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髋关节外伤的摄片和诊断的心得体会

2024-07-18

浅谈髋关节外伤的摄片和诊断的心得体会(精选2篇)

篇1:浅谈髋关节外伤的摄片和诊断的心得体会

浅谈髋关节外伤的摄片和诊断的心得体会

髋关节骨折主要为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常发生于老年人,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寿命延长,其发病率日渐增高。成老年人发生骨折有两个基本因素,一是骨强度下降,二是老年人髋周肌群退变,不能有效地抵消髋部有害应力。而青壮年髋部骨折,往往由于严重损伤所致。

拍摄患髋正侧位X线片一般能确诊股骨颈和股骨粗隆间骨折,普通X线是髋关节骨折的首选方法,为了减少病人的痛苦及保证X线照片和诊断质量,笔者在二十余年的放射工作中,总结髋关节外伤的摄片和诊断的心得体会。

摄片要点

1.1髋关节正位:

1.1.1 体位: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髋关节放于台面中线,下肢伸直,足稍向内倾,使两足第一趾骨互相接触。股骨头放于暗盒(数字成像的是IP板)中心,即髂前上棘—耻同联合上缘联线的中点向下垂直2.5厘米处,两踝部放沙袋固定,不配合的老年人由家属扶双踝固定。

1.1.2 中心线:对准股骨头,与暗盒(IP板)垂直

该位置显示髋关节、股骨头、股骨颈、股骨大小粗隆和股骨上端的前后位影像。

值得一提的是:下肢要放直,足要稍向内侧倾斜,股骨上端各部可完全显示。如向外侧倾斜,大粗隆则与股骨颈重叠;相反地,向内过度倾斜,小粗隆即被遮蔽。

1.2 髋关节侧位

常规体位髋部和膝部弯曲成直角,然后将被被检侧下肢外转。这样的体位对于放射工作人员来说,方便,简易。如髋部骨折可疑时,采取这样的体位,其一,会加重患者的疼痛,其二,有可能致对位良好的骨折移位。为了避免以上的缺陷。

1.2.1 改良的体位

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臀部用棉垫或枕头垫高,将髋部抬起,使与暗盒(IP板)中线在等高平面。暗盒(IP板)在台面竖直,紧靠被检侧髋部外侧。上缘包括髂骨嵴,下缘与躯干分开约成45度-55度角,使暗盒长轴与股骨颈平行,暗盒(IP板)背面用沙袋固定。对侧髋部患者用两手抱住大腿,或用家属协助,使大腿与躯干垂直,这样,X线不致被对侧下肢挡住。

1.2.2 中心线:成水平方向,对准股骨颈,与暗盒(IP板)垂直。该位置显示股骨头、颈和大小粗隆的侧位影象。

1.3 摄影条件,如果是老年人,相对用高的KV和低的mA,因为老年人一般骨质疏松,为避免黒化度过高影响诊断,如果用数字化处理,曝光条件宽容度高些。

篇2:浅谈髋关节外伤的摄片和诊断的心得体会

强直性脊柱炎 (AS) 是一种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疾病。强直性脊柱炎早期特异性不明显, 其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改变[1]。X线及CT扫描在AS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意义。为了分析X线平片和CT扫描在AS中的诊断价值, 此次我院随机抽取2010年2月-2013年11月所收治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80例, 对160个骶髂关节分别采用X线平片及螺旋CT扫描进行诊断, 分析其影像学特点及病变分级, 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11月诊治的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80例, 按照以下标准确诊为AS: (1) 腰痛、僵硬3个月以上, 活动改善, 休息无改善; (2) 腰椎额状面和矢状面活动受限; (3) 胸廓活动度低于相应年龄、性别的正常人。放射学标准:双侧骶髂关节炎达到或超过Ⅱ级或单侧骶髂关节炎Ⅲ~Ⅳ级。符合放射学标准和1项以上临床标准。其中男61例, 女19例, 年龄17~56 (31.4±6.8) 岁, 病程 (5.4±1.8) 年。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病理诊断及影像学诊断得以确诊。多数患者的HLA-B27阳性即组织相容性抗原检查结果阳性;C-反应蛋白阳性或强阳性[2]。

1.2 检查方法

患者入院后采取X线平片及螺旋CT检查。所有患者先进行X线检查, 然后再行螺旋CT扫描检查。两种检查方式之间间隔时间不超过15d。X线检查摄取患者的腰椎正位片、侧位片和骨盆正位片;CT检查所选取基线以骶髂关节下缘为标志, 层距5mm, 层厚5mm扫描, 针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根据病情变化进行其他部位扫描。

1.3 影像学评估

按照标准[3,4]进行骶髂关节病变分级评估。评估标准为:0级为正常;I级为可疑病例;Ⅱ级为轻度异常, 关节面存在明确侵蚀或硬化改变, 但关节间隙无显著变化;Ⅲ级为中度异常, 关节面存在明显侵蚀或硬化, 可见关节间隙存在明显改变, 甚至部分脊柱出现强直现象;Ⅵ级为严重异常, 大部分或者完全强直、融合。

1.4 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所有统计学计算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完成。各组间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χ2检验, 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X线平片和CT扫描诊断骶髂关节病变分级情况

结果显示, X线检查中0级16例, I级51例, Ⅱ级38例, Ⅲ级44例, Ⅵ级11例;CT扫描中0级12例, I级31例, Ⅱ级41例, Ⅲ级65例, Ⅵ级11例。在X线诊断为0级的16个关节中, CT扫描9例为0级, 其余7例为I或Ⅱ级, 7例提高了诊断级别, 其诊断符合率为56.25%;在X线诊断为I级的51个关节中, CT扫描23例为I级, 15例为Ⅱ级, 10例为Ⅲ级, 25例提高了诊断级别, 其诊断符合率为45.1%;在X线诊断为Ⅱ级的38个关节中, CT扫描17例为Ⅱ级, Ⅲ级为17例, 17例提高了诊断级别, 其诊断符合率为44.74%;Ⅲ级跟Ⅵ级两种检查方式对比偏差较小, 诊断符合率均为81.82%。

2.2 X线平片和CT扫描的影像学特点

结果显示, 表现为关节面摸糊中, X线为41例, CT扫描为20例;表现为关节软骨及骨侵蚀中, X线为64例, CT扫描为96例;说明X线的关节面模糊检出率优于CT扫描;CT扫描关节软骨及骨侵蚀的检出率优于X线。其他两者检出率对比没有明显差异。见附表。

3 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表现为腰骶部疼痛不适, 伴晨僵及活动受限。一般情况下, AS首先累及骶髂关节和脊柱骨突关节。强直性脊柱炎早期根据患者症状难以做出疾病诊断。在疾病早期阶段患者多数表现为腰骶部疼痛或者僵硬, 夜间变现更为严重, 晨起活动后有所缓解, 治疗不及时病变逐渐向脊柱关节发展, 后期可表现为脊柱关节畸形甚至关节强直。AS早期诊断主要依赖于关节部位的影像学检查, 骶髂关节病变影像学改变是强直性脊柱炎的必要诊断标准。但是在疾病早期阶段, 由于骶髂关节复杂的特殊结构, 且多数正常人骶髂关节均有轻微改变, X线检查难以做出有效诊断, 因此延误患者的治疗时机, 严重危害患者生活质量[5]。因此, 合理利用影像学检查, 对患者病情变化加以鉴别确诊是临床研究重点。

ASI、Ⅱ级主要病理改变为双侧形成血管翳, 或伴有少量软骨变性, CT表现为关节面白线部分出现模糊[6];Ⅲ级主要病理改变为软骨进一步破坏, 直至滑膜层, 甚至累及韧带, CT表现关节面呈锯齿状改变[7];Ⅴ级主要表现为韧带钙化, 关节骨性强直, 出现骨质疏松。螺旋CT分辨力较高, 不易受到骶髂关节周围肌肉韧带的干扰, 容易检查出关节的细微病变。AS的诊断标准中, 临床以骶髂关节病变双侧Ⅱ级或单侧Ⅲ级为确诊标准[8]。所以, 如何在骶髂关节病变早期, 对患者病变部位进行准确分级具有深远意义[9,10]。CT扫描由于其分辨力较高, 在病变分级上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因此诊断效果较X线更好。本次研究中X线诊断为0级、I级、Ⅱ级病变与CT扫描对比, 其诊断符合率分别为为56.25%、45.1%、44.74%;Ⅲ级跟Ⅵ级两种检查方式对比偏差较小, 诊断符合率均为81.82%;说明在AS早期诊断中CT扫描优于X线;其中共有49例关节提高了诊断级别, 说明CT扫描诊断敏感性较高;关节面模糊的检出率中, X线优于CT扫描 (P<0.05) ;关节软骨及骨侵蚀的检出率中, CT扫描优于X线 (P<0.05) 。与相关研究结论相吻合。综上所述, CT扫描诊断敏感性较X线高, 在AS早期诊断中, CT扫描具有比X线检查更高的诊断价值, 非早期两者诊断价值无显著差异, 不具有可比性。

摘要:回顾性分析我院所收治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80例, 分别采用X线平片及螺旋CT扫描进行诊断, 对比其诊断价值。结果 X线诊断为0级、I级、Ⅱ级病变与CT扫描对比, 其诊断符合率分别为为56.25%、45.1%、44.74%;Ⅲ级跟Ⅵ级两种检查方式对比偏差较小, 诊断符合率均为81.82%;其中共有49例关节提高了诊断级别;关节面模糊的检出率中, X线优于CT扫描 (P<0.05) ;关节软骨及骨侵蚀的检出率中, CT扫描优于X线 (P<0.05) 。CT扫描诊断敏感性较X线高, 在AS早期诊断中, CT扫描具有比X线检查更高的诊断价值, 非早期两者诊断价值无显著差异, 不具有可比性。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X线,螺旋CT

参考文献

[1]闫庆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平片和CT诊断及鉴别诊断[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8, 6 (11) :75-76.

[2]洪伟.X线平片和螺旋CT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13, 6 (6) :59-60+62+161.

[3]马丽, 艾脉兴, 赵孟君, 等.X线和CT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比较[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7, 6 (14) :336-338+341+320.

[4]杜飞.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X线和CT诊断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 15 (3) :71-72.

[5]侯志雄, 蓝华, 吕集盛.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2, 18 (11) :1662-1664, 1668.

[6]董光佐, 舒仁义.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CT和MRI的诊断价值比较[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4, 109.

[7]任蓬程, 刘建宁, 池华玲, 等.螺旋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辽宁医学院学报, 2014, 35 (12) :34-36, 107.

[8]李奎生, 何彬娟, 徐玉琴.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骶髂关节的X线平片与CT诊断[J].江西医药, 2011, 61 (17) :469-470.

[9]杜飞.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X线和CT诊断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 15 (3) :71-72.

上一篇:受限空间作业风险分析下一篇:vivo XPlay 5S邀请函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