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国有企业之我见

2024-07-18

创新国有企业之我见(精选8篇)

篇1:创新国有企业之我见

企业创新之我见

前言:企业走在生产力创新之路的前沿,是创新生力军的主力,受最直接的利益驱使,因此具有最直接的动力。

1、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企业创新是产品差异化的必由之路,增强企业创新力与创新点,可以进一步的增进企业产品的差异化程度,增加其附加价值,进一步地形成基于差异化的垄断优势,从而降低消费者对其产品的需求弹性,是消费者对其的依附性增强,进而企业可以左右或控制市场,对价格有左右和制定的权利,最后获得超而利润。

2、从企业创新的内容看,可以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1)硬件部分,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2)软件部分,组织创新,指根据外部环境的改变、组织自身成长的需要以及组织内部生产、技术、管理条件的变化了的条件,对整个组织结构进行创新性设计与调整。不论是企业的硬件创新技术创新还是软件创新组织创新,都是管理上的进步,都直接地提高生产效率以及利润转化过程。

3、我国企业创新是块众所周知的短板,也曾有人不断惋惜说今年世博最大的缺憾是没能组织建立个有实力的企业技术创新的展示场馆。基于此点,我个人认为主要是因为明晰的产权制度是技术创新的内部动力的基本保证。只有在产权明晰的前提下,企业才会改“政府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而我国因为市场化程度的不足,很难落实这点。我国企业创新之路任重而道远。

篇2:创新国有企业之我见

摘 要:企业内部要求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必然促使企业管理的管理理念、经营思路、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管理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创新。因此,对企业管理创新问题进行研究。为企业增强竞争力、推进企业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总结,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关键词:科学管理观念,创新能力,企业技术基础设施

引言: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跨入新世纪,我国企业要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取得主动,必须注重学习研究国内外管理的新思维和趋势。在引进吸收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需求适应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管理研究成果和实际经验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自身发展需要,有选择地、灵活地、“权变”地加以应用,不断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管理创新。

一、树立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的科学管理观念

1、管理观念由追求利润最大化向追求企业可持续成长转变

把利润最大化作为管理的唯一主题、最高宗旨,是造成企业过早夭折的根源。在产品、技术、知识等创新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可持续性成为现代企业面临的一个比管理效率更为重要的课题。企业是一个人造系统,其内部系统是可以改造的,而生生不息的企业管理创新正是企业实现可持续的重要保证。

可持续成长管理观认为利润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但不是其生存的目的,要科学合理地追求利润。坚持这种管理观,在管理中就会注重整体优化。讲求系统管理,实行企业系统整体功能优化,注重依靠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市场竞争优势:注重夯实基础管理,讲求管理精细化,实行管理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注重开拓创新,要求在自我否定中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实现变革与稳定并存;注重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能动作用;注重以诚信为本,对待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要讲求质量、服务、信誉过硬等等。

二、树立知识是关键生产要素的观念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己成为决定企业经济连续增长、报酬递增的关键性要素,产品中蕴含的知识量(知识产权)成为企业竞争中最有利的武器。企业应改变传统狭隘的重视有形资产,轻视无形资产的观念,要强化无形资产意识。树立知识是关键生产要素的观念。

首先,要重视知识要素的开发。在企业中,应当建立和完善研究与开发机构,以便结合经营进行知识创新和知识应用,推进企业的技术、管理创新。其次,注重无形资产的保护和管理,加大无形资产投入。企业应当建立专门的无形资产管理机构,负责无形资产的创新、设计、引进、应用,并设立知识主管,实施对无形资产的分类、评估、投资以及建立知识档案,为无形资产投资交易和共享创造依据,不断拓展无形资产的范围,要注重对知识产权类和流通领域的无形资产的积累和投资,

三、树立人性化管理的观念

1、人性化企业管理。现代企业管理是人们共同劳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而以人为本强调了将人放在管理的中心地位,关注人的需求。一方面,人性是个抽象的概念,人的天性中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并与环境紧密联系,产生不同的需求。这决定了人是一复合体,而非简单的“经济人”或“社会人”。马斯洛有关人的需求五层次的实质不会改变,但在不同的环境下,满足需求的方式和手段不尽相同。另一方面,“人性”的东西决定了人的道德观念、意志、兴趣、创造性等这些事关企业命运的“个性品质”。再有,制定着重于人的理性,具有强制性、不可变通性,常会导致人们僵化的思维、保守的行为,人们习惯于墨守成规,逃避现实,害怕变革,甚至自欺欺人。所以,企业必须在管理中对人性的各个方面给予充分的考虑,按照人性的原则来实施管理。

2、实行人性化企业管理,一方面要注意利用和发扬人性中有利的一面,为企业发展服务;一方面要对人性中不利的一面加以抑制,弱化其反面作用。在企业管理实施手段上采取“人性”的、灵活的方式、而不仅仅是靠理性的约束和制度的规定来进行管理。尊重个人与人性,不只是以组织意志、管理者意志来约束和限制员工。在实现企业共同目标的前提下,应给员工更多的“个人空间”。人性化管理可以融入到每一个过程、每一项活动,可以体现在一项制度,一个举措,其关键在于员工的参与。团队型参与管理模式是人本管理的高级阶段。现代管理理论提出7~13人为最佳管理幅度,通用电气却将管理幅度变成数十人乃至上百人,使得每级管理人员不得不向下属授更多的权,让下级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使基层人员的意见能很快反映到公司的决策层。总裁韦尔奇向几乎所有员工发出过手写便条;常安排与比他低几级的经理共进午餐;喜欢突然视察工厂和办公室,让人们感受到他的领导,鼓励和鞭策员工。这是对僵化制度的打破,充分体现了对人性的尊重,对员工天性的释放。这是制度与弹性的完美结合,更是理性与人性的完美结合。

3、重视人的知识化,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把员工的学习素质提高作为企业经营成功的关键要素。其次实现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应变和创新能力。在信息化、知识化管理中,打破传统企业在分工上的官僚等级制,重新设计企业的价值流程和结构,重新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及领导者进行定位。使具有不同教育和文化背景的企业人积极合作。共同享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信息,达到更多地交流、更多的一致行为,更多的责任和共同的文化,从而实现企业快速发展。要建立能为知识共享和信息交流提供方便的基础设施。使企业对内对外都能够实现快速准确的交流,在产品开发、生产和市场销售之间进行反馈。

4、提升管理主体的创新能力

创新经济学的鼻祖熊彼特指出,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企业家是最具有创新能力和影响力的人,他们不墨守陈规,不遵循循环流转的轨道.却常常创造性地改变这种轨道。目前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效率不佳与企业家缺乏不无关系,要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必须注重企业家队伍建设,培育造就一个主导管理创新前沿和领导市场竞争潮流的“企业家阶层”。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是实现企业管理创新的关键。有人指出.企业家活动具有一定程度的公共产品性质。因为其风险由自己承担,而他们的成功却往往使全社会受益。因此,国家应该制度化来扶持和鼓励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政府在制度上,应着眼于为企业家提供一个开放、宽松的环境,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

四、建立支持知识运行的企业技术基础设施

从简单的知识支持工具到企业信息网络、通讯设施以及整套的更为复杂的组织软件和决策支持系统都是必不可少的,数据挖掘和良好的文件管理也很重要。要建立健全公司内外部网络,使员工方便、快捷地了解全球信息,开阔视野和思路,更好地获取、运用和创造新知识。

五、结束语

总之,我国企业要在管理上有所创新,应该树立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的管理观念,提升管理主体的创新能力,创建有利于创新的激励机制,建立学习型组织并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建立本土文化,强化知识管理,加快制度创新,我国企业要在新形势下谋求发展。

参考文献

[1]芮明杰现代企业管理创新[M].太原:山西经济山版社,1998:28.[2]杨沽.企业创新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209.悠悠期刊 :http:///

篇3:企业档案管理创新之我见

所谓创新, 就是人们根据预定的目的, 调动已知信息、已有知识, 开展创新思维, 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新概念, 或者新设想、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成果的智力活动过程。也可以说, 创新是使创新思维变为现实成果的过程。企业档案部门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 推动企业档案事业的发展创新, 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指出,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同样, 没有创新, 企业档案工作就不可能在新的世纪赢得更大的发展;没有创新, 企业档案工作就没有生机和活力。

1.1 创新是企业档案管理部门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

企业档案事业的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 在档案事业中最为关键, 处于核心地位。作为重要信息收集、贮存和开发利用的档案部门, 面临着信息网络化、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多样化和管理现代化、以及文档一体化等多方面的挑战。要适应新的形势, 我们企业档案管理部门必须深刻认识创新的重要性, 并加强对创新和创新能力及创新服务的研究, 培养创新意识, 启发创新思维, 提高创新能力, 勇于创新实践, 用创新拓展企业档案管理发展空间, 适应新时代对档案工作的需要。企业档案管理部门只要坚持创新, 就能取得新的成绩, 得到新的发展。

1.2 创新将有利于提高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研究能力和业务素质。

创新是一个过程, 是一种能力的体现。能力是人的素质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实际本领、能量和熟练水平等, 如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检索、利用、编研, 以及档案管理现代化设备的操作能力等等。创新能力与人的思维方式、认识水平、人格素质有着密切关系。当今社会和经济生活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新的行业和领域不断形成, 这些对企业档案业务的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只有自身素质提高了, 才有创新的愿望和追求, 才有创新的智慧和本领。

2 增强企业档案管理的创新意识

2.1 企业档案工作管理思路的创新

创新行为, 首先要有创新意识, 有强烈的创新欲望, 也只有如此才能有创新动力。科技要创新, 体制要创新, 企业档案工作也要创新。长期单调而枯燥的工作方式、传统而落后的工作方法, 使得许多企业档案工作者缺少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 他们墨守陈规, 按传统办事, 日常档案工作也只是满足于每年立卷归档多少案卷, 提供利用服务多少卷人次, 而对于市场需要哪方面的档案材料, 企业档案工作是否适应当前形势和社会发展需要等等, 却一无所知, 更谈不上企业档案工作如何主动、超前服务于市场, 服务于社会。而服务的落伍, 必将使企业档案工作失去生存的活力和市场。因此要改变企业档案工作既无动力, 又无目标的状况, 应努力使企业档案部门变成先行者, 形成企业档案工作由事后搜集材料变为事前介入、事中参与的新的档案管理工作理念。企业档案工作只有日日思变、天天求新, 才能以超前的意识赢得利用者的满意。因此, 要使企业档案管理部门创新成功, 必须培养创新思维, 只有具备了创新思维, 才能为创新打下基础。

2.2 企业档案工作管理模式的创新

我国企业档案工作有一些传统做法已不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必须进行创新。其中包括档案工作环节和一些具体的操作手段的革新。要在立卷制度上更新, 在工作手段上改进, 尽量简化档案部门长期推行的一些繁琐、呆板的操作步骤。如从组卷的形式到装订的手段上考虑, 怎样做到既不影响日后调档利用, 又能尽快完成归档程序, 取消一些繁琐的不必要的过程、环节、步骤, 尽量缩短立卷归档周期, 这样也便于推行部门立卷工作。就是在平时的抄抄写写、装装订订的工作中, 档案工作者也要善于思考, 多动脑筋。目前许多企业档案部门都将计算机应用于档案管理, 但多数仅限于各类档案目录的输入、输出或检索, 而在档案管理其它方面的应用则较少。其实, 我们只要肯观察, 就不难发现在我们日常档案管理工作中, 还有许多工作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这种借助计算机来完成本来较繁琐的手工操作的方法应该是很多的, 因为无论是企业档案的业务工作, 还是企业档案的管理工作以及档案信息的交流, 都可以应用计算机进行现代化管理, 帮助解决具体问题, 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2.3 要不断地加强企业档案服务机制的创新

企业档案服务机制的创新, 不仅要在服务手段、服务方式、服务范围上有新的发展, 同时还应探索档案工作体制上、工作方法上的创新。日常的企业档案服务只局限在做好为本企业查阅利用档案, 而对本企业档案如何主动为外单位、为社会服务, 怎样利用外单位档案为本单位服务做得就很不够, 考虑得也很少。企业档案部门要一改坐在家里等人上门查档的现状, 变被动等待服务为积极主动上门服务, 企业档案部门还应拓展服务方式和服务领域, 充分开发所看管的档案财宝。

2.4 创新应以信息为基础

信息是人们财富的标志, 信息也是创新的材料和依据。企业档案的现代化应与企业的信息化同步, 企业档案必须适应信息化要求, 把电子文件妥善保管起来。企业档案部门还要建立上下左右的畅通信息网络, 运用现代化手段获得社会上其他广博信息, 为创新提供依据。要努力实现企业档案装备技术现代化, 解决手工操作运转速度慢、效率低的问题, 积极运用网络技术、数码技术、影像技术等先进技术和手段, 来提高企业档案工作技术含量和水平, 使企业档案管理手段由“旧”变“新”通过网络搞信息化建设, 因为企业没有信息化建设, 就很难与外界交往。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提供远程服务, 网上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的优势, 与其它档案机构联网, 共享档案信息资源, 使服务范围由“窄”变“宽”, 服务层次由“浅”变“深”。信息化的迫切要求及飞速发展, 对企业档案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变革的时代,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 是企业档案工作者永不放弃的努力, 是企业档案工作者锲而不舍的追求。企业档案工作者要继续弘扬创新精神, 锐意进取, 创造出更多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业绩。只有不断地创新, 档案工作才能有高度、有特色, 企业档案事业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 企业档案部门无论是在业务工作方面, 还是在管理服务工作方面, 都要要从本部门的档案工作的实际出发, 不断研究新问题, 探索新思路, 采取新举措, 进一步拓展工作思路, 牢固树立服务第一和创新第一意识, 勇于突破前人, 突破自我, 将企业档案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参考文献

[1]庞然.浅议企业档案管理创新发展[J].山西建筑, 2008-05-10.

[2]杨瑾辉.论新形势下企业档案部门服务机制创新[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 2008-05-15.

篇4:企业管理创新之我见

【关键词】 企业 管理创新 途径

1. 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

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產力的中介环节,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对于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提高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科技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国外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也被陆续引入,我国企业经营管理落后的局面有了较大改观,涌现了一大批管理水平较高、技术研发能力较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企业。

2. 企业管理创新要点

2.1 企业管理创新必须立足自身实际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作为生产力核心内容的科学技术,其创新和发展必然要求作为生产关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管理为自己提供最有效的发展形式。无论培养选拔科技人才、加大科技开发投入、加强科研设施建设,还是培育企业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高度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都要通过管理观念的创新、管理方法的探索、管理制度的完善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证。由于管理科学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我们在进行企业管理创新时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但国外企业管理理论中的制度前提和人性假设与我国的国情、社情不相符合,如果完全照抄照搬,必然导致“水土不服”。

2.2 企业管理创新重视战略管理

战略谋划是企业的灵魂,战略管理关乎企业的发展方向。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知识经济兴起所带来的外部环境深刻而巨大的变化,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所面对的世界“超级队”——跨国公司的挑战,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在战略创新方面下工夫。企业战略创新首先是指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要着眼于全球竞争。今后企业的竞争态势将是国内竞争国际化和国际竞争国内化,因此,任何企业的战略都必须放眼全球;另外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要在捕捉外部环境机遇的基础上更多地立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核心竞争力也叫核心专长,就是拥有别人所没有的优势资源。今后企业的竞争主要是围绕培育和形成核心竞争力来展开。培育和形成核心竞争力必须适应企业外部的环境因素,如顾客价值,竞争者和替代品的变化。顾客价值是指产品或服务提供的效用多少。面对变化了的顾客价值,应采取的措施是重新选择与核心竞争力相匹配的经营环境和业务领域,避开变化了的顾客价值;不断建立新的核心竞争力,预测、跟踪并满足不断变化的顾客需求。面对经济全球化、贸易壁垒减少带来的企业竞争对手数量增加与规模扩大,企业必须及早确立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战略,以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持续发展。面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受到替代品的威胁,企业必须不断创新竞争方式和运作方式,在形成核心竞争力方面有突破性。

3. 企业管理创新的途径

3.1 思维创新——企业管理创新的灵魂。企业管理思维模式的创新就是企业为了取得整体优化效益,打破陈规陋习,克服旧有思想束缚,树立全新的管理思路。思维创新直接地表现为一种创新性思维活动,企业价值观念和企业经营的创新,它深刻地影响企业的行为和效益,是企业管理创新的灵魂。思维创新首先要改变传统的观念模式,即浓重的小生产意识、经营理念上的“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在组织管理上的“等”、“靠”、“要”,意识、管理决策上的“一言堂”、“家长制”作用。其次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要求,建构全新的思维观念,即着眼世界振兴民族经济的使命感和机遇感、培育和维护企业形象的CIS意识、严格成本观念和全面质量管理观念、确立名牌战略意识、强化危机管理观念、竞争意识;树立以人为本、“顾客即上帝”的现代文明经商观念等。

3.2 技术创新——企业管理创新的基础。现代企业技术创新就是为了求得利润最大化,企业进行技术研制与开发,合理实施技术改造,发挥技术优势的创新活动。在信息时代,企业之间的分工将主要取决于企业之间的技术优势,而非资金优势和资源优势。技术开发引导着市场需求,技术变迁决定着企业产供销流程体系和企业产业的发展方向,技术创新成为企业赢得市场份额的根本途径。技术创新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竞争的制高点。因此,现代企业技术创新要形成行之有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和良好的外部支持环境。在外部环境方面,国家应该对技术开发研究给予经费投入,对高技术企业给予适当优惠政策,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建立稳定的政策支撑系统。就企业本身来说,必须有自己的知识和技术创新能力,有可产业化的自主知识产权和高技术项目;同时有对引进高技术产业项目创新能力。

3.3 组织创新——企业管理创新的关键。现代企业组织创新就是为了实现管理目的,将企业资源进行重组与重置,采用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新的组织结构和比例关系,使企业发挥更大效益的创新活动。企业组织创新是通过调整优化管理要素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资源的配置结构,提高现有管理要素的效能来实现的。作为企业的组织创新,可以有新的产权制、新的用工制、新的管理机制,公司兼并和战略重组,对公司重要人员实行聘任制和选举制,企业人员的调整与分流等。组织创新的方向就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真正做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企业的组织创新,要考虑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要对未来的经营方向、经营目标、经营活动进行系统筹划;要建立以市场为中心的市场信息、宏观调整信号及时作出反应的反馈应变系统;要不断优化各项生产要素组合,开发人力资源;在注重实物管理的同时,应加强价值形态管理,注重资产经营、资本金的积累等。

3.4 制度创新——企业管理创新的保证。现代企业制度创新是为了实现管理目的,将企业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分配方式、经营观念等规范化设计与安排的创新活动。制度创新是把思维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又具有引导思维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的功效。它是管理创新的最高层次,是管理创新实现的根本保证。企业制度创新的目的是建立一种更优的制度安排,调整企业中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使企业具有更高的活动效率。

企业管理创新应是一项包括管理思维变革、管理行为改造和管理效果追求三大内容的复杂系统工程。其中,管理思维变革是前提,管理行为改造是主体,管理效果追求是标志。这三项内容各具特色又相互呼应,紧密联系,形成有机体系共同作用于整个管理创新过程。管理创新的灵魂是管理思维的变革,只有不断地创造和拥有新思想、新概念,企业管理才能常变常新,创造辉煌。因为管理行为是管理者履行管理职能、从事管理活动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所以,管理行为的改造是管理创新的主体。企业管理行为的改造应着眼于组织行为的改造、经营行为的改造、财务行为的改造、管理方法的改造。管理是人类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管理效果是管理创新的标志。管理创新的全部活动和整个过程,最终的落脚点都要放在这一点上。

篇5:《石油企业管理创新之我见》

一、中国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现状我国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现状,目前石油企业管理创新活动主要是在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核算单位中开展。参与管理创新的人员主要是专职的管理人员,其他技术人员和基层操作人员很少,这反映了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主体狭窄,不利于管理创新的广泛开展。当前石油企业鼓励创新主要集中在管理方式方法及管理模式或在一些局部领域内开展创新活动,而管理制度创新较少。这就是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特点。从创新方法上看,主要是借鉴其他相邻领域知识和技能,独创较少。同西方大石油公司相比,我国石油企业的管理创新活动主要局限于少数专职管理人员,缺乏群众性;同时创新领域狭窄,创新手段有限,整体创新能力水平低下。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石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石油企业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石油企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很多企业经营观念陈旧,企业的管理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存在一些问题:

1、国家对企业的有效监督和发挥经营者的积极性没有有效结合;

2、已经进行公司化改造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还不规范;

3、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劳动人事制度没有建立健全;

4、没有完全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5、企业管理组织机构没有完善;

6、成立股份公司后企业管理如何转变;

7、重组改制后各个公司的关系如何处理。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企业管理创新来逐步解决。企业管理创新活动虽受到外部环境影响,但笔者认为企业内部环境是制约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因素。1)石油企业的自身特点 石油企业属于矿藏采掘业,同其他工业企业相比,具有高投入、高消耗、高成本、高风险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一是油气资源深埋地下,勘探开发难度大、时间长、成功率低;二是原油生产受自然规律的严重制约,企业生产的成本费用高;三是油气企业工作场地大都在野外,企业办社会负担沉重[1]。石油企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石油企业的管理创新约束条件要较普通工业企业要多,而且正是这些特点加大了管理创新的成本,从而使得石油企业很难在管理创新方面有所突破。2)企业创新激励政策导向 企业管理创新极易受到企业内部创新激励政策导向影响。由于国内原油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为提高原油产量,石油企业对技术创新有很强的认知,其投入也很大,而对管理创新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积极性不高、成效不大的重要原因。3)企业创新氛围 良好的创新意识,与拥有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密切相关。在一个好的氛围下,人就思想活跃,新点子产生得多而快;不好的氛围则可能导致人思想僵化,思路堵塞。由于石油企业长期处在计划经济中,对市场反映迟钝,缺乏市场压力,难以形成企业创新的氛围。

三、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途径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给企业经营环境带来了根本性变化。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进行管理创新,以期超越一流,保持不败。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西方企业管理创新是一浪高过一浪,在管理的诸多领域中进行了大胆而又成功的创新。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和世界其他国家的经营关系越来越重要,管理创新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根据我国石油企业的现状和特点,我认为在石油企业管理中需要开展创新活动,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盈利水平。1.组织机构的创新组织机构是企业运行赖以支撑的架构,科学的机构设置是管理理论与规律的产物,也与企业实际管理的要求相关。目前石化集团正在进行的重组改制过程,实际上是企业制度创新的过程。在制度创新过程中,组织机构

篇6:创新供电企业基层党建工作之我见

供电企业基层党组织是保证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单位全面贯彻落实的组织者、实施者,如何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作用,为公司改革和发展提供可靠保证成为摆在供电企业党组织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然而,当前供电企业党建工作还存在着薄弱环节。

一、供电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党务队伍不稳,素质下降。当前,企业以追求经济效益为核心的观念得到广泛认同,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一些党员干部法治意识、纪律观念淡薄。误认为政工岗位不是重要的职能部门,不需给予过多的重视,这就导致了政工干部队伍后继乏人、队伍素质下降,工作越来越难做的问题有所显现。

(二)活动内容单一,缺乏新意。主要表现在对理论的学习重视不够,理论学习内容空洞、手段落后,对党员群众来说没有新鲜感,导致厌烦情绪的产生。

(三)注重经济效益,忽视党建。个别人认为党的工作是要服务于经济工作,所以党的工作必须听命于行政工作,党的干部必须围绕行政干部转。以致具体工作时常步入企业以生产

经营为中心、工作以行政管理为核心、考核以物质文明为重心、评比以经济效益作定论的误区。

二、创新供电企业党建工作要点

(一)澄清认识,摆正位置。党章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方面,它在企业中处于政治核心地位。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任何淡化党的建设,贬低党组织作用的现象都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而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恰恰是我们社会主义的主要特色。因此,我们的党员和党组织工作者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党组织在国有企业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对企业党建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企业党建工作并非是可有可无的,而是极为重要和不可缺少的一项常规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切实摆上重要位置。

(二)以人为本,带好队伍。经济的发展要以人为本。常言道,干部带了头,群众有劲头。因此,要把群众的思想和创造力凝聚到经济发展上来,只有干部群众精诚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无往而不胜。一是要不断完善、落

实党支部的政治理论学习和组织生活制度,加强党风党纪教育,严肃党的纪律,纯洁党的队伍,维护好党的先进性。二是要重视在青年骨干中发展党员,尤其要做好政治方向明确、素质好的业务骨干的培养工作,严格按照党章的要求,高标准、严要求发展党员,不断为党组织输送新生力量。三是要大力实施暖心工程,关心生活困难党员的工作和生活,切实增强党组织对广大党员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四是组织要坚持“以人为本”,针对党员和职工的思想实际,切实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改进工作方式方法。

(三)创新载体,筑牢阵地。随着高科技的迅速发展,现代生活品位不断提高,互联网已经走进寻常百姓家,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着生活方式的多样化而日益趋向于多元化。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党建工作应在巩固传统阵地,继续发挥广播、电视、黑板报、宣传栏、幻灯片等宣传载体应有作用的同时,在形式和载体要有所创新。一是要探索新载体。为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建设企业党建工作信息化网络,构筑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的新平台,通过互联网实现党建动态、党建理论及党的知识信息等资源共享,让更多的党员和群众参与网上学习和讨论,使更多的人关心党的建设,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号召力;二要注重新形式。不仅要讲究内容的丰富性和系统性,更要注重其形式的变化

性和创造性,寓教于乐,不拘一格。三要突出新成效。企业党建工作不论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和内容,关键是要把落脚点放到体现成绩和效果上,在党建载体和方法上更要突出新成效。

篇7:创新之我见

在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新世纪的创新人才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的迫切任务。音乐教学作为一门艺术的、审美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学生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来感知、认识音乐,获得审美的满足,并得到自我发展、自我创新。成为一名创新型的音乐教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以学生为主题,激发学生情感,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创新,是任何国家,任何企业发展中亘古不变的话题,也是一个常变常新的话题,是当今社会时尚给力而又最不可缺失的关键词。在生产生活中,普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创新.于国家而言,创新是不竭的生产力,是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的强大动力,是国家立足于世界之林的根基。于企业而言,创新意味着强有力的竞争力,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根本之一。因此,创新的普遍存在对于企业乃至国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这么说,只有不断将创新应用于各个方面,才能不断发展,处于不败之地。

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则是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在学生中广泛深入地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是推进高校素质教育、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尤为重要,青年一代是一个国家乃至世界发展的重要部分,青年学生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就能更好的推陈出新,而非只是简单的继承。因此,在青年学生中,应开展更多的创新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让创新普遍存在于社会之中推动社会发展。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创新在经济,商业,技术,社会学以及建筑学这些领域的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口语上经常用“创新”一词表示改革的结果。既然改革被视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促进创新的因素也被视为至关重要。

创新的基本含义是突破陈规、推陈出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样对于一个城市来讲,创新也是其兴旺发达的强大动力源泉。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够不断丰富发展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够不断丰富北京的精神内涵和物质内涵,增添与时代发展相契合的人文元素和科学元素。创新精神体现了北京人民积极进取、追求进步的精神状态。北京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一切伟大成就,无不是与北京人民观念创新、体制和机制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紧密相连的。概括地说,北京的创新精神主要体现为从市民主体观念上看,创新是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具有的思维、理念和态度,它本身也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反映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体现,从社会行为目标和结果看,创新是城市发展要努力达到的新成果、新境界,它需要艰苦奋斗才能达到,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看,创新是社会与人全面发展的基本动力,如果离开了创新,社会与人的发展就会停滞或落后。创新精神与爱国、包容、厚德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创新要承载国家发展昌盛的使命,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要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蕴涵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创新,代表着积极进取的精神创新,代表着一个城市未来的希望创新也代表着一个城市的良好精神状态。正是这样,我们才宣扬创新精神,将创新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文以创造性学习理论为依据,通过对各种创新求异的例子分析,论证了中学音乐教育在现阶段应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使学生成为音乐知识学习的主体。关键词:兴趣创设灵感实践活动好奇心表演“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懈动力,如果自上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求知的世纪,是一个创造的世纪,是一个人才、智慧竞争的世纪。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在音乐教学课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一、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提高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经常激发他们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当学生对某一领域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愿意主动地去学习和了解,进而深入地探究它,产生了学习的动机。在教学中,教师的设计生动有趣,富有新意,并能引导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敢到敢,才能激发起学生从“不想学”到“我要学”的学习兴趣。如:在欣赏音乐《在中亚西亚草原上》一课时,首先让学生先聆听各种乐器的音色,分析其各自特点,我让学生模仿、探索身边及日常生活中的声音,通过聆听,发现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最寻常的声音,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并用简单的材料模拟创造各种声音的声响,让学生进一步体验音乐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给学生创造音乐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享受创造音乐带来的快乐,最后再引出教材,并播放《在中亚西亚草原上》的完整音乐,让学生把听到的声音和编造出的声响用一种符号表现出来,形成声音图谱,还可以用声音编织成故事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动”中寻找、在“动”中加以体验。二.善于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创作灵感。

学生要进行音乐创作,教师的启发引导非常重要,尤其灵活、新奇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创造性思维。所以可以从问题入手进行教学。要让学生大胆发问、敢于质疑,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求异。把问题作为出发点,给学生设置问题的情境,提出带有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提供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思考、比较、想象、研究学习过程,在实践中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讲述新课或重点难点时,我们不妨创设一些丰富的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灵感。比如我们在讲欣赏课时,可以找一些影像资料,让他们欣赏这些视频,通过视觉、听觉和感觉,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创作音乐。在欣赏乐曲《瑶族舞曲》时,出示标题后,教师先不作任何讲解、分析,要求学生敞开心扉,聆听音乐,边听边想音乐描绘的是一幅什么画面。随着音乐的旋律,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了,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在心中的音乐诗画之中。当乐曲终止后,课堂上一片热闹景象:有的说:“我仿佛看见一片翠绿的草原,一群少男少女在歌唱„„”;有的说:“我仿佛看见在幽静夜晚,一群瑶族姑娘和小伙,在生有篝火的田野上舞蹈、嬉戏„„”;还有的说:“我仿佛听到一位老人拍着长鼓越走越远”。此时此刻,教师对音乐形象的描绘已是多余的了。于是,老师抓住时机,让学生把想象的画面,画一面,兴奋之极的学生们,拿起画笔,用斑的色彩画出了他们心中的音乐——《瑶族舞曲》。可以说,如果没有对音乐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孩子们是无法用画来描绘音乐的,极富想象的聪明孩子们在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后,心情格外舒畅,兴趣非常浓厚,思维极为活跃。因此,教师要运用素材,采用策略,力求多维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使音乐形象更加鲜明、具体、领会更为丰富的音乐内涵。

三、注意培养、引导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形成强烈的创新精神。

好奇心是创造的前奏,也是创造性的原动力。因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并引导好,使之成为创新思维的源泉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认真完成好的“课题”。根据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并在空气中传递的这个原理。我先放影了“人是如何发声的”录像片,在顺着这一原理,帮助学生培养出“锣鼓、笛、琴是如何发音”的好奇心;接着,对学生的好奇心进行积极引导,让学生根锯“吹、拉、弹、奏”等到不同使用方法去尝试制作几种小乐趣。不久,有的学生带来了“柳叶笛、竹梆子”等乐器,也有的学生图省事不动脑筋,随意找来一些破瓶罐作为“打击乐器”充数。对此,我不但没有批评,而是很耐心的指导他们加以改造。使之能够打击出多种不同的声音。这一举动,不但很好的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还为学生的下一次创新实践提供了参与的动力,初步形成了创新精神。

四、让学生大胆表演,创设创新氛围。

学生在学习音乐时,要对音乐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动,这样才能投人到美妙奇异的音乐大世界中。

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动,去实践,去玩!在玩中感受音乐,并同时培养肢体协调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的个性,例如德国的音乐教学就很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例如:教师选择适当的音乐,当音乐响起时,学生可以在教室内任意创造动作,并随意走动;如果音乐停止,可以请学生保持音乐静止时的动作,也可以用某个指定动作静止,甚至可以做机器人的动作,做快动作、慢动作等等,直到音乐再次响起时再继续创造动作,或滑稽、或优美、或跳跃、或笨重,教室内充满欢声笑语。学生在音乐的响响停停中,自然地跟随音乐节奏做律动。双方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又培养了学生的肢体创作能力,以及音乐感受能力。经常练习,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能不提高吗?那可真是闻乐起舞,学生多方面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篇8:推进企业党建工作创新之我见

胡锦涛总书记曾说过, “我国企业经济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要大力加强企业经济等新经济组织党的建设, 不断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 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使我们的企业经济和党建工作协调一致, 共同取得新的进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企业党建工作面临许多新的课题, 难度较大, 这便需要更多的企业管理尤其是企业党务工作者以科学的态度, 联系实际, 积极探索, 勇于创新, 不断开创企业党建工作的新局面。为此, 笔者对推进企业党建工作浅谈以下几点看法。

1 要客观的认识并明确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地位

企业党组织具有“两重性”:一方面, 企业党组织隶属于执政党, 执政党在宏观上是强势组织, 在社会上起主导作用;另一方面, 企业党组织“附着”于企业, 没有企业, 也就没有企业党组织, 因而在微观上, 它很难强势运作, 起不到主导作用。基于这个矛盾, 如果把企业党组织定为“党组织是企业的政治核心”, 必须与国有企业的“政治核心”作用有所区别, 党组织在企业应处于“引导而非领导, 服务而非指挥”的地位, 只有把握好这个“度”, 做到“到位而不越位”, 才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实现这一目标, 必须不断加强对党组织发挥作用途径的探索。针对企业趋利性强与其他社会主体之间会产生一些不协调的问题, 企业党组织一方面要积极发挥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指引作用, 引导企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合法经营、诚信经营, 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另一方面, 要充分发挥党组织连接企业和政府、社会及其他社会主体的桥梁作用, 利用党组织的协调优势, 处理好企业及其他社会主体之间的关系, 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促进企业外部的和谐, 从而更好地推动企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 发挥党组织在服务企业中心工作中的“两个作用”

2.1 发挥“推动促进, 参与参谋”作用

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工作是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企业党组织要进一步强化“服务型”党建理念, 找准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的结合点、切入点和兴奋点, 对关系国家、企业、职工利益问题和关系企业发展方向问题以及生产经营中的重大问题, 党组织要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 做到企业发展的重点在哪里, 党的建设的有力保证就做到哪里;企业发展的难题在哪里, 党的建设的攻坚破难就在哪里;企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在哪里, 党的建设的超前谋划和超前服务就在哪里。让党组织成为企业值得信赖的“贴心保姆”, 让党建工作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红色品牌”。

2.2 发挥“协调维权, 团结凝聚”作用

企业党组织是建设和谐企业的核心力量, 要充分发挥凝聚人心、激发热情、整合利益、化解矛盾的独特优势, 善于把企业党组织的使命、企业主的发展目标和企业职工的实际利益有机统一起来, 引导企业建立和谐劳资关系, 让员工的福利随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得到提高。同时探索建立党组织董事会理论学习联谊会、党群议事会、“党员接待日”等工作机制, 形成党组织与管理层、党组织与企业员工经常性的对话交流机制, 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不断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内在发展动力, 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生产力。

3 党组织成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三个助推器”

对于企业党员个体来说, 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就是要践行“三个代表”, 服务企业发展, 服务职工利益, 带领企业职工群众为企业创收, 促进企业发展, 才能赢得企业主的肯定和支持, 才能在被动中争取主动, 在弱势中发挥优势。在实际工作中, 党组织要引导党员在以下三个方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3.1 助推党员掌握过硬技能, 做技术排头兵

企业党组织要带领党员学习和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知识, 做专家型技术型党员、学习型服务型员工。党员员工要自强自立、爱岗敬业、勤奋学习、勇于开拓、积极进取, 努力掌握好本职工作的本领和知识, 以熟练的技能和精湛的技术完成生产科研任务, 争当科技的排头兵。要努力做到靠本事立足, 靠技能生存, 靠知识发展, 靠科技进步,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好职工群众的榜样, 发挥模范作用。

3.2 助推党员出色完成任务, 做工作领头雁

企业党组织要紧贴服务企业健康发展这一主题, 积极创设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等活动平台, 培养党员吃苦在前, 享受在后的作风, 主动迎接和圆满完成急、难、险、重任务;激励党员员工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创新创优, 决策层党员要发挥好把关导向作用, 管理层党员要发挥好贯彻落实作用, 生产一线的党员要发挥好示范导向作用。企业全体党员以实际行动创造出一流的工作业绩, 影响和带动周围职工群众做好本职工作, 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3.3 助推党员献计献策, 做促进发展的智囊团

企业党组织要积极激发党员为企业的发展出谋献策、献计出力的热情,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党员要关心和了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 积极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促进企业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正确处理协调好企业内外部各方面的关系, 帮助企业解决政策法规许可范围内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开展, 以实际行动和出色的表现赢得企业主的信赖和赏识。

4创新党组织工作的方式方法, 实施“项目工作法”

“项目工作法”就是以项目管理和效益考核为主要特点的党建活动, 通过组织动员、认证立项、督查落实、考核兑现等环节, 强化党建责任意识, 突出党建效益理念, 整合党建工作资源, 在企业发展中展示党组织和党员的形象, 增强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由于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 实施“项目工作法”的过程, 也是创建企业品牌的过程, 两者目标一致, 相得益彰, 有机统一, 互促共进。培育企业文化, 凝聚企业员工人心。企业党建和企业文化是两个学科概念, 有着许多“不同”, 各有优势, 各有特点, 但在实际操作中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共性。企业党组织可通过积极的思想政治工作, 参与企业内刊编印及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等, 使企业主认识到尊重员工人格、关心员工成长、重视员工发展的重要性, 促进企业的人本管理;使广大员工强化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 把自己视为企业的主人, 突破单纯打工挣钱的观念, 树立有利企业发展的整体价值观。通过培育以党的建设为重要内容的企业文化, 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团结互助、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氛围, 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强劲的精神动力。

摘要:本文用前瞻性眼光探讨我国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怎样加强和推进党组织建设的问题。

上一篇:信息中心上半年总结下一篇:使用盗版教材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