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西安移动GSM岗位竞聘优化专业答案(B卷)

2024-05-06

2011年9月西安移动GSM岗位竞聘优化专业答案(B卷)(共1篇)

篇1:2011年9月西安移动GSM岗位竞聘优化专业答案(B卷)

一.单项选择:

CBBABDDDCBCDAAABAADBACCBBBADCBABDACDBADB 二:填空:

1.FCCH

2.MTP3 SCCP

3.HO COMMAND

4.PDCH52

5.基站间的同步移动台间的上行同步技术

6.硬切换接力切换接力切换

7.动态信道分配(DCA)

8.A接口测量SDCCH切换无线测量统计

9.Assginment Failure

10.handover performed

11.自适应天线波束赋形技术

12.下行同频码复合码

三.简答:

1.一般交换机设置的可选流程项(鉴权,身份识别),寻呼方式,TCH拥塞,无线环境均会对该指标产生影响.该流程接续时延过长的原因为寻呼响应Paging Response时长过长,可能由于无线环境差所致。

2.答:下行同步码(SYNC-DL)32个用于下行同步和小区搜索

上行同步码(SYNC-UL)256个用于建立上行初始同步和随机接入 扰码(Scrambling Code)128个用于区分小区

训练序列码(Midamble Code)128个上下行信道估计,功率测量

扩频码16个用于区分同一个时隙的不同用户,增

加容量,降低干扰,提高保密性。

3.答:10M带宽共有10M/200K=50个频点可用,1)由于BCCH采用4×3复用,则4个基站12个小区所用的BCCH频点数为:12个,剩余的50-12=38个频点,一个为隔离频点,37个是TCH频点。

TCH也采用4×3复用,则:37/4=9,总共剩一个频点。所以一个基站的TCH可以配置为3,3,3;

所以基站的最大站型为:S444(如果回答成:S544也可以,因为剩余的一个频点可以配置到四个基站中的任何一个,配置就成为了:S544)

2)由于BCCH不参加跳频,而采用4×3复用,则4个基站12个小区所用的BCCH频

点数为:12个,剩余的50-12=38个频点,一个为隔离频点,37个是TCH频点。

(37-1)/3=12,根据跳频负荷是50%,所以,每个小区可使用的逻辑频点为6个。

由上面可知最大站型为S777。

对于上述两个规划方案的比较,参考答案如下:

采用了跳频技术,可以看到系统容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跳频技术主要带来的好处就是所谓频率分集(Frequency Diversity)和干扰分集(Interference Diversity)的效果。第一是频率分集,跳频可以保证各个突发在不同的频率上发射,这样就可以对抗由于瑞利衰落等引起的影响,因为这些影响是因频率而异的。第二是干扰分集,在高业务地区,由频率复用带来的干扰显得较为突出。引入跳频后,我们可以对使用相同频率组的远地蜂窝小区配置不同的跳频序列,这样就可以分散使用相同频率集的信道之间的干扰,从中得到收益

4.一、可能是切换带设置不合理造成的当UE到达小区A和小区B的切换带的时候,A小区的信号越来越小,B小区的信号

越来越大,在B小区的信号高于A小区信号切换迟滞的时候,并在trigtotimer

时间内,始终满足要求,在trigtotimer时间到时,触发2A事件,UE发送

MeasurementReport给RNC,根据RNC的TRACE来判断,RNC已经下发了

Physical Channel Reconfiguration,但是手机没收到,由于UE从上发

MeasurementReport收到收到Physical Channel Reconfiguration大概要

1S的时间,这是由于车速较快,已经离开源小区的覆盖区,越过切换带,这

是由于源小区的信号非常弱,UE无法收到Physical Channel

Reconfiguration。导致手机电话,收系统消息。

解决的办法:

1、调整天线的下倾角,方位角,合理调整切换带,满足切换的时间。

2、可以调整基站的发射功率,让切换带满足切换的时间。

3、或者调整CIO,调整切换带边界

二、有可能是内部干扰造成UE无法收到Physical Channel Reconfiguration1、有可能是GPS失步造成干扰

提取RNC的ISCP值,将其导入MAPINFO,查看是那个区域的ISCP值较

高,干扰较严重,根据干扰的分布情况,以及小区的覆盖范围,可以大致确定

干扰的范围。查处GPS失步的基站后,对该基站进行GPS校准

2、有可能是DPCH的信道受到干扰

有可能RNC在下发Physical Channel Reconfiguration给UE时,其它在做业

务的小区对本小区造成了干扰。

三、外部干扰

1、用扫频仪调到扫频档,看看是否有外部干扰。

2、调整时隙配比,将下行时隙调整为上行时隙,利用RNC查看到的ISCP值

就可以判定是否存在外部干扰。

5.答: 1)网络优化中可以通过性能统计分析、干扰带测量统计、扫频仪测试仪、手机锁频测

试等方法判断干扰。性能分析主要关注SDCCH的指派成功率、TCH的指派成功率以及切换成功率等;干扰带测量可以统计GSM上行干扰状况;扫频仪可以详细测量干扰信号的大小及定位干扰源;手机锁频也可以估测干扰电平(网内干扰)及定位干扰。

2)从该图中分析存在多段干扰。底噪在-103dbm左右,存在886~888.4MHz的强度

在-71dbm~-76dbm的强干扰;存在882.8~885MHz的强度在-85dbm的次强干扰,以及881.3~882.2MHz强度-95dbm的弱干扰。

3)定位干扰源的思路如下:

A。首先通过排查硬件故障和频率检查,排除其他方向的原因,将问题定位为外部干扰;

B。可以通过扫频仪确定干扰源的频段范围和频谱特征,由此可以帮助确定干扰源,例如雷达或者广播电台等;

C。干扰源的定位可以借助于扫频仪和定向天线。首先选取一个观测点,调整定向天线的方位角,直至观测到扫频仪上干扰信号强度最高;再选取另一个观测点同样做以上调整,两次定向天线方向的交点处即为干扰源的位置。

上一篇:《从0到1》经典语录下一篇:军训请假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