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让我怀念的日子

2024-07-27

12让我怀念的日子(共17篇)

篇1:12让我怀念的日子

让我怀念的日子作文

春节,如烟花般绽放又转瞬间消逝,令人怀念难忘!

春节前,老家只有爷爷奶奶在,而春节期间则是一反常态,十分热闹。每当离老家还有几十米时就能看见缕缕炊烟,笼罩着老屋,老屋在炊烟、竹林的掩罩下若隐若现。走上台阶,跨进大门,众人连忙迎了上来。爷爷把我们的行李放进屋内,奶奶在锅灶上烧火做饭,喊道“我孙子回来啰!”姑妈,大妈正在择菜,大伯正贴着春联,哥哥、姐姐和弟弟从场地上跑回来迎接我们。

春节,就是老屋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春节,就是充满了烟花炮竹的烟火味。

每年春节,我们总会早早准备好烟花炮竹。我们几个孩子常常在屋后竹林埋下“地雷,”再排成一列一步一个脚印在竹林里穿行,时不时就会踩到炮仗,发生爆炸,令人兴奋又害怕。春节当晚的烟火令人震撼。天一黑,一个个的烟花便按捺不住了,迫不及待的冲上天,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芒,地平线上转眼已明亮如白天。不经意间,爷爷已点燃了场地上的烟花,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响声,耀眼的光芒。我们几个孩子在场地上摆放炮仗,点燃烟花,手里挥舞着烟花棒,在空中留下了一道道火红的“飘带”。玩累了,靠在椅子上,对着远处的烟花指指点点,评论着哪家的烟花大,谁家的烟花好看,哪个烟花的声音响……

春节的.烟花是令人怀念的。

大年初一,奶奶带着我们朝着东边走去迎财神,我们几个孩子拿着狗尾巴草,蹦蹦跳跳。大人们在小河边停下脚步,在小河边或站在或坐着聊天;我们孩子则在河上独木桥走来走去,在河边比赛打水漂;在枯黄的农田之中,我们一大家子给它带来了生机。

老家的那片农田,记录了那令我怀念的日子。

春节,那个让我怀念的日子,让我们团聚,让我们快乐。春节的一切经历,都会铭记在我脑海之中。

篇2:12让我怀念的日子

岁月沿着青色的苔痕攀爬上回忆的墙角,一朵天荒地老的花瓣深深地嵌进生命里。下过雨的河面上超了波澜,幽幽地诉说那些怀念的歌。

我记得也是在这样一条寂静的溪水中,引发了一连串悦耳的碰撞,我和妹妹,我们一起将那安静的淡雅涂抹成点缀岁月的色彩。

有风的一个下午。

妹妹领我出去采风,十一二岁的年纪,生命是一首无瑕的歌。我们带着比天空更明亮的微笑,奔跑在草木清新的河岸上。

“你说,这里藏着什么小动物?”

妹妹一脸神秘地笑……

“动物?”我环顾四周,四面都是呼啸而过的风声和一望无际的田野,安静的风景。

“呵!大自然中没有动物可就不好玩了!”她这么说着,一边从清澈的河水里捉出一寸长的小鱼来,那边那只脚又伸进密密的草丛里,不一会儿就爬满了绿色的蚱蜢。

我从小最怕动物了,哪怕是一只蚂蚁!我厌恶又惊恐地瞥了一眼,“它们不咬人么?”

“咬人?”妹妹像是听到了什么蹩脚的笑话,咯咯地笑了起来,她笑的时候眼睛眉好像一弯浅浅的月牙儿,放出淡淡的亮光来。

我拘谨地站在那里,像个犯了低级错误的孩子。妹妹拉着我的手说:“你真的应该敞开心扉,来贴近大自然的心脏!”

于是那个下午我结识了一群来自山川河流的古老生物,它们从各个美丽的风景中探出头来,迟疑地爬向我们柔软而湿润的手掌。

与我的肌肤上贴满了各种各样的小动物的体壁,我的生命的那些空虚一下子一扫而空,而被填得满满的,它们有力地跳动地生命,此刻与我的呼吸融为一体,妹妹欣慰地看着我笑,笑得那么温暖。

那个令我怀念的日子,始终没被覆上历史的灰衣。我知道为什么。

简评:一次平常的亲近自然的小事,在小作者的笔下居然写得如此清新隽永。能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作文中那优美流畅的语言,精当传神的细节描写,无不体现着小作者超出同龄人的文字驾驭能力。在行文中扣住“让我怀念的日子”

篇3:怀念与她相处的日子

童年时期, 我和她是最要好的朋友, 任何烦心事都可以与她交流, 沟通。她也总是认真地, 静静地倾听着, 然后微微一笑, 给我提出许多好建议, 让我的心情随之好了起来。那段日子, 我的世界, 总是春暖花开。

那天, 我们俩的心情都不怎么好, 心情都跌到了低谷, 我和她的世界, 都被蒙上了一层灰雾。因为我们都没评上班干部, 我们手牵手, 来到塑胶操场, 连跑了三圈, 最后一下子摔倒在草坪上, 仰望蓝天, 看着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鸟儿与到处飘荡的白云, 我们都大哭了起来, 谁也没有安慰谁, 谁也没有阻拦谁, 因为我们知道, 这习惯从小学一年级就已经养成了。当我们的心情颜色变为灰色时, 我们就携手在操场上用跑步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心情。突然, 她跳了起来, 对着蓝天大吼:“我不服!我不肯认输!”看到她的这番举动, 我的心情被她又涂成了五彩缤纷。于是我和她一起吼了起来, 操场上回荡着我们的回音……

后来, 她转学走了, 我的心情被抹成了黑色。我一个人默默地走在我们曾经走过的跑道上, 我想笑着面对我们的回忆, 可却是哭着逃避着残酷的现实。这个时候, 再也没有一个人能陪我一起奔跑在时间的小路上, 再也没有一个人能陪我一起去回顾以往的美好, 再也没有一个人能陪我一起去看那盛开的樱花, 再也没有一个人能陪我一起看我们种下的小树苗, 我一个人慢慢地走着, 走着……

如果你能在遥远的天边看到我的话, 你就向自己的心中招招手, 也许我也能看见你, 心情也会五彩缤纷的!

那段日子深深地留在了我的心中, 让我永远怀念, 因为在那个冬天心里不冷, 春天来的时候, 心也开始渐渐融化。

学校:湖北襄阳市第三十一中学;导师:罗小琴

篇4:怀念充满勇敢的日子

在朋友眼中,我算不得一个真正的女生。

譬如说,逛街的时候我会走在外边,让朋友走里边;过马路的时候,我会紧紧挽住身旁的人的手;遇到蟑螂的时候,我不是尖叫而是上前一脚踩死它。去超市的时候,我总帮友人拎包和推车,即使对方不需要我这么做。

我一直固执如此,只是因为,从小我的梦想就不是教师、作家或律师,而是成为一名行侠仗义、浪迹天涯、劫富济贫的女侠客。我认为我天生就该如此。

其实这如此英雄式的无所谓有的梦想,正是来源于2000年热播的《雪花女神龙》。没错,那时我六岁。我到现在不怎么清楚一个正在幼儿园的黄毛丫头是怎么看懂那部剧的,或许也没看懂。总之,里面的上官燕挂在了我心里的最高处,闪闪地发出金光。我便耍着一把风靡所有玩具店的塑料宝剑,嘴里不住地“嗬”、“哈”、“嗬”、“哈”,并为之取了一个当时最新潮的名儿——雪花剑。

雪花剑被我耍了将近一年。终于,在我将要步入小学的殿堂,也是我认为自己大功已成之时,我严肃地向爸妈宣布我要上某某文武学校。爸妈顿时凉慌失措,把我抱在腿上,递来我爱喝的酷尔橙汁,笑眯眯地说女生是不能习武的,要读书要有文化。我却不为所动。爸妈赶紧扳过我的脸:习武了就不能玩布娃娃了!习武了就不能看小人书了!习武了就不能喝橙汁了!习武了就不能吃肯德基!我哭了。爸妈终于松了口气。后来……后来就同其他的小孩一样上了附近的小学,就当要习武之事没发生过,我也总不明白为什么习武要放弃那么多我最喜欢的事儿。但是我的女侠梦没有停止,我认为我会是一名隐姓埋名的女侠。同样,在时间的流逝中我也明白了其实习武并不等同于去尼姑庵!

那个充满着勇敢的女侠梦,潜移默化地促使我在充满磨难的生活中沉淀下来,成为了一个充满勇敢的——平凡女孩。

记得有一次与友人结伴走夜路,我嘴上不住地说着这有什么好怕的,可是心里却始终慌得厉害。我紧紧牵住她的手,装得镇定地走在那漆黑的夜晚里。突然,身旁传来一阵的声响,友人吓得不敢走。我突然发扬了女侠精神,把她拉到自己身后,大声喝斥着:“谁?谁在那里?”微弱的路灯照映着我大义凛然的脸庞,我的额角沁出了汗。没有人回答我,只有那一阵阵微风。“喵咪!”一声猫叫,一只黑猫从身旁窜了出来,迅速跑开了。我们都呼了口气,相视一笑。

年少曾经梦想仗剑走天涯,但现在我只能够追忆与怀念那些充满了勇敢的日子。我庆幸,至少我能够用我不丰满的羽翼保护我所需保护的人,这样就足够了。

篇5:怀念的日子

时光悄悄,一去不返;

回忆纷纷,记忆犹新。

立足今日,应对未知的一切,我不禁怀念起了那些最真,最自在的日子——童年时光——

“叽叽——”鸡叫声接连不断,镜头推近,画面中是一个仅有几岁的小女孩,她正一手端着饭碗,一手拿把勺子,不时会舀起一勺饭,然而却“刷”的倒在了脑后,她呢浑然不知,继续舀继续倒,引得一群小鸡跟在她身后,自愿当起来了小跟班,她自是自得其乐,嘻嘻哈哈笑得开心!

镜头一晃,还是她,只是她此刻在干嘛呢?!瞧,她蹑手蹑脚地跑进房间拿了些什么,一会儿竟“嗖”地消失不见了,转眼就到了厕所,她立刻放下手中多出来的鞋,用小手拍拍胸脯,又吐了吐舌头,笑着嘀咕起来:“总算拿到了,臭爸爸,教你敢训我,哼哼……”哦,原先如此——怪不得这么大好的午睡时间,这么贪睡的她竟然在到处乱跑……

“咦,鞋子呢?”爸爸醒了却怎样也找不到他的爱鞋,急得团团转,看着他着急的摸样,女孩别提多开心了,笑得跟花一样,但当爸爸问起她时,她却眨巴眨巴眼睛:“我怎样明白?”

“你鞋怎样放在厕所里?”这时妈妈不合时机地一脸疑惑的拎着鞋走进来,爸爸一见爱鞋便明白了,他看了一眼女孩,女孩嘟起小嘴,仿佛在不满妈妈怎样在这时拿来了,自我的辛苦又白费了,但她又眨巴眨巴眼睛回看爸爸,一点内疚都没有,好想在说:“就是我干的,你能怎样?!”是的,他不会把她怎样,因为那时的她还太小……

她就是她,只是我的回忆,而不是如今的我,那样的年纪,那样的单纯简单,我已不具备,只是忍不住的回想,怀念……

篇6:怀念的日子作文

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怀念小时候,怀念您,怀念我们的日子。

您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却不知珍惜;当您悄然离去,不再教我们了,离开了我们的班级,我们将思念寄托于您――李老师。

还记得,刚会用钢笔的我们,充满了好奇。写字本上,歪歪扭扭的字,弄得满手都是钢笔水的我们,不知所措。而您,竟微微弯下腰,轻轻地握着我们的手,耐心地指导着,鼓励着我们,引导者我们。我的心思却不在这里,东张西望,猛然抬头,触碰到了您的脸颊,您的脸颊依然充满笑容。把着我的手,轻声说:“这应该这样写,注意这有顿点……”看着您那专注的眼神,我仔细的听着,沉浸在这美妙的声音中。在我们的笔尖下流动着快乐的.音符。我想念,想念着这样的日子。

还记得,那篇作文。那天,您把我叫到身旁,问我:“这作文是你写的吗?”我点了点头,您用那温暖的手抚摸着我的头,笑呵呵地说:“你的小脑袋瓜里挺有东西啊!”我满心欢喜,因为我得到了鼓励,我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您的鼓励,是我一生的财富!我想念,想念这美妙的声音。

还记得,您的身影,您与我们的欢声笑语。还记得,您为我们精心准备的游戏,您与我们的合作。在游戏中,您就好比我们的朋友,与我们共同欢跳,与我们一起动手,体验乐趣。

您那顽皮的身影,如同一个孩子;您那美丽的脸庞,充满了欢笑;您那飘扬的秀发,流动着芳香;您那温柔的话语,是我们温暖的港湾!

篇7:怀念童年的日子

对我而言,童年是天边的彩霞;是美好的回忆;是最快乐的日子。

小时候,我最喜欢和同伴一起到海边玩。

这不,去年夏天,()我约好同伴们,就又来到了海边。在海边,我想起了几年前的情景。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我们来到海边。这时,我开心极了。

我到处捡贝壳、抓螃蟹。可,一不小心,掉到了水里。我不停地喊救命,可每次都只能喊到“救”,就喝了半口海水。突然一股力量把我往上拉,一看,原来是我的铁哥们“大头”。他使劲把我往上拉,他这次又要嘲笑我这个“大少爷”了。果然,他生气地说:“你连狗扒都不会,还掉水里去了!还有,你再不减肥,我就拉不动了!”听了这话,我真哭笑不得。

我从回忆中醒过来了。可现在,我还不时想起这些记忆。

啊!童年原来就是海边的记忆;也是一段奇妙的旅程;更是人生上的里程碑。

篇8:12让我怀念的日子

关键词:池莉,缺失性体验,自由,知识分子

文艺心理学里的缺失性体验即主体对各种缺失 (物质和精神的) 的体验。它主要分三种情况:一是在童年或者早年得到过美好的东西, 由于后来缺失而不断回到这种体验中;二是在早年由于对比而强烈地感到失落, 因此一直在生活中强烈地渴望着;三是在生活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想, 但由于现实总是没有办法得到它, 只好在缺失性体验中寻找。缺失性体验是一种深刻的生命体验, 是个体生命基于现实的种种缺失而产生的强烈情感冲动, 它可以激发生命个体丰富的想象力, 并在想象中取得对现实缺失的弥补, 实现生命平衡。缺失性体验是池莉小说创作的重要内驱力。池莉的缺失性体验最突出地体现在《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里和《口红》中。

一、对自由和好人缘的向往——池莉缺失性体验在《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的体现

池莉在《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中通过对中国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一段历史和一个主要人物 (豆芽菜) 的成长叙述, 把自己对生活的经历和感受, 把自己对自由和好人缘的向往赋予给了作品的主人公, 从而实现对自身缺失的弥补。

池莉在小说中并没有直接介入, 而只是通过对豆芽菜的行动和心理描写来影射她内心的向往, 来追求她想要的自由和认同感。由此更能发现, 豆芽菜身上凝聚着作者本人的生存经历及缺失性体验。

池莉这部小说的背景在农村, 小说里的豆芽菜一直顽固地坚守着自己的理想——自由。然而, 最后她仅有回忆, 这个美丽执着的女孩最终在生活面前落荒而逃, 生命的幻想最终也破灭了。从小说中对豆芽菜命运的安排并不难发现, 这也就是池莉对自由和好人缘的缺失性体验的表现。池莉的缺失性体验主要是童年时期的生活的枯燥与邻居小孩的快乐, 对比强烈而感到失落, 因此一直在生活中强烈地渴望着得到丰富的童年;于是在她的生活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想, 但由于现实中总是没有办法得到它, 只好在缺失性体验中寻找。她从小缺少朋友, 也缺乏自由, 在邻家小孩成群结队兴高采烈地在她前面跑来跑去, 还互相传递野果子的时候, 她就产生了强烈的失落感, 因此她也渴望在生活中能够得到。另一方面, 她从小缺乏自由, 当她在小时候看《红楼梦》被发现并被父母禁读课外读物时;在她写日记被父母偷看时;在她晚上不能出门、中午必须睡觉时她就深深地感到了自由的难能可贵, 于是她努力掩饰自己的内心想法和需要, 努力地做好孩子。但也因此她在生活中逐渐地形成了对自由的向往, 而现实生活中又总是没有办法得到, 所以她只好在内心不断地寻求, 并通过日记、小说作品的形式来表达。尽管池莉一再表明, 这只是一部虚构的小说, 但也正是因为她知道在生活中自由和好人缘的不可求, 所以她选择做一个好孩子, 做一个老实本份的人。而豆芽菜则不一样, 她在下乡的誓师大会上, 不顾母亲的反对, 穿上李结巴为自己量身定做的衣服, 戴上月牙形的有机玻璃发卡, 吸引了全场所有人的目光, 扩大了自己在老知青中的影响。因此在她刚到农村的第一天, 周围的许多老知青便慕名而来。下乡后的豆芽菜更是充分地享受着农村的自由, 说黑话、穿考板裤, 和知青们打得火热。哥们义气地为室友冬瓜和丝瓜二人承担耻辱, 并因此经历了人生的第一次变故, 贫下中农一改往日对豆芽菜的热情和关怀, 对她说三道四。但生性乐观的她在得到关山假意“关怀”后心情又开朗起来, 并且两人开始了短暂的恋爱, 但在慢慢的交往中她发现关山表里不一、专制、自私。她终于忍无可忍, 来到小瓦的豆腐房, 在那里她才发现自己真正的爱情。为此, 小瓦和关山支持者在猪臀大战一场, 豆芽菜终于找到了自信。但伴随着小瓦的胜利而来的是, 关山和小瓦先后离开了马档, 只留下豆芽菜在农村。这就说明了主人公豆芽菜所追求的“好人缘”和“自由恋爱”是不可能会得到的或是不可能会一直拥有的。因为池莉她深深地明白, 自由和好人缘在现实生活中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二、对商海的肯定与向往——池莉缺失性体验在《口红》中的体现

《口红》是池莉的一个剧本, 后来改编成小说。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的命运与是否毅然投入商海, 弄潮市场经济有着直接的、必然的关系。弥漫在文中对商海的积极肯定和向往之情又是缺失性体验对池莉创作的影响:即池莉内心向往商海却不能实现的缺失导致她在文学创作中发泄不满情绪, 并寄希望、理想于文艺作品以获得想象性弥补。

《口红》中的江晓歌从与赵耀根结婚到与赵耀根离婚这段人生经历, 是典型的弃妇悲剧:多年一起生活的“妈妈”原来是后母;历经艰难与赵耀根结婚;婚后不久丈夫入狱;为救丈夫低三下四讨好受害人家属, 与好色的李主任周旋;丈夫出狱后被原单位发配到码头做搬运工, 事业不顺;丈夫离家闯荡深圳, 自己被婆婆赶出家门, 既要上班又要抚养女儿还要每月寄钱救济婆婆一家;好不容易丈夫衣锦还乡却发生一系列冲突, 终于离婚。然而故事并没结束, 江晓歌毅然投身商海, 以自己的坚韧、勇气和智慧, 几经挫折之后成为成功的女企业家, 有名有利, 还赢得了赵耀根一家的敬重, 并重新拥有赵耀根的真挚爱情。尽管在唐燕影制造的绑架案中, 赵耀根永远地离开了。但综观全文, 江晓歌不是一个弱女子, 而是自尊、自信、勇敢、坚韧、大度的女性, 令人敬佩。

其次, 小说的男主人公赵耀根、宁岸和江晓鸥的身上同样能看到池莉的缺失性体验。赵耀根原本是单位的团委书记, 前途大好, 却因为斗殴而顶替江晓鸥入狱, 本来是防卫过当却被一拖再拖, 好不容易出狱却被单位发配到码头做搬运工。一度伤感之后, 嗅到改革开放的气息, 决定背水一战, 与江晓鸥南下深圳, 最终苦尽甘来, 衣锦还乡, 自己创业。他做贸易、生产保健品、造船, 生意越做越大。赵耀根不是一般唯利是图的商人, 他有自己的理想, 他投资社会公益, 涉足政坛, 是政协委员。虽然文章也写了赵耀根的大男子主义、暴富后的一段荒唐生活, 但他终于还是回归到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家和男人的角色, 并得到了江晓歌的谅解, 同意两人复婚。他的死也是为了营救女儿, 是作为一个勇敢的父亲形象而离开人世的。

与江晓歌、赵耀根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宁岸。宁岸是小说中知识分子的化身,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他, 是一所学校的教师, 让别人都觉得有主见, 有谋略, 对他无比地信任、敬佩, 尤其是在赵耀根出事入狱时的那阵子, 他就是大家心中的救命稻草。他重友情, 当得知赵耀根追求江晓歌时, 他忍痛放弃江晓歌, 而将爱情深深地埋入内心深处。为了让赵耀根早日出狱, 他出谋画策, 四处奔走。在江晓歌生活困难时, 他给予无私的帮助。然而改革开放后, 他却变得患得患失, 寒酸、迂腐, 甚至堕落。先是他管理的厂子倒闭, 再是回到学校不能复原职, 再后来越来越牢骚满腹, 抽烟、喝酒、赌钱、吸毒、打骂老婆, 完全变了一个人。即使有江晓歌、赵耀根的真诚帮助, 也无法挽救宁岸的堕落, 他最后消失在人世, 谁也找不着。

池莉之所以对《口红》中的人物做这样的安排, 并不是没原因由的, 正如她在《口红》中对宁岸的描写一样, 她害怕丢掉现有的职称和国家的保障, 不敢自己创业, 也就是因为有这么多的顾虑, 这就是缺失性体验中的第三种:生活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想, 但由于现实总是没有办法得到它, 只好在缺失性体验中寻找。池莉很明确地知道知识分子的穷途末路和商人的大好前景, 却只有一边保持着知识分子的清高和傲慢, 一边对改革开放后的商机虎视眈眈, 进退维谷。

篇9:怀念那些读书的日子

这是一群文学研究生,将要成为硕士或博士的。他们很诚实,也毫不缺乏聪明。我相信未举手者已做过上百道关于《红楼梦》或法国文学的试题,并且一路斩获高分——否则他们就不可能坐在这里。

问题在于,那些试题就是他们的文学?读书怎么成了这么难的事?或者事情别有原因:是什么剥夺了他们广泛阅读的自由?偷书

我当年就读的中学,有一中型的图书馆。我那时不大会看书,只是常常利用午休时间去那里翻翻杂志。

“文革”开始,这个图书馆照例关闭,因受到媒体批判的“毒草”越来越多,图书馆疲于清理和下架,只好一关了之。

1967年秋,停课仍在继续,漫长的假期似无尽头。但收枪令已下达,革命略有降温,校图书馆立刻出现了偷盗大案:一个墙洞赫然触目。管理图书的老师慌了,与红卫兵组织紧急商议,设法把藏书转移至易于保护的初中部教学楼最高层,再加上铁栅钢门,以免毒草再次外泄。不过外寇易御家贼难防,很多红卫兵在搬书时左翻右看,已有些神色诡异,互相之间挤眉弄眼。后来我到学校去,又发现他们话题日渐陌生,关于列宾的画,关于舒伯特的音乐,关于什么什么小说……这是怎么回事?你们在说些什么?

如果你是外人,肯定会遭遇支吾搪塞,被满脸坏笑的他们瞒过去。好在我算是自家人,有权分享共同的快乐。在多番警告并确认我不会泄密或叛变之后,他们终于把我引向“胡志明小道”——他们秘密开拓的一条贼道:茫茫书海,凝固着五颜六色的书浪。

一个没有考试、没有课程规限、没有任何费用成本的阅读自由不期而至,以至当时每个学生寝室里都有成堆禁书。你从这些书的馆藏印章不难辨出,他们越干越猖狂,越干越熟练,窃书的目标渐渐明晰,窃书的范围正逐步扩展,已经祸及一墙之隔的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距此不算太远的省医学院图书馆等。多年以后,我一位姓贺的同学积习不改,甚至带着一把铁钳和两个麻袋,闯入省城最大图书馆的禁区,在那里窃取了据说价值上万美元的进口画册——他当时正在自修美术。他的行为败露,被警方以盗窃罪起诉,获刑一年监外执行。

比较有意思的是,他走出法庭的时候,一位老法官竟对他笑眯眯的,私下里感叹:我那儿子要是像你这样爱书,我也就放心了呵!

老法官的私语其实是另一种宣判,隐秘的民意宣判。

这就是说,哪怕在大批知识分子沦为惊弓之鸟的时代,知识仍被很多人暗暗地惦记和尊敬,一个偷书贼的服刑其实不无光荣。说书

毕业后下乡,我插队在一公社茶场。在地里劳动的时候,尤其聚在树下或坡下工休的时候,聊天就是解闷的主要方法。

农民讲的多是乡村戏曲里的故事,还有各种不知来处的传说,包括下流笑话。等他们歇嘴了,知青也会应邀出场,比方我就讲过日本著名女间谍川岛芳子的故事,是从我哥那里听来的,颇受大家欢迎。

黄某不是我的同学,是他留城的姐姐托付给同学带下乡的。他个头小,平时不大言语,只喜欢拉拉小提琴,不过肚子里还真有料,话闸子一打开都是我们闻所未闻之事。鲁仲连义不帝秦,信陵君窃符救赵,孟尝君受教冯谖……我多年以后才知道,这些大多来自《战国策》和《史记》,不知黄某什么时候读在眼里,记在心头。

这些闲聊类似于说书,其实是中国老百姓几千年来重要的文明传播方式。在无书可读的时候(如“文革”中),有书难读的时候(如文盲太多),口口相传几乎是一种民间化弥补,一种上学读书的替代。以至很多乡下农民只要稍稍用心,东听一点儿西听一点儿,都不难粗通汉史、唐史以及明史,对各种圣道或谋略也毫不陌生。其实这何尝不是一种坚实的文化?有一次,说起两敌对大国之间的微笑外交,一位在我身旁的老农突然插嘴:“有什么好说的?诸葛亮气死了周瑜,还要去吊香吗!”我听得一蒙,发现自己把形势和国策摊上一堆,其实哪比得上他一句话这么简洁和通透?

像农民一样,知青中还有些故事王,相当于口头图书馆。邻近的某公社就有这么一位,据那里的知青说,此人头有点儿歪,外号“6点过5分”,平时特别懒,每次央求女知青代洗衣服,就以讲故事为回报。凭着他过目不忘的奇能,绘声绘色的鬼才,每次都能让听者如醉如痴意犹未尽而且甘受物质剥削。护书

在我的同队插友中,张某好诗词,带来了《唐诗三百首》。贺某想当画家,带来了石涛、林风眠、关山月以及米开朗基罗的画册。我是造反习气未脱,带来了《联共(布)党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一类,大家互通有无交换着看。不要多久,交换范围又扩大到其他队,一直交换到很多书没有封皮和脱页散线的地步。

根据最高领袖的指示,知青下乡是接受“再教育”的,在农民面前得夹起尾巴做人。茶场有一党支部副书记,自觉责任重大,成天黑着一张脸骂人,晚上还到处巡查,查到知青房间里有声响就隔窗偷听,看是否有人说反动话,是否有人收听敌台。

他也经常检查知青们读什么。好在他文化水平不高,在辨别读物方面力不从心。有一次他看见法捷耶夫的《毁灭》,先问“毁”是什么字,问明白了再一举诛心:我们现在都在搞建设,你怎么成天搞毁灭?你想毁灭什么?

我急忙辩解:“毛主席都说这本书好。”

见他狐疑,便翻出《毛泽东选集》中的白纸黑字,这才让他悻悻地走了。

另一次,他冲着马克思的图片皱起眉头:“资本家吧?开什么铺子的?”

“亏你还是共产党员,连老祖宗都不认识了?”我抓住机会再将一军,使他脸上有点儿挂不住,只假装没听见,去找什么锄头。

有了这样一些经验,知青们发现乡下干部其实不难对付。有人传看司汤达的《红与黑》,被干部们询问看什么,就说是看两条路线斗争史,还说作者是马克思他舅。干部们不知马克思的舅和姨,也就马虎带过。

农村当然也兴阶级斗争,只因为干部们大多缺少文墨,文化封禁较难落实。即便在城市,禁区也是有缝隙、有缺口、有偷越暗道的,爱书人稍动心思其实不难找到自保手段。比如《毁灭》、《水浒》、李贺、曹操这一类是领袖赞扬过的,可翻书为证,谁敢说禁?孙中山的大画像还立在天安门广场,谁敢说他的文章不行?德国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法国社会主义一直被视为马克思主义三大来源,稍经忽悠差不多就是马克思主义,你敢不给它们开绿灯?再加上“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有比较才有鉴别”、“充分利用反面教材”一类毛式教导耳熟能详,等于给破禁发放了暧昧的许可证,让一切读书人有了可乘之机。中外古典文学就不用说了。哪怕疑点明显的爱情小说和颓废小说,哪怕最有理由查禁的希特勒、周作人以及蒋介石,只要当事人在书皮上写上“大毒草供批判”字样,大体上都可以堂而皇之地收藏和流转。抄书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高一级有一美男,工人子弟,篮球打得好,毛笔字写得好,又有浑厚男中音,在早晨的树林里呵的一声开诵,立刻晕了一大片女生。红卫兵们爱诗热潮由此而起。郭小川的《青纱帐/甘蔗林》,贺敬之的《三门峡/梳妆台》、普希金的《致大海》等,立刻成为被大家争相传抄的朗诵文本,成为昼夜里此起彼伏的男声和女声,包括有些人对舌头痛苦的折磨。

当时大家几乎都有一两本手抄诗。下乡后,诗心在劳累中漸失,娱乐只剩下夜晚唱歌这种自我播音,于是抄歌的还是不少。苏俄的、美国的、拉美的、欧洲的、南亚的、日本和越南的,加上中国少数民族的歌曲,尤得很多女知青的青睐,几乎也是人手一册。

一些知青做着文学梦或科学梦,当然更有抄书习惯。我在县城里结识黄某,后来当上编剧的一位,发现他抄录了几大本古文,深受震动和启发,回乡下后也如法炮制,每借来一书,便择优辑抄,很快就有了厚厚几本,以弥补藏书的短缺,以备今后温习。好几个早上起来,我的面目被人取笑,原来是柴油灯的烟太多,晚上抄书时靠灯太近了,太久了,鼻息吸引油烟,就会熏出个黑鼻子和黑花脸。知青点的朋友们也经常帮我,比如发现废品站有什么旧书刊,发现商店里有包装货品的旧报纸,就会留心多看一眼,把有用的纸片带回来给我。

凭借手抄书一类手段,知识薪传一直明断而暗续、名亡而实存。如果真是“垮掉”和“断层”,文革后数以百万计的好学生后来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篇10:怀念的日子

想到过去的我们,能够为了一点小事争论不休,能够在一块拉东扯西,晚上聊天会聊到凌晨,尽管是很幼稚的话题,但在我们嘴里却也是津津乐道,哈,过去的我们是那么无忧无虑啊!

记得的这时候,我踏进初中的校门,一切都是那么陌生,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一切都是那么吸引人,却又是让我胆怵,吸引人的是,第一次进入这么大的校园,见到很多新奇的事物。胆怵的是,人生地不熟,怕会没有朋友。

当我推开那扇门,我初一的生活开始了。可能是大家都不认识的缘故吧,相处的很好。一段时光以后,我已经适应了初中的生活,并且度过得很快乐,因为我理解了友谊的内涵。

当旧的一年过去,新的学年开始了,有幸,和恺分到了一个班。他在这一年,教了我好多,教会我坚强,教会我乐观的看待命运,教会我怎样应对人生。此刻,他不在我的身边,真的想念那些日子。

犹记得,那个宿舍——615,很难让我忘记的地方,在那,有我很多快乐的回忆。凡子、小马、阿凯、嵩嵩,爽、大伟,和他们在一齐,真的好快乐,我们曾约定,一辈子,既相识,勿相忘。

篇11:怀念的日子

以前,我们一齐奔跑在旷野上,一齐歌唱在湖边,一齐幻想在柳树下……无论有多么沧桑,我们都携手并肩走过;无论有多么艰难,我们都同甘共苦渡过;无论有多么困苦,我们都不会放下。那么多的困难我们都克服了,可唯独为什么有这一次,我们没有克服,而且还说了一句“井水不犯河水”,我不明白,你们为什么要那么执着,都快一年了,还死心踏地不肯言和。我也真不是个东西,朋友闹僵这么久,我竟不能与他们两个和好,悲哀啊!

记得上次运动会,你们都为我加油,可此刻我却一个人坐在草坪上,我心里凉啊,到了这个地步,我还能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记得那次有一个抽考考试,我是被老师选中的一个,到考场之前,你们都鼓励我:“考好点啊,别丢我们脸,”“考得好我买糖给你吃,”类似的话说了一大堆,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了。结果,我没有透过初赛,你们又来安慰我,又说了什么“没事没事,别悲哀,”“别哭兄弟,我买糖给你吃,哈……”之类的话,还模仿小沈阳的语调。我本来就不太在意,被你们这么一安慰,我半天说不出话来,在那儿闷笑了半天。而此刻,不管是我赢了还是输了,你们都是什么也不说,而我也再没有听到过你们的鼓励和安慰,只有我的一声声哀叹。

篇12:怀念的日子

之后还是碰过面,只是次数越来越少。大多数时候只是透过网络看到你的所有消息。厌恶体育课、喜欢班主任、嗓子疼……从来只是默默的看而不想留下回复。

每次一个人在街上走,会想起从前你陪我一路洒下欢声笑语,在路上讨论这天数学老师的新衣服,英语老师的新发型,语文老师的口头禅……并乐此不疲。

而此刻因为不在一个班,就再也没有跟你一齐回家的理由。两个班放学时光总是不一样,我总是等不到你。

每次在网上无聊的不明白干什么的时候,会想起以前属于我们的最后一点日子。我用一个暑假的时光写了一篇日志,说我们还会是永远的“二般人”。但是说来多嘲讽,最后果真成了永远——但是怎样只是我一个人的永恒?

每次喜欢单曲循环放歌听,来来回回的听一首歌只是为了听一句歌词:“我记得你笑得像孩子一样,诉说未来。”你说你很喜欢,我没有告诉你其实我也很喜欢。因为只是单纯的听到这句就回想起来你天真的笑脸,以及可听上去遥不可及的梦想。你说过,你不相信永恒,所以没什么好难过。那么我懂了,我其实也没有很难过的,只是太多沉甸甸的感情沉淀在心里,压得心口很闷。

每次没带雨伞过着懒得打伞的时候,看着飘飘渺渺的小雨点,我又会想起你。记得那次跟你出去是我情绪不好,躲开了你撑过来的雨伞,还佯装不在乎说亲近大自然。谁知过了一会儿你也收了伞说是懒得打。于是我们在雨中瑟瑟发抖,却坚强的什么都不说,只是感受着对发踢过来的温暖。只是此刻,在没有人陪我一齐淋雨了,雨中的小温暖再也无处可寻。

还有好多好多,一些琐碎的消失,或许你已经忘记,但是我全都珍藏在心理,待夜晚入睡前一一细数。因为我怕我忘了你,因为你说你觉得自我却爱,因为我想让你明白有这么一个人一向记得你。若我告诉你我这些杂乱的感情,你也许会笑我无聊,但是,你不明白自我对一个自卑小孩的内心产生多大的影响。我此刻还记得两年前,我们的一切是由什么话作为简短的开头:

“你叫什么名字,我们交个朋友吧。”

篇13:怀念吵架的那些日子

记得刚结婚那会儿,一个周末的傍晚,我用自行车带着她回娘家。在路上,她不停地说我没有管岳母叫妈,说的我火气上来,两个人便吵起来了。越吵越凶,她忽然从自行车后座上跳下来,撇下我离开了公路,拐向了通往渭河的一条沙子路。那时候,夜幕早已降临。我也不叫她,只是推着自行车默默地跟在她的后面。快到渭河边时,我轻手轻脚的停好自行车,紧紧地跟在她身后,准备在她纵身一跳时从后边抱住她。没想到,她并没有跳河,而是坐在河边,呜呜咽咽地哭起来。我也不管她,只是瞪着一双警惕的眼睛,随时准备扑过去。等她哭够了,我走上前去,把手搭在她的肩膀上,说:“该回家了吧?”

一个夏天的傍晚,她穿着一件很新潮的花裙子哼着歌飘了回来。我觉得那裙子太扎眼,就劝她退回去别穿了,她不听。我说你不听我就要打你;她说,你打你打!我一时火起,真的打了她。她一气之下,连夜回娘家去了。我也没管她,只是睡我的觉。可是,第二天她没有回来。过了三天,她还是没有回来。这下,我睡不着了,唉,为了一条裙子,伤了两颗心,怎么说也不值得呀!我又咬着牙等了她一个晚上,她还是没有回来。第二天一大早,我连早饭都顾不上吃,就去岳母家负荆请罪。我到的时候,已经是早饭后,我看见,她坐在娘家门前那棵高大的皂角树下,痴痴地望着树上的喜鹊窝出神。她看到我的那一刻,眼睛里有惊讶,有思念,有亲切,有渴望,有埋怨,有气恼,还有隐隐的羞涩。我终于把她接回了家。

还有一次,我俩因为女儿的教育方法问题争了起来。争着争着,我俩开始了人身攻击。她嘴硬得很,我嘴也不软。她骂我是土匪,我骂她是女妖;她骂我是毒蛇,我骂她是蝎子;她骂我是白眼狼,我骂她是白骨精;她骂我是大骗子,我骂她是小无赖;她骂我是一根筋,我骂她是筋一根;她骂我是衣冠禽兽,我骂她是飞天夜叉;她说你去碰南墙吧,我说你去跳渭河吧!说到跳渭河,我俩几乎同时嘿嘿嘿的笑出了声,因为我俩想起了她那天晚上跳渭河的壮举……

有人说,地球上有地震,有海啸,有火山喷发,说明地球还年轻着,能激动起来;如果有一天,地球上没有了地震、海啸和火山喷发,就说明地球过了青春期了,不一定是好事呢。我要说,两口子能争吵起来,说明还年轻着,有激情。吵一吵,对身体、对心情未尝不是件好事。像我们现在要吵架,真的吵不起来了,这不一定是好事。年轻的夫妻们,不平则鸣,有了怨气和不满,就大声的吵吧!爱要说出来,恨也要说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让爱情的花朵开得更加鲜艳,使单调疲倦的婚后生活充满生气、充满新鲜感。

篇14:怀念的日子

那次老师要我们参加运动会,我报了400米。但是因为我比较矮小,所以老师有些不放心,让我做个候补运动员。但是我并没有灰心,仍然与其他运动员一样进行刻苦的训练。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运动会召开之际,跑400米的运动员的脚骨折了,老师急的团团转,只好让我顶上,我心里又惊又喜:我能跑出好成绩吗?但我转念一想;这是为了班级的荣誉,我要加紧训练。

离比赛只有几天了,我努力的练习起跑与冲刺,只要一有空余时光,我就往操场跑,每一天都跑的汗流浃背,我心想:为了班级的荣誉,我必须要赢!

到了比赛那天,“男子400米开始报名。”我充满信心地走到起跑线上。

“准备”“跑--”“啪”的一声,枪手响了,我与所有赛手一齐出发了,由于个子矮,步伐小,尽管我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可还是排在了后面,但我并不气馁,暗暗为自我加油,我明白赛程还很远,但我相信自我的实力。一圈过去了,我赶了上来,并超过了两个,只剩下最高的那个同学了,我心里充满了期望,同学们的加油声此起彼伏,我使足了劲往前跑,心想必须要赶上她。但是她步伐比我大,我只能跟在她后边,离终点,只有70米,60米,30米…..这时,我像支离弦的箭一样,带着同学们的期望,用尽全身的力气,猛地往前一蹿,越过了终点。获得了第一。

篇15:怀念的日子

在初中这段时间里,最让我庆幸的是,我有一个团结的班团体,教师既严厉,又幽默,严厉时吓得人不敢喘气;幽默时又十分搞笑。同学们又活泼,又好学……总之,在我眼里,93班永远是最棒的。

那年夏天,我低压槽来到这个班级,第一天上课,第一个和我说话的人是个男生,叫小管,坐在我前面。最巧的是,我的同桌小张竟是我的小学同学!因为我们几个是前后桌,低头不见抬头见,很快就熟悉了。可是,小管总是和他的同桌议论小张,所以小张看不惯前桌的两个男生,尤其是和小管,动不动就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得不可开交,相反,前面两个男生就和我关系比较好,小管总是叫我姐姐,我和小管的关系自然而然就更好了。

小管人挺好的,学习嘛,也说得过去,就是除了数学课,别的课都睡觉,但他异常聪明,尽管常常睡觉,成绩却能够坚持不变,学起数学,可认真了,这点我这个做姐姐的就异常的佩服。他长得不算帅,但异常可爱,看见他,就有一种想笑的感觉,并且他很爱打篮球,动作挺敏捷的,别看他个子小,打起篮球来,还挺像模像样的哩!

介绍了一下小管,相信大家对他也有必须的了解了吧?我在那里有姐姐,有妹妹,有哥哥,就是没有弟弟,所以,一年多以来,他一向叫我姐姐,我也就拿他当弟弟看,我甚至能够依靠他,以至于有些事情我也有点儿偏向他,就因为这,小张还冤枉我“重色轻友”呢。

在那一年半的时间里,是我最欢乐的。我们聊天,一齐吃东西,考试前一齐复习,为了一道数学题讨论好久,说说笑笑,日子一天天过去,挺欢乐的,在学校,我们应对面;放假了,我们在QQ上聊天,说笑……我以为,我们会一向这样下去,不因环境和时间的改变而的改变,就算毕业了,同学们各奔东西,我们还是像原先一样不会改变,但事情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完美。

初二上半学期,我们班调座位,把我们两个调开了,打那以后,我的生活就少了很多笑声,并且小管也不常常和我说话了,我原本以为,我们之间的友谊很牢固,但我错了,有好几次,我从他身边擦肩而过,他也不看我一眼,我真的很难过,我不明白这一切是怎样了,直到此刻,我还是想不通,也许他真地把我淡忘了,我们今后会变成陌生人吗?

篇16:怀念的日子

亲爱的外公:

您好!

外公,你已踏入天堂三年了,不知这三年您过得好不好。您喜欢钓鱼,不知天堂里有没有湖泊供您垂钓,有没有像我这样调皮的小孩故意吓跑您的鱼?您喜欢吃外婆做的地瓜丸子,喝外婆酿的米酒,在那个外婆去不了的圣地有没有人给您做?您还喜欢搓麻将,在那里,会有人陪您“筑长城”吗?

外公,我好想您,真的好想您。我好怀念春日里,您去钓鱼,我在一旁又吵又闹,又蹦又跳,您气得赶我回家,但却舍不得打我一下;我好怀念夏夜里,我躺在竹床上,您教我对对联,念古诗,还一句句地教我唱戏,纵然我唱得不准,您依然笑着说:“真棒!”我好怀念秋风里,您忙着田地里的事,还抽空种了几盆菊花,我顽皮地折下含苞欲放的花蕾,您却满不在乎;我好怀念严冬里,您和我坐在火盆边,您烘烧着香喷喷的糍粑和地瓜,来喂我这个小馋嘴。

外公!我记得清清楚楚啊!您得了胃癌晚期,卧床休息,我却天天领着一帮小孩让您不得安宁。外公,我多后悔啊,后悔我怎样那么不懂事。之后,您走了,我还没有反应过来,您就走了,外公,我还没有见您最终一面啊!

外公,您明白吗?我学过一篇课文叫《老王》,插图中那个老王和您一样瘦弱,可是老王没有一个和我一样的外孙女。我看了那幅插图后,几天都在想您,外公,您在天堂还好吗?我很怀念您。

此致

敬礼

篇17:怀念有你的日子

要求:除诗歌和戏剧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50分)

名师说

famous teacher

这个考题考什么?

首先,“你”究竟是谁,如同学老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等,文章必须有明确交代,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其二,“你”何以让“我”如此动心、思念和牵挂?文章必须重点铺陈这部分,因为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其三,“你”到底给了“我”哪些启迪、震撼与感悟?是生活中的欢乐,感情上的慰藉,还是成长中的鞭策,思想上的引领?文章必须清楚地说明,因为这是升华文章主旨的关键。

“怀念”和“有”都是对“你”存在的一种特别强调,暗示“你”影响和决定“我”最终不一样的认知、情感或命运。可以说没有“你”,“我”的世界定会孤独寂寞,乃至黯然失色,正因为“你”的出现,才让“我”的生活春暖花开、多姿多彩。“你”是行文线索,要浓墨重彩凸显“你”的作用,不能浮光掠影,浅尝辄止。

这个考题怎么写?

这个题目主要考查的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从这个角度来看,“你”的指向非常广泛:可以写与“我”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可以写“我”经常见到却并不熟悉的街坊邻居;也可以写帮助过“我”的陌生人等。

我们可以直接描写“你”对我的好。比如老师在学习上对“我”循循善诱地教育与引导,或者街坊邻居在精神上对“我”潜移默化地熏陶与感染。

也可以通过怀念“你”以前的好,来表达“你”现在的变化。比如,写某个闺蜜,以前和“我”无话不说,善解人意,可是现在她却变了,常常冷若冰霜,稍不遂意,就发脾气,我希望“你”能像以前一样和我好好相处;又比如邻居家的爷爷,以前总是幽默风趣,拿各种玩笑逗“我”,可现在因为生病,性情大变,总是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我”希望“你”可以回到以前的样子。

我们可以学魏巍的《我的老师》。通过几件具体的事情,表现小学时蔡芸芝对“我”和同学们的关爱,从而抒发对蔡老师的感激和怀念。

我们可以学阿累的《一面》。小中见大,于细微处见主人公的人格魅力。事情也许很简单,“我”想买书而又无钱购买,而鲁迅“慈祥的目光”、“奖励似的微笑”、“无偿的赠书”,尤其是三次肖像描写,不避重复,由远到近,由粗到细,使主人公形象随着“我”的观察和感受,逐渐丰满起来。

当然,除了写“我”与他人,还可以发散思维,借此题写写自己的亲人、写写历史中的某位人物、写写漫画中的卡通形象,甚至可以写“我”身边的某个宠物等。

(文/俞永军)

我的笔记本

看到这个题目,你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谁?

你和他在一起,你快乐吗?你们做了哪些具体的事?

你最怀念的历史人物是谁?

你有自己最怀念的宠物吗?它的什么让你念念不忘呢?

上一篇:师范院校实习管理办法下一篇:传统面试中的常见缺陷的面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