的交流,找出教师教学的不足,让每位教师得到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最佳方案,为教师成长提供有利的借鉴.因此,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征程中,不断探索、不断追求,并且相互支持,一定会闪烁出智慧的光芒.经过反思,加之完善优美的教学设计,使师生的教学活动更加和谐,课堂教学也会达到最佳效果,教师的业务水平就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篇10:如何进行美术教学课后反思

一、思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教材, 历来被作为课程之本。而在新课程理念下, 教材的首要功能是教与学的工具, 是用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一种重要资源, 它不是进行教学活动的绝对文本, 而是作为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 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方法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 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 更是教材的建设者。因此, 在创造性使用教材时, 可以在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 既积累经验, 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如进行《生活中的色彩搭配》教学时, 我根据农村学生色彩基础知识十分薄弱的实际情况, 补了一节名为《神奇的色彩》的色彩基础知识学习和调色技能练习课, 以便为这课以及今后的色彩学习与应用作很好的铺垫。又如在进行欣赏课《格尔尼卡》教学时, 正值伊拉克战争爆发不久, 我把美术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 要求学生寻找有关战争的图片资料在班上展览并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战争的本质和危害, 从中认识到现实世界的残酷一面, 激发学生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的热爱。最后学生根据这些材料模仿《格尔尼卡》创作手法创作出的绘画作品都充满了强烈的感情色彩。在平常的教学中, 我时常以教材为平台和依据,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取舍、延伸、拓宽等改造, 并及时记录在课后反思中, 作为资料, 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

二、思教学的成功之举

该反思侧重于记录自己本节课的成功之处与教学展开过程中的亮点。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方式和情感交流的融合, 往往会出现一些精彩的瞬间。教师如果能将课堂教学过程中预先设计的目标, 引起教学共振的做法;教学中偶发事件产生瞬间灵感;师生交流的精彩片段;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一些成功之举以个案分析的形式作为经验记录在课后反思中, 日后进行整理归纳, 长期以往, 经验就会越积越多, 教法就会越来越灵活, 驾驭课堂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也会有大的飞跃。反之, 如果对这些突然而至的“智慧的火花”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 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 令人遗憾。

例如:《穿出我的风采》一课, 教学内容是“服装搭配”, 属于服装设计。教这课时, 我对教材内容精心取舍, 侧重让学生学习中学生如何进行服装搭配, 我要求每位同学当天穿上自己认为最漂亮、搭配最合理的一套衣服。在学习了教材相关知识后, 再让学生以自己和同学为例, 一起分析服装搭配的要素和得失, 了解学生应该穿什么、怎么穿, 并现场对自己所穿服装进行评析和交换搭配。事实证明, 这样的课既联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又能通过学习更广泛地认识世界, 提高生活质量。课后, 我就把这段反思详细地记录下来, 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 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三、思教学的“败笔”之处

即使是再完美的课堂教学设计也难免有疏漏和失误之处, 如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时间的分配、游戏的组织、教学环节安排处理不当或教师教学中的错误等。所以, 有必要把这些教学中的“败笔”记录下来, 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 使之成为以后教学应吸取的教训。

例如:《面具的设计制作》这一课是围绕什么是面具和怎样设计面具而展开教学的, 在该课中将面具与脸谱加以区分是十分必要的。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我把介绍脸谱内容的录像设计得过长, 偏离了教学重点而有冗长之感。又如:在讲《实用又美观的生活用品》时, 我将日用陶瓷器咖啡具说成了艺术品。以致学生把吃饭的瓷碗都当成了艺术品。在教学中, 由于我时常把教学的“败笔”之处记录在“案”, 避免了课堂教学中“旧戏重演”现象的出现, 所以现在我的课堂教学环节处理的也越来越顺手, 想来莫不得益于此。

四、思学生的独到见解

美术教学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具体教学任务的实践者。美术课堂教学效果要看学生学习的结果, 对教师的教与自己的学, 学生有直接和深刻的体会。学生通过切身感受常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好见解, 教师要积极予以肯定并虚心接受, 这既是提倡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鼓励了学生, 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教师的思路, 使教师的教学能力进一步得到补充和完善, 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例如: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 如果让你当一回小小的设计师, 为某个快递公司设计标志, 你打算如何设计呢?

生1:我打算用飞豹的图形来设计。因为飞豹的奔跑速度快。

生2:我想用马的形象来设计。马的奔跑速度也很快。

生3:我想用奥运冠军刘翔的形象来设计, 因为他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生4:我想用鸽子的图形设计, 它不仅是和平的使者, 在古代也是信息传递的工具。

生5:我用袋鼠的形象来设计, 它跳跃的快, 而且大大的口袋可以装载许多东西, 给人一种安全、可靠的感觉。

平时的课堂教学, 我总是乐于把课堂上学生的独到见解、精彩的回答、创新思维等与同行们分享、交流。这种源于对学生文本的独特理解, 源于学生精神世界的独特感受, 是一种无比丰富而又宝贵的课程资源。笔者时常在美术课后把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智慧火花及学生的感受记录在教学反思中, 为后面的课堂教学作准备。

五、思二度教学设计

美国著名教育家丽莲﹒凯兹指出:“教师专业化的起点, 在于愿意去思考问题, 并尝试提出自己的改进方案。”教完每堂课后, 精心沉思, 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回顾总结, 根据这堂课的教后体会和从学生反馈的信息, 把这些教学体会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 考虑一下以后再教这部分内容时, 应该如何设计, 这样可以及时查漏补缺、调整教学方案, 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篇11:浅谈初中物理如何进行课后反思

【摘要】 教学中只有不断的进行探索和总结,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使教育教学的成绩更进一步。课后反思自己的备课与课堂教学,记录自己的感受、体会、评价及修订,总结积累教学经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物理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聚在一起,认真学习课改理论,积极探讨物理教学,并进行教学反思,撰写教学心得,然后再应用于具体的物理教学中。这样能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功底,切实提高教学水平。 

【关键词】 新课程;课后反思;教学策略

有教学就有问题,有问题就要反思出现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学而不思则罔,只有这样才能在反思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为了教好物理课,经常通过多讲定理、多做习题,借此来提高学生的成绩,不注重能力培养,事实证明由于学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的掌握,想提要成绩是很困难的。通过反思我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于是我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放心大胆的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學会合作交流,体验学习的快乐。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如何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反思呢?

一、转变观念,优化知识结构

新课程对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不断融入到新教材中。教师要学习这些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张通过物理教育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培养。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物理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师要学习人类社会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人文素养;新课程对物理教师还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等能力。在新课程内容框架下,要求教师之间必须建立起协作的工作思想。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他相关学科,从习惯于孤芳自赏到学会欣赏其他教师的工作和能力,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教师一起取长补短。

二、反思物理基本教学策略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物理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首先是物理课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其次是物理课的听课活动。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再次是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下以物理学科来说,其实平常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很多。

三、教学方式的反思

授课方式的反思是反思的重中之重。它包含课堂环境条件(或是课堂氛围)是否让参与教学活动的人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是否提高、增强人的活动能力,教师激情是否高涨,学生学习热情是否高亢,怎么样才能创造既有舒适感又有生活情调的高雅活动场所。同时,内容怎样处理,顺序如何调节、语言怎样运用,教学手段如何利用,课堂结构如何布局,学生兴趣怎样激发,师生互动交流平台怎样构建等都是反思的内容。此外,物理学科的特点确定了物理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重视物理作业的多元化及时段性也是要注意的内容之一。物理作业是多元化的,有计算型、简答型的练习,有探究实验及实验报告、资料查询、调查报告,等等。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比较重视传统型的习题练习,常忽视探究实验、调查报告。这几年的物理中考中有大量的文字表述题,很多教师为学生的表述能力太差感到头痛。因此,教学中教师惟恐学生说不好,所有问题的答案都由教师代替。其实,越是不放心,不给他们锻炼的机会,这类作业他们越做不好。可以说是对症下药是良方,这类作业的布置需注意时段性,相应的物理规律学习后,及时的布置这类作业,然后立即让学生口述,对于表达好的表扬,对于差的多鼓励。让他们在激励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

四、关于学生学习的反思

学生学习反思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方法与学习结果不断的监督、评价的具体表现,教师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应对学生学习进行不断反思,从而达到掌握学生,实现客观公正评价学生。新课程倡导终身学习,致力于学习方式的改变,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被动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主动、能动、独立地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要以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为前提,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在当前推行的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培养高分低能、有文化没有素养、有知识没有智慧的人不利于学生自身的真正发展,更不利于民族素质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新课程要求建立发挥学生主体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学习过程不应是被动吸收课本上现成的理论工程,而是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并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应引导学生学习方式成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适应时代的发展。 

总之,一个称职的初中物理教师,必须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提高,与时俱进,才能够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新时代的物理教师。

上一篇:气馁词语的常见同义词下一篇:小学生打羽毛球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