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2024-06-25

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精选9篇)

篇1: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文章标题: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县2005—2007年食品放心工程实施规划》(长政办发〔2005〕64号),规范我县食品生产经营行为和食品市场秩序,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八部门制定的《关于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指导意见》的要求,结合我县实

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以改善食品安全信用环境,培养食品安全信用意识,规范食品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和食品市场秩序,全面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为目的,以加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建设为核心,加强食品安全制度规范、管理服务系统与运行机制的建设,逐步建立起我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工作目的和原则

(一)工作目的

通过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探索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制度规范、管理服务系统与运行机制,培育企业的良好信用,增强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充分发挥信用制度的奖惩作用,逐步建立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的长效机制,为全面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提高我县食品安全水平积累经验。

(二)工作原则

坚持“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市场化运作、全社会广泛参与;统筹协调、分工合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先易后难、先点后面”的工作原则,加强组织领导,注重行业指导,加大舆论宣传,突出制度建设,积极探索,稳步推进。

三、工作组织及试点行业

全县范围的试点工作,由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县食安办)牵头组织,有关部门配合。根据全县食品安全现状和食品产业特点,选择肉类、粮油、水产品和饮用水行业作为试点行业,每个试点行业确定若干家质量基础比较好、市场规模和社会影响比较大的食品生产、经营和消费单位作为试点单位。

四、主要内容

(一)加强信用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工作要贯穿于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过程的始终,要突出主题、注重实效,通过加强食品安全法律知识、社会信用基础知识、食品安全事故案例、信用典型案件和食品放心工程等的培训教育,切实提高试点单位的信用意识。

(二)制定信用制度规范

1、制定食品安全信用征集制度。由牵头部门组织制定各试点行业各类食品安全信用信息的征集原则、征集方式、征集渠道、征集内容、征集标准以及具体征集要求等。

2、制定食品安全信用评价制度。由牵头部门组织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并邀请消费者共同参与,确定试点行业食品安全信用的评价机构、评价指标、评价原则、评价等级、评价方法以及评价效力等。

3、制定食品安全信用披露制度。对试点单位和行业的食品安全信用综合评价结果,经县食品安全委员会(以下简称县食安委)审定后,由县食安办会同有关部门发布。

4、制定食品安全信用监管制度。根据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信用评价结果的差别,由县食安办组织有关监管部门,研究确定不同的监管力度,充分发挥食品安全信用差异对企业的奖惩功能。

(三)建立管理服务系统

由县食安办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负责建立食品安全信用管理系统,明确食品安全信用信息征集、评价和披露三个环节中相关部门的职责和工作程序。探索和培育食品安全信用服务系统,明确社会中介机构参与食品安全信用服务的内容和程序等。

五、具体步骤

试点工作从2006年6月起至2007年6月,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2006年6月~2006年8月)

1、成立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政府分管县长担任,成员为各职能部门分管领导。

2、各试点行业成立相应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小组,组长由牵头部门分管领导担任,成员为各相关部门职能科室负责人和行业协会负责人。肉类、粮油行业试点工作由县贸粮局牵头,县工商、卫生、质监、农业等部门和有关行业协会参加;水产品行业试点工作由县农业局牵头,县工商、卫生、质监、环保等部门和有关行业协会参加;桶装饮用水行业试点工作由县质监局牵头,县工商、卫生等部门和桶装饮用水行业协会参加;集中式供水行业试点工作由县建设局牵头,县质监、工商、卫生、环保等部门和自来水行业协会参加。

3、各试点工作小组针对试点行业的特点,按“先易后难”的原则,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试点单位,制订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并报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

4、召开全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动员会议,对试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举行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单位签订承诺书仪式。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6年9月~2007年5月)

1、宣传发动。通过新闻媒体进行诚

信宣传;对食品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进行食品安全信用体系方面的培训,倡导诚实守信。

2、整顿规范。各工作小组按各自的工作实施方案组织落实。

(1)试点单位名单在新闻媒体公示,试点单位向社会做出承诺和责任保证。

(2)各工作小组根据行业特点制定生产、经营和消费档案示范文本,并在试点单位推行。

(3)各职能部门

加强对试点行业的监管。

(4)县食安办对试点行业产品进行督查性检验检测,对试点行业的食品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5)制定并完善食品安全信息收集、披露和信用体系建设评价制度,适时公布信用体系建设有关评价等信息。

(6)实施信用等级制度,将生产、经营和消费单位或个人的信用进行评价授信。

(7)县食安办组织相关部门,对试点单位的各项食品安全制度的落实情况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项检查和督查。

(8)适时召开试点工作专题会议,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推动试点工作有序开展。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7年6月)

1、各试点工作小组对试点工作进行总结。

2、县食安委组织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3、召开全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议,进一步扩大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行业和范围。

4、向县政府和湖州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汇报我县试点工作情况。

《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来源于,欢迎阅读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篇2: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县是农业大县、产粮大县,是国家商品粮基地。今年三月份,××县被六安市政府确定为粮食安全信用体系试点县之后,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积极协同相关部门,对全县100多家大米加工企业和5个规模化粮食生产基地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并确定了永香米业等6家大米加工企业为第一批试点单位。从组织领导

到建章立制,从整治外部环境到规范内部管理,深入开展试点工作。日前,第二批试点企业初步审查也基本结束,20家企业将进入第二批试点企业行列。

笔者有幸走访了这些企业,领略了各位民营企业家的风采,了解到这些企业走向成功的基本经验。

艰苦创业求生存

××县荣芳米业有限公司创办于1992年,建厂初期是家庭经营、小作坊生产。总经理李荣正说:“我是农村人,小时候家里人口多,很是贫困,在做生意的初期没有经验,吃过不少的亏”。经过10余年的发展,目前,该厂已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企业发展模式。企业现有员工50多人,厂房2500多平方米,固定资产300多万元,年产量4万吨,产值3000多万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拥有优质商品粮基地7200多亩,种植的“太湖糯”稻谷在加工之后,远销河南、福建、浙江等地。

纵观××县粮食加工企业,大多数是从家庭小作坊逐步到规模化经营,有的企业甚至经历过濒临破产的危机。

××洪鑫福联粮贸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大米加工销售为主的民营企业,总经理陈传勇身残志坚,克服重重困难,把一家刚开始只有2个人、1台碾米机的小加工厂,建设成今天拥有百万资产、数十名员工、产值上千万元的中型大米加工企业。谈到过去,陈传勇感慨万千:“我们残疾人做事,比健康的人要付出更多的艰辛。”也正是他身上的那股不屈不挠的精神,带领并影响着企业的每一位员工,也促进了企业的逐步发展壮大。

诚信经营谋发展

××县粮食加工企业在发展中逐渐认识到诚信经营的重要性,不断改进经营和管理模式,注重提升企业信誉,提高产品质量。信用中国打造中国信用监督平台。县政府提出建立粮食安全信用体系之后,通过广泛宣传和政策引导,各企业更是坚定了“以质量求生存,以诚信谋发展”的思路,部分企业还注册了自己的商标。乐民米业公司与农户签订订单生产合同,种植500亩“长粒香”水稻,注册了自己的“志明”牌商标。不少企业借助地域知名度,注册产品商标,如龙潭镇精米加工厂的“龙湖”牌,××稼禾米业公司的“乌龙香”牌、白莲米厂的“白莲香”牌等,逐渐被市场和消费者所认可。有不少企业还在沿海地区设立销售网点,年外销大米40多万吨,产品远销广东、福建、浙江、上海等发达地区。

政府帮促搭平台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安徽乐民米业公司总经理涂志乐说。××县岔路镇政府为解决乐民米业公司扩大再生产所需场地和出路问题,在财政资金相当困难的情况下,拿出10多万元资金,将临近厂区的镇水利站整体迁移出去,使该企业顺利完成了扩建。

荣芳米业公司一直想从韩国进口了一套大米色选设备,该套设备对于提高大米纯度和精度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因为资金原因迟迟没有购买。今年,国家为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对进口该批设备的民营企业免除27的进口关税,安徽省政府对本省粮食加工企业前十位用户给予贷款上的支持。荣芳米业因此受益,今年10月,不仅增添了先进的设备,而且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资金。

××县农业发展银行热情服务大米加工企业,多次给予诚信经营的企业政策倾斜,提供无息或低息贷款。县质监、工商、税务等部门也以大局为重,落实优惠政策,规范税费征收,努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搭建更广阔的舞台。

发展壮大谱新篇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多方争取,为企业要政策、出点子、想路子。各试点企业也积极创造条件,为企业的长远发展细心谋划。部分企业开始实施改制,组建有限责任公司,其中石店精米厂已注册为万年红米业有限公司,另有多家企业正在积极申报之中。信用中国中国信用门户。

篇3: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一、主要做法

(一) 深入调查, 集思广益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是“一创两建”工作的重要内容, 是一项利民惠民的好事, 也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涉及面广、环节多、任务重。常言道:“思路决定出路”。在行党组会和行办会反复学习相关文件精神的基础上, 决定进行“四个调研”, 探寻切实可行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一是对辖区金融机构进行调研。涉农金融机构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参与者、服务者和受益者。我支行对辖区金融机构进行了调研, 收集了它们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26条意见和建议;二是到政府有关部门进行调研。政府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领导者。我们对县农林局、县发改委、县经济局、县财政局等部门作了调研, 共收集建议12条;三是到村委会进行调研。村委会是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关键环节。在试点工作启动前, 我们先后到5个村委会进行调研, 收集建议13条;四是深入农户进行调研。农户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主体, 我们选择10户农户进行调研, 倾听他们的意见, 收集意见8条。

(二) 确定目标, 各负其责

在前期调研分析的基础上, 支行党组决定:一是把上级下达的实现农户信用信息采集50%的任务数扩大到了100%, 形成全覆盖;二是借助县、乡两级政府的人力资源, 开展农户信用信息的采集和录入工作;三是由涉农金融机构负责对已采集农户信用信息进行核查和初评, 把好数据质量关。

(三) 主动汇报, 健全机制

支行党组把调研形成的工作思路和初步实施方案向分管金融的副县长作了专题汇报, 得到了政府的认可和支持。县政府于2012年2月印发《石林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 下设办公室在人民银行。在我支行的推动下, 2012年4月24日, 召开了石林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会, 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县政府对各乡镇 (街道办) 的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范围, 明细了分值量化考核标准。要求在乡镇 (街道办) 成立农户信用等级评价小组;在村委会组建农户信用信息采集小组。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

(四) 因地制宜, 抓好落实

一是制定《石林县农户家庭资产评定标准》。农户信用信息采集评价工作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基础, 其中对农户家庭资产信息的采集与打分是关键环节。为此, 我们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 联动涉农金融机构制定了《石林县农户家庭资产评定标准》, 解决了在农户信用信息采集工作中如何准确把握农户家庭资产信息采集与评分的难题。二是强化业务培训, 确定业务辅导员。我支行采取以乡镇 (街道办) 为片区, 由支行领导带队奔赴各乡镇 (街道办) 做工作动员和业务指导, 积极组织开展由乡镇分管领导、村委会主任、村会计、村民小组长、大学生村官和涉农金融机构网点负责人等参加的数据采集业务培训。各乡镇 (街道办) 由涉农金融机构确定一名业务辅导员。三是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采集农户信息。“走出去”的方式是利用早晚农户在家的时间, 深入农户家中直接采集农户信息;“请进来”的方式是利用广播把农户请到村委会集中采集信息。四是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作用。我们在各村委会确定一名大学生村官参与农户信息采集工作, 并发挥其计算机操作熟练的优势, 由他们负责农户信息录入工作, 确保了信息录入质量。五是切实抓好“三信”评定工作。科学制定信用农户及信用村 (镇) 评选条件、流程, 确保“三信”评定质量。针对信用村 (镇) 考评, 除考核信用农户创建面、农户贷款面、农户贷款不良率、按期归还农户贷款占比等条件外, 还将当地政府部门文明村镇创建情况纳入考核范围。六是加强督促检查。我支行联合政府督办, 每月定期对各片区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检查, 将督查检查情况及时向分管副县长专题汇报, 并将《石林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简讯》下发至各乡镇 (街道办) 进行通报督办, 确保了各项阶段性工作指标任务及时完成。

二、初步成效

一是农户信用信息采集建档面达到86%。截至2012年12月末, 县支行已为45414户农户建立了信用信息档案, 建档面为86%;已成功导入《云南省农户信用信息系统》21586户, 为实现涉农金融机构共享农户信用信息与评价结果创造了条件。

二是完成首批“信用户”和“信用村”发证和授牌工作。2012年10月17日, 举行了石林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推进暨首批信用村和信用户发证仪式。在会上举行了第一批“信用户” (11959户) 、“信用村” (9个) 授牌仪式和“信用户”代表现场放贷工作。截至2012年12月末, 工作小组评定信用户28014户、信用村29个、信用乡镇1个, 分别占已采集农户数和村委会、乡镇的61.69%、31.18%和20%。初步达到了省政府确定的试点工作目标。

三是信用农户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2012年末, 涉农金融机构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评出的信用农户给予4.76亿元的贷款授信, 对不同信用等级的农户分别授予3万至5万元以内的信用额度, 信用农户在授信额度内凭“证”贷款, 随借随贷, 周转使用, 在三日内就可办理完毕。同时还可享受比非信用农户低0.36个百分点的优惠利率。让信用农户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诚实守信的好处。

四是农民增收, 农村信用环境显著改善。随着农村信用环境和农户融资环境的改善, 2012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8400元, 同比增长19.8%;涉农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由2011年的3.46%, 下降到2012年的1.11%。

三、几点体会

(一) 领导重视是前提

由人民银行推动开展农户信用信息采集建裆和“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活动, 是一项工作量繁重而艰巨的创新工作。昆明中支行领导和业务部门始终给予了我们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可以说如果没有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精心指导, 这项工作是难以推进和完成的。

(二) 政府支持是保障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涉及面广, 仅仅靠人民银行的力量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因此, 只有借助县、乡两级政府和涉农金融机构的力量, 采取相关配套措施, 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地方各部门和各乡镇 (街道办) 的年度工作目标进行考核, 以考核促工作, 以工作定考核, 层层负责, 上下配合, 才能完成好试点工作各项任务。

(三) 金融机构认可是关键

篇4: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是食品的源头,其质量安全倍受社会关注,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了保障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极端重要性。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措施,也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和自律意识,有利于发挥市场调控作用,有利于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效能。

今后一段时期,农业部门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精神,以信息系统建设和信息记录共享为基础,以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为重点,以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为核心,强化生产经营主体诚信自律,营造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到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基本建成,重点生产经营主体的信用信息基本实现全覆盖,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有力有效,信用体系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上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满意度大幅提高。

(一)深入推进信用信息系统建设。信息化建设是信用体系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当前,农业领域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瞩目成效,但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信息系统建设上,还存在资源分散、信息不健全等问题。国家层面上,要依托农业领域各行业的信息化工程,以数据标准化和应用标准化为原则,进一步充实完善相关信用信息,实现信用记录电子化存储,推进行业间信用信息互联互通,提高主体信用信息的透明度。各级农业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利用现有的农业信息化项目,完善、整合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信息,与本地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加强数据对接,及时传送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信息,加快构建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二)完善行业信用信息记录。各级农业部门要把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和监管情况作为信用信息的重点内容,实行信用信息动态管理,专人记录,及时更新,保证采集的信用信息的真实性和及时性,提升信息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要依法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征信工作,及时公布农资生产经营主体及产品的审批、撤销、注销、吊销等有关信息。鼓励和指导第三方征信机构、行业协会依法开展征信工作。要在保护商业秘密、数据及时准确的前提下,加强与食品药品、工商、质监、税务、知识产权、商务流通等行业的信用信息互通和交换共享,实现多部门信息联享、信用联评、奖惩联动,逐步形成主体全覆盖的信用信息网络。

(三)强化企业和行业的诚信责任。各级农业部门要督促生产经营主体落实诚信责任,强化自律意识,实行质量安全承诺制度,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坚决打击失信行为,积极树立行业诚信风尚。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要强化诚信守法意识,严格遵守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建立生产记录和进销货台账,实行索证索票制度,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杜绝使用禁用农兽药和非法添加物,严格执行农兽药休药间隔期,建立内部职工诚信考核与评价制度。行业协会要把诚信建设内容纳入组织章程,制定行业自律规则并监督会员遵守,加强会员诚信宣传教育和培训,在会员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征集会员的信用信息,积极开展非营利性的信用等级评价。

(四)完善信用体系运行机制。制度是开展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没有完善的制度作为支撑,信用体系建设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各级农业部门围绕信用信息采集、动态管理、失信黑名单披露、市场禁入和退出、失信行为有奖举报、多部门跨地区信用联合奖惩等内容,完善规章制度,逐步实现信用体系运行规范化。及时公开信用信息,按照客观、真实、准确的原则,依法披露相对人违法失信和依法守信等重要信息。严格执行《农业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办法》,依法公开行政处罚案件信息,方便社会查询。建立褒扬守信、惩戒失信的奖惩机制,对诚信守法的生产经营主体实行奖励激励措施,对其在申请信贷、政策咨询、技术服务等方面提供各种帮助和指导。支持和鼓励有实力、信誉好的名优农资企业、农资专业合作组织直接到乡村设立经营网点,提高其市场占有率。树立诚实守信的先进典型,提高其社会声誉,形成品牌效应。同时,要建立“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对失信主体实行重点监管,扩大产品抽检范围,提高抽检频次。对造成恶劣影响的重大失信违法行为,依法从严惩处,并向社会公开曝光,使其失信行为众所周知,以儆效尤。加强部门联动,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阻。建立信用监督机制,鼓励广大人民群众通过政务微博、“12316”举报电话、电子信箱等渠道,监督举报失信违规行为。对媒体曝光的失信违规行为,要及时调查处理。

(五)努力营造诚信守法的良好氛围。各级农业部门要把诚信教育融入行业管理工作中,在核发许可证、日常监管等工作中强化对主体的诚信教育和宣传引导。充分利用阳光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和其他专业培训等途径,加大诚信教育力度。引导农资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树立企业诚信文化理念,提高管理者的诚信文化素质,形成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质量安全文化。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树立诚信典范,使全行业学有榜样、赶有目标。重点组织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公益活动,突出诚信主题,努力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舆论氛围,让诚实守信的意识和观念深入人心。

(农民日报)

篇5: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为深入推进乡村治理体系试点工作,加快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结合县司法局工作职能,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

到2021年底,努力实现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基层执法质量明显提高,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主动性、自觉性显著增强,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全面提升,为推进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二、主要任务

(一)推动基层法治政府建设。

以推动落实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为重点,加快督查考核力度,科学制订考评方案,进一步细化量化法治建设、依法行政、法治宣传目标任务,推进乡镇领导干部、领导班子述法制度化,支持县委将法治建设纳入巡查内容,引导各乡镇法律顾问充分发挥在化解矛盾、重大决策中的作用,牢固树立乡镇党委、政府特别是主要负责人法治观念、法治意识。

(二)规范涉农行政执法。

积极配合做好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动执法力量向基层倾斜,强化基层执法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执法力量资源,规范农村基层行政执法工作,严格按照法定职责和权限执法。加强对执法工作监督,健全完善农业农村领域执法工作投诉举报处理机制和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在基层进一步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侵权须赔偿。加强基层行政执法人员业务培训,严格实施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提高基层行政执法队伍法治意识和职业素养,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将政府涉农事项纳入法治化轨道。

(三)强化乡村法治宣传教育。

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宪法法律法规。广泛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宣传教育,组织实施“宪法进万家”“送法进乡村”等活动。充分利用“12•4”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中国农民丰收节等时间节点,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加大防火、防盗、防诈骗、防安全事故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力度。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紧紧围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任务,加大以案普法、以案释法和案例指导力度,与县法院协调,推广车载法庭、背包法庭等巡回审判方式,组织开展群众旁听庭审活动,把庭审过程变成以案释法、教育群众的过程,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提升法治宣传实效。强化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推进农民法治文化公园、法治广场、长廊、农家书屋等农村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实现一村一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为群众搭建有效学法平台。推动法治文化与民俗文化、乡土文化融合发展,组织编写、创作具有乡土文化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作品,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实施农村

“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培养工程,重点培育一批以村“两委”班子成员、人民调解员、网格员、村民小组长、老党员、老村干、老教师等为主要力量的“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加强法治培训,充分发挥“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在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提高农民法治素养、维护农民合法权益、预防和化解农村社会矛盾、促进“三治结合”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四)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

健全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快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实现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全覆盖。整合法律援助、公证、律师、基层法律服务、法治宣传、人民调解等资源,进驻公共法律服务平台,采取窗口化、综合性、一站式服务模式,打造城镇半小时、农村一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推进“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建设,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和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项目在12348

XX法律服务网店铺上线并发布产品,群众可自行注册账号,选择自助式服务、电商式服务和互动式服务。普遍建立村(社区)法律服务微信群、“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实现法律服务“零距离”。加大“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宣传推广,提升群众知晓率和拨打频次。扩大法律援助覆盖范围,加强劳动保障、婚姻家庭、教育医疗、农民土地承包经营及其土地流转等与民生紧密相关的事项的法律援助工作,做好农民工、残疾人、老年人、青少年、妇女、军人军属、退役军人等困难群体法律援助工作,做到应援尽援。引导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积极参与案件代理、信访、调解、群体性事件处理等公益法律服务,使群众享受到更加专业的法律服务。

(五)健全乡村矛盾纠纷化解机制。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加强诉源治理,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发挥人民调解工作在社会矛盾风险综合防控新体系中的作用,整合矛盾纠纷化解资源力量,强化与相关部门沟通衔接,推进诉调、检调、访调、警民联调等工作对接,完善人民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加强与信访、公安、法院、检察等部门联动配合,逐年提升乡村“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率”,网络化预警覆盖率100%,调处成功率95%以上,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完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网络,积极发展乡村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推进司法所所均配备2名专职人民调解员、村配备1名专职人民调解员的任务落实,建立专职人民调解员名册制度,制作专职人民调解员证件。加强对人民调解员法律政策、专业知识和调解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举办全县人民调解骨干(司法所长)示范培训班,开展全县调解员技能竞赛活动,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中的主渠道作用。

(六)筑牢乡村安全治理防线。

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提升政治定力,持续高位推动。压实单位负责同志政治责任,加强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上半年适时召开全系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会,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开辟“第二战场”,深挖黑恶线索。持续推进重点领域专项斗争。持续做好律师领域、社区矫正领域、安置帮教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社区矫正对象和安置帮教对象涉信息网络涉黑涉恶违法犯罪专项摸排工作。健全长效机制,推动扫黑除恶工作常态化。进一步健全与公、检、法、纪检监察机关的协同办案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建立防范和整治“村霸”问题长效机制的意见措施。

(七)深化法治乡村示范建设。

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为载体,通过典型示范,引领带动法治乡村建设。突出示范建设质量,完善“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指导标准,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强化动态管理机制,对已获得“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称号的村定期进行复核,对复核不合格的取消“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称号。加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普法骨干培训,提高村干部建设法治乡村的能力。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XX县司法局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助力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党组成员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同志为成员,统筹负责各项工作。各所各科室要把法治乡村建设作为主要工作任务来抓,加强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确定重点任务,分步实施,及时研究解决法治乡村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扎实推进法治乡村建设。

(二)强化支持保障。

统筹利用好现有经费渠道,大力支持法治乡村建设。结合优化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和管理的需要,加大对法治宣传阵地、基层司法所和公共法律服务站(室)及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网络平台的专项投入。

篇6: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各位观众,大家好!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市政府把食品安全工作作为今年为民办实事的十大内容之一,正在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

建设。

今年,我们将以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粮、肉、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酱油和食醋9大类产品为重点品种;以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批发零售和消费等为重点环节;以农村和城郊结合部为重点地区,标本兼治,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实现全方位、全覆盖监管。

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单位或个人对食品安全负有主体责任,必须依法诚信经营。食品生产经营者要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杭州市人民政府有关规定,严格执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地方标准,加强和改进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责任制和有关操作规程,依法从事食品生产、采集、收购、加工、储存、运输、陈列、供应、销售等活动。各企业要以学法、知法、守法为经营之本,以诚实守法、优质经营为重点,努力争创文明企业,为人民群众提供卫生、安全、无公害食品。

食品安全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食品安全关系你我他,全市人民要立即行动起来,依法维权、自我保护、积极参与监管,齐心协力,共同创造一个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吃得健康的良好环境。

篇7: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食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建立学校食品安全信用制度体系,是提升我校食品安全水平的重大举措。依据县食安委《关于做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试点建设工作的通知》,现提出我校食品安全信用体系试点建设工作方案,请认真贯彻实施。

一、酒房镇中心小学成立学校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任满宏

副组长:孙玉存、李玉红、冯伟业 成员:田晓峰、赵晓军、张宝珍、刘召林、各班主任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具体指导和监督学校后勤部门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二、建立学校食品安全信用制度

(一)制定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信用标准。学校要在深入总结实施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整合食品原辅料采购、验收、保管制度,制定食品加工安全质量标准,规范食品每餐品尝、留样工作,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制度等,制定出学校食堂安全信用量化标准,为实现“产品有标准、管理有制度、操作有规程、过程有记录、逆向可追踪、产品能召回”的管理目标奠定基础。

(二)制定食品安全信用征集制度。推广选派学生代表现场监督学校食堂工作的做法。学校应在食堂醒目位置设置食品安全监督箱,常年收集师生对食堂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学校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每周要归集并综合分析师生对食堂工作的投诉和学生代表现场监督记录,及时解决食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每年3月和9月,学校要通过无记名问卷调查方式,征集师生对本校食堂食品安全的具体意见和信用评价。

(三)制定食品安全信用评价制度。年末,学校要按照本校食品安全信用标准,以日常食品安全管理评议、师生对食堂的信用评价为基础,对本校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考评结果,对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做出综合评价。

(四)制定食品安全信用披露制度。学校要制定食堂信用信息披露程序及应当公开披露信息的主要内容与披露方式。

(五)制定学校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制度。学校要在现有食堂档案管理制度基础上,依据本校食品安全信用标准,制定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归档范围以及收集、整理和管理制度。

学校食堂要按照县药监、卫生、教育部门提供的食品安全管理记录样表及填制要求,建立门类齐全、记录准确、填写完整的日常工作记录,并按分类整理,形成规范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三、实施步骤

(一)6月30日前,学校完成食品安全信用制度拟制工作,经本校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批准后组织施行,并报县教育局安监股备案。

(二)7-10月,学校全面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在实践中完善本校食品安全信用标准及相关工作制度,积极解决食品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师生对食堂服务质量的满意度。

(三)10月下旬,县教育局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对学校进行考核并做出综合评价,向县药监局推荐符合食品安全信用A级单位标准的学校。

(四)12月,在深刻总结试点学校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学校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意见,全面推进学校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酒房镇中心小学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信用标准

一、学校食品安全信用管理体制完善。学校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全面履行学校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学校分管负责人制定并组织实施食品安全信用标准及相关工作制度;学校总务处和食堂负责人认真执行本校食品安全信用标准及相关工作制度。

二、学校食堂工作流程规范。认真贯彻执行县教育局《关于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严把采购关、贮存关、加工关、销售关和餐具消毒关,确保供餐卫生质量达到优良标准。

三、食品原辅料质量层层把关。进一步健全食品原辅料采购、验收、存储制度并认真执行。学校食堂负责人要严格审查食品原辅料供货单位资质和食堂采购清单,对购入和贮存的食品原辅料要每日检查,确保食品原辅料优质、新鲜且符合卫生标准。学校食堂采购员要严格执行学校食品采购制度,不得到非定点单位采购大宗食品原辅料,不得购入有关部门禁止学校食堂采购的食品原辅料;所采购的每一种原辅料(包括零星购买的鲜活原辅料)均要索证索票。学校食品验收员要按购货发票逐一查验每种食品原辅料的卫生质量并即时登记。学校食堂库管员要规范管理库存食品原辅料,认真复查入库、出库食品原辅料卫生质量,确保不符合卫生质量标准的原辅料不入库、过期或腐败变质的原辅料不出库,并认真做好每一笔入库、出库登记。学校食堂负责人不得兼任食品采购人;食品采购人与验收人应当分设。

四、食品加工质量全程控制。制定食品加工安全质量标准,进一步完善食品加工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食堂环境清洁,工作人员健康、卫生。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刀、墩、板、桶、盆、筐、抹布以及其他工具、容器等标志明显,定位存放,分开使用,用后洗净、消毒。加工食品应在相应功能间进行,工艺流程符合生进熟出的单一流向,所选用的原辅料及烹制的成品均符合国家卫生质量标准。供餐前30分钟,厨师长在确认烹制的各种食品均达到本校食品加工安全质量标准后,试尝当餐供应的所有食品,如无异常,才能向学生供应;试尝者(厨师长)、管理者(司务长)都要在记录本上签字。厨师长将当餐供应的所有食品每样至少取100克分别存放在清洁容器里,存放在冷藏柜(不能存放在冷冻柜和常温下),留置48小时后,无学生发生食物中毒才能处理。学校食品卫生管理员现场监督食品加工过程并做好记录。

五、食品安全责任能够追溯。制定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制度并认真执行。学校要根据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需要,按照县卫生、教育部门的要求制定食堂安全信用档案归档范围及形成、收集、整理、管理制度,明确记录人、签署人、检查人、档案管理人及其职责。食堂负责人要每日检查食堂各项工作记录,每月检查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保管情况,及时纠正其工作中的不规范行为,确保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系统性,达到通过查阅食堂工作档案就能准确查明各项食品安全责任的目的。

六、食品异常可及时召回。供餐期间,学校领导、教师、食堂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就餐学生等,若发现当餐食品外观或口味异常,应立即报告学校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学校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接报后迅速到达现场查验,确认餐饮异常后当场要求所有人员停止进餐,同时报告县卫生、教育部门;食堂当即收回所有供餐,等候有关部门检验和鉴定。若有就餐人员发生疑似食物中毒症状,学校应立即启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迅速护送所有就餐人员到医院检查和诊治。

七、公开进行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学校食堂应向全体师生员工做出食品安全信用承诺,将该承诺与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信用标准公开张贴(或悬挂)在食堂醒目位置,让全校教师、学生及家长人人皆知,并监督执行。学校将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列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

酒房镇中心小学食堂食品安全信用征集制度

一、为确保学校食品安全,增强学校食堂自律能力,形成诚实守信、规范有序食品安全环境,从根本上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饮食安全,制定本制度。

二、学校食品安全信用征集遵循依法、客观、准确的原则,保障信息质量,维护学校食堂合法权益。

三、本制度所指的学校食品安全信息主要包括:

(一)学校食堂基础素质情况:食堂法定代表人、主要管理人、食品卫生管理员、厨师长及食堂主要工作人员基本情况,卫生许可证登记事项,食堂量化分级管理情况,食堂安全管理的优良或不良记录,向师生和家长承诺的食品安全信用情况。

(二)食堂安全管理情况:学校食堂遵守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规定情况,贯彻执行学校食品安全信用标准及相关工作制度情况,学校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履职尽责情况。

(三)行政监管和技术监督情况:县有关部门例行检查和专项检查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原辅料质量和成品质量。

(四)社会公众认可情况: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信息;消费者投诉及投诉处理情况。

四、学校食堂是学校食品安全信息征集的主要来源。学校食堂应当建立规范的工作档案,全面、真实、完整地记录食品安全信用建设工作情况。

五、学校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要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公开征集就餐人员对食堂履行信用承诺、执行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信用标准及相关工作制度的信息,掌握学校食品安全程度的第一手资料。

六、学校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应当及时、全面、准确地向县教育局安全科和县疾控中心报送学校食品安全信息。

酒房镇中心小学食堂食品安全信用评价制度

一、为促进我校食堂安全管理水平持续提高,给全校师生食品安全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依照上级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食品安全信用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A、B、C、D四级,其内涵分别为守信、基本守信、失信、严重失信。

(一)A级信用标准:

1、具备法定条件,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无违法违规行为;

2、建立科学、完善的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信用标准,并严格遵行;

3、有完整、准确的食堂工作原始记录;

4、信守向全校师生公开的诚实守信承诺;

5、学校师生满意度高。

(二)B级信用标准:

1、具备法定条件,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无违法违规行为;

2、建立科学、完善的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信用标准,并严格遵行;

3、有基本完整、准确的食堂工作原始记录;

4、信守向全校师生公开的诚实守信承诺;

5、学校师生满意度较高。

(三)C级信用标准:

1、本因违法违规行为受到警告,被责令整改的;

2、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信用标准不够完善或执行不到位;

3、未公开向全校师生作诚实守信承诺。

(四)D级信用标准:

1、因实施同一违法违规行为一年内被警告两次及两次以上;

2、本因严重违法违规被处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

三、学校食品安全信用评价工作遵循独立、公正、审慎的原则,采用社会评价和监管部门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客观评价学校食堂信用等级和重点食品品种的安全程度。

四、师生评价采取问卷调查或公开征集评价意见的方式进行,由学校组织监测的领导机构组织实施。师生价的主要内容是食堂供餐质量和服务质量。

五、监管部门评价采用资料审查与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县教育局组织有关部门和学校代表,组成检查组进行全面检查和综合评议。县教育局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根据社会评价和检查组评价结果,形成评价报告。

六、县教育局将申请评级学校的评级报告提交县药监局和疾控中心,并为评定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信用等级工作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信用披露制度

一、食品安全信用信息披露遵循依法、客观、公正的原则,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保守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二、县教育局定期向全县学校发布区政府授信的A级信用食堂名录。

三、县教育局会同县有关部门查处严重或重大食品安全信用案件后,经县食安委批准,县教育局向全县教育系统披露严重失信的学校食堂违法违规情况。

篇8: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在此大背景下,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作为电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牵头协调单位, 总结了8年来电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积累的经验, 制定了一系列电力企业信用评价的标准制度和规范要求, 其中《电力企业信用评价规范》、《电力行业供应商信用评价规范》等 (见能源局2014年11号公告) 经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成为行业标准, 并于2015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并同步印发《电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指导意见 (2015-2020年) 》, 成为全国首个制定信用评价标准的行业, 电力行业的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具备了全面启动条件。

1 推进信用建设是电力行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经济正进行深度调整, 经济增长由高速调整为中高速, “新常态”下的发展模式必然带来能源需求和消耗方面的“能源革命”。融身于“能源革命”之中, 特别是融身于治理大气污染和绿色低碳能源发展的战略中, 电力行业已经跨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对国计民生具有重要意义。在“新常态”经济发展模式下, 不论是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改革环境、信息环境等外部环境, 还是电力行业自身内部环境, 都离不开良好的信用环境。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 是既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规范市场秩序、降低交易成本、增强经济社会活动的可预期性和效率, 也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更好地做到“放”、“管”结合的必要条件。抑制不诚信行为, 对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也极其重要、势在必行。深入推进电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 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作为, 是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工程, 是全行业实施“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举措。

电力企业信用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 也是“商务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行业作为经济社会具有基础性、公益性和先导性的行业, 应当具有深入推进信用建设的高度自觉和自信, 成为各行各业信用建设的示范和表率。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和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等电力企业作为大型中央企业, 更应当主动思考并努力加强自身信用体系建设。

2 影响电力行业诚信建设推进的主要问题

在电力行业产业链中 (包括电力企业、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端) , 电力企业是其行业链中信用体系建设的主体。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放和电力快速发展, 电力企业自身和上下游供应链以及需求链各种失信行为相互交织影响, 难以独善其身, 对电力企业的诚信建设带来了严峻挑战, 面临许多值得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对加强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高度认识, 不少企业对信用建设还存在理解上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由此导致了缺乏信用建设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二是在电力信用体系建设的主导与主体、任务与目标、征信与采信、监督与奖惩等方面缺乏系统的协调与联动机制;三是正反两方面典型宣传和曝光力度不足, 奖惩机制还有待加强;四是在少数电力企业中安全生产、节能降耗、污染物排放、服务承诺等方面还有不达标、不到位现象。这些现象表明, 要改善电力产业发展生态中的信用环境还任重而道远。如果通过电力行业的信用体系建设, 由此全面推动上下游企业的信用建设共进, 将为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做出显著贡献。若所有行业都如此做的话, 国家的信用体系也将能逐步健全、完善, 社会诚信度也将大大提高。

3 电力企业“诚信践诺”的积极探索

仅就电力行业中的发电企业而言, 目前存在着两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一是在基建阶段, 发电企业作为建设方, 大多存在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拖欠施工方工程材料款项的问题, 从而导致“三角债”“多角债”现象屡屡发生。仅据两大电力建设集团中其中一家的统计数据显示, 2012年底施工企业应收账款为136.75亿元, 2013年底应收账款为168.93亿元, 同比增加了32.18亿元。2014年11月底应收账款201.07亿元, 比2013年末又增加32.14亿元。仅湖南某施工央企2014年末即有应收账款9亿元以上, 部分应收账款账龄超过二年以上。据湖南电力施工企业统计, 工程竣工交付后, 结算周期平均达二年半以上, 结算难成为普遍现象。由此可见施工企业“被失信”现象严重, 个别的循环债务已危及到社会稳定, 应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二是在节能减排方面, 一定数量的企业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 不能主动履行环保减排责任。当前, 全国火电企业年排污数字惊人, 环保压力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少火电厂在建设初期为片面追求降低造价, 往往都不主动同期建设脱硫脱硝设施, 有的虽然迫于国家政策压力, 在后期通过改扩建上马“双脱项目”, 但为了减少运行成本, 存在尽可能降低环保设施投运率、个别企业甚至存在“偷排”现象, 环保减排并没有成为企业的真正自觉行为。

国电湖南宝庆煤电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宝庆公司”) 在以上两方面作了一些有益探索, 并取得积极的成效。

宝庆公司一期建设两台660MW国产超临界燃煤机组, 由中国国电集团公司控股投资, 共完成投资47亿元, 于2010年4月开工建设, 2012年4月移交生产, 脱硫、脱硝装置同步建设, 同步投产。

其一是自觉严格履行合同。宝庆公司高层充分认识到“诚信践诺”的重要性, 始终将“诚信、合作、创新、共赢”作为核心价值观, 将和谐共赢的大团队理念、确保乙方利益的理念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 充分尊重参建企业在合同中的主体对等地位, 严肃合同的权威性, 不拖欠、不挪用、不截留工程款, 同时坚持把工程奖励款透明化, 工程结束三个月即基本完成竣工结算及款项支付, 很好地解决了施工方因应收账款迟迟不能回笼, 进而使其下游的供应商、分包商拖欠款项、形成恶性循环这一顽疾。

正是宝庆公司的“诚信践诺”, 极大地增强和激发了每个参建方创精品工程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工程投产后实现三年连续盈利, 创建了行业和地方多项第一, 在湖南省、国电集团以及行业内产生了广泛、良好的社会影响。2013年被评为“中国建筑业2012-2013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入选“中国改革开放35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 连续三年获得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目标责任制考核A级企业。

其二是自觉履行环保减排义务。宝庆公司认识到,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 绿色低碳发展成为电力工业主要增长方式, 环保减排是电力发展的“硬约束”, 更是央企践行社会责任的基本要求, 自觉履行环保减排义务, 是企业生存发展所需, 是自身品牌建设所需, 决不可因为建设造价、运行成本而失信于社会, 失信于百姓。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 宝庆公司以前瞻性战略眼光, 增加同步建设脱硝系统, 环保设施投入达项目总投资额的15%, 做到了脱硫、脱硝系统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达标投产。在机组运行中, 将环保设备纳入主设备管理, 将环保设施投入率和脱除效率纳入日常管理考核指标, 并接入省环保厅实时在线监测系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主要污染物的排放优于国家新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全厂废水、污水“零排放”;炉渣、脱硫石膏、粉煤灰等副产品100%综合利用。投产以来, 长期保持达标排放局面, 从未发生任何环保事件, 充分彰显了央企良好的社会形象。

由此可见, 企业的自觉是信用建设的基础。

4 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的建议

行业信用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 二者是部分与总体的关系。要达到国务院提出了“到2020年全社会诚信意识普遍增强, 经济社会发展信用环境明显改善, 经济社会秩序显著好转”的目标, 仅仅靠个别企业的自觉性是远远不够和不能奏效的, 需要各行业统筹规划, 协同配合, 更需要政府的政策导向, 引导全社会企业信用建设逐步走向自觉。鉴于电力行业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的先期探索实践, 提出以下建议:

(1) 建议国家发改委将电力行业作为信用体系建设试点, 形成央企在产业“信用链建设”的示范作用, 进而督促、引领各行业在国家信用体系建设大框架下同步、快速启动信用体系建设。国家能源局颁布电力行业信用评价规范的同时,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已明确要求, 按照“全面统筹规划, 分类分步实施”的原则, 电力行业2015年到2020年信用建设总体目标分三阶段实施, 即:第一阶段到2016年, 电力行业信用建设基础性标准体系基本建立, 实现信用信息目录公开, 征信系统基本建成。第二阶段到2018年, 各电力集团80%的省级公司和60%的直属单位获得AAA级信用企业, 并发布社会信用报告。第三阶段到2020年, 电力行业采信政策和奖惩机制全面发挥作用, 广泛在市场准入、工程招标、电量交易、物资采购以及评级评优等方面行业信用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信用建设水平与质量明显提高, 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贡献显著。电力行业目前具备了全面启动信用建设工作的基本条件, 建议国家发改委不失时机地以此作为行业信用建设的试点, 取得经验, 引领并督促其他行业根据国务院《纲要》的要求, 结合本行业特点, 借鉴电力行业的经验做法, 做好顶层设计以及组织体系建设, 分阶段逐步建设完善的各行业信用标准及评价体系, 使信用体系建设有法可依, 有规可循, 稳步有序, 健康推进。

(2) 建议国家发改委牵头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 重点解决信用等级采信问题, 使信用建设具有足够的权威性和约束力。一是在电力行业试点中, 由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明确规定在资质审核中对企业信用状况的具体要求;在电量交易、日常检查上对信用等级高的发电、供电、售电企业, 给予明确的倾斜政策和保护措施, 促使“信用建设”和“节能减排”落到实处;在工程招投标中, 将施工、设计企业信用等级状况纳入招投标评分项予以采信, 并实施动态管理。二是由国家发改委商国资委, 在对中央企业的管理和考核中, 将企业的信用建设状况作为考核条款纳入其中, 促进央企在落实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展规划纲要 (2014-2020年) 》中起到引领作用。在电力行业进行试点时, 可从电力央企首先做起。

篇9: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工业与信息化部,召开的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我省试点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我省试点工作,现将《陕西省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〇年四月二十日

陕西省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工业与信息化部联合召开的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治办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省于3月25日召开相关部门试点工作会议,对试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确保在2010年6月底前完成各项试点工作。

一、工作目标

3月至6月为试点工作时间。要求到2010年6月底前,制定和发布适用于陕西省的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目录和信用信息公开目录,依托陕西省人民政府网站建立“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专栏”或相对集中地开展信息公开工作;加强行业信用信息的公开共享,重点做好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不良行为信息的公开,探索建立工程建设领域诚信体系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总结试点单位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为全面推广实施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提供实践依据。

二、工作原则

(一)统筹规划,整合资源,防止重复建设。试点单位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互联网络和各级政府网站,统筹规划,积极推进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共享,避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和浪费。

(二)统一规范,突出重点,务求服务实效。试点单位按照统一的信息公开共享规范和基本指导目录要求,建设“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专栏”,及时、准确、完整地发布公开信息,提供信息公开共享服务。

(三)点面结合,分级实施,注重总结经验。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选择不同发展水平的市县区和部门,开展覆盖省、市、县三级行政部门的试点实施工作,积极探索适用于不同地区特点的成功做法和建设经验,为整体推进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实施工作奠定基础。

三、试点工作机构和试点单位

(一)工作机构

按照中央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安排部署,为更好地组织开展试点工作,建立省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协调小组。其主要职责是:组织协调全省试点工作。研究讨论我省项目信息公开目录和信用信息公开目录,制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协调相关部门建立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专栏和统一项目信息公开共享整合服务平台;上报试点工作信息;总结好的经验做法,为全面开展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打好基础。工作机构组成如下:

组长:杨朝宁省监察厅执法监察室主任、省专项治理办公室副主任

副组长:司良涛省工信厅总工程师

刘也安省监察厅执法监察室副主任、省专项治理办公室综合组组长

常保平省发改委重大项目处处长

成员:省政府办公厅、发改委、建设厅、交通厅、水利厅、国土资源厅相关处室具体承办人员。

(二)试点单位

1、省直部门:省政府办公厅、发改委、建设厅、交通厅、水利厅、国土资源厅;

2、市县(区):西安市、宝鸡市,高陵县、凤县、莲湖区和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3、市县(区)部门:上述参与试点的市县(区)政府办公室、发改、建设、交通、水利和国土资源等部门。

四、试点工作任务

(一)编制和发布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目录和信用信息目录。按照《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基本指导目录(试行)》和《工程建设信用信息基本指导目录(试行)》的要求,结合陕西实际,制定和公布陕西省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目录和信用信息公开目录,明确信息公开的内容、范围、形式和责任主体,规范有序地推进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的实施。

(二)建立“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专栏”。按照《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规范(试行)》的要求,依托省、市、县(区)各级政府网站,建立“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专栏”,实现页面展现、信息导航、访问权限等发布、管理及服务功能,大力推进信息公开。为全省各市区、各部门政府投资或使用国有资金的工程建设项目,做好信息公开和共享服务。

(三)构建统一项目信息公开服务平台。依托互联网和各级政府部门“工程建设领域

上一篇:大学社团部长颁奖词下一篇:2018年医师资格专试考生报名材料整理装订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