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权工作机制

2024-07-10

维权工作机制(精选6篇)

篇1:维权工作机制

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男女两性共同参与发展,平等享受社会发展成果。近期,根据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的要求,我们围绕妇女合法权益维护这一调研主题,到部分县(市、区)、市直机关等13个单位开展了调研。在为期半个月的调研活动中,我们通过听取基层妇女组织汇报、召开座谈会、发放调研问卷、走访家庭等多种形式,深入到妇女群

众中,倾听广大妇女的呼声,广泛征求她们对妇女组织及妇女干部的意见建议。

一、基本情况

1、各级妇联组织在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中发挥了较好作用。调研中普遍反应,**市各级妇女组织始终把妇女维权工作作为工作的重点,以“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妇女”为出发点,积极探索妇女维权的新方法、新途径,加大妇女的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建立健全妇女维权组织网络,整合社会资源,发动社会力量,为妇女儿童办好事办实事,有效维护了妇女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妇女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2、妇女权益特别是农村妇女维权工作中仍然面临一些问题。突出的是农村妇女婚姻家庭权益、家庭暴力、早婚、妇女土地承包权等问题仍是维权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这些难点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稳定的热点问题之一,亟待解决。

3、一些数据。据全国妇联的一项最新调查,在全国2.7亿个家庭中,有8100万个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约占全国家庭总数的30%,施暴主动方90%是男性。2008年,全区县级以上妇联共接待来信来访2312件,婚姻家庭类的1351件,占信访总量的58.4%,其中家庭暴力366件,离婚咨询322件,配偶有外遇149件,分别占27%、23%、11%。

**市08年有40余万个家庭,其中利通区11万个家庭。据民政部门统计,2008年利通区登记结婚4371对,协议离婚724对,法院受理的455件婚姻案件中离婚案件高达257多起,每年有900多个家庭解体,占登记结婚总数的21%。

2008年,市县妇联共接待妇女来信来访197件200余人次,其中反映受家庭暴力侵害的婚姻家庭类85件。在上访案件中,家庭暴力、外遇干扰、离婚咨询等类型的问题往往同时存在,外遇干扰引发家庭暴力,因家庭暴力进行上访,同时进行离婚咨询。婚姻家庭问题类型的广泛性,体现了这一领域侵权案件的复杂化和多样化的特点。

一、农村妇女维权中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暴力威胁农村妇女婚姻家庭权益

妇女的婚姻家庭权(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生育权力),是妇女权益保障法确认和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目前农村妇女在婚姻家庭权利方面受到侵害的现象依然比较严重。一方面由于受 “男尊女卑”,“夫权思想”的影响,一些男子惟我独尊,认为“打老婆”并不犯法是家务事,妻子稍有做得不周到的地方,就遭到丈夫的拳打脚踢;有的因为双方感情不和,男方也经常找茬打妻子;农村妇女遭受家庭暴力现象时有发生,严重侵害了妇女权益;另一方面有妇之夫与其他女性同居,甚至变相“包二奶”问题也是引发夫妻矛盾、是导致家庭暴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因家庭暴力引发的离婚案件仍占一定的比例,妇女在离婚案件中处于弱势。如市区乡镇有一名妇女,胳膊被丈夫打折,得不到医治,然后又被赶出了家门,其丈夫的家人却不劝阻,冷漠处之,而这已是该男子打散的第二个老婆,其扬言打走一个娶一个。虽然这名妇女在妇联组织的帮助下获得法律援助,但她的身心却遭受了极大的摧残。金积镇一名妇女,丈夫长期与另一妇女同居不回家,不但不抚养孩子,还因琐事殴打她,她想离婚却又扔不下孩子,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还有一部分妇女迫于社会舆论和娘家父母及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对来自丈夫的家庭暴力忍气吞声、默默忍受;一些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儿女干涉老年人再婚、丧偶和离婚妇女再婚时被剥夺财产和子女抚养权等现象。

(二)家族势力威胁农村妇女的土地承包权益

由于数千年“夫权”“父权”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村妇女婚前依附于父母兄长,婚后依附于丈夫公婆,常常没有独立财产权,导致其财产权利得不到充分保障。突出表现为农村妇女的土地承包权问题。由于农村土地政策长期不变,在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虽然当时分配土地时按人口平均分配,但具体经营单位是家庭并非个人,家庭是土地的承包经营者。由此导致农村妇女出嫁或离婚后很难取得独立的土地承包权。一些妇女离婚后,就丧失了最基本的生存资料--土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迅速扩展,大量农村土地被征用,村级组织在分配征地补偿款的过程中,以家庭为分配单位,致使出嫁女及离婚妇女拿不到或少拿土地补偿款,严重侵害她们的合法权益,以致出嫁女及离婚妇女重复上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的稳定和发展。例如,市区古城王某,离婚后带着孩子,母女两个人的土地承包权却不能独立拥有,不仅土地仍由前夫长期耕种收益,而且几次土地征用,她却拿不上土地补偿费。她没有住房,靠打零工所得的微薄收入租房,供孩子生活、上学。为此,村委会、街道办事处、妇联、司法等部门,多次调解但效果不佳,她的财产权益不能得到有效维护。

3、传统观念和约束制度缺失造成农村青年女性早婚早育现象呈上升趋势

由于受传统习俗的影响及村民法律意识的淡薄,在农村,早婚现象颇有市场。有的女学生辍学在家,迫于家庭的压力,农村女孩往往在上中学的年龄就得“找婆家”。并因未到法定婚龄,未领取结婚证,就以举行习俗婚礼仪式代替婚姻登记。这类婚姻常常多属父母包办婚姻,由于婚姻基础本来存在问题,婚姻存在的隐患较多。婚姻出现了问题,不受法律保护,其结果是许多年轻女性遭受了精神和身体的双重伤害。例如,市区高闸镇毛xx,初中未毕业就从学校退学回家结婚。婚后因年龄小,不善于处理家事,婆媳关系不和,丈夫也因小事经常殴打她,对她实施家庭暴力,她不堪忍受,提出离婚,实际是到法院起诉请求解除其同居关系,而在解除同居关系时,她没有获得任何经济补偿,几乎是净身出户。令她痛苦的是结婚一年多,她已生了一个孩子。据民政局统计,2006年,因结婚时未到法定年龄未能领取结婚证的村民以及其它原因补办结婚证的共有1660对,2008年补领结婚证的428对,仍有一部分没有领结婚证。一些村民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如果不是有关部门的抽查,即使到了法定婚龄,仍不补办结婚证,出现婚姻纠纷,损害的多是女性权益。所以早婚现象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二、对策及建议

农村妇女维权问题势必给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带来的不利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农村妇女法制教育,提高妇女维权意识

以“五五”普法、“法律进乡村”活动为契机,加强对农村妇女法制教育,特别是加大对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土地承包法、物权法等妇女权益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同时,充分发挥农村基层调解组织在农村妇女维权问题上的作用,让全社会一起来关注农村妇女维权问题,建立起良好的农村妇女维权法制环境。在妇女的普法教育中,通过举办法律培训班、妇女普法大讲堂、开展“妇女学法律、平安进家庭”等活动,帮助妇女提高法律意识和维护自身合法权利的能力。借助新闻媒体,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对典型的家庭暴力案件在媒体上曝光,让全社会谴责侵犯妇女权益的违法行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农村家庭积极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倡导夫妻平等、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崇尚文明的家庭美德,并在全社会努力营造男女平等两性互相尊重、平等发展的社会环境,努力建设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整和协调社会力量,维护妇女合法权益

维护妇女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婚姻法与妇女权益保障法第46条规定,“禁止对妇女实施家庭暴力。国家采取措施,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公安、民政、司法行政等部门以及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团体,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依法为受害妇女提供救助。”2008年在第十次全国妇女大会召开之际,七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若干意见》,加大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力度。

各级妇联、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民政、宗教、计生等政府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妇女维权工作,积极配合协调,严格执法,切实形成完善的保障农村妇女人身权、财产权和婚姻家庭权利的协调机制,使农村妇女权益保护落到实处。充分发挥法律援助机构的作用,为因经济困难打不起官司的妇女服务,让她们在法律公正的保护下生活和工作。民政部门要加大控制结婚年龄的工作力度,与宗教部门联合共同治理无证结婚和早婚问题。公安部门在户籍管理上仍然要考虑,将计生部门的证明作为新生儿入户的条件之一,以抑制无证生育现象的发生。计生部门要加大管理力度,着力打击无证结婚生育现象。乡村两级政府要发挥管理监督作用,着力解决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利和婚姻家庭权利受侵问题。

各级妇联组织要认真履行职责,在加强妇女普法教育的同时,充分发挥妇联四级信访网络的作用,做好妇女信访工作。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认真排查家庭矛盾,有针对性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家庭,化解在萌芽状态,构筑起“平安**”的家庭第一道防线。要发挥“**市妇女儿童法律服务中心”、“家庭暴力伤残鉴定中心”、“预防家庭暴力110报警中心”、“妇女儿童维权合议庭”妇女儿童维权志愿者服务队等妇联维权机构的作用,主动为广大妇女儿童宣讲法律知识,提供法律、心理咨询服务,依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三)完善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的具体措施,维护妇女的财产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是对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巩固、完善和发展。“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土地政策,并不影响农村妇女结婚或离婚后以及未取得新的土地承包权前,可以个人作为主体独立享有的土地承包权。有关部门及乡村两级组织,要因地制宜,完善相应措施,关注和推动解决农村妇女土地承包、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征地补偿等妇女权益保护问题,要建立健全土地承包仲裁机构,完善仲裁程序,妥善解决农村妇女与村委会之间的土地权益纠纷;确定村民权益受到侵害时可采用的法律救济措施,提供强有力的司法救济,使农村妇女在土地承包权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司法途径得以合理解决,以保证农村妇女的基本生存条件——土地承包权利得到保障。

总之,只有创新维权工作机制,拓宽维权渠道,建立法制化、社会化的维权网络,整合社会资源,依靠社会力量,齐抓共管,形成维权工作合力,才能有效维护妇女的合法权

篇2:维权工作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坚持“兴商建市”发展战略,形成了“以商贸业为龙头,以工业经济为支撑,小商品大市场、小企业大集群”的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由于义乌市场经济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经济关系的变化更为深刻,劳动关系更加尖锐复杂,碰到新情况新问题比其他地方更多、更早。在新的形势面前,党和政府对工会组织加强协调劳动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广大职工对工会组织切实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寄予了殷切期望,工会组织任务十分艰巨。面对职工和社会的需求,我们感到,工会要切实履行好维权的基本职责,更好地为职工服务,惟有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突破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从传统的工作方式中解放出来,在坚持依法维权的前提下,走出一条维权新路。为此,我们提出了“借风、借理、借力”的思路,努力运用各种社会资源,经过几年的努力,初步走出了一条社会化维权之路,实现了维权职能的强化和延伸。

从2000年开始,在义乌市委的领导下,我们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完善,在创新中提高,初步建立起了以建设“平安义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法律法规为基准,以社会化维权为特征,以协商调解、参与仲裁、代理诉讼、法律援助为基本手段,融整体维护和具体维护于一体,覆盖劳动关系全过程全领域的协调机制。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社会化维权平台

2000年10月,经义乌市民政局批准,我们建立了由市总工会领导的、非营利性的维权工作专门机构――义乌市职工法律维权协会,后改称为义乌市职工法律维权中心。基层工会为团体会员,职工为自然会员。中心工作人员由市总工会向社会公开招聘,他们与机关干部享有同等的政治、经济待遇。中心的维权经费采取“政府补一点,工会出一点,社会筹一点”的办法解决。中心在业务上接受公、检、法、司的指导。

维权中心内设来访接待室、调查处理室、法律服务室。中心的主要工作是:参与工资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鉴证;参与劳动争议协调处理,主持劳动争议调解;参与劳动争议仲裁,开展职工劳动争议仲裁代理、诉讼代理;开展代书法律文书、法律咨询、法律知识培训;为职工提供法律救助和法律援助。

二、完善社会化维权网络

一是建立维权组织网络。经过近5年的努力,我们建立了横向跨省市、纵向到基层的维权组织网络。目前,我们已与四川、湖南等省市工会,建立了跨地区的维权机制。在镇街等我们建立了维权工作站,在企业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三级维权纵向组织网络体系初步建立。

二是建立维权信息网络。维权中心各办公室全部配备了电脑,并投资30多万元,与政府相关部门实行热线电话联线;与广播电台联动,建立网站呼叫中心,确保对各类询问、投诉案件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并快速有效解决。为了让更多的职工能够及时快捷地得到工会的帮助,我们向电信部门申请,开通了职工维权热线电话。

三是建立专兼群相结合的维权工作队伍。工会机关干部是维权的主要力量,他们的职责主要是宏观参与和工作指导。在整合工会内部力量,确保专职工作人员稳定的前提下,我们采取专职人员与聘请社会法律志愿者相结合的办法,初步建立起一支专兼群相结合的维权工作队伍,实现了维权力量的社会化。

三、构建社会化维权格局

近年来,我们在义乌市委的领导下,紧紧依靠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初步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各方配合、工会运作、职工参与”的社会化维权格局。

为了加强对维权工作的协调和领导,市委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领导任正、副组长,工会等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维权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深入贯彻工会法、支持工会工作的通知》,为工会履行维权职责提供了政策保证。市总工会聘请了市五大班子分管领导及公、检、法、司、人劳社保局等职能部门的主要领导为职工法律维权中心特邀顾问;与司法、劳动和社会保障、工商、市场贸易发展局以及市人民法院等有关部门建立了紧密的联合,实现维权工作的互联、互动、互补;与义乌市天地法律服务所、浙江思源昆仑律师事务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加强了维权的力量,保证了维权的质量;与浙江工人日报、浙江法制报、义乌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联合,为工会维权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与浙江师范大学法政经济学院进行合作,联合成立了“职工维权科研站”,在义乌市总工会建立“浙师大法政经济学院职工法律维权志愿者工作站”,联合开展普法培训、法律咨询以及职工法律维权理论和机制创新的调研等活动。

四、运用社会化维权手段

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十分重视借助司法、行政、舆论等社会化力量,运用社会化的维权手段,把维权工作落实到劳动关系建立、运行、监督、调处的各个环节,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说法,力求把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在义乌,“维权找工会”已经成为广大职工的共识。

在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方面。我们主动把维权“关口”前移,帮助指导职工签订劳动合同。针对工资支付等合同条款履约不到位的问题,我们与市司法局公证处合作,积极探索劳动合同部分条款公证的新机制,减少了诉讼环节,实现了以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的目的。同时,我们积极争取党政和社会各方的支持配合,重视做好集体合同的签订、履约和深化工作。目前,我市集体合同签订率达90%,工资协议签订率达到87%。

在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方面。我们以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工会主动参与企业安全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为目标,与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联合建立了一委(职业安全卫生联合委员会)、一议(安全卫生合同协议)、一卡(安全生产提示卡)、一书(隐患整改通知书)制度。这项工作得到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政府下发了《关于企业工会主动参与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的意见》,把“一委、一议、一卡、一书”制度列入各镇街道安全生产工作的考核内容,有效地保护了职工的生命权和健康权。

在困难职工帮扶方面。我们坚持以深化送温暖工程为抓手,通过多渠道筹集帮扶资金,多方面争取支持配合,推动了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社会化。市委市政府领导十分重视支持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每年参加工会的送温暖活动,并不定期慰问困难职工。市委市政府下发了《义乌市特困职工家庭生活优待意见》等有关文件,开展了“万名党员联万户”结对帮联工作,把工会的帮扶工作,纳入了党委、政府建立公平与正义社会管理目标的大格局。

在劳动争议调解方面。我们与市司法局联合成立了义乌市总工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在上规模的企事业单位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并规定企业原有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与人民调解委员会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凡企业内部无法调解的劳动争议,由市总工会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调解。积极争取市人民法院的支持,在市总工会设立“义乌市人民法院职工维权调解联络处”,及时指导、协助工会化解劳资矛盾,同时,在人民法院的支持下,实现了人民调解和诉讼有机结合,使工会系统的人民陪审员可以直接参与劳动争议案件的审理或从事判决之前的调解活动。几年来,维权中心共受理投诉案件3434起,调解成功率达91%;接待集体来访283批5314人次;接听维权热线并回复法律咨询电话2582人次;阻止和化解群体性恶性事件29起。与此同时,几年来维权中心还承办了由市民援助中心、市信访局、市残联、市妇联等单位转交案件68起。

在参与劳动争议仲裁方面。一方面,我们强化法律维权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积极培养劳动争议仲裁员队伍,目前,中心的4名工作人员都具备仲裁员资格。另一方面,我们积极探索调解与仲裁相结合的新途径,争取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支持,在仲裁委统一受理、统一安排、一口进出、集中归档的前提下,大胆尝试在工会设立劳动争议仲裁派出庭,既提高效率,又方便了职工群众。几年来,维权中心免费为职工出庭仲裁代理123起。

在代理职工诉讼方面。我们积极争取市法院的支持,为工会代诉的劳动争议案件开辟“绿色通道”,采取“快立、快审、快执”的三快措施。同时积极争取有关法律事务所的支持,对复杂、重大的案件由法律事务所指定人员协助工会共同办理,从而保证了办案的质量。2002年2月,我们与市司法局联合发文,成立了义乌市法律援助中心职工工作部,实现与市法律援助中心对接,使工会法律援助工作融入市法律援助体系之中。2004年5月,我们通过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开承诺为权益受侵害的职工免费诉讼代理,建立诉讼费垫付基金10万元,为17名经济特困的外来职工解决诉讼费。几年来,维权中心免费为职工出庭诉讼代理116起,共为职工追讨工资及挽回经济损失1065万余元。

篇3:工会维权机制探索研究

(一) 工会组织覆盖面小

现阶段, 工会组织往往集中于国营企业和集体企业中, 私营企业中存在工会组织的比例相对较小, 而我国的劳动者绝大多数存在于私营企业之中, 因此, 绝大多数的劳动者权益没有工会基础的支撑。一旦发生企业侵权行为, 很难找到途径进行妥善解决。而工会要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 其前提就是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群众组织到工会中来, 这是工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根本条件。

(二) 工会干部综合素质较低

工会维权面临工作牵涉面广, 工作难度大, 新情况层出不穷的工作形势, 这就给工会干部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考验。由于现阶段工会干部的思想观念普遍较为陈旧, 思维方式较为落后, 业务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不足, 导致在实际工作中, 面对新情况新问题, 难以适应工作环境, 导致工会基本职能难以发挥, 劳动者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

(三)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由于当前我国正处于重大的社会转型时期, 经济体制转型, 政府职能转型, 企业机制转型。在这种全面转型的宏观社会经济条件下, 有关工会维权的法制建设难免会出现不完善的地方, 而且市场机制也不够健全, 缺少一个完善的分配机制和劳动关系机制来调节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诉求, 因此, 往往导致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而无能为力, 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法律保障, 劳动关系紧张, 影响社会维定和谐。

(四) 工会维权手段单一, 维权能力弱

在企业对劳动者合法权益进行侵犯时, 工会往往会行使集体谈判权, 争取与企业管理层进行有效沟通, 妥善处理权权问题,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这是现阶段工会维权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手段, 然后由于没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的保障, 工会集体谈判权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 维权能力弱, 很难取得实际效果。

(五) 工会无实权, 难以开展工作

目前我国工会仅有监督权, 没有行政执法权。因此, 在面对企业的侵权行为时, 往往只能进行监督, 以谈判的方式进行沟通, 而且很难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然而在我国, 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不仅是工会的基本职责, 也是我国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工会缺少行政执法权, 政府就要担负起这个责任, 在企业对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进行侵害时, 政府可以依法行使行政职能, 通过行政强制手段对企业的侵权行为加以终止和制裁。

二、工会维权机制探索研究

(一) 加强上下级工会之间的合作互动

树立典型, 宣传成功维权案例, 提高工会维权积极性, 在学习中成长, 提高维权水平;要进一步增强工会干部的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 深入基层、深入职工, 努力为职工群众多办好事实事;各级工会应该处理好各级之间的关系, 对基层工会应采取关照提供必要的帮助, 为基层工会提供法律知识服务, 提供指导意见;当基层工会面临难以解决的问题时, 上级工会应及时采取行动, 积极介入, 给予必要的人力帮助和策略指导;在工会之间建立起绩效考评制度, 各级工会之间进行绩效考核, 促进工会服务质量改革。

(二) 落实维权工作参与机制

将工会维权工作与各级党政的工作意见和政策措施相结合, 将工会维权工作与企业改制的政策文件和实施方案相结合, 将工会维权工作与依法行政的职能体系相结合, 将工会维权工作与各级执法检查和劳动监察机制相结合, 将工会维权工作与党委工作目标责任制和各级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相结合。

(三) 对企业实行法律监督

加强劳动监察执法, 建立一支劳动法律监督员队伍, 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搞好监督工作。切实履行好工会的群众监督职能。如果企业存在拖欠工资, 聘用童工等违法行为, 应严格依法维权, 与不良企业作斗争, 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现阶段, 我国应建立和完善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意见书和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建议书制度, 把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与行政劳动法律监察有机结合起来, 实现联合监督意见和处罚建议转化为劳动部门的执法行动, 提升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的工作效能。

(四) 构建和谐企业, 实现双赢

加大监督力度, 规范劳动法律法规执法检查。在非公有制企业中, 推进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的建立, 完善民主管理制度, 例如职代会等。工会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同时, 要积极与社会保障部门相配合, 帮助职工特别是农民工等弱势劳动群体签订劳动合同, 提供帮助, 但是也要注意与企业搞好关系, 以构建和谐企业为目的, 实现双赢。在发生矛盾冲突时, 工会要争取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支持, 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因此, 必须建立和完善劳动关系矛盾预警和疏导机制、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和诉讼机制。

(五) 推进维权工作创新机制改革

现阶段工会维权工作中心应放在探索维权机制改革上来, 结合实际工作情况, 实事求是, 发挥主观能动性,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结束语

我国工会维权机制尚不够完善, 维权工作存在较多问题, 如工会组织覆盖面小;工会干部综合素质较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工会维权手段单一, 维权能力弱;工会无实权, 难以开展工作等。我国工会应加强上下级工会之间的合作互动。落实维权工作参与机制。对企业实行法律监督。构建和谐企业, 实现双赢。推进维权工作创新机制改革, 只有这样, 才能推动我国工会维权机制改革, 职工的合法权益才能得到更大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胡颂新.分析现代工会组织维权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China’sForeignTrade.2011 (16)

[2]李惠萍.浅谈建筑施工企业工会如何有效维权[J].科技信息.2009 (15)

[3]杨义林.在强化维权机制中构建和谐劳动关系[J].中国农垦.2007 (06)

[4]孙宝树.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J].工会理论研究 (上海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02)

[5]杨树海.新形势下的工会维权机制建设[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 (03)

篇4:维权工作机制

一、健全组织机构,加强队伍建设

经福建省委编办批准,福建省各级工商局全部单独设置了12315工作机构。其中,省工商局设立了12315数据分析中心,设区市工商局设立了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指挥中心,县(区、市)工商局设立了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服务台。省局消保处也在2006年9月份从公平交易处分设出来。目前。全省各市、县、区工商局共有12315专门工作机构102个,其中省局1个,设区市工商局9个。县(区、市)工商局92个。全省516个基层工商所均挂牌成立了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服务站。目前,全省各级12315专门工作机构共有在岗专职人员390名,其中行政编制人员254名,事业编制人员5名,临时人员131名。

在队伍建设上,省工商局在配齐、配强各级12315机构业务骨干的基础上,坚持选拔懂政策、通法律的人员到消费纠纷调解第一线去,发挥他们的优势和专长,并加强了对从事消费纠纷调解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有效地增强了息纷止争、维权服务工作的实效性。针对12315接诉服务水平制约12315消费维权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的状况,省工商局党组高度重视,要求各地按照为民办实事的要求,着力提升12315接诉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工商形象,省工商局为此下发了《关于使用12315专项基层行政编制招录公务员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各地录用公务员充实12315接诉员队伍,一时难以配备公务员的缺额,可以聘用合同制接诉员补充。省工商局还制定了《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12315接诉员资格等级认证与管理办法》,建立起合同制接诉员选用聘任机制。有力保障了合同制接诉员队伍稳定,业务精通,整体素质好。今年,省工商局组织在全省范围内公开考试聘用12315接诉员53名,大部分为本科以上学历,并组织进行了准军事化集训,重点训练以下“四功”:一是“脑功”,熟练掌握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掌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职能以及消费常识等:二是“耳功”,具备倾听投诉和善于有效发问的电话沟通技巧,提高接诉服务水平及工作效率:三是“口功”,普通话达到二级乙等以上水平,接诉应答礼貌用语规范标准,灵活运用业务知识答复处理投诉者咨询、申诉和举报;四是“手功”,能够做到边听边录,熟练操作12315相关业务软件。12315组织机构的建立健全和队伍建设的不断加强,为做大做强12315奠定了组织基础。

二、创新工作机制,提升维权效能

为切实履行消费者权益保护职责,充分发挥12315在市场监管执法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福建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大力推进12315行政执法体系这项重大改革举措的同时,结合本省实际,积极探索消费维权体制机制,创新消费维权方式、方法和手段,不断提升消费维权工作效能。

一是拓宽消费者诉求表达渠道。省工商局首先畅通消费者申诉举报电话,把全省12315电话专线从30条增加到58条。同时,积极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平台,开通了“福建12315消费者权益保护网”和“12315消费维权短信平台”,大大拓宽了消费者诉求表达渠道,为广大群众消费维权和参与市场监管创造了便利条件,促进了服务与监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二是建立相对集中的受理机制。为提高12315受理工作水平,避免层层分散建立12315呼叫受理平台造成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和管理不便等问题,福建省工商局早在2005年就开始逐步取消县级12315受理平台,由设区市工商局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指挥中心相对集中受理辖区内消费者咨询、申诉及举报。在建立相对集中受理机制的同时,福建省局加大了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指挥中心的建设力度,投人了大量经费,对全省12315指挥中心的受理平台进行了全面升级,对12315接诉员队伍进行了全省统一培训考试和资格认证,确保了在相对集中受理之后服务水平实现质的提高。

三是实行“三位一体”分工协作办理机制。为进一步提升12315消费维权执法服务效能,2004年福建省工商局决定按照“一个窗口对外,相同职能整合,三个机构支撑,各尽分工职责,消保部门主抓,同一领导分管”的要求,实行12315机构、检查办案机构、消委会秘书处“三位一体”职能整合,由各级12315机构统一履行消费者申诉举报受理、分流、督办、汇总、分析职责:对一般消费纠纷,直接分流到基层工商所或消委会:对经济违法违章案件线索或重大消费者申诉,直接分流给检查办案机构处理,确保消费者申诉举报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四是建立数据分析应用机制。2006年3月15日,福建省工商局12315数据分析中心正式运行,实现与全省各级12315机构的互联互通,通过强大的数据分析系统和工作督导系统,实时掌控全省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工作动态,适时对全省12315数据进行智能化综合分析,及时发布12315数据分析报告、消费提示、消费警示等信息,在监管决策、规范经营、引导消费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进一步拓展了12315消费维权工作的成效。通过深化12315数据分析应用,促进全省工商系统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的重心,从接受投诉、调解纠纷、治标的面上向引导消费、规范经营治本的纵深转移:由事后维权向事前维权与事后维权并重,由被动为特定消费者服务向主动为不特定消费者服务的工作着力点的转移。

篇5:维权工作机制

文章关键词: 劳动保护工作 工会组织 理论创新 机制建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安全生产活动 国家领导人

生产经营领域。(下转第14页)国工运2006年第10期工开展活动来承载、来体现的。尤其是在大量农民工加入到企业工会组织之后,要使他们对工人阶级和工会由自在的、模糊的认识上升为自为的、明确的认识,也主要是通过参加工会组织开展的活动来体验、来感受的。活动也是检验企业工会有没有活力的重要标准。而要使活动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群众化,必须坚持从企业的实际和职工的意愿出发,不断创新活动的形式和载体,努力提升工会活动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企业、服务职工中的水平和效果,并切实形成“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运作、职工参与”的浓厚氛围。当前,在贯彻《条例》、抓好“两维”、实现“双赢”、共筑和-谐中,企业工会一是要进一步深入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要使企业和职工真正认识到“建家”就是建企业、建队伍、建机制,从而把建会、建制、建家和维权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二是要深入开展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为载体的职工素质提升活动,不断增强职工的创新力、创造力、竞争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这也是建设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城市的题中应有之义。三是要深入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进一步推动“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的(上接第7页)

篇6:全力构建工会维权机制

修改后的《工会法》颁布施行一年来的实践告诉人们:对于工会组织来说,深入学习贯彻《工会法》,最重要的是把力气用在履行维权职能上,一手抓机制建设,一手抓为职工群众办实事,核心是把一切工作都落到履行维权的基本职责上。

把建设维权机制作为工会履行职责的基础来抓

关心维护职工利益,帮

助职工解决困难,虽然不是工会一家的事,但工会责无旁贷。我国工会从四项职能并列到突出维护职能,这是市场经济发展对工会的科学定位,是劳动关系发展对工会的迫切呼唤,也是工会组织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的要求。把维权职能上升到第一的位置,切实体现了工会组织的本质属性,这是工会组织的生命力和影响力的关键所在,这是工会的本色、天职。

当前维权职能强调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机制建设,一手抓为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群体办实事。从长远和全局来看,尽快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维权机制,更好地为职工办实事提供必要的依据和规范的章法,是工会履行维权职能的基础性建设。为此,工会上下,都应带着深厚的感情,同心合力,聚精会神,分层次、有重点的抓紧维权机制的建设。

坚持在基层企事业单位着力落实两项基本制度

工会履行维权职责的法定途径,《工会法》进行了明确规定,那就是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和职工代表大会两项基本制度,经过多年的推动,这两项制度在许多地区和企事业单位已经建立起来。但从履行职责的要求来看,工会组织尚需进一步从广度、深度等多方面去健全、落实:

一是要扩大制度适用范围。应把职代会制度从公有制企业扩大到非公企业。这不仅要求基层工会干部用力气去探索相应的有效做法,也要求工会领导机关用力气去争取从法律上明确职代会制度在非公企业的应有地位。对于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对大量小型企业,可向上扩展到乡镇、街道一级的区域性、行业性的“大合同”;对少数集团企业,可向下延伸到二级单位的“小合同”。

二是要提升制度运作质量。以深入贯彻《工会法》为契机,按照维权制度的工作标准和企业状况,制定或修订本单位职代会制度和集体合同制度的有关实施细则,强调职代会各项职权的具体落实,纠正集体合同制度推行中重签约轻协商、重形式轻实效的偏向,逐步推行履约情况的检查监督和奖惩制度,促使企业经营者产生一种不落实两项制度就办不好企业的约束力和紧迫感。

三是要密切制度相互联结。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各项制度之间,既有相对独立性,也有密切相关性,它们是互相联系、互相贯通的,如平等协商、职代会审议都是签订集体合同的法定程序;集体合同以职工个人劳动合同为基础,又规范着劳动公司;等等,这些都应主动相互联结,相互影响,环环扣紧,对照标准,坚持章程,确保质量,造福职工。

强调县以上工会尽心构建实施维权的保证体系

为使每个基层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正常、有效地贯彻实施,各级工会领导机关必须尽心尽力,从组织网络、工作机制上建立相应的保证体系,会同政权机关和社会各界,坚持有力地支持基层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此,要建立健全以下一些机制:

源头参与机制。按照《工会法》规定,县以上可建立地方工会、产业工会与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联席(联系)会议制度,并通过其它渠道,搞好源头参与。对此,工会领导机关要主动设计,精心组织,肯花力气,善于坚持,真正为基层工会履行职代会职权和落实集体合同目标撑腰。

三方协商机制。工会要努力适应建立这一新机制的要求,加大参与力度,提高参与能力和协商水平,发挥主观能动性,会同有关两方,认真分析和研究本地劳动关系方面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为同级人大和政府制定有关劳动法规和政策提供情况及建议,对本地企业推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进行工作指导。

法律援助机制。为了有效地帮助因劳动权益受到分割的特困职工或因履行职责遭受分割的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依照《工会法》规定,县以上工会要尽快地规范工会法律援助的职责、权利、义务,为工会法律援助提供政策和条件的支持,投入必要的人力和财力,为工会法律援助工作人员提供办案条件、提高援助质量,使那些最困难、最需要援助的职工得到及时援助。

此外,还应积极建立健全工会系统的调查研究制度、工会干部培训机制、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和参与劳动仲裁等相关制度,从多方面创造条件,形成有力的保证体系,为基层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履行天职提供服务。

建立以维权为目标的工会工作激励机制

维权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法》既对工会干部履行维权职能遇到侵害时的应有保护作了法律规定,也对工会干部损害职工权益的失职行为明确了相应的法律责任。为此,需由各级工会领导

全力构建工会维权机制

修改后的《工会法》颁布施行一年来的实践告诉人们:对于工会组织来说,深入学习贯彻《工会法》,最重要的是把力气用在履行维权职能上,一手抓机制建设,一手抓为职工群众办实事,核心是把一切工作都落到履行维权的基本职责上。

把建设维权机制作为工会履行职责的基础来抓

关心维护职工利益,帮助职工解决困难,虽然不是工会一家的事,但工会责无旁贷。我国工会从四项职能并列到突出维护职能,这是市场经济发展对工会的科学定位,是劳动关系发展对工会的迫切呼唤,也是工会组织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的要求。把维权职能上升到第一的位置,切实体现了工会组织的本质属性,这是工会组织的生命力和影响力的关键所在,这是工会的本色、天职。

当前维权职能强调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机制建设,一手抓为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群体办实事。从长远和全局来看,尽快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维权机制,更好地为职工办实事提供必要的依据和规范的章法,是工会履行维权职能的基础性建设。为此,工会上下,都应带着深厚的感情,同心合力,聚精会神,分层次、有重点的抓紧维权机制的建设。

坚持在基层企事业单位着力落实两项基本制度

工会履行维权职责的法定途径,《工会法》进行了明确规定,那就是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和职工代表大会两项基本制度,经过多年的推动,这两项制度在许多地区和企事业单位已经建立起来。但从履行职责的要求来看,工会组织尚需进一步从广度、深度等多方面去健全、落实:

一是要扩大制度适用范围。应把职代会制度从公有制企业扩大到非公企业。这不仅要求基层工会干部用力气去探索相应的有效做法,也要求工会领导机关用力气去争取从法律上明确职代会制度在非公企业的应有地位。对于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对大量小型企业,可向上扩展到乡镇、街道一级的区域性、行业性的“大合同”;对少数集团企业,可向下延伸到二级单位的“小合同”。

二是要提升制度运作质量。以深入贯彻《工会法》为契机,按照维权制度的工作标准和企业状况,制定或修订本单位职代会制度和集体合同制度的有关实施细则,强调职代会各项职权的具体落实,纠正集体合同制度推行中重签约轻协商、重形式轻实效的偏向,逐步推行履约情况的检查监督和奖惩制度,促使企业经营者产生一种不落实两项制度就办不好企业的约束力和紧迫感。

三是要密切制度相互联结。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各项制度之间,既有相对独立性,也有密切相关性,它们是互相联系、互相贯通的,如平等协商、职代会审议都是签订集体合同的法定程序;集体合同以职工个人劳动合同为基础,又规范着劳动公司;等等,这些都应主动相互联结,相互影响,环环扣紧,对照标准,坚持章程,确保质量,造福职工。

强调县以上工会尽心构建实施维权的保证体系

为使每个基层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正常、有效地贯彻实施,各级工会领导机关必须尽心尽力,从组织网络、工作机制上建立相应的保证体系,会同政权机关和社会各界,坚持有力地支持基层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此,要建立健全以下一些机制:

源头参与机制。按照《工会法》规定,县以上可建立地方工会、产业工会与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联席(联系)会议制度,并通过其它渠道,搞好源头参与。对此,工会领导机关要主动设计,精心组织,肯花力气,善于坚持,真正为基层工会履行职代会职权和落实集体合同目标撑腰。

三方协商机制。工会要努力适应建立这一新机制的要求,加大参与力度,提高参与能力和协商水平,发挥主观能动性,会同有关两方,认真分析和研究本地劳动关系方面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为同级人大和政府制定有关劳动法规和政策提供情况及建议,对本地企业推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进行工作指导。

法律援助机制。为了有效地帮助因劳动权益受到分割的特困职工或因履行职责遭受分割的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依照《工会法》规定,县以上工会要尽快地规范工会法律援助的职责、权利、义务,为工会法律援助提供政策和条件的支持,投入必要的人力和财力,为工会法律援助工作人员提供办案条件、提高援助质量,使那些最困难、最需要援助的职工得到及时援助。

此外,还应积极建立健全工会系统的调查研究制度、工会干部培训机制、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和参与劳动仲裁等相关制度,从多方面创造条件,形成有力的保证体系,为基层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履行天职提供服务。

建立以维权为目标的工会工作激励机制

上一篇:跨专业综合实训下一篇: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