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备课

2024-08-29

常规备课(精选8篇)

篇1:常规备课

研讨时间: 2017.9.12 研讨地点:集体办公室 主 讲 人: 盛月盼 参会人员:全体教师 研讨主题:商南县教学常规(备课)

第四章 备课

第二十一条 备课是教学过程的精心预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是优化教学过程,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每个教师必须认真研读学科课程标准,熟练掌握教材体系,深入了解学生实际,认真、充分地备好每一堂课。

第二十二条 教师备课分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均应做到“七备”:

1、备课标。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领会和把握课程标准对学科的性质、基本理念、任务、目标、内容、实施原则和评价等基本精神的表述,明确学科教学的总体要求,确定一定时段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备教材。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理清教材的层次结构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弄清本章节知识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确定在教学中应该达成的三维教学目标。同时,要研究教材中的插图、表格、注释和作业等,研读有关教学参考资料,整合教学资源。

3、备学生。要认真分析和把握学情。了解学生学习的态度、兴趣、习惯和学习需求,从学习水平、认知结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等方面作全面分析,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4、备学法、教法。要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教学内容和课型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以及课程资源条件、教师的个性特征,灵活适当地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在主动构建中习得知识和培养能力,在感悟、体验中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品质、知识和能力都得到发展。

5、备教学媒体和教学用具。根据教学的需要,以教学效果最优为原则,恰当运用教具、学具、挂图、视频、模型等多种媒体辅助教学,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

6、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部分,教师要紧扣教学目标设臵教学环节,具体环节要完整。要在导入、感知、训练、掌握、归纳、运用、检测和必要延伸等方面的设计上下功夫,精选预习、学习或复习的活动内容,精心安排活动形式,把握活动的适时、适地、适量和适度性。

7、备板书设计。板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纲目。课时板书设计包括分块板书和整体板书,要突出学科特点,充分体现教学重点、知识网点及活动主线。板书设计要做到巧妙、精炼、准确、条理清楚,布局要合理、美观,力求多样化。

第二十三条 积极推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备课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校本教研活动。有利于改进学校备课现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二名以上教师任教相同学科的应建立备课组,开展集体备课。

1、集体备课的要求: 集体备课要做到“三定”、“四有”、“五议”、“六统一”。

“三定”即定地点:各备课组要有独立的集体备课地点;定时间:集中备课研讨每周不少于2课时;定人员:备课组全体成员都要参加。

“四有”即有主题:集体备课活动前备课组长要严格按照计划提前一周拟定好当次活动的主题;有主讲:每次集体备课都要有主讲人;有讨论:每次活动所有教师都要参与讨论;有补救:对上一次活动任务落实不到位的,要提出补救措施。

“五议”:即议学生学习状况;议备课中疑难问题;议可供选择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议课后的心得体会;议教改动态、教改信息。

“六统一”:即备课组内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每节课教学目标,统一每节课教学重难点,统一课堂上提问的主要问题,统一学生作业选题(基本一致),统一同一年级模拟测试等。

2、集体备课程序:(1)分年级分学科成立备课组,选出备课组长,由备课组长制订学期备课工作计划,分解备课任务;(2)每个教师根据各自备课任务,认真研读课标、教材、参阅相关资料(包括网上信息),提前拿出各自的“备课初案”,并交付同组其他教师传阅;(3)备课组教师对每一份“备课初案”进行集体评议,达成共识后,主备教师对“备课初案”进行修订,形成“备课组教案”,供组内所有教师二次备课(独立备课)时参考;(4)教师对“备课组教案”进行加工处理(即独立备课),形成“自用教案”。教师在课堂上只能使用“自用教案”。如果教师只有“备课组教案”,没有“自用教案”,即被视为没有完成备课工作;(5)教师课后必须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备课组教案”和“自用教案”,以供下轮使用。

第二十四条 教师上课前要写好教案。提倡超前一周备课,足量备课。实验学科的演示实验,备课时必须预先做一次。教案编写要注重实效,要根据学科特点,按课时备课并写出每一课时的教案。完整的教案应包括:课题、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型、教学方法、教学时间、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资源的利用、课堂小结、练习与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

第二十五条 提倡有条件的学校尝试电子备课。电子备课是指广大教师利用信息工具和网络资源将文字、图像、视频、音频和动画集为一体的备课,它不仅是文本的电子化,而且是基于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下的一种新颖的备课方式,可以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和质量,便于教师和学校组建教学资源库,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1、电子备课要遵循本常规要求第二十二条,并整合网络资源,按照“无中生有、有中求优、优中求精、精益求精”的思路进行备课。

2、要统一电子备课格式。如,统一文档、字体、纸张、封面、环节等格式。学校要设计符合实际的电子备课模板,供教师使用。

3、实施电子备课的学校和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条件:学校和备课室电脑已开通互联网、校园局域网;电子备课室要有比较完整的资源支撑,至少有1台管理机,组成局域网,并和校园网连接,有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打印机等设备;教室已普及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教师个人工龄在五年以上,且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充分利用Internet互联网或校园局域网资源,完善和丰富课堂教学设计内容。现阶段,对于教室尚不具备实施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的,教师备课后应将电子教案打印出来,供课堂教学使用。

4、加强电子备课过程管理。学校要建立和完善电子备课制度,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要定期或不定时按要求对教师电子备课情况进行督查,督查结果与教师绩效考核挂钩。教师电子教案至少提前一周上传到各自电脑教案共享文件夹和学校主管部门文件夹中,以便其他教师浏览参考和学校备查。对完全抄袭网络教案、无二次备课者视作无教案;对备课不及时或不规范,学校要及时终止其电子备课资格,重新进行手写备课。

第二十六条 教案的详略因人制宜,不搞一刀切。教龄在五年以下的青年教师及第一轮上新教材的教师应写详案,重在规范。中老年教师要在规范的基础上注重教案的实用性,重在创新,可以写简案,但必须做到教案主要环节齐全,书写工整。县级以上骨干教师、高级教师教案要体现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对身兼多年级、多学科教学的教师,学校可根据总体工作安排和教师主攻方向规定一两门学科备详案,其他科目备简案。教案可手写,也可以采用电子教案(网络环境下)。

第二十七条

上课前应熟悉教案,不得无案执教,不用旧教案上课,坚决反对用网上下载照搬不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案上课,反对简单分工备课、偷工减料的所谓集体备课的错误做法。不能以在课本、资料上写评注圈点为由而不写教案。不得照搬照抄教学参考书和现存教案,杜绝为应付检查而课后补写教案的现象。要充分考虑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和教学需求,合理使用课件,不能用课件代替教案。第二十八条

建立教案检查制度。学校要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师的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教案进行检查,原则上学校每期不少于1次,教研组每期不少于2次。要注重教案质量评估,每次检查做到有记载、有等级、有评价,有通报,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提倡建立教师教案教研组(备课组)周查制度、学校月查制度,查后要有签字、有修改建议、有评价记载。学校教导处和教研组每学期要开展一次教案展评活动,对教案进行等级量化评定。

篇2:常规备课

一、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领会各科课程的基本理念,拥护课程目标和实施建议,每学期开始,教师要通览教材,写出教学计划与教学进度。

1.教学进度计划,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及具体要求,本册教材的重点、难点、各单元的教学课时数,每个单元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单元“三维”目标过关要点,学期“三维”目标训练及能力培养的总体设计。

2.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水平,能力状况作简要分析,提出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3.根据教材内容拟定使用教具、媒体和实验器材的计划。

4.对教学改革提出总体设想和计划。

二、教师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正确把握本册教材与本单元本课时的重点、难点,写出单元目标与小结。

三、教学中恰当充分地使用现代化教学媒体,根据教材内容使用率达到80%,学习制作CIA课件。

四、教学过程设计要合理、新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教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删改、增添、记录一些内容、并认真写好教学后记,使教案实用,真正为教学服务。

五、教师书写要规范。

六、教案主要内容:

1.教学目标、要求。2.教材的重点、难点。

3.明确的教学步骤和合理的板书设计。4.教学方法和教学指导。

5.教具和媒体准备。6.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

7.结合学科特点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内容。

篇3:备课技能——中职教师备课之我见

1.常年备课。

常年备课, 就是说教师备课不能局限课前的几个小时, 它应包括教师平时的对现实生活素材的留心观察, 包括教师对各种教学资料的积累, 要天天备课, 月月备课, 这就是所说的常年备课。

2.学期备课。

学期备课, 是指教师在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 指导下对整册书的钻研, 学期备课可粗一些, 学期备课后可编制出《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表》。

3.单元备课。

单元备课是在一个单元 (模块) 或一个课题的教学之前进行备课, 单元备课拟出单元 (模块) 的教学计划, 提倡同年级同学科集体备课。

4.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是根据单元明确的教学目的、任务、要求、重点、难点以及相应的教学方法, 进一步从每节课的实际出发, 认真研究和解决单元备课各项计划的具体落实。

5.课前复案。

这是在上课前教师对教案内容再揣摩构思, 默记熟练的过程。

6.课后备课。

这是教者课后回顾, 反思总结的过程。

二、备课的内容

1.备教材——做到五个弄清

(1) 弄清课程标准。

教师备课只有熟悉教学课标, 才能胸怀全局, 居高临下地钻研教材, 真正做到纲举目张。

(2) 弄清教材体系。

教师要通过研读教材, 明确本学科教学任务, 真正弄懂教材的基本思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编写意图, 透彻理解教材的精神实质、内在联系、纵向关系及广度、深度, 最终明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3) 弄清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与教学重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重点是知识的关节点, 在知识结构中起纽带作用。教学重点容易被确定, 而教学难点不易被发现。教师在教学中不应把重点与难点混淆起来。教学难点具有有限性、差异性、局限性的特点。

(4) 弄清教材特点。

教材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教法的选择。教师在研读教材中找到教材的特点则有助于有的放矢地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5) 弄清教材疑点。

所谓疑点, 就是课堂上学生混淆不清, 容易误解且产生疑惑的地方。教师在备课中, 要去分析教材, 充分考虑学生可能在哪些问题上的质疑, 以便给以释疑解惑。

2.备学生——做到六个了解

(1) 了解班级基本情况。教师应该对班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了解班级的学生构成、特点、风气、智能结构、学习兴趣等。

(2) 了解学生个体自然情况。教师要对全班学生做到了解, 还应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体自然情况。

(3) 了解学生学习基础。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包括班级的整体的学习基础, 学生个人的学习基础。优、中、差生的比例等。

(4) 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意见。要了解学生对哪些方法适应, 哪些方法不适应, 喜欢什么样的方法, 不喜欢什么样的方法等。

(5) 了解学生个性品质差异。

(6) 了解学生的变化与进步, 要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

3.备教学资料——掌握四项原则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和根本, 教师必须吃透。怎样才能把课上“活”呢?给教材“添油”“加醋”, 让教学内容丰富起来, 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1) 博览精选, 厚积薄发。作为教师他不仅要精通本学科的知识, 同时还要懂得相关学科的基本常识, 更要掌握和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

(2) 消化吸收, 贵在创新。对学习积累的各种教学资料不能照搬照抄, 更不能喧宾夺主, 重在消化吸收, 贵在创新运用。

(3) 凡引入教学内容的资料中的观点和事例必须科学可靠, 要避免错误。

(4) 引入教学的资料应尽可能是新鲜的, 要避免陈芝麻烂谷子。

4.备教学方法——掌握教改动态

(1) 单一性教学方法。

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或用口述、或用提问、或用演示、或让学生自学、讨论、练习等单一活动的方法所进行的教学。

(2) 综合型教学方法。

它是把教学原则、教学形式、课堂结构、教学手段, 单一的教学方法等都包括在内, 又能完整地反映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

教师备教学方法, 一方面, 要掌握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 如讲授法、谈活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单一的教法;另一方面, 教师在备课中应重点学习掌握教改中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这多半是综合性教学方法。

5.备学法——掌握学法指导的内容与方法

(1) 学法指导的内容:

①制订学习计划的方法。确定学习目标, 分配学习时间, 选择学习方法。②五环节常规学习方法:预习方法、听课方法、复习方法、作业方法、小结方法。③学科学习方法。以各科教学特点为内容的学习方法, 如学习语文的方法、学习英语的方法、

(2) 方法指导的原则:

体现自主性、针对性、操作性、差异性、巩固性。

(3) 学法指导的形式:

①渗透指导;②讲授指导;③交流指导;④点拔指导;⑤示范指导。

三、优化课堂设计要领

优化课堂设计, 是当前科研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要贯彻新课改的精神。学习、借鉴优秀教师课堂教学的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 创造出更多更好的课堂设计方案。

四、编写教案

当前教案编写要注意克服以下几个问题: (1) 搬家式教案。这种教案是教师照抄参考书; (2) 应付检查式教案。这种教案不是为教学所用, 而是为了应付检查, 表面看工整规范, 但只是摆花架子; (3) 缺少创新的教案。这种教案沿袭传统教学方法的“五大教学环节”, 没有跳出传统教学的旧框框。

1.教案编写的原则

(1) 符合科学性。依纲扣本, 避免出现知识上错误; (2) 加强创新性, 避免千遍一律; (3) 注意差异性。各尽所能, 避免千人一面; (4) 强调操作性。以简驾繁, 避免臃肿繁琐; (5) 考虑变化性。灵活运用, 避免死教条。

2.教案编写的内容

(1) 课题 (说明本课名称) ; (2) 课型 (说明属于新授课, 还是复习课、还是练习题、实验课等) ; (3) 课时 (说明属第几课时) ; (4) 教学目标 (或称教学要求、教学目的, 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 (5) 教学重点 (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 (6) 教学难点 (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的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 (7) 教学程序 (或称课堂结构, 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措施) ; (8) 作业处理 (说明如何布置处理书面或口头作业) ; (9) 板书设计 (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 (10) 教具 (或称教具准备, 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

3.编写教案详略得当

篇4:常规备课

关键词:新课改;备课;初中;管理;教学

一、初中教学备课及其必要性分析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工作进行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就必须进行有效备课。因此,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谓备好课,就是教师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选择出合适的教学方法,保证学生有效学习。教师备好课对于加强教学的预见性和计划性、防止教学中的盲目性、提高教学针对性有着重要作用。《礼记·中庸》一书中说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总之,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教师备好课是教学工作的必要环节。

二、初中教学备课现状分析

就目前初中教学过程中看,备课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工作者对备课重要性认识不足,备课方法及策略单一等,从教师教学经验划分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问题:(1)新教师备课缺乏经验,备课水平有待提高;(2)青年教师备课千篇一律,缺乏新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3)老教师基于自身备课经验而忽视备课步骤,未形成自身的备课风格,缺少對备课“精”的提炼和总结。

三、初中教学备课管理制度研究

从初中教学备课管理角度出发,要想提高初中教学备课水平,就要不断完善初中教学备课管理制度。学校要通过分层次、重辅导、多培训、常研讨等途径来进行科学有序的备课管理。

1.“尝”备常改

针对新教师,由于本身的经验不足,学校应对新教师进行全面的指导,通过培训、辅导等方式向新教师传授备课经验,再加上教师不断的尝试进行全面的教材梳理和准备,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来进行备课。最后,通过听备课研讨课,课后在教师间进行研讨,对自己备过的课,组内进行商讨,并不断修改和完善,然后再通过教学实践进行检验。

2.“常”备常新

针对青年教师,在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基础上,学校就要鼓励其在备课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创新,紧跟新课程改革步伐,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创新多元化的备课方法,并形成自己的备课思路,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学校要对青年教师进行重点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对于综合实力较强的青年教师要重点栽培,而对于那些有待提高的青年教师要专门进行个别指导,确保整个教师队伍实力的壮大。最后,学校可组织青年教师进行集备观摩展示,把个性化的备课与组内的集体智慧展示出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3.“长”备常精

针对老教师,由于长时间备课,需要在扎实的专业教学能力基础上不断自我提升,在备课过程中要追求精炼、精确、精准,充分发挥备课的优势;而且,老教师要进行风格引领,梳理自己的备课风格,让课堂教学更具吸引力;同时,老教师在教学能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学校就可通过让老教师善于总结自身的备课心得,并对年轻教师的备课进行指导,把自己的备课心得和日积月累的精华贡献出来,共同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总之,在初中教学常规管理中关于备课方法方面,学校要结合新课标的理念对教师进行指导、培训、查教案、听集备、个别交流等形式进行检查指导,建立科学的备课管理制度。同时,教师个人的个性化备课、组内的集体智慧、课后的二次反思以及备后反思及教后反思紧密结合,形成鲜明的备课流程及风格特色,体现个人风格也凝聚集体智慧,从而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费岭峰.备课管理:从“形式”到“实效”的策略思考[J].小学教师培训,2012(09).

[2]王亦群.初中备课制度与策略的实践研究:以园南中学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11.

篇5:教学常规怎样备课上课

(一)规范备课

1、备课原则:熟悉内容,融会贯通,阅读教参

要任教一门课程,首先必须对这门课程的全部内容非常熟悉,绝不是现买现卖。有的老师不是对这门课的全部内容都吃透后上讲台的,而是明天要讲什么内容他就去熟悉什么内容,准备多少就讲多少。不知道这节课在整个课程中占什么地位,会对以后的课程起到什么作用,这实际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老师在上讲台之前必须对这本教材的全部内容融会贯通,老师教给学生的只是一杯水,但准备的内容却是一桶水,这样的备课才是充分的。新教师在熟悉全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还必须认真阅读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这样才可以确定每个章节的学时数以及课时的划分,理清教材的编写思路,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在熟悉教材,读懂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参考建议之后方可进行教案的书写。现在网络中有很多配套的教学设计,有的老师习惯下载使用,甚至备课完全依赖网上下载,这是不足取的。我们可以参考、借鉴网上好的东西,但不能照抄照搬,备课应该融入自己的研究、思考,要留下自己的思维印痕,根据学生的学情,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

2、备课要求

备课是教师教学态度和教学境界的体现,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的关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备课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

① 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按照课程计划的要求,深入钻研教材,认真研究学生,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准确定位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方案。

② 一册教材要有总的学科教学计划。一篇课文或一个单元应有总的教学目标、重难点、课时安排。每一课时应包括以下内容:教学内容、授课时间、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课前准备、教学方法及媒体运用、教学预设(凸现双基训练点)、教学评价及反思等。③ 教学目标要兼顾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每一个环节设计的目的、意义要明确,要有重难点的处理,要突出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设计,要关注学法指导,要有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④ 要做到超周备课,纸介和电子教案必须有二次修改痕迹,上课之前要进行复备,备课检查主要检查二次备课及复备的内容。新教师所教学科都要有教案,而且必须是详案。⑤ 备课教案里要有板书设计。如果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课件的制作要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思考问题,要用精练的文字和简明的图表,必要时可用动画显示视图中动态的信息流动过程,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的重难点的理解。⑥ 教后反思应成为教案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反思主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出亮点,反思出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课后反思,还可以拾遗补缺。课堂教学或多或少都会留下缺憾。这些缺憾来自于多个方面,反思能帮助我们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促进我们的专业成长。

(二)规范上课

“名医一把刀,名角一台戏,名师一堂课”。教师之于课堂,犹如演员之于舞台,苍鹰之于蓝天,将军之于沙场。

1、上课要求

① 任课教师必须提前候课,预备铃响准时出现在教室门口,用目光提醒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发现学生缺课要及时弄清情况,正式上课铃响后准时上课,下课铃响准时下课,既要确保一节课的有效教学时间,又不得占用学生的课间休息时间。

② 课前要做好上课的相关准备,包括复备教案,准备好教材、资料、教案、教具、课件,调试好班班通设备等。不允许出现不带教科书和教案进入课堂或中途离开课堂取教具等行为。

③ 传授知识要准确无误,课堂环节要设计合理,避免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有效地利用好课堂40分钟。板书要工整、规范、美观、大方。

④ 要充分发挥电教、实验、演示等多媒体教具的直观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生活中体验,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加大课堂练习密度,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⑤ 教学态度要和蔼,语音要适中,语速要合理,姿势要文明。课堂上要努力避免声音太小、一个音调、有口头禅、吐字不清、语速太快、方言土语。肢体语言要丰富,善于激情激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⑥ 课堂教学按计划(教学设计)进行,当堂内容当堂完成,不得提前或超后完成教学任务。每节课的要求可以用27个字概括:明目标、自主学、合作探、精点拨、整建构、找规律、巧组织、高效率、人人清。

⑦ 教师不得坐着讲课,不许在课堂吸烟、喝水、接听或拨打电话,严禁酒后进入课堂。⑧ 要尊重、爱护学生,不对学生出言不逊、讽刺挖苦,不准把学生赶出课堂,不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2、上课“六忌”

一忌“盲”。新教师上课,最大的特点就是“盲”,即教学无目标。主要表现为:课堂上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没有明确的教学计划,教学比较随便,课堂教学时间把握不准,教学方法缺乏,课堂上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教学无重点、难点等。新教师上课,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再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安排教学过程。其次是要认真设计教学细节,让细节凸现你的教学精彩。

二忌“慌”。新教师上课没有什么经验,课堂上往往比较“慌”,不能静下心来教学。主要表现为:课堂上丢三落四,如忘记写课题,忘记评价学生,忘记教学内容,忘记教学环节,过度生硬,有时脱节,板书出错,遇到突发事件不知所措等。面对这种情况,首先不要慌,要冷静,要沉着。在冷静中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忌“快”。新教师上课常常不顾学情,一“快”到底。表现为上课只重视教学设计的执行,却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忽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课堂按照设计好的教案上课,一上课就按照教案写的一讲到底,并且速度较快,有时连学生听都还没有听明白,教学就进入了下一环节。掌握教学节奏,做到张弛有度,是需要不断修炼的基本功。

四忌“灌”。“灌”即“灌输”,教学时,把学生当成装知识的“容器”。尽管新教师在师范学校时,学习了不少新课程理论,懂得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面对具体教学实际,往往还是采取了简单的灌输。这种教学,方法单一,没有激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学效果差。

新教师要多研究教法,变“灌”为“引”,多让学生自己学习。要知道,学生的能力只靠教师讲是讲不出来的,要靠学生自己学,自己练。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切忌强行“灌输”。

五忌“乱”。新教师上课,一会儿多媒体展示,一会儿小组学习,一会儿比赛辩论,一会儿作业练习,使得课堂“杂乱无章”。课堂教学虽说不是线性的,但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还是有一定规律的。新教师上课,不要只关注课堂的“热闹”,形式的新颖,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有序组织。课堂上不能不要纪律,不能不要秩序,不能不要方法,更不能想当然。每门课程有其教学规律,我们不能违背。所以,新教师要按照学科学习规律,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课堂上一步一步地实施,做到过程清楚,循序渐进。

六忌“多”。新教师上课,往往按照教案贪多求全,面面俱到。如教学结构上的样样齐全,哪个环节都不能少;知识传授上,每个知识点都讲到;教学手段上,多媒体、小黑板、自制教具等样样用到。仿佛课堂就成了堆积这些内容的“战场”。讲得多,并不说明知识就丰富;教具用得多,也不证明教师能力强。

新教师上课要学会取舍。课堂上,教师讲什么,讲到什么程度,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方法等,都要有所取舍,要使教学有的放矢,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课堂标准:新、简、实、活、趣 ●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新 ① 理念新——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 观念决定行为,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是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关键。

新课程的知识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性知识,还要掌握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新课程的人才观:教育者要着眼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培养,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差异,发展学生的潜能。

新课程的教学观: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关注个体的全面发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积极利用和开发身边的课程资源。

② 方法新——实用高效的教学思路

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一节课,同样的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却又大大的不同,原因是教学设计思路不同。

③ 手段新——重视现代化手段的运用

现代化教学手段主要指的是多媒体的运用,多媒体以其直观、形象、信息量大受到学生和教师的欢迎。

●简:环节简单、语言简洁、板书简明

① 教学环节简单。比如阅读教学过程就是三步:积累、感悟、实践。

② 教学语言简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尽量让学生多说。教师的每句话都是有目的,有作用的,无关教学的话尽量少说,争取不说。

③ 板书设计简明。板书是对一节课内容的概括,对教学环节的梳理,或教学重点的突出。●实:内容充实、目标落实、训练扎实 ① 内容充实

合理确定教学容量。一节课内容过多,学生难于掌握;内容过少又浪费时间,难以完成教学任务。要科学划分课时,当堂内容当堂完成,适度拓展延伸。② 训练扎实

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做到练有目的,练有重点,练有层次,既形式多样,又突出重点,且针对性强,同时,要注意训练的及时反馈。③ 目标落实

即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活:活用方法、活用教材、激活学生 ① 活用方法

教学方法的运用要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特点而定。“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注意多种方法的运用,其根本出发点是以生为本、面向全体、因材施教。② 活用教材

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求教师能活用教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延伸拓展。学会自主开发课程资源,在运用教材的基础上注意把教材同社会生活联系,同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③ 激活学生

只有课堂活起来,学生才有可能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课堂上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让学生有思维活动,有独立思考;要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趣:激情满怀、意趣盎然、风趣幽默 ① 激情

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他的课堂能有活跃的气氛吗?没有活跃的气氛又怎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呢?教师要善于以情激情。② 激趣

激发兴趣的有效办法是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鼓励和表扬。要注重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要善于设计富于变化,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万不可简单发问,提一些毫无意义的问题。③ 风趣

教师课堂语言既要精炼,也要风趣幽默。理想的课堂语言应是幽默不失典雅,庄重而不失活泼。

篇6:初二数学备课组教学常规小结

我们是个非常团结、和谐的备课组,我们都年轻,我们都有激情,有上进心。

一、亮点与特色 备课方面:

1、备课组有统一的教学计划。

2、备课认真,教学环节完整,单元有试卷分析、小结。

3、撰写教学反思有深度:备课组中得老师们撰写教学反思的积极性较高,能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总结优缺点,并及时采取措施改进教学方法。

4、集体备课,集体交流讨论的氛围较浓厚,能做到集备课组之力共同探讨教学设计与上课思路。

作业方面:

1、资源共享

2、作业量合理,作业布置有广度,设置作业有维度,作业批改有效度,辅优补差有力度。

辅导与评价方面:

1、坚持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辅优与补差并进。

2、关注优生的“横向比较”与差生的“纵向发展”

3、对学生的教育与评价以鼓励为主,让他们树立信心

教学模式改革方面:

1、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努力引导学生多多参与小组合作,竞争激发学习热情。

2、特别关注错题的订正,尝试“集错题”的整理,并通过集错题的过关情况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3、做好“当堂测试,有效测试”这一课堂评价实践。

业务进修、互相学习方面:

1、积极参加各项培训,主动要求上进。

2、教研组成员之间互相听课,交流与学习,共同促进。

3、积极主动地上公开课,听取组能教师的意见与建议

二、存在的问题

备课方面:

1、听了何书记的讲座,知道了我们订教学计划的可能更像是教学进步表。

2、有时上课的补充内容没有在备课本上很全面的反应出来。

作业方面:

1、作业的评价较独立,没有个完整的学生成长过程的作业评价体系。

2、部分学生书写太乱仍是“顽疾”

辅导与评价方面:

1、辅导过程中点太多,面太广,对学生而言学习的效果比较一般。

三、整改意见

1、多学习,多讨论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制定合理科学的教学计划。

2、在备课本中,完整全面的展现整个教学过程。

3、可以讲每一次作业评价与学生的平时成绩挂钩,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每一次作业的重视程度。

4、正确引导,规范学生的书写,教师要身体力行,完整板书。

5、辅导过程中,要摒弃“放到篮子里的都是菜”的思想,对于辅导的内容要有取舍。

篇7:大高庄小学教师备课常规检查方案

备课是准备上课各项活动的总称,它包括查阅资料、学习课标、研究教材、分析学生及编写各种教学计划。个人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为提高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和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关于备课的相关要求:

1、学习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首先认真学习领会《新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的、教学原则以及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要求和任务,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

2、钻研教材

深入钻研教材,通过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过程,着重把握施教年级的教学内容在整体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和突出重点,适当分散难点,做到内容、目标心中有数,合理安排。

3、了解学生

备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力求全面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和兴趣态度,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和技能水平,了解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预测学生的学习困难和制定应对措施以利于因材施教。

4、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出发,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5、设计课堂整体思路

在编写教案前对整堂课的教学应有总体的设计,这是个头脑预演过程,是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的前奏,很有实际意义。总体思路应考虑目标、内容、条件等各因素彼此协调平衡,要考虑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合理组合,要有弹性,便于整体把握。

6、编写教案

教案是教师统筹规划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案,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其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及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课前预习、随堂检测等。

7、课堂教学都要先周备课,做到不抄袭,不照搬教参书代替教案。

8、备课要按照个人初备、集体研讨、自己编写教学活动的程序进行。

二、备课内容的具体要求:

备课时,应注意及时吸收新的教学信息,优化教学过程。要注意学习与借鉴,但切忌照搬照抄。

教学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要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活动,体现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与互动,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1、个人备课要做到“五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具、备学法指导等。其项目主要有:全册教材分析(课标要求)、单元教材分析、课时教案、教学反思、单元检测讲评等。

2、课时教案的书写要具体实用,有:1课题、2教学内容、3教学目的要求、4教学重点难点、5教具学具准备、6教学过程、7教法学法指导、8课堂练习与作业、9板书设计、10课堂教学反思等。

3、教案的书写要在教材上下功夫,认真钻研教材,认真书写教案,保证教案的质量。

4、课型要填写准确,语文有汉语拼音、看图学词学句、归类识字、看图学文、阅读课文、读写例话、基础训练、看图说话、作文(指导、讲评)等。数学有新授、练习、复习、讲评等。其他学科依据课标、教参、紧扣教材确定。

三、对教案主要环节的要求:

1、教学目标

目标的设置与陈述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从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相结合的角度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目标体系,要选择合理的目标定位,要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制定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的当前行为目标,切忌大、空,不切实际。

2、教学重点、难点

从确立的目标出发,认真钻研教材,分清每项具体内容的主次,确定闪光点,放在突出地位。根据学生的实际,找准疑点、难点和关键,优化教学过程。

3、教学准备

为创设情境,保证教学效果,教师要根据现有条件,恰当选用教具,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必要的演示、操作、实验,教师要提前试做,并依据教学活动需要布置(检查)学生准备相应的学具,以切实保证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要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课前搜集与教材相关的信息资料。

4、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①导入环节

导入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巧妙的“导”,创设情境,让学生全身心的“入”,要求通过适当内容或简短语言,尽快有效地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导入起点要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标准,关键看导入设计是否让学生尽快入境,是否服务于教学内容和重点,教案中应明显体现创设的情境,导入语言及提出的问题。

②问题设计

问题的设计要具体、明确、适宜。要有启发性、层次性、条理性、探究性,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和思维广度(即发散性、开放性)。切忌“满堂问”或“以问代讲”。设计的问题要明确反映在教案上,以防止提问的随意性。此外,教师还应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筛选问题,教案中要突出引导的方法。

③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教学设计要把落脚点放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上,对学生在获取知识、方法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有充分的估计和对策。教案中应突出师生活动的内容、形式、时间、空间的安排以及对重难点的处理,(对于教材中已有的内容及已经内化的部分,如数学学科的单元教学要求、例题、课后练习题,语文学科的每课书的教学要求、字词、问题答案等,则不必抄写在教案上,只需标明在参考书或教材中的页号)要重点体现教法和学法。问题的提出与设计要与生活紧密联系,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④练习设计 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练习,练习的内容要精,要有针对性和适当的梯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要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使练习真正起到巩固、深化的作用。鼓励教师自己设计具有实效性、开放性、体验性的多样化的课堂练习及单元检测。

5、板书设计

板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纲目。课时板书设计包括分板书和整体板书,要突出学科特点,要充分体现教学重点、知识网点和活动主线。板书设计要做到巧妙、精炼、准确、条理清楚。布局要合理、美观,力求多样化。

6、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要重点写自己教学过程的得与失,教后的体会与认识,以及对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和原因分析。避免应付式的空话、套话,要注重教学后记的质量,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不刻意要求每节课必写,各学科的教后记均不低于备课节数的三分之一。可尝试每学期对教后记进行评选交流。

四、对部分学科备课的重点要求:

1、小学生习作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每学期大型习作不少于8篇,要有“指导”和“讲评”备课。习作指导备课要结合训练点,写清习作要求和习作重点,有指导过程和方法,要给学生以充分构思与交流的时间。讲评备课应包括:整体情况分析、教师精批的内容、小组评议、学生自评、进行修改几个部分。

小型习作每学期不少于8篇,包括片段练笔。习作内容可以和阅读教学有机结合,通过语文课堂作业的形式布置,不单设小型习作备课。教师要注重口头作文的训练。

2、数学:复习课应体现知识网络。

3、英语:要有必要的情景创设和活动设计。注重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目标确立应区别于学科课程,把侧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动手实践等综合能力方面。本课程没有教材,建议各校根据选题集体备课,形成讲义,做到教师人手一册讲义。研究性学习主题建议立足校情,密切联系生活,关注周边环境,大力提倡学校资源特色课题研究、时效性课题研究等。每学期规定:第一周为选题周,完成“学生自主选题——师生共商立题——教导处审批”流程。第二周为开题周,在“开题课”后与“汇报课”前,是学生活动的探究过程,指导教师要积极探讨构建活动过程指导课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其间,各校要自主穿插以劳动技术为主题的独立性课题研究。综合实践课时的安排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特点,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原则,教师应重点做好开题课后对学生自主探索活动的过程性指导。

5、地方与学校课程:

力求体现本地、本校特色。课堂教学设计以学生活动为主,突出活动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发展动手动脑及合作作能力,注重教学目标的体现,时刻关注学生兴趣的延伸程度。

五、备课管理:

1、因人而异,分层要求

教案是为教学服务的,要充分体现实用性、可信度和可操作性。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区别,分层要求。基础层的教师(新教师及新任学科)要做到备课规范化,教案要写得详细些,达到备课、教案编写的基本要求。

成熟层的教师(任教本学科本教材三年以上)在备课时,把主要精力和侧重点放在对教材的深入理解上,放在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创新上,放在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上。在教案编写时可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某些重点环节,精备每个序列或单元中具有典型性的内容,形成并展示个人的教学特色。精备的数量以不少于备课节数的三分之一即可。

在3年内要退休的教师,备在教材上即可,可以在教材上勾勾、划划、写写、注注等,但过程设计和重难点的确定,以及方法的运用与渗透,都必须在教材旁边空白处加标注、强调,做到心中明确。

2、提倡教案形式多样化

教案的形式应取决于学科特点,取决于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师的教学经验与个性。不必整齐划一。教师还可以把教案与教材结合使用,提倡教师在教材上圈点批注。教案模式多样化应有利于教案的实际应用与创新。(体育学科应按教研室统一用本与要求备课)

篇8:常规“五制” 夯实常规

教学常规是人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符合教学工作内在规律和要求的工作程序。它既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教学常规落实得好,教学工作才能有序和高效进行,否则教学效果就难以保证。

在传统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只要完成了备课、上课、布置作业、辅导学生、考试评价等工作并有案可查,就可以认为教学工作得到了落实,而对于如何有效地发挥常规管理的实效性则考虑不多。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意识到,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与指导,是保证优质教学、培养优秀人才的关键所在。于是,我们制定并实施了教学常规管理的集体备课、课堂精讲、课后反思、作业测试精选和辅导分层五项制度,在教学常规管理的体制、机制、要求上进行了探索和创新。

一、集体备课,提高备课质量

集体备课是一种提高备课质量的有效形式,它通过骨干教师的引领,很好地帮助和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所以,我们把它作为一项制度固定下来,称之为集体备课制。我们在实践中对集体备课的方式进行了创新,形成了个人钻研、集体讨论、形成共识、个性增减等备课环节,使集体备课更具规范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目前,这一科学有效的备课形式在遂川县大部分学校和教师中得到推广、普及,各中学教师在校内以备课组为单位实行提前一周集体备课,各乡镇小学则以中心小学为龙头,在全乡镇小学同年级同学科中定期进行集体备课。这一备课制度的推行,既提高了备课质量,又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了基础,让每一位教师都从中得到实惠。

二、课堂精讲,改进教学模式

针对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仍然普遍存在的满堂灌现象,我们提出了课堂精讲制,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在课堂上的讲析时间累计不得过半,把时间还给学生。同时教师在讲课时要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讲策略、想办法,创设好问题情境,设计好提问内容,引导学生多想、多说、多练,改变以往那种只重视教而忽视学的教学方法。目前,在全县中小学,精讲多练不仅是一种教学艺术和技巧,更是一项教学要求和制度。在学校听课指导教学时,精讲多练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在开展教师课堂教学比赛时,若教师没有遵循精讲制的要求,哪怕课讲得再好也难以获奖。由于有这种理念的引领和制度上的保证,课堂精讲制现在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全体教师课堂教学的自觉行动和追求目标,他们正在不断地按照精讲制的要求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

三、课后反思,促进教学感悟

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公式,即“经验+反思=成长”。叶澜教授也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够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课后反思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便把这一本属于教研范畴内的活动演变成教学常规管理的一项制度,其作用也显而易见。为使这一制度能落到实处,我们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一是把它作为一项常规制度,写进了县教学常规管理的实施意见中,通过制度加以强化;二是把它作为一个教研课题进行专题研究,举办课后反思培训班,举行课后反思专项比赛;三是提供平台,在全县统一印制的备课本中专门设计一个版面供教师书写课后反思;四是加强检查督促,把课后反思列入教学常规检查的内容之一。当然,我们也并不要求教师课课写、节节写课后反思,而是通过此项制度引导教师增强课后反思的意识,养成写课后反思的习惯。有感悟则多写,无感悟则少写;感悟深则精写,感悟浅则略写。全县教师对课后反思的认识正由模糊到清晰,写课后反思也由不自觉发展到自觉。很多教师从中尝到了甜头,通过课后反思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四、作业测试精选,减轻学生负担

在当前教辅资料满天飞、学生作业量不堪重负、考试测验过频过滥的状况下,出台作业测试精选制也十分必要。具体说来,有以下要求:一是教师布置作业一定要认真挑选和设计,让学生做一些对巩固知识有裨益且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题目,不能简单地从资料的某页圈到某页或某题圈到某题,从而避免简单机械的重复练习,确保学生的作业量不超过国家规定量度,不搞题海战术;二是规定学生手中用于训练的教辅资料每个学科只能有一套,不能过多过滥,以免扰乱学生视线,浪费学生时间,但教师手头可拥有多套资料,以供教学参考;三是严格控制考试次数,规定学校组织的考试只能有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教师安排的单元测试也要从数量上和质量上严加控制,不能以考代教,使学生产生恐惧感。这一制度的实施在开始时遇到一些阻力,不少教师存有疑虑,怕影响教学质量。但我们先试点后推广,让教师先认可后实施。实践证明,这样做不但不会影响教学质量,而且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学得更主动、更轻松。

五、辅导分层,增强教学效果

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环节,而辅导又贵在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量普遍较重,教师对学生的辅导往往习惯于集体补课和辅导,这样一来,教师的工作压力是减轻了,但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辅导分层制。要求教师在辅导学生时多种形式相结合,如集体辅导、个别答疑、辅导阅读、面批作业、组织学习小组等,做到针对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差异进行分类指导。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辅导的重点放在知识的拓展和深化以及思维能力和特长的培养上,鼓励他们冒尖;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则加强学法指导和心理辅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这一制度的全面实施,使教师的课外辅导工作更加扎实,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作者单位:江西省遂川县教育局)■

上一篇:最新BSCI验厂文件清单下一篇:五年级语文教学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