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2024-07-14

空调系统设计文献综述(通用6篇)

篇1:空调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体育馆空调通风系统设计的文献综述

1.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购买力增强。近年来修建了不少体育运动建筑,并且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建筑规模越来越大。装饰豪华、设施全面、多维服务,集商贸、娱乐、运动、比赛为一体的高级体育运动建筑也层出不穷。

体育馆是一个流动人口众多的公共场所,室内空气的温湿度、洁净度和新鲜空气量等,对观众和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影响很大[1]。因此,体育建筑设施的空气环境越来越被卫生部门所重视。我国卫生防疫部门对体育建筑提出了卫生要求,对较大的重点体育馆还进行过监测,对一些已建的大中运动地点要求进行改造,增设通风设施或加建空气调节装置。体育建筑不断的增多,以及人们对室内空气的温湿度、洁净度和空气品质问题越来越重视

[2]。由于能源的紧缺,节能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迫切需要为体育活动场所安装配置节能、健康、舒适的中央空调系统来满足人们对高生活水平的追求。

2.空调技术及系统的发展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业也得到迅猛发展。而暖通空调业作为建筑业的重要组成部份,其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更是层出不穷。暖通空调业发展所遵循的原则,概括起来就是: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性,保证建筑环境的卫生与安全,适应国家的能源结构调整战略,贯彻热、冷计量政策,创造不同地域特点的暖通空调发展技术。

具体的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供暖技术。集中供暖技术;分户热计量的实施;供暖系统改造;低温地板辐射供暖;新型散热器应用、发展;区域热电联产技术;分布式冷热电联供技术。

(2)通风技术。夏热冬冷地区住宅通风;传染病医院病房通风;手术室等生物洁净空调的空调洁净技术;商场、地铁等公共空间的通风;工业通风。

(3)室内环境质量。热舒适环境;室内空气品质;通风技术的发展及空调气流组织。

(4)燃气空调。燃气热泵;使用燃气的冷热电三联供;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5)蓄能技术。冰蓄冷空调;低温送风技术;水蓄冷技术;蓄热供暖。

(6)公共建筑hvac。体育馆、剧院、商场、商用办公综合楼等的供暖空调通风技术;建筑方排烟设计。

(7)可持续发展能源技术与暖通空调。可再生能源利用;热回收技术与设备;建筑本体节能;被动式建筑。

(8)节能环保设备的开发。利用低位热能和水源、土壤热源的热泵;高能效设备。

(9)空调通风系统和设计进展。分散式个别空调;变风量、变水量系统;置换通风及相关系统研究和应用;住宅空调方式;新风利用、蒸发冷却技术应用。

(10)模拟与分析技术、智能控制。暖通空调能耗模拟、能量分析;建筑自动化技术;暖通空调与智能建筑。

(11)施工安装和运行管理。施工安装技术;调试;运行节能;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过滤、灭菌等。

(12)制冷技术。空调相关制冷技术研究应用进展;新型制冷型、天然制冷剂、含氯氟烃制冷剂替代物;新型制冷循环。

3.暖通空调节能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空调节能技术有两大原则,即舒适性与节能之间的矛盾统一的原则,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统一的原则。绿色生态建筑评价将“环境”作为第一个指标项目,说明“绿色建筑”已经超越了“健康建筑”阶段,即在保障健康(加大空调新风供应及减少有害化学品的使用

等)的同时,减少能耗和资源消耗。比如美国的leed标准要求在最低的能耗基准上再节能10%一60%。该能耗包括采暖、通风、空调系统,围护结构,热水供应系统,照明等,并且节约的能耗越多,获得leed分值越高。

中央空调系统的分类

一.按负担室内热湿负荷所用的介质可分为:

1.全空气系统 2.全水系统 3.空气-水系统 4.冷剂系统((1)(2))

二.按空气处理设备的集中程度可分为:

1.集中式 2.半集中式

三.按被处理空气的来源可分为:

1.封闭式 2.直流式 3.混合式(一次回风 二次回风)

主要组成设备有空调主机(冷热源)风柜 风机盘管等等[3].中央空调系统优点

经济节能:主机由微电脑控制,每个区间末端风机盘管可自行调节温度,区间无人时可关闭,系统根据实际负荷做自动化运行,开机计费,不开机不计费,有效节约能源和运行费用。

环保:主机采用水源热泵型机组,电制冷,没有燃烧过程,避免了排污;整个系统为密闭式管路系统,可避免霉菌灰尘等杂质对系统的污染,使环境清新优美,特别适于高档别墅、高级公寓与写字楼的使用。

节约空间:主机体积小巧,不设机房,无需占用设备层,减少公用设施 和土建投资,室内末端暗藏在吊顶内,极易配合屋内装修。

个性化:中央空调系统以区间为单元,满足用户不同区间需求,室内末端安装采用暗藏方式,不影响室内的审美观,不占据室内空间,适应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简化管理:于采用不同区间单独控制系统为用户所有,产权关系明确,可简化空调设施管理。

提升档次:中央空调主机可以避免破坏楼体的整体外观,使用户充分享受高档综合环境的同时,提升产品质量及量贩档次。

投资方便:可根据量贩发展情况,分期分批投资添置空调系统,同时量贩档次提升,因此资金周转快,有效地利用资金更进一步开发。

户式中央空调的分类[4]

风管机

一台定频室外机,一台定频室内机,通过风管把冷热风送至每个房间,可方便将室外新风引入;对空气进行加湿等集中处理也较容易,是廉价的机器,设计合理每个房间的噪声仅增加1~3分贝,卧室不必吊顶,每个房间在可高于主温控器设定的温度以上,对温度进行控制;可以有一定比例的能量转移,达到节能及加快空调冷热速度的效果。

室内机局部噪声较大,根据现场不同的安装条件,实测在42~52分贝之间,对设计及安装要求很专业。

一拖多机组

(1)定频多联机

把分体空调集中到一个室外机中,最多一拖三里面有三台压缩机,冷媒系统各自独立;把明装壁挂室内机改变成暗藏式;引进新风困难,是分体空调的一种变形,卧室内风机噪音由低到高要增加7~14分贝,最高达50分贝。每个卧室需增加长1.2m以上,宽0.6m,高0.3m的吊顶,另需设检修孔;每个内机都需有冷凝水排放的管路。

冷媒系统独立,但电路部分的有共用点;如发生外风机,外机温度探头、压力保护或电器局部短路等故障时,整套机器将无法运行。

(2)定、变频一拖多

其中有1~2台变频压缩机或另加1台定频压缩机,电路上有射频干扰,对电脑有影响。检修孔新风引入吊顶与冷凝水与多联机相同;对氟管的分支器要求设计合理;对上,下层共用1台机器,管路要求更高;较易在全开启时出现末端内机效果太差的情况。

冷热水机

定频冷热水机或变频冷热水机

大型中央空调的缩小,冷凝器由水冷变成风冷;用水泵将冷热水送至风机盘管。引入新风、检修孔、吊顶冷凝水排放、噪声指标与多联机相同。但又增加了冷热水管;由于温度差很大,密封问题突出,出现漏水对装潢的破坏较大。另外大型中央空调蒸发器都定时清理和酸洗;家用冷热水机对此还无良策,长期使用,冷热交换器的效率将大打折扣。如能与中央水处理系统相结合,可克服上述难点。单独房间使用空调,其它房间风机盘管有冷热水管流过,也会产生能耗;现较流行采用电磁水阀来关闭水路;除去造价上的因素外;还会使局部水流速过高,产生噪声的问题。

户式中央空调的工作原理

1.冷(热)水机组的基本工作过程是:室外的制冷机组对冷(热)媒水进行制冷降温(或加热升温),然后由水泵将降温后的冷媒(热)水输送到安装在室内的风机盘管机组中,由风机盘管机组采取就地回风的方式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实现对室内空气处理的目的。

2.风管(道)式机组的基本工作过程是:供冷时,室外的制冷机组吸收来自室内机组的制冷剂蒸气经压缩、冷凝后向各室内机组输送液体制冷剂。供热时,室外的制冷机组吸收来自冷凝器的制冷剂蒸气经压缩后向各室内机组输送汽体制冷剂,室内机组通过布置在天花板上的回风口将空气吸入,进行热交换后送入安装在室内各房间天花板中的风管(道)内,并通过出风口上的散流器向室内各房间输送空气。在风管(道)上设计有新风门和排风门,可以按一定比例置换空气,以保证室内空气的质量。

3.变频一拖多机组的基本工作过程是:供冷时,室外的制冷机组吸收来自室内机组的制冷剂蒸气经压缩、冷凝后向各室内机组输送液体制冷剂。供热时,室外的制冷机组吸收来自冷凝器的制冷剂蒸气经压缩后向各室内机组输送汽体制冷剂。各室内机组通过暗装的方式布置在天花板上。通过其回风口将空气吸入,进行热交换后送入,再从送风口将处理后的空气采取就地回风的方式送回室内。机组在能量调节方式上由微电脑控制,室外机组的变频式压缩机根据室内冷热负荷的变化,自动调节压缩机的工作状态,以满足室内冷热负荷的要求。商用中央空调系统

单冷式:将室内热湿空气吸入,经蒸发器将其中的水蒸气冷凝,然后将干燥、凉爽的空气送入室内,起到降温、降湿的作用。

冷热式:既能降温、降湿,又可制热、取暖。制热方式可分为热泵式和电热式。热泵式空调取暖时,室外空气温度在5℃以上才能正常工作。

窗式:是空调制冷、通风、控制系统的组合体。

移动式:它与窗式空调器的区别是采用水冷方式,冷凝水通过软管排出,可以在室内随意移动,不用安装。

分体式:它由室内机箱和室外机箱组成,室外机箱组合了制冷系统中的压缩机、冷凝器和轴流风机等。

变频空调:是由电脑控制的变频器和变频压缩机组成的,它运用变频控制技术,使空调根据环境温度自动选择制冷、制热和除湿运转方式,使居室在短时间内迅速达到所需要的温度,并在低转速低能耗状态下以较小的温差波动,实现快速、节能和舒适的控温效果。水冷式:由室内盘管,室外机可以是水冷螺杆或冷却搭(这种也属于单冷式),机组里面的东东就不说了,四大部件你应该知道的吧。

风冷式:室内盘管,室外机是风冷螺杆或模块机组。

中央空调系统是由一系列驱动流体流动的运动设备(如水泵、风机及压缩机)、各种型式的热交换器(如风机盘管、蒸发器、冷凝器及中间热交换器等)及连接各种装置的管道(如风管、水管及冷媒管)和阀件所组成。系统一般可分下列五个循环 [5] :

(1)室内空气循环;

(2)冷水循环;

(3)冷媒循环;

(4)冷却水循环;

(5)室外空气循环。

在当今社会,空调系统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当然,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遇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关键问题,如系统节能、可持续发展、新形势下的行业责任等。这些问题都是在空调系统发展道路上我们所面对的一些新问题。从小处来看,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从大的方面来考虑,更直接影响到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

在前不久在北京举行的第21届“国际制冷、空调、供暖、通风及食品冷冻加工展览会”上,清华大学江亿教授就对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方面的研究,介绍了中央空调行业现状、目前大型公共建筑中央空调系统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目前存在的单机效率尚可但系统能源利用效率很低的现状(冷机效率可以达75%,但系统效率却不足l9%)[6],又从温湿度独立控制的角度介绍了一些节能措施。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徐伟教授做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羽——有效节省供热空调常规能源》的大会报告,分别陇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必然性、我国HVAC中可再生能源立用的主要模式及应用趋势进行了介绍,指出了可再生源研究的紧迫性。同济大学龙惟定教授做了《中国能源前景与暖通空凋发展》的报告,提出了建筑能量消费弹性系数的概念,陪出了建筑节能的目标:即应将建筑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陉制在1.0以下;根据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2010年全国能耗总量应为27亿t标准煤 [7]。

3.工程概况

体育运动建筑有着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的特点。

本项目是一座体育运动建筑,地处于北京市,共三层。其中地下一层为一个综合服务场所,主要结构包括地下停车厂,办公室,药房,食品加工区,以及空调冷冻机房,超时空调机房,有线电视系统,体育馆变电室,体育馆空调机房,设计电话通讯网络,计算机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等等。

地上二层结构较为复杂,其中主体结构边缘包括停车区,运动员休息室,贵宾休息室,记者办公室,组委办公室,技术代表,技术官员,裁判员休息室,运动员更衣室,兴奋剂检测室,卫生间,淋浴室,会议室,配电间,器械库,消防安保控制室,空调机房,服务间,及各种通道,包括运动员入场通道,风道,强弱电,和电梯间等等。主体结构的中间地带为四个篮球场,其中三个中间场地为比赛场地,靠南边一个为训练场地。

地上三层结构较为简单,主要结构是观众坐席,北面设置有主席台,在主席台的两边各有一个观众通道,另外在四个拐角各有一个观众通道,这样在很大度上方便了观众进出体育馆的速度,不仅节约了观众时间,而且减小了突发事件所带来的危险性;在座位的最下面设置有残疾人专用座椅(在无残疾人观众时此排活动座椅仍然可以拉开),这更体现出了场馆设计的人性化,从坡度的零米到三点三米设置有十一排观众座位席,从三点三米到五点五米设有六排观众席。观众总容量达到一万以上。

3.空调系统设计

传统建筑暖通技术的已相当广泛,且产品种类繁多[8]。随着产品本身功能的复杂化及人们对办公环境、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暖通技术已经向着更高更远的方向迈进 [9]。在本次

空调系统的设计中主要讲述了空调系统冷湿负荷的计算,空调方式的选择和系统分区[10],空调系统的风道设计与计算,水系统的管路计算,空调系统的消声减振设计,空调系统的防火排烟设计等。

4.毕业设计拟采用的方法

目前,建筑空调负荷计算方法有冷负荷系数法、谐波反应法、概算法、逐时法等。

本次设计采用逐时冷负荷计算法,它是空调系统冷负荷计算的基本方法之一,用该方法计算,计算工作量大,查表工作量也大,许多参数必须通过复杂的插值计算方能确定,如果计算中某一中间参数出现错误,则会影响到整个设计过程[11]。为了简化设计,拟采用相关软件进行计算。采用计算机软件来计算,方便、快捷,经过修正,亦比较准确,可根据具体的空调系统每天运行的时间来统计每天的负荷[12]。经比较,选择鸿业负荷计算软件进行负荷计算。风系统的计算是通过确定送风量来选择并布置风机盘管和送风、回风口。运用假定流速法进行风道水力计算,确定风道尺寸。水系统的计算是根据冷却水流量,确定冷却塔型号以及冷却水泵,选择最不利环路,运用假定流速法确定水管管径。气流组织计算根据室内温湿度基数[13]、温湿度允许波动范围[14]、允许气流速度、允许噪声标准[15],结合建筑特点进行综合考虑。

5.设计进度安排

2010年4月9日至2010年4月22日:熟悉图纸,进行方案初步设计,提交开题报告;2010年4月23日至2010年5月20日:进行照明、插座设计;

2010年5月21日至2010年6月10日:进行配电系统和弱电系统设计,并完成英文翻译;2010年6月11日至2010年6月22日:其他相关部分的设计,编写整理计算书及毕业设计答辩前期工作。

参考文献

[1] 刘金;室内空气品质与流场关系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2] 李晓山;置换通风系统在中国的应用问题研究[D];东华大学;2004年

[3] 倪进昌, Michael Schmidt, Thomas Schlosser, 徐静.正确评价空调系统[J].暖通空调 , 2009,(01)

[4] 刘坤.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空调设备和系统的开发[J].黑龙江科技信息 , 2009,(17)

[5] 高巍, 刘莉.暖通空调系统节能问题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 2009,(15)

[6] 江亿,空调系统发展现状[D];清华大学;2010年

[7] 刘叔伟.大型商场类建筑空调节能分析[D].天津大学, 2008

[8] 曹瑜, 胡松涛, 郑小锋, 谭鲁志.列车空调送风系统设计方法研究[A].山东制冷空调——2009年山东省制冷空调学术年会“烟台冰轮杯”优秀论文集 [C], 2009

[9] 梁境.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监管模式的研究[D].重庆大学 , 2009

[10] J.C.Hong.Chattering Handling for.VSC Systems.The First Chinese World Congress ON Intlligent Contro[and lnte[]Jgem Automationt~ jtng,1993.

[11] Yibin Song,B.At~ten,F.Blaabjerg.A SMVS Control[er{0r a PM SM So rv0 System.ICEM A’96.Harbln.China

[12] 强天伟.通风空调设备用蒸发冷却节能技术的研究[D].东华大学 , 2006

[13] 李永安, 王琳.人防工程中自然能源在采暖空调的应用[C].山东制冷空调——2009年山东省制冷空调学术年会“烟台冰轮杯”优秀论文集, 2009

[14] 王连成.天津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暖通空调系统设计[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三集)[C], 2009

[15] 宋绍彩.优化空调系统 力促建筑节能[N].政府采购信息报 , 2008

篇2:空调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电冰箱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随着家用电冰箱的普及,人们对电冰箱的控制功能要求越来越高,对电冰箱控制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功能、智能化是其发展方向之一,传统的机械式、简单的电子控制已经难以满足发展的要求。本文采用MCS一51系列中的8051单片机作为控制系统的核心对电冰箱的工作过程进行控制。电路利用温度传感器对冷冻室及冷藏室的温度进行检测,再送入单片机进行分析判断,当蒸发器的温度高于一定温度时就启动压缩机,当温度低于一定温度时就停止启动压缩机,从而达到使冰箱内的温度保持在设定温度范围内的目的。此外,通过键盘对冷冻室及冷藏室温度进行设定并显示、对连续速冷时间进行设定并显示、开门超时警、工作电压超限报警以及自动除霜等功能。关键词:单片机,电冰箱,控制系统 引言

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单片机也随之有了很大的发展,各种新颖的单片机层出不穷,并以广泛的应用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当今科技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单片机自问世以来,性能不断提高和完善,其资源又能满足很多应用场合的需要,加之单片机具有集成度高、功能强、速度快、体积小、功耗低、使用方便、性能可靠、价格低廉等特点,因此,在工业控制、智能仪器仪表、数据采集和处理、通信系统、高级计算器、家用电器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并且正在逐步取代现有的多片微机应用系统。采用单片机对电冰箱进行控制,可以使电冰箱的控制更准确灵活直观。现状分析 1单片机控制系统 1.1对电冰箱的控制要求

电冰箱的控制原理是根据蒸发器的温度控制制冷压缩机的启、停, 使冰箱内的温度保持在设定温度范围内。一般当蒸发器温度高至 3 ~ 5时启动压缩机制冷,当温度低于20 时停止制冷,关断压缩机。采用单片机控制, 可以使控制更准确、灵活。

电冰箱采用单片机控制主要功能及要求是: a)人工智能, 自动调温: 在人工智能状态下, 电冰箱能够随环境温度变化而自动调节温度设置, 无需人为调节, 便能达到最佳制冷效果。

b)LED(发光二极管)显示, 数字温控: 利用 LED显示冷冻室、冷藏室温度以及压缩机启停和速冻、报警状态, 动态显示电冰箱的运行情况。

c)冷藏、冷冻温度调节: 利用功能键分别控制温度设定、速冻设定、冷藏室及冷冻室温度设定等, 冷藏温度可设置在 2 ~ 10 之间;冷冻温度可设置在-16 ~7。

d)多温保鲜功能: 冷冻温度可设置在-7 , 进入多温保鲜功能, 通过对电冰箱的温度控制, 使得电冰箱内存在多个温区, 不同的区域适合存放的食物类别与期限也不同。

e)速冻功能: 运用细胞保活技术, 以超强制冷能力, 使食品迅速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带, 不破坏细胞结构, 保持细胞活力, 营养成分不散失, 保鲜效果好。连续速冻时间设定范围 1 h~ 8 h。f)自动化霜功能: 电冰箱在运行过程中不断检测压缩机累计运行时间、记录门开启次数和时间以及环境温度, 判断是否满足化霜条件, 满足化霜条件时接通化 霜加热丝, 同时断开压缩机和风机, 关闭风门,30min 后断开化霜加热丝, 接通压缩机, 再过 15min后接通风机, 进入正常控制循环。

g)压缩机断电延时保护功能: 电冰箱每次开机上电时, 检查压缩机停机时间是否已经延时5min。压缩机若已经延时5min, 可以立即启 动;若延 时未到5min, 则继续延时到5min后才可以启动。

h)开门延时报警: 当电冰箱开门超过2min 时发声报警。i)工作电压保护: 工作电压180 V ~ 240 V, 当欠压或过压时, 禁止启动压缩机并用指示灯显示。1.2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1.2.1主机电路

控制器以 8051单片机为核心, 输入通道由温度传感器、霜厚度传感器和 A /D转换器组成, 两支温度传感器分别用于测量冰箱的冷藏室、冷冻室温度, 键盘主要用于设定冷藏室、冷冻室的上下限温度, 启动除霜、快速冷冻等功能。4位 LED和指示灯可随时显示冷藏室和冷冻室温度。声讯电路是用于电冰箱工作状态的超限报警等。压缩机控制电路用于控制压缩机的工作, 以对电冰箱温度进行自动控制。除霜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接通或断开电热丝, 达到对电冰箱除霜的目的。1.2.2A /D转换电路

A /D 转换电路采用逐次逼近式8位ADC0809芯片。该芯片共有 8路模拟输入通道, 在本系统中只使用其中 4个通道 IN0~ IN3。其中 IN0作为冷藏室温度检测通道, IN1作为冷冻室温度检测通道, IN2作为除霜 检 测 通 道, IN3 作 为 电 源 电 压 检 测 通 道。ADC0809的 A, B, C 三端通过地址锁存器接于 P0 口的 P0.0、P0.1、P0.2, 该三端控制模拟通道号的选择。8位数据输出直接与 P0口的 P 0.0~ P0.7 连接, P2.7与 WR、RD端经与非门接于 0809的 ALE、START、OE,控制 0809的启动、读、写。

1.2.3键盘和显示电路

键盘及 LED电路采用 6个功能键控制冷冻室、冷藏室及速冻温度设定。4位 LED负责显示冷冻室、冷藏室温度及压缩机启、停和报警等状态。显示和键盘输入采用 INTEL8279芯片。该芯片是一种专用的可编辑键盘、显示接口器件, 使用该芯片可以很方便地实现键盘输入和 LED控制两种功能。该芯片与单片机连接, 可以提高单片机的工作效率。8031单片机的数据总线与 INTEL8279的数据总线 D0~ D7连接, RD、WR控制线在操作逻辑上INTEL8279的RD、WR信号一致, 可直接相连。P2口的一部分线经译码器译码后的一路输出作为INTEL8279的片选信号CS。1.2.4除霜电路

传感器选用 MF531型热敏电阻,具有负温度系数,灵敏度较高。把热敏电阻安装在距蒸发器3mm的某个合适的位置上,当霜的厚度大于3mm 时,热敏电阻接触到霜从而感到较低的温度,其电阻值 R(t)变大, 运算放大器输出信号有变化, 经 A/D转换后送入单片机,经单片机分析、判断, 给出除霜命令, 接通化霜加热丝, 同时断开压缩机和风机, 30min后断开化霜加热丝,接通压缩机,再经15min后接通风机。1.2.5电源过欠压保护电路

电冰箱的过欠压保护电路是在电源变压器设计时就考虑到的, 在变压器设计时, 从变压器的次极可另外绕一组线圈,经整流滤波后的电压接入单片机的 A /D输入端, 当电源电压变化时,此电压将随之变化,单片机把测到的电压与过欠压值相比较,当发现有过欠压现象时,将通过压缩机控制电路切断压缩机电源并报警, 达到保护压缩机的效果。1.2.6报警电路

报警电路比较简单,利用一个三极管驱动蜂鸣器来实现。2模糊控制系统 2.1控制系统构成 本系统采用TOSHIBA公司TMP87C846N八位微处理器构成。除了通常的电源供应和检测、温度设定输入外, 系统的被测量有冷冻室温度、室内环境温度、冰箱门状态、压缩机运行状态、蒸发器进出口温度、风门状态等7类16项。系统的输出, 除了通常的L ED显示, 报警提示电路外, 被控量有压缩机的开停、风机的速度、风门的开启度、除霜加热运行等4项。2.2控制系统设计 2.2.1温控原理

风冷式电冰箱的制冷系统设置在冷冻室, 由压缩机出来的高温、高压液态制冷剂, 经冷凝器冷却后, 被送到设置在冷冻室四周的蒸发器中蒸发为气态, 同时吸收外界的热量, 达到制冷的目的。压缩机的开停决定制冷的程度。在冷藏室和蔬菜室中不设蒸发器, 而是将冷冻室的冷气经公用风道, 由风机传送给各温区, 用各区的风门控制该温区的温度变化。冷冻室和其它温区的温度控制匹配问题用模糊控制器协调。2.2.2温控方案及模糊推理

冷冻室和冷藏室的温度控制方案基本是相同的, 只是控制对象不同。前者控制压缩机开停, 后者调节风机风门。现以冷冻室为例, 说明温度控制系统模糊控制器的设计问题。模糊控制电冰箱不仅要考虑到冷冻室温度的恒温调节, 同时也要考虑到冷冻室温度与食品温度未必相同这一因素。最终应使食品温度保持在某一范围内, 从而达到保鲜的目的, 这是它与传统的PID 恒温调节系统追求的控制目标间的差别。食品放进冷冻室即开始降温, 经过一段时间, 冷冻室的温度可能已降到给定值, 但这时食品温度还没有达到保鲜温度的要求, 因此, 这时压缩机不应关断, 必须继续制冷, 延长的时间,视放入的食品的热容量而定。在压缩机关断以后, 冷冻室的温度开始回升, 当回升到给定值时, 理应将压缩机再次投入运行。但实际上, 这时食品的温度由于热惯性并不与冷冻室空间温度一致, 从节能的观点出发,应延时起动压缩机, 延时多长, 也与放入食品的热容量有关。以上分析说明, 最后一次投入的食品的热容量(初温和重量)在以后的压缩机控制决策的调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投入食品的热容量是无法检测的, 不能指望用户输入, 而必须利用模糊推理和软传感技术。投入的食品热容量的检测是在食品放入冷冻室并关门后 5min内进行的。一般情况下, 冷冻室的温度都在-18℃左右, 当食品存入以后冷冻室的温度急骤上升, 上升的绝对值和变化率, 决定于放入食品的温度和热容量。在食品重量相等的情况下, 食品温度愈高(T1> T 2> T 3)温度升高的变化率愈大, 制冷压缩机应愈早投入运行。在放入食品温度相同的情况下, 食品质量越大(Q1> Q2> Q3),其温度上升变化率愈大, 制冷压缩机启动后温度的下降愈缓。我们通过实验摸索了这一规律, 并且建立了文中所述的模糊推理关系。同时应该指出, 存放食品时, 动作的快慢, 门开启时间的长短, 以及室温的高低, 对冷冻室的温度也有相当大的影响, 在判断食品温度时应该予以考虑。根据以上分析, 设计冷冻室温度模糊控制推理框图。初投食品后, 根据冷冻室温度及其变化率, 应用模糊推理(Ⅰ)判断食品的温度及热容量。根据该次投放食品时开门次数和持续时间及当时室温, 应用模糊推理(Ⅱ)确定修正系数, 前两者通过乘法器得到该次投放食品的热容量。这种判断是一次性的, 只对该次投入食品以后的温度控制有效。判定的食品热容量, 作为确定压缩机控制决策的模糊推理(Ⅲ)的输入。它的另一个输入是冷冻室给定温度与实际温度的差值, 差值为零是压缩机开停的理论界面, 必须根据投入食品的热容量, 应用模糊推理(Ⅲ)确定开停时间的修正值。必须指出, 这种控制过程是一次性的, 以每次投入食品为周期, 但控制策略是一贯的, 推理法则是一致的。对于原来存放在冷冻室的食品, 纳入箱体热惯性考虑, 不参与控制过程, 引起的误差在工程上是允许的。3.网络控制系统 3.1背景

因特网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把日常使用的家用电器与网络相接,人们能够通过网络实现对家用电器的远程控制、产品当前数据获取,运行状态标志等,而且还可以在产品生产者和使用者之间建立一种信息渠道,其一生产厂商可以通过用户对产品的在线登录注册、产品的故障信息上传得到相关的数据,例如产品分布、故障信息等;其二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在某种程度上进行生产厂家对产品控制程序的升级、修改等。由于具有上述特点,使得目前家用电器业界积极研究开发的新一代信息电器产品—网络家电。家庭网络的信息控制中心 上与 Internet网相连,下则通过无线收发模式与诸多家用电器产品进行各种信息数据的交换。网络电冰箱的电脑控制器中,信息的收发设计上考虑到家庭应用的特定环境可以采用无线模式。收到的信息可通过的串口与产品控制器相接,也可以通过器件进行数据的处理、缓存。3.2网络电冰箱程序设计

网络化电冰箱电脑控制器的用户可在远方监控家电运行状况,查询电冰箱的食品信息并通过网络实现产品注册,既可保护商家利益,又能为商家提供市场信息。在家电产品故障后自动将故障代码送给厂商,可接受厂商馈送的维修信息,为售后服务提供方便。在IEG1IGE 的大环境下H充分利用蓝牙技术的优势,通过构成家庭信息网络和信息电器产品,将会对国内家用电器行业带来一次冲击。3.3控制程序的基本构成

电冰箱电脑控制器的控制程序主要可分为四大部分:主程序、通信程序、上电复位和自检程序等模块。主程序主要有监控程序、键盘查询、显示管理、外部信息接收处理以及其他子程序段组成。通信程序主要有数据判断、数据接收、数据匹配、数据发送以及其他子程序段。上电复位模块及自检程序模块是通用技术。趋向预测

单片机是智能家电的核心单元,电冰箱控制系统采用单片机是其一大趋势。除此之外,再将模糊控制技术用于电冰箱,可以有效提高电冰箱的性能,电冰箱控制系统采用模糊控制技术是其第二个发展趋势。同时,电冰箱控制系统网络化是其又一发展趋势。参考文献

篇3:区域创新系统理论文献综述

关键词:创新,区域创新系统,区域发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创新是区域发展的主要动力, 且区域创新能力成为区域经济获取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构建区域创新系统也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必经之路。因此,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的研究逐渐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及重点问题。本文对区域创新系统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梳理,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区域创新系统的含义及其本内涵;二是区域创新系统的基本理论, 即构成要素, 基本结构, 功能及特征;三是区域创新体系的评价。

一、区域创新系统的含义及基本内涵

1.1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

区域创新体系, 由于翻译和理解的不同, 又称为区域创新系统或区域创新网络, 其英文表述为: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简称RIS) 。1992年英国威尔士卡迪夫大学教授库克 (P.Cooke) 发表了《区域创新系统:欧洲的竞争规则》一文, 首次提出了区域创新体系的概念。但是, 不同学者对区域创新系统概念的理解并不完全相同。王核成、宁熙 (2001) 认为, 区域创新系统是指某一特定区域内互相联系, 在地理位置相对集中的利益相关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组成的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导向、以横向联络为主的开放系统, 它是在地理位置相互靠近的经济主体之间通过某种方式而形成的一系列长期交易关系集合, 其中既包括把各类行为主体连结起来的一般联系, 更大量的则是体现在系统内以资产、信息、人才、技术的流动等具体形式之上的经济主体之间的交互关系。罗守贵和甄峰 (2000) 认为, 区域创新系统是一定区域内与创新全过程相关的组织、机构和实现条件所组成的网络体系, 是由相关社会主体 (政府部门、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 组成的一个社会系统。顾新 (2001) 区域创新系统是在一国内的一定地域范围内, 将新的区域经济发展要素或这些要素的新组合引入区域经济系统, 创造一种新的更为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 实现新的系统功能, 使区域内经济资源得到更有效利用, 从而提高区域创新能力, 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1.2区域创新系统的基本内涵

尽管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还未获得普遍接受的定义, 但是区域创新系统的一些基本内涵却是可以确定的, 即:①具有一定的地域空间和开放的边界;②以生产企业、研究与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地方政府机构和服务机构为主要的创新主体;③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社会交互作用, 构成了创新系统的组织和空间结构, 从而形成一个社会系统;④把制度因素摆在突出的位置上加以考虑, 强调制度因素和治理安排对于知识的形成、利用和扩散的重要作用;⑤以促进区域内创新活动为目的, 鼓励区域内的企业充分利用地域范围内的社会关系、规范、价值和交互作用等来形成特殊形式的资本 (社会资本) 以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1]。

二、区域创新系统的基本理论

2.1区域创新系统的构成要素

区域创新系统是一个网络体系, 是一个社会系统。因此它的构成要素多而复杂。陈柳钦 (2005) 认为区域创新体系包括的基本构成要素有: (1) 主体要素。即创新活动的行为主体, 包括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各类中介组织和地方政府, 其中企业是创新体系的核心。 (2) 功能要素。即行为主体之间的联系与运行机制, 包括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机制和能力。 (3) 环境要素。即创新环境, 包括体制、基础设施、社会文化心理和保障条件等, 市场环境是企业创新活动的基本背景, 创新环境是维系和促进创新的保障因素[2]。

2.2区域创新系统的基本结构

区域创新系统由若干子系统构成:从“创新是知识的产生、扩散和使用”的角度看, 区域创新系统由知识创新子系统、技术创新子系统、知识传播子系统和知识应用子系统构成;从创新的结构上看, 区域创新系统由创新主体子系统、创新基础子系统 (技术标准、数据库、信息网络、科技设施等) 、创新资源子系统 (人才、知识、专利、信息、资金等) 和创新环境子系统 (政策法规、管理体制、市场和服务等) 构成;从创新的动态过程上看, 区域创新系统由研究与开发子系统、创新导引子系统 (创新计划与战略) 、创新运行与调控子系统 (制度、规则和政策) 创新支撑与服务子系统构成;从创新对象上看, 区域创新系统由技术创新系统、制度创新系统、组织创新系统和管理创新系统构成。

2.3区域创新系统的功能及特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区域创新系统的功能在不断地凸显出来。王稼琼等人 (1999) 认为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激活中小企业改造;②改造传统产业;③产品创新与成果转化;④制度与机制创新;⑤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而在考虑设计、建设区域创新系统时, 应使区域创新系统具备下列四个功能:①协调功能②催化功能③化险功能④解惑功能。总的来说, 一般认为, 区域创新体系作为一个动态开放系统, 其基本功能在于交流, 并在交流中创新, 最后归结为促进、保障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曹瑄玮 (2007) 认为区域创新系统的特征有社会建构性、自组织性、具体创新、主题集中、开放性和具有辐射性[3]。

2.4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模型及运行机制

黄鲁成 (2002) 认为, 区域创新体系的运行模型是: (1) 复合技术创新主体的各个组成要素, 内部经过组织创新, 能够适应技术创新的要求, 有明确的角色定位; (2) 在制度创新的环境下, 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具有特定功能的复合技术创新主体; (3) 复合技术创新主体在政策环境的支持和引导下, 在条件创新的基础上, 实施有效的技术活动; (4) 通过对技术创新过程实施调控, 保证了技术创新方向的正确性、过程的稳定性; (5) 良好、有效的技术创新推动了“系统目标”的实现[4]。冯之浚认为区域创新系统基本机制主要包括:①利益驱动机制。体现在社会层面上是各种动力机制的确立;体现在宏观层面上是各创新主体以企业为核心, 在高额预期创新利润的驱动下主动结合, 并在合理配置资源与分割利益的基础上, 进行高效率的创新活动。②学习培训机制。学习培训机制通过吸纳、应用、扩散新的知识、提升创新主体的素质和创新能力。继续教育是学习培训机制的核心。③决策信息机制。指创新决策主体对整个区域创新过程中涉及的创新目标、创新方案选择、方案实施及措施与监控做出决定的过程, 包括决策主体、决策权、决策信息和决策原则四个基本要素。④竞争协作机制。竞争协作机制涉及各类创新主体, 但以企业间的竞争协作最为重要。张敦富等人也有类似的看法, 认为创新主体、研发、融资、中介、管理等各系统之间的关系, 是依照内在的利益机制和外部的竞争压力机制, 相互依存、相互约束、相互作用。其中基本的机制包括:利益驱动机制、决策信息机制、竞争协作机制、学习培训机制。

三、区域创新系统的评价

甄峰等 (2000) 主要是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原则出发, 以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为核心, 并综合考虑相应的宏观社会经济环境。具体包括四个方面:知识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管理与制度创新、宏观经济, 社会环境。朱海就 (2004) 关于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估侧重于企业创新能力、网络创新能力、创新环境的分析[5]。官建成等 (2003) 对于区域创新系统测度的研究是从知识流动、系统的演化规律、创新绩效的评价、创新环境的分析等4个方面入手分析[6]。庞咏刚和孙玉涛 (2007) 是基于企业的创新能力对区域创新系统来分析。企业的创新能力包括四个指标:科技投入指标、企业主体地位指标、专利产出水平指标、新产品产出水平指标。同时运用定量的数据进行比较。在区域创新体系中, 企业和大学、研究机构相比创新的地位应该更为突出, 所以增加了企业主体地位指标[7]。

四、结束语

国内外关于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是比较晚的, 它的许多基本概念还没达成一致看法, 相关概念并未形成统一的定义, 尚未形成理论系统。再次目前大部分经济学者主要停留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 定量分析的成果不是很明显。

参考文献

[1]毛艳华.区域创新系统的内涵及其政策含义[J].经济学家, 2007, (2) .

[2]陈柳钦.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互动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11 (6) .

[3]曹-玮.区域创新网络在促进路径创新中的作用分析.创新管理, 2007, (2) .

[4]黄鲁成.宏观区域创新体系的理论模式研究[J].中国软科学, 2002, (1) .

[5]朱海就.区域创新能力评估的指标体系研究[J].科研管理, 2004, (3) .

[6]官建成, 刘顺忠.区域创新系统测度的研究框架和内容[J].中国科技论坛, 2003, (3) .

篇4:服务设计文献综述

关键词 服务设计 研究现状 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服务设计是信息与沟通技术、设计艺术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人因工程、环境学、制造技术、运筹学和系统工程等学科的交叉研究领域,服务设计于20世纪90年代逐渐兴起,在欧美发达国家,服务设计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成果,在我国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后发力量。

1服务设计的定义

国际设计研究协会给设计服务下的定义是:服务设计从客户的角度来设置服务,其目的是确保服务界面:从用户的角度来讲,有用、可用以及好用;从服务的提供者来讲,有效、高效以及种不同。简单地说,服务设计就是讲设计的理念融入到服务的规划与流程本身,从而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2服务设计研究进展

2.1国外服务设计研究现状

关于服务设计的系统研究主要来源于英文文献,德国科隆国际设计学院(KISD)的斯蒂芬·莫里茨撰写的《Service Design——Practical access to an evolving field》,是相对来说比较系统探讨服务设计的文献,书中涵盖服务设计的含义、产生背景与历程、方法、工具及案例。

国际重要设计期刊如《设计问题》与《设计管理评论》中对服务设计的研究论文,都就一个具体的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地探讨。如克劳迪欧所作的《Services as Customer-Intensive systems》就服务中用户所处的位置,服务设计必须以人为本。罗伯特和艾力克西斯的《Service Design:An Appraisal》对服务设计的定义、工具和趋势做了综合性的论述。

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sign 》国际期刊上,2011年8月就是服务设计的专题,其中《Designing for Service as One Way of Designing Services》中通过对设计,市场和调研的文献分析,以及三个案例的分析,得出四个发现:(1)设计师作为实体接触服务设施社会性和物质性的。(2)设计师认为服务都是关联的,暂时的,是一个创造价值的过程。(3)设计师通过询问方式去了解大众的体验以便来设计服务。(4)在社会物质框架中,服务设计被看做一种探索过程,旨在不同的消费者中创建新的价值关系类型。而另外一篇《Service Design and Change of Systems》中则强调了必须以人为中心来实施和推广服务设计。

2.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部分,罗仕鉴,朱上上所著《服务设计》是国内最早出版的服务设计专著,本书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服务设计的最新发展,力图将服务设计理论、方法与设计实践结合,但整体框架和内容较为杂糅,缺乏更深层次的学理探讨。

近年来,服务设计的需求、重要性和方法开始成为国内设计学界颇为关注的课题,几所设计教育重点院校都开始了服务设计的研究,并陆续有研究结果呈现。湖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季铁,杨莹发表了《基于web的社区网络服务设计》,另季铁,杨秋月的《设计张力与社会创新——基于网络和社区的设计实践方法探索》,通过项目实践,对乡村传统社区的社会创新方法进行了研究。

安基国际传媒出版的《设计管理》杂志2011年第四期以服务设计为专题,邀请了霍林斯等一批国内外服务设计研究者与实践者撰稿,其中还刊登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所做的服务设計案例。

在公共服务方面,中央美术学院理论部2009年10月,以“北京 ICOGRADA 世界设计大会”召开为契机,在北京率先展开“设计为人民服务”活动,针对现实生活中公共服务设施存在的缺陷,发动志愿者进行考察与实态捕捉,在此基础上编印了《“设计北京新生活”白皮书》。

3总结与展望

综合来看,目前国际上对服务设计的研究、实践和推广开始趋于密集,诸多设计机构、设计企业和设计资讯的相关网站均为服务设计开设了专栏,但是目前研究成果大都比较局部和片段化,没有强大的专业体系,完整的研究文献,服务设计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1)完整的服务设计语言。目前服务设计还没有完整的服务语言,而使用服务设计语言能够更好的描述服务概念,帮助设计师、用户同服务实体之间的互动更加通畅,所以需要一套完整的语言体系来加强服务设计。

(2)国际化服务平台。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使得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提供设计和开发服务成为可能。因此国际化、跨文化的因素在服务设计中必须要充分加以考虑,而目前对国际化环境下服务文化的研究还非常少。

总之,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要求有效的服务设计方法指导服务开发和创新,从而赢得消费者,增强企业竞争力,而服务本身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对服务设计方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更多先进的理论和方法还有待人们的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罗仕鉴,朱上上.服务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 胡彦.基于民生需求的服务设计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2.

[3] 邓成连.触动服务接触点[J].装饰,2010(206).

篇5:空调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完善的合同管理是企业健康运作的一个重要标志。由于合同形式的多样性和履行过程的多变性,许多企业对此很少有一个较好的办法来及时有效地实施合同的起草、修改、统计、监控等一系列管理工作。一个合格的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应该包括签署合同方资料档案、合同资料档案的管理,合同付款处理、查询、汇总的管理,合同收款处理、查询、汇总的管理,以及合同到期未付完款、到期未收完款的全面跟踪监管控制,并具有严格的系统用户及分级权限控制,保证了企业合同数据的严格保密性。目前,很多企业采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结合电子表格来进行合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诸多弊端,如:效率低、保密性差、电子表格容量小、关联性差、,不易于查询、更新和维护等。

2合同管理及合同管理系统

企业合同管理是指企业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其中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是合同管理的内容;审查、监督、控制是合同管理的手段。合同管理必须是全过程的、系统性的、动态性的。合同管理系统,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绩效评估的全方位、系统化的合同管理平台。

2.1合同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合同管理全过程就是由洽谈、草拟、签订、生效开始,直至合同失效为止。不仅要重视签订前的管理,更要重视签订后的管理。系统性就是凡涉及合同条款内容的各部门都要一起来管理。动态性就是注重履约全过程的情况变化,特别要掌握对自己不利的变化,及时对合同进行修改、变更、补充或中止和终止。

在项目管理中,合同管理是一个较新的管理职能。在国外,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随着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研究和实际经验的积累,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合同管理的研究。在发达国家,八十年代前人们较多地从法律方面研究合同;在八十年代,人们较多地研究合同事务管理;从八十年代中期以后,人们开始更多

51毕业论文网-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地从项目管理的角度研究合同管理问题。近十几年来,合同管理已成为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的分支领域和研究的热点。它将项目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推向新阶段。

2.2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如果合同的管理操作完全靠人工进行跟踪管理,不仅工作量大,而且难度也非常大,合同管理的工作一般由法律部门主管,业务部门兼管,而这两个部门对财务状况无法完全掌握,很难对合同进行监督和检查。即使设立专门的部门,也会大幅提高成本,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混合式的管理模式使得职员了解合同的履行情况非常被动,这种人工管理方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采用手工管理合同,由于涉及的部门众多,需要管理的合同要素也各不相同,因此造成信息不集中,实时性不强,导致各部门协作,业务流程组建,监控制度执行方面效率不高,费时费力等问题,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1)文档管理困难:传统纸质合同与电子版合同共存,但对于不同的人员想阅读参考合同时,存在查找不方便的问题。尤其是领导需要了解合同文本时需要耗费很多时间。

2)进度控制困难:由于合同数目多,参与人员多,合同进度的控制基本靠手工和普通word、excel管理已很难满足公司发展需要,并且当领导想全局或全程了解合同情况时存在很大障碍。财务人员的付款依据也与进度密切相关,但同样存在障碍。

3)信息汇总困难:采用手工或EXCEL管理时,由于不同部门的数据格式不统一,采集也不能够及时继续,汇总工作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还不一定准确。对于领导的决策时间有一定的影响。

4)缺少预警机制:缺少对合同进度、结款等关键节点的预警,不能准确地预测近期可能的收支项目,不能帮助公司进行财务规划,掌控现金流,更好地发挥资金运作。

2.3 系统实现的功能

本毕业设计要求能够设计并实现合同管理系统,主要由四大功能模块组成:客户管理模块、项目管理模块、合同信息维护模块、合同执行控制模块,各模块之间通过数据关系联系在一起,用户通过身份权限验证对该合同管理系统进行相应的处理操作。本合同管理系统旨在简化企业现实运作中的合同管理活动,将其

51毕业论文网-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使用户可以便捷地通过客户终端实现异地可操作,且操作界面友好、灵活、实用、安全,可以对企业合同实现资料登记、内容修改、删除、项目进程追踪、款项状况等功能操作。此系统便于数据的集中管理,方便快捷地将合同管理功能统一化,辅助用户有效管理合同,同时满足管理人员及企业对合同的管理要求,提高工作效率。

系统设计过程中,首先要熟悉企业合同管理基本流程及功能,其次分析实现系统的设计层次,并通过创建客户管理、项目管理、合同信息维护、合同执行控制四大主要模块分区实现基于BS模式下的合同管理,前台使用Macromedia Dreamweaver8作为页面开发工具,后台数据库使用Microsoft Access2007进行编写,通过ASP语言实现动态网页,满足企业需要。

其中数据库的设计和客户端的ASP源代码编写是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合同管理系统的基础就是数据库。所以对数据库的结构设计就显得格外重要。数据库的设计工作主要包括建立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创建所需要的表。数据库应包含以下几个表:用户信息表(Users)、客户信息表(Clients)、项目信息表(Projects)、合同进展信息表(ContractProgressInfor)、合同信息表(Contract)。MIS系统

合同管理系统是一个典型的MIS系统。所谓MIS(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及其他外围设备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它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最大限度的利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加强企业的信息管理,通过对企业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设备、技术等资源的调查了解,建立正确的数据,加工处理并编制成各种信息资料及时提供给管理人员,以便进行正确的决策,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MIS系统通常用于系统决策,例如,可以利用MIS系统找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将信息及时反馈给上层管理人员,使他们了解当前工作发展的进展或不足。换句话说,MIS系统的最终目的是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公司现状,把握将来的发展路径。一个完整的MIS应包括:辅助决策系统(DSS)、工业控制系统(IPC)、办公自动化系统(OA)以及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知识库和与上级机关及外界交换信息的接口。MIS系统与传统的管理系统相比有以下优势:

1、解决结构化问题。

2、以高速度低成本完成数据的处理业务,追求系统处理问题的效率。

51毕业论文网-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3、实现一个相对稳定的、协调的工作环境。

4、应用科学的、客观的处理方法,符合实际情况。

本合同管理系统基于BS模式。传统的MIS系统的核心是CS(Client/Server——客户端/服务器)架构,而基于Internet的MIS系统的核心是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架构。BS架构比起CS架构有着很大的优越性,传统的MIS系统依赖于专门的操作环境,这意味着操作者的活动空间受到极大限制;而BS架构则不需要专门的操作环境,在任何地方,只要能上网,就能够操作MIS系统。这也就给交互式信息的产生创造了先决条件。使得通过互联网的信息传递更加的便捷。B/S结构是现在很先进的一种结构[4]。它的有许多的优点,如支持跨平台管理,不论是什么平台,只要装有web浏览器即可;分部无需安装和维护软件;可通过局域/广域网实时监控和管理;支持Internet组网方式等。它具备了很好的移动性,确保不同的使用者都能以最佳的方式来使用所需的系统,普通使用者只需要使用浏览器就可以在任何地方通过身份权限确认后就可以进行相关操作。Access数据库

在办公软件Office套件中,最为广大用户熟悉的是Word和Excel,因为它们功能强大且方便易用,更因为它们不仅可用于办公,还可用于个人写作和家庭记帐理财等,同为Office套件中一部分的Access,虽然有着同样强大的功能,但使用的人却相对少些,不像Word和Excel那样被人们所熟悉。

目前系统设计者一般都会用SQL Server 2000来实现数据库的设计和数据的管理。但Microsoft Access 是一个很复杂的程序,同时也是一个功能强大的数据库软件。在当前数据库领域,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采用Access。它是一个功能强大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和MIS 系统开发工具, 具有界面友好、易学易用、开发简单、接口灵活等特点。

4.1 ACCESS数据库的特点

Access 是在Windows 操作系统下,面向对象的、采用事件驱动机制的新型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用户无需编写任何编码,仅通过简单直观的可视化操作就可以完成大部分的数据管理任务。Access 提供了表生成器、查询生成器、报表设计器等许多便捷的可视化操作工具以及数据库向导、表向导、查询向导、窗体

51毕业论文网-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向导、报表向导等众多向导,可以方便地构造功能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另外,Access 还为数据库开发人员提供了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VBA)程序设计语言,便于高级用户开发使用。Access 可以通过ODBC 与其它数据库(如oracle、Sybase、FoxPro 等)相连,与Office 的其它组件进行数据交换与共享。在Access中, 用户可以使用Internet 标准XML/XSL 将数据快速发布到W eb, 用户可以将Access报表、窗体、表或查询导出到XML文档中, 该文档包含相关的XSL 文件供演示文稿使用。这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支持HTML 4.0 的Internet 浏览器查看在Access中创建的窗体和报表。Access 吸收了Foxpro 关系数据库中最好的优点: 引入Visual Basic fo rApp lication(简称VBA)语言进行程序设计。Access 具有和Office XP 中Word、Excel、Powerpoint 相同的操作界面和环境。使Access 易学易用。

4.2“存储过程”的应用

Access具有强大的查询功能,而且可以用SQL查询语句来实现查询。通过查询,用户可以一次从一个表或若干表中同时获取数据,以及将多个表中的数据综合在一起形成新表。但是如果数据库过于庞大就会影响数据调用速度,所以就需要创建“存储过程”。

我们已经熟悉在 ASP 中通过调用 SQL Server 存储过程来执行数据库操作,不过大家是否知道,在桌面级数据库 Access 中,我们也能够创建并使用“存储过程”?事实上,Access(2000 及以上版本)中所谓“存储过程”,和 SQL Server 中的 Stored Procedure 是不能比的。它只能算是“Stored Procedure Lite”,不支持多条 SQL 语句,不支持逻辑语句等等,我也还不清楚它是不是预编译了。不过,正如同 VBScript 实现的所谓“类”仅仅具有封装性,对于代码结构的“美化”和程序重用性具有很大促进一样,Access 的“轻量存储过程”,对于规范,小出错几率的数据库操作应该也有帮助,并且性能可能会有提高。Access 中的“查询”,就扮演了“存储过程”的角色。所以创建“存储过程”就是创建“查询”。

4.3数据库使用规范

1.服务器上有关数据库的一切操作只能由服务器管理人员进行。

2.原则上每一个栏目只能建一个库,库名与各栏目的英文名称相一致,库中再

51毕业论文网-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包含若干表。比较大的、重点的栏目可以考虑单独建库,库名与栏目的英文名称相一致。

3.数据库、表、字段、索引、视图等一系列与数据库相关的名称必须全部使用与内容相关的。英文单词命名,对于一个单词难以表达的,可以考虑用多个单词加下划线(_)连接(不能超过四个单词)命名。

4.不再使用的数据库、表应删除,在删除之前必须备份(包括结构和内容)。开发工具

合同管理系统前台使用Macromedia Dreamweaver8作为页面开发工具,后台数据库使用Microsoft Access 2007进行编写。通过使用ASP语言实现动态网页的效果,达到对数据库的操作以完成使用者的要求。

5.1Macromedia Dreamweaver8 Dreamweaver8 自推出以来就深受广大网页设计者的青睐,与发展早期的版本相比,Dreamweaver8包含了许多新增的功能,这些新增的功能改善了软件的易用性,并使您无论处于设计环境还是编码环境都可以方便地制作页面。

利用Dreamweaver8中的可视化编辑功能,可以方便快速地创建Web页面而无需编写任何代码。可以查看所有站点元素或资源并将它们从易于使用的面板直接拖到文档中。可以在Dreamweaver Fireworks或其他图形应用程序中创建和编辑图像,然后将它们直接导入Dreamweaver8,从而优化开发工作流程。Dreamweaver8还提供了其他工具,可以简化向Web页中添加Flash资源的过程。Dreamweaver8还提供了功能全面的编码环境,其中包括代码编辑工具(如代码、标签完成、“编码”工具栏和代码折叠);有关层叠样式表(CSS)、JavaScript、ColdFusion标记语言(CFML)和其他语言的参考资料。Macromedia的可自由导入导出HTML技术可导入手工编码的HTML文档而不会从新设置代码的格式,可以随后用您首选的格式设置样式来重新设置代码的格式。

Dreamweaver8提供了新的标准CSS标准面板,通过新的CSS面板可以集中学习、了解和使用以可视化方式应用于页面的CSS样式。全部CSS功能已合并到一个面板集合中,并已得到增强,可以更加轻松、更有效率地使用CSS样式。使用新的界面可以更方便地看到应用于具体元素的样式层叠,从而能够轻松地确

51毕业论文网-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定在何处定义了属性。

5.2ASP ASP是Active Server Pages的缩写,中文名称叫做“动态服务器页面”,服务器是所有Web站点的核心,后缀名为.asp。ASP的含义从字面上说,ASP包含三方面含义:

(1)Active:ASP使用了Microsoft的ActiveX技术。ActiveX(COM)技术是现在Microsoft软件的重要基础。它采用封装对象,程序调用对象的技术,简化编程,加强程序间合作。ASP本身封装了一些基本组件和常用组件,有很多公司也开发了很多实用组件。只要你可以在服务器上安装这些组件,通过访问组件,你就可以快速、简易地建立自己的WEB应用。

(2)Server:ASP运行在服务器端。这样就不必担心浏览器是否支持ASP所使用的编程语言。ASP的编程语言可以是VBSCRIPT和JSCRIPT。VBSCRIPT是VB的一个简集,会VB的人可以很方便的快速上手。然而Netscape浏览器不支持客户端的VBSCRIPT,所以最好不要在客户端使用VBSCRIPT。而在服务器端,则无需考虑浏览器的支持问题。Netscape浏览器也可以正常显示ASP页面。

(3)Pages:ASP返回标准的HTML页面,可以正常地在常用的浏览器中显示。浏览者查看页面源文件时,看到的是ASP生成的HTML代码,而不是ASP程序代码。这样就可以防止别人抄袭程序。

ASP内含于IIS(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中,是Microsoft开发的服务器的脚本环境。通过ASP,可以结合HTML(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脚本命令和组件来创建动态、交互且高效的Web服务器应用程序。

ASP程序是以。asp为扩展的文本文件,其控制部分是用VBScript和Jscript等脚本语言来编写的。ASP的工作流程大致是:①当浏览器从Web服务器上请求。asp文件时,服务器用ASP;②ASP全部读取请求的文件,执行所以的服务器端脚本,并将脚本输出与静态HTML代码进行合并;③最终的HTML页面将在HTTP响应中传送给浏览器。

ASP程序是由文本、HTML标记和脚本组合而成的。在ASP程序中,脚本通过分隔符与文本和HTML标记区分开来。ASP用分隔符〈%和%〉包括脚本命令。由分隔符括起的命令称为主脚本命令,这些命令由主脚本语言进行处理。在ASP分隔符〈%和%〉内,可以包括主脚本语言允许的任何语句、表达式和操作符等。

51毕业论文网-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ASP实际上是将标准的HTML文件扩展了一些附加特征,也像标准的HTML文件一样,包含HTML对象并且有一个浏览器解释并显示,任何可以放在HTML 中的东西—Java applets,闪烁字符串,客户端脚本,客户端ActiveX控制等。都可以放在ASP中。因此,ASP有如下几个重要特征,使之具备很强的通用性:

(1)ASP技术使用VBScript、JScript等简单易懂的脚本语言,结合HTML代码,即可快速地完成动态的Web应用程序。

(2)ASP无须编译,编写容易,由服务器的软件解释后直接执行。当执行ASP程序时,脚本程序将一整套命令发送给脚本解释器(即脚本引擎),由脚本解释器进行翻译并将其转换成服务器所能执行的命令。

(3)普通文本编辑器,如Windows的记事本,即可进行程序编辑。(4)与浏览器无关,用户端只要使用可执行HTML码的浏览器,即可浏览ASP所设计的网页内容。ASP所使用的脚本语言(VBScript、JScript)均可在WEB服务器端执行,用户端的浏览器不需要能够执行这些脚本语言。

(5)ASP能与任何ActiceX Scripting 语言相容,除了可使用VBScript或JScript语言来设计外,还可通过plug-in的方式,使用由第三方所提供的其他脚本语言,譬如Perl、PHP等。脚本引擎是处理脚本持续的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组件。

(6)ASP的源程序不会被传到客户浏览器,因而可以避免所写的源程序被他人剽窃或篡改,提高了程序的安全性。

(7)可使用服务器端的脚本来生成客户端的脚本对象导向(Object-oriented)。(8)ActiveX Server Components(ActiveX服务器组件)具有无限可扩充性。可以使用Visual Basic, Delphi, Java, Visual C++等各种编程语言来编写所需要的ActiveX Server Component。总结

本文献综述介绍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合同管理系统的功能,数据库数据库的实现及开发工具。并且诉述了在开发过程中的整体思路。

51毕业论文网-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7 参考资料

[1] Kwok, T.;Thao Nguyen;Linh Lam;Chieu, T.;IBM Res.Div.,Hawthorne e-Business Engineering, 2007.ICEBE 2007.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2] 刘紫玉,王巧玲,梁普选.基于B/S模式的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实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1(12)

[3] 林杰斌,刘明德.MIS管理信息系统.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 李永,陈金仓,宋振宁.Dreamweaver8中文版范例导航.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2):212~222 [5] 陆玉柱.Dreamweaver网页制作宝典.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6] 李丰年,张景松,彭俐例,李雁泽,多品种小批量型企业合同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8,(08)

篇6:空调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设计 学生姓名: 孔森 学 号: 2009082362 学 院: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年级: 电子信息工程09级(1)班 指导教师: 裘祖旗 职 称: 副教授

完成日期: 二○一三年一月八日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

前言

交通是当今世界上一大热门课题,也是世界上多发性灾害中发生频率较高的一种灾害,它给人们带来便捷服务同时,也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是世界各国人民所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问题。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人民的生活质量也有很大的提高,人们出行的安全问题也成了重要话题。因此,如何防止交通事故,保护人们的出行安全,减少伤亡,已成了当今至关重要的问题,而十字路口是交通事故最多发生的地点。十字路口车辆穿梭,行人熙攘,车行车道,人行人道,有条不紊。那么靠什么来实现这井然秩序呢?靠的就是交通信号灯的自动指挥系统。因此本课题设计基于stc-89c52的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器,以使城市交通安全畅通。

正文

1.国内外对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国外研究现状

早在1850年,城市交叉口处不断增长的交通就引发了人们对安全和拥堵的关注。世界上第一台交通自动信号灯的诞生,拉开了城市交通控制的序幕,1868年12月10日,信号灯家族的第一个成员就在伦敦议会大厦的广场上诞生了,由当时英国机械师德·哈设计、制造的灯柱高7米,身上挂着一盏红、绿两色的提灯--煤气交通信号灯,这是城市街道的第一盏信号灯。在灯的脚下,一名手持长杆的警察随心所欲地牵动皮带转换提灯的颜色。后来在信号灯的中心装上煤气灯罩,它的前面有两块红、绿玻璃交替遮挡。不幸的是只面世23天的煤气灯突然爆炸自灭,使一位正在值勤的警察也因此断送了性命,这一次的煤气爆炸事故致使这种交通信号灯几乎销声匿迹了近半个世纪。1914年及稍晚一些时候,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才重新出现了交通信号灯,它们采用电力驱动,与现在意义上的信号灯已经相差无几。1926年英国人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这是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最早开始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之后是英国,当时使用的车辆检测器是气动橡皮管检测器。车辆感应控制器的特点是它能根据检测器测量的交通流量来调整绿灯时间的长短,使绿灯时间更有效地被利用,减少车辆在交叉口的时间延误,比定时控制方式有更大的灵活性。车辆感应控制的这一特点刺激了车辆检测器技术的发展。继气动橡皮管式检测器之后,雷达、超声波、光电、地磁、电磁、微波、红外以及环形线圈等检测器相继问世。

当前世界广泛使用的最具代表性却有实施的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有英国的TRANSYT与SCOOTS交通控制系统和澳大利亚的SCATS系统。在信号机的发展过程中,自适应理论一直受到各研究机构的欢迎,比如上面所说的SCOOTS与SCATS系统。最近几年,国外仍偏向与引进自适应理论来对交通控制系统进行研究,特别是美国有十几个大学或研制机构正在研制自适应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具有代表性的有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研制的RHODES.1.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交通领域的发展起步比较晚,基本是从新中国建国之后,随着各方面的条件的成熟以及社会发展的要求,才建立及健全的交通系统。城市交通是一个高度综合而又复杂的问题,必须从政策,机构,体制,管理,收费价格,基础设施和投资各个方面同时入手解决。我国城市经济和社会告诉发展使得社会对交通的需求急剧增加,也对此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目前国内设计交通灯的方案有很多,有应用CPLD设计实现交通信号灯控制器方法;有应用PLC实现对交通灯控制系统的设计;有应用单片机实现对交通信号灯设计的方法。交通灯一般设在十字路门,在醒目位置用红、绿、黄三种颜色的指示灯。加上一个倒计时的显示计时器来控制行车。对于一般情况下的安全行车,车辆分流尚能发挥作用,但根据实际行车过程中出现的情况,还存在以下缺点:1.两车道的车辆轮流放行时间相同,在十字路口,经常一个车道为主干道,车辆较多,放行时间应该长些;另一车道为副干道,车辆较少,放行时间应该短些。2.两条干道的红绿时间不能随时间的改变而修改。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1.3 存在问题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许多城市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城市布局和道路结构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的,近几年虽然作了些改建和扩建,但毕竟还难以冲破原来的基本格局。

目前我国城市道路普遍存在以下三个弊端:①路网密度低;②交通干道少;③路口平面交叉。

道路状况与车辆状况的综合作用形成了我国城市交通的特殊性,主要有以下表现:

城市路网稀,干道少,间距大,市区人口稠密,出行需求集中,迫使车辆集中于少数干道上行驶。尤其是一些中小城市,干道特征更为明显,往往只有一两条干道贯穿全市,而其他支路上交通量极小。从流量变化情况来看,除外围过境干道外,都是有一定规律的,高峰小时基本上都集中在几个时段内。

我国城市机动车车种繁杂,从50年代的老式车到80年代的新型车,从大货车到小轿车都在一个平面上行驶,不少城市拖拉机还是一种主要运输工具,前面一辆旧车挡道,尾随的新型车只能跟着爬行,过交叉口时经常出现启动慢的车挡住启动快的车,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和出行效率。1.4 发展前景

综合分析国内外先进的城市交通控制系统,结合我国城市道路及交通的实际情况,同时也对今后城市交通与道路建设的发展的前瞻性考量,我国道路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的发展模式应具有如下功能:

(1)多模式化。首先从系统结构上吸收集中式SCOOT、分布式SCAT等智能交通系统的长处,在控制范围内各个区域采用灵活可转换的系统结构,使系统结构根据交通流的区域变化而改变。此外,充分根据不同地区实时交通情况,对路口能力最大、延迟时间最短等作为遴选不同系统的参考标准。

(2)智能化。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作为道路交通控制系统所承担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的工作不仅仅是对交通流的引导,更承担了诸如为车辆提供道路交通信息的职能,利用对车辆的GPS 诱导,使道路通行更加顺畅。

(3)最优化。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优化理论的发展,模型算法的求解和交通模型的建立就有可能获得最优解并建立最佳模型。当我们建立整个交通路网的动态交通分配模型和整体优化模型并求最优解,从而达到对路口的控制参数进行调整进而实现某个地域范围内对交通流进行动态协调控制就成为可行。

(4)规整化。任何控制系统都是立足于具体的道路和交通条件,所以采用道路的方法和疏导交通流的方法对控制系统会有很大的参考作用。我国在建立完整的道路交通控制系统之前,必须针对道路状况和交通流做出若干种交通疏导预案和道路使用预案,从而使交通和道路更加规整。

(5)通用性和模块化。根据计算科学的发展,我国在制定和实施智能交通控制系统时必须在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上采用通用化和模块化,有利于将来的逐步升级和换代。1.5 stc89-c52单片机:

STC89C52是一种低功耗、高性能CMOS8位微控制器,具有 8K 在系统可编程Flash 存储器。在单芯片上,拥有灵巧的8 位CPU 和在系统可编程Flash,使得STC89C52为众多嵌入式控制应用系统提供高灵活、超有效的解决方案。具有以下标准功能: 8k字节Flash,512字节RAM,32 位I/O 口线,看门狗定时器,内置4KB EEPROM,MAX810复位电路,2个16 位 定时器/计数器,一个6向量2级中断结构,全双工串行口。另外 STC89X52 可降至0Hz 静态逻辑操作,支持2种软件可选择节电模式。空闲模式下,CPU 停止工作,允许RAM、定时器/计数器、串口、中断继续工作。掉电保护方式下,RAM内容被保存,振荡器被冻结,单片机一切工作停止,直到下一个中断或硬件复位为止。最高运作频率35MHz,6T/12T可选。其工作参数为:

(1)6 时钟/机器周期和12 时钟/机器周期可以任意 选择。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2)工作电压:5.5V~3.3V。

(3)工作频率范围:0~40MHz,相当于普通8051的0~80MHz,实际工作频率可达48MHz。

(4)用户应用程序空间为8K字节。

(5)片上集成512字节RAM。

(6)通用I/O 口(32 个),复位后为:P0/P1/P2/P3 是准双向口/弱上拉,P0 口是漏极开路输出,作为总线扩展用时,不用加上拉电阻,作为 I/O 口用时,需加上拉电阻。

(7)ISP(在系统可编程)/IAP(在应用可编程),无需专用编程器,无需专用仿真器,可通过串口(RxD/P3.0,TxD/P3.1)直接下载用户程序,数秒即可完成一片。

(8)具有EEPROM功能。

(9)具有看门狗功能。

(10)共3 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即定时器T0、T1、T2。

(11)外部中断4路,下降沿中断或低电平触发电路,Power Down 模式可由外部中断低电平触发中断方式唤醒。

(12)通用异步串行口(UART),还可用定时器软件实现多个UART。(13)工作温度范围:-40~+85℃(工业级)/0~75℃(商业级)。(14)PDIP封装。

结论

城市交通是一个高度综合而又复杂的问题,必须从政策、机构、体制、管理、收费价格、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各个方面同时入手解决。我国城市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社会对交通的需求急剧增加,也对此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保证高效安全的交通秩序,除了制定一系列的交通规则,还必须通过一定的科技手段加以实现。本文在对目前交通控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使用stc89-c52单片机作为中央控制器,STC89C52是一种低功耗、高性能CMOS8位微控制器,具有 8K 在系统可编程Flash 存储器。在单芯片上,拥有灵巧的8 位CPU 和在系统可编程Flash,使得STC89C52为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众多嵌入式控制应用系统提供高灵活、超有效的解决方案。编程语言采用单片机c语言设计主要功能,时间采用两位七段共阴数码管来显示,采用发光二极管来模拟交通灯信号。

参考文献:

[1]余发山,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2]陈权昌,李兴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3]沈鸿星.LED交通信号灯系统的硬件设计[J].电子工程师,2004.[4]胡汉才.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5]孙惠琴.单片机项目设计教程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6.[6]周润景,袁伟亭,景哓松.Proteus在MCS-51&ARM7系统中的应用百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10.[7]吴黎明,王桂棠,洪添胜,等.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科学出版社,2005.[8]何立民.单片机技术的现状与未来[J].中国计算机报,1995.No.30.[9]张毅钢.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10]李朝青.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第三版)[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11]徐晨,陈继红等.微机原理及应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12]刘建军,冀常鹏.单片机智能控制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13]马忠梅,籍顺心,张凯,马岩.单片机的C语言应用程序设计[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11.[14]查振亚,叶向阳.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1997, 25(2): 63~65.[15]谭浩强.C 程序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年12月.[16]张云龙.交通信号控制器的设计[J].兵工自动化 ,2003,(04).[17]何立民.单片机高级教程[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第一版.[18]陈汝全.电子技术常用器件应用手册[M].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19]李广弟.单片机基础[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2.[20]谢自美.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M].武汉:华中理工大出版社,1992.62-64.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上一篇:责任文化格言下一篇:零售展会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