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车间人员管理制度

2024-07-22

食品车间人员管理制度(共11篇)

篇1:食品车间人员管理制度

一奇饮料食品有限公司综和文件

车间外来人员管理制度

编号YQ-ZH-ZD-003(1.0)

一.目的:为杜绝公司的不正当竞争,人为的破坏活动等,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

二.范围:适用于一奇饮料食品厂

三.生产现场外来人员定义

生产现场外来人员:除本公司当班人员,均为外来人员。

四.外来人员进入生产现场管理规定

1.本规定中生产现场的定义范围:加工厂的生产车间、化验室、小料房、原辅材料库房、成品库房、保温室等生产场所.2.所有进入生产现场的外来人员必须经一奇公司车间主任许可,方可进入生产现场。

3.对生产区域活动的任何可疑人员,生产现场的员工均要将其礼貌请出,并及时报告厂长。

4.所有进入生产现场的外来人员未经一奇公司厂长允许不得在生产场所进行拍照、录像,如有违反,一奇公司任何人员有权将其摄影器材进行没收并交厂长进行处理。一奇公司将视情节严重,追究其刑事责任。

5.任何车辆不允许进入生产现场。

6.进入车间的人员应随手关门,防止灰尘,鼠、蝇等进入车间,车间 的大门只有进原辅料或出货时打开,所有人员不得将大门随意打开,人员一律走小门。

第1页,共2页

一奇饮料食品有限公司综和文件

7.任何人不得往车间外带物品,因公司需要经车间主任允许,否则不得将物品带出车间。

五.以上各种情况一奇厂员工要严格执行,否则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30-200元的罚款。

起草:综合科

时间:2011-6-1

第2页,共2页 审核:审批:

篇2:食品车间人员管理制度

1.目的

规范员工个人卫生,避免对食品生产造成危害,从而保证产品安全卫生。2.范围

适用于与食品生产卫生相关的所有员工,也适用于参观人员。3 职责

3.1 各部门主管负责所属与公司产品生产直接接触的员工的卫生健康达标及日常的监督。3.2品管部负责进行定期个人卫生的抽查考核。4 内容

4.1 卫生健康检查

a)人事部负责组织公司所有与产品生产直接有关的员工每年至少一次的卫生健康检查。一般情况检查单位至少应具备市区级以上医疗卫生的资格水平,经检查如发现患有有碍食品卫生疾病者,由人事部调离该当事人直接与产品生产有关的工作岗位,并根据该当事人的实际工作能力,安排适合的岗位或辞退。

b)每位从事与公司产品生产直接有关的个人,必须接受有食品卫生与安全方面的内容培训。

c)新进员工若分配进行从事与产品生产有关的岗位,需经人事部组织卫生健康检查,同时由品管部组织食品卫生与安全内容的培训,合格者方可上岗。

d)所有个人卫生健康检查证明或健康证的复印件由人事部建档保管,保存期一年。4.2 着装要求

a)不留长指甲,禁涂指甲油,禁止化妆后进入车间或在车间内化妆。b)不得戴首饰(戒指、耳环、项链、手链、发卡等)、手表等饰物进入车间。c)必须穿戴统一发放的工作服、水鞋,戴发网、工作帽进入作业车间,并且应保持干净。

d)卫生区作业员工必须戴口罩。

e)工作服等应穿整齐,头发不得外露。不允许将工作服、水鞋穿到车间以外,进厕所必须换下工作服和鞋靴。4.3 个人行为

a)不允许在车间(包括更衣室、消毒间以及化验室内)有吸烟、吃零食、随地吐痰等不良行为。

b)不得带与生产无关的个人物品进入车间。c)工作时,接触食品人员不得让汗水、唾液等污染食品。

d)卫生区人员手部不得随意抓头、碰衣裳及不洁物,若不小心触及则须立即清洗消毒,在未清洗消毒前不得接触食品。

e)工作中不许交头接耳或进行打闹,没有得到允许,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f)在包装车间,每位员工应戴手套作业,严禁手面直接接触半成品、成品。g)严格遵守洗手和消毒卫生规范,保证做到完全彻底,且每次出车间后再进来时均要重新洗手和消毒。

h)包装车间的作业员在工作时,手及工器具应定时消毒。i)清洁度不同的生产区人员不得相互串岗,以免交叉污染。4.4 进出车间顺序

a)必须按规定从车间的通道入口进入车间。b)进入更衣室按规定顺序更衣。

c)按规定程序清洗、消毒、风淋、刷毛发及鞋靴消毒后才能进入生产车间。d)先用肥皂洗净双手后,再对手部进行完全消毒,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e)卫生区人员在手部消毒后,始可戴上卫生手套,然后再对手套进行消毒。f)须戴口罩的员工应在手洗后消毒前佩戴好,不能在车间内或消毒后再佩戴,更不得在工作过程中随意拉下口罩,将鼻孔露出口罩之外。g)进入卫生区的所有员工必须戴上口罩、卫生手套。

h)如因生产需要,非卫生区员工进入卫生区必须由卫生区人员入口处按上述程序消毒后才能进入。4.5特殊情况处理

a)手部有创伤的或生产过程中手部受轻刀伤人员必须及时包扎好,戴上橡胶手套,并调离与食品加工直接接触的岗位。

b)感冒等轻病者必须戴上口罩且消毒后才能进入生产车间,并且只能临时调到不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工作岗位。4.6 监督

a)由生产部主管对每个生产岗位个人卫生情况不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责令当事人纠正。

篇3:食品车间人员管理制度

1 健康证明发放范围及依据

1.1 食品从业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下称《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第二款: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 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1.2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

《公共场所管理条例》第七条:公共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人员, 持有“健康合格证”方能从事本职工作。

1.3 化妆品生产从业人员

《化妆品卫生监督管理条例》第七条:从事化妆品生产的人员, 必须每年进行健康检查, 取得健康证后方可从事化妆品生产。

1.4 生活饮用水生产经营人员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第十一条:直接从事供、管水的人员必须取得体检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 并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1.5 消毒产品生产从业人员

《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第四十六条:直接从事消毒产品生产的操作人员, 上岗前及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取得预防性健康检查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

1.6 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人员

《动物防疫法》第二十三条: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人员不得直接从事动物诊疗以及易感染动物的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等活动。

1.7 生鲜乳收购人员

《乳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第二十条第五项:生鲜乳收购站人员必须是具有经培训合格并持有有效健康证明的从业人员。

1.8 托儿所、幼儿园工作人员

《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第十二条第二项:工作人员体检合格, 由健康检查单位签发健康证明后, 方能上岗工作。

1.9 药品生产经营人员

《药品管理法》第五十一条: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人员, 必须每年进行健康检查。

2 讨论

2.1 健康检查人员范围

多种行政法律法规已将从业人员健康纳入行业监管范围, 如消毒产品生产人员、生鲜乳收购人员、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人员等上岗前需提交健康证明, 但《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办法》没有将此纳入健康检查管理范围, 没有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健康检查用表和健康证明。药品生产经营、托幼机构从业人员虽有健康检查相关规定, 但也未纳入该管理办法。

2.2 健康检查项目

2.2.1 健康检查项目不明确

当前各地的健康检查机构主要检查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五病”。《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二款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人员进行健康检查, 其检查项目等事项应当符合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到目前为止尚无一个省市出台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的健康检查项目, 事实是各地疾病控制机构在取消乙型肝炎检测后, 自行将甲型肝炎、戊型肝炎纳入了检测范围。

2.2.2 禁忌证有所差别

不同行业对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有不同的要求, 禁忌证有所不同, 健康检查项目也相应有所差别, 不能互相混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对有碍公共卫生的疾病解释为重症沙眼、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性病等;尚没有法律、法规、规章对有碍食品安全、有碍饮用水卫生的疾病、其他可能污染药品的疾病做出具体规定;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人员的禁忌证为人畜共患传染病, 将哪些人畜共患病作为健康检查项目有待明确。国家实行艾滋病自愿咨询和自愿检测制度, 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进行强制性病、艾滋病检查显然违反国家规定, 如何开展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性病、艾滋病检查尚需有关部门做出规定[1]。托幼机构从业人员的禁忌证是国家法定传染病、滴虫性及霉菌性阴道炎、化脓性皮肤病、精神病。药品生产经营人员的禁忌证为“传染病或者其他可能污染药品的疾病”, 将哪些传染病作为健康检查项目尚需明确。

2.3 健康证明

2.3.1 名称不统一

法律、法规确定健康检查后发放的“健康证明”和各地实际发放健康证明的名称多种多样, 如健康证、健康合格证、体检合格证、健康证明、预防性健康体检合格证明、健康合格证明等等, 造成健康证明管理的不规范。

2.3.2 格式不统一[2]

各省市发放的健康证明有本式的、卡片式的、IC卡式的、胸牌式的;材质、大小、颜色、内容不统一;不同工种标记方式不统一, 不明显;从业人员跨省、市工作时, 监督部门无从认定健康证明的真伪。

2.3.3 未体现禁忌证

行政监管中的健康证明是一个狭义的概念, 是指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健康检查机构对从业人员按照规定的健康检查项目进行检查, 对未患有所检项目疾病的被检人员出具的证明。健康证明上不注明禁忌证, 容易造成对健康证明概念的混淆。

2.4 健康检查组织形式多种多样[3]

目前,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一般由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取得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体检中心承担, 托幼机构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由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承担, 药品生产经营人员的健康检查由药监部门组织实施, 消毒产品生产从业人员、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人员、生鲜乳收购人员健康检查工作尚无确定健康检查机构。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承担健康检查任务, 致使乡镇农村从业人员体检极为不便, 有的地区委托当地卫生院承担预防性健康检查工作, 这样方便了群众但体检的质量却值得探讨。

2.5 职业禁忌人员调离工作无法可依

《食品安全法》实施后, 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划转为农业、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分段管理, 从业人员健康证明监督检查也同时划转。健康检查机构发现从业人员有禁忌证即不予发放健康证明, 从业人员的监管机关和健康检查机构之间如何进行信息共享, 对在岗的患病人员如何进行职业禁忌调离和监管尚无明文规定。2.6健康证明持有率偏低食品、公共场所等行业从业人员门槛低、流动频繁、经营者意识差、健康检查费用较高、卫生监督力量薄弱、食品安全分段监管、体检费用利益分成等多种因素使从业人员健康证明持有率偏低。

3 建议

3.1 尽快制定或修订预防性健康检查法规、规章

国家尽快修订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办法, 把需要纳入健康证明发放范围的行业全部纳入管理范畴, 制定符合行业特点的从业人员健康检查项目、健康检查用表、健康检查程序, 使预防性健康检查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3.2 将身份证明纳入健康检查用表

当前健康检查用表没有要求被检查人提交身份证明, 将身份证明纳入体检表后, 可有效防止冒名顶替体检现象。

3.3 统一健康证明名称、格式、内容

3.3.1 名称

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工作的通知》 (卫法监发[2002]300号) 已经明确取消《健康证》审批工作, 在行文中对食品生产经营和化妆品生产人员使用了“健康证明”名称。建议统一使用《健康证明》的名称, 有利于规范监督执法和提升预防性健康检查的严肃性。

3.3.2 格式

将健康证明按照禁忌证相似与否分为6类:A类:食品、生活饮用水;B类:化妆品、消毒产品;C类:公共场所;D类:药品;E类:托幼机构;F类: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生鲜乳收购。全国统一健康证明样式, 将此6类健康证明以不同的材质、格式、颜色加以区分, 分别用于不同的行业, 防止混用、乱用现象的发生。

3.3.3 内容

建议将身份证号纳入健康证明, 并作为健康证明的特有编号, 同时可另设发放序号一栏;在健康证明的背面增加单位名称一栏, 便于健康检查单位、从业单位内部管理和监管单位监督检查;在健康证明的背面增加禁忌证一栏, 例如:A类健康证明:“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

3.4 推行网络化健康证明管理系统

计算机网络化的发展, 为健康证明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奠定了基础。建立网络化健康证明管理系统[4], 使工作人员从繁琐的手工登记、签发、查询中解放出来, 实现监管机关与健康检查单位信息共享, 有效解决现场核查、跨区核查健康证明问题, 杜绝假证的出现。

3.5 增加健康检查机构数量

职业健康检查资质认证制度对健康检查机构的办公场所、仪器设备、人员素质、工作制度等都有较高要求。笔者认为预防性健康检查项目大多为传染性疾病, 对健康检查机构的场所、仪器设备、人员等要求较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偏低, 可制定适合预防性健康检查的资质认证制度, 在县级行政区划内设置多个健康检查机构, 解决乡镇村从业人员健康检查难的问题, 引入竞争机制、提升健康检查服务质量。3.6规范职业禁忌人员调离工作机制健康检查单位向具有管辖权的行政执法机关通报患有职业禁忌证的从业人员情况, 由行政执法机关向从业人员的单位下达《职业禁忌人员调离通知书》, 并予以督导落实。

3.7 广泛宣传预防性健康检查相关知识, 开展从业人员卫生

知识培训, 提升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健康意识。各部门协调联动, 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提高健康证明持有率。

参考文献

[1]王翠蓉, 黄礼兰, 汪松波.从业人员健康证管理探讨[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8, 9 (6) :559-560.

[2]徐亚新, 徐宏琨.浅议健康证管理[J].中国医学创新, 2009, 6 (23) :185.

[3]关于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的探讨EB/OL.2006-06-06[2010-07-27].http://www.hbwsjd.gov.cn/m sg-detai。ljsp?m sg-info-id=20060606084234000001.

篇4:食品车间人员管理制度

[摘要]目的:了解牡丹江市学校食堂管理人员的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基本知识知晓状况,为量化分级培训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牡丹江市直属46家学校食堂管理人员48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单项知晓率分别为54.35%、93.48%、71.74%、76.09%、60.87%、86.96%、71.74%、76.09%;总知晓率为84.8%。结论:牡丹江市学校食堂卫生管理人员对食品量化分级管理知识的知晓率较高,但对个别知识点还需加强培训。

[关键词]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知晓率;调查

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是根据我国食品卫生监督工作现状,由卫生部推出的一种全新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模式,牡丹江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自2003年10月起对市直属学校食堂开展了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为了解食堂管理人员对食品卫生量化分级基本知识的知晓状况,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牡丹江市直属46家学校食堂48名食品卫生管理人员。

1.2方法:依据2003年版《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和多年量化工作经验,制做成统一格式的调查问卷,问卷共有8道题,由调查员对学校食堂管理人员一对一逐题调查收录。

1.3资料分析:用Excel进行调查问卷资料的录入,对所得的计量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

2调查结果

调查发出问卷48份,收回有效问卷46份,有效率95.67%。

2.1单项知晓率: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中分有几个等级,答对者有25个,知晓率为54.35%,哪一个风险最小、信誉度最高,答对者43个,知晓率为93.48%。实施量化分级的目的,答对者33个,知晓率为71.74%,取得卫生许可证最低要达到哪一个级别,答对者35人,知晓率为76.09%,食品卫生量化分级是通过哪个量化表进行评分,答对者28人,知晓率为60.87,量化分级结果是否向社会公示,答对者40人,知晓率为86.96%,食品量化分级是否终身制,答对者33人,知晓率为71.74%,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是谁,答对者35人,知晓率为76.09%。

2.2总知晓率:每份问卷答对5题以上(含5题)者为知晓。总知晓人数为39,总知晓率为84.80%。

3结论

通过调查显示牡丹江市直属学校食堂卫生管理人员对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知识的知晓率较高,但个别问题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中分有几个等级”、“食品卫生量化分级是通过哪个量化表进行评分”等的知晓率相对较低,对这些知识点卫生监督部门在宣传培训时应注意重点加强。

参考文献

[1]吴玉琴,南通市学校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职业与健康2007,23(9):713-714

篇5:食品车间管理制度

为保证生产食品安全,避免因管理不到,卫生因素引起的食品危害,也为保证管理制度的落实,必须做好车间管理制度。

1、参加工作的生产人员(包括临时工),必须经健康检查并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

2、员工遵守考勤制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

3、员工在入车间时要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口罩、工作鞋,头发不得外露,工作服和工作帽做到勤洗勤换,保持清洁卫生。(出车间应换下工作服、帽、鞋,再次进入车间需重新消毒)

4、进入车间应洗手消毒,工作过程中按规定洗手(洗手-消毒-清洗-烘干)。

5、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洗澡,保持个人卫生,不得化浓妆、涂抹气味浓重的护肤品和香水,不得将个人无关的用品和饰品带入车间。

6、每个员工必须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在规定的生产区域内操作。

7、车间内不许放置与生产无关的杂物

8、车间内严禁吸烟、吃零食、随地吐痰。

9、产品质量按照公司的规定标准严格控制,产品质量做到最好,将废料率降到最低,在废料标准之内。

10、原材料的领用,领料的时间及预算,领料的数量都要做好登记。

11、机械设备等器具应经常清洗,不得有锈蚀,并保持清洁。

12、设备日常维护,简单的工作自行处理,做到自检设备的习惯。

13、每天工作结束后,彻底清洗加工场地的地面、墙壁、下水道,必要时进行消毒;劳动工具摆放会指定位置。

14、节能节源,节水节电,养成节能的习惯。

15、生产车间要注意安全,小心地滑,小心烫伤,16、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跑、冒、滴、漏现象发生,17、生产中严禁干与工作无关的事情,(打电话,聊天,干私事等)

18、未经允许非加工人员不得进入生产车间。

篇6:食品厂车间管理制度

2、工作人员进入食品加工车间必须穿工作服。

3、闲杂人员不得进入车间。

4、中试车间设备必须有专人负责,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设备。

5、定期保养和检修设备,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6、车间不得存放易燃、易爆、强腐蚀性、剧毒原料,注意防火,经常检查消防设施。

7、所有通道、过道不得摆放任何阻碍通行的物品。

8、定期检查防盗装置是否正常。

篇7:食品加工厂车间管理制度

生产车间管理制度

为了维持良好的生产秩序,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订以下管理制度。

一、早会制度

1.员工每天上班必须提前10分钟到达车间开早会,不得迟到、早退。

2.员工在开早会时须站立端正,认真听主任或班长的讲话,不得做一些与早会无关的事项。

3.各条线的班长每天上班必须提前20分钟到达车间组织员工准时开早会。

4.各条线的班长在开早会时必须及时向员工传达前天的工作情况以及当天的生产计划,时间应控制在15分钟。

5.班长开早会时讲话应宏亮有力,多以激励为主,不得随意批评和责骂员工。

二、请假制度

1.如特殊事情必须亲自处理,应在2小时前用书面的形式请假,经主任与相关领导签字后,才属请假生效,不可代请假或事后请假(如生病无法亲自请假,事后必须交医生证明方可)否则按旷工处理。

2.杜绝非上班时间私下请假或批假。

3.员工每月请假不得超过两次,每天请假不得超过两人。

4.员工请假核准权限:(同厂规一致)(1)一天以内由班长批准;三天以内由车间主管批准;(3)超过三天必须由生产部经理批准;(4)连续请假按照累计天数依上述规定办理。

三、车间卫生管理制度

1、车间工作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澡、换衣、理发、不得留长指甲和涂指甲油。

2、进入车间必须穿戴工作服(无钮扣,无外口袋)、工作帽、工作鞋;头发不得外露;工作服和工作帽必须保持清洁且每天必须更换。

3、不得将生产无关的个人用品和饰品(如手表,首饰等)带入车间。

4、进入车间应洗手消毒,工作过程中按规程洗手;车间内严禁存放个人生活用品和生产无关的杂物。

5、车间内严禁饮食、吸烟和随地吐痰。

6、未经允许非加工人员不得进入加工车间;经有关部门同意后,必须达到加工人员的要求后方可进入。

7、新参加工作的生产人员,必须经健康检查并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生产人员患有有碍食品的传染性疾病(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等),或手有外伤等情况,必须立即调离食品加工岗位并妥善治疗。

8、车间生产人员和进入车间的其他有关人员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洗手: ⑴、开始工作之前

⑵、上厕所以后

⑶、处理被污染的原材料之后

⑷、从事与生产无关的其他活动之后

⑸、在从事操作期间也应勤洗手

洗手消毒程序:

:清水冲洗→洗手液搓洗→清水冲洗→消毒液浸泡20秒→清水冲洗→烘干

9.生产车间内接触食品的设备、工器具、操作台必须采用无毒、无异味、耐腐蚀、易清洗的材料制作。表面应光滑、无凹坑、缝隙。车间内禁止使用一切竹木工器具和容器。

10、车间内必须有用于工器具和固定设备消毒的设施,并保持齐全有效,设施本身及使用过程中不得对食品产生不良影响。

11、在工作前后及工作中必须按规定进行清洁、消毒(要有记录)。所用的清洁消毒方法应有效又不影响食品的卫生。用化学方法进行消毒时,检查消毒剂的配制记录及使用条件,连续使用的消毒剂,定期检查其浓度。用热水消毒时,水温应达到80℃以上。

12、加工操作台、机械设备、工器具应经常清洗,不得有锈蚀,并保持清洁,经消毒处理后的设备、工器具、操作台必须再用水彻底冲洗干净,除去残留物后方可接触产品。

13、生产车间和其它场所的废弃物,必须随时清除,并及时清理出厂,废弃物存放的容器及场地应及时清洗消毒。

14、车间工作人员及有关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须经健康检查并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

15、同一生产现场内不得同时生产两种类别的产品,也不得同时加工影响车间卫生或产品质量的副产品。

16、车间内只能存放有少量即将使用的空罐。空罐只能装填产品,任何时候不能盛放有其他物品,以免误入生产线造成质量事故。清洗车间时,必须移开或遮蔽好生产线上的空罐,以免沾污。

17、每天工作结束后(或必要时),必须彻底清洗加工场地的地面、墙壁、排水沟,必要时进行消毒。

18、生产车间和其他有关工作场地内应保持清洁,不得堆放杂物,地面不得出现大规模的积水现象,生产中的废弃物应随时清理和清除。

19、车间内的更衣室、挂靴间、洗手消毒间等,应经常进行清洗及消毒,保持其清洁。

20、车间周围应定期或必要时进行除虫灭害,以防止害虫滋生,车间使用杀虫剂时,不得污染食品,并尽量避免污染设备,工器具和容器,使用杀虫剂后应彻底清洗干净,除去残留药剂。

21、厂房、设备、排水系统、废物排放系统和其他机械设施,必须保持良好状态。在正常情况下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修。车间应做到整洁、空气新鲜。无明显水汽、积水。、车间生产秩序管理制度

2.上班时,物料员须及时把物料备到生产线,并严格按照规定的运作流程操作,不得影响工作的顺利进行。

3.员工在作业过程中,必须保持50-80CM以上的距离,不得挤坐在一起,作业时须按要求带好手套或指套,同时必须自觉做好自检与互检工作,如发现问题并及时向品检与组长反应,不可擅自使用不良材料以及让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必须严格按照品质要求作业。

4.每道工序必须接受车间品管检查、监督,不得蒙混过关,虚报数量,并配合品检工作,不得顶撞、辱骂。

6.所有员工必须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如有违规者,视情节轻重予以处罚。

7.员工在工序操作过程中,不得随意损坏物料,工具设备等违者按原价赔偿。

9.上班注意节约用水用电,停工随时关水关电。

10.下班前必需整理好自己岗位的产品物料和工作台面,凳子摆放整齐。

11.员工之间须互相监督,对包庇、隐瞒行为不良者一经查处严厉处罚.3、服从生产工作安排、调动、努力钻研生产技术,提高自身素质水平,做好本职工作。

8、防蝇、防虫纱窗不得随意打开,发免影响生产环境卫生。

9、爱护公司财产,不得私带厂内任何物品出厂,违者则按物品价值的十倍罚款,重则开除。

10、运送产品,物资要小心轻放,不得乱掉重摔。造成损坏的由违纪者负全部责任(包括搬运工。)

篇8:食品车间人员管理制度

目前, 对牡蛎制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冷藏牡蛎, 二是调味干制品[5], 三是清蒸罐头, 四是深加工[4,6]。冷藏牡蛎能够保留牡蛎大部分的营养物质, 而且保藏时间很长, 但是由于冻干设备成本较高, 不利于小规模厂家的生产。而其他方法如罐头和干制等, 对牡蛎的自身风味影响较大, 而且干制牡蛎不能直接食用, 需要浸泡较长时间后烹调才可食用, 这就大大影响了食用的方便性。同时据报道, 由于传统的牡蛎销售形式比较粗放, 以无包装、无品牌的散货为主, 受利益驱使, 不法中间商贩采用淡水发胀蛎肉的方法使蛎肉增重, 致使部分市场销售牡蛎产品受致病菌污染, 致使消费受到影响。

因此, 牡蛎食品生产有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牡蛎食用方便性问题, 另一个是牡蛎的保藏期问题。本课题对即食牡蛎产品进行生产车间设计, 以期从根本上解决牡蛎产品食用方便问题和保障产品的食用安全。

1 项目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健康意识的提高, 老百姓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 不仅追求食品的色、香、味等外观, 更加注重食品的营养价值。目前, 优质蛋白质原料缺乏是世界范围内人类面临的问题。即食食品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速, 消费者对即食食品从最初的漠不关心已转向功能、营养和保健的需求, 这也将成为今后即食食品的发展趋势。牡蛎资源丰富, 蛋白质含量高达50%, 并且氨基酸组成完善, 是蛋白质食品开发利用的良好原料。牡蛎即食食品的研制既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改善膳食中蛋白质不足, 还为牡蛎的开发和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新途径。我国是世界上牡蛎养殖大国, 占世界牡蛎养殖总产量的70%, 牡蛎海水养殖面积超过百万公顷。近年来湛江海域的养殖规模及产量有继续提升的趋势, 并成为广东省最重要的贝类产品养殖和加工基地之一。目前, 湛江牡蛎养殖面积有6.94万亩, 产量15万吨[7,8], 并呈逐年增长[9]趋势, 为牡蛎产品开发利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2 设计总论

2.1 项目名称

本设计项目为:年产5000吨即食牡蛎食品车间设计。

2.2 厂址选择及气候条件

本生产车间拟选址在湛江市麻章经济开发区。湛江位于广东省西南部, 地处粤西, 脊陆面海, 有天然深水良港湛江港为依托。麻章区地理位置优越, 是湛江承东启西的枢纽, 是通往海南和大西南的主要交通咽喉。区内有汽车客运站和大型物流中心, 是粤西地区南北物质交流的集散地和中转站。麻章周边有许多大型的牡蛎养殖基地, 原料来源充足, 可节省运输费用。工业园区电力供应到位, 水质符合食品工厂生产用水。因此, 厂址选择在东经110°13′、北纬21°15′的湛江麻章经济开发区。

2.3 设计原则

参考《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和《GMP与现代食品工厂设计》等技术要求, 以满足经济、合理、安全、卫生的设计原则进行车间总平面布置。生产原料、过程、品质管理和生产人员方面按《水产食品加工企业良好操作规范》、《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水产食品检验》、《水产品加工质量管理规范》、《水产企业HACCP管理体系认证指南》、《水产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和《食品安全法》[10,11,12,13,14,15]等卫生要求完成。

3 生产工艺

3.1 工艺流程图

详见牡蛎即食食品工艺流程图[16] (图1) 。

3.2 工艺流程说明

(1) 原料验收

原料严格执行GB2733-2005《鲜、冻动物性水产品卫生标准》[17], 牡蛎为新鲜活体, 无污染, 肉体呈乳白或灰白色, 有弹性。原料来源要明确, 供应商的相关证件要齐全, 进厂前由车间质检部门进行验收。

(2) 去壳、清洗

选取新鲜无破肚、杂质少的肥满牡蛎。用细流清水充分淘洗, 冲洗去泥沙和杂质等, 并小心地剥去滤膜, 漂洗干净后沥水5min。

(3) 脱腥

称取等同于原料牡蛎肉5%质量的生姜, 磨成碎末, 与经过预处理的牡蛎肉混合均匀, 放置15min进行去腥处理, 可每隔5min搅拌1次。

(4) 热烫与冷却

直接将经过去腥处理后的牡蛎肉放入100℃热水 (热水与原料比为5∶1) 中热烫1min, 迅速用勺捞起, 用刀将牡蛎肚的其中一面开肚, 开肚要对称, 两瓣厚薄均匀。

(5) 调味

将称量好的牡蛎肉置于调味液中浸泡30min, 调味液和原料比为3∶1。调味料配方为:糖5%、盐1%、味精0.6%、酱油2%、黄酒2%, 复合磷酸盐 (三聚磷酸钠) 0.3%和胡椒粉适量 (以上比例均以原料为基数) 。称取相对比例的调味料后混合溶解, 放入处理好的牡蛎肉浸泡30min, 为了提高浸泡效率可以每隔10min搅拌1次。

(6) 干制

从调味液中捞出浸泡好的牡蛎肉, 沥水10min, 尽量沥去水分, 然后置于恒温干燥箱中恒温70℃烘干2h, 然后恒温80℃烘干1h。

(7) 涂油

在烘干到适当程度的牡蛎肉涂上花生油和辣椒油, 然后均匀撒上适量孜然粉, 最后进行称量装袋。

(8) 封口和灭菌

调味好的牡蛎装入3层复合包装袋中进行真空封口, 真空度为<-0.1MPa, 并进行超高压灭菌, 由装袋到封口间隔不应超过30min。

4 物料平衡计算

4.1 产品产量的确定

牡蛎一年四季供应充足, 可实现牡蛎蛋白饮料的全年生产。旺季为9月到次年4月, 进行三班生产, 5、7、8月一班生产, 每班时间为8小时;6月为设备检修时间;每月生产日为25天, 全年生产日为275天。根据班产量的计算公式:

(K:设备不均匀系数, 取0.75) , 计算结果为:年产量5000t、月产量416.67t、日产量18.18t、班产量9.88t、单位小时产量1.235t。

4.2 牡蛎即食食品物料衡算计算

以牡蛎即食食品产量设计为基础, 按照班产量为单位进行物料衡算的计算[69]。通过对生产工艺过程中的自然损耗来确定年消耗原产料, 计算过程见图2。已知班产量M9为9.88t, 结果见表1。

每班物料统计为:原材料牡蛎—15.76t, 脱星调料-0.6t, 调料-1.96t。

5 设备选型

根据产品方案和设计规模, 全年平均计算每小时即食牡蛎即食食品产量为1.235t。据此可对其生产工艺所需设备进行选型[18,19,20,21], 详见表2。

6 牡蛎即食食品质量关键点 (CCP) 的控制

质量是一个企业赢得市场的关键, 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根据HACCP原则及牡蛎即食食品的生产工艺流程, 确定牡蛎即食食品工艺流程的关键控制点[23,24,25], 见HACCP计划表 (表3) 。

7 总结

本课题通过对年产5000吨牡蛎即食食品车间的设计与工艺论证, 确定了最实用、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本项目是基于实际车间的平面设计和在具体的实习中以及在查阅了有关中、外文资料的基础上提出的, 具有推广价值;和实际生产紧密结合, 能够直接应用在生产实践中, 故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生产工艺和设备的选型基本符合食品卫生安全要求, 工艺设计先进、布局合理、生产自动化程度高。由此可以看出, 本课题工艺成熟、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生产可行, 能够带动周围相关企业的发展, 为农村闲置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 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 该方案可行。

篇9:食品车间人员管理制度

【关键词】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10-014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中明文规定,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就业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因为此类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只有体检合格领取健康证后,方可就业上岗。对这些人员进行严格的预防性健康检查,是控制有关传染病传播,保障广大消费者身体健康的有力措施之一。为全面了解宁江区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健康情况,掌握宁江区从业人员相关传染病以及其他有碍从事食品、公共卫生行业疾病的人群发病率,为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制定有力措施,提供有效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江北工作组和宁江区卫生监督所体检科的2012年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检查表共计4338人,其中食品3489人、公共场所849人;男性1864人、女性2474人。

1.2 检查对象 宁江区2012年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

1.3 检查项目 包括询问既往病史,取静脉血查FIBsAg、沙门氏菌、痢疾杆菌、活动性肺结核、皮肤病等检查。

1.4 检查方法 检验及体检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预防性体检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乙肝表面抗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沙门菌和痢疾杆菌检测采用国际方法。五种传染病中有一项不合格为体检不合格,不发给健康证。不能从事食品、公共场所对广大消费者身体健康有危害性的工作。

1.5 统计分析 采用描述性研究中的横断面研究分析方法和X2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男、女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情况2012年宁江区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共计4338人,其中男性1864人、男性合格率为94.53%;女性2474人,女性合格率为98.10%;男女性合格率经卡方检验,男女从业人员身体健康体检合格率差别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X2=27.03,P<0.05),女性体检合格率高于男性,见表1。

2.2 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身体健康体检情况2012年宁江区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共计4338人,其中食品3489人,食品从业人员身体检查合格率为96.22%、公共场所849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身体检查合格率为99.00%,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身体检查合格率经卡方检验,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身体健康体检合格率差别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X2=23.03,P<0.05),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身体体检合格率高于食品从业人员,见表2。

2.3 5种传染病检出情况2012年宁江区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共计4338人,共检出传染病149人,其中HBsAg阳性141例,检出率为3.25%、活动性肺结核2例,检出率为0.046%、皮肤病1例,检出率为0.02%、痢疾5例,检出率为O.12%、伤寒或副伤寒0例,检出率为O,5种传染病阳性率经卡方检验,差别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X2=79.83,P<0.01),HBsAg阳性率显著高于其它病种,所以乙型病毒性肝炎是宁江区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疾病预防工作的重点,其它疾病也要高度重视

3、讨论

3.1 男、女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情况女性身体健康检查合格率显著高于男性,与有关资料报道一致,这可能与男性生活和工作压力较大有关,不注意生活习惯,不讲卫生,通过吸烟、喝酒、打麻将、玩游戏等途径减压,长期生活在不良环境下,使病原体在不知不觉中传染给了这些人群,所以也就使男性感染傳染病的几率增大。

3.2 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身体健康体检情况食品类从业人员身体健康检查合格率低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笔者认为一是从事食品生产服务的人员每天要接触很多人,而这些人中有的患有传染病或是病毒携带者,这些病毒可以通过密切接触、空气等方式传播给从业人员;二是从业人员自身患有传染病或是病毒携带者,在加工制做食物时,病毒通过手、鼻涕、眼泪或是身上的黏附物传播到食物上,其他人在食用食物时感染了病毒;三是食品从业人员大部分是外来打工人员,多人共同租用房屋,居住空间拥挤,生活环境较差,也是造成传染病传播的有利条件,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大部分在宾馆、商店、候车室、博物馆等场所工作,人员密度不如食品场所人员密集,传染病传播的几率也就相应减少。

3.3 5种传染病检出情况HBsAg阳性率显著高于其它病种,一是因为乙型肝炎传播途径广泛,主要传播途径除经血液、生活密切接触外,口口传播途经仍被认为是乙型肝炎的传播方式之一;二是乙型肝炎不易彻底治愈,治愈率较低,多数只能达到临床治愈,不能根治,并且在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外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复发。而肺结核疾病虽然较顽固,但是如果治疗及时,按疗程治疗,是可以治愈的,其它疾病只要治疗都是可以治愈的,所以HBsAg阳性率高于其它疾病。

综上所述:宁江区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身体检查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女性体检合格率高于男性;二是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合格率高于食品类从业人员;三是乙型肝炎是从业人员体检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从总体上来讲,宁江区食品、公共场所的从业人员异常体检率为3.43%,低于广州天河区(11.70%),也低于深圳福田区(4.62%),HBsAg阳性率为3.25%,低于我国的平均水平(9.75%),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对饮食卫生及公共场所卫生的要求越来越高,经营者的法律意识也在逐步提升,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从而为及时发现和治疗创造了机会,降低了从业人员传染病传播和蔓延,有效保护了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

4、结论

乙型病毒性肝炎应作为宁江区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疾病预防工作的重点。

5、建议

5.1 口口途径传播仍被认为是乙肝的重要传播方式之一,在公共卫生问题上,唾液在口口途径传播上的作用不容忽视。

5.2 肺结核在公共场合中主要是空气传播,对活动性肺结核的从业人员应及时发现、隔离、治疗,在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从事服务行业工作。

5.3 肠道传染病病原菌、沙门菌则可引起腹泻和集体或散在的食物中毒及其它感染,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患有痢疾的从业人员经治疗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大便培养阴性,停药后两周大便培养三次阴性者,可恢复原工作;伤寒或副伤寒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后,大便连续培养三次阴性者可从事不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经卫生防疫机构进行观察,第二年粪便检查连续进行两次培养阴性者,方可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5.4 加大传染病卫生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定期对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进行考核。

5.5 加大监督人员的监督力度。

篇10:车间外来人员管理制度

1、施工前必须签订安全责任状,必须有作业审批单,经车间主任批准,办理施工出入证后,方可进入施工,在施工期间对车间的一切安全责任事故负责。

2、施工现场必须有一名现场负责人,每天上下班时与车间班长一起巡查、复查,对发现有损坏设备、设施;丢失工具、物品的,按原价赔偿。

3、服从车间工作人员的管理,不乱动车间各种阀门、设备、设施,对此造成的损失由施工方负责赔偿。

4、所有施工人员在车间内严禁吸烟、喝酒,违者罚款200元。

5、必须保持车间施工区域的环境卫生,当日及时清理建筑垃圾,不得乱扔生活垃圾,不得随地大小便,违者罚款300元。

6、严禁使用热得快、电炉子等电器,用电必须专职电工负责,需报经甲方用电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接电(用电负责人王彦杰:***)。接电需接在用电负责人指定的配电箱上,不得随意乱接,违者罚款,500元。当日停工时必须断电,用电布线必须规范、合格,插座、插头、电线必须质量合格,合乎规定,不得有发黄、烧焦、破损、漏电等情况。

7、所有施工人员必须佩带施工出入证在车间作业,其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入内,违者罚款100元。

8、施工单位负有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教育的义务,不得进行偷盗、破坏、酗酒闹事等违法乱纪行为,一旦有上述事件发生,将取消施工资格,并追究相关责任,赔偿一切经济损失。

9、所用施工车辆严禁进入生产车间。

10、施工结束后,必须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报车间主任验收合格后,方可撤离。

车间主任张玉龙:***

联合生产车间

(一)班长解王鹏:***

联合生产车间

(二)班长蒋兴涛:***

新疆张裕巴保男爵酒庄有限公司

篇11:车间人员考核制度

一、总则

第一条为明确岗位责任,加强和提升员工绩效和加工部绩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企业活力,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制定此考核制度。

第二条针对考核的关键业绩指标(产量、质量、安全、消耗、5S和厂规)进行考核。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车间人员,包括车间主任、组长、质检、员工。

二、范围:加工车间

三、考核内容:本月产量,质量,设备保养,安全,消耗、5S和厂规。详见每月车间生产指标和车间缺陷控制目标。

四、考核方法:将考核人员的一部分工资作为浮动工资(考核基数)。考核基数按不同职级划分:车间主任500元,组长,质检300元。员工200元考核在薪资待遇方面有如下体现:当月没有完成任务的对车间主任、班长、质检、员工:考核基数×30%作为产量工资,考核基数×50%作为质量工资,考核基数×10%作为设备保养,安全工资,考核基数×10%作为消耗、5S,厂规工资

五、考核的一般程序

第一条员工的直接上级为该员工的考核负责人。班长、质检的考核负责人是车间主任,而车间主任的考核负责人是生产厂长

第二条考核结束时,考核负责人必须与该员工单独进行考核沟通;

第三条考核结果及考核文件交由行政部存档

六、考核时间及要求

第一条考核时间安排在每月10日至11日,若逢节假日,依次顺延。生产部每月11日前把产质量完成情况上报行政部,行政部要根据车间上报材料做工资调整,并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条车间厂长有权利、责任在考核总工资不变的前提下对主任、组长、质检、员工工资,根据他们所承担指标完成好坏情况进行调整,每月11日前把调整结果上报行政部,经行政部进行审核后,没多大问题,原则上尊重厂长意见,并实施监督。

第三条当月没完成任务提留工资到下月完成任务发放,下月没完成任务直到完成任务发放,连续三次没完成任务以考核基数为标准进行罚款。

第四条车间每月利用黑板报形式公布一次车间产质量指标计划及完成情况,同时每组每月评选一次本组优秀员工、最差员工各一名、并予以公布。(连续三次评为最差员工做辞退处理)上报行政部。评选方案由车间自行制定报行政部备案。

第五条以上考核结果做为提干,年终奖的依据。

第六条本考核制度从2010年11月正式实施。

上一篇:历史: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3.13《伟大的开端》教案下一篇:大健康市场调查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