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的评课稿

2024-07-11

绘本的评课稿(精选4篇)

篇1:绘本的评课稿

执教者

上课内容

项目

目标 吕婧

学科

《认识乘法》

指 标

数学

班级

二(2)

上课时间

2015.9.23

分值

515

1010

得分

1.目标明确,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年段特点。

设计

学习

任务 2.学习任务与要求明晰,有向开放、板块清晰。

3.自主探究、小组学习、同伴互动等学习方式恰当,活动路径清晰有效。

4.练习设计有层次,具有实践性和开放性。

5.教师及时巡视,捕捉典型资源。

6.课堂生成资源丰富,师生回应及时,并能合理转化为互动性资源。

7.生生互动质量高,能打开思路,提升学习水平。

8.师生归纳总结水平高,内容有延续性。

提炼

综合素养 9.普通话好,表达能力强;媒体 运用恰当有效;书写规范,板书设计合理有序。

4910

810 交流

互动

总结

各项累计得分90分以上为优,89—80分为良,79—合计

60为中,60分以下为差。评议人 包琴

1.作为第一次对绘本上课的尝试,吕老师这节课是很成功的!课前准备确实很充分,从8月份的选择书本,到9月底的展示绘本课堂仅用了一个半月。期各个年临段的书籍,不同国籍的绘本进行翻阅。了解到绘本可能涉及到的知识点很多,有的是一个单元,一个模块的教学,吕老师进行筛选,选出与本节课《认识乘法》有关联的内容,为了使绘本的价值最大化,听取4次磨课老师的建议,对练习巩固、拓展延伸的环节进行故事创编,更完整,更自然,更深刻的展示总体评价 了绘本故事。不容易!备注

2.首先是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方面收放自如,让学生摆一摆,画一画,写一写,同桌合作交流加深了学生对几个几的认识,学生在听、说、读、写、做数学,提升了数学思维能力,形成了良好的数学素养。

3.全课程以数学绘本为简报主题,吕老师开启了新的旅程。1.上课时前半部分对几个几算式的阐述有点滞后,可以插入故事中的情境图帮助理解几个几就是几乘几;

如:对比2乘4,4乘2有什么不同联系?以及改写加法算式成乘法算式的两个环节学生离开了情境图使得学生乘法意义的理解不够深刻,只是建立几个几相加和乘法的关联,比较容易混淆,结合图带着学生一起数清几个几本身就是对乘法意义的一进步理解,建立图、几个几相加和乘法的关联。然后在板书上问题诊断与提炼归纳出几个几相加就是几乘几的乘法意义。重建

再如:简便算法的体验重心太高,让学生讨论一下。深刻体会几个几个相加的 简便之处。再次,在摆一摆的对比3个4,4个3的时候学生能理清楚,几个几个相加的算式不同,乘法算式不同,情境图也不同。

2.从读绘本到编绘本是进出课堂的变化之处,在教结构时渗透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先4个2,3个3是几个几相加的形式,再通过鱼图激发矛盾,引入乘法建立乘法模型,然后呈现反例,1+2+3是几个几相加?的问题不妨这样问:能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为什么?,突出乘法是对特殊加法的简便算法。为此在最后学生就能够任意摆出几个几相加,或者编出几个几相加的生活场景。

篇2:绘本的评课稿

《恐龙》是一篇知识性短文,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恐龙的喜爱之情。

韩老师教学这一课较好地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设计,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第一课时教学有这么几个特点:

一、这堂课的教学老师以文本语言文字为载体,从目标的设定,内容的安排以及方法的运用上,都体现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恐龙的形态特点及其说明方法。

课文第二段教学中,老师舍得在感悟“雷龙”的形态特点上下功夫,读中悟写,从读红说,使学生初步领悟作者运用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的表达方法,把雷龙和其它种类的恐龙特点写具体,写清楚了。

二、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

首先是能充分用好教科书这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学中以读为本,特别是课文第二段的.“范例导读”,充分发挥了教科书的“例文”作用,为改换人称复述学生喜欢的一种恐龙作了铺垫。又如老师注意“以学定教”高调整教学内容安排,把第四段描写的霸王龙的内容与第二段一并教学,学生了解霸王龙外形特点,也明白了课文安排在第四段描写,是为了说明它食肉的特点,更突出它的霸气。

其次注意适时,适量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不管是教学开始播放的恐龙生活场景画面渲染,还是相机出示的有关恐龙图片,都能逼真生动地再现恐龙的形象。图文结合,增添了学生探究恐龙的兴趣。

值得一提的是教学中,老师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感悟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使遥远不可及的恐龙有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之感。

第二课时

韩老师在《恐龙》第一课时教学中,引导学生着重了解了恐龙的外形特点,而第二课时的教学则为学生进一步提供乐于探究的条件,在情趣盎然的活动中,使本课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一、教学形式灵活、开放。

语文课程要克服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的弊端,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要灵活、开放。这堂课的教学中,教师以游戏——“我说特点你来猜”、“词语分类说特点”导入,再次激发兴趣。播放霸王龙捕杀三角龙的镜头,为学生感情朗读作好情感铺垫。让学生为恐龙孵化照料小恐龙的电视画面配音,将文本语言转化为带有学生个人体验的口头语言……教学中充满着丰富的情感活动,对恐龙世界的感受来自文本,又超出文本,获得了更多的知识积淀。

二、语言训练扎实,有效。

《恐龙》是一篇知识短文,韩老师牢牢把握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较好地处理了“实”与“活”的关系,重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虽然教学形式比较活泼,但教学活动主要用于学习阅读,没有表面的热热闹闹。这堂课中,学生听、说、读、写多项阅读能力得到培养,可以说,在感悟恐龙特点的同时,学生初步懂得了怎样说明一种事物。

三、扩展阅读,丰富知识背景。

篇3:《麻雀》的评课稿

老师上的《麻雀》一课,是俄国大作家屠格涅夫的一篇散文,文中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张老师充分挖掘了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将三维目标有机地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堪称一次精彩的课堂演绎,一次生动的爱的教育,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经受了一次爱的洗礼。

张老师的许多做法都值得我学习。

一、整体感受课文,认识到位。

《麻雀》这篇课文通过对不同角色的神态、动作的具体描写,不仅刻画出小麻雀弱小可怜,猎狗庞大凶猛的形象,而且塑造出老麻雀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为救幼儿奋不顾身的果敢形象,热情地歌颂了“爱”的力量。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抓住描写小麻雀、猎狗、老麻雀的神态、动作的句子,体会三者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这堂课,张老师通过麻雀和猎狗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猎狗是那么得可怕和凶恶,麻雀是那么得弱小,可是老麻雀却不顾自己的安危,毅然地飞了下去。在这样的对比下,学生更能体会到这种爱的伟大。

二、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也是多元的。因此,张老师在教学时特别重视对课文文本的研读,让学生抓住语言文字材料,品味语言文字。例如在研读“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时,通过对重点词句“像一块石头似的`”引导学生体会“这是一只怎样的老麻雀?”感受麻雀的坚定、勇敢以及那份伟大的母爱。

语文学习是学生个体的行为。语文阅读也是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所产生的感受也是不尽相同的。张老师在教学时就非常注意尊重与呵护学生的独特感受。例如:在品读“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时,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小麻雀?”学生有的回答“无可奈何的小麻雀”“无助的小麻雀”“可怜的小麻雀”学生回答出什么感受,就让他带着这种感情读一读。

三、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加强读书方法指导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确实,读书是语文课的根本,徐老师这节课落实了这点,而学生也正是在品读中理解了老麻雀是怎样态度坚决,毫不犹豫地拯救自己的孩子,使在场的每位学生深深感受到亲子之情的伟大。同时,学生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品读体会感情”这一读书方法,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着眼未来”的精神。如在指导“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这一句时,徐老师注重了学生的自读自悟,并摒弃了传统的解析方法,通过补充理解“此时的老麻雀,明明知道( ),但它还是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学生通过补充句子,体会到老麻雀那着急、担心、害怕却又坚定的复杂心情。当我们注意到学生正在轻轻抹去眼角的泪珠时,我们一定也是感动的。感动于老麻雀的爱,感动于学生的举动,而这些感动,正是张老师和一群可爱的学生给予的。

四、自主学习,形成开放,有活力的课堂

篇4:《小虾》的评课稿

今天听了一节区级研究课的试讲——《小虾》第二课时,听课完毕后,在教研员的带领下,我们马鞍小学的部分语文老师和西一路的语文老师们展开了交流,就这堂课的教学目的和同类型课文的教学方向进行了讨论。

首先,这是一篇讲读课文,并且是可以和写作教学相结合的经典课文之一。记得支玉恒老师说过,平时的课文学习中要结合习作的知识,交给学生更多的写作技巧与方法,因此本课的.教学基调就是讲读课文与习作教学的结合。本课的重点分为两个部分,课文的部分就是要学生通过找出重点词语感受小虾的习性以及作者对小虾的喜爱,并且要从朗读中体现出来;另一个重点就是要学生掌握一段话的习作时要使用中心句。由于上学期重点指导了学生准确使用动词的能力,这节课只需巩固这个能力即可,侧重点应放在这些动作的顺序上,像“先、然后、又、直到、才”等等,指导学生把一系列的动词按照一定的顺序连起来。课后有一个思考题——说说作者是怎样观察“小虾”的。这个问题实际上可以结合习作方法来讨论,执教的这位老师提炼出了两个要素,即“认真观察、用词准确”,但我认为还是应着重体现“顺序合理”和“真情实感”,“真情实感”就是因为作者喜欢小虾,才会那么用心的去观察小虾,这是一个前提。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绘本的评课稿】相关文章:

上一篇:高校食堂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劳务劳动合同通用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