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需求社会化与会计职能的扩展

2024-07-14

会计信息需求社会化与会计职能的扩展(精选8篇)

篇1:会计信息需求社会化与会计职能的扩展

会计信息需求社会化与会计职能的扩展

通过对传统会计职能和会计信息需求的分析,认为会计职能需要扩展,并提出新会计职能的`实现方式,以解决由于传统会计职能不能满足会计信息社会性需求而造成的诸如信息失真、信息不对称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作 者:李萌 王文莲 作者单位:天津商学院刊 名:绿色财会英文刊名:GREEN FINANCE AND ACCOUNTING年,卷(期):“”(2)分类号:F2关键词:会计职能 会计信息需求 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

篇2:会计信息需求社会化与会计职能的扩展

关于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动因,研究者一般认为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而很少从会计信息的需求角度进行考察和分析。我们认为,信息需求是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的直接动力,这一动力在网络经济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作用将更加明显。

一、信息需求与会计信息系统发展

会计作为人造信息系统,其基本目标就是满足信息使用者不断变化和增加的需求。而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不仅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还受到需求者认知水平和技术条件的制约。在原始社会,人类的信息需求仅仅停留于了解生产成果,加之受工具、语言、数字、介质等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只能通过在骨片、鹿角上的刻画提供最朴素的数据资料,因此那时的会计,充其量只是一种简单的记录工具,根本称不上“系统”。当人类步入奴隶社会后,奴隶主为了及时了解奴隶的劳动过程和劳动成果,控制国库的收入、支出和结存,对会计数据的需求明显扩大,从而产生了最初的簿记和报告制度。《周礼。天官冢宰》所记“岁终,则令群吏正岁会,月终,则令正月要,旬终,则令正日成,而以考其制”中的岁会、月要、日成,就相当于现在的年报、月报、旬报,并形成了分期结算与考核的会计理念。

进入14世纪后,意大利成为世界的商业和贸易中心,频繁的商业活动和贸易往来,使人们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迅速膨胀,加之近代企业的出现,阿拉伯数字的引入,印刷技术的成熟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使会计核算工作走向科学规范。会计不仅能够通过复式簿记方法全面、系统地记录日趋复杂的经济事项,反映经济组织财产变动的来龙去脉,而且可以为广大信息使用者提供更为详细具体的会计数据,反映经济组织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无论会计理论还是会计方法技术在此期间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开始了简单的数据提供向系统的信息披露转化的会计时代,会计信息系统正式形成。正如荷兰会计学家海渥所述:“对那些认为会计不仅是一种技术系统,而且认为其多样的形式受到各时代工商组织发展的影响的人来说,会计史与经济史的密切关系是显而易见的。所谓时代,指的是这些技术形式达到的发展阶段。正是每个时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创造了这一技术系统的结构。”

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后,伴随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委托代理关系逐渐形成,企业的组织形式和治理机制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与此同时,会计信息的使用群体增加,信息需求的范围和内容扩大,对各种决策的作用更加明显。特别是企业所有者(委托人)成为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为使自己投入企业的资本不断增值,委托人需要通过会计报告随时了解受托人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所有这一切,无疑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和完善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人类开始进入一个新的经济时代。在这一时代,世界贸易的高速增长和国际资本的快速流动,将世界各国的经济纳入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同度明显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被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人才流捆绑在一起,融入全球经济的发展网络。而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从根本上动摇了企业的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甚至是生产方式,它不仅大大加快了信息处理和传递速度,而且使会计信息超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实时生成、传递和共享成为现实。此外,知识产业的迅速崛起,使无形资产在很多行业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和衡量企业价值的首要因素,而金融市场的不断创新、衍生金融工具的大量采用,给企业经营带来更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由此决定了人们对会计信息的范围需求进一步扩大,质量需求进一步提高,时间需求进一步加快。而所有这些需求,必然促使会计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强化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而信息需求的扩张必然推动会计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可以说,信息需求的不断提高与信息供给的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正是促使会计理论不断创新、会计方法技术不断进步、会计信息系统日趋强大的直接动力。而会计信息需求又受到相关的物质技术和人们的认知水平的制约,信息需求与管理认知水平、信息技术条件的对立统一,进一步构成了推动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的动力。

二、会计信息需求的约束条件

(一)信息技术条件

信息技术作为制约会计信息需求的条件之一,其技术性能主要体现在存储介质和网络水平两个方面。

从存储介质看,磁介质和光介质的出现,为信息的记录和传播提供了更为快捷的方式,促成了信息记录的无纸化。与纸介质相比,磁介质和光介质不仅提高了数据采集和存储内容的准确性,而且由于更容易传播,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时效性。因此,采用磁介质和光介质存储技术,必然促使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质量产生新的需求,并对手工模式下的信息生成和传播方式带来深刻的影响。此外,介质的转换和网络安全性能的提高,又进一步刺激了用户对“电子货币”这一更为方便快捷的结算方式的需求。我们知道,货币的产生和发展与介质技术紧密相关,以金银为介质的货币基本上统一了商品的价值计量,以纸张为介质的货币极大的方便了资本的流通和商品交易的结算,从而使以货币为统一计量单位基础上生成的会计信息更具有总括性、完整性和系统性。可以预见,货币的电子化不仅对传统的货币支付、保管和结算方式形成挑战,彻底改变人类几千年的货币观念,而且将从根本上动摇会计的计量、记录和报告方式,促使会计信息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从网络技术看,计算机已经由应用初期的计算工具转变为当今社会各个领域的管理手段。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实现了信息在网络内部的传输和共享,而且提供了全新的网络管理环境。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计只能实现某个数据处理环节的加速,而借助于网络平台,则可通过局域网、内联网将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连接成统一整体,消除会计信息在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的差异和冗余,进一步激发企业和与企业相关的外部利益集团,如投资人、债权人、供应商、客户、政府以及社会公众共同应用网络平台交换和共享会计信息的需求。

(二)管理认知水平

如果说信息技术条件主要限制的是会计信息需求的`“量”,那么管理认知水平约束的主要是会计信息需求的“质”。一般地讲,管理认知水平的高低与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成正比。管理认知上的局限,必然造成会计信息的需求层次低、判断信息是否对决策有用的能力差,采集和运用会计信息的技术弱。站在信息系统的角度分析,信息需求可分为明确需求和潜在需求两种,其中潜在需求具有未知性和不确定性,而不确定信息需求的多少则与人们的管理认知水平直接相关。当前,社会经济环境日新月异,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呈现复杂化、个性化和多变性特征。在这种情况下,不确定的信息需求客观上越来越多,会计信息系统很难像在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那样,准确预见并提供使用者所需要的会计信息。因此,我们认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日益复杂的信息需求与会计信息系统之间的矛盾,一方面需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不断改进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另一方面还必须从主观上提高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管理认知水平。

管理认知水平如果滞后于信息技术,同样阻碍会计信息需求的扩张。

三、当前会计信息需求与会计信息系统的矛盾

在新的经济环境下,这一矛盾主要表现为会计信息需求的迅速扩张与会计信息系统的相对不足。具体分析如下。

(一)会计信息需求的扩张

1.信息需求内容的多元化

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充满风险的市场竞争,信息使用者既要了解企业过去的交易和事项生成的会计信息,更需要把握企业未来的会计信息;既要了解企业的有形资产信息,更需要掌握企业的无形资产、人力资产等方面的信息;既要了解传统的会计收益,还要洞察企业的全面收益;既要了解企业的财务信息,还要知晓企业的非财务信息。唯此,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获取收益。可见,多元化、全面性是新经济环境下信息需求的基本特征。

2.信息需求时效的快捷化

定期提供财务会计报告是传统会计的基本特征,这一建立在会计分期假设基础上的信息披露办法,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已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时效要求。面对瞬息万变的经济环境,信息使用者必须随时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和发展动态以及各种外部因素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他们需要的是实时化的会计信息,唯此,才能形成预见性的分析判断,科学化的决策依据,进而保证决策的正确性。这就是说,快捷化、实时性也是当前信息需求的特征。

3.信息需求对象的个性化

传统的信息披露基本上是通过规范统一的财务报告向所有信息使用者提供几乎完全一致的内容,很少考虑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信息使用者因决策对象和达到的目的不同,所需会计信息之间的差别必然增大,传统的信息披露方式根本无法同时满足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提高,信息使用者已不再满足于纸介质的信息载体和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表述方式上也不再囿于文字和表格,他们希望更多的运用音像等高科技手段展示信息内涵。因此我们必须承认,个性化、差异性已经成为信息需求的又一特征。

(二)会计信息系统的局限

首先,在现行的会计信息系统中,信息提供者只是根据既定的会计核算规范,进行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机械的完成原始数据的会计整理、加工和综合,他们提供的会计报告,往往以能够满足使用者需求为假设,实际上并不关心使用者的具体需求。在经济环境较为稳定、会计事项相对简单、信息需求差异较小的情况下,这种做法是基本可行的。但面对多变的经济环境、复杂的会计事项和迅速扩张的会计信息需求,现行会计信息系统缺乏针对性、灵活性、务实性的局限则日渐显露。

其次,由于信息提供者完全掌握了信息生成和披露的权利,不可避免地会在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中造成扭曲信息的现象,特别是在原始数据向综合数据的加工和推导中,这种扭曲既可能因为技术性错误导致,也可能因为信息提供者人为篡改造成。对于信息使用者来讲,会计信息的生成类似于一个“黑箱”,他们只能被动地获取最终的结果,而无法得知会计信息的生成基础和具体过程。这就是说,现行的会计信息系统完全是一个供给决定需求的系统,其弊端不仅在于无法实现需求方的意愿,而且为会计信息的提供者留下了很大的舞弊空间,难以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这已被我国的会计实践所证明。

最后,也是现行会计信息系统最致命的缺陷是,限制甚至扼杀了信息使用者对信息需求的主动性。因为任何一种市场的繁荣和发展,都是由供需双方共同维系和相互促进的,缺少任何一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会导致市场的萎缩。没有会计信息需求的拉动,会计信息的供给就会停滞不前,会计信息的质量就不会提高,会计市场就不会繁荣和发展。

基于上述矛盾,要想推动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绝不能依靠简单的修补或局部的整改,而必须以网络技术为平台,根据信息需求再造会计信息系统。

四、“需求决定型”会计信息系统

(一)需求决定型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框架

现行会计信息系统中,信息的处理和生成过程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加工和信息输出三个环节,且三个环节全部由信息供给方按照固定的信息处理规则和加工程序完成,信息使用者只能被动的接收供给方输出的信息。“需求决定型”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思想在于重新划分信息处理的权限,将数据加工和信息输出的权利交给信息使用者,由信息使用者制定和维护信息加工规则,并按照自己的需求生成或“组装”相关的信息报告。

在需求决定型的会计信息系统下,信息供给方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TPS系统完整地记录企业发生的全部经济活动,采集为整个企业信息系统服务的数据并集中存放于数据库,而不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深入的加工处理。换句话讲,会计信息系统的主要任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报表,而是提供足够的有助于生成会计信息的各种数据以及相应的手段和方法,建立满足信息使用者需求的数据“超市”,以便他们借助网络的强大处理能力,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偏好实时进行信息选择、加工、提炼、汇总和分析。

需求决定型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框架如下图所示(此处图略):

这种会计信息系统具有多方面的优点。首先,可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多样化需求,使他们在系统帮助下选择自己所需要和偏好的信息披露内容、披露方式和披露时间;其次,可以有效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由于信息生成规则基本掌握在信息用户手中,用户可以选择不同规则对同一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实现对数据的多维度观察,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加之用户可以直接面向基本的业务数据,验证相关内容,甚至可以实现信息的逆向追溯,因此能够有效避免信息生成的“黑箱”操作,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使用价值;第三,可以增强会计信息系统对环境的适应性。当会计环境发生变化时,无需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大规模改造,只要对信息生成规则加以修改和维护即可,发生新的经济业务时,也只需添加新的处理规则。此外,基于信息处理规则的开放性特征,用户还可根据需要构造自己的规则并在网络上发布,进而实现信息处理规则的共享。

(二)需求决定型会计信息系统对信息市场的影响

在需求决定型的会计信息系统中,由于信息加工和生成权利的外部化,会计信息市场将发生革命性变化。信息用户不只是信息产品的消费者,而且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会计信息市场的主体。但由于信息用户的需求层次不同,对会计信息的认知能力有较大差别,而会计信息系统又不可能提供一种报告生成器来满足众多用户的要求,信息使用者也不一定都具有使用和维护报告生成器来组装自己所需信息产品的能力,因此,信息使用者必然会把该种功能让渡给信息中介机构去完成,并为此支付相应的费用。这就是说,在需求决定性的会计信息系统中,信息用户将越来越多的依靠中介机构提供的信息进行决策。从另一方面讲,为了争取更多的信息用户,中介机构也将不断的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而当中介机构在信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时,必然代表广大的信息用户向企业施压。

迫使企业更大程度的开放自己的数据库。这时,企业为了获得更多信息用户的关注,也必须向中介机构提供更多的数据,并将部分信息处理规则让渡给中介机构,由他们来开发和维护报告生成器,并负责信息处理的整个过程。

篇3:会计信息需求社会化与会计职能的扩展

本质上将,会计职能就是会计活动中所展现的功能和作用,会计职能的发展从早期“一职能说”逐渐完善到现在的“七职能说”,呈现百家争鸣的景象。一方面会计信息是会计对象的反映,是会计对象展现出信息的细致化和系统化,另一方面,会计信息是实现会计职能的基础, 会计职能是信息需求的具体体现。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及网络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会计信息的需求已开始从传统的内部需求逐渐转变为外部需求。从本质上讲,人类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是会计职能实现的内动力,即使当前网络经济全球化,以及会计信息电算化等,但会计职能和会计信息需求的本质关联没有改变,改变的知识会计职能的外在表现及内容。

二、会计信息需求的变化

从狭义上将,会计信息需求的主体范围并未发生变化,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会计信息需求的方向和内容是随着经济的变迁而改变的。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网络的参与和渗人改变了传统的经济模式,同时也改变了会计信息的载体及传播媒介,这就使得会计信息需求者的侧重点发生了巨大变化。大量会计信息外部需求者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格局,是的会计信息不但要满足内部需求,还需满足外部需求,这就造成了会计信息需求的社会化。就目前对会计职能演变的研究看,会计信息需求的最大变化就是社会化的形成,由于市场经济的变迁,人们对会计需求也随经济活动的发展而变化。会计信息最为重要的社会资源和“经济语言”,已经成为政府管理部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进行宏观调控、财务评价、风险防范、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会计信息需求已从个体需求发展成为社会需求。

三、会计信息需求社会化下会计职能的扩展

在社会话需求的大背景下,会计信息由内部个体性需求走向外部社会化需求,这就要求会计信息真实、公平、可靠,符合社会公共物品的性质。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经济体对内部会计信息是具有保密性和隐私性的意识倾向,而对外界社会性会计信息的需求是具有功利性的, 他们一方面为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而追求社会化会计信息,另一方面为实现个体利益而隐瞒自身会计信息,这就造成会计主体假设与会计信息需求社会化间的矛盾。传统会计信息的制定更多倾向满足个体性目标需求,体现经济体个体物品的属性。因此,为实现会计信息需求社会化,必然要求会计职能发生变化,进行会计职能扩展,即会计职能不仅要记录和反映经济体内部经济活动信息,还应该记录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信息。

四、会计信息需求社会化下会计职能的实现

(一)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

社会经济是一个整体,每个经济体之间都是通过社会经济关系进行关联,不可能隔离社会经济这个整体,也不可能个体性单独存在而忽视经济活动的另一方面的存在。传统会计信息及会计职能职能反映个体性信息,并不能反映经济体之间的联系,因此,这种个体占有性与社会经济性之间的矛盾需要一种全新的会计信息生产方式来解决。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是指由国家成立相关会计信息生产专门机构,运用网络技术,编制经济体的经济活动信息,这种方式将会计记录和反映职能重新回归到会计信息产生的源头上来,使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从源头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进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是基于网络环境的,首先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建立一个网络平台,在此平台上,各经济体在网上进行经济活动信息生成和申报, 地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加工整理,形成财务数据和财务报告。网络平台设置保密和公开的信息规则,提供国家经济政策、经济信息等。总之建立的这个会计信息社会化网络平台一方面有第三方产生会计活动信息,包括公开和非公开部分,提供政策及经济信息,另一方面提供给经济体详细的个体会计信息和之外的可公开的信息,实现会计信息生产和需求的社会化。

(二)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趋势

会计信息生产和需求社会化的发展,就目前形式来看,会计师事务所是一个重要手段,同时还可从委派制、集中报账制等方面进行试探发展。会计委派制相对传统会计管理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财务运转监督机制,能够从根本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监督,但是这种哦方式并非完全适用于整个经济体,对于大型国企或集体制企业能够发挥巨大作用,但对于私企或中小型或微小型企业则存在不小的障碍。集中报账制以会计核算中心为基础和依托,以网络平台为工具,以电算化的形式进行统一收支业务信息整合,有助于资金集中调度,成为会计委派中较为理想的实现形式。虽然会计师事务所、委派制、集中报账制体现了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但从更为全面的会计职能发展来看,还需进一步探讨更为有效的会计信息生产及需求社会化模式。

(三)网络技术条件支持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

社会化的空间性需要工具的支持来实现,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会计信息需求社会化提供了支持,一方面网络技术扩展了会计的职能,另一方面,网络给会计信息社会化提供了平台,网络的低成本与实时在线等优势,给会计信息生产模式提供了便利,不仅提供了实时的决策信息,而且保障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金花.会计信息需求社会化下会计职能的延伸[J].财会研究.2010.6

篇4:会计信息需求社会化与会计职能的扩展

关键词:有效需求主体;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反映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进行企业宏观管理和经营决策、配置社会资源的重要依据。对于已经加入WTO的中国来说,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时效、范围、质量。尤其是真实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认识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危害,有效遏制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对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击会计作假行为,维护国家、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起到了积极作用。当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还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虚假的会计信息削弱了会计工作为经济管理服务的功能,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

一、 会计信息失真的动机分析

会计信息的真实与有效在宏观调控、微观管理及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作用,直接关系到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和国家的宏观决策是否合理有效提供可靠公允的会计信息是现代会计的基本目标。而目前国内外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成为社会谴责的焦点,会计信息失真已严重危害到国家、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因此,透视会计信息失真的动机,对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至关重要。

(一)国家政府机关的利益动机

按说国家政府机关作为整体经济的宏观管理者,应该支持、鼓励,进而奖励提供优质会计信息的当事人,但毕竟它也是由相关工作人员行使其职权的,这些工作人员也是有限理性的“经济人”,他们也有自身的利益。所以他们也难逃作为会计信息失真博弈的“当事人交排,广泛参与到会计信息失真的各个层面。

(二)企业经管层的利益动机

现代企业大多是在两权分离的前提下组建起来的,必然存在着委托——代理问题。由于相关的利益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等相关制度安排不合理。作为代理人的企业经管层必然会受利益驱使做出相应的抉择,使得会计信息失真。

(三)中介机构的利益动机

中介机构的盈利模式就是为相关单位提供服务而收取服务费用(佣金),这就决定了它的利益和被服务单位的里有着密切的联系,虽然备种中介机构都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和行业的职业操守,但由于利益驱动,不可避免地会做出一些有违真实的举措,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四)投资者的利益动机

投资者是最痛恨会计信息失真的。因为这将使得他们借以做出的投资决策发生偏差,甚或是致命的。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推动者,其一,大部分投资者都偏爱业绩稳定,成长稳健的所谓“蓝筹股”、“绩优股”。而任何一家公司都希望自己的股票买者踊跃,这样筹资就比较容易。于是商家就投其所好,“制造”出一家家符合投资者口味的股票来。其二,不同的投资者神通不同,有部分投资者(特别是犬的机构投资者)自认神通广大,喜欢“内幕”消息,散布虚假会计信息,借以造市,达到吸纳或者出货的目的,扰乱会计信息市场。

(五)会计从业人员的利益动机

会计从业人员是会计信息的初始生成者,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守护神,但其同样有自身的利益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站不直,顶不住”。现行关丁会计从业人员的制度安排是:一方面其薪酬由工作单位支付,另一方面要求其按照外界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标准进行会计信息处理,这就必然造成与管理者的矛盾,管理者拥有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聘用权,有时出于自身或企业的利益考虑,会要求会计人员出具虚假会计信息,此时,会计人员处于“两难”境地,最终出于维护生计和职业生涯的需要而妥协。2.保持职业生涯的连续性的利益驱动。他们一方面对相关经济活动作出了不真实地反映,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另一方面,为了确保手中的“饭碗”也会向管理层的非法要求让步。3.会计人员舞弊。部分会计人员心存侥幸,利用单位监管不力的漏洞挪用公款,盗窃公私财产等,事后只能通过假账来粉饰。

二、 会计信息的需求与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不仅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符合供求理论。当企业通过披露会计信息得到的收益大于披露成本的时候,企业就会主动去披露会计信息。反之,亦然。因此,会计信息披露成本成为了制约会计信息披露的一个主要因素。信息披露成本包括信息提供成本和竞争劣势成本。信息提供成本是指从建立财务信息系统到会计信息的披露完成所花费的一切支出,竞争劣势成本是指竞争对手或合作单位利用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调整其经营策略或谈判策略,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引起的成本。企业对信息披露成本的牺牲直接影响其所提供会计信息的质量。因而企业在披露此类信息时往往予以淡化或含糊其辞,甚至不予披露,而此类信息却是投资者及潜在投资者进行投资取舍评价时特别关心的最具相关性的信息。现实中企业在面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要求与竞争劣势成本这一矛盾时往往选择了降低竞争劣势成本,因而导致其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失真。

三、建立良好的信息供求机制,提高公司治理效应

会计信息具有经济后果,提供会计信息的行为与当时社会的制度不可分离,由于会计信息质量的不断提高,原有的市场各个利益团体的利益也将改变。所以,那些最求高利益的团体不会放弃利益而去最求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如果能规定某种制度对于实施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给予奖励,那么市场上将普遍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反之,如果对于那些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的主体不予以奖励,甚至惩罚,那么市场上那些提供虚假信息的主体又可以获得巨大利益,则市场上就会普遍流行虚假的会计信息。

(一)提高经营者自身素质,充分披露和供给

首先,要树立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和职业道德。那些提供有效信息的经营者,只有提高他们提供的有效信息的质量,才是治本的工作。其次,还要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继续教育培训,促使生成高质量的财务报告。最后,通过期权激励,经理人持股等手段激励内部人员,完善控制权市场和职业经理人市场。

(二) 积极培育有效信息需求

要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股减持和股权分置改革等措施,消除两者本质差异,促进流通股与非流通股的融合,使双方的利益偏好趋于一致; 全面提高中小投资者投资风险和维权意识,提高投资者专业素质,鼓励中小投资者行使“用手”投票的经营管理权和“用脚投票”的弹劾内部人控制权,激发中小股东的有效信息需求欲望,监督并迫使供给主体提供高质量的财务信息。

(三) 完善中小股东保护体系,形成扁平化的需求体系

首先要拓宽独立董事候选人渠道,建立独立董事个人信息档案库,形成职业董事人才市场;同时实行董事执业保险和薪酬考核机制,避免董事与公司的直接经济往来关系,有利于保证独立董事的独立客观性,使其切实担当起维护中小股东利益的神圣使命。其次,完善控制权市场和职业经理人市场等外部治理环境,健全配套的投资者法律保护体系,使中小股东借助于法律促使公司经营者提供高质量信息,以形成全面的信息需求体系。

(四)完善破产清算机制,强化债权人的刚性硬约束力。

首先,要完善国有银行的治理结构,加快国有银行的市场化进程,使其从自身的盈利和投资风险预警体系出发,从源头上杜绝对质量不高的上市公司的贷款动机; 恢复银行的债权刚性约束力,建立有效的贷款风险管理体制,加强对企业贷款资金监管力度。其次,深入推广直接的债券融资方式,充分发挥社会公众债券对上市公司内部人的硬约束。

四、 总结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治理,而不能单纯就会计治会计。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过程同时是一个产权制度、公司制度、法律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过程中,政府干预起了重要作用。(台州市卫生局;浙江;台州;318000)

参考文献:

[1] 谭劲松.丘步晖.林静容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经济学思考 [J] -会计研究2000(6)

[2] 王秋彬 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学透视 [J] -当代经济2005(4)

[3] 李惠兰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 [J] -财会研究2001(4)

[4] 朱宅仁,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剖析[J],现代会计,2002(2)

[5] 罗正英,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诚信机制的建立与完善[J],会计研究,2002,(8)

[6] 王军华,会计造假与信用危机[J],经济师,2002.(8)

[7] 刘峰,制度安排与会计信思质量[J],会计研究,2001(7)

篇5:会计专业社会需求调查

有几千万企业的大国来说,无疑是任重道远。会计电算化人才的特征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要求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要突出实务性特征,要使会计电算化人才能够迅速理解适应和进入计算机会计实务环境,能够熟练从事手工会计操作和运作财务软件,具有从实务中学习和进步的能力。会计电算化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无论其侧重哪一方面,都应该拥有足够的会计和计算机两方面的知识,懂得计算机技术手段,能将会计工作转化为计算机应用;要熟知一些计算机环境下的会计运作方式和模式。会计专业岗位与人才需求分析

会计作为一项管理活动,在企事业单位与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等管理活动比较,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显着区别。相同之处在于会计与其他管理活动都需要有专设的职能部门和人员执行,不同之处在于除了直接从事会计岗位的人员需要具备会计知识和能力外,其他各管理岗位,尤其是综合管理岗位的管理人员(如总经理,分厂、分公司经费,计划、审计、证券、投资等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者)也同样需要具备一定的会计知识和能力。因此,会计知识和能力,既是专业技术,又是综合管理能力的组成部分。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对会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一直处于一种上升的趋势,即使是大学生人数激增,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今天,会计类专业的就业形势也明显的比其他专业的要好,在各地的招聘职位需求排行榜上,财经类专业一直处于领先,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需求意愿较强,九成单位有长期需求。

另外,据有关专家预测,未来十大热门职业中,有六个专业都属于财经类专业。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对2006-2020年我国经济增长前景的最新分析预测结果,2005-2010年,我国每年对高校毕业生需求的人数:

得出在2009年前,我国毕业生需求大于供给,在2009年后将出现供求关系的拐点,虽然目前的会计专业太热,供过于求,但它毕竟是一个层次较高的专业,尤其是当今人才市场上对于高学历、高层次的会计人才求贤若渴,只要会计专业学生能够珍惜在校的学习机会,提高自身的素质,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前途仍被看好。

和其他专业相比较,会计类专业具有以下两个明显优势:

(1)会计类专业就业方向比较广,国民经济各个行业,无论是大型国有企业、三资企业还是小型民营公司都不同数量的需要会计类专业毕业生,而且受行业结构调整变化的影响也较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类专业的就业途径越来越宽。

(2)市场需求量较大且稳定。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会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一直高居不下,在市场的需求上连续位列前三位,另据专家分析,未来财经类行业中有较多热门行业,所以会计类专业的就业形势是较乐观的。

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比较好并非绝对好,并不意味着会计类专业的毕业生就能在人才市场上无往不利,所向披靡,从目前人才市场上看,会计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以下不利因素:

(1)目前的毕业生大多存在知识结构不完善问题,整体素质不高,竞争少不强等,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磨合。

(2)毕业生人数众多,由于持续的财经专业热,开设财经类专业的大专院校众多,毕业生人数也越来越多,这直接造成了会计类专业就业压力增大。

(3)会计行业有重经验轻专业现象,由于会计专业在实际操作方面要求较高,加上传

统观念的影响,很多用人单位对经验的要求超出了对专业的要求,这成为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直接原因。

按照企事业单位的类型,会计岗位群的分布构成一般如下:

(1)大中型企业(包括国有大中型企业、企业集团、上市公司等):

①财务经理或总会计师会计主管岗位。

②会计核算岗位。

③出纳及数据录入岗位。

④审计部门主管及审计人员。

⑤证券、投资部门管理人员。

(2)小型企业:

①会计主管岗位。

②会计核算岗位。

(3)机关、事业单位:

①会计主管岗位。

②会计核算岗位。

③计划、审计等管理岗位。

(4)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①会计主管岗位。

②会计核算岗位。

③信贷或市场营销部门管理岗位。

④证券投资部门管理岗位。

⑤计划及其它业务管理岗位。

在以上各类企事业及金融机构中,大型企业 事业单位及大型金融机构,要求人才学历层次较高,一般要求是本科以上毕业生,而中小企业(包括民营企业乡镇集体企业 经济组织及中小型合资合营企业等)及基层金融机构(如办事处,分理处,营业部,所等),一般对专科毕业生较欢迎,应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这部分企业组织数量占到了全国几千万家企业总数的90%以上。市场前景广阔。会计专业人才市场分析

篇6:中小民营企业会计信息需求分析

中小民营企业会计信息需求分析 作者:陈芳德 林辉山

来源:《财会通讯》2006年第02期

篇7:会计电算化专业社会需求预测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普通高等院校和各类高职高专院校的扩招,大学生找工作难的矛盾日显突出,特别是会计类专业的毕业生。本文从会计类人才的特征、会计专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对未来几年内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未来几年内我国大学毕业生需求大于供给。从而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人才;需求分析;发展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和运用,会计电算化也随之发展起来,到了九十年代中期,我国的会计信息系统不断成熟,之后会计信息系统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发展。传统手工会计向计算机会计发展,是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财政部曾提出在未来几年内全国要有40%-60%的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这对于一个拥

有几千万企业的大国来说,无疑是任重道远。会计电算化人才的特征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要求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要突出实务性特征,要使会计电算化人才能够迅速理解适应和进入计算机会计实务环境,能够熟练从事手工会计操作和运作财务软件,具有从实务中学习和进步的能力。会计电算化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无论其侧重哪一方面,都应该拥有足够的会计和计算机两方面的知识,懂得计算机技术手段,能将会计工作转化为计算机应用;要熟知一些计算机环境下的会计运作方式和模式。会计专业岗位与人才需求分析

会计作为一项管理活动,在企事业单位与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等管理活动比较,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显着区别。相同之处在于会计与其他管理活动都需要有专设的职能部门和人员执行,不同之处在于除了直接从事会计岗位的人员需要具备会计知识和能力外,其他各管理岗位,尤其是综合管理岗位的管理人员(如总经理,分厂、分公司经费,计划、审计、证券、投资等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者)也同样需要具备一定的会计知识和能力。因此,会计知识和能力,既是专业技术,又是综合管理能力的组成部分。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对会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一直处于一种上升的趋势,即使是大学生人数激增,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今天,会计类专业的就业形势也明显的比其他专业的要好,在各地的招聘职位需求排行榜上,财经类专业一直处于领先,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需求意愿较强,九成单位有长期需求。

另外,据有关专家预测,未来十大热门职业中,有六个专业都属于财经类专业。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对2006-2020年我国经济增长前景的最新分析预测结果,2005-2010年,我国每年对高校毕业生需求的人数:

得出在2009年前,我国毕业生需求大于供给,在2009年后将出现供求关系的拐点,虽然目前的会计专业太热,供过于求,但它毕竟是一个层次较高的专业,尤其是当今人才市场上对于高学历、高层次的会计人才求贤若渴,只要会计专业学生能够珍惜在校的学习机会,提高自身的素质,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前途仍被看好。

和其他专业相比较,会计类专业具有以下两个明显优势:

(1)会计类专业就业方向比较广,国民经济各个行业,无论是大型国有企业、三资企业还是小型民营公司都不同数量的需要会计类专业毕业生,而且受行业结构调整变化的影响也较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类专业的就业途径越来越宽。

(2)市场需求量较大且稳定。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会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一

直高居不下,在市场的需求上连续位列前三位,另据专家分析,未来财经类行业中有较多热门行业,所以会计类专业的就业形势是较乐观的。

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比较好并非绝对好,并不意味着会计类专业的毕业生就能在人才市场上无往不利,所向披靡,从目前人才市场上看,会计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以下不利因素:

(1)目前的毕业生大多存在知识结构不完善问题,整体素质不高,竞争少不强等,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磨合。

(2)毕业生人数众多,由于持续的财经专业热,开设财经类专业的大专院校众多,毕业生人数也越来越多,这直接造成了会计类专业就业压力增大。

(3)会计行业有重经验轻专业现象,由于会计专业在实际操作方面要求较高,加上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用人单位对经验的要求超出了对专业的要求,这成为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直接原因。

按照企事业单位的类型,会计岗位群的分布构成一般

(1)大中型企业(包括国有大中型企业、企业集团、上市公司等):

①财务经理或总会计师会计主管岗位。

②会计核算岗位。

③出纳及数据录入岗位。

④审计部门主管及审计人员。

⑤证券、投资部门管理人员。

(2)小型企业:

①会计主管岗位。

②会计核算岗位。

(3)机关、事业单位:

①会计主管岗位。

②会计核算岗位。

③计划、审计等管理岗位。

(4)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①会计主管岗位。

②会计核算岗位。

③信贷或市场营销部门管理岗位。

④证券投资部门管理岗位。

⑤计划及其它业务管理岗位。

在以上各类企事业及金融机构中,大型企业 事业单位及大型金融机构,要求人才学历层次较高,一般要求是本科以上毕业生,而中小企业(包括民营企业乡镇集体企业 经济组织及中小型合资合营企业等)及基层金融机构(如办事处,分理处,营业部,所等),一般对专科毕业生较欢迎,应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这部分企业组织数量占到了全国几千万家企业总数的90%以上。市场前景广阔。会计专业人才市场分析

篇8:对会计信息供给与需求理论的探讨

一、会计信息需求

会计信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它, 也并非每个人都愿意花一定的时间去研究和分析它, 只有那些与之经济利益相联系的主体, 才会去关心分析企业的会计报告, 了解企业的会计信息及相关的信息。会计信息的需求者主要有:投资者、政府及机构、各金融机构、业务往来的债权人、企业的职工, 以及代表职工利益的组织、企业内部管理当局。我国目前会计信息的主要供给者是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 信息使用者从财务报告中可分别获得他们所需要的决策信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 信息的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是不同的。我们正步入信息技术时代, 信息使用者对信息需求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人们从关注历史信息转向关注未来信息, 要求披露的信息量和范围逐渐扩大, 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理解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当然, 会计信息是具有价值的, 人们为了得到它而支付一定的代价。所以, 如同考察其他商品一样, 考察会计信息, 就像劳动和资本市场那样, 也存在着会计信息市场, 会计信息也有价格。需要会计信息而得到它时, 也应付一定的代价, 即成本问题。

二、会计信息供给

经济学上的供给是指家庭和厂商在一定价格上所愿意出售的物品或劳务的数量。会计信息的提供者, 也受自身利益的驱使, 造成供给不畅。会计信息是否披露, 披露多少, 要在收益与成本之间进行权衡, 即信息披露的成本问题。这里所说的成本是指企业在搜集、整理、披露信息时所付出的代价。包括信息的处理成本和审计成本。审计成本是指企业提供的财务报告, 必须经过内、外部审计监督所支付的代价。除此之外, 还有一部分不可计量的成本, 如企业提供不利于自身的信息, 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等。总之, 根据经济学原理, 只有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时, 企业才愿意披露信息。

会计信息供给形式。从会计信息披露的形式看, 会计信息披露形式有表内与表外之分。会计报表格式是固定的、以数字为主反映的特点, 决定了所表达的舆论信息的局限性。表内信息越来越不能满足决策者的需要, 表外信息量会不断增加。这样就面临着表外信息越来越多, 内容越来越丰富的问题。从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看。有自愿披露和强制披露之分。自愿披露是一些对企业有利的信息, 以达到既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 又作为公司的宣传工具的双重目的。强制披露是指由政府提出企业必须提供的舆论信息。其目的一是对企业不利, 掩盖企业的真实情况;二是企业压力较小, 负担较轻, 不愿意自愿披露, 如上市公司筹资 (上市公司数量少) 。从会计信息披露的时间看。有较早披露和推迟披露。会计处理的一般原则中有及时性原则, 要求企业应当如时地公布中期报告和年度报告。但会计时滞 (会计期末同报告公布之日间隔) 是很长的。

三、会计信息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

根据经济学原理分析, 信息供给与需求二者间的关系, 是共同作用相互影响。即不能只强调信息供给者的作用, 也不能只强调信息需求者的重要影响, 必须将其结合起来加以考虑分析。

1. 信息供给是信息需求的前提。

信息供给是信息需求的前提条件, 它是信息资源的源泉。解决好信息供给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改革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 改变单一的事后报告, 注重预测信息。对决策者来说, 有关企业未来发展情况的信息比历史信息更为重要, 克服了历史信息的不足, 增强了投资者和有关人士对决策与评价的相关性。第二, 界定信息的供给范围。有些会计信息是企业的商业秘密, 不易对外公布 (如成本资料) , 哪些信息应该提供而没有提供, 国家应加以规范。第三, 政府采取措施, 确保披露的信息真实、公允、可靠。防止弄虚作假, 提供粉饰过失的会计信息。

2. 信息需求制约信息供给。

信息需求发挥作用, 主要受以下两方面的制约。第一, 信息取得处理成本。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 对使用者受益最大, 但在实际中, 需求者取得处理信息的成本较昂贵, 所以, 必须由企业提供主要的经过加工的信息。第二, 信息需求因时因地变化莫测, 而供给表现为相对的稳定性, 无疑要改变现有的准则制度, 否则, 信息供给远远不能满足信息需求。

3. 信息供给与信息需求的的相互作用。

信息供给不是简单的适应信息需求,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导信息需求。而信息需求反过来又会对信息供给提出更高的要求。

摘要:会计信息失真是当今社会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 抨击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企业 (公司) 的文章较多, 其主要原因是经济主体为了从自身利益的考虑, 提供的财务报告真实性较差, 不能满足需求者的需要, 致使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受到了一定的损害。本文主要从经济学原理角度, 阐述会计信息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关系, 使双方达成一致。

上一篇:公司面试自荐信范文下一篇:杜绝校园暴力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