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经验浅谈

2024-09-05

育儿经验浅谈(共8篇)

篇1:育儿经验浅谈

育儿经验浅谈

各位老师、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

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不仅要保证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还要教会孩子生活常识、生存能力、语言、行为等等的点滴。这些看似简单、顺理成章的育儿过程,实际上却蕴含着复杂而又多变的技巧,下面我们把自己的育儿心得简单的和大家分享一下:

●实际上,孩子真的不需要太聪明,太锋芒毕露,我觉得那不是好事;关键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个涉及面很广,主要是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比如“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刷牙、看电视要坐的远一点、不随便乱吃零食、按时睡觉起床„„„”等等。

●环境很重要,自己要做得正。为人父母,最关键的是要以身作则,孩子在2~5岁时学习模仿能力很强,大人做什么、说什么,他们就跟着学,所以生活中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比如“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打架、不在孩子面前脏话连篇、不要带孩子出入赌博场所„„„„”等等。

●不要轻易养成一个坏习惯,因为养成一个坏习惯很容易,但是纠正一个坏习惯就苦不堪言了。比如“孩子不吃饭,就开电视让孩子看,来达到多喂几口饭的目的,这样长期下来,孩子就会试着和你谈条件了”。

●尊重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孩子在会说话会走路之后,就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观意识和内心世界,有了自己的思想,虽然有些行为大人还不是很理解,但他(她)毕竟还小,我们要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看待问题,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那么孩子的一些行为我们就不要横加阻止了,顺其自然。

●千万不要对孩子撒谎,不要欺骗孩子,不要给孩子灌输错误的或者虚假的信息。孩子在3~5岁这个阶段记忆能力很强,他(她)会把大人告诉他或者教给他(她)的话记在脑子里,会认为事情就是这样的,或者按那样去做,然而这恰恰害了孩子,影响他们的思维,进而影响他们的行为。

●教育孩子要讲究技巧,循序渐进,不要想着一口吃成个胖子,一步步来,不要拔苗助长。孩子毕竟还小,他(她)不可能事事都做的对或者做的好,父母要有耐心,引导孩子一点点的进步,一点点的明白。

●饮食方面注意要配比均衡,不可太精细也不可太单一。荤素搭配,尽可能的多吃 1

蔬菜,少吃油腻的食物。说到饮食,我们的孩子很是让我们头痛,他现在5岁了,从3岁正常饮食开始就很少吃蔬菜,没有肉不吃饭,蔬菜的摄取量实在太少,不吃就是不吃,喂进去吐出来,没有一点办法,所以现在他的身体虽然很结实,但是很虚,爱出汗,这就是营养失衡的表现。我们很无奈,不知道该怎么办好。

●吃饭一定要让孩子在饭桌上吃,不吃请离开,记住孩子不会饿死自己的。我们现在的父母特别是爷爷奶奶辈的,他们太溺爱孩子,太担心孩子不吃饭会饿坏什么的,实际上孩子不爱吃饭是正常表现,我们需要引导,教导,最多是喂饭,孩子如果不吃就随他去,不要逼孩子,不要在床上看着电视喂他吃,这是很不好的习惯,等他(她)饿了他自然会问你要吃的,他(她)不会饿到自己的,相信我们。

●周末休息时多带孩子去外面游玩、活动,这有助于他(她)尽快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学会适应。经常把孩子关在家里,不玩不活动,久而久之孩子会变的性格孤僻,暴躁,不善言语。比如“去动物园、博物馆、儿童公园”等等。

●给孩子穿衣服,少一件比多一件要好。孩子运动量大,容易出汗,也容易感冒。尽量给孩子穿轻薄但保暖的衣服,切忌一层一层的叠加着穿,孩子臃肿行动不便不说,还容易出汗,风一吹就感冒。

●判断冷热,摸孩子后脖子;若孩子很热,稍微有汗,那就给孩子适当的减少一件衣服,若孩子流鼻涕了,那就加一件衣服。

●不要动不动就给孩子吃药。平时给孩子多吃点vc,或者多吃水果。

●感冒症状轻的时候,比如只有流鼻涕,不需要刚开始就吃药,可以多灌水;感冒大多数是病毒性的,病毒没有特效药,吃药2周左右好,不吃药也是2周左右好;是药三分毒,尽量少吃为好。如果孩子发烧了,那就需要及时就诊了,不可拖延。

●只要不影响孩子的安危和他人的利益时,就不要对孩子的行为举止太多干涉,顺其自然,不要管的太严太紧,放手让孩子玩,做到孩子不离开自己的视线就可以了。

●每天尽量保证父母中的一方能够陪伴孩子,包括玩耍、吃饭、睡觉等。现在大多数家庭孩子都是祖辈们带着,父母整天忙着工作事业,很少顾及到孩子,孩子有时甚至见不到父母的面,这无形中会给孩子造成孤僻感,性格上怪癖,很难融入圈子,所以父母必须有一方每天能陪伴孩子,至少保证孩子在入睡前能看到你。

●不要强迫孩子做他(她)不愿意做的事或者他不理解的事,不要把孩子管的太严,这个不能做,那个也不能做;这个不能吃,那个也不能吃。孩子在这个阶段天性就是玩,在玩的过程中学习、体会、成长,大人不要像看管犯人一样看管孩子,在保证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放开让孩子自由活动。

●孩子有时候哭闹是有原因的,找到原因,问问孩子为什么哭,哪里不舒服,不要孩子一哭就骂或者打,另外孩子哭有时候是情绪的一种发泄和表现,不知所措会哭,烦躁了也会哭,那就让他(她)哭,哭出来就舒服了。当然父母要引导孩子有什么先说出来,不要张口就哭,我自己的孩子就特别爱哭,一个男孩子一不高兴就哭,那么我就是教导他不要哭,问他为什么要哭,然后告诉他(她)你想怎么样先告诉爸爸妈妈,不动不动就哭,渐渐的他(她)也就知道了。

●孩子在一起玩的时候难免闹小矛盾,这时候大人在一旁先观察,让他们自己解决,若孩子们互相推搡或者厮打了,做大人的要以劝说为主,千万不可帮着自家孩子,教训别人的孩子,这是最要不得的,现在的父母太宠孩子,生怕孩子吃亏,但是这样做的后果肯能会影响他一辈子,要知道孩子这么小的时候互相打闹是非常正常的。

●教孩子学会自理,孩子自己能做事情尽量让孩子自己做;教孩子懂得是非,明白好坏,不能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要什么就买什么。现在的孩子大多被祖辈们宠坏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脾气还挺大,这样做的后果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会肆无忌惮,分不出好坏,家庭条件好的可能也就成了败家子了,如果是真心为孩子好,那就让他(她)学会自己吃饭、穿衣、洗漱等等,从小养成好习惯,这对他将来的成长很重要。

●好习惯都是点滴积累的,父母要教孩子懂得礼貌,见人要主动称呼,爷爷奶奶好、叔叔阿姨好、老师好等等,让他(她)养成良好的习惯,做个有礼貌的孩子。

●身边的一切都是学习的素材,家长要在生活中把握任何可以教孩子认识或者学习的东西,只要是对的东西。比如我家孩子,3岁的时候我就教他去看小区里每辆车的车标,现在他5岁(虚岁)基本路面上能看到的车他都说的出这是什么车。还有像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国旗、公交车车次啊等等,只要是看到的都试着教他(她)认识,记住,生活是个百科书。

以上是我们自己的一点点育儿心得,说到育儿,细节是关键,这里我们说的不全面,也有不到位的地方,希望各位家长朋友们多多指点,互相交流经验,为了孩子的成长尽我们父母一切所能。

幼儿:褚秦轶

家长:秦乐

篇2:育儿经验浅谈

教育宝宝,一定要先进入宝宝的世界,了解宝宝的心理。只有准确把握宝宝的心理,拉近和宝宝的距离,教育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成功的教育一定是善用心理力量的教育。要了解宝宝心理,与宝宝之间的有效沟通非常重要。如果沟通出现了问题,很重要的原因是父母不能掌握正确的沟通方法。家长们应该科学的和宝宝沟通,以下是一些专家建议的方法,也是我们家平时育儿的标尺:

1.真正地去“听”宝宝讲话

很多家长会有抱怨,宝宝有事怎么会告诉你。我曾有一个朋友,家里5岁的女儿玩胶水,结果手跟衣服粘上了,用力分开时,把手上的皮扯掉了一大块,自己一声不肯拿到自来水龙头去洗伤口。当我朋友发现时,惊呆了,心疼得哭着问宝宝不疼吗?宝宝说很疼,但是就是不愿告诉家长。试想她为什么会不愿意告诉家长。家长是不是会有以下经历:有时当家长一边炒菜一边盛饭时,宝宝在想跟妈妈说些什么时,妈妈有时就会不经心地听着,有时会打断她,反而请她帮忙摆桌吃饭,但从未停下来,专心去“听”他想说的话。也不是叫我们一定要停下手边所做的,但你可给孩子一个“确定”的时间,比如:“好,等我把饭菜摆好。”或是“再给我十分钟。”

当然,最好是立即去“听”孩子要说的。因为,你一次、二次、三次地忽略了他们后,他们便会慢慢地失去了“告诉你”的兴趣。另外,在“听”时,最好做目光接触,要孩子知道你是真的愿意听。

很多时候,宝宝说的是你觉得不太要紧的事,但对他们而言,却是重要的。如果你不去拒绝他们,当他们真遇到困难时,就会自然地来找你谈了。

2.以理解和共鸣的心态跟宝宝聊天

很多家长习惯于生硬地向宝宝发问:“今天学校有什么新鲜事啊?”“今天老师说什么了?”宝宝容易消极回答“没什么!”这样,交流就难以继续。其实家长可以先观察一下宝宝的表情,有意识地跟宝宝说话,引起他的共鸣,才容易打开话匣子。当发现宝宝比较兴奋时,就可以微笑着问:“是不是遇到什么开心的事啦?说给我听听。”“头上多了颗五角星嘛?怎么会有的啊?”当发现宝宝表情沮丧的时候,可以关切地问:“今天怎么不开心了?是不是心情不好?遇到什么困难了吗?”这样,家长与宝宝的沟通才能顺利进行。宝宝的世界与想法是和大人们不同的,除非宝宝自己也在笑,否则别去笑他。尤其当宝宝很认真地告诉你什么时,你轻蔑或不相信的态度,只会伤害他,而且以后也不再跟你谈了。

3.适当表达身体语言的重要

交谈的时候,目光的接触、手拍肩膀,将上身略为前倾地听宝宝讲话等,这些小动作,皆能鼓励宝宝表达自己的意愿。拍宝宝的肩膀,对他表示鼓励和安慰,宝宝会更认同也更接受家长对自己的关怀。很多时候宝宝会用目光来征询家长的意见,如果家长能微笑着向他点头,宝宝就会特别的高兴。这是可能没有一句语言,但沟通却是很有效的。

4.别问一些太空洞的问题,多问快乐,少问学习

其实,宝宝在学校最重要的事不是学习,而是快乐。学习只是学校生活的一部分,更多的时候宝宝是在跟同学、老师交往。如果一个宝宝在学校很快乐,那说明他对学校的适应能力和跟人交往的能力都比较强,一个快乐的孩子更容易对学习产生兴趣。学校里,宝宝是需要协调很多生活关系的,如果一个宝宝仅仅只会读书,他势必不快乐,所以为什么会出现很多成绩很好的学生,患上抑郁症,高考结束后,也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宝宝的成长是各方面的,不仅仅只让他学习书本知识,还应该让他学习各种生活常识。

所以,家长要多问宝宝的快乐,少问宝宝的学习。特别是针对学习稍差的宝宝,以免伤害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妨多说说:“今天在学校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吗?”“今天怎么不开心啊?”“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这样的话更容易让宝宝接受,他才会更愿意告诉家长他的想法。

5.了解宝宝的想法,用沉默面对宝宝的错误

一个美国教育家曾说过:“犯错之后,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有沮丧和后悔的心理。与其喋喋不休地数落其错误,倒不如保持沉默,给他们认识错误的空间。”大多数时候家长对犯错的宝宝不免要斥责几句,有时甚至还对其进行打骂。其实,当宝宝意识到自己错误时,他已经很难受了,如果家长再说一些伤害宝宝心灵的话,势必造成家长与宝宝之间的隔阂。所以,家长应避免情绪化,试着用沉默来对待孩子的错误。记得有一次,宝宝练习完写字后,自己不收文具,只看电

视。在我拿走遥控器后,他就来抢去遥控器。我后来就告诉他,我生气了,不理他了。并且我说到做到,没有理睬他。开始他哭了,我继续不理他。直到他哭好以后,我就跟他说:“宝宝,你快上小学了,快成为光荣的小学生了,将是一个小大人了。如果现在还不学着自己做自己的事情的话,到了小学是不是还要老师帮着收文具啊?”说完,我没有再说别的。到了早上,我正在洗东西,宝宝自己拿着牙刷到我旁边刷牙、洗脸,他让我看到他自己做自己的事情。我也趁机表扬了他一番:“我们家宝宝真乖,真成了小大人了,自己会做好自己的事情了!”

6.对宝宝表达无条件的爱

说到对宝宝的爱,有些家长会有疑问:难道我不爱自己的宝宝吗?其实,不是不爱,是不会爱。我想没有一个家长不爱自己的宝宝。但是爱宝宝,就要了解宝宝的内心、了解他的思想和观念,真正看清和把握宝宝情绪的实质,而不是盲目地供给宝宝好吃好喝以及漂亮衣物,家长需要去了解宝宝的心理,给他心灵关怀,尊重他的想法。上面所谈的,有些是说来容易做来难。但只要我们做父母的有一颗热爱宝宝的心,随时在意我们的身教与言教,宝宝是不会太让我们失望的。

篇3:育儿经验浅谈

儿童教育非常关键和重要, 这个毋庸置疑。现在的家长队伍已经步入“90后”, 他们的育儿观又是怎样的呢?笔者通过最近几个学期的家长问卷调查以及和家长沟通交流, 将情况梳理如下:

一、“90 后”家长教子现状

1. 做父母的角色意识不强, 与孩子交流少

现在有些“90 后”的家长育儿观念不强, 父母的角色转换不是很到位, 自身作为父母的责任感不是很强烈, 似乎还不怎么与自家孩子交流, 自己也是独生子女, 亲情观相对寡淡, 性格孤僻。有些年轻的家长, 对于孩子教育无从下手, 不知道如何交流。在对孩子溺爱起来的时候, 可以摘星星;烦起来的时候, 拳脚棍棒相加, 按自己的心情变化教育孩子。

我们中班有个很特别的孩子叫爱迪 (化名) , 不喜欢上幼儿园, 每次她妈妈想尽了各种办法才将她送到幼儿园来。爱迪来园时, 还闹情绪, 喜欢躲着、趴在床底不出来, 不愿意和孩子玩, 老师又哄又讲道理, 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但孩子只能正常几天, 过几天又犯老毛病。针对这一现象我和家长进行沟通, 爱迪的妈妈是一位“90 后”, 她说:“爱迪平时在家里, 都是我一个人带的, 调皮的时候我打她, 但是我不许别人管教她。”我问她:“平时和爱迪有交流吗?”她说:“不交流, 小孩子能有啥想法?管她吃喝, 调皮的时候就打一下, 哪有这么多的道理讲?”现在年轻的家长, 教育孩子就是让他吃喝好, 比别人孩子优越, 过度溺爱, 把孩子作为自己的附属品, 不与孩子做思想上的交流, 不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感受, 也不与孩子讲道理, 抬手就打, 以武力制伏孩子。

2. 将孩子的教育转移给祖父母

儿童时期可塑性强, 是最容易受教育的时期, 但是, 儿童不是块泥巴, 可以按自己的主观意愿, 要捏圆就捏圆, 要捏扁就捏扁。年轻的家长也不能完全把“泥巴”扔给祖父母, 高兴的时候自己带两天, 不高兴就推给祖父母。笔者前段时间看到过一篇文章《家长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教育孩子》里的调查显示:隔代抚养家庭占36.57%, 父母抚养占62.5%, 其他占0.93%, 这还是以前的统计数字, 而现在, 通过问卷调查跟以前的数字比对, 隔代抚养子女的比例又增加了不少。现在的“90 后”基本不需要自己去打拼房子、车子, 可以说无后顾之忧, 只贪图个人享受。其更不想承担抚养子女的重任, 再加上双方的父母年轻退休早, 加之又疼爱孙辈又嫌子女可能照顾不好孙辈, “隔代疼”似乎就自然而然了。不可否认, 长辈对孙辈的疼爱是无可挑剔, 甚至到溺爱的程度, 但是他们的学历不高, 受教育的程度有限, 很少跟孩子交流, 不利于幼儿好的习惯培养, 不利于幼儿的智力、语言方面的发展。

我们班有个叫硕硕的小朋友, 他的妈妈是位“90 后”, 年轻漂亮, 从孩子生下来就扔给了祖父母, 自己把孩子当做玩偶, 高兴时候就带回来住几天。孩子的祖辈特别溺爱孩子, 刚入园的时候, 姥姥就告诉老师:“孩子午睡的时候要摸着大人的眉毛才能入睡。”幼儿园这么多的孩子, 老师要一一照顾, 哪能躺下了让他摸着眉毛睡呢!

《指南》中要求:“4—5 岁知道父母的职业, 能体会到父母为养育自己所付出的辛劳。”父母都贪图享受, 不养育子女, 子女怎么会体会你所付出的辛劳?

二、给“90 后”家长的一些建议

1.多和孩子交心, 尊重孩子的意愿, 建立孩子的归属感

《指南》中建议:“教师和家长要主动亲近和关心幼儿, 经常和他一起游戏或活动, 让幼儿感受到与长辈交往的快乐, 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或师生关系。”家长的责任并不是照顾好孩子的温饱问题, 首先要考虑到孩子是一个独立个体, 又是家庭和社会的一分子, 儿童享有作为一个人的全部权利。

没有哪个人天生就会有育儿的经验, 一方面需要慢慢地学习, 摸索经验, 多学习别人育儿的知识, 通过看书了解科学教育理念和方法。要多和孩子谈心, 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 想什么、需要什么。另一方面要全面地尊重幼儿, 不要以成人的眼光掌控一切, 对幼儿的所有活动进行包办代替。

2. 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 让幼儿学会感恩

感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可能一下就会, 需要慢慢融合、累积, 若指望身心还尚未成熟, 心智还不健全, 思维还是一张白纸的四五岁孩子去“体会”和“体谅”是根本做不到的事情。但是, 一个和睦的家庭, 肯定是有利于幼儿成长的。在充满和谐、民主、互敬互爱的家风熏陶下, 孩子更容易学会团结、友爱, 感受到与家长交往的快乐。

摘要:本文面对如何教育好下一代的问题展开讨论, 通过与“90后”家长的交流和问卷调查发现, 他们对于做父母的角色意识不强, 和孩子交流得少;把教育的责任推给祖父母。针对部分家长育儿的一些现象, 笔者建议, 要重视家庭环境对孩子的熏陶, 多和孩子交流, 让孩子学会感恩。

篇4:育儿经验交流

3个月左右的婴儿,会出现厌食牛奶的现象。书上说:厌食牛奶不是什么疾病,而是婴儿的身体不适应奶粉的一种反应。长期过量喂牛奶的婴儿,肝脏及肾脏都非常疲惫,最后导致“罢工”。以厌食牛奶的方式体现出来。

当宝宝出现厌食牛奶的现象时,妈妈们可以采用这些方法:

1试着换奶粉;

2将牛奶的浓度调稀一些;

3冲奶粉的水稍凉一些:

4晚上宝宝饿的时候冲多些牛奶给他喝;

5每次冲的量比应食量少些,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

厌食牛奶是婴儿为了预防肥胖症而采取的自卫行动。经过10天或半个月的细心照料,婴儿肯定会再度喜欢上喝牛奶。即使每天只喝100ml或200ml牛奶也不用担心,只要尽可能满足婴儿对果汁和水的需要就不会有什么问题。因为婴儿自己会根据自身的消化能力进食,从而使肝脏和肾脏得到充分的休息。随着肝脏和肾脏的恢复,婴儿就会逐渐喜欢喝牛奶了。

我家宝宝出现这种情况时,正是我转奶粉的时候,开始还以为是宝宝不喜欢新奶粉,后来才知道原来刚好赶上厌奶期。于是我冲奶粉的时候多放20ml的水,并且水的温度稍低一点儿,宝宝就逐渐接受了。以前我一次就给他们冲100ml多,现在改为白天60ml、80m0或100ml。根据他们饿的情况。晚上则一次性冲120m0~160ml。现在已经逐渐好转了,虽然还没有以前那么爱喝,但也慢慢摆脱了厌食牛奶的现象。

宝宝厌奶期间,我刚好感冒发烧,奶水就更少了,真是对不住宝宝,所以各位妈妈要多注意身体,对于宝宝来说,妈妈可是最重要的。

篇5:中班育儿心得_中班育儿经验总结

中班育儿心得篇一

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一直是在摸索中前进,一边汲取前辈们的经验,一边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开展教育。儿子上幼儿园后,在老师们的精心培育下,正茁壮成长。他的每一个进步都令我们为人父母者深感骄傲和自豪。我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心得。

欣赏教育。欣赏孩子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最佳手段。一个孩子,其最可人之处不在于他的聪明活泼,而在于他的自信。自信有助于他现在与将来勇敢地面对来自学业和其它一切方面的挑战。培养自信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无形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声赞扬,都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可以鼓舞孩子的斗志,增强孩子的信心,激发孩子的勇气。当儿子当上小排头时、取得小红花时、主动帮我们做家务时……我们都会奖给他一句“你真棒”并传递一个欣赏的眼神。我们的孩子在这样一种氛围中成长着。对于父母亲来说,爱孩子是天性,是一件极其简单的事,但知道怎样爱孩子,却是一件困难的事。无数次的育儿实践,使我们懂得了“爱孩子就必须懂得欣赏孩子”的道理,激励和表扬的效果远胜斥责和打骂。

互相尊重。让孩子懂得尊重老师、尊重父母,有助于孩子自觉矫正自己的日常行为。老师和父母是孩子心目中最重要、最神圣的人。树立老师、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望,使孩子自觉地、发自内心地按照老师和父母的要求矫正自己的行为,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这是小孩受益终生的宝贵财富。让孩子学会尊重老师,要求家长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尊重自己的老师,更要尊重孩子的老师。凡是老师要求家长支持配合的事情,父母都要全力支持和配合,目的就是树立老师在孩子心目中崇高的威望。教育孩子尊重父母,最好的办法就是守信。让孩子从小遵守诺言,懂得什么是“一诺千金”。一方面有利于树立家长的威望,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孩子优秀的品质。同时,我们也要尊重孩子,孩子需要平等的教育。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我们要蹲下来和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家长才更有心去主动地创造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剖析、关爱孩子,为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

引导教育。“父望子成龙、母望女成凤”,这是为人父母者的天性使然。但如果这种期望超过了孩子所能承受的,就变成孩子的负担,就妨碍孩子幸福健康地成长。我们不想让儿子为父母的期望而活着。让孩子自由地发展是我们在教育孩子过程始终如一坚持的原则。但自由发展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老师和父母是他的领航员。在他不自觉的时候,我们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检查督促;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及时进行指导。同时,我们注重发现他的不足、特长和兴趣,有针对性开展引导。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他成名成家,我们只希望他在今后的生活中因为有能力而更自信、更多地体味生活的乐趣!

中班育儿心得篇二

时间好快呀,一转眼烨烨已经是幼教中心中班的小朋友了,其中的变化是显著的,作为家长,我不要求孩子什么都行,但一定要培养他对事情感兴趣,我也希望他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快乐健康的成长。以下是我日常生活中得出的一些心得:

培养他简单的自理能力

在孩子上学之前,我就让他慢慢学会穿简单的衣服,袜子,鞋子;自己吃饭,自己刷牙洗脸,如果他说“我自己穿,我自己吃,我自己做”那你更应该让他尝试,如果他不是很情愿,你可以用愉快的方式让他感兴趣,虽然他可能把衣服穿的很滑稽,或者说饭吃的满桌都是,鞋子穿反,作为父母都不应该笑话,反而应该说说“你真棒,”要鼓励他,让他学习,否则难以长大。

培养他的阅读能力

从他小的时候我就开始有意无意的讲故事给他听。虽然很多时候他不太明白,但是拉直了小脑袋听的津津有味,我就知道他有了兴趣,慢慢长大我就挑些生动的富有道理的故事,儿歌,成语故事,三子经,给他听。让他用小脑子思考,回答简单的问题,或概括的叙述下故事情节,在激发他的想象力的同时又提高了记忆力,培养了兴趣,知道该做个什么样的孩子,所以现在我坚持每天晚上都给他讲上一遍故事。

培养他的好奇心

现在满嘴的为什么。主要是他稍微一点的事情都想知道其中的原理,来满足他的好奇心,所以千万不能敷衍他,那就是对他的不负责任,而是尽量找到答案来回答他,哪怕说自己不知道去问问别人或者老师。

平常有空的时候我尽量带他去玩玩,今年的世博,水族管、动物园,或者到公园走走,主要是想让他能增长知识,还能呼吸新鲜的空气,让他知道各个国家的风情,让他了解海里的各种生物。

培养他的信心

很多时候我们不能用大人的做法来衡量比较,怪他这个做的不好,那个做的不对,哪怕一点点的小事都要力求他完美,这样反而打击了他幼小的心灵,让他对什么都没信心,觉得都做不好,要得到批评。我们应该适当的表扬,再指出哪里的不足,下次一定会做的更好。让他不害怕,更自信满满。

以上是我在平时生活中积累的一些小心得,当然也许不是很好,很到位,希望能和更多的爸爸妈妈交流,学到更好的育儿知识。把我们的小宝贝们教的更好、更懂事、更健康。

中班育儿心得篇三

《三字经》说得好:“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真是非常有哲理的训语。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意蕴源远流长,平时我们在诵读的时候可能并没有深刻地理解,但是的现实生活中会随时随地自然地体现出来。我们的孩子就如一棵“幼苗”一样,的确需要来自方方面面的“灌溉”,培养他认知的能力、沟通的能力、生活技巧方面的能力等等,以迎接他在未来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一系列状况。下面谈谈我的点滴体会。

一、少说多做,以身作则

父母爱孩子,是人的天性,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乃教育之源,它在人才的启蒙教育和终身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尤其是孩子在家时间占了整个学习、生活时间的2/3,所以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前途。

以前我对教育孩子的观念还是多讲道理,但有时不听就打,后来我发现我这个思想其实并不十分正确,虽然孩子小,但人与人之间的本性是一样的,我们大人不喜欢听唠叨,孩子也是一样,听得多了就没有效果。比如以前他爸爸在上网,要求孩子自己看看画报,孩子做了一会也要跑过来看看网页,有没有啥小游戏,尽管我对他说小孩不准玩游戏上网之类的话,他就会撅起小嘴说:为什么爸爸能玩,我不能玩?自那以后他在家时我基本也不上网了,并且要求爸爸也配合做好榜样,取而代之的是读报刊,果然他也跟着拿起写绘本等来读了,这不就是“其身正,不令而行”吗?

闲暇时,晚饭过后,我们会带着孩子一起去散步,因为家附近的名人广场周边居民多,男女老少晚上都会出来散步,其中个人素质因人而异,在散步时,经常会看到广场周边或是路上有雪糕纸、矿泉水饮料瓶等垃圾我都会捡起来,并且要求他有垃圾就一定要留到见到垃圾筒才扔。有好几次,我看见孩子见到有垃圾都会主动地跑过去捡起来扔进垃圾筒里,我就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告诉看见妈妈和爸爸都这么做过,“地球是我们的家”,电视里说这就是“环保”,而且我们江门市正在创建国家文明城市,我们就要从保洁做起。真的是习惯成自然啊!看着孩子阳光般灿烂的表情,我微笑着点点头,那一刻我的心灵得到强烈的震撼,这就叫做“言传身教”吧!

二、及时赞美鼓励

陶行知先生在50多年前就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是解放孩子,而解放孩子,首先就要赏识孩子。没有赏识就无从谈教育。”这一点我认为太重要了,我们大人也是一样有深刻的体会。当单位领导给我们一个肯定的眼神或鼓励的话语时,我们的干劲肯定要比以前足。如果能再加几百元工资,那以后的工作效率还会更强。所以对待孩子,也要用相同的方法,看到孩子一点的进步,就要适当地表扬,但表扬要实质性的,要针对性的,不能空洞泛泛的,不能全部都以“你真棒”来代替。另外,能在众人面前表扬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能更快地促使孩子增加自信心。当然犯了错误了也要适当批评指正,但是我们家长也要和老师一样,要注意批评的方法和尺度,不能给孩子造成思想上的巨大负担,最好不要在公众场合批评,挫败孩子的自尊心。举个例子,去年孩子在准备参加班上的朗诵表演,一开始他显得毫不在意,漫不经心,提不起兴趣。但我还是坚持每天鼓励和表扬他的点滴进步。直到有一天,我把他在家的表演用手机录下来,并且把对他的几个精彩镜头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把他做得好的如有感情、声音响亮、面部表情好等放大进行了表扬,还跟班主任老师面前表扬了他,他高兴极了,今后就乐意训练和表演了。从那以后我就针对他表演时存在的一些问题提改进意见并且注意表扬他做得好的方面,后来他还敢在亲戚朋友们面前表演,胆量明显大了,并且后来有幸成为班上第一个出场表演演员,成了好多小朋友的榜样。

三、积极配合幼儿园组织的各项活动

在幼儿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家园之间的合作已经成为它发展的必然趋势,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方式,以其生动、活泼、有效、实用的教育形式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也给我们这些家长们提供更多和老师交流的机会,是幼儿园教育的延伸。在某种意义上讲,通过各种方式的接触,可以让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得到非常重要的启迪。幼儿园主动与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及时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如:通过网站、家园通讯,家园联系手册等等,使家长了解幼儿教育信息,明确幼儿培养目标;通过召开家长会,参与幼儿园组织活动等形式,向家长介绍幼儿教育信息,使我们这些家长了解幼儿教育现状及要求,并能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老师一起探讨,共同研究,因材施教,拓宽孩子的视野,培养孩子的能力;通过家长学校组织我们这些家长学习教育理论,能够使我们初步掌握幼儿生理、心理常识,了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孩子实施教育,从而使孩子在玩中学,乐中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园共育让我觉得孩子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

我非常支持幼儿园和老师的工作,幼儿园和班级开展的各项工作,作为父母我们都尽可能参与,让孩子主动积极参与,锻炼他各项能力的提高。再说家长参加老师布置的活动,孩子心里也高兴,脸上也神气。还有班上组织的各项户外互动,不仅能够让孩子们认识大自然,了解大自然,还能增进孩子们的团队精神,例如参加体育运动公园的体能训练活动,圭峰山爬山活动等。孩子们在路上就互相照顾,有东西一起吃,学着和大家分享。

这样的活动我也参加过好几次了,感触颇深,与孩子们一起活动,玩亲子游戏等,和孩子的心灵一下就接近了,沟通更容易了,自己也仿佛又重新回到了惜日的童年时代。作为家长,我们只有走进孩子的心里,倾听孩子的心声,和孩子打成一片,做他们的朋友,学习更多的教育知识,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用童稚的话语去打开孩子们求知的天地。通过让孩子参加各种活动,从活动中锻炼能力,经常带孩子出去旅游,从旅游中掌握知识,等等等等。

四、教育上把握“度”,火候要适中

现实生活中父母对孩子的爱要有分寸,如果失去分寸,就变成溺爱,这样就会造成孩子违法乱纪。对于孩子的教育,首先得教育他们分辨是非,学会关心别人,还得培养孩子有爱心。其次要善于正确的对待孩子的需要。物质方面,凡正当的并且合理的需要,在经济条件满足的条件下便给予;对于精神方面的需要更多关心孩子,多了解孩子最近在想什么,甚至和谁关系要好;还有在幼儿园里老师对你自己的孩子怎么样评价,和老师多交流引导孩子,开导孩子让他们有信心,或有个好的心情去上幼儿园。

首先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重视孩子心灵的成长。

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我从小教育孩子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助人为乐,不计较个人得失,尽已之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学会感谢别人,让孩子从小生活在爱的世界里。记得在孩子小的时候,有了好吃的东西都要自己霸着,不舍得给别人。见到这种情况,我适时的对他进行教育,给他讲一些小故事。慢慢地,他学会了与人分享。前两天,家里买回了消暑的西瓜,一开始他把好几块都放在面前霸着,惟恐被吃掉他的似的。面对这种状况,我抓住了一次对他进行教育的机会。我给他讲吃东西的礼节,还给他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从正面去灌输正确的待人接物的方法,晓之以理后,他似乎明白了一点,主动地把西瓜送到爸妈面前先请父母吃,并答应今后改掉争先、贪吃的毛病。虽然这只是一件小事,但我没有因为它小而不去过问,而是抓住每一个可以渗透的机会去向孩子渗透,总有一天他会慢慢明白。作为家长应该时刻记住“不因恶小而为之,不因善小而不为”,其实对孩子的教育真是一朝一夕的,点点滴滴的。在生活中,我发现孩子有时很不讲礼貌经常对爷爷大呼小叫,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严厉的批评他,而是耐心的给他讲解,要学会尊重长辈。只要他做得好,比原来有进步,我就会奖励给他一颗小星星,上面大大的写上“礼貌星”,从此他学会了讲礼貌。同时我还告诉他,妈妈为他准备了很多小星星,比如“卫生星”、“健康星”、“环保星”等等,只要他表现好,就会得到这些可爱的小星星。这对他有何大的鼓励作用,只要他一有进步,我就会表扬他。在生活当中,我们家长也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我们首先要做到。家长良好的素质与修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文化素质、行为规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孩子。我本身努力工作,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让孩子知道认真对待上学,无事尽量不请假。所以虽然有时有些小病痛,他都愿意上学,每天都蹦蹦跳跳、开开心心上学去。看到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我真的很高兴!

其次是注意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做孩子的好朋友。

孩子从小我就经常鼓励他,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每天坚持和孩子一起做游戏,使孩子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培养孩子的毅力和吃苦的精神,同时也给孩子很多间接的知识。一有空就和孩子谈心,寒假中和孩子共同制定假期作息时间,陪着孩子一起看书,一起学习,一起锻炼,帮助他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我每天都腾出最少15分钟来跟他进行亲自阅读,一方面是培养他读书的兴趣,另一方面是通过家长给他讲书的过程增进母子之间的感情交流。

孩子正处于人生成长的阶段,与孩子做个朋友会让你更加容量接近孩子。给孩子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去学习,有空买几本书给孩子,丰富一下他的课余生活;教育孩子要多讲道理,并从生活中点滴的小事教育他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同学之间要学会谦让,从小就要对孩子进行“尊老爱幼儿,助人为乐”等教育。我想为人父母,如果能做到这些,他一定是一位好家长,同时他一定也能教出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幼儿园对于幼儿的情感方面的培养也很到位的,如:在妇女节、母亲节、圣诞节等节日为家长送小礼物、贺卡,说祝福的话,做力所能及的事……。

因为孩子已经成为了一名幼儿园的学生,所以我都要求他按幼儿园的要求去做。我坚持与幼儿园密切联系,努力学习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开家长会无论工作多忙,我都要挤出时间积极参加,这既是对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是尊重孩子,使孩子觉得自己对他很重视,他的事无小事。这也是我们了解孩子和与老师家长们沟通交流的最好机会。我也是一名老师,在我的心里,一直觉得老师最值得尊重。老师是最辛苦的,真的就好似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所以无论怎样,我总是站在老师的角度看问题,我认为老师都是为了孩子好,不管是老师批评孩子还是表扬孩子,我每次都帮他分析为什么老师会批评你?让他真正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为啥老师表扬你?也让他知道受表扬的原因,让孩子明辨是非,从心底知道错了就应该为自己的错误买单,能够承受得起,做得好了也会被别人承认。在我们孩子这个班级,老师真是没的说。可以说对每个孩子都抱着“不放弃”的心理,尤其是对待班上个别的典型调皮鬼。

每次老师留了作业我都会配合孩子来完成,现在他已经适应了这种生活。其实在刚开始他也很排斥这种被人管的感觉。刚开始总是忘了老师交给的任务,要不然就是到了睡觉时才想起来,让我很是苦恼。后来每天放学我第一句话就是问他“明天老师让带什么了?”这样久而久之他就记住了。见我这么认真,他也变得十分严谨。老师要求画画,他会一笔一笔的勾画,一个一个的选择颜色。记得有一次老师只是随便一说,他就很认真的画了起来,一直忙到9点多。虽然画的不是非常好,但作为一名家长,我很欣赏他的学习态度。老师要求带些夏天的代表性物品到班上去,他一样一样的挑选,为班集体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或许孩子的学习在幼儿园表现的还不是最优秀的,但培养他集体的责任意识,为人的善良与正义感,喜欢读书的习惯,都让我们看到莫大的希望!生而有涯,学而无涯,作为家长,加强学习,科学教子,且努力做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一同成长!成为孩子人生路上的优秀引路人!为孩子健康成长创设更广阔的蓝天!


猜你感兴趣:

1.中班育儿心得体会范文

2.中班幼儿家长育儿心得体会

3.幼儿园中班家长育儿心得体会

篇6:小学育儿经验分享

很荣幸被这么多爸爸妈妈看好,有机会来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在孩子教育过程中的点滴。

对于孩子的教育,其实我自己也做得不是很好,孩子身上也有很多的缺点,但是我们也是在慢慢的帮助他改进。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以为把孩子送到学校了,剩下的事情就是老师的事情了,太过于依赖学校对孩子的教育,而忽视家庭的教育,其实父母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孩子品德和性格的养成

在孩子的教育上,我一直认为品德是最重要的,比如尊敬父母,诚实守信,会感恩,懂分享。

现在很多父母崇尚自由开放,认为不能用条条框框去约束孩子。没错,但是自由也要有个度,否则孩子就无法无天了。以前逛街的时候,经常会看到有些孩子为了买个玩具,无视家长的尊严,在公众场合大哭大闹,对父母大吼大叫甚至拳打脚踢,那时候我就想,我的孩子绝对不允许这样。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对于他的无理要求以及动手打人的行为,我是从来不会妥协,我这个人心比较狠,他如果动手打我,我会把他打得更狠,让他知道父母是不能打的。所以在他三岁之前因为各种原因,狠狠的打过他几次,后来我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也慢慢懂事了,所以基本上都是通过沟通和协商的方式,不会再动武力了。

对于诚实守信,我们遵循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家里很多事情,我们都会让他参与进来一起商量,尊重他的意见和选择。答应孩子的事情,一般情况下也都会做到,不能做到的就不会答应。比如说好要带他去哪里玩或定好哪一天要去看电影,如果不是客观因素,我们都会按照计划执行,所以他答应我们玩iPad只玩20分钟,他自己会定好时间,时间一到,自觉收好电脑,我们也非常信任他。

对于感恩和分享,以前我和他爸爸出差回来都会给他带吃的,不管吃什么都会给他留一些,所以他学会了分享。比如我买了一样水果,他很喜欢吃,但是他从来不会自己一个人全部吃掉,一定要给家里的每个成员都留一点,而且要公平的留。私下里,有时候我会说爷爷做的菜不好吃,他会安慰我说“妈妈,至少我们还有饭吃”。对于爸爸经常加班,我有抱怨,他会说“爸爸是顶梁柱,为了家里加班赚钱,他是勤劳的小蜜蜂”,这些我都觉得自己不如他,还要向他学习学会感恩。

良好习惯的养成

首先,阅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阅读得益于一本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在儿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无意中看到这样一本书,说起来惭愧,只看了不到一半就搁置了,但是从中学会了关键的一点“亲子阅读”,而且看书的时候,参照着书里面用“点读”的方式,每天晚上跟他一起读书,速度会很慢,但是读一本是一本。等到认识一些字了,尝试着让他读短的句子,我读长句子。再后来,为了公平一人读一段。现在上了小学,突然发现很多字他都认识了,所以拼音一学会,我就要求他自己读书了,一开始拼音不熟练,也是读得很慢,不知不觉中读书的速度慢慢快起来了。我们的原则是:他读书的时候,我们也得读书,有好的故事大家读出来分享。所以他有不懂得会马上问,有好笑得片段,他会读出来跟我们分享。关于学习的习惯,我们的最初的给他灌输的思想就是,课堂认真听讲,就不用上补习班,所以上补习班的时间就可以出去玩;课堂作业在学校完成或者回家第一时间完成,晚上就可以出去散步或运动,我们也确实这么做了,所以他的作业都是第一时间完成。如果有要背诵的课文,我陪他一起背,看谁先背会,一起参与。

其次是运动习惯的养成,我是一个比较喜欢运动的人,自从儿子会骑自行车,天气好的时候,我们俩经常吃完晚饭,会出去运动1个小时,我跑步,他骑自行车,有时候他会陪我一起跑步。周末的时候,我们喜欢户外运动,有时候爬山,有时候骑行。去年,我们一起完成了两次绕东钱湖骑行一整圈,历时8小时。儿子骑着自己小小的自行车惊人的完成了整个行程,从那以后,他也爱上了骑自行车,也觉得自己挺了不起的。现在还嫌弃自己的小自行车,一直要我们给他买个可变速自行车呢。

在幼儿园的时候,跳绳从最初的一个都不会,到后来160个/分。冬天冷的时候,我和他爸轮流在家里陪着他一起跳,他跳一分钟我跳一分钟,进行计数,累计5分钟或者10分钟,看看自己每次是不是比上一次有进步,慢慢地跳绳的速度也提上来了。

这样在运动的点点滴滴中,让孩子锻炼了身体,也学会了挑战自我和坚持不懈。

最后,生活习惯的养成,儿子做事情有点拖拉,所以我们在家里也是执行的积分式,如果在家里或者学校做到光盘,加分;早起,不拖拉,加分;如果拖拉,或者莫名其妙发脾气扣分。累计到100分,可以实现一个小愿望,以此来激励他。我们发现这个积分还是很有作用的,但是要做好规则,并长期执行。

总的来说,在孩子的教育路上,我们更多的是参与,孩子有什么不良习惯,我们也在反省,并从自身找原因,跟着孩子一起摸索,一起成长。我相信对于孩子的教育,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每个父母都有自己的方式,但目的都是一样,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快快乐乐地健康成长。

养育孩子就是一场修行,每个孩子都是天使,撒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开出什么样的花果,就会有什么样的收获,愿作家长的我们能以身作则,能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撒下的是美丽、善良、友爱的种子,让美丽、善良、友爱的花开满孩子的心田。

篇7:育儿师经验

2、周岁内不喝蜜

3、三月内只吃奶(纯母乳的四个月内不加果汁)

4、牛奶最好在2周岁后喝,2岁前可吃酸奶。脱脂牛奶比全脂牛奶对孩子更健康。

5、三岁前孩子的用盐量为成人的1/5-----1/3,吃盐多会导致钙流失

6、喝可乐等碳酸饮料会影响钙吸收。

7、爸爸的情绪不好会使婴儿的哭闹增加2层。

8、爸爸遗传身高,妈妈遗传体形。

9、爸爸带孩子,孩子智商高;妈妈带孩子,孩子学习成绩好。(智商不高的孩子要学习好,就得付出更多的努力)

10、结束开裆裤最好不要晚于一岁半,尿路感染也会发烧,治疗不及时会上行导致感染型肾炎。

11、纯母乳的4月内不用刻意喝水,只在喝奶后给点,当漱口了。6个月内不要多喝水,因为无论母乳还是奶粉都含大量的水,多喝水会增加孩子肝肾负担。

12、周岁内忌久坐(1个小时),研究表明,周岁内久坐超过1个小时的孩子会增加瘁死率。

13、孩子放在沙发上的瘁死率是放在床上的4倍。

14、夜晚开灯睡觉会降低孩子的免疫力。

15、拍孩子胸部会诱发瘁死。

16、太阳直晒脚心、妈妈的微笑会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17、若保四时小儿安,常需三分饥与寒(黄帝内经)。

18、10月内的孩子禁止摇晃,伤害大脑,最重可致颅内出血和轻微脑震荡。

19、打孩子屁股会影响孩子成年后的性健康。

20、2周岁以下禁看电视.21、首先婴儿背带

(一般家庭在孩子走路前常会用婴儿推车,婴儿背带做为外来品,仅近些年使用。我当初选择婴儿背带,仅仅因为是自己不能又抱孩子,又从楼上往下拿车子。没想到歪打正着做了件对事。

婴儿推车有以下缺点:

1、孩子的肺成了汽车尾气的吸尘器

婴儿推车的高度是汽车尾气浓度最大的位置。

2、婴儿推车使孩子吸进更多的灰尘

3、孩子在婴儿推车坐时,其视线大多是大人的腿、鞋,而仰头看事物,容易使阳光直射眼内,而阳光中的青光对孩子的眼睛伤害极大

4、坐惯车的孩子在会走路后会偷懒,让大人抱、推着走。)

22、婴儿餐桌椅---妈妈的好帮手,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最好买二手的)、慎用加湿气

(一、加湿气要放在离地面1米的高度,这样加湿的效果才好。

二、加湿气只能用纯净水和凉白开。

三、加湿气的水必须24小时更换一次。

四、加湿气装水的瓶需每周清洗一次,其他部位每月清洗一次。

篇8:育儿经验浅谈

1、诗与“经验”的关系

袁可嘉在《批评漫步——并论诗与生活》中, 对“诗经验”有着重要阐释, “如果把‘生活’作为个人的生活经验解:毫无疑问, 诗的经验来自实际生活经验, 但并不等于、也并不止于生活经验;二种经验中间必然有一个转化或消化的过程;最后表现于作品中的人生经验不仅是原有经验的提高、推广、加深, 而且常常是许多不同经验的综合或结晶;一个作者的综合能力的大小, 一方面固然决定于经验范围的广狭、深浅, 尤其决定于他吸收经验, 消化经验的能力” (见袁可嘉:论新诗现代化, 三联书店1988 年出版, p160, 后文引用该书均只标明页码) 。

在袁可嘉看来, 诗歌是经验的提纯与升华, 是经验基础上的创造。诗人首先要对宇宙自然、人生世态进行体验与思索, 这是诗歌经验的来源。但是诗歌经验的范围的广狭、深浅固然对诗歌造成一定影响, 但更为重要的是对已吸收的经验——包括直接经验已经间接经验——进行艺术化的运作, 即提炼与综合。这其中是一个链条式的运作过程:生活经验——诗经验——诗。这里的诗经验已经超越通常所谓的生活经历积累和学习认识叠加, “是原有经验的提高、推广、加深”, “是许多人不同经验的综合和结晶”, 特指那种融入生命, 凝定为生命客体的审美记忆和感悟, 而最终创作的诗也不是表现刹那地闪现的灵感火花和激情, 而是诉诸生命感悟和玄思智慧, 是人生体验的深厚积累生命经验的自然表达, 往往客观、自然而内敛, 由此可以发现“诗是经验”是袁可嘉遵循的诗歌尺度。

2、“诗经验”的获取

诗经验的获取, 首先需要确定一点, “经验”是具有“私人性”与“个人化”色彩, “经验”不属于众人, 他人难以取代, “经验”的获得需要诗人通过自我的感官敏锐观察和内心真实体验才能有所得。这是“经验”获取的源头, 同时袁可嘉较为重视的是如何最大量获得最为丰富的“经验”。由此袁可嘉围绕现代诗歌的高度综合性, 借用瑞恰慈“最大量意识状态”, 将“人生”连接于“经验”之上延伸出人生经验的推广、加深, 艺术与政治平行关系的建立, 自我意识之于群体意识的独立以及“大记忆”的有效启用等方面目的之一都是着眼“经验”获取。

袁可嘉在《综合和混合——真假艺术的分野》中提到:“一切人生经验价值的高低决定于他所产生的反应能综合其他不同反应的质量上的高下与多少”, “综合所求的是最大量的意识活动” (p202) , “最大量的意识活动”立足于“诗是经验的传达”, 而又统摄诗论中的诗歌与现实、艺术与政治平行、自我意识之于群体意识的独立以及“大记忆”的有效启用等等诗论观点。其中尤其值得注意是诗歌与现实, 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他强调诗与政治平行、密切的关系, 认为“诗是生活 (或生命) 形式表现于语言形式, 它的取材即来自广大深沉的生活经验的领域, 而现代人生又与现代政治如此变态地密切相关, 今日诗作者如果还有摆脱政治生活影响的意念, 则他不仅自陷于池鱼思水的虚幻祈求, 及遭到一旦实现后必随之而来的窒息的威胁, 且实无异于缩小自己的感性半径, 减少生活的意义, 降低生命的价值” (p4) 。

如果对照一下40 年代中国诗坛的具体情况, 就能理解袁可嘉诗论中的良苦用心。20 世纪40 年代, 中国诗坛中抒写“性灵”的象征主义纯诗在时代风云中逐渐衰微, 而走向大众的现代主义诗歌又丧失了诗美, 而将视野放到30 年来整个文学运动中来, 自新文学诞生以来, “人民的文学”与“人的文学”, 就基于不同的文学观念, 二者貌似势若水火、相互指摘。面对诗歌这种困境, 袁可嘉提出:“在服役于人民的原则下我们必须坚持人的立场、生命的立场在不歧视政治的作用下我们必须坚持文学的立场, 艺术的立场”, 希图构建其诗学体系, 将时代精神和美学追求和谐地统一起来。诗歌不应该止步于社会之维和历史之维, 而是应该更深层次地进入了生命之维和现代之维。由此袁可嘉强调诗与意识的关系, 促进了新诗的诗歌感受力的现代性转化, 并逐渐完成了从情绪向经验层面的过渡, 而这一经验是一种“产生合力作用的种种经验”的集结。

3、“诗经验”的传达

1947 年5 月, 袁可嘉《新诗现代化的再分析——技术诸层面的透视》以九叶派诗人杜运燮的《露营》和《月》两首诗歌为例, 对现代化诗歌做了详细的技术分析, 提出了“想象曲线”的重要概念, 指用曲折变易的感觉发展曲线, 以一种间接性、迂回性、暗示性的表现手法来表现诗人情感思想的纷繁复杂、绵密曲折。其具体表现有下面四个方面:1、以与思想感觉相当的具体事物来代替貌似坦白而实图掩饰的直接说明;2、意象比喻的特殊构造法则;3、作者通过想象逻辑对于诠释结构的注意。;4、文字经过新的运用后所获得的弹性与韧性 (p16) 。

这四条分别对应于针对诗坛流行的感伤的抒情和空洞的说教, 提出的思想观念和具体的感性形象有机结合;寻求意象组合的陌生化效果;以诗歌想象逻辑代替散文的事理逻辑;最后是对诗歌语言文字的具体要求。此时, 却正值“解放战争”的激烈时期, 文学的社会功能得到极端强化, 反应在诗坛就是作者指出的充斥于当时诗坛的两大类型作品:“一类是说明自己强烈的意志或信仰, 希望通过诗篇有效地影响别人的意志或信仰;另一类是表现自己某一种狂热的感情, 同样希望通过诗作来感染别人”。这类诗作失败不在于起点, 也不在于重点, “而在于把意志或情感化作诗经验的过程”, 换言之, 这是“诗经验”的出色传达。为此, 袁可嘉提出了“新诗戏剧化”的几大要点, 其中包括“尽量避免直截了当的正面陈述而以相当的外界事物寄托作者的意志与情感” (p23) , 追求表现上的客观性与间接性;以里尔克、奥登为师, 前者努力探索期内心, 把思想感觉的波动借助于客观事物的精神的认识, 后者巧妙运用诗人的机智、聪明和文字的特殊才能, 仰或直接创作诗剧;最后归而总之的一点, 击破诗只是激情流露的迷信观点, 诗歌创作中必须融入思想, 从事物的深处、本质转化自己的经验。

综上, 我们可以对袁可嘉诗论中诗经验传达做一个简要的概述, 现代主义诗歌要求诗人由诗情转向诗思, 不可亟欲抒发即物而生的情绪或灵感, 反而要有意识地抑制激情的生成, 将拓展经验范围作为要务, 在对事物的静观与冥思中祛除自我的矫情和夸饰, 超越自身内外界限, 深化了主体的生命体验, 以此为根, 将“诗经验”传达而创作诗篇。

结语:

“诗是经验的传达”的提出, 这标志中国诗坛由“情感”向“经验”的诗歌根本观念的转变。面对40 年代中国诗歌困境, 袁可嘉以诗歌“经验”理论为起点, 强调在坚持文学特质的前提下发挥文学的现实效用, 这无疑是一条正确的诗歌发展道路, 虽然历史将中国新诗的发展引向另一条背道而驰的道路, 但不可否认其具有诗风转向的巨大潜在可能性, 在文革中那些传抄的具有现代主义特征的作品, 以及20 世纪80 年代“新批评”的“回潮”都可以旁证这一点。时至今日, 继续探讨诗歌“经验”理论无疑仍然对现在的诗歌创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20世纪40年代, 袁可嘉通过对西方诗歌潮流追踪, 来分析思考当时中国诗坛面临的诗歌困境, 提出“新诗现代化”为核心一系列的诗歌理论, 在其诗论中, 诗歌的“经验说”是袁可嘉“新诗现代化”诗论体系建构中的重要一环, 本文试图通过“诗经验”这一角度切入袁可嘉诗论, 探究其诗论。

关键词:袁可嘉,诗,经验,新诗现代化

参考文献

[1]袁可嘉:论新诗现代化[M].北京:三联书店, 1988.

[2]赵毅衡编选:新批评文集[C].天津:百花文艺出版, 2001年.

[3]瑞恰慈:诗的经验, 曹葆华译:现代诗论[C].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7年.

[4]姜飞:新批评的中国化与中国诗论的现代化——对袁可嘉40年代诗歌理论的一种理解[J].钦州学院学报2003. (03) .

上一篇:贫困申请书范文1000字下一篇:德语学习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