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

2024-07-09

新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共6篇)

篇1:新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浅 析 新 时 期 个 人 所 得 税 的 筹 划 英文题目: A Study on the planning of Personal Income Tax in the new period 系 别: 工 商 管 理 系 专 业: 会 计 学 班 级: 07 级 会 本(2)班

学 号: 姓 名: 指导老师:

填表日期: 2010年-11月-15日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个人所得税的筹划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个人所得税逐渐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个人所得税筹划将越来越普遍。2006-2009年我国提高了工资、薪金的费用扣除标准,起征点从1200调制1600.到目前为止.至2010年.部分地区现在还调至2000.但全国个人所得税的继续保持增长,之所以在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标准提高后,个人所得税的收入还能够保持增长,首先是得益于经济发展带来可以预见,中国将逐步进入“全民纳税”的时代。随着税收征管力度的加大,纳种人偷逃税款的空间越来越小,况月,偷逃税款会受到法律的处罚。因而对纳税人来说,应将重点放在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上。

通过对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研究,能使我们在符合立法精神的前提下,进行科学的节税规划,与偷税漏税有这本质区别,具有在不违反税法前提下达到节税的目标。因此,必将成为纳税人减轻税收负担,依法节税的必然选择,对个人所得税的筹划不仅可以使纳税人少缴冤枉税,也可以使得国家更好的完善税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文献综述):

引言:由于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征收面过窄、收入比重偏低,严重制约了我国财政收入;,也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及收入分配结构不相适应。所以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也就引起广泛关注。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日渐成熟和各项法力法规的日益完善,依法纳税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如何才能获得最大收益是要考虑的问题了.国内研究现状:我国个人所得税起步较晚,税务筹划在我国出现的历史很短,而目前对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研究少,我国还尚属于一个比较新的课题。

张颖,北京市律师协会税务法律事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由他主编的《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2007年)一书中结合财务、税务和法律的多重角度,详细告诉了大家工资薪金、个体工商户所得、承包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等方面的具体纳税筹划方法。他向大家传递了寻求公平税负,寻求税负最小化,是纳税人普遍的需求,也是纳税人的一项权利,如何在保证个人消费水平的稳定和提高的同时又不增加纳税负担,是个人纳税筹划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福建省财政厅的陈丽珍在其发表的《纳税筹划》(2005)中结合纳税筹划与避税、偷税的共同点来阐述纳税筹划时纳税人在纳税行为发生前,在不违反现行税法的前提下,通过选择适当的会计核算方法,利用优惠政策等方法来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

姜文芹在其《新会计制度下的纳税筹划》(2007)中阐述在新会计制度背景下,如果掌握新会计制度下税务会计处理核算的知识和技能,税务筹划和设计的方法

和技巧,纳税人员如何具体纳税,指导人们熟悉纳税程序,更新纳税理念和方法,用活用足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能够通过适当的会计处理,达到合理合法地减轻税收负担的目的.著名实战派《税收筹划》(2002)专家张美中,以“愚蠢者去偷税,聪明者去避税,智慧者去做纳税筹划”的著名论调,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有独到的见解,他将纳税筹划分为四部分,分别是合理避税、合法节税、税负转嫁、规避税负风险。张美中认为,纳税筹划就是在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框架下通过合理筹划,不该缴的一分钱不缴。而且纳税筹划要做到非违法性、事前性、全局性。他给大家提供了纳税筹划的基本思路:通过避税、节税、税负转嫁等方法来进行纳税筹划。

国外发展状况:在国外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已经深入人心,发展的相当成熟。人们都相当重视和充分利用适当方法进行个人所得税筹划,对于节税筹划有了相当的成熟.John E.Karayan在《Staregic corporate tax planning》(2002)中提到早上企业最先利用税务规划和合格的免税策略来减少税务成本,在如今个人所得税发展成熟时期个人也开始从自身利益出发,进行节税规划。以至于达到自身收益最大化.目前学术界没有一个对纳税筹划概念的统一定义。各种对纳税筹划的描述性定义都略有侧重点,但基本的含义都至少包括:合法性、筹划性、目的性、专业性。进行纳税筹划最终目的就是将税务在合法化的前提下降至最低。纳税筹划正在发展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以及正在发展成为一个专门的行业。意味着纳税筹划从理论向实践发展过程中理论自身被发展被充实的过程。

三、本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内容从分析个人所得税的职能及现状出发,通过对税收相关原理、方法的探讨,对新时期我国个人所得税筹划的基本原理、进行了总结,结合大量筹划案例系统的介绍了各种常用的筹划方站在纳税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和寻求解决方案。同时初步探讨了个得税的改革与改革后税收筹划策略的转变。

(一)新时期个人所得税筹划的必要性及意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纳税人希望减轻自己的税收负担,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问题是用什么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偷税、漏税、抗税、骗税、欠税手段是违法行为,不但不允许,而且还应加大惩治力度。进行税收筹划,纳税人是在不违法税法的前提下进行的。税收筹划不仅不违反税法,而且还有积极的意义.1、税收筹划有助于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抑制偷、逃税等违法行为。

2、有助于实现纳税人财务利益的最大化。

3、从长远和整体看,税收筹划不仅不会减少国家的税收收入总量,甚至能增加国家的税收收入总量。

(二)个人所得税筹划存在的问题

1、个人所得税筹划普遍率低。

2、偷税、漏税现象仍然严重。

3、高水平纳税筹划人才缺乏。

(三)解决问题的方法

1、加强宣传力度,树立正确的纳税筹划观念。

2、健全我国税法制度。

3、培养优秀的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人才。

四、本课题研究方案:

(一)阅读有关文献,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所需相关资料,对个人所得税的筹划有个清楚的了解.(二)通过搜索资料和调查,了解个人所得税筹划方面所表现出来的问题。

(三)通过可行性分析,对重大问题和常见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四)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探讨论文课题.借鉴相关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有效途径。

五、研究目标、主要特色:

(一)研究目标:使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意识深入大众心里,让大众认识到纳税筹划的必要性,完善个人所得说纳税筹划理念.以更好的普及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

(二)主要特色:从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实习操作入手,深入大众和税务部门,向大众及税务人员了解个人所得税税收筹划实际操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及理念的缺乏。再从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理论思路中提供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三)工作进度

1.毕业设计准备 2010年09月06日-2010年10月31日 2.确定题目 2010年11月01日-2010年11月12日 3.撰写《开题报告书及文献综述》 2010年11月16日-2010年12月10日 4.撰写论文初稿 2010年12月13日-2010年12月24日 5.撰写论文二稿 2011年01月02日-2011年02月28日 6.撰写论文三稿 2011年03月01日-2011年04月11日 7.论文定稿 2011年04月12日-2011年05月09日 8.答辩准备及论文答辩 2011年05月10日-2011年05月20日

六、参考文献:

[1] 姜文芹、史书新:新会计制度下的纳税筹划[M];2007年2月 中国市场出版社

[2] 汪治、陈文梅:税收筹划事务[M];2005年7月

清华大学出版社 [3] 何万能:浅析中小企业个人所得税税务筹划[J]:中国商界(上半月):2009年07期

[4] 徐义伟:浅谈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年05期

[5] 张春燕:税收筹划中的个人所得税分析[J];《华商》2008年06月下半月刊

[6] 王婉:浅议个人所得税税收筹划[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年03期

[7] 张美中·著名实战派税收筹划专家·《纳税筹划》[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8] 张彤、张继友:如何做税收筹划[M];2000年8月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9] 冷琳:纳税筹划理论基础探微[J];财会月刊,2007年05期 [10] 高欣:个人所得税筹划的探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0年01月 [11] 贺谦:个人所得税税务筹划基本原理与思路[J];财会通讯2009年32期

[12] 沈丽英:个人所得税税收问题的研究[J];现代商业2007年10期 [13] John E.Karayan,Charles W.Swenson,Joseph W.Neff:Staregic corporate tax planning[M];2002 [14] Jody Blazek:Tax Planning and Compliance for Tax-Exempt organizations[M].2009 [15] Securities Industry and financial market sassociation quarterly research report [J]2008.02

篇2:新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

【摘 要】新《企业所得税法》已于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企业所得税法》统一了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统一了税率,统一了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以及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方法,统一了税收优惠,并强化了反避税的措施。也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企业应主动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有针对性地进行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使企业税负最小化,降低成本,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就新《企业所得税法》施行以来,为正确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减少企业自身的“偷、欠、骗、抗”税等税收违法行为,阐述了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原则与一般思路。

【关键词】所得税;纳税筹划;原则;思路

一、纳税筹划的含义

纳税筹划又称为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不违法的前提下,制作一整套完整的纳税操作方案,从而达到节税目的得一种公司理财活动。它包括避税、节税、规避“税收陷阱”、转嫁筹划和实现零风险五个方面内容。这就是在充分利用税法中提供的一切优惠的基础上,在多种纳税方案中择其最优,以期达到整体税后利润最大化。

当前,企业所得税是我国的主体税种,它是以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新《企业所得税法》第二章第五条)。企业所得税的轻重直接影响税后净利润的形成,关系到企业的切身利益。因此,如何在合法的前提下,充分享受现有税收优惠照顾,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增加企业收益,成为每一个企业经营者慎重考虑的问题。对企业来说,它具有很大的纳税筹划空间。

二、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原则

纳税筹划不仅能减轻企业的税负,还有有利于减少企业自身的“偷、欠、骗、抗”税等税收违法行为的发生,强化纳税意识,实现诚信纳税;有助于优化企业产业结构和投资方向,逐步走上优化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合理布局的道路;有助于提高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尤其是财务和会计的管理水平;有利于国家税收政策的完善与健全等现实意义。因此需要严格遵守以下原则:

(一)预先性原则

因国家税收法制定在先,而税收法律行为在后,在经济活动中,企业的经济行为在先,向国家交纳税收在后,这就为人们的筹划创造有利的条件。纳税筹划必须在经营行为发生之前进行,一旦企业的经营行为已经发生,企业的各项纳税义务也就随之产生而不能发生变更。如果没有事先筹划好,经济行为发生了,则纳税筹划就失去意义。

(二)合法性原则

合法性是纳税筹划最基本原则。纳税筹划是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进行的,是在对税法进行认真研究比较后,对纳税进行的一种最优化选择。纳税筹划所运用的手段、方法、途径等是符合现行税收法律法规的,与现行法律法规不冲突。无论出于何种原因,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的前提必须是合法,所有的违法行为都不可能称之为纳税筹划。

(三)整体性原则

企业通过纳税筹划,以达到减轻税收负担,实现企业净利润最大化的目的。企业的任何一个经济活动,都会涉及多个税种的课征,因此企业要根据其经营特点、组织形式,对经济活动参与各方税负情况加以综合考虑,全面考察相关年度的课税情况,将前后相关年度的课税额,分别加以计算,全面考虑,才能实现税收筹划的目标。孤立、片面地进行筹划,可能在此环节能减轻税负,而在彼环节又因加重税负而将纳税筹划的效用予以抵消。

(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

企业不同,所面临的内外部经济环境有所不同,国家现行的财经法律、税收政策也不尽相同,企业经济运行也越加复杂。这就决定了纳税筹划方法的变化多端。因此,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时,不能生搬硬套他人的方法,而应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了解与分析企业所纳税种类、适用税率、税负、经济业务流程、所在地区税率情况、行业特点等企业所处的纳税环境和企业具体的经营实际,因人、因地、因时的不同而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制定全面的筹划的方案,才能使税收筹划有效进行。

三、企业所得税筹划的一般思路

新《企业所得税法》于2008年1月1日正式施行。新《企业所得税法》统一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度,促进了统一、规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的建立。同时还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如适度降低了税率,扩大了税前费用扣除,将税收优惠政策从“以区域优惠为主”调整为“以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以降低税收负担、调整产业结构和实现区域均衡发展;还设置了预约定价安排、提供关联方资料义务、防范资本弱化等反避税条款,并加大了处罚力度等。显然,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巨大变化必然对纳税筹划的方式产生重大影响。作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必须尽快地寻找新的筹划思路,有效降低税负。

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额等于应纳税所得额乘以税率,因此要降低应纳税额,应先从降低税率和应纳税所得额入手,并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一)降低税率

新《企业所得税法》的税率有四档:基准税率25%和三档优惠税率分别为10%、15%和20%(除直接减免税额外)。在国内未设立机构、场所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非居民企业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即预提所得税)适用10%的优惠税率;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适用15%的优惠税率;而小型微利企业适用20%的优惠税率。如,企业在设立时首先需认真规划企业的规模和人数,规模较大时,可考虑分立为两个独立的纳税企业。企业应尽可能创造条件以满足优惠税率的标准。

(二)合理增加准予扣除项目

新《企业所得税法》放宽了企业成本费用的扣除标准和范围。从而扩大了税收筹划的空间,成为新税筹划的重点。

1、工资薪金支出,新税法统一采用据实扣除制度,规定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放宽了对工资薪金支出税前扣除的限制。

2、工资附加费,新《企业所得税法》考虑到计税工资已经放开,故将“计税工资总额”调整为“工资薪金总额”,相应提高了扣除额,并且为鼓励企业加强职工教育投入,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在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可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企业尽可能多地列支工资薪金支出、扩大税前扣除应是税收筹划的基本思想,一般可采用的措施主要有:提高职工工资,超支福利以工资形式发放;持内部职工股的企业,把向职工发放的股利改为绩效工资或年终奖金;企业股东、董事等兼任管理人员或职工,将报酬计入工资;增加职工教育、培训机会。

3、捐赠支出,新税法统一扣除比例并调整到企业年利润总额12%以内,对绝大多数企业,这种扣除水平实际上等同于公益性捐赠金额可得到100%的扣除优惠,从而鼓励企业进行公益性捐赠,也符合国际通行做法。

4、研发费用,新《企业所得税法》则规定企业只要发生研发费用,不管其增长幅度如何,均可按实际发生额的150%抵扣,以此来激励企业从事高新技术研发,提高科技竞争力。

5、广告费、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部分行业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72号),明确了化妆品制造、医药制造和饮料制造、烟草企业不同行业扣除标准。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扣除标准三档为:15%、30%、不准扣除。《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没有区分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规定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或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这对于广告和宣传费的比例在销售收入中占较大比例的企业来说,是一项重大利好。

财税[2009]72号文件补充规定,对化妆品制造、医药制造和饮料制造(不含酒类制造)企业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30%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烟草企业的烟草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一律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因此,非烟草企业的部分宣传完全可以不再通过广告公司策划,而是将自行生产或经过委托加工的印有企业标志的礼品、纪念品当作礼品赠送给客户,以达到广告的目的,同时又可降低成本。

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即超支部分不得向以后年度结转。因此纳税筹划时要特别关注业务招待费的发生额。在实务中业务招待费与业务宣传费部分内容有时可以相互替代。一般情况下,外购礼品用于赠送应作为业务招待费,但如果礼品印有企业标记,对企业的形象、产品有宣传作用的,也可作为业务宣传费;相反,企业因产品交易会、展览会等发生的餐饮、住宿费等也可以列为业务招待费支出。所以,企业可以适当规划广告费、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的列支比例,当其中某一项费用超支时,及时进行调整。当业务招待费可能超过限额时,则应以业务宣传费名义列支。

当然,企业在核算业务招待费时,应将会务费(会议费)、差旅费等项目与业务招待费等严格区分,不能将会务费、差旅费等挤入业务招待费,否则对企业将产生不利影响。因为纳税人发生的与其经营活动有关的合理的差旅费、会务费,只要能提供证明其真实性的合法凭证,均可获得税前全额扣除,不受比例的限制。企业在发生会务费时,可按照规定应该有详细的会议签到簿、召开会议的文件,否则不能证实会议费的真实性,仍然不得税前扣除。同时,企业不能故意将业务招待费混入会务费、差旅费中核算,否则属于逃避缴纳税款。

另外,企业可以通过改变经营方式,以自销代替代销、销售公司分立等方式提高限额计算基础。

除上述各项之外,新《企业所得税法》对企业实际发生的有关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投资资产和存货等方面的支出扣除也做了统一的规定。

(三)推迟收入确认的时间

新《企业所得税法》根据销售结算方式的不同,分别对收入确认的时间作了相应的规定,不管资金是否回笼,一旦收入确认,都要上缴税款。因此,企业在销售商品时,应选择适当的销售结算方式,推迟确认销售收入时间,以达到延缓纳税的目的。例如,公司在销售商品时选择分期收款发出商品销售、商品委托代销销售就可以合法地在不同时期确认收入,实现递延纳税。在赊销产品时,可不开具销售发票,等收到货款时才开具销售发票并确认收入。

对于接近年终销售商品,企业在采用现销方式销售商品时,可通过推迟收款时间或推迟提货单的交付时间,将收入确认时点延至次年,获得延迟纳税的利益。

(四)尽量投资免税收入

企业对外投资时应设法增加免税收入或低税收入,可以考虑购买免税的国债或进行直接投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十三条,新《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来自于所有非上市企业以及连续持有上市公司股票12个月以上取得的股息、红利收入等权益性投资收益,给予免税,不再实行补税率差的做法。这将刺激企业直接投资的热情,同时也给居民企业通过转让定价安排,将利润转移到适用低税率的关联企业提供了筹划空间。

参考文献

篇3:新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

相关依据:2011年6月30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决定对《个人所得税法》作如下修改:①第三条第一项修改为:“工资、薪金所得, 适用超额累进税率, 税率为3%至45% (税率表见下表) 。”②第六条第一款第一项修改为:“工资、薪金所得, 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 500元后的余额, 为应纳税所得额。”

筹划思路:如果纳税人的每月工资、薪金不均衡, 某些月份薪酬非常高, 就要适用较高的税率, 而另外的月份薪酬很低, 适用的税率也较低, 没有超过免征额的, 则不用缴税。在这种情况下, 纳税人的实际税负将会超过其应该承担的税负。若纳税人每月工资变化幅度较大, 则采用平均发放工资的方式, 一般情况下都可少缴个人所得税。这样既降低了个人所得税税负, 又没有纳税筹划风险。

例1:某公司采取将每月的绩效与薪酬挂钩的方式为其员工发放工资。假定该公司员工李某2012年度每月工资如下 (单位:元) :6000、3500、4500、1500、2000、2500、3000、3500、3000、500、4000、8000。请进行纳税筹划。

方案一:按题中方式发放薪酬。

2012年度应纳个人所得税=[ (6000-3500) ×10%-105]+0+[ (4500-3500) ×3%]+0+0+0+0+0+0+0+[ (4000-3500) ×3%]+[ (8000-3500) ×10%-105]=535 (元)

方案二:先按年估计总工资额, 然后按月平均发放, 最后一个月多退少补。

每月发放工资= (6000+3500+4500+1500+2000+2500+3000+3500+3000+500+4000+8000) ÷12=3 500 (元)

由于每月工资未超过免征额3 500元, 因此, 2012年度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为零。

可见, 方案二比方案一少缴税535元 (535-0) 。因此, 应当选择方案二。

二、全年一次性奖金的纳税筹划

相关依据: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 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 并按以下计税办法, 由扣缴义务人发放时代扣代缴: (1) 先将雇员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 除以12个月, 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2) 将雇员个人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 按上述第 (1) 条确定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征税。

筹划思路:由于要按照将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得出的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因此, 该商数若刚刚超过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某一计税级数, 就要按高一档的税率计税, 这样就有可能导致个人收入的增加小于税负的增加, 使得个人的税后收益反而下降。因此, 全年一次性奖金的发放要避免恰好进入高税率的“雷区”。

例2:张某2011年的年终奖为18010元, 12月份的工资为3500元。请进行纳税筹划。

方案一:年终奖为18 010元。

12月份的工资未超过免征额3 500元, 不缴纳个人所得税。对于年终奖来说, 18010÷12=1500.83 (元) , 则适用税率为10%, 速算扣除数为105。

年终奖应纳个人所得税=18010×10%-105=1696 (元)

税后收益=3500+18010-1696=19814 (元)

方案二:将年终奖调减为17990元, 相应地将12月份的工资调增至3520元。

12月份的工资应纳个人所得税= (3520-3500) ×3%=0.6 (元)

对于年终奖来说, 17990÷12=1499.17 (元) , 则适用税率为3%, 速算扣除数为0。

年终奖应纳个人所得税=17990×3%-0=539.7 (元)

税后收益=17990+3520-539.7-0.6=20969.7 (元)

可见, 方案二比方案一少缴税1155.7元 (1 696-539.7-0.6) 。因此, 应当选择方案二。可见, 在临界点处适当降低年终奖发放金额, 反而会增加个人的税后收益, 企业应合理测算, 选择合适的年终奖发放金额。经测算, 全年一次性奖金应避免刚刚超过下列金额:18 000元、54000元、108000元、420000元、660000元、960000元。

三、个人捐赠的纳税筹划

相关依据:个人不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国家相关部门捐赠, 而是直接向受灾对象的捐赠, 其捐赠额不能在个人所得税前扣除。

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 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 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超出30%的部分则不计算在内, 只能按30%计算扣除。

筹划思路:个人应当尽量避免直接向受灾对象进行捐赠, 而应当选择通过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进行捐赠。同时还应注意到, 尽量使捐赠额不超过当月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的30%, 若超过30%, 则可考虑分月捐赠, 使得捐赠额全部能够税前扣除。

例3:张某每月工资为5000元。2011年9月份, 张某准备捐赠900元给灾区。请进行纳税筹划。

方案一:9月份直接捐赠900元给灾区。

由于直接捐赠不得税前扣除, 因此张某9月份应纳个人所得税= (5000-3500) ×3%=45 (元) , 张某10月份应纳个人所得税= (5000-3500) ×3%=45 (元) , 张某9、10月份总共缴纳个人所得税=45+45=90 (元) 。

方案二:9月份通过国家机关捐赠900元给灾区。

允许在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的捐赠限额=应纳税所得额×30%= (5000-3500) ×30%=450 (元) 。本例中, 张某实际捐赠额 (900元) 大于捐赠限额 (450元) , 只能按捐赠限额扣除。

张某9月份应纳个人所得税= (5000-3500-450) ×3%=31.5 (元) , 张某10月份应纳个人所得税= (5000-3500) ×3%=45 (元) , 张某9、10月份总共缴纳个人所得税=31.5+45=76.5 (元) 。

方案三, 9月份和10月份各通过国家机关捐赠450元给灾区。

张某9、10月份应纳个人所得税= (5000-3500-450) ×3%=31.5 (元) , 张某9、10月份总共缴纳个人所得税=31.5+31.5=63 (元) 。

可见, 方案三比方案二少缴税13.5元 (76.5-63) , 比方案一少缴税27元 (90-63) 。因此, 应当选择方案三。

四、股东税后分红与税前发放工资选择的纳税筹划

相关依据:工资适用七级超额累进税率, 最低税率为3%, 最高为45%;而红利的个人所得税适用比例税率, 其税率为20%。工资在税前列支;而红利在税后列支。

筹划思路:工资与红利所导致的税负是不同的, 纳税人可以通过测算发放工资与发放红利的税负大小来选择合理的方案。同时应当注意, 发放的工资应当为合理的工资, 以避免被税务机关认定为变相发放红利。

例4:天祥公司是由4个股东每人出资100万元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4个股东平时不领取工资, 年终按照利润情况分红。2011年度, 该公司职工人数40人, 年工资总额为120万元, 实现税前利润100万元。假设没有纳税调整项目, 则应纳企业所得税25万元 (100×25%) 。提取公积金和公益金=11.25万元[ (100-25) ×15%]。可供分配利润63.75万元 (100-25-11.25) 。年终4个股东决定拿其中的24万元来分红, 每人获得红利6万元。请进行纳税筹划。

方案一:每人发放红利6万元。

4个股东计缴个人所得税=6×20%×4=4.8 (万元) , 4个股东净收益=24-4.8=19.2 (万元) , 税负总额=25+4.8=29.8 (万元) 。

方案二:发放工资与发放股利相结合, 每人全年发放3万元工资, 年终发放3万元红利。

由于每个股东全年发放工资3万元, 则相当于每月发放工资2 500元, 很明显, 属于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 可以在所得税前扣除。由此, 可以抵减的企业所得税=2 500×12×25%×4÷10000=3 (万元) , 则应纳企业所得税=25-3=22 (万元) 。2011年1~8月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为2000元, 9月份以后为3 500元, 因此, 4个股东全年工资、薪金应纳个人所得税= (2500-2000) ×5%×8×4÷10000=0.08 (万元) , 红利应纳个人所得税=3×20%×4=2.4 (万元) , 税负总额=22+0.08+2.4=24.48 (万元) 。

方案三:每人发放工资6万元, 且被税务机关认定为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

由于每个股东全年发放工资6万元, 则相当于每月发放工资5000元, 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由此, 可以抵减的企业所得税=5000×12×4×25%÷10000=6 (万元) , 则应纳企业所得税=25-6=19 (万元) 。4个股东全年工资、薪金应纳个人所得税=[ (5000-2 000) ×15%-125]×8×4÷10 000+ (5 000-3 500) ×3%×4×4÷10000=1.112 (万元) , 税负总额=19+1.112=20.112 (万元) 。

可见, 方案三比方案二少缴税4.368万元 (24.48-20.112) , 方案三比方案一少缴税9.688万元 (29.8-20.112) 。因此, 应当选择方案三。

参考文献

[1].梁文涛.纳税筹划.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0

篇4:对新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研究

关键词: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税率合理增加准予扣除项目

1 概述

随着改革开放对我国经济的促进发展,我国的税法制度也在逐渐走向完善和成熟,与此同时,纳税人的思想和意识也在不断的提升和加强,偷税漏税出现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纳税筹划已经被人们广泛的认识与了解,并在生活中积极的运用和关注,它已成为纳税人理财或经营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所得税在企业发展的中的影响因素越来越明显,这是有它的自身特点和作用所决定的,使得其地位不断提高,并且逐渐发展成为我国最为重要的税种之一,因此使得企业所得税在企业的纳税活动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企业应该认真研究新《企业所得税法》,把国家给的优惠政策和条件充分应用在企业的发展中,对企业进行纳税筹划,同时在筹划中给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纳税筹划的定义是指纳税人在税法所允许的范围内,对企业的投资、理财、经营、交易、组织等各项活动进行事先安排的过程。纳税筹划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享有的一项基本的权利,它具有合法性、事先筹划性、目的性和专业性等几个鲜明的特征。所以,所以为企业寻找一个新的适合企业的纳税统筹方法迫在眉睫,这样才有可能保证企业自身的利益不受影响,那么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2 降低税率

2.1 设立自主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

《实施条例》的颁布,有效的增强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和规范。对自主创新的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其基本条件就是要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其相关的具体指标为: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等,这充分体现了新税法技术创新的发展方向。组建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研发队伍,通过自主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以此来计划中长期的研发方向和任务。这样不仅满足了企业发展的需求,同时又与我国刚颁布的新税法的立法精神相吻合。

2.2 小型微利企业的筹划

对小型微利企业的界定。小型企业在设立时,主要要看企业的规模和人数,同时还要考虑年应税所得额,根据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第一可以设立两个独立的纳税企业,第二可以采用推迟收入实现、加大扣除等方法。降低适用税率。

3 合理增加准予扣除项目

3.1 工资薪金筹划

新《企业所得税法》中有明确的规定,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合理的职工工资薪金,准予在税前扣除。也就是说明工资从限额扣除变成了全额扣除。这也标志了计税工资制度的取消,以此同时,使得相应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的扣除限额也提高了很多。这就表明了职工教育经费可以实现全额扣除。尽可能多地扩大税前扣除这也是税收筹划的一个最基本的思想准则。

3.2 广告费、业务宣传费和业务招待费筹划

《实施条例》规定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当其支出必须要少于本年度的销售额的15%,这准予扣除;当如果广告费、业务宣传费和招待费大于15%时,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这明确表示了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没有进行区分,因此,企业的部分宣传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生产,带有本企业标志的一些产品当做礼品或者赠品赠送给客户,这样既节省了成本,又降低了广告费用,所以,我们可以对广告费业务宣传费等做的支出比例做适当的调整和分配,使有效的支出获得最大的利益。

4 降低收入

4.1 推迟收入确认的时间

企业应该按照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适当的符合企业发展的销售结算方式,这样才能对企业的发展有利,使得企业不用先垫支税款,而且还能够尽量推迟确认销售收入,这样从而达到了延缓纳税的功效。企业还应特别注意临近年终所发生的销售收入确认时点的筹划。

4.2 尽量投资免税收入

企业应该从整体考虑,尽可能的去投资一些少征活免征税收的项目,也就是说,如果企业想投资时,应尽可能的使得免税收入或低税收入的比例进一步增加和提升,与此同时,企业还可以关注免税国债,这也是投资的一个好方向,正是由于新税法规定的原因,才会使得企业投资的积极度和热情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税法是国家根据大政方针所制定的,对于每一个企业而言,都存在着利和弊,只是利弊大小关系不一样,虽然税法是既定的,但是企业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对其做出相应的调节。并对企业所得税进行必要的纳税筹划,同时对企业的利益应该立足于长远发展看,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应该制定一个合理的规范的发展目标,做到统筹兼顾。所以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获得最可能大的利益,纳税筹划作为一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重要的活动之一。对企业的发展和未来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和意义,但同时正是由于在经济发展迅速的社会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加上税收政策在随着环境的改变不断的修改和变化,这样使得纳税筹划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最为艰巨的一项工作。纳税筹划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享有的一项基本的权利,它具有合法性、事先筹划性、目的性和专业性等几个鲜明的特征。因此,企业应立足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实际情况,企业在发展进程中,不仅要时时刻刻关心和注意国家相关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同时还要重视地方政策的改变和其他各种纳税制度的变化。

参考文献:

[1]蔡昌.新企业所得税法解读与运用技巧——策略.方法.案例[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2]张凌燕.新企业所得税法纳税筹划的思路探讨[J].会计之友,2008(4).

作者简介:

高子望(1958-),男,江苏海门人,会计师,1986年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工业会计专业,现于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从事会计工作。

篇5:新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看法思考

新表的制定是根据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同时符合并利用企业会计核算结果,既方便纳税人申报,又便于税务机关操作;既符合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又满足税务机关的征收管理。新表由1张主表和11张附表组成。主表由“利润总额的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和“应纳税额的计算”三大部分组成并按顺序填列,附表分为两个层次,附表一至附表六为一级附表,对应主表各项目;附表七至附表十一为二级附表,是纳税调整表的明细反映(附表五既是一级附表,又是二级附表)。

新表的尽早出台,对及时解决基层税务分局对终止经营企业依法进行所得税清算有很大的帮助,更有利广大税务人员和企业及时进行学习、培训等工作,确保2008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与税法衔接问题

(一)报表样式

新表主表分“利润总额的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应纳税额的计算”等三大类填列缺乏科学。据了解,其设计原则是按照企业会计利润加减纳税调整后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即在企业会计利润的基础上,加减纳税调整,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包括加减纳税调整、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减计收入、加计扣除、弥补亏损等),进行税款计算。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包括收入类、扣除类、资产类、一次性和暂时性)通过一张附表进行纳税调整来集中体现,并按照重要性原则,明细反映有关项目的会计核算与税法差异。但具体填报项目及要求存在按会计数和税法数双重标准,如附表一有会计数“主营业务收入”,也有税法数“视同销售收入”,得出的“利润总额”分辨不出是会计利润还是所得额。建议参考国税发[2006]56号规定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主表样式,分为“收入总额”、“扣除项目”、“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应纳所得税额计算”等四大类。

(二)收入

税法对转让财产收入、利息收入有专门条款列示,但新表无专门的行次填列,建议增加主表及附表转让财产收入、利息收入等项目,与税法相一致。

1、“转让财产收入”仅有“出售无形资产收益”(附表二21行)项目,而税法对转让股权收益,定性为“转让财产收入”,新表主表在“投资收益”统一反映,附表仅有“长期股权投资所得(损失)明细表”(附表十一)的转让所得,对其他则未有专门的反映。

2、利息收入,税法与会计存在差异(实施条例18条第二款规定,利息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债务人应付利息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申报表无专门行次填列,只是笼统地在附表三“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的第5行“未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的收入”反映。而同样存在税法与会计的差异的“股息、红利所得” 在附表三第6、7行有专门反映。

(三)减、免税项目所得

对部分项目所得减征、免征及优惠税率,存在哪些是税基式减免,哪些是税额式减免概念模糊。实施条例76条“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公式中的减免税额和抵免税额是指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和国务院的税收优惠规定减征、免征和抵免的应纳税额”。同时,税法第5条规定“企业每一纳税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也没有将“减、免税项目所得”作为应纳税所得额的扣除。从以上两个公式可推导“减、免税项目所得”为税额式减免,但申报表主表及附表“减、免税项目所得”为税基式减免,在应纳税所得额时计算扣除。

此外,上述公式的“适用税率”与申报表设计不一致,主表26行税率为25%,税率优惠在28行反映。

(四)应纳税所得额

主表25行“应纳税所得额”计算不合理,上述第三点所讲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与小型微利企业适用20%税率有相当大的关系。

1、实施条例对小型微利企业设定“应纳税所得额30万元以下”,但无专门对“应纳税所得额”名词进行解释,存在不扣除以前亏损的当应纳税所得额,另一种情况是,扣除以前亏损的应纳税所得额。

2、减免所得在主表25行前、后反映,将产生不同的结果。如一企业,08技术转让所得490万元,正常经营所得20万元,合计510万元,那么,该企业适用税率是25%还是20%。

(五)单独计算免税所得

实施条例102条规定“企业同时从事适用不同企业所得税待遇的项目的,其优惠项目应当单独计算所得,并合理分摊企业的期间费用;没有单独计算的,不得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但申报表没有对应的附表反映。建议设置二级附表(作为附表五“税收优惠明细表”的补充)进行反映,在符合税法要求的同时,明确了纳税人申报减、免税的法律责任。

二、操作问题

(六)视同销售

新表的填报说明指出,一般企业附表三第2行“视同销售收入”调增金额等于附表一13行;21行“视同销售成本”调减金额等于附表二12行,存在逻辑

错误,其结果导致:

1、主表1行“营业收入”反映附表一13行“视同销售收入”金额,主表14行“纳税调整增加额”反映附表三第2行“视同销售收入”调增金额,即收入重复计算。

2、主表2行“营业成本”反映附表二12行“视同销售成本”金额,主表15行“纳税调整减少额”反映附表三第12行“视同销售成本”调减金额,即成本重复计算。

上述两点的结果造成“视同销售所得”双倍计算,纳税人承担多缴税款风险。

3、企业视同销售成本一般情况下已在成本、费用中列支,如对外实物捐赠,会计分录为:

借 营业外支出

贷 产成品附

表二12行填报说明指出,“视同销售成本”为附表一“视同销售收入”相对应的成本,其结果造成企业双倍计算“视同销售成本”。

(七)资产折旧、摊销

附表九“资产折旧、摊销纳税调整明细表”中的“本期折旧、摊销额”的第5列(会计数)>第6列(税收数)比较好理解,也容易填列。但第5列(会计数)<第6列(税收数)时,则不容易把握。原因是国家未出台资产折旧、摊销年限及方法的税务审批或备案制度,当出现企业申报扣除数(税法数)大于会计处理(即发生额)时,按哪一数字为准,作为主管税务机关及税务人员,是按税法数扣除还是坚持据实扣除原则按会计数扣除,不容易判断。

(八)投资收益

主表9行“投资收益”反映的是会计数,作为调整数和免税项目在附表三7行“按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的投资损益”和附表五3行“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得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反映,以上三行数据填列要求表述不清楚,极容易造成企业重复调减所得额现象。

(九)应补(退)的所得税额

主表40行“本年应补(退)的所得税额”=33行“实际应纳所得税额” —34行“本年累计实际已预缴的所得税额”计算存在模糊。可理解为34行“本年累计实际已预缴的所得税额”反映的是本年1?3季度预缴的税款,而第4季度预缴的税款在下一年初反映,这种情况下,33—34就不是本年或汇算清缴应补(退)的所得税额。

篇6:浅谈新企业所得税法下的税收筹划

摘要:新企业所得税法下的税收筹划是成熟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成熟的行为体现,是纳税人理性化战略的一部分。它的成熟程度其实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成熟度,反映了该国国民的纳税意识和税务部门的征管水平。纳税人通过税收筹划一方面调整发展方向和资源配置结构,寻求长远的减免税收益;另一方面在税收法规的框架下,调整成本收益的确认,谋求税后利益最大化。因此,新税法下的税收筹划作为合法地减少税收支出的一种行为,也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

本文从新企业所得税法下税收筹划的概念,特点,阐述了税收筹划的方法和问题,提出了推动我国税收筹划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文章立足于企业的角度,结合新税法的实施具体阐述了企业如何应用税收筹划减轻税负,合法实现纳税利益。文章分为四个部分,提出了税收筹划的概念、特点,新企业所得税法下税收筹划的方法选择;新企业所得税法下税收筹划应考虑的问题;最后对新企业税法下如何发展企业税收筹划提出了几点建议。

上一篇:2018年度小一班班级德育工作总结下一篇:东盟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