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制度建设

2024-07-18

档案制度建设(精选9篇)

篇1:档案制度建设

档案馆档案保密制度

为了搞好档案保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保密守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有关规定,特制订本制度。

(一)档案工作人员必须认真贯彻执行有关的法律法规、条例、守则等,做到严守党和国家秘密。

(二)档案工作人员不得擅自复印、摘抄或传播具有内部和秘密性质的档案材料或内容。

(三)带有密级的档案,要在案卷的右上角标上密级标记,机密以上的档案,应专柜存放。

(四)对不归档或重份的带密文件材料,经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审核,需要销毁的档案,必须造册登记,经馆长批准后,由两人以上共同监销。

(五)涉密档案一般不能外借使用,确为工作需要,需征得成文单位同意和经局长批准后复制使用,并在5

个工作日内将复制件缴回档案馆销毁。

(六)档案利用者必须严格遵守档案借阅利用制度,保证档案材料及其内容的安全,未经许可,不得私自抄录和复制,更不能擅自将档案材料带出档案馆。

(七)对保密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密级的变更和解密,必须按国家有关保密法律和行政法规办理。

(八)档案实行集中统一保管,专人管理,专柜、箱存放,非档案管理人员不得随意进入档案库房。

(九)违反本制度规定,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泄露国家秘密并造成损失的人员,将按照《保密法》、《档案法》等有关规定,追究其法律责任。

END

篇2:档案制度建设

为确保档案的使用及保管工作及时到位,充分发挥档案在社区各项工作中的作用,特制定本制度。

一、档案保密制度。

1、认真贯彻执行《保密法》和上级有关部门对档案保密的规定,增强保密观念,自觉做好档案保密工作。

2、加强对借阅利用档案的管理,严格执行档案利用制度,及时收回与清点所利用的档案和机密资料。

3、不随便谈论室内档案及其他情况,严禁擅自把档案材料携带出档案室,以防丢失。

4、对没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文件资料要集中妥善保管,不得随意出售和乱放,经鉴定并由社区居委会分管领导批准后及时销毁。

5、档案工作人员离开档案室,必须将门窗关闭,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二、档案使用制度。

1、凡在社区居委会档案室查阅、抄录、复制档案,必须经社区居委会分管领导批准同意。

2、查档人员必须办理借阅手续,填写“利用登记”和“利用效果登记”。

3、自觉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所利用的档案不得转借和私自影印、翻印、复制,未经许可不得公布档案内容,不得遗失、拆散、调换、抽取、污损、涂改、加注标记(图点、批注、勾划)档案。

篇3:档案制度建设

一、档案网站建设必须“以利用者为中心”

从20世纪90年代起, “重塑政府运动”的兴起使各国开始强调政府的服务职能和作用, 并促使“以公众为中心”的理念成为政府改革和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核心的原则。西方国家在电子政府建设过程中坚持“以公众为中心”的理念, 是值得档案部门借鉴和参考的[1]16。2008年7月1日, 英国国家档案馆发布《提供 (信息) 和赋予能力:英国国家档案馆的在线 (网站) 策略》中强调服务变革的核心理念是“基于信息技术的服务方法必须围绕公众设计”。在电子政务环境下, 政府按照公众的需要将有关业务进行组合。公民与政府打交道时, 无需知道哪个政府部门负责哪项事务, 而只需要点击自己需要的主题, 相关的服务都可以找到。当公民选择“搬家”服务时, 与之相关的各项业务, 比如:买房、卖房、租房、贷款、装修以及社区的交通、学校、购物、医疗等信息, 都将一同呈现出来, 公民无需分别到各个负责部门下办理相关业务。

由于缺乏“以利用者为中心”的理念, 有学者认为档案网站是档案馆工作在网络条件下的再现, 应该忠实地反映档案工作流程。在档案网站建设过程中, 许多档案网站在一级类目设置上按照档案人员所熟悉的工作成果的形式, 简单地分为“政策法规”、“馆藏介绍”、“现行文件”、“网上展厅”、“档案检索”、“业务指导”等, 而未充分考虑不同利用者的信息获取行为习惯。在建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时, 将档案按类型划分为“文书档案”、“基建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等, 这虽然与档案实体整理体系相一致, 但是对于非档案专业人士要分清这些档案术语则是不容易的。在建立档案检索系统时, 我国许多网站只能用档号、分类号等专深的检索工具进行检索, 支持一般利用者所熟悉的主题词、关键词或自由词组等方式检索的系统寥寥无几。相比之下, 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管理署 (简称NARA) 的建站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在2010年12月份, 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管理署的官方网站 (http://www.archives.gov/) 经过精心地准备, 成功改版, 并得到了众多利用者的好评。在这次改版过程中, 从始至终都贯彻着“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NARA利用多年来积累的网民反馈意见、站点访问数据、站点搜索数据、网站访问者的评论等数据与专业的消费者需求分析公司合作, 对访问网站的利用者进行用户需求分析。NARA对用户进行了分类研究, 并确定了不同用户的不同信息需求, 在网页重新设计时, 将主要需求列入核心位置。改版后的网站首页, 五个主要图片导航———“档案研究”、“退伍军人档案”、“教师和学生”、“我们的位置”、“在线购买”———都是针对主要的用户群量身定制的。在二级类目的设置上, 力主去专业化而贴近用户, 充分利用联网卡片分类法积极调动用户将综合信息、家谱、历史专题、史学研究、退伍军人档案五大类下面的资源进行自由组合、排序、分类、给每种资源贴标签、搭建栏目框架并进行评论。通过这一行动, 更好地摸清了用户对档案网站资源组织的理解, 使档案栏目的设置更加人性化。在官网首页的选择上更深刻的体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 NARA设计了四种不同的首页, 并通过官网、Facebook、Ideascale、现场等多种途径进行用户投票, 最终确定了现在这一颇受欢迎的首页样式[2]61。

档案网站是非营利性质的、专业性极强的、具有基础支持作用的为用户提供档案服务的网站, 它和商业性质的门户网站、电子商务网站等一般网站具有极大的不同。一般的网站都以吸引浏览者注意力, 最大程度延长其停留时间为目的, 而档案网站则是以最快速度满足用户信息需求、节省用户时间为评价标准。根据美国NARA的用户调查发现69%的用户是第一次利用档案网站, 登录档案网站的利用者都具有极强的目的性, 是为满足利用档案的需求而来。设计合理的档案网站应该能够使一个陌生用户快速找到相关服务, 能够顺畅的实现信息需求并挖掘其潜在需求。在网站设计时应该慎重地考虑以下几点:精简网站栏目, 按利用者的习惯选择栏目架构、名称等;设置足量的FAQ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 迅速解答一般性的常见问题;避免让用户先注册才能提供检索、查询等服务;网页设计中不应该有过多的不相关的元素分散用户注意力, 应该促使用户集中精力完成核心业务;能够开放的档案全部开放, 需要审批的档案简化审批手续;域名设置合理, 易于被搜索引擎收录;用户访问具有分散性, 选择性价比高的网站服务器;档案网站无需大肆推广追求排名, 但也不能被淹没在信息海洋之中等等。

“以公众为中心”并非简单的服务理念变革, 它是一场涉及组织结构重组、重塑价值观、工作思维方式变革的系统性工程, 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与革新。档案事业作为基础性服务部门, 发展必然滞后于其他部门, 只求档案事业能够独树一帜是不可能的。但是档案部门应以档案网站建设为契机, 充分做好用户调研工作, 理解用户需求, “以利用者为中心”改良传统工作模式, 打破成规旧条实现档案事业的改革发展。

二、档案网站建设应该充分发挥数字化和网络化功能

互联网因其在传递信息中传输速度快、成本低廉、接入获取方便等种种优势而促成了人类信息时代的到来, 档案网站建设的本质就是借助互联网的优势与传统档案工作相结合, 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档案查考服务是档案馆区别于其他文化事业单位的本质特征。在传统条件下, 大多数利用者需要亲自到档案馆提出利用申请, 工作人员通过手工检索工具, 如目录卡片、案卷目录、卷内文件目录等查找档案原件并拆分案卷, 将原件提供利用。在这种情况之下, 工作繁琐耗时耗力且并不利于档案保护。在信息时代, 数字检索系统的建立代替了繁杂的手工操作检索;网络传输服务节省了利用者路途往返的人力物力成本;全文检索的实现能够使利用者深入挖掘到档案内容之中;全天候的网站服务能够随时随地响应用户的档案利用需求。网站检索, 是网站服务的核心功能[3]50, 检索工具是打开档案资源宝库的钥匙。美欧各国的档案网站都配备有专业的检索系统。美国NARA网站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便建立了档案信息导航系统 (简称NAIL) , 该系统将美国国内所有数字化档案资源, 按照地区、来源和利用对象分别纳入统一的档案管理网络中, 实现了网上集成查询、检索和利用, 形成了联网可检索数据库。近年来, NARA加强了档案检索系统建设, 建成了“档案检索目录”系统 (简称ARC) 和“档案数据库通道”系统 (简称AAD) 。ARC能够通过关键字、起始时间、全宗、档案文件类型、档案载体类型、档号、流水号等进行检索, 可以得到详细的档案条目信息。AAD能够通过档案内容分类和关键字检索, 最主要的是可以获得档案在线全文, 至2006年已经支持8500万份档案原文在线阅览。NARA还有其他数据库作为补充, 例如:国家档案馆图书馆目录、缩微出版物检索系统等。英国国家档案馆也建立了完善的档案目录数据库, PROCAT联机目录就是一个覆盖950万卷档案目录信息的多级式目录数据库, 提供自由检索、关键词检索、日期、主题、档号检索等多种形式。英国国家档案馆参与的“利用档案”项目 (简称A2A) 以及与英格兰、威尔士文献部门和高等院校文献部门的“姐妹项目”, 共同构成了英国国家档案目录信息网。A2A可提供英国国家档案馆以外的英格兰各地各类文献部门保存的自公元900年至今1100多年间的主要档案信息资源目录数据, 方便了社会各界对这些文化遗产的利用[4]61。

网站之间互相链接是一般网站进行推广的重要手段, 利于搜索引擎爬虫抓取网页。联系紧密的网站之间通过互链形成资源互补, 但不合理的网站互链可能使利用者在网络环境下迷失方向, 精力分散造成时间浪费。登录档案网站的用户目的明确, 是为了获取本网站提供的档案信息。在档案网站建设中, 应该充分分析自身网站特点以及利用者潜在信息需求, 慎重设置互链, 简单的设置大量平行的档案馆之间的互相链接是不可取的。人事档案工作是我国档案事业中重要的内容。近几年来, 大量的高校毕业生异地工作、灵活择业以及办理手续繁杂等诸多原因造成“人档分离”、“弃档”现象严重, 严重影响人事档案的正常管理。充分发挥网站网络功能将有助于改善这一问题。人事档案管理中心可以利用网络优势实现异地归档、远程调档、网络查档、在线查询、缴费等服务, 降低异地维护、利用档案的成本, 方便广大用户。档案数字化过程中, 能够产生两种类型的数字文件。一种是以图像形式保存的文件, 能够真实还原档案原件的一切信息, 包括笔迹、纸张、版式、签名等等;另一种是档案全文文件, 是经过人工参与整理的档案原文信息, 有利于全文检索的实现。不同的利用者对于数字档案的要求也不一样。一般利用者主要利用档案内容信息, 但是历史研究者、学者等专家则认为保存一切信息的“原件再现”是最好不过的了。档案网站应该充分考虑各方面的需求, 恰当处理两种文件的关系。

我国许多档案网站只是简单的几个页面的拼凑, 仅仅起到介绍档案部门和工作的作用, 并未真正发挥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价值, 这是值得档案网站建设者重视的问题。

三、关注网络环境下档案馆概念的扩大趋势

一般认为档案网站是实体档案馆在网络时代的功能扩展, 是档案管理机构在网络环境下提供服务的一种手段。但是, 互联网的发展形成了数以亿计的数字档案, 维护这些数字档案的新型档案保存机构也应运而生。互联网档案馆是布鲁斯特·卡利于1996年在旧金山所建, 它是一个非营利性质的数字图书馆。它最大的收集项目是网页档案馆———“snapshot of the world wide web”即“万维网快照”。目前, 它已收集了1500亿个网页文件, 并用Wayback Machine检索工具提供回溯检索。当前, 互联网档案馆还收藏了大约107万部各类型电影、大约11万部现场音乐会文件、146万部音频、375万件文档以及300多万册公共域数字化图书。其目标是“universal access to all knowledge”, 2012年该网站在Alexa全球排名中占第218位, 说明其拥有巨大的用户群。在中国国内提供网页归档服务的网站是“中国web信息博物馆”, 它是在国家“973”和“985”项目支持下由北京大学网络实验室开发建设的中国网页历史信息存储与展示系统。目前已经维护了78.84亿网页文件。这些新型的数字档案馆与传统意义上由档案部门主导建设的数字档案馆有所不同, 在管理制度、技术应用、服务方式等诸方面都有值得档案网站借鉴之处。

数字化和网络化环境下的档案馆与数字图书、多媒体资源整合已经成为了趋势。在2006年, NARA与谷歌公司合作进行了历史影片数字化和免费在线利用实验项目。这个项目会保证研究者、普通的群众接近到多样化的历史电影、文献。档案馆网站与谷歌的合作是一个成功的探索, 谷歌利用自己的技术, 档案馆提供档案资源, 这次合作体现了互联网时代档案信息与网络的完美结合[5]15。美国西北数字档案馆 (简称NWDA) 是档案馆、图书馆、高校以及历史协会合作的典范, 其“资源馆藏机构”目录下有36个合作机构, 每个机构都形成统一的档案编码著录的目录全文检索工具 (简称EAD) 和机读目录记录, 最后为用户提供统一的检索和全文提供服务。仅档案机构提供档案服务的观念已不符合信息化时代的现实, 档案机构也应该积极参与到网络数字资源的收集整理中来, 与各项机构开展广泛合作共同开发数字资源。

档案网站建设是档案工作实现现代化和信息化的重要举措, 必将是未来档案工作的重点。网站的建设是一个涉及各方各面的系统性工程, 只有不断加深认识、积极学习成功经验, 抓住主要原则与精髓才能建设优秀的网站。档案网站建设只有“以利用者为中心”充分发挥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优势, 同时关注社会新的信息需求, 积极与其他部门合作开发数字资源才能在信息化社会中争得一席之地, 也才能避免被边缘化。

参考文献

[1]徐拥军, 陈玉萍.传统档案服务向知识服务过渡研究[J].北京档案, 2009 (4) .

[2]胡荣华.档案网站建设, 谁主沉浮[J].中国档案, 2011 (10) .

[3]吴建华.中国档案网站建设概况与重点分析[J].档案学通讯, 2008 (4) .

[4]朱兰兰.英国国家档案馆网站信息服务的特点[J].档案学通讯, 2010 (5) .

篇4:档案制度建设

本月,全市档案工作者再次迎来自己的节日——“国际档案日”暨北京市第七届“档案馆日”。今年,围绕建设法制中国首善之区的目标,北京市档案局精心策划、筹备了以“档案——与你相伴”为主题的馆日活动。全市各级档案部门举办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以宣传档案的社会功能,使公众近距离接触档案,感受档案的价值与魅力。同时,由本刊承办的档案法制知识竞赛活动在“档案馆日”举行了颁奖仪式,本栏目的相关文章将对上述内容做详细介绍。此外,本期的专访继续“档案的利用与服务”主题,推出由本刊记者采写的《映日荷花别样红》一文,详细报道了西城区档案馆在这项工作中的新亮点。

提升档案的服务水平,要坚持科学的方法运用到工作实践中。本期“理论探讨”精选的三篇文章体现了这一思路。其中《信息分析方法在档案领域的应用现状综述》《基于链接分析法的北京市各区县档案局网站影响力评价研究》两篇文章主要基于档案信息化的视角,前者针对信息分析方法在档案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文献调研;后者则运用链接分析法,对北京市16个区县档案局网站的影响力进行评价并深入分析其现状、问题,同时提出了改进策略。第三篇《对边疆古城建档保护的思考》一文,针对现代生存环境的恶化加速了对边疆古城的侵蚀这一现状,通过对边疆古城建档的必要性、意义及建档范围的分析,提出开展建档保护的具体实施对策。

本期“业务研究”栏目首推的《做好档案宣传工作需要把握的几个环节》一文,就新形势下如何开展档案宣传工作,需要把握哪些环节分别从五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近年来,档案的开放鉴定工作有所创新,本期《“三结合三阶段”档案开放鉴定工作新模式初探》《浅议两部新保密法规对档案开放工作的影响》两篇文章均围绕这一话题。前者将“三结合三阶段”这一新概念作为档案开放工作的新模式,阐述了它的内涵与特征,分析了它的提出背景及依据;后者则分析了2014年相继出台的两部保密法律法规对涉密档案和不开放档案的不同影响。从档案的开放鉴定延伸到对档案资源开放的管理,《论开放档案资源的多中心治理》一文,依据多中心理论,提出了开放档案信息资源需要选择以自主治理为基础的多中心治理方案。

本期“档案文化”中值得推荐的是“探究查考”栏下的《钱学森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吴稚晖夭折的编译事业》两篇文章,作者都通过挖掘馆藏,查阅档案,将历史事件娓娓道来或回顾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体现了挖掘档案,品评历史的栏目特色。

篇5:档案员档案室管理制度

第一条档案室实行专人管理,非管理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内。

第二条档案室内的档案柜要统一编号。做到存放有序,查找有据。

第三条要爱护档案,在整理、搬移、上架和提供利用过程中,要轻拿轻放,保持档案整洁,发现破损时,要及时修补。

第四条要认真落实防火、防盗、防尘、防潮、防强光、防虫、防鼠、防有害物体等“八防”措施。保持档案室内清洁,每周至少全面清扫一次。

第五条档案室内严禁烟火,禁止存放与档案无关的其它物品。

第六条下班前或节假日,要认真检查,以防事故发生。离开档案室时,要注意关闭电源、关锁门窗。

第七条认真办理档案入库和查阅、借阅登记手续。

第八条案卷归还后,及时放回原处。

第九条每年定期对室内档案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掌握档案保管情况,为改善管理积累资料。

档案员岗位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2、负责统一管理管理处的档案,并按规定向有关部门移交。

3、负责对科、室、管理处的档案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4、负责指导管理处行政文书和业务文书的形成、积累和归档工作。

5、负责定期对已办理文件的整理、立卷、归档工作。

6、严格执行保密法规,办理档案材料的借阅手续。

7、负责过期档案的销毁工作。

8、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档案的移交与利用

第一条各部门处理部门立好卷后,向公司综合管理部档案室移交,重要文件于每月月末向公司综合管理部档案室移交。

第二条按案卷顺序填写《档案移交登记表》(见附件6)一式两份,交接双方根据移交表清查核对,双方签字盖章各存一份。

第三条做好档案的借阅登记和提供利用记录。

档案销毁规定

第一条按规定需要销毁档案资料时,必须先通过申请经批准后,无保存价值和保管期满不须继续保存的档案,应予以销毁。

第二条销毁时必须填写《档案销毁审批表》(附件3),实行两人监销制度进行档案销毁,经档案销毁人签字、监毁人签字、档案主管部门负责人审核、分管领导批准后,进行销毁。

第三条严禁将销毁档案转做其它用途。

篇6:襄樊学院档案馆档案安全保密制度

档案安全保密制度

(2008年3月修订)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和《襄樊学院档案管理办法》等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档案工作人员必须遵守《保密法》和《档案法》的有关规定,履行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切实维护和保障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第三条档案入库时,由库房责任人认真清点案卷数量,做好登记工作。对于涉密档案,必须依照《保密法》及其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确定密级。档案密级的划分、变更和解密必须要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任何组织和个人无权更改。

第四条档案馆指定专人负责密级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工作。借阅涉密档案,必须按照“襄樊学院保密委员会”和《襄樊学院档案馆档案借阅利用制度》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五条本馆档案属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对外开放:

(一)涉及党和国家及学校秘密的;

(二)涉及专利或技术秘密的;

(三)涉及个人隐私的;

(四)档案形成部门规定限制利用的。

第六条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私自将档案带出本馆,不得随意阅览、复制和摘录档案内容。

篇7:企业档案与档案文化建设刍议论文

一、企业档案在档案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企业档案是企业在科研、生其最大的价值。

(一)企业档案作为信息依据

为档案文化建设提供了原始积累企业档案是企业运营全过程的各类文件材料的汇总,是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企业发展的真实记录。在建设企业档案文化的过程中,企业档案作为传承历史的载体,真实记述和反映了企业的各项活动,是企业发展的记忆,这些历史的记忆,作为实事凭科研成果、组织管理及财务状况等,不仅从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反映了企业的计划制定、决策结果、生产状况和研发情况等,而且为企业生产管理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可靠信息和科学依据。

(二)企业档案提升外延服务

为档案文化建设创造了基本条件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档案信息的需求日益明显,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是档案利用工作的拓展和深化。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要取得发展,离不开良好的企业管理方式,企业管理的核心价值在于:使企业的运作效率大大增强;让企业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使每个员工都充分发挥潜能;使企业财务清晰,资本结构合理,投融资恰当;向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树立企业形象,为社会多做实际贡献。传统意义上的企业档案管理主要侧重于对企业内部人员查阅资料提供相关的服务,企业档案的功能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大多数档案文件材料长期处于休眠状态,因此要充分发挥企业档案在企业经营和战略实施中的作用,就必须改变传统观念,把“死档案”用活,实现企业档案管理向知识管理的转变,在坚持做好档案日常管理工作和维护的基础上,加强对档案文件材料的研究、开发和运用,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在深入挖掘档案资源上下功夫。档案作为重要的知识资源,具有知识属性和信息属性双重特性,并属于知识形态上产生的生产力,对于知识创新和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价值体现在档案的服务利用过程中。当档案被再次利用于新的科研、生产、建设活动时,其档案的外延服务价值被充分发挥,从而为企业档案文化建设创造了基本条件。

(三)企业档案维护企业利益

为档案文化建设提升影响力笔者所在公司作为一家大型国有船舶企业,企业管理工作相当庞杂,而系统管理的档案工作却能为企业管理者理清脉络,梳理头绪。例如:在当前船市并不景气的市场中,接船任务相当艰巨,如何在逆境中求生存,成为当前各大造船企业的首要任务。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往往是企业在困境中首选的方法。于是,企业开发改造新船型,生产高技术高附加值的船舶;与船东合理谈判,以期获得更好的协议条件;以及合理降低造船成本,进行综合性技术改进等都离不开档案工作的支持,唯有以翔实、客观的数据、图纸和文字资料等作保障,才能确保企业经营任务的顺利进行。同时,档案在企业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合法权益中起着主导性作用。企业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及商业秘密等,是企业知识创新的成果,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和核心知识资本。企业档案真实记录了企业进行知识创新的过程、内容、结果,是企业拥有某一知识产权的法律凭证,当发生知识产权纠纷时,档案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企业保护知识产权的有力武器,只有在日常经营管理中谨慎、细致、完整地保存好企业档案,才能在经济纠纷中得到有力的证据支持。档案工作是维护历史真实面貌的一项重要工作,科学规范地管理档案,是衡量一个企业业绩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档案记载着一个企业发展史上的优秀成果,对研究本企业的工作业绩和科学发展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是进行科学分析、扬长避短,制定发展方向的好教材,对提高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促进各方面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在企业档案文化建设中重视档案的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完善企业机制,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创造力,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添砖加瓦。

二、企业档案与档案文化建设的紧密联系

党的“十八大”对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文化,是人类物质、精神成果的集成,企业文化,化人成物;档案文化,化物于文。企业档案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档案文化融入并支持企业文化,企业档案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企业文化的结晶和积淀,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和宝贵财富,是企业发展的真实记录,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企业档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贯穿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企业档案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也是相辅相成的,做好企业档案文化建设工作,对丰富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档案文化建设的特点

档案文化建设具有真实权威、记忆存史、神秘感和原始记录性的特点。1.真实权威:由档案的原始记录性决定,法律的认可、社会的共识是档案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显著特点。2.记忆存史:是档案文化的基本功能,档案文化不仅是记忆文化、存史文化,还能延伸记忆、延续历史、延续科学技术与积累知识。3.神秘感:档案的机密性决定了其神秘感,神秘感与权威性是档案与群众互动的有力条件,能有效激发群众的探知欲。4.原始记录性:是档案文化的基本属性,真实权威性和记忆存史性都由档案的原始记录性决定。

(二)档案文化建设的基础

1.丰富的馆藏

馆藏作为一切档案工作的基础,是开展档案文化建设的基础,特别对于企业档案文化建设,必须要以丰富多样和高质量的馆藏资源为基础。但馆藏档案数量的庞大不等于高质量的馆藏,馆藏档案品种单一、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妨碍了档案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对此,档案部门应当积极调整档案馆藏结构,丰富充实各类档案资源,包括有关个人经历和研究成果,以及企业历史进程的各种人文、人本档案文献材料,从满足长远的利用需求着眼,努力使档案部门成为一个能代表企业时代特点和文化记忆的场所。

2.人才的培养

加大企业档案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是抓好企业档案文化建设的关键。要建立具有较高素质、结构合理、适应信息时代电子档案管理需要的新型档案工作队伍,并稳定档案管理网络体系中的各级专兼职档案人员,每年组织专兼职档案人员参加国家、省、市档案业务培训或档案文化建设培训,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为档案文化建设打造强大的人才队伍。

三、新时代企业档案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

在新的时代,档案文化建设需要有新的理念,开拓思路才能使档案文化建设事业得到创新发展。在这个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时代,宣传与交流是开展档案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档案部门要开展有广度、有深度的档案宣传工作,在普及档案基本知识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宣传档案的起源、档案载体形态、档案功能作用、档案文化价值等档案文化建设的相关内容及制度规范,增强企业员工的档案意识和档案文化意识,促进档案文化理念的广泛认同。

(一)档案文化建设的实践

,上海地区中船工业企业借6月9日“国际档案宣传日”活动之机,开展了“船舶发展档案同行”上海船舶工业档案图片展览活动。该活动由中船工业上海公司组织,各下属企业挖掘了各类人文、人本档案,以“红色记忆”“家国情怀”“服务民生”“时代先锋”“兰台风采”五个主要板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档案工作宣传。在“船舶发展档案同行”图片展的开幕式上,邀请了各企业代表座谈档案利用的体会。宣传展板在各下属企业进行了巡展,宣传内容也在各企业OA网上以电子版的形式进行滚动播放,整个六月各企业都沉浸在浓厚的档案文化建设氛围之中,受众达13万余人。当所有人都在聚精会神地倾听我们船舶民族工业是如何历经风雨、饱经沧桑,如何披荆斩棘、继往开来,如何励精图治、蓬勃发展的同时,珍贵的历史档案以影像的形式展示在我们面前,让大家都充满自豪,共同注视过去,期待未来,展望未来。

(二)档案文化建设的思考

篇8:档案达标复查促进医院档案建设

关键词:医院,档案建设,达标复查

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是一家集医疗、保健、预防、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专科医院, 担负着全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的任务。1992年医院综合档案室成立后, 我院对十大类档案进行集中统一管理。2005年我院综合档案室顺利地通过了江苏省一级认定。2010年档案管理复查合格, 医院档案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迈上了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档案达标复查后我们深深体会到, 档案工作在为医院领导决策、医院建设发展、医疗服务等方面,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依法治档, 强化职能, 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

1. 依法治档, 增强档案意识。

在档案工作等级复查中, 我们紧紧围绕档案管理工作目标, 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创一流”的工作思路, 根据复查要求首先自查自纠找差距, 把档案收集、整理, 利用融合到医院的各项工作中去。院长亲自主持, 召开全院行政职能部门中层干部和各科兼职档案人员学习《档案法》《江苏省档案管理条例》, 通过举办学习班、各种会议、全员考试、出版报等形式, 加大《档案法》的宣传力度, 强化职工法制观念。依法治档、依法管档, 增强了全员档案意识。

2.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网络。

医院为此成立了档案工作领导小组, 由分管院领导任组长, 办公室主任任副组长;综合档案室专职档案员, 各职能科室选拔出来的业务骨干12名担任兼职档案员, 单位内部形成了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网络, 为有效开展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

3. 培养档案管理复合型人才。

档案管理工作知识面广, 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档案工作者除了掌握档案专业知识以外, 还要善于学习与档案有关的相关知识, 如医学、文书学、计算机基础学、图书情报学等。医院在档案人员配置上, 既有近30多年档案工作经验的老同志, 也有现代管理知识和技术的年轻同志。一方面, 对现有档案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 培训率达100%, 发表省市级论文20多篇。另一方面, 聘请市档案局专家实地指导, 强化档案员的实践技能, 进而提高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水平。我院综合档案室管理员深入临床一线调查研究医疗、科研、教学等对档案信息的需求, 认真履行管理职能, 负责对行政和业务职能科室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 并将各科室档案工作进展情况列入综合质量考评内容之一, 按月检查, 与绩效工资挂钩。

二、加快实现档案管理的微机化、网络化和信息化

1. 启动档案管理数字化技术。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医院各领域的广泛应用, 是建设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之一。2009年, 我院启动了对室藏档案数字化工作, 完成室藏档案永久、长期的数字化, 对部分档案进行原文检索。原有的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及存放条件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变化, 必须建立、修订和完善原有的管理体系, 从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统计利用、装具与档案自动化等方面实现范化、标准化管理。

2. 实现档案微机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管理。

综合档案室开始计算机档案的目录管理, 并在逐步完善此项工作。办公室也在构建医院信息管理网络平台, 努力提高医院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更好地为医院发展服务。利用微机进行各项工作管理, 是对传统手工操作和管理方式的深刻变革。档案管理要上档次, 需继续档案目录的录入, 完善全部目录上机查阅;有计划分期分批实现档案内容的电子贮存, 为下一步医院内部联网以至与省级档案管理部门联网、实现信息开放和资源共享做好准备。新的工作方式将大大拓展档案的服务空间和范围, 从而使档案管理工作产生质的飞跃。

三、加强档案信息开发和利用, 促进医院档案建设

1. 编制检索工具。

我们编制了计算机和手工两套检索工具。可通过专业档案管理软件对文件和案卷的任意一条目录和部分全文进行检索, 速度快捷, 准确率高。

2. 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达标升级, 只是一种手段, 而真正目的在于发挥其潜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们积极研究利用者的需求, 结合医院工作实际, 着重在档案的开发利用方面动脑筋、挖潜力, 积极展示档案工作的价值。近年来我们陆续编研了《大事记》《组织机构沿革》《医院规章制度汇编》《获奖荣誉文件汇编》《大型设备简介汇编》等多项科研资料汇编。这些编研资料反映了医院建设、发展、变化过程的真实面目, 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档案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3. 档案利用成效显著。

篇9:数字档案馆建设中的档案鉴定

一、档案数字化鉴定对数字档案馆建设的重要意义

数字档案馆并不等同于馆藏档案数字化,然而后者却是前者建设中兼具基础性和重要性的工作。首先,从目前我国综合性档案馆馆藏构成来看,由形成机关直接归档移交的电子档案仅仅占所有数字档案中极少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数字档案馆中的数字档案主要还是由对纸质档案数字化后形成的数字化档案构成。因此,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数字档案馆的管理、服务活动主要是针对上述数字档案展开的。其次,在数字环境下档案鉴定工作遇到了许多传统环境下不曾遇到的新问题。例如,在网络环境下由于数字档案的利用和服务具有一对多、批量性、传播速度快、共享性等特点,如何在提供数字化档案利用以促进公共利益的同时有效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著作权?如何通过做好鉴定工作来有效规避数字档案利用可能给档案馆带来的法律风险?最后,档案鉴定从来都是档案管理活动中最具挑战性的环节,这种地位和特性在数字档案馆环境下不仅没有弱化,反而得到了增强。数字化背景下传统档案工作的一些环节可能弱化了,甚至某些环节为计算机管理所替代,而档案鉴定则不然。其较强的专业性和不可取代性充分体现了信息时代档案工作的价值和档案工作者的职业水准,可以说数字档案鉴定使得档案工作在信息时代更好地体现了其存在的必要性,同时也使得档案工作者将更显“英雄本色”。

一方面是档案数字化鉴定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目前我国综合性档案馆馆藏数量庞大且质量“鱼龙混杂”,考虑到档案馆人力、财力、物力有限以及公众利用档案的特点,数字化全部档案不仅不现实而且没有必要。那么挑选什么样的档案数字化?哪些档案应当优先数字化?档案数字化鉴定已经成为数字档案馆建设中的瓶颈。

二、档案数字化鉴定的实践进展

目前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基本遵循两种不同模式:第一种是数字档案馆建设齐头并进、大而全的模式,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经济发达的大型城市的综合性档案馆。在该模式中数字化策略基本采取馆藏逐步(部分)数字化,没有对全部馆藏档案进行系统的鉴定和筛选以确认数字化对象及其优先级,实际上这种数字化策略并不适用于我国大多数综合性档案馆。我国大多数城市可以投入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极其有限,同时考虑到用户需求的不平衡性,馆藏档案不经系统鉴定就数字化不仅不切实际,而且也是不符合效益原则的。所以说,这种实践实际上并没有总结出一套可供大多数档案馆参考和借鉴的档案数字化鉴定成果(包括宏观的指导原则和具体的操作标准)。

第二种模式就是根据自身实际状况分步骤、有选择地建设、小而精的数字档案馆模式,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一般中小城市的综合性档案馆(严格说来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档案馆,但是可以认为是一定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中的一种数字档案馆形式)。目前长春市档案馆申请的国家档案局项目《馆藏档案鉴定、筛选、数字化后利用网络技术实现法律效力的应用研究》(已结项)和《档案数字化策略研究》就是对上述模式的有益探索。其中在档案数字化鉴定方面为其他档案馆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如细化的档案保管期限及数字化对象参考表,档案先鉴定后数字化和直接全部数字化的经济、机会成本系统评估、比较研究,确立和完善档案鉴定的一系列原则、内容、标准等。然而由于项目仍在进行之中,现有的项目成果并没有完全形成一整套可供借鉴的数字化鉴定工作最终成果,同时存在着鉴定仍然受某些传统鉴定理论束缚、个案实践(经验)气息较浓重、某些鉴定理论有待抽象和深化等问题。

三、档案数字化鉴定的理论研究现状

与近几年来数字档案馆成为档案界研究热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档案学者对档案数字化鉴定似乎关注不多。笔者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对近5年有关数字档案馆的文章进行粗略搜索,其中关于数字档案馆的文章近百篇,而档案数字化鉴定的文章(以内容为准)仅有4篇,这4篇主要是从策略、目的、原则等宏观层面对档案数字化鉴定进行研究。

既然档案数字化鉴定如此之重要,那么为什么我们的档案学者和档案工作者却“熟视无睹”呢?现实的研究中又为什么会出现“亟需理论指导却得不到回应”的现象呢?笔者认为首先是与上文所述档案馆数字化鉴定实践严重滞后有着密切的关系,数字化鉴定本身就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项工作,实践的滞后导致了理论研究缺乏素材。其次,这种现象恐怕与近年来档案界研究数字档案馆问题的误区有着密切的关系。纵观几年来专业期刊关于数字档案馆的研究论文,研究宏观、总体的较多,研究微观、具体的较少;研究务虚的较多,务实的较少;研究其他专业问题(技术、法律)较多,本专业问题较少。导致的结果就是,对于许多没有研究优势的问题过于关注,而需要研究且具有研究优势的专业问题却被忽视了。正所谓“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背景和知识积淀,其结果往往是丢了自己的地,也没有种好别人的田。档案数字化鉴定问题就是其中的一例。

因此,关注档案数字化鉴定实践,总结档案数字化鉴定实践,结合传统档案鉴定理论成果形成新环境下档案数字化鉴定理论及可供档案馆借鉴的档案数字化鉴定细化标准,不仅是理论研究对指导实践、解决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回应,同时也是理论研究自身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

四、档案数字化鉴定的关键是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首先,处理好档案数字化鉴定与传统鉴定的关系。一方面,在档案数字化鉴定中档案传统鉴定的一些原则、标准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另一方面,在数字档案馆的新环境、新观念、新手段下,档案鉴定的内容、标准和原则必然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因此固守传统的档案鉴定技能和理论显然行不通。比如,传统档案价值鉴定内容是否需要拓展?针对一些知识产权不明确而具有社会利用需求的档案鉴定如何操作?根据现有的档案保管期限表是否可以确定哪些档案应数字化?如果不能,如何制定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档案数字化鉴定标准?有鉴于此,档案工作者需要将利用传统档案鉴定理论合理之处与充分考虑数字化档案的特性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继承与创新并举。

其次,档案数字化鉴定应当处理好档案利用与保管的关系。从目前国际实践来看,档案数字化的目标不外乎两个——提供便捷利用服务和有效保存档案,然而在不同的数字化项目中侧重有所不同。因此,任何一个档案数字化项目都必须明确自己最根本的目标是利用还是保存,然后根据目标确定数字化策略,制定数字化的具体实施步骤。笔者认为,目前我国档案馆数字化目标应当以“利用为主,保存为辅”,即数字化档案应当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对于档案(信息)的需求,因此应当选择那些使用频繁、对用户使用价值较高的档案进行数字化,同时出于保存目的也可将少数珍贵或者受损档案数字化,但这应该被看作例外。如果说档案数字化鉴定与传统档案鉴定有什么不同的话,那么最大的莫过于前者更加凸现利用功能,而后者则是保存和利用并举。当然这里所说的利用者需求是普遍、一般的需求,并不包括个别、特殊的要求。由于档案实现数字化所需要的巨大投入,决定了其考虑能够满足利用者的需求只能是普遍的和一般的。

再次,档案数字化鉴定中应当充分考虑成本与效益的关系。档案数字化投入的成本一般来说比较清晰,而利用取得的效益一般比较难计算。在此,我们暂且将数字档案的利用频率看作衡量利用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档案馆是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数字档案馆建设主要靠政府的财政拨款进行,可以投入的资金十分有限,因此必须有效地采取成本控制和核算的策略,考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尤其是对一般城市的综合性档案馆,不应该千篇一律地追求“大而全”的档案数字化策略,而应当走档案数字化集约化发展之路。笔者认为,对数字化档案的数量应当从严控制,对全部馆藏、各类馆藏数字化数量应当有一个最高的比例限制,这样可以防止传统档案鉴定中“从宽处理”的思维惯性,同时也避免了数字化鉴定流于形式,从而切实提高单位数字化档案的效益。

最后,档案数字化鉴定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笔者认为,数字化鉴定工作的成败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档案馆立足于自身状况(资金、馆藏、利用率等)的档案数字化鉴定实践,通过实践形成一系列可操作、较科学的鉴定实践指南,包括鉴定的方法、程序、细化档案数字化鉴定分类统计表等。二是理论对不同档案馆的经验进行校正和抽象化,形成数字化鉴定的整套理论,使数字化鉴定不再是各个档案馆的“各行其是”,不再是档案馆自己的经验体系。简言之,数字化鉴定应当在取得实践成果的同时力求理论上创新和突破。

数字档案馆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建成必将经历一个漫长过程。尽管档案数字化鉴定只能说是数字档案馆建设中诸多环节中的一个,但其对数字档案馆建设成败却举足轻重。为此,数字档案馆建设必须要关注档案数字化鉴定工作。而作为档案数字化鉴定主体的档案馆更加应当明确档案数字化是档案馆的“瘦身”而非“增肥”计划,这里的“瘦身”不仅仅指档案馆在档案数字化中不应该不加鉴定就全面(部分)数字化,控制数字化档案的数量这一“量”上含义,更有通过“瘦身”这一契机提高档案馆的工作效率,改善服务,树立档案馆全新形象“质”上的含义,而事实上档案馆亲民、高效的形象完全可以始于档案数字化的“瘦身”计划。

参考文献:

1、章燕华:《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论数字档案馆建设中问题和难点研究的误区》,《北京档案》2004年第10期。

2、刘东斌:《数字档案馆建设面临的难题》,《档案管理》2003年第4期。

3、马长林:《综合性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鉴定探讨》,《上海档案》2003年第3期。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档案制度建设】相关文章:

档案馆档案管理制度04-16

档案整理制度05-26

消防档案建设05-26

技术档案制度07-27

档案归档制度08-12

旅游档案建设05-21

企业档案制度05-27

评估档案建设06-09

户籍档案制度06-14

基建档案建设06-21

上一篇:汽车运输公司制度下一篇:在大学生村干部培训班结业仪式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