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十大传统美食

2024-07-31

春节十大传统美食(精选8篇)

篇1:春节十大传统美食

饺子

饺子是北方年夜饭餐桌必不可少的食物,饺与交谐音,取“更岁交子”之意。另外就是饺子外形如元宝,春节吃饺子意为“招财进宝”,人们还会将硬币包在饺子里,吃到该饺子的人在新的一年里会有好的财运。

饺子煮面

河南很多地方大年初一早上会吃饺子煮面,名为“金丝穿元宝”。除夕晚上饺子煮熟了捞着吃,称为“捞元宝”。

年糕

早期苏州百姓为纪念伍子胥,过年的时候都要做年糕,后来逐渐在全国各地盛行,比如山东的红枣年糕、北京的百果年糕、福建芋艿年糕及红/白糖年糕、宁波的水磨年糕、苏州的桂花糖年糕等。年糕谐音“年高”,是春节必备的应景食品,寄托了人们“年年高”的期望。

面条

福建部分地区年初一早上要吃面条(多为线面),寓意“长长久久”。

春节饮食讲究好寓意,当然少不了鱼,一般为餐桌上最后一道菜,有些地方这道菜基本留下来不吃的,意为“年年有余”。并且有些地方对挑选年夜饭里的鱼也是有讲究的,鲢鱼为连年有余,鲫鱼和鲤鱼为大吉大利,鲑鱼则为富贵有余。

馄饨

在江苏靖江,不管是招待客人还是逢年过节或者办喜事,都一定要吃馄饨。除夕早上,家家户户就开始剁菜馅包馄饨,从年三十一直要吃到正月十五,“馄饨就酒,越吃越有”,寄托了靖江人对新一年的美好愿望。

汤圆

四川地区大年初一的早餐要吃汤圆,这天的汤圆叫“元宝”,吃汤圆叫“得元宝”,取其团圆、圆满、甜美之意。扬州人新年第一天要吃四喜汤圆,寓意事事如意、合家团圆;上海人年初一早饭也是吃汤圆,寓意圆圆满满、有财有势。

“无鸡不成宴”是广东人的口头禅,广东、香港一带过年一定要吃鸡,鸡与吉发音相似,代表生活吉祥如意。湖北人过年则是要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鸡翅寓意展翅高飞,鸡爪寄意“新年抓财”,吃鸡骨头则表示“出人头地”。

糍粑

湖南湘西土家族人素有“二十八,打粑粑”的说法。腊月二十,土家族人都要打糯米糍粑,客家人过节也有吃糍粑的习惯。

粽子

广西壮族人过年有吃年粽的习俗,每年春节前几天壮家人都要包粽子或买粽子,初一、初二有客人来一定要吃粽子。

<<<返回目录

春节传统文化知识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中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中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中国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返回目录

过年的意义

广义的春节包括正月和除夕,过年、大年三十、大年夜、除夕都是指同一天。而特定意义的春节指的是大年初一,也就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

大年夜就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晚上,通常设在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为大年三十。这一天在古时候称为“岁除”,又叫“除夕”。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往往通宵不眠,俗称守岁。

春节俗称“年节”,古称“元旦”。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民国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传统的、民俗的、真正的“年”,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在“二月二龙抬头”为收尾,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由于春节与大年紧密连接在一起,再加上时代的需求,所以,慢慢地人们将这两个传统节日合二为一了。

就时间来讲,过年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也就是岁尾。而初一是一年的开始,过“年”之后就是新的一年,所以不管是除夕还是正月初一,都是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的好日子。

<<<返回目录

篇2:春节十大传统美食

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又称“乞巧节”。七夕节的饮食风俗,各地不尽相同,一般都称其为吃巧食,其中多饺子、面条、油果子、馄饨等为此节日的食物。

1、饺子

鄄城、曹县、平原等地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2、巧果

浙江各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

3、巧芽面

除了吃巧果,有些地方,七月初七吃巧芽面。做巧芽面用的豆芽,要提前七天生,选没有虫蛀的绿豆一小碗,洗净,平铺到一个盘子里,用湿纱布盖好遮住阳光,放到炕头上,每天喷几次水使之保持湿润。七天后,待豆芽长至两三厘米长,便可做手擀面,下锅煮熟,过凉水拔透;然后热锅坐油,加肉丁炒熟,葱、姜爆锅,酱油、醋炝锅,放绿豆芽炒熟,加水煮沸,再加盐、味精,做成豆芽汤;把面条抓到碗里,浇上豆芽汤即可食之。

4、云面

胶东人七夕吃巧果子,临沂人七夕则吃云面。吃云面,此面得用露水制成,吃它能获得巧意。

5、江米条

老南京人过七夕还有个独特的风俗:吃江米条。江米条是一道汉族小吃,用糯米面加豆粉和面后在焖锅里蒸出来,放在石臼里用棒子捶,再秆成圆形,晒干用油煎出来,最后蘸梅花p松花p芝麻等豆沙制作而成的一种食品。

6、巧酥

还有许多民间糕点铺,喜欢制一些织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称“巧人”“巧酥”,出售时又称为“送巧人”,此风俗在一些地区流传至今。

7、瓜果

在七夕这个特殊的节日,瓜果当然必不可少!七夕时吃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有些人喜欢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等绘成“花瓜”。

8、鸡

为了表达人们希望牛郎织女能天天过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在浙江金华一带,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杀一只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远不分开。

9、五子

七夕“拜织女”是少女、少妇们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等,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焚香礼拜默默祷告后,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们宵夜的食物。

10、绿豆芽

在广州,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

篇3:浅谈中国传统美食的英文翻译

据报道,2011年8月,北京风味小吃将打包申遗,申遗工作和“北京小吃现状”调查项目已经正式启动。北京小吃技艺精湛,风味独特,文化底蕴深厚,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和宝贵的民族自主品牌,但其品牌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地挖掘和利用。日前,“北京风味小吃”申遗项目已通过区级有关部门审核,传统美食的保护与传承受到政府的重视。

2011年8月18日,美国副总统拜登访问中国,在美国新任驻华大使的陪同下,品尝老北京传统小吃。有人对此发表评论,认为拜登此举属“亲民”行为,美国政治家很善于塑造公众形象,美国使馆很会做公关传播,值得借鉴。事实表明,中国的传统美食不仅吸引着外国贵宾前来品尝,而且已成为中国特有的符号与象征,在政治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目前中国美食文化的发展并不平衡。在武汉,热闹繁华的小吃街——“户部巷”里韩国料理、日本料理比比皆是。而武汉另一以夜市闻名的美食街——“吉庆街”也已繁华不再。传统小吃正在遭受外来文化的冲击,传统美食文化的传承也已刻不容缓。因此,挖掘我国传统美食的文化价值有助于传播中国食文化,而探究中国传统美食的英文翻译更有助于加强中西方文化交流。

中国是一个饮食大国,中式菜肴、传统小吃品种繁多,烹饪技法丰富,命名讲究且具文化内涵。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在各方面的合作日益频繁。中国的餐饮文化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由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上海世界博览会的召开,中国传统美食的英文翻译问题受到广泛关注,而现行美食的汉英翻译极不规范,这不仅有损坏中华文化的形象,影响外国友人在中国的饮食消费,还阻碍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以及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因此,探究中国传统美食的英文翻译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1 中国传统美食的英译问题

1.1 拼写混乱

1)单词拼写错误;

2)大小写误用;英文菜名应当遵循实义词首字母要大写,虚词(如介词、连词等)首字母小写的原则。

3)英译名称冗长繁杂且缺乏统一标准

1.2 语法不规范

1)乱用冠词;在菜名的翻译中常出现漏用或错用冠词的情况,冠词为英语独有,汉语中没有冠词,通常菜名的翻译是不需要加“the”的。如,“武陵甲鱼”译成The Wuling Soft-shelled Tur-tle.

2)语序错误;很多菜名的翻译由于语序的排列不正确,而导致译语不符合目的语的规范,一般表示口味重的形容词结构应置于菜名之首。如,“酸辣海鲜羹”Seafood Soup with Hot and Sour应改为Hot and Sour Seafood Soup;

3)名词单复数问题;现行的美食翻译中单复数乱用现象较为普遍。一般根据可数名词使用复数,不可数名词使用单数的原则进行翻译。

1.3 语意模糊

中式菜肴的用料、烹饪技法和国外区别很大,因此,很多汉语词汇在英语中找不到对应词。由于用词不准确,漏译、错译而导致语意模糊,如:“红烧狮子头”有人将其译为Braised Lion Head。而“狮子”是英国的象征,对于这些菜名仅从字面上一对一地翻译,这种纯中国式的英语不仅没有体现汉语所要表达的意思、不符合英语的语言习惯,而且让食客不知所云何物,甚至引起文化误解。

1.4 忽略文化差异

传统观念认为,翻译就是语言间的转换,却忽略了翻译的文化问题。由于社会风俗、宗教信仰、道德观念等不同,中外友人在文化认同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而在应用翻译中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如:“龙风配”这道名菜就有人将其直译为Dragon and Phoenix,这显然不妥。在西方文化中“Dragon”有邪恶之意,而“Phoenix”只存在于中国的神话里,西方人对此毫无感性认识。某些美食名称本身寓意深刻,其背后往往包含着某个特定的历史典故或动人故事,蕴涵着美妙的意境,表达了人们的美好祝愿。而一般翻译只是按照一定模式机械地进行翻译,难以传达美食丰富的文化内涵。

以上美食的英译问题不仅有损城市和国家的形象,更严重影响了中国传统美食的对外推介作用。在全球化的文化趋同过程中,保持中国美食文化固有的个性和特性,保证中国美食身份的清晰度就显得尤为迫切。目前,中国的美食文化身份还很模糊,在汉英互译中识别其文化身份,可强化本民族的文化特性,同时也促进着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发展。

2 菜名翻译基本公式的解析与运用

2.1 公式解析

笔者通过对菜名翻译方法的学习与借鉴,总结了基本的翻译公式:人名/地名+形状+口感+烹制方法+主料+with+配料+in+汤汁+in+食器。在运用公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一般菜名都需将烹制方法和主料译出。烹制方法和主料一般都需出现在译语中,因为外国食客得先知道自己吃的“是什么”,是“怎么做”的,这是最基本的信息。特殊情况除需特殊处理,例如,在美式英语中“炒蛋”是scrambled egg不译成fried egg。而其它元素如形状、口感、配料、食器有时可以视情况忽略不译。

2)译语顺序排列要灵活,便于食客理解。例如:“云林鹅”Yun Lin Steamed Goose和“贵妃鸡”Boiled Kwei-fei Chicken.云林鹅是由我国元代画家倪瓒创作,而贵妃鸡源于20年代末,借京剧《贵妃醉酒》创制。因此翻译时前者姓名置前,后者姓名居中,从朗读习惯上方便食客确认人名与主料的关系。

3)地名,特色地名所有字母都要大写,便于与人名区分。例如:管渡泥鳅GUAN DU Braised Loach

4)口感名词翻译时特殊情况需要改译。“香酥”“、“脆”一般用crisp、crunchy,“辣”用spicy.然而闻着臭,吃着香的“臭豆腐”并不翻译为stinking/smelly toufu.因为stinking/smelly都有“恶臭”的意思,听起来不雅,因此,为避免文化误解在口感名词上实行转换,译为pungent tofu较前者更能让外国食客接受。

5)汤汁一词的翻译需突破局限。“羹”与“汤“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能统一翻译成Soup.例如,“鸡蛋羹”Egg Custard和“鸡蛋汤”Egg Soup.

菜名翻译如前所述,只要知道菜的做法与主料,利用公式即可将其译出,然而中国传统美食不仅色、香、味俱全,而且菜名本身寓意深刻,婉转动听,美食背后的典故源远流长,耐人寻味。此外,传统美食的食疗功效也不可忽视。因此,菜名翻译不仅要告诉食客吃的是什么,还必须译出其文化特色。

2.2 特色菜名的英译原则1)典故类

典故类需译出菜名本身的含义及出处,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以源语文化为归宿推广中国的美食文化。例如,

油鹏自远方来Crisp Fried Locust with Spinach;

Isn't it an enjoyment that your friends come from far away?—A famous sentence comes from《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此菜名与《论语》中的“有朋自远方来”谐音,表达了对客人的欢迎。

2)药膳型

最近,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世界上80%的人依靠草药获得医疗保健。在上世纪20年代的美国,由于公众对药物花费的不满以及对天然药物的兴趣导致草药的广泛应用,如今,草药再度在美国兴起。几乎50%的美国人把草药用于食疗以提高健康水平。而中国的很多传统美食都具有食疗功效。

翻译药膳型菜名时需注意采用一般现在时,坚持“医学名词粗略化,功能名词精确化,食器名词具体化”的原则。据调查,尽管很多外国人将草药用于饮食,但他们对于药往往望而生畏,由于没有生病,心理上会对“药”说“不”,在国外,某些“中药店”的英译名不是”Medicinal Food”而是“Healthy Food”,即健康食品店。同时,专业的医学名词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较低,因此,翻译专业医学名词时,要删繁就简。

例如,黄精鳝鱼片Fried Eel Slice;

Keeps your skin smooth and is good for the weak

该美食有助于皮肤光滑、健美,还具有补虚神的功效。而黄精(Polygonti Powder)一词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此处略去不译,它的功效(medicinal properties)后文意译。

此外,食疗的作用最终是“预防”还是“治疗”,是“缓解”还是“根除”,翻译时要精确,否则就有欺骗食客之嫌。同时,食器名词一般不省略而且要具体化。

例如,樱桃肉Steawed Pork with Cherry in an Earthenwear Jar;

Wards off throat disease and cures rheumatism

它是慈禧晚年比较喜欢的一道菜,富含丰富的磷、铁,常食有利于祛风湿、疏通血脉、预防喉症,它类似于瓦罐煨汤,食器在此类类美食的烹饪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将食器名词译出。

3)寓意型

某些菜名寓意深刻,如阳春白雪、双龙戏珠、月映仙兔、一帆风顺等充满诗情画意。显然,若仅仅采用公式翻译或按字面翻译不能传达其深刻的寓意。笔者顺应英语受众的信息需求,先告诉食客吃的是什么,再表达我们的美好祝愿,将其寓意意译而出。例如,一帆风顺Steamed Sea Cucumber Stuffed with pork(plain sailing)此处以目的语为中心,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再如,龙凤呈祥Stewed Shrimp with Shredded Chicken in Assorted Sauce(Good Fortune)。“虾”和“鸡”分别代表“龙”和“凤”,象征吉祥,然而“龙”在西方却是邪恶的象征,如,“亚洲四小龙”译为“Four Tigers”而不是”Four Dragons”,为了传达出“吉祥如意”的寓意,用Good Fortune即可,言简意赅。

3 我国传统小吃英译示例解析

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历史的积淀,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包容性。随着全球化的影响,中西方的文化交流程度逐步提高,然而,由于西方经济强势的影响以及其强大的排他性而导致中国传统文化遭受严重的冲击。同时,中国传统文化缺乏宣传,如今,在消费理念中已日益淡化并且在严重流失。因此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商业、文化价值刻不容缓。传统小吃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对外推介价值尤为重要,英译时可将菜名的翻译方法运用于此,不同的是,小吃的译语更简洁而且极具文化特色。

3.1 传统节日特定小吃需体现传统文化元素

我国传统节日根植于农耕文化土壤中,是人们借以表达文化情怀的载体,笔者对于传统节日特定小吃的英译总结出以下原则:

节日相同但美食名称不同的首先要标明Chinese以便区分。如:年糕Chinese New Year Cake。中国的某些传统节日由于内涵相对单一,使人们容易接受并且可以被填充进不同的新的异质文化内容,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和可移植性,在英译过程中则须坚持归化的翻译策略,迎合外国食客的消费心理,有利于外国食客对小吃名及其相关内容的理解。例如:乞巧饼Pancake for Chinese Valentine’s Day,七夕节本可以在此处译为Chinese Valentine’s Day而不用the double-seventh festival是为了将中西方的情人节相联系,让其在外国食客的消费理念中强化;

具有浓郁中国节日特色小吃在英译时要将异化与归化的策略相结合,为推广中国特有的节日文化,其后的节日名称应采取异化的原则,同时为了便于使外国食客接受则要将小吃本身归化。例如:粽子翻译成Sticky Rice for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而在澳大利亚,人们把粽子称作Sticky Rice.事实上粽子可译为Steamed Glutinous Rice Wrapped in Bamboo Leaves,为避免英译的冗长累赘,笔者舍弃此译名,便于记忆;

3.2 普遍常见的小吃采用音译

饺子Jiaozi.馒头Mantou等全国普遍常见的小吃采用音译以传播汉语文化,保留、推介自身文化特色。对于食客不太熟悉的需后加解释,例如烧卖,Shaomai(Sticky rice balls);

然而,早点在中西方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是不一样的。”Breakfast”让外国食客联想到的是面包、牛奶、布丁、三明治等,而中国人则会联想到包子、馒头、豆浆等等,因此,一些饮品的英译可中西结合,不仅独具特色而且易于让外国食客接受,例如,豆浆Soy Milk;豆花Tofu Pudding.

3.3 特色小吃英译时需标明地名

对于译语简单的小吃名,直接将地名置前,较复杂的则将地名置后。例如,天津麻花Tian Jin Mahua(Twisted cookies).担担面Dan Dan Noodles,Sichuan style.

4 成果举例

5 结束语

我国传统美食集“音美、形美、意美、味美”于一体,若译员仅从美食本身探究翻译策略而忽视其文化价值的挖掘,不利于保持传统美食固有的个性。由于专业知识有限,笔者仅浅显地对其翻译策略作出探究,希望专业译员做出权威翻译,以强化我国传统美食文化身份的清晰度,促进世界文化多元性。

参考文献

[1]卢红梅.华夏文化与汉英翻译[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2]杰里米·芒迪.翻译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119-122.

[3]吴伟雄,吴庆雯.新编英汉翻译速通[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261-273.

篇4:这些逐渐消失的中国传统春节美食

北京春节传统美食

老北京过春节,商家初一到初五不开门。庙会的摊儿就是过年时最兴盛的买卖家儿,吃穿用度一应俱全,特别是过年时应景的各色物事,密密匝匝地摆在摊上,挂在架上,透着红火。逛庙会的人们摩肩接踵,没有哪家生意不红火的。

冰糖葫芦 冰糖葫芦是中国传统美食,它是将野果用竹签串成串后蘸上麦芽糖稀,糖稀遇风迅速变硬。北方冬天常见的小吃,一般用山楂串成,糖稀被冻硬,吃起来又酸又甜,还很冰。

油茶 油茶是北京小吃中的滋补佳品,它是用面粉放入锅内炒到颜色发黄,麻仁也炒至焦黄,另加桂花和牛骨髓油,拌搓均匀,然后将搓得均匀的面茶放在碗内,加上白糖,用开水冲成浆糊状即可。油茶味道甜美,可作为早餐或午点,很受百姓喜爱。

灌肠 灌肠本应是用猪大肠灌上碎肉和淀粉,蒸熟后削片在铛上用大油煎烙。如后门桥华安居、福兴居所卖,质量甚精。但庙会上所卖的灌肠却只用淀粉点上红糖,作成肠形(即粉坨子)削成小块在铛上用汤油半煎半烙,使其外焦里嫩,然后浇上蒜汁盐水,用竹签扎着吃。

豌豆黄儿 豌豆黄分粗、细两种。 北海公园仿膳、漪澜堂卖的是细豌豆黄儿。庙会上卖的则是粗豌豆黄儿。这是用沙锅将豌豆煮烂成泥,加上小枣,淀成粉坨,扣出,切成像切糕一样的菱形块,用手推车运至庙会上兜售。由于大多出现在春天的庙会上,因此,人们听了他们吆唤:“哎,这小枣的豌黄儿大块的咧!”就感到有新春的意味。因为此种吃食不太卫生,所以是 个被禁止的品种,现已绝迹。

福建春节传统美食

闽南一带乡村过年习俗显得与城市不尽相同。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 近音,寓意进入佳境。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等等。此次我们重点讲厦门。

年糕 吃了年糕,万事如意年年高,年年高升,年年高兴!又有敬祝长辈延年高寿之意。年糕又叫“年年糕”,“年年糕”从“粘粘糕”同音演化而来。厦门人把年糕叫做 “米果”,品种多样,有甜有咸,甜的有白糖米果、乌(红)糖米果,并加冬瓜、红枣、花生等;咸的有金瓜(南瓜)米果、菜头(萝卜)米果、番薯(地瓜)米 果、芋头米果,并加猪肉、虾米、蚝干、香菇、油葱等;此外,还有凉米果、发米果、碗糕米果……

薄饼 清代有诗人写诗咏薄饼:“春到人间一卷之”,描写薄饼皮是“薄本裁圆月,柔还卷细筒”,描写薄饼馅是“纷藏丝缕缕,馋嚼味融融”。薄饼还是厦门人的一大发明。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年),曾任潮州太守的同安人李春芳,将其女儿嫁给了金门蔡厝人蔡复一(那时,金门属于同安县管辖)。后来,蔡复一官至总督云贵湖广军务兼贵州巡抚,公务繁忙,日理万机,经常废寝忘食。蔡夫人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害怕长此以往,有损夫婿健康。于是,她就将一些鱼、肉、虾、菜、笋、豆等用微火炖熟,用面皮包卷,置于夫婿案头,让他边吃边办公,一举两得。这种菜便被称为“婆饼”,厦门话“婆”“薄”同音,便又称为“薄饼”。它从官府传到民间,“夫人薄饼”又变成“美人薄饼”。

泉州民俗:“搓圆仔”,也叫“做糖” 吃圆仔,又称吃元宵,有的地方叫汤圆、汤团。据说,吃元宵始于春秋末期,宋代才称圆子,取“团团圆圆”之意。宋代有一位文人说这种食品是“秫粉包糖,香汤浴之”,并作16字赞一首:“团团秫粉,点点蔗霜;浴以沉水,清甘且香。”厦门圆仔将各地风味兼收并蓄,有甜有咸,有的白心,有的包馅,什锦、豆沙、枣泥、笋肉、猪油都有。

河北春节传统美食

承德一带的春节实际上是从腊月开始的。腊月初八各寺院及家家户户均要熬粥,称腊八粥,一来纪念释加牟尼佛祖成道之日,二来喜庆五谷丰登,这天市场上开始上市年画、爆竹、肉类等。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家家户户要扫庭院,这一天被称为“过小年”,一般家家都要摆酒宴,祭灶王爷。腊月二十五开始张贴春联,喜庆气氛越来越浓厚。除夕晚,全家老少吃团圆饭、包水饺、备冷拼,到凌晨12点时,鞭炮齐响迎接新的一年到来。

保定:驴肉火烧 俗话说,天上龙肉,地下驴肉。由此可见驴肉的地位之高。平常看到的大概很多的驴肉火烧都很山寨、有的甚至拿白吉馍和馅饼来代替驴火的尊容。走在河北省的各大城市区县街头经常见到的就是河间驴肉火烧,最正宗的驴肉火烧经过慢火细炖加上师傅们的配料,然后将烧饼一分为二,把驴肉切片和作料夹起来。要吃正宗驴肉火烧,还是亲自来河北保定一趟吧。

唐山:蜂蜜麻糖 蜂蜜麻糖是河北省唐山市特产,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最早产于唐山丰润县七树庄,原用捞浆方法生产。1930年传至唐山市,改用了浇浆方法。

承德:凉粉 承德一带居民食用凉粉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人们之所以喜欢食用凉粉,不仅因它味美消暑,还因为它含有丰富的营养。据《中药大辞典》载:绿豆凉粉有“清热解毒,治痛疽疮肿初起,烫伤,跌外伤,并解热药及酒食诸毒。”

驴打滚 承德地区盛产黍米,承德叫黄米,性粘。“驴打滚”就是用黍米做成的一种大众化小吃,在承德已有200多年的历史。“驴打滚”是用黄米夹馅卷成的长卷,因卷下铺黄豆面,吃时将长卷滚上豆面,样子颇似驴儿打滚,因此得名。

河南春节传统美食

在中原民间,每当过了农历腊月初八以后,就逐渐有了过年的气氛。特别是腊月二十三祭完灶神后,各家各户便忙忙碌碌置办年货。孩子们跑前跑后,买鞭炮,吃零食,嘴里吟唱着不知传了多少年多少代的过年谣: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三十儿,捏鼻儿(饺子)。

nlc202309040446

枣馍 枣馍种类各异,通常有枣花、枣山、枣卷、枣圆等,但最常见的还是枣山和枣花两种。腊月三十这天,年前的准备都已就绪,人们请出神像和祖宗牌位,把枣山年馍和其他供品恭恭敬敬摆上供桌。枣山年馍要一直供到农历二月初二。听老人讲,这习俗源于先祖明朝时从遥远的山西洪洞县搬迁到这里,为纪念家人,每年年首岁尾,就在宗庙里以此祭奠祖宗,一直流传至今。

灶糖 灶糖、柿饼、烧饼是河南很多地方腊月二十三这天必吃的食品,这一天的俗习是“送灶爷”,据说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述职,所以家家户户会敬献糖瓜(也有用芝麻糖的),为的是让灶王爷嘴甜一点,多在玉帝面前说好话,来年给家里一个更红火的光景。

柿饼 柿饼是河南人腊月二十三祭灶必吃的食品,由山西流传至河南,味道甜腻可口,营养丰富。

山西春节传统美食

除夕之夜,人们对新的一年充满无边的遐想和期望,贴窗花、贴春联是年节前最生动活泼、最有文化气息的风俗。很长时期中,大年初一第一件重大的活动就是凌晨点旺火接神。初二,山西大多数地区开始走亲戚。晋北和晋中多在初二回娘家,晋南多在初三。正月初五,俗称“破五”,也有称之“送穷节”的。过了初五,春节期间所有禁忌开始解除。

头脑 大年初一早上天亮之前吃头脑。头脑是山西名吃,用黄芪、羊肉、长山药、黄酒等制成,传说由傅山发明,算是一种滋补食品。但故乡的头脑却很简单,只是用豆腐和粉条同炒,吃时撒葱末。

面茶 大年初二早上喝茶。广东一带有喝早茶的习惯,山西这里也叫早茶,但只是在大年初二畅喝,而茶也不是广东习惯的茶市,而是用小米面和玉米面混和后炒成的一种“面茶”,加水煮开,满屋子有一种特别的香味。面茶里还要煮素饺子和豆腐条,总之都是素食,绝无半点荤腥。

太原河西:羊肉饺子年味足 提起春节,让老太原人最念念不忘的应该还是大年初一的那顿羊肉饺子。在北方人的血脉里,“饺子”是奔腾的“大动脉”,缺之不可。饺子有许多吉利的寓意,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同时又表示辞旧迎新之意; 此外,饺子形似中国古代用金、银铸造的“元宝”,吃饺子便有了“招财进宝”的寓意。一家人围坐一起一边包饺子一边又有说不完的话,那种温馨的家庭气氛才是人们至今仍然珍视饺子的最重要原因。

陕西春节传统美食

陕北的春节是炽热的,到处是红红火火。除夕之夜人们总是睡得很晚。一般家里都彻夜不熄灯,预示四季平安,长命百岁。锅里放些吃食,这叫“照锅”,意思是一年不缺吃。有些老人这夜睡不着觉,一个人静静地踏黑爬上山顶,面向东方了望,这叫“品天”。

臊子面 臊子面是陕西风味小吃,品种多达数十种,关中农村地区,新年第一天的早晨基本都是臊子面。吃饭前,先端一碗汤去门前撒一些以祭奠先人和土地爷、仓神、灶神等,后才家人享用。有的也在先人像前献上碗臊子面以示怀念。

葫芦头 葫芦头原于宋代的“煎白肠”,相传至今。其主料由猪大肠头、猪肚头、肥肠去腥臊后加佐料煮成汤,再用汤煮馍而成。其汤酽味浓、鲜香适口,是一种高饱和脂肪酸、高胆固醇食品。具有浓郁味醇,鲜香滑嫩,肥而不腻,老幼皆宜的特点。

牛羊肉泡馍 牛羊肉泡馍是西安最有特色最有影响的食品。古称“羊羹”,宋代苏轼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的诗句。羊肉泡馍的烹饪技术要求很严,煮肉的工艺也特别讲究。牛羊肉泡馍的吃法也很独特,有羊肉烩汤,即顾客自吃自泡;也有干泡的,即将汤汁完全渗入馍内。

篇5:春节的传统美食

中华民族众多,地域辽阔,各种地方美食可谓数不胜数。上面我们只是列举了几种比较大众化的春节美食,从中可以看出,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古老的农业民族,总是把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寄予到这些节日食品中。比如,不少地方的人们在吃春节正餐时还会搭配些副食品,它们都有着汉字谐音的美好寓意吃枣意味着春来“早”,吃柿饼表示“事事”如意,吃杏仁象征着“幸”福来临,吃豆腐就会全家有“福”,等等。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对平安幸福的祈求。

北京:老北京人,特别讲究“过年”的饮食,从这首:“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的民谣就可以知道北京在春节期间的食品有多丰富。民谣中列举的腊八粥、炸豆腐、炖羊肉等等,都是春节老北京的美食。

上海:上海人大年初一吃汤圆、年糕、蜂糕、米糕、云片糕等,寓言“年年高”、“步步登高”。另外,吃黄豆芽(也叫“如意菜”)象征万事如意,吃发芽菜(用蚕豆泡发的)寓意发财。

东北:东北地区的人进入腊月后会先杀一头猪,请村里人吃一顿,以示庆祝。然后再包粘豆包、做豆腐。粘豆包多由大黄米作皮包上豆馅制成,几乎家家都做,多则上百斤,少的也有几十斤,可以吃上一个冬天。大年初一和初五吃饺子。

豫南:豫南一带除夕的年夜饭吃到午夜,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再端上一盘鱼,以示年年有余。初一早上,又将饺子和面条同煮着吃,面条代表钱串子,为发财之意。

四川:除夕时,四川人一般都吃火锅,初一早上吃汤圆,意为团团圆圆。

湖南:湖南人除夕会吃鸡、肉、鱼三样。鸡要求是雄鸡,将其整只清炖,装盘时要让其头昂起;鱼要选用白鲢,将其炖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粉,象征年年有余、五谷丰登。

篇6:连州春节的传统美食

角仔

角仔,又叫油角,在过年的时候,几乎每家每户都会有,是用来招待客人的过年食品。角仔的形状像“荷包”,亦即钱包,取其钱包饱胀的好兆头。

制作方法:

(1)要和面,先将面粉加上鸡蛋、把和好的面团碾成薄片,用圆型玻璃茶杯作为角仔皮模具,做成一片片圆型角仔皮。

(2)做馅料,用炒熟的花生米(碎的),加入白炒糖、炒熟的芝麻,掺匀搅在一起,逐片放进馅子包成半月型角子,圆边捏紧并扭上花纹。

(3)放进锅里炸成金黄色,一个个美味的角仔就出来了!不过要出锅的角仔好烫,要放一会才能吃。

糖环糍

糖环是广西、广东一带有名的特产小吃,是春节过年必备的好食品。糖环在过年的时候代表好意头,预兆钱财的意思。

制作方法:

(1)煮糖浆,用清水搓成糯米面团,再加入沸水和糖浆继续均匀搓。

(2)搓成粉团再用瓶子推平成一定的厚度,大概6mm左右,再用刀切成3条一块,用手捏成型。

(3)放进锅里面用油炸,香喷喷、爽口的糖环出来了,金黄金黄的,看见都流口水了!

牛耳饼

牛耳饼是一种据传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的小吃,口感香脆可口。过年的时候,连州的家家户户也都是必备的美食!

特点:使用奶油和南乳调味,牛耳仔有点咸有点甜,薄薄的,酥脆味让人回味无穷,一片接一片的吃不停手,是老少咸宜的茶饭后小点心。

配料:食盐、小麦粉、白砂糖、食用植物油、南乳、鸡蛋、芝麻、奶油等。

制作方法:

(1)面粉加盐水,用手搓成一块面团,程度要面团不粘手,如粘手加面粉;然后把面团放在桌子上,要面棍或玻璃瓶压平。在面皮上均匀散上黑芝麻,再均匀涂上酱油。

(2)把面皮卷起来,卷成一条,然后用刀切成一片片,放在板上,记住不要叠一起,否则一会叠在一起的牛耳片会黏在一起撕不开。最后放在油里炸就OK了。

注意事项:

1、冻的`软、硬度比较关键,太软易变形,太硬易切碎。

2、切片的厚薄要均匀,否则不易炸好。

煎堆

“煎堆碌碌,金银满屋。”这是广东人过年的温暖记忆之一。临近大年三十,各家各户就张罗着“开油锅”、炸煎堆了。煎堆呈球形(寓团圆之意,有“碌得起”的吉祥意煎堆蕴),糯米粉做皮,炸至金黄,表皮匀布芝麻,爆谷馅甘蜜味浓,其皮酥脆异常,为新春送礼佳品。

制作方法:

(1)将糯米粉150克用清水和成粉团,放人沸水中煮熟,然后加入350克生糯米粉、100克白糖揉成面团为皮料。

(2)红糖、饴糖加适量清水煮熬成糖胶液,加入爆谷花、花生仁、芝麻仁拌匀成馅,并趁热按成小团。

(3)取皮面55克,包入馅料750克,搓成圆形,洒上一层水后,粘上一层芝麻,即成煎堆生坯。

(4)锅内加植物油烧至六七成热,放入生坯,炸至膨起呈圆形至熟即可。

油煮糍

油煮糍是连州人过年、过节经常做的一种食物,每次做油煮糍的时候就会感觉到浓浓的过年、过节气氛。油煮糍又分为很多种,有芋头糍、酿心糍、扁扁糍、糖糍等等……

制作方法:

(1)煮糖浆,加入糯米粉,搓成面团。

(2)取手心大小的面团搓圆圆,然后在中间捻出一个小空心,慢慢地在面的上面收口,一个圆圆的糍模就做好了。

(3)放进锅里滚,注意要不停地翻动油糍,以免焦了,炸到整个糍涨大、金黄就好了。

笑口枣(开口枣)

笑口栆,或称细煎堆,是一种中国人在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必吃的食品。明永乐年间正式定名为元宵。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面粉,鸡蛋,糖,芝麻制成,实心。人们把这种食物叫“笑口栆”,是由于在高温油炸过程中面粉表面出现爆裂,样子就像人开口大笑一样,象征全家人开开心心,笑口常开,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制作方法:

(1)在盆里打上鸡蛋再加上一点苏打粉、适量的白糖、饴糖,白面、油一起搅拌,搅拌均匀并揉和成面团,放到案板上,搓成粗长条,揪成小剂子,揉成圆球形;

(2)麻仁用水拌匀,把小剂放在麻仁内滚一滚,不要按揉;

(3)炸笑口枣与油炸一般食品有所不同,下锅时油温要高(要在七成热以上),但又不可过热,过热则不开口;下锅后油温要低,但又是不可过低,过低则容易炸碎。所以,在热油下锅后就要端离火眼,降低油温去炸;当油温低于五成热以下时,又要回到火上加热稍炸一下,这样,才能将笑口枣生坯慢慢炸成老黄色、开口。同时,不可多加搅动,翻一个身即可。

卷筒糍

卷筒糍是连州人喜欢的美食小吃,它是用一块方形沙河粉,上面涂以芥辣、麻油,在加入爆香的葱花、肉末,蘸点酱油即可食用,香辣爽口,别具风味。

制作方法:

(1)首先当然是磨米桨(磨糍),小时候都是用石磨来磨的米浆,那时候一村子人就等着这两个石磨来用,每次都排起了很长的队(珍贵的记忆啊!)现在好像都是用机器磨了……

(2)用铜勺取适量的米浆倒入铜盘,再加上事先准备好的肉末和佐料。

(3)搅拌之后再放入到锅里面蒸,蒸上几分钟就熟了,拿出来后卷起来就ok啦。

篇7:十大经典圣诞美食

1、土豆饼 Reibekuchen

没有哪一个圣诞市场是没有土豆饼的,将土豆擦成丝拌上面糊,炸到焦焦脆脆的出锅就可以吃啦。配土豆饼的有各种酱料可选,可以选择最普通的美乃滋,也可以选择蒜香或者其它调味的沙拉酱,或者干脆用最正统的德国吃法,配上一大勺苹果酱。运气好的话,可能会买到一块炸得时间稍微有点长的土豆饼,这时候土豆饼的周边已经被炸到焦香酥脆了,一口下去脆到掉渣,不用配任何酱都很好吃哦。香香脆脆的炸土豆饼绝对是热红酒最棒的前餐!

2、糖苹果 Paradiespfel

糖苹果其实特别像我们的糖葫芦,吃起来也是酸酸甜甜的。虽然看着非常普通,甚至一点都不诱人,毕竟我们都是从小吃糖葫芦长大的仔,这样的小甜苹果已经不足以让我们心动了。但是,But,Aber,这个小甜苹果事实上却好吃得让人一见倾心,小编甚至已经养成了每年的圣诞节无论如何都要去圣诞市场买几只吃的习惯。

3、西班牙油条 Churros

西班牙油条相信在欧洲的小伙伴们都吃过,其实做法很简单,就是生面糊用裱花嘴挤进油锅,炸好后撒上糖霜或者巧克力酱。虽然现在平时在市面上也能买到西班牙油条了,但是号称吃过多家Churros的小编表示,平时街边卖的西班牙油条跟圣诞市场的西班牙油条比起来就是差点味道差点感觉,反正怎么着都没有圣诞市场的好吃,所以如果你在圣诞市场碰到卖Churros的小摊,不要犹豫,买就完事了。

4、奶酪小蛋糕 Quarkbllchen

奶酪小蛋糕其实跟西班牙油条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用面糊炸出来的,但是Churros毕竟是西班牙的传统美食,Quarkbllchen就完全是德国本土的美食啦。由于面糊的配方不太一样,形状也不一样,Quarkbllchen相对于西班牙油条来说更加的软糯,吃起来更加像小蛋糕。而且圣诞市场的Quarkbllchen还会有平时完全买不到的多种口味,比如苹果味,柠檬味,还有中间挤了奶油吃起来特别像泡芙的。(多蒙圣诞市场有一家Quarkbllchen的专卖摊位哦,他们家口味很多)

5、酱汁炒蘑菇 Champignons

圣诞市场的头牌开胃小菜,蘑菇配上酱汁和香料,炒到蘑菇渗出菌类特有的鲜香汁水,再小火慢烘。想象一下在寒冷的.冬天搓着手准备开始逛圣诞市场,在圣诞市场入口处来上这么一份热腾腾又香气十足的炒蘑菇是不是整个人都温暖了起来,是不是寒意一下子都没有了,是不是逛街都有劲儿了。有的摊位的炒蘑菇还会加上洋葱一起炒,吃起来会更加香哦。

6、热红酒 Glühwein

相信没有一个人逛圣诞市场是没有喝过Glühwein的吧,就连酒精过敏患者也可以选择Alkoholfrei的来一杯,毕竟Glühwein似乎已经成为了圣诞市场的代名词。在寒冷的冬天喝一口热热的红酒,肉桂的辛香、橙子的清甜与红酒的醇厚瞬时在舌尖卷起难以言喻的微妙滋味,将寒冷驱散殆尽。而与Glühwein相映成趣的就是圣诞酒杯的收集啦,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圣诞酒杯,甚至即便是同一个圣诞市场,不同的摊位也会用不一样的杯子哦,所以,如果要像小编一样收集圣诞酒杯的话,记得“看杯买酒”哦,先观察每家摊位各用的哪种杯子,再挑自己最喜欢的那家喝,祝你们挑出全场最亮的“杯仔”!

7、糖炒果仁 Gebrannte Mandel und Nüsse

吃好了喝好了也逛好了,差不多也该回家了,但是不要忘记买一点小零食或者伴手礼回家哦,那么圣诞市场的糖炒果仁绝对是小零食的不二选择。糖衣裹满了果仁,香味远远就能闻到了,来一粒嘎嘣脆!而且各种不同的坚果可以选择哦,杏仁,巴旦木,花生,核桃,腰果随你挑选。

8、德式香肠 Bratwurst

没有香肠的圣诞节是不完整的,每每到了圣诞市场烤的冒油的烤肠总是勾引着过往游客的味蕾。没有什么是比在冬天吃着一根被紧实肉质包裹的烤肠更幸福的事了,如果有那就再加一杯红酒吧。

9、德式圣诞蛋糕 Christstollen

德式圣诞蛋糕也是每位到圣诞市场的客人应该品尝的美食。圣诞蛋糕是属于硬面包的一种,制作材料中加入有香甜的葡萄干、蜜饯,或是杏仁、果仁等,在烘制程式完成之后,还会在表面裹上一层白色的糖霜。略带嚼劲的面包使得所有的水果干都得到充分的咀嚼,多种滋味混合在口中增添了层次感。

10、可丽饼 Crepes

篇8:十大太空美食

1、M&Ms巧克力豆

作为母亲一定会告诉孩子们不要将手中的食物玩耍,但是在太空零重力下,宇航员可以用M&Ms上演飞人版“吃豆游戏”。这种坚硬外壳的巧克力豆在广告词中称:“只融在口,不融在手”,并没提它们同样适合于太空娱乐。因为拒绝为任何品牌做太空免费广告,美国宇航局在公开场合代称M&Ms为“糖衣巧克力”。但是1996年,宇航员香农·露西在“和平”号空间站上的一段录音里“不小心”露了馅,她说:“我想在太空中唯一的乐事就是品尝几颗M&Ms了!”

2、冻干冰淇淋

干冰淇淋进入口中并不像超市里的冰淇淋有冰爽感觉,它干得像一支粉笔,当你放在口中融化后,才会有冰淇淋味道。事实上,航天飞机和国际空间站并没准备专门的冷藏室放这种难吃的玩意儿,他们把几乎所有的冻干冰淇淋都卖给了地面上期望体验太空生活的太空迷们。据美国宇航局私下透露,航天飞机仅向太空送过一次冻干冰淇淋,这是为满足一位宇航员的强烈好奇心。

3、橙汁

上世纪60年代“双子星座”计划中橙汁饮料非常有名,目前在航天飞机和国际空间站仍可看到这种饮料。虽然这种太空橙汁是由卡夫公司制造的,据说该公司还向美国宇航局提供多种口味的果珍饮料,有葡萄汁、橙子芒果汁和柚子橙汁等等。

4、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

1985年,这两个可乐品牌之间的大战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它们PK到了外太空。当时美国宇航局把两种可乐干脆都送上了天。然而最终由于零重力和缺少冷藏条件,宇航员的可乐品尝测试最终失败。但是漂浮着的“百事可乐玩具球”带给宇航员们欢乐。之后可口可乐又再次向太空发送过该饮料,但是饮料被装入一个压力杯中,需要特殊的装置才能饮用。

5、豉椒青豆

像鸡尾虾一样,宇航员也非常爱吃豉椒青豆,这种青豆主要的口味是辣香。尽管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吃,但经过擅长太空厨艺的艾梅里尔的改进,这种青豆已在宇航员菜单中占有一席之地了。

6、太空“三明治”

这种一口就能吃下去的“三明治”是由槭糖浆、酸果蔓和蓝莓乳酪作为夹心的食物,吃起来口感有点儿像奥利奥夹心饼干。和“冻干冰激淋”一样,它们主要卖給地球上的太空迷们,该手工“三明治”的定单还只有1万多份。但雄心勃勃的商人试图为这种食物配方申请专利,使人们在超市便能够买到这种稀罕品。

7、太空拉面汤

如果大学生准备去太空,他们可能比专业宇航员适应得更好。因为在学校里经常吃的速食方便面经过改头换面,现已成为宇航员太空指定食物。2005年,日本宇航员野口宗千在执行STS-114任务时,第一次吃上了太空方便面。这是由日本日清公司制造的,它们将传统的拉面再加工成意大利通心粉的形态,由于航天飞机上没有沸腾的水,这种汤只需要70摄氏度便可以煮开。据悉,这种太空拉面汤里有4处调料:大豆、日本豆面酱、咖喱粉和猪肉汤料。

8、反物质能量饮料

红牛饮料可能“给予你飞行的翅膀”,但反物质饮料不仅是一种能量饮料,而且声称其是第一种进入太空的饮料。该饮料是由微重力企业公司制造,它混合了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在2006~2007年由SpaceLoft)XL轨道火箭携带着这种饮料进入太空。如果这种能量饮料不适合你的口味,该公司还提供了彗星尾琥珀淡啤酒和太空20饮料,这是两种在太空中邀游过的用特殊物质制成的饮料。只是令地面上的太空迷失望的是,喝了它你也变不成超人。

9、番茄和罗勒籽

美国宇航局长期以来找到一种方法让学生们更多地参与太空飞行研究,加拿大宇航局和其他国际机构现已将数百万粒植物种子送到了太空环境,其中最受欢迎的是番茄和罗勒籽。一旦它们返回地球,学生们便尝试着将这些来自太空的种子进行培育生长,并与地面上的植物进行了对比。据称,太空番茄籽培育出的番茄味道更好。

10、鸡尾虾

鸡尾虾通常是西方人日常饮食中一道开胃菜,但对于许多宇航员来说,冻干的鸡尾虾是必不可少的太空食物之一。这是为什么呢?其主要原因是太空鸡尾虾的重力作用很低。该食物不会流出液体到宇航员的脚上,宇航员吃后也不会头部充血。

上一篇: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概念教学设计下一篇:我的童年 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