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式教育活动方案

2024-08-01

主题式教育活动方案(精选9篇)

篇1:主题式教育活动方案

二年级二班主题式德育教育活动方案

李翠菊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三个代表” 的重要思想,以学校德育工作为主线,遵循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贯彻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方针,突出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加强和改进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宏扬民族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自我激励、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积极探索个性。

二、教育内容:《弟子规》

三、教育目标:

1.通过“弟子规”的积累、挖掘,使学生从中悟出道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搜集、查阅资料的能力,扩大视野,提高素质。

3.真正的体会“弟子规”中做人的道理。

四、具体措施:

1.充分利用班会向学生进行宣传教育。

2.发挥小组长的作用,生生互助共同进步。

3.充分利用品生课对学生进行教育。

五、活动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

教师向学生讲明活动要求,使着手准备相关材料

(二)、出一期黑板报

(三)、班内交流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或背、或讲、或演、或画,形式不一,优秀者参加全班交流。

(四)、开一次主题班会

以全班为单位进行汇报总结

六、班级评价形式

1、以小组为单位,每天进行背诵检查,选出优胜者,参加全班交流

2、通过全班交流,表现突出者,获得奖励

3、进行手抄报制作,评选优秀者上交学校

2011年11月7日

篇2:主题式教育活动方案

干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系统《开展“学习焦裕禄精神,争做新时期焦裕禄式全体教师”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坚持继承光荣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相统一,坚持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统一,坚持加强个人修养和接受教育监督相统一,学习焦裕禄精神,争做新时期焦裕禄式干部,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恪尽职守、清正廉洁的教师队伍,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二、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学习焦裕禄精神活动,在焦裕禄精神的教育、激励和推动下,全体教师政治坚定,风清气正,精神更加振奋,作风更加扎实,心系学生为学生谋发展的意识进一步增强,能力素质进一步提高。

1、学习焦裕禄同志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求实精神,使全体教师树立起服务学生、求真务实、敬业奉献的良好新风,遏制不安心本职工作、心态浮躁、不思进取、贪图享受、敷衍漂浮、吃喝玩乐、打牌赌博等不良风气,更加密切党与人民学生的血肉联系;引导全体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加强锻炼,全面提高全体教师调查研究、科学决策的能力,提高化解矛盾、破解难题的能力,提高服务学生、凝聚人心的能力。

2、学习焦裕禄同志牢记宗旨、心系学生的公仆精神,自觉摆正与人民学生的关系,不断增进与学生的真挚感情,时刻将学生冷暖挂在心上。

4、学习焦裕禄同志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奉献精神,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人生价值与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真正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党员推动发展、服务学生、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三、活动内容

学习焦裕禄精神活动,要求全体全体教师都必须参加,通过配合形势学、结合实际学、联系任务学,瞄准目标学,引导全体教师深刻理解焦裕禄精神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自觉地弘扬焦裕禄精神,争做焦裕禄式的全体教师、争创焦裕禄式的工作业绩。

1、重温焦裕禄事迹。组织全体教师重温焦裕禄同志的先进事迹,深入了解焦裕禄同志在兰考470多天里做了什么、给当地人民带去了什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是什么,使焦裕禄事迹深入人心、鼓舞人心。

2、学习焦裕禄品质。全体教师要经常用焦裕禄事迹对照自己、反省自己、激励自己,从焦裕禄同志的先进事迹中学习其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切实把焦裕禄同志的优秀品质铭记在自己头脑里、落实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在具体行动上、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3、弘扬焦裕禄精神。深刻理解焦裕禄精神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纠正和摒弃那种认为焦裕禄精神已经过时的错误思想。自觉地弘扬焦裕禄精神,在全体教师中大兴服务学生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敬业奉献之风。

四、主要原则

开展学习焦裕禄精神活动应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2、坚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每个全体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严于剖析自己,积极开展自我批评,查找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时要主动征求别人意见,诚恳接受全体教师的批评。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党性、改进作风,激发干劲、弘扬正气,增进团结、促进工作。

3、坚持走群众路线。全体全体教师要相信和依靠群众,积极主动地广泛征求意见,自觉接受群众和学生的评议、监督。要把作风是否得到转变、问题是否得到解决、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评价活动成效的重要依据。

4、坚持全体教师带头。全体教师要带头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把加强党性修养贯穿到具体工作中,体现在具体岗位上。全体教师要带头讲党性修养、重品行锻炼、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全体教师。

五、方法步骤和时间安排

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学习提高阶段(4月20日至5月30日)重点抓好三个环节:

1、组织集中学习。全体教师认真学习领会《关于开展“学习焦裕禄精神,争做新时期焦裕禄式干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端正态度,增强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学习以个人自学为主,与支部集中学习、专题辅导、开展典型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等形式相结合。各党组织每个星期要保证一天的集中学习时间,制定好培训学习计划。

2、丰富学习教育形式。扎实开展好“六个一”活动:

(1)看一部电影,即《焦裕禄》;

(2)读一篇文章,即《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3)开展一次焦裕禄精神集中宣讲,邀请有关专家学者作“学习焦裕禄精神”专题报告;

(4)开展一次焦裕禄精神大讨论活动或专题辩论活动。

3、开展心得体会交流。每一位全体教师都要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和学习感受,对照焦裕禄同志的先进事迹、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开辟学习园地,开展心得体会交流活动。通过学习、讨论和交流,使全体教师深刻理解焦裕禄精神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自觉地弘扬焦裕禄精神。

篇3:主题式教育活动方案

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有效指导学生写作,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提高写作能力呢? 我们作了许多思考和探索, 其中开展“主题活动式写作”教学, 就不失为一种非常有效的作文教学方式。

什么是活动式写作呢? 活动式写作就是设计课堂内或课堂外的各种活动, 让学生参与, 从而获得写作的素材、方法, 产生写作兴趣的一种写作方式。活动式写作教学中, 活动贯穿于整个写作的始终, 会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并解决学生写什么、怎么写等问题。长期以来, 很多教师对“活动式写作”存在误解, 认为所谓活动就是户外活动, 要求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其实“活动式写作”中的“活动”不仅是户外活动, 也可以是室内 ( 包括教室) 活动, 它包括阅读性活动、过程性活动、功能性活动、事件性活动等。

在活动式写作教学过程中, 我们根据高中教学的特点, 以高一、高二每学年为一个周期, 分别设计了系列主题活动: 认识自我、体验情感、感悟自然、培养情操、关注社会等。针对这些主题, 我们设计了不同类型的活动, 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然后进行写作实践。如何结合主题开展系列活动指导学生写作呢? 我谈谈我们在这方面的一些尝试。

一、阅读活动写作

阅读活动写作即通过学生的大量阅读活动, 在阅读中通过自己的思考, 获得写作的灵感、素材以及写作方法, 然后进行写作。在活动式写作的诸多活动中, 阅读活动最简便, 可操作性最强, 效果也非常好。长期以来, 我们的作文教学之所以困难重重, 主要的原因是学生阅读太少, 教师似乎更喜欢把阅读教学课堂当作自己表演的舞台, 较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活动。不少教师甚至把阅读和写作分离开来, 在阅读课上往往更多关注作品的内容、思想、结构、手法等, 在作文课上更多指导学生写作的技法。殊不知学生的阅读活动, 是其写作的源泉, 能为学生提供写作的灵感、内容、素材、思想情感、价值立场、写作技法等。擅长写作教学的老师, 都是非常重视学生阅读的老师。

为了解决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分离的弊端, 我们进行了“阅读活动写作”教学尝试。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设计了阅读与写作的主题“认识自我”“体验情感” ( 设计主题是为了让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更有针对性) , 并设计了相关的阅读活动。就“体验情感”这个主题, 我们设计了几个阅读活动。以“《史记》人物传记专题阅读活动写作”为例, 谈谈我们的具体做法。

1. 教学目标

( 1) 深入理解司马迁以及他的史传思想, 挖掘《史记》人物传记中体现的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以及作者品评人物的价值标准。

( 2) 根据对文本的阅读, 撰写一篇文章。

2. 教学时间: 20天

3. 对象: 高二年级学生

4. 教学过程

此次阅读活动写作教学分为两个小活动, 前15天为学生的阅读活动, 后5天为学生的写作和交流活动。共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第1天到第6天

( 1) 印发《史记》中的《伯夷列传》《管晏列传》《老子韩非列传》《伍子胥列传》《商君列传》《苏秦列传》《张仪列传》等篇目及注释和参考译文。

( 2) 学生参考注释和译文阅读, 教师随堂解答学生阅读中的问题。

( 3) 学生在阅读中, 写读书笔记或读书心得, 可以是自己非常有感触的节点的转述, 可以是对某一问题的分析, 也可以是对某一人物现象的看法。

( 4) 学生课外继续阅读本阶段的篇目以及有关《史记》的论著。

第二阶段: 第7天到第11天

( 1) 印发《史记》中的《孟尝君列传》《平原君列传》《魏公子列传》《春申君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屈原列传》《吕不韦列传》《李斯列传》《蒙恬列传》《鲁仲连列传》等篇目及注释和参考译文。

( 2) 学生参考注释和译文阅读, 教师随堂解答学生阅读中的问题。

( 3) 学生在阅读中, 写读书笔记或读书心得, 可以是自己非常有感触的节点的转述, 可以是对某一问题的分析, 也可以是对某一人物现象的看法。

( 4) 学生课外阅读有关《史记》的论著。

第三阶段: 第12天到第16天

( 1) 印发《史记》中的《淮阴侯列传》《季布栾布列传》《魏其武安侯列传》《李将军列传》《卫将军骠骑列传》《酷吏列传》《游侠列传》《报任安书》篇目及注释和参考译文。

( 2) 学生参考注释和译文阅读, 教师随堂解答学生阅读中的问题。

( 3) 学生在阅读中, 写读书笔记或读书心得, 可以是自己非常有感触的节点的转述, 可以是对某一问题的分析, 也可以是对某一人物现象的看法。

( 4) 学生课外阅读有关《史记》的论著。

第四阶段: 第17天到第20天

( 1) 学生回顾、总结前段时间阅读的内容。

( 2) 学生整理前段时间的读书笔记、心得, 按要求完成写作。

( 3) 学生作品展示、心得交流。

这个活动我们在高一高二同时进行, 根据各年级的不同主题, 我们设计了不同的阅读活动。比如“关注社会”这个主题, 我们印发了大量的时评作品, 让学生阅读, 并从中总结时评的写法: 引—议—联—结。这样, 学生不仅学会了写作时评的方法, 也掌握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在模仿写作阶段, 他们比较轻松地高质量地完成了写作任务。

这样的主题阅读活动写作, 学生不仅阅读了大量的作品, 丰富了知识, 提高了阅读能力, 也培养了探索、发现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 阅读活动为学生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解决了写作中无话可说的困境, 也让学生尝到了写作的乐趣。

二、过程性活动写作

过程性活动写作, 即通过一次真实活动, 让学生写出对这次活动的观察、感受、评价等。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 在体验生活中获得素材和感悟, 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在过程性活动写作教学中, 我们设计了“体验情感”“培养情操”等系列主题, 并有针对性地设计了相关的系列活动。“家乡美”主题写作, 就是我们设计的系列活动之一。具体实施如下:

活动目标:

1. 引领学生走进自己的家乡, 用一种独特的视角审视自己的生活环境, 学会观察、感受生活。

2. 挖掘家乡优秀的文化传统,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3. 培养学生收集、筛选信息并使之成文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身边的美: 自然美、人性美、人情美。

活动参考主题: 家乡风貌 ( 自然美景、独特建筑、风俗民情) 、家乡趣事、沧桑变迁、乡亲如歌。

活动安排:

1. 选择与组织 ( 第15周星期一到星期五)

( 1) 学生从四个主题中选择一个开展活动。

( 2) 学生选择文体 ( 记叙散文、新闻故事、人物传记、议论文或说明文等) 。

( 3) 根据所选的主题和文体进行分组, 主题或文体相同的分在同一组。

2. 搜集与获取 ( 第16 ~ 17周星期六、星期天)

( 1) 学习“参考阅读”的范文和“点击链接”相关文章。

( 2) 采用实地观察、采访、拍照、录音、上网、进图书馆等方式搜集有关家乡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

3. 活动建议

( 1) “家乡风貌”主题活动实施建议

采用拍照或录制视频等方式, 收集当地的美景、标志性建筑、特色小吃、工艺品等资料。

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有关家乡的相关报道, 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 通过对比, 感受家乡历史的辉煌。

( 2) “家乡趣事”主题活动实施建议

通过采访、搜集、回忆等方式, 收集与家乡有关的逸闻趣事。

小组相互讨论, 交流心得体会。

( 3) “沧桑变迁”主题活动实施建议

查找地方志, 采访当地年长者, 了解家乡的兴衰变迁。

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 了解家乡历史上发生的某些重大的事件。

搜集与故事有关的文字、图片等资料。

( 4) “乡亲如歌”主题活动实施建议

了解描写对象, 采访当事人或其身边的人, 从正面和侧面多角度了解你所写的对象。

访谈身边的亲人或朋友, 了解他们对家乡的看法。

关注外来工的家乡情结以及留守儿童问题。

4. 分析与研究 ( 第18周星期一到星期五)

这个阶段主要任务有三:

第一, 学生对自己所搜集的材料进行整理、归类、分析。

第二, 学生对活动中的疑问、困惑进行思考、讨论。

第三, 学生阅读相关的参考范文, 构思作文。

5. 写作与修改 ( 第19周星期一到星期五)

( 1) 根据自己活动的体验与搜集的素材, 独立完成写作。

( 2) 自评自改, 然后小组内互相修改。

( 3) 在班级内展示自己的作品。

( 4) 学生交流心得体会。

因为有些活动必须安排在周末学生回家才能进行, 所以这次过程性主题活动写作时间跨度比较长, 让学生能作好充分的准备, 并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从主题、文体的选择, 到收集第一手的材料, 最后完成写作, 都是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教师只是点拨、释疑。在这个活动中, 学生学会了如何搜集资料, 观察生活, 感悟生活, 培养了根据自己的需要筛选、运用素材的能力, 提高了写作能力。同时, 学生也获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 他们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 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篇4:生态式主题教育活动初探

关键词 主题教育 幼儿活动 和谐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0089-02

一、问题缘起

美国教育家德利在《自主课堂》一文中大力提倡创造生态的课堂环境,即和谐、民主、平等、活跃、自然的教学环境,在教学活动中,追求人的身心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人与学习内容之间的和谐。因此,幼儿园生态式主题教育活动应该以教育的自然、有序、和谐为目标,追求一种自然发展的教育活动。

二、追求主题教育活动的和谐

1.“爱”“情”相伴。生态式主题活动的核心要素是人的和谐,即师幼和谐、幼幼和谐。教师要倾注真心的爱、真诚的情,才能构成和谐活动。俗话说:爱孩子连母鸡妈妈都知道。而教师的爱却与之不同,教师的爱首先是尊重,不是发出指令,而是民主对话。爱是理解,教师不会因为幼儿一时不能掌握所学而加以训斥;爱是关心,教师会将目光关注所有的幼儿,而不是几个“聪明者”。充满“爱意”的活动,幼儿会感觉到温暖、轻松、活泼;充满“爱意”的活动,幼儿会以平和的心态、通透的心灵参加活动,以美好的心境享受快乐的学习。情感是师幼和谐的纽带。教师的情感直接影响师幼关系,直接关系到教学情境的创设。生态式主题活动中,教师充满激情的状态能够直接带动幼儿的情绪,以自己的情感调动起幼儿的情感,师幼情感交融,让轻松代替紧张,让合作代替孤寂,让分享代替独有,让浓浓“情意”充满活动中。例如午餐时,老师除了让幼儿品尝食堂叔叔阿姨为他们烧的美味可口的饭菜外,还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了解食堂工作人员是怎样工作的;饭后,老师便带幼儿去观察保育员老师整理餐具、拖地等;小朋友亲眼看到保育员阿姨用力一道道、一遍遍地拖,非常辛苦。实际观察不仅使幼儿对幼儿园的工作人员产生敬意,而且使他们懂得了应该尊重和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第二天,我们便在班级推广了“我做小帮手”活动。首先,用餐时大家不浪费饭菜,保持餐桌整洁,每个小朋友整理自己的餐具。餐后由两个“小帮手”整理活动室,“小帮手”穿着围裙可神气了,十分“敬业”地跟着保育员学习擦桌子、扫地。一周后,“小帮手”们能够分组独立地整理活动室了。

2.“景”“境”相宜。环境是生态式主题活动中物的因素,也是重要因素。物品的摆放要合理,一切与主题活动无关的物品应不在幼儿的视线中,以免分散幼儿的注意力。教具的使用要得当,那些可有可无的教具,那些花瓶式、做样子的教具,那些代价大、成效低的教具,不符合生态的要求,尽量减少;教师的站位要适宜,既要照顾到全体幼儿,又要关注个别,配班老师不要随便走动。生态式主题活动是一盆精致的盆景,既生动活泼,又宁静致远;既有景又有境,充满着和谐。例如在《汽车》主题中,孩子们将带来的各种各样的汽车图片贴在墙上;在桌面上将玩具汽车布置成展览区;将绘画作品布置成设计区;用牙膏盒、易拉罐、硬纸板等制成各式小汽车,成为汽车生产区,最后可以开着自制的汽车去看车展、参观车厂等。在这一互动过程中,幼儿自行设计,自主探索,使材料的使用率大大提高了,也丰富和拓展了主题。

3.“内”“外”相连。“内”指主题活动中的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手段要相连,方法、手段围绕目标和内容,使教师教得轻松、幼儿学得轻松。“外”指主题活动与幼儿一日生活相连,各领域之间、专门教学活动与区域游戏活动相连,让幼儿拥有心向自然的情愫、自由发展的空间、真情洋溢的世界。特级教师王崧舟说:“一个好的教学活动,如一首交响乐,首先要讲究旋律、节奏、配器、音响的和谐,在课堂上师与生要和谐、人与文要和谐、情与理要和谐、思与悟要和谐、知与行要和谐。”

三、追求主题教育活动的发展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发展,主题活动作为幼儿园最基本的教学活动其主要目标也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1.全面发展。生态式主题活动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构成了幼儿生命个体和谐发展的生态系统。缺了任何一个维度,幼儿的发展都是不丰富、不全面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活动在关注幼儿知识目标达成的同时,还应关注生态系统的其它方面,做到“知”“智”交融,“知”“情”相通,“知”“识”共荣,真正实现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2.协调发展。生态式主题活动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活动,它要求高度尊重每一个幼儿个体,全方位地为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机会,使幼儿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得到提高,人格品位和社会价值得到提升,不仅教孩子知识,学会学习,更要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使其智能统一、身心协调。

3.共同发展。生态式主题活动是教师、幼儿共同的活动,作为主题活动生态系统中两个密切相连的链,表现出来的是环环相扣,教师和幼儿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我们在关注幼儿和谐发展、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生态系统中另一要素——教师的发展,只有教师和幼儿都发展,才有生态平衡。在幼儿获得关爱、机会、知识、方法、信心、帮助的同时,教师获得的是享受、回应、提升、成就,师幼共同获得的是能力、欢乐、收获、信心,是共同成长。

生态式主题教育活动如涓涓清泉,似云海观日,让师幼的主体性充分、自由、和谐地发展,构建起一种新的教育情境,一种保持教师幼儿可持续发展动力且生动活泼、自然有序的教育生态。

参考文献:

[1]许卓雅.用历史生态的眼光看幼儿艺术教育[J].早期教育,2006,(4).

[2]程秀兰.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及其意义[J].学前教育研究,2014,(9).

篇5:主题式教育活动方案

(2012学年)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教育教学工作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困惑,为全面开展主题教研工作,切实推动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带动全校教师专业化成长,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特制定此主题教研方案。

“主题式校本教研”,即以推进新课程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为学校教学研究的主题,学校学科教研组的教师围绕主题开展的一系列教学研究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探索有效课堂教学途径”为突破口,以学科教研组为基本研究单位,有序开展主题教研活动。

二、工作思路

主题式教研活动的基本思路:一是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以解决教师工作中的困难和疑惑为目标;二是为了突出教研活动的目的性、针对性与系统性,从教师最困惑的问题入手,寻找并确定教研活动的主题;三是活动过程中设计的操作策略,使教师带着任务参与活动,促使教师带着课题研究的眼睛和头脑去看、去想。

三、工作目标

1理论提升。

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用新理念武装头脑,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和提高。使广大教师端正教育思想,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新的有效学习方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关注学生。

主题教研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合于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探索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课堂教学途径,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能力提高。

以教学实践为载体,通过教师与教师的互动与交流,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研究教学能力。

4、组织机制。

构建教研长效机制,进一步落实各项教研制度,使日常教学工作和主题研究,教师专业(梯级教师队伍建设)成长融为一体,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形成在研究状态下的职业生活方式。

5、总结成果,创新方法。

通过主题教研解决新课程改革中存在问题和困惑,总结有效课堂教学的成功 1

经验,形成不同课型的不同教学方法,总结出有效教学模式,锻造一批名师,培养一批优生。

四、实施策略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使我校主题教研活动扎实有序的开展,学校建立以业务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学科组长、骨干教师为成员的主题教研工作小组和教师梯级队伍评审小组(由校长、主任和教研组长组成)。

1、主题教研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李惠忠;副组长:黄其荣钱奉励;组 员:各学科教研组长。

2、具体分工。

(二)强化管理,有效实施。

1、认真制定可行的教研组主题教研活动方案和个人方案。

教导处要组织学科教研组及教师认真填写“主题教研活动手册”。各教研组和教师个人在学校主题教研领导组指导下,认真实施工作方案,落实活动计划,完成教研任务。

2、建章立制,严控过程。

在主题教研工作中,教研组负责人及参研教师必须在主题教研过程中严格执行下列规定。

(1)、各教研组按时完成主题选题和主题填表。

(2)、严格按照主题教研工作实施步骤,组织教师围绕主题开展听评课活动,认真填写主题教研过程手册。

(3)、各教研组长要组织本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讲课、评课、反思、交流等一系列教研活动。并负责组织督促教师撰写整理相关材料及材料的收集上交。

(4)主题教研领导小组成员,要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参与到主题教研活动各个环节中去,组织备课、听课、研讨、反思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严格把关,加强督导,切实把主题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五、实施步骤

主题教研的过程采用“六段式”进行。

1.发现问题,确定主题。

研究始于问题,只有选择一个好的问题作为研究主题,主题教研才能有效实施。各教研组在教研组长带领下搜集一线教学出现的“问题”,提炼出教研的基本“主题”,为课堂教学服务,杜绝教研活动的形式化。

2、明确任务,确定目标。

确定主题后,教研组要使各位组员明确研究的任务,确定研究的目标,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3、专题学习,提高认识。

教研组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针对问题学习理论,提高教师的认识。

4、课堂实践,印证预设。

教研组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进行教研组课堂研究上研究课,在课堂实践中印证预设。

5、主题研讨,反思教学。

通过专题学习和课堂实践,教研组组织教师进行主题研讨和自主探索,并认真针对主题进行反思和后记。

6、及时总结,生成问题,继续研究。

通过主题教研解决新课程改革中存在问题和困惑,总结有效课堂教学的成功经验,形成不同课型的不同教学方法,总结出有效教学模式。对同时生成的问题,继续进行研究。

嘉善县杨庙小学教导处

篇6: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1)基本了解人体的正常结构及各部件的术语名称,学会了坐、立、行及读书、写字正确姿势。

(2)能自觉、自主地搞好个人卫生及保护眼睛和牙齿,懂得克服和战胜不良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非一朝一夕之力能行,功在持之以恒。

(3)居家、旅行、郊游、体育运动、游泳等的注意事项和安全要求。

(4)初步了解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知道花草树木,对改善环境的作用,自觉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不随地吐痰、丢瓜皮果壳、杂物、垃圾。

(5)增强了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以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

活动重难点:手的卫生与健康的关系。怎样保持手的卫生。

教具准备:挂图

活动过程:

一、手的卫生

1、上课开始让同学互相检查手,看手是否干净,是否剪指甲,导入新课。

2、授新课,提出问题:

(1)脏手吃东西会引起什病?(蛔虫、蛲虫、腹泻、痢疾、病毒性肝炎)

(2)什么情况下应洗手?(饭前便后、劳动游戏后、接触过病人和病人用过的东西)

(3)为什么不能留长指甲?(指甲缝的污垢中藏有更多的细菌和虫卵)

(4)结合挂图说说怎样洗手?(要认真、流动水、用肥皂、全洗到、不马虎、要擦干、勤洗手、不留甲,不借用别人的东西擦手,更不要在衣服裤子上擦)

3、效果考查,利用晨检或抽查,检查学生手的卫生

4、课后了解学生是否养成饭前、便后、劳动后、游戏后洗手的卫生习惯。

二、不吃变质的食物

1、什么是变质的食物?指沾有细菌、毒素和虫卵的食物,食用这些食物就会引起食物中毒。哪些是容易变质的食物(罐头、水果、肉类等)。

2、食物中毒的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无力等,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被污染的食物被食用后,还可引起痢疾、伤寒、肝炎及寄生虫等传染病。

3、怎样预防食物中毒?四人小组讨论、记录,派代表回答。

4、教师小结:吃干净的食物,腐败、有异味、溃烂不洁的食品和水果不能吃,餐具清洁,小摊上的东西不要乱吃,购买食品要注意。

三、保护视力

1、近视眼的形成

眼睛在看6米以外的东西时,不用加强屈光度便能看清楚,但看6米以内的东西时,就必须加强屈光度才能看清。要加强屈光度,就需要眼肌肉收缩,就像照相时照相机调焦距一样。看的东西越近,调节活动就越强;看近距离的东西持续时间太长,中间又无适当休息,就会使眼睛因长时进行调节活动而疲劳。久而久之,收缩的肌肉便不能自然放松,使眼睛只适合看近物而出现近视状态。但这种近视状态开始时不一定是真正近视,若不及时治疗,又不预防,以后就可能发展为真正的近视,到此时进行预防和治疗就比较困难了。

2、用眼卫生

四、保护视力的方法主要有:

①字迹要工整。

②看书写字时眼睛距离书本不少于0.25——0.3米。

③连续看书写字半小时左右,就要5-10休息分钟。

④不在光线太暗或太强的地方看书,不在卧床、走路和乘车时看书。

⑤戴眼镜的学生,每日要清洗干净镜片和镜架。

五、电视荧光屏对眼睛的伤害

电视荧光屏上的画面是90万个闪动的小光点组成,看电视时就像在晃动的车中看书一样,眼睛极易疲劳。尤其是近距离看时,光点更明显,眼睛受影响更大,调节屈光的强度也加强,眼睛更易疲劳。按35——46厘米电视机计算,距离应是荧屏对角线的5倍,最小不少于2米距离。

六、看电视的用眼卫生

电视画面的亮度同周围环境的亮度相差悬殊时,眼睛也容易疲劳。晚上看电视时屋内应开一盏灯(8瓦以下),置于观看者后上方;白天看电视应用有色窗帘挡住门窗,将亮度和对比度调整到合适的状况。

眼睛平时以向前下方及正前方观看居多,尤其以向前下方观看最为舒适。电视机应放置于观看者的前下方。躺着看电视,头颈部肌肉特别紧张,眼睛处于由下向上观看状态,易使眼睛疲劳而损害视力。连续观看电视时间太长,又长时间保持一个坐姿,对视力、血液循环、关节和肌肉都有不良影响。因此,看电视时间半小时后,应按摩眼眶周围,或闭眼休息一会,能做眼保健操。同时,活动身子,使肌肉、关节得到松弛、休息,也利于血液循环。

篇7:诚信教育主题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创造公平,公正的考试氛围是我们大家的希望,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我们要:“珍爱诚信,拒绝舞弊“,用实际行动彻底驱散笼罩在考试头上的阴霾。“诚信“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学校期末考试,不仅是检验专业知识掌握情况的考试,更是一场道德品质的考试,直接关系着每位同学诚信处事,以诚待人的品德。

二、活动主题

文明考风,诚信考试

三、活动对象

化学四班全体同学

四、活动地点

理科楼610

五、活动时间

20__年12月23日(星期天)晚上7:30――8:30

六、活动准备

由212与213寝室共同承担此次团日活动的各项事宜,两个寝室分工合作:212寝室写策划书、做ppt;213寝室写总结与讲解员简洁地介绍本次团日活动;两个寝室各出一名主持人来主持本次活动。

七、活动方式

团日活动

八、活动意义

通过此次团日活动,让同学们知道:科学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健康,诚信的社会准则。诚信考试标志着你获得人生体验历程的开始,这正是你创造生存价值的时机,勇敢去面对,坚定去行走,品尝和咀嚼生命给你带来的一切。

面对考试,我们满怀自信,明确目的:考试只不过是对我们前一阶段学习的一次检测,我们需要的是看到一个真实的自我,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明确自己定位,找准目标,调整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

面对考试,我们沉着应对,从容复习: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注意劳逸结合,课余时间适当运动,调节身心,保证睡眠质量,以健康的状态迎接考试。

篇8:体验式主题德育活动的设计与实践

一、做好课前准备, 引导初步感悟

主题活动的实施并不能只依靠课堂, 而要将课前和课后活动和课中探究有机结合起来, 而我们从以往的主题德育活动的实施来看, 大多数教师则只注重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忽视了课前准备活动对学生德育发展的重要性。其实,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不仅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渗透, 还需要以主题德育活动为中轴, 将课前活动和课后活动有机地整合起来。

在组织学生完成课前准备活动时, 首先要根据活动主题而精心设计课前准备活动, 以“学习雷锋精神”的主题德育活动为例, 教师预设的课前准备为:了解雷锋;收集雷锋故事;说说自己对雷锋精神的认识。通过上述课前活动让学生在了解雷锋及其经历的基础上更好地体会雷锋精神, 为实践雷锋精神奠定基础。其次, 课前准备活动要切实可行且要符合学生的需要。以“感恩在我心”的主题实践活动为例, 我设计的课前准备活动为:从生活中观察感恩的事件;收集生活中的感恩故事;说说自己该如何去感恩。通过这样的课前活动让学生用眼睛去看, 用耳朵去听, 用心灵去感受, 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感受“感恩”主题。

在设计课前准备活动中, 为更好地促进课中探究活动的有效进行, 教师还要注重结合活动主题引导学生做好相应的准备。如在“保护环境爱我校园”的主题活动中, 教师需要学生准备好课前对学校的环境调查资料, 通过调查资料的对比来让学生感受环境的变化, 明确保护环境的主题。应该说, 课前准备环节是保证课中主题德育探究活动实施的基础, 虽然教师不必和学生一起经历课前准备活动, 但要向学生明确课前活动任务, 从而保证活动的有效进行。

二、课中引导活动, 丰富学生体验

课中探究活动是实施主题探究活动的核心过程, 也是丰富学生体验的关键所在。从体验的生成过程来看, 要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生成体验, 教师必须让学生动起来, 充分发挥学生的感觉器官, 使其获得直观体验。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通过“说一说”“议一议”“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获得体验。体验式主题活动的核心是体验, 但体验的生成有赖于活动的实施, 故而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注重通过活动组织来引导学生参与, 在参与中丰富学生的体验。

首先, 注重以情境方式来引导学生获得直观感受, 在感官刺激中获得初步感受。以“关爱残疾人”的主题德育活动为例, 教学中我并不是直接导入主题, 而是通过图片“盲人点灯笼” (辅以文字讲解) 来引导学生思考“盲人为何要点灯笼?”从而引入“关爱残疾人”的主题。又如在“孝敬老人”的主题德育实践活动中, 我先以故事“分家产”来引入, 让学生思考“老人为何没有人赡养?”通过这些丰富而直观的展示, 让学生初步形成感知, 从而引入德育主题, 为学生的体验生成奠定基础。

其次, 要注重在课堂中以活动形式来丰富学生的体验。以“诚实守信, 言行一致”的主题德育实践活动为例, 在导入过程中我以赵本山小品“卖拐”来引入, 然后提出问题“诚信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引导学生讨论, 接着以“说一说生中诚信的故事”引导学生在说诚信故事中感受诚信的力量, 最后以“如何做到诚信守信”的讨论来结束主题活动。又如“关爱残疾人”的主题活动中, 通过“摸一摸” (蒙上眼睛感受盲人的生活) 、“走一走” (一只脚走路感受残疾人的生活) 等活动来引导学生真切感受残疾人的生活。

三、课后引导拓展, 增强学生体验

德育品质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而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内化。在学校教育中, 教师通过主题德育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更多的是让学生掌握德育理论知识, 而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还需和生活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

在高中教育中实施体验式主题德育活动, 就是要以生活为出发点, 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体验和感悟, 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以“感恩在我心”的主题德育活动为例, 课后我以“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进行拓展。在拓展活动中, 有的学生为父母买菜、做饭, 有的学生为父母洗衣, 甚至有的学生为父母洗脚。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将理论转化为行动, 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德育品质的培养。又如在“关爱残疾人”的主题德育教育中, 我设计的课后拓展活动为“帮助残疾人, 你做到了吗?”在活动中, 有的学生为残疾人捐款, 有的学生为残疾人带路, 有的为残疾人进行宣传, 诸如此类, 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丰富的体验, 也促进了其行为习惯的养成。

篇9:主题式教育活动方案

关键词:家园合作;达成共识;创新机制;潜能开发;共同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这为我们家园合作式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家园合作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广大幼教工作者的重视,许多幼儿园在丰富家园合作的内容、扩大家园合作的空间和探索家园合作的方式上进行了探索并积累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有益的经验。而我园以“家园合作式主题教育活动”为模式,以期探索出一条家园合作的新捷径。以一种合理、有效的合作式主题教育为样式,充分挖掘和展现家长的资源优势和特殊才能,满足幼儿知识经验积累和身心发展的需要,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同时,在家长与老师的研讨合作中促进家长教育观念转变、提升家长教育水平,也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提高。

家园合作式主题教育目的,首先是为了促进幼儿知识、经验和技能的发展,以幼儿的发展为核心。其次是帮助家长提升教育引导幼儿的经验和水平。再次是有效利用家长资源,解决幼儿教育过程中老师知识、经验和能力不足的现状。因此,助教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希望幼儿、家长、老师三方都得到发展和提高。

虽然近几年来,教师在开展主题活动研究中也比较注重家长的参与,但家长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物质资料的提供支持上,如何使家长充分挖掘自身的“教育资源”,融入幼儿主题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使家长成为幼儿园主题课程的参与者和实施者,产生双向互动,成为家园合作互动的真正伙伴,这是需要我们探索实践的。家长是一群有着不同职业、不同专业知识与技能、不同文化内涵的群体,其富有差异性的职业与文化背景本身可以在幼儿园的教育中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幼儿在与这些不同职业家长的直接接触中,开拓了视野,了解了不同职业的职能和工作技能,提高了家园共育的整体效应。

一、提高家长在家园合作中主动的策略

(一)达成共识——共同研究,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幼儿园和家庭是影响幼儿发展最主要的两大环境,家长和教师分别是这两大环境的核心,两者的教育对象是一致的,教育目标也是统一的,这就决定了两者必须相互协调、紧密配合。但在家园合作教育实践中,家园双方对这个问题存在着不少的误解,需共同研究,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二)创建家园合作的新机制,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奠定基础

各行各业的家长身上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做为教师只要充分挖掘这些教育资源,利用其为教育服务,定会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只有让家长真正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义务与责任,明确家长资源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与价值,才能激发起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热情,参与到幼儿园活动中来,发挥教育合力。

1.家长参与主题教育环境创设

2.家长参与主题教育活动

3.家长助教协同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二、在家园合作式主题教育活动中,促进幼儿成长与发展

(一)在家园合作式主题教育活动中,让幼儿学习知识,提高认识

1.提高幼儿对科学知识的积累

比如,在开展关于昆虫的主题活动中,发动家长和孩子共同去收集各种有关昆虫的资料以及去制作一份昆虫标本,不仅可以让孩子们清楚地看到图文并茂的各种各样的昆虫变化图,揭开不同昆虫变化的规律,了解各种昆虫的周期变化,更是家长们在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积极配合,让幼儿享受到了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乐趣,并在探索中提高对科学知识的累积。

2.促进幼儿自主学习,开发幼儿的智力与潜能

围绕主题对幼儿进行了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教育:和父母一起在家观看奥运新闻报道,一起收集图文并茂的奥运简报,并装订成书供班里的其他孩子翻阅、交流;班里自发开展奥运知识竞赛、学做小小奥运健将、为奥运设计小标志等活动。生动活泼的运动、游戏、竞猜活动,可以让孩子深深地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与自豪。

(二)在家园合作式主题教育活动中,锻炼和固化幼儿的行为习惯

让家长与幼儿园在家园一体化教育中,充分利用主题教育活动的契机,帮助幼儿更快、更有效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提高幼儿的合作与分享能力

结合主题活动中的家园合作互动,增强家长科学育儿的意识,引导家长积极为幼儿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支持幼儿和同伴的合作与分享行为,更鼓励家长们多提供一些让孩子在生活方面的合作机会,让孩子在合作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增强分享能力。

2.培养幼儿良好的时间观念

尽早帮助孩子建立起必要的时间观念,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以图文表征法,引导幼儿在熟悉的生活中形成正确的时间观念。带领孩子根据活动内容认识时间、理解时间运行的方式和规律,并在认识时钟的基础上,设计“我的一日活动表”,在生活中建立按时做事的意识,发展幼儿时间感与日常生活的具体事件联系起来,使之有可以感知的具体内容。再利用家园资源,请爸爸妈妈与幼儿一起制作作息时间表,运用既清楚又简单的画面表达出每个时间段要做的事情,这样不仅提高了幼儿做事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孩子良好的时间观!

(三)在家园合作式主题教育活动中,共同促进幼儿道德品质健康地发展

1.架起家园合作桥梁——让孩子学会感恩

在感恩节来临之即,通过开展“我来当爸爸妈妈”的护蛋行动,让孩子们深刻地体会到爸爸妈妈的艰辛与不易,从中感受到他们平时给予的浓浓的爱。并利用“家园互动栏”、班级网站向家长宣传培养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共同交流教育体会,积极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共同促进幼儿道德品质健康地发展。

2.架起家园合作桥梁——共同培养幼儿援助行为

设置“爱心大搜集”活动:欢迎父母一起来回忆曾经做过的好事、善事,并将其以画的形式展示出来;或者请家长捕捉生活中的好人好事,比如:家里有成员或老人生病了,孩子在家长的引导下关心照顾。在公共汽车上,孩子为妇、幼、病、残的人士让座。某个地方发生灾难或某个家庭不幸,对受难者奉献上一份爱心……爸爸妈妈们纷纷用相机将它们拍摄下来,我们将这些画儿和相片全部张贴到“爱心墙”上去,孩子们经常会去看自己的作品,也会看着自己以爱心宝宝的形象出现在相片上自豪不已!当然,这每看一次也无不都是对幼儿援助行为的强化与支持!

三、在家园合作式主题教育活动中,各层面的发展与进步

(一)幼儿园层面

家长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更是给予幼儿园重视和家长之间建立起的合作伙伴关系的信心和动力!让爱成为“家园共育”的主旋律,让教师与家长真正建立起真诚的伙伴、互动关系,让幼儿园和家庭真正携起手来,超越家园沟通中的障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家园互动,使教育形成合力,促进幼儿个体健康、和谐、全面地发展。推动了幼儿园各项工作不断上台阶。让每一位家长积极参与到各个主题教育活动中,增进家园间的互相了解,拉近彼此的距离,同时也增强了家长的主人翁意识,使“家园共育”工作得到进一步完善。

(二)教师层面

拉近了教师与家长、幼儿之间的距离。家园合作,缩短了教师与家长、孩子的距离。

通过一系列的合作,让家长看到了教师组织活动的过程、方法,看到了教师的辛苦,对教师工作给予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支持。而在活动中,每一位幼儿都有机会与老师互动,在活动所营造的友好氛围中,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

(三)家长层面

1.家长角色的变化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倡导:幼儿园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互相支持、互相配合,由此,家长的角色定位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家长不再是教育的旁观者,家长与教师不再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合作关系。在活动中,家长成为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管理者,不断促进家园合作,激发孩子的活动热情,家园共同配合,促使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

2.掌握科学育儿的方法,学会全面了解、评价自己的孩子

通过参与活动,提高了家长的素质和家教质量,及时了解孩子在园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学到了可以借鉴的教育方法,给家长提供一个实地学习的机会,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养行为,并学到了科学育儿的好方法。

(四)幼儿层面

幼儿的个性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家长的积极参与,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中,幼儿更加主动、活泼,而家长、老师的引导,则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提高了幼儿的表现力。让幼儿的个性得到了良好、全面和谐地发展。

在教育越来越强调生态化的今天,幼儿教育中的家园合作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也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它可以帮助幼儿园改进工作、提高办园质量,完善管理、课程改革等方面也会有明显的推动作用。所以,我们在不断贯彻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践新课程中,不但要依靠家长的配合与支持,还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不断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有效推动课程改革,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缪建东.家庭教育社会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秀诚钧,李顺银,王国民.家庭教育学.海口:南方出版社,1998.

上一篇:关于开展第十二届文化艺术节通知下一篇:书虫叙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