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礼仪》课程简介

2024-07-20

《大学生礼仪》课程简介(精选14篇)

篇1:《大学生礼仪》课程简介

《大学生礼仪》课程简介

课程性质:公选课

课时数:36学时

开设目的:

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讲,处理好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在人际交往中,礼仪不仅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和魅力,还体现出一个人对社会的认知水准、个人学识、修养和价值。大学生在进行职业准备时,必须掌握规范的礼仪,来充实自己,完善形象,以改进人际关系,实现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

课程主要内容:

主要学习礼仪的基本知识、个人礼仪、社交礼仪、家庭礼仪、校园礼仪、求职礼仪等,在内容上从大学生现代交际的实际出发,重点介绍大学生应有的语言、行为举止和相应的礼节礼貌,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全面掌握在人际交往活动中的一系列礼仪规范,为其踏入社会、发展自我、开拓事业作好充分的准备。

教材选用:

徐晓霞、常翠鸣,《大学生礼仪》,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2月。

主要教学参考书:金正昆,《大学生礼仪》,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等。

篇2:《大学生礼仪》课程简介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为公共选修课,针对现代中、外礼仪常识做详细讲解,探源礼仪功用的起兴,是学生不仅仅把它理解为一种表演或者外交的形式,而是把它作为自我修养的载体,知礼懂礼用礼。所以礼仪修身课是要通过“礼”让学生从内心生发出崇高,形之于外,形成彬彬君子之风。

(二)课程教学目的及要求

教学目的:通过课堂教学、观看影视资料、专题讨论,使学生了解礼仪道德修身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通过分析大学生个人修养缺失的原因及特点,形成提高道德素质的紧迫性,并能通过校园日常活动和各种社会场所,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个人修养,自如应对日益激励的国内外竞争。

课程要求:

1、要求学生按时上课,在课堂上应积极参与,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和问题,认真投入课堂活动。

2、课外作业包括:(1)阅读相关文献;(2)撰写期末和期中论文;(3)参加小组活动。

3、学生学业评估形式多样(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上课表现占40%,课外作业和小组活动20%,期末论文40%)。

(三)课程内容简介

篇3:“大学生礼仪”课程教学实践探索

一、《大学生礼仪》课程内容的确定

(一) 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

礼仪的知识及技能非常多, 根据《大学生礼仪》课程的教学目的, 选择课程内容的基本原则应该是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实用性。系统性是指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成为能达到预期教学目的完整体系。实用性是指课程的教学内容要能培养学生日常交往的礼仪知识, 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 课程内容及学时安排

根据上述基本原则, 结合大学生及校园的特点, 我们确定了课程内容及学时划分 (28学时) 。

1、礼仪的基本知识 (3学时) 。

包括: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礼仪的内涵与特征, 礼仪的原则与方法, 学习礼仪的意义。实践环节主要进行“寒暄赞美”训练, 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2、大学生个人礼仪 (10学时) 。

包括:个人仪容礼仪, 个人仪表礼仪, 个人仪态礼仪, 个人服饰礼仪。实践环节主要进行化妆训练, 微笑训练, 站、坐、走姿态训练, 领带系法训练等。

3、大学生人际交往礼仪 (10学时) 。

包括:见面礼仪, 交谈礼仪, 办公室礼仪, 接待礼仪, 馈赠礼仪。实践环节主要进行握手、介绍、名片交换、接听电话、引导等训练。

4、大学生校园礼仪 (5学时) 。

包括:校园交往礼仪, 校园活动礼仪, 校园涉外交往礼仪。实践环节主要进行交谊舞初步训练。

二、《大学生礼仪》课程教学探索

(一) 理论导引、方法为重

礼仪通常指的是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必须恪守的行为规范, 从一般意义上说是指人际交往中的沟通技巧。学习与运用礼仪讲究的是以尊重为本, 善于表达并且要注意礼仪的规范性。因此, 在教学中我们坚持礼仪理论知识的灌输, 突出礼仪方法的学习。根据不同礼仪要求, 在讲授中, 首先要找到一个与实际密切相关的切入点, 提出礼仪规范问题, 说明学习某一礼仪知识的必要性、重要性;其次阐明其基本内容、基本规范, 引导学生去思考, 去理解, 产生共鸣;再次要进一步向学生传授基本技能。例如:讲授“服饰礼仪”, 首先选择一个案例进行导入, 让学生懂得在交往中人们的服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身份、职业、收入、爱好、个性、文化素养和审美品位, 是一种特殊的“身份证”。同时, 它还体现着民族的习俗和社会的风尚。随着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不断发展, 服装成为塑造个人形象的手段和方式。其次, 讲解服饰礼仪的基本理论, 掌握服饰的“TPO (时间、地点、场合) ”原则和色彩搭配原则。再次, 向学生传授男士和女士的着装礼仪规范, 重点掌握穿西服的规范、系领带的技巧和首饰佩带。总之, 通过服饰礼仪的讲授, 提高学生服饰礼仪的修养和意识, 懂得服饰一直被视作传递人的思想、情感等文化心理等“非语言信息”的信码, 明白在正式场合, 如何使自己的穿着打扮更加得体。

(二) 多种形式、互动教学

为了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强化礼仪基本知识的理解和礼仪规范及方法的掌握, 在教学中, 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课堂理论讲解时, 选择采用“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互动性教学方法, 使学生明辨事理, 培养良好的品行。例如, 运用模拟教学法讲授“见面礼仪”的时候, 先对见面礼仪的五个要素“称呼、介绍、致意、名片、交谈”的礼仪规范和注意事项进行讲解, 示范握手、交换名片的动作要领, 邀请学生代表上台学习相关动作,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纠正。然后把班内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别, 由他们自己去设计一个见面的情景, 并由组员配合在课堂上表演出来。在表演结束后, 各组之间相互评比纠正, 教师进行点评。

在教学过程中, 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选择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利用录像、图片、录音等形式图、文、声并茂地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 激发学生的兴趣, 强化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如, 在讲授仪态礼仪的内容时, 可安排学生观看相关的教学录像, 使学生形象地认识到标准的仪态规范。又如在讲授服饰礼仪时, 利用大量图片, 使学生对服饰的穿着规范产生直观的印象, 便于把握。总之, 通过一些典型材料、案例的学习, 提高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善恶美丑是非的分辨能力, 引发思考, 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和规范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三) 行为训练、注重实践

礼仪知识只有被学生灵活地运用到实际中去, 才能真正达到礼仪教育的目的。为此, 开展了四个方面的实践活动。一是课内礼仪行为训练, 学习基本的礼仪交际技能;二是开展“明礼诚信”活动, 要求每个学生制订修身计划, 发挥礼仪的自律作用, 促进内在修养的提高;三是与校团委配合, 举办校园形象设计大赛, 礼仪知识竞赛, 弘扬文明礼貌之风, 使礼仪之花遍地开放;四是成立学生礼仪服务队, 作为校园礼仪大使, 承担校内外的各项活动的礼仪服务工作, 锻炼他们参与社交活动的礼仪能力和自身的礼仪形象设计能力。这样, 除课堂上的教学和学习, 还创造机会在课外进行训练, 这样既能检验效果, 又能丰富教学内容, 使教学意义更为深刻。当然, 要使礼仪教育取得实际性的效果, 还需要学校各级部门的积极配合监督, 完善各项管理, 扩大校内文明礼仪知识的宣传力度, 大力提倡文明礼貌、助人为乐、保护环境、爱护公物、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 倡导“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活动, 使大学生逐步提高自律意识, 注意到自身应体现出来的良好形象。

三、结束语

通过几个学期的教学实践, 有三点值得总结, 一是基本确定了适应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教学内容;二是探索出“理论导引+互动教学+实践训练”的教学模式, 实践证明, 运用这种模式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大学生礼仪”课的教学特点, 做到了把理论知识讲授与大学生的行为习惯相结合, 把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相结合, 有利于调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积极性, 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礼仪”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可以说在进行理论导引时, 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在进行互动性教学时, 展示了理论魅力, 培养了学生兴趣, 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在进行实践训练时,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养成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完善学生人格魅力和个人形象的塑造。三是在学生中正在形成一股学习礼仪知识, 应用礼仪规范, 参与礼仪活动的热潮。

参考文献

[1] 金正昆. 大学生礼仪[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6;

[2] 白巍. 公关礼仪[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8, 7;

[3] 羽西. 听礼仪专家将故事[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8, 1;

篇4:礼仪课程逆向教学探析

【关键词】礼仪课程 逆向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C-

0158-02

礼仪课程逆向教学指教师在礼仪课程教学中,依据教学的内容、章节、对象,对教学作适当地逆向调整,即从整体上打破教材正常的编写思路和顺序,重新对礼仪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体逆向整合。本文对礼仪课程逆向教学进行探析。

一、礼仪课程逆向教学的意义

礼仪课程是一门理论知识与实践性知识二合一的课程,如果只是理论知识,礼仪就失去了意义,而实践性知识需要理论知识作为支撑,二者缺一不可。为此,在传统的礼仪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要求学生首先学习礼仪的理论知识,然后再让学生学习实践性方面的知识。礼仪课程在人们眼里是比较知性的,一定程度上使人产生一种畏惧感,而教师如果还按照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以高深的理论知识作为教学的开篇,久而久之,学生则很容易就会对这门课程产生厌倦心理,失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对于理论知识,学生就会感到越来越难以理解和掌握。而如果教师先让学生进行实践性知识的操作,再让学生从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找原因,此时学生就会不自觉地想到要从书本中找理论知识作为支撑,就会无形中加深对礼仪这门课程的兴趣与学习的欲望。现以礼仪课程中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作说明:按传统教学方式,第一节的教学内容会讲授什么是礼仪,礼仪的原则,礼仪的特点,最后讲授礼仪的作用。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虽然能让学生明白和掌握礼仪的内涵,但往往显得呆板而缺少吸引力。而采用逆向教学就是:上课一开始,就给学生一个情景短剧表演——接新生。内容大概为,又到开学时期了,一名老生去接新生,从入校门前那一刻开始向新生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期间遇到同班同学,老生需要向新生介绍情况……短剧表演期间,让没有上台表演的学生认真观察短剧表演中的所有言行,短剧表演结束后,让学生对短剧进行点评,看表演的同学有没有做到礼仪规范中的正确言行要求。学生点评完后,教师再进行总点评。教师点评完后,再对什么是礼仪,礼仪的作用,礼仪的特点进行讲授。这样,第一节课就让学生感到礼仪的无处不在,激发学生学礼仪的欲望,无形之中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礼仪课程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索,从而进行自我学习,进而掌握教学内容。因此,礼仪课程逆向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索思考、促进学生自我学习的有效的教学方式。

二、礼仪课程逆向教学方法探析

现以礼仪课程中具有代表性的“坐姿与站姿的礼仪”教学内容为例,介绍礼仪课程逆向教学方法。其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学生能掌握坐姿与站姿的礼仪;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学生学会正确的坐姿与站姿。教学方法及步骤如下。

第一,教学导入。首先请两个学生(最好一男一女)上台来演示一下什么是标准的坐姿,台下的同学与教师都不发表评论,只看他们做的,并记住有什么特征。然后再请两个学生(最好一男一女)上台来演示一下什么是标准的站姿,同样,台下的同学与教师都不发表评论,只看他们做的,并记住有什么特征。等这四个学生都演示完之后,请台下的学生对台上的四个同学进行点评。此时,学生对正确的坐姿与站姿还不能说得很清楚,教师可以把问题的解决方式引向教学主题。

第二,进入主题。学生点评,教师提问题。请两个学生(最好一男一女)对上台演示坐姿的同学进行点评,教师进行适当的肯定与引导。然后再请两个学生(最好一男一女)对上台演示站姿的同学进行点评,教师进行适当的肯定与引导。教师发言:上台演示的同学到底有没有做好,点评的同学的说法又是否正确呢,我暂时不做评论,我想让你们自己寻找正确的答案,只有这样,你们才能记住什么是正确的坐姿和站姿。于是,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之后进行详细讲解。给学生10分钟进行书本内容的阅读与相关知识的学习,然后让学生就之前的演示再进行一次点评,并且找到相关的依据,知道为什么是如此,哪一点做得还不够位。这样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而学生对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往往比教师灌输式的说教获得的知识印象深刻。教师就刚才学生进行的再次点评进行一个点评,然后就标准的坐姿与站姿进行详细讲解。接着,教师让学生按标准来进行坐姿、站姿的演示。教师对标准的坐姿与站姿进行详细讲解后,让每一个学生都上台来进行标准坐姿与站姿的演示。学生在演示的同时,教师可以进行适当地引导与点评。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进行知识点的实践,让学生能更真切地理解知识点。并且通过演示,学生的记忆更深刻,理解也更透彻,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而且教学课堂也比较活跃。学生演示完之后,教师进行点评。教师就全班学生进行的标准坐姿与站姿的演示进行评论,总结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哪些是大部分学生易犯的错误,哪些细节需要注意。教师还可以就教学需要进行一次标准坐姿与站姿的演示或者播放一些相关视频,让学生能更深切地理解什么是标准的坐姿与站姿。

第三,结束教学。就学生在讲课之前的演示与教师讲解之后的演示进行对比与总结,并让学生在课余(下转第166页)(上接第158页)时间继续练习标准坐姿与站姿,做一个有气质懂礼仪的学生。这样的教学能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此时教师再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之后再让学生上台进行演示,会使学生专注于本课堂的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很好地完成教学效果,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也得到了体验,很好地达到了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教学境界。

三、礼仪课程逆向教学的效果

第一,教师在礼仪课程逆向教学的实践中,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在教学内容的整合、讲课的顺序、教材的取舍以及教学时间的调整等方面,有了充分的自主权和发挥的空间,充分调动了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学生在礼仪课程逆向教学的学习过程中,容易激发学习的兴趣。因为课程以实践的进行为开始,使学生觉得礼仪课程是有趣的,而并不是高深得让人敬畏的。这就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了一种新的认识,对学习礼仪课程也多了一种期盼。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三,礼仪课程逆向教学增强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性效果,营造了教学相长的氛围,使教师和学生在融洽和谐、彼此沟通的教学过中获取知识。礼仪课程逆向教学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很大的作用。

第四,通过礼仪课程逆向教学方式的传输,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

四、礼仪课程逆向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礼仪课程的教材内容是一系列内容的整合,其内容小到生活细节,大到国外礼仪,因此,教学可以灵活多变,丰富多彩。但考虑到教学时间以及教学对象的多变性,教师在礼仪课程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礼仪课程的逆向教学使用时间需要依据教学内容而定。礼仪课程中某些学生生活几乎不会接触到的内容,如外事礼仪等,还是由教师来讲授,并适当播放一些相关的影视短片。当然,就教学对象的不同,有些纯理论的礼仪内容也可以舍弃,而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应用能力上面。

第二,在礼仪课程教学中,有时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占很重要的部分,而由于每个学生的资质不一样,自我理解与感悟也不一样,在实践部分,很可能会出现学生眼中的“出丑行为”(特别是还没有开始讲授课程内容,就让学生上台来表演的时候,这种行为是很容易发生的),这就需要教师有很好的鼓励方式与调解能力,做到既不让上台的学生觉得难堪,也不让台下的学生觉得上台是一种“丢脸”行为。诸如这些,都需要教师有很好的调解能力,使教学能顺利地进行,并且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三,礼仪课程是一门很有弹性的教学,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内容、教学的对象来进行整合。可以从整体上打破教材正常的编写思路和顺序,重新进行组合,也可以在教材整体正常编写思路和顺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对局部进行适当调整。礼仪课程的各种教学方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不必按某一固定的教学模式讲授,可以弹性地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而不管采用哪一种教学方法,其目的都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篇5:大学生礼仪课程论文题目

以“大学生礼仪研究报告”为总题目,任选择以下10个子题目中的一个,结合大学生礼仪课程的相关理论和知识,通过文献查阅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撰写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课程论文。

1.大学生礼仪教育之我见

2.中西方礼仪文化的比较研究

3.浅谈个人形象塑造

4.论中华礼仪的传承与创新

5.论中华传统文化与礼仪教育

6.当代大学生礼仪素质现状与成因分析

7.礼仪规范在大学生求职面试中的应用

8.浅谈礼仪的时代发展性

9.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10.礼仪教育与大学生人格完善探析

注意事项:

1.此次考试论文为个人论文,要求每人一篇,独立完成,且必须列出详细的文

献参考出处。

2.考试论文要求提交书面文本,书面文本提交时请按学号排列,小号在上,大号在下。格式要求如下:

文章题目:楷体GB2312一号、居中

正文:小四号宋体

3.书面文本最后提交时间为本学期最后一次课,逾期提交者及互相抄袭者,考

篇6:大学生服饰礼仪课程教学模式论文

摘要:服饰礼仪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素质教育通识课程,多是以公共选修的方式开设,与大学生的知识体系扩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密切的关系。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大学生服饰礼仪课程带来了新的挑战。高等院校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主阵地,更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发展“互联网+”教育新模式,提高高校通识课程教育的有效性,为高校学生服饰礼仪教育载体建设拓展新的空间。本文以此为出发点,简要对“互联网+”背景下服饰礼仪课程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现状提出对该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路径,结合互联网时代潮流下大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校园互联网平台,构建“互联网+”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互联网+”;教学模式;创新;服饰

礼仪课程被誉为礼仪之邦的中国,礼仪文化源远流长。服饰礼仪作为礼仪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与人交往中表达相互尊重和友好,实现交往和谐的行为规范。为主动顺应新常态,结合当代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依赖度,高校要积极应对“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服饰礼仪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借助互联网多样性、互动性、广泛性和即时性等特点,为传统的教育模式改革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构建“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服饰礼仪课程的新模式,培养大学生的“互联网+”思维模式,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全面提升,加速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

一、“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服饰礼仪教育面临的机遇

首先,传统的大学生服饰礼仪教育多以老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为主,即便能够进行面对面交流,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因为师生关系的影响而存在着交流上的诸多不便。然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教学的优势远远打破了传统教育形式的格局,突破了师生间交流的时空界限,强大的社交功能将大学生服饰礼仪教育从实体空间转移至互联网平台,这无疑是一种优化。其次,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条件有限的情境下很难去创新,而“互联网+”时代包括了互联网平台的所有优势,教师可通过网络上最新的服装资讯、热点话题、着装规范图片与正能量视频,将抽象的服饰礼仪知识最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并时刻跟随着时代潮流的发展,与学生在互联网平台上平等对话、有效互动,以提升大学生对服饰礼仪教育的接受程度。再次,服饰礼仪教育的传统载体就是课堂,而“互联网+”时代环境下生成了更多的信息传播工具,为高校服饰礼仪教育提供了全新的信息传播渠道,教育载体也就随之丰富。教师能够打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结合日常生活在各类互联网软件平台上传播服饰礼仪规范,以保证相关知识信息时效性。

二、“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服饰礼仪教育面临的挑战

首先,在各类互联网平台中,学生具备平等的发言权,因此对于服饰礼仪教育的接受也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被动形式,这种由自我意识主导的对礼仪知识权威性的挑战将不容忽视。其次,互联网平台下,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各类关于服饰礼仪文化传播的反向信息出现,由此造成的强大舆论影响力势不可挡。过于薄、透、露的流行文化着装,疯狂的追星崇拜着装等诸如此类的文化渗透将直接干扰着当代大学生的着装意识,加大了服饰礼仪教育工作的难度。再次,互联网平台下信息的传播具有一定的字数限制,与着装规范相关的碎片化信息的泛化,使当代大学生所获取的服饰文化信息缺乏全面性,且停留在表层的信息获取中,无疑造成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不符合校园规范,有悖于文雅的偏激着装意识,对正确着装规范的养成形成了巨大的阻碍,对于服饰礼仪教育来说亦是一个巨大挑战。

三、“互联网+”时代服饰礼仪课程的现状分析

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推陈出新,在“三通两平台”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导向的指引下,教学资源平台的顺利搭建下,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教育的内涵外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互联网+”理念的推动,以慕课、微课、翻转课堂为代表,突破了学习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基于云端提供的共享教育资源以及探究性、单对单、游戏化的学习新模式均实现了相应的成效,但大多数网络平台的搭建均集中于一些精品课程的建设中,而对于如服饰礼仪之类通识公共课程的投入力度较小,也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资源共享、教育公平和优质教育的均衡发展。而针对服饰礼仪课程的“互联网+”教育形式和在线学习,主要是由教师的粉笔黑板转换为讲稿课件的形式,依托于网络平台向学生传授相关理论,仍然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服饰礼仪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举措

1.“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借鉴于各大高校较为成熟的网络开放课程——精品课程体系,将服饰礼仪课程的相关内容以翻转课堂为切入点,实现慕课、微课与传统教育形式相融合,教学形式不再局限于每周2次的服饰礼仪相关的理论课程,教学进度不再统一安排,突出学生个性化,培养学生“互联网+”的思维模式,利用网络平台或移动互联设备来实现随时随地不受地域限制的自由学习。采用学生自治的课堂管理方式,分组讨论和交流所学服饰礼仪知识并互相答疑,由学生轮流担当小组负责人,使学生建立主动参与知识建构的意识,树立主人翁思维和团队意识。教师每天在固定时段登陆平台进行答疑,或从旁协助和聆听学生互相答疑,并引导和解决重要知识点的学习。构建新的评价机制,学生成绩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百分制的原则来评价,而是根据微课和慕课的在线学习时长、章节在线考核评分、翻转课堂交流表现、为其他同学答疑次数、期末测试等五大部分组成,五部分的比重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以达到对学习质量的全方位监控。对于教师的授课评价也主要以学生学习成果来评价,而非仅仅看是否迟到、早退等类似的评价依据。以“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相融合的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突破了学习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使课程资源得以共享,为实现教育公平、促进优质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VR/AR技术支撑下的体验式教学模式随着AR增强现实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VR和AR的虚拟学习环境开发和应用被逐渐应用到现代教育中,其虽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育形式,但还是可以通过十几分钟的超时空沉浸式的VR/AR体验学习作为课程的补充。利用VR/AR/MR技术构建一种沉浸式、充满想象力及交互性的三维虚拟场景,学生佩戴相应的VR头盔显示器、数据手套等辅助传感设备,结合VR场景直观地感受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服饰,选择相应的服饰礼仪情境,以不同的角色视角进入到礼仪情境中,深层次地体验并从中获取服饰礼仪的相关内容。也可通过AR技术脱离头显设备,与现实的世界相融合,通过电脑技术将服饰礼仪场景与现实世界相融合,将真实环境与虚拟的不同朝代的人物着装相叠加至同一个画面或空间场景中进行实时交互,增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直观体验感,使学生对服饰礼仪课程产生兴趣引起共鸣,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学生也可以利用AR(增强现实技术)用多种交叉手段如语言、手势、数据手套及触觉等感受服装的材质和视觉呈现效果(如淘宝推出的.BUY+),通过手势动作完成配套服饰的搭配选择,并结合相应场合进行虚拟试衣,在虚拟环境中展示自身的着装效果对学生进行礼仪规范的实时反馈。基于VR/AR技术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并非是取代了课堂和教师,而是在为教师提供一个增强课堂体验的工具,通过不同模块的学习,使教师从VR头显设备上了解到学生学习的进度,以便于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也可将教室的全景视频传送至任何地区国家的课堂中,与异域同学和老师进行沟通共同学习,并产生互动。这样将虚拟现实引入教学,让学习游戏化、情景化,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在实现人机交流或通过网络进行多人互动的同时,还能够增强教学的趣味性,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3.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参与式教学模式“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接受教育的形式逐步开始身边化、生活化、随时随地化,而服饰礼仪课程旨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及其知识体系的扩展,可借鉴类似于“一站到底”等益智类游戏APP,以及近期较为火爆的微信小程序《头脑王者》问答类智力对战游戏,将关于服饰礼仪素养教育的相关内容编辑成题库,让学生与身边的同学和老师共同进行对抗,使学生在答题娱乐的过程中拓宽自己的知识储备。并结合游戏所学知识在课堂上互相交流和传授答题经验,教学设计配合APP的共同使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也可促进学生形成良性竞争,使学生很好地参与其中,增加与教师和同学们的互动,创造良好的学习循环。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大学生服饰礼仪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对此,高校应当正确认识到“互联网+”时代的优势和挑战,并不断深化对互联网平台有效应用的研究,确保其能够成为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强大推动力。

参考文献:

[1]孙波.美国VR/AR技术在体验式教育中的探索及对我国创新教育的启示[J].新课程评论,

[2]郭美英.基于移动互联网传播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索[J].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3]吴丽华.高职院校服装服饰礼仪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职教论坛,2015

[4]杨宝娟.关于服装服饰礼仪课堂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才智,

篇7:北华大学计算机礼仪队简介

北华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礼仪队,由原礼仪协会发展而来,是院社团联合会直接指导和管理的一个组织,其主要是为了在大学校园里宣传、普及礼仪知识,完成各项颁奖仪式以及迎宾服务活动而成立的。

成立初期,我们的宗旨就是:学习礼仪知识, 培养外在气质, 宣传礼仪风范, 提供礼仪服务。我们协会的理念:提升外在形象,加强内在修养,塑造自信而精彩的你!如今,经过了几届人的努力,计算机礼仪队拥有了比较完善的章程和规章制度,已经逐步走上前进的道路。

篇8:《大学生礼仪》课程简介

礼仪, 是中华五千年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身居礼仪之邦, 应为礼仪之民。知书达礼, 待人以礼, 应当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学者赵红红在2007年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体育礼仪》一书中提到:“现代体育礼仪不但是体育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更像一面多棱镜, 在赛场内外折射一个国家、民族、团体和个人的文明程度。”可见, 对大学生进行体育礼仪教育具有跨时代、跨世纪的特殊意义。因此, 体育礼仪教育不仅是现代人文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而且也是当今竞技体育赛场内外的强烈要求。

1 体育礼仪与人文教育

1.1 体育礼仪的概念界定

体育礼仪是指各类体育活动的参与者, 在各种体育交往活动中, 用于表示尊重、亲善和友好的首选行为规范和惯用形式。体育礼仪是一种道德行为规范, 这一行为规范的约束要靠道德修养的自律, 通过潜移默化的养成教育来培养。体育礼仪的本质是“尊重”。尊重是公平竞争前提, 尊重是和谐发展的桥梁。“体育礼仪”的根本目的是维护体育活动的正常秩序, 没有它, 体育活动的正常秩序就会遭到破坏。竞技体育就会出现兴奋剂等不公平的手段去占有。国内学者郑也夫2008年8月2 2日, 在体坛周报发表的《竞技体育礼仪最草率的是乒乓球》一文中指出:“今天, 体育仍然是培养合格公民的最重要, 最有效的手段。身体力行参与, 毫无疑问是体育本意。但是即使是观看竞技体育, 也仍然不失为培养公民的手段。从这一观点中, 大家可以看到公平竞争、挑战自我, 以及在对抗的同时尊重对手。这尊重绝不限于外在表达, 但也必须包含某种外在的形式, 那便是礼仪。”

其实体育礼仪是与体育竞赛几乎同时产生的, 也可以说是体育竞赛的一部分, 有的项目甚至把礼仪写进了规则、如果没做到就等同于违反了规则, 例如, 拳击比赛规则明确规定, 在比赛开始前和最后一个回合比赛结束运动员必须相互握手;我国武术竞赛前行的抱拳礼却成了中国独有的标志性的礼节。再如篮球比赛前三分钟时候, 解说员介绍双方运动员、教练员, 随后举行升国旗仪式, 为了表示尊重, 在升国旗的过程中, 无论观众此时在做什么, 都应该停止下来, 不要说话, 表情庄严的面向国旗站好, 体育礼仪的形式和内容很多, 归根结底是“尊重”。

1.2 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 其实质是人性教育 (求善) , 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人文教育从表面上看, 好像只是传授文史哲方面的知识, 实际上人文教育是通过对文史哲的学习, 通过对人类千百年积累下来的精神成果的吸纳和认同, 使学生有独立的人格意志, 有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性, 有健全的判断能力和价值取向, 有高尚的趣味和情操, 有良好的修养和同情心, 对个人、家庭、国家、天下有一种责任感, 对人类的命运有一种担待。因此, 礼仪是人文基础的养成教育。我们的运动员, 缺的不是职业素质, 而是基本的体育礼仪。

体育礼仪包括对竞争对手, 对观众, 对裁判的尊重, 运动员的文明礼仪本身就是比赛的一部分。良好的比赛礼仪, 体现着运动员本人的人文素养、综合修养。至今, 很多人怀念俄罗斯体操女皇霍尔金娜, 除了比赛成绩, 更多的是她的迷人微笑。国内学者鲁平:2009年5月在人民日报发表的《请学一点体育礼仪》的文章中指出:“以前, 比赛成绩较差, 我们经常强调比赛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非常注重运动员的人文素质, 精神面貌, 运动员比较拘谨。现在成绩好了, 有了比赛经验, 运动员更放松了, 人文修养和体育礼仪却没有相应的提高, 这个问题值得反思。”如果说, 人文素养的缺失, 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成的, 那么体育礼仪的教育过程就非常重要。目前我国大部分优秀运动员都在全国各知名大学就读, 因此, 大学和体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运动员的体育礼仪进行教育, 尤其是对尖子运动员的教育和培养, 他们的一举一动, 都代表中国。

2 体育礼仪是人文教育的外在表现形式

体育礼仪文化体现着一个国家、地区、民族的整体精神面貌和文化内涵。如何与时俱进、充分挖掘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建构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体育礼仪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体育运动的礼仪是最能体现运动员的奥运精神, 因为一边是竞争对手, 一边是观众, 都是运动员要尊重的对象。不管是近身搏斗的柔道、跆拳道、拳击, 还是隔网相争的排球、羽毛球、网球, 还是篮球、足球比赛, 场内场外都表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人文素养。这种人文素养的体现的具体形式便是体育礼仪。运动员的礼仪相待和观众的礼仪互动是运动场上竞争与和谐气氛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目前, 我们国家受高等教育的运动员和观众的比例越来越高, 不论是在校园还是在社会参与比赛和欣赏比赛都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运动员大学生在赛场上需要体育礼仪的培养, 作为观众需要体育礼仪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因为礼仪是人文教育的外在表现形式。从体育开始, 人们接受礼仪教育, 养成一个良好的礼仪规范, 形成一个自觉的普适规则, 启迪参者的个性觉悟。

如果在一场比赛中, 运动员漠视礼仪, 不以为然, 连正眼看对手都没有, 比赛开始对手如仇人, 比赛结束连招呼都不打就各自相背了。本来是一场精彩的比赛, 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这样运动员和观众都会有种突然被抛弃的感觉。运动员无论比赛胜负, 都应向对手、裁判致意以致感谢, 然后向观众挥手或鞠躬致意, 其旨在感谢观众的光临和鼓励。同时这也是向观众告别。尤其是比赛的优胜者, 视场上的情况, 有时还可绕场一周, 向观众的喝彩和欢呼声表示感谢, 让观众与自己一起分享胜利的喜悦。

观众的礼仪虽然没有强制性的要求, 但文明礼貌则是基本的要求, 不对赛场运动员喊不文明的口号, 不做不文明的动作, 不给运动员嘘声, 不喝倒彩, 当出现精彩场面时, 一起呐喊、加油、出现升国旗时主动起立等, 都是一个文明观众必须要遵守的礼仪规范。这些礼仪在人们中习惯了就成自然了。这种习惯成自然是需要培养过程的。

3 体育礼仪课程有利于人文教育的培养

任何社会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礼仪, 而且人类越进步, 社会生活越社会化, 人们也就越需要礼仪来调节社会生活。体育礼仪是体育竞赛中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 是交际生活的钥匙。体育礼仪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 让大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 他们就能凭借它去顺利地开启各种交际活动的大门和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指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去塑造和培养大学生的内在品格和修养, 也就是塑造大学生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高品位的文化境界。人文教育有明显的教化功能。它作用于人的情感状态, 影响和改变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个性等, 最终目标是教会大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 学会做文明人。现在一般认为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在文学、艺术、历史文化、哲学、伦理等学科中。而体育礼仪教育涵盖了中国民族的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

体育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通过体育活动传播精神文明。因为讲文明、讲礼貌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实际体现。普及和应用礼仪知识, 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通过体育礼仪教育, 使大学生在体育活动的参与中起到礼仪的表率作用, 不论是言谈举止, 还是仪表服饰等都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而每个人的文明程度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形象, 同时也影响到整个学校的精神面貌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体育礼仪教育通过体育的范畴, 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礼仪修养, 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有序, 从而推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4 结语

随着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 体育礼仪文化也会越来越来被人们认识和重视, 大学校园为推广体育礼仪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同时体育竞技现场的礼仪, 是现代文明的表现, 也是奥林匹克精神的表现, 是更高、更快、更强与和谐、和睦、和平的有机统一, 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学校的文明程度的直接体现, 在北京我们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奥运让中国人改掉了很多陋习”, 我们还会举办更多的比赛, 也会观看更多的比赛, 相信大家在参与这些比赛的时候会表现出应有的文明, 应有的素养, 体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 优良的道德品质, 而这一切会在参与的体育礼仪中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1]赵红红.现代体育礼仪[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 5.

[2]郑也夫.竞技体育礼仪最草率的是乒乓球[J].体坛周报, 2008, 8.

[3]鲁平.请学一点体育礼仪[N].人民日报, 2009-05-20.

篇9:护理礼仪课程教学探讨

【关键词】护理 礼仪 教学

护理礼仪课程教学综合素质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学校培养的目标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应具备良好的礼仪修养水平。护理礼仪教育是适应社会进步和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要求。《护理礼仪》是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一般在学生入学后第一学期开设。有的医学院校将《护理礼仪》作为单独的一门课程来教学,而有的医学院校护理礼仪的内容只是在《护理学基础》或《护理学导论》中涉及。根据我校教学大纲的安排,护理礼仪内容在《护理学导论》中重点讲授。护理礼仪在我校虽然不是一门单独的学科,但是我们十分重视护理礼仪的教学,现将笔者在护士礼仪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口头讲授为主,教学内容单调乏味,学生学习兴趣较低。利用多媒体教学,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使教学内容变得具体、形象、生动。在护理礼仪这一部分教学中,教师制作精美的ppt课件,如在讲解“仪态礼仪”时,可以将站姿、走姿、坐姿、持病历夹、端治疗盘等标准仪态的图片展示出来,同时将不雅的姿态对比鲜明地展示出来,以加强学生的印象。组织学生观看学校自编自录的《护理礼仪规范》教学视频,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直观理解和记忆。

二、护理礼仪实训教学与考核 护理礼仪最大的特点就是实践性,教学的目标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书本上的内容,而是要求学生将护理礼仪知识正确运用到整个护理程序的过程中,为患者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因此只是通过理论教学很难达到让学生熟练掌握护理礼仪规范的要求,我们为此开设2个学时的实训课和2个学时的实训考核,在实训课上,指导教师边示教边讲解,学生分组练习,指导教师随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传统的试卷考试方法不适合护理礼仪实训课程的考核。护理礼仪实训考核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进行,即一位教师监考一个学生,考后及时点评。通过点评,教师指出学生的优点与不足,加深学生对护理礼仪规范的理解与掌握。实训教学与考考核均在形体训练室进行,形体训练室的墙壁设置镜子,学生在四面环绕的镜子中可从各个角度看到自己优美、规范的礼仪举止,及时准确的纠正不良姿态,练习姿态动作的美感、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

篇10:《大学生礼仪》课程简介

文明礼仪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一个国家人民的文明礼仪可以体现出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学校学生的文明礼仪可以体现出一个学校的整体教育成果,一个人的文明礼仪可以体现出一个人教育程度。文明礼仪教育是提高全民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是形成整个社会良好道德的有力抓手,是学校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面对现今中华传统美德所出现的弱化趋势,文明礼仪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书分为“穿着的基本礼仪”、“举止仪态”、“升旗仪式与礼仪”、“教室的礼仪规范”、“校园公共场所礼仪”等几个部分,让学生懂得文明礼仪是当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内容,懂得文明礼仪是个人文化、艺术、道德、思想等修养的表现形式,是人们完善自我、与人交往的行为规范与准则,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谈吐、举止、服饰等个人礼仪,以及在家庭、校园、公共场所等社会生活领域的交往礼仪,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做优雅大方、豁达乐观、明礼诚信的合格公民。

中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学校必须对中学生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使学生受到良好礼仪规范的熏陶教育,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个性品质,才能为社会输送出德智体全民发展的学生,为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中学生校园礼仪读本教学目标

通过对本教材的学习,让学生懂得文明礼仪是当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内容,懂得文明礼仪是个人文化、艺术、道德、思想等修养的表现形式,是人们完善自我、与人交往的行为规范与准则;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谈吐、举止、服饰等个人礼仪,以及在家庭、校园、公共场所等社会生活领域的交往礼仪,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做优雅大方、豁达乐观、明礼诚信的合格公民。使学生受到良好礼仪规范的熏陶教育,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个性品质,为社会输送出德智体全民发展的学生,为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中学生校园礼仪读本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学校简介、校训、校风、师风、教风、学风

第二课时:穿着的基本礼仪

第三课时:举止仪态

(一)第四课时:举止仪态

(二)第五课时:升旗仪式礼仪

第六课时:教室的礼仪规范

第七课时:校园公共场所礼仪

(一)第八课时:校园公共场所礼仪

篇11:校学生会公关实践部礼仪队简介

校会礼仪队虽然年轻,但在校会成员和历届队长的大力支持下迅速发展,积极开展各项工作,从成立至今,协助了学校各项大型活动的开展,并提供了优质的礼仪服务,我们本着走进美、宣传美、创造美的方针,力图提高全校学生的内外在气质、修养,展现新一代大学生的风采。

校会礼仪队出席各种活动,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受聘晚会,最师,合唱比赛,女生节,当代大学生论坛, 美食节,提案征集大赛等。

篇12:《大学生礼仪》课程简介

《人际沟通与社交礼仪》课程教学大纲

(****年**月**日审定)

第一部分 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一、选课对象

专科相关专业(残疾人学员指定选修)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专业选修课,课程3学分,课程学时数54。

课程主要针对残疾人在人际沟通与社交礼仪方面应该了解的知识及掌握的规范。课程主要从人际沟通的基本认识、双方角色、基础因素、沟通方式、方法以及社交礼仪等方面做了阐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残疾人学员正确认识人际沟通与社交礼仪的重要性,排除影响沟通的心理障碍,掌握必要的知识,并在实践中提高相应的能力,提高人文素养,从而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三、先修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无; 后续课程:无。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人际沟通概述(6课时)

一、教学要求

1、理解人际沟通的性质与特点

2、理解人际沟通的发生与过程

3、掌握人际沟通的作用

4、掌握人际沟通对于残疾人的意义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人际沟通的性质和作用

1、人际沟通的性质与特点

2、人际沟通的发生与过程

3、人际沟通的作用

第二节 人际沟通对于残疾人的意义

1、获取信息,合理求助,维护自我2、提升能力,寻求岗位,发展自我

3、融入团队,融入社会,实现自我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人际沟通的发生与过程

2、人际沟通对于残疾人的意义 难点:

人际沟通的发生与过程

第二章 人际沟通的双方(8课时)

一、教学要求

1、理解残疾人的认知特点及其对人际沟通的影响

2、理解残疾人的性格特点及其对人际沟通的影响

3、掌握残疾人与残疾人之间的沟通

4、掌握残疾人与健全人之间的沟通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残疾人的若干特点及其对人际沟通的影响

1、残疾人的认知特点及其对人际沟通的影响

2、残疾人的性格特点及其对人际沟通的影响

第二节 残疾人人际沟通的对象

1、残疾人与残疾人之间沟通

2、残疾人与健全人之间沟通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残疾人的认知特点

2、残疾人的性格特点

3、残疾人与健全人之间的沟通

难点:

1、残疾人的认知特点及其对人际沟通的影响

2、残疾人与健全人之间的沟通

第三章 人际沟通的基础(8课时)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自尊及其影响因素

2、掌握如何培养自尊

3、了解自信及其影响因素

4、掌握如何增强自信

5、理解与人际沟通相关的自身修养

6、理解如何提高修养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培养自尊、增强自信

1、培养自尊

2、增强自信

第二节 提高自身修养

1、与人际沟通相关的自身修养

2、提高修养,完善自我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如何培养自尊

2、如何增强自信

3、提高修养,完善自我 难点:

1、如何培养自尊

2、如何增强自信

第四章 人际沟通的方式(8课时)

一、教学要求

1、理解口语、书面语、手语沟通的特点

2、了解非语言沟通的各种形式

3、掌握沟通的主要信息传输通道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沟通的信息载体及其使用

1、语言沟通

2、非语言沟通

第二节 沟通的信息传输通道及其使用

1、书信沟通

2、电话沟通

3、网络沟通

4、第三方传递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口语沟通的优、缺点

2、手语沟通的优、缺点

3、非语言沟通

4、网络沟通的特点和形式 难点:

1、非语言沟通

2、网络沟通的常见形式

3、第三方传递

第五章

人际沟通的方法(10课时)

一、教学要求

1、了解人际沟通的五个原则

2、掌握人际沟通的两大环节

3、掌握工作场合的人际沟通

4、理解生活及社会交往中的人际沟通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人际沟通的原则和主要环节

1、恪守人际沟通的五个原则

2、把握人际沟通的两大环节

第二节 保持与不同对象的良好沟通

1、工作相关对象的人际沟通

2、生活及社会交往中相关对象的人际沟通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信息的组织发送——表达

2、信息的接收理解——倾听

3、工作场合的人际沟通

4、生活中的人际沟通 难点:

1、掌握表达方法

2、沟通中的“倾听”

3、工作场合的人际沟通

第六章 社会交往的个人礼仪(14课时)

一、教学要求

1、了解礼仪及其原则

2、掌握仪容、仪态礼仪的要求

3、理解服装的种类与搭配

4、掌握女士着装礼仪、男士西装礼仪

5、掌握见面礼仪的要求

6、理解拜访、接待、馈赠礼仪

7、掌握残疾人应遵循的礼仪

8、了解与残疾人交往时的礼仪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 仪容、仪态礼仪

1、礼仪及其原则

2、仪容礼仪

3、仪态礼仪 第二节 服饰礼仪

1、服装的种类与搭配

2、女士着装礼仪

3、男士西装礼仪 第三节 交往礼仪

1、见面礼仪

2、拜访与接待礼仪

3、馈赠礼仪

第四节 与残疾人交往时的礼仪

1、残疾人应遵循的礼仪

2、与残疾人交往时应遵循的礼仪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仪容、仪态礼仪

2、女士着装礼仪、男士西装礼仪

3、称呼、介绍、握手礼仪

4、拜访、接待、馈赠礼仪

5、残疾人应遵循的礼仪

难点:

1、表情、体语

2、女士套裙礼仪

3、男士西装礼仪的要求和禁忌

4、握手的顺序、介绍他人时的顺序

5、接待礼仪

篇13:《大学生礼仪》课程简介

关键词:商务礼仪实训课程,高职学生,影响

1. 商务礼仪实训在高职院校中的开展现状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职业素养比职业技能更具有共性和普遍意义。礼仪教育尤其商务礼仪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完善人格、塑造自我的综合性教育, 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商务礼仪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是维护企业和个人形象的重要手段, 也是一种潜在的价值追求。

商务礼仪实训课程是高职院校提高学生个人礼仪道德修养、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重要课程,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在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 商务礼仪实训课程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在即将步入职场的学生群体中颇受好评和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各大高校纷纷开设这门课程。然而, 从高校课程设置与教师教学看, 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以高职院校为例, 多数院校《商务礼仪》课程的开设, 并不是以必修课形式出现的, 甚至被当做是“豆芽学科”, 仅仅把它当成辅修课程, 对它的定位仅仅是在学校学一点即可, 学生工作后都会学到, 这样的认识从学院领导到相关分院领导都普遍存在。因为在相关专业设置中, 这门课并不是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这样定位后, 对《商务礼仪》课程专业教师的配备与要求也就不如专业核心课程那样严格和规范, 随意安排一个教师上这门课, 甚至为了凑课时, 让课少的、与本课程没有任何交集的教师上课, 导致这些教师只能边学习边教学。从课程设置到科任老师的配备, 到教学效果不理想情况的出现, 问题的根源出在学校教学部门对该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 亟待改进。

2. 通过问卷调研了解高职学生对商务礼仪实训课程的需求

此次我们结合课题研究, 开展了《商务礼仪实训学生学情与课程影响调查》问卷调研, 了解大学生商务礼仪学习现状对学生的影响, 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此次问卷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服务学院为例, 共收回有效问卷220份, 其中男生88人, 女生132人, 大三学生52人, 大二学生94人, 大一学生74人, 具体问卷条目分析如下:

2.1 您在上礼仪实训课前有没有参加过礼仪知识的了解学习或培训?

对于商务礼仪知识比较感兴趣的学生, 在所有被调查者当中占48%;32%的学生了解很少, 某些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接触过但是没有接受专业的礼仪培训, 所以知之甚少;同时6%的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相关学习和培训;仅有6%的学生比较了解并且参与过此类培训。从数据看, 大部分学生对于礼仪知识的学习需求是有的, 但是并没有机会接触到一些专业培训和学习。

2.2 您是否想学习商务礼仪方面的知识, 觉得在大学阶段学习商务礼仪是否有必要?

有40%的学生表示很有必要在大学阶段学习商务礼仪, 39%的学生认为学习商务礼仪很有必要, 应该增加课时。这两个选项占总体的79%, 可见绝大多数学生是渴望学习商务礼仪的, 并且从意识上是认同这门课程的。而19%的学生认为可以开设相关选修课供大家选修, 仅有2%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综合看, 大家对于商务礼仪课程的开设还是比较期待和渴求的。

2.3 您认为大学生学习礼仪的最重要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此题按重要性排序, 排在第一位的是B选项, 很多学生认为大学生学习礼仪最重要的目的和意义是外塑形象、内修素质。大学生对自己的外表和自在修养是很在乎的, 可以相应地增加课程具体讲解。而第二位的是C选项, 为进入职场打基础, 许多学生面临毕业, 想增加一些技能好好地适应职场, 这是很好的。再来是A选项, 完成课时和修学分。从选项分布看, 学生学习商务礼仪课程的初衷是通过课程改变自己的形象和气质及自身修养, 想要通过课程加深自己的沉淀和底蕴。

2.4 您对以下哪些模块课程内容比较感兴趣?

这一题着重了解学生对于商务礼仪课程的兴趣点。而服饰礼仪、仪容礼仪、仪态礼仪、日常交往见面礼仪、求职面试礼仪及应聘技巧集中了57%的学生的比较关注, 而这些礼仪知识正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到的, 对于我们日后的求职很有帮助, 所以大家比较重视和有兴趣。所以开设课程时, 可以细讲相应模块, 而其他如公务礼仪、谈判礼仪、会议礼仪、宴请礼仪和仪式庆典礼仪可以合并概括地介绍, 从而有针对性地满足学生的兴趣点。

2.5 您认为自身需要加强的礼仪素质和技能有哪些?

这题主要针对的是大二学生, 他们上完课的反应, 数据表明仪态礼仪、求职面试礼仪、服饰礼仪、仪容礼仪、日常交往礼仪、谈判礼仪比较重要, 占据整个数据的70%, 这些礼仪对于我们来说是挺重要的, 我们比较看中对自身的培养, 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用得比较多的, 如礼仪外表等。我们应该着重这几个, 其他几个可以顺便提一下, 让学生了解, 从而对自己有价值。

2.6 您认为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最主要体现是什么?

这一题考查学生对于教学环节的评价和喜好, 30%的学生选择模拟情景剧考核, 从这一选项可以看出在实战中掌握礼仪知识是比较容易被大家接受的, 而且通常以这种方式接受的知识不易遗忘。而28%的学生还是选择传统的老师讲授和演示模式, 25%的学生选择学生演示和练习的方式, 我们在课程中可以对这两种方式进行结合, 将老师讲与学生演示保持平衡, 一方面有理论的架构支撑, 另一方面有实战的模拟。最后少部分学生选择视频教学, 可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适当穿插视频教学, 调节气氛。

3. 开设商务礼仪实训课程对高职学生的必要性和影响力

在此次被调查的大学生中,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约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对于商务礼仪知识是比较感兴趣, 同时也是比较渴求的。但是由于没有一些比较好的渠道获取这样的知识, 大部分人商务礼仪知识比较匮乏。超过40%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开设商务礼仪这一门必修课程, 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兴趣和重要性的认识还是比较高的。

高职生通过学习商务礼仪后, 能提高情商, 以感恩的心态和观念约束自己的行为, 用适当的方式化解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同时, 学习商务礼仪课程能够提升社会竞争力, 培养良好的谈吐能力、卓越的管理能力、职业化的办公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等综合素质。具体归纳为以下几点:

3.1 规范行为。

礼仪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规范各种行为。在商务交往中, 人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合作, 如果不遵循一定的规范, 双方就缺乏协作的基础。在众多商务规范中, 礼仪规范可以使人明白应该怎样做, 不应该怎样做, 哪些可以做, 哪些不可以做, 有利于确定自我形象、尊重他人、赢得友谊。

3.2 传递信息, 增进感情。

礼仪是一种信息, 通过这种信息可以表达出尊敬、友善、真诚等感情, 使别人感到温暖。在商务活动中, 恰当的礼仪可以获得对方的好感、信任, 进而有助于事业的发展。礼仪容易使双方互相吸引、增进感情, 导致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反之, 如果不讲礼仪, 粗俗不堪, 那么就容易产生感情排斥, 造成人际关系紧张, 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

3.3 树立职业形象, 提高就业竞争力。

一个人讲究礼仪, 就会在众人面前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一个组织的成员讲究礼仪, 就会为自己的组织树立良好的形象, 赢得公众的赞许。现代市场竞争除了产品竞争外, 更体现为形象竞争。一个具有良好信誉和形象的公司或企业, 容易获得社会各方的信任和支持, 可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所以, 商务人员时刻注重礼仪, 既是个人和组织良好素质的体现, 又是树立和巩固良好形象的需要。

商务礼仪实训是一门建立在管理学、逻辑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学科基础之上的应用科学, 是一门系统地规范商务形象和职业交往礼仪, 揭示商务职业能力规律性及艺术的学科, 具有综合性和交叉性的特点。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 知书识礼、待人以礼已成为商务人员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 成为商务人员参与社会竞争并最终赢得成功的无形资产。商务礼仪知识必须成为职业院校学生走向职场从事商务活动的必修课程。

参考文献

[1]张晓艳.浅谈高职院校商务礼仪实训课程整体设计[J].时代教育, 2012 (17) .

[2]袁伯钊.职业教育分层教学理论探索与实践[J].广州教学研究, 2004 (6) .

篇14:礼仪课程实践教学初探

[关键字] 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在进行礼仪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的意识到,作为培养高职学生个人素养和对实践要求较高的学科,学生只有通过充分的参与进实践过程中,才能更深刻的了解到礼仪所涉及到的基本内涵。与此同时,礼仪课程实践教学过程是一项对教师综合素养水平要求较高的学科,很多学校受限于教学人才的短缺,很难完全的普及礼仪课程实践教学。在这样的背景下,要从学校层面和教学层面共同努力,为高职学生提供更广泛的礼仪课程实践空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一、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涉及到的关键区域

1.通过礼仪课程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礼仪观念

为了提升礼仪课程实践教学对学生礼仪素养的促进作用,在进行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制定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礼仪观念的培养,和先进的礼仪教育理论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发挥出最佳的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效果。根据对相关资料的查询总结,可以看出在进行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方法的研究过程中,要充分的结合正确的教学观念,通过“校企合作”“情境锻炼”等方式来为学生创造实践环境。与此同时,还要充分的考虑到,礼仪课程实践教学应用创新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要保证高职学生可以充分自由地参与进实践教学过程中来,保证高职学生可以在享受礼仪课程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促进礼仪课程教学效率的提升。

2.通过礼仪课程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明确礼仪学习目标

从设置礼仪课程实践教学的目标来看,在进行礼仪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明确该教学领域究竟要使用到什么地方,充分发挥出礼仪课程实践教学对于高职学生的礼仪应用能力形成、礼仪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为了保证高职学生的礼仪知识可以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得到充分的锻炼,还要对高职礼仪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类型进行分类归纳出力,合理的发挥出不同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作用。针对这样的情况,在后续的礼仪课程实践教学研究过程中,需要合理进行礼仪课程实践教学类型和特点的总结和归纳,发挥出礼仪课程实践教学的作用,促进高职学生礼仪知识的长足进步。

二、礼仪课程实践教学策略探析

1.优化传统礼仪课程教学策略

在进行礼仪课程实践教学策略研究过程中,要意识到,应用礼仪课程实践教学策略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出具有基本礼仪涵养、礼仪运用实践能力强的高职学生。与此同时,还要求在应用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模式过程中,秉持开拓进取、艰苦学习的教学研究精神,对高职礼仪课程实践教学的传统策略进行优化设计。

例如,可以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职场礼仪”中涉及到的一些基础礼仪内容,就要在课堂上模拟创设一个“社会大型项目活动”,并让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角色定位,发挥出学生分析礼仪方式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则为学生提供一些理論上的指导,进而促进学生对于“礼仪”这一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进而为学生形成对于礼仪知识的深度理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可以看出,在进行优化礼仪课程实践教学策略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要求总结归纳传统的礼仪教学方法的基本特点,还要求在进行高职学生礼仪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对礼仪涉及到的基础性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完善高职学生的礼仪实践能力,发挥出高效的教学效果。

2.创新优化高职礼仪实践教学氛围

进行高职礼仪实践教学研究还要求高职礼仪教育能够实现整合创新,从整体上为提升高职学生的礼仪学习兴趣提升提供一个良好的礼仪实践锻炼氛围环境。具体的来说,就是充分的结合礼仪实践过程的教学特性,调动高职学生锻炼高职礼仪能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就要求高职礼仪实践教学模式能够充分的满足新时代和新形势的要求,整合性的发挥出高职礼仪实践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礼仪应用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

例如,可以采用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经历结合的教学模式,就可以合理的选择相关的礼仪课题,通过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利用学校的影响力,为学生提供校外参与大型会议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把自己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的实践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内容,当学生把这些课外参与的礼仪活动拿到课堂上分享,也可以极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环境。

3.形成新型优化高职礼仪实践教学方法

在利用优化高职礼仪实践教学过程中,还要充分的将已经取得的成果总结为相应的教学方法。具体的来说,可以将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礼仪实践的教学特点总结在一起,形成一套完善的教学理论方法,并从实践的角度帮助高职学生形成正确的礼仪学习观念,发挥出新型教学方法的作用。

例如,在进行高职礼仪实践教学过程中,礼仪教师就可以结合理论与实践的内容,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的过程中,层次分明的将礼仪实践的内容杂糅为一个完善的系统,为学生明确整个礼仪学习体系,通过让学生接受完善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礼仪知识应用能力循序渐进的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礼仪课程实践教学研究过程中,要充分的意识到礼仪课程实践教学的关键核心组成部分,以开展项目式教学、校企合作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礼仪实践机会,在实践的基础上促进高职学生礼仪学习观念的提升,为学生形成良好的礼仪实践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云. “礼仪”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1)

[2] 熊越强. 对商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J]. 商场现代化. 2008(10)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大学生礼仪》课程简介】相关文章:

大学生礼仪见面礼仪08-07

大学生礼仪礼仪知识08-07

大学生校园礼仪05-26

大学生舞会礼仪05-27

大学生礼仪心得04-14

大学生礼仪手册06-28

大学生礼仪论文07-14

大学生礼仪队08-14

大学生文明礼仪09-07

大学生体育礼仪05-03

上一篇:我国供电企业电费风险管理论文下一篇:心得体会施工组织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