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县农村幼儿教育现状及优化对策研究

2024-07-12

东平县农村幼儿教育现状及优化对策研究(精选8篇)

篇1:东平县农村幼儿教育现状及优化对策研究

东平县农村幼儿教育现状及优化对策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以来,我国的农村幼儿教育状况得到较大改善和提高。文章以山东省东平县为研究区域,采用实地调研的方法,对东平的农村幼儿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并根据从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转变幼儿教育思想,加大农村幼儿教育投入,缩小城乡差距,完善幼儿教育体制机制等一系列优化东平县农村幼儿教育的解决对策,以期实现东平县幼儿教育的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东平县;幼儿教育,农村

1.引言

幼儿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起点,是教育均衡发展的源头,它的均衡发展是促进教育和社

[1-3]会公正、公平的基础。就国家层面上讲,在体现教育公平,注意教育的均衡发展方面,虽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城市与农村幼儿园教育的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对于农村幼儿来说,还存在许多不公平,或者说,城乡幼儿园教育的发展还很不均衡。因此,如何缩小城乡幼儿园教育的差距,促进城乡幼儿园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幼儿园

[4]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一个内涵十分深刻的课题。本文以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为研究区域,采用实地调研的方式,通过实地走访东平县乡镇地区的农村幼儿园,归纳出东平县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然后,从中提出优化东平农村幼儿教育的解决措施。

2.东平县农村幼儿教育现状

2.1 农村幼儿教育资源不足,城乡差距悬殊

东平县农村幼儿教育资源不足,幼儿园办园条件较差,尤其表现在民办幼儿园中。在东平县农村中,为了方便入学,多就近办了较多民办幼儿园。由于缺乏办园资金、地理位置较差、领导不够重视以及缺乏严格的监管等原因,办园的物质基础条件较差。主要表现在多数幼儿班的面积较为狭小,缺乏较好的通风条件和幼儿活动的必要的空间;一些班级的房舍、门窗陈旧,危及幼儿的人身安全;教具、玩具和大型户外游戏设施以及幼儿读物奇缺;部分厨房卫生条件欠佳;一些幼儿使用的口杯。毛巾配备不齐,消毒不够规范,存在较多卫生隐患。另一方面,教育资源的不足,也表现在农村幼儿教师师资落后,具体为教师专业素质较差,多数农村幼儿教育大多数不是正规的幼儿师范学校出身,一般多是本地的职业中专出来,多数人没有受过正规的专业训练,这些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式陈旧,难以满足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而县城的幼儿教育资源则要比农村的幼儿教育资源丰富得多,所以,城乡存在较大差距,亟需要通过采取政策倾斜,来优化农村的幼儿教育。这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2.2 农村幼儿教育误区较多,质量有待提高

如前文所提,由于农村幼儿教育师资不足,现有幼儿教师质量良莠不齐,导致现在的农村幼儿教育存在较多误区。比如,在教学内容上,由于农村幼儿教育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幼儿教育的评价体制没有得到规范,再加上当前多数家长将幼儿送入幼儿园是为了给孩子找个托儿所,导致农村幼儿教育没有统一固定的教育内容。认为幼儿教育就是教学生知识,同时片面的认为教知识容易看到效果,在家长那里也说得过去,于是,采取“灌输式教学”; 导致一些幼儿教育实际上成为“小学预备班”,甚至成为小学一年级,而这种幼儿教育是严重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

2.3 校园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令人担忧

农村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自己入学,也有少数是由家长接送,离班时,虽然由教师组织护送,直到坐上校车,但是实际上,教师和家长很少有机会面对面交流,教师对幼儿家庭的具体情况不够了解,许多教师不知道自己的班上,有多少幼儿属于独生子女,不知道幼儿回家后,和哪些人生活在一起、幼儿的父母从事什么职业等等。幼儿教师没有积极通过多种方式,主动与家长进行联系,向家长介绍幼儿班的教育内容和教学计划,帮助他们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与此同时,较多的家长也未能积极配合幼儿园开展教育活动,家长不重视幼儿教育的现象较为突出,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也存在偏差。普遍认为教育孩子是教师的事情,自己的事情多,没时间关心子女的教育为题。东平县存在较多的外出民工,导致外出民工的子女教育得不到保证,外出务工人员的幼儿往往跟留守老人一起生活,这部分儿童的教育更是令人担忧。

2.4 农村幼儿教育中存在一些心理问题,亟需解决

由于教师素质的良莠不齐,导致在农村幼儿教育问题上,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农村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都较城市幼儿落后。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认识能力、注意力、想象力都较差,农村幼儿怯于主动与人交往,在与陌生人交流的时候,眼神不敢直视,十分腼腆拘谨、胆小,社会交往能力很差,不能主动友好的和同伴相处,在游戏活动的时候,往往有独占玩具、争抢玩具的现象,攻击性较多。在学习活动的时候,对新鲜事物表现的兴趣较淡,依赖老师解决问题,缺乏个人应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农村幼儿的心理健康应该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父母和教师应该携手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共同解决。

3.优化对策

3.1 提高认识,加大政府政策倾斜力度,统筹城乡幼儿教育发展

东平县教育部门应该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认识,将改善提高农村幼儿教育放在一个战略的高度,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政策倾斜等手段,提高农村幼儿教育。具体表现在,要加强对农村幼儿园的评估和管理,确保幼儿园在设施和师资方面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使健康有序的发展,对一些较差的幼儿园进行取缔,对一些发展潜力较大的投入较多的经费。同时,通过调整农村幼儿园的布局,实现资源共享,具体包括,将分散的幼儿园根据区域特点进行适当的整合,增加办园规模,减少重复投资,从而使原来各个幼儿园之间的分散资源实现共享;其次,可以引进城市示范幼儿园的先进办园理念和管理经验,使这些理念和经验与农村幼儿园实现共享;第三,组织示范幼儿园的优秀教师定期到农村幼儿园进行示范教学,开设讲座,使优秀的师资实现共享。

3.2 优化师资队伍,提高幼儿教师的教学水平

实际上,农村幼儿教师这个职业非常辛苦,由于学历层次偏低,因而职称偏低、社会地位偏低,工资待遇偏低,由此造成了人员流动的比较频繁。如何稳定师资队伍就成了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在评聘职称方面,放宽一些政策,增加一些指标,使幼儿园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对幼儿教师进行统一管理,教师的工资、社会保障等由财政统一拨款;其次,提高学历层次。除了对原有教师进行学历培训以外,通过优厚的待遇还可以吸引高学历、高职称人才;第三,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有了优厚的待遇,有了较高的学历和职称,再加之积极进行教学研究,那么,教学水平提高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3.3 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的联系,“师”与“长”互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由于幼儿园缺乏和家庭之间形成长效的联系,“师”与“长“未能形成良性互动。幼儿园应该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幼儿园入园时,应该建立幼儿家庭档案,对幼儿的家庭状况进行记录,同时,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定期的将幼儿学习状况及时的跟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必要

时,要进行跟踪回访,将幼儿的最新动态及时的通知家长。对于家长而言,应该将孩子的教育问题放在一个重要位置,及时的配幼儿园对于幼儿的教育工作问题。

3.4建立长效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对幼儿园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对于农村幼儿园来说,城市幼儿园与其比较起来,农村幼儿园目前的评估体系尚不完善,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小的民办幼儿园,甚至处于一种无人监管的状态,严重影响了农村幼儿园的规范化发展。教育主管部门应该通过参照城市幼儿园标准,并且考虑农村实际,制定出农村幼儿园的最低标准,以保障每个农村幼儿的最基本的教育需求,同时,教育部门要经常对农村幼儿园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定期进行评估,对不达标的幼儿园及时进行整改,严重时进行取缔,从而保证幼儿教育的质量。

4.展望

发展幼儿教育对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幼儿教育是终生教育的起始阶段,从小培养儿童良好的品德、积极的态度和广泛的兴趣,积极开发儿童的潜能,将为人的一生的充分发展典定墓础。农村幼儿教育是全国幼儿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农村幼儿教育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各级部门、社会各界应充分重视对农村幼儿进行早期教育。开发他们的智力,锻炼体他们的魄,培养其良好的品德,为培养21世纪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做好基础的工作。这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共筑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要求。

参考文献:

[1]于冬青.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现状分析及相关建议闭.事业发展与管理[J].2005,(11):23-26.[2]门李生兰.农村幼儿教育的流弊及发展研究切.江西教育科研[J].1995,(2):47-51.[3]李太明.农村民办幼儿园存在的问且及对策切.四川教育学院学报[J].2004,(10):121-125.[4]彭爱莲.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对幼儿进行科学启策教育闭.教育艺术[J].2002,(10):38-41.

篇2:东平县农村幼儿教育现状及优化对策研究

幼儿教育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实现智力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重视幼儿教育不仅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还有利于缩小社会贫富差距、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然而近几年来,国家在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的同时,农村幼儿教育发展严重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社会反响十分强烈。笔者对XX乡幼儿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当前和今后农村幼儿教育问题作了一些有益的思考。

一、农村幼儿教育现状调查

XX乡位于县城长江北岸,东、南、西三面临江,与榕山、合江、佛荫隔江相望,北与望龙镇接壤,幅员面积74平方公里,辖12个村、1个社区,人口41000人,其中,3至6岁适龄幼儿2787人。全乡有公办幼儿园7所、民办幼儿园11所。乡内在园幼儿1075人,其中公办854人、民办721人。外地入园幼儿约500名。3至6岁适龄幼儿在园合计1575人,毛入园率仅有58%,还有约1200名3至6岁适龄幼儿没有入园。

二、农村幼儿教育问题分析

(一)布局不合理。我乡有12个村(社区)、幅员面积74平方公里,全乡有18所幼儿园,平均每个村(社区)有个1.5个幼儿园,平均每4平方公里有1个幼儿园。但是,由于幼儿 1

园布点不合理,乡政府所在地白米场附近就集中了5所幼儿园,加之农村人口分散居住,导致多数适龄幼儿上学路途遥远,必须由家长早晚接送,有的只好选择不来入学。

(二)条件简陋。除中心校幼儿园外稍好一些外,全乡幼儿园,无论是场地、房屋、设备、设施都很落后,多数民办幼儿班都是将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混编在一起。没有教具、玩具,更没有开启孩子智力的游戏场所和设备。离家长的愿望和要求差距很大,远远不能适应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师资薄弱。全乡有幼儿教师29名。其中,专科学历3人(1人为幼师专业)、高中学历19人、初中及初中以下7人,30岁以下10人、30——40岁16人、40岁以上6人。幼儿教师来源和身份构成复杂,有在编小学教师或职工、退休教师、辞退民办教师、临时代课课教师、村妇女主任、社会自主就业人员等,师资素质、能力参差不齐。

(四)管理松懈。一方面,全乡统一管理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全乡有幼儿园18所,有13所获办园许可,其余正在办理。其中,直属中心校、完小的幼儿园4所,由中心校、完小代管的村小学幼儿班3个,民办幼儿园11所,乡中心校对民办幼儿园进行安全监管,业务指导、培训很难开展。另一方面,幼儿园特别是民办幼儿园在教育、保育、安全、后勤等方面的管理较差,有的甚至只能算得上一个把幼儿集中起来玩耍的场所。

(五)观念落后。一是幼儿教育观念淡泊。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还没有引起普遍、足够的重视。多数幼儿都是隔代监护,家长让幼儿入园接受教育的认识不到位。二是“小学化”倾向

严重。直接向幼儿教授小学才应接受的知识,严重违背了幼儿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对孩子未来的学习信心、兴趣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导致有的孩子从小就对学校不感兴趣,因为学校没有幼儿应有的快乐可言。这一方面是由于幼儿教师没有掌握幼儿教育的特殊任务、方法技能造成的,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由于家长不懂教育规律、望子成龙心切,甚至给幼儿教师施加压力造成的。三是“托管化”现象突出。较多的幼儿园没有注重幼儿行为习惯培养、智力潜能开发。基本等同于一般性的幼儿托管所。四是保育工作薄弱。全乡在园幼儿多数在园内午餐,部分民办幼儿园收取午餐费,但总体来说饭菜质量较差。乡内在园幼儿1575人,仅有床位200多张。幼儿身体发育所必须的营养、休息得不到应有保证。

三、农村幼儿教育对策思考

(一)合理规划布点。按照加快推进城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从产业布局、公共基础、政策扶持、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入手,积极有为地引导人口向城镇、中心村集聚,把标准、规范的中心幼儿园和村级幼儿园建设纳入城镇、中心村规划,优质、高效地提供包括幼儿教育在内的各种公共服务,提高农村现代化水平。

(二)建设师资队伍。一是将农村幼儿教师培养纳入中职、高职和师范院校招生计划,享受国家有关优惠政策,加大幼儿师资队伍的建设,以满足农村幼儿教育的需要。二是公开招考、录用一批农村幼儿教师,充实到乡镇中心幼儿园、中心村幼儿园。三是将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纳入继续教育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有考核地加强幼儿教师培训,对具备从事幼教工作基本条件的农村幼儿教师进行岗位培训、颁发证书,要加强对幼儿心理、幼儿教育方式方法、幼儿教学内容等的培训,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四是要从社会保障、工资水平等各方面切实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待遇。

(三)加大资金投入。一是政府要加大对幼儿教育经费的投入,至少每个乡镇应建设一所标准、规范的中心幼儿园,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二是要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积极鼓励民间资金兴办幼儿园。

(四)建立标准规范。要从场地布局、设施设备、师资配备、教育保育、管理模式、质量评定等各个方面制定适应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标准规范,并严格执行,遏止非法办园、办班的现象。

(五)实行归口管理。为了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应该进一步落实责任机制、调整利益分配,以乡镇中心校、完小管理为责任主体,管理、指导、示范辐射区域内的幼儿园幼儿教育工作,但必然注重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实行小学教育与幼儿教育的差别化管理,尽量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条件具备后,再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乡镇中心幼儿园、村级幼儿园,由乡镇中心幼儿园进行统一管理、指导、示范,有效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让每一个幼儿都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是国家发展幼儿教育的基本宗旨和目标,农村幼儿教育是我国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就谈不上全面提高我国幼

儿教育的整体水平。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将直接关系着九年义务教育的质量,关系着我国人口素质的整体提高,甚至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兴衰。因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明确政府职责,加大政府投入,努力普及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篇3:梁平县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对策

1 梁平县当前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1.1 农业面源污染呈严重发展趋势

农业污染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的农药化肥施用、畜禽粪便排放、农田废弃物处置以及耕种措施等造成的面源污染。梁平县是一个农业大县, 每年使用的化肥、农药、农膜也比较多。化肥年使用量约7.7万t, 由于使用方法不当, 用量和时期不合理, 肥料利用率仅为35%[1]。肥料养份极大流失, 部分下渗和随地表径流进入河流, 造成地下水污染, 地表水富营养化, 水质变差, 影响人畜饮水安全;农药年使用量约472.5 t, 利用率仅为30%, 土壤中的残留率高于50%[1]。大部分被作物吸收, 直接威胁到人体健康;农膜年使用量约1 058 t, 土壤中的残留率高于50%。据浙江省环保局的调查, 被调查区地膜平均残留量为3.78 t/km2, 造成减产损失达到产值的1/5左右。随着中西部农业现代化的进展, 这类污染也在中西部粮食主产区普遍出现[2]。

1.2 居民生活污染日益加剧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近年不断提高, 小城镇建设广泛推进, 同时乡村聚居点人口迅速增加, 农村居民生活污染由分散走向了集中[3], 农村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值得关注。由于农民生态文明意识不强, “垃圾靠风刮, 污水靠蒸发”的现象随处可见。主要表现为:固体生活垃圾增多, 没有集中有效处理, 随处乱堆乱倒, 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生活污水乱排乱放, 对周围的河流、水库污染加重, 垃圾腐败臭味难闻, 苍蝇横飞, 夏季更甚。

1.3 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严重

梁平县2012年畜禽养殖生猪当量60万头, 占土地可承载能力的31.3%, 现有土地完全可消纳所产生粪污。污染最为严重的是规模畜禽养殖场的集中污染[4]。养殖场在畜禽粪便处理上投入资金不足, 标准处理设施不到位或处理能力有限, 粪便露天堆放, 经雨水冲刷, 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粪便滋生大量蚊蝇, 易引发疾病流行, 恶臭熏天, 对周围空气污染严重, 老百姓怨声载道。据统计, 我国猪、牛、羊三大类畜禽粪便COD年排放量为6 900万t, 是全国工业和生活污水COD排放量的5倍以上, 养殖业的污染已不容忽视[1]。

2 农村环境恶化深层原因分析

2.1 农民环保意识薄弱

随着经济的发展, 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但因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性、环境保护的紧迫性认识不足, 缺乏环境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依法维权的意识。长期传统的生活习惯难以更改, 缺乏环境的自我保护行为, 生活垃圾乱堆乱放;农业生产老龄化, 劳动力缺乏, 滥施滥用农药化肥, 随意丢弃生产废弃物。据朱启臻[5]对北京房山区大峪沟村160位农民进行的环境意识调查, 结果显示, 农民环境知识普遍缺乏, 大部分农民不知道农药对环境有何危害, 而知道化肥对环境有害的只有16人。

2.2 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国家长期以来对农村环保基础设施的投入都很少, 地方经济实力也有限, 加之农民自筹资金用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意愿也不强烈, 垃圾分类收集池、垃圾处理站、排污管网和污水净化系统等环保基础设施缺乏;农村环保工作起步晚、基础弱, 提供环保公共服务的能力也十分有限, 最终造成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

2.3 政府监管不力, 保障体系不健全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范围广, 难度大, 涉及的部门也比较多, 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 而按现行的监管体系, 缺乏专门的农村环保人员和执法机构来承担此项工作, 农村环保职能职责分散在农委、环保等多个部门, 各部门各自为政, 缺乏职能职责的明确划分和相互间的协调沟通, 农村环境保护就出现了“谁都管, 谁也不管”的怪现象。畜禽养殖的选址、规划、环评、监管等工作落实力度不够, 形式大于内容, 没有达到切实应有的效果;农村生活垃圾乱堆乱倒, 缺乏环保基础设施, 也缺乏对农村环保的监管力度和执法保障。

3 农村环境保护对策

3.1 政府大力鼓励农村土地流转

政府出台相关优惠政策, 加速农村土地流转, 灵活采用多种生产经营模式, 不断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 既能有效解决因农村劳动力缺乏而带来的粗放生产经营问题、土地荒置问题、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农民收入问题等一系列农村问题, 还能有效地促进梁平县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 切实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提高粮食单产, 增加农民收入。

在规模经营的前提下, 才能实现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化, 才能极大地提高农业产投比, 才能有效实现精准施肥、精准用药, 才能有效遏制并改善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国家目前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质提升等一系列农业项目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更大的效益;才能有效地发展特色农业、精准农业、观光农业、外向型农业等新型农业生产模式;才能不断提升农业生产产量, 提高农产品品质, 加速农民增收致富。有选择性、针对性地引进有实力的龙头企业, 结合梁平县实际, 打造出自己的产业链, 进行深加工, 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在梁平县生态涵养发展的背景下, 切实有效地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让农业大县变成农业强县, 打造出特有的农业品牌。

3.2 对农村生活垃圾分区域、分类集中处理

3.2.1 偏远农村垃圾处理。

有机垃圾是农村生活垃圾的主要部分, 占农村生活垃圾的40%~50%。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 继续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 并加强沼气池后期维护管理的保障体系建设, 既能有效解决农村厨房废弃物、家畜粪便、农业生产废弃物等有机垃圾, 变废为宝, 又能有效解决农村有机垃圾污染问题, 改善农村房前屋后的环境, 还能有效解决偏远农村地区部分用电、做饭、洗澡所需的能源问题。在偏远农村, 目前人员居住比较稀疏, 废品和有害垃圾很少, 主要是碎玻璃、碎瓦片、废塑料等其他无机垃圾。建议加大环保宣传, 号召偏远地区农民采用集中焚烧、填埋的方式处理无机垃圾等其他垃圾。防止垃圾随雨水冲刷, 进入河流、农田等。

3.2.2 村镇垃圾分类收集与分类处理。

在村镇人口比较集中的区域采用“村收集—镇处理”或者“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理”模式, 原则上“一镇一站, 一村一点, 一点一人”, 并鼓励村民将垃圾按照“塑料”、“纸张”、“金属”、“玻璃”等进行分类, 在村建立分类收集点, 由专人统一收购, 负责分类, 在镇建立垃圾回收站, 负责各个村的垃圾回收, 有条件的乡镇就近处理垃圾, 没有条件的乡镇中转到县城统一处理。适当收取农民垃圾处理费, 用作专项资金, 保障垃圾回收处理系统的有效运行。

3.2.3 村镇污水集中处理。

村级每家每户将冲厕用水 (黑水) 和其他生活用水 (灰水) 分开, 黑水以及人畜粪便经厌氧沼气池处理, 灰水由自然净化系统处理。镇级人口较集中, 应建立多个大中型沼气池, 处理居民粪便, 采用沼气发电, 将电并入国家电网;建立污水管网, 将生活污水收集后, 经化粪池、厌氧池、人工湿地进行处理, 有条件的乡镇可以建立污水处理场。

3.3 防治畜禽养殖污染

3.3.1 畜禽养殖由规模化向标准化发展。

政府将畜禽养殖补贴资金整合, 在乡镇划定畜禽养殖园或养殖区, 通过优惠政策吸引畜禽养殖户入园入区, 引进有机肥厂, 建立畜禽粪便标准化处理设施;探索应用养殖污染防治新技术, 如饲料添加B-甘露聚糖酶, 降低粪氮排量, 试验“发酵床”零排放养殖, 益生菌除臭技术, 牛粪养猪、鸡、虾技术, 牛粪制作蜂窝煤技术, 沼气发电技术等[4]。

3.3.2 畜禽养殖区与种植园相结合。

在养殖业和种植业的规划布局过程中, 将养殖业和种植业有效衔接, 对养殖业和种植业进行合理布局。既能高效、低成本地解决养殖业污染治理的难题, 也能减少种植业化肥施用量。走种养结合, 以养殖促种植, 以种植促养殖的循环发展、绿色发展之路。既能节约资源, 又能降低种植业的成本, 还能有效改善土壤, 解决农民反映强烈的畜禽养殖污染问题, 获得良好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同时也符合生态农业发展的要求和县域生态涵养发展的定位[5]。

摘要:对梁平县当前存在的农村环境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述, 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以期为梁平县生态涵养发展阶段在农村环境保护问题上提供思路。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现状,成因,保护对策,重庆梁平

参考文献

[1]尹辛亥, 赵少婷.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建议[J].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2 (5) :63-64.

[2]荀彦平, 张有贤.对当前农村环境问题的深入研究[J].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6 (4) :40-42, 67.

[3]章明奎, 李建国, 边卓平.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中的最佳管理实践[J].浙江农业学报, 2005, 17 (5) :244-250.

[4]何发贵.梁平县畜禽养殖污染现状调查与治理建议[J].畜禽业, 2013 (12) :44-46.

篇4:东平县农村幼儿教育现状及优化对策研究

关键词:留守儿童;现状;建议

一、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改革开放给我们的政治、经济和城镇化进程增添了催化剂,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迫于生计背井离乡,进城打工。好多农民工把子女留给了老人或他人监护,在广大农村出现了一大批留守儿童。这些孩子与父母聚少离多,甚至一年半载见不上面。这样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缺失、性格内向、心理扭曲、生活简单、学习落后。

1.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

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人际交往、自身发展有着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面临多方面的烦恼和问题,需要向人倾诉,需要亲人的安慰。可是,这些孩子的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据我们调查,103名留守儿童中有45个孩子半年见一面父母,有21个孩子一年见一次父母,有8个孩子两年甚至更多年见一次父母。像这种情况,孩子严重缺失父母的爱,致使孩子甚至遗忘了父母的相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

2.留守儿童性格内向

留守儿童大多数是隔代监护,爷爷、奶奶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甚至由于时代原因是文盲,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帮助和指导孩子,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与孩子在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长此以往,孩子性格内向,很少与人交流,害怕与人交流。据我们调查,有87%的孩子性格内向,有8%的孩子性格一般。

3.留守儿童存在心理扭曲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自律能力差,很容易犯错误,需要父母随时引导、教育。但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文化层次低,更是对孩子加倍溺爱,只要孩子不犯大错,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不少留守儿童我行我素,在家不服管教,顶撞长辈;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在社会上迷恋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监护人对孩子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使得孩子心里话无处可说,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

4.留守儿童生活简单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文化素质较低,大部分没有专长和技术,外出打工,大部分干的是苦活、累活,且工资收入微薄,只能基本维持家人和儿女的生活。儿童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由于家庭经济收入少,父母又长期在外,难以顾及到儿童的生活情况,导致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受到极大损害。据调查显示,80%的留守儿童生活质量较差,20%的留守儿童生活质量一般。

5.留守儿童学习落后

尽管许多留守儿童也表现出了强烈的求学愿望,然而,留守儿童实际学习情况却不容乐观。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从总的调查情况来看,只有2%成绩优秀,10%成绩中等偏上,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和相当差的却占到了88%。留守儿童中4%的中学生成绩很差,1%的学生上学经常迟到,有时迟到的高达27%,11%的留守儿童有过逃学的经历。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几点建议

1.家庭应注重对孩子的教育

农村大多数学生家长文化程度不高,不注重孩子的教育,认为只要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就可以了,至于读书就是老师和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应该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应尽之责,明白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可以决定孩子的一生。

2.学校应关爱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学校、教师几乎与家长没有沟通,家长根本不知道孩子在学校的真实表现和存在的问题,将孩子的一切教育寄托于学校。因此,学校应积极创建“留守儿童之家”,班主任勇于担负起监护人的部分责任,给孩子在学习上、生活上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并针对性地给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环境。

3.提倡社会关注留守儿童

加大投入,改善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环境。近几年来,外出打工人员不断增多,各级政府都在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民营经济和劳务经济,可见劳务经济在社会进步、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希望各级政府加大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投入,出台有利于外出打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的优惠政策,并禁止一切影响和限制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的条条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费,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重新唤起他们的自信,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既牵涉教育方面,也关乎社会、经济等方面。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影响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成长,同时也影响到他们的父母能否在外安心地工作,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关系到我国未来人口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城乡社会稳定,更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因此,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成长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全社会能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从而使大家自发自觉地关爱、帮助、支持留守儿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祖国的花朵饱含着生机,我们期待着那一天。

参考文献:

杨元松.中国留守儿童日记.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12.

篇5:农村幼儿园课程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一、农村幼儿园课程的现状

1.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搭配不合理

在农村幼儿园的日常教学中,其课程设置依旧是传统的模式,这种模式看重学科课程,却把活动课程视为不必要的课程,幼儿在幼儿园只是坐在教室里接受课本教育。一些幼儿游戏活动在农村幼儿园中慢慢消失,农村地区幼儿的活动课程相对较少。此类安排,不但不会促进幼儿的学习进步,而且对于正在刚刚接触课程的幼儿来说,不利于培养他们劳逸结合的学习习惯,对以后进行活动会带来一系列的麻烦,自主性也会降低。

2.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设置差异明显

显性课程是以教材、教学规划的形式存在,隐性课程是在教育过程中以物质环境、精神环境中一种熏陶式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同样重要。然而,在农村幼儿园中,教师更重视显性课程,更关心幼儿是否获得了知识、学到了技能,而往往忽视了在幼儿成长阶段的性格、与其他人交往过程中的表现、幼儿的偏好。这样,在幼儿阶段就开始重视分数,无论是对幼儿的身心健康还是人格培养来说,都是非常不利的。农村幼儿教育由于缺乏相关的师资来源,很多都是由一个教师既教语文也教数学。因此,根本就没有过多的精力来开展相应的隐性教育。

3.教材占据主要位置,缺少有特色的园本教材

根据有关学者的调查,农村幼儿教师依旧保留传统思想,将六学科课程放在首位,不愿意改变教学方式。在农村幼儿的教育问题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大多数的学校都是由一个老师利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进行相应的课程授课,基本上都是采取教师授课,学生在座位上听课的一种传统模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相对比较少。在教学形式上,主要倾向于对教材知识的照本宣科,没有过多地涉及相关的课外知识。这样对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是非常不利的。对于幼儿的评定方法,90%以上的学校均采用考试的模式,将优秀学生和差生分开,过分地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忽视了对幼儿兴趣方面的培养,使很多农村地区的幼儿在接受幼儿教育时没有能够很好地发掘自身的兴趣爱好,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厌学问题。

二、农村幼儿园课程存在的问题

1.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较低

调查发现,90%的农村幼儿园(班)教师均是低薪聘用的代课教师,有近一半的代课教师的学历是初中或高中学历,且有63%的教师没有取得从业资格证。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农村幼儿园的教师资源质量还处在较低的水平。在课程教育过程中,这些教师往往缺乏有效的计划组织能力,教育质量自然也会降低。并且在农村幼儿园中,教师跳槽的现象非常普遍。一些幼儿园在教师入职之初进行了重点的培训和教育,但是很多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选择离开。较高的教师流动性对幼儿的学习也会产生一些不良的连锁反应:幼儿刚刚适应一个老师的.授课方式,过了不久又要重新适应新的教学方式,这样下去幼儿会因为对教学方式的不适应产生厌学情绪,进而影响到学习效果。

2.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导致农村幼儿园教师的课程观落后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幼儿教师能够接受到的正规培训非常少。大部分教师都是一毕业就直接上岗,有些甚至没有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调查中显示,有超过70%的教师都是在入职后才开始接受学校小规模的培训。并且这种培训往往都是由老教师带着新教师进行几次课程教学实验,培训内容的设置往往缺乏科学性。新教师通过这样的培训上岗后,会发现一些实际的教学问题无法用培训的内容来解决,进而产生教学工作的混乱。这主要是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滞后,很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模式无法传递进来。很多教师一味地沿用老一辈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这样便无法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也无法充分挖掘出幼儿的兴趣爱好。很多幼儿都是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慢慢地对学习产生了厌烦的情绪。而教师由于自身能力有限,也无法及时发现幼儿身上出现的问题,即使发现,也是简单地进行批评教育,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归根到底,农村幼儿教师的课程观停滞不前,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到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而导致的。

3.缺乏适宜于农村幼儿园的教材

一方面,在农村,很多幼儿园使用的教材无论是科学性还是可读性都较差,内容较为宽泛和简单,缺乏有效的教学步骤指导。现行教材的设置主要凸显的是知识的传授,趣味性活动安排的较少,教材的连贯性和结构性也不是很清晰。这样,很多教师在授课时,便会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没有创新的动力,也不会顾及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需要。有数据调查显示,有超过76%的教师不知道如何有效地组织教学。

另一方面,农村幼儿园在教材的选购中大多购买和城镇幼儿园一样的教材,内容过于城市化,缺乏对农村实际情况的关注,导致教学和农村实际严重脱节。这些教材里关于在农村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是少之又少。这对于农村地区的幼儿来说,在教材中学到的知识,无法和身边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导致学习如同空中楼阁,缺乏立足的根基,自然无法牢固地掌握知识。幼儿更多的是被动地学习,这很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解决农村幼儿园课程问题的对策

1.扩充幼儿教师队伍,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

随着农村教育的蓬勃发展,农村幼儿园的数量和质量和过去相比有了明显的改善,对满足幼儿学习、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幼儿园数量的增多,对教师的数量有了更大的需求,这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前提。所以,农村幼儿园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扩大师资队伍,引进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扎实的幼儿教师。另外,农村幼儿园还要招募一些培养价值大、发展潜力高的应届毕业幼师作为幼儿园的储备师资力量,为今后幼儿教育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扩大师资规模的同时,幼儿园还要加强对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幼儿教育日新月异,新的教学政策和教学思想层出不穷。而一些年龄偏大的教师缺乏对新事物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这很容易造成教学手段的落后和教学理念的陈旧。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想保证教学质量,更好地为幼儿提供优质的教育,幼儿园就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不断提升教职工的专业素质。

2.加大农村经济发展,规范课程的设置

无论是学校的建设、教师的引进、教学的实施都离不开资金,对于农村幼儿园来说,农村经济对其发展和建设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农村经济落后,无法吸引优秀的师资,更无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所以,对于农村地区特别是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而言,要想最大限度提升幼儿教育质量,必须要大力发展经济。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将教育纳入到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资。具体来说,地方政府可以设立专项基金,为幼儿园支付引进高水平教师所花费的资金,最大限度地支撑幼儿园的建设。

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幼儿园还要规范课程的设置,加大在课程设置上的创新,为幼儿的学习提供一个科学性强、实施效应高的教学氛围。

3.开发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形成具有乡土特色的教材

在教材的制定和编写上,笔者认为相关教材编写和出版部门应该结合农村发展实际,制定出一套适合农村幼儿教育的教材体系,更好地为农村教育服务。与此同时,农村幼儿园要努力整合各方面的课程资源,结合农村发展实际、幼儿园发展状况和幼儿的接受能力,主动地制订出适合本园幼儿学习的教学材料,作为对现有教材的良好补充。另外,教师在实施教育的时候,要学会因地制宜,将农村元素融入教学,让教学内容和幼儿生活环境息息相关,让幼儿教育“接地气”。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幼儿教育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最后,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坚持人性化和个性化的施教理念,结合每个幼儿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心理状况来实施针对性的教学。

篇6:东平县农村幼儿教育现状及优化对策研究

钱艳涵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于元阳县农村小学体育教育是一次新的挑战,其中更是蕴藏着无限的机遇,作为边疆贫困地区农村小学一线的体育教师,应该充分了解边疆贫困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面对现状,分析当前形势,积极探索解决现状的策略,为体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广出谋献策,努力创造条件,让边疆贫困地区农村小学学生能感受体育、享受体育,为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良好的平台。

关键词农村小学; 体育教育;现壮;对策;研究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素质教育思想广泛的被学校、家庭和社会所认同,但是由于地区差异和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作为素质教育主阵营的体育教育,尤其是边疆贫困地区教育相对落后的农村小学,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是极其不利的。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阐述元阳县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现状,提出改变现状的可行策略,希望能改变元阳县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现状,使其得到健康的发展,缩小与现代教育的差距。

2.元阳县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现状

2.1思想观念落后,对体育教育功能认识不深。

教育管理部门、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家长、学生对体育教育的功能认识不深,特别是有的个别农村小学对学校开展体育课教学工作认识不足,重语数、轻音、体、美的传统的思想严重,认为体育教学可有可无,有的学校虽作出了相应规定,但教师在执行过程中由于监督及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就形成把体育变成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认识,使体育教学不能很好地开展,极大的阻碍了元阳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

2.2 受重视力度不够。

由于教育管理部门对体育教育的认识不深,导致重视不够,其表现为:投入

1体育教学资金明显不足,过于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较为突出。特别是绝大多数的学校仍在随意更改教学计划,任意缩减体育教学课时;课程表上安排的体育课时得不到保证,经常被挪做他用,或是用于补习工具类课程,或是用来开会、排练节目等;有的学校毕业年级干脆取消体育课,体育课成了空架子等。

2.3 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为教育之根本,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在其该学科领域的教学水平。体育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是制约元阳县农村小学体育工作开展的瓶颈。调查显示:元阳县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存在严重不足,中心校一般能配备1-2名专职体育教师,基本能满足教学需求,而下面的完小则几乎没有专业体育教师,体育课都由老教师或主课教师兼职,体育课难于保证正常开展,给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造成了影响。

2.4 教学管理不够规范。

由于受应试教育、升学压力、设施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加重了农村学校、教师、家长、学生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影响了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同时,加上农村小学体育教师与外界交流甚少,不能及时了解国内外体育教育动态,对一些新观念理解不透彻,以及兼职教师对体育课程的不熟悉,很多体育教师错误认为体育课就是让学生自己活动,因此,传统的“放羊式教学”成为农村体育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谈不上技能技术极其心理健康教育。

2.5 教学场地、器材设施缺乏。

体育经费的严重不足,使场地器材严重缺乏,九年义务教育难以顺利推行实施,虽然一部分学校添置了部分体育器材,基本上能够满足学校体育教学及课外体育活动需要,但往往只是为了应付检查的一种摆设,真正能用在体育课堂的器材少之又少。经费的不足同时使学校体育设施不能得到补充,破损器材不能及时维修,给学校体育教学及课外体育活动留下严重的事故隐患,导致一些农村小学频频出现意外事故。体育器材管理不善,一些学校常用的体育器材残缺不全,球场跑道坑坑洼洼长年失修,仅有的器械长期束之高阁,闲置不用,造成散失或破损。调查显示:元阳县农村小学体育场地状况较差。在调查的学校中,很多农村小学没有田径场、篮球场,即使有,体育场地的质量不高,基本以土场地为主,雨天根本无法进行体育教学。即使这样,体育场地经常被挤占或挪作他用现象非常普遍。

3.加强和改进元阳县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对策

3.1 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体育教育功能的认识。

教育部门、学校领导、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应加强对学校体育教育的认识,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树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正确教育观念。正确处理好体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加大体育教育功能的宣传及推广普及,做好家长及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学校、家庭、社会都能正确对待体育教育,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3.2 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对农村体育教育的重视。

3.2.1 上级部门应重视。

县乡党委、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小学体育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管理与监督,使农村小学体育能得到有效健康的发展。

3.2.2 学校领导应重视。

农村小学学校领导对体育教育功能应该有足够的认识,掌握本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针对本校体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应拿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学校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保证课时,不得随意侵占;应和其他学科平等地进行教学、考核,使得体育教育从学生到家长、从教师到领导,以至全社会都重视起来,为使学生进入自发、自由的体育锻炼境地而努力。

3.3 加强对农村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3.3.1 增添师资,引进人才,关心农村体育教师。

由于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教师的地位一直以来得不到学校领导的重视,第一线的教师不仅要负责学校的“两操”工作和学生课余训练,每周还得任12-16课时的课堂教学,体育教师的工作量相对都是最高的,而相当部分学校在教师发展和业务提高上仍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这样,不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展。各级政府应想方设法为农村小学多配备一些专业的体育教师,引进体育方面的人才。关心农村体育教师的生活,正确对待农村体育教师的待遇、地位、荣誉及使用等,尊重

农村体育教师的劳动,调动体育教师积极性。

3.3.2 加强专职、兼职体育教师的培训、函授、进修与观摩学习。

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利用多种方式组织广大教师积极学习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并在参与实践、研究和学习中逐步提高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认同,进一步改善教育行为,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如有关部门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召集农村体育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在工作期间,多组织一些教研活动,多提供机会让农村小学体育教师观摩学习,提供平台让他们多上一些研讨课,增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知识水平;组织一些体育教师之间的比赛,比如体育教师基本功大比武、案例评比、论文课题等,针对农村小学,可以组织一些制作体育器材的比赛,适合农村小学体育的教案评比等,这样能激发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能主动学习,敢于创新,对农村体育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3.3 努力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

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应加强学习,自觉学习,在课余时间可以看一些体育方面的书籍,多学习一些知识,也可以上网多了解一些国内外的体育动态,充实自己的知识水平,多研究一些专业知识,端正教学态度,做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多动脑筋,探索适合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独特的体育教学大纲、教材及教学方法。

3.4 切实规范农村小学体育教学活动。

3.4.1 严格要求,规范农村小学体育课和相关活动。

学校应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门颁布的标准开设体育课、规范体育课堂、保证课时,不得随意侵占体育课。

3.4.2体育教师应加强自身素质和端正教学态度。

体育教师应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心态,按照教学大纲,深钻教材,认真备课,明确教材的要求;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性别、身体发育情况以及已有的操练基础,把每一节课都准备得很充分,很周密,同时要结合体育教学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祖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建设人才。

3.5 创造条件、合理运用场地和器材。

目前的《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给予学校和教师以更大的选择余地

和自主的空间,大大降低了对特定场地和器材的依赖。但是,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许多地方政府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十分不足,造成体育场地、器材的严重缺乏。一方面学校要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配备体育器材;另一方面可以本着因地制宜、修旧利废的原则,巧用场地和活用器材。

3.5.1 巧用场地。

3.5.1.1平整校园,增加活动场地。

农村小学操场都以土场地为主,场地不平整,有些学校操场有很多石头,为了确保学生安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场地,应该平整操场,利用一些被忽略的校园场地,增加学生的活动场所。

3.5.1.2合理布置校园活动设施。

学校内的单杠、双杠、爬杆以及篮球场、乒乓球场等球类场地,都应科学、合理的布置,做好安全措施,这样既可以降低教学事故的发生几率,又可以激发学生的运动积极性。

3.5.2 活用器材。

3.5.2.1 因地制宜的自制活动器材。

农村小学经济条件不好,不可能把所有的教学和活动器材都配备齐全,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开动脑筋,因地制宜的自制一些活动器材。首先,教师要养成一个自制器材的习惯,比如自己动手制作沙包、踺子等;其次可以组织发展学生制作器材,可以在学生中开展一些制作器材比赛,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又充实器材,一举两得。

3.5.2.2 利用学生身边常见的现成物品做体育器材。

学生身边常见的饮料瓶、旧轮胎、报纸等都可以成为体育教学器材,教师要善于思考,如果把这些常见的物品利用起来组织教学,也可以发动学生思考。巧妙运用学生身边常见的物品充当活动器材,不仅弥补了农村小学体育器材不足的现状,同时又能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

3.5.2.3 对主教材中的体育器材要合理的重复利用。

为了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体育器材,也为了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运用好主教材指定的体育器材,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创造条件,让器材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重复利用,做到一材多用。

3.6 发挥农村体育教学优势,做到取长补短。

在农村学校里,操场、器材等方面都不能和城市里的学校相比,然而农村小学也有农村小学的优势。农村有广阔的田野和空地,这些都是学生活动的好场所,教师可以有计划的把课堂带出校园,如在田野里学习越野跑,在田埂上练习直线跑,带学生去爬山等,这些都是农村小学的优势,因此,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应摆脱传统体育教学的框框,利用农村所特有的资源,发挥农村优势,为学生的需要提供服务。

4.结论

4.1 元阳县各级教育有关部门对农村体育教育功能认识不深,极大的阻碍了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

4.2 元阳农村体育教师总体数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在广大村级小学和村教学点缺少专职体育教师。体育教师队伍整体年轻化,职称结构总体是以中、初级职称教师为主力军。

4.3 元阳县农村体育教师的工作量普遍较大,尤其是兼职体育教师的工作量最大。体育教师的待遇偏低。

4.4 元阳县农村体育师资面临着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和全员培训的双重压力。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元阳县农村小学落实情况很不理想。

4.5 元阳县农村体育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使场地器材严重缺乏。

5.参考文献:

[1] 张祥林.当前农村小学教育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安徽体育科技2002(3)

[2]冀晓斌.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与思考[J]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1(3)

[3]丁璐等.新疆农村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2001(5)

[4]中小学农村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新华网

篇7:东平县农村幼儿教育现状及优化对策研究

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毕 业 论 文 提 纲

一、农村教育的现状

(一)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二)师资力量的大量流失

(三)教学质量不高

(四)教育观念淡薄

(五)农村经济影响教育

二、对未来农村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解决农村教育经费的途径

(二)解决教师流失的问题

(三)解决教育质量不高的问题

(四)教育观念淡薄的对策

(五)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目录

要„„„„„„„„„„„„„„„„„„„„„„„1 关 键 词„„„„„„„„„„„„„„„„„„„„„„„1

一、农村教育的现状„„„„„„„„„„„„„„„„„„„1

(一)教育经费投入不足„„„„„„„„„„„„„„„„„1

(二)师资力量的大量流失„„„„„„„„„„„„„„„„2

(三)教学质量不高„„„„„„„„„„„„„„„„„„„3

(四)教育观念淡薄„„„„„„„„„„„„„„„„„„„3

(五)农村经济影响教育„„„„„„„„„„„„„„„„„4

二、对未来农村教育的对策建议„„„„„„„„„„„„„„4

(一)解决农村教育经费的途径„„„„„„„„„„„„„„4

(二)解决教师流失的问题„„„„„„„„„„„„„„„„5

(三)解决教育质量不高的问题„„„„„„„„„„„„„„6

(四)教育观念淡薄的对策„„„„„„„„„„„„„„„„7

(五)大力发展农村经济„„„„„„„„„„„„„„„„„7 参考文献„„„„„„„„„„„„„„„„„„„„„„„„8

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杨国斌

[摘要]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我国人口相当大的比例,但是,我国农村和城市发展较为不均衡,尤其是教育资源的分配显得尤为突出。

对于这种现状,本文从义务教育的投入、教育资源的流失、经济与教育的关系、农村教育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发现了一些问题,并认真分析了其原因。对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质量下降,地区发展不平衡,师资力量不足等突出问题进行了研究。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浅显的解决方案,在建立教育系统,使用信息技术,结合慈善活动,利用大学生西部支教等机会等方面给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关 键 词]

农业人口 教育现状 问题探讨 对策研究

中国的教育改革走到今天,教育一直是人们茶前饭后所津津乐道的话题,大多数人谈到这个问题时,总是说到“中国的教育现状令人担忧”。其实,每个人的担忧都有一定的道理。

众所周知中国城乡经济差距较大,教育本来是拉近城乡差距的重要手段,而城乡教育的差距进一步拉大,这是一个严峻的现实。中国在教育领域投入的很少,特别是偏远贫困的农村地区,可用的教育经费更是少之又少,以至于农村教育质量下降,导致教育和发展领域的投资很不平衡。所以,今天我想深入探讨的问题是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和改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在中国农村,其生活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普遍落后于城市,经济发展缓慢,农村教育问题也一直是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老大难。据东方财富网报道,中国是一个以农村人口占中国总人口65%的农业大国。只要能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就能更好地解决中国的教育问题,农村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面对农村教育严峻的形式,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农村教育的现状(一)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农村学校由于经费短缺,普遍存在着这种现象,校舍破旧,面积狭小,有的甚至还是危房,教学仪器设备

区一直缺乏优秀的教师队伍。教育资源的流失比例很大,师资力量的流失让人心痛。贫困农村中小学里,一个教师跨年级、跨班、跨专业的现象已司空见惯。师资力量是否雄厚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的重要先决条件。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知识,让人民有知识文化,才能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效率,解决贫困问题。好的教师、科学教育的教育是当今社会的需要,解决农村教师问题也迫在眉捷。

(三)教学质量不高

目前在农村,担任教学中坚力量的是中老年教师,他们大多数是高中毕业,由民转公而来。据湖南教育网报道,农村小学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占的比例不到城镇的20%,初中也只相当于城镇的一半,如衡阳市农村学校教师第一学历合格率为22.7%。尽管通过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农村教师学历达标率得到极大提高,但教师素质仍然不能满足义务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

虽然许多民转公的老教师从在教育的岗位上从事了数十年,但由于缺少外出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封在教室教死书”,他们思想陈旧,知识结构老化,普通话不合格,对现代信息技术一窍不通,教学能力偏低,他们没有与时俱进的思想,不能给学生传输先进的文化知识,只是死板的教授书本上的固定知识。看看城市学校的复习班、兴趣班等课外辅导课程开办得惹火如荼,再看看农村学生的缀学率、流失率让人心寒,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现象必然导致农村教学质量的下降。

(四)教育观念淡薄

家长的教育意识不强。对于农村中小学的大多数学生们来说,他们接受教育的情况是由家长决定的。

一些封建残余思想深深的影响着农民的行为。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偏远农村地区还很盛行,他们中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男孩子可以读书,而女孩子读书无用,女子无才便是德,家长的愚昧无知剥夺了无数适龄女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还有许多偏远农村的家长认识不到教育的重要性。近年就业形势不太乐观,即便是大学生毕业出来都很难找到工作,使得农村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一些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花费时间和精力读书,还不如让孩子早点出去打工挣钱贴补家用。这些家长目光短浅,认为读书不能当饭吃,如果孩子不出打工贴补家用,家庭生活就难以继续,于是私自剥

考验。我们在考虑教育经费的同时,还要集思广益,用更广泛的思维方式和更广阔的渠道,鼓励创新,拿出一些既实用,又有效的办法。如开展开展贫困助学,各级教育部门可开通贫困助学咨询电话,让国家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贫困学生政策家喻户晓;做好资助工作预案,在每个新学期开学前,为家庭确实有困难的学生开通“绿色通道”,确保其顺利入学报到。

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实现教育资源的再利用,能减少教育经费。在信息技术飞快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影响也不断扩大。如果中国要解决城乡之间经济、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是非常有必要建立一个信息化平台。作为一个信息平台它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可以使发布和查看信息的速度更快,成本更低,资源更有效地得到合理分配,如果每个人都享用这个平台,从中发布或者了解各种教育信息,那么大家都可以从中受益,从而缩短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差距。可以把建立这样一个平台所需的资金分为等额股,让每名受益人提供资金,从而变成低成本的投入。因此,这种投入必要而且相当有效的,因为从中受益的人是非常广阔的。从中国教育的现状来看,教育经费很紧张,因为地方政府财力、物力、人力都十分有限,要想建立这样一个平台,就必须是政府主持操办,还最好是中央政府。中央政府能够更好的纵观全局,能够更加全面地安排、调度和管理平台,把事情更好地解决。在一系列的经营过程中,不允许有人为因素造成的问题,有了中央政府的管理,可以使这个过程更透明,更高效,不会因为人为因素而产生问题。如果这一信息平台得以实现,那么如果市区学校的学生想更换新座椅,而农村学校的学生座椅短缺,市区的学校又找不到好的方式来处置旧座椅,农村的学校又因为经费紧张无法购买新座椅,两地的学校却不能互知需求,这时信息平台就会发挥它的功效,只要双方学校需求的信息发布在同一资源网站上,那么双方互相的需求正好互补,这不但节约了时间,而且节约了农村学校教育经费和教育资源,城市的教育资源在农村学校也得到了再次利用。

(二)解决教师流失的问题

1.提供政策上的优待,给农村教师发放特殊津贴。1993年的《教师法》明确规定:“不得拖欠教师的工资”。而且规定教师的工资还不能够低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里面明确规定:“教师的平均工

程培训网络,全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优化教师年龄结构。在农村学校都是以中老年教师为中坚力量,青年教师数量少,教师出现年龄结构短缺。所以各级教育部门要在考虑基层教师培养过程中,注意加强年轻教师的资源储备,为农村学校教育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带来新的理论思想,为学校带来活力。

(四)教育观念淡薄的对策

国家义务教育政策是必要的。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也不能因为孩子的家庭贫困就剥夺他们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每个孩子受教育的机会都是均等的,它不仅关系到孩子们的一生,也间接地影响到下一代的生活环境。

政府应该拿出他的号召力,在农村大力开展舆论宣传工作。在村上贴标语、挂横幅,“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就是第一生产力”,乡干部、村干部、大学生村干部都要深入每家每户宣传义务教育法,特别是对于适龄却没有读书的家庭更应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家长领悟到知识的重要性,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积极推动各级政府落实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杂费和补助寄宿生活费的责任。国家可以成立贫困学生助学基金会,开展慈善助学活动。号召群众捐款捐物,对家庭生活困难学生的家庭实行经济帮助,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贫困孩子在学校的生活费、书本费都一律免费。可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转变家长观念,让孩子无后顾之忧的去学校学习。

(五)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就能有发展教育的资本

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教育的落后,追根溯源还是农村经济的落后,农民文化素质低,农业生产方式还很原始、落后,农村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教育的发展。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这一点在这我简单论述一下我的观点。

1.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篇8:东平县农村幼儿教育现状及优化对策研究

1 农村面源污染来源

农村地区在农业生产及生活中产生的污染物对水体、土壤、空气及农产品造成的污染称为农业面源污染, 其具有分布范围广、随机不确定、防治难度大等特点。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2个方面:一是农村居民生活废物, 主要是生活垃圾。二是农业生产的投入物及废物, 投入物主要是农业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化肥、农药、农用薄膜因不合理使用而流失到环境中, 废物主要是种植业产生的秸秆, 养殖业产生的畜禽粪便、恶臭气体以及水产养殖中产生的水体污染物[1,2]。城市工业污染源是点源污染, 容易引起重视, 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却因被忽视而逐年加重。主要是因为农村面源污染具有排放隐蔽、位置分散、排污随机的特点, 导致不易监测、不被重视、防治管理成本高。此外, 其宏观效应因单位面积上的污染负荷小而被忽视, 当量变过渡到质变时, 其造成的损失将严重影响水质、土壤、空气以及农业生产的产量和品质, 对人们的居住环境及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

2 梁平县农村面源污染现状

梁平县农村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农村种养殖业生产产中、产后和农村居民生活, 量比较大且影响突出的有化肥、农药、农膜、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水产投肥用药、农村生活垃圾, 分别具有以下特点。

2.1 种植业污染源化学品投入总量大, 利用率低, 流失量大

2.1.1 化肥。

根据第1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统计, 全县常年化肥施用总量 (纯量, 下同) 为21 897 t, 其中总N 12 986 t、P5O27 405 t、K2O 1 506 t, 单质肥占71.5%, 复混复合肥占28.5%。每年施用纯量达282 kg/hm2, 高于国际公认安全上限192kg/hm2, 但化肥利用率较低, 经测算全县肥料利用率氮肥35%、磷肥18%、钾肥32%, 其余通过挥发、硝化和反硝化、地表径流带走和下渗造成土壤、地下水、地表水污染。导致部分土壤重金属含量明显上升, 农产品硝酸盐含量超标, 设施栽培田块发生土壤次生盐渍化, 地下水污染和江河水体富营养化。

2.1.2 农药。

主要是化学农药, 全县常年使用量 (按纯量计) 11.0 t, 单位施用量1.5 kg/hm2, 其中有60%~70%残留在土壤、水体及空气中。农药的大量使用, 导致大量害虫天敌被消灭, 生物多样性及农田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而且导致农田有害生物产生愈来愈强的抗药性, 进一步导致农药使用量的增加。具体表现:药液洒落于土壤表面, 造成土壤污染;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 造成产品污染;农药的包装废弃于田间地头, 被雨水冲刷至水体中, 造成水体污染[3]。

2.1.3 农膜。全

全县常年使用农膜150 t, 平均使用量为1.95kg/hm2, 其中地膜约70 t、微膜约20 t。据调查测算, 地膜部分回收, 微膜基本不回收, 全留在土中, 年残留量高达48 t, 残膜率达32%。由于使用的都是不易降解的化学薄膜, 残膜分解缓慢, 即使分解也会产生有毒物质污染土壤, 使土壤理化性质恶化, 通透性降低, 造成严重的土壤污染。

2.2 农作物秸秆量大, 转化利用不充分, 丢弃焚烧现象普遍

据测算统计, 梁平县常年粮油作物种植面积10.6万hm2, 产生秸秆总量为60.53万t, 其中油料豆科类秸秆20.53万t, 禾本科粮食作物秸秆39.00万t, 其他1.00万t。秸秆的处置方式除作为饲料及农村生活能源外, 仍有很大一部分被随意抛弃或就地焚烧, 长期弃置乱堆乱放在野外, 经日晒、雨淋、沤泡引起腐烂, 污染水体;野外田间直接焚烧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 影响飞机起降飞行, 甚至引发山火。

2.3 畜禽养殖业污染源增加, 无害化配套处理不足, 直接排放现象突出

据统计, 2011年末全县有各类畜禽规模养殖场1 247个、养殖专业户4 095户, 加上畜禽养殖散户, 畜禽养殖总量为625万头 (只、羽) , 猪、牛、羊、禽产生粪尿总量达222.65万t。其中, 散养户量小分散及有无害化配套处理设施的大型养殖场影响不大, 造成污染的主要是中小养殖场和养殖大户, 大多没有无害化配套处理设施, 或者设施的处理能力达不到要求, 造成部分畜禽粪尿直接排入附近的溪河、鱼塘, 严重时养殖场附近恶臭难闻。再加上很多养殖项目是盲目发展, 没有进行必要的环评, 现有50%的养殖场距居民住房或水源地不足200 m, 给生活环境特别是水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和危害。如明达镇新益村2011年就发生养殖场直接建在河道上造成下游居民水源污染事件。

2.4 水产养殖业投饵量高, 致使水体呈现富营养化

2011年全县水产养殖总面积539.71 hm2, 规模化 (0.33hm2以上) 养殖户有372家, 养殖方式以池塘、水库养殖为主, 排水方式主要是自流排水。部分养殖户盲目追求经济效益, 利用各种废弃料和畜禽粪便作水产饲料, 投饵量最多的草鱼高达30~45 t/hm2, 使水质严重恶化, 这些水又直接排放于农田或溪河, 造成周边土壤、水体污染。

2.5 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直接排放, 导致生活污染源日趋严重

据统计, 2011年底全县农村居民为24.5万户, 其中有粪污无害化处理利用设施的有2.2万户, 仅占9%, 无粪污无害化处理利用设施的有22.3万户, 占91%;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以直接排放为主。过去农村居民居住分散, 直接排放对环境影响不大,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 有1/2以上农户到了农民新村聚居, 而垃圾污水处理设施非常少, 加之随便乱丢乱排的习惯未改, 形成当前农村新的生活污染源[4,5]。

3 防治对策

3.1 加强宣传, 提高全社会的农业农村环境保护意识

目前, 有关农业环境保护的全国性专门法律法规还没有出台, 但有1/2以上的省 (市区) 已经颁布农业环保条例, 《重庆市农业环境保护条例》正在立法过程中, 有望在近几年出台。受此影响, 农业环保社会氛围尚未形成,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领导对农业面源污染的严重性缺乏认识, 只注重城市环境保护;二是部分地区以牺牲农业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三是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淡薄, 乱排、乱堆、乱倒、乱扔等不良习惯随处可见。因此,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栏、明白纸等方式, 广泛宣传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性和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意义, 逐步改变农民传统生产方式和生活陋习。提高农村居民环保意识、生态意识, 自觉参与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同时, 呼吁全社会共同参与, 要让每位公民都意识到乱扔生活垃圾的危害。如此, 农村面源污染才能得到根本控制。

3.2 理顺职能, 建设专兼职队伍

目前, 全市1/2以上的区县都组建了专职的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 而梁平县农业环保管理职能和监测职责分散在多个部门, 部门之间职责交叉, 有待理顺。另外, 农村面源污染点多面广, 在乡镇一级也需要明确专兼职部门和人员来负责此项工作。只有建立起一支污染监测和技术推广队伍, 才能有效地开展面源污染的防治。

3.3 增加资金投入

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是一项时间长、任务重、矛盾多、难度大的公益事业, 必须有财政投入作为保障。目前, 梁平县各级财政用于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技术开发与推广等方面的资金基本为零, 没有将农业环境保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很多工作任务难以落实, 阻碍了农业环境保护事业的顺利开展。要充分利用政策性扶持资金、国债项目资金, 多渠道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和专项贷款, 制订优惠政策, 鼓励各类企业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招商引资, 利用好外部资金, 多方吸纳社会闲散资金, 促进社会共同参与建设。

3.4 技术层面上的建议

3.4.1 科学施用农药和化肥,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

一是提倡生物、物理等农业病虫害防治措施, 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二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 增加有机肥施用量, 减少化肥用量, 改进施肥技术, 提高肥料利用率;三是推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腐熟还田、过腹还田, 增加土壤有机质, 通过提高地力减少化肥用量;四是结合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 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 加强管理, 减轻农业面源污染。

3.4.2 严格控制畜禽养殖污染。

严格畜禽养殖准入制度, 加强环评, 推行生态养殖模式, 对畜禽粪便实行综合利用或进行无害化处理。养殖规模应依据环境承受能力确定, 设立禁养区、限养区和非限养区, 对新建、改建养殖设施实施“三同时”和排污许可制度。

3.4.3 加强无害化处理污染物力度。

在农村积极推行“一池三改”, 加快沼气等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应用。加快沼气发电、垃圾焚烧发电工程建设, 建设必要的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 因地制宜抓好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 做到达标排放。

3.4.4 高度重视农村饮用水源保护。

加强城镇和农村人畜饮用水源地规划建设, 制订严格的保护措施, 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 切实保障农村人畜饮水安全。

3.4.5 优化农村环境。

按照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整洁、村貌美观的原则, 开展农民新村建设, 实现房前、屋后和庭院栽花种草, 农户基本能利用沼气和太阳能等洁净能源。加强农田林网建设, 绿化村庄, 提高林木覆盖率和生态效益。

摘要:介绍梁平县农村面源污染现状, 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以减轻当地的农村面源污染。

关键词:农村面源污染,现状,防治对策,重庆,梁平县

参考文献

[1]治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对策[J].广东农村实用技术, 2012 (8) :7-8.

[2]丁建英.南陵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 2012, 18 (9) :137-138, 117.

[3]李仲春.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14) :213-214.

[4]李秋芳, 宋维峰.农业面源污染及其防治对策研究进展[J].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2, 24 (2) :23-26, 47.

上一篇:电信政企工作思路下一篇:社会工作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