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试卷分析教师

2024-04-12

初中语文试卷分析教师(精选6篇)

篇1:初中语文试卷分析教师

(说明: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共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是

A.阔绰(chuò)倔强(jiàng)无边无垠(yín)

B.挟(xié)持提(tí)防斤斤计较(jiǎo)

C.塑(sù)造胆怯(qiè)不偏不倚(yǐ)

D.寻觅(mì)哽咽(yè)骇(hài)人听闻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这里盛产优质雪花梨,可以就地取才办一个水果加工厂。

B.当遇到重大问题需要他拿主意的时候,他反倒迟疑不绝了。

C.今年春节期间,各地电视台的文艺节目多得令人目不暇接。

D.北京办奥运,既展示传统文化又展现精神风貌,可谓两全齐美。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字义相同的是()

A.凯歌凯旋B.轻捷捷报C.修长修葺D.处决处所

4.根据句意,依次填入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1)清晨,在林间小路漫步,一阵阵_________的鸟鸣声,使我的心情更加轻松愉快。

(2)在科技月活动中,他设计的节水龙头,精巧耐用,受到了师生的交口_________。

(3)老舍作品的语言,“京味”浓郁,幽默风趣,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_________。

(4)乡亲们好奇地_________着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的演员,眼神里透着淳朴。

A.清脆赞赏崇拜打量B.清脆称赞推崇打量C.清晰称赞崇拜端详

D.清晰赞赏推崇端详

5.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是()

A.上中学以来,他—直始终参加学校田径队训练。

修改:删去“一直”,或删去“始终”。

B.通过这次小提琴比赛,使她的自信心增强了。

修改:删去“通过”,或删去“使”。

C.到了退休年龄的他,精力和身体都还很健壮。

修改:将“健壮”改为“充沛”。

D.我们要利用一切人类的优秀成果,为祖国建设服务。

修改:将“一切”放到“人类的”后面。

6下列作家和作品均为同一朝代的是()

(1)韩愈(2)白居易(3)王安石(4)陶渊明(5)《陋室铭》(6)《岳阳楼记》

(7)《记承天寺夜游》(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A.(2)(3)(5)(6)B.(3)(4)(7)(8)

C.(1)(4)(6)(7)D.(1)(2)(5)(8)

二、默写(共5分,任选其中5句)

1、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

2、,春江水暖鸭先知。《惠崇〈春江晚景〉》

3、几处早莺争暖树,。《钱塘湖春行》

4、人生自古谁无死,。《过零丁洋》

5、,八千里路云和月。《满江红》

6、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

7、,城春草木深。《春望》

三、我国古典名著中有许多足智多谋的人物形象,请写出其中一位及相关故事名称。(示例中所给人物不可再用)(3分)

示例:书名:《三国演义》人物:诸葛亮故事:草船借箭

书名:__________人物:________故事: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答文后1~3题(5分)

圣人感叹:_________________,不舍昼夜。所以有哲人高呼:当机会迎面扑来的时候,你牢牢抓住它,你就是天才。

……

你要么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让生命在自己手中变成一张白纸,在时间的风里飘来荡去。你要么另辟(A)xī径,按照预定的设想选择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哪怕是磨烂双脚也意无反顾。这时你所面对的,也许是孤独和寂(B)mò;但你奉献给社会的,也许是科技领域的重大发现,也许是艺术作品给人以赏心悦目的享受。也许什么都没有,只有你生命的充实。

作为常人,最重要的是把握你自己。当生命的过程临近尾声时,回首自己走过的路,你只要说一句:我努力过,愤斗过,此生无悔矣。你的生命便结出了虽不丰硕但饱满的果实。——选自《生命是一个过程》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A)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

2.更正文章中两个错别字____改为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3.填入横线中所缺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根据要求答题:(5分)

1.清朝有个才子,写了一篇文章给纪晓岚看。纪晓岚觉得写得很差,但又不好直说,于是在纸上写“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请你猜猜纪晓岚指出了这篇文章的什么毛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下面每句话,都会想起一个名句。根据你的理解,任选其中三句,将名句填在横线上。(注意要写全)

陶渊明那朵菊花温暖了宁静深远的峰峦。李白的愁情汇成了滔滔江水。杜甫的雄心量出了泰山的高度。李清照憔悴如风中的一株黄花。苏轼矫健弯弓,梦想射下天上的星座。

①____________,②_____③

六、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完成第1—4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下列词语中“回”字与“峰回路转”中“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妙手回春B.蓦然回首C.回复短信D.回环往复

2.解释选段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蔚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2)辄: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出醉翁亭在滁州的详细地理位置。(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说明文阅读(共10分)

中秋赏月,忽有友人相问:“月亮生于何年?来自何方?”

在天文学上,这个问题称为“月球的起源”。其答案虽然至今不明,但是太空悬案的侦察员——天文学家们——却根据众多的天文观察事实,对月球的身份作了合乎逻辑的推测。总的说来,大致有三种可能:月亮若不是地球的妻子,那便是地球的姐妹,或者是地球的女儿。

你看,月球的平均密度是每立方厘米3.34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3/5,而且两者的化学成分又大不相同;因此,情况很可能是这样:40亿年前,月球和地球所处的位置相去甚远,各由不同的物质形成。月球的平均密度又与小行星十分相近。所以,它原先很可能是一颗小行星,在它围绕太阳运行的过程中一度接近地球,并为后者的引力俘获,而成为地球的卫星。这种学说称为“俘获说”。倘若情况果真如此,那么,将地球与月球比作邂逅相遇遂成天作之合的夫妻,岂不是再妙不过了吗?

但是,地球的直径只是月球的3.7倍,相去并不悬殊,况且,迄今为止人们所知的小行星无一例外都比月球小得多;所以像地球这么一颗并不很大的行星,偏偏要俘获一个月球这么大的小行星亦实非易事。于是有一部分天文学家认为:在太阳系形成之际,地球和月球由同一块尘埃云凝聚而成。它们的平均密度和化学成分之所以不同,乃是由于原始星云中的金属成分在行星形成之前已先行凝聚成团。这种学说称为“同源说”。如此看来,月亮岂不就是地球的姐妹?

最后一种推测更具有戏剧性:在40多亿年前,地球月球原为一体。当时地球处于高温熔融状态,自转很快,天长日久,便从赤道区飞出一大块物质,形成了月球。你看,月亮岂不又成了地球的女儿?不过,这种理论却面临着许多难题,比方说,它有一个必然的推论,即月球的位置应该处在地球的赤道面上,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现在,赞成这种“分裂说”的人已经比较少了。

可爱的月亮啊,你究竟是谁?你尽可以讳莫如深,人类却总有一天会掀起你的神秘面纱,把你的真相查个水落石出!

1.用简洁的语言准确而完整地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1分)

2.、文章对“月亮的起源”提出了三种推测性学说。请根据文中提供的天文学信息,分别做出解释。(3分)

(1)“俘获说”(地球的妻子):(2)“同源说”(地球的姐妹):

(3)“分裂说”(地球的女儿):

3.文中关于“月亮起源”的推测性学说,都未能成为科学诊断,因为它们虽有合乎逻辑的推测依据,却也存在不合逻辑之处。请以“俘获说”为例作概括说明。(2分)

合乎逻辑的依据:

不合逻辑之处:

4.请从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的运用,来浅析本文的说明特点。(2分)

5.语言风趣又不失准确,是本篇说明文的突出特点。请你分别举例说明。(2分)八、散文阅读(共10分)

沙漠玫瑰的开放(节选)

历史对于价值判断的影响,好像非常清楚。鉴往知来,认识过去才能预测未来,这话都已经说滥了。我不太用成语,所以试试另一个说法。

一个朋友从以色列来,给我带来一朵沙漠玫瑰。沙漠里没有玫瑰,但是这个植物的名字叫做沙漠玫瑰。拿在手里,是一蓬干草,真正枯萎、死掉的草,这样一把,很难看。但是他要我看说明书。说明书告诉我,这个沙漠玫瑰其实是一种地衣,有点像松枝的形状。你把它整个泡在水里,第八天它会完全复活;把水拿掉的话,它又会渐渐的干掉,枯干如沙。把它再藏个一年两年,然后哪一天再泡在水里,它又会复活。这就是沙漠玫瑰。

好,我就把这一团枯干的草,用一只大玻璃碗盛着,注满了清水放在那儿。从那一天开始,我跟我两个宝贝儿子,就每天去探望沙漠玫瑰怎么样了。第一天去看它,没有动静,还是一把枯草浸在水里头;第二天去看的时候发现,它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已经从里头往外头稍稍舒展开了,而且有一点绿的感觉,还不是颜色;第三天再去看,那个绿的模糊的感觉已经实实在在是一种绿的颜色,松枝的绿色,散发出潮湿青苔的气味,虽然边缘还是干死的。它把自己张开,已经让我们看出了它真有玫瑰形的图案。每一天,它核心的绿意就往外扩展一寸。我们每天给它加清水,直到有一天,那个绿已经渐渐延伸到它所有的手指,层层舒展开来。

第八天,当我们去看沙漠玫瑰的时候,刚好我们的一个邻居也在,他就跟着我们一起到厨房里去看。这一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完整的、丰润饱满的、复活了的沙漠玫瑰!我们三个疯狂地大叫起来,因为太快乐了,我们看到了一朵尽情开放的浓绿的沙漠玫瑰。

这个邻居在旁边很奇怪地说,不就一把杂草,你们干吗呀?

我愣住了。

是啊,在他的眼中,它不是玫瑰,它是地衣啊!你说,地衣再美,能美到哪里去呢?他看到的就是一把挺难看、气味潮湿的低等植物,搁在一个大碗里。也就是说,他看到的是现象的本身定在了哪一个时刻,是孤立的,而我们所看到的是现象和现象背后一点一滴的线索,辗转曲折、千丝万缕的来历。

于是,这个东西在我们的价值判断里,它的美是惊天动地的,它的复活过程就是宇宙洪荒初始的惊骇演出。我们能够对它欣赏,只有一个原因:我们知道它的起点在哪里。知不知道这个起点,就形成我们和邻居之间价值判断的南辕北辙。

不必说鉴往知来,我只想告诉你沙漠玫瑰的故事罢了。对于任何东西、现象、问题、人、事件,如果不认识它的过去,你如何理解它的现在到底代表什么意义?不理解它的现在,又何从判断它的未来?

历史就是让你知道,沙漠玫瑰有它特定的起点,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

1.作者开头说要“试试另外一个说法”,依据文意,“另外一个说法”是什么?(1分)

答:

2.联系语境,请分别说明以下三句话在文中的意思。(3分)

(1)他看到的是现象的本身定在了哪一个时刻。

答:

(2)它的复活过程就是宇宙洪荒初始的惊骇演出。

答:

(3)我们知道它的起点在哪里。

答:

3.本文叙述了一个关于“沙漠玫瑰”的故事,描述了这种地衣植物由枯萎而逐渐丰润、舒展的过程。文章从日常小事中引起沉思,深入开掘,既有情思,又富哲理。

(1)请谈谈文章传达了什么样的哲理?(2分)

答:

(2)这种写法,有人肯定为以小见大、因事悟理,也有人稍有微词,认为有点小题大做、人为雕琢。对此,你怎么看?请谈谈自己的理解。(2分)

答: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2分)

A、作者通过讲述一个美丽的故事,表现出自己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价值判断。

B、作者擅长简洁而生动的细节描写,在他的笔下,沙漠玫瑰的开放几乎惊天动地。

C、从一蓬干草的枯死到丰润舒展开放,作者带我们经历了“疑-喜—思”的过程。

D、给一种不起眼的地衣起上一个异常美丽的名字,表明了作者对生命坚韧的礼赞。

E、突出的描写沙漠玫瑰的开放过程,意在引出感悟: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

九、诗词鉴赏(共10分)

夜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有人评价《夜筝》是《琵琶行》的缩本,其间对音乐的侧面描写具有丰富的暗示性。请请结合诗作展开联想,与《琵琶行》的有关内容对比,作简要赏析。

十、写作(30分)

叙述你在语文课改中的一个教学故事,里面包含着你对语文新课程的理解和实施。800字以上。

篇2:初中语文试卷分析教师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所在单位和准考证号。2. 本套试卷卷面书写5分

第Ⅰ卷:公共知识(20分)

第Ⅱ卷:专业知识(75分)

一、基础知识(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豆豉(gū)

埋怨(mán)

同仇敌忾(kài)

敷衍了事(hū)B.怃然(fǔ)

木讷(nà)

为虎作伥(chāng)

咄咄逼人(duō)C.着落(zháo)

蛊惑(gǔ)

锃光瓦亮(châng)

引吭高歌(háng)D.骁勇(xiāo)

要挟(xiã)

万马齐喑(yīn)

洗洗涮涮(shuà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赔偿

娇揉造作

寥廓

闲情逸志 B.煦暖

绵里藏针

靓丽

待价而沽 C.寒怆

得鱼忘筌

俾益

正襟危坐 D.谗言

死心踏地

深邃

黄梁美梦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⑪政协委员们建议市政府要建立与首都地位、作用相适应的功能齐全的传染病救治中心,以________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⑫大型盆景可以用来________强烈的视觉感而成为室内焦点,在家具较少的客厅里,还可以成为填补空间的重要角色。

⑬像其他国家的大城市一样,这里也是高楼林立,交通拥挤。大都市的喧嚣________给人以繁华之感,________难免有时会让人感到烦躁。A.应付

营造

即使╱也 B.应对

创造

即使╱也 C.应付

创造

尽管╱但

D.应对

营造

尽管╱但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对曾经纵横中国五百年的晋商,我们今天只能透过那些纸醉金迷的晋商大院来遥想他们当....年踏漠北、下南洋的辉煌。B.光明村委会提出,在旅游淡季积极开展果品销售,将旅游业和果业的开发有效地结合起来,这与专家的意见不谋而合。....C.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D.写文章首先要言之有物,否则,无论文字如何优美,也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能打.........

动读者。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当今商品经济的时代,当诗歌失却往昔荣耀而逐渐远离我们的时候,读到这样一首清纯明净、催人奋然前行的祖国颂歌,真是难得的精神享受。

B.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

C.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

D.有的文章主旨比较隐晦,不是用明白晓畅的文字直接揭示出来,而是借用某种修辞手段或表现手法,含蓄地描写出来。

6.依次填入下面两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建筑是凝固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有古诗和现代诗,建筑也有古今之分,泾渭分明。

在缓缓流逝的时间长河中,总有一些记忆像卵石般沉淀下来,_________,_________。爱,特别是母爱,对他来说,就是这样一份沉甸甸的卵石。

①或神采飞扬,透着现代的气息

②或庄重沉稳,带着岁月的沧桑

③压迫着人们的心灵

④改变着人生的轨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二)填空题(8分)

7.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乡书何处达?。(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③欲渡黄河冰塞川。(李白《行路难》 ④,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⑤,拾此充饥肠。(白居易《观刈麦》)⑥,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⑦山回路转不见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⑧,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三)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20分)

只取千灯一盏灯

乔忠延

①江南水乡的众多古镇,我独钟千灯。于是,坐飞机,乘汽车,赶去寻访。

②千灯果然有灯。清水滋润的河边是一条古旧的小街,街上光滑的花岗岩石板从宋朝铺展到元朝,从明代铺展到清代,历经沧桑辗转到了我的面前。就在那石板街边的店铺中间,有一座古屋,里面陈列着很多的灯,据说,真够上千盏了。那些灯有陶捏的,有瓷质的,有

铁铸的,有铜制的,也有锡做的。品类众多,造型各异,将人类趋向光明的过程从古代演绎到了当今。灯的出现,无疑是文明的一座里程碑,如同把野兽变成家畜一样,是人类驯服它们的成果。熊熊燃烧的烈火被人们驯化后,乖巧得不仅能够炊饭取暖,还成了驱除黑暗、延长白昼的工具,多么值得称颂的跨越啊!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每一盏灯都闪射着人们心灵中智慧的光芒。

③无疑,千灯在江南水乡里是亮色独具的。然而,我追溯的却不是这聚合起来的文物拼盘。好在,千灯的魅力并不限于此,流动的河水,飞翘的屋檐,都能够标示本土文化的辉泽。流动的河水名为尚书浦,因为曾经疏浚河道的是明朝尚书夏元吉,尚书名气就不小了,可他手下主事的一位官员竟然是比他名气还要大的海瑞。这河流岂可小瞧!凝固的屋檐也不弱,他的羽翼下名人辈出,有江南丝竹的首创者、陶渊明的后裔陶岘,有昆山腔的始成者、世人尊为昆曲鼻祖的顾坚,有明代的抗倭英雄、武状元陈先锋,还有昆山市出自南宋的第一位状元卫泾„„一个小镇,孕育出这么多的人杰精英,实属罕见。更罕见的是,明清以来考中的进士居然多达35人!

④这样浓郁的文化氛围令人陶醉,也令人叩问,是否千灯这方水土当真不凡,当真有千盏明灯辉映着人们的心智?其实不然,千灯只是一个现代的名字。这个灵秀的古镇原来叫作千墩。千墩,是物事的记录。据说,昔时的吴淞江畔筑有无数土墩,流经此地时正好是第1000个。千墩的名字就这么顺势而生了。四十年前又一次变更,聪明的人们将口音和灯相近的“墩”改为“灯”了。从此,光灿灿的千灯便敞亮于世了。

⑤我远道造访,莫非就是奔这智慧的敞亮来的?也不是。我倾心的是石板街最南端的一座院落。院落分五进,有厅堂,有卧室,有书房,屋舍不能算阔大,花园不能算精巧,陈设不能算豪华,不要说和山西的乔家、常家等大院相比,即使和周庄的沈园,同里的退思园相比也有差距。然而,就是这个院落令我顶礼膜拜,因为这里走出了一个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文士。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顾炎武。老实说,我从黄土高原不辞辛劳来这南国水乡,就是要拜识这颗思想的明星。

⑥对于他,国人不会陌生。顾炎武原来叫继坤,曾经叫过绛。改名炎武是因为清兵南下,大明社稷将倾,为了抵御外侵,他决心投笔从戎,抗击敌寇。只是,寡难敌众,失败后他不得不背井离乡,远走北国。然而,他立定志向,誓不叛明,无论谁人招安,决不屈膝为官。顾炎武四处游走,严谨治学,撰出《日知录》、《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著作,成为名声显赫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在明末清初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作三位大儒。

⑦在我眼里,一位思想家不在于他的著作有多么繁富,学说有多么缜密,如果缺少了独具慧眼的发现,缺少了照亮心灵的光色,那只能是平庸的再造或翻版。我们这么断言,是顾炎武用他独具慧眼的发现,照亮了我愚暗的心扉,给了我新的启迪。不要说他笔下那浩瀚的论著,就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便具有晴天霹雳的震惊效应。我知道这不是他的原话,这话是梁启超为之合成的。他的原话是:“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⑧时光逝去数百年了,我坐在书斋轻轻掀动《日知录》,当字行里跳出这段话时,眼睛竟亮得如电光闪射,神魂竟震撼得如惊雷炸响!我把顾炎武尊为补天者,他要补的天是仁爱的苍穹,道德的星空。诚如那个阴沉沉的午后,我走进尚书浦畔的顾家宅第,顿觉阴霾四散,华光迸射,心胸亮堂得少见。是的,仁爱是天,一旦失去仁爱,人和兽还有何种差别?若是世道真的沦为“率兽食人,人将相食”,那可是最为恐怖的灾难啊!这灾难不是天塌,其危害甚于天塌;不是地陷,其危害甚于地陷。要免除这人为的天塌地陷有何良策?顾炎武已明确指出:“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是的,匹夫有责,匹夫履责,才会民风和洽,才会其乐融融,才会重现尧天舜日的美景。

⑨顾炎武点起了一盏灯,一盏照亮人心的明灯!顾炎武就是一盏灯,一盏闪烁在中华大地的思想明灯!

⑩我在千灯的清流秀水边徘徊,我在千灯的老街故宅里追溯,寻访的就是顾炎武这盏明

灯。我不敢贪婪,若是千灯容许我带走一盏灯,那我就带走顾炎武这一盏!

8.请分析作者以“只取千灯一盏灯”为文章标题的用意?(6分)

9.第三段中,作者列举千灯镇许多历史故事和文化名人,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0.请分析第四、五两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4分)

11.结合文本,联系现实,探究结尾段中“若是千灯容许我带走一盏灯,那我就带走顾炎武这一盏!”作者这样说的理由。(6分)

二、课程标准

请写出下列各题的正确答案(10分,每小题2分)

12.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13.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14.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15.语文课程第四学段(7~9年级)识字与写字目标提出,累计认识常用汉字()个左右;学写规范、通行的()字。

16.初中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三、根据所给文本,写一简易教学设计。(15分)

马 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关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四、案例分析题(10分)

[案例]

为什么还要上这堂课?

某地,某校,某班,学生们坐得整整齐齐。此刻,省教科院某专家在这个班听课。

整堂课教师语言精练,没有废话。老师教态从容,板书非常漂亮,极有条理。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踊跃,而且答得相当有水平。老师间或又在黑板上写出若干字。有些字,老师大笔一挥划上一个圈,或一个框,或一个大三角,看起来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像一个框架图。老师没有擦一下黑板。板书上没有多余的字,写上去的就是重点,就是学生该抄到笔记本上去的。整个教学过程非常流畅。

铃声响了,下课。

整堂课无懈可击。这位授课的“名师”露出了笑容。同学们都很高兴。陪同专家听课的教育局以及学校的领导也很高兴,赞语连声。专家却无语。

“或许他们也很惊叹?等到了会议室再听他们的意见吧!”领导想。

到了会议室,在摆满各种水果的桌前坐下,寒暄一番之后,校方各等人士便 虚心地请专家评课。

专家:“不理解。” 校方(惊诧):“为什么不理解?” 专家(作意味深长的一笑):“学生都答得很好,看起来学生都会了,为什么还要上这堂课?” 对此问题,校方各等人士都愣住了。请你对此案例发表观点。

五、卷面书写(5分)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12分)

1、D

2、B

3、D

4、B

5、A

6、C

(二)填空题(8分)

7、①归雁洛阳边②怀旧空吟闻笛赋③将登太行雪满山④何当共剪西窗烛⑤拾此充饥肠⑥苟全性命于乱世⑦雪上空留马行处⑧角声满天秋色里

(三)阅读题

8.答案:①文题如眼,形象地表现本文的中心:千灯有多重文化,而作者只钟爱顾炎武这一盏思想明灯。(2分)②是文章的线索,起到结构全篇的作用。全文紧紧围绕“只取”、“千灯”、“一盏灯”这三个词展开,一线串珠,达到了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2分)③题目巧用双关、比喻等修辞手法,“千灯”既指江南水乡的古镇——千灯镇,也指这个古镇的许多亮色独具的文化。这样生动形象,吸人眼球,发人深思。(2分)

9.答案:这些历史故事和文化名人散发出本土文化的辉泽,体现了千灯镇浓郁的文化氛围;(2分)起到铺垫作用,以此衬托(突出强调)顾炎武对人们思想的启迪作用(2分)。

10.答案:运用设问句式,体现了“我”对千灯文化的多重思考(2分);层层铺垫、巧妙过渡(或:承上启下),由千灯文化的多重思考逐步聚焦到作者要表现的中心上来,表达作者对顾炎武这一盏思想明灯的钟爱。

11.答案:①顾炎武先生有着投笔从戎的气概、决不叛明的气节、严谨治学的态度以及他那仁爱博大的情怀。②顾炎武先生的“匹夫有责”思想,照亮“我”愚暗的心扉,给“我”新的启迪。③顾炎武先生提出了“匹夫有责”思想是构建仁爱社会的基础。(或:顾炎武提出了“匹夫有责”思想会带来民风和洽,其乐融融。)④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而精神世界滑坡,我们需要顾炎武这样的思想明灯,来照亮愚暗的心扉,带给我们以无穷的力量和莫大的精神鼓舞。(前三点答到其中的二点,每点2分,答到第四点 2分)

二、课程标准(10分)

12、认知水平创新精神;

13、口语交际 思维发展;

14、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15、3500字 行楷; 16、14 45.三、根据所给文本,写一简易教学设计。(略)

篇3:初中语文试卷分析教师

3套试卷结构均由四部分构成: (一) 语言积累与运用, 分值18~20分。 (二) 语文综合运用, 4~6分。 (三) 阅读, 36~44分 (昆明卷则把“语文综合运用”放在第三部分, “阅读”安排在第二部分) 。 (四) 作文, 40分或者50分。整个结构基本稳定。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第一板块, “语言积累与运用”, 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常见的考点有:字音、字形 (包含在田字格或方格里写字) 、词语、成语、病句的判断与修改、句子衔接与排序、标点符号、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古诗文填空等。

字音、字形、词语、成语、病句、标点的考查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直接选取一个语段, 把这些考点全部融在其中进行考查。其优点是考查了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缺点是材料随意性强。2015年昆明卷采用了折中的方式, 既选用了语段材料, 又从课本中选取词语组合成找错别字题型, 这样, 优势互补, 是一种比较灵活的题型。

另一种以《课标》为指导, 以课本为依据, 各考点独立命题。优点是考查面大, 师生重视课本, 重视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 缺点是不能在具体语境中解决问题。

1.字音, 主要考查形近字、多音字、易读错字的注音, 选材以课本为主。汉字的读音, 三套试卷都进行了考查。老师们在复习备考时, 既要注意自己所教版本中的字词读音, 也要注意其他一些常见的易错字词读音, 必要时应该整理成册。

2.字形, 主要考查错别字的判断, 汉字的书写 (田字格抄写) 。省卷、曲靖卷考查了错别字的判断, 昆明卷既考查了错别字的判断、改错, 又考查了学生在田字格里书写汉字的能力。昆明卷、曲靖卷中的词语主要来源于课本。

3.词语, 主要考查词语的正确理解, 词语的恰当使用, 关联词的恰当使用。2015年省卷由3组近义词和1组关联词组合成选择题, 这样, 既考查了学生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又考查了关联词的使用情况。这是一种比较灵活的考查方式。

4.成语, 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理解和恰当使用, 有的还考查歇后语的恰当使用。2015年曲靖卷考查了成语的使用情况。

5.病句, 主要考查病句的辨别与判断, 病句的修改。这是常规考点, 三套试卷都进行了考查。病句常见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否定不当、语序颠倒、前后矛盾、表意不明、重复累赘、句式杂糅、关联词使用不当。

6.排序, 主要考查句子的衔接, 句子排序。这个考点有易有难, 那些特征明显、条理清晰的句群难度不大, 有些句群特征不太明显、条理也不太清晰的难度就特别大。备考时, 要加强这个考点的训练、总结。2015年省卷就考查了排序, 难度适中。

7.标点, 主要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2015年曲靖卷考查了标点符号的使用。标点符号的考查, 应侧重于规范化使用, 不应挑选那些特殊用法来考查。否则, 就变成记忆性考查, 这样会打乱学生的正常思维, 对学生规范化使用标点并没有帮助甚至还有负面影响。

8.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文学常识以重点作家作品为主, 名著阅读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篇目为准, 复习时应读熟课本上的“名著导读”, 有相当题干, 命题者直接取材于课本中的名著导读内容。除了《课标》中要求的名著外, 在复习过程中还要注意一些重要文学常识。2015年省卷考查了《史记》《背影》;昆明卷考查了印度作家泰戈尔、美国作家海明威、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杰出成就, 考查了老舍的生平简介;曲靖卷考查了《傅雷家书》。

9.古诗文填空, 以名句为主, 取材于《语文课程标准》所推荐的16篇文言文、34首古诗、词、曲。昆明卷除了《课标》要求之外, 另从课本中的重点篇目中进行选考, 如2015年考查了赵翼的《论诗》、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昆明卷、曲靖卷的考查要注意当年中考研讨会的要求与范围。

古诗文填空是语文试卷中的一个重头戏, 老师们在复习中应抓住重点篇目, 要求学生全面过关, 既要背熟诗歌, 也要能够熟练地默写诗歌, 对重点句还要能透彻理解。默写中杜绝错别字, 必要时要进行一些归纳整理, 如“爱国”的诗句、“友情”的诗句等等。

上述考点为常规考点。除此之外, 这一板块还可能涉及的考点有句子间的节奏停顿、朗读重音、对联、修辞等, 教师在复习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

这一板块是最具创新的, 涉及的内容大致有两块: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

1.口语交际, 大致有两种: (1) 交际是否得体, 如省卷第8题“请对许涛的行为点赞”, 昆明卷第22题“她应该怎样对讲解员说”。 (2) 语言运用, 如提建议、谈理想、发表观点等, 如曲靖卷第8题第①小题“请收集有关孝亲的经典名句, 写出你最喜欢的一句”。

2.综合性运用涉及的内容极为丰富, 比如仿写、续写、拟写, 新闻信息的提取 (补写标题、提取信息的主要内容) , 图画、表格、漫画的转述, 综合几则材料提取相关信息, 名著专题综合性学习……如2015年省卷第9题“请简要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昆明卷第24题“请你根据前面提供的材料, 在明信片正面B处帮小薇拟写一条云南省博物馆的宣传标语”;曲靖卷第8题第②小题的仿写。

这一部分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运用能否做到得体、简明、连贯。这一部分题型多样, 富有创新, 最具特色, 如2015年昆明卷图文并茂, 考查了字体与图画搭配的表述, 考查了宣传语的拟写……可谓题型新颖, 形式多样。

明确地说, 这一部分不是在考查学生, 而是在考查命题老师的设题水平。它对命题老师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这一部分极易出新出彩, 是试卷中最富亮色的地方。

三、阅读

这一板块由四部分组成: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说明文阅读 (或议论文阅读) 、散文阅读 (或小说阅读) 。

1.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主要考查古代诗、词、曲的赏析。2015年的三套试卷均取材于《语文课程标准》诗歌推荐必背篇目34首, 省卷、曲靖卷考查了宋词《江城子·密州出猎》, 昆明卷考查了元曲《山坡羊·潼关怀古》。

诗歌鉴赏考查的主要内容是:

(1) 重点词的赏析, 如省卷第10题考查“‘老夫聊发少年狂’一句中‘狂’字用得好, 请做简要赏析”, 昆明卷第10题“曲中‘踟蹰’一词用得好, 请说说好在哪里”。

(2) 重点句子的理解与赏析, 如省卷第11题“‘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引用了西汉魏尚的典故, 有何用意”。

(3) 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 如曲靖卷第10题“这首词的最后三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 有的会考查一些文学常识、节奏划分、主旨句之类的东西, 有的还会进行综合考查, 如曲靖卷第9题, 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了多方面的内容。

在备考复习诗、词、曲时, 一方面是背诵默写, 这有利于填空。另一方面, 要加强理解, 尤其是重点词、重点句的理解赏析, 还要加强作品内容、思想情感的理解分析, 诗、词、曲常识要强化识记。

2.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三套试卷均取材于《语文课程标准》文言文推荐篇目16篇, 其中省卷、曲靖卷考查了课内文言文的阅读, 省卷考查的是《鱼我所欲也》, 曲靖卷考查的是《小石潭记》;昆明卷选择课内外比较阅读这种形式进行考查, 课内取材于《醉翁亭记》, 课外节选自《续资治通鉴》。

文言文阅读考查的主要内容:

(1) 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 如省卷第12题、昆明卷第8~9题、曲靖卷第11~12题。

(2) 重点句子、特殊句式的翻译, 如省卷第13题、昆明卷第10题、曲靖卷第13题。

(3) 重点句子、语段的赏析, 如曲靖卷第14题。

(4) 文章内容的理解、情节的梳理, 如省卷第14题、昆明卷第11题。

(5) 思想情感的理解, 如昆明卷第12题。

(6) 综合性理解, 如曲靖卷第15题。

(7) 与选文内容相关的发散性试题, 如省卷第15题。

在复习文言文时, 要加强常见虚词不同用法的归类, 注意实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 翻译句子时要特别强调关键词的落实, 注意特殊句式的理解翻译, 同时加强课文内容的理解。课标16篇力争每篇做成一个复习专题, 让学生强化训练。昆明市, 除了课标16篇外, 还应根据中考研讨会精神加强课本中文言文其余重点篇目的复习。

3.说明文阅读

2015年云南省三套试卷均考查了说明文阅读。选文材料, 具有较强的前沿性、科普性, 如曲靖卷的《“刷脸支付”不再遥远》、昆明卷的《朗读有助于记忆吗》、省卷的《鲸落, 深海中的温柔孤岛》。

说明文阅读常见的考点: (1) 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2)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如昆明卷第14题、曲靖卷第17题; (3) 说明顺序及其分析; (4) 说明文词语的准确使用及其分析, 如省卷第18题; (5) 说明内容的理解归纳, 如曲靖卷第18题、昆明卷第15题; (6) 引用诗歌神话故事的作用; (7) 代词的指代内容, 如省卷第17题; (8) 主观发散性试题, 如曲靖卷第19题等。

说明文阅读中, 说明对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 说明顺序的判断及分析, 说明文词语的准确使用等知识点是说明文考查的重点, 说明顺序的分析是说明文考查的难点。

说明文考查中, 主观题较多, 客观题较少。但在做客观题时, 应把选项与文中内容仔细比对, 看选项内容与文章内容是否一致, 命题者往往在这些细小的地方设置陷阱, 考生稍不仔细就出错。

4.议论文阅读

议论文, 也是初中教学的一个重点, 复习备考中不能忽视。2015年曲靖卷在散文阅读中涉及议论文的一个知识点, 即 (找) 论点。

议论文阅读常见的考点:论点的寻找与归纳, 论证方法及作用的分析, 论证思路的分析, 论据的作用及分析, 根据论点补充道理论据或事实论据, 议论文词语的准确使用及其分析等。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 既要重视说明文的教学, 也要重视议论文的教学;既要重视课内文章的学习, 也应注重课外材料的阅读。掌握方法, 形成能力, 以不变应万变。

5.散文 (小说) 阅读

2015年云南省三套试卷均考查了散文阅读。散文阅读是现代文阅读中的重点, 也是难点。其中, 曲靖卷考查的是议论性散文。

散文阅读的常见考点:

(1) 标题的理解, 如省卷第20题; (2) 词语的理解与赏析, 如昆明卷第17题、曲靖卷第21题; (3) 句子的理解, 如曲靖卷第22题; (4) 句子 (片段) 赏析, 如省卷第23题; (5) 内容理解归纳, 如省卷第22题; (6) 情节脉络的整理、情感态度的变化, 如昆明卷第18题; (7) 写作线索的梳理; (8)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作用, 如省卷第24题; (9) 特殊段落 (开头、中间、结尾) 的作用; (10) 主观性发散性试题, 如曲靖卷第23题。

其中, 句子含义、句子赏析难度较大, 情节脉络的梳理归纳难度较大, 复习中应设法突破。

从全国及发展的情况来看, 小说阅读不能忽视, 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小说阅读常见的考点与散文大致相同:①词语的理解与赏析;②句子的理解;③句子 (片段) 赏析;④小说情节、线索的梳理;⑤标题的含义;⑥人物形象简要分析;⑦内容主旨及思想感情的理解;⑧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⑨主观发散性试题。

其中, 句子含义、句子赏析难度较大, 情节线索的梳理归纳难度较大, 复习中须设法突破。

四、作文

2015年云南省作文共有两种形式构成:命题作文, 材料作文。省卷、曲靖卷采用命题作文, 昆明卷采用命题+材料作文的形式。

命题作文, 要特别注意审题, 要注意抓住文眼。如昆明卷命题作文“语文课上”, 要特别突出“课上”, 而不是课下、课外。另外, 命题作文要注意理解题目的比喻义, 如省卷的“走在花季”中的“花季”就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自然界中植物开花的季节, 而这里的“花季”是比喻青少年成长的季节;曲靖卷“打开窗, 让春风进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打开窗子, 让春风吹进房间, 而应比喻为“打开心扉, 学会沟通, 获得幸福”之类的意思。命题作文要特别注意这类富含比喻义的题目, 否则, 学生不理解其比喻义就难以写作。

材料作文, 近年来出现的材料作文被称之为“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与过去的材料作文有明显不同。各位老师一定要在日常教学中教会学生审读材料作文, 教会学生熟练地把握提炼写作的主旨。

另外, 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漫画式作文也应加强补题、审题及拟题训练。

篇4:初中语文试卷有效讲评探索

一、讲什么

1、讲易错的、易混的、易忘的

(1)易错的。如形近字、多音字、同音字等。特别是在古诗文的默写中,写错一字,全句没分。例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和“殆”最易写成“惘”和“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涯”,最容易写成“崖”或“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婵娟”最容易写成“蝉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暗”和“村”最容易写成“岸”和“春”。“为有源头活水来”的“为”最易写成“唯”。

(2)易混的。如说明方法中的“打比方”与修辞方法中的“比喻”最易混淆,要么把说明方法说成“打比喻”,要么把修辞方法说成是“打比方”。描写人物的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与表达方式最易混淆,学生往往把表达方式填成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如“拟人”和“象征”既可说是表现手法,又可说是修辞方法,“下定义”和“作诠释”的说明方法也易混淆,要给学生讲明判断方法。

(3)易忘的。特别是表达方式、描写人物的方法、小说的三要素以及说明方法、论证方法、文言句式、句子成分、词类等,看似非常简单的基础知识,学生最容易忘掉,评讲试卷时,要反复提醒,让学生烂熟于心。

2、不知的、不明的、不懂的

所谓不知的。就是学生没有学过,而试卷中又涉及到的知识。如:还没学议论文之前,考卷中出现了议论文的考题,牵涉到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以及议论文的一般结构等知识,教师在试卷讲评时,必须给学生作介绍。不明的。是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地方。如“比喻”的修辞方法,学生只掌握了明喻一种,对“暗喻”和“借喻”的特征往往把握不准,在做题时出现判断失误,教师在试卷讲评时必须讲明比喻的三种形式,A像B是“明喻”A是B是“暗喻’,只出现喻体“B”是“借喻”。

3、讲方法、讲思路、讲技巧

(1)讲方法。达尔文曾说过,最重要的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古人也说,“受人之鱼,以供一顿只需,授人以渔,而终身受益无穷”初中语文试卷一般分为三大块:基础知识及其运用、阅读和作文。在试卷讲评中,要交给学生读题、思考的方法,特别是抓关键词读题干,弄清题意的方法。如选择读音全对的一项(或读音有误的一项),其中“完全正确”和“有误”是关键词;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正确的”是关键词;选出说法有误的一项,“说法有误”是关键词。要让学生弄清要求后再做。其次是阅读的方法。

(2)讲思路。选择题的思路是:明要求——析选项——定答案。简答题以及换词换句的问答题(如“好不好?”“能不能?”等)的解题思路是:摆观点——说理由;作文的写作思路是:先审题——再立意——后构思……经常讲解题思路,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层次性和条理性。

(3)讲技巧。答题技巧非常重要,在试卷讲评中,要特地告之学生,如:阅读题的答案就在阅读材料之中。要细心地多读几遍,就会找到。解答阅读题最好的办法是用找到的原句,稍加整理作答,除非找不到答案,切忌不要轻易概括或自出心裁的乱答。阅读题中的指示代词所指代的内容一般都在该句前面,细细一读,就会明白。

二、怎么讲

(一)他改卷(月考、统考卷)采用类讲、普讲、查讲的方法最有效

1、类讲。讲者先根据考卷得分情况,就知识掌握,技能提升的程度进行归类整理,计算出失分率,然后根据失分的轻重排出讲评顺序,在认真分析失分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突破式讲解。讲评时,要根据学生出错的原因,或讲解方法,或讲破题思路,或强化类似训练……如在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统考卷的讲评中,我就采用了类讲的方法。先将整个试卷的三大块(语基、阅读、作文)进行了失分率的计算,得出文言阅读的失分率为47.1﹪。

2、普讲。就是常见和惯用的每题都讲的方法。这种讲评法的最大好处是使每个出错的学生都受益。通过试卷讲评,使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错处的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收效。普讲时,不一定按顺序从头讲到尾,可以反过来先讲作文,再讲阅读后讲语基;也可以从中间开花,先讲阅读,再讲语基,后讲作文。在讲评过程中,可采用提问式、讨论式和答案矫正式讲评法,尽量让学生参与其中,力勉独霸讲台、一讲到底的做法。

3、查讲。所谓查讲,是教师当堂查证问题最多的地方,立即确定主讲和次讲的内容。这种讲法,一般用于教师无暇进行系统的试卷分析,对失分情况不甚了解,只好通过课堂提问,举手表达的方式来判断问题的轻重,确立讲评的主次。讲什么?不讲什么?先讲什么?后讲什么?都由学生来判定。这种讲法最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教师在讲评过程中,可让学生当堂分析错因,指点迷津,形成技能。

(二)自改卷(单元检测和自测卷)采用校对和点讲两种方法最有效

1、校对。又分两种形式,一是检测后,教师在第一时间内,将答案公之于众(张贴上墙),使学生加深印象,及时沟对,矫正自己的思维,提高思维的准确度和灵敏度,为改后讲评奠定扎实的、准确的思维基础,提高讲评效度;二是检测后,无时间自改的情况下,可利用课堂进行答案订正,以改代讲,边改边讲。

2、点讲。是指考查后,教师通过评阅试卷,已准确地掌握了出错的地方及原因,了解了知识的疏漏和欠缺以及出错的人。或就某点知识进行补救性讲解、方法介绍;或就某种技能进行提升性训练、思维拓宽;或就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度分析,指明奋斗的方向。这种点讲,或由一个点入手辐射到一个面。

篇5:初中语文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及命题特点

能紧扣新大纲,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提倡并考查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研究性阅读的能力,立足于课内,进行适当拓展延伸。这份试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实践能力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为今后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来实施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但有一些能力拓展题,让学生一筹莫展。

试卷第一部分为语言的积累及运用,共 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积累和口语交际能力,涉及汉字字形、词语的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分析、语境填空成语的运用、歧义句的修改、古诗默写、写话几个方面。

第二部分为阅读理解,共

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分析、概括能力。文质兼美的文章,新颖的题型,特别是两段课外文章的阅读考查,更是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重视能力,注重过程方法,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新理念。

第三部分是作文,计

分。文题《 》,自拟题目,文体不限。题目本身极富挑战性,留给了学生一定的思维想象的空间。对于那些大而无当、平白无味的话题作文来说,更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作文字数的要求为不少于600字。

二、考试情况分析

第一部分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语言积累运用,得分率在68左右。学生对于识记没有多大问题,这部分失分率最高是第 8小题,这是一道语言运用题(判断下列句子有无歧义,并修改非歧义句),得分率约为4%,因为这是一道超纲题,平时又没有作过相应练习,因此学生得分率较低。此外第3题得分率也仅为30%,(让学生分析出字 义属于其基本义的一项)

第二部分的阅读分析题,学生的得分率总体约为63.4%。得分率高的是课内阅读,约为71.1%,课外阅读

(二)诗和课内紧密联系,材料内容都是《纸船》,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相同,立足于课内,进行适当拓展延伸。现代文阅读文

(三)是一篇寓言,让学生分 析写法、总结寓意。

作文部分,得分率在76%左右。需要关注的问题是学生的书写,整体上不够工整美观,作文的构思组材方面不够重视,有新意的佳作 还不多。

从教学双方来分析试卷得分高低,大致可以发现:

(1)目前教学对学生的“双基”训练还不够扎实;

(2)教师对学生语文学习心理及过程,缺少整体的理性的认识,特别是从课内到课外语文能力训练的一贯性系统性不够;

(3)语文教学关注课堂多,关注课外少;关注课本多,关注生 活少;

(4)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整体不高;

(5)

作文教学训练水平不高,机械有余,活力不足。

三、对语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1、顺应课程改革,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教师注意学习,从整体思考语文教学,立足课内放眼课外,“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2、更新观念,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立足实际,精选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能得法于课内。在注重双基的同时,让课堂充满活力,这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高,上面得分率低的题目也就成 了得分率高的题目。

3、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能让学生受益于课外。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研究如何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建议整体设计富有创意的语文实践活动,以 活动带动和丰富课外阅读。

4、强化作文教学,强化“识字与写字”教学。

“识字与写字” 和“写作”教学的改革相对落后,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规范的书写是对祖国语言热爱的体现,有活动带动和丰富课外阅读。力的作文教学,才能使学生写出有活力的文章。

语文试卷反思:

例文1:我叫xxx,在xx次考试中,我考了xx分,全班平均分是xx分,最高分是xx,我的分数比最高分差xx分,比平均分差xx分,在班里位居xx名。综合分析,此次考试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思想不重视。认为这次考试是小考,没有意义,对付对付就完了。但是正是我轻视的思想造成了此次考试不好的结果。平时我的语文成绩不错,在班里居中上游。

第二:从此次考试中,发现自己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在基础知识项目被扣xx分,占全部被扣分数的xx%。原以为自己的基础知识扎实,其实不然,给自己敲了警钟。

第三:从考试中,发现自己上课没有集中精神听老师讲课。因为很多老师讲的内容出现在考试中,而自己没有听讲,所以不会。由以上几点,我决定在今后的学习中,做到:

第一:重视每一次考试,当成练兵,积累自己的考试经验; 第二:平时加强自身的基础知识的学习,不可满足于现状; 第三:上课注意听讲,认真记笔记

我保证,在以后的语文考试中,一定要提高自己跌语文成绩,希望老师和同学们帮助我、监督我!

次考得并不理想,但是我相信自己的实力。下一次考试,我一定会努力的例文2: 1平时没有养成细致认真的习惯,考试的时候答题粗心大意、马马虎虎,导致很多题目会做却被扣分甚至没有做对。准备不充分。毛主席说,不打无准备之仗。言外之意,无准备之仗很难打赢,我却没有按照这句至理名言行事,导致这次考试吃了亏。没有解决好兴趣与课程学习的矛盾。自己有很多兴趣,作为一个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明白的人,当然不应该同机器一样,让自己的兴趣被平白无故抹煞,那样不仅悲惨而且无知,但是,如果因为自己的兴趣严重耽搁了学习就不好了,不仅不好,有时候真的是得不偿失。

失败了怎么办?认真反思是首先的:

第一,这次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要认真思考,挖掘根本的原因; 第二,你接下来要干什么?确定自己的目标,不要因为失败不甘心接着走,而是要正确地衡量自己。看看想要什么,自己的优势在什么地方,弱势是什么;

第三,确定目标。明确自己想要的,制定计划,按部就班的走。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蹶不振以及盲目的追求。

语文是必考科目之一,故从初一开始就要认真地学习语文。那么,怎样才能学好语文呢?我希望在今后我能做到以下几点

一、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语文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点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应不造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语文,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永远鼓励自己,除了自己,谁也不能把我打倒,要有自己不垮,谁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在考试前要做好准备,练练常规题,把自己的思路展开,切忌考前去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题速度。对于一些容易的基础题要有十二分把握拿全分;对于一些难题,也要尽量拿分,考试中要学会尝试得分,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由此可见,要把语文学好就得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使自己进入语文的广阔天地中去。

综上,我决心:

篇6:初中语文试卷分析

宁阳二十一中刘钦在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现对上学期期末考试初中语文试卷作如下分析:

一、试题分析

此次命题坚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原则。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尽量让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自己语文学习的成就和进步,激励所有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尽显自己的语文才能,发挥创造力,发展个性。

命题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及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为依据,本着强调积累、突出读写、鼓励创新的原则,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更注重考查学生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能力;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体验和审美活动;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性。从学生身心实际出发,注重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注重新旧知识融会贯通。摒弃了死记硬背的考题,多设置了综合运用题及开放性试题,以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命题反映了新课程理念和要求,对今后我校语文教学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

试卷满分为120分,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客观选择部分(50分),第二部分为主观表达部分(70分),试题稳中求变,变中求新,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

1.重视语言积累与运用,注重沟通课堂内外。

“积累与运用”考查内容紧扣教材,主要考查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及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重视古诗文积累与运用,加大了背诵默写的分值(6—7分),内容取自课内篇目及教材推荐的课外背诵篇目。对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的考查,摒弃了过去支离破碎地纯粹考查知识术语的题目,淡化了对知识的识记要求,重在考查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语言运用试题材料的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连,这些题结合生活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把语文课程资源与生活对接,有利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积累与运用”单独设题,强调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提醒大家淡化知识并非不要知识、忽视基础,而是不要死记硬背知识,要重视知识的积累和综合运用。

2.文言文阅读重课内阅读考查

在《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指导思想下,课内外文言文阅读在积累、识记、理解的感性层面和思考、分析、综合的理性层面设题。除了对理解词语含义、翻译句子、概括选文大意这类基础知识、能力的常规考查外,还加强了对整篇文章(或语段)的理解性考查。

3.现代文阅读材料一律从课外选取,试题注重对学生运用能力的考查。

选文是完整文章,注重考查学生对现代文阅读材料的整体把握。现代文阅读题目设置基本遵循“整体感知——局部探究——整体感悟”的阅读规律,有利于教给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引导语文阅读教学向良性发展。现代文阅读重点考查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理清作者写作思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品味具体语境中词句意义和作用,根据提供语言材料筛选信息和表达个人独特见解等内容,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概括、理解、感悟、筛选、鉴赏、思辩、评价等能力

4.作文命题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自由发挥。

作文命题贴近学生生活,能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基本没有审题障碍,选材范围宽阔,学生可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抒写真情实感,充分展示个性。这就给学生写作提供了自由的选择余地和广阔的思维空间,人人都能有话说,人人都有文章作,对平时读书多、善于体察生活、思维活跃的学生更是如鱼得水。

5.加强了对学生书写能力的考查。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汉字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文化和精神,热爱汉字、写好汉字是学生的应尽职责,也是文化传承的一种具体体现。为引导大家重视书写,七年级试卷第六大题即为“6分”的书写题,而且在作文评分标准中都强调了“凡书写规范、工整,评卷时可有等级分别。”这就提示教师要认识到书写的重要性,平时教学中对学生书写严格要求,精心指导,并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从卷面成绩看,作文成绩最好,现代文阅读得分率次之,客观性试题得分不一。综观答题情况,学生暴露出如下的问题:

1.基础知识不扎实,语言运用能力不强。

一些学生背诵效果不好,默写不准确。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不强,仿写、说明一些基本知识还不会在语境中实际运用,没有转化为能力,缺乏语感。

2.文言文词语积累不牢固,对篇章内容理解肤浅。

对文言词语的含义把握不准确,如解释“走”的意思,很多人答错而正确答案应是“跑”。对文言文篇章内容理解、赏析能力不强,只会死记硬背,遇到活题不会变通。

3.现代文阅读缺乏语言理解感悟能力。

4.作文缺乏个性。

许多学生作文离《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相去甚远,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缺陷:一是审题意识淡薄,主题不鲜明。有些作文中心不明确,还有些作文不在话题范围之内。二是选材范围狭窄、不新颖,编造材料、套用成文现象突出。一些学生平时只读课本,课外读书很少,文化视野狭窄,腹中空空。不少学生开头套用了作文题中现成的提示材料,或全文就是把提示材料扩写了。写记叙文,许多学生选材平淡、陈旧,缺乏真情实感,没有个性,感染力不强。三是不能把握文体的基本特征,有些学生作文没有文体,出现了“四不像”的杂货摊式的作文。四是语言苍白,缺乏文采。说明平时学生语言积累少,词汇量小,文化底蕴不足。

5.一些学生语文基本功较差。

一是答题时审题不清。审题不认真,浮光掠影地读题后,便草草作答,结果答非所问。二是错别字现象严重。

三、教学现状分析

学生答题中暴露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以上试卷分析,结合平时听课调研所知,语文教学主要还存在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1.阅读教学,方法不当。

语文阅读课时最多,但实际上一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并不强,考试中阅读理解也最拉分。究其原因就是教学方法不当。教师把教材当成唯一的教学资源,而不是将教材当成学材,当成很好的例子,真正用好教材,实现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迁移。这势必导致学生没有学会阅读方法,当遇到一篇新文章时感到无从下手。而且教师上课有时死扣教材,就课论课,不能激活文章中蕴涵的人文性,不能联系实际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不能旁征博引将新旧知识融

会贯通,造成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学习语文感到索然无味。

2积累运用,抓得不实。

3.题海战术,缺乏指导。

在实际中,教师布置作业时无论练习册质量如何,往往是让学生将一本练习册从头做到尾,很多课堂练习也并未经过筛选。让学生跳进题海,而教师却跳出题海,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学生整天埋头大量做题苦练,甚至重复做题,磨掉了学习兴趣,失去自我,变成做题机器。

四、改进建议

期末语文试卷的命题特点及所体现的命题导向,对今后的教学有鲜明的指导意义,而学生在答题中所暴露的一些问题,也说明了语文教学还存在许多不足。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研究《语文课程标准》,领会其精神实质,按其要求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在今后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握阅读教学的规律,将工具性和人文性很好地统一起来。

阅读教学要遵循从整体——局部——整体的一般规律,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的写作思路及表达的思想感情,其次对局部的语言重点进行品味、探究,对语境中重要词句表情达意的妙处进行体味,对精彩、重点段落进行研读理解,最后再回到整体提升学生的认识,对文本进行创造性的鉴赏和评价。同时教学中还应随文强调字词等基础知识及文体知识,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掌握。总之,教学中既反对脱离对语言的感受、理解直取内容、直取思想、直取感情的做法(只注重文章写了什么,而忽视怎么写的),也反对脱离文本和语境,只重孤立地、集中地进行字、词、句、章、语、修、逻等知识教学的做法。一定要把两性有机融合,从人文内容切入激活工具的应用,从工具应用的角度切入负载的人文内容。

2.给足学生品读文本的时间,教给学生有效的读书方法。

阅读教学中,学生只有读进去,才能进入角色,有所感悟和思考,以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因此,学生静心读书是教学之本,而教师对文本的分析只是枝叶。我们要把读(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用读来穿针引线,带动课堂。既要根据不同文体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又要明确每次读的任务,使读具有科学性、目的性、层次性、实效性。教师要重视读书方法的指导,如默读,既要教给学生概括要点、理清行文思路、揣摩语言、感悟思想感情、鉴赏评价的方法,又要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动笔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这样,通过多次的阅读实践,学生才能具有阅读能力。要坚决摒弃让学生死记硬背字音、词义、段义、中心思想、写作特点及习题答案的徒劳做法。

3.改进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要转变角色,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打破僵化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摒弃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的低效做法,代之以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教学成为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给足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逐渐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采用合作讨论式教学时,讨论的问题要有探究价值,学生分工明确,同时老师要及时调控和导引,既充分尊重学生的创见,又要通过适时引导,把偏颇的问题引向正轨,达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4.要进行科学的写作训练。

作文教学既要摒弃只讲写作知识、技法的做法,又要摒弃不给以具体指导,让学生盲目写作的做法(只布置作文题目,不给指导、批改、讲评)。要联系生活指导学生作文,让学

生从“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闭塞状态中解脱出来,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注意观察生活,细心感悟思考生活,积累生活材料,让生活成为写作的源泉。应多让学生自主拟题,鼓励富有创意的表达,教师命题时要考虑题目是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是否感兴趣,是否有利于学生抒发真情实感,张扬个性。要培养学生的文体感,把握不同文体的写作要领,明确各种表达方式的基本要求。要让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还要让学生养成勤动笔、写日记、书写规范等习惯。

5.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沟通课堂内外。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教学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要摒弃过去以教教材为教学目的,把教科书(甚至课文)当成惟一教学资源,死抠课本、就课论课的做法,树立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课堂上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注重延伸拓展,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更好地理解课文,还要注重选些时文、美文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形成迁移能力。更应打通课堂内外,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让生活成为语文学习的源泉。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引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方法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他们做好读书笔记,丰富文化积累;另一方面要认真上好“综合性学习”课,结合此类课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如开展办刊、朗诵、演讲、辩论、读书汇报、调查访问等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同时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关注语文,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上一篇:青石巷子心情日记下一篇:晋祠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