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风险点分析与预防

2024-08-25

腐败风险点分析与预防(精选6篇)

篇1:腐败风险点分析与预防

预防腐败风险点及措施

风险点1:物品采购及出库管理

措施:小型物品询价后由专人到不定的地方采购,大型物品由三名以上教师代表询价后负责采购,采购回来交保管室登记入库,物品出库由各线分管领导负责审批后经手人方可领取。风险点2:大型工程招标

措施:严格按照招投标手续,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风险点3:基建维修及质量监管

措施:由后勤处向学校申报维修项目,经行政会讨论和教师代表确定是否需要维修,维修后的质量由后勤处和教师代表一起验收方可结账。

风险点3:合同工的招聘和使用

措施:严格按照教代会通过的《停前镇中学合同工聘用制度》执行,严格按照先设岗位的原则,坚决做到不徇私.风险点4:学校的公款的存取

措施:学校的公款的存取一律由学校的出纳负责,坚决杜绝其他人员参与,出纳不能公款私存,学校要不定期核对出纳帐户内的款数是否和会计的账目数一致。风险点6:发票管理与财务手续

措施:发票要由会计专柜专放,要分类存放,要放在防潮、防水、防火的地方,不得遗失。发票报销先由经手人签字,再由分管领导签字,后由分管财务的领导签字,最后由校

长核对后方可报销。

风险点7:公章的使用与管理

措施:公章一律由专人负责,需要盖公章的先由各线分管领导审批,每一次盖章都必须做好

登记(注明:时间、事由、次数、盖章人)

风险点8:贫困生资助款的评审与发放

措施:由贫困生申请,到村取好证明,对符合条件的贫困生予以公示一周,无异议的方可发

放,发放须有学生家长到校领取,严格防止冒领行为。

风险点9:超市,菜房供货商的选定与监管

起初由学校组织教师到各由资质商家考察,询价,在保质保量、价廉物美的情况下确

定供货商,在日常管理中不定期派教师代表到各不同的商家进行暗访,如果发现供货商故意哄抬价格经指出后不改的要坚决予以撤换。

风险点10:教职工务工的申报与审核

教职工务工由当时人提供务工申请单,且有各线分管领导的审批意见单,经证实方可

承认。

风险点11:校产的管理

措施:起初做好校产的登记工作,登记有2人以上的情况下方可进行,严格防止漏登或不登

等做人情的情况,期末依据起初登记的情况予以结账。

风险点12:乱收费行为的监管与处置

在学校醒目的位置做好收费情况公示,学校要不定期到各班了解各班的收费情况,并多

与学生家长联系了解情况,决杜绝乱收费行为的发生,对一旦违反政策乱收费的当事人一要取消三年晋职晋升的机会,二要按照上级相关文件精神予以处理到位,决不姑息。

篇2:腐败风险点分析与预防

去年以来,我县结合“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精心组织,注重实效,在全县范围内扎实开展了廉政风险排查防控工作,制定了有效的防控措施,在各单位形成了一系列的廉政风险屏障,进一步健全了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现将我县廉政风险排查防控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为确保此项工作扎实推进,县纪委加大组织领导力度,成立了由纪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制订了《关于开展廉政风险排查防控工作实施方案》,围绕重点部门和关键环节,精心设计实施步骤,全力推进此项工作有序开展。

(一)狠抓岗位廉政风险教育,筑牢廉政风险防控思想防线。

1、利用网络平台,拓宽岗位廉政风险教育渠道。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在xx廉政网上设置了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专栏,有针对性地加强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点人员的廉政教育。专栏共设置了“群众监督”、“互动交流”、“廉政法规”和“前车之鉴”4个分栏。在这4个分栏里将全县重点单位重点部门存在的廉政风险点、防控措施及个人岗位廉政承诺表进行了详细全面的公开,并组织开展了岗位廉政风险防控

知识竞赛答题活动和“手中权力知多少,廉政风险在哪里”在线讨论活动。

2、开展情景作品征集,丰富岗位廉政风险教育形式。为进一步丰富岗位廉政风险教育形式,增加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我们在全县公职人员当中开展了情景作品征集活动,作品包括情景案例、动画、漫画、小品剧本和短篇小说。在这项活动当中,公职人员通过自己创作设计生动形象的情景模拟作品,一方面明白了自己所在岗位存在的廉政风险,另一方面也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抓好两个结合,形成岗位廉政风险教育合力。一是与干部教育管理相结合。通过上廉政教育课、开展廉政谈话、廉政知识考试、参观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基地、观看廉政电教片、发送廉政短信等形式,使党员干部熟悉和掌握与岗位职责密切相关的党纪条规、法律法规,加强日常的示范和警示教育。二是与纪委提醒教育相结合。县纪委在重要节日、年终岁尾等易发腐败问题之时,利用诫勉、约谈、质询、告诫、谈心等各种形式对重要岗位的人员进行个别廉政谈话。通过谈话,让每一个岗位人员不断明确岗位风险,时刻保持清醒头脑,防微杜渐,廉洁自律。这种教育方式能针对岗位人员的实际,深入思想深处,触及人的心灵,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突出四大举措,夯实廉政风险防控基础。

1、清权、确权,排查廉政风险点。我们始终把查全、查准、查实廉政风险作为关键环节。各镇各单位结合工作实际,首先全面清权,规范职责,梳理业务程序,逐项列成清单,编制权力运行流程图,全县共绘制重点业务工作流程图132个。地税局、财政局、行政服务中心等单位在办事大厅设置了各项业务办理台,编印了办事流程图及各项惠农政策宣传手册,方便群众办事。在明确权责的基础上,采取自己找、群众提、互相查、领导点、组织审“五查法”,分岗位、股室、单位“三个层面”,深入排查思想道德、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外部环境、制度机制“五类风险点”,编制廉政风险清单。县委办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确定了37个廉政风险点;地税局排查出39个廉政风险点,财政局排查出16个廉政风险点,人事局排查出10个廉政风险点,卫生局排查出23个廉政风险点。

2、科学分类、评估,分级管理廉政风险。在认真抓好廉政风险点排查的基础上,对风险产生的内外因素和具体原因进行分析判断,并从防控的角度,按风险发生的几率或危害程度实施对风险指数和等级进行评估界定。凡是容易造成严重违纪违法行为的廉政风险点,而容易被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均评定为“一级风险”,由县委监管,政府主管领导按照分工协助监管,所在党委配合监管;凡是容易造成一般违纪违法行为的廉政风险点,而容易受到内部责任追

究,被党政纪处分的,均评定为“二级风险”,由县政府主管领导监管,所在党委和部门协助监管;凡是容易造成轻微违规违纪行为的廉政风险点,而容易受到内部责任追究,被通报批评、诫勉或提醒谈话的,均评定为“三级风险”,由党委和部门具体监管。

3、强化监督制约,建立廉政风险预警机制。一是社会监督。各单位将存在的廉政风险点、防控措施及个人岗位廉政承诺表通过xx廉政网等互联网、岗位廉政风险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进行详细全面的公开,随时接受群众的监督。收集网络舆情,分析廉政风险的苗头和发展趋势。二是信息监测员监督。各单位确定一名廉政风险信息员,负责收集、整理、汇总及上报所属单位的各类预警信息。三是社会监督员监督。县纪委聘请了9名县级社会监督员,对全县各单位,特别是具有人、财、物、事权和具体审批、处罚、收费职能的单位和部门的履职、廉洁从政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测,监督反馈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根据反馈的问题性质分别对当事人进行谈话提醒、发放腐败风险预警通知书、督促腐败风险预警对象及时整改、内部通报等处理。

4、建章立制,利用制度防范廉政风险。我们坚持把制度建设贯彻于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每个步骤,针对查找出的廉政风险,各镇、各单位对现有制度进行了梳理和完善,对照业务流程,紧紧抓住容易发生廉政风险的环节,细化各

项制度和操作办法。全县各级各部门共修订完善工作制度100多项,其中县委组织部修订完善了干部人事任免等8项相关制度。

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县自开展廉政风险排查防范工作以来,极大的提高了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意识,推动了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工作,切实转变了机关工作作风,为实现绿色发展,建设幸福xx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个别单位对廉政风险工作认识不足,没有真正把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放在全局的高度来考虑;岗位廉政风险教育针对性有待加强,一些单位在教育的对象上,层次不分,重点不突出;一些重要岗位仍然存在廉政风险的隐患;预警信息的收集汇总不够全面及时。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篇3:腐败风险点分析与预防

开展廉洁从业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将风险管理理论和质量管理方法应用于反腐倡廉工作实际。首先, 针对因教育、制度、监督不到位和党员干部不能廉洁自律而产生的廉洁风险, 通过查找风险点, 确定风险等级, 建立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三道防线”实施风险防范, 按照PDCA循环的计划、执行、考核、修正“四个环节”, 对风险防范工作实施质量管理。

一、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

廉洁从业风险, 是指各级领导干部和有业务处置权的重点岗位人员在工作和生活中发生滥用职权以谋取私利的可能性。廉洁从业风险主要包括:思想道德风险;业务流程风险;岗位职责风险;制度机制风险。

(一) 查找风险点

每个风险点的查找由风险源, 风险点, 危害性三个要素组成。表述方式比如:由于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和党性锻炼 (风险源) , 造成思想退步, 信念滑坡 (风险点) , 在处理事务时不能从政治上看问题 (危害性) 。

1、思想道德风险:

单位、部门:应该结合工作性质和特点, 从宣传教育, 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上查找。岗位:主要从风险岗位人员的思想认识上查找。

主要表现:

思想道德风险主要表现在放松世界观改造, 理想信念动摇, 背离社会主义荣辱观;政治表现低下, 思想认识不高, 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解不深;贪图享受, 以权谋私;不思进取, 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特权思想、散漫作风、甚至违法乱纪、腐化堕落。

2、业务流程风险:

主要指部门的业务流程风险, 结合本部门分管的业务工作实际, 对每项业务的管理运行程序进行认真的梳理分析, 从中找出可能产生腐败问题的风险点, 不涉及岗位。

主要表现:

办理各种业务过程中, 部门与部门之间工作衔接、协调制度缺乏支撑、相互的结束力和监察力作用不明显, 不能形成有效的常规化工作措施。在环节上、流程过程上存在的不合理因素, 不够完善或有一定的漏洞, 可能滋生腐败。

3、制度机制风险:

主要针对单位和部门。要对现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反腐倡廉制度进行必要的清理。

主要由制度的制定、执行和修改不完善所引发的。如一些制度订立不够科学、严谨, 缺乏时效性, 可操作性不强;部分机制缺乏相互支撑、相互制约;约束力和监督力的作用不明显, 不能形成有效的常规化工作措施;一些已经不适应形势变化的制度, 不能得到及时补充、修改和完善等。不涉及岗位。

4、岗位职责风险:

要求在风险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对照本岗位工作职责、内容、标准、方法, 从权力、环节、执行过程等方面查找风险点。

主要表现:违反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或他人谋取私利;独断专行或软弱放任;失职渎职、滥用职权或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

(二) 查找方法

查找廉政风险点要严格按照既定程序进行, 具体查找方法如下:

“找”, 即“晒晒”手中有哪些权力, 把查找廉洁从业风险点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 对照工作流程、岗位职责自己查找;根据同类岗位曾经发生过的案例进行查找;根据近年来信访举报、群众投诉、查办案件中反映的问题进行查找;围绕职工群众特别观注, 反映比较多的问题进行查找;开展家庭助廉配合查找活动, 或请服务对象、职工代表帮助查找。

“亮”, 就是把提交的廉政风险点在本单位公开, 接受大家评议。

“审”, 就是把收集到的意见、建议进行归纳、梳理, 连同找出的风险点在专题会议上研究审查, 最后确定风险点。

各单位领导要带头全员查找风险点, 查找每个人、每个单位和部门、每项工作的“风险点”, 最后形成保卫部“风险点”。

(三) 划分等级

查找出风险点后合理划分等级, 制定风险目录。按照风险大小, 由高到低风险点分别确定为一级风险、二级风险和三级风险。

一级风险为可能出现和滋生严重违纪违法犯罪行为, 或已出现过风险责任的风险点, 发生时会违反党纪国法, 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或风险发生几率高的风险点。

二级风险为出现苗头, 发生时会违反上级有关规章制度, 产生较为严重的不良后果, 或风险发生几率较高的风险点。

三级风险为有可能转变成风险苗头的, 发生时会违反本岗位有关规章制度, 产生一定的不良后果, 或风险发生几率较低的风险点。

(四) 制定措施

制定防控措施可以同查找风险点同时进行, 围绕排查确定的各类风险点和风险等级, 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防控措施和工作程序, 进一步完善工作流程, 细化工作标准, 加强层级监督, 健全内控机制, 探索科技控权手段, 形成以岗位为点, 以程序为线, 以制度为面, 以机控和人防相结合的廉洁从业风险防控机制。

重点从思想防范、制度防范、机制防范、岗位防范、科技防范等五个方面采取措施。

思想防范, 就是要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增强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制度防范, 就是要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努力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形成靠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良好氛围。

机制防范, 就是要进一步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 把各种产生腐败问题的可能性全部纳入行之有效的监控之中。

岗位防范, 就是要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 严格执行岗位职责和行为规范。

科技防范, 就是要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 强化对风险点有效监控。

(五) 修正完善, 循环推进

1.奖优惩劣。将廉洁风险防范管理的考核结果, 作为评价各单位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行政执行力考核的重要依据, 奖优惩劣。

2.循环推进。每年底至次年初, 领导小组要总结工作经验, 查漏补缺, 进一步修正完善廉洁风险防范管理工作。

二、加强廉洁风险防范管理, 进一步完善了预防腐败长效工作机制。

开展廉洁从业风险防范管理工作, 是加强反腐倡廉工作的一项长期工作。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的要求, 进一步研究建立分级管理、权责明确的工作体系, 确保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真正“融入”到经营管理各个关键环节和风险点。健全和完善权力运行制衡机制, 薪酬激励和约束机制, 形成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

(一) 有效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试行) 》, 丰富预防腐败工作的内容。

通过查找风险点制定的具体措施, 涵盖了各单位、各部门工作的各个重要方面, 丰富了预防腐败工作的措施和方法, 拓展了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

(二) 探索预防腐败工作新机制, 优化反腐倡廉工作格局。

廉洁从业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创新, 带动了与其关联的反腐倡廉各项工作也开始深化自身的制度机制建设;充分整合和调动了各类资源, 组织引导各单位 (部门) 积极参与反腐倡廉建设, 形成了反腐倡廉建设的合力;通过查找风险点, 广大党员干部提高了廉洁风险意识, 增强了依法依纪开展监督的能力, 拓宽了“自下而上”的监督渠道, 党风廉政建设的群众基础得到加强。

(三) 通过对权力运行实施有效监督, 产生廉洁从业的联动效应。

廉洁从业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中, 对制度机制和岗位职责风险点的查找, 贯穿于权力运行的全过程, 通过制定相应的工作措施和机制, 切实加强了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同时, 查找风险点也更加明确了各项业务工作的流程和责任分工,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四) 使纪检监察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 明显提升了基层纪检监察组织的工作状态。

篇4:腐败预警的风险点分析

关键词 腐败预警 风险 监督 防控

一、腐败预警的风险点

1、腐败的主体表现形式

腐败的主体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部分官员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人利益,其具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概括总结为四个层面:侵吞占有国有财产,中饱私囊的腐败行为;在干部任免上,违背干部管理体制出现的用人腐败行为;借政府之名,利用公款消费的腐败行为;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巨大经济收益而损害国有资产的渎职腐败行为。

2、腐败滋生的双重诱因分析

腐败的产生必然有双重诱因,官员作为腐败主控因素,其自身的思想意识成为能否接受非常规途径的经济收益的关键;而企业以及个人为寻求自身的发展,对领导官员进行贿赂的行为,构成了腐败发生的从控因素,企业以及个人在腐败产生的过程中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腐败滋生的双重诱因的催动下,腐败的双方以自身获利为最终价值取向,置社会发展与自身责任于不顾,进行腐败行为。此种现象的发生将严重阻碍社会的发展与安定,腐败现象已逐渐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鉴于此,腐败预警的重要性得到凸显,预警腐败更成为了社会的关注要点。

3、腐败预警预控体系的风险点制定

在对腐败的主体表现形式以及腐败双重诱因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腐败预警预控体系制定腐败过程中形成的风险点,即为腐败预警预控体系中编制的关注指标统计数据。腐败产生的诸多关键点中,官员自身的思想意识作为主控因素,其对腐败的危机的认识程度将成为腐败发生概率的主导因素,官员自身的这种腐败危机意识也成为预警体系中的重点关注方向,从而在腐败预警的过程中形成完善的预警体制。而社会导向也将成为该体系的风险点,社会舆论针对腐败事件的关注程度以及其导向作用将紧密关系到社会中各个群体对于腐败的认识,从而其成为腐败预警预控体系的风险点。

二、腐败预警预控体系的风险点分析

1、风险点角色分析

以群众为例的分析过程中,社会的导向将会引起政府的充分重视,从而针对官员腐败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并健全现有的工作规章流程,从而抑制官员在工作环节中腐败事件的发生;在社会的导向作用下,官员对于腐败的自我危机意识也将得到增强,针对腐败预警的意识将充分结合预警体系提供的正面引导与反面教育,从而达到其自身抵制腐败的初衷;行业作为另一部分特殊群体,社会导向针对其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社会舆论的支持下,官员自我防护意识得到提高,而行业在舆论的强烈报道下,更加提高了对于腐败的认识。

政府作为腐败预警预控的主体参与者,将其列入腐败预警的风险点的主要因素在于政府对于腐败的惩治力度以及调查指数,并不断完善现有规章制度。政府在加大惩治力度的基础上,以指标数据的监督作为惩治腐败的另一技术方法,此举将充分抑制腐败主控因素的发生,而政府对从控因素的影响作用也不容小觑,行业在政府的监督下将进入正常的竞争轨道,对于违规行业将严惩,此举将对有违规竞争意向的行业产生腐败抵制影响。

2、风险点诱因分析

在腐败预警风险点诱发因素中,群众的监督意识亦是分析的对象,群众对于腐败的监督将对腐败形成遏制,然而这种监督意识的薄弱化将直接诱发腐败事件的发生,由此可见,在风险点诱发因素中,群众对于腐败的监督作用也同样成为腐败事件发生的催化剂。官员作为腐败发生的主控因素,其在诱发腐败的因素中担当从控角色,官员自身的思想意识以及对于腐败的危机意识将成为诱发腐败的从控因素。腐败预警预控体系的另一诱发因素为社会的导向作用,其与群众的监督意识以及官员的思想意识、腐败危机意识共同作为腐败预警的诱发因素,社会的导向在某一层面直接成为政府对于腐败行为的惩治决心的公众表态。

3、风险点意识分析

腐败预警的风险点意识分析主要是集中于对腐败预警的监控责任部门,在腐败预警预控体系架构中,针对腐败预警预控体系进行分析,初步形成了该体系的组织结构图,以防治部门、数据监控部门和惩治部门为主线进行腐败预警监控,在对腐败预警风险点的分析过程中,作为预警体系的监管部门同样成为了腐败预警的风险点。在腐败预警预控体系结构中可以发现数据监控部门承担的主体工作为指标数据的统计分析,而腐败事件受政府、官员、社会、群众、行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且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复杂多变,指标数据的统计工作数据量庞大,如何协调多方干扰因素而进行腐败预警预控将依靠数据监控部门的群体决策,也需要数据监控部门制定科学的指标计算方法。

4、风险点评测分析

在指标数据监控部门意识分析的基础上,风险点评测分析重点关注的是腐败评估、腐败预测、腐败警报三个方面,针对腐败的评测直接关系到政府官员以及政府的外在形象,评测体系的科学性以及精准度直接影响到一位官员的政绩以及其今后的政途发展。在评测的过程中杜绝外来干扰因素的参与,也严格制止该体系内数据内容的外泄。

腐败预警预控体系主要是以客观指标体系以及主观指标体系为数据基础进行评测分析,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预警分析原则,对官员、群众、以及行业进行调查分析,形成反馈指标数据由数据监控部门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有诸多影响因素存在,风险点的评测分析是基于对指标数据的真实性以及完整性的考虑,将官员个人的实际工作情况为关键参考点,进行评测分析的数据在确保真实、完整的基础上,也要排除其他诸多外在因素而进行统计分析。

参考文献:

[1]蒋孝滋.企业营销组织预警管理指标体系初探[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11(16).

[2]杨博,卢蕾.企业营销组织的风险模糊评价与预警管理[J].河南大学学报,2011(12).

篇5:腐败预警“风险点”排查工作方案

工 作 方 案

根据《XX区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方案》、《XX区腐败风险预警防控暂行办法》和《XX区腐败预警“风险点”排查工作方案》的要求和工作步骤,为准确、全面排查腐败预警“风险点”,有效规避各种“风险”,防患于未然,扎实推进我局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排查范围

“风险点”排查分单位和个人两个范围进行。单位即本单位,个人包括我局公务人员。

二、排查内容

主要排查每个单位、每项工作、每个个人的腐败“风险点”。

单位重点在人财物管理、行政许可和审批、行政事业性收费、执纪执法等工作中,业务流程、制度规范、内部管理、监督制约等方面查找腐败风险点;领导班子在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建设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方面查找腐败风险点;公务人员在个

人素质、履行职责、开展业务、社会交往、处理个人重要事项等方面查找腐败风险点。凡属权力运行的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曾经出现过违纪违法问题的部位,以及群众反映问题较多的部位,均须排查。

三、排查方法

本单位结合自身职能和工作实际,采取自查自找、群众评议和征求服务对象意见等方式,从制度机制入手,分层次对可能滋生腐败的风险点进行认真排查。个人采取个人自查、同事帮查、单位负责人和分管领导提示等方法,从思想道德、岗位职责入手,认真排查。

四、工作程序

(一)提高对排查工作的认识。排查工作是腐败风险防控工作的最主要环节,我们要高度重视“风险点”的排查工作,要组织领导班子和工作人员进行学习发动。主要学习《XX区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方案》、《XX区腐败风险预警防控暂行办法》及《XX区腐败预警“风险点”排查工作方案》的精神和要求,组织干部和工作人员就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的主要精神、工作要求、步骤、方法及如何做好本单位、本岗位的风险防控工作进行讨论,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全面排查,决不能走过场。单位和个人腐败预警“风险点”不能填写“无”字,凡是填写“无”字的视为未排查。

(二)明确要求,认真排查。要对单位和个人分别进行自查。要针对我局的主要工作、不同岗位、不同职责、不同程序等分别排查单位和个人存在的腐败“风险点”,填好《腐败风险点单位排查及防控措施表》和《腐败风险点个人排查及防控措施承诺表》。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排查腐败“风险点”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客观要求,是推进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规范人财物管理的有效途径,是保护干部职工、预防干部职工遭遇“风险”的具体体现。要切实明确:亮出腐败“风险点”就是进步,剖析腐败“风险点”就是真诚,解决腐败“风险点”就是成绩,正确对待、积极参与排查腐败“风险点”活动。

(二)精心组织,加强领导。领导干部要带头排查腐败“风险点”,带头制定防控措施,带头抓好自身、单位和分管范围内的腐败“风险点”排查工作,确保此项活动落到实处。

(三)剖析防范,完善措施。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

篇6:新闻舆论监督与预防腐败

关键词:新闻舆论;反腐败;监督

一、新闻舆论监督概述

(一)新闻舆论监督的定义及其特征

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是社会主义国家权力监督机制的有效组成部门。它是人民群众借助于新闻媒体对社会权力、公共政策以及社会行为进行的民主监督。它通过媒体特有的公开性,对社会上一些腐败现象、行业不正之风和其他事实进行报道,从而起到揭露鞭打丑恶和弘扬正气的目的。它是完善我国民主监督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沟通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也是党和政府赋予新闻工作者的光荣任务。新闻舆论监督作为监督的一种独特形式,有其自身的特点。

1、群众性强。舆论监督的广泛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参与实施监督行为主体的广泛性。社会各阶层的人,都可以通过新闻媒介行使他的知情权、发言权、议政权、参与权、监督权。二是指被监督对象即客体的广泛性。在我国现行的监督体系中,各专职监督部门都有其特定的监督对象。诸如:检察机关是对国家机关及公职人员的司法监督,行政监察机关则是实施行政监督,纪律检查则是对党的组织、党员干部实施党内监督等。

2、及时性。马克思说过,报纸的最大好处在于能够每日干预运动,发达的每日新闻事业可以在数小时到数日内产生监督效果。当新闻媒介一旦获得线索,或接到人民群众的来稿、来信、来访、来电等,可以马上派出编辑、记者采访,向事件的双方当事人调查了解;当新闻媒介对事件“曝光”后,新闻舆论监督就会成为一种社会监督。

3、公开性。新闻舆论监督的透明度高,是由新闻传播媒介的公开性特点所决定的。新闻舆论监督面向全社会,面向全体公众,它的监督是通过公开报道、公开讨论表现出来。

4、震慑力大。腐败分子一旦陷入新闻舆论的包围,犹如登上千夫所指、全民共讨的审判台,在舆论面前将劣迹昭著,身败名裂;一旦腐败分子的丑闻恶行在新闻媒体上“曝光”,就会造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声势,从而产生强大的威摄力和心理压力。

(二)新闻舆论监督的必要性及其作用

朱镕基总理对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的评价——“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高度概括了舆论监督的功能。新闻舆论监督作为一种特殊监督形式是反腐败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它在端正党风、匡正时弊、严肃法纪等方面能够发挥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具体如下:

1、遏制作用.腐败分子以身试法,胆大妄为,是因为其预期的腐败行为收益大于成本,而且有较大的边际效益。新闻舆论监督具有及时性,抓到蛛丝马迹就可以及时曝光,使违法乱纪的腐败行为原形毕露,再和法纪部门挂钩,这就增加了腐败分子的违纪成本,这使他们不得不有所收敛。

2、警示作用。党员干部的自律意识的维持与增强不仅有赖于法律和道德教育,而且有赖于外部的约束力量。舆论通过新闻媒体可在广泛范围内迅速传播对某一具体腐败行为的谴责,也是对同类腐败行为的声讨。

3、激励作用。新闻舆论监督可以使人民增强对政府加大反腐败力度的信念,克服消极思想,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近年来,全国的新闻媒体都不断在提高舆论监督力度,创造出好的形式和经验,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新闻调查》、《东方时空.时空报道》、《今日说法》、人民日报的《今日谈》、《人民论坛》、光明日报的《每月聚焦》、中国青年报的《求实篇》等,这些为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开辟了道路,同时也激励执法人员履行职责,努力完成反腐败任务。

二、在预防腐败过程中发挥新闻舆论监督工作的对策

我个人认为,媒体只是党政与人民群众之间的一座桥梁,是介于舆论监督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个平台;媒体不具有强制力,它只是代表着这个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观、道德观,把这个社会的许多切片加以聚焦,让社会公众来评判它的价值和美丑;要解决这些问题光靠媒体的力量是单薄的,必须动员各种可以聚合的资源以增强监督效力。

(一)借党政之力

新闻舆论监督应当和必须得到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以及各职能部门的有力支持。实践证明,凡是舆论监督推进比较顺利的,必然有领导机关和领导人的支持和帮助在起作用。有力的支持不仅在于领导机关和领导人的权威对舆论监督的鲜明态度,而且在于能把舆论监督列入议事日程,使之规范化、制度化,抓严抓紧,落到实处。需要上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直接过问,支持舆论监督单位的“尚方宝剑”要能一插到底,该处理的要严肃处理,违法违纪的要依法按纪惩处,这样,新闻舆论监督才能顺利推进。

(二)借法律之力

新闻单位要依法履行舆论监督,新闻舆论监督更需要法律强有力的保护。新闻舆论监督为什么难,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新闻法制还不够完备。虽然,我们已经有了《宪法》、《刑法》、《民法通则》等一系列大法、基本法和各类法规,但在具体操作中,难以从法制上明确具体界定的诸如舆论监督的法律地位以及法律责任,新闻舆论监督应当遵守的原则、方法和秩序,新闻单位及记者的包括依法行使舆论监督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对妨碍舆论监督压制批评打击报复的行为的惩处等等细则,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保障,除了新闻单位必须严格依法实施舆论监督,依靠和正确地运用好现有的有关法律法规外,国家应当通过新闻立法(制定和颁布《新闻法》、《舆论监督法》等法律)来规范和管理新闻批评和舆论监督工作,使其能借助法律来改变无序和困难的状况,进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运行轨道。

(三)借媒体之力

主要是新闻舆论单位的相互支持,舆论监督也要形成合力。实践证明,对一些重大的典型的舆论监督事例,对一些严重干扰破坏舆论监督的重大案例,新闻传媒单位相互联手,协同作战,对扩大舆论监督影响,加大舆论监督力度,保障舆论监督的顺利推进很有好处。

(四)借品牌之力

上一篇:有关政治的辩论赛下一篇:劳动合同法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