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工作职责

2024-07-11

传染病工作职责(精选14篇)

篇1:传染病工作职责

北京市六一中学

2008-2009年传染病防控工作职责

(一)学校校长和托幼机构主要领导是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第一责任人。作为第一责任人,校长高度重视学校卫生工作,把传染病防治工作健康教育纳入工作计划。建立健全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建立健全学校各种传染病防控工作制度和预案,明确岗位职责,并认真落实。

学校要配备一员专职或兼职人员(学校疫情报告人)负责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学校疫情报告人工作职责:

⑴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⑵协助本单位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发现及报告相关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

⑶定期对全校(托幼机构)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

⑷负责指导全校(托幼机构)学生的晨检工作。

(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监测

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当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学校和托幼机构的老师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并将排查情况记录在学生因病缺勤、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结果登记日志上。

⑴晨检:坚持晨检制度并保持经常化,在传染病高发季节,还要增加午检。晨检要在学校疫情报告人的指导下进行,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要进行进一步排查,对于年幼的学生应及时通知家长陪同前往就医。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

⑵因病缺勤: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做好因病缺课缺勤网络直报。

(三)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

⑴报告内容及时限

①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②当学校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③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④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⑵报告方式

当出现符合本工作规范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霸州市卫生防疫站(各乡镇向所在乡镇卫生院防保站)报告,同时,向教育局文体办(各乡乡镇向所在乡镇文教室报告)报告。

(四)储备常用的消毒器械和消毒药品

学校要做好常用的消毒器械和消毒药品储备工作,做好日常消毒和发生传染病的班级、宿舍等相关环境消毒工作,并有记录。

(五)建立健全学校各种卫生制度,做到常抓不懈 ⑴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⑵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⑶晨检和学生因病缺勤与病因追查登记制度 ⑷新生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 ⑸学生健康体检制度 ⑹消毒制度

北京市六一中学

医务室

篇2:传染病工作职责

1、负责全区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每日及时审核辖区医疗机构报告的传染病报告卡和死亡报告卡,做好传染病疫情和死亡报告的统计、分析与上报工作,负责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工作。

2、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的规定,负责本区传染病监测管理工作,制定传染病监测计划和传染病控制方案。

3、负责收集、统计管理、报告疫情资料,分析疫情动态,进行疫情预测,预报;掌握各类急性传染病流行规律,流行因素,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疫情信息。

4、负责本地区发生的暴发疫情及原因不明的突发性疾病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技术处理

5、负责基层单位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指导。

6、负责全区传染病工作的资料汇总和归档。

7、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对全区相关传染病疫情、传染病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督导、考核与评价。

篇3:做好灾区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1 充分认识灾区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重要性

1.1 能有效降低灾害损失

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损失巨大, 包括土地流失、物资损毁、生产停滞、精神创伤、死亡威胁、伤残困扰、疾病暴发、饥饿难耐等等。就灾后传染病的威胁来讲, 一旦灾后出现了传染病疫情, 各级对卫生的投入明显增加, 患者住院与诊疗的费用增大, 开展疫情控制的成本上升, 民众投入自救的能力下降, 使灾害损失雪上加霜。如果在灾害发生前或者灾害刚出现, 且灾害中自始至终采取各种有效的传染病防控措施, 杜绝疫情的发生, 使灾区民众免受传染病带来的痛苦和诊疗负担, 从而自然有效降低了灾害损失。

1.2 能稳定灾区民众情绪

自然灾害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创伤, 尤其亲人的死亡或失踪、家业的损毁和破坏、疾病的痛苦与困扰等等, 都使人们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有的情绪失控, 闹出不少出格的举动;有的甚至埋怨政府, 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加上传染病防控不力, 引发某种疫情的暴发或流行, 更加影响灾区民众的情绪, 容易出现远离家乡、抢购、恐慌和绝望。在灾害中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 动员灾区群众积极参与各项卫生防疫措施的落实, 确保灾后不发生疫情, 自然对稳定灾民情绪, 维护社会稳定有着十分积极的正面意义。

1.3 能提高民众健康水平

做好灾区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不仅能降低灾害损失、稳定灾民情绪、维护社会稳定, 同时对于提高民众卫生知识水平, 确保人们身心健康同样有着显而易见的作用。灾害发生以后, 在疫病防控工作上, 有各级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 有多部门的密切协同, 有卫生行政机关的严密组织, 有卫生防疫保障人员的辛勤劳动, 有民众及救灾官兵的积极参与, 上下共同努力, 严防疫情的发生。整个疫病防控过程, 都把普及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放在首位, 要求民众自觉搞好个人卫生、饮水卫生、饮食卫生、环境卫生, 自觉消除病媒生物的危害。总之, 把灾区传染病防控工作做扎实了, 民众的健康自然有了保证, 整体健康水平自然提高。

1.4 能恢复基层卫生工作

自然灾害发生以后, 乡村的卫生服务站、卫生所、门诊部、卫生院、防检所、防疫站、疾控所 (室) 等基层卫生机构同样受到了很大的损失, 基层卫生保障一时恢复较困难, 加上灾区严峻的卫生防病工作形势, 只有动员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开展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以促进基层卫生工作的恢复。灾后一线卫生工作者除直接面对灾区民众进行卫生防病知识的普及外, 还在诊疗病人、改善民众生活饮用水质、把住饮食卫生关、开展媒介生物防制与动物害的消除等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在做好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中, 使他们进入了十分紧张的工作状态, 往往是满负荷的运转, 也加速了基层卫生工作的恢复。

2 充分了解灾区传染病的流行风险

2.1 住处改变

大的灾害发生后, 受累的人群往往只得离开家园, 暂时再次定居。他们可能居住在难民营或分散在当地人群中 (在城市或农村社区中, 或亲戚、朋友家) 。越过国境的人员称为难民, 而在国内流动的人群称为“国内流动人口”。在难民营再次定居的人员可导致人口密度增加、居住条件差 (面积过小、十分拥挤) 、甚至缺乏基本的卫生保障。在国内的流动人口, 有的住在学校、广场、运动场、娱乐场等收容所, 生活环境条件同样较差。在这些状况下, 传染病的威胁增加, 流行的危险性上升。

2.2 环境污染

灾区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包括 (1) 死亡的人、畜、家禽及野生动物等, 由于没有及时清理或掩埋, 其腐烂过程中, 大量的细菌、病毒生长繁殖, 加上媒介生物的传播, 容易引发疫病流行; (2) 大量的人、畜粪便及污水外溢, 直接对大片生活环境构成威胁; (3) 产生大量的垃圾和漂浮物, 污染水源和食物。 (4) 灾害时可能有大量尘土、尘埃, 甚至下起冰雹、酸雨等都对环境构成污染。多种因素, 使灾区环境令人担忧, 造成传染病流行的可能性大增。

2.3 水质问题

水质问题是灾后传染病发生与流行的重要影响因素。灾难发生以后, 最先影响人们生活的就是劣质的水, 特别是洪涝灾害发生以后, 灾区的地面水遭受了严重污染, 不仅水体的浑浊度大, 而且水中细菌总数与大肠菌数都大大超标。灾后人们往往缺乏改善水质的条件, 且救灾机构又无法保证日常饮用水供应, 就近就便使用污染的水成了不少人的事实, 尤其对于那些没有采取任何洁治措施者来说, 这种情况下腹泻病成了受累人群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2.4 饮食不洁

灾区一方面饮食不洁的问题很普遍, 人们除了缺乏必要的卫生条件外, 防病意识淡薄, “不干不净, 吃了没病”在很多人心里存在, 以致灾区容易发生传染病或引起流行。另一方面当人群的营养需求因灾难得不到满足时, 会导致营养缺乏, 如缺铁性贫血、糙皮病、维生素缺乏症等, 传染病发病率也出现明显上升, 尤其在婴幼儿等脆弱人群中, 这些都可进一步恶化人群的营养状态, 降低抗病能力, 引发疾病流行。

2.5 知识匮乏

灾难发生以后, 人们往往表现出多种多样的脆弱性, 对于过去已经习惯的生活方式毁于一旦, 对于生计和收入的缺失一下无法恢复, 对于灾后的贫穷 (包括无房居住、吃不饱、穿不暖等) 束手无策。当然, 对于传染病的威胁其脆弱性更显突出, 不少人心中没底, 防病知识极度匮乏, 关键是不少边远地区的民众文化知识水平偏低, 防病知识信息闭塞, 包括灾后个人卫生、饮食饮水卫生、环境卫生等, 应该注意什么无法回答, 以致灾民自觉参与防病工作的能力弱, 使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成为可能。

2.6 防控不力

可想而知, 灾难对于基层卫生机构和专业人士同样带来了很大冲击。灾后第一时间的卫生检疫、疾病监测、健康教育、媒介生物防制等工作无法及时有效落实。如果灾难地点偏远、地域广泛、道路损毁严重、救灾条件和能力有限, 救灾医疗与防疫力量无法深入, 卫生防疫药品器材无法迅速分发到一线, 这将极大削弱灾区疫病防控的能力和效果, 使传染病的流行风险增加。

3 充分领会灾区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策略

3.1 应对灾区传染病流行作出快速评估

灾区是否发生了传染病流行, 这是各级领导和卫生行政机关十分关注的问题。当基层反映或报告灾区可能发生了某种传染病流行以后, 上级需要迅速派出专业技术人员, 深入可疑传染病流行的区域, 进行现场调查、分析和研究, 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对其快速评估, 得出准确的判断和结论, 以便迅速采取较大范围的应对措施, 有效控制疫情的发展。

3.2 应加强灾区传染病的监测工作

自然灾害发生以后, 需要对灾区实施传染病的监测, 通过对灾区特定的环境和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血清学、病原学、临床症状及影响人体健康因素的调查研究, 预测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规律, 及早发现传染病或传染源, 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防止传染病在灾区的发生和流行, 保护灾区民众的健康。疾病监测的根本目的是分析疫情发生的原因, 预测疫情发展趋势, 因此对监测信息的分析和利用十分重要。在按照既定传染病种类进行被动监测的情况下, 按照疾病种类进行疫情分析和判别, 分析这些传染病在时间、空间、人群等的分布情况, 比较不同时间、地区、人群的差别, 从而确定高危人群。此外可以及时发现可能暴发疾病的迹象, 发现疾病发生的原因, 提出传染病流行和暴发的预警, 并为下一步采取应对措施和策略提出建议。

3.3 应落实灾区传染病的免疫与药物预防措施

灾区传染病的免疫与药物预防, 是为保护灾区易感人群身体健康而采取的两种有效防疫措施。灾区传染病的免疫预防也称为灾区传染病的应急预防接种。是将抗原或抗体等生物制品接种给人体, 使之产生对某种传染病的特异免疫力。自然灾害发生前后, 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 是提高灾区民众和救灾人员抗病能力, 控制和消灭传染病发生与流行的重要措施。灾区传染病的药物预防也称为灾区传染病的预防服药。即自然灾害发生前后, 给灾区传染病易感的人群服某种药物, 防止传染病在该受灾人群中发生和传播。一般多在灾区传染病有流行趋势的紧急情况下, 采用药物预防保护灾区民众。当灾区有传染病暴发流行时, 也可对接触者或易感者进行药物预防。

3.4 应采取强有力措施控制已暴发的疫情

灾区一旦出现了传染病暴发疫情苗头, 或经快速评估确定已经发生了某种传染病的暴发流行。那么, “疫情就是命令, 疫区就是战场”。 (1) 灾区政府和卫生行政机关的应急防控决策应先行。灾区传染病暴发疫情属于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由政府主导的疫情控制组织管理体系立即运作起来,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迅速决策、组织和处置疫情。 (2) 灾区疾控和医疗卫生单位的应急处置行动应迅速运作。自然灾害发生以后, 灾区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都担当了保障灾区民众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的重任, 尤其当灾区传染病暴发疫情以后, 这两方面的力量都是控制疫情发展的坚强后盾, 并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 灾区民众和疫区高危人群的应急防疫响应要紧紧跟上。灾区传染病暴发疫情后, 处在疫区范围内的民众, 尤其是与传染病患者有过密切接触的亲人、朋友、同事、同学等高危人群, 积极响应政府的防控号召, 自觉投身到抵御疾病侵袭、阻止疫情发展的行动中来, 对于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至关重要。 (4) 按照有效控制传染病发展的常规措施应抓紧落实。落实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保护易感人群的各种措施。

3.5 应针对灾区常见传染病采取相应的预防与控制策略

由于自然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各异, 因此可能发生的传染病疫情很不确定。从多年来的情况分析, 我国自然灾害中常见的传染病主要有鼠疫、霍乱、流行性感冒、细菌性痢疾、伤寒与副伤寒、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肺结核、恙虫病、疟疾、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斑疹伤寒、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疥疮等, 应针对这些传染病分别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篇4:如何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

关键词:学校;传染病;防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174-01

学校常见传染病有肺结核、病毒性肝炎、麻疹、腮腺炎、水痘、流感等。其中腮腺炎、水痘、流感及麻疹均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所以我们每人都要充分认识传染病对我们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轻者可影响工作、学习及生活;重者可留后遗症甚至死亡。学校是社会上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也是易感人群集中的场所。学校的传染病与社会上一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多发,夏、秋季则以肠道传染病为主。同时,学校传染病的发生与寒、暑假有着密切的关系。寒、暑假过后的两次开学,所伴随的学校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不仅仅与社会上传染病流行季节吻合,更重要的是在寒、暑假中,学生的走亲访友的流动和活动,可能将接触的外地传染病带到本地,又随着开学而带进学校。通过学生间的密切接触而在学校中传播。了解学校传染病的季节特点,抓好春、秋二次开学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对学校中传染病管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名学校保健工作人员,如何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呢?

一、完善预防组织

有健全的传染病防治领导机构,校长为领导机构组长,副组长由校医及后勤校长担任,组员由各班班主任担任。领导机构名单每班都张贴上墙,有联系电话;有独立的校医室;有专职校医主持日常工作;各班有传染病宣传员的健康教育网络。

二、健全预防工作制度

1、疫情报告管理制度:要求第一发现人立即直接向行政领导报告或班主任报告。若第一发现人是班主任,直接将学生送到卫生室,并向行政领导报告,同时通知学生家长。行政领导向县主管部门汇报,在报告的同时,教职工将学生送往医院,报告程序列表为:第一发现人——卫生室行政领导——县主管部门班主任——家长

2、学校环境卫生每日清扫消毒制度:学校每天对教学场所、宿舍、食堂、厕所进行清洁消毒,并作好记录。凡是在班内发现等传染病,及时通知卫生室,卫生室根据不同的传染病进行不同的消毒隔离措施。传染病学生在患病期间必须停课离校隔离,病愈后需经卫生院出示病后康复证明,校卫生室同意后方可复课。

3、班级卫生通风制度:学校做到教学场所经常开窗通风换风,发现传染病疫情患病学生,教职工及密切接触者接受隔离治疗或隔离观察;学校设立专职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学校校医具体负责学校传染病疫情收集,报告学生健康的晨、午检。学生的健康教育,校内食堂饮水卫生检查,免疫预防等传染病防治工作。学校做到主动与疾病控制中心的相关部门加强沟通,接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疾病控制中心的技术指导培训,督导检查等工作。学校出现手足口病疫情后 ,学校要积极协助与配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医疗机构开展调查病人救治控制措施落实等工作,全校停课一周,并对患病学生进行隔离治疗两周。学生复课后,进行入校前检查校检、晨检、午检,每天向上级部门报告疫情情况。

三、加强宣传,群策群力

建立健全宣传教育体系,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师生科学防病能力,和卫生宣传健康教育的科学水平;针对主要疾病的危害及其有关行为,有的放失地宣传卫生知识;灵活实施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我校对卫生管理人员、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的专题讲座。增强他们的卫生防病意识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观念。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班会、讲座、板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传染病教育,向师生传授针对性较强的传染病的预防知识,使师生知道传染病的特点: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性(散发、暴发、流行)、有地方性、有季节性、有免疫性。

制定学校预防甲型HINI流感、手足口病和结核病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责任书,校长签字,责任人签字,学校盖章。

1、责任对象:学校校长是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此项工作领导是第二责任人;具体负责教师是直接责任人。

2、责任目标:班主任、卫生室

3、责任追究:如因责任人工作失职,造成事故,按相关规定追究当事人责任。

我校充分利用板报,刊登了不让任何病毒进校门一文,让学生了解各种传染病。

四、落实责任,完善措施

篇5: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职责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职责

1.搞好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有分管领导、科室、人员。定期召开疫情例会,研究疫情管理工作。

2.建立健全各种疫情管理制度,并认真实施。

3.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疫情报告意识。

4.健全门诊日志、住院登记本、传染病登记本、检验、检查传染病登记本等,备足报告卡,以保证疫情报告工作的正常开展。

5.每月对全院进行一次疫情漏报检查。检查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本、住院病人登记本及传染病登记本、检验科的传染病检验登记本、放射科的传染病检查登记本。把疫情检查情况纳入医院全年目标考核体系中,并将每月疫情检查结果进行公布,按制度进行奖惩。

6.负责对全院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核对、网络直报、登记、卡片保存等工作。

7.负责对全院医务人员的传染病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对新入人员传染病知识的岗前培训。

篇6:传染病工作职责

春节是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和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特别是近期,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根据上级文件精神,为确保我校全体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营造和谐安定的育人环境,结合我校实际,我校从以下几个方面认真贯彻落实。

一、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控工作小组。组 长:张新民

副组长:王 瑞 麻旭华 高育红

组 员: 李小鹏 杨小强 尹光军 张养军 胡兰俊

姚晓鹏 张爱红 薛建红 杨小丽 赵海峰

要求各口认真执行方案要求,确保每个学生的健康。

二、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在本周二组织全校师生积极行动起来,对各教室、教研室、探究楼、餐厅、厕所等生活场所进行了彻底的大扫除,特别是卫生死角更是派专人负责打扫,最大限度地阻断了传染病源的传播链条,有效防范了其在我校的传播与流行。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

1、积极与涑北医院联系,于本周一开展了一次传染病防控知识讲座。

2、通过健康教育课,向学生宣传传染病防控知识,教育学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经查用肥皂盒流动水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应用纸巾遮住口鼻,避免接触禽类、牲畜等易携带禽流感病毒的动物,保持宿舍和教室经常开窗通风;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减少去人员密集的场所等知识,并动员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回家后向家长宣传,努力辐射社会。

3、通过校园广播、黑板报等方式宣传 传染病防控知识。

4、结合自身的实际,切实开展了一系列的健康教育活动 首先在学校范围内开展预防活动,在教室里熏醋杀菌,开窗通风;加强体育锻炼,隔离重号病人等。其次要求学生积极参加锻炼身体,注意饮食和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力;最后发告家长书,通过告家长书让家长对孩子做好防病、治病的工作。

四、加强学习食堂管理,保证师生饮食安全。

要求食堂按规定严格食品采购、加工、供应等关键环节的安全管理,不得购买未经检疫的家禽、家畜;加工食品时要确保煮熟煮透。确保师生饮水安全。

五、晨检制度的落实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与上级有关传染病防治要求,我校实行以预防为主,完善传染病防治的长效工作机制,建立学生健康晨检制度,对在校学生实施晨检。如有班级发现感冒人数略有增加时,或出现水痘等传染病及时报告并对该班级进行消毒。各班级老师根据每天天气状况,提醒学生开窗通风、换气。

六、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与处理

疫情的处理是:

1、发现有患者立刻通知家长,让家长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2、患者回家隔离至少2周。

3、对有患者的班级加强消毒,其他班级一般消毒。

4、及时报告区卫生防疫中心。

5、对有患者班级每天早晨加强疫检,疫检为期21天。

6、复学时一定要经卫生老师查诊,确已康复,方可进教室上课。本学年有禽流感流行,我校一方面及时切断传播途径,对相关教室进行消毒,另一方面做好家长的宣传输导、解释工作,有效地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使学生安心在家休息、隔离,待全康复后复学。学生康复来校后的第一天,为了以防万一,继续对相关的班级进行了消毒。

七、今后措施

我校将进一步全面贯彻《永济市教育局关于切实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精神,把预防传染病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确保全体师生平安健康,营造一个低碳,卫生,环境更优美的校园!

篇7:传染病工作总结

为了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我们按照年初制定的计划做了大量的工作,有效地保护了辖区人民的身体健康,促进了多项卫生事业的发展。

一、认真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为每一位传染病人发送漂白粉等消毒药物,并详细告知传染病的防治的有关知识。

截止5月31日共接到甲型H1N1流感6例、手足口病40例,肺结核16例,均已及时进行追踪流调工作,并向区疾控反馈结果。

上半年共接到四所幼儿园报告手足口病疫情并对其采取了停课10天的督导意见。

2010年1月8日 xx幼儿园 大

(二)班 报告2例、大

(一)班1例。2010年4月21日

第x幼儿园 中

(四)班 报告2例。2010年5月17日

第x幼儿园 中

(二)班 报告2例。2010年5月27日

第x幼儿园 小

(一)班 报告1例。上半年共接到两次水痘疫情:

2010年3月15日 xx小学南校区 四(10)班7例。2010年5月24日 xx小学南校区 一(8)班6例。下半年共发生手足口病22例,红眼病112例。2010年6月1日

xx托儿所1例重症手足口病。2010年6月12日 第x幼儿园1例手足口病。2010年6月29日

xx幼8例手足口病。2010年7月12日

1例重症手足口病。2010年9月份

共发现红眼病112例。2010年9月19日

xx幼儿园3例手足口病。2010年9月27日

xx幼3例手足口病。2010年11月5日

xx幼儿园5例手足口病。

二、按时做好年旬传染病工作报表,接到报告卡及时访视、流调,认真填写传染病个案调查表,对肺结核病人做好登记随访督导工作,使每一例肺结核病人的病情都能痊愈。

截止5月31日追踪肺结核疑似病人19例,肺结核管理数27例,其中已结束督导9例、拒绝督导1例,仍在管理18例。

截止12月31日追踪肺结核疑似病人32例,肺结核管理数40例,其中已结束督导20例、拒绝督导3例,排除2例,仍在管理15例。

三、加强对医院内传染病报告制度的管理,做到传染病报告及时、准确。院内传染病上报13例。其中:风疹1例,乙肝3例,红眼病7例,结核2例。

四、要求学校及托幼机构每日对学生进行晨检和环境消毒,保持教室、寝室流通,对学生进行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尽量避免相互交叉接触。及时报告新疫情,掌握疫情动态。

五、为了加强艾滋病防治宣传力度,截止12月31日共对辖区内43家公共场所进行宣传干预。分发资料共计249份,发放安全套250余个。

六、本年度本辖区无发生传染病暴发疫情,无发生院内感染引起的死亡事故。

总之,今年我们坚持以保护辖区内人民的健康为目标,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在来年的工作中,我们会更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在工作中加强管理,提高服务意识,当好人民的健康卫士。

篇8:论农村基层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完善

一、存在的问题

(一) 认识不足, 重视不够, 缺乏督导管理

随着传染病综合防治措施的落实, 某些传染病发病率逐年降低, 有些地区没有发生重点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保护了群众的身体健康, 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是, 有些农村地区卫生防病意识逐渐淡化, 总认为本地已多年没有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对上级部署的防病工作敷衍搪塞, 缺乏有效的督导和动态管理:乡、村卫生防病人员也不同程度地出现松懈麻痹思想, 对卫生防病工作缺乏热情和精力, 对辖区内传染病疫情主动监测不够, 造成农村传染病防治工作出现“上暧下冷”现象, 致使某些地区存在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隐患较多。

(二) 防病队伍不稳定

市场经济条件下, 又值卫生防疫监督体制改革之际, 基层卫生防疫人员思想不稳定, 工作讲究“实惠”, 不愿从事收入少、条件差, 工作艰苦的防病工作, 想方设法到卫生监督岗位工作, 千方百计往条件好、福利好的部门流动, 在职人员中从事第二职业者也较多, 尤其是有的乡镇防疫人员的基本工资不能保证。

(三) 健康教育工作滞后

健康教育工作投入小, 产出大, 是一项提高公众素质、自我保健能力, 达到卫生防病的标本兼治的经济、有效措施。但是, 近年来由于健康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基层的健康教育工作滑坡较快, 卫生防病知识不能及时宣传到群众, 不能满足广大群众对卫生防病知识的需求, 致使群众自我保健意识不强, 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难以形成。

(四) 对流动人员卫生管理力度不够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我国城镇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投资经商、建筑工人等流动人口越来越多。但是对流动人口缺乏有效的卫生管理, 从而给流人地的卫生管理和防病灭病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 因此流动人口的卫生管理不善已构成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因素。

(五) 乡镇卫生防疫普遍薄弱

乡镇防保机构作为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的枢纽, 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 乡镇防保机构普遍存在经费不足、队伍不稳定、人员素质较差、管理体制不完善、“预防为主”流于形式等问题, 个别乡镇防保机构难以维持, 面临瘫痪, 致使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中间环节出现“梗阻”, 防治措施不能落实到位。

二、探索与对策

(一)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疾病控制新体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疾病控制工作必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当前要认真、积极地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加快改革步伐、建立疾病控制工作新体制。疾病控制新体制要有利于“预防为主”方针和防治结台的贯彻落实;有利于卫生防疫队伍的建设、人才的合理使用;有利于调动卫生防疫人员的积极性;有利于传染病防治等疾病控制措施的落实;有利于疾病控制管理运行机制的正常运转, 以满足群众对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需求。

(二) 确保经费投入

卫生防疫工作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 面向社会群众, 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各级政府对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要全面负责, 加强预防保健机构的建设, 给予必要的投入, 对重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要保证必要的资金。因此各级政府应按上级要求确保疾病控制工作的经费, 更新仪器设备, 提高疾病控制检测技术水平, 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以确保重点疾病不发生暴发流行。

(三) 增强法制观念

《传染病防治法》是对传染病依法管理的法律依据。各地应结合全民普法教育, 加强对《传染病防治法》的学习, 尤其是医疗预防保健机构的人员, 更应加强业务学习, 执法机构要加强执法力度, 坚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使传染病防治工作更加规范化、法制化。

(四) 加快卫生防疫队伍建设步伐

基层卫生防疫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是卫生防病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整体素质是当务之急。一是要加强基层防疫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 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和法律责任。二是要提高防疫人员的业务素质, 保证卫生防疫工作质量。三是要充实、调整防疫队伍。真正把年富力强、业务熟练、责任心强的人员充实到卫生防疫队伍中来, 以提高卫生防疫队伍的整体素质, 提高疾病控制工作的实战能力。

(五) 加强流动人口的卫生防疫管理

在某些地区流动人口集聚已成为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隐患, 给流人地的卫生管理和防病灭病工作带来了新问题。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卫生管理已刻不容缓。掌握流动人口卫生防疫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疾病流行的危险因素, 并及时向政府和主管部门汇报情况, 当好业务工作参谋, 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切实做好流动人口的卫生管理工作, 为经济建设服务。

(六) 完善预防保健网络建设

篇9:学校应如何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

1加强领导,落实传染病管理责任制,建立校长责任制

有健全的传染病防治领导机构,校长为领导机构组长,副组长由校医及后勤校长担任,组员由各班班主任担任。领导机构名单每班都张贴上墙,有联系电话;有独立的校医室;有专职校医主持日常工作;各班有传染病宣传员的健康教育网络。

2建立健全预防传染病的工作制度

(1)疫情報告管理制度:要求第一发现人立即直接向行政领导报告或班主任报告。若第一发现人是班主任,直接将学生送到卫生室,并向行政领导报告,同时通知学生家长。行政领导向县主管部门汇报,在报告的同时,教职工将学生送往医院,报告程序列表为

第一发现人——卫生室 行政领导——县主管部门班主任——家长

(2)学校环境卫生每日清扫消毒制度:学校每天对教学场所、宿舍、食堂、厕所进行清洁消毒,并作好记录。凡是在班内发现等传染病,及时通知卫生室,卫生室根据不同的传染病进行不同的消毒隔离措施。传染病学生在患病期间必须停课离校隔离,病愈后需经卫生院出示病后康复证明,校卫生室同意后方可复课。

(3)班级卫生通风制度:学校做到教学场所经常开窗通风换风,发现传染病疫情患病学生,教职工及密切接触者接受隔离治疗或隔离观察;学校设立专职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学校校医具体负责学校传染病疫情收集,报告学生健康的晨、午检。学生的健康教育,校内食堂饮水卫生检查,免疫预防等传染病防治工作。学校做到主动与疾病控制中心的相关部门加强沟通,接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疾病控制中心的技术指导培训,督导检查等工作。学校出现手足口病疫情后 ,学校要积极协助与配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医疗机构开展调查病人救治控制措施落实等工作,全校停课一周,并对患病学生进行隔离治疗两周。学生复课后,进行入校前检查校检、晨检、午检,每天向上级部门报告疫情情况。

二、加强宣传,群策群力,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

建立健全宣传教育体系,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师生科学防病能力,和卫生宣传健康教育的科学水平;针对主要疾病的危害及其有关行为,有的放失地宣传卫生知识;灵活实施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我校对卫生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尤其是食堂下作人员, 宿舍管理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的专题讲座。增强他们的卫生防病意识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观念。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班会、讲座、板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传染病教育,向师生传授针对性较强的传染病的预防知识,使师生知道传染病的特点: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性(散发、暴发、流行)、有地方性、有季节性、有免疫性。

制定学校预防甲型HINI流感、手足口病和结核病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责任书,校长签字,责任人签字,学校盖章。

(1)责任对象:学校校长是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此项工作领导是第二责任人;具体负责教师是直接责任人。

(2)责任目标:(一)班主任(二)卫生室(三)食堂宿舍 (四)后勤门卫。

(3)责任追究:如因责任人工作失职,造成事故,按相关规定追究当事人责任。

我校充分利用校智慧报、板报,刊登了不让任何病毒进校门一文,让学生了解各种传染病。

三、落实责任,完善措施,做好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篇10:传染病工作总结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传染病预防工作,召集班子成员和学区负责人利用周五例会时间召开冬季传染病预防专题会议,专题研究、周密部署、明确责任,完善传染病防控工作预案,确保师生身心健康。

二是加强宣传教育,普及科学预防知识。各学部、幼儿园充分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班会等阵地,加强对学生传染病及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防范能力,切实将“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控措施落到实处。

三是防控并举,严格传染病报告制度。学校要求各班级认真落实晨午检、缺勤登记制度,及时了解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并作好记录,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避免疫情的蔓延和扩散。一旦学校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要及时向相关领导校报告。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应对。

四是加强食堂安全卫生管理。各学部加强餐厅的安全管理,严格把控食品采购关,确保食品质量安全。餐厅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格做到勤洗手、勤更衣、勤消毒,不得出售腐败变质食物和生冷不洁食物,防止病从口入。

五是家校共建,联防联控。学校利用QQ群、微信群、家委会群等形式密切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形成联防联控的长效机制。要求学生家长配合老师做好“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衣被”等方面的监督指导,切实将隐患、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篇11:传染病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加强培训,提高疾控人员素质,逐步适应新形势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要求。积极参加县市区举办各种培训班,对本科室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逐步提高疾控机构人员的整体素质。

(二)加强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根据监测结果,按照分级处置的原则,处置各类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高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报告的灵敏性、准确性,提高事件处置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三)逐步提高传染病事件报告的准确性。每月26号之前按时上报传染病人数,加强实验室建设,逐步对重点传染病实验室进行网络化建设,提高标本时采集率、送检率、阳性率、结果反馈率,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和计量认证工作,提高基层卫生机构传染病报告的准确性。

(四)进一步密切部门间协作。明确职责,密切各有关部门的协作。加强各地卫生应急信息和工作交流,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的协调、管理工作。完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多部门协作机制,协调有序地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五)进一步加强疫情报告。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认真实施传染病监测、疫情报告、分析工作,加强疫情报告的分析利用。

(六)配合医务科,继续做好加强人禽流感、非典防治。要认真按照防控预案落实相关防治措施,加强应急演练。重点是继续加强对不明原因肺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的监测和报告,规范开设发热门诊和执行预检分诊制度,及时发现和报告非典和人禽流感疑似病例。加强和畜牧业部门的协调配合,出现禽间禽流感疫情时,和农业、畜牧业部门做到“同时到达现场,同时进行调查,同时进行处理”,认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处理。

篇12:传染病培训工作小结

为做好手足口病及春秋季传染病防治工作,根据县卫生局关于举办手足口病及春秋季传染病防治培训的通知精神,我院于2010年7月3日在卫生院会议室举办了全乡卫生人员手足口病及春秋季传染病防治培训班。

首先由朱院长讲授了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诊断治疗相关知识。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与普通流感的症状、体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区别,禽流感病毒的分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病学特征(即该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诊断和治疗等四个方面结合实际病例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参加培训人员受益匪浅。紧接着赵国龙讲解了手足口病防治的诊治相关知识,讲解了手足口病的症状、体征、诊断要点,接着结合着实际病例重点讲解了手足口病的治疗以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应重点注意的细节,特别强调了重症患儿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

通过这次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广大医护人员加深了对手足口病、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春秋季传染病的认识,增强了对手足口病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冬春季传染病的鉴别诊断意识,提高了对手足口病和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等冬春季传染病的诊断水平,这次培训必将对我院更迅速、科学应对、有效处理手足口病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冬春季传染病起到积极的作用。

篇13:传染病工作职责

1 传染病在学校中流行的特点

1.1 易感性高

儿童少年由于免疫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因而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差,容易感染致病。

1.2 人群集中接触密切

学校是社会上一个特殊的公共场所,学生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学校,可能把传染源带入学校。一个班大约有50余名学生集中在50m2的教室里,学习、生活、共进午餐。相互间接触密切,加之卫生设备、卫生制度不健全和卫生习惯不良等,使传染病极易发生和流行,甚至是暴发。

1.3 学校传染病发生流行的季节特点

学校传染病与社会上一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呼吸道传染病在冬春季,肠道传染病在夏秋季多发。学校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与寒暑假有密切关系,寒暑假学生走亲访友、旅游等活动增多可能将外地的传染源带到本地和学校,在学校中造成传播和引起社会上更广泛的传播。学校中传染病流行季节性高峰与传染病潜伏期长短有关,如流脑潜伏期较短,春节开学后很快出现流行高峰,而病毒性肝炎潜伏期较长,传播途径不像呼吸道传染病那样容易实现,故流行高峰出现较晚,一般在10~11月。

2 学校传染病的防治原则

学校是人群集聚的特殊公共场所,儿童、青少年对传染病又是易感性较高的人群,所以学校是传染病防治工作中重点保护单位,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的规定,参照传染病一般的防治措施,并结合传染病在学校中发生流行的基本特点,做好学校传染病的防治管理工作。

3 学校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3.1 加强宣传教育

利用墙报、校内广播、上卫生课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宣传教育。让学生掌握传染病的预防知识,要搞好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和合理的休息,防止过度的紧张和疲劳,并注意防寒保暖。

3.2 认真做好学校室内外的环境卫生

加强教室、午休室和活动场所等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保持生活、工作环境的空气流通。

3.3 建立晨检制度

每天进行晨检,对缺勤的学生、教职工进行调查,及时掌握学生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学生、教职工有传染病发生,及时向学校或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报告。

3.4 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到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

若有发烧或出现上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有利于早期诊治呼吸道传染病。

3.5 预防接种

儿童应按时进行计划免疫接种;对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根据疫情及个人的不同情况选择进行疫苗接种。

3.6 注意体育锻炼,提高耐寒能力,增强体质。

3.7 学校是人群密集的场所,很容易发生传染病的流行,在日常工作中,建立教职工炊事员任职前的体检制度。

凡处在传染病隔离期或有症状的带菌者(如痢疾、传染性肝炎、结核病)和健康带菌者,必须在隔离期满或服药治疗后,经细菌培养阴性的并有医师证明才能上岗。加强食品卫生的管理和监督,发现卫生问题及时整改,杜绝食品卫生事故和食物中毒的发生。餐厅员工每年体检,持证上岗,定期学习食品卫生知识,保障师生的健康。

3.8 学生入学前需进行健康检查,入学后定期体检

班主任、科主任、校医要经常观察了解学生身体变化情况,发现可疑情况及时报告校医,由校医根据病情采取措施进行隔离治疗和报告工作。

总之,学校传染病发生、发展及消灭是有一定规律的,我们只要遵循规律,做好传染病的监测,控制好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保护好易感人群,搞好学校公共卫生建设,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学校传染病的防控定会收到良好效果。

摘要:学校是人群集聚的特殊公共场所,儿童、青少年对传染病又是易感性较高的人群,所以学校是传染病防治工作中重点保护单位。因此传染病极易在学生中发生和流行,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对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保证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控制社会上传染病流行的重要环节。

篇14:传染病工作职责

吉林市第二中心医院是一所建院近百年的综合性医院,三级甲等医院。总结我院传染病防控与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有如下做法和体会。

(1)明确“预防为主”的传染病防治方针和综合医院职责。

医疗机构是发现疫情和疫情报告的最主要来源,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以及责任区的传染病预防工作;承担医疗活动中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检测、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工作。

发现传染病疫情或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

(2)成立感染管理办公室,实行感染管理制度化表格化。

2006年1月我院专门成立了感染管理办公室,配置了3名专职管理人员:主任1人、消毒隔离1人、本人由原作消毒隔离工作转做疫情管理信息直报工作(原疫情管理信息直报工作由电脑室人员兼职)。

结合我院实际,感染管理办公室重新修订下发实施了传染病报告制度与流程、传染病诊断标准、突发公卫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医院传染病监测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制度等。同时,完善了门诊日志、病房住院登记、化验室阳性结果登记、放射科肺结核阳性结果登记和传染病报告登记簿等。

(3)注重相关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

实际工作中,我们多次组织全体临床医生针对传染病报告等内容进行专题培训,并组织考试。对新上岗的责任报告人和实习生、进修生进行上崗前培训,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8学时。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中有关条款、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要求、各专门病种的报告要求等。例如:全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禽流感、艾滋病、急性迟缓性麻痹知识的专项培训。并且组织全体参培人员考试答卷,将考试成绩作为每人本季度继续教育的考试成绩存档。

(4)形成疫情报告网络,将责任分工落实到人头。为了全面动态掌握疫情,我院将检验科生化室、免疫室、细菌室、体液室、急诊检验室、放射科肺结核阳性结果登记等作为疫情监测点,通过总值班室和门诊大厅的两个报卡箱,形成一条完整的传染病报告网络。

(5)狠抓检查考核,强化疫情报告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为了确保医院传染病疫情完整、及时、准确上报,我们坚持对各种相关科室进行日检和周检。主要内容包括:加强门诊、病房、化验室各环节的检查和核对,做好检查及处理记录。并且将检查结果作为各科室及相关责任人的考核和奖惩依据;坚持实行了临床医生的首诊负责和报告责任制,化验室人员传染病检验结果报告制,责任疫情报告人和疫情管理人员的核查制。

(6)采取相应措施,妥善解决疫情报告遇到的疑难问题。

针对无化验室阳性结果记录,仅靠临床诊断的传染病病例,为防止漏报也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对新入院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先报未痰检(每日跟踪检查感染科住院患者一览表,排查放射科肺结核阳性结果登记),待痰检结果出来后,如是“涂阳”再报订正卡片。二是对儿科常见的风疹、水痘、猩红热等仅靠临床诊断的传染病病例,一方面向医生讲明漏报的后果与责任;另方面对就诊人数、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等进行跟踪检查。

针对传染病报卡中住址栏不愿填写的病例,在摸清患者怕填写会给自己的工作和社交关系带来影响的心理,向其说明填写住址是为跟踪了解病情和通知使用新药特药。同时我们也会履行为患者保密的责任。

讨 论

从事专职疫情管理直报工作的体会,可以归纳为八句话:一个目标,二个绝不,三个勤字,四个知道,五个有心,六个了解,七个必去,八个不放。

一个目标:要尽自己的一切努力使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达到“十一五”规划目标。

二个绝不:绝不让医院发生传染病漏报和迟报。

三个勤字:一定要做到眼勤、嘴勤、腿勤。

四个知道:一定要让每位医生知道报卡的病种、方法、时限、地点。

五个“心”字:即对工作要有进取心、责任心,还要有热心和耐心,最主要一条就是细心。

六个了解:了解国内外传染病疫情管理的动态;了解传染病报告网上公告栏内发布的最新消息;了解网传的基本知识;了解网上住址栏内区、街道的划分;了解死亡报告卡中死因ICD10疾病代码的基本内容;了解国家卫生部每月公布的传染病疫情通报。

七个必去:凡是有传染病阳性结果登记的部位必去:检验科的生化室、免疫室、细菌室、体液室、急诊检验室、放射科的X光室、CT室。

八个不放:①每天发生的传染病人流向不放过;(门诊病人尽量动员住院治疗;普通病房的要转诊到感染科;不具备转诊条件的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②传染病登记簿登记不好不放过。③门诊日志记录不好不放过。④检验科阳性结果登记不好不放过。⑤放射科肺结核阳性结果登记不好不放过。⑥节假日急诊医生往诊;外科医生手术不放过(一定做到在传染病规定时限内报告)。⑦报告卡内容填写不清不放过。⑧报卡中的先进典型不放过。

上一篇:学前教育学综合练习下一篇:保险综合岗转正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