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河中学德育工作总结

2024-04-15

周河中学德育工作总结(精选10篇)

篇1:周河中学德育工作总结

周河中学德育工作总结

(2010—2011学)

本学年我校德育工作围绕学校工作中心,从扎实的工作入手,重视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突出活动和渗透,研究方法,探索途径,加强针对性、主动性和全面性,进一步提高德育实效。

下面汇报一下本学年的工作:

一、抓好师资队伍建设,营造全员育人氛围。

1、发挥德育领导小组的核心作用。加强德育工作领导,德育处与各部门密切配合,以班主任队伍为主,全员参与。领导以身作则,时刻接受广大教职工的监督,工作中做教师的表率; 建立起“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德育工作体系,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

2、加强班主任工作的管理和指导。我们采用请优秀班主任做经验介绍、外出参观学习等不同形式,不断提高班主任的素质水平。健全和完善班主任工作考核、文明班级的评比机制,坚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公正、客观地衡量班主任工作。

二、抓好常规工作,注重德育实效。

1、抓好日常管理及常规教育。本学期,我校德育工作十分注重学生的常规管理,尤其是文明礼貌教育,全校以新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内容,以班级教育、自我教育为主,文明监督岗为阵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学校继续强化了“文明班集体”的创建评比活动,通过卫生、守纪、两操等各项常规的评比,每周公布各班得分情况,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也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为创建文明校园、平安校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本学期继续抓好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激发学生爱班、爱校、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意识和集体意识。

三、开展主题活动,丰富德育内涵。

1、“我爱我家”主题作文比赛。围绕改革开放以来,当地的经济社会、教育发展、百姓生活、城乡面貌等方面的变化发展,开展“我爱我家”主题征文活动。

作文内容以“我爱家乡,感受巨变”为主题,鼓励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奉献社会,叙述自己或身边的人、事和社会新变化,抒发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感想和体验,加深学生对改革开放和家乡变化的认识,增强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2、感恩教育。四月份,我校开展了感恩教育,学生们用最真挚的心、最热烈的情谱写了对爱的礼赞,汇编成了《让我们学会感恩》一书。孩子们写出了内心的感受,感恩的愿望。“让我们俯首感谢祖国、父母、老师、社会、大自然,感谢每一位关心、善待过我们的人,每一种帮助、益于过我们的事物!”

3、做好一年级新生的入团工作。通过前期的入团知识讲座,辅导员进课堂,雏鹰争章等准备工作,1月1日,我校举行了隆重的入团仪式,几十名入团的新团员戴上了庄严的团徽,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入团仪式还邀请了新入团团员的家长参加,家长们纷纷按下快门,用相机记录着孩子们成长过程中光荣的一刻。

4、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打造学校艺术教育品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艺术修养,促进班级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我校于11月1日—11月12日举办了2010校园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不断推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主要分艺术竞赛和艺术活动两个方面。本届文化艺术节以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具有时代特点的艺术活动形式为载体,营造我校活力四射的校园文化。

5、爱心小义工活动。我校的爱心义工是由学校一些品学兼优的贫困生组成,通过他们的一些义工活动,劳有所得,按小时获得义工津贴,改变了传统爱心助学的模式,使学生从心理上乐于接受别人的资助,也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倡导“社会爱我,我爱社会”的理念,发挥“社会为我,我为

社会”的功效。

我校爱心小义工队成立以来,以“参与、互助、奉献、进步”的义工精神为指导,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公益活动:

一、我是校园环保小卫士;

二、我为老人献爱心;

三、我为劳动招聘会做宣传;

四、我是借书管理员。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体验到了劳动的辛苦,收获了劳动的快乐;懂得了关爱他人、敬老爱老、为他人服务是一种美德;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管理能力、协调和沟通能力。

在已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我校将进一步发展小义工队伍,加强小义工队伍的管理,拓展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方式,让“今天我为社会奉献一点爱心,明天社会为我撑起一片天。”的理念走进更多孩子的心田。

6、为了进一步强化师生安全意识,提高火灾防范自救能力,在突发情况下,让师生熟悉逃生路线,以达到在发生火灾时,能有序、迅速地引导学生安全疏散,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我校于11月9日上午进行了紧急疏散演练。通过紧急疏散演习,让学生学到安全防护知识,做到有事不慌、积极应对、自我保护的目的;掌握逃生的方法,提高师生在自然状态中抗击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强化珍爱生命意识。

7、走到阳光下,走到操场上。10月29日我校组织了全校学生参加的运动会,学生们比出了水平,赛出了风格,也活跃了身心。11月29日,我校的冬季长跑活动正式开始,学生们锻炼身体的同时也磨练了意志。

8、开展“德育导师制”活动。为了切实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满足学生成长的个性化需求,全面构建“全员参与,全面育人”的学校德育体系,构建和谐校园,在全校推行“德育导师制”。已开展的工作有:(1)制定学校德育导师制工作计划。(2)成立学校德育导师制实施领导小组。(3)建立班级德育工作小组,班主任为小组长,任课教师为组员,实施本班级的“德育工作导师小组制”工作。(4)召开动员大会,发动全校教职员工参与德育导师队伍。(5)开展调查与选聘,确定结对组建档案。(6)举行了“德育导师制”启动仪式。

9、法制教育。12月3日,我校进行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制讲座。

我们邀请到了新县律师事务所杨律师,他为我们全校师生做了一次精彩、生动的法律知识讲座。杨律师通过具体、真实的案例,为我们详细分析了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使我们深刻意识到了它对社会严重的危害性。同时,杨律师还为我们详细地介绍了未成人犯罪重在预防,一旦发生,一方面危害社会,另一方面严重影响了未成年人今后的成长、生活,预防的首要问题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法制讲座,学生们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法制教育。大家都纷纷表示,学到了很多的法律知识,增强了法制观念,提高了法律意识,在以后的日子里,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10、爱心捐款、义卖活动。我校八(1)班的陆辰禧同学在5月初患脑膜炎,在病床上已昏迷二个多月,至今还未完全清醒。为此,学校向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发出倡议:让我们携起手来,捐出我们的零花钱,为我们身边的两个小伙伴,为他们献出一份爱心吧!并呼吁我们身边的朋友、亲人,也来为我们的两个小伙伴奉献爱心。倡议一发出,大家纷纷响应,师生共计捐款2795.3元。

德育是一门学问,是一门塑造心灵的艺术。我们深深地感到,必须遵循少年儿童身心成长的规律去实施教育,只有这样,德育的实效性才会增强。我们将继续努力,开拓创新,使我校的德育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周河中学2011年6月

篇2:周河中学德育工作总结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我叫范晓峰,上一学年曾在新县三中任教。长期以来,我一直在坚守四个字-------积极进取。它是我心中最坚定的信念。这一学年,能够到周河中学这个优秀的集体学习,我感到非常光荣。我也十分期待,在这一学年结束的时候,带着周河中学的优秀文化向三中的胡校长作以汇报。

今天,由于情况特殊,请允许我谈一下这两天的感受。虽然初来乍到,但是我很快被我们周河中学团结、务实的作风所感动。昨天,在校领导细致的安排下,在几位同事的关心和帮助下,我很快安顿下来,非常温暖。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刘校长、张校长、李主任、王鸿老师、胡莹莹老师,谢谢你们!也是昨天,叶校长的报告为我们周河中学勾勒了美好的前景,我也很受鼓舞。特别是叶校长前期周密细致的调研工作,让我由衷的钦佩。最近,我们党正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觉得叶校长为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在叶校长的直接领导下,新县三中今年的中招考试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我相信,在今天的周河中学,有叶校长的坚强领导,有全体同仁的齐心协力,一定有我们周河中学的奇迹!

最后,祝全体同仁: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

篇3:中学德育工作探讨

一、更新德育观念,开展工作与时俱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深入发展,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利益关系、目标追求都出现了多元化趋势。道德作为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必将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随着经济生活的改善而变革。在社会日益趋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教育不可避免地在高速运转的社会之中运行。升学教育中,智育被抬到无限高的地位,德育则乏人问津。虽然今天素质教育以不可阻挡之势逐渐取代应试教育,但是考试制度不变,德育地位仍难有根本提高。

中学德育工作出现种种弊端,从本质上讲其根源在于自身。中学德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中,教育对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们的思想意识、心理品质、价值标准与以往学生相比已大不相同,但德育理论与实践都未能及时地对这一特点进行科学分析或科学对待,依然沿用陈旧的方法,使德育工作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切实做好中学德育工作、走出学校德育工作误区将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性工作。要通过社会实践,跨学校和跨地区互助活动等渠道,让学生进行道德体验,用贴近生活的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的政治观点、道德情操、价值观念和文明行为,培养进取精神、创新精神、平等竞争思想,以及适应社会需要的良好心理素质。

二、突出主体地位,坚持以生为本

按照现代教育学观点,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而学生则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育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互动交流、协同活动的过程,其核心目标是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这一教学理念同样适用于班主任德育工作,即在开展德育教育过程中要建立平等、民主、互动的师生关系,这一关系的确立,将为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带来积极的影响。班主任应让学生真正成为班集体建设的导演、演员,而自己则作为艺术指导、总监。努力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合作氛围,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团结协作,开展广泛的自评、互评、师评活动,在生生合作的同时努力实现师生合作。

三、贵在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班主任是学生心目中的楷模和表率,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教师就要用美好的事物影响他们,教育他们。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一代新人。反之,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厌恶心理,不但教育任务难以完成,而且难以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教师一定要注意身教与言教的结合,以高尚的品格影响学生的道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教重于言教,班主任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学生不仅听其言,而且观其行,因此,班主任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加强师德修养,以良好的仪表举止、高尚的人格情操、正确的处事方式来影响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强大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尊重,对学生产生良好的示范作用,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这就要求班主任时刻注意行为举止,正确引导学生。例如:脚边有纸屑,一个小小的弯腰动作,就能够换来身边的整洁。看到班级宣传栏上宣传纸页边脱落了,随手用胶带贴好,不要忽视这些都是细节,学生时常在注意观察着,班主任看似不经意的行为对学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四、注重情感沟通,开辟德育工作途径

良好的情感交流有助于促进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心灵互动,有助于学生形成对班集体的归属感,有助于学生排解情感上的孤独和烦闷,是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一剂良药。为此,班主任必须以情感为纽带,建立与学生沟通的渠道,以高尚的人格、诚挚的情感和良好的心态开展德育工作。

1.以诚挚的情感解读学生的心灵。从心理学角度看,人都有情感与精神满足的需要,对情感的珍惜,对平等人格的追求与维护,是当代学生强烈的思想意识。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的教育如池塘里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注重情感渗透是一种必然趋势,也是一种内在需求,情感能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感化学生的心灵。所以,在开展德育工作过程中,必须用真挚的情感去沟通师生的心灵,缩短师生间的距离,给学生以亲近和信任之感,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如此,学生才会对班主任产生仰慕心理,才会敞开内心世界,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使之自觉地、主动地沿着正确的教育方向前进。

2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学生的问题。初中生大多十五六岁,他们这个年龄阶段,成熟与幼稚交接,自尊与自卑并存,班主任在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以化解自己的心理压力,更好地引导学生。良好的心态可以产生轻松的教育效果,可以化干戈为玉帛,让德育工作如春风化雨,滋润学生的心田。同时,班主任要摆正对待学生的态度,对所谓的“好生”“差生”做到一视同仁,善于敏锐地发现学生,特别是“差生”身上的任何一个闪光点,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个性、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五、加强家校合作,形成德育合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直接、最亲切、最可信赖的教育力量。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产生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可见家庭教育的缺失或滞后,对学校教育的效果影响是很大的。所以,班主任应该经常和家长沟通,增进学校与家长的感情。可通过家访、家长座谈会和家长会来树立家长对学生的正确的教育意识。同时这些活动也可以对家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每学期都开一次家长会,教师可以与家长交流教育学生的方法,同时对家庭教育提出一些要求。要求学生在家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以体验生活,体贴父母;要求家长注意方式方法,多与孩子交流,教育方式切忌简单、粗暴;家长在家也要注意语言文明,行为举止得体,做孩子的好榜样。只有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紧密结合,形成一股合力,才能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篇4:周河中学德育工作总结

【关键词】德育工作;心理需要;学生实际;学生主体;德育网络

在全社会普遍重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氛围下,学校作为专职教育单位,“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是我们的共识。新一轮课改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本文就中学德育工作的问题和对策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要改变传统的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心理需要相脱节的现象

传统的德育工作没有把学生的思想实际作为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传授的理论知识和学生的成长实践相脱节,得不到学生内心的认同,极易产生逆反心理,学校的德育内容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不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年龄特点,对于生理和心理尚未成熟的中学生来说,只能是肤浅的、唯心的理解它。如学习战争年代的英雄人物,这些人物不具有时代特征,无法融入学生的日常行为实践。

要改变德育工作脱离学生实际需要的做法,必须注重学生的心理需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无数事实证明,把学生的养成教育与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结合起来,就可以调动中学生心理机制的积极性,把外部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因素转化为学生的内部因素,形成一种动力调节机制,从而产生积极的效果。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实际,把心理教育引入课堂教育领域,重视对学生心理障碍的了解和疏导,增加师生间的心理沟通。教师应注重将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针对不同生活经历、性格、气质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

二、要改变传统德育重说教、轻实践的德育方法,强调与学生实际相结合

传统的德育工作大多以“书本”、“教师”为中心,在课堂上教师照本宣科,重知而轻情和行,把知识的学习摆到了不适当的位置,使思想政治课异化为一般的知识课,失去了情和行,也就失去了思想政治课的灵魂。

在新课程实施中,要改变以往说教灌输的方法,把德育融于学生的生活之中,倡导品德培养回归生活,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特点,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使学生通过活动受到教育、受到熏陶,逐步形成待人做事的价值观念和思考问题的取向。中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但识别能力差,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对社会现象和思潮进行剖析判断,以提高他们的识别能力,青少年学生时刻面临着形形色色的物质和精神因素的诱惑,采取单纯的禁止不是根本的办法,应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提高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学校和班级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文艺活动、社会服务活动等,充实他们的生活,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培养良好的品行。

三、要改变学校德育工作偏重教师主导作用的现象,重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学校的德育过程实质上就是教育者把道德规范传授给学生,使受教育者形成道德品质的过程。传统的德育工作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向学生传授固定的道德规范,忽视了作为德育主体的学生的参与,教师往往以批评、禁止、训斥、说服、奖励与惩罚等方法,剥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求一律,阻碍学生个性及主体性的发展,也不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影响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学生这个主体,想方设法让他们活动起来,我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或热点问题,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充分利用图书室、课外资料及网络等渠道,让学生搜集有关信息,让学生通过自己搜集的资料发表自己的见解,展开分析讨论,将热点知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改变由教师满堂灌的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要改变传统德育工作中学校与社会、家庭相脱节的现象,加强多维联合,形成德育网络

中学生的生活环境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家庭是学生接触最早、受影响最深的教育环境,在现实生活中,一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不能与学校德育工作一致,对子女娇生惯养,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家长都包办代替,一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对子女的期望过高、拔苗助长,严重阻碍了学生心理的正常发展,再加上社会上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的思潮影响,严重影响了未成年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产生了“五天的学校教育敌不过两天的社会影响”的现象,学生从书本上学到的和在现实生活中接触到的差之千里,对中学生的心灵产生重大的震动,因此,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

德育工作不单单是教育工作者的事,全社会都应关注,德育工作要坚持多维联合,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的德育网络,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开展社会实践等活动,让新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让全社会都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青少年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在整个社会道德教育普遍弱化的情况下,要转变学校德育工作中不适合学生全面成长的现况,改变当前中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脱离实际、呆板生硬、成人化倾向、缺乏实效等情况,德育工作者要创新思维,转变观念,掌握德育工作新方法,提高德育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吴萍,谈当代心理学者的素质要求——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给我们的启示,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2]周秋竹,浅析注意在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效果,鄂州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3]王 枬  王彦教育叙事:在实践中体悟生命[J],《教育研究》(北京)2005.2

[4]周勇 论德育教育的叙事方式[J], 《思想、理论、教育》,2004年1

[5]刘慧 生命叙事的道德教育价值[J],《思想、理论、教育》,2004年1

[6]班华主编:《现代德育论》,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篇5:匡河乡周河小学防震减灾演练总结

为了预防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保证师生安全脱险,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匡河乡周河小学组织了一次防震演练,其效果良好。

演练时间:2012年5月11日上午8:40分

演练过程:

一:5月10日下午放学后 学校组织全体教师会议,学校校长刘诚在会上讲解了防震方面的知识以及演练时应该注意的事项,主任汪创做了具体安排及要点补充。

二:5月11日上午8:20各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了5分钟时间的防震安全教育和演练时注意要领。

三:5月11日上午8:40分,师生演练正式开始,以警报为令,发出地震信号,随着一声警报。各教室的所有的门窗打开,师生寻找有利位置,迅速就地避震,学生有序而迅速的躲在书桌下。3分钟后,第二次警报鸣响,全体师生迅速从教室内有序转移到校园操场,各班班主任点清人数,人数齐全,转移时教师最后出教室,体现了教师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高尚品质,转移时间第一次演练在1分10秒的时间里全校师生全部撤离教室,转移到操场,在演练过程中三年级某学生不小心摔倒在地,独自一人爬起来,最后跑出教室,鉴于这种情况,刘校长在演练后对学生进行了团结互助,在危难时相互救援以及团队精神的教育,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

四:5月11日上午9:30分,各班演练后进行了总结,对演练过程中表现好的进行了表扬,存在的问题予以纠正,如转移时情绪紧张,慌乱拥挤,不互相照顾等。

本次演练是一次较成功的演练,其时间短,速度快,通过演练,使学生提高了防震意识,受到了安全教育,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篇6:周河小学元旦活动方案[范文]

一、目的意义:

为了丰富广大教职工的文化生活,让大家度过一个活泼轻松、欢乐祥和的元旦佳节,经学校教育工会、学校行政研究,特制订此实施方案。

二、组织领导:

组长:刘化民

副组长:许尚许尔强林永红

三、承办机构

主任:林永红

成员:莫军余济东罗 鹏张子霸罗中坤何英王亚民周娥

四、活动时间:2011年12月28日晚上6:00——12:00

五、活动内容:

1、5:00——5:30:团拜活动。学校领导讲话、团拜活动。

2、5:30——6:30:聚餐。全体工会会员统一在学生食堂内就餐。

3、6:30——9:30:教职工文艺表演。节目以教研组为单位,每个教研组必须出5个以上的节目,节目力求形式多样,参与面广。节目可以几个教研组联合表演,但节目数量合计为1,并按比例分配到各教研组。节目也可以请个别家属、学生助演。现场评奖。学校提供水果、茶食。

4、9:30——10:30:篝火、集体舞、交谊舞。

5、10:30——11:00:燃放烟花。

6、11:00——12:00:麻将、地主挑战赛。

六、节目评奖:

1、一等奖三名,每个节目奖现金100元。

2、二等奖四名,每个节目奖现金80元。

3、三等奖五名,每个节目奖现金50元。

七、节目评委:

刘化民许尚许尔强林永红周全陈仕银范后军许世德陈静张海英

八、活动要求:

1、全体会员必须参加,不得缺席。

2、各教研组的节目数量不得少于5个,且不得弃权,教研组长为第一负责人。

3、文艺表演现场学校将使用多媒体卡拉OK背景。独唱、合唱节目请选好歌曲,可在新教学楼多媒体教室内提前进行彩排、训练。

九、具体人员安排:

1、场地设计:陈姣罗中坤

2、场地布置:周清泉鲜伟民尹克崎陈贵刚邓鹏程李中秋高茂林刘亮

3、灯光、音响、多媒体布置:罗鹏赵荣张继林许睿何英

4、主持人:王亚民周娥

5、篝火木材准备:五、六、七、八年级,负责人为各班班主任。

6、后勤保障:林永红赵荣张子霸

篇7:刍议中学德育工作

一、更新德育观念, 开展工作与时俱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深入发展, 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利益关系、目标追求都出现了多元化趋势。道德作为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 必将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 随着经济生活的改善而变革。在社会日益趋向现代化的进程中, 教育不可避免地在高速运转的社会之中运行。升学教育中, 智育被抬到无限高的地位, 德育则乏人问津。虽然今天素质教育以不可阻挡之势逐渐取代应试教育, 但是考试制度不变, 德育地位仍难有根本提高。

中学德育工作出现种种弊端, 从本质上讲其根源在于自身。中学德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中, 教育对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他们的思想意识、心理品质、价值标准与以往学生相比已大不相同, 但德育理论与实践都未能及时地对这一特点进行科学分析或科学对待, 依然沿用陈旧的方法, 使德育工作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因此, 切实做好中学德育工作、走出学校德育工作误区将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性工作。要通过社会实践, 跨学校和跨地区互助活动等渠道, 让学生进行道德体验, 用贴近生活的理论和实践, 培养学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的政治观点、道德情操、价值观念和文明行为, 培养进取精神、创新精神、平等竞争思想, 以及适应社会需要的良好心理素质。

二、突出主体地位, 坚持以生为本

按照现代教育学观点,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 而学生则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育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互动交流、协同活动的过程, 其核心目标是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这一教学理念同样适用于班主任德育工作, 即在开展德育教育过程中要建立平等、民主、互动的师生关系, 这一关系的确立, 将为提高德育工作带来积极的影响。班主任应让学生真正成为班集体建设的导演、演员, 而自己则作为艺术指导、总监。努力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合作氛围, 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团结协作, 开展广泛的自评、互评、师评活动, 在师生合作的同时努力实现师生合作。

三、贵在以身作则, 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班主任是学生心目中的楷模和表率, 老师的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 对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老师就要用美好的事物影响他们, 教育他们。老师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要做到, 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一代新人。反之, 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厌恶心理, 不但教育任务难以完成, 而且难以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教师一定要注意身教与言教的结合, 以高尚的品格影响学生的道德。“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身教重于言教, 班主任是学生模仿的对象, 学生不仅听其言, 而且观其行, 因此, 班主任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加强师德修养, 以良好的仪表举止、高尚的人格情操、正确的处事方式来影响学生。只有这样, 才能产生强大的人格魅力, 赢得学生的尊重, 对学生产生良好的示范作用, 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这就要求班主任时刻注意行为举止, 正确引导学生。例如脚边有纸屑, 一个小小的弯腰动作, 就能够换来身边的整洁。看到班级宣传栏上宣传纸页边脱落了, 随手用胶带贴好, 不要以为这些都是细节, 学生时常在注意观察着, 班主任看似不经意的行为对学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四、注重情感沟通, 开辟德育工作途径

良好的情感交流有助于促进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心灵互动, 有助于学生形成对班集体的归属感, 有助于学生排解情感上的孤独和烦闷, 是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一剂良药。为此, 班主任必须以情感为纽带, 建立与学生沟通的渠道, 以高尚的人格、诚挚的情感和良好的心态开展德育工作。

1.以诚挚的情感解读学生的心灵。

从心理学角度看, 人都有情感与精神满足的需要, 对情感的珍惜, 对平等人格的追求与维护, 是当代学生强烈的思想意识。著名教育家夏尊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感情, 没有爱的教育如池塘里没有水,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德育工作中, 注重情感渗透是一种必然趋势, 也是一种内在需求, 情感能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滋润学生的心田, 感化学生的心灵。所以, 在开展德育工作过程中, 必须用真挚的情感去沟通师生的心灵, 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给学生以亲近和信任之感, 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如此, 学生才会对班主任产生仰慕心理、才会敞开内心世界, 才会“亲其师, 信其道”, 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 使之自觉地、主动地沿着正确的教育方向前进。

2.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学生的问题。

初中生大多十五六岁, 他们这个年龄阶段, 成熟与幼稚交接, 自尊与自卑并存, 班主任在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中, 一定要保持平和的心态, 以化解自己的心理压力, 更好地引导学生。良好的心态可以产生轻松的教育效果, 可以化干戈为玉帛, 让德育工作如春风化雨, 滋润学生的心田。同时, 班主任要摆正对待学生的态度, 对所谓的“好生”“差生”做到一视同仁, 善于敏锐地发现学生, 特别是“差生”身上的任何一个闪光点, 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从而使个性、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篇8:中学德育工作探讨

一、更新德育观念,开展工作与时俱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深入发展,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利益关系、目标追求都出现了多元化趋势。道德作为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必将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随着经济生活的改善而变革。在社会日益现代化的进程中,教育也随之发展。升学教育中,智育被抬到无限高的地位,德育则乏人问津。虽然今天素质教育以不可阻挡之势逐渐取代应试教育,但是考试制度不变,德育地位仍难有根本提高。

中学德育工作出现种种弊端,从本质上讲其根源在于自身。中学德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中,教育对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们的思想意识、心理品质、价值标准与以往学生相比已大不相同,但德育理论与实践都未能及时地对这一特点进行科学分析或科学对待,依然沿用陈旧的方法,使德育工作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切实做好中学德育工作、走出学校德育工作误区将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性工作。要通过社会实践,跨学校和跨地区互助活动等渠道,让学生进行道德体验,用贴近生活的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的政治观点、道德情操、价值观念和文明行为,培养进取精神、创新精神、平等竞争思想,以及适应社会需要的良好心理素质。

二、突出主体地位,坚持以生为本

按照现代教育学观点,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而学生则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育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互动交流、协同活动的过程,其核心目标是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这一教学理念同样适用于班主任德育工作,即在开展德育教育过程中要建立平等、民主、互动的师生关系,这一关系的确立,将为提高德育工作带来积极的影响。班主任应让学生真正成为班集体建设的导演、演员,而自己则作为艺术指导、总监。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合作氛围,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团结协作,开展广泛的自评、互评、师评活动,在师生合作的同时努力实现师生合作。

三、贵在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班主任是学生心目中的楷模和表率,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老师就要用美好的事物影响他们,教育他们。老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一代新人。反之,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厌恶心理,不但教育任务难以完成,而且难以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教师一定要注意身教与言教的结合,以高尚的品格影响学生的道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教重于言教,班主任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学生不仅听其言,而且观其行,因此,班主任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加强师德修养,以良好的仪表举止、高尚的人格情操、正确的处事方式来影响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强大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尊重,对学生产生良好的示范作用,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这就要求班主任时刻注意行为举止,正确引导学生。例如脚边有纸屑,一个小小的弯腰动作,就能够换来身边的整洁。看到班级宣传栏上宣传纸页边脱落了,随手用胶带贴好,不要以为这些都是细节,学生时常在注意观察着,班主任看似不经意的行为对学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四、注重情感沟通,开辟德育工作途径

良好的情感交流有助于促进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心灵互动,有助于学生形成对班集体的归属感,有助于学生排解情感上的孤独和烦闷,是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一剂良药。为此,班主任必须以情感为纽带,建立与学生沟通的渠道,以高尚的人格、诚挚的情感和良好的心态开展德育工作。

1.以诚挚的情感解读学生的心灵。从心理学角度看,人都有情感与精神满足的需要,对情感的珍惜,对平等人格的追求与维护,是当代学生强烈的思想意识。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的教育如池塘里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注重情感渗透是一种必然趋势,也是一种内在需求,情感能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感化学生的心灵。所以,在开展德育工作过程中,必须用真挚的情感去沟通师生的心灵,缩短师生间的距离,给学生以亲近和信任之感,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如此,学生才会对班主任产生仰慕心理、才会敞开内心世界,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使之自觉地、主动地沿着正确的教育方向前进。

2.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学生的问题。初中生大多十五六岁,他们这个年龄阶段,成熟与幼稚交接,自尊与自卑并存,班主任在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以化解自己的心理压力,更好地引导学生。良好的心态可以产生轻松的教育效果,可以化干戈为玉帛,让德育工作如春风化雨,滋润学生的心田。同时,班主任要摆正对待学生的态度,对所谓的“好生”、“差生”做到一视同仁,善于敏锐地发现学生,特别是“差生”身上的任何一个闪光点,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个性、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五、加强家校合作,形成德育教育合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直接、最亲切、最可信赖的教育力量。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产生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可见家庭教育的缺失或滞后,对学校教育的效果影响是很大的。所以,班主任应该经常和家长沟通,增进学校与家长的感情。可通过家访、家长座谈会和家长会来树立家长对学生的正确的教育意识。同时这些活动也可以对家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每学期都开一次家长会,老师可以与家长交流教育学生的方法,同时对家庭教育提出一些要求。要求学生在家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以体验生活,体贴父母;要求家长注意方式方法,多与孩子交流,教育方式切忌简单、粗暴。家长在家也要注意语言文明,行为举止得体,做孩子的好榜样。只有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紧密结合,形成一股合力,才能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总之,教书育人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有规律可循,但无定律可依,班主任要切实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在德育过程中,要使学生真正提高道德水平,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文化为载体,以情感为纽带,创新方法和策略,加强引导和帮助,始终给予学生最多的关爱,最终实现提高学生整体道德水平的目标。

篇9:农村中学如何开展德育工作

一、把学校德育工作摆在首位,将学校日常教育与德育相结合。

1.努力提高教 师素质 ,做学生的 楷模。叶圣陶先生说过 :“教师工作的全部就是为人师表。”从老师身上 ,学生会无形中意识到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他们会模仿和效法教师的行为,甚至终身受其影响,表现于社会。因此,老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要有渊博的知识,更要有魅力人格,教师必须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多读书、读好书,做学生的楷模。

2.个性与共 性相结合 ,在共性中 创造个性 ,在个性中 发展共性。个性与共性相结合,要求学校德育工作中既有对班级所有成员的要求和良好班级风尚的建立和维护,又充分关注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发展。老师在班级整体发展中尊重学生个体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发展反过来推动良好班风形成,促进全体成员全面发展。因此,在共性中创造个性,在个性中发展共性,才能真正促进学校德育有效开展。

3.将社会现 实与传统美 德、活泼班风 和纪律教育 相结合。现实生活中,学校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目标,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接受的是正面的德育教育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然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现象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严重侵蚀和毒害广大青少年的灵魂,阻碍他们健康成长,给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带来很大难度。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把传统美德教育与对社会现实的认识有机结合起来, 培养健康而高尚的品德。

二、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以丰富的实践活动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开展。

学校德育工作的对象是人,而且是活生生发展中的人,所以必须使他们成为一个完全的人,尽情享受人生,把学生带入真实生活中,激励他们在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交往、经历、体验、创造、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将一系列德育观念和理念知识融入真实生活中,促进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统一。同时,学校应确立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做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主人翁和责任感,有助于良好校风形成,同时学校还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运动会、广播操比赛、有将征文等多种竞赛,成立兴趣小组,这些活动较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班级、尊敬教师、团结同学、勇挑重担、敢于发言,极大地丰富德育工作形式和内涵。

三、以学会做人为本,全面均衡发展。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仅靠课堂上所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所以学校教育必须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和创新。过分强调学习成绩,既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又不利于教育质量提高。教会学生做人,并使之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最终目的。要成长,先要做人,而做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做人则是教育的关键所在。为此,学校教育应着眼于培养学生规范的行为习惯和基本的道德素质, 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事夯实做人的基础。同时学校要确立“全员参与”的观念,学校每位教师都应该是德育工作者。因此,学校应要求广大教职员工通力协作,形成以德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努力实施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造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而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切切实实开展有效的德育活动,并以此为突破口,努力拓展德育活动空间。

四、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以优雅的物质文化陶冶人。

校园文化是无形的德育课程,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内容, 是全面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内在要求,是新形势下改进和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增强工作实效性的重要举措,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发挥特殊的教育作用。学校要抓物质环境建设,给人整洁、美观之感,其次,抓人文环境建设,学校要鼎力营造绿化、净化、美化的校园环境, 努力使校园环境对师生产生“如入其兰之室,久而自芳”的陶冶功能,达到“生活之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的效果,让校园的一草一木都成为育人的载体。

应当承认,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开展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其实效性,是摆在每个农村教育者面前的艰巨任务,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拓宽思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认真研究和深刻探索学校教育工作的新特点和规律,形成一系列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新观念,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摘要:面对农村中学出现的德育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学校如何做好中学生的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作者认为,要把学校德育工作摆在首位,以丰富的实践活动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开展,以学会做人为本,全面均衡发展。

篇10:中学德育工作体系构想

关键词:中学生;德育;系统化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65-02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新的社会思潮在不断冲击和考验着国人传统的思想体系以及传统的价值观,成长在这样一个快速多变的社会转型期中的当代中学生,必然会受到各种复杂的社会思潮的影响。一方面,他们聪明能干、积极乐观、善于幻想、独立意识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另一方面,由于年龄的关系,他们的心理普遍还不成熟,易于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各种不良的社会风气的影响,表现出追求时尚、喜欢攀比、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抗挫折意识不强等弱点。因而,在他们身上呈现出一种希望与失望、进取与消沉、奋斗与苟安交替迭现的特点。我们认为,当代中学生的思想状况恰恰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可塑性大,在他们的思想尚未成熟定型之时,正是我们对他们实施教育的大好时机;也说明学校的德育工作绝对不能表面化、简单化,需要我们通盘考虑,把握实质,合理规划,科学实施。中学德育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宏观上,从横向方面来看,它和整个时代的社会风尚密切相关,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从纵向方面来审视,它受中国几千年以来形成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并和小学乃至幼儿园的德育工作紧密相连,是小学德育工作的延续和发展。从微观方面来看,它又可以分为学校、年级、班级乃至学生个体等若干个各自独立的小系统。在此,我们试图运用系统论的原理,把中学德育工作作为一个单独的体系来研究,对它的组成作一番研究和探索。中学德育工作体系,主要可以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一、德育工作的管理机构体系

在德育工作的管理上,目前有不少学校仍存在着诸多盲区,比如教学与管理脱离、德育与智育脱离、专职思想政治老师与其他老师脱离、班主任与其他授课老师脱离等。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学校可以考虑建立一个学生德育工作的管理机构体系,使组成该体系的各个部门、各个层次能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努力让该体系中各个方面的积极作用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德育工作的管理机构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该体系有如下特点:①中学校长或分管业务工作的副校长是该体系的主要领导者、决策者,其他各个环节都要定期或不定期向他汇报工作,对他负责。②该体系既可以从上到下逐级输入或输出信息,也可以从下而上逐级反馈信息,形成一个动态的、可控的、相互关联的、完整的闭合系统。③政教处(不设政教处的初级中学可由教导处代行其责)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常设办事机构,是整个体系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它在校长或分管副校长的直接领导下,在学校党支部、团委的密切配合下开展工作,其主要职责是制订相关制度措施,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德育工作会议,及时总结经验,交流信息,找出存在的问题,布置任务,协调行动。④该体系的最底层单位是德育工作班级指导小组,组长可由班主任担任,组员主要由授课老师组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主要靠他们来实施,学校的德育工作计划,主要依靠他们来具体落实。

二、德育工作的实施网络体系

学校德育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起主导作用的是处在教学第一线的广大教师,他们对学生德育工作的认识和态度,是学校德育工作成败的关键。中学教师大都接受过高等教育,普遍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在发挥他们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时,广大教师首先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潜心钻研“科学发展观”理论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业务素养,率先垂范,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甘于奉献;其次,教师在工作中还必须把德育工作的具体要求与自己的本职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把德育工作渗透到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中去,并结合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启迪和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远大的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努力为将来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领导既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者,同时又是实施者。一个学校领导层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师生的整体素质,他们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无私敬业的精神,对促成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有着潜移默化的引领示范作用。在校职工在各个岗位上接触学生的机会较多,他们作为学校服务领域重要的一环,虽然不直接对学生实施思想品德教育,但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品行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要想做好学校的德育工作,也应重视这些“不上讲台的老师”的参与。

各级各类中学应充分发挥领导和教职工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把学生德育工作同教学工作、管理工作、后勤服务工作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思想品德教育,形成德育工作的实施网络体系。如下图2所示:

图2

三、德育工作的第二课堂体系

学校应充分发挥党、政、工、团、教研组、学生会、兴趣小组等各级各类组织在学生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学生可塑性大、进取意识强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富有意义的活动,形成德育工作的第二课堂体系。如下图3所示:

图3

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如每天组织学生举行升国旗仪式,清明节由团委组织学生祭扫烈士陵园,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服务社区的活动,举办业余团校,开展德育方面的专题演讲比赛或知识竞赛等。这些活动符合当代中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易于被他们接受,从而使对学生进行的文明礼貌、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多方面的教育寓于活动之中,逐步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四、德育工作的约束机制体系

对学生实施思想品德教育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关键所在,但任何教育的作用都不是万能的,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不例外,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学生德育工作时,还必须拥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纪律制度约束体系,并且严格执行,使学生受到纪律约束,养成遵纪守法的品德和习惯。只有把教育机制和约束机制统一起来,相互配合,相互作用,以思想教育为主,以纪律约束为辅,才能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德育工作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从现实情况来看,现在确有少数学生是非不分,思想行为懒散,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尽管学校做了大量的思想教育工作,但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为了充分发挥德育工作的作用,保障德育工作能够卓有成效地开展,制订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学生管理的纪律制度约束体系已势在必行。除了教育部和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制订的“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纪律制度以外,各级各类中学可以结合本校的实际,制订一些符合校情的具体的纪律制度,诸如“学生奖励制度”“学生评优制度”“学生违纪处罚制度”“考试纪律要求”等。此外,各个班级可根据班情制订相关的实施细则,从而形成学生管理的约束机制体系。如下图4所示:

图4

当然,再好的制度如果不能严格执行,那就成了一纸空文,所以,严格执行制度是关键。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要充分进行调查研究,发扬民主,实事求是,公正办事。对于表现比较差的学生,要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必要时可进行严肃而又诚恳的批评教育,甚至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要适时给予表扬乃至给予物质上的奖励。实践证明,纪律制度的约束不但不会削弱德育工作的作用,反而会增强德育工作的威力,有利于德育工作更好地开展。

以上谈及的德育工作的管理体系、实施网络体系、第二课堂体系、纪律制度约束体系等要素,虽然各自独立,但又彼此相关,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

参考文献:

上一篇:我非常喜欢作者老舍笔下的猫下一篇:小学音乐课程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