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游戏市场发展分析专科论文

2024-07-26

手机游戏市场发展分析专科论文(精选9篇)

篇1:手机游戏市场发展分析专科论文

天 津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学 院

专科毕业论文

题目:基于消费者行为分析的手机游戏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完成期限:2013年7 月5 日 至 2013年11 月5 日

学习中 心 福建共赢 年 级 2011级 专 业 工商管理 指 导 教 师 郑玲燕 姓 名 吴建林 学 号 111211353120

摘要

(随着中国手机市场的飞速发展,不论技术还是市场竞争

都已经成熟,手机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消费者的需 求也越来越个性化。在此基础之上,手机游戏消费市场应运而 生。目前国外的游戏产业却占了国内市场百分之七十以上份 额。这与国内企业不重视消费者行为分析并制定行之有效的 营销策略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企业应根据消费者行为特征和 产业发展趋势来制定相应的产品策略,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 品质量、提高游戏耐玩度、情感体验等

关键词:手机游戏; 消费者行为分析; 发展趋势

基于消费者行为分析的手机游戏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一、手机游戏市场概况

(一)☆☆☆☆☆

随着中国手机市场的飞速发展,不论技术还是市场竞争都已经成熟,手机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消费者的需求也越来越个性化。在此基础之上,手机游戏消费市场应运而生。目前国外的游戏产业却占了国内市场百分之七十以上份额。这与国内企业不重视消费者行为分析并制定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企业应根据消费者行为特征和产业发展趋势来制定相应的产品策略,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游戏耐玩度、情感体验等

作为手机娱乐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伴随着移动网络和移动终端性能的不断提高与完善,手机游戏业务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金矿”。国内手机游戏市场在过去的几年里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201 0 年手机游戏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5 亿元。手机游戏按表现形式分类,可分为文字游戏与图形游戏。其中,文字游戏又有短信游戏、彩信游戏、WAP 游戏。而图形游戏则以Java 游戏、Brew游戏为主。手机短信业务本身的发展在国内已经走向成熟,增长趋于平缓,短信游戏目前也较集中在门户类和一些实力较强的游戏服务商(SP)身上。因此,对于手机游戏市场,短信的投入会逐渐减少,随着技术的发展与用户需求的变化,Java 和Brew游戏将会形成一个很大的市场。

(二)手机游戏类别分析

中国全年手机游戏市场规模约60亿人民币,其中单机游戏占比65%,网络游戏占比35%。而网络游戏中,其中轻度社交游戏占比60%,重度网络游戏占比40%,轻度社交游戏主要以棋牌类为主流。

1.单机游戏仍然是手机游戏玩家的最爱,非常符合“碎片时间”理论,用户数众多,但玩家的忠诚度不高,付费欲望有限。单机游戏的发展需要完整的推广和便捷的小额支付体系,苹果的APP STORE拥有完整的推广和支付体系,但内容竞争剧烈,推广资源有限,新推出的游戏的发展空间受限。而ANDROID上,推广资源目前较为丰富,如搭载移动运营的支付体系,拥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2.轻度社交游戏,目前以棋牌类为主流。过于轻度化的社交游戏在玩家中没有很大市场,目前社交游戏的方向已趋向重度化和竞技化。类似于卡牌养成、劲舞团、弹弹堂这种类型的休闲社交和竞技游戏将会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3.重度网游,从目前市场上越来越多的重度MMORPG陆续推出,并已有部份游戏月入过千万的情况可以看出,重度网游是目前手机游戏类型中最为赚钱类别。毕竟手机用户数倍于PC用户,通过手机,玩家可以更方便接触到游戏,可以随时随地游戏,而玩重度网游的玩家都是为了寻找精神世界满足感。所以重度手机网游,将是一个巨大的金矿。未来产品的趋势会在制作水平上越来越精美和高端,3D化的重度网游

未来也将会大行其道。

二、手机游戏消费者分析

易观国际、当乐网联合对手机游戏用户进行调研,并制作《中国手机游戏用户研究报告》,引用其中消费者分析如下

(一)手机游戏用户的特征分析 1.性别分布

根据调研显示,中国手机游戏用户男女比例构成中,女性用户仅占比为8.0%,在年龄结构中,25 岁以上用户占比有20.8%。2.年龄分布

调查对象年龄普遍集中在1 9-35 岁,在此年龄段的样本比例达到87.8%,这反映了该年龄段是目前对于机游戏产品需求量最大的用户群,此类人群具有年轻、喜欢尝试新事物、有一定的消费能力等特点

(二)手机游戏用户的消费行为分析 1.网民玩手机游戏的比例

在网民中,玩手机游戏的用户比例达94.7%,没玩过手机游戏的用户比例为5.3%。网民中玩过手机游戏的用户占的比例相当大,从而反映出手机游戏的用户受众覆盖率大。

2.用户玩手机游戏的情景选择

用户通常会在个人闲暇时间、去某地的坐车途中、等车等人的等候过程中玩手机游戏。而用户在没电脑游戏、掌上游戏机等游戏玩的情况下才玩手机的比例相对较 低,说明手机游戏并不是现在成熟的电脑游戏市场的候补产品,它是在用户Jc 中独立的游戏产品。

3.手机游戏用户付费情况

随着终端推动,手机游戏用户规模总量在快速增加的同时,如何让潜在消费人群付费是未来市场发展所必须研究的。而在手机网络游戏中,有过付费经历的用户累计占比为80.6%,只有1 1.7%用户则表示今后将不会付费,从潜在付费用户规模和付费用户流失情况角度分析,今后手机网络游戏付费用户的比重将趋于稳定。对比单机和网游的发展空间来看,众多的手机游戏单机厂商进行产品调整和转型,在单机游戏产品中加入联网功能和社交性设定不失为解决方法之一。随着手机游戏用户规模的增加,手机网络游戏或者单机游戏网络化将是手机游戏未来主要的成长空间。

(三)手机游戏用户的消费心理分析

1.手机游戏用户不喜欢购买游戏,却会在游戏中一掷千金 尽管一小部分苹果/安卓平台游戏吸引了一大批中国玩家,他们实际上只是整个市场中的一小部分。因为中国人非常不愿意痛快地购买游戏。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喜欢不断尝试各种免费游戏。不过,一旦找到心仪的游戏,手机游戏用户大多会通过程序内付费通道在游戏中投资。

2.手机游戏用户不仅乐意购买虚拟升级装备,而且以此作为炫耀的资本

手机游戏用户以购买高级装备为荣,一有机会就到处显摆。这和当代中国以名牌与豪车做为身份象征的消费理念不谋而合。聪明的游戏设计师总是能满足这种需求,让玩家能够轻易展示自己所购买的装备,例如:高级装备总是能在游戏人物身上呈

现出非凡的效果。另一种游戏机制也能创造丰厚经济效益:公会领导可以购买道具和能力,并将其作为礼物送给其他公会成员。这种机制符合“老板为下属买单”的中国传统观念。而富有的玩家也能通过这种方式赢得(收买)更高的社会地位。

(四)用户对手机游戏的使用习惯情况

1.用户玩手机游戏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晚上和中午两个时间段,那两段时间用户相对闲暇,玩手机游戏者相对集中。

2.家里成为用户玩手机的首选地,受选率为70.1%;值得注意的是,公交车/出租车上以及公车站/候车室受选率也在40%以上,两者累加超过家里,成为手机游戏重要场所。从目前用户的使用地点情况来看,手机游戏主要用于打发零碎时间,这也是手机游戏单次持续时间较短的原因。

3.网站成为用户了解手机游戏的主要途径,占89.8%,受选率接近9成,网站在推广手机游戏方面功不可没,同时也是专业手机游戏网站的机会。传统方式如朋友推荐、手机自带、杂志、报刊的推广收效甚微。

(五)用户对手机游戏类型的选购分析

1.从用户喜欢的手机游戏模式来看,喜欢单机游戏的占81.5%,喜欢网络游戏的占18.5%。网络游戏因其较低的普及率和较高的资费,依然有较多用户偏向单机游戏模式;在手机网络及娱乐性没有重大改善的情况下,单机游戏还存在较大机会 2.从用户喜欢的手机游戏类型来看,各种类型的手机游戏受选率差距不大,关键是出精品。从各分类来看,角色扮演类游戏受选率为58.2%,相对较高;益智类游戏受选率为47.9%,接近一半用户对益智类游戏感兴趣,益智类游戏较适合作为用户手机上的第二、第三款游戏

3.从用户最喜欢的手机网游题材来看,各种手机网游题材受选率分布较为均匀,各种手机网游题材均有其相对固定的客户群,各种题材均有一定机会;其中,休闲类、武侠类、魔幻类手机题材受选率较高,受选率在40%-50%之间,此三类游戏题材的用户面相对较广,网络手机游戏开发应侧重这些题材

(六)手机游戏用户付费意愿分析

1.大多数用户可接受的单次下载手机游戏费用为1-5元,占全部受访者的67.9%;可接受5-10元的占28.5%;可接受超过10元的仅占3.6%。超过2/3用户对单次下载手机游戏付费意愿不高。

2.从用户目前每月手机游戏花费情况来看,目前手机用户每月花费在10元以下(包括没有花费)的占60.7%,占大多数;每月花费超过10元用户占了近4成;从问卷情况来看,用户每月手机游戏花费相当乐观。

3.用户可接受的手机网游包月费用在5-10元的占66.7%;11-15元的占18.5%;15-20元的占12.8%。超过2/3用户对手机网游包月费用付费意愿不高,目标包月用户主要还是集中在付费意愿较高的30%用户身上。

4.从用户愿意尝试的手机游戏付费方式来看,移动短信的接受度最高,其次为游戏点卡、银行卡网上充值,声讯电话的接受度最低。

三、手机游戏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根据调研显示,在被调查的手机单机游戏和手机网络游戏与PC单机游戏和PC网

络游戏交叉比例达到65.4%。随着移动互联网用户整体规模的扩大,未来多终端和多平台间融合是趋势,而终端和平台之间的切换成本会成为很重要的因素。为玩家提供无缝的游戏体验,是手机游戏开发商在未来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包括空中、掌趣、掌上明珠、数字顽石、呈天游等众多开发商所开发产品均热衷多终端和多系统平台覆盖,原因正在于此。如何充分利用手机终端的随时、随地、随身这样联网终端的特征,是众多手机游戏公司在未来扩大规模,抵御进攻的战略空间。随着手游市场的用户规模增大,多元的用户结构和终端融合将逐步显现,总的来看,针对目前的手机游戏市场,从用户基础信息和行为偏好着手,做细手机游戏产品、用户体验、扩充推广渠道,培养用户消费习惯,做好战略部署是扩大和盘活潜在手机游戏市场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

根据以上相关分析,手机游戏未来发展趋势方向清晰,有以下三大走向:

(一)手机性能的提升刺激手机游戏需求的增长

手机从黑白屏到彩屏花了接近10年时间,但从STN彩屏到TFT液晶屏才花费短短的数年,功能也由电话+短信的单纯通讯功能发展到强大的手持通讯终端,智能手机也由早期的高价手机到今日的平民手机,手机硬件的强大,也在刺激用户对应用的需求,在用户众多的需求里面,又以游戏为主。手机游戏实在是居家旅行、无聊空虚、娱乐消遣的最好应用,无论是在智能手机上还是非智能手机上都能看得到几个倍受用户喜欢的经典小游戏:贪食蛇、俄罗斯方块、彩球消除、重力球„„

屏幕越大,游戏的体验效果越好,目前一些手机游戏的体验和效果已经不亚于当初PC上的游戏了,比如EA已经搬上手机的赛车游戏,iPhone上著名的Monkey ball游戏等等。新硬件功能(比如重力感应)的加入,也促使了一些创新的手机游戏的推出。虽然以商务为主的智能手机用户对游戏的需求相对弱一些,但庞大的普通用户对游戏的热情是不容忽视的。一些包括国际大厂和山寨厂在内的手机厂商以游戏功能为主打,纷纷推出游戏应用为主的手机,更夸张的是对国内用户需求把握最准的山寨厂商推出了PSP手机。今天通过模拟器在手机上玩NES任天堂游戏已经不是什么难事,甚至有山寨手机已经把此作为标配功能。

用户需求的被刺激,带来直接的市场增长,到去年底,中国手机游戏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3.65亿元,这只是基于运营商的平台统计的数据,独立运营的收益并未计算入内。虽然这相比数以千亿计的PC游戏市场规模来说只是个小弟,但在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破解、免费游戏的环境下能达到如此的市场规模,是在用事实证实用户需求尚未得到满足。

(二)移动应用商店的上线将促进手机游戏市场增长

有人对iPhone的成功进行分析得出一个公式,iPhone的成功=独特的工业设计+优秀人机界面+iTunes(包括App Store在内)。自从推出iPhone,苹果公司在后续的手机产品(iPhone 3G/3GS)、iPod(主要是指touch系列)上都是围绕着iTunes展开布局。截至2009年初的数据,苹果App Store提供的游戏超过6000多款,所占比例为23%,是最大比例的应用类型,同时也是下载最多的应用。App Store获得成功后,诺基亚、Google、微软、黑莓、Palm都推出了各自的手机应用商店。无一例

外,在这些应用商店里面,手机游戏都是比重最大,最受欢迎的主流应用。中国移动在借鉴App store的基础上打造的移动应用商店(Mobile Market,简称移动MM),将在8月17号上线,目前处于内部试运营期间,上线的4000多款应用中也有绝大部分是手机游戏。移动MM借鉴了百宝箱失败的经验,相对开放,为苦于推广和收费无门的游戏厂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通道,与百宝箱不同的运营机制、分成模式将促使一批小型手机游戏厂商或者个人工作室为其开发应用,一旦参与的公司赚到钱,整个市场将得到良性发展。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手机应用商店也正在研发当中,预计将于年底上线。中国移动的新游戏运营平台在去年上线,但那是大佬们的空间,只有应用商店才是贵族和平民共舞的舞台。运营商应用商店的模式,将在某种程度上有力促进手机游戏市场的增长。

(三)高质量的手机网游将成为手机游戏市场的引爆点

只要存在利益,破解盗版就永无止境。目前的手机游戏厂商饱受破解和盗版的困扰,收费渠道和收费方式都较为单一,另外单机游戏较为高额的购买费用也让大多数用户难以承受,所以单机版的游戏基本上赚不到什么钱。如何通过手机游戏赚钱就成为了手机游戏开发商、运营商的一大难题。虽然运营商应用商店的上线能带来一些希望,但更多的还是需要从产品和收费模式上进行改变。从07年开始,已经有手机游戏厂商借鉴PC网游的运营经验,采用游戏免费,道具收费的模式,开始进入手机网游市场,但这些游戏在制作上和创意上都还有所欠缺,他们只是先行者,面临的困难远超现实的收益。手机网游受到的制约远远超过PC,手机终端的屏幕不同、操作系统多样,手机网游需要在不同终端之间交换数据,终端的兼容性也就成了手机网游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同时要想覆盖尽可能多的用户群体,就要求所开发的手机网游产品适配到各种机型,终端标准不统一为手机游戏的研发和运营制造了很大困难。虽然面临的困难很多,但从业人士无一不看好手机游戏的未来空间,其中以手机网游为主,认为只要解决掉终端适配的问题,在游戏产品上多下功夫,在移动支付越来越成熟的未来,精美、好玩的手机网游一定会成为整个手机游戏市场的引爆点!已经有手机游戏公司意识到这点,潜心开发高质量的手机网游,并计划在下半年推出。

在日韩两国,手机游戏市场已经是数百亿的市场空间,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在价值链上下游的努力下,特别是在3G网络的促进下,中国的手机游戏市场也将是数百亿的市场规模。

参考文献

[1]

王传昌,高分子化工的研究对象,天津大学学报,1997,53(3):1~7 [2]

李明,物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58~62

[3]

Dupont B.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in sever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with an unrelated MLC compatible donor.In:White H J,Smith R,eds.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Annual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Hematology.Houston Intremational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Hematology,1997.44~46 [4] 王健,建筑物防火系统可靠性分析:[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1997 [5] 姚光起,一种痒化锆材料的制备方法,中国专利,891056088,1980-07-03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监督局,GB3100-31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11-01(以上,序号用中扩号,与文字之间空两格。如果需要两行的,第二行文字要位于序号的后边,与第一行文字对齐。中文的用五号宋体,外文的用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

篇2:手机游戏市场发展分析专科论文

手机支付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策略分析

作者:牛丽萍

【摘要】随着电子商务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受到电子商务的感染,开始尝试采用这种新型商务模式。并且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也对交易提出了新要求。为了适应电子商务活动中及时性、无地域限制性以及快速性等各种要求,一种崭新的支付模式——手机支付应运而生。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手机支付市场发展现状,然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手机支付市场 现状 发展策略

目前,我国的移动支付行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然而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依据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中,采用手机、电话等移动方式进行支付活动的比例仅占2%,所占市场份额较少。为了更好地发展这一种新兴行业,越来越多的通信企业开始和金融企业加强合作,开拓这一市场,很多企业意识到这项业务的巨大发展前景,也愿意参与其中,但是目前的手机支付业务的发展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情形。

一、目前我国手机支付市场发展现状

(一)手机支付是否安全、可靠

安全是支付活动的首要任务,在手机支付过程中批量的信息传送主要依靠通信网络来实现,这就关涉到信息输送过程中的安全性[1]。众所周知,当信息在网络上传输时,存在着被窃取、纂改或者丢失的风险。并且支付信息通常包含了客户的许多机密信息,如:银行卡账号、金钱数额等,这些信息一旦被不法分子盗取,就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故手机支付是否安全非常重要。为了确保安全,用户通常会采用加强软件、硬件建设的方法来达到目的,但加大建设意味着提高投入,而对于目前单单用于小额支付的手机支付而言,成本太高显然不是明智的举措。因此,在安全性问题方面,手机支付面临着一个进退两难的局面。

(二)支付行业壁垒重重

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对金融管制是比较严格的,我国也不例外,针对非金融行业涉足金融领域的各种业务,常常会受到政府政策的制约。手机支付的最初发起行业是移动通信企业,支付业务属于金融业务的范畴,所以单纯依靠移动通信企业承担手机支付业务不具有可行性。随后,市场上一部分通信企业和金融机构开始联合发展该项业务,但面对着这样巨大的利益诱惑,合作参与的每一位人员都想占据核心地位,进而获得更加广阔的利润空间。但这样的话,合作就会发展成为双方的制约,自然不可能合作的太深入、默契。

(三)手机支付业务未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

现阶段,已经开展的手机支付业务大多是发起企业自行设计、推广的,并且各种不同规格的手机支付设备,硬件、软件设施很不规范,不统一,未设计出统一的标准接口,这使得手机支付产品相互之间不能通用。照此推理,当客户拿着某一家公司设计的手机支付设备进行支付活动时,可能会遇到无法和其它公司设计出的产品相融合的困难,后果就是即便是市场上形式各样的手机支付产品在流通,但是由于各种产品之间不能进行很好的融合,势必导致这些产品不可能被大多数用户接受[3]。所以,受到规范、统一的行业标准的限制,手机支付业务发展举步维艰。

二、加强手机支付市场发展的策略

(一)加强安全保障,统一规范行业标准

安全保障不单单指的是技术层面的保障,还包括安全管理层面的保障。这就要求用户不仅要不断学习新的安全技术,同时还要提高各个管理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实现技术和管理双管齐下的目标,进而彻底解决手机支付安全问题。其次,还要尽可能完善统一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的行业标准,因为行业标准一确定,市场上各种不同支付设备、支付产品就可以进行很好的融合,有助于整个市场的规范、流通。现阶段,国际上已经出现一些组织开始建立一套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行业标准,但是仍旧缺乏统一、完善,所以,建立健全统一的行业标准是首要任务。

(二)加强立法监督工作,合理引导消费者

由于手机移动支付行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现阶段用来规范这种行为的法律法规较少,所以,国家的立法部门应该着手建立一套完善的移动支付法律系统,解决手机支付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而也为正常的手机支付活动提供基本的法律保障。其次,加强对消费者市场的系统化引导,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在市场推广初期,把推广目标锁定在中高端消费群体上,特别是针对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中高端消费者,要大力宣导。同时,加大对年轻消费群体的宣传推广力度,引导消费者改变传统的消费习惯,逐渐接受这种新型交易支付方式。

(三)不断发展移动通信和网络技术

从刚开始的GPRS直至CDMA、3G,移动通信技术不断发展,手机已经从一个简单的通讯工具转变成一个功能完备的应用实体。目前,运用手机不仅仅可以接打电话、收发信息,同时还能够上网聊天、下载音乐,预定酒店、接收多媒体彩信、订购车票,购买小额商品等等。现阶段的手机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手机,并且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的功能会越来越丰富,功能越来越齐全。随着网络安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安全问题也不再成为制约手机支付行业发展的瓶颈。所以,需要不断发展通信与网络安全技术,为手机支付市场的进一步扩大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实际上,手机用户中的庞大客户群体与金融行业中的客户群体存在很大程度上的重叠,这就说明手机用户中的大额消费人员同时也是金融领域中的大额消费人员,所以,只要牢牢抓住这些手机大客户,就等于抓住了一大部分金融大客户,这为手机支付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稳定的客户群体和利润源泉。

三、结束语

总之,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采用手机支付已经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尽管当前遇到了一些难题,但是这并不能阻碍手机成为未来移动支付行业的领跑者,随着移动通信行业与金融行业深入加强合作,支付行业标准的统一,越来越多的用户接受这种新兴的支付方式,手机支付业务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篇3:手机广告市场发展路径特点分析

1 手机广告在市场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1.1 手机广告的优势

(1) 庞大的受众群体, 市场规模潜力巨大。

(2) 手机贴身性, 可及时传播。

(3) 手机广告的再传播性, 极大降低广告运营成本。

(4) 手机广告注意力集中, 到达阅读率高。

(5) 手机广告可测量性, 确保精准营销的进行。

手机这一私人媒体平台的价值被挖掘后, 执行了精准营销。与传统媒介的广告相比, 手机广告可以实现精确投放和后续营销。最大特点是以用户数据库为基础, 广告客户可以根据年龄、性别、甚至位置来发布特定的广告。同时广告主可以借助精确统计出来的数据评价广告效果, 来进一步审定广告投放策略。正是由于手机广告具有可精确测量性, 可以便捷地实现数据库营销与精准营销。

1.2 手机广告的劣势

(1) 产业链及商业模式不成熟。

(2) 现有的手机广告表现手段单一。

(3) 手机广告收入细分市场中, 以短信为主, 赢利渠道单一。

(4) WAP流量收费, 制约手机广告发展。

(5) 缺乏第三方监控, 手机广告市场未规范。

2 推行中国手机广告市场可行性分析

2.1 软硬件的不断发展, 在技术层面上可行性

2.1.1 智能手机等硬件的不断发展, 操作工具可行

在中国, 彩屏、照相、音乐手机已达到普及临界点, 能支持无线上网的手机已经占到总量的 85% 。而智能及3G手机也已步入热点产品行列, 智能手机是指将移动计算和移动通信集合在一起的手机产品, 集合手机和PDA (个人数字助理) 的特点, 在接收传送的影像、声音、文字等移动短讯以及信息处理上远远高于传统手机, 同时在无线上网方面也具有极大优势, 这一切为手机广告在手机上的投放提供了硬件上的支持。

2.1.2 相关软件的开发, 为手机广告的发展提供技术平台

“无线身份识别系统”可用于记录手机用户的上网浏览习惯, 通过长期的数据积累分析受众的兴趣爱好倾向性;“受众属性挖掘平台”则通过用户是否是信用卡会员以及用户本人提供的月消费能力, 判断用户的营销价值;“无线定位技术”也是一项强大的工具, 广告商可以借助该技术向某一区域的本地潜在客户投放广告。通过这几项技术, 广告主可根据受众的特征智能筛选、比对、匹配广告, 弹性地选择广告投放时间段和投放的目标区域, 极大的提高了手机广告的有效性。

2.2 手机广告目标市场群体广大, 市场效益巨大

2.2.1 手机用户总体规模庞大、增长迅速

中国不仅是手机生产大国, 同时更是手机用户大国。随着手机资费的不断降低以及单向收费在各地的陆续实施, 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手机“一族”。截至2007年12月底, 中国移动电话用户已超过5.4亿, 百人手机拥有数已达41.6%。未来几年, 中国手机用户的增长仍将持续。伴随着手机用户数的增长, 手机广告尤其是定向类手机广告将具有一个庞大的受众群体。

数据来源:易关国际网

2.2.2 WAP网络的不断发展, 无线上网用户迅速增长

2003年中国WAP用户数只有900万, 到2004年用户数增长了四倍多, 达到4600万户, 至2006年为止, 中国手机上网用户群体已经接近1.2亿。短短2、3年, 中国的无线互联网已超过有线互联网的用户规模, 预计到2008 年, WAP 用户数将达到2.5 亿。无线上网用户的不断增长为手机广告业的兴旺发达奠定了人员上的基础。

数据来源:易关国际研究

2.3 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 实操上可行

手机广告在国外已经发展成熟, 日本的NTT DoCoMo于2000年进入手机广告市场, 平均年市场增长率超过40%, 2007年已达到1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韩国SK电讯2003年成功推出“Nate Ad MoA”手机广告业务。“Nato Ad Noa”主要采取的是嵌入式的广告模式, 它将广告通过手机待机画面、无线互联网连接画面、关机画面和电源开关画面等七个方式来呈现, 让人们只要使用手机就会不停地接触到其投放的广告。广告内容还可以通过自动联网实现更新, 既避免了因为长久观看同一个广告而感到厌烦, 也可以即时传递公司最新信息, 这种嵌入式广告能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良好的广告效果, 2007年市场规模也超过了3亿美元。国外的这些成功经验证明手机广告现实上是可行的。

2.4 政府和营运商合力发展, 市场越加规范

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 利于手机广告规范发展。随着3G牌照的发放、核准制的制定及中国TD-SCDMA网络大规模测试, 这些将从政策层面加速手机市场竞争全面升级, 国家出台的相关规定有利于中国的手机广告规范稳定的发展。通过手机广告切入移动营销市场, 符合移动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的战略目标。这意味着未来可能会以运营商为龙头, 整合各个行业来共同发展移动媒体, 而不是一种开放式的、无序的发展。所以说运营商一定会在主要业务内容上、主要门户上, 主要通道上进行管控, 从而为中国手机广告市场的整体有序发展, 提供大环境上的可能。

3 中国手机广告对未来发展引起的思考

3.1 整合产业价值链, 促进手机广告产业链全面发展

手机广告市场要想获得发展, 无法绕过电信运营商的介入。首先要做就是高度重视运营商在产业链上的领跑地位。其次, 在运营商的无线平台之外, 有着多达8万多个独立的WAP网站, 但这些站点基本上处于分散状态, 难有盈利。所以, 我们应该把这些WAP网站整合起来, 通过直接购买关键广告位、集中向客户销售等, 来实现运营商、广告主、WAP网站共赢的局面, 促进手机广告产业链市场全面发展。

3.2 丰富手机广告表现手段和形式

用户在接受手机广告时, 必须改变以短信推送为主的广告模式, 开发和运用丰富的手机广告表现方式。如:手机内置广告、嵌入式广告、手机游戏广告、手机视频广告是比较成熟、效果良好的广告形式。所以应该采取发送短信、彩信、IVR (互动声讯服务) 、游戏下载、移动梦网网页栏目广告等多种方式, 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关注。

3.3 协调广告内容与用户相关, 注重用户研究

有效的手机广告, 关键便是让广告内容和用户相关起来。首先必须做到许可营销, 即不向用户发送未经许可的广告信息;其次是精确定位, 即要获得手机用户的个人资料和偏好, 以发送用户感兴趣的信息。拥有细分和接受许可营销的手机用户数据库, 将是手机广告领域内最珍贵的资源。同时发送时间上, 要充分考虑目标群体的生活轨迹及习惯, 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发送, 减少对受众的干扰;在发送频次上, 任何一种广告形式都需要受众接触一定的频次才能留下深刻印象或采取行动, 手机广告也一样。

3.4 完善第三方监测助职能, 推动手机广告发展

中国手机广告发布者非常分散, 为了进行管理, 尤其是为了控制向同一部手机用户发送的广告数量。需要适当集中手机广告发布权, 对商家或个人直接发布大量短信广告的现象予以限制。应建立手机广告经营登记制。作为新兴广告形式, 手机广告也可以灵活采用经营登记管理制, 使广告经营规范化、专业化。实行手机广告审查, 手机广告是直接发送到接收者的私人手机上, 具有“直达性”, 某些虚假广告可以直接击中缺乏防护的受众, 要求手机广告的事前审查制, 避免虚假广告对受众造成危害。

3.5 改革流量收费模式, 推出新模式

目前, 中国的运营商对手机用户都还是采用流量收费方式。如果用户接收的手机广告含有较大的数据流量就必须付费, 这样必将打击客户使用手机广告的积极性。因此, 运营商要改变思路, 顺应消费者需求, 探索新的收费业务模式, 。如对于广告主可以采取下面三种方法:以广告的曝光次数为计费标准, 即CPM计费方式;以广告的点击次数为计费标准, 即CPC计费方式;以及新增的以广告实际产生的效果为计费标准的按效果计费。对用户实行免费或看广告优惠话费等。调查显示有80%-90%的消费者愿意以免费音乐或视频为条件在手机上接受广告, 通过以上措施进一步推进手机广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钟以谦.媒体与广告[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2]连良.手机广告个发展状况分析[J].现代商业, 2007, (2) .

篇4:手机游戏市场发展分析专科论文

诺基亚;中国市场;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F426.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9-0042-02

一、诺基亚中国历程概述

1.诺基亚中国成就

2004年诺基亚第一次完成全球和中国双料第一。中国逐渐成为诺基亚中流砥柱的市场,也是诺基亚重要的生产、研发和创新基地。2004年,在《财富》中文版发起的首次“中国最受赞赏的公司”的评比中,诺基亚入选前十名企业[1]。

2.智能时代下的诺基亚

随着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诺基亚逐渐失去去全球霸主地位。市值逐渐蒸发,管理层变动,下滑颓势不可抑制。日本是继美国、中国和印度之后第四大手机市场。2011年8月底诺基亚彻底退出日本市场,人们开始关注诺基亚中国市场发展前景,讨论其在中国还能待多久。

二、导致诺基亚中国危机的原因

1.世界手机产业格局调整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1966年在《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首次提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按销售额的变化衡量,典型的产品生产周期包括介绍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2]。现在普通手机已经进入衰退期,而智能手机正逐渐成熟并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蔓延,世界手机产业进入智能手机时代。在这个过程中,未能预见危机并作出相应革新的诺基亚必然会受到冲击。

2.诺基亚固守传统优势

诺基亚以耐摔耐用性颇受消费者亲睐。然而诺基亚要进入智能手机领域,就必须舍弃这一传统优势,进行技术创新。普通手机的成功麻痹了决策层,使其坚持传统优势,失去抢占智能手机市场先机。

3.一成不变的营销模式

王煜全认为,[3]诺基亚营销模式是在大城市主推最新机型而在二三线城市主推次新机型,依次类推把每一层利润都赚足。但是iPhone采取的大片营销模式是在产品发布之前就疯狂造势,让人们对新产品无比期待,一发布就去疯抢,然后又使用饥渴营销。

三、诺基亚中国市场竞争力分析

1.竞争优势

(1)品牌知名度

在大量忠实的消费者心目中,“诺基亚”就是质量的保证。其品牌效应在中国手机市场可谓独树一帜。怀旧的消费者会继续考虑使用诺基亚。

(2)不缺资金、技术和人才

诺基亚是全球500强企业,拥有雄厚的研发资金。事实上诺基亚早在2002年便推出其首款3G智能手机——诺基亚6650,并在杭州成立专门开发面向3G的网络平台技术的研发中心。诺基亚有进入智能手机市场的资金、技术和团队条件。

(3)完善的售后服务系统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中低端市场对诺基亚需求还很大。并且诺基亚拥有完善的售后服务系统,较其它中低端品牌有优势。

2.竞争劣势

(1)手机的外观和功能局限

诺基亚耐摔耐用的特点约束其在外观和功能方面创新,不能满足当下消费者的时尚需求。

(2)普通手机市场利润薄

普通手机产业已经进入衰退时期,利润微薄甚至亏损。在市场份额缩小的情况下,诺基亚仅凭普通手机难以与其它手机制造商抗衡。

(3)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理念

诺基亚并不缺少资金、技术和人才,却没能抢占智能手机市场。诺基亚自负地低估了智能手机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她需要一个开放的企业理念。

3.诺基亚所面对的机会

(1)智能手机市场远没有饱和

智能手机市场还远没有饱和,这给诺基亚更多希望和动力。新总裁到来,改变守旧模式,带领开发团队研发智能手机,争取凭新产品站稳脚。

(2)与微软合作

诺基亚舍弃封闭的塞班系统,选择微软的win7系统。其与微软合作希望能得到微软在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

4.诺基亚所面临的威胁

(1)中低端市场竞争者众多

中低端市场新品牌遍地开花,其中不乏技术款式创新者。一些曾经衰退的老品牌重出江湖,进入市场竞争。总体来看,中低端市场进入门槛低,产品供过于求,利润微薄。诺基亚中低端市场逐渐被瓜分。而且消费者对时尚和功能的偏好必将从城市蔓延全国。

(2)智能手机市场被苹果等占了先机

苹果iPhone等已经树立了良好品牌形象,拥有一大批追捧者。诺基亚这个时候进入智能手机市场,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资金来获得消费者的接受和认可。

5.结论

只要转型得当,诺基亚就可以利用优势客服困难继续在中国停留。诺基亚应该尽快进入智能手机市场。不过由于比其他竞争品牌晚了好几年,诺基亚很难再回到霸主地位。

四、诺基亚要留存就得变革

诺基亚的对手不是某一个品牌,而是整个产业格局的调整。诺基亚需要一个开放的理念,要勇于创新。只有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才能有市场。一方面,诺基亚应尽快进入智能手机市场;另一方面,诺基亚应该浓缩创造力只专注于几款机型。按照以往的模式,诺基亚一年之内会推出好几款机型。如果诺基亚只着重几款经典机型的推广,就能节约成本,同时给消费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1]新浪财经.诺基亚简介[J].2005,11,15:http://finance.sina.com.cn.

[2]陈文汉主编.国际市场营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2:155.

[3]诺基亚:退出中国还是读懂中国[J].中国经济周刊.2011,8.

篇5:手机游戏市场发展分析专科论文

一、自主研发网络游戏

近年来,中国移动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持续增长,其中自主研发网络游戏市场份额也在持续提升,2019 年占比已达 84%,承担起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增长的大部分增量。中国自主研发网络游戏市场的增长主要得益于移动游戏市场的快速发展,而发展中带来的强竞争压力又反向驱使企业困中求变、寻求突破,再次刺激市场发展,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这不仅拉动了市场销售收入的增长也加速了国内游戏产业的发展。

2012-2019 年中国自主研发网络游戏市场在中国游戏市场的份额

受国内氛围影响,中国产品多会寻求海外市场拓展,中国自主研发的游戏产品也在较早时期就开始了海外市场的拓展。在国内游戏市场高压环境下,拓展海外市场更加成为游戏企业的发展手段之一,在国内研发技术与运营手段的不断提升和积累下,中国自主研发网络游戏在海外市场的实际销售收入实现稳定增长,特别在移动游戏市场上,更具竞争优势。

中国自主研发网络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

中国自主研发的移动游戏在全球头部市场中更显竞争优势,2019 年中国自主研发移动游戏在全球多个重要市场已经获得了较高市场份额,流水同比增长率在各市场中也均远高于其他产地的游戏产品。中国自研移动游戏能有这样的表现主要基于国内移动游戏自主研发能力在全球范围的竞争优势,但随着全球游戏市场的发展,整体研发水平的提高,全球各个市场的竞争强度也将不断提升,如何进一步提升研发竞争力、保证市场地位将成为国内移动游戏企业的重要课题。

2019 年全球重要移动游戏市场流水 TOP100 中国产游戏流水份额

2019 年全球重要移动游戏市场流水 TOP100 中中国研发游戏流水同比增长率

2019 年全球重要移动游戏市场流水 TOP100 非中国研发游戏流水同比增长率

2019 年我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产品类型分布中,角色扮演类游戏的收入占比达到 37.80%,策略类游戏收入占比达到 23.20%,多人竞技(MOBA)类游戏收入占比为 13.70%。三类游戏合计占比达到 74.7%。

2019 年自主研发游戏 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产品占比

2019 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地区分布中,美国的收入占比达到 30.9%,日本的收入占比达到 22.4%,韩国收入占比为 14.3%,累计占比达到 67.5%。

篇6:手机游戏市场发展分析专科论文

2013-2018年中国手机呼叫中心市场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预测报告

报告目录

第一章 世界手机呼叫中心行业发展态势分析 第一节 世界手机呼叫中心市场发展状况分析

一、世界手机呼叫中心行业特点分析

二、世界手机呼叫中心市场需求分析 第二节 世界手机呼叫中心市场分析

一、世界手机呼叫中心需求分析

二、世界手机呼叫中心产销分析

三、中外手机呼叫中心市场对比

四、世界手机呼叫中心行业市场规模现状

五、世界手机呼叫中心行业需求结构分析

六、世界手机呼叫中心行业下游行业剖析

七、手机呼叫中心行业世界重点需求客户

八、2013-2018年世界手机呼叫中心行业市场前景展望 第三节 世界手机呼叫中心行业供给分析

一、世界手机呼叫中心行业生产规模现状

二、世界手机呼叫中心行业产能规模分布

三、世界手机呼叫中心行业技术现状剖析

四、世界手机呼叫中心行业市场价格走势

五、手机呼叫中心行业世界重点厂商分布

第二章 国内外手机呼叫中心生产工艺及技术趋势研究 第一节 当前我国手机呼叫中心技术发展现状 第二节 我国手机呼叫中心产品技术成熟度分析

第三节 中外手机呼叫中心技术差距及产生差距的主要原因分析 第四节 提高我国手机呼叫中心技术的对策

第三章

我国手机呼叫中心行业发展现状 第一节 我国手机呼叫中心行业发展现状

一、手机呼叫中心行业品牌发展现状

二、手机呼叫中心行业需求市场现状

三、手机呼叫中心市场需求层次分析

四、我国手机呼叫中心市场走向分析

第二节 2008-2013年手机呼叫中心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第三节 手机呼叫中心行业运行分析

一、手机呼叫中心行业产销运行分析

二、手机呼叫中心行业利润情况分析

三、手机呼叫中心行业发展周期分析

四、2013-2018年手机呼叫中心行业发展机遇分析

五、2013-2018年手机呼叫中心行业利润增速预测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四节 对中国手机呼叫中心市场的分析及思考

一、手机呼叫中心市场特点

二、手机呼叫中心市场分析

三、手机呼叫中心市场变化的方向

四、中国手机呼叫中心产业发展的新思路

五、对中国手机呼叫中心产业发展的思考

第四章

中国手机呼叫中心市场运行态势剖析 第一节 中国手机呼叫中心市场动态分析

一、手机呼叫中心行业新动态

二、手机呼叫中心主要品牌动态

三、手机呼叫中心行业需求新动态

第二节 中国手机呼叫中心市场运营格局分析

一、市场供给情况分析

二、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三、影响市场供需的因素分析

第三节 中国手机呼叫中心市场进出口形式综述 第四节 中国手机呼叫中心市场价格分析

一、热销品牌产品价格走势分析

二、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分析

第五章

2013-2018年中国各地区手机呼叫中心行业运行状况分析及预测 第一节 华北地区手机呼叫中心行业运行情况

一、2011-2012年华北地区手机呼叫中心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2011-2013年华北地区手机呼叫中心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2013-2018年华北地区手机呼叫中心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2013-2018年华北地区手机呼叫中心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五、2013-2018年华北地区手机呼叫中心行业投资风险预测

第二节 2013-2018年华东地区手机呼叫中心行业运行情况(同上下略)第三节 2013-2018年华南地区手机呼叫中心行业运行情况 第四节 2013-2018年华中地区手机呼叫中心行业运行情况 第五节 2013-2018年西南地区手机呼叫中心行业运行情况 第六节 2013-2018年西北地区手机呼叫中心行业运行情况 第七节 2013-2018年东北地区手机呼叫中心行业运行情况

第六章 2011-2012年中国手机呼叫中心进出口状况及预测分析 第一节 2009-2012年中国手机呼叫中心进口情况分析

一、2009-2012年中国手机呼叫中心进口量分析

二、2009-2012年中国手机呼叫中心进口金额分析

第二节 2009-2012年中国手机呼叫中心出口情况分析

一、2009-2012年中国手机呼叫中心出口量分析

二、2009-2012年中国手机呼叫中心出口金额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三节 2009-2012年中国手机呼叫中心主要进出口国家和地区分析 第四节 2013-2018年中国手机呼叫中心进出口预测分析

一、2013-2018年中国手机呼叫中心进口预测分析

二、2013-2018年中国手机呼叫中心出口预测分析

第七章

中国手机呼叫中心行业市场分析 第一节 手机呼叫中心市场需求分析

一、手机呼叫中心市场的需求变化

二、手机呼叫中心行业的需求情况分析

三、手机呼叫中心品牌市场需求分析 第二节 手机呼叫中心需求市场状况分析

一、手机呼叫中心市场需求特点

二、手机呼叫中心市场需求分析

三、手机呼叫中心市场需求结构分析

四、手机呼叫中心市场存在的问题

五、手机呼叫中心市场的需求方向 第三节 主要应用的发展趋势

第八章

我国手机呼叫中心行业市场调查分析

第一节 2011-2012年我国手机呼叫中心市场调查分析

一、主要观点

二、市场结构分析

三、价格走势分析

四、厂商分析

第二节 2011-2012年中国手机呼叫中心用户调查分析

一、整体市场关注度

二、品牌关注度格局

三、产品关注度调查

四、不同价位关注度

第九章

手机呼叫中心行业上下游产业分析 第一节 上游产业分析

一、发展现状

二、发展趋势预测

三、行业新动态及其对手机呼叫中心行业的影响

四、行业竞争状况及其对手机呼叫中心行业的意义 第二节 下游产业分析

一、发展现状

二、发展趋势预测

三、市场现状分析

四、行业新动态及其对手机呼叫中心行业的影响

五、行业竞争状况及其对手机呼叫中心行业的意义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十章

手机呼叫中心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五、客户议价能力分析 第二节 行业集中度分析

一、市场集中度分析

二、企业集中度分析

三、区域集中度分析

第三节 中国手机呼叫中心行业竞争格局综述

一、2011-2013年手机呼叫中心行业集中度

二、2011-2013年手机呼叫中心行业竞争程度

三、2011-2013年手机呼叫中心企业与品牌数量

四、2011-2013年手机呼叫中心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四节 手机呼叫中心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一、国内外手机呼叫中心行业竞争分析

二、我国手机呼叫中心市场竞争分析

第十一章

手机呼叫中心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第一节 手机呼叫中心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一、手机呼叫中心市场增长潜力分析

二、手机呼叫中心主要潜力品种分析

三、现有手机呼叫中心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四、潜力手机呼叫中心竞争策略选择

五、典型企业产品竞争策略分析

第二节 手机呼叫中心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一、后危机对手机呼叫中心行业竞争格局的影响

二、后危机后手机呼叫中心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

三、2013-2018年我国手机呼叫中心市场竞争趋势

四、2013-2018年手机呼叫中心行业竞争格局展望

五、2013-2018年手机呼叫中心行业竞争策略分析 第三节 手机呼叫中心行业发展机会分析 第四节 手机呼叫中心行业发展风险分析

第十二章

手机呼叫中心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节 我国手机呼叫中心行业前景与机遇分析

一、我国手机呼叫中心行业发展前景

二、我国手机呼叫中心发展机遇分析

三、手机呼叫中心的发展机遇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二节 2013-2018年中国手机呼叫中心市场趋势分析

一、手机呼叫中心市场趋势总结

二、2013-2018年手机呼叫中心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三、2013-2018年手机呼叫中心市场发展空间

四、2013-2018年手机呼叫中心产业政策趋向

五、2013-2018年手机呼叫中心行业技术革新趋势

六、2013-2018年手机呼叫中心价格走势分析

七、2013-2018年国际环境对手机呼叫中心行业的影响

第十三章

手机呼叫中心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 第一节 手机呼叫中心市场发展潜力分析

一、市场空间广阔

二、竞争格局变化

三、高科技应用带来新生机

第二节 手机呼叫中心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品牌格局趋势

二、渠道分布趋势

三、需求趋势分析

第三节 手机呼叫中心行业发展战略研究

一、战略综合规划

二、技术开发战略

三、业务组合战略

四、区域战略规划

五、产业战略规划

六、营销品牌战略

七、竞争战略规划

第四节 对我国手机呼叫中心品牌的战略思考

一、企业品牌的重要性

二、手机呼叫中心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

三、手机呼叫中心企业品牌的现状分析

四、我国手机呼叫中心企业的品牌战略

五、手机呼叫中心品牌战略管理的策略

第十四章

2013-2018年手机呼叫中心行业发展预测 第一节 未来手机呼叫中心需求与需求预测

一、2013-2018年手机呼叫中心产品需求预测

二、2013-2018年手机呼叫中心市场规模预测

三、2013-2018年手机呼叫中心行业总产值预测

四、2013-2018年手机呼叫中心行业销售收入预测

五、2013-2018年手机呼叫中心行业总资产预测

第二节 2013-2018年中国手机呼叫中心行业供需预测

一、2008-2012年中国手机呼叫中心供给预测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二、2013-2018年中国手机呼叫中心产量预测

三、2013-2018年中国手机呼叫中心需求预测

四、2013-2018年中国手机呼叫中心供需平衡预测

五、2013-2018年中国手机呼叫中心产品价格预测

六、2013-2018年主要手机呼叫中心产品进出口预测 第三节 影响手机呼叫中心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2013-2018年影响手机呼叫中心行业运行的有利因素分析

二、2013-2018年影响手机呼叫中心行业运行的稳定因素分析

三、2013-2018年影响手机呼叫中心行业运行的不利因素分析

四、2013-2018年我国手机呼叫中心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分析

五、2013-2018年我国手机呼叫中心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分析 第四节 手机呼叫中心行业投资风险及控制策略分析

一、2013-2018年手机呼叫中心行业市场风险及控制策略

二、2013-2018年手机呼叫中心行业政策风险及控制策略

三、2013-2018年手机呼叫中心行业经营风险及控制策略

四、2013-2018年手机呼叫中心行业技术风险及控制策略

五、2013-2018年手机呼叫中心行业同业竞争风险及控制策略

六、2013-2018年手机呼叫中心行业其他风险及控制策略

附表略……

网 址:

篇7:手机游戏市场发展分析专科论文

游戏圈主办的“手机游戏圈川渝行”。被游戏商们一致看上的市场。今年第2季度中国手机网络游戏用户数量2417万,环比增长3.64%,手机网络用户快速增长。网络游戏市场,网游增速放缓,玩家数量几乎达到饱和,史玉柱企图开拓农村市场,却被迫叫停。一个快速增长,一个几乎饱和,于是游戏行业的注意力都被转移到了手机游戏。

“移动互联网娱乐展示区”分布着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三大通信运营商的展台。九城除开辟专门的游戏展馆外,还设立一个专门介绍及推广无线业务的展台。哆可梦旗下的《浩天奇缘》于2011年8月10日开启盛大公测,随后数十款手机网游相继公测。哆可梦公司副总经理认为,所有的信号都在向我们暗示,“全球的游戏商们几乎一致的看上了手机游戏,而且已经在为这个领域的激烈竞争做准备了。”

《DCCI 2011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手机电池续航时间是制约手机网络游戏发展的最大因素。而纵观国内游戏市场,手机网游运营商普遍追求短期效益,对自身品牌建设和新用户群体拓展力度不够,从而将更多的玩家拒之门外。手机网络游戏行业的发展主要受制于:终端自身的影响、国产手机网络游戏同质化严重、手机单机游戏分流用户、手机网游运行平台四个方面。手机网络游戏市场依然持续升温。“市场需要更多冷静,机遇总是与风险并存的,不管做什么行业危机意识非常重要。”游戏行业从来都有一颗非常浮躁的心,但是市场很残酷,不静心思考问题,很容易被市场淘汰。

游戏设计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两年三年的事情,游戏商们总是更关心两年以后,怎样的产品更容易被玩家接受。手机网络游戏的未来趋势为,微游戏、社交游戏、走向融合都有可能成为手机网络游戏的发展趋势。

微游戏这个概念本身就来自手机游戏,这类游戏充分利用用户的“碎片化”时间。社交游戏则注重玩家的个人交流,提供给用户很好交流体验。手机网络游戏与大型网络游戏的跨平台融合可以充分抓住网络游戏的忠实玩家。最后,她还强调,“不管手机网络游戏将去向何方,作为手机游戏商,都应该在保证游戏质量的基础上,减少游戏占有的资源。”

篇8:手机报的市场前景及发展策略分析

一、手机报市场存在问题分析

1. 市场容量问题

只有支持彩信的用户才能浏览手机报, 而这部分用户实际所占比例并不大, 在这部分人中, 只有流动性大, 工作忙碌的白领阶层, 或忙碌的上班族等才是手机报的常见用户群体。因为他们需要新闻信息, 又无法拥有充足时间去买报、上网。这部分人属于对新闻敏感的中青年人, 其共同特点是:知识水平高、经济条件优越, 他们在绝对数量上并非大多数。受众群体的不足限制了手机报的市场规模。

2. 用户隐私问题

手机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私密性, 手机传播的特性也有助于保护当事者的隐私。用户手机号码被传送到信息提供商处, 个人的隐私就有遭到泄露的可能, 而这是手机报的订阅者无法防范的。若不能处理好大众传播与个人隐私之间的矛盾, 手机报业务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

3. 经营主体问题

手机报将手机媒体作为平台, 其具体的信息内容仍然是由传统媒体提供的。随着手机功能和服务项目的增加, 手机的优势渐渐超越了报纸, 成为报纸的有力竞争者, 会给传统媒体带来一定冲击, 因此手机报的运营者们必将不满足于只作为报纸等传统媒体的“附庸”而存在, 经营主体的问题日益凸显。

4. 技术瓶颈问题

手机在图形信息方面有局限性, 在视觉信息传播上, 由于屏幕面积过小, 无法与传统媒体抗衡。这对于手机媒体的新闻信息接收形成比较大的限制。人们更习惯于大屏幕浏览式阅读, 不习惯频繁翻页, 手机技术的提高是手机报纸发展的基础。

5. 内容依附问题

手机报信息主要来源于传统媒体, 几乎等同于报纸内容翻版, 独立的采编体系还远远没有形成, 缺乏原创, 缺乏独家新闻, 因此现阶段难以形成自身的具有影响力的品牌, 降低了市场竞争优势。手机报要想占有市场份额, 必须加大投入, 按照无线增值规律来安排信息的内容和形式。

二、手机报发展的前景及对策

1. 借助3G技术

目前3G技术的发展和建设方兴未艾, 3G数据信道速率高, 能够实现无缝覆盖, 与固定网络良好兼容, 可以提供高质量的多媒体业务, 性能有了很大提升, 消费门槛也持续降低。手机报应融合3G技术, 向网站型手机报发展, 使之成为因特网的延伸部分。基于3G技术的网站型手机报可以让用户实现高速上网, 同时获取大量多媒体实时信息, 其业务不仅包括看新闻、还包括新闻图片浏览与视频收看, 使用户真正实现手机网上冲浪。

2. 采取内容战术

传媒的法则是“内容为王”, 只有将重心放在内容生产, 使自身的经营理念定位在内容提供上, 才能更好地发挥手机报传媒优势。目前手机报基本不存在原创内容, 没有形成自己的采编体系, 仅仅是把传统报纸的内容通过翻版后, 发送到用户的手机上, 导致了手机报内容的严重同质化。在媒体激烈竞争的背景下, 手机报应该专注于分众化传播, 手机报的目标受众是中青年群体, 内容的个性化就显得十分重要。

3. 拓展盈利空间

制约手机报发展的一大桎梏就是其赢利模式过于狭窄, 手机报的主要赢利渠道仍处于营销的初级阶段, 只有很少规模的用户愿意付费订阅, 影响了手机报的利润空间, 所以当务之急是构建多元化的赢利渠道。比如, 承诺若用户愿意接收手机报的广告, 则可以享受资费让利;向订阅手机报的用户赠与网络游戏;推行基于手机报的个性广告等等。可以通过技术措施, 使未来的手机报增添其他的功能, 如增加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来追踪用户的具体位置, 为之提供相关的广告信息或者其他服务等等。

4. 发掘潜在客户

随着市场竞争和3G技术的发展推广, 手机成本将会持续下降, 资费的下调可以起到吸引更多潜在用户的作用。对于都市一些工作节奏快、生活匆忙、对资讯有强烈需求的高收入群体而言, 较低的资费标准将对其形成强大的吸引力。手机报可以将其作为潜在客户加以发展, 满足这部分人群对信息的及时性和丰富性的需求, 优化手机报的内容, 达到吸引更多用户的效果。

5. 加大监管力度

我国目前的手机媒体管理仍然不具备健全的监管机构、完善的制度法规以及明确的责权分配。这容易造成手机报发展的无序性。手机报的运营、广告和税收等应该提升门槛, 严格手机报的把关监管与准入制度, 协调各方利益, 严格资质审核, 以促进手机报行业的良性发展。手机报的内容也是亟待规范的一大方面, 相关部门应当加强规范手机报的内容, 为客户提供健康的新闻信息;同时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一致性。

手机报与互联网的密切结合为其业务的开发开辟了宽广的空间, 随着市场的规范和运营模式的成熟, 手机报的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挥, 最终成为获取信息的便利终端。■

参考文献

[1]闫大洪.《数字传媒概要》.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年6月第1版

篇9:中国手机芯片市场发展传奇

根据MII信息产业部的统计2006年末中国的移动通信用户达到4.6亿。其中中国移动的GSM用户达到3.1亿以上,中国联通的GSM用户达到1.1亿。中国联通的CDMA用户达到0.4亿以上。在中国本土手机市场中,GSM用户是CDMA的10倍以上。

依每年11%的新增用户进入,每年的GSM手机用户的增加量接近5.5千万,依照每年8%的用户进行换机消费,每年的GSM换机用户为3.600万,因此近内需市场每年的终端产品需求在9.000万部以上,市场容量非常庞大。

黑手机改变市场格局

2004年下半年起,联发科MTK开始发售其手机芯片,由于是新面孔,在那个手机生产牌照一照难求年代,屈指可数品牌厂家根本看不上该公司的芯片。但鉴于手机产品的巨大市场容量,以及当时的诱人高利,国内很多热钱开始转入手机行业。一些原本通路出身的、经销商出身的,在2004年前这个卖方市场环境中赚到钱的大小老板等已经不再满足产业链中的地位,希望能有更大作为。恰好,此时失意的MTK和踌躇满志的热钱不期而遇。2004年四季度起,各路英雄借助MTK善解人意的各种服务,迈过了原本高高在上的手机制造门坎,大步进入了手机市场,摇身成为了产品的所有者。在深圳,数百家突然冒出的小型手机制造商,用现金交易的方式轻易击溃了手中握有牌照的手机制造商(因为对于供应链来说,相比品牌手机厂商的帐期结算方式,现金交易无疑具有绝对诱惑力),很多IC贸易商发现,这些客户是端着大把现金,有的甚至是提着密码箱来提货的,这情景就像当年手机厂商提着钱箱等待闪存的情形,手机生产供应链的控制权就此易手。

待到品牌手机厂商醒悟过来的时候,发现这股凶猛的浪潮根本不是他们能够阻挡的。为了生存下去,渐渐地一些品牌手机厂商发现原本为他们不屑的一些做法,为他们提供了喘息的时机。因为黑手机没有合法身份,而他们自己又失去了供应链的控制权。具体做法,无外以下几种

贴牌:中国的手机生产牌照是准入制的,因此只有拥有手机牌照的企业才能在中国大陆生产销售手机,有些有生产实力,又想进入手机行业的企业,在未获得中国政府颁发的生产牌照前,只能借助已经获得生产牌照的企业的名义进行CTA等政府资质的办理,然后进入市场销售,此种行为被业界称为贴牌。

套牌:目前行业内采用的将已经办理过CTA并通过核准的产品的入网标,3c标使用到其它未办理CTA的产品上,来降低产品的上市成本,提前产品的上市时间的一种行为。

克隆标(clone;仿冒):将信息产业部颁发的手机入网标复制能同样的标志,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用到手机上再次销售。

大量国产品牌厂商为贴牌业务成立一个事业部。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留下买路财。而得益于这种模式,一些黑手机得以漂白。但是很快,整个行业将面临重新洗牌的局面……

堵不如疏

2007年10月,国务院正式明文宣布取消和调整1 86项行政审批项目,其中就包括取消由国家发改委执行的“国家特殊规定的移动通信系统及终端等生产项目核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手机牌照制度,这意味着自2004年开始在中国实施的手机生产核准制将正式取消,换句话说以前只存在于灰色市场的黑手机将有机会“转正”,任何厂商生产的手机只需通过信息产业部的入网检测即可上市,从而不再有手机生产牌照的限制,而“黑手机”的概念可能仅限于未经检测而流入市场销售的手机。此时最五味杂陈的恐怕就是BenQ了,几年前,由于一照(手机生产牌照)难求,BenQ还曾经在大陆地区销售过能够打电话的MP3(因为不能叫手机啊),接下来又斥巨资消化西门子手机部门未果,为还债只能卖房子卖地,不知李耀先生现在作何感想?

联发科的成功,使得两岸又有威盛,凌阳,旺宏、力晶,瑞铭和互芯集成等新一批手机基频芯片厂商杀入市场。2006年威盛(威睿)开始量产出货,凌阳,旺宏(迅宏)和互芯集成预计将于2007年初量产出货,旺宏还收购了Skyworks的手机基频芯片业务(主要是Skyworks上海研发中心),另外还有力晶(力原、智讯),瑞铭(联电)等新加入者。这对联发科来说并不是好消息,于是2007年9月10日联发科宣布取得ADI旗下手机芯片业务相关技术以及团队,联发科希望借此进一步巩固在手机基频芯片市场的地位,并期待能够进入高端品牌手机市场。

上一篇:学生会成员自我介绍下一篇:梦想中的新型汽车想象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