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第二课堂活动总结

2024-06-26

生物第二课堂活动总结(精选8篇)

篇1:生物第二课堂活动总结

经过一个学期来全体教师的努力,本年级的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得正常而又效果显著,具体情况如下:

首先,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很好地补充了课堂教学之不足,使学生的知识掌握得更加牢靠,更加扎实。例如生物课上的一些综合实践活动,如果不借助于第二课堂的开展,那么像戏曲的一些常识,特别是戏曲的一些流派及其唱腔,都无法让学生真正得到切实的体会;再如生物课上的一些关于生物习性的教学,在课堂上是很难让学生得到一个感性的认识的,只有经过课外活动,学生实地观察了以后才会有个清晰的了解。

第二,第二课堂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培养了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精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方面主要是培养了他们通过课外阅读以及上网查找资料,分析资料,整理资料等方面的能力;语文课外活动中让学生进行书法训练,让很多学生学会了毛笔字的基本写法,接受了祖国这一美好的传统的熏陶;英语角的开展培养了很多能流利表达的同学,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另外通过活动的开展也锻炼了同学之间交流的能力,学习到了很多课堂上不可能学到的东西。

第三,第二课堂活动还起到了师生沟通的目的,使得师生关系变得融洽,和谐。在活动中师生共同合作完成了不少项目,体现了新时期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受益匪浅,老师们也感受良深。如体育课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师生一起切磋篮球技艺,看到学生能力的快速提高,老师们打心眼里高兴,而学生则直接从教师的能力上“偷”到不少真本事。

第四,通过活动培养和发现了一些特殊才华的人才,有的具有良好的书法接受能力,有的具有令人吃惊的演唱水准,有的体育方面有特长,有的绘画方面有天赋……它能为以后的教学打开一片崭新的天地,这可是任何东西都比不上的。

总之一句话,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篇2:生物第二课堂活动总结

新区中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评比活动圆满结束了,生物组参加活动的共有4人,她们是

钟敏、王淑敏、张丽霞、王玉萍四位教师,活动分为三项说课、演讲、有生上课。

说课的课题是《鸟的生殖和发育》,四位教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过程,教学过程通过视频、图片、文字说明等来突破教学重难点,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尤其黄菲老师用鸡的生殖过程图片,加上有趣的文字说明,妙趣横生,生动地说明了鸟的生殖经历了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化等一系列过程。王慧老师利用白板的配对模式,让学生通过图片与文字的配对,以巩固学生对鸟的生殖过程的掌握。郑恩霞和王彦彦老师第一次参与这样的活动,尽管她们的说课课件没有以上两位教师做得好,主要以文字说明,但是她们的说课程序是正确的。

有生上课,七年级的课题是《细胞的分化》,由黄菲和郑恩霞来上,郑恩霞老师采用的是目标教学法,上课一开始给出目标,让学生掌握本节课应掌握的教学内容,随后给出问题,学生通过自学从书上找出答案,回答问题,老师再对这些问题进一步讲解,最后归纳总结填表,整个课件文字说明太多,讲解有些过深。我个人认为七年级学生刚接触《生物》这门学科,对事物的认知还处在形象、具体的水平上,《细胞的分化》概念多且抽象,不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地讲解分析,学生是否能真正掌握教学内容呢?黄菲的教学内容清晰,由徽州民居说明砖瓦的形态不同功能也不同导入,动植物体也是如此,导入很好形象具体,如何造成动植物体细胞的形态不同?细胞分化的结果,紧接着引出组织的概念,通过视频和图片分析了植物体的主要组织和人体的基本组织的分布和功能,再让学生通过填表归纳总结,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不足之处,在最后没有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进一步强化动植物体的形成,由细胞形成组织的递进过程,也为下节课教学内容埋下伏笔。

八年级课题是《遗传病与优生优育》,王慧老师导入较好,以先天性愚钝儿舟舟和罗峥导入,很能吸引学生,进而分析遗传病的原因,引出遗传病的概念,由老师引导分析学生归纳总结得出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但优生优育讲解分析少了,我认为这一块内容很重要,学生理解了终生受益。王彦彦上课时,没有把握好上课的节奏,先紧后松,视频《小毛孩的故事》应用的好,说明遗传病给家庭和个人带来的伤害,震撼人心,若能够把视频结合优生优育来讲解将更好,说明产前诊断,可以避免小毛孩的诞生。

四位教师分别通过读书感受和教师经历做为演讲内容,抒发自己的感情,进行5分钟演讲,表达出读书给自己带来的种种益处,及热爱教师工作的情感。

篇3:课堂活动化, 激活生物课堂

一、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的必要性

“活动教学”具有源远流长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国外早期可追溯到卢梭的“自然教育论”以及后来杜威提出的“学校及生活”、“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国内从两千多年前荀子的“不闻不若闻之, 闻之不若见之, 见之不若知之, 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于行之而止矣。”到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 都十分强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动起来, 让教与学达到最好效果。

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国义务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改变人才培养模式, 倡导探究性学习, 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充分调动、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成为本次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学习方式的转变离不开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学方式的改革必须实现三大转变:教学内容从过去的以教材为中心的单一书本知识转变为以教材为轴线, 以活动为纽带, 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从以知识量为目标, 讲授为基本方法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以能力为目标, 以活动为基本方法, 集中表现为“做中学”的开放式教学;教师的角色也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实现上述三个转变的核心, 是能否有效地将“活动”引入课堂, 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的关键。因此, “活动化教学”是实施新课程学科课堂教学较为适宜的教学方式。

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也是生物学科本身教学特点的需要。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实验性科学, 大量的实验、观察、操作、思考、探究, 讨论意味着生物学习过程的活动性, 学生要获得生物学知识, 既要动手, 还要动脑。活动寓生物学知识于学习, 探究于游戏之中, 既体现生物学知识的科学性, 又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故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

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还是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 喜欢探索, 不满足。“好动与不满足是进步的第一必需品。”活动符合他们的兴趣和动机, 也可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二、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的研究实施

谈到“活动”, 人们普遍想到学科课堂以外, 冠以“课外”前提。即使是生物课堂中活动, 为了赶进度, 许多学校也多是延续到课外, 学生自行开展, 教学质量难以控制。我们应该让生物课堂教学也“活动”起来, 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化研究, 让学生用“动”的方法学习, 在“动”中学, 解放学生头脑、双手、眼睛、思维、空间, 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主体的课堂。那么, 如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我校生物科组教师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与实践,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认为, 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关键是: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一定要抓住活动中的“动点”, 设计好“动法”, “激活”学生。

1.寻找“动点”

(1) “科学、人文”的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动点”。“科学、人文”的学习氛围即民主、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 为学生创造自我实现的条件是主体发展的前提。让学生享受到学习快乐, 从而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 激发学生“动点”。

(2) 从学生的生活中挖掘“动点”。学生的生活与经验是接受教育、学习理解的基础, 所以, 要通过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经验来学习, 使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生活中的科学。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 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生物知识, 学会生活。如在讲《鸟与空中飞行生活相适应特点》时, 折纸飞机是大家从小就玩的游戏, 但要折得好, 飞得远也不容易, 有一定技巧。课堂上通过折纸飞机比赛, 看谁的纸飞机飞的最高最远, 研究分析飞得高远的原因:纸材质轻还是重;纸大小;飞机翅膀大或小;机头折法……最后引导得出纸飞机要飞得远, 必须解决“三个力”:重力、阻力、动力。那“鸟是怎样解决空中飞行的这三个力的?”引导大家分析讨论课本中资料, 总结得出鸟适于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水到渠成。又如许多同学家养有宠物, 如何解决宠物随地大小便?同学们根据经验, 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法, 促进了对条件反射的理解。此外, 利用学生关注和社会正发生的热点问题, 学习相关的知识, 也是调动学生学习兴奋性、激发“动点”的有效方法。如2003年我国非典的流行为我们在讲初中生物传染病和免疫提供活生生的情景和材料。总之, 现实生活为生物课堂教学提供了最丰富的活动内容。只要留心, 你就会发现无处不有丰富的教育环境与教育资源。

篇4:如何设计初中生物课堂活动单

关键词: 初中生物 活动单 主体性

在苏科版初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活动内容,在课程标准中也有相关活动建议,通过丰富的课堂学生活动,增加学生的语言、操作、身体的动作,增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把以学生为主的活动转变成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活动——以讲课和师生间的问答为主,即使有学生讨论也流于形式,不够深入,没能体现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

为了发挥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笔者尝试用“活动单导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单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路线图”,教师可以省去一些内容讲述,这些内容将清晰地呈现在活动单上,教师能够留出更多时间给学生自主活动;有了活动单,学生更明确了活动目标,活动衔接更顺畅,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活动的顺利展开。

1.活动单的课题设计

如果是新授课的活动单,课题名称就是教材的自然章节名称。第二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需要两个课时,设计的两个活动单分别命名为《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尿液形成的结构基础》和《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课题名称是“活动单”的“活动主题”,因此课题的确定要根据具体课堂教学任务和目的设定,若是针对某个专题的复习课,活动单的命题就根据具体复习的范围确定。

2.活动单的内容选择

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因此每节课一般设计两到三个学生活动。活动单设计的活动内容一般是教材的重难点,确保教学的重头是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苏科版教材上针对重难点编排了很多相应活动,教师可以直接采用或者适当修改再加以应用。

以苏科版《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为例,其教学重点是肾脏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教学难点是肾单位的结构、尿液的形成和区分血浆、原尿和尿液。在《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尿液形成的结构基础》活动设计中,笔者设计了三个学生活动,分别是观察泌尿系统的组成、观察肾单位的结构和分析血液在肾脏与相关血管中的流动情况。前两个活动来源于教材,编写第三个活动的目的是巩固血液流动的知识,让学生知道血液在肾动脉、肾静脉和肾脏内部血管中的流动方向,有助于学生理解肾脏清洗血液的功能。

3.活动单的活动目标设计

第一,活动目标要针对课时设计,避免过大。以《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尿液形成的结构基础》为例,活动目标设计为:(1)能够说出泌尿系统的各器官的名称和功能。(2)能够判断并解释肾脏部位的血液流动属于体循环。(3)能够说出肾脏的位置,辨认肾脏皮质、髓质和肾盂的位置。(4)能够辨认并说出肾单位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另外,教学参考书上的教学目标都是针对整个第二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设计的,教师切忌直接照搬照用,其中关于“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相关活动的目标要放在第二课时。

第二,活动目标要着眼于学生,做到具体明了。以“使学生了解肾脏的位置和结构”目标为例,“使学生”这几个字是以教师的角度作为教学目的使用的,活动目标的描述要从学生角度描述;“了解”这个动词太过抽象,学生看了不会产生相应的动作行为,看到“说出”学生就会试着说;“结构”一词,对于有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很难将皮质、髓质、肾盂和肾脏结构联系在一起。将“使学生了解肾脏的位置和结构”改成“说出肾脏在人体中的位置和构成肾脏的各结构的名称及位置”更好。

4.活动单的活动方案设计

第一,活动要采用多种不同形式。常见生物课的活动形式有实验、交流与讨论、操作、阅读、表演、记忆、资料收集、创作、解题,等等。在一节课上通常会有两、三个学生活动,在设计时要注意采用多种形式,避免学生产生厌倦和疲劳。例如“分析尿液的形成”采用交流与讨论形式,“根据各指标数据区分血浆、原尿和尿液”采用传统的解题形式。

第二,活动要倡导新的学习方式。美国M·希尔伯曼研究表明,学生对于所做过的、所说过的能保持90%,对于听过的能保持20%,对于读过的仅保持10%,这说明教师在设计活动单时要增加学生的“说”和“做”的行为。在“分析尿液的形成”活动中,学生先观看尿液形成的动画,根据活动单上的问题小组讨论,最后将讨论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并要求用图形符号画出各物质在肾单位中的位置,这个活动主要是采用了学生的“说”和“做”。在“区分血浆、原尿和尿液”活动中,学生要观察表格、比较各指标的数据,独立完成思考题,这里主要采用了“做”。通过安排学生“说”和“做”的产生式学习行为,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第三,活动要难易结合,兼顾学生个体差异性。班级里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各不相同,要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不能只是个别好学生参与,这就要求教师课后和学生多交流,掌握了学情再设计活动,使不同水平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

“分析尿液的形成”活动中,学生观看完尿液形成的动画后,小组讨论问题:(1)肾单位的四处地方含有的液体是哪种(血液、原尿、尿液)?(2)你能用手在下图中比划出血液在肾单位里的流动方向吗?前两个问题学生通过观看尿液形成动画及画面上的内容提示比较容易解决,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第三个问题相对复杂些。(3)请你试以入球小动脉为起点找出下列物质或结构(血细胞、蛋白质、葡萄糖、尿素、水、无机盐)在图中的运动路线。这个问题里血细胞的路径是简单的,但是水、无机盐的情况复杂些,水和无机盐先滤过进入原尿,然后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要重吸收回血液,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就进入尿液里了,这个问题大部分学生很难回答正确,在解决这类难题时,小组成员的合作能力才能得到最好体现。

篇5:如何开展生物第二课堂活动

作 者:陕西省蒲城县尧山中学 洪庆华 7215770 [摘 要] 本文介绍了生物第二课堂活动的作用、组织形式和组织原则、基本内容,以及在生物第二课堂活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生物第二课堂活动

中学生物教学中,长期存在着一个棘手问题,即教材内容与生活生产实际脱节。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抓好课堂教学外,结合实际地积极开展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启发青少年认识生物科学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同时能够掌握一两项实用技术,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一.生物第二课堂活动的作用

课堂教学是面向全班学生,是按统一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进行教学的,是同步化、标准化的教学。第二课堂活动是在课余时间根据学生特点、学校师资和物质条件,为学生开展的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主动将文化成果转化为自身的素质,还要特别注意让科学素质在活动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培养。其作

—1—

用表现在以下几点:1.激发兴趣,增强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丰富多彩的生物第二课堂活动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规律,扩大知识视野的同时能够激发求知兴趣,增强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利于因材施教和培养人才。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长。第二课堂活动为他们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提供了机会,通过发现、探索和解决一些生物学问题,了解生物科学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以及现代化建设中的使用,有助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升华为理想和志向,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培养生物科学的后备人才。3.丰富感知,促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所观察、体验到的生物学知识,是课堂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有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同时也可以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技能用于实践,促进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相互 渗透、补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4.有利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第二课堂活动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实践性,能提供科学实验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 力、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5.有利于思想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快速增长期,需要健康的精神生活和体力锻炼。第二课堂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进行身体锻炼的有效途径。能够陶冶他们爱自然、爱科学、爱祖国、爱劳动的思想情操,树立关心生态

—2—

环境等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6.开展技术培训,促进生物学教学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生物第二课堂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对农、林、牧、副、渔多方面的兴趣,掌握一两项农村实用技术,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农业生产的技术和能力,在了解家乡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及发展经济的资源优势的基础上,促进科技兴农,推进生物教学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二.生物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形式和组织原则

第二课堂活动不同于课堂教学,其基本特点是学生有参加活动的自主性和选择性;活动内容有广泛性、伸缩性和趣味性;活动方式有多样性和灵活性;活动的进行有开发性和实践性。生物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形式一般分为整体型和部分型。前者是多数人参加,可全年级学生参加或全班学生参加。活动方式主要是专题讲座、知识竞赛、野外实习或参观植物园、动物园等。活动的内容是普及性质的,不但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不足,而且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后者是少数人参加的小组活动形式。活动内容是提高性质的,它具有灵活易行的特点。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各项活动。小组活动是生物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课外活动组织的原则是:1.与课程内容相结合的原则 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但活动内容还应与书本知识紧密结合起来,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出发点,适当扩大、加深。课

—3—

外活动与课堂教学内容既要相互配合,又不能脱节,也不要重复。2.应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课外活动时应考虑实际情况,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即根据学校及周围的条件、生物生长发育的季节性、以及学生的情况(学生的爱好、知识基础及年龄特征)来安排内容。3.与其它学科相融合的原则 在活动中,还可以考虑与其它学科的兴趣小组一起活动,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使知识融会贯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4.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愿选择参加活动,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因材施教

三.生物第二课堂活动的基本内容

根据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学生特点和学校师资及物质条件等,活动的内容主要有把生物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分为基础类、经济类、探究类和宣传类等四种类型。具体的可分为:1.农业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对农、林、牧、副、渔多方面的兴趣,掌握一些农业生产的技术,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农村实际工作的技能。诸如作物栽培、蔬菜栽培、果树栽培、林木栽培、花卉栽培、食用菌栽培、畜禽养殖、农产品加工、动植物驯化、生物防治等。2.科学小实验。培养学生进行简单生物实验的科研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诸如种子萌发率的

—4—

测定、生长素在扦插中的作用等。3.掌握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的方法,了解家乡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及发展经济的资源优势。诸如动植物标本采集制作、生物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及对环境适应的观察、生物资源和生 态环境调查、害虫害兽和防治、益虫益鸟益兽的保护、生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以及科技小论文的撰写等。4.调查、访问、参观等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乡情,增进热爱家乡的情感。诸如人口问题调查、粮食问题调查、耕地问题调查、农业专业户和生态村参观、自然保护区参观和调查等。5.知识讲座、图片展览、知识竞赛等活动。诸如生物科学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乡土生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人口与计划生育等知识讲座、珍稀动植物图片展览、生物知识竞赛等。

四.开展课外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1.加强计划性。计划性是搞好课外活动的保证,所以要抓好活动计划的制定与落实。每学期开学初,各指导教师要制定活动计划,包括定时间、定地点、定学生、定成果。2.适时督促检查应适时检查学生课外活动记录,要求学生记录实事求是、详细。始终让学生具有活动的自主意识,思路清晰,独立操作,实验报告要规范、详细。总之,生物学课外活动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生物学

—5—

特长,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希望广大生物学教师共同探讨,发挥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特殊作用。

综上所述,课外活动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需要,也是现代教学思想和方法论的热门课题之一,因此有必要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使其在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篇6:生物课堂活动的开展形式反思

传统的教学中主要以教师的讲解为主,随着教学的改革不断深入,为适应时代要求,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中要扮演好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就必须设计好每一堂课,而课堂中学生的活动形式就显得尤为重要,经过研究和考证,我认为在课堂中采用以下活动效果较好。

一、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最常见也是最简单易行的课堂活动形式。教师需要在课前精心设计好要讨论的问题。要想通过学生的讨论明晰知识就必须把每一个问题设计好,这样才能起到引导的作用。问题的设计不能太简单,否则没有讨论的价值。也不能太难,否则学生无处下手,打消了学生讨论的积极性。所以问题的设计是讨论成功与否的关键。

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不但可以发现学生对知识的疑惑点还可以引导学生不偏离正确的思维方向。

讨论结束后,学生应及时反馈讨论的结果以及讨论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

经过学生一番讨论,不但可以明确知识,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在讨论过程中还可能会生成预料之外的问题,有助于对课堂的升华。

二、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提前创设好情境,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编排、整合及创新性演绎,这既是对知识的实践应用,也是对学生自身综合素养的锻炼。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学生由于要在“舞台”上表演,所以一定会精心准备。因此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对知识能够有深入的理解,并且能够对所扮演的角色记忆深刻。在表演结束后安排学生之间相互点评、质疑。通过思维碰撞、问题辨析使学生的探究趋向深入、完整。

例如,在讲到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时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各个内分泌腺,让学生学习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激素的`化学本质、激素的作用等。

三、模型构建

在生物学中,有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模型建构首先要收集生物学现象和事实,然后进行抽象与概括。

例如,讲到有丝分裂时学生对分裂的过程不能很好的记忆和理解,用橡皮泥构建出染色体的模型,并且模拟分裂的具体过程相互讲解,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突破生物学中的重难点。又如,在讲解分裂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数量变化时,学生经常会混淆三者之间的关系。如果让学生用数学曲线图构建数学模型,更有助于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

四、模拟实验

生物的学习很多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在近些年的高考题目中实验题所涉及的比列逐年加大。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加强实验的训练。教师在课堂中可以进行模拟试验,这样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生物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亦可应用于生活。

例如,在讲到受精作用时可以用两个小桶模拟雌雄生殖器官,桶内放入标注了基因的乒乓球模拟配子,学生从桶内分别取出两个小球放在一起模拟受精作用,并且统计组合的类型及数量。通过这样的一个模拟实验,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受精作用产生的受精卵种类及比例。

篇7:中学生物活动总结

我们从第八周开始的,提前制订了每周的活动计划,活动时间是周六上午9—11点。我们每周周三把周六要活动的内容详细的打印出来,有的要制成表格等,到活动时发给每位学生或者是以小组为单位,

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我们主要进行了校园内及千亩游园生物的调查活动,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练习及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洋葱及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在校园内收集鼠妇并观察鼠妇,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观察种子的结构,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观察叶片的结构并学会制作叶临时切片等,由于时间不允许,加上季节我们的个别计划没能完成,像花的结构只有到明年春天才能进行观察。

1、小组成员学会了对生物的调查方法,同时还认识了校园的一大部分生物,由于天气变冷,树叶落了,所以有个别植物不易认识区分。

2、小组成员熟练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步骤和原理,能使用显微镜快速找到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我们还进行了显微镜使用操作比赛,小组成员都在制定时间内圆满完成,效果特别好。

3、小组成员学会了制作洋葱鳞片叶临时装片、番茄果肉细胞临时装片、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叶片的结构的临时切片等。同时还掌握了规范操作和注意事项。

4、小组成员通过去抓鼠妇,知道了鼠妇的.生活环境,还学会了探究活动实验方案的设计、问题的提出、做出假设、方法步骤和结论的得出,还弄明白了探究实验怎样去设计对照实验,充分理解了课本中对照实验的概念。还培养了学生的爱心要爱护生命,做完实验后把鼠妇放回自然中。

5、小组成员通过对玉米、大豆、花生种子的结构的观察实验,牢固掌握了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是有果皮和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是有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同时还学会了区分它们,它们的胚的结构相同都有四部分组成,都有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单子叶植物的胚有一片子叶,营养储存在胚乳内,双子叶植物种子胚有两片子叶,营养储存在子叶内。比如我们吃的小麦面粉,营养在种子的胚乳内,我们吃的花生油,营养在种子的胚的子叶内。

篇8:如何开展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堂活动

一、鼓励学生多动手

生物学科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 很多生物学理论、规律都是由大量的科学实验总结得出的。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结合生物学科特点和课堂教学内容, 联系现实生活素材, 以构建有利于学生参与的课堂教学氛围, 并给学生动手操作提供条件和机会, 以让学生在获得生物理论知识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生物学素养。尤其是在生物实验教学中, 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 教师都应该以趣味化的导入方式, 让学生多动手参与, 如亲自准备实验素材、实验用具, 动手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等, 以便能够在动手操作中更好地熟悉实验规范, 掌握实验步骤, 得出实验结论, 最终强化自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生物现象的认知。

二、启迪学生多思考

新课改倡导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多思考, 从而打破思维定势, 培养多角度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传统课堂大都采取教师讲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教学方式, 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造成了学生学习的被动性, 而且没有给学生留下任何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习得的知识都是教师灌输的, 根本没有自己的理解和认知。新形势下的生物课堂教学一定要一改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 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丰富多彩。生物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 多注意结合学生的学习情绪, 将本节生物课的教学目标、任务以能启发学生多思考的方式来展开, 并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 在给学生以熟悉感的同时引导学生对生物现象多思考、多探究。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 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产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 从而探究生活中的自然科学现象中蕴含的生物学原理, 发现各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三、争取学生多表达

初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 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较强, 在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上, 教师要争取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无论是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还是学生展示课下搜集的生物素材, 教师都要争取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如在课堂上,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加以梳理, 结合自己的理解来表达自己对一些生物现象或问题的看法, 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一般而言, 一节课临近结束的时候, 教师总会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一个小结, 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进行课堂小结, 并进行个人观点的表达, 以便学生之间能够相互补充和强化, 这样一来, 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也就更加深入和透彻了。

四、强调学生多阅读

初中生物教材中很多篇章图文并茂, 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趣味性和知识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阅读教材内容, 并能从中发现有用信息, 一方面在基于教材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拓展和延伸, 另一方面也能促使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 提高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毋庸置疑, 无论多阅读教材篇章还是多阅读学习资料, 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开阔学生的视野, 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深厚的知识积淀, 以便在关键时候厚积薄发, 同时也会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求知态度和探究精神。此外,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课外多搜集一些有关生物的阅读素材, 在课堂上组织小组讨论交流的时候, 可以更好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 获得成功感和愉悦感, 也能够激发更大的学习热情。

五、组织学生多辩论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 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要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以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如可以把班级学生分为小组, 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提出一个可以进行讨论或者争辩的话题, 并给学生一定的思考、讨论和交流的时间, 以便能够在辩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对知识的掌握。此外,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个可以进行正反论证的问题, 让学生课下搜集可以证明自己观点的材料, 以便在课堂辩论活动中能够旁征博引, 这样一来, 既培养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能够让学生在辩论中强化认知, 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六、引导学生多评价

新课改强调了课堂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在生物课堂教学中, 学生作为学习的肢体, 应该教师一起参与到生物教学评价中来, 可以师生互评、学生自我评价, 可以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学习小组之间互相评价或者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评价, 以便在评价中更好地学习别人的长处, 弥补自己的不足。同时, 多元化的课堂评价, 也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参与课堂评价的教学方式, 在教师的指导下, 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也能更多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在学得知识的同时, 学会与他人交往, 提高综合素养。

七、强调学生多练习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教师的“教”要围绕着学生的“学”来进行, 教学相长才是最佳的教学状态。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不仅要在学生的参与下进行新课的教学, 而且还要给学生布置一定的课堂作业或者进行一些小测验, 以便学生能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 在测验中了解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同时, 通过这学生的练习作业或者小测试, 教师也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效果, 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内容和方法, 加强针对性。

上一篇:北外网络学习心得体会下一篇:计算机网络毕业实习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