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院汇报材料范文

2024-07-21

敬老院汇报材料范文(共6篇)

篇1:敬老院汇报材料范文

以人为本

强化服务

为更好地加快团场福利事业发展贡献个人的力量

——五十三团个体爱心敬老院汇报材料

五十三团个体敬老院创建于2005年,座落于居民小区内,空气清新,环境幽雅,全院占地面积600多平方米,拥有床位20余张,有餐厅、食堂和活动场所等配套设施。现有老人16人,管理人员3人。敬老院自创办以来,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老人,强化管理,逐步发展,不断改善院民生活条件,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敬老院建设全面发展,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

一、领导重视,加强管理

敬老院自建成以来,得到了五十三团党委班子的重视,把敬老院建设作为党委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来抓,并给予养老院一些优惠政策。一是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团社政科和敬老院院长为副组长的敬老院领导小组,加强对敬老院的领导和管理。二是团党委把政治上重视老人、生活上照顾老人、思想上关心老人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经常来院看望老人,嘘寒问暖,每逢传统节日都来院和老人共度佳节。三是加强对孤寡老人的关心,自敬老院创办以来,团场每月为 名孤寡老人给予200元额外生活费补助。

二、民主管理,完善各项制度

近年来,我院制定了院务管理方面的各项制度,成立了院务管理委员会,制定了从院长到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会议学习制度、老人管理须知等,并上墙公示,以督促执行,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证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在强调制度化建设的同时,我们更注重自身的政治思想建设,经常利用工作例会和学习日,教育大家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同时,在院内设立了意见箱,以便老人对院容院貌、服务质量、膳食结构等各个方面提出意见或想法。对于老人提出意见或想法,我们都能够认真对待,给老人们一个满意的答复。并且在每年的年底都会民主评议出一定比例的五好院民和模范工作人员,给予奖励,调动老人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树立“办文明敬老院,创和谐团场”的意识。

三、积极探索经验,逐步完善养老工作

我团敬老院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指示精神,以社会福利为目的,以慈善事业为宗旨,坚持“不瞒、不卡、不拖”的原则,对团场投资、社会赞助和养老费等财务收入每月进行公布,让社会进行监督。同时建立健全各项养老制度,不断摸索敬老工作经验,逐步提高老人们的生活质量。敬老院还多方面筹集资金,坚持为老人们征订了《兵团日报》、《叶尔羌报》、《生活晚报》、《金秋》等报刊杂志,同时购买了大量文体活动用品及光碟,组织老人开展有益于老人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如:象棋、跳棋、扑克牌比赛、老年健身操、健身气功、交谊舞等,逢年过节还制作了花灯、开展猜灯谜、等各种喜庆活动,达到了“志有所为、志有所乐”。

四、积极改善生活条件,提高服务质量 在院里,我们为每一外房间配有电视、吊扇、衣鞋柜等,对老人的饮食起居提前安排部署,每年夏、冬两季每人及时更换衣服、鞋袜、棉被等,为老人勤洗勤换,同时经常征求老人意见调整一周菜谱,并且每一年都邀请团领导参加,给老人过一次集体生日。在院长的带领下,利用院里现有的条件种植时令蔬菜、以“以副养院”为宗旨,创收、节支,不断提高老人们的生活待遇。在环境卫生方面,我们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每天一打扫,每周为老人洗衣服至三次,注重服务态度,不厌其烦,悉心照顾每一位老人。在医疗防治上,我们为每一位老人都建立了健康档案,有病及时治疗。另外我们订阅了几种健康有益的书报、杂志供老人们阅读学习,也经常组织一些有益健康的活动,邀请社区老年协会来院表演节目,丰富他们的晚年精神文化生活,让老人们“老有所乐”。

五、真情奉献,爱心感人

五十三团个体养老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受到社会地各界的好评,离不开养老院的创办者李凤霞的真情投入,她6年来如一日,把敬老院当做自己的家,把“五保”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为老人们端屎端尿、梳头、洗衣、祝寿、拉家常„„在社会上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先后被评为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兵团三八红旗手”、“五好文明家庭”、“师市民政十佳先进个人”、“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20多项。

篇2:敬老院汇报材料范文

我,艰苦创业,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生产,不等不靠、积极创收,以院养院。创办以来,我院连续多年被姜堰市民政局评为先进敬老院,得到了上级的好评。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精心选人,配备一支赖以信任的坚强班子

为了把敬老院办成具有一流水准的乡镇敬老院,我们首先是精选管理人员。敬老院内的每位工作人员都是经过镇党委、政府反复筛选的。院长***同志是原安伦村党支部副书记,她组织观点强,思想素质好,工作积极性高,敢于创新,勇于奉献,是一名处处以身作则的好领头人。炊事员刘爱加是一名专职厨师,手艺精良。保管员花龙余具有多年的财务实践经验,是一名理家能手。其次是解决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我们把敬老院工作人员列入机关工作人员的管理序列,同等对待,享受同等待遇,及时为他们办理养老保险,并做到调资同步,增幅同步,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安心地工作。

二、立足自我,闯出一条以副补院的发展路子

我镇经济基础薄弱,镇财政十分拮据,敬老院的费用全由财政列支难度较大。因此,我镇敬老院在搞好服务的基础上,坚持走不等不靠、积极创收、以副补院的路子,实现三轮齐转,抓好“三个开发”,一是开发种植项目。我们把院前院后的8亩空闲地全部栽上蔬菜,一年四季从不间断。不仅解决了敬老院的吃菜问题,而且近80的蔬菜可以上市出售,增加收入。仅种植蔬菜一项敬老院增加年纯收入1.8万元;二是开发养殖项目。在多种经营生产上,我们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首先选择了技术难度不高,易于掌握的蛋鸡为突破口,通过尝试,效益十分明显,于是逐年扩大养殖规模,目前我院蛋鸡栏存饲养量1000多只、肉鸡6000多只。其次增加养殖项目,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开挖渔塘6亩,放养了青鱼、扁鱼等多种鱼种,年上市量达1000公斤,同时通过自繁自养、逐年扩大生猪饲养量,近年来,每年上市生猪达150头。今年已上市生猪89头,目前生猪栏存饲养量达150头。仅养殖项目预计今年可收入4.5万元;三是开发工业项目。在狠抓农副生产的同时,我们积极转变观点,大力发展工业,首先将院内闲置的房屋整修一遍出租给私营企业发展工业生产。房屋租金年收入达3万元。其次,我们通过预收三年租金和多方集资的办法在敬老院的空闲废地上新建厂房8间出租给私营企业主新办企业。今年通过招商引资,院内已有2家私营企业竣工投产。

目前我镇五保老人年供养标准为1800元/年,由于狠抓了“三个开发”,我院的经济实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院内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年生活标准已增加到2500元/年,还按月发放每人10—15元的零用钱。

三、强化管理,建立一个规范有序的服务中心

为了加强敬老院的管理,使之有序运行,我们成立了院务管理委员会,落实了管理责任制,达到了“三个到位”。一是生活管理到位。征求大多数院民的意见,及时制定了食堂管理制度、卫生制度、文体活动制度、值班制度、院规民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定期组织院民学习讨论,不断完善,不断补充。在老人之间,建立了室长制、互帮互助小组,相互之间开展帮护活动,使一些高龄、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能够得到及时帮助。二是生产管理到位。为调动院内工作人员的生产创收积极性,我们落实经济考核责任制,人人都有生产项目,人人都有创收指标。年终按年初签订的经济考核责任书考核兑现,不打和牌,拉开分配档次。三是经营管理到位。作为民政福利单位,我们始终坚持勤俭持家、勤俭办院的方针,扎扎实实地狠抓了敬老院的经营管理,这些年来,我们敬老院没有人报过一次车票,也没有拿过一分出差补助,他们处处精打细算,外出办事不管多远总是骑自行车,来回往返。

四、热诚服务,营造一座老有所乐的理想乐园

为让老人们度过一个欢乐的晚年,我们在加大硬性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始终把服务工作放在第一位,主要强化了“二个服务”。一是社会化服务。这些年来,全镇上下尊老爱老已蔚然成风,镇妇联每年都组织妇女干部到敬老院五保户家中为老人们洗衣、洗被、缝补衣服。学校组织红领巾小分队定期上门为他们打扫卫生、挑水送柴、表演文娱节目。二是亲情化服务。对敬老院的老人,我们总是千方百计满足老人们的愿望,从不把老人当外人看待,而是热心、尽心、全心地做好服务工作。每位老人生病,工作人员都能像亲人一样地热心服务,在伙食上安排病号饭,不厌其烦地为他们端汤、送水、喂茶,守候床前,精心侍候,周到服务。每位生活不能自理的病危老人都是工作人员为其端屎拉尿,没早没晚地照料,直到

我镇敬老院创办于1991年年底,占地面积36亩,现有工作人员6名,供养五保老人45名,寄养3名。现拥有各类生产、生活用房86间,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其中住宅楼为800平方米,生活用房和辅助用房1300平方米,生产用房1900平方米。多年来,我镇一直把建一流敬老院作为一项爱心工程来抓,以营造美好环境,实现老有所乐为宗旨,立足自我,艰苦创业,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生产,不等不靠、积极创收,以院养院。创办以来,我院连续多年被姜堰市民政局评为先进敬老院,得到了上级的好评。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精心选人,配备一支赖以信任的坚强班子

为了把敬老院办成具有一流水准的乡镇敬老院,我们首先是精选管理人员。敬老院内的每位工作人员都是经过镇党委、政府反复筛选的。院长***同志是原安伦村党支部副书记,她组织观点强,思想素质好,工作积极性高,敢于创新,勇于奉献,是一名处处以身作则的好领头人。炊事员刘爱加是一名专职厨师,手艺精良。保管员花龙余具有多年的财务实践经验,是一名理家能手。其次是解决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我们把敬老院工作人员列入机关工作人员的管理序列,同等对待,享受同等待遇,及时为他们办理养老保险,并做到调资同步,增幅同步,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安心地工作。

二、立足自我,闯出一条以副补院的发展路子

我镇经济基础薄弱,镇财政十分拮据,敬老院的费用全由财政列支难度较大。因此,我镇敬老院在搞好服务的基础上,坚持走不等不靠、积极创收、以副补院的路子,实现三轮齐转,抓好“三个开发”,一是开发种植项目。我们把院前院后的8亩空闲地全部栽上蔬菜,一年四季从不间断。不仅解决了敬老院的吃菜问题,而且近80的蔬菜可以上市出售,增加收入。仅种植蔬菜一项敬老院增加年纯收入1.8万元;二是开发养殖项目。在多种经营生产上,我们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首先选择了技术难度不高,易于掌握的蛋鸡为突破口,通过尝试,效益十分明显,于是逐年扩大养殖规模,目前我院蛋鸡栏存饲养量1000多只、肉鸡6000多只。其次增加养殖项目,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开挖渔塘6亩,放养了青鱼、扁鱼等多种鱼种,年上市量达1000公斤,同时通过自繁自养、逐年扩大生猪饲养量,近年来,每年上市生猪达150头。今年已上市生猪89头,目前生猪栏存饲养量达150头。仅养殖项目预计今年可收入4.5万元;三是开发工业项目。在狠抓农副生产的同时,我们积极转变观点,大力发展工业,首先将院内闲置的房屋整修一遍出租给私营企业发展工业生产。房屋租金年收入达3万元。其次,我们通过预收三年租金和多方集资的办法在敬老院的空闲废地上新建厂房8间出租给私营企业主新办企业。今年通过招商引资,院内已有2家私营企业竣工投产。

目前我镇五保老人年供养标准为1800元/年,由于狠抓了“三个开发”,我院的经济实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院内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年生活标准已增加到2500元/年,还按月发放每人10—15元的零用钱。

三、强化管理,建立一个规范有序的服务中心

为了加强敬老院的管理,使之有序运行,我们成立了院务管理委员会,落实了管理责任制,达到了“三个到位”。一是生活管理到位。征求大多数院民的意见,及时制定了食堂管理制度、卫生制度、文体活动制度、值班制度、院规民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定期组织院民学习讨论,不断完善,不断补充。在老人之间,建立了室长制、互帮互助小组,相互之间开展帮护活动,使一些高龄、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能够得到及时帮助。二是生产管理到位。为调动院内工作人员的生产创收积极性,我们落实经济考核责任制,人人都有生产项目,人人都有创收指标。年终按年初签订的经济考核责任书考核兑现,不打和牌,拉开分配档次。三是经营管理到位。作为民政福利单位,我们始终坚持勤俭持家、勤俭办院的方针,扎扎实实地狠抓了敬老院的经营管理,这些年来,我们敬老院没有人报过一次车票,也没有拿过一分出差补助,他们处处精打细算,外出办事不管多远总是骑自行车,来回往返。

四、热诚服务,营造一座老有所乐的理想乐园

为让老人们度过一个欢乐的晚年,我们在加大硬性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始终把服务工作放在第一位,主要强化了“二个服务”。一是社会化服务。这些年来,全镇上下尊老爱老已蔚然成风,镇妇联每年都组织妇女干部到敬老院五保户家中为老人们洗衣、洗被、缝补衣服。学校组织红领巾小分队定期上门为他们打扫卫生、挑水送柴、表演文娱节目。二是亲情化服务。对敬老院的老人,我们总是千方百计满足老人们的愿望,从不把老人当外人看待,而是热心、尽心、全心地做好服务工作。每位老人生病,工作人员都能像亲人一样地热心服务,在伙食上安排病号饭,不厌其烦地为他们端汤、送水、喂茶,守候床前,精心侍候,周到服务。每位生活不能自理的病危老人都是工作人员为其端屎拉尿,没早没晚地照料,直到[page_break]安详去世。如今,敬老院的老人可以玩得开心,吃得满意,过得幸福。

这些年来,我镇敬老院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和先进乡镇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基础工作,在创特色上做文章,继续走多种经营的路子,力争年纯收入达10万元,争创一流乡镇敬老院。

篇3:材料作文的范文与升格(一)

寻路

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

陈芸海

在悲鸣着的风里捕一缕《广陵散》的余音,在哀啸着的竹林里捉一抹玉山般挺拔的背影,我想起了你,嵇叔夜。(《广陵散》、竹林,非嵇康莫属,以人物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和活动背景,自然引出其人其事。)

你的名字多与“狂傲不羁”四字相连,你醉酒,你打铁,你轻漫(“漫”应改为“慢”。)钟会,你与山巨源绝交。(连续四个短句形成排比,一气呵成,句句都是嵇康的经典事迹,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足见作者的写作功底和对人物的了解。)我似乎能看见你英挺的脸庞上,那一腔宁折不弯的傲气。我更懂,你的狂放不羁实是你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挣扎。那个动荡的年代折辱了你的才气和高志,隐匿了你的雄心和抱负,(“黑暗现实”、“动荡的年代”合乎材料中“纸龙”腹腔的特点。)你只有服五石散,在片刻成为强者的虚幻里寻得一星半点的满足。(“只有”、“强者的虚幻”用字准确而有表现力。宁折不弯、狂放不羁而又无力摆脱困境的嵇康,与材料中拥有铁钳般的嘴壳和锯齿一般的大腿却最终闷死在纸龙腹内的蝗虫何其相似。)

在荒芜着的旷野里探一条歪斜的小路(“探”、“路”巧妙地呼应标题。),在寂静着的街巷里听一场撕心裂肺的痛哭,我想起了你,阮步兵。(格式上,呼应第一节的写法,使得两个人物的出场读来具有整体感。)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巧妙引用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句子,与上一段衔接,再次表明自己的立场。)你肆意洒泪,为才女,为路绝,为你自己,你恃才自负,却生错了时代。你游戏长平,不过十日,已见你才智之高。只是,你为时所困。我懂,你的泪是对黑暗现实的控诉,你呕出的血,是你真情一片亦是无处疏(“疏”应改为“纾”。)解的愤恨。辚辚的牛车上,你痛哭,以泪妄想与时代抗争。(“肆意洒泪”、“游戏长平”同样高度概括了阮籍的真性情、高才智,一如材料中蝗虫的优势,“生错了时代”、“黑暗现实”也没有忘记点出类似纸龙腹腔的时代背景。)

嵇康,阮籍,我哀悼着你们至情至性的生命,哀叹着你们令人惊艳的才华,却哀痛着你们的不知冲破枷锁。(“哀悼”、“哀叹”、“哀痛”把感性的同情与理性的批判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独到的见解,同时以转折副词“却”强调了后者,写出了思考的力度,引出下一个层次的论证。)

魏晋不安,却人才辈出。谢安风流,淝水一战尽显其才智;王导稳健,朝中元老无人不服。就连篡政的王莽,那一股豪气都让人忍不住想叹一句:“奸雄!”他们没有被时局所困,而是用才智,用气吞天下的气魄驾驭(相当有气势的用词。)了时代,成其大志。(同是魏晋人物,处在同样的时代而能有完全不同的表现,与嵇阮形成对比,恰似同处纸龙腹腔中青虫和蝗虫的对比。)竹林里的酒醇美浓烈,却只能让人醉去,梦一个盛世。倒不若金戈铁马,高堂之上,用自己满腔热血浇铸一把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用如玉高才救天下苍生,换一个清白之世。(比喻精妙,多处暗含典故,文采斐然。)

也许时代是一间上了枷锁的牢笼,嵇阮刚烈,撞得头破血流却最终困死其中,他们没有用有力的武器去砸破牢笼,没有用高绝的心智去解开锁扣,于是他们变成牺牲品,只化作竹林里似泣的风声,未能高歌于时代巅峰。(比喻手法,处处讲嵇阮,讲魏晋时代,处处合乎材料中蝗虫、长龙腹腔的特点。)

写及此,我又想起穷途的阮籍,那一壁坚硬的墙,只需要他奋力的一凿,又或拐一个弯,就又是一条光明的路了。(“凿”、“拐”不同于上文的“撞”,自然也会有不一样的效果,用词精准。“写及此”、“又想起”跳脱挥洒自如,呼应上文而又更进一步地进行分析,思维严密深透。)

不是无路,只是需破,需探。(篇末点题,语言干练,明确中心,收束全文。)

【总评】

该文评为一类卷,68分。

按江苏高考作文评分的等级要求,凡切题、选材有特色、语言有文采或思想深刻、结构严谨有特色的作文,即可判为二类以上等级,二类卷分值为57~63分,一类卷分值为64~70分。

本文准确把握了材料的核心立意——在困境中寻找出路,写作过程中,虽没有对材料的直接分析和联系,却处处暗合,做到了“高水平”切题;选用了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嵇康、谢安等人的事例,摆脱了一般的应试作文选材陈旧或雷同的弊病;作者对那个年代的人物颇有研究,信手拈来,挥洒自如,巧用修辞,显示出很强的语言功底;结构上收放自如,前呼后应,看似随意却又匠心独具,或并列或对比,层层深入,细致剖析,体现了思维的深度。整体来看,可归为一类卷最高值。

原文有两个错别字,每个扣1分。

【升格作文】

智与力

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

刘里千寻

力量受人们的崇拜由来已久。从原始部落那些象征自然之力的猛兽图腾,到现代奥运会中人之力的展现,力的能量在每个人心中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思维开阔,纵观古今,仅仅围绕关键词之一“力量”。)

为何尚力?(挖掘原因。)大抵是因为力可以征服。所谓力拔山兮气盖世,力能转移磐石,扫除前进途中的困难,这些也是显而易见的。

只是空凭一身力真的能征服一切吗?(轻轻一转,提出质疑,引发思考。)不然。且看项羽何等英武有力,一路破关斩将,却让市井出身的刘邦绕了道,先占了咸阳。北魏苻坚恃八十万雄兵力勇,自认为破晋指日可待,却被谢玄八万北府兵杀了个落荒而逃。个中缘由不得不让人玩味。(继续由表及里,深入挖掘原因,思维层层深入。)

刀,剑,泛着冷冷的光,战马长嘶,勇士怒吼,号角长鸣,这样的力量不禁让人血脉奔涌。战场之上,看得见的是力的厮杀,隐藏背后的却是智的较量。(精彩!)苻坚不听劝阻,执意在北魏根基未稳时发动战争,这已是不智。再有见江边对峙之势,自以为退兵十里更突显自己的优势,却不料正中谢玄设下的圈套。结果自然是“投鞭断流”之师在风声鹤唳之下溃不成军。(单就淝水之战而言,这两段从“智”和“力”的角度出发,分析论证相当精彩。只是回归材料加以对比,如果说苻坚八十万雄兵相当于拥有铁钳般嘴壳和锯齿一般的大腿的蝗虫,拥有的是“力量”,谢玄八万北府兵相当于柔弱却最终钻出长龙的青虫,拥有的是“智慧”,那么,从哪里体现出材料中“纸龙”的所指呢?谁被置于了“黑暗而令人窒息的纸龙的腹腔之内”呢?这里缺少的是对淝水之战中双方所处境遇的考虑。前文对刘邦、项羽的分析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nlc202309040802

当天平两侧处于均衡的状态时,运用智慧,一根鸿毛也可拨倒千斤的巨石。力是沙子,散落在海边,智是聚沙的瓶子,只有力被智汇集在一起时,(这句表达未能体现前面比喻的作用,读来有牵强生硬之感,不妨改为“只有用智慧的瓶子把散落的力之沙汇集在一起时”。)才能发挥最大的能量;否则,沙子永远只是沙子,任风的吹动,不知去向何方。(这一句读来有偷换概念、对象不明之感。不妨改为“否则,力永远只能是散落之沙,一阵风吹来,就不知去向何方。)

抗战之初,日本号称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确,最先进的武器和中国的土枪大刀摆在一起,(“一起”改为“天平两边”,与下文一致。)重量(“重量”表意不明,可改为“孰轻孰重”。)一目了然。且慢,中国人将团结、勇气、救民族于危难的爱国心放上了天平,最后,加上智慧的砝码,反间计,连环计,铁道战、地道战……最终破开了敌人千斤的壁垒。本就师出无名的日本,越战越躁,只能加速内部的崩塌。土枪虽落后,有了智的指引,也未必不是长枪短炮的对手。(这一段

(下转第32页)读·美文3Du·Mei Wen读·美文3Du·Mei Wen读《消逝的钟声》

江苏省兴化市文正实验学校李军读前思考:在史铁生的散文中,他往往以一颗悲悯的心和一种庄严宁静的姿态来关照这个世界。残缺的生命体表和宽厚而博大的心灵空间,使他能够站在思想的高处,对生命、爱情、信仰和死亡进行不断地追问、思索和自我超越。这篇文章怀旧但不感伤,冲淡悠远的往事回忆之中,表达出的却是一种宗教一样的平静和通透。文章第四段作者不惜浓墨重彩,铺写了惊动“我”灵魂的琴声和歌声,请分析其艺术特色。

消逝的钟声

史铁生

在台阶上张望那条小街的时候,我大约两岁多。

终于有一天奶奶领我走下台阶,走向小街的东端。我一直猜想那儿就是地的尽头,谁料,那儿更像是一个喧闹的世界的开端。那儿交叉着另一条小街,那街上有酒馆,有杂货铺,有油坊、粮店和小吃摊。因为有小吃摊,那儿成为我多年之中最向往的去处。那儿还有从城外走来的骆驼队。我望着骆驼来的方向,很想去看看城外,可奶奶领我朝另一个方向走。我说“不,我想去城外”,我说“奶奶我想去城外看看”,我不走了,蹲在地上不起来。奶奶拉起我往前走,我就哭。“带你去个更好玩儿的地方不好吗?那儿有好些小朋友……”我不听,一路哭。

越走越有些荒疏了,房屋凌乱,住户也渐渐稀少。沿一道灰色的砖墙走了好一会儿,进了一个大门。啊,大门里豁然开朗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大片大片寂静的树林,碎石小路蜿蜒其间;满地的败叶在风中滚动,踩上去吱吱作响;麻雀和灰喜鹊在林中草地上蹦蹦跳跳,坦然觅食。我止住哭声。我平生第一次看见了教堂,细密如烟的树枝后面,夕阳正染红了它的尖顶。

我跟着奶奶进了一座拱门,穿过长廊,走进一间宽大的房子。那儿有很多孩子,他们坐在高大的桌子后面只能露出脸。他们在唱歌。一个穿长袍的大胡子老头儿弹响风琴,琴声飘荡,满屋子里的阳光好像也随之飞扬起来。奶奶拉着我退出去,退到门口。唱歌的孩子里面有我的堂兄,他看见了我们但不走过来,唯努力地唱歌。那样的琴声和歌声我从未听过,宁静又欢欣,一排排古旧的桌椅、沉暗的墙壁、高阔的屋顶也似都活泼起来,与窗外的晴空和树林连成一气。那一刻的感受我终生难忘,仿佛有一股温柔又强劲的风吹透了我的身体,一下子钻进我的心中。后来奶奶常对别人说:“琴声一响,这孩子就傻了似的不哭也不闹了。”我多么羡慕我的堂兄,羡慕所有那些孩子,羡慕那一刻的光线与声音,有形与无形。我呆呆地站着,徒然地睁大眼睛,其实不能听也不能看了,有个懵懂的东西第一次被惊动了——那也许就是灵魂吧。后来的事都记不大清了,好像那个大胡子的老头儿走过来摸了摸我的头,然后光线就暗下去,屋子里的孩子都没有了,再后来我和奶奶又走在那片树林里了,还有我的堂兄。堂兄把一个纸袋撕开,掏出一个彩蛋和几颗糖果,说是幼儿园给的圣诞礼物。

这时候,晚祈的钟声敲响了——唔,就是这声音,就是它!这就是我曾听到过的那种缥缥缈缈响在天空里的声音啊!

“它在哪儿呀,奶奶?”

“什么,你说什么?”

“这声音啊,奶奶,这声音我听见过。”

“钟声吗?啊,就在那钟楼的尖顶下面。”

这时我才知道,我一来到世上就听到的那种声音就是这教堂的钟声,就是从那尖顶下发出的。暮色浓重了,钟楼的尖顶上已经没有了阳光。风过树林,带走了麻雀和灰喜鹊的欢叫。钟声沉稳、悠扬、飘飘荡荡,连接起晚霞与初月,扩展到天的深处或地的尽头……

不知奶奶那天为什么要带我到那儿去,以及后来为什么再也没去过。

不知何时,天空中的钟声已经停止,并且在这块土地上长久地消逝了。

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教堂和幼儿园在我们去过之后不久便都被拆除。我想,奶奶当年带我到那儿去,必是想在那幼儿园也给我报个名,但未如愿。

再次听见那样的钟声是在40年以后了。那年,我和妻子坐了八九个小时飞机,到了地球另一面,到了一座美丽的城市,一走进那座城市我就听见了它。在清洁的空气里,在透澈的阳光中和涌动的海浪上面,在安静的小街,在那座城市的所有地方,随时都听见它在自由地飘荡。我和妻子在那钟声中慢慢地走,认真地听它,我好像一下子回到了童年,整个世界都好像回到了童年。对于故乡,我忽然有了新的理解:人的故乡,并不止于一块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种辽阔无比的心情,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心情一经唤起,就是你已经回到了故乡。

(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史铁生散文》)

思考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对艺术手法的考查是文本阅读考查的一个重要方向。抓住相关语句,分析判断描写事物的角度、手法。参考答案:1. 由听觉幻化为视觉感受,如“满屋子里的阳光好像也随之飞扬起来”,“桌椅、墙壁、屋顶也似都活泼起来”。 2. 由听觉化为触觉,如“仿佛有一股温柔又强劲的风吹透了我的身体”。3. 从节奏上看,这些句子欢欣、明快,映现着一个初涉音乐的儿童清澈的心灵世界。

nlc202309040802

(作者:李军,江苏省兴化市文正实验学校)读《幸福铃声》

江苏省兴化市文正实验学校李军读前思考:本文写了一位家境贫寒的女大学生,每个周末给父亲“打电话”报平安,父亲跑十里路去镇上的小商店听女儿的电话铃声,却从来不接电话的故事。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文章以“幸福铃声”为题,可文中的父亲却从未接听过女儿的电话。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幸福铃声”的理解。

幸福铃声

第一次强烈地想和老爸通电话,是在十年前,他生日的那天。

那时候,我还在南方读书,交了学费,家里已无力支付我的生活费,日常开支基本上依赖学校的特困生补助和一些微薄的奖学金。我穿的衣服,是我姐姐们的衣服改制而成的;鞋子,是母亲在灯下一针针做好的;盖的被子,是父亲借了亲戚家的棉花,一天一夜时间亲手弹的……

学校离家实在是太远了,为了省下路费,大学四年我没回过一次家。每个周末我都坐在校园的紫荆树下给父亲写信,告诉他,我又考了全年级第一名,拿到了一等奖学金;我在那件从高中时就穿的旧衣服上贴了一朵精致小花,穿在身上仍然漂亮。还告诉他,我们学校有一种紫色的花,常常在我写信的时候落下一两片,非常美丽温柔,但是在梦里我见到的却是家乡那片白绿交杂的生动的白桦林。

并不是每封信都会寄出去,毕竟八分钱的邮资,对我来说可能就意味着早上要吃不饱去上课。何况父母亲并不识字,每次都要走到几里外的二姨家才能“听”到我信中的话。

没有信的日子,父亲是那么盼望能够知道女儿一切安好。于是,我那能解决一切困难的父亲想出了一个绝妙办法:他让二姨在回信里告诉我,镇上的一个小商店有电话,他和老板很熟,已经说好了,以后每个星期六晚七点我把电话“打”过去,他会准时在那里。

而他,其实并不接那电话,只笑呵呵地张开嘴,贪婪地听着那美妙的来电铃声,直至它最后消失。他一直觉得那欢快的铃声就是他女儿的笑声,只要女儿的电话铃声准时响起,他就明白女儿在他乡一切都好。

我家所在的村庄离镇子有十里路,中途有一片宽广的白桦林。每个星期六的黄昏,我的父亲——一个东北汉子,会雄赳赳气昂昂地两次穿过那片白桦林。母亲说村子里的人这一天都听到他欢快的歌声和笑声。

我还记得那个大雪纷飞的周末,那天是父亲的生日,我多么希望他能接我的电话,我有多少话要亲口对他说呀。

我的论文在一家核心刊物上发表了,稿费我拿来买了马海毛,准备亲自给您织条围巾!我们寝室昨天评比,老爸您获得“最有创意老爸”称号。还有,我要对您大声说,老爸,生日快乐!

可是我笑呵呵的父亲等到铃声消失后即刻站了起来,昂首走出了商店。等我手忙脚乱再插好卡拨电话过去时,商店老板告诉我:“闺女,外面都是白色的呢,你老爸现在应该走进那片白桦林了吧,我这里是看不到他的影子了,你老爸棒着呢!走起路来,谁都赶不上他。”

那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的父亲穿着红披风站在那片白桦林里,四周都是电话机,他拨电话给我,爽朗地大笑:闺女呀,老爸现在有好多电话了呀!

据说,父亲后来接到我的来信,听到我说非常希望那天他接电话,想亲自对他说生日快乐,就大笑:傻丫头,我不都在电话铃声里听到了嘛!

(选自漓江出版社《66个纯情唯美故事》,作者徐薇)

思考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中领悟深刻主题是文本阅读考查的一个重要方向。结合文章内容谈理解,意即不仅要读懂全文表达情感,还要能有条理地梳理,准确地提炼。参考答案:1. 父亲每周去听一次女儿打来的电话铃声,只是为了让电话铃声证明女儿平安。2. 表达了父亲对女儿的牵挂;3. 那电话铃声,不再是普通的电话铃声,它饱含亲情,饱含思念,凝聚着父亲和女儿的千言万语,因而成了“幸福铃声”。

篇4:敬老院汇报材料范文

县民政局:

在县民政局和乡党委、政府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乡敬老院改(扩)建工作已于5月上旬开工建设。按照规划,11月底前将完成敬老院东部115米围墙建设、9间功能辅助房(伙房和餐厅)建设和大门的改造任务。目前,东部围墙建设工作已完工,功能辅助房建设工作已完工并使用,于11月上旬完成“五化”任务,11月底前完成大门改造任务。据测算,以上各项工程总投资需50万元,现已到位24万元。下步,乡政府将着手实施1383.8平方米的住房楼建设,计划于12月份开工建设。

目前,资金短缺是影响该工程的主要因素,由于资金来源主要为政府投资,我乡今年受到封山禁采的影响,税源大幅度减少,财政支付能力严重受限,民间捐资工作相当困难,而省市县三级奖励资金只有在工程完工验收达标后才能兑付,致使该工程面临严重的资金问题。为了切实抓该项民生工程,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推进该项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乡党委、政府已把该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由乡政府分管领导亲自挂帅,靠前指挥,切实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各项困难。并成立了的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敬老院整合建设工作的督导,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建设进程。

二是加资金投入。在乡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在确保新建和改扩建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的同时,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监管,确保专款专用,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益。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敬老院建设,大力支援敬老院建设,努力形成“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社会支持”的工作浓厚氛围。

三是强化督导。定期召开现场会进行督查调度,乡民政办和敬老院负责人确保每天到现场进行人员安排、工程监督。并加强督查通报制度,及时掌握工作进度,确保如期完成整体建设任务。

篇5:敬老工作汇报材料

新棉镇新街社区成立于2000年12月,地处县城商贸中心,幅员0.2平方公里,共划分为五个居民小组,总人口5732人1840户(不含第四居民小组川矿人员),楼院47个。新街社区有党员376 名,其中社区支部党员53名,下设三个党小组。社区内有流动人口3000余人,店铺521间,旅馆19家,大型超市2家,大型娱乐场所12家。解体破产单位25个,下岗、失业人员700人;六十岁以上老年人488人,目前已为294名老年人建立了裆案。其中90岁以上老人:5人;80岁至89岁老人:19人;70岁至79岁老人:74人;60岁至69岁老人:81人;50岁至59岁老人:115人;社区享受低保户261户557人(其中老年人137人),月发放低保金额2.73万元。

新街社区老协分会成立于2003年,在上级老龄委及老协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开展创建敬老模范社区活动,以宣传、贯彻《老年法》为重点,以全面实现“六个老有”为目标,按照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工作方针,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切实为老年人办好事,不断提高为老服务水平,为老年人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为了进一步推动社区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新街社区落实专人分管老龄工作,并建立、充实了由社区党支部书记担任主任的社区“老龄工作委员会”,组建了“社区老协分会”、“社区老年志愿服务队”等。并合理利用社区资源配臵,切实做好社区为老服务工作。

二、工作制度落实到位。建立并完善了社区老龄工作和组织活动制度,有规范的章程和工作职责,做到了《老年法》、《老协章程》、《老龄委工作职责》、《老龄办工作职责》、《老龄工作机构》、《老龄人口情况》六上墙。并将老龄工作纳入社区重要工作日程,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各项活动有记录、有汇报。建立了老年人 基本情况登记表,档案由专人管理。

三、立足社区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为老服务。

1、加大宣传,提高居民敬老意识,让全社会关心关爱老年人。每年在重阳节均要开展一次集中学习宣传《老年法》活动,在3月“法制宣传月”、“九九重阳节”、“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均要组队上街设点。用寓教于乐的表演形式向社区居民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散发《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四川省老年人合法权益保护条例》和《新婚姻法》、《预防青少年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知识,让广大老年人学法、知法、懂法,并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树立正确的养老观。

2、在抓好社区阵地建设的基础上,设立了“社区阅览室”、“社区活动室”,并购臵了相应的活动设施,使社区老年人的活动场地得到了质的提高。阅览室现有各类书籍300多册,让社区老年人在闲暇之余有了更好的去处,改变了过去大部分退休后的老人无事可做、无处可去、精神忧郁的状态。现在,大家一有空就聚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探讨,使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加充实,更加丰富多彩。并鼓励社区老年人积极参加县老年大学学习,入学率达20%以上,为老年人老有所为和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奠定了基础。

3、组建了两支以中老年人为主体的“社区老年腰鼓队,社区文艺表演宣传队”,并围绕社区中心工作,在各重大节日、各种活动庆典,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全年开展各类宣传表演活动30多次,她们以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表演方式,宣传国家法律法规,反映社会新风尚,寓教于乐,深受县内外群众的一致好评。

4、充分利用社区卫生医疗单位资源,不定期地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并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发放联系卡,为他们提供上门服务,并对贫困老年人采取优惠减免,确保社区老年人实现了“老有所医”。

5、积极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从3月1日开展,该项工作在社区全面启动。经过县社保局的统一培训,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切实做好企业退休人员进社区的管理服务工作,并完成一年一度的验证认证工作,截至目前,我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已为156名退休人员建立了详细的台帐。退休人员进入社区管理,社区将为他们建立规范的档案资料,定期为他们提供服务,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基层组织大家庭的温暖。

四、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1、广泛开展《老年法》的宣传活动,在“重阳节”组织开展了一次集中宣传教育,学习老年人维权的法律法规知识,有效提高了社区老年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2、在中秋节、重阳节、七一、八一等重大节日均要组织开展慰问老年人活动,以捐款捐物的形式为社区孤寡、残疾、特困老人进行走访慰问,进一步了解他们的身体生活状况,及时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累计全年慰问老年人的资金共2000元以上。同时,为符合低保、优扶条件的137名老年人解决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月发保障金9800元,使这批弱势群体的晚年生活得到了保障。

3、培养青少年尊老、敬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利用寒、署假组织社区青少年上门为孤寡老人清扫整理房间,向老人宣传讲解基本保健知识,与老人拉家常,建立起了亲人般的感情。通过开展这类活动,使广大青少年受到教育,从小树立尊老、敬老、助老的意识,做到家庭与社会满意,收到了令人欣慰的效果。

4、认真做好老年人的来信来访,做到件件有记录、事事有落实。及时协调解决社区赡养问题,全年累计调解赡养纠纷10余起。落实23名下岗失业人员为社区残疾、孤寡、重病老人进行护理,切实维护好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社区孤寡老人张泽惠于2006年3月12日到县工行办完取款手续,在出门时不慎摔倒,将右腿髋关骨摔成骨 折,住进医院。社区得知后,支部书记和主任立即赶到医院,了解详细情况后,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其医疗费和护理费等事宜,并请专人对老人进行护理。

五、充分发挥老年人余热,积极参加到关心帮助下一代的行列。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领导小组有成员11人,其中老年人就有9人,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特长,广泛利用板报、专栏、上街宣传、散发宣传资料、张贴标语等形式认真开展青少年法律法规宣传活动,累计出板报、专栏20余期、召开会议10余次、上街宣传16次,在社区掀起了“四五”普法的高潮。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积极帮扶失学、贫困少年儿童重返校园,并协助做好社区刑释解教青少年的帮教转化工作,让广大青少年生活在健康文明的居民群体之中。

新街社区创建敬老模范社区活动和老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为社会和谐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社区老龄工作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如社区居民对老龄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高、意识不强;社区经济基础还相对薄弱,使为老服务工作受到一定制约;对此,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高度重视,并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做到全心为老、倾情敬老、竭力爱老,为推进社区老龄事业的和谐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篇6:尊老敬老爱老工作汇报材料

我校开展敬老活动的几点做法 一个国家对老人的态度,反映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代表着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素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有着悠久的历史,光辉灿烂的文化。享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誉,更有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华夏儿女继承弘扬了这一优秀文化传统。在新的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更加重视国民精神道德建设,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方略,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建国以来、首次以党中央国务院的名义下发了《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等一系列涉老工作的重要文献法规; 旨在进一步提高国民道德素质和形象;对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以道德建设为核心,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时时处处“以德垂范”,承传中华文明,濡染和昭示后人;把尊老、敬老、为老服务作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三校合并后,优势互补,给老龄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现有离退休教职工 2932 人,其中有离休干部 110 人。自 1989 年,四川省人大把每年的“九九重阳节”定为“敬老日”以来均以“重阳敬老日”为载体,抓好每年一度的“九九”重阳敬老活动周或活动月,努力搭建尊敬,敬老的服务平台,把尊老、敬老、养老、助老的活动不断引向纵深发展,敬老慰然成风,文明得到承传。我们的具体做法和体会是: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三校合并,因工作千头万绪,想老年工作少了,工作忙、顾不上。加之三校原有很多制度和标准不一,麻烦事多了;还有少数年轻人认为生活有了保障,吃饱了休息就是了,个别人还认为是老麻烦,是“包袱”,交给社会上算了,等等。《决定》下达后,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党政一班人,学习、领、会《决定》的精神实质,并结合《纲要》《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有关老年工作的方针、政策精神,结合学校的实际进行了分析、研究和讨论。学校党政一致认为:我们文明古国的传统,礼仪之邦的美誉,不能丢。要随着经济的好转,社会的进步,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不断提高敬老工作的意识和标准。敬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是“以德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是培养精神文明的摇篮,是传播精神文明的阵地,尊老是一种社会责任,更是学校的责任。“尊老、敬老、爱老”也是落实“三个代表”的具体行动。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所决定的。老同志是创造财富的先驱,它本身就是社会财富,也是学校的宝贵财富,重大的发展有今天,是几代重大人努力的结果。他们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为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尊重老同志就是尊重历史,要从讲政治、讲历史、讲大局的高度来认识老年事业。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并根据《决、、定》《纲要》《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有关老年工作政策,制定了《重庆大学关 空间网址:http://hi.baidu.com/splow 百度空间“稚子居”整理收集——稚言智语志敛于中,中庸为道于贯彻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因三校合并,学校在大量精简机构和人员的情况下,不但没有精简离退休处反而扩大了编制,增加了人员,由原来的 16 人增加为 19 人,设立了离退休党委,选派了优秀人员从事离退休工作。校党委、行政分人分工负责管理。学校各级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老同志各项政治、生活待遇,把体现广大老同志利益和意志作为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

二、建章立制,狠抓落实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老龄事业,使我校老龄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合校之初,在学校各项工作矛盾突出,二级单位领导班子还未配备完毕,学科整合矛盾也比较突出的情况下,学校首先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财务、人事、后勤、组织工作的副校长和副书记任副组长,机关各涉老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离退休工作领导小组。在充分征求老同志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制订了《重、庆大学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实施意见》《重庆大学离退休人员实行校、院部、处两级管理实施办法》、学校首次拨专款近40,万元建立了《重庆大学离退休人员医疗帮困基金》《重庆大学离退休人员福利费,管理实施办法》《重庆大学丧事简办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相关文件。把离退休工作列入党政重要议事日程,“实施意见”明确了重庆大学离退休人员实行两级管理,并明确规定了各级的职责,使老同志找到了“娘家”,多了一分关爱,形成、了“两级管理”“三级网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齐抓共管的局面。对涉及老同志政治、生活待遇等一系列问题,学校一一作了明确规定,并形成制度。如每年一度的“九九重阳节”,学校都要组织开展敬老活动月或活动周;每年按照离退休生活费 3的标准计拨福利费;每年每人按 30 元标准发放生日费;老同志生病住院期间离退休处和二级单位领导分别都要前往医院看望,半年内可发给50 元的慰问费,党员同志住院期间,3 个月内所在党支部可从党务活动费给与30 元慰问费一次。离休干部每月组织一次市区或市郊参观旅游,近两年来,先后组织参观了永川、荣昌、綦江,大江集团、长安集团、重庆大足重型汽车制造厂等单位。为使老同志共享社会改革成果,学校在进行校内岗位津贴分配时,同步考虑离退休老同志的校内生活补贴,体现了学校对老同志的关怀和照顾。重阳节、春节期间各单位都要结合节日开展座谈会,走访、慰问等扶老助困活动,向老同志献爱心,送温暖; 在住房分配上,为解决离退休人员年老多病的特殊情况,对住高层楼房的人员可调换到低层楼房,解决上下楼的困难。学校明确规定:每年春节、元旦和敬老节期间,各二级单位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让老同志享受到各二级单位的改革成果共享; 对在重阳节、元旦、春节期间生病住院和特困离退休教职工,学校领导和机关各涉老部门、二级单位领导都要亲临病床和家中慰问看望,雪中送炭;每年年终召开离退休老同志新春团拜会和离退休小组座谈会,离退休处工作人员、后勤、校医院领导等都要到基层听取老同志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每两年一次对离退休教职工进行一次健康体检;为年满 80、90 岁以上老人按月发放 50、100 元不等的“高龄补贴”;参照四川省文件为建国前参加革命 空间网址:http://hi.baidu.com/splow 百度空间“稚子居”整理收集——稚言智语志敛于中,中庸为道工作的退休工人按月随生活费发放护理费等等。建立和逐步完善了各种规章制度,因形成了制度,明确了职责,为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奠定了基础,准备了必要的条件,并成为各二级单位的自觉行动。这些制度和措施地出台深得广大离退休教职工的拥护。

上一篇:古诗欣赏下一篇:班主任专业成长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