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个数百分之几是多少》教学反思

2024-07-23

《求一个数百分之几是多少》教学反思(共16篇)

篇1:《求一个数百分之几是多少》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过用分数解决问题,百分数的意义,分数和小学化为百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这个问题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相同。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有优点也有不足。

一、优点

1、复习引入自然这节课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以“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题思路作为铺垫,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更好的掌握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解题思路与方法,然后通过解题思路的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使学生对这类应用题能更好的掌握。

2、练习设计有层次

(1)先进行练习百分数化成小数、分数。

(2)进行用百分数解决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问题,并尝试根据这类题的特点试编这样的题,并计算。

(3)知识拓展:试计算“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是多少?”并尝试编一道这一类型的题。(4)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面向全体学生,并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

二、不足之处:

1、拓展不足,也可以设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让学生在理解本节课所学的基础上再去思考、去解答可能效果会更好。

2、上课语言不够简洁,由于时间关系,所以教学过程进行的略显匆忙,总结不及时,这是以后一定要注意的。

3、个别学生不细心,语言表达能力不强。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应该注意这些方面的问题,努力上好每一节课,使自己能做到游刃有余,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机会让学生们把心中的想法“说”出来,使他们的数学思维越来越强。

篇2:《求一个数百分之几是多少》教学反思

1.课始部分作好复习铺垫。由于前一课时学习的内容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与本课时联系较紧密,所以一上课,我先出示了前一课时学习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中的一些关键句,然后让学生来分析题中单位“1”的量以及题中两个数量间的关系。

2.课中抓住关键句进行数量关系分析。例3中的一句关键句是:红花比黄花多1/10,我请学生思考“1/10”是什么意思,把谁平均分成10份,什么占了其中的1份?有了这几个问题的思考,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分析出: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是黄花的1/10。在此基础上,我再放手让学生自己画线段图来帮助分析,有了线段图的帮助,学生们从图上清晰地看到红花比黄花多的那一部分是黄花的1/10那么多,所以求红花比黄花多几朵也就是求红花的1/10是多少。在“试一试”的教学中,我再次让学生根据关键句来思考题中分数的意义,然后分析数量关系,最后再通过画线段图来帮助学生理解。

篇3:《求一个数百分之几是多少》教学反思

为了帮助学生尽快建立数学学习的相关理念, 让学生在正确理念的引领下学习数学, 我们自创了“自觉理念”的概念, 并开展了“自觉理念驱动下的小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实践与研究。所谓“自觉理念”, 简言之, 就是能“唤起学生主体意识, 促进学生自我觉悟与觉醒, 引领学生更自信、更积极、更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的思想与观念”。 我们依据“教是为了学”“ 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课堂是学生展示生命活力的舞台”等理念, 从三年级开始, 我们便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加以“自觉理念”的引领。下面, 我就以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教学为例, 谈谈我们的做法与想法。

一、教学过程回眸与评析

1.复习旧知, 夯实基础

师:同学们, “数学学习应从唤醒和激活我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始” (屏幕出示此理念) , 请大家先来完成复习题。

(屏幕出示) 复习: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并说说每个分数的意思。

生1:左边图的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是1/3, 意思是将12个圆看作一个整体, 平均分成3份, 涂色部分是其中的1份。

生2:右边图的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是4/5, 意思是将10个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 平均分成5份, 涂色部分是其中的4份。

师:请同桌的两人再将这两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互相说一说。

评析: 对于复习的意图和作用, 我们每位教师都心知肚明, 但对于学生, 却未必知晓。用“数学学习应从唤醒和激活我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始”来引领学生复习, 这既是对学生“复习就是为了唤醒和激活已有知识和经验”这一意图的回应, 同时也是为 “数学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探索并解决未知问题的过程” 这一理念的揭示做好了铺垫。

2.学习新知, 达成共识

(1) 创设情境, 出示例题。

师: 勤劳的兔妈妈一共采了6个蘑菇, 要把这些蘑菇的2/3分给小兔, 问题是:小兔一共分得多少个? (屏幕出示例5)

(2) 自主探究, 尝试解决。

师:你们有信心自己来解决吗?

生:有。

师: 很好! “数学学习首先靠自己, 靠自己独立的学习、探究和实践” (屏幕出示此理念) , 请你们将数学书翻到第83页, 先在图中分一分、涂一涂, 再想想可以怎样算。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指导)

(3) 组内互助, 完善自我。

师:“数学学习还要靠同伴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 ( 屏幕出示此理念) , 请已完成的同学将自己的想法、做法说给小组内的同学们听一听, 看看自己的想法和解法与小组内的其他同学是否一样, 如果发现自己学习中出现了小问题, 请及时改正。 (小组内相互交流, 互帮互助)

(4) 交流展示, 达成共识。

师:“课堂是展示我们生命活力的舞台” (屏幕揭示此理念) , 哪个小组愿意到前面来展示你们的学习成果。

(一个小组的同学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他们的分法、 涂法和解法, 有不同意见的小组及时进行补充)

(5) 回顾小结, 加深理解。

师:我们再来一起回顾一下这道题:要求“小兔一共分得多少个”, 其实就是求“6个蘑菇的2/3是多少”;要求“6个蘑菇的2/3是多少”, 就是要把“6个蘑菇平均分成3份, 算出其中的2份”, 列算式解答就是:6÷3×2=4 (个) 。 (屏幕上同步显示分法)

师追问: 这里的6÷3表示什么意思? 再乘2呢?

生:6÷3表示把6个蘑菇平均分成3份, 其中的1份是多少。 再乘2表示其中的2份是多少。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揭示课题) 。刚才的“数学学习的过程, 其实就是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探索并解决未知问题的过程”。 (屏幕揭示此理念)

评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整个新知的学习过程, 几乎都是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的。从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探究→小组合作互助→全班交流展示, 教者分别用“数学学习首先靠自己, 靠自己独立的学习、 探究和实践”, “数学学习还要靠同伴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 “课堂是展示我们生命活力的舞台”等理念来对学生进行引领和激励, 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也是践行理念的过程, 随着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一般过程和相应理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与感悟。 更为可贵的是, 教者后续还安排了“回顾小结, 加深理解”这一“点睛”环节, 不仅使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解法有了更为清晰的理解, 而且也为学生学会运用“从问题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提供了范例, 更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过程, 其实就是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探索并解决未知问题的过程”这一数学学习核心理念和本质属性的揭示和学习创造了契机。

3.练习巩固, 内化提升

(1) 完成第84 页 “ 想想做做” 第1 题。

让学生分别拿出12个圆片和16个圆片进行操作, 然后再引导学生比较思考:两次都是拿出圆片的3/4, 为什么拿出的个数不一样呢?

(2) 完成第84 页 “ 想想做做” 第2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在书上, 然后集体评订, 评订时要求学生按例题的方式叙述。

(3) 完成第84 页 “ 想想做做” 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在书上, 然后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评订。

(4) 完成第84 页 “ 想想做做” 第4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 然后指名汇报思考过程和解答过程。

(5) 比较思考: 第3 题 “ 巧克力还有剩余吗?为什么”, 第4题“绸带还有剩余吗? 为什么”。

师:对刚才的练习内容有没有不清楚或有疑问的地方?

评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也是自我巩固和完善的主体。 ”由于本节课教材安排的练习内容较多, 故教者没有再额外补充相应的习题, 确保课本安排的习题, 学生能做完、改完、评讲完。 同时, 在评讲过程中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学生思维能力和问题意识的培养。

4.全课小结, 评点得失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你有怎样的收获?你对今天的学习表现满意吗? 课后你准备去做些什么? 在学习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教师适时参与各小组小结, 重点引导学生对数学学习的 “自觉理念”进行回顾小结)

总评: 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 一般都是围绕知识和方法展开的。本节课的课堂教学特意增加了 “自觉理念”的内容, 这既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在“自觉理念”的引领下学数学, 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过程和本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本节课让学生获得相应的“自觉理念”不是最终目的, 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今后能主动地悦纳并运用这些理念来学数学。 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明白:数学是能够增长学生思想观念和智慧的学科, 我们只有抓住数学本质, 让学生在“自觉理念”的引领下学数学, 学生便可在数学方面获得更为积极、主动和有效的发展, 这样才能更好地凸显数学教育的本色和价值, 找回数学教学应有的灵魂!

二、对“自觉理念驱动下的小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实践性思考

关注学生的学习, 更关注学生的学习理念和智慧, 是我们进行“自觉理念”实践与研究的初衷。 随着时间的推移, 我们对“自觉理念”的认识和思考也在不断加深。

“人是在意识支配下的行动体。 ”对于儿童而言, 他们喜欢的学习应该是一种能从内心深处唤醒儿童沉睡的想象力和激情的“活的学习”, 数学学习的“自觉理念”其实就是儿童进行“活的学习”的“魂”。 学生的“自觉理念”一旦建立, 在意识决定行为的作用下, 就能进入“自主发展的高速路”。因此, 让学生在“自觉理念”的引领下学习数学, 不仅着眼于学生当下的发展, 更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基。

构建让学生在“自觉理念”引领下学习数学的课堂, 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必须进一步更新,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 也应是反观、调适和研究自己怎样学更有效的主体, 学生是学习者, 同时也应是自我学习的研究者。 透过《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课的教学, 这样的理念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说“唤醒记忆、激活兴趣、体现自主、注重创造、生成智慧”是学生在课堂中应有角色的体现, 那么“学生为主体、理念为指引、探究为主线、思维为根本、发展为指向”便是教师应有的策略选择。同时, “关注知识, 更关注能力;关注已知, 更关注未知;关注学会, 更关注智慧;关注今天, 更关注明天”便是这类课应有的价值追求。

教师有教学理念支撑, 学生有学习理念支撑, 这时的数学课堂应该是对 “以教师为中心”和 “以学生为中心” 两极教学方式的折中与平衡, 从而为实现传统教学组织形式向师生学习共同体组织形式的过渡提供可能。从更深层意义上讲, 进行“自觉理念” 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是为了实现“教”与 “学”关系的真正 “对等”, 使教师和学生均有各自信服的理念、各自擅长的方式来开展“教”和“学”的活动, 使自我反思、自我补救、自我完善成为师生的自觉行为和追求……

篇4:《求一个数百分之几是多少》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主要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中选取素材,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其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寻找其现实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感受数学源自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教材分析

本教学内容在教科书的第77页,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口诀以及已构建起的“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思维结构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幅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图。在这幅情景图中,两个小朋友在逛公园,通过对话给出数学信息,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学重点在于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抽出两个数的关系进行分析,这也是教学的难点。关键在于借助乘法的含义或学具操作,明白一个数包含几个相同的另一个数,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然后根据求几个几是多少的方法,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在具体的教学中,应先让学生独立地操作学具,突破难点,明白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的关系后,再组织学生交流,在互动与交流中相互启发,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或板书进行直观形象地总结讲述。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儿歌导入

《青蛙跳水》,分四小组边拍手边说。

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

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

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

[设计意图:课的一开始通过背儿歌,创设出一种轻松、愉快又紧凑的学习氛围,而且在其中巧妙地渗透了乘法的知识,为整堂课作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2.口算,出示口算卡片

8×2= 4×6= 8×8=2×4= 8×4=

5×8= 8×6= 3×7=7×8= 2×6=

3.口述算式和得数

(1)3个2的和是多少?

(2)5个7的和是多少?

4.动手摆一摆

(1)学生摆圆片,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8个。

指导学生明确第一行摆4个圆片,第二行摆8个圆片,摆了2个4,所以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

(2)导入新课

如果已知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你们知道第二行摆几个圆片吗?

[设计意图:复习引入,巩固倍数的概念,为新知做好铺垫。]

板书课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二)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

(呈现课件出示的场景图)

师:从图中我们可以知道,一只大船坐的人数是小船的4倍,小船坐2人,求“一只大船坐多少人?”也就是求2的4倍是多少。用算式表示是2×4=8(人)。

2.“想想做做”第3~5题

师:请小朋友们打开书,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3、第4、第5题,完成后再和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师:现在我们来看这几题的解决过程。

(课件依次出现解题过程)

师:买一枝钢笔多少元,就是求2的6倍是多少,求2的6倍就是求6个2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2×6=12(枝);

求大松鼠采了多少个松果,就是求12的2倍是多少,12的2倍相当于求2个12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是12×2=24(个);

求五年级植树多少棵,就是求23的3倍是多少,23的3倍就是3个23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是23×2=69(棵)。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不仅给学生提供了熟练运用“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还进一步理解了意义,拓展了解决问题的空间,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总结

师:在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后,小朋友们肯定明白我们今天解决的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吧。(出示课题)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其实就是求几个这样的数的和是多少的问题,可以用乘法计算,解题时要注意分清谁是谁的几倍。

(四)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柳树是杨树的3倍,柳树有(3)个(5)棵

3×5=15(棵)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首先让学生弄清题意,然后启发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学习策略,画图式摆学具,探求问题的答案,再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从而沟通了解决实际问题与乘法意义的联系,使学生探索并发现了算法。如此安排,是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层层推进,有条不紊,使学生深刻领悟算理。课堂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想一想用你学到的知识可以去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篇5:《求一个数百分之几是多少》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明确把谁看作单位“1”,引导学生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画线段图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从分数乘法意义的角度思考,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应该用乘法计算,学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逐渐形成技能,增强应用意识;引导学生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学生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掌握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能解决相关实际问题;难点是理解算理,正确图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上新课之前,我们先简单复习一下上节课的知识,请看大屏幕:

92一辆摩托车,平均每小时耗油升,2小时耗油多少升?小时呢?

83师:怎样列式?算式表示什么? 师:在这里把什么看作单位“1”呢?

师: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出示,齐读: 一个数和分数相乘,可以看做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52师:8×表示什么? ×表示什么?

467

二、新授

(一)师:同学们喜欢做手工吗?学校正在举行泥塑大赛,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3出示:一班共制作15件,其中,男生做了总数的。

5师:已知哪些数学信息?

3其中,男生做了总数的,你怎样理解?

5师:为什么把总数看作单位1呢?你从哪里知道? 师:把总数平均分成几份?男生做了其中的几份?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1.教师板书:男生做了多少件?

师:咱们用线段图把题中的数量关系表示出来好不好? 第一步先画什么呢?

师:用这条线段表示什么呢?为什么用它表示总数?表示男生的作品数不好吗? 师:因为我们把总数看作了单位1,后面要把单位1平均分,所以,一般来说,画线段图,先把标准量,也就是单位1画出来。

师:标出总数。(习惯上把数量标在线段的上面,分量标在下面)师:然后呢?

为什么平均分成5份?

师:仔细观察,线段图画完整了吗?单位

1、总数、男生的。。,不少吗? 这道题让你求什么呢?在图上能看出来吗?所以,别忘了还要把问题清清楚楚地标上。

师:男生做了多少件,标在哪里呢?哪些是男生做的?(请学生指一指)就是问这些是多少件,就把问题标在这里。

师:好,这下线段图完整了,看着线段图,你能告诉老师,求男生做了多少件,就

3是求什么?(板书:就是求15的是多少)这也是我们今天研究的主要内容,板书课

5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师:怎样列式?

3为什么用15乘呢?

5(二)这是一般同学作品情况,那么二班的作品情况怎样呢?(出示)问:知道了什么?求什么?

谁是单位“1”?从哪里能看出来? 怎样理解“女生做的是男生的”

6问:你能用线段图把题中的数量关系表示出来吗 问: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画的?

师:仔细观察线段图,求女生做了多少件,就是求什么?

5教师板书。(就是求男生作品的是多少)用什么方法呢?

6四、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画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应该注意什么?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

五、这节课你学的怎么样呢,我们来检验一下。书第49页,第2题。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情境初步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乘法计算,在以前没学分数乘法的时候,我们是把先出1份的量再乘法相应的份数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今天的学习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一次方法上的优化和提升。从课堂反馈看刚开始的时候有一小半的学生还是不习惯用分数乘法计算,还是把它看成份数去理解。但经过一系列的训练后大多数的学生列式已经很自然的把单位“1”的量与它的几分之几相乘。

然后,我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联系?问题一提出来,学生的反应不是很强烈,很多学生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回答这个问题,思考了一会儿,学生明白了原来两个算式都是求一个数的二分之一是多少。这样就很好的把旧的方法与新的方法进行很融洽的衔接。实现了方法上的跨越。

在下面的练习巩固环节,我加强的“单位1”概念的强化和训练,首先再次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单位“1”,我始终抓住一句话,“是谁的几分之几?把谁看作单位1”,另外还教学生在条件中找单位“1”的一些方法,为后面的学生作一个铺垫,为了不使学生思维定势,因为本节课的所有习题都是用同一个数乘以几分之几,这样学生在列式时就会不考虑单位“1”而直接就用整数与分数相乘,于是我在教学练习八中习题时,我就把题目进行改编,把题目中的条件不断的变换单位“1”让学生去列式,这样不但可以避免学生形成思维定势,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今天作业错误主要集中在“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中,原因就是由于有的学生口算不过关,在约分的过程中计算出错,这样导致计算错误。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分数乘法的应用题》点评1

叶老师的《分数乘法的应用题》的教学课,是一节非常扎实的日常教学课,他能正确把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注重了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追求,让学生去说解题思路和引导学生加强题目之间的对比来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学生的学习效果良好,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应用题教学课。

一、扎实抓好了应用题基础训练的教学,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13例如:出示数字30、6、、,让学生组成乘法算式,看哪一个同学组得最多,54并抽学生说算式意义,从而引出这节课的主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该用什么方法计算?从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可以看到,只有像叶老师那样,扎实抓好应用题基础训练的教学,才能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二、强化学生对应用题说的能力的训练,促其内化,收到良好的效果。大家都知道:“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发展思维是应用题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而思维又与语言密切相关。因此培养学生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表述解题思路,是发展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也是应用题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应用题教学应着重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探求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叶老师的这节应用题的教学就非常重视训练学生说的能力,因为学生会说了,就自然会解题了。例如:叶老

3师在出示第一个例题:一个工程队要铺150千米路,已经铺了,已经铺了多少千米

5路?还剩多少千米?要求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他在肯定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指出这道题的关键是“找出已经铺了多少千米路?”

三、注重加强对比,提高学生区分解题能力。

对比在数学的教学中非常重要,通过对比,能让学生找出题目的异同;通过对比,可以让学生区别不同的题型的解题方法;通过对比,可以防止学生出现同样的错误。例

4如在题组练习时:1.计划在龙多山植树200公顷,已经植了,已经植了多少公顷?2.5小李家有鸡12只,小红家鸡的只数是小李家的3倍,小红家有鸡多少只?要求学生讨论:这两道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四、重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习惯

新课标指出,合作交流,实践创新是当今数学学习的新模式,本节课叶老师非常重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在练习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分数乘法的应用题》点评2

教师在本节课中突出了应用题的算理教学。把学生推到学习活动的中心,创设条件让学生在“自主学渔”的学习活动中掌握规律,增长才干。这节课的所有新知:从应用题解题方法的探究到算理的阐述;从新旧知识的对比到构建新的认知结构,都由学生自主独立习得,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这样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达到了创造学习的教学水平。

篇6:《求一个数百分之几是多少》教学反思

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的含义,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问题。

在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体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的含义,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复习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整数,谁来说说应该怎样去计算分数乘整数呢?

1、出示复习题

2/5×2 3/4×9 2/7×6 11× 7/1

2全班交流。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分数乘法的知识。

草莓问题

1、师口述:每千克草莓5元,我要是买2千克应该付多少钱呢?买3千克呢?

2、自己列式并算出结果。

3、全班交流。

(1)5×2=10(元)(2)5×3=15(元)

4、谁呢告诉老师,刚才做的题我们用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个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

5、师:说的很好,那么下面这个该怎么解答呢?

我要是买1/2千克、2/5千克草莓呢?

6、自己试着列出算式,并说说算式求的是什么?

7、交流,让学生明白:

5×1/2求的是5的二分之一是多少。5 ×2/5 求的是5的五分之二是多少。

8、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并交流。

9、师生共同总结: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巩固练习

5元的3/4是多少? 7元的2/3是多少? 5元的1/7是多少?

作品展

1、教师口述,写出相关数据

五(1)班举行庆“十一”“我爱祖国”作品展,共收到45件作品。其中,绘画作品占2/5,赞美祖国的文章占1/3,各种图片占4/15,三种作品各有多少件?

2、讨论:求“三件作品各有多少件”是什么意思?

3、师生共同算出绘画作品的件数。

4、鼓励学生自己解决其他两个问题,再交流。

练一练

教学后记:

篇7:《求一个数百分之几是多少》教学反思

胡官屯镇实验小学-----席传玉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分数连乘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

2、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收集信息、发现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在共同探讨中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找准单位“1”的量。

教学难点:分析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具准备:小黑板,纸条,导学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导学案)火眼金睛:谁是单位“1”?(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4。(2)柳树棵数的7/8正好是松树的棵数。(3)一条路,已修了2/5。

(4)五年级一班中有2/3的人数是男生。

二、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板贴)

师:装一个绿沙包所需的玉米是红沙包的3/4,装一个黄沙包所需的玉米是绿沙包的7/9,看看谁还能找出单位“1”? 师继续加贴“装一个红沙包需要60克玉米”。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生答师板书: ①装绿沙包需多少玉米? ②装黄沙包需多少玉米?

③红沙包比绿沙包多用多少千克玉米?(或绿比红少多少?)④黄沙包比红沙包少用多少千克玉米?(或红比黄多多少?)⑤三个沙包共用多少克玉米?

(前两个问题板书在中间,其它问题板书在旁边)

师: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前两个问题,其它的放进问题口袋,等这节课之后有兴趣的同学再来解决。

三、合作探索,探究新知。

1、谁能说说“装绿沙包需多少玉米?”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生答师板书:60×3/4=45(克)师:为什么用60×3/4?

小结:前面我们学过“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板书),求绿沙包的重量就是求红沙包的3/4是多少,也就是求60的3/4是多少,所以用60×3/4。

2、(擦掉第一个问题)师:如果这道题直接问装黄沙包需多少玉米?又该怎样分析这道题呢?请同学们根据“导学案”二的提示,小组同学一起分析解决这个问题。

3、交流汇报,看书上的线段图,对比、补充、完善自己的线段图 学生交流教师补充引导:要求黄沙包需要多少玉米,必须知道谁的才能求出?(绿沙包),也就是说,得先求绿沙包,求绿沙包就是求红沙包的3/4是多少。求黄沙包需要玉米克数,就是求绿沙包的7/9是多少。

4、那么,黄沙包到底需要多少玉米,你能列出算式吗?谁来说? 生答师板书: 60×3/4×7/9

师:大家看,这道题实际上就是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板书:连续)

5、练习:请同学们看“导学案”第三项:我做的对吗?错的请帮我改正。

(1)第一题为什么用72×5/8×1/3?要求小明的年龄得先求爸爸,而爸爸是爷爷的5/8,小明是爸爸的1/3,连需求72的5/8的1/3是多少,所以用72×5/8×1/3。

(2)第二题为什么错了呢?舞蹈队是合唱队的3/5,也就是求60的5/6是多少,所以应列式60×3/5。注意看准单位“1”。6、60×3/4×7/9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看好“导学案”第五项中的温馨提示,试着算一算。(抽生板书)

交流展示学生的做法,对比说说哪种方法好,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师强调:计算分数连乘时,要先约分,再把约分的结果相乘。注意不要漏数,行与行之间要留出约分的空间。

四、巩固练习(“导学案”中的第四项)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五、自我检测,分层达标。

前两关要求学生全体都做,第三关要求有能力的同学来完成。第一关:轻松乐园

鹅的孵化期是30天,鸭的孵化期是鹅的14/15,鸡的孵化期是鸭的3/4.鸡的孵化期是多少天? 第二关:愉快跨越 一批鲜花,康乃馨90枝,太阳花75枝,玫瑰是康乃馨的2/3,百合是玫瑰的1/2,百合有多少枝?()A、90×2/

3B、75×2/3

C、75×2/3×1/2

D、90×2/3×1/2 第三关:勇攀高峰

你能根据下面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分析解答吗? ①白菜有40千克

②萝卜是白菜的5/8 ③黄瓜是萝卜的9/5

④西红柿是白菜的3/4 看看哪个同学提出的数学问题最多,而且解答最正确。

六、课堂总结

从上面的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看,与前一节课学的一步应用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怎样判断计算方法?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今天学的是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要能正确地判断第一步把谁看作单位“1”,第二步把谁看作单位“1”。

《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席传玉

胡官屯镇实验小学席传玉

《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教学反思

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是在学生学习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一步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类应用题是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的深化应用。学生掌握这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对今后继续学习分数应用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节课内容紧紧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采用了变一步题的问题与已知条件相对应为不对应,变一步计算为两步计算。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细读题目,理清数量关系: ⑴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强化理解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⑵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并根据关键句说出数量关系。⑶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与“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不同.二、强化相等关系,掌握解题方法 强化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通过分析关键句与线段图,帮助并提高学生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的能力。通过讲解与练习让学生理解新旧应用题的不同结构。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重视了让学生找单位“1”,找相等关系,但由于时间关系没有把课本上两种解题方法进行很好的对比。今后练习课上还需指导学生理解两种解题方法的不同思路,另外要指导学生养成画图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最终达到熟练掌握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维的能力。

《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教 学 反 思

席传玉

篇8:《求一个数百分之几是多少》教学反思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 新课程理念融入了我们的课堂, 带给我们活力。可一些教师在课堂中玩起了花俏, 把课堂包装了起来。我认为真实的课堂才是最美丽的。因此, 备课时, 我认真研究所要上课的内容, 如“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这是百分数应用题中最基本的一类, 也是生活中应用最多的一类, 同时它还是后面学习求百分率的基础。

教材先是复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接着引发学生思考:百分数应用题的解法和以前学过的分数应用题相同, 想一想, 这是为什么?紧跟着教材提供了两个例题:一个是简单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一个是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 (或少) 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我在深入钻研教材, 认真研究教法和学法的基础上, 认为编者的处理仅重视了百分数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之间的联系, 却未能充分考虑百分数的意义在生活中的现实性, 并且两个例题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 使学生容易产生为了做题而做题的厌烦情绪。因而, 我在构思时, 完全放弃了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思路, 努力打造一个简洁、高效、动态的课堂。

〖教学实录〗

师:什么是百分数?

师: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百分数, 如我们学校六年级综合实践班有男生32人, 女生28人, 你能根据这条信息, 说出一个百分数及它的意义吗?

生1:32÷28=114.3%, 表示男生人数是女生的114.3%。

生2:女生人数是男生的87.5%, 可以这样列式28÷32 =87.5%。

生3:老师, 我还能算出男生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以及女生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师:大家能自己解答吗? (学生独立解答) 32÷ (32 +28) =53.3%;28÷ (32+28) =46.7%。

师: (指着黑板上的87.5%、114.3%、46.7%、53.3%) 你能再说说这几个百分数的意义吗?

师:我们刚才解决的这几个应用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们是怎样解答这类题的? (小组讨论并汇报)

生1:这几道题都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都要用除法来计算。

生2:在除的时候需要分清应把哪个数量看作除数, 哪个数量看作被除数。

生3:在列式前要仔细分析所求的问题才能找准被除数和除数。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看来大家都认真思考了, 谁还能从这条信息中再想出一些百分数呢? (同桌小声议论开了)

生1:我还可以想到男生人数比女生少百分之几?

师:怎样解答?

生2:应该用男生比女生少的人数除以女生的人数, 也就是 (32-28) ÷28=14%

生3:我还可以求出女生人数比男生多百分之几?列式为 (32-28) ÷32=12.5%

师:比较这两个算式, 你想说什么呢?这两题又有什么特点呢? (小组讨论、汇报)

生1:虽然这两题多的人数与少的人数一样, 但多百分之几和少百分之几的结果却不同。

生2:主要是单位“1”不同。

生3: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时, 我们只要用多或少的数除以单位“1”就可以了。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我曾执教过多次, 可每次执教总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课后细细回味, 才发现课前的精心准备反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本学期,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 我没有翻阅更多的教学资料, 也未使用较先进的教学媒体, 在看似平淡的教学中, 却使课堂实现了最优化——简洁、高效、真实、愉悦, 教学效果甚佳。

第一, 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欲望, 是支持他们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具有学习的兴趣与欲望时, 才会积极地投入数学学习活动, 探索数学内容的真谛, 体验学习的乐趣。而六年级的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已不再停留在活泼的教学形式、绚丽飞动的多媒体画面上, 而是知识的实用价值与独特魅力。本节课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不再是老师预设的习题, 而是学生自己不断提出的实际问题, 在知识不断产生的过程中, 学生的学习才会带有更大的刺激性, 他们才会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

第二, 使学生体验到了身边有数学。教学时仅从学校六年级的综合实践班人数展开, 班级中有不少实践班的学生, 激情很高, 其他学生也乐于参与, 这要比教材中“三好生”、“东山造林”现实、有趣的多, 同时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身边的数学。

第三, 更好地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以及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实际是一类问题, 只不过一个简单, 一个复杂。本节课就是由浅入深, 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知识间的区别与联系, 从而抓住问题的实质。

篇9:《求一个数百分之几是多少》教学反思

一、两地教材编排对比

1. 编写意图对比

香港教材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作为一个完整的知识点,由易及难,由浅入深,一层一层以结构方式,系统化呈现,要求学生详细学习,重点掌握。内地教材里,因为分数可以表示除法的商,也可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便把该知识点作为《分数与除法》中的一个内容,要求学生明白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除法来计算。根据内地该章节学习内容分析,教材希望学生通过平均分物的活动,沟通运算和操作,探索和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分数的意义》单元核心知识,此内容涉及运算与结果两个方面,如何沟通两者是探索和发现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关键。为此教科书结合平均分物的活动,根据除法的意义,呈现了除法算式;又根据分数的意义,得到了平均分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沟通除法算式和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分数表示除法算式的商,解决了整数除法中不能除的问题,从而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即a÷b=a/b (b不等于0)。因此,分数既可以表示平均分所得的结果,也可以表示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由此看出,香港教材编排意图明显,就是要学生明确掌握如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对比之下,内地教材意图更侧重于学生对分数与除法的理解与运用,对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学生要明白的是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 教材内容对比

香港教材给予该知识点的内容编排比较饱满,包括了基础概念和复杂问题。基础概念教学具有进阶性,复杂问题则提供多步骤、多方法引导,内容详尽充实,相应配有一定量练习题,所有内容加起来有整整两页。内地教材重点落在了《分数与除法》部分,给予此知识点内容的篇幅稍显“精致”,只是在解决了“分数与除法”这一核心问题后,加入小篇幅的“试一试”及两道相关练习题。

3. 练习安排对比

香港教材题量有10题;内地的给出最为基础的练习,只有2题。对比之下,香港教材会让人觉得练得多,练得到位,能确保学生掌握知识。内地的仅仅是让学生有个了解,有点“点到即止”的味道。

二、两地教学过程对比

1. 知识点切入方法对比

香港教材抛出问题直接明了,直接切入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教学引导以“分数的意义”为基础,切入方法简单,学生容易上手。教材编排先问商场的商店全部有多少间,再依次问各门店占全部商店的几分之几,用的是“分数的意义”,最后不忘提示分数要约分至最简。内地教材没有直接切入,重点放在了建立“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相关概念,然后通过两种颜色纸条长度的比对,直接告知学生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因为分数可以表示除法的商。

2. 知识点结构呈现形式对比

香港教材编写一步一个台阶,结构性强,例题由浅入深。题型清一色是“部分是整体(单位1)的几分之几”,用“分数的意义”去引导如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此外,在一些关键步骤会有解题思路指引帮助学生完成任务,这样编写教材控制了难度,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看看香港教材的呈现过程。教材A部分第①例用生活场景引入,用到“分数的意义”。一步一个台阶,学生根据指引能较为容易完成相关填空。第②③例难度增加一些,图形变得抽象,但箭头指引依旧能使学生的理解变得清晰简单。到B部分,第①②例又更复杂一点,配两种解法,但在式子的关键部分我们还是能看到解题思路的指引(箭头部分)。第③例同样配有解题思路指引帮助学生。

内地教材呈现更多强调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即通过两个量的除法找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谁是谁的几分之几。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蓝纸条的长度是红纸条的几分之几?红纸条的长是基准量,蓝纸条是比较量。男孩淘气的想法,是根据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用较短的蓝纸条的长为基准量去量红纸条,得到红纸条的长是蓝纸条的3倍;再由此推理,用较长的红纸条为基准量去量蓝纸条时,蓝纸条的长是红纸条的1/3。而女孩笑笑的解答是根据除法的意义,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直接用蓝纸条的长除以红纸条的长,就得到蓝纸条的长是红纸条的1/3。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一般会借助直观法并联系分数的意义进行思考,不容易想到用除法。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去思考,用除法解决问题。教材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是:黄纸条的长是红纸条的几分之几?在上一个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科书用旁白的方式呈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分清问题中的红纸条是基准量、黄纸条是比较量的基础上,借助几何直观,估计答案是一个真分数或假分数,再利用除法求出答案。这个问题与上一个问题是同构的问题。教学时,建议教师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而后进行全班交流。在交流时,要让学生明白黄纸条比红纸条长,结果大于1,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用除法计算,4÷3=4/3。

对比之下,让人感觉香港教材呈现有条有理,有层次有步骤,相对容易接受,好学很多。内地的更看重思维的拓展,更强调能力锻炼,希望学生发现知识,甚至提出问题,教师在关键点上从旁指点。

三、两地教学意义对比

1. 地位对比

香港教材将该知识点作为一个重要内容,用完整的结构体系详细呈现,目标很明确,就是让学生学懂,这样编排对于学生领悟及掌握知识点有很大帮助。内地侧重的是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该知识点是这个关系中其中一种表述方法,内地教材更希望学生的认知与思维往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上靠拢,更注重让学生用除法的方式来解决分数的问题。

2. 学习意义对比

香港教学要求学生对特定知识内容有完整的学习过程,仅就这些知识来说,学生的学习是充分的、系统的,学习成果显而易见。

内地教学更重视“分数”这块大知识体系中《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理解与运用,其意义在于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可以感受、体验数学学科中不同知识体系(如分数和除法两大体系)间的贯通与联系,重新感知,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使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有全新的认识和理解,对于将来如何学习数学,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对比之下,香港教材更容易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内地教材则引导学生打开思维,要求学生具有更广的思考面,更强调学习中的体验与探索过程。

篇10: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教学设计

秦燕

一、复习导课

(1)8×1/2 的意义是什么?

(2)东东有20元零用钱,他用零用钱的 1/4给奶奶买了一件生日礼物,东东买这件生日礼物花了多少钱?

(3)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方法,今天,我们来研究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目标引领

1.抓住关键句,找准单位“1”。

2.借助折纸或画线段图,明确单位“1”的转化。

3.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用不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合作探究

(一)阅读与理解

出示例8情境图:这个大棚共480 m2,其中一半种各种萝卜,红萝卜地的面积占整块萝卜地的。红萝卜地有多少平方米?

自学,完成下面内容: 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呢? 整个大棚的面积是()。萝卜地的面积占整个大棚面积的()。意思是说以()为单位“1”,()是()的()。

红萝卜地的面积占萝卜地面积的()。意思是说以()为单位“1”,()是()的()。要求的是()的面积。

(二)分析与解答

1.分析:如果我们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来表示整个大棚,你能折出或画出红萝卜地的面积吗? 学生动手操作。

2.解答:看着这张图,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尝试解决。)3.交流: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解决的?

(1)先求萝卜地的面积,算式是480×1/2=240(m2);

再求红萝卜地的面积,算式是240×1/4=60(m2)。

思辨:求萝卜地的面积时,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整个大棚面积)求红萝卜地的面积时,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萝卜地面积)

利用上述图例,引导学生整理、思考上述思辨问题,并得出:连续两步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两步中表示单位“1”的量是不同的。(2)先求红萝卜地占大棚面积的几分之几。算式是1/2×1/4=1/8。

再求红萝卜地的面积,算式是480×1/8=60(m2)。

思辨: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小结:今后解题时一定要认真分析题意,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既可以用分步算式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计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三)回顾与反思

我们求出的红萝卜地的面积是60 m2,这个答案是否正确呢?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检验一下吗?

可能会出现:红萝卜地的面积是60 m2,60÷240=1/4,确实是占萝卜地面积的。萝卜地的面积是240m2,240÷480=1/2,正好是整个大棚面积的一半。

还可能出现:从折纸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出,红萝卜地、萝卜地和整个大棚的面积之间的数量关系符合题意。

师:这道题中有两个关键句,出现了两个单位“1”,那么我们就要借助折纸或画线段图,找到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四、信息反馈

1.教材第14页做一做:咱们班36人,1/4的同学长大后想成为老师,想成为科学家的人数是想当老师人数的1/3,多少名同学想成为科学家? 你能用几种方法计算呢?

说说你的分析思路,第一步是先求什么? 2.解答教材第16页练习三的第1~3题。

(1)人体血液在动脉中的流动速度是50厘米/秒,在静脉中的流动速度是动脉中的2/5,在毛细血管中的流动速度只有静脉中的1/40。血液在毛细血管中每秒流动多少厘米?

第一种方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先求血液在静脉中的流动速度,再求血液在毛细血管中的流动速度。

第二种方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先求血液在毛细血管中的流动速度是在动脉中的流动速度的几分之几,再求在毛细血管中的流动速度。

五、拓展提升

教材第15页“你知道吗?”

《庄子∙天下篇》中有一句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意思就是:一根一尺长的木棒,今天取它的一半,即,明天取它一半的一半,后天再取它一半的一半的一半„„这样取下去,永远也取不完。这根木棒是一个长度有限的物体,但它却可以无限地分割下去。介绍极限思想。

六、全课总结,提升认识

(一)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二)师小结:

1.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相当于把两个“求一个数是多少”的问题整合在一起。要先想清楚第一步求什么,特别要注意第一步计算和第二步计算中表示单位“1”的量是不同的。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关键是清楚每一步中的谁是单位“1”,谁是谁的几分之几,同时找准中间量,然后用分数乘法计算。

2.我们可以借助折纸或画图的方法理解数量关系。

七、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篇11:《求一个数百分之几是多少》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通过具体情境学习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会解决有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进一步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学生通过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重点与难点: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小黑板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 导入

出示例3中的条形图。

引导学生用分数表示相关数量之间的关系,继续学习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简单实

际问题打下基础。

二、组织探究

教学例3 通过对“红花比黄花多1/10”的分数具体含义的理解,明确这个分数是哪两个量比较的结果,比较时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以及单位“1”的几分之几表示哪个数量。这对于帮助学生对有关数量关系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

三、练习

四、总结

1、 做“练一练”第1题

2、做“练一练”第2题 巩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句话的意义及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

1、做练习八第14题

2、做练习八第15、16题

3、、做练习八第17题

4、做练习八第11题

5做练习八第12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在今天课堂上的表现怎样?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对有关分数数量关系的理解

通过对两组题目及其相应计算结果的观察、比较,初步认数识到一个与。比1大或比1小的分数相乘的规律

五、作业

篇12:《求一个数百分之几是多少》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制第九册教材P30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两步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指名回答,小黑板出示:

指出下大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哪一个量 是作单位“1”的量

(1) 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4。(2)脐橙的重量是台湾青枣的8/9

(3)公鸡的只数是母鸡的5/4倍

2、指出下面每题中的两个分数,各把谁看作单位“1”

(1)脐橙的重量是桔子的6/7,桔子的重量是梨的7/8

(2)甲厂做的是已车的5/6,两车做的是已车的5/8

3、让学生比较1和2题的异同点。教师小结

4解答下题

1、学校开学初装到1200只煤球,用去2/5,用去了多少只煤球?

2、植树节那天,五年级种了30棵,四年级种的棵数是五年级的4/5,四年级种了多少棵?

单号做第一题,双号做第二题,再指2名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让学生总结出这些是上一节课所学内容。

二、新授

1、出示例:

一次期中考试中,小琴的.数学成绩100分,小茂的数学成绩是小琴的9/10,小会的数学成绩是小茂的8/9。小会这次考试中数学成绩是多少分?

(1)学生读题,明确题意

(2)画出线段图,标明条件和问题。(学生分成小组,画出线段图,教师再指导订正)

(3)分析数量关系

A、小组合作讨论提问题(要求各小组指派一名代表把自己所在组的问题的数量及推选一个最优秀的问题汇报出来)

B、对每组说出问题的数量,进行比较。看看哪一个小组的问题质量更好。让组长代表本组提出推选好的问题,学生分析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完成例题教学。

列举学生提出的问题:

(1)要求小会的数学成绩是多少分,必须先求出谁的成绩?

(2)先求小茂的成绩,要把谁看作单位“1”的量,怎样求?

(3)要求小会的成绩,要把谁看作单位“1”的量,根据哪些条件?

(4)这道题必我们上节课所学的应用题有什么不同?

(5)能不能先列关系式,再列式子或者把两个关系式合而为一?

(第4和第5的问题,老师先表扬他们,让学生保留问题,等一下再来解决)

C、把这道题列出综合算式怎样列?由学生独立完成。

三、反馈练习

1、P30、做一做

2、看课本例2

四、小结

先解决学生的第4和第5的问题,从这两个问题,使学生明确今天所学的内容(板书出来)然后老师总结出两步应用题的关键。

五、作业:

1、书面作业:教师自拟

2、课外作业:练习九、8和9

篇13:《求一个数百分之几是多少》教学反思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教学反思

分数除法应用题历来是六年级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每学到这部分内容,学生往往出错,不知道该乘还是该除。今天我讲这部分内容,由分数乘法应用题入手,让学生直接把单位“1”变成要求的问题,然后根据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依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这样仍然是从乘法的角度思考问题,对学生来讲没有一点难度。例如:一盒水彩笔有36枝,从盒中拿出4分之1,让学生提出问题(拿出多少枝?或还有多少枝?)这两个问题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现在改为“一盒水彩笔拿出4分之1,正好是9枝,这盒水彩笔共有多少枝?”引导学生先画线段图,再找等量关系,找到等量关系,用方程解答就轻而易举了。时间长了之后,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知道为什么用除法列式(相当于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角度思考,用什么方法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更好的掌握。

篇14:《求一个数百分之几是多少》教学反思

福建省福安市坂中中心小学

吴永全 [ 教学内容 ]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 P39-40 页的例 2,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八的 6 — 11 题。[ 教学目标 ] 1 .学生经历例 2 的探究、观察、对比,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知道求一个数的 几分之几可以用乘法计算。2

.在数学情景中,通过操作、观察、交流,数学知识间的体会内在联系,学生培养 的推理能力,展学生的思维。

发 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生经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增 强问题意识,确问题

明解决的策略。4

.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体验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成功 喜悦。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美德教育,成积极向上的形精神面貌。[

教学重、难点 ] 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会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的方 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口算。12 7 × 3 × 18 5 请说出你是怎么计算?

2、说出下面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a

、花生产量是小麦产量的 4 1。b、火车的速度是汽车的3 4。

篇15:《求一个数百分之几是多少》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课本第43~44页例1、例2的算术解法,练习十一的第6~10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算术解答方法,并通过练习,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列方程或算术解答进行解题,开拓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练习十一第6题。

2.说出下面各题中谁是单位“1”。

(1)已经修了全长的 。

(2)宽是长的 。

(3)男生的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

(4)上旬完成了月计划任务的 。

(5)一桶油用去了 。

2.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3.根据 ,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二、新授。

1.教学用算术解法来解答例1。

(1)出示例1。

(2)教师讲解:这是前节课我们学习过的例1。问:这道题把谁看作单位“1”?

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根据数量关系式我们可以列出什么样的方程?(学生回答,列出方程)

问:这里的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

如果我们不列方程,能不能直接列出算式计算出来?

启发学生想:在数量关系式中,已知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可以直接列出除法算式来解答。

(3)让学生列出除法算式进行计算,指名板演。

(4)让学生比较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

通过比较,使学生懂得,方程解法和算术解法这两种方法的思路是相同的,都是根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一个列出方程,一个列出除法算式。

2.要求学生用算术解法解答例2,做完集体订正。

3.小结: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根据题中的数量间的关系式,可以列方程进行解答,也可以直接列出除法算式进行解答。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一第7题。

让学生说一说它们有什么联系各和区别。

2.练习十一第8题。

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初步了解互相咬合的两个齿轮之间齿数与转数的关系。

篇16:《求一个数百分之几是多少》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教学反思由数学网提供: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是在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种题实际上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题,只是有一个数题目里没有直接给出来,需要根据题里的条件先算出来。通过解答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可以加深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提高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促进数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教材围绕这一知识点,只编排了一个例题(例2)、让学生理解表达增加或减少幅度的语言、“做一做”和一个练习(练习二十一)。根据本班实际,我安排两节课授完。这节课是第一节课,属新授课。教学时,我并没有照本宣科的讲解书上的例2,而是首先课件出示信息:“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让学生提出有关百分数问题再解答,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且复习巩固了已学知识,接着引出问题“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百分之几?”改编成例2,导入新课;教学例2后,改变例2的问题,让学生解答“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再与例2比较,让学生弄清由于问题变了,单位“1”就有了变化,列式也就不同了,自然结果就不一样。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预防了“负迁移”的产生。

二、组织有效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不管复习,还是新授、巩固,练习题都是先让学生独立试算,再进行互动交流。如,新授时,根据课件出示信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百分之几?”后,让学生说出含义“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的公顷数占原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几”,接着让学生试算,然后,让学生交流解答方法、总结规律,我随机予以点评。就是在这样一系列有效的互动交流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的。

三、注重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是培养问题意识。复习旧知时,我并没有出示完整的题,而是课件出示信息:“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让学生提出有关百分数问题再解答。教学例2和改编例2也一样,先让学生提出问题,培养问题意识。

二是注重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试算后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

三是注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六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正初步形成。本节课,我让学生根据例2得出: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百分之几?”就用“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的除以原计划的”;再根据改变的例2得出:求“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就用“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的除以实际的”;然后引导学生归纳得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就用“相差数除以单位‘1’的数”这一规律。

发散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在教学时,我总喜欢问学生“还可以怎么算?”启发学生求异、发散思维。如:例2,学生“(14-12)÷12”这样算后,启发学生这样思考:先求“实际造林占原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几”,再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多百分之几?”列出算式“14÷12-1”。

四、注重了教学反思,引导学生形成反思意识。

下课前,我安排了几分钟时间,留给学生说说本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采取让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补充的形式进行交流。有的说学会了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这类问题的方法;有的说进一步明确了百分数的意义;有的说知道了甲数比乙数多百分之“几”,乙数不会比甲数少百分之“几”,因为单位‘1’不同;还有的说保护环境十分重要,我们从小要树立环保意识;还有的说“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这类问题的第二种解法掌握得还不太熟练,还得加强练习。等等。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果。

上一篇:初入职场如何和别人交流下一篇:感怀二十行爱情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