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材目录(苏科版)

2024-07-20

初中物理教材目录(苏科版)(精选14篇)

篇1:初中物理教材目录(苏科版)

初中物理目录(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引言

1.奇妙的物理现象2体验科学探究

第一章声现象

1.1 声音是什么1.2 声音的特征1.3 令人厌烦的声音1.4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第二章物态变化

2.1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2.2 汽化和液化2.3 熔化和凝固2.4 升华和凝华2.5 水循环

第三章光现象

3.1光的色彩 颜色3.2 人眼看不见的光3.3 光的直线传播3.4平面镜 3.5 光的反射

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

4.1光的折射 4.2 透镜4.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4.4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4.5望远镜与显微镜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

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5.2 速度5.3 匀速直线运动5.4 世界是运动的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

6.1 物体的质量6.2 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6.3 物质的密度6.4 物质的比热容6.5 物质的物理属性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7.1 走进分子世界7.2 探索更小的微粒7.3 宇宙探密

第八章力

8.1 弹力和弹簧测力计8.2 重力8.3 摩擦力8.4 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第九章压强与浮力

9.1 压强9.2 液体的压强9.3 气体的压强9.4 浮力

第十章力与运动

10.1 物体的浮与沉10.2 二力平衡10.3 力与运动的关系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

11.1 杠杆11.2 滑轮11.3 功11.4 功率11.5 机械效率11 综合实践活动

第十二章机械能与内能

12.1 动能 势能 机械能

12.2 内能 热量12.3 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

第十三章简单电路

13.1 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13.2 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13.3 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13.4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

第十四章欧姆定律

14.1 电阻14.2 变阻器14.3 欧姆定律14.4 欧姆定律的应用

第十五章电功与电热

15.1 电能表与电功15.2 电功率15.3 电热器 电流的热效应15.4 家庭安全用电

第十六章电磁转化

16.1 磁体与磁场16.2 电流的磁场16.3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电动机 16.4 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16.5 电磁感应 发电机

第十七章电磁波与现代通讯

17.1 信息与信息传播17.2 电磁波及其传播17.3 现代通信 走进信息时代

第十八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8.1 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18.2 核能18.3 太阳能18.4 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18.5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篇2:初中物理教材目录(苏科版)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第3节

声的利用

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第三章

物变态化

第1节

温度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第3节

汽化和液化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第四章

光现象

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

第2节

光的反射 第3节

平面镜成像

第4节

光的折射

第5节

光的色散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

透镜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4节

眼睛和眼镜

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第1节

质量

第2节

密度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

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1节

第2节

弹力

第3节

重力

第八章

运动和力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第2节

二力平衡

第3节

摩擦力

第九章

压强

第1节

压强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第3节

大气压强

第4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第十章

浮力

第1节

浮力

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

第3节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1节

第2节

功率

第3节

动能和势能

第4节

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1节

杠杆

第2节

滑轮

第3节

机械效率

物理九年级全册

第十三章

热和能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第2节

内能

第3节

比热容

第十四章

内能的利用

第1节

内能的利用

第2节

热机 第3节

热机效率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电荷 摩擦起电

第2节

电流和电路

第3节

串联和并联

第4节

电流的强弱

第5节

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

第1节 电压

第2节

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第3节

电阻

第4节 变阻器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第1节

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第2节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第3节

电阻的测量

第十八章 电功率

第1节 电能 第2节 电功率

第3节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第4节 焦耳定律及其应用

第十九章 生活用电

第1节 家庭电路

第2节 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 第3节 安全用电

第二十章 电与磁

第1节 磁现象 磁场

第2节 电生磁

第3节 电磁铁 电磁继电器

第4节 电动机

第5节 磁生电

第二十一章 信息的传递

第1节 现代顺风耳──电话

第2节 电磁波的海洋

第3节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第4节 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第二十二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1节 能源家族

第2节 核能

第3节 太阳能

篇3:初中物理教材目录(苏科版)

一、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实验设计中器材的品种统计分析

从表格1、2的统计数据分析, 教材中实验所需器械材品种64%是配备标准器材, 36%是非标器材。非标器材主要是学校自购或实验室自制。这给学校的实验室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有些器材的制作有一定的难度涉及木工、钳工、电工等技术, 有些器材的采购有一定的困难, 涉及经费和周边市场的货源供应。例如, 某学校想采购电子点火枪, 总务处主任在县城跑了一圈没有买到, 后来他们的实验员跑来向笔者咨询, 笔者告诉他, 物理教材上的那个长杆电子点火枪只有液化气加气站才卖, 因为它是用于饭店多灶头点火, 使用范围小、销售量小其他商店不经销。另外, 还有一个待解难题就是酒精灯灯芯, 我们不知道在哪种商店可以买到, 今年我校的生物实验室新买了几个酒精灯, 开箱后发现没有配灯芯而无法使用, 事实上, 它可以是纱、也可以是线、甚至布条, 唯一的要求是纯棉, 纯棉灯芯毛细现象明显对酒精的吸附力强, 而且燃烧后灯芯不结块, 灰烬自动脱落, 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日常所见纺织品大都是化纤或棉混纺, 只有部分内衣号称纯棉。某学校曾有一个实验员将女儿的旧内衣拿到实验室, 绞成布条做成了灯芯效果也不错。

表格3是将苏科版物理教材中涉及的器材与装备标准对比, 加上十多年的物理实验员工作经验, 经过慎重考虑列出的。部分书中有图片的没有列入如物理天平、学生天平、布卷尺等, 列入表中的器材有的是教材中不涉及、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使用, 如单刀双掷开关、升降台等, 有的是教学装备改进了如投影器材, 现在是多媒体时代了, 有的是器材装备标准太高, 如电磁波的发送和接收演示器, 教材中的实验设计是用一节干电池、一根导线、一台收音机验证电磁波的存在, 不必花费300多元装备演示器, 而且难以做到教师人手一套。详细情况仍需进一步研讨论证, 笔者只是抛砖引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二、现行物理实验室装备标准与物理教材的差距

1. 演示活动器材配置数量与实际教学需求的差距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最想独占一套器材, 无冲突之虞。例如, 演示温度计配备标准是一只, 真亏制定标准的专家想得出来, 它本是玻璃制品易损坏, 单价也就是30元左右, 如果一所学校真的只配一只, 教学中出现损坏怎么办?教师之间课时安排冲突怎么办?笔者主张对这类价值低又易损坏的器材配置标准是:任课教师人手一套外加一个备用品, 或者按学校规模和教师人均带班数量综合考虑配置。再如, 体温度计配备标准是2支, 单价3元左右, 这里有一个教学要求就是一定要让学生用手摸一下, 体验一下它的形状是三棱柱不是圆柱形 (红水温度计是圆柱形) , 如果在教师手上学生看不清楚, 教师的讲解也没有学生亲自体验来得印象深刻, 这样每个教师教学中就需要4支, 学生每组1支前后传递摸一下, 这样的安排不算“奢侈”吧?对一个学校来说2支肯定是不够的!再如, 500g托盘天平也是这样的问题, 配备标准是一架, 也是不够的, 当然它就不需备用品了, 因为天平不易损坏。至于物理天平和学生天平的配置就显得多余, 因为教材中不作要求, 教学中学生见到图片, 教师提示一下就可以了, 教师也不愿意搬来搬去, 配置了反而浪费资金、占用橱柜空间。

2. 分组实验活动器材配置数量与实际教学需求的差距

目前, 南京市初中学生入学高峰已过, 班级人数减少, 高峰时实验室28张桌子还不够, 现在是30人左右, 分组实验活动组数应调整为20组左右 (2人1组) , 这样器材需求数量大为减少, 装备标准也需要适当调整。另外, 苏科版物理教材中实验设计以活动方式出现, 教材编写组的教师说, 是分组还是演示由教师根据学校教学条件而定, 但教师是根据教参的教学要求特别是中考考试要求来安排, 个别实验活动需要安排分组, 但装备标准不支持, 例如, 教材实验设计条形盒测力计是与学生杠杆平衡条件分组实验活动配套, 需求数量应在20个左右, 但装备标准是1个, 平板测力计配置25个那是给测定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分组实验活动配套, 由于平板测力计结构因素不适合本实验 (本实验需要测力计倒置测量) 。

3. 器材配置标准数量要适当考虑损耗因素

物理实验员大都知道, 有些器材一学年使用一次, 有些器材一学年需要使用多次。例如, 铅块一学年使用一次, 导线、单刀开关、小灯座和灯泡等, 在14个电学实验几乎都要用到, 从怎样让一个灯泡亮起来的实验到串联、并联、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 最后测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像导线、刀开关、小灯座这样的器材使用次数多, 当然损耗也会多。器材配置标准数量要适当考虑损耗因素。

4. 器材装备标准要考虑学校的实验传统

各个学校的教师都或多或少的有他们的实验传统和习惯, 例如, 学生电源配备标准是25台, 笔者做了十几年物理实验员曾向物理教师推荐在电学分组实验活动中使用, 但教师们以教材设计图示是干电池、学生电源使用220伏电流存在安全隐患, 实验中学生对电源的感觉没有干电池好等等, 总之拒绝使用。器材配置标准应注明学生电源与干电池是等价的, 使用干电池就不必配置学生电源。当然还有其他器材存在这样的情况。装备标准中要体现这样的指导性意见。

三、解决配置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1. 调整物理实验室装备标准

物理实验室装备标准应该随着教材的变化进行适时调整, 笔者认为现行的南京市装备标准主要是沿袭人教版教材的需求, 没有考虑到苏科版教材的特点, 生活气息浓厚, 采用了一定数量的日常生活物品来做物理实验。比如:敲击衣架发声实验, 市场上很多新品种的衣架是做不好这个实验的, 它需要纯金属, 最好是粗一些的, 现在塑料制作、涂塑以及套塑料管的衣架均不合适, 相反老品种、滞销的、易生锈的金属衣架倒是最适合的器材。教材实验设计中的一部分器材应纳入配备标准, 例如微型吊扇、电子点火枪、玩具电动机、金属螺母等。2009年11月省教研室和苏科版教材出版社及编写组等在扬州召开会议中传出的信息是待教育部正式颁布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后,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需重新修订, 如果是这样, 笔者建议南京市初中物理实验室装备标准跟进修订, 使它和物理实验教学配合更紧密, 指导性更好, 权威性更高。

2. 部分辅助材料应纳入区县级技装室统一采购和配发

学校自购器材每个学校的情况不一样, 有的学校领导宽松、有的偏紧, 有的实验员比较积极, 有的消极, 有的实验员比较细心、有的马虎, 比如1号干电池, 老品种白象牌就比较好, 现在市场上没有了, 虎头牌也不错, 但长寿牌、铜锣牌较差, 每对的价格变化也比较大, 从20世纪90年代的1元多一点到2元左右, 现在要3元, 这样电学实验成本就高了, 电珠也从每粒1角涨到了现在的4角左右。笔者建议由区县技装办统一采购部分必需品类材料, 这样可以统一规格, 降低价格, 事实上各个学校采购的费用最后全都是由当地财政支付, 例如, 由于民用照明手电筒从原先的1号干电池改为充电电池, 电珠的型号也改用4伏左右, 2.5伏的电珠没有了销路, 商家不愿意进货, 在高淳县境内竟成了稀缺商品, 淘宝网上的价格在每粒0.35到0.5元之间, 南京大行宫附近商家整盒出售单价是每粒0.4元, 后来通过浙江商人从义乌整箱发货定价为每粒0.25元, 价格是便宜了, 但哪个学校愿意一次进货5000粒呢?它是每年正常使用量的十倍以上。对于统一采购部分可以先调研, 由各个学校的实验员提出再综合考虑, 例如蜡烛、火柴、酒精、酒精灯灯芯、乙醚、灯泡、气球、橡皮筋等。

3. 教师和实验员合作进行自制教具和实验设计创新

篇4: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几点研究

【关键词】初中 物理 教材 研究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是根据新课改的相关要求进行设计的,里面有很多内容都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以往的教材中缺少逻辑结构,并且主要强调理论知识的讲解,使得学生在学习时会觉得较为抽象。而物理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够体现物理学的特点。相比之下,现在的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却很注重实践内容,通过将理论知识和时间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充分把握二者的联系,并发现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的关系。由于初中物理知识涉及的面较广,且考虑到学生综合发展的因素,所以在课程设置上较为完整。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对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进行分析和探讨,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对初中物理教学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物理教材注重科学探究情景的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苏科版的初中物理教材中,有很多科学探究模块。在一个单元中,先会对理论知识进行阐述,然后起初几点探究方向。事实上,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注重探究,并发挥他们自身的创造性。当然,在对问题进行探究时,往往会涉及到很多步骤,并且每个步骤都需要学生相互配合才能完成,这就使得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合作能力,同时有效地避免科学探究的形式化。由于初中物理知识较为抽象,这种设计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把握规律。

例如,对于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中“物质的比热容”的知识点进行研究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涉及到很多科学探究模块。“物质的比热容”包括较多的学习目标,比如“物质的吸热能力”、“比热容属于物质的一个属性”、“水的比热容”、“比热容的生活实例”以及“热量计算”等。当然,教材中比较注重对只是环境的描述。就拿该课题为例,其中讲述的是暑期海边游玩的情况 ——人们在中午赤脚走在沙滩上就会觉得沙子烫,而接触海水时就会发现海水很凉;到了傍晚时,人们感到海水很温暖而沙子却很凉。这样的情景设置和简单的理论描述相比,就更为形象具体。紧接着,这段文字下面提出了相关探究问题,也就是让学生从中分析“水的比热容”问题,这样学生就会被问题所吸引,在探究过程中变得更为主动。

二、教材比较注意人文化背景的记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

由于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根据,也就是说教材的设置也该以学生为主。老版本的教材中很少考虑到物理的人文化方面,使得学生虽然学到了知识,但是却不知道学习这些知识的意义何在。当然,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却将其考虑在内,也就是会在内容设置上注意到一些人文化的背景。物理知识是那些科学家通过努力得来的,教材中不仅谈到了物理理论,而且还涉及到发现该理论的科学家的趣闻以及执着的精神。

例如,对于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第十四章“欧姆定律”的知识点进行研究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涉及到人文化背景的讲述。“欧姆定律”包括“电阻”、“电阻器”、“欧姆定律”以及“欧姆定律的应用”四个模块。欧姆定律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提出的,这一定律大大促进了电路工作的发展,并给电磁学带来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课本中对欧姆在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困难和趣闻进行了讲述,这样不仅可以引起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兴趣,同时还能够帮助他们学习这些著名科学家身上崇高的品格。当然,在本教程其他章节也有相关记载,比如奥斯特的“电生磁”实验和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等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也应该讲解中外物理学家。

三、教材的版式设计较新颖,采取图文结合的形式

进入初中之后,学生的教材普遍都是黑白文字记述,比如语文教材。这种教材会使学生提不起学习下去的兴趣,同时也会对使他们产生视觉疲劳。相比之下,苏科版的物理教材则更为生动活泼,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让学生能够耳目一新。由于物理知识本就十分抽象,这种设计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具图片理解这些抽象知识,使抽象知识形象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材中设计了学生和教师的对话图片,这种视觉形象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篇5:苏科版初中物理功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率的定义、单位,并对人和一些事物的功率数值有具体的概念,会计算简单的功率问题。

过程与方法

1.从身边生产和生活实际中,认识做功不但有多少之分,而且有快慢之别,学会把速度的知识迁移到比较做功快慢上来,理解功率的定义及其公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功率的概念,渗透建立概念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功率的概念。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按照书上的情境引入

我们来观察下面这幅图,这是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需要注意到的问题。

在工地上,工人可以用滑轮组搬运砖头,或者用吊车吊砖。这两个过程中是否有力做功?做功的大小怎么计算?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吊车和人都是在对砖头做功,但是有快有慢,今天我们就主要来研究做功快慢的问题。

2.播放动画引入

播放动画:功率选择“功率的引出”按钮,逐步点击相应按钮。

二、新课学习

1.想一想,我们在研究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时,是怎样进行比较的?

(1)时间相同,比较路程

(2)路程相同,比较时间

(3)利用路程和时间之比,即速度来描述。

由速度的启发,你能想一想怎样比较人和吊车做功的快慢吗?

(1)时间相同,比较运砖的多少,也就是做功的多少

(2)运砖多少相同,即做功的多少相同,比较时间

(3)如果时间和做功多少都不一样,我们可以利用做功多少和时间之比来描述做功的快慢,再进行比较。

其实在物理学里有一个专门的物理量来描述做功的快慢,这就是功率,用字母P表示。

2.功率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公式: ,其中W表示功,t表示时间,P表示功率。

单位:瓦特(W),1kW=1000W,MW=1000 kW。你知道1W的物理意义吗?因为1W=1J/s,也就是说1W表示物体在1s内做功1J。

3.比较

比较这四个物理量的建立过程,找出共性,加深对功率概念的理解。

4. 了解一些功率值

5.功率的计算

篇6:初中苏科版物理复习重要知识点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例: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 初中数学,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

例1如图1-1甲所示,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产生的;如图1-1乙所示,鱼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 可以传播声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敲响说明音叉在发声,音叉接触水面溅起水花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推理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生活经验知道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除此之外,鱼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水也能传播声音。

教给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

初中学生普遍感到物理课难学,如果我们教给学生学习物理课的基本方法,就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质量。

1.学好语数,垫石辅路

物理课是初中学生感到难学的课程,其原因是:物理课不但有系统、严密的物理概念和知识,而且物理课与数学、语文课的知识联系也很密切。例如数学中的方次运算、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极值的讨论等知识在物理教学中经常应用。但数学知识又不能生搬硬套,例如数学中a=c/b说明a与b成反比,a与c成正比,但在物理ρ=m/V定义式中,ρ与m、V的大小无关;在I=U/R中,却有I与U成正比,I与R成反比。所以学好数学知识对物理课的学习至关重要。同理,一个学生语文水平的好坏对物理的学习影响很大。因为物理中的概念、定理、定律的文字叙述言简意深,一字之差,天地之别。例如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不能叙述为垂直向下;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若无“闭合”二字,则产生的是电压而不是电流;又如物体吸热后温度升高了20℃和温度升高到 20℃含义截然不同。可见语文知识对学好物理课的重要。

2.联系生活实践,培养学习兴趣

物理课与生活实践联系很密切,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不但是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引导学生遵循好奇心?求知欲?爱学习?责任感的成长规律。例如在学习热胀冷缩后,我让学生举例说明。有一个学生举例说:夏天白天长,冬天白天短;另一位学生说:人在夏天身体高,在冬天身体低。对这类问题我没有责怪学生无知,更没有认为是出怪相而批评学生。我从人体生理特点、地理知识给学生以解答,并鼓励学生大胆地联系实践。在物理运算中也要联系实际。数学运算中有一个四舍五入的原则,但在物理运算中不一定适用。有一次我在讲浮力时让学生计算8个人渡河需几根相同的原木时,学生计算结果是需要5.2根,几乎全班同学都采取四舍五入,答案是5根。我让学生从实际出发分析5根原木受到的浮力与8人重力相比哪个大,会有什么结果,从而使学生知道,物理中有时不能生搬硬套数学原则。

3.总结交流学习方法

在一章或一个单元学完后让学生总结这部分知识的基本结构,即这部分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在总结的基础上每个学生写出学习小结,提出不懂的问题。在对知识归纳总结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交流知识的重点、难点,交流学习方法。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之电功

电功(W):

电流对用电器做的功(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能的多少)叫电功。

①电功的国际单位:焦耳(J)。常用:度(千瓦时)KW.h, 1度=1千瓦时=3.6×106焦耳。

②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

③电功公式:W=Pt=UIt(式中单位 W→焦(J); U→伏(V); I→安(A); t→秒)。

④利用W=UIt计算时注意:①式中的W、U、I、t必须对于同一导体(同一段电路)的同一过程,才能代入公式计算,即要满足“同一性”;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⑤其他计算公式:W=I2Rt(多用于串联电路) , W=U2t/R(多用于并联电路)

以上对电功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初三物理教案:摩擦力

教学目标

目标:

1.知道摩擦现象中的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2.知道产生摩擦的原因。

3.知道滑动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4.知道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

目标:

1.通过影响滑动大小因素的教学培养分析概括的能力,对进行学科研究方法的.

2.通过对生活中摩擦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生活中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的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可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摩擦、。(2)决定滑动大小的因素。(3)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在讲述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产生的原因,教学中使学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伸。

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最后用较大篇幅讲述了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虽然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摩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大小因素的实验。

教法建议

1、现象教学,以实验为主

摩擦是最常见,应用最普遍的现象.对摩擦现象,学生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不能因为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就忽视了演示实验,作为是非常清楚实验的作用,它不能用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能代替(包括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能替代实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分析、判断、归纳),必须尽量做好.尤其在学生有一定认识基础时,更应注意选取生动的事例进行演示分析讲解,这样就能及揭示现象的本质,又能引起学生的.还要注意让学生参与实验,能动手时尽量让他们动手.

2、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在研究影响大小因素的实验中体现了物理学中对多变量问题的研究方法,即当研究对象有多个变量时,可采用控制自变量个数的研究方法.本实验中的变量有两个,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得到滑动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保持压力不变,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得到滑动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向学生渗透这种物理学研究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十分有益的.

3、可采用学生讨论自学的方式教学

由于本节课的知识都不难理解,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通过学生阅读课文、自己进行实验研究、讨论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样有助于提高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对于基础不好或组织纪律较差的学生可采取部分内容引导,部分内容学生讨论的形式教学.

4、适当补充静摩擦的知识.

在摩擦现象中涉及静的事例很多,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因此在教学中适当补充有关静摩擦的知识,使学生知道即可.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思考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决定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

研究决定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

会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问题

教学工具:弹簧测力计、小车、钩码、毛巾、空玻璃瓶、木板、砂纸、洗衣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方法1:从生活现象引入,学生感觉自然.

摩擦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是一个普通的`现象,让学生用手按在桌面上滑动,体会手的感觉。

比如老师使用板擦擦黑板,笔在纸上写字,学生用橡皮擦去铅笔字,这些都是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滑动时,感到受到阻碍。

方法2:从新奇实验引入,提高学生兴趣。

演示筷子提米的实验:在一玻璃杯中放入一定量的大米,插入一支筷子并压紧大米,向上提起筷子会很容易的将筷子拔出;重新将筷子插好,再向米中加少量水,等一会儿,拿起筷子就可以把玻璃杯提起。请学生分析讨论并举出身边的摩擦现象从而引出新课。

手提空瓶的实验:在手上沾些洗衣粉水,握住瓶颈部分(图中覆盖部分)向上提,提不起来;再将瓶子擦干净,用毛巾覆盖在瓶颈部分,受我毛巾向上提瓶,瓶很容易提起。通过两次实验对比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由同学们的讨论可以看出摩擦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要发生相对运动,指有发生相对运动的趋势,但是还没有发生,这种叫静。

方法1:一般情况下,对于“相对运动”的要求较低,可一带而过。对于的方向简单情况可判断即可。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解释清楚“相对运动”“阻碍相对运动”的含义。可参考下面的讲解。

如图9-4-3中一汽车水平向右运动,在某段时间内车上的箱子从车厢前部滑到中部.箱子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是以地面为参照物,此时箱子相对与地面是向右运动的,但箱子与地面间无摩擦。箱子相对于车的运动,是以车为参照物,箱子相对于车向左运动,车给箱子的阻碍箱子相对于车向左滑动,车给箱子的的方向应为向右,即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2.影响滑动大小的因素方法1:演示实验,实验中要设置好恰当的问题。

1)怎样来测定滑动的大小?为什么?使学生理解匀速运动的物体,受的与水平拉力大小相等。

2)请同学们猜想一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根据学生的答案来请学生设计实验,教师进行操做验证。学生的设计会有很多漏洞,教师不要急于给出正确答案,可适当提出针对性问题来加以修正,帮助学生掌握研究对象有多个变量时,可采用控制自变量个数的研究方法。最后得出正确结论:滑动的大小既跟压力大小有关又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方法2:学生分组实验,探索与哪些因素有关?

思考问题:

1)怎样测出的大小?

2)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验证?对于第二个问题可以先讨论,然后在老师不给出正确操作过程的情况下分组完成不同的验证内容,最后由学生总结得出实验方法和实验结论。

3、增大有益的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由学生讨论并举出相应的事例,准备适当的录像材料丰富学生的知识,最后由学生总结出结论。结论:通过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有益摩擦。通过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滑动为滚动,使两个互相接触的摩擦面彼此离来(加润滑剂),可以减小有害摩擦。

(三)巩固练习

1、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下面哪个措施的目的是减小摩擦 ( )A、在机器的转动部分加润滑油B、自行车紧急刹车时用力捏闸C、汽车轮胎上有很多花纹D、北方下雪时,常在道路上洒些灰渣

2、体操运动员在上单杠之前总要在手上涂些镁粉,是为了________摩擦,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而在杠上做回环动作时,手握杠又不能太紧,这是为了________摩擦,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四)小结:

1、不论那种方法都是由“大小的决定因素”中得出的。

2、摩擦可分为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和静摩擦。3、思考题:自行车轮胎蹩的时候为什么骑起来费力。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摩擦与我们

【组织形式】学生小组活动

【活动目的】

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研究,写出对于我们日常活动密切相关的摩擦的认识。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写出专题报告,进行交流。

【参考方案】

可以从多方面了解摩擦。例如可以归纳摩擦的种类,摩擦的应用,摩擦的利弊等,在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研究基础上,查阅有关,写出专题报告,例如“体育中的摩擦”、“静摩擦的应用”等等,还可以设想“如果失去摩擦,世界将会怎样”等问题,自己确定题目,写出专题文章。

【备注】

1、写出专题报告。

2、写出发现的新问题。

初中物理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知识点总结精讲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总结精讲】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的知识,同学们还记得吧,下面我们来学习。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1、根据欧姆定律公式I=U/R 的变形R=U/I 可知,求出了小灯泡的电压和电流,就可以计算出小灯泡的电阻,这种方法叫做伏安法。

2、如右图:

3、测量时注意:A、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应该滑到电阻最大端;B、测量电阻时,应该先观察小灯泡的额定电压,然后测量时使用的电压应该按照从额定电压依次降低测量。C、可以将几次测量的结果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4、测量过程中,电压越低,小灯泡越暗,温度越低,因此电阻会略小一点。

5、会用电压表或导线判断断路的位置。

以上对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知识点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此知识已经很好的掌握了,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做的更好。

初中物理物体的颜色课外实验

【目的和要求】

通过实验了解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仪器和器材】

三棱镜,白色光屏,平面镜,狭缝,红色玻璃和蓝色玻璃,红纸和蓝纸。

【实验】

1.按图2.10-1组装并调整好实验装置,指出从棱镜的出射面射出不同颜色的色光,由于它们从棱镜射出时的方向稍有不同,因此,照到白色光屏的不同位置,在屏上得到彩色的光带。 2.在棱镜和光屏之间先后放红色玻璃和蓝色玻璃。这时,在光屏上的彩色光带只能见到红色或蓝色的光带。表明红色或蓝色玻璃只能透过红光或蓝光,其他色光都被它吸收了,眼睛接收到透明体透过的色光是什么颜色,我们就感觉透明体是什么颜色。

3.在光屏上先后贴上红纸和蓝纸,光屏上的彩色光带只有被红光或蓝光照射的部分是亮的。表明红纸或蓝纸只反射红光或蓝光,其他颜色的色光都被它吸收了。白色光屏可以反射各种颜色的色光。不透明物体反射什么颜色的色光到我们眼里,我们就感觉不透明物体是什么颜色。

4.在白纸上写红字和蓝字,在暗室中,分别用红光和蓝光(在手电筒前面加红色玻璃或蓝色玻璃即可获得)照射,让同学看纸上是否有字及其颜色。再在白光照射下观察,与原来的结果相比较。这个实验能够引起同学的,并加深理解不透明体的颜色。

篇7:初中物理教材目录(苏科版)

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能力,已成为新课标下教师的使命。为实现这一目标,苏科版物理教材有许多地方设置了可用于探究的活动。这就有利于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转变教学观念,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能力培养于一体,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对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认识

1、含义及目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问题、主动实验、寻找答案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验,亲历探究知识或问题的过程,掌握科学思维方法,提高科学素质,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2、探究的一般模式。科学探究的一般模式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与验证——得出结论。探究性实验教学也应遵循这一模式,只不过需要教师的引导,如在确定探究点时往往需要通过教师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问题;得出结论后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将结论应用于实践。

3、意义。1)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物理教学要想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在思想上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探究性教学能让学生自主的参与观察实验现象,探索物理本质,获得物理知识。因此,探究性实验教学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促进学生正确理解物理知识,发展学生健全的个性。2)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学生首先通过观察发现、提出问题,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假设,进行实验探究;最后总结得出结论。由于问题是一个一个提出的,是逐步深入的过程,因此学生会在一步一步的思考、分析、判断中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在动手、动脑的实践和探究中掌握知识,学会科学的思维和研究方法,也就是在“做科学”的过程中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目的。探究性实验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还能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主动的学习、积极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创新思维既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鼓励求异思维的引导下,积极分析、独立思考、各抒己见,其创造思维潜能得到了充分开发,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教师要转变实验教学的观念 教师是教学中的关键因素,教师的教学观念决定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直接影响教学氛围和教学效率。积极、高效的探究性实验教学首先要求教师要转变实验教学的观念。

1、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现代教育不再偏重于对科学知识的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而是强调注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原教材的实验停留在技能型和验证型阶段,表现为教师把仪器设备、实验材料、药品等配备好,学生上实验课只是简单的操作、观察一下,其结果是学生只是知道“是什么”而不知道“为什么”。

2、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教师既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又要和学生平等的参与实验研究,不能越俎代庖,将学生的研究引向既定的结论。这就要求老师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积极为学生提供信息,启迪思维,介绍方法,引导质疑,探究创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3、亲自准备实验。教师应该亲自动手,从准备试验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找出对策,把实验课当做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三、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体会

用心 爱心 专心

对于如何开展积极、高效的探究性实验教学,现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1、发现问题。1)鼓励学生提问。“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给他们将一些科学家的故事,使学生明白:只有善于提问才能有所发现。2)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教师要善于利用多种方法,如语言描述、直接展示、动画模拟等生动的再现有关的物理现象,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然后,引导学生全面、仔细的观察,在看似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例如,在展示“分子间有空隙”时我让学生认真观察总体积的变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2、提出假设。不同的学生对问题讨论、分析后,往往提出的假设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对此,教师不能厚此薄彼,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而应鼓励学生通过实验加以验证,杜绝学生半途而废。

3、实验探究。1)制定方案。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引导学生对实验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展开讨论,共同协商设计。拿出实验方案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对各组的实验方案进行对比,取长补短,使方案更加完善合理。2)组织探究。组织好探究过程是整个探究实验中至关重要的一环。①静心组织,建立小组分工合作制,任务分配到人。由于探究实验步骤较多,操作繁杂,如果不进行分工协作的话,就会出现秩序混乱的现象,导致实验任务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②严格操作。组织学生搞好物理探究实验,教师应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器材的使用方法。对一些危险的操作,动手前一定要交代清楚,以防对学生造成伤害。3)重视观察。在实验中,重视结果而轻视观察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教师必须及时纠正。探究实验的结论都是未知的,特别是学生设计的一些实验方案对他们而言跟新生事物一样,实验者在实验过程中稍有疏忽,结论可能是不科学的。所以,这要求学生重视现象观察,抓住事物的各个方面及其发展变化的全过程,捕捉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异,从而发现事物各个侧面的特点。

4、比较分析,得出结论。1)掌握分析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纵横比较法进行分析,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使学生从平常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从相似的事物中找出差异以及从差异中找出共同点或因果关系,并得出结论。2)正确对待实验偏差。在进行多项实验时,由于某种原因,学生实验结果可能与实验设想不一致,这时教师不要一概否认,而应引导学生从实验原理、取材、操作、步骤等方面去分析原因,寻找问题所在,排除干扰因素,重新进行实验。

以上是我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粗浅认识和体会,愿更多的教师能关注这一至关重要的领域,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使探究性实验教学能更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篇8:初中物理教材目录(苏科版)

信息库是指在正文后添加的拓展性知识, 它具有补充和延伸的特点.信息的知识板块是根据具体的教材内容而设定的, 不是每章的内容都有, 它也不是针对于普遍的学生, 它是针对于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而设定的, 让学习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比较强的学生经过更深一步探索, 获得更高层次的系统知识, 形成创新的思维, 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材是知识的载体, 作为传授知识的主要工具, 有效地传承和发展学科的知识.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方面,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发挥其教育教学最大的功效, 推广和试用以后得到了广大师生和教育者的认可和支持, 让物理的教学更具有可操作性.

二、初中物理教材中“信息库”知识板块的教学策略

1. 研究物理的发展史, 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

物理学史是人类对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探索的认识史.在物理的教学中进行物理学史教育, 可以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科更多的发展史, 在物理学家的身上受到更多的启发和寻找学科的创造灵感, 深入探讨学科的奥秘, 形成创新的思维.

物理教材的第七章中的“信息库“主要是介绍了显微镜的发展史, 而且最早还是由一个眼镜店的老板研究出来的;教材的第九章的“信息库”中介绍了牛顿在物理学科方面的杰出贡献, 他结合了前人的物理研究成果, 发明出了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在教材第十一章的“信息库”中讲解了著名的物理学家伽伐尼和伏打是通过什么样的实验方式对电流进行研究的, 让人不可思议的是, 他为了研究电流的大小, 竟然用自己宝贵的身体进行电流的实验.通过研究物理的发展史, 以及名人的科学研究的杰出成果, 在科学家对真理的探索坚持不懈精神的鞭策下, 利于学生培养永不言败的探索精神, 树立与时俱进的学习理念, 达到崇尚科学文明、追求真理的学术境界.

2. 温故而知新,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材具有环环相扣的特点.所谓温故而知新, 学生形成课前预习和课后练习的好习惯, 有利于他们掌握学科的系统知识, 加强物理学科和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例如, 在物理教材第九章中的“信息库”:介绍了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之间的联系和产生要素.学生可以结合之前学过的摩擦力知识, 回顾和复习摩擦力的要点, 在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的学习中,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我们可以把物理的课堂转移到自然知识科目的教育中, 合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 鼓励学生制作一些小发明, 进行物理实验的研究.或者在课余生活中, 可以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一些有关物理知识的现象, 然后总结出相关的规律.

3. 加强物理学科与其他科目的联系, 形成全面的知识体系

物理教材的第一章:介绍了“多普勒效应”;教材第十三章:主要介绍光现象的形成以及臭氧层与紫外线的关系;在第十四章中, 介绍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第十五章介绍了计算机中CPU的上的散热器.所以在物理的教学中, 要注意物理知识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的紧密联系.

在教学方法的改善中, 可以结合多媒体课程的教育.让学生结合互联网上或者是通过其他途径获取更多的前沿科技知识.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工厂观摩各种各样的产品, 了解它们是应用什么物理知识进行生产的, 或者带领学生乘坐重力电梯, 结合“信息库”知识板块的介绍, 我们就会明白电梯就是滑轮的使用.

4. 开展制作大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物理教材信息库的模版中, 设置了各种各样的探究活动, 要求师生们坚持与时俱进的研究理念, 加强物理学科知识和社会生活的联系, 通过比赛的形式, 提高教学的成果.在初三教材第十三章“信息库”中主要是介绍了物理学家对杠杆的研究, 我们可以进行设计杠杆的比赛;第八章“信息库”介绍了弹性形变, 让学生设计弹簧测力计和简易计时器等.在摩擦力的研究中, 让学生制作各种各样的物理研究模具.同时还可以通过物理理论知识的竞赛, 使学生形成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精湛的操作技巧, 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目的.经过理论和操作上的各种比赛, 学生交上来的作品以及在比赛中的优秀表现都让我们大为赞赏.

总之, 通过对“信息库”知识板块的研究, 扩展了课堂教学的空间, 使物理教学的实践更具有直观性和可操作性, 有利于学生投入到全神贯注的学习状态中, 树立崇尚科学的信念.“信息库”知识板块与现代科技发展的有机结合, 有利于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摘要:素质教育教材的改革和创新, 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 提高学生整体的学科素质和综合素质.课程的改革具有指导性、规范性、操作性.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中“信息库”知识板块, 是教材改革的特色之一.体现了课堂上“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参与合作交流, 形成创新思维.本文主要是结合“信息库”的知识板块的特点, 分析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信息库知识板块,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张友兰.初中物理教学中应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 (教研) , 2010.

[2]王绍符.从知识的整合看基础教育物理教材的改革[J].物理通报, 2011 (7) .

[3]黄宏君.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中“信息库”知识板块的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物理.2008 (4) .

篇9: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材梳理

第11章是《简单机械和功》,这一章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简单机械——杠杆、滑轮;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功——做功的多少、做功的快慢、做功的效率。本章共编排了七个学生探究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在“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关于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杠杆要保持静止即平衡,而杠杆倾斜是因为杠杆自重的影响,为了忽略重力的影响就要使重力作用线通过支点,调节平衡螺母实质是调节重心的位置。而在实验过程中,首先要肯定这种方法的可行性,通过讨论得出此操作不方便的原因,进一步引导学生得出在实验过程中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测力臂,实质是改变力臂的位置,使力臂在杠杆上,这一例同样也不方便测力臂。

“再探动滑轮”应围绕“为何探?探什么?如何探?”的思路展开。为何探——明确实验目的,用动滑轮能不能省功;探什么——测量拉力做的功与滑轮对钩码做的功并比较大小;如何探——改变物重,改变滑轮重。通过数据分析可得出,滑轮不能省功,但是可以少做一些功,从而逐步树立学生利用机械做功总存在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思想,为机械效率的教学做了铺垫。

学生在做有关机械效率的题目时,常常分不清哪个是有用功,哪个是总功。关键在于学生对有用功的认识不足。在这里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用水桶从井中提水,哪部分是有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如果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捞桶的时候,水桶里带上了一些水,在这种情况中有用功与额外功又分别是什么,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有用功是做功的目的,加深了学生对有用功与额外功的认识。

第12章《机械能和内能》的编写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的一条是以现代交通工具——汽车为载体来引入,先后介绍了机械能、内能及其相互转化,以及燃料的热值、内燃机等知识。暗的一条线索是以能量的概念展开,让学生了解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前面学习的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这两种运动形式分别对应着机械能和内能,而且每种形式的能量并不是孤立的,是可以相互转化(如动能与势能的转化、机械能与内能的转化)或转移(如内能的转移)的。

在本章的探究活动中常用到“控制变量法”,如“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模拟打桩”“探究物质吸热升温的属性”“比较质量相同的不同燃料充分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等问题时都用到这种方法。这种研究方法在八年级的学习中已经多次接触过,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

观察单摆与滚摆的实验,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同时渗透机械能转化与守恒的思想观点。后面所例举的实例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动能与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观点来分析,并认识到能量转化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在探究物质吸热升温特性的实验中,对于用加热时间来控制吸收热量的多少,学生难以理解,往往会答成控制升高的温度来控制吸收的热量。虽然在信息快递中明确指出“如果加热方法相同,就可以认为单位时间内物体吸收热量相同”,但仍然比较抽象。这里不防举一个形象的例子:用相同水流大小的龙头向不同的柱形容器中放水,能不能根据水位的高低来判断容器中水量的多少呢?显然是不行的,容器的底面积不同,而相同的水流量,只要控制放水时间相同就说明容器中的水量相等。

第13章《电路初探》是探究电路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第14章是研究电路的“交通规则”——欧姆定律,第15章是探究电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关系,从现象到规律,从定性到定量,层层递进,在探究过程的体验中逐步深化学生对电的认识和理解。

在“怎样使两个小灯泡亮起来”活动中需强调不允许发生电源短路的情况,在此前提下,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放手发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要求学生把自己成功的连接方式用电路图表示出来,利用投影进行交流、分析、归纳得出基本的电路连接方式。正确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要注意把弹簧测力计、温度计、刻度尺的读数技能迁移到电表的读数上来。同时也要注意到它们的不同之处:中学物理实验中所用电表的准确度级别较低,不需要对电流、电压值进行估读。由于电表是双量程的,要看清电表使用的是哪两个接线柱,从而确定量程。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双量程电表,所以电流表的读数是一个难点,可以借助动画来训练读数。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来获取知识,教学过程应成为教师引导下学生动手、动脑的生动活泼的探究过程。本实验也是欧姆定律变换式的具体应用,对于加深学生对欧姆定律和电阻概念的理解有重要作用。由于学生有前一节课探究的经验,教材将整个探究过程留给学生自行完成,只提供了实验中需记录的数据表格。

篇10: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目录

1、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

2、谈骨气(吴晗) 3、想和做(胡绳)

4、*哨子(富兰克林) 5、*灰姑娘的时钟(角山荣)

第二单元

6、怀疑与学问(顾颉刚) 7、发问的精神(启凡)

8、*论求知(弗兰西斯”培根) 9、*应有格物致精神(丁肇中)

10、*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罗迦“费”因格)

第三单元

11、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

12、短文两篇(吕叔湘) 论“基本属实” “偃旗息鼓”与“圆满结束”

13、《枫桥夜泊》新解质疑(刘金) 14、*“病从口入”与“食物相克”(黄树则)

15、*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冬明)

第四单元

16、故乡(鲁迅) 17、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

18、麦琪的礼物(欧“亨利) 19、*范进中举(吴敬梓)

20、*不朽的失眠(张晓风)

第五单元

21、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 22、醉翁亭记(欧阳修)

23、*满井游记(袁宏道) 24、*峡江寺飞泉亭记(袁枚)

25、诗词五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南园(李贺) 梦江南(温庭筠)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己亥杂诗(龚自珍)

第六单元

26、《孟子》二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7、岳阳楼记(范仲淹) 28、*越巫(方孝孺)

29、*《世说新语》三则(刘义庆)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陈太丘与友期 魏武将见匈奴使

30、诗词五首

饮酒(陶渊明)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行路难(其一)(李白)

篇11: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目录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

2、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张允文) 3、* “挑战者”的追思(郝铭鉴)

4、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 5、*种树“种到”联合国(李广华 孙亚辉)

第二单元

6、阿长与《山海经》(鲁迅) 7、驿路梨花(彭荆风)

8、一面(阿累) 9、*我的信念(玛丽·居里)

10、*吾家有女初长成(程乃珊)

第三单元

11、荔枝蜜(杨朔)12、猫(郑振铎)

13、*斑羚飞渡(沈石溪) 14、* 心中的鹰(唐敏)

15、*鹤群翔空(江口涣)

第四单元

16、郭沫若诗两首 天上的街市 静夜

17、现代诗三首 纸船(冰心) 我是一条小河(冯至) 色彩(闻一多)

18、*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何其芳)

19、*乡愁诗两首 乡愁(余光中) 乡愁(席慕蓉)

20、*外国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

第五单元

21、短文两篇 三峡(郦道元)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22、闲情记趣(沈复) 23、*周处(刘义庆)

24、*晏子故事两篇《晏子春秋》

25、诗词五首

使至塞上(王维)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春望(杜甫)

登飞来峰(王安石) 论诗(赵翼)

第六单元

26、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27、小石潭记(柳宗元)

28、*观潮(周密)

29、*寓言四则 画蛇添足《战国策》 买椟还珠(韩非子)

滥竽充数(韩非子) 塞翁失马《淮南子》

30、诗词五首

渡荆门送别(李白) 秋词(刘禹锡) 赤壁(杜牧)

篇12:2012年初中物理新教材目录

第1节电压 第2节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第3节电阻第4节变阻器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

第1节 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

电压的关系

第3节声的利用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第三章物变态化 第1节温度 第2节熔化和凝固 第3节汽化和液化 第4节升华和凝华第四章光现象 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第2节光的反射 第3节平面镜成像 第4节光的折射 第5节光的色散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透镜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4节眼睛和眼镜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第1节质量第2节密度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力 第1节力 第2节弹力 第3节重力关系第十章浮力 第1节浮力 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 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第1节功 第2节功率 第3节动能和势能 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第1节杠杆 第2节滑轮 第3节机械效率九年级全册 第十三章热和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 第2节内能第3节比热容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1 节内能的利用第2 节热机

第3节热机效率 第十五电流和电路 第1节电荷 摩擦起电第2节电流和电路第3节串联和并联第4节电流的强弱第5节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第2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第3节电阻的测量

第十八章 电功率 第1节 电能 第2节 电功率

第3节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第4节 焦耳定律及其应用

第十九章 生活用电第1节 家庭电路

第2节 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

第3节 安全用电

第二十章 电与磁第1节 磁现象 磁场第2节 电生磁

第3节 电磁铁 电磁继电器 第4节 电动机第5节 磁生电

第二十一章 信息的传递

第1节 现代顺风耳──电话 第2节 电磁波的海洋

第3节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第4节 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第二十二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1节 能源家族第2节 核能第3节 太阳能

篇13:初中物理教材目录(苏科版)

(1)促进重视DIY实验

通过研究与实践,建构DIY实验具体的教学模式,使DIY实验既富有趣味性,又具有可操作性,健全DIY实验的评价体系,突出其在整个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促使教师、学生和家长更多地关注DIY实验。

(2)促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借助课题研究平台,可以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包括实验室、学生家庭、社区甚至大自然等课程资源,可以更好地营造良好的实验、实践环境,并能充分利用身边费用低廉的器具和材料,设计富有创造性的实验和时间活动。

(3)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双赢”发展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而教师同样能够真正转变工作理念,特别是教学方法和评价理念的改变,实现教学相长。

(4)有利于生物DIY实验的普及推广

实验的设计应该多样化,可以采用比较规范的实验仪器来设计实验,也可以设计低成本实验。通过本课题的活动过程实录,努力构建让有条件和没有有实验条件的学校均能够开展DIY实验的不同实践模式。

二、开展 DIY 实验的目的

(1)帮助教师对苏科版教材中DIY实验的设计的目的和作用有充分的理解和认同,从而对新课标新教材有更充分地理解和体会,从而更好地利用好教材,把课堂延伸至课外。

(2)帮助学生在DIY实验的实践中“做中学”,全面提升生物学科学素养,特别是科学探究技能的提高。

(3)通过师生参与DIY实验的设计、开发和实践,努力形成一种课外探究和研究性学习的氛围。

(4)通过社团引领,努力探索出初中生物DIY实验教学的不同模式。

三、DIY 实验类型和名称的开发

生物知识对抗赛

四、活动实例:艾滋病讲座

活动目标:1.说出艾滋病的概念;

2.说明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

3.交流防治艾滋病青少年应该如何做,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地点:阶梯教室一

活动准备:向各个班级发出活动邀请;

绘制宣传海报、印刷艾滋病知识手册及调查小问卷。

活动过程:1.课前学生整齐有序的到达指定地点,阅读知识手册;

2.聆听讲座;

3.交流讨论,发言提问;

4.完成调查小问卷。

活动总结:

本次讲座中,通过老师的讲解,同学们的讨论以及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大家对艾滋病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同学们在会后还纷纷表示今后要多向周围的亲朋好友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争做一名称职的防艾宣传员。

摘要:DIY实验是对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和补充,旨在通过各类实践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并激发学习兴趣。本文首先介绍了开展DIY实验的意义和目的,接着又介绍了DIY实验类型和名称的确定以及实验内容的具体安排,最后通过两个实际活动进行举例说明。

篇14:初中物理教材目录(苏科版)

笔者也是带着各种各样的看法和疑问,经过新课标培训、学科教材培训,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总结和反思,才逐渐的认识到教师把教材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不仅需要有自己的理解,还需要根据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学校的条件、周围的资源以及教师本人的特长等因素处理教材,对教材进行必要的“二次开发”,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因时因地作出新的决定,改变原有的教学设计方案.也就是说,教师使用教材需要有自己的创造,教材应是教师再创造的基石,而不应是束缚教师的枷锁.因为,教材内容是相对静止的,稳定的,教学内容则是开放的、动态的.教学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创生的,教学内容具备了教材内容所无法包容的内涵,教材内容如何转化为教学内容,内在地隐含着教师对教材内容的个性化演绎和创造,这实际上就是教师对教材的“二次开发”.下面就以教学案例的形式,介绍几例笔者对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二次开发”.

案例1 对教材结构顺序的二次开发.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的内容是“简单机械和功”,在这一章中,第一节为“杠杆”,第二节的内容是“滑轮”.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将教学顺序做了调整,先带领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直接认识到动滑轮的省力作用,然后再学习杠杆的知识,把滑轮作为一种特殊的杠杆来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分析 《物理新课程标准》强调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获得知识,不要求教师严格按照知识在学科中的逻辑关系进行教学.众所周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先学习滑轮,使学生获得到动滑轮能省力的感性认识,然后再来学习杠杆,使学生从杠杆原理的角度理性的看待动滑轮的省力作用.教师对教材的这种机构顺序的“二次开发”不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案例2 对教学内容引入方式的二次开发.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的内容是“物态变化”,在开始进行这一章的教学之前,笔者从医院的皮肤科购进了一瓶液氮,在上课时将液氮缓缓的倒向装有水和小金鱼的烧瓶,学生观察到小金鱼瞬间被冰冻在了水里!学生求知的欲望被这一引入实验充分的调动起来.

案例分析 笔者通过上述的引入实验,让学生同时了解到了物质的三种状态及物质状态的变化: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液态的氮气变成气态的氮气.这样对教材引入知识的方式的“二次开发”,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本章知识的兴趣,而且为后续物态变化知识的学习做了有意识的铺垫.这种引入的方式,显然要比照搬教材上的“观察水的三种状态”要好的多.

值得一提的是,在“物态变化”这章的后续学习中,笔者还特意安排了一个相关的拓展实验,把香蕉放在容器里,再把液氮浇在香蕉上,可以看到液氮迅速汽化,在液氮汽化的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温度迅速降低,香蕉被迅速冷冻.由于其分子的结构和作用都发生了改变,此时再用香蕉来钉钉子,学生惊奇的发现钉子竟然被香蕉钉到木板里了!通过上述的拓展实验,笔者试图向学生渗透这样的观点:物质的性质和功能是由物质的结构和状态决定的,更深层次的原理与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密切相关.但这些处于上位的观点,如果我们教师不通过日常的教学活动,以这种贴近学生的实例的形式渗透给学生,而是靠单纯的灌输来形成,显然是不可取的.

案例3 对教学内容的二次开发.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的内容是“欧姆定律”,第一节的内容是“电阻”,在这一节内容的末尾,教材简单的提及“电阻的大小还与导体的温度有关.”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对该部分教学内容通过探究实验的方式进行了更为具体的呈现.将一日光灯的灯头与小灯泡串联在一起,将开关闭合,小灯泡发光,然后用打火机的火焰烧烤灯头内的灯丝,能够明显的观察到小灯泡的亮度由亮变暗.

案例评析 诸如此种具体化的“二次开发”还有很多,比如,在第十四章的第四节“欧姆定律的应用”一节中,在利用伏安法“测量定值阻值”后,教材也只是简单的提出:“用这种方法也可以测量小电灯的电阻.”却没有对测量方案进行具体的探讨.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虽然对部分教学内容进行类似的简化处理,但是不代表这部分知识是无关紧要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进行同样的简化处理.相反,我们教师应该通过这种对教学内容的“二次开发”,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以及物理方法的灵活应用.

案例4 对教学方式的二次开发.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九年级下册第十五章“电功率”一节,在电功率概念的建立上,看不出教材的编写者有意引导教师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建立这一概念.但是作为物理教师,应该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来考量这一概念建立的方式.如果参照教材采用毫无新意的讲授式,亦或是采用类比的方法,学生都是无法真正理解电功率这一概念的.笔者在进行该节内容教学时,采用科学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电功率的概念,效果较好.下面就简单介绍这一教学过程.

(1)引入

笔者采用学生所熟知的电吹风来引入,因为电吹风有两个档位,这一正好和教材内容相吻合(“同一电器的不同档位……”),教师首先抛出问题:“老师今天带了一个电吹风,它有两个档位,那么这两个档位有着什么不同呢,今天就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探究吧!”

(2)引向探究之路

“同学们,电吹风,没电可吹不出风,要想知道电吹风的两个档位到底有何不同,看来我们还得先给它通电来试试看.”

(3)开始探究

教师将电吹风接入电路,分别让电吹风在两个档位下工作,让学生观察电路中的电子式电能表的不同反应,学生很自然的发现,在不同档位下工作时电能表的耗电指示灯的闪烁频率不同.

(4)引向深入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耗电指示灯的闪烁频率不同,到底意味着什么?学生可能会说,电吹风在不同档位下工作时,耗电多少不同.教师这时不予置评,只提供该电能表的常数:比如6400 imp/(kW·h),让学生说明该常数的物理意义.

(5)由学生对电能表常数的理解,进一步引导学生可以通过数耗电指示灯闪烁的次数来计算电吹风耗电的多少

教师建议同在1分钟内,让电吹风的两个不同的档位下工作,由学生分别数耗电指示灯闪烁的次数.教师安排学生计时及数数,然后记录下指示灯闪烁的次数.

(6)教师进一步发问

如何确定在这1分钟内电吹风所消耗的电能分别是多少?学生独立思考、计算.小组汇报,教师将结论记录在黑板上.

(7)教师引导学生对探究所得的数据进行反思

相同的时间消耗的电能不同,这说明了什么?学生会得出电吹风在不同档位工作时消耗电能的快慢不同的结论.

(8)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

“电吹风消耗的电能到哪里去了?”,学生很容易说出变成了内能和风能.教师接着引导,“是通过什么方式?”学生说是通过电流做功的方式.教师此时因势利导,得出消耗电能快慢不同也就意味着电流做功快慢不同,那么我们该如何描述电流做功的快慢程度呢?我们有必要建立一个新的物理量,这就是电功率.

(9)教师:那么我们该如何定义这个新的物理量——电功率?学生:单位时间所作的功,或做单位功所需的时间.也就是相同时间比较功或相同的功比较时间.

(10)教师引导学生对上述的两种方法进行评价,通过讨论发现,如果采用做相同的功比较时间的方法,也就是用tW来比较电流做功的快慢时,那么数值越小做功越快,不如用Wt的方式易被人们理解.至此,教师通过科学探究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电功率的概念.

案例评析 在新课标苏科版物理教材和教师的实际教学实践中,探究式教学目前还主要集中在物理规律的教学上,很少涉及对物理概念的探究式教学,科学探究在物理概念教学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盲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滞后,教材的引领导向不明亦是重要的一方面.物理概念是对物理客体的抽象与概括,概念本身都是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逐步生成、廓清和发展的,与科学探究有着“天生而必然”的联系,应该可以将概念教学与科学探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探究的形式”来进行物理概念的教学! 科学探究方式在概念教学领域的缺失,无论是从新课程实施质量提升的角度,还是从概念教学理论发展的角度,都是“不可容忍的”.实际上,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中,诸如速度的概念、电阻的概念、力臂的概念等,我们教师都有必要对教材中概念的教学方式进行二次开发,采用科学探究的方式来进行物理概念的教学.

上一篇:小学四年级600字作文快乐的一天下一篇:2007年中小学学校德育工作计划-中小学,学校,德育,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