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上海访学研修感悟

2024-07-09

赴上海访学研修感悟(精选5篇)

篇1:赴上海访学研修感悟

学而得 得则思 思则行

——赴上海方略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高级研修学习感悟

大花岭小学 陈方

2015年10月20日,我荣幸地参加了上海方略教育培训中心举办的教师专业发展高级研修学习活动,接受了近二周的学习培训。培训期间听了16场学术讲座,走进了上海市5所学校,听了6节课名师优质课。这二周的培训生活使我感到既紧张又充实;既开阔了眼界,又更新了理念。从一场场精彩的讲座中,我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收获颇深。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体会:

一、专家讲坛,更新理念

此次学习共听了16场讲座。在这16场讲座中,我分别聆听到了学识渊博、学术精深、语言幽默的多位教育专家的精彩演讲。在讲座过程他们中妙语连珠,说者有心,听者更有心,在不经意间说出的富有教育思想的话语常引起我对自己教学行为和专业成长的思考和反思。令我记忆犹新的讲座有杨大平懂事长的《教育的有形和无形——互联网+时代下教育价值的思考》;丁亿校长的《构建“学”的课堂》;马骉院长的《人生因课堂而精彩——认识学生成就学生》;李更生教授的《从优秀走向卓越——优秀教师的五项修炼》;周菁的《做教育的有心人》;张静涟的《教师职场减压与心理辅导》;“双特”教师祝庆东的《从问题、专题到课堂——学校科研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吴金瑜校长的《课堂教学改革的逻辑起点与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等。

走进“方略”的第一天,我们有幸聆听了方略教育董事长杨大平关于“教育的有形和无形,互联网+时代下教育价值的思考”的讲座。杨董在讲座中以技术改变教育的哲学思考,互联网+教育的新思维,技术驱动课堂变革这三个主题进行了精彩的阐述。杨董虽然年龄大了,但讲话仍铿锵有力,内容准备充分详尽,让我从中受益非浅。

讲座中杨董展示的能力冰山模型图详实分析了学生的技能、知识、态度这三个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告诉了我们技术改变教育,我们应当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学生“学”的课堂。今天的课堂已不是教师的课堂而是学生的课堂,学生参与的课堂,一节好的课应该涉及学生的思维、行为和动机,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浅层次的思维:记忆和理解。更需要培养他们的高层次思维:分析、应用和创新,这一目标的达成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如何成功地将技术引入自己的课堂?如何有效地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以促进教学的进步?如何使学生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以促进学习?这些都是我需要思考的问题。

“技术不会改变教师,但不用技术的教师一定会被使用技术的教师淘汰”,这一句看似杨董在不经意间说出来的话却警醒了我。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现状,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教育云技术、翻转课堂微课技术已悄然兴起,而我似乎还徘徊在这些技术的门外。在“互联网+教育”的浪潮下,是顺应浪潮发展自己,还是对抗浪潮被淘汰,这个选择相信每位教师都应该不难作出。因为只有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才能适应当前信息化教育教学的要求,才能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才能提升专业素养。我觉得应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逐步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拥有生动活泼的学习形式,拥有舒心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学习资源,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拥有积极、乐观和期待的心理体验,感受到创新和成功的愉悦,这是我今后课堂教学所努力的方向。

马骉院长在报告会上,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从学生、课堂、教师三个方面诠释了课是学生为上,学生满意的课才是好课的教学理念。他生动的实践案例,抑扬顿挫的语调,幽默的话语赢得了我们阵阵掌声,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当今的教育,学生生活方式已变、学习方式已变、教学方法不得不变的问题,激发了我们要积极学习并践行先进教学方法的热情。

在以信息化教学方式日益发展的环境中,教师应该有自己独特教学个性,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思路和主张,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个性和教学方面的独到优势,培养出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教学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个性,因此要求我们自身要有清晰的认识,并善于不断调整自己的定位。通过学习,让“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努力摆脱“已成的我”。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从而适应当前信息化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双特”名师祝庆东主任以自身成长经历,向我们阐述了教育科研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系统的为我们传授了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流程和方法。在教学中要善于对遇到的问题及时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提升为专题探索,最终升华为课题研究。而课题研究正是我的短板,由于自身教学理论层次较薄弱,动笔不勤,对于本学科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虽然有过一定的思考,也针对这些问题想过一些解决方法。但由于缺少理论支撑,缺乏长期深入的研究,对教育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认识,往往停留表面层面,不善于深入总结归纳。祝庆东老师正好为我今后实施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名校观摩,开拓视野

学习期间,我们参观了5所上海市具有不同办学特色的学校,它们是进才实验小学、曹杨二中附属学校、甘泉外国语中学、蓬莱路第二小学、上海市洛川学校。这些学校丰厚的文化积淀和环境氛围,让我耳目一新,最吸引我的还是到蓬莱路二小观摩校本课程展示活动。在这里我体验到了以蓬莱小镇为载体的校本课程的魅力,聆听了余祯校长为我们介绍“蓬莱小镇”课程的开发历程,看到了洋溢在课程学习中孩子们脸上纯真的笑容。从体验到聆听,“蓬莱小镇”给予我深深的思考,也让我对校本课程有了更广的理解,如何让课程特色更鲜明? “蓬莱小镇”无疑给了我们许多启示,也不禁问自己回到学校后我们该做些什么?我们能做些什么?

时光匆匆,近两周紧张而充实的培训学习结束了,通过培训学习我们开拓了视野、收获了知识,在个人心中也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是把培训访学以来的收获带回学校,把所学到的知识、所思考的问题,带进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以积极的主人翁姿态认真做好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做一名受学生喜爱的教师。努力实践课堂教学改革,争做一名科研型、发展型的教师。

篇2:赴上海访学研修感悟

葵涌第二小学 刘志标

初夏的五月,花团锦簇,万物葱茏。大鹏新区赴华东师大校长研修班——来自全中小学20多名正副校长,于2014年5月23日赴华东师大参加为期一个星期的研修。

此次校长研修分为集中研讨和教学实践两个阶段。集中研讨主要是聆听了6位专家、教授的专题讲座、报告;教育实践主要考察了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二中心小学和上海市进才实验中学两处学校。无论是高水平的集中研修,还是耳目一新的教学实践,都给予我们脱胎换骨似的“充电”,荡涤了我们的精神和灵魂,开阔了眼界,丰富了阅历。两所学校特色发展和品牌创建过程中的做法给全体学员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虽然他们的教育环境、教育政策和教育资源我们无法复制,但他们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实践精神我们完全可以学习借鉴。

一、集中研讨:我们的视域在宽广

短短一周的学习,我们聆听了6位专家的讲座,领略了不同专业领域大师的渊博的专业知识、浑厚的文化底蕴、忧国思民的 1 / 8

人文情怀,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了解了学校管理的最前沿阵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1.海市中学特级校长刘国华《校长的素质与领导力》:校长不能只是一只辛勤的蜜蜂,而要成为类似放风筝的人,要心中有天空,眼中有目标,手里有分寸,脚下有土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校长,我们要有宽广的胸怀,深厚的底蕴,远大的志向,聪明的智慧;要有自己个性化的办学理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要有敢为人先的魄力,锐意改革的精神,最终提升领导力,实现学校特色发展。

2.徐阿根《学校管理问题的诊断与分析》:徐老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了有关新课程背景之下学校管理者的角色转变问题。他从管什么和怎样管等方面分析了学校管理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具体细致,内容丰富。徐老师已退休,年事已高,但上课时却充满激情,话语间,那份对工作的热爱与高度责任感,让我们这些后生为之感动。

3.华师大教育系教授、教育学博士金忠明教授《学校特色与品牌学校的创建》:金教授由人名、校名说起,研讨“盛名难副实”的现状,引出学校的定位与特色。教授跟我们分享了上海四

/ 8

大超级名校的办学理念,十四所小学的办学特色,创办品牌学校的基本要素。大量的办学案例告知我们,学校特色来自历史资源的积淀;来自名牌教师的声誉;来自本校课程的凝聚;来自学校教研的开发;来自学校文化的创建;还来自校长办学的理念。

4.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副主任、副教授、博士胡东芳《新课程背景下校长角色的转变》:(1)理解新课程的新意味,树立新的课程评价观,追求有心的校长(做一个富于感性的校长、做一个充满理性的校长、做一个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校长)。(2)理解教师的新角色要求:从知识的搬运工到知识的建构者。学校管理首先是教育思想管理,其次是教育行政管理。教育思想靠的是对话、交流与合作、统一,而不单单靠行政。行政管理则处处体现人本理念。

5.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王斌华《课程改革与发展性教师评价》:教师评价的现状、教师评价的趋势、两种教师评价的比较、评价标准的确定、评价结果的解析等系统地阐述了发展性评价的理论及其策略;

二、教学实践:我们的行为在改变

这些年走过一些名校,但一直是走马观花式的。一直渴望有

/ 8

机会长时间近距离地亲近名校。上海的学校依托得天独厚的高等院校资源,有系统的理论支撑,先进的理念引领,办学水平都很高。这次考察的是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二中心小学和上海市进才实验中学。这一次,带给我们的是行动在改变。

(一)黄浦区卢湾二中心小学:关注学生成长

卢湾二中心小学在8年前就对全校家长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二中心”的老师们陷入了沉思——“学校只能是传授知识的堡垒吗?是简单的“分数思维”,还是从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出发,满足更多的“心需求”?通过一番思索与论证,学校决定从实际出发,以学生的需求为基点,开设智能课程,分别为“世界语言、视觉创想、数字游戏、音乐旋律、运动文化、人际交往、探索自然、成就自我”八大系列。迄今为止,“二中心”的走班课程已经达到了45项之多,并深受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欢迎。

(二)上海市进才实验中学:办学特色明显

我们参观完学校的基础设施之后,校长向学员们介绍了学校十年的办学历程,学校所拥有的超一流的办学资源,学校多民族、国际化的生源,以及如何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等情况。培养学生方面,学校提出了“一本、二心、三情、四基”的目标,即“以诚信

/ 8

教育为本,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使学生养成在思想上具有民族情结、国家情感、国际情怀,在道德品行上有基本礼仪、基础文明、基本规范、基本准则的好公民。”

三、学习感悟:我们的梦想在前行

行走在智慧的碰撞里。短暂的学习培训,高密度的学习安排,大容量的学习内容,既有先进教育思想的浸润,又有特色建设理论的碰撞,更有参观名校的实践考察,一点点的冲击着我们的心灵。在上海学习的这些日子里,我一次次的被授课的教师们感动着:他们那严谨而崇高的职业追求,宽广而厚重的职业素养,淡定而潇洒的课堂魅力,无不令我折服,教师的风采在他们身上诠释得那样亮丽。

感悟一:新区要集中财力,每年改造好一二间学校。《大鹏新区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3---2017)》的实施,为教育优质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次我们参观考察了上海市进才实验中学,一走进校园,就被充满艺术氛围的教学楼大厅、设施先进的室内外体育场地、宽敞明亮的多功能图书阅览室和开放式书吧所吸引,让大家对进才实验中学一流的硬件设施和学校浓郁的文化氛围、独特的办学特色赞叹不已。

/ 8

其实,我们新区也可以把学校办得这样好,而且更具特色。我在这里建议新区,每年把教育经费集中投放到一二间学校,重点改造硬件设施。根据新区学校的总量,三年内,新区各学校将会有脱胎换骨的变化,改变土里土气的形象。这就可以让校长们集中精力思考学校的软环境建设,把提升软实力作为工作重点,避免每年都要考虑如何申报项目、分散精力和时间。

感悟二:给校长应有的办学自主权

现代学校制度的核心就是校长要有办学的自主权。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尊重教育规律,落实学校的法人地位和办学自主权,不能单纯用行政眼光、行政思维,用处理行政事务的手段对待学校事务。建议还校长应有的人事安排权。一所学校,要办出特色,就一定得按校长的思路来办学。不同的校长有不同的办学理念与思路,这样才能形成不同特色的学校。而按校长思路办学的有力保障就是校长得有一定的人事安排权,如:充分利用好“空编”,一个“空编”可以聘请两位临聘教师,而聘请临聘教师则由学校来定,根据学校需要聘请相应职位的老师;学校招考职员,条件应该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感悟三:新区应该重视人才的培养、引进

/ 8

良好的师资是学校发展的关键。由于培养高水平教师具周期长、投入高、稳定性差等诸多不利因素,因此引进高水平教师很有必要。那么,如何引进人才呢? 一要优化服务环境,营造重视教育的良好氛围,善待现有人才,把在本土成长起来的优秀教师留住,为引才提供样板;二是引进人才不求虚名,但求实用,要根据实际需要引进人才。不一定是正高副高、博士硕士,合适就好。

感悟四:学校特色需要文化个性的积淀。

学校特色就是学校的文化特色,它是一种内在的,融入学校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融入学校每一位成员的言行之中的一种氛围,一种风气。它既有外显的一些具体形式,更是一种内涵,是学校长期以来积淀的文化。

办特色学校、打造学校品牌涉及的都是“怎样把学校办好”的问题,特色和品牌原本一脉相承,只是学校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特色是品牌的基础和标志,品牌是特色发展层次和水平的体现。

这次培训学习,我感触很深,学有所得也将学以致用。看一看自己记录的听课笔记,翻一翻自己随手记下的感受,时间虽短,7 / 8

但内容丰富。感觉头脑得到充实,思路更为宽阔、清晰,既丰富了我的教育思想、管理智慧和管理经验,又开阔了我的眼界和工作思路,提升了我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境界,这必将对我今后做好学校管理工作产生深远影响。

篇3:赴上海访学研修感悟

一、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研修的任务丰富:有专题讲座、特色学校参访、研修分享。研修的主题凸显:提升学科领导力。

1.19日上午:杨四耕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的专题讲座:《你可以成为课程高手》, 引领我们更敏感去思考课程改革。

2.19日下午:祝庆东 (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科研室主任, 特级教师) 的专题讲座:《学科带头人如何做课题研究》。从问题、专题到课题, “双特”教师向我们娓娓道来关于“三层次科研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3.20日上午:关景双 (上海市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特级教师) 的专题讲座《静听教师成长的脚步声———“师之蕴”校本研修模式》。这是取向草根研训的行动, 摸索了语文教师本体性知识发展的做法, 被专家称为语文教师的专业研修模式。

4.20日下午:周彬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的主题讲座《好课与好人:从课堂文化看教师人生》: (1) 课堂教学只是教师的脸面而已, 把科研做在课堂上还是做在人身上: (2) 别把“课堂”太当回事。

5.22日:韩立芬 (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特色课程教研室主任特级教师) 的专题讲座《特色课程开发与教师的科目设计力》。

6.21—24日参访学校、现场学习: (1)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校长虞怡玲校园文化建设、办学特色的报告、观摩工作室教学教研活动、曹培英专题讲座; (2) 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聚焦“云课堂”, 办学特色报告、语文教研活动 (上课、景洪春特级教师点评) 。 (3) 上海市嘉定区新成路小学, 主题《灵性教育与七巧板课程》。 (4) 上海市嘉定区徐行小学, 主题是《朝花夕拾课程与办学特色》。

7.25日宁冠群 (上海市校本课程发展中心培训部主任、全国优秀教师、特级教师) 的专题讲座《合室春风兰气半窗明月梅花》。聚焦学科带头人的专业修炼———过有诗意的教育生活。诗意, 优秀, 优雅是讲座的主题, 也是宁老师的引领。

二、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1. 对教育原点思考的再认识。

我们的教育要回归原点, 直抵初心, 方得美妙!

□教育之原点在激发想象, 而不仅仅是学习知识;

□教育之原点在发展理性, 而不仅仅是讲授道理;

□教育之原点在鼓励崇高, 而不仅仅是理解规范;

□教育之原点在丰富经历, 而不仅仅是掌握技艺;

□教育之原点在温暖心灵, 而不仅仅是强化记忆;

□教育之原点在强健身心, 而不仅仅是发展智能;

□教育之原点在点亮人生, 而不仅仅是预知未来。

2. 对良好课程的认知。良好的校本课程是暖记忆课程, 一定会给每一个孩子最温暖的记忆。

(1) 学校课程的核心追求:设立校本课程是为孩子的可持续发展打下的奠基:为了更好地沟通;为了更理解他人;为了更富有进取心;为了更能够应用;为了更自由地思考;为了更富情绪智力;为了更快乐地学习。

(2) 良好课程的五个关键特征:倾听感, 回应孩子的学习需求;见识感, 丰富学习经历的取向;逻辑感, 严密而非大杂烩或拼盘;统整感, 嵌入方式而非加减法;质地感, 课程触及课堂教学变革。

(3) 思考:校本课程的建构、开发及实施。 (1) 时代召唤: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要融合。目前, 学校实施的国家课程存在一些不足, 例如:a.目前的课程体系仍是学科课程为主, 综合课程不足;仍是知识课程为主, 动手课程不足。存在着普遍性, 缺乏个性化的东西, 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多样化、飞速发展的现代化建设的需要。b.把考语数英科目看得很重, 称之为“主科”, 对不需要考试的科目看得很轻, 称之为“副科”, 这种状况会丧失基础教育的整体价值, 导致教师为考而教, 学生为考而学, 学生的全面发展则成为了一句空话。

(2) 课程的建构与开发的诸因素。就深化课改的当下, 每一个地方, 小至于每一所学校在改革中扮演什么角色, 改革能够推进到什么程度, 则主要取决于内部的动力。

就校本课程的建构及开发, 校长很关键。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有自己思考的校长, 学校就是一道风景线。一所学校能不能在开发课程、建构课程中有所作为, 关键取决于学校领导能不能洞彻教育的责任, 能不能洞彻教育发展的规律, 能不能洞彻学校文化的历史使命, 有没有思考教育的原点, 有没有教育的时代感和责任感, 有没有开发校本课程的决心和底气, 有没有驾驭、使用好本校的师资力量, 有没有将凝聚大家智慧的能力……

(3) 课程的管理和实施。参访的这几所学校, 学校领导力上, 为课程建设起到价值引领和发挥功能作用。学校以教师专业能力、境界的提升和课程制度的运行为动力推进课程执行。

课程管理上, 基于特色课程的顶层设计 (课程哲学、结构、目标、理念) 的完善严谨, 都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较好地融合到学校的各个学科并实施, 以课程核心追求为中心, 层层夯实。例如:VIP课程:V-课程, 一部分孩子的学习需求;I-课程, 一个特定的孩子的学习需求;P-课程, 所有的孩子的学习需求。这些给了我思考及启发:

a.课程改革的基础:学校课程建设不触及课堂教学改革, 很难坚持长久!

b.做好顶层设计: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从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层面予以把握, 从全局视角对相关要素进行统筹安排, 做好顶层设计。课程开发秉持什么理念、校本课程的形态与目标如何确定、怎样诊断学生的已有发展水平、课程内容如何整合与安排、采用哪些方法与策略、如何保证课程的有效实施、通过哪些方法评估课程实施效果, 等等, 都是校本课程开发之前必须做好的功课。

c.课程的实施:在具体实施上, 参访的这些学校有着校长必带课、校长必带队、校长必带头的文化氛围, 都承担相当的教学任务, 和教师一样接受学生的评教评学, 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而海南, 在很多地方, 校长几乎是不任课的, 只管不研, 这样, 也会造成对校本课程开发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上的代沟。

3. 理清了课题研究上某些程序的盲区。

这些年都在“被课题”。没有深入学习关于课题研究的知识, 因此虽然努力, 但也相当粗糙。以其昏昏, 今天终于在两个点 (课题名称的设计提炼和概念的设计界定) 的理解上得到了一些昭昭。课题名称设计和概念设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梳理。只是遗憾, 关于课题的背景、意义、目标、方法的论证的引领, 我也在期待。

原以为, 习惯午休的我在中午听这样学术的专题会打瞌睡, 原来很学术、艰涩的课题研究专题讲座可以这样阐述!“双特”祝教授的讲座让功能厅里无不迸发出智慧的、学术的火花。对于每个倾听者, 无不是在头脑中注入源泉, 交汇源泉。

4. 校本教研的思考。

“师之蕴”团队的愿景是:专业素养、生活品质、教学质量同步提升!“师之蕴”努力做“根”的研究, 做“宽”的平台, 做“个性”的风格, 给了我们校本教研可借鉴、可使用、可操作的语文教师成长经验和教学经验。那就是:

(1) 引领青年教师融入团队, 盯住“解读文本”, 开始学科深度研修。课例为载体, 叙事为抓手, 写作以规范。具体为: (1) 主题生成:解读与示例; (2) 课例研修:研课与筛选; (3) 用笔说话:表达与论课。其中, 课例研修是教学改进的行动。以主题为引领, 从观察点着眼———观察思考的线索;在课堂中洞察, 在教学中取证———思考筛选的沃土;在悟谈中生成, 在课例中积蕴———经验方法的提炼。“用笔说话”教师将解读、教学、研讨、反思的四步学———做———行———思写出来, 被师之蕴称为用笔说话。

(2) 课例研修的行动范式: (1) 拟订方案 (2) 经验学习 (3) 解读文本 (4) 上课反思 (5) 课例写作 (6) 观点分享。主题研修行动探究, 让我感悟:明晰概念才能做实内涵;持续实践才能体悟方法。学了, 就有思路;做了, 就有方法;写了, 就有底蕴。这是校本教研必须走的正道。

(3) “师之蕴”的追求也是校本教研的归宿:思考力、习惯性、最优化。我们有理由去把握:自己走出的或离我们脚步最近的经验。?成长看习惯, 习惯就是素质;能力看方法, 方法就是品位。教研人都要深入思考如何为教师确立锻炼思考力、习惯性、最优化的研修目标。

5. 语文学科带头人专业修炼的理解。

(1) 同样的风景, 鲜花只为诗人开! (亦教亦熏, 修己立人) 练好熏功———“亦教以熏, 律己立人。教书一半是教学生, 一半是熏学生, 熏的力量比教的力量更强大。教师理论学识的修养、专业技能的修养、教学艺术的修养、人格魅力的修养等, 对学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季羡林:“真正优秀的学生, 不是从课堂里教出来的, 而是由优秀的教师熏陶出来的, 只有一流的教师才能熏陶出一流的学生!”做教师用什么“熏”?人生美德与诗意才情可以熏人、诗书可以熏人、身教可以熏人。修己的功夫, 是立人的根本。

(2) 人淡如菊, 心素如简———把优雅进行到底。 (秉持优雅, 涵养诗性) 我所理解的优雅:那是一种经过生活的千锤百炼涵养出来的“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大气, 涵养起来的“宠辱不惊, 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 望天空云卷云舒”的胸襟。这种胸襟或许不能让你拥有外在的辉煌, 却能使人的内心超越, 让自己能够不献媚, 不屈服, 不盲从, 坦坦荡荡。

那是一种平实内敛、拒绝傲气的心境。人淡如菊, 心素若简, 是清得秀丽脱俗, 雅得韵致天然的一种从容与淡定。

优雅的教师一定有静气, 有点阳春白雪。

优雅的教师一定有人文诗性:人文诗性属于精神层面的一种内在胸襟、品格、趣味和涵养, 也表现为外在的仪容、风度、气质与言谈举止。所谓人文诗性, 就是能用诗意审美的眼光珍重自我、关爱他人, 用诗意发展的眼光审美自然、洞察社会, 从而葆有博爱宽容的人文情怀和健康优雅的审美情趣。

优雅的教师常常感觉幸福。幸福是一种心态, 有赖于内心的充实、优雅与平和;有赖于精神家园的宁静、赏亮和丰盈。博爱宽容的人文情怀和健康优雅的审美情趣, 有助于提升内心幸福的格调。

优雅的教师应该有点闲情逸致, 用优雅的情怀, 浸润古典诗词, 滋养一颗诗心;用审美的眼光, 发现寻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用诗画琴弦, 表达内心对生活的热爱和感动。或许, 从欣赏校园里的每一树花开始, 教会学生热爱自然, 热爱生活, 享受审美的乐趣, 陶冶优雅的情怀。

老师必须优雅!

篇4:赴上海访学研修感悟

月 17 日至 18 日,随我县考察团赴上海市考察招商。先后考察了上海大数据产业园、大数据交易中心、大数据中心、张江高科项目孵化器、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金山化工产业园,拜会了上海山东商会部分企业家。通过本次考察,进一步开拓了新视野、学到了新经验、了解了新知识、掌握了新方法、明确了新思路、树立了新目标。结合省“双招双引”会议精神、我县实际和工信局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关于大数据产业园建设。我县大数据中心起点较高。目前,腾讯集团在我县成立了腾讯大数据产业有限公司,投资 1000 万元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建设了大数据中心。并围绕大数据中心建设 9.8 万平方米的大数据产业园,预计年底大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和硬件基本建成。通过本次上海参观,深刻感受到硬件之外,“人”才是最关键因素,相对来说大数据产业园运营对我们是新鲜事、我县缺乏相应的人才,虽然有外地先进经验可以借鉴,但学习的过程让我们失去不少机会。

建议:

1.设立园区管理公司,引进园区运行管理专才。设立县大数据产业园运营公司,并高薪聘请上海、贵州或腾讯公司等大数据园区运营经验丰富的专家负责大数据产业园运行事宜。技术运营方面可以委托腾讯公司。这样方能实现“软件、硬件”齐头并进。

2.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工业互联网运用。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设立并

落实 9000 万元工业互联网发展专项资金,引导传统行业领域的企业加快应用,特别是发挥典型示范效应,选取部分有条件、有意愿的龙头骨干企业,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鼓励其运用大数据实现智能化改造提升,依托大数据中心,建设企业数据化平台,推进设计、采购、制造、销售等生产信息的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实现精细化运营。

二、关于设立天使投资基金。上海、宁波、江浙等地有十年以上成熟的天使基金的运行经验。主要模式就是政府出资 90%左右资金作为启动引导资金,并设立引导基金运行公司向民营企业发起基金募集邀请。

建议立 :设立 0 5000 万元天使投资母基金,并出台完善的管理办法。政府出资 4500 万元作为引导资金,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出资,成立专门的运营公司,按照公司化、市场化运营,根据股权确定投资话语权,重点投资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小微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内的种子期或初创期科技型、创新型小微企业。鼓励愿意投资的民营企业可在母基金下设立子基金,政府可适当参股,民营企业负责运营,负责确定投资方向和企业。

三、关于工业园区运营管理。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政府成立了金山化工产业园发展公司,采取市场化、公司化运作模式对园区进行运营管理。我县已经成立了类似的县工业资产运营公司,负责建设运营智能制造项目。相关镇街多年前也成立了各自的园区投资公司,但发挥作用仅限于园区申报项目、争取上级扶持等。

建议: : 对镇街这些公司进行实体化扩充或新设立各工业园区发展公司,依托镇街或收归县级层

面,分别对化工园区、新能源产业园等实行公司化服务运营。或者设立经济开发区发展公司,统一对各工业园区进行运行管理。

四、关于开办产业技术研究院。上海市 2012 年开设了产业技术研究院,主要功能是战略咨询及为共性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引领提供统筹、支撑、服务的平台。

篇5:美国梅奥医院访学感悟

1 梅奥医院的精髓

1.1“患者的需要至上”的核心理念

梅奥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中期,梅奥医生创建了以救治美国南北战争伤员为主的诊所。战后不断扩大规模,逐渐发展成为一家多学科协作管理的医院。如今,梅奥在佛罗里达州和亚利桑那州另设有2个医院,同时拥有自己的医学院和涵盖周边几个州的数十家医疗诊所。

医生委员会为梅奥的领导核心。初次接诊的医师根据患者病情,联系需要合作的其它学科医师,协同开展诊疗工作的医生领取的薪水,与诊治患者的数量无关。这种薪酬模式促使医生把重点集中于质量,而非数量。梅奥医院追求非盈利的理想,因此,超过成本的收入再次投入到教育、研究和病人医疗中。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已逐步发展为梅奥的核心理念[2],并一直传承至今。

1.2“协作医疗”的团队意识

在梅奥,医生可以在感兴趣的专业领域内学有所长,但讲究“协作医疗”和团队意识,无论何时,只要患者需要,来自梅奥各个专业的医生都会组成专家团队,联合解决患者诊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医生通过团队合作来解决棘手的临床难题,建立起和谐温馨、团结一心的人际关系[2]。

笔者的研究领域是多发性骨髓瘤、淀粉样变性等恶性浆细胞病,该病的鼻祖Robert Kyle是罗杰斯特的梅奥血液科的创始人,许多诊断和疗效标准出自此处,这些“标准”是梅奥几个医院团队精英的集体智慧,他们常常一起发表文章,使人误以为只有一家梅奥医院。这是梅奥“团队意识”的最好体现。

1.3 重医学教育

梅奥重视医学教育,规定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及实验室其他人员必须不断地学习,并创立了一套住院医生培训和医学教育系统。梅奥的教育包括五个优秀的和充满高度竞争力的教学单位。它们是梅奥医学院、梅奥医学研究院、梅奥研究生院、梅奥健康科学院和梅奥医学再教育学院[2]。

另外,医师的聘用是流动的,上级医师有义务给下级医师讲课或培训。笔者在梅奥学习期间,每周二和周四有2次早会,早上7点~8点进行,每周二为临床病例讨论等临床方面问题,每周四讨论一些医学研究等科研问题。

1.4 重临床实践及数据库

梅奥已经成为一种品牌,代表着美国医学的最高水平和疾病诊断的“最高法院”,我们这些访学带着敬仰的心情来到这里学习,来朝圣自己心中的“麦加”。那么,梅奥真的是这样名副其实吗?

梅奥早期以其心脏科著称。如今,其三个院区拥有医生3 317名、护理人员53 208名,还有众多网络诊所,成为美国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综合性医疗体系。其糖尿病和内分泌科、耳鼻喉科、肾科、神经科、肺病、胃肠科、妇科、老年病专科排名第一;骨科、心脏病学和心脏外科、泌尿外科排名第二;癌症专科排名第三。梅奥在为患者诊断病情时,依靠的不只是某一位医生的技术和经验,还会借助著名的梅奥数据库。其中的大数据,来源于梅奥150年间积累的庞大的临床统计与实践经验[2]。

对于每一位患者,梅奥提供的服务是健康,而不仅是治病。医生会根据数据库的大数据提供的经验,不仅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诊疗计划,而且给出一套完整的健康解决方案,包括健康风险分析、生活保健建议、慢病的管理、并发症的预防及控制等。

梅奥温馨的文化氛围、稳定的高薪收入也吸引了不少来自IBM公司的计算机工程师,卓有远见的梅奥领导人早在很久以前即开始组建由这些天才工程人员组成的梅奥临床数据库团队。这些丰富的数据,为梅奥如今的学术地位提供了有力支撑。

1.5 重医学研究及创新

梅奥是以临床及临床研究见长的。这里的绝大多数医生参与的并不是基础研究,而是临床研究,不仅包括前瞻性的大规模新药临床试验、回顾性的病例分析等临床研究,也包括与临床相关的新技术或新检查方法研究[2]。如世界第一台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机即由梅奥发明。这也是我选择梅奥来学习的初衷。

在血液科,梅奥的临床数据库已经沉淀了数以万计的骨髓瘤患者临床资料。作为一个高年资的血液科大夫,我带着一些临床中遇到的疑难病例来与我的导师Kumar先生讨论,交谈后他并未告诉我答案,也许我的问题也困扰着他。于是,根据我半年的研修时间,他为我申请了一个可以进入数据库的临床研究课题,我有幸进入这一神秘的、为梅奥“帝国”立下汗马功劳的著名数据库,来感触梅奥的医生的诊治思路、用药方案,学习其临床研究方法及统计方法。每周一次的学科周会,研究者汇报各自的研究课题进展情况,并与同行分享自己的新成果、新经验已形成惯例。

梅奥临床数据库曾产生很多影响力巨大的研究论文,这些来自临床实践的研究转化为指导临床工作的理论,于是产生了蔑视一切诊疗标准的“梅奥标准”。

总之,医疗服务、研究和教育是梅奥的三大使命,具体体现在梅奥的院徽上,梅奥努力将三者紧密结合在一起,为每位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2 梅奥经验对我国医疗工作借鉴意义

塑造温馨和谐的医院文化。医院的院史及独特的文化氛围,对推广医院的品牌和影响力很重要。不仅可以缅怀已故的为医院作出杰出贡献的医学大师,更会使人产生敬畏之心,独特的医院文化也会影响就医者的心理。

患者至上的医疗服务理念。树立医疗慈善的理念,时时从患者的需要出发,使患者产生宾至如归的感觉,不仅有利于塑造温馨的就医环境,更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重视医院全体员工团队意识的培养。医疗工作离不开医院全体医务人员的配合,时时刻刻强调团队意识的重要性,对医疗安全、医院文化建设必不可少。

积极向上、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良好氛围。在科技知识飞速发展的今天,停止学习就意味着倒退,只有重视医护人员及患者的继续教育,才能占领学科发展的前沿,立于不败之地。

重视医院临床资料数据库的建立。医院的临床资料数据库是宝贵的医学财富,也是各种临床研究的基石,我国不少医院正在逐步完善各自的数据库资料。

重视临床研究及转化医学或创新。根据医院数据库进行的大量的回顾性临床研究,可以上升至间接经验及医学理论,为后续的医疗实践及前瞻性研究所利用。临床研究中发现的问题也可以为进一步的转化医学或医学创新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U.S.News&World Report:Best Hospitals[EB/OL].http://www.webmd.com/news/20140714/us-news-world-report-best-hospitals-2014.

上一篇:市级预算审计报告下一篇:锚杆喷锚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