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是堕落的一代!

2024-07-31

我们不是堕落的一代!(精选8篇)

篇1:我们不是堕落的一代!

我总喜欢把房间弄得很乱,妈妈会把房间收拾整齐,看着他们齐整了,我的心又乱了起来,因为我找不到我心爱的钢笔,找不到我的痕迹。几天后,当他们依旧杂乱无章的时候,我的心开始平静下来,因为它充满了我的味道我独有的。

一直以来,我固执的把自己称为孩子,因为固执的喜欢拥有完美结局的童话,股指得像孩子一样天真的大笑,固执的拒绝接受长大的现实,股指地认为自己是世界的宠儿。

可是,当我发现我的固执在人群中显得那么的特别,当我知道童话也有不完美的结局,当我知道拒绝长大只是一种柏拉图般美好的愿望,当我懂得我不是什么世界的宠儿,只是一个狂妄的家伙。我终于明白,原来我是那么傻。于是,开始讨厌自己,就像是讨厌大街上让人唾弃的恶狗,夏日厕所里的苍蝇。

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孩子,因为我没有用五根手指头就能数过来的年级名次次,我也不是安分守己的,但是,我也决不是坏孩子,我不吸烟不喝酒,头发干净整齐,偶尔心情不好,旷掉一些不喜欢的课,我承认,过去的一年里,过着一种糜烂的生活,我已经开始与它们划清界限。

我赶了一个80年代的尾巴,报纸杂志等各种媒体,不止一次的称80后的一代是堕落的一代,但我总在告诉自己,我不做堕落的一代。

我们不是堕落的一代。

因为我们年轻,我们都不堕落!

篇2:我们不是堕落的一代!

年少爱寻梦的曾经,已如昨日之阳,暗了下去。现实的风雨打碎了多少理想的心,来去匆匆的人生路上,多少旅行者环视过四周的同伴们,只是拥挤在梦想的十字路口上。

我看到了,多么美好的一切,可却还是有那不尽人意的,我们对韩国是越来越认识了,情人节算得上我们的最爱了,原来我们很喜欢圣诞老人。我很佩服我们对它国文化的求知欲,但怎么连自己国家的一些东西否认了呢?虽说很少了,可要是我稍作点努力,什么韩迷之类的也能发现一二。

有多少人认认真真的读过梁启超先生的“今日之责,不在于他人,而在我少年。”说句实话,我也是最近才有幸知晓的,但却不晚惜,“今日之责。”的那颗心,我早已蒙芽于身体左边上部的口袋,我们有的鸿鹄之志,我们有的匹夫之责,我们也有许多某某的歌迷,某某的影迷,路上在多荆轲,我们视如平地,我们有多少人要为成为最忠实的歌迷,影迷,网迷,为之付出,有多少人为强国富家,而秉烛夜读。我相信后者居多。因此我们每天都是很快乐的。我知道这种快乐是通宵玩游戏所不能比的,是整天上网QQ所没有的`,是上课拿着一本什么言情小说体会不来的,是……还要我继续说吗?没有必要了,或者说以前本来就很少有人这样做,对吗?只是现在更少了。

我很爱“面子”大家都爱,可有些人太专注于“面子”了,要说举例子吧,过来过去也就那几个人,也不知被多少人拿来作文章,在此我不愿在去说他们的错了。毕竟爱“面子”非错事呀,我对“面子”的认识,一分为二。我们认为在女友面前要有“面子”,但这样的“面子”能换来爱情吗?那大富翁之女卓文君,为何与司马相如这个穷光蛋连夜私奔,远走他乡?“面子”是“不破楼兰终不还”,是“苟利国家生死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面子”是一举荣登榜首,“面子”真正的代名词是自信、是自律、是自立、是自强,你会点头说是,对吗?因为你也是这样想的。

篇3:我们不是堕落的一代!

《月牙儿》中主人公贫穷、凄苦及她所在的社会的黑暗固然是她人生悲剧的原因, 但若只局限于此就无疑抹杀了一些其他的很重要的原因。

《月牙儿》中的“我”家庭贫穷 ,但也接受过新式学校教育可是现实的压力却使得她认为“学校里教给我的本事与道德都是笑话,都是吃饱了没事时的玩艺”,不仅如此,在自身的价值上,她也默默地接受了依附于男性而存在。在她看来,“客人们”渐渐少了起来的原因,是自己没了“小鸟依人”的身段与气味。“小鸟依人”这个词很耐人寻味,它暗示着在“我”的观念里,能够得到男性青睐的女性应该是“小鸟依人”的,应该是顺服于男性的。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男权社会观是一致的,“月所对应的柔弱的女性才能依靠男性获得物质生活条件。这所体现的便是“我”思想观念里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枷锁,正是由于这样的思想牢笼把主人公一步步圈进了看似逃脱不了的“暗娼”结局。

心理学上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指的就是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这种效应在《月牙儿》中表现得尤其明显:表层逻辑上,“我”不想做暗娼,不愿重蹈母亲的覆辙但是“暗娼”这种出路却自觉不自觉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文中一次又一次提到“那个黑影(指暗娼)向我靠近”这就是说,表面上来看,“我”一直在逃避着沦为暗娼,也一直在为此努力,但从深层的心理因素来讲,“暗娼”就是“我”所“期待”的未来人生 , 文中也不止一次地提到 , 它之所以一步步向“我”逼近,“我”自己强烈的心理暗示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就文本而言,“我”的人生沦落是由“我”自身造成的必然结果。

《月牙儿》容易带给读者这样的一种错觉———女性不应该追求理想,更没有自由品质可言,因为那都是虚假的,永远不可企及的。文本中有这样一段话,“妇女挣钱怎这么不容易呢妈妈是对的,妇人只有一条路走,就是妈妈所走的路”。对于自己以后的人生,“我”的答案是明确的,于是,爱情与理想就都成了人生的奢侈品,“我”这个连饭都吃不上的穷人当然主动放弃了。在所谓“钱比人更厉害一些,人若是兽,钱就是兽的胆子”的认识基础上,“我”活着的全部意义,就只是挣钱吃饭,爱情就变成了饱饭后的消遣游戏和算计:“吃饱了当然想爱情男女彼此织了网,互相捕捉”。所有这些“我”所谓的对生活的领悟在本质上来说根本就是女性自我解放失败之后的自甘堕落和变态。

二、《月牙儿》深层悲剧原因在《阳光》中的互文性证明

“互文性”概念由法国女权主义批评家朱丽娅·克里斯蒂娃首次提出, 那么同一位作者所作且收于同一文集的两篇作品无疑有着更为紧密明显的互文性表现。老舍的《阳光》作为《月牙儿》 的姊妹篇 , 更是从互文性的角度上显现了在《月牙儿》中暗藏的女性命运悲剧的深层原因。

之所以不能通过《月牙儿》便简单认定贫穷是女性堕落人生的罪魁祸首,就是因为来自《阳光》的反证:《阳光》的主人公“我”家庭优裕体面 ,自己娇贵美丽又精明 ,可就是这样的“我到最后却也还是没能避开命运的悲剧,失去了所有一切。

《阳光》中的“我”虽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女子,在自己与“贵人”的关系败露之后,“我”发现原来“我”自以为是对丈夫的“挑战”根本就是笑话,丈夫甚至利用“我”和那贵人的关系实现自己的仕途欲望。而在此时,“我”想到的却是,“丈夫应当养着妻子,使妻子快乐;不应当利用妻子获得利禄———这不成体统,不是官派儿! ”在“我”这个表面上新派的女子心里,男性是女性的保护树,女性在男性的庇护下生活本是天经地义的事。

假如仅仅从命运悲剧的角度看,《月牙儿》文如其题,全文以清冷悲苦的格调呼应印证着主人公孤身奋斗却仍然逃不出乌云遮月的残酷现实,而《阳光》写在《月牙儿》之后,看似文不对题,好像很突兀,实际上是作为《月牙儿》的补充篇进一步暗示我们,导致旧中国女子命运悲惨的原因,并不仅仅是贫穷还有女性接受的新道德、新思想浮于表层,止于形式,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不可动摇, 甚至已经成为常识扎根于女性头脑的深层次主观原因。很显然,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新旧思想在女性头脑中的交锋中,旧思想不动声色却稳操胜券。

《阳光》中的“我”生活优渥 ,于是“浪漫”便是“我 ”的追求可是这“浪漫”只是物质上的优越和满足,“我”也有过追求精神浪漫的念头,不过终于还是“精明”地醒悟了:“爱,说回来值多少钱一斤呢? ”以上无论是哪种思想观念都是披着反抗现实黑暗生活的物质享受主义的具体体现, 在这样的观念主导下,不论是贫穷还是优越,堕落都是必然的。

如果说《月牙儿》所表现的仅仅是一个迫于吃饭堕落的女性的话,那么在《阳光》的互文性阅读下就能很清楚地认识到作者想要表现的并不是简单的同情或批判, 里面隐含着作者的创作经历和对待女性解放的态度问题,使《月牙儿》和《阳光》中女主人公堕落最终酿成悲剧的,不仅仅是贫穷。

三、作者老舍的女性观对作品悲剧的影响

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巨匠, 老舍却是新文化运动的局外人,也就是说,在老舍的思想观念中,传统意识是根深蒂固的这可以从老舍的生活习惯及其他一些著作中看出来。作者老舍对待这两篇作品截然不同的情感态度便十分清楚地表明了老舍男性话语下的女性观。

老舍在作品中指出的妇女自身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自我认同并屈从命运的摆布。其中既有受过教育的女性,一开始也想过抗争,但是迫于传统势力的强大顽固而最终屈从1,《月牙儿》便是如此,主人公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但实际上更重要的是个人的悲剧,是女性自我解放的悲剧。如果说女性自身的悲剧性和历史惯性、黑暗势力共同构成了妇女解放运动发展的障碍的话,那么,妇女解放的第二步还需从妇女自身寻找良方。老舍认为,盲目趋从时尚,急于求成,只会酿成更大悲剧,这与女性自身性格不完善有着很大的关系。

《月牙儿》的主人公受教育程度低于《阳光》的主人公 ,而较之于《月牙儿》主人公的贫穷却又坚韧、隐忍、勤劳、“被逼无奈”,《阳光》的主人公则是骄傲、轻浮、贪图安逸、永不知足,这样对比之下, 作者在前者中表现出的悲天悯人和在后者中表现的批判蔑视就可以理解了。

摘要:老舍的《月牙儿》与《阳光》同收于《樱海集》,两部作品都创作于1935年,纵观学界对老舍作品的研究状况,《阳光》比起《月牙儿》稍显黯淡,不过把《阳光》与《月牙儿》做互文性阅读分析就不难发现,尽管学界很多研究者从很多层面剖析《月牙儿》这部作品,但大多数都把《月牙儿》中主人公“我”的命运悲剧归结为“贫穷的生活”、“黑暗的社会”等外在因素,关注造成她人生悲剧的内在原因的很少。本文通过《月牙儿》与《阳光》的互文性阅读,挖掘《月牙儿》所表现的女性悲剧的其他深层次原因,并从作者老舍的创作角度解析文本透露出的作者的女性观等问题。

篇4:我们不是堕落的一代!

就不能举重若轻吗?

小康是一家外企的员工,2011年从学校毕业之后以管理培训生的身份进入了这家世界500强企业。两年过去了,小康被分配到了公司市场营销部,上司是一名经验丰富的中年人。有一次她在给企业发活动邀请函时,多填写了一份,虽然这并没有影响到活动,但是她却在例会上被上司训斥了一番。她心里有点不服气:“为什么领导大张旗鼓地批评我?多大一点事啊,非要说那么严重,我下次注意就是了嘛!”

小康所遇到的问题是很多新生代员工的“家常饭”。一些新生代年轻人觉得,领导往往沉不住气、小题大做,在他们眼中一些芝麻大的事情,到了领导那里却成了大事,并在大会上反复强调,这让新生代员工感到非常难堪。

新生代员工认为,员工与企业之间是纯粹的雇佣关系,就算是领导,也与自己是平等的关系,领导不能对他们喝斥。新生代很少像上一辈人那样,把工作太当成一回事情,他们工作,只是从兴趣爱好出发,而并不是从谋生的角度来出发,因此责任感、认真程度也不会像父辈那样高了。

有话请直说

小牛是一家广告公司的广告策划,她委屈地告诉记者,在单位的一次日常会议上,小牛领教了什么叫做“领导式讲话”。原来,当小牛向领导汇报完一个策划方案时,领导也没说通过,也没说不同意,而是反复强调方案所处的大背景,将目前的工作进展与政策结合来了一篇演讲。直到后来会议结束后,才有人告诉小牛,她的方案没有被通过。

很多新生代员工与管理层产生了一种隔阂,除了所处环境及背景不同之外,很大一方面就是沟通的失误,也就是产生了所谓的“代沟”。新生代员工自认为理解能力比较差,官场上的那一套对他们没有任何作用。此外,在沟通的时候发号施令般的方式也极易导致沟通的失败。对此,管理者应调整传统过于含蓄的习惯性表达方式,而是选择直接沟通方式,不要拐弯抹角。

能尽快兑现承诺吗?

新生代员工的自尊心与成就感都比较强,而且没有耐心长期等待公司未来可能变化的奖励。据一些新生代员工回忆,很多领导在表明想要给员工激励或者放假福利的意思之后,很快将此承诺抛到脑后,忘记得一干二净。

比如明明说好了只要下班之前赶完项目,周末就不用加班,但是临到周末加班照旧;本来说好的指标上升一个点,就要带领大家春游,但是春游在一个小长假过后却消失得无影无踪。

新生代员工关注现在做好了会得到怎样的激励,忠诚上级与公司在他们心里总是模糊的,每天工作的感觉才是重要的。所以,与其吊长远的“金砖”不如把“萝卜”放在眼前。

新生代员工最痛恨“欺骗”与“不理解”。面对这样的老板,新生代员工的自信心以及主动性只会被挫伤。

新生代员工的逆袭:新生代“好声音”

新生代不是“目中无人”

“其实我们非常热爱自己的岗位,毕竟也是十年寒窗苦读换来的结果。”身为80后的国企员工小黎告诉记者,自己是抱着远大的理想来到了企业。而纵观国内局势,近三、四年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经济形势都不好,国外留学生大量回流,国内大学毕业的学生就业出现了明显的困难,因此经历过就业艰辛的学生比较珍惜现有的工作机会,都能在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地做事。

再从接受批评这个角度来讲,相比于老员工,新生代很能接受别人正面的批评,他们希望通过批评来成长,因为他们需要成长,只要方法用得恰当,他们的职业发展空间会很宽广。

新生代员工促进管理层成长

新生代员工在企业眼中仿佛“后娘养的”,但是他们在挨打挨骂、与企业管理者磨合的过程中,也推动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进步的潮流。新生代员工说话、办事风格一般都比较直率,考虑问题并不是很全面,这种表达方式有时候老员工不能够接受,但却能够促使管理人员思考员工工作现状,并对此进行调整改进。

例如南方电网是属于基础建设行业的大型企业,员工长年累月需要省内外出差。这对于新生代员工是个极大的挑战。同样作为一名80后员工,南方电网广州分公司的人力资源部负责绩效考核的黎先生说,人力资源部门到项目现场调查的时候,员工都会反映,是否可以考虑更为人性化的休假方式?

这些要求,老员工偶然有提出过,但新生代的员工对于这个事情却表现出了更大、更积极主动的关注。后来,企业在考虑新生代员工要求的基础上,也放宽了休假制度,满足他们要求,推动了员工休假福利的改革。新生代员工的想法确实也符合现代企业管理进步的潮流。

新生代员工:我们心目中的黄金领导

尊重员工的领导是好领导

上海富丽华大酒店的员工蔡阳,她今年刚刚满26周岁,虽然她的学历在同龄人中并不占优势,仅仅是大专生,但已经做到大堂经理的位置了。她勤勤恳恳,把酒店当做自己的家来看待。当别人羡慕她自身奋斗的经历时,她给自己的师弟师妹讲述了一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实故事:

当时是寒冬,来自北方的蔡阳根本适应不了南方冬天的湿冷。一到冬天上海就停止供应暖气,连续几天在大堂加班加上湿冷的气候,蔡阳的脚上长冻疮了,工作时必须穿的靴子在腳上怎么也脱不下来。酒店副经理这时正好路过,看到了蔡阳脱靴子的一幕,立马放下了架子,帮助蔡阳脱靴子,并将自己的新靴子送给了她。遇到这样的好领导,真的非常难得。

蔡阳的领导能够放下架子为员工送上温暖,管理者一是应调整传统过于含蓄的习惯性表达方式,选择直接沟通方式,不拐弯抹角。二是要开放式沟通。如微软公司的沟通机制采用“开门政策”,企业任何人可以找任何人谈任何话题。

日常管理不那么死板

80、90后员工容易接受凸显个性风格的工作方式。因此,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适当采用以结果为导向的自由式管理方式,限定工作总量,不强硬限定工作时间。如IBM公司最早实行弹性工作制:员工每月不需要天天朝九晚五,只要完成上级交给的工作项目就行。

有的员工抱怨公司每日的考勤实在是太严格。其实很多日企、德企都是如此。一名在宝马中国上班的员工说,自己为了上班能够按时打卡,每天清晨5点就一定要从家赶往地铁站,遇到过节买火车票的时候,也一定要打完卡才敢下楼去排队买票。

其实,在员工保质保量完成企业规定配额的同时,企业可以考虑给员工更多的空闲时间来支配。弹性化的工作时间更有利于激发员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常激励少批评

新生代员工认为,自信心是被激励出来的而非“激发”出来的。先前的“棍棒之下出孝子”“好的员工是训出来的”这类的想法早就过时了,管理者完全可以用一种平和的口吻来“提醒”“建议”员工改进工作方式。很多新生代员工心目中的老板是这个样子:就算是做错了事情,也不会太严厉的批评我们;就算是做一个很小的改变(如调换办公室,工作项目的先后顺序改变),也尽量和我们商量着来;就算是在同类企业竞争中表现平平,也请不要打击我们,胳膊肘不要往外拐!

而在重大场合,常激励少批评也是对员工尊重的一种表现。

小龙是一名80后,目前是三菱银行外汇处理部的一名工作人员,从入职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两年的时间。在这两年中,小龙的业绩在同龄人中算是比较突出的,因为她认真、谨慎、踏实。然而她告诉记者,她的成长也与她有一个开明的领导密不可分。当时小龙做报表时,因为Excel一行写错了一个字,导致整个报表都出现了问题。办公室的同事对她都颇有微词,小龙也觉得问题很严重,主动到部长办公室赔礼道歉。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领导并没有批评小龙,反而肯定了小龙的工作态度。后来,当同事出现了相同的问题,小龙也及时修正了,并没有当面汇报给领导,促进了同事关系的发展。

总之,尊重、聆听、欣赏、鼓励是管理者在面对新生代员工时要用的关键词。这样才可能成为未来的真正赢家!

最让新生代员工动心的工作

1.工作时间短

2.有一个可预见的职业上升通道

3.有一个非常nice的老板

4.老板会玩微博、微信、三国杀

5.单位管餐

6.有加班费

7.老板办事效率高,雷厉风行

8.和谐的同事关系

篇5:我们不是堕落的一代!

芙蓉姐姐的畸形作秀、有女孩减肥致死、个别女大学生“傍大款”“当三陪”、一些女性甘当“全职妈咪”……这些都是女性教育的缺失甚至是败笔?据《广州日报》报道,3月28日,广东省妇儿工委召开广东省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编制网络问策网友座谈会,广东省副省长、省妇儿工委主任雷于蓝表示,广东将进行试点,从中小学女生开始以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为核心的女性教育。据悉,新规划预计今年第三季度颁布实施。“女性教育”要教育些什么,现在还没有完全弄清,但反正是给了一个大题目,叫“女性教育”,能够让全国人民看到一点希望,对教育部门的领导来说,这也就够了,至于最后这个女性教育会有一个什么结果,那就不是领导们的事了。

有女孩子要当“二奶”、“小三”;也有女孩子直接去做“鸡”——不好意思,现在不叫“鸡”了,改称“失足妇女”了;还有人畸形作秀;还有人减肥减到死……哎呀呀,世风日下,她们全都堕落了!所以要教育!

很早就提出教育经费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但就是兑现不了。现在女大学生一做“鸡”,马上就想到“教育”了。可见,这些做“鸡”的女大学生作用很大啊,她们让我们的领导们想到了教育问题,功德无量!做“鸡”的女大学生如果更多一点,让领导们足以义愤填膺一次,那4%的教育经费估计马上就会兑现了。

但是,“教育”真的有用吗?

记得二十年前,天天看见报纸上反对大吃大喝,说是要教育教育教育!我那个时候还年轻,一听说要“教育”了,说实话,我还是很期待的。“教育”了二十年,现在报纸上再也不提什么大吃大喝了,为什么?因为大吃大喝也太小儿科了,不值一提了,现在他们早就改成到五星级宾馆嫖娼了!

还有一个廉政建设,也是教育教育教育,“教育”了这么多年,“教育”出什么结果没有?

哈哈,所以“教育”不是万能的。

你们真的能把女大学生教育得不当“鸡”了?你们真的能把女孩子们教育得不当“二奶”、“小三”了?可能有些人会相信,但是根据我几十年来对中国人的了解,你说你们通过教育就能让女人们守住她们的裤腰带,你打死我我都不信!

中国女性的堕落不是道德问题,而是社会问题

其实从根本上说,现在的女人们到处跟人乱搞,这根本不是什么教育的问题,甚至也不是一个道德的问题,它只是一个社会贫富分化、女性地位低下造成的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女性跟人乱搞的行为,只能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消除贫富悬殊,二是提高女性地位。舍此两点,你再大谈什么女性性道德,那都是没用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女人为什么要卖身。有没有女人天生就是喜欢做“鸡”的?我看没有。任何一个女人,如果不是为了钱,你让她自己选择跟什么人上床,她一定会去挑选那些年轻英俊,与她有感情的小伙子。没有任何一个女人,喜欢随便跟一个老头乱搞。女人做“鸡”,其实只有一个字——“钱”!只要是一个人,他都是需要生活资料的,没有一定的生活资料,他就没法子活下去。女人也是需要生活资料的,没有这些生活资料,她们也活不下去。所以女性需要钱,这是可以理解的。女性弄到的钱的方式有三种:一种是自己挣,一种是丈夫给,还有一种就是做“鸡”。要避免女人做“鸡”,就需要保证女性能通过前两种途径弄到钱,如果前两种途径弄不到钱了,那女人做“鸡”就不可避免了。

女人最好的弄钱方式就是自己挣。这里面有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女性的地位一定要提高。女性地位不高,同工不能同酬,或者歧视女性,许多岗位干脆不对女性开放,或者一到女性妊娠期的时候,就把女性扫地出门,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女人就没办法挣到足够维持自身尊严的钱。

不幸的是,我们现在的社会就是一个这样的社会,我们虽然宣传说是男女平等,而实际上,女性不论是在受教育方面、就业方面,还是在劳动报酬、带薪休假等方面,都是受歧视的。不但一般的女性没办法在这个社会中得到有尊严的生活,就是知识女性,她们有许多人,想要谋求一个职位,也不得不忍受男性上司的性侮辱。有句官场笑话叫“有事秘书干,没事干秘书”,某些领导们没事就干秘书,这是中国官场一个公开的秘密。有一年,我在深圳地王大厦等公共汽车,正是下班时间,忽啦啦来了一大群美女,全是地王大厦里面的女秘书,那真叫国色天香,美艳惊人,我真是怀疑全国的美女是不是都集中在这个地方了。正常情况下,找个秘书,只要她能胜任工作就行了,但是在中国,这是不行的,甚至这也不算是做秘书的条件之一,做秘书的唯一条件是要有姿色,要能够成为领导们潜在的潜规则对象。说白了,领导们找秘书,就是为了以后培养二奶的。能够被领导潜规则的女大学生,还算是幸运的,还有许许多多的女大学生,她们根本就是找不到工作。不管到哪个单位,人家一听说是女的,就不想要,因为女人要结婚,要生孩子,会耽误许多时间,所以单位上就不想要。你如果没有一个李刚式的老爸,你一个女孩子家,在这个社会里,想自谋职业,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一份体面的工作,虽然不是没有这种可能,但也是概率极低,比中五百万彩票的机会大不了多少。

女性地位低,就造成了我们这个社会里大多数女性都没办法通过自己的努力养活自己,更不用说要养活自己的孩子。当然在这种情况下,女人也还是可以不做“鸡”的,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让丈夫养着她。

中国的大多数男人都是很合格的丈夫,中国男人的家庭观念是全世界最强的,千千万万的中国男人,为了自己的老婆孩子,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前几天遇见一个做皮鞋生意的老板,他说他主要做女性的皮鞋。我问他为什么不做男人的皮鞋。他说:中国男人自己对生活的要求都是很低的,你很难从他们那里赚到钱,他们有点钱都会送给老婆花,所以女人的皮鞋要高档得多,利润也好得多。这样看起来,中国女人们要从丈夫那里弄到钱还是很有希望的。

但是不幸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一方面是经济高速发展,另一方面是贫富悬殊不断加大。有一大批男人被生活无情地抛弃了,他们累死累活,也买不起房,也养不起家,也供不起孩子读书。这些男人虽然很想让自己的女人过上体面的生活,但是实际上,他们根本没有这样的能力。这样的男人,现在越来越多,数量非常巨大。这已经成了一个社会问题,以至于有个什么女政协委员说:现在男孩子买不起房,所以建议女孩子们嫁给四十岁以上的老男人。你看看那个《蜗居》也可以发现这一点,其实女人跟有权有钱的人偷情,非常好理解,因为生活中没权的男人,连自己的生活都顾不上,更别说什么情调了,你不让这些女人去勾搭当官的,行吗?

我们国家现在是全世界贫富悬殊最严重的国家。虽然这种贫富悬殊还没有造成整个社会的崩解,但是也已经严重侵害了社会的正义与公平,让这个社会里的一大帮子男人活得不像个男人,而一大帮子女人活得也不像个女人。笑贫不笑娼,这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这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只有给官员们当二奶才能活得风光,在这种情况下,要谴责的不是当二奶的人,要谴责的应该是这种逼良为娼的社会结构。

这样看起来,在相当一部分女人那里,她们已经没办法通过自己的丈夫弄到钱了。

自己挣钱没有门道,靠丈夫挣钱,许多中国丈夫又越来越穷,怎么办?只剩下一条路了,就是去做“鸡”!

做“鸡”也是分档次的。最高档次的,是给官员当二奶,体面一点说,叫“情人”。如果遇到个善于贪腐的,不但能让自己风光无限,还有可能把自己办到美国去,将来一旦有风吹草动,可以一起跑到美国去享福。其次是当个什么小演员,小歌星什么的,有那么一点名气,但是又不至于赚很多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被哪个官员或富商看上了,就可以包养一段时间,那个价格也不算低。再次就是那些小发廊里的小姐了,她们工作很辛苦,又危险,又没多少钱。有些人总是看不起发廊里的那些小姐,其实那是错的。那些小姐的道德当然并不高尚,但是她们也决不比那些官员的二奶、当红的明星更下流。她们做的是同样的工作,只是发廊的小姐们时运不济,别人是批发,她们是零售,而且卖的价钱不够高。做了发廊的小姐,这与道德没有一点关系,而只与一个人的经济地位有关。也有人说:当小姐当然与道德有关,你活不下去,你可以去死啊!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你为什么不能以死去守住贞洁呢?这其实只是屁话。没有一个人有资格叫别人去死,你叫别人去死,你可以先死一次给大家看看。再说,如果一个人死了,她的问题也就不是生活的问题了,她的问题就是死亡的问题了,而我们现在要讨论的是生活的问题,所以你就不能叫别人去死。

所以这样说起来,中国社会现在的物欲横流,不是什么女人缺少道德的问题,更不是什么女人缺少道德教育的问题。这是社会结构造成的问题。一是歧视妇女,一是贫富悬殊,只要这两条不消除,任你搞再多的“女性教育”,也是枉然。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女性教育?

当然,如果笼统地谈教育,那中国的女孩子们也是需要的,不但需要,而且还是特别的需要。她们需要什么呢?她们需要打破性的神秘,了解更多的性知识。

我们现在对女孩子的教育,就是一种性蒙昧的教育,故意对女孩子隐瞒关于性爱的一切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并不是为了什么高尚的道德。说到扫黄,其实我们的古人一直都在扫黄。古代的皇帝全是扫黄的积极分子。乾隆皇帝要修圆明园,外国设计师想给大水法周围安上些裸女塑像,结果乾隆皇帝大为光火,认为太黄了。后来换上了十二生肖。这些十二生肖后来被弄到了外国,我们现在还有人想花几个亿弄回来。乾隆皇帝扫黄的决心不可谓不小,但是你千万不要以为乾隆皇帝是个什么不近女色的正经人,他的老婆有几千个。可见,古人扫黄,并不是为了什么清高的道德。还有《红楼梦》里面抄检大观园,那也是一次扫黄,而主持扫黄的贾府老爷们,却没有一个不是胡搞的,以至于柳湘莲说:你们贾府,只除一个石狮子是干净的!最黄的一帮子男人,却最喜欢搞扫黄,这是为什么?扫黄其实只有两个目的,一是让穷小伙子们安分守己,不去染指那些年轻女孩子,好把这些女孩子留给老爷们玩弄。二是让年轻的女孩子对性方面的事情一无所知,这样就能减少她们被小伙子勾引的机会,而且也能增加她们被老爷们搞上床的机率。但是这样的性蒙昧教育会产生一系列的恶果,最严重的就是,让女孩子不知道生育是怎么回事,常常莫明其妙就和男人上床了,而且也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意外受孕的机会大大增加,而怀孕后又手忙脚乱,完全不知道如何处理。媒体上多次报道,有些女中学生,怀孕后在厕所生下孩子,因为恐惧,把婴儿从窗户扔下去。这些事情的发生,其实都是性蒙昧教育的结果。我们的老爷们为了让自己那个阶层能搞到更多的妙龄少女,他们不惜让无数的少女因为性的蒙昧而造成生命的危险。

我们现在的性教育是极不正常的,虽然也有生理卫生课,但是大多数中学里是从来不讲这些课程的,只是让学生自己看。而且实际上,我们的生理卫生课程本身,对性关系也是语焉不详,孩子们完全不可能通过生理卫生课,了解到性的知识。我们中国人没有一个人的性知识是来自课本,我们都是通过一些鬼鬼祟祟的方式得到性知识的。

所以,我们的“女性教育”如果一定要搞,那就要搞成针对少男少女的性知识教育。要让他们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特别是要让女孩子得到自我保护的一些知识。现在女孩子们一旦出了事,得到的一句话很冷酷:“谁叫她不要脸,死了活该!”因为有了性关系,就死了活该,这不是一个现代文明社会的观念,这是中世纪的观念,这种落后无耻的观念一定要改变。

我们需要讲什么样的性道德?

什么叫性道德?所谓性道德就是如何分配女性性资源的一套规范。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套规范,做爱那就更要有一套规范,没有一个规范是不行的,是会天下大乱的。女性可供做爱的功能,是一种资源,我们简称女性性资源。从人类还是动物的时候,肯定就存在着对女性性资源的争夺。为什么女性的性爱功能就能成为一种资源,而男性的性爱功能就不能成为一种资源呢?这是由雌雄两性在生殖方面利益需求的不同特点决定的。在动物界不论雌雄,所有的动物在生殖活动中的最高利益就是要尽可能多地把自己的遗传基因传播下去。动物界中几乎所有的雄性(好像只有海马是例外),在生殖活动中所付出的成本都极小,只要一点点蛋白质组成精子就可以了,而几乎所有的雌性却都要负出比雄性多得多的物质和精力。而且精子一产生就是成千上万,而卵子的产生就要比精子少得多,像人类,雌性一个月才排一次卵。正是这种付出的不对等,使雄性动物总想尽可能多地让雌性受孕,而雌性则总想让最优秀的雄性来给自己授精,并希望雄性尽量要能保持对她的忠诚,并参与到养育下一代的工作中,这样可以保证自己的后代有一个更好生活条件。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所以女性性资源永远是一种稀缺资源,女性可供男性做爱的能力,永远都是男人们在一生中争夺的一个重要目标。

所以性道德说来也没有什么神圣的,不过就是男性们分配女性性资源的一套规范而已。

既然是分配资源的一套规范,它就一定涉及到利益分配的公平性问题,那么我们原有的一套分配女性性资源的规范公平吗?我们说:不公平。为什么?也很简单,大家睁眼看看,现在的美女们有我们平头百姓的份没有?根本就没有。有些人不但是没有美女,就是一个丑女都找不到。我们这个社会里的一套性道德是从孔孟之道那里流传下来的。它的一个要点就是:为权贵服务。有权的人就可以多搞,只要权力那一块不要出问题,你想日谁日谁,有钱的人也可以多搞两个,但是不太保险,要和有权的搞好关系,否则男女作风这个问题是可大可小的。有地位的人搞了几个女人,大家觉得很正常,没有人会吭声,但是如果没有地位的人你搞了一点风流勾当,全国人民都来声讨你了。

在目前这种性道德之下,美女都是给有权的、有钱的准备的。没有权没有钱的人,不但自己不能多搞几个,还要把自己的那一份贡献出来。许多“鸡”在外面赚上几年的钱,再回家找个老实的农民结婚了,这实际上就是让那个老实的农民把自己的老婆让出来给你们社会地位高的人玩了几年,除了这样解释还能怎么解释呢?

还有下岗工人,也有大把的人把自己的老婆让出来给别人搞。有什么办法呢?就是这样的一个性道德啊。

还有包二奶愈演愈烈,也是反映了传统性道德的极端下流恶劣的本质。

古代那些儒家信徒,他们对外是宣扬节欲的,但这只是叫别人节欲,他们自己是有机会就要乱搞的,纳妾嫖娼在儒家那里不是什么丑事,还很风雅呢!这一点你只要看看历代那些笔记小说就知道了。儒家的禁欲主义是为统治者的纵欲服务的,没有老百姓的节欲,他们到那里去搞那么多女人纵欲呢?而且还有一点,在儒家诸人那里,你地位越高,你就越可以超越一般的伦常,你如果当了皇帝,你就是搞了自己的儿媳,也没事,大家还要给你唱颂歌,比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写的就是这一档子事。

所以传统的性道德是非常虚伪的,是为权贵服务的,小百姓不能从中得到任何好处的。

那么最理想的两性关系应该怎样呢?最理想的两性关系应该是这样的:在尊重女性的基础上,给女性更大的性自由,也就是说应该宽容情人关系,宽容男女之间的私情,甚至宽容性的游戏。说得简单一点,就是说如果每个男人都主宰着老婆的命运,都死死管住自己的老婆,卖淫又不道德,那我们还到哪里去找女人呢?所以对好色而又倡导平等的男人来说,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给女人更大的自由。这样所有的平头百姓都可以多搞几个女人了。

实际上西方国家早就这样做了,人家的社会并没有因此崩溃。我们原来的那一套性道德已经不行了,要改一改了。

我们现在有些人谈起女性教育,就想搞文革那一套禁欲主义的东西。其实这是一种倒退,这是封建主义的表现,这还是为腐败领导们服务的。可惜有许多人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们满嘴都是道德,一副正义在手的样子,却没有想到自己捍卫的可能只是封建道德。他们以为自己正在禁腐败领导们的欲,却没有想到按他们的做法,最后禁的却是百姓的正常欲望。

还是要解决根本问题才行

中国人一向缺乏理性思维,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最后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增加问题的严重性。现在女大学生做二奶,当三陪,这里面最关键的问题是两个,一是女性地位低,女性不能自立于社会,二是贫富悬殊,许多男人在高房价下破产,沦为房奴。这两个问题不去解决,别的什么问题都是伪问题。而我们有许多中国人却看不到这一点,世风日下,他们就开始大骂女人不要脸。在他们眼里,只要让女人们不去当“鸡”,不去当二奶,这个问题就解决了,所以要对女人们进行“教育”!他们却不去考虑中国的女人们为什么要去当“鸡”,当二奶。空洞的道德教育有效吗?一个社会根本性、结构性的问题不解决,它的风气会好转吗?在一个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里,如果你以为只要通过“教育”,只要强调道德,就能让女人们不去傍大款,那只是白痴的想法!而我们有许多中国人,不幸就是这样的白痴!

还有两个小问题,我也想表明一下观点。一是关于芙蓉姐姐,她作出来的秀当然不好看,但那是她的权利,你们没有任何人有权利指责她,她既没有违法,也没有违背道德,她可能并不美,但她并没有犯错,她有权利表现自己的个性。二是有女生因为爱美减肥致死,这其实表现了在中国女性地位的低下,女人为了讨好男人,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在中国,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女性的地位。

篇6:民国第一代影后张织云堕落内幕

唐季珊夺得张织云后,第一件事就是带她去了趟美国。在好莱坞,头戴影后桂冠的张织云很是风光了一番。但她哪里明白,唐季珊此行不过是为了让她帮自己推销茶叶。回国后,张织云在主演了《爱情和黄金》、《为亲牺牲》和《梅花落》后,告别影坛,赋闲在家。然而,她与唐季珊的幸福生活并没有维持多久,很快,张织云便看到了唐季珊的真面目:他虽然有钱,但是非常风流花心,纠缠于风月场上的女人;而且唐季珊原本是有妻子的,自己只不过是唐季珊的情妇之一,在唐家没有任何地位。更有甚者,不久,张织云发现唐季珊又在追求另一位电影明星阮玲玉。深知错爱了唐季珊的张织云曾劝诫阮玲玉:“唐季珊不可靠!不要相信他的甜言蜜语!”但张织云自己梦醒已迟。

张织云就这样成了豪门弃妇。为了生计,她不得不继续演艺生涯。然而此时观众已将她忘却,她在影界的地位早已被阮玲玉等几位明星取代。且电影已经进入有声时代,张织云的普通话又不好。还是以前老友念及旧情,让张织云主演了两部影片,但均反响平平。为此张织云伤心地说:牺牲了许多朋友和观众的爱不算,主要的是我的“黄金时代”已随青春消逝了。

困窘之下的张织云又染上毒瘾,此后半生寥落。20世纪50年代,张织云移居香港。晚年的张织云,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见人就念叨自己曾经的辉煌。不久,早年拍电影攒下的积蓄全部花光,她开始整天为交不上房租而发愁。到最后,竟然不得不沿街乞讨。20世纪70年代,张织云死于香港街头。一代影后,就这样悲惨退场。一生主演了十三部爱情悲剧的张织云,也和影片中的女主角一样,被人生的悲剧淹没。?笪

篇7:救救孩子,她们不是堕落天使

令人震惊的浙江“丽水案”中,有个别女孩看到跟犯罪嫌疑人陈伟军接触紧密的女同学有新手机用、有零用钱花、有新衣服穿,就主动想跟陈在一起。

同时,两起案件中的性侵犯行为,都呈现出了与传销案相似的特征,受害者同时也是帮凶,把其他女孩拉进了“火坑”。这一连串金钱与幼女的关系,让人不由得倒吸口冷气,难道这些女孩令人心痛的经历,真的都与钱有关吗?

康倩,叛逆的“90后”

习水案最受关注的3名受害人中,康倩是最早的经历者。

她并非坏女孩。她喜欢手绘的福娃,曾有个高二的男朋友,喜欢看男友打篮球,她觉得这个高二的文科男生会对她的学习有帮助,她喜欢历史,也喜欢英语,跟男友牵过手,却没接过吻。

康倩的父亲是个包工头,从这一点讲,康倩并不缺钱。随着工地变迁,康倩从小学到初二共换了9所学校。初中树人中学是父亲挑的,因为觉得是“正规学校”。发现康倩与校外不良人员接触后,父亲为女儿选择了住校。但康倩还是翻后墙出去,和“社会娃”混在了一起。有次他在女儿的书包里搜到一包烟,但康倩把烟一扔什么都不解释。父亲坦言他并没给女儿什么考学的压力:“我没要求她读多少书,挣钱就是为她读书,只要读得进去我就供她。”康倩的母亲平时喜欢打麻将,很少管女儿,夫妻俩也常常为此吵架。

有一次,康父在饭馆里看见康倩和一群年轻人坐在一起抽烟喝酒。她的屡教不改让父亲很生气,他用拴狗的铁链子把女儿拴在家里,把她的头发剪得很乱,晚上睡觉都不解开,让她没法出门玩。但事情还是发生了。

初一时,袁某和刘某(两人为男女朋友)找到康倩,想带她去“见男人”。“他讲的,如果我不干了,就帮他找个姑娘,要不就打我。”袁某还威胁给康倩打毒针(扎毒品)。据康倩回忆,除了袁某和刘某之外,欧某、熊某都曾胁迫过她去“见客人”,甚至还有5个女孩也想拉康倩去做“那种事”,而那5个女孩也有“做那种事”来赚钱。

但康倩自己出去做却是拿不到钱的。康倩为了自己的自由,只好介绍新的“猎物”给袁某和刘某,当时康倩只有14岁。

王清,同学出卖了她

初一下学期的一天,王清的同班好友康倩带她去见康的“结拜姐姐”和两个社会男青年,他们把她带到矿中路的一个小巷子,康倩借口溜掉了,王也很想走,但两个男的对她又打又骂。“当时我很害怕,被他们逼着进了附近一家旅社的房间,一会儿来了一个30来岁的男人,他锁上了门后就动手脱我的衣服,我吓得直哭……后来那男的知道我是初一的学生后,就没敢继续下去,他给了旅社老板娘100元后走了。事后康倩的‘结拜姐姐’威胁我,不能把今天的事说出去,否则要叫人打我。”

第二天,康倩和刘某去找王清,骗说王清因为昨天的事情已经怀孕了,刘某可以帮忙介绍地方,把孩子打掉。”毫无生理知识的王清听信了她们的话,就跟着刘某来到老司法局家属楼3楼袁莉家中。

在这里,王清被一个叫冯支洋的教师夺走了第一次。“我后来才知道他是习水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的老师。他很变态,不用安全套,还玩了许多花样。”完事后,下身出血的王清躲到厕所里哭泣,刘某过来安慰她,并给了她20元。

此后,刘某经常带王清到袁莉家,“如果不去,她男朋友袁某就要打我。”王说。

去年7月的一天夜晚,刘某再次找到王清,要她冒充处女和嫖客睡觉,并承诺“这是最后一次让我做这事”。为了摆脱刘的控制,王答应了。于是,刘把王带到一家宾馆进了事先开好的房间。待嫖客锁上门后,王进入卫生间洗澡,并按刘某教的办法,把刚打了耳洞的耳朵弄出血来涂到下身。“当我裹着浴巾上床的时候,被对方发现了,他问我到底是不是处女,我只好承认不是。”那男的很生气,丢了100元在床上就走了。王把钱交给刘,刘给了她50元。案发后,王清才知道这个未遂的嫖客是习水县马临工业区土管所所长陈孟然。

很快,不想再做的王清像之前的康倩一样,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替身,李瑜。

李瑜,“我恨死那些人”

李瑜觉得是王清故意陷害,拉她下水的。两人的父亲有生意上合作,两人因此结识。王清14岁,李瑜当时只有13岁。李瑜父亲长年跑长途货运,母亲在浙江打工,李瑜跟奶奶相依为命。李瑜说父亲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尽管她有个弟弟,但她想要什么父亲就给她买什么,很是宠爱。

一次,王清找到李瑜谈“去赚钱”的事情,被李瑜拒绝了,之后王清又拉了袁某(据李瑜描述,王清此时拜了袁某做哥哥)来劝说她,李瑜还是没答应。后来,王清谎称让李瑜陪她买书包,王清中途就溜了,把李瑜同袁某留在了一起。袁某威胁李瑜去“接客人”,李瑜断然拒绝,袁某说不答应就把她卖掉,边说边打电话联系说“能卖10多万”。李瑜被吓哭了,袁某一见,立即联系了一位煤老板,可惜煤老板没时间。正当李瑜以为煤老板不会来,自己可以脱身之时,袁某就将她卖给了一个叫冯勇的出租车司机,这是李瑜的第一次。

整个事件中,很多孩子的价值观是扭曲的,比如替袁某寻找猎物的王清。李瑜的父亲经常给女儿零花钱,50块左右,朋友有时也会向李瑜借钱,王清就觉得李瑜是“做那种事的”,才会那么有钱。李瑜说王清曾当着自己的面抽烟,还说“自己被人家糟蹋过”。

那次之后,李瑜就经常做噩梦,梦见有人拉她去做那样的事情,她总是抱着弟弟失声痛哭。前后3个人伤害过她,出租司机、教师冯支洋和另外一个人。

李瑜很恨王清,再次见面时也都不再说话,QQ上把王清拉入了黑名单。但愿这段记忆也可以永久地被拉进历史的黑洞。

3位受害者都不是来自贫困家庭,并不缺钱,她们也从未有过“卖身赚钱”的想法。所以早在《中国青年报》记者陈强深入暗访之后,所谓“教师组织卖淫”的传言也就不攻自破了。她们的悲惨遭遇,完全是由于暴力的胁迫与环境的无奈。

篇8:我们不是堕落的一代!

从一个街道“小混混”到公司老板,梦想照进了现实,丁仕源用实际行动证明“90后”的成功哲学是管用的。

丁仕源:“90后”不是垮掉的一代

少年丁仕源顽皮自由,喝酒、闹事,无法无天。一次偶然的机遇让他顿悟,他立志将来要在时尚、传媒和娱乐领域大展拳脚。从此他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从那时起,12岁的丁仕源就开始向着梦想出发。他报名参加了营销学等夜校培训课程,每天晚上坚持温习功课,一直到凌晨两三点才睡。后来,他独立创办了自己的文化公司,这种奋进的斗志还一直保持着。他的成功经验是,如果你想得到多一些,就必须付出得早一些。前不久,他在自己出版的新书中郑重宣布:“90后”不是垮掉的一代。

动力

他迈出了人生中最艰难、也是最令世人敬佩的脚步,动力来源于他心底深处对知识的无比渴求。

马鲁格:84岁上小学创吉尼斯纪录

马鲁格是肯尼亚的一个农民,一辈子不识字,生活贫困。2003年,国家实行免费小学教育的政策,这次他下定决心去上小学。这时马鲁格已经有15个孩子,30个孙子孙女,还有了曾孙。每天风雨无阻,即使住在难民营里的那段日子。马鲁格依然坚持每天拖着一条瘸腿步行4公里去上学。没有人载他一程,来回学校都是他一个人。但对学习的渴望促使他坚持下去。后来一个导演得知了他的故事,被他的励志精神所感动,准备为此筹拍一部电影《一年级学生》。遗憾的是,在电影拍摄前,马鲁格就患病去世了。令人感动的是,即使患病在身,他仍然要求读书上课。

亲情

“久病床前无孝子”,而姐姐张颖如母亲般倾情为弟弟治病的事迹深深感动羞网友们,张颖无愧于“中国最美姐姐”的称誉。

张颖:中国最美姐姐

10年前,年仅18岁的张颖就开始照顾常年卧病在床的弟弟,面对每天要吃20颗药、21岁却只有38公斤、每天只能步行20分钟、每年都要花费上万元医药费的弟弟,张颖从来没有过抱怨。她说:“自家的兄弟,有了病痛,自然要想尽办法把他医好,这本是世界上最理所当然的事情。”10年中,张颖每年至少有3个月的时间在陪护弟弟住院治疗,帮弟弟擦洗身体、更换衣物,不厌其烦、毫无怨言。

毅力

他没有四肢,他是一个生活不幸者;他拥有惊人的力量,他是—个吉尼斯纪录的创造者。四肢皆残犹能横渡海峡,他完成了生命的壮举,演绎精彩!

科洛松:四肢皆残犹能横渡海峡

不久前,42岁的法国人科洛松用了13个半小时游过英吉利海峡。创下了世界上第一个四肢均残者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的纪录。16年前,科洛松不幸触电,被迫截断四肢。事实上,截肢前的科洛松是个“旱鸭子”。根本不会游泳。为了横渡海峡,科洛松开始了长达两年的“地狱式”训练,他穿着假肢练习跑步、举重、游泳。每周训练时间超过35小时,体重大大减轻。尽管准备充分,但在横渡的过程中,依然会全身疼痛,精疲力竭,但他始终坚信自己会成功。这种自信和斗志让他最终游到终点。

教育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处处留心皆学问。美国大学的僵尸课程可谓别出心裁,与流行链接,与文化联姻,让人大开眼界。

僵尸课程:别拿僵尸不当学问

正当《植物大战僵尸》在网络风靡时,大洋彼岸的美国巴尔的摩大学开设了一门新鲜而富有创意的选修课程——僵尸课程。该课程要求学生观看16部经典僵尸电影,并阅读《巴尔的摩太阳报》连载的僵尸漫画,期末还要求上交研究论文,论文内容可以是为自己心中的僵尸故事编写剧本,或是画出故事原型。据课程负责人说,僵尸们最有效、最直接地反映了文化中最新的思考。在学习僵尸的一切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们也在学习大众文学与传媒的运作。其实在国外,还有很多不可思议的选修课。如,英格兰斯塔福德郡大学开设了专门研究足球巨星贝克汉姆的课程;传统名校杜伦大学开设了名为“哈利·波特与幻象时代”的课程……

精神

选择并坚持,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义无反顾的精神。开行业之风,创行业之先,离不开这种精神的支撑。

高曙东:职业道歉第一人

上一篇:参观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第五监狱的心得体会下一篇:房产抵押贷款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