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名著介绍

2024-07-30

外国名著介绍(精选8篇)

篇1:外国名著介绍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出生于贫困的铁路工人家庭,早年丧父,全凭母亲替人洗衣做饭维持生计。一次钓鱼的时候,保尔结识了林务官的女儿冬妮娅。后来产生了朦胧的爱情。保尔参军后当过侦察兵,他和冬妮娅的爱情产生了危机,等到在修筑铁路时又见到她的时候,她已和一个有钱的工程师结了婚。在筑路工作要结束时,保尔得了伤寒并引发了肺炎,组织上把保尔送回家乡休养。半路上误传出保尔已经死去的消息,但保尔第四次战胜死亡回到了人间。病愈后,他又回到了工作岗位,并且入了党。由于种种伤病及忘我的工作和劳动,保尔的体质越来越坏,丧失了工作能力,党组织让他长期住院治疗。在海滨疗养时,他认识了达雅并相爱。保尔一边不断地帮助达雅进步,一边开始顽强地学习,增强写作的本领。1927年,保尔已全身瘫痪,接着又双目失明,保尔曾一度产生自杀的念头,但他很快从低谷中走出来。这个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并且没有丝毫写作经验的人,开始了他的事业——文学创作。保尔忍受着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先是用硬纸板做成框子写,后来是自己口述,请人代录。在母亲和妻子的帮助下,他的小说终于出版!保尔拿起新的武器,开始了新的生活。

《爱的教育》这一本书记载了小学生安利柯九个月的四年级生活。爱是整篇小说的主旨,就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苦儿流浪记》讲述一个大户人家的长女小梅,幼时被欲夺其家产的叔叔偷出来丢弃,先被一农户拾回收养,后卖给一流浪艺人。老艺人死后,她被一花匠收养,后花匠破产,她不得不再次四处流浪。她遇到一位善良的夫人,不料正是她的母亲,苦儿终于回到了幸福的家庭,她的叔叔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海蒂》本书描写一个小孤女海蒂被送去与隐世而居的祖父同住,当时祖父正因儿子离开他而感内心痛苦,可爱的海蒂很快就溶解了老人家冷酷的外表。不料邪恶的阿姨偷偷把海蒂带走,卖去给有钱人家当仆人。主人有个生病的女儿在海蒂的安慰和鼓舞下重新振作起来,爷爷也在千辛万苦之下终于跟孙女团圆。

篇2:外国名著介绍

外 国 名 著 介 绍

《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中国又译《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的名称,出自这部故事集的引子。相传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有一萨桑国,国王山鲁亚尔因痛恨王后与人有私,将其杀死,此后每日娶一少女,翌晨即杀掉。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为拯救无辜的女子,自愿嫁给国王,用每夜讲述故事的办法,引起国王兴趣,免遭杀戮。她的故事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终使国王感化。《一千零一夜》中包括神话传说、寓言童话、婚姻爱情故事、航海冒险故事、宫廷趣闻和名人轶事等等,它的人物有天仙精怪,国王大臣,富商巨贾,庶民百姓,三教九流,应有尽有。这些故事和人物形象相互交织,组成了中世纪阿拉伯帝国社会生活的复杂画面,是研究阿拉伯和东方历史、文化、宗教、语言、艺术、民俗的珍贵资料。

《一千零一夜》的多数故事,健康而有教益。《渔夫和魔鬼》、《阿拉丁和神灯》、《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辛伯达航海旅行记》、《巴索拉银匠哈桑的故事》和《乌木马的故事》等,是其中的名篇。这些故事歌颂人类的智慧和勇气,描写善良人民对恶势力的斗争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塑造奋发有为、敢于进取的勇士形象,赞扬青年男女对爱情的忠贞。《一千零一夜》有不少故事以辛辣的笔触揭露社会的黑暗腐败,统治者的昏庸无道,反映了人民大众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引起了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的读者的共鸣。这是这部民间故事集表现出“永恒魅力”的主要原因。

——佚名搜集整理 【文本3-4B】

 When we talk about the universe, we mean the earth, the sun, the moon and the stars, and the space between them.Many of the stars cannot be seen because they are too far away. The moon travels round the earth.It is our satellite.It is quite near us in space.It is only 380,000 kilometres away, and it has been visited by man already. So far, no man has travelled farther than the moon, but spaceships without people have reached other parts of the universe.【文本3-4C】

hóngdòushēngnánguó红

国,chūnláifājīzhī春

篇3:外国名著介绍

在“东海第一胜境”江苏省连云港市, 成熟而又年轻的连云港外国语学校正是春花烂漫, 万紫千红。这是传承文明的校园, 莘莘学子的青春在这里开花;这是书香浸润的馨园, 梦想的种子在这里发芽;这是一所开放的学校, 国际化办学视野在这里得到了拓展。

2000年, 独立建制的连云港外国语学校沐浴着新世纪的曙光顺势而立;2007年,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与历经了34年积淀的连云港师专附中合并, 成立了今天的连云港外国语学校。近年来, 学校教育教学成绩显著, 连年荣获市“教学质量综合奖”。学校外语教学独树一帜。学校是国家级“外语实验学校”和“全国外语教研先进学校”, 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和澳大利亚国际课程研究中心认定为“UEI模式英语教育示范基地”, 被省侨办、省教育厅命名为首批“江苏省华文教育基地”, 被省教育厅命名为“江苏省汉语国际推广基地”, 也是全市惟一一所开设日语、韩语、德语等小语种的学校。学校是省教育厅命名的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江苏省文联书画考级培训基地, 上海音乐学院教学实践基地, 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创建了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学校的生命力在于特色。作为学校最大的教研组, 初中语文教研组的特色在孕育、生成, 已然成为连云港外国语学校的一大品牌。

外国语学校初中部语文教研组是一个充满朝气和活力的集体, 35人的平均年龄仅31岁。年轻不一定是优势, 但群英荟萃一定是优势。

几年来, 在省、市基本功及优质课大赛中斩获大奖的教师名单可以列出长长的一串:焦卫国、龚燕春、李蕾、朱薇、王唐平、刘菲、陈昌春、李晶、潘恒婷、高志刚、祝芳、郭燕、吴杨、赵桂华、许东杰……

从国家级到省、市级课题的主持人名单也可以列出长长的一串:龚燕春、焦卫国、王唐平、陈昌春、高志刚、王丹婷、戴红燕、许东杰、孙钟、杜斌、潘恒婷、武银华、赵桂华……

各级各类学生征文大赛优秀辅导教师的名单更是长长的一串:龚燕春、潘恒婷、郭燕、徐萍、王唐平、王玉玲、焦卫国、高志刚、刘菲、杜斌、王丹婷、戴红艳、孙钟、许东杰、祝芳、武银华……

出版的专著有焦卫国独立主编的《初中语文解题笔记》、龚燕春参与主编的《好作文如何写———初中作文实用教程》、焦卫国与陈奋合编的《电视散文》、由李震主编我校多名教师参编的 《教与学整体设计》系列丛书……

发表的论文总数过百, 龚燕春、王唐平、高志刚、戴红燕、陈昌春、孙钟、王玉玲、杜斌、武银华、潘恒婷、王祥芳、李蕾等老师, 每年都能有几篇文章在高级别语文教学类刊物发表。在做成果统计时, 如果没有刊发在核心或主流期刊上的文章,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的语文老师都会感觉难为情。

其他荣誉, 诸如龚燕春被评为“全国课题先进工作者”、省“中学生诗歌大赛先进个人”、市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市级语文学科带头人、市“333”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又如焦卫国被全国中语会评为教科研活动优秀教师, 市“十百千”百名教学能手, 全国、省市作文大赛优秀辅导教师, 市中考优秀阅卷教师, 市教育局记三等功并嘉奖, 被市中语会聘为常务理事。凡此种种, 初中语文教研组的老师人人都能拿出几个来。

一所学校有几个名师, 实属正常, 一个教研组有几位高手, 也有可能。可是, 一个35人的团队却能有这么多的风流人物, 的确不同寻常。其实, 回望连云港外国语学校初中语文组近年来留下的脚印, 便会发现, 这样的不寻常其实绝非偶然。

初中语文教研组秉承了“不断创新、不断超越”的连云港外国语学校精神, 确定的发展目标是“高品位、深内涵”。因此, 在组内各项常规工作步入正轨进入常态之后, 教研组组长朱薇便把教研组工作的重心落在了两件事上。

一.明大势, 投身课改

几年前,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初中语文人面临的课改形势是:连云港市“建构式生态课堂”已经由“浅水区”迈入“潜水区”, 日渐成熟的区域型课改亟需更加有力的深度推进和更加高端的示范典型;连云港外国语学校文化的建设需要高品位的课程保障, 探索校本化的课改模型、加快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和执行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在这样的课改背景下, 语文组开始了艰难而又坚定的课改探索。

1.转益多师, 吸纳课改成果。

吸纳课改名校的成果, 语文组先后选派几十人次, 随同学校考察团外出参观学习。于此同时, 还与省、市教科所及高校语文教研机构密切联系, 邀请许多语文界专家来校讲学。一来二去, 在语文组, 课改理念日渐深入人心, 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解放学生的学生观被自觉践行,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能学不教的教学观日益彰显。

2.博闻约取, 坚守语文阵地。

面对课改中的各种新生的理念、模式, 我校语文人始终秉持扬弃的态度。扬弃的标准便是能否符合语文学科的教学规律、能否体现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能否高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保持清醒的头脑, 便可以做到既有所创新又有所坚持。在外国语语文组的课改中, 方法、策略都可以改, “语文味道”却是坚不可摧的。

3.务本求实, 创新课堂模式。

近几年来, 外国语初中语文教研组教师以省教科院重点资助课题《精细化管理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行动研究》为抓手, 构建课堂教学管理的精品化模式。抓住“对话”这一语文课堂的关键, 在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师生与文本对话方面做了许多探究, 逐步形成了语文课堂校本教学模式:学→示→讲→练。事实证明, 这是一个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模式。它触动了学生乐学向上的积极情绪, 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动机;它搅动了学生怠慢学习的消极情绪, 保持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它撼动了学生敢于超越的学习情感, 实现了学习语文的自觉。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中, 学生主动学习, 主动建构, 主动展示, 主动思考。它符合学生阅读文本的认知规律, 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综合素质。

二.聚大智, 彰显特色

教研组的使命, 一是要探索提高“教”的效益的方法, 一是要找寻培养“研”的能力的路径。连云港外国语学校初中语文教研组用课改提升“教”的效益, 至于培养“研”的能力, 走的则是凝心聚力、团体作战的路径。

1.组建读刊共同体。连云港外国语学校为全体教师每人订一份教学类刊物, 这件事已经坚持了好几年。怎样把这个政策用好, 让这些刊物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呢?语文组的策略是:各自阅读—推荐重要篇目—复印装订—集中学习研讨。采用这种学习模式, 人手一份的刊物在这个团体中就变成了几十份, 每位老师获取的有效信息量也是成几十倍地增长。于是, 在不知不觉之中,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初中语文教研组的“读刊共同体”便逐渐成形。

2.形成研究共同体。集体读刊助推了外国语语文人的专业成长, 拓宽了他们的学术视野, 也培养了他们研究的自觉和自信。先是在学刊时自发地研讨语文教学与研究中的热点、焦点问题, 然后是自觉地结合大家教学实践中的收获和困惑设计小型的研究专题。也是在不知不觉之中,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初中语文教研组的“研究共同体”慢慢长大。最近, 这个共同体的研究对象已经由小型研究专题拓展至大型的研究课题, 相关的课题还获准成为国家级课题的子课题。

两个共同体为外国语语文人真学真研搭设了平台, 也彰显了连云港外国语学校初中语文教研组的特色。

篇4:赛珍珠:向外国人介绍中国

赛珍珠出生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父亲为在华长老会传教士。她出生刚4个月便被父母带到中国清江浦(今江苏淮阴)。1894年,随父母移居镇江,她在中国长大,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赛珍珠因崇拜中国清末名妓赛金花而取名赛珍珠。17岁时,她回到美国,进入弗吉尼亚州伦道夫—梅康女子学院学习心理学,毕业后又返回中国。1917年春,她在镇江崇实女子中学教书时,与美国青年农艺师约翰·布克(John Buck)缔结良缘。1921年秋,他们迁居南京。在1921年至1931年间,她曾任金陵大学(南京大学的前身)外文系教授。赛珍珠从1922年开始文学创作生涯,她以撰写反映三四十年代中国农民生存状况的长篇小说闻名于世。在这里,她撰写出了她的处女作《放逐》,并完成了她的成名作《大地》,给世界人民尤其是美国人民留下了深刻而又难忘的印象,许多美国人说:“认识和了解中国,是从读《大地》开始的。”1932年,赛珍珠获得普利策文学奖;1938年,她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在给予她作品的评语中写道:“由于她对中国农村生活所作的丰富多彩而真挚坦率的史诗般的描绘”,她的作品是“传记文学的杰作”。

在19世纪大多数欧洲与美国人眼里,中国只不过是世界版图上的一块空白——疆土辽阔但却遥远渺茫。经过多年的勤奋努力,赛珍珠创作了一大批形象生动、较客观地反映中国人民特别是中国农民的文学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这些作品影响了欧美整整两代人对中国和中国人的看法。如一位英国学者所指出的那样,是赛珍珠和她的作品“为数以百万计的欧洲人民提供了第一幅关于中国农村家庭和社会生活的长卷”。

赛珍珠不是第一位写中国题材小说的西方作家,却是西方作家中第一个以实际生活经历为素材而创作中国题材小说的作家。她因深受中国文化熏陶而走上了文学道路。她了解中国及中国农民的恋土之情。她本人对中国这块大地的眷恋要比其他描写中国题材的外国作家、甚至比有些中国作家都深刻得多。

赛珍珠以深深的大地情为小说的主线,用白描叙事的手法,勾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揭示了悠久中国文化熏陶下的各种人物形形色色的心理历程。在瑞典诺贝尔奖授奖仪式上,赛珍珠得到这样的评价:“你通过你的作品使我们看到了人民大众中的个人。你给我们展示了家族的兴衰以及作为这些家族基础的土地。在这方面你教会我们认识那些思想感情的品性,正是他们把我们芸芸众生在这个地球上联系到一起。你给了我们西方人某种中国心。”

1917年,作者与母亲及她的作为农学家的丈夫在华北的一个小镇上生活。在这个地方的生活阅历和感受,以及她结识的中国北方农民成为她的名著《大地》的素材。这本小说渗透了作者的思想和她对中国土地的深深眷恋。《大地》以同情的笔调描写了一位贫苦农民王龙为争取赖以生存的土地和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而进行的艰苦斗争,揭示了主人公跟妻子、土地的关系,涉及到生与死、繁荣与饥饿、传统与变革等诸多社会问题。作者关注着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强调劳动、家庭、生存的普遍与永久的价值。

赛珍珠不但在小说中描写中国,她还用其它形式向西方人民大力介绍中国人民与中国文化。1924年在康奈尔大学攻读英国文学硕士学位时,她曾先后在全国性杂志《民族》与《论坛》上发表了《中国学生的心理》和《中国的美》。她还花了多年的时间和心血,把她特别喜爱的《水浒传》译成英文在西方出版,在许多国家流传。更为突出的是她在1938年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所作的演讲。 她在题为《中国小说》的长篇演讲中指出,她选择这个演讲题目不完全出于个人的原因,而是她认为“中国小说对西方小说和西方小说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在演讲中,赛珍珠如数家珍地阐述了中国小说的起源与发展演变和特征,中国小说与中国文人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关系等等。她还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小说的名作《水浒传》、《三国演义》和《红楼梦》。她声称:“想不出西方文学中有任何作品可以与它们相提并论。”此外她还介绍了《西游记》、《封神演义》、《儒林外史》、《镜花缘》、《西厢记》和《金瓶梅》。演讲中,赛珍珠提到了《四库全书》、《教坊记》、《会真记》等经典。赛珍珠的这番演说自然得到了西方媒介的广泛报道。如果说中国高雅的古典诗歌和深邃的哲学经典早为一部分西方文人所知,那么,通过赛珍珠在这一特殊场合的热情介绍,中国光辉灿烂但鲜为西方所知的小说传统第一次得以昂首展现在西方文化精英们面前,并通过媒体的传播为更多西方民众所了解。

诺贝尔文学奖使赛珍珠成了国际名人,也使得勤劳纯朴的中国农民形象走进了西方千家万户。这是个毋庸置疑的事实。赛珍珠在她的小说中对中国农村和乡镇生活所作的生动而真切的描写,对中国劳苦民众的朴实情感和坚韧毅力所表示的敬意,以及她在其它非虚构文学体裁中和在公共演说场合对中国文学与文化传统所作的颂扬,客观上都是针对西方对中国人所作的歪曲丑化的有力批驳。

然而在中西方文坛,赛珍珠都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著名评论家范多伦亦撰文称颂她的小说“数量众多,质量上乘”。但美国文学圈内的反应却否定者居多。大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说:“如果她(赛珍珠)都能得到诺贝尔文学奖,那么每个人得奖都不应该成为问题。”

中国的评论界对这位生活在他们中间的美国女作家,也同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对她的评价大都是肯定的。时人曾撰文称赛珍珠为我们“民族的友人”,认为赛珍珠以其居住中国多年的经历以及对于中国事物的热爱,对中国的论述都“每中肯要”,尤其是她对中华民族的尊重以及对孔子思想及中国文化的理解,更使她对中国有着深切的认识。

当然,也有人指出,尽管赛珍珠的笔端上“凝满着同情地”写出了“农民底灵魂底几个侧面”,尽管赛珍珠相当熟悉中国农村的人情风俗,但由于受到“只是一个比较开明的基督教徒这个主观观点上的限制”,因而她“并没有懂得中国农村以至中国社会”。

篇5:八部名著介绍

(八)《鲁滨逊漂流记 》分类:名著导读

内容精要

英国青年鲁滨逊从小喜欢航海,曾三次离家到南美各地旅行。一日他怀着云游四海的高远志向,告别家人,越过大西洋和太平洋,在惊心动魄的航海中经历无数险情,后来整条船在太平洋上不幸罹难,船上的人都葬身海底,惟有他一人得以奇迹般地活下来,并只身来到一座荒无人烟岛上。他从绝望的缝隙中得到了生命的启示,性格坚强的鲁滨逊在岛上独立生活了28年。他在孤岛上劳作生息,开拓荒地,圈养牲畜,生产水稻和小麦,年复一年与孤独为伴,克服了种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圣经》成为他的精神支柱,凭着惊人的毅力和顽强不息的劳动,他盖起了房子,收获谷物,驯养山羊,用兽皮制作衣物。他曾与野兽斗智,也曾与吃人肉的野人斗勇。后来他搭救了一个土人,称他为“星期五”,把他收作仆人。他以非同寻常的毅力和勇气,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用勤劳的双手,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生存的家园。

一直到第28个年头一艘英国船来到该岛附近,鲁滨逊帮助船长制服了叛乱的水手,才返回英国。这时他父母双亡,鲁滨逊收回他巴西庄园的全部受益,并把一部分赠给那些帮助过他的人们。时代背景

本书成书于1719年左右,是18世纪英国著名作家丹尼尔·笛福(约1660—1731)受一个名叫塞尔柯克的苏格兰水手的海上历险经历启发而写成的。书中主人公鲁滨逊在流落荒岛以后所体现出来的进取精神以及挑战自然的信心与勇气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推崇,而笛福也因本书的成功而被喻为“英国小说之父”。笛福本人的生活经历相当丰富,年轻时在多种行业中谋过职,混迹于复杂的英国政坛,甚至为政客们充当秘密情报员。年近花甲时,他提笔创作《鲁滨逊飘流记》,获得极大的成功,并因此奠定英国小说鼻祖的地位。《鲁滨逊飘流记》是笛福文学作品中最有影响的一部,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到20世纪初,己出版译本或模仿本至少达 700种之多。作者生平

丹尼尔.笛福(1660-1731)被誉为“英国与欧洲的小说之父”,他的作品《鲁滨逊漂流记》、《摩尔.弗兰德斯》等对英国及欧洲小说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笛福生于伦敦一个商人家庭,到二十多岁的时候他已是一个体面的商人,他从事过内衣业、烟酒贸易,还开过砖瓦厂。经历过破产。他在从事商业的同时从事政治活动,代表当时日益上升的资产阶级出版大量的政治性小册子,并因此被捕,后来靠疏通关系才得以出狱。此后他继续办报纸刊物,写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时文,又几次被捕,都是因为言论关系。笛福到了晚年才开始创作他的那些长篇小说,写《鲁滨逊漂流记》的时候他已是59岁了,此前他也许从未想过当个文学家。

经典片段

于是我就像一个没有头脑的傻瓜一样进行起造船的工作。我对于这个计划非常满意,再也不去研究一下它是否可以实行。其实我并不是没想到过下水的困难,不过我对于自己的怀疑总是用这种愚蠢的答案挡回去:“让我先把它做成了再说;做成之后,我敢保一定可以想出个什么办法来解决它。”

这是一个最荒谬的办法;但是我心里已经着了迷,便不顾一切地去进行工作。我砍倒了一棵杉树。我相信连所罗门造耶路撒冷的圣殿时也没有用过这样大的木料。在靠近树根,它的直径是五尺一寸,在二十二尺的末端,它的直径是四尺十一寸,然后慢慢细下去,分成一些枝子。我费了无数的劳力,才把这棵树砍倒,我花了二十二天的工夫去砍它的根部。又花了十四天的工夫,使用了大小斧子和一言难尽的劳力,才把它的树枝和它那四面张开的巨大树顶砍了下来、然后,我又花了一个月的工夫把它刮得略具规模,成为船底的形状,使它可以船底朝下浮在水里。又花了将近三个月的工夫把它的内部挖空,把它做得完全像一只小船。我做这一步的时候,并不用火去烧,只用槌子和凿子把它一点一点地凿空,一直把它造成一个很体面的独木舟,其大可以容纳二十六个人,因此可以把我和所有的东西装进去,我完成这个工程之后,对它非常满意„„ 妙语佳句

◎世界上一切好东西对于我们,除了拿来使用之外,没有别的好处。

◎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这个绝对的真理,使我重新振作起来。

◎一个人在明白事理以后,就会觉得,被上帝从罪恶中救出来,比被上帝从患难中救出来,幸福更大。相关趣典

十八世纪初,在英格兰的大街小巷,人们到处议论着一个传奇的人物,讲述着一个离奇的故事:1704年,水手塞尔科克登上了一艘海盗船去寻找宝物,没想到,中途与船长发生了争吵,结果被遗弃在一个荒岛上,随身只带了一点武器与一本《圣经》。弹药用完之后,他只好靠快跑追捕山羊,徒手觅食,过着茹毛饮血般的原始生活,后来,他居然跑得比一般的猎狗还快。就这样,他一个人在荒岛上生活了下来,直到四年以后,航海的人们发现了他„„

1711年,塞尔科克回到了伦敦,并在报刊上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他成了闻名一时的人物。他没想到的是,这段传奇般的冒险经历激发了一个作家的灵感,不久,以他的故事为原型的小说就发表了,这部小说被后人尊奉为十八世纪欧洲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之作,进而成为文学史中的传世之作。那位才华横溢的作家便是丹尼尔·笛福——人称“英国与欧洲小说之父”,那部经典之作便是脍炙人口的《鲁滨逊漂流记》。

阅读指导

笛福成功地塑造了鲁滨逊这个典型人物,他不仅赋予鲁滨逊种种人类优良的品质,像勇敢、智慧、意志坚强和挚爱劳动,并使他具有一个“理想的”资产者所应有的一切特征:实干精神、清教徒的宗教信仰和严谨等。所有这些又都是通过形象来表达的,鲁滨逊的坚毅的性格,就是通过具体的行动,如他怎样用整整42天工夫做一块木板,怎样费了那么多的时间和劳力做了一只独木舟,却不能使用,又顽强地开始造第二只船等等。笛福就是通过许许多多真实的细节把人物性格突出出来。

读罢《鲁滨孙飘流记》,读者最明显的感觉就是真实具体、亲切自然,巨大的吸引力让人不忍释手。这主要是因为笛福采用了“我”来叙述和回忆,给读者讲故事,并且经常取证于鲁滨孙的日记,将人物细微的思想活动刻画得纤毫毕见。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字句也是使小说广受欢迎的重要原因。笛福把年轻时在报社工作时练就的写实文风成功地引入这部小说,因此,作为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开山之作,《鲁滨孙飘流记》的显著特点就是对事物一五一十地描摹。面对准确、细致的特征描写和形象刻画,读者很难分辨其中的真假,作品语言自然流畅,文字通俗易懂,整部作品似乎在向读者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两个多世纪过去了,这部作品还保持着巨大的魅力。

《鲁滨逊飘流记》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主人公惊险、新奇、真实的个人经历,但是其深层的吸引力却是普遍存在的人类的孤独感在读者心中产生的共鸣。其实每个身处闹市的人又何尝没有孤独的感受,而流落荒岛的鲁滨孙正是我们每个人的知音,笛福的《鲁滨逊飘流记》让每个人都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读者又有什么理由不喜爱这本书呢? 18世纪初期,资本主义正处在自由竞争的上升阶段,正因为有这样的时代背景,才孕育出了“鲁滨孙”这个前无古人的资产阶级正面形象,它具有相当典型的代表性:积极进取、百折不挠、白手起家地开创自己的事业。这些都让人们,特别是满脑子充满希望和梦想的青年人,不由自主地喜爱上他。

《鲁滨逊飘流记》引起许多作家竞相模仿,同时代的英国作家斯威夫特著名的《格列佛游记》就受了它的影响。卢梭在《爱弥儿》中曾将它作为爱弥儿J5岁时的必读书:此书不仅深受青少年的喜爱,许多思想家也常常从中汲取养分,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曾多次引用鲁滨孙的故事来分析资产阶级的本性。《鲁滨逊飘流记》的确是一部雅俗共赏的文学名著。

《水浒传》(施耐庵,元末明初)

一、内容简介:

《水浒传》它真实地描写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它以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 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这部小说最闪光的思想在于:它将封建统治者视为“盗贼草寇”的起义农民给予充分肯定,并深刻揭示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即上至皇帝和高俅这样的大臣,下至大小官吏的横行霸道、昏庸无能,致使民不聊生,尖锐的阶级矛盾逐渐加深。对一、二十个性格鲜明的英雄人物的成功塑造,是这部小说具有光辉艺术生命的重要因素。

二、《水浒》人物性格特征:

A、宋江:能团结兄弟,网罗人才;有军事、组织才能;性格既有反抗性,又有妥协性。

B、鲁智深:正直无畏、见义勇为的豪侠。

C、林冲:逼上梁山前逆来顺受、忍辱负重、委曲求全,其后变得精明果敢,凶狠泼辣。

D、武松:力量、勇敢和正义的象征。勇士的典型,复仇的代表,刚正的义士。E、李逵:淳朴、粗鲁,富有反抗性和同情心,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游民的典型。

三、人物对应情节:

A、武松(行者):景阳冈打虎;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单臂擒方腊。B、李逵(黑旋风):

C、鲁智深(花和尚):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 大闹野猪林。

D、吴用(智多星):智取生辰纲; E、宋江(及时雨):怒杀阎婆惜;

四、对联两副:

A、智取生辰纲,吴用足智多谋; 拳打镇关西,提辖嫉恶如仇。

B、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西游记》(吴承恩,明朝)

一、内容简介:

《西游记》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众在迢遥的西方途上和穷山恶水冒险斗争的历程,并将所经历的千难万险形象化为妖魔鬼怪所设置的八十一难,以动物幻化的有情的精怪生动地表现了无情的山川的险阻,并以降妖服怪歌赞了取经人排除艰难的战斗精神,小说是人战胜自然的凯歌。

二、小说特点:

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想象超凡,夸张神奇,变形荒诞。

三、人物特征:

孙悟空:机智多变、神通广大、英勇无畏。

猪八戒:贪吃贪玩,立场不坚定,又会耍点小花招。沙和尚:忠厚老实、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唐僧:不畏困苦、立志取上真经、但不免又有些不明事理。

四、部分情节:1.孙悟空打闹天宫;2.孙行者三调芭蕉扇;3.四个国家:车迟国,比丘国,乌鸡国,女儿国。《格列佛游记》

1、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英)

2、体裁:长篇小说

3、内容:讲述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以及慧驷国等地的经历。

4、精彩情节点击:

⑴小人国:万物仅有正常尺度的1/12;人高不过15厘米;格列佛在那里有如一座大山;他吃一顿饭要吃好几车食物。

⑵大人国,居民身高18米;麦子有十多米高;格列佛成了小小的“宠物”。

5、思想内涵:

⑴写小人国利里浦特的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高跟党”与“低跟党”尔虞我诈,争权夺利,实际上是挖苦英国两个争斗不休的政党。⑵讲述利里浦特与邻国兵戎相见,是影射英法之战的连年征战。

⑶在大人国,格列佛曾向国王介绍英国的历史、制度、现状,却引来质问。⑷描述飞岛国等五岛,表达对现代科技的怀疑,严词痛斥殖民统治。

⑸在慧驷国,展示人兽颠倒的怪诞现象。它没有金钱,没有军队、警察,马是理性的载体,而人形动物“耶胡”则是邪恶肮脏的畜生。无情嘲弄着“人类”社会。

篇6:《爱的教育》名著介绍

学习目标:

1.了解故事梗概,把握故事情节 2.能分析人物性格 3.把握主题思想 作者简介及主题思想:

《爱的教育》(原名Cuore,直译为心)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在1886年写的一部儿童小说。这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以一个四年级男孩恩利科的眼光,从4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份。记载了小学生恩利科九个月的四年级生活。爱是整篇小说的主旨,就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全书共100篇文章,包括发生在恩里科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姐姐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10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例话。自1886年该书诞生到1904年的短短20年里,就印刷了300多版。100年来,始终畅销不衰,并且多次被改编成动画片、电影、连环画、影响遍布全世界。

《爱的教育》是一部极富感染力的儿童小说,它通过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写的日记,抒发了人类最伟大的感情——爱。本书讲述了无数个发生在学校和生活中的小故事,它告诉我们的小读者:一个人从小不仅要学好各种文化知识,还要学习比这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对父母、对师长、对同学、对周围所有人的爱与尊重。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让人动情,字里行间洋溢着儿童的纯真与情趣。

人物介绍:

恩利科—— 本书主人公,一个刚上小学三年纪的意大利小男孩,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由于父亲的引导和教育,纯真善良,学习勤奋,待人诚恳、友善,观察生活敏锐。

克莱迪,是一个让恩里克很羡慕的人。那是因为他读书勤苦,经常替父

3、母分担家务,减轻父母的疲劳。这,和恩里克相比,可以说是天壤之别了。书中就有一篇“忙碌的克莱迪”,写的就是克莱迪为父母接柴的事儿。

罗佩尼,是三年级的学生。在开学没几天的时候,因为救快被马车撞伤的一年级小学生,而被轧断了一只脚。他舍己救人的英勇行为,得到了大家的倾佩,但是其有可怜的一面--经常被同学笑是瘸子。尽管大家都在取笑他,但他还是挺坚强的,所以是一个微笑面对生活的孩子。

卡隆,他是恩里克班里最大个子的人。头大肩宽,笑起来很可爱,这是他的一大特点,因此,他特招人喜爱。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见义勇为,对人友善,帮助被欺负的小同学,这是他的过人之处,所以“正直”、“勇敢”,成了同学们对他的称赞,他还是大家公认的最有教养的人呢!

备考练习:

一、有关《爱的教育》正确的一项是()A、《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所作。B、《爱的教育》原名《心》。

C、《爱的教育》书中不仅有主人公恩利科的日记,还有他的父母及老师讲的故事。

D、《爱的教育》中《意大利》一文父亲是要教育恩利科要勤俭节约的美德。

二、烧炭工和绅士

亚米契斯

(1)诺比斯的父亲是当地有钱的绅士,因此诺比斯便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他父亲身材魁梧,蓄着浓密的黑胡子,表情十分严肃,几乎每天送儿子上学,接儿子放学。昨天上午,诺比斯跟班里最小的一个孩子——烧炭工的儿子倍梯吵架。诺比斯自知理亏,无法辩解,就冲着倍梯气急败坏地说:“你父亲是个乞丐!”倍梯委屈得要命,顿时面红耳赤,默不作声,热泪夺眶而出。回到家里。便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父亲。

(2)午饭过后,全身黑糊糊、个子矮小的烧炭工领着孩子来到学校,向老师抱怨。大家都不吱声,只是静悄悄地、全神贯注地听着。跟往常一样,诺比斯的父亲正在门口给儿子脱外衣,他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便走进教室。问是怎么回事。

(3)“是这位先生在抱怨您儿子。您儿子对他儿子说:„你父亲是个乞丐!,”老师回答。

(4)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羞愧得有点儿脸红,于是询问儿子:“你说那句话了吗?”诺比斯站在教室中间,当着倍梯的面,低着头不言不语。父亲紧紧抓着儿子的胳臂,把他拉到倍梯的面前说:“快道声对不起。”

(5)烧炭工以和事老的口吻连声说:“算了吧,算了吧。”

(6)可绅士不理睬他,依然谆谆劝导儿子说:“照我的话这样说:„我说了愚昧无知的话,侮辱了你的父亲,请你原谅。如果我的父亲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将是非常荣幸的!(7)烧炭工做了个果断的手势,好像在说:“我不愿意。”绅士不听他的话,逼儿子照他说的办。他的儿子头也不抬,轻声细气而断断续续地说:“我说了——愚昧无知的话,侮辱了——你的——父亲,请——你原谅。如果我父亲——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那将是非常——荣幸的!”

(8)绅士向烧炭工伸过手,烧炭工用力紧握着。然后,烧炭工推了儿子一把,儿子心领神会,扑到诺比斯怀里,两人紧紧拥抱。

(9)“老师,请您帮个忙。让他俩坐在一起好吗?”绅士问老师。于是,老师把倍梯安排到诺比斯旁边坐下。待他俩坐好后.诺比斯的父亲打了个招呼告辞了。

(10)烧炭工若有所思地站了片刻,全神贯注地凝视着靠近坐好的两个孩子,然后.来到课桌前。带着爱怜和歉意的表情端详着诺比斯,仿佛想说些什么,可什么也没说出来。他伸手想慈爱地跟他亲热一下.似乎又没有这个胆量,只是用他那粗大的手指轻轻地碰了一下诺比斯的额头。他走到教室门口,回头瞥了诺比斯一眼。才迈着慢慢的步子走开了。

(11)“孩子们,你们要牢牢记住今天看到的事情。”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本学年最精彩的一课了!”(选自《爱的教育》,略有改动)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30字左右)(3分)2.选择下列句子中的一句,结合上下文,品析加点词或短语的含义,指出其表达效果。(2分)

(1)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羞愧得有点儿脸红。(2)绅士向烧炭工伸过手,烧炭工用力紧握着。

3.第(10)段中说“(烧炭工)仿佛想说些什么,可什么也没说出来”。请揣摩烧炭工当时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把它表述出来。(30字左右)(3分)4.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绅士的形象。(2分)

5.小说的结尾,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本学年最精彩的一课了!”你认为“精彩”在哪里?(3分)

一、D

二、1.绅士的儿子(诺比斯)羞辱了烧炭工的儿子。绅士要儿子道歉。2.(1)“皱皱眉头”包含了多层意思:既为自己的儿子侮辱同学感到意外、吃惊,也为自己没能教育好儿子感 到羞愧,同时还为如何妥善处理此事而担忧。(2)“用力”一词一方面写出了烧炭工为绅士教子有方而感动;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没有贫贱观念、平等 待人的绅士的崇敬之情。

3.示例一:孩子,对不起.我难为你了。你知错能改.真是一个好孩子,我很喜欢你。示例二;我真为你的勇敢高兴,更为你的爸爸感动。孩子,委屈你了!

4.他是一位严于教子、有错必纠、平等待人、尊重弱势群体的绅士。

篇7:必读经典世界名著介绍

一八一二年,俄、法两国再度交战,安德烈·保尔康斯基在战役中身受重伤,而俄军节节败退,眼见莫斯科将陷于敌人之手了。罗斯托夫将原本用来搬运家产的马车,改去运送伤兵,娜达莎方能于伤兵中发现将要死去的安德烈·保尔康斯基......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普赛女郎爱斯梅拉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童年》

讲了小主人公高尔基(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过的岁月。

《呼啸山庄》

一个爱到极致的男人,做出了疯狂的行为。他用“爱”杀人,却也用爱自杀。凯瑟琳生前死后,他都活在痛苦里。凯瑟琳弥留之际,他还用说话去刺伤她。但是,希斯克力夫承受的却是两份伤痛,他自己的和凯瑟琳的。

《大卫·科波菲尔》

《大卫·科波菲尔》通过主人公大卫一生的悲欢离合,多层次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突出地表现了金钱对婚姻、家庭和社会的腐蚀作用。

《红与黑》

《红与黑》是19世纪法国乃至欧洲文学的一座丰碑。小说围绕主人公于连的个人奋斗及两次爱情经历的描写,揭示了复辟王朝时期的波澜的阶级大博斗,反映了政治黑暗、教会腐败,贵族反动和资产阶级利欲熏心的广阔生活画面。

《悲惨世界》

《悲惨世界》一书中,雨果以卓越的艺术魅力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奴役劳动人民、逼良为娼的残酷现实。雨果的这部传世之作,创造了一部反映法国现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长篇史话。

《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

《约翰·克利斯朵夫》

《约翰·克利斯朵夫》(Jean-Christophe)是一部通过主人公一生经历去反映现实社会一系列矛盾冲突,宣扬人道主义和英雄主义的长篇小说。

《飘》

《飘》所讲述的是一个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的爱情故事。

2,中国四大名著:

《水浒传》

《水浒传》是中国历第一部用古白话文写成的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版块结构小说,以宋江领导的起义军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生动故事,暴露了北宋末年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的《三国志》、范晔《后汉书》、元代《三国志平话》、和裴松之注的史料,以及作者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写成。

《西游记》

西游记以民间传说的唐僧取经的故事和有关话本及杂剧(元末明初杨讷作)基础上创作而成。并且《西游记》富有浓厚的佛教色彩,其隐含意义非常深远,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可以从佛、道、俗等多个角度欣赏,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红楼梦》

《红楼梦》是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早期仅有前八十回抄本流传,八十回后部分未完成且原稿佚失。原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程伟元邀请高鹗协同整理出版百二十回全本,定名《红楼梦》。

《红楼梦》还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极其真实地,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充分运用了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法,展示了一部社会人生悲剧。

读书感悟心语

1. 走进自然科学知识的领域里,《十万个为什么》中的雷电星雨在天空住久了也回来到我们的人间做客,他们其实并不稀奇,只是因为遥远而难得见面而已,太阳月亮不是经常在我们的世界里转悠着吗?

2. 最爱夜里读书。春夜里,暖暖风习习,草香弥弥;夏夜里,月明星稀,斗转星移;秋夜里,桂香浮动,虫鸣啾啾;冬夜里,北风尽吹,炉火盎然。一书在手,是与智者畅谈,与朋友倾诉。忘却了白日里的纷争,远离了尘嚣的浮躁。笑看时空外,游走生命间。人生际遇得失荣辱,不过尘埃一粒,沧海一粟。

3. 最喜无风无雨的夜晚,静品自然,静通心意,静享人世的浮华。也喜风急雨骤时,怀抱一书,沉坐,观自然的风雨变换,悟人生的诡秘莫测。这时,不是在读书,而是书陪我读人生。

4. 茶余饭后,一本好书,对于我来说就是一段美好的时光。无论是“曲水流觞”的风雅,还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抑或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豪情,都能带给我一份快乐,一种感动。

5. 当我们通过努力终于做到了博览群书,心中的知识便会融汇贯通形成自己的认识,对读的书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而有所选择。我们所读的书和文章,里面表达的思想和认识,不一定都是正确的,有的表达一定偏颇。这时我们要学会分辨哪些书是正确的,是我们要学的书;哪些是错误的,我们要摒弃的书。如同在百花园中虽然花都艳丽无比,但有些花散发出的香气是有毒的,是对我们无益的我们要远离这样的花。如果你能够在书中进行正确的辨别,说明你已达到读书的第二境界。

6. 读书就像一根强心剂,注入我的体内,带给我巨大的力量,在读书中授予我做人的道理,教会我处事的原则,传授我无尽的知识。

7. 读书实在是一件很辛苦很快乐的事。有人悬梁刺股,有人凿壁借光,可见读书之辛苦。读书让人博取众长,读书让人更胜一筹,可见读书之快乐。难怪有古人无限感慨到:书中自有黄金屋。其实,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读书又何尝不是一门人生的必修课,引得人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汲取养料呢?

8. 读书是要有点意境的。一个清闲的早上,选一处幽静的所在,如杭州的运河公园,悠长悠长的公园游人寥寥,你可以独占湖边的石椅,隔着树丛传来的车水马龙之声早滤去了喧嚣。这时宜捧一卷散文。景闲人闲若文亦闲,则旷野清风山泉松子幽香……在现实中得不到的东西,都可以在读书中得到。

9. 读书需要一种心境,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读的。只有静下心来的时候,才适合阅读。心无旁骛,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书卷上,唯有此时才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篇8:外国名著介绍

乘改革之东风, 浴世纪之朝阳, 2002年5月, 赣榆县第一所民办学校赣榆县外国语学校应时而生。2005年首届毕业生取得开门红, 中考综合评估在连云港市近180所初中学校中名列第一;建校九余载, 七届毕业生, 学校连续七年获得连云港市教学质量综合评估最高奖。年轻的学校, 骄人的成绩, 得力于团结协作、务实进取、开拓创新的团队。

语文教研组是一个团结奋进、充满活力的团队, 70余位语文教师中, 有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工程培养对象、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省级特级教师1人, 高级教师32人, 一级教师26人。

一.依托教研活动, 凝聚集体智慧

2011年4月, 连云港市通过学校申报, 县、市逐级审核、评定的形式, 成立了28个中小学港城名师工作室。赣榆县外国语学校的“徐立刚中学语文工作室”是全市唯一的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工作室的24位成员中, 有5位是赣榆县外国语学校的语文教师。名师工作室以“带动一支科研队伍, 建立一个专题网页, 完成一个省级课题, 撰写一定数量论文, 出版一本研究专著, 展出一批教学成果, 培养一批骨干教师”为目标, 制定了三年实施计划及活动要求, 确定工作室成员的发展规划, 定期开展教育教学研讨活动, 开设讲座、公开课、观摩课, 举行报告会、专题研讨沙龙, 组织考察研讨及论坛活动, 进行专题论文评选, 开展读书学习和送教活动, 与薄弱学校进行结对帮扶等, 这些为工作室成员及学校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培植了成长沃土, 为他们的专业发展提供了理想的平台。

外国语学校语文组积极承担连云港市语文教学研讨活动。近三年在市“青蓝课程” (初中语文) 展示活动中开设观摩课9节, 讲座4次。活动中, 语文组教师全员参与, 深入研讨, 立足课堂, 相互启发, 收获颇丰。2011年3月26日, 连云港市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活动在赣榆县外国语学校南校区举行。来自全国语文教育界的知名专家,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语室编审、全国中语会秘书长顾之川教授, 江苏省政府督学、著名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李震教授, 全国中语会副秘书长、《中学语文教学》杂志主编张蕾女士为全市三百余名语文骨干教师开设了精彩的讲座。市教育局教研室陶卫东主任亲临活动现场。三位专家分别从语文教学、课题研究、论文写作等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阐述, 指明了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方向, 鼓励语文老师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昂首迈进, 收获幸福的教育人生。

语文教研组认真贯彻《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坚持集体备课制度。每个备课组每月进行两次集体备课, 每次集中备课时间为90分钟;其他需要研讨的问题由备课组自行决定备课时间、内容、形式。集体备课的内容为上半月进行业务知识考核, 以考代训;下半月进行课堂教学观摩与研讨。业务知识考核内容为中考、高考试题, 考试结束后由学校负责批阅。课堂教学观摩所用视频为本备课组成员的上课视频, 由备课组根据本组成员的人数自行排定顺序;学校为教师提供录像设备及录像人员, 负责组织录制;备课组长负责组织、安排备课组活动, 至少提前一周督促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集体备课时所有成员要准备好笔记本电脑用于观摩课堂教学录像;观摩结束后, 备课组成员要围绕所看视频课进行座谈, 座谈后所有成员要写出看课感受与心得, 并交到备课组长处, 备课组长要对活动情况写出总结, 成员的感受、备课组长的总结一并交校区教研处被查;活动组织期间, 各备课组长协调、指导组员参与合作, 安排专人及时做好备课组活动记录, 在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时, 每位备课组成员都要在研讨中围绕观摩内容充分发表见解。

同时, 根据学校的要求, 语文组教师开展年度读书沙龙及读书笔记展评活动;每学年刚刚参加工作的教师, 要坚持先听本备课组老教师的一节同内容的课, 然后再上课, 快速引领青年教师的成长。

二.开展多彩活动, 搭建发展平台

“振兴阅读”形式多样。学年初, 语文教研组制定了学年度的《赣榆县外国语学校“振兴中学生阅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筹建班级的“图书角”, 开展“图书漂流活动”。有效整合语文教研组的师资优势, 组织校内名师徐立刚、刁长城等开展“振兴阅读”指导, 每学期举办十多场名著阅读指导的读书讲座, 开展十余场次师生经典朗诵比赛, 六次读名著、讲故事比赛、名著知识竞赛、读书征文活动, 组织师生参加省、市、县经典诵读比赛、名著知识竞赛、读书征文活动, 展示师生的读书风采。阅读活动延伸到寒、暑假, 布置读书任务, 组织学生撰写读书心得, 举办假日读书征文比赛和优秀读书笔记展评。语文组利用学校尊立孔子圣像的契机, 让学生通过背诵《三字经》、《论语》等儒家经典名篇, 接受传统文化的浸润。“振兴阅读”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 增长了知识, 锻炼了能力。

报告讲座主动参与。名著阅读指导讲座, 主讲教师准备充分, 场场爆满, 学生认真听讲、作笔记, 报告厅的过道上都坐满了自发听讲的学生;诵读比赛、讲故事比赛, 学生积极参与, 学生观众为选手的精彩表现鼓掌, 参赛选手展示了读书的风采。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读书活动。一次, 一选手对自己的表现感到不如意, 要求在比赛结束, 不记成绩, 再次展示, 赢得了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 王善法校长、徐立刚书记听说后, 特地上台为学生颁发了“最佳勇气奖”, 把“振兴阅读”的系列活动推向了高潮。

社团活动有声有色。“紫藤文学社”社刊《紫藤苑》报是社团活动的一面镜子, 标示着文学社的形象。《紫藤苑》的栏目力求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 如:花季絮语、心灵守望、凭海临风、文学夜航等;《紫藤苑》的文章主要是社员的来稿, 针对同学们知识面狭窄, 写作能力差的现状, 文学社邀请校内外名师徐立刚等老师, 为广大社员开设专题讲座, 点评名作, 剖析人物形象、介绍作家风格, 开拓学生视野, 培养写作能力。文学社的编辑在指导老师的协助下, 对社员们的来稿进行严格选编、修改, 每期刊物都保质保量出版。

“校园之声”定期广播。紫藤文学社在教师指导下成立了“校园之声”广播站, 时间在周二、周四下午两节课后, 从学生中选拔播音员, 栏目设置有经典阅读、校园短讯、美文赏读、回音壁、名著导航、佳作展台。选编学生的作品, 精选《读者》《美文》等刊物中的文质兼美的文章, 为校园编织七彩电波。定期制作广播专题, 九月份“教师节专题”, 十月份“国庆专题”等。每月安排一名语文老师, 指导审稿、播音、节目设计等。节目扣紧时事热点和学生生活实际, 弘扬真善美, 倡导积极进取的精神。

多彩的第二课堂, 为教师搭建了施展才华的平台, 让学生踏上提高素质的快车道。

三.教学成果丰硕, 彰显学科特色

随着语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 师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养成良好的教研、读书、写作习惯, 读书、写作成为一种乐趣, 一种风气。师生对语文教育与学习怀有深厚的感情, 教学得法、学有方法, 深入钻研、深入学习, 锲而不舍、持之以恒,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语文教研组获连云港市“首届最具影响力的教研组”、赣榆县优秀教研组、县“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 被评为连云港市语文学科基地。“紫藤文学社”被全国中小学文学社研究中心评为“创新作文核心文学社”, 是江苏省首批中小学优秀文学社, 社报《紫藤苑》被评为“全国文学社优秀社报”。学校获“全国作文教学先进单位”、“希望书库杯”青少年读写大赛优秀组织奖、“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优秀组织奖、连云港市“优秀读书活动组织奖”。学校语文中考成绩居全市两次第一、两次二、一次第四。

外国语学校自成立以来, 语文组教师在连云港市三届教师基本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有9人次, 占全市一等奖人数的近20%, 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60余篇。

语文组教师指导学生在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习作80余篇;在“希望书库杯”青少年读写大赛中, 有2名学生获得“中国青少年读写50杰”称号;在江苏省“中学生与社会”现场作文大赛中, 有1名学生获一等奖, 2名学生获二等奖;在第八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 有2名学生荣获国家级特等奖, 17名学生获国家级一等奖;在省教育厅举办的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中, 3名学生获得一等奖;在江苏省教育厅举办的“我与名著有约”征文比赛中5名同学分获省二、三等奖。2011年江苏省教育厅主办的《初中生世界》杂志, 在“社团在线”栏目对“紫藤文学社”进行了专访并报道。

上一篇:梦中无他人情感美文下一篇:回顾与展望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