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谈判计划书

2024-07-09

协商谈判计划书(精选6篇)

篇1:协商谈判计划书

集体协商(谈判)刍议

集体协商(谈判)刍议

――兼谈集体协商与平等协商的关系

张喜亮

内容提要:集体协商是签订集体合同的法定程序,是为签订集体合同而进行商谈的行为。但是,集体协商的当事人和集体合同的主体则不是相同的。其不同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集体协商和平等协商也是不同的,全国总工会的文件是把两者混为一谈的。把两者混为一谈实际上的对职工平等协商权的不尊重。工会只有通过一定的程序形式才能够获得平等协商的代表权。

关键词: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平等协商

集体协商(谈判)是集体合同制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谓集体协商也被称作集体谈判,就是用人单位与其所属的职工依法组成代表团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原则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保险福利、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等劳动标准为签订集体合同而进行商谈的活动。1994年12月劳动部颁布的《集体合同规定》第七条规定:“集体协商是指企业工会或职工代表与相应的企业代表,为签订集体合同进行商谈的行为。”

集体协商的当事人双方分别是:用人单位一方的组成的代表团和该用人单位员工一方组成的代表团。《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三条二款规定:“集体合同由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没有建立工会的企业,由职工推举的代表与企业签订。”

特别值得说明的是,集体谈判的当事人和集体合同的主体并非是一样的。集体合同的主体是用人单位和该单位的全体员工,而集体协商的当事人则不同。集体协商的当事人只是集体合同主体的代表,他们是协商谈判的当事人但是并非集体合同主体。集体协商谈判的当事人分别代表本单位和本单位的员工。集体协商当事人一方是用人单位代表,一般是以代表团的形式出现而不是单个人如法定代表人;另一方是员工方面的代表,或是员工推举出的几个人组成的代表团或是该员工组成的工会组织指派的人组成的代表团。对于产业一级的集体协商谈判其当事人分别是雇主组织和相对应的工会组织若干人指定的代表团。《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集体合同最终是在具体的用人单位得到落实,因此,劳动法律法规则规定,集体合同草案应当由职工代表大会通过。这就说明集体合同的主体和集体协商当事人不是一样的。

集体合同是指用人单位和该用人单位的职工签订的有关劳动标准的书面协议,而集体谈判则是协商的行为或活动。集体协商是签订集体合同的前提程序,而集体合同则是集体协商的结果;集体协商的目的是签订集体合同,而签订集体合同必须要经过集体协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新《集体合同规定》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与本单位职工签订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以及确定相关事宜,应当采取集体协商的方式。集体协商主要采取协商会议的形式。”这条规定也充分说明了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的关系。

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平等协商和集体协商即集体谈判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八条规定:“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民主管理或者就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中华全国总工会在1995年8月17日发布的《工会参加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试行办法》第三条规定:“平等协商是指企业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就涉及职工合法权益等事项进行商谈的行为。企业工会应当与企业建立平等协商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就涉及职工合法权益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第四条则规定:“集体合同是企业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通过平等协商订立的书面协议。”该文件第五条规定:“工会与企业平等协商订立集体合同应当遵循下列原则”;第七条规定“企业工会应当就下列涉及职工合法权益的事项与企业进行平等协商:(一)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续订、解除,已订立的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的履行监督检查;(二)企业涉及职工利益的规章制度的制定和修改;(三)企业职工的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保险、福利、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职业培训及职工文化体育生活;(四)劳动争议的预防和处理;(五)职工民主管理;()(六)双方认为需要协商的其他事项。”第八条规定:“参加平等协商的工会一方首席代表为工会主席;工会主席可以书面委托工会其他负责人为首席代表。工会一方的其他代表可以由工会各工作委员会主任、女职工组织的代表和职工代表大会议定的职工代表组成。会可以聘请有关专业人员作为顾问参加平等协商。第九条规定:“工会代表一经产生,无特殊情况必须履行其义务。因特殊情况造成空缺的.,应当由工会重新指派代表。”比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布的《工会参加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试行办法》,我们不难发现,全国总工会是把集体协商和平等协商混为一谈了。

集体协商不同于平等协商,这是两个性质不同的活动。第一,集体协商和平等协商的目的不同:集体协商的目的是签订集体合同,平等协商的目的是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第二,主体不同:集体协商的当事人是职工推举的代表或代表职工的工会指派的代表与用人单位方的代表,平等协商的主体是职工个人、群体或全体与用人单位――主要表现为与用人单位行政方面的负责人;第三,集体协商和平等协商的内容不同:集体协商的内容主要是有关劳动标准方面的事宜;平等协商则的内容是直指受到侵害的职工权益――并非泛泛的劳动标准;第四,集体协商和平等协商的性质也是不同的:集体协商是签订集体合同的程序性规定,平等协商则是职工的一项实质性的权益――其本身就是劳动权益之一。另外,从法律的角度分析可见,集体协商有严格的法律限制,协商代表须按照法定程序产生;那么,平等协商则没有严格的法定程序的约束。

把两者混为一谈的问题是相当严重的。这主要是涉及职工的权益问题。按照劳动法的规定,平等协商是法律赋予给职工权利,工会应当做的是依法维护好职工的该项权益,支持职工依法行使这项权益;因为工会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权益的维护者。两者混为一谈,实际上是工会把职工的平等协商权给取而代之了,是对职工平等协商权的不尊重。工会以文件的形式做出关于代表职工进行平等协商的规定,是缺乏法理依据的。工会的权利来自会员或职工的授权即会员或职工个人权利的让度;当没有这样让度或出让的程序或形式时,工会是没有会员或职工合法权益取而代之之权的。由此我们也可以知道,如果工会通过会员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的形式,获得这项代理权的话,工会是可以代表职工为维护其合法权益进行平等协商的。

月,杨秀珠携女儿、女婿和外孙,使用化名,先到新加坡,后逃到美国,她在纽约黄金地段置办了至少5处高级房产。

★ 工资集体协商员个人总结

★ 集体租赁房屋合同

★ 浅论电力企业如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 深度美文阅读:议事规则—集体协商的公关艺术品

★ 电子厂协商辞职范文

★ 协商还款承诺书

篇2:协商谈判计划书

一、近期中央文件和中央领导同志相关论述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协商制度。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加强劳动执法,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劳动者权益。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作用,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全国劳模表彰大会上强调,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广大劳动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使他们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

温家宝总理对浙江温岭羊毛衫行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做出“温岭的做法可以总结推广”的重要批示,并在2008年和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分别提出,“推动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鼓励和支持困难企业与员工协商薪酬”;今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提出,要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2009年12月和2010年7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央书记处两次听取全总党组汇报时都指出,要推动建立职工工资共决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使职工工资随着企业效益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

王兆国同志对职工工资分配和工资集体协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特别是在今年 9月上旬在陕西考察调研时指出,当前各级工会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把工作重点放在“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上,以此带动工会各项工作的落实,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功立业。他强调指出,要进一步加强企业工会工作,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主动、依法、科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在全总十五届六次主席团会议上,王兆国同志又进一步指出,各级工会要依法主动大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及时提出工资集体协商要约,以劳动定额、工时工价为重点,切实提高企业普通职工的工资收入。要在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不仅是非公有制企业,国有企业更要带头。要加强上级工会对工资协商工作的指导,普遍推行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解决一些企业工会难以单独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问题。要充分发挥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和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的作用,加强工资问题研究,科学合理地确定工资标准。要学会运用法律,把《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学深学透,把法律赋予工会的权利用好用足。尤其要注意通过工资集体协商解决农民工、劳务派遣工以及其他困难企业职工工资收入低、增长慢的突出问题。

中央文件和中央领导同志的这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刻揭示了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维护职工劳动经济权益的重大意义,为我们全面推进工资集体协商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二、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工资集体协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组织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社会矛盾多发的特殊时期,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是维护职工劳动经济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举措。工资是民生之源,是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劳动关系的核心,也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热点。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职工工资收入和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但也要看到,当前职工工资分配方面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影响了劳动关系和谐和职工队伍稳定。部分职工特别是企业一线职工工资收入偏低,且较长时期不增长或增长缓慢,普通职工与企业经营管理者收入差距过大,部分企业把最低工资标准作为支付职工工资的依据或按照最低工资标准推算计件工资单价,一些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等等。这些都侵犯了职工的合法权益,挫伤了职工的积极性,由此引发一些劳动争议和职工群体性事件。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统计,2009年1-9月份,因收入分配引发劳动争议案件51.9万件,占全部劳动争议案件的36.4%。近年来,部分企业发生职工集体停工事件,大部分是因工资分配问题引起的。最近一个时期,部分外商投资、港澳台资等非公有制企业因工资问题引发的职工集体停工事件增多,已经直接影响了职工

队伍和社会稳定。各级工会务必充分认识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是实现职工收入正常增长的主要途径和重要制度保障,是化解劳动关系矛盾的必然选择。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二)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是保护调动职工积极性、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当前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有助于保障职工劳动报酬权益,推动企业改革和完善工资分配制度,促进职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保护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是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劳动者消费能力、拉动内需、实现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

(三)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是工会组织发挥作用、体现作为的重要内容。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参与解决职工工资分配,是工会维护职工权益、协调劳动关系的法律责任和应尽义务。衡量工会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工会在推动解决职工经济利益特别是工资分配问题上作用发挥得如何。近年来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总体上取得了明显成绩,但也要看到,这项工作发展还不平衡,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针对性和实效性还不够强,没有在提高职工工资收入水平方面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近期部分外商投资、港澳台资等企业发生职工集体停工事件,从中了解到,有的企业没有建立工会组织,有的虽然有工会组织但没有发挥作用,工资集体协商制

度未建立,工作未开展。实践证明,工会组织发挥了作用、工资集体协商开展得好的企业,职工在工资收入方面比较满意,劳动关系比较和谐,职工队伍比较稳定。由此,我们要清醒认识到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务必深入研究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分析对职工队伍与工会工作带来的深刻影响,进一步增强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好地发挥工会组织在推动科学发展、维护职工权益、促进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三、当前各地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进展和取得的经验

自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工会开始对企业建立集体协商机制进行大胆探索。1995年《劳动法》的颁布实施,为各级工会推动建立集体协商机制提供了法律依据。从《劳动法》颁布实施算起,16年来中国各级工会一直把推动企业集体协商机制建设作为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基本职责,贯彻实施《劳动法》、《工会法》、《劳动合同法》,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特别是近年来,全国总工会更是把推动开展集体协商工作作为维护权益、改善民生、促进发展、确保稳定、构建和谐的攻坚之举、落实之举,精心部署,加强指导。2008年以来,全国总工会先后就工会参加工资集体协商、建立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开展集体协商要约行动、开展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下发指导意见。2010年,全国总工会又联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集体合同制度实施彩虹计划的通知》,加大推动工作力度。各级地方工会在推动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过程中,自觉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

能动作用,促使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呈现出由点到面、扎实推进、稳步提高的良好发展态势。经过多年努力,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据统计:

——截至2009年9月底,全国签订工资专项集体合同51.2万份,比2007年同期增加16.9万份,增长49.3%;覆盖企业90.2万个,比2007年增加28万个,增长45.0%;覆盖职工6177.6万人,比2007年增加2209万人,增长55.7%。

——签订区域性工资专项集体合同4.2万份,比2007年增加1.9万份,增长了82.6%;覆盖企业42.3万个,比2007年增加14.9万个,增长了54.4%;覆盖职工1501.1万人,比2007年增加627.7万人,增长了71.9%。

——签订行业性工资专项集体合同9801份,比2007年增加了5052份,增长了106.4%;覆盖企业7.8万个,比2007年增加2万个,增长了34.5%;覆盖职工443.8万人,比2007年增加了163.3万人,增长了58.2%。

各地的主要作法有:

(一)坚持把推动企业建立集体协商制度作为维权机制建设的核心内容。各地工会将推动企业集体协商机制建设列入重点工作,加强领导,着力推动。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工会都安排专项经费对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进行奖励或用于工会干部培训、指导员队伍建设。河北、江西、河南、四川、青海、海南等地工会把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作为工会督查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推动地方政府把集体协商机制建设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总体工作部署。全国已有14个省(区、市)以政府名义下发文件,推动企业开展集体协商。江苏、浙江、河北、四川等省份已把集体协商作为“富民强省”的重要举措,纳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北京、天津、河南、浙江、江苏和青海等省都以省、市委、政府文件的形式,明确了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目标,湖南省将2010年定为“全面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攻坚年”。

(三)推动完善配套制度建设,建立规范有序、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目前,全国已有23个省(区、市)人大或政府制定了“集体合同规定”或“集体合同条例”,河北省、天津市又在此基础上出台了工资集体协商专项地方法规。我省也将把“集体合同条例”的立法规划建议作为与省政府联系会议议题,先全国已有18个省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围绕推动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下发文件。

(四)实行分类指导,注重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江苏、北京、河北、青海、四川等地开展了工资集体协商要约行动、“百日行动”、“百日攻坚”等活动。北京市总工会从全市18个区县和70多个街道、乡镇选择55个单位重点推动。继沈阳市肯德基公司签订工资集体协议后,大连市工会又于7月1日与肯德基大连41家连锁店协商签订了工资专项集体合同。

(五)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工会协商代表的谈判能力。各地工会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对集体协商指导员进行轮训,着力增强工会集体协商指导员和职工代表的协商能力。通过加强业务培训,初步建立了一支懂法律、能代表职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善于谈判的工会工资集体协商干部队伍,目前全国已有集体协商指导员六万余

人。

(六)积极探索推进集体协商工作的有效载体。2008年底,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国各级工会创造性地开展了“共同约定行动”,通过协商解决企业劳动关系问题,既促进了企业顺利渡过难关,又切实维护了职工合法权益,在全国形成了企业不裁员、少裁员,不减薪、少减薪,协商确定薪酬的良好氛围,取得了多方共赢的积极成效。

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在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规律性的认识,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

(一)紧紧依靠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推动形成依托三方、联合社会力量齐抓共促的工作格局。

(二)工会高度重视,摆上重要位置,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内部分工合作相互配合的工作体系。

(三)加强源头参与,完善配套机制建设,为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制度保障。

(四)及时总结经验,注重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实行分类指导、以上代下,突出工资集体协商的重点。

(五)提高协商能力,加强业务培训,夯实工作基础,建设高质素的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

(六)加强舆论宣传,营造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社会氛围,推动形成职工工资须协商的共识。

以上六条基本经验,是各级工会特别是基层工会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开拓的结果,是共同心血、智慧的结晶,我们要倍加珍惜,在今

后的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中继续坚持、不断深化创新发展。

四、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重要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 实践证明,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对于维护职工核心利益、促进企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工会对职工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一)维护了职工依法获得劳动报酬的权益,促进了职工工资收入随着企业发展逐步提高。凡是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地区和单位,企业劳动标准普遍有所提升,职工收入普遍增加。在一些城市,实行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职工工资普遍比同行业未实行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高10%至15%。上海市通过工资集体协商,建立完善了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促进了职工收入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经济效益同步增长,职工年平均工资从2007年的34707元增长到2009年的42789元。江苏省无锡市通过开展行业工资集体协商,企业职工的收入逐年提高,多数企业近年来工资涨幅保持在5%—10%左右。天津市河东区通过开展行业工资集体协商,较大幅度地提高了职工工资,行业内职工工资平均增幅达到10%—22%。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家电行业工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4年,职工工资年均增幅6%—10%。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186户企业中,有80%的企业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有85%的企业职工增加了收入。

(二)促进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初步形成了“劳资双赢、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开展集体协商,激发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特别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国80%的企业和职工参加了“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竞赛活动。2009年,天津市总在全市1.3万余家企业、29.8万名普通职工和1.8万名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中开展

了满意度测评,有90%以上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表示关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并认为工资集体协商对稳定劳动关系和完善企业薪酬管理制度有积极作用。江苏省总工会分别对11143家企业、5284名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和11983名普通职工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通过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职工工资总额有实际增长的企业达到了10509家,占被调查企业数的94.31%;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程度有明显改善的企业为10008家,占被调查企业数的89.5%;企业经营情况和经济效益状况变化明显的有9973家、占被调查企业数的89.5%;有5137人、占97.22%的被调查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员认为工资集体协商对企业劳动关系有协调促进作用;有7204人、占60.12%的被调查普通职工选择通过工资集体协商改善自己的工资水平。

(三)促进了企业劳动争议率下降,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赢得了企业、职工和社会的普遍认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山西省通过深入开展以“保岗位、保工资”为重点的“共同约定行动”,全省没有发生一起因裁员减薪引发的群体性劳动争议事件。上海市通过开展工资集体协商,2009年全市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和涉及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0.99%和23.39%。上海市出租车行业通过开展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定了行业内劳动标准,使2009年劳动争议案件大幅度减少,集体合同的投诉案件为零。特别是开展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对行业内各工种的工时工价、工资标准、浮动范围都做了明确规定,从而加强了企业自律,防止了无序竞争,不仅增加了职工工资,而且为企业创造了稳定的劳动市场,实现了劳资双赢。江苏省邳州市板材行业开展行业工资集体协商5年来,职工流动率下降到10%以下,板

材行业效益年平均增长15%,而企业职工工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0%。

(四)增强了基层工会的活力,提高了企业工会对职工的吸引力、凝聚力。随着集体协商的深入开展,工会对职工的吸引力、凝聚力在不断增强。截至2009年底,中国工会新增会员1417.3万人,其中农民工会员798.3万人,工会会员总数达到2.26亿人。工会通过代表职工与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维护了职工最关心的劳动报酬权益,赢得了职工信任。一些地方调查表明,70%以上的职工对工资集体协商表示欢迎和拥护,希望能够发挥更大作用。一些企业经营管理者也感到解决与职工的利益关系矛盾离不开协商,因而在处理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时,都主动要求与工会开展协商。

在看到工资集体协商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推动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从外部环境来讲,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还不到位;一些地方党政领导没有把这项工作摆到应有位置;一些企业经营者对工资集体协商存在片面认识。

——从工会自身来看,一些基层工会干部抱有畏难情绪,“不敢谈”;一些工会干部能力素质不够适应,“不会谈”;一些地方工会对这项工作重视还不够等问题。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五、近期全总围绕推动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进展况 近期以来,各级工会组织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全总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要求,做了大量工作。

(一)为了落实“两个普遍”的工作目标,近期,全总正在抓紧

起草《全国工会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三年工作规划》。《规划》阐明了工会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工会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三年(即2010~2012年)目标任务。即,从现在起用三年时间,在各类建立工会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其中,2010年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覆盖率达到40%;2011年达到70%;2012年达到90%以上,实现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通过签订行业性、区域性工资集体合同努力提高覆盖比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逐步完善,工资集体合同的实效性明显增强。同时,围绕完成目标任务提出了九项具体措施。一是深入调研,制定规划,层层分解任务,建立通报制度,加强督导检查;二是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加大对各类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服务指导力度;三是集中要约,上下联动,加大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力度;四是强化激励约束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劳动关系双方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积极性;五是壮大协商队伍,强化培训工作,为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创造有利条件;六是加大宣传力度,凝聚社会共识,营造推动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浓厚舆论氛围;七是发挥三方机制作用,合力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八是推动地方人大、政府完善相关法规政策,为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创造良好法制环境;九是整合工会内部资源,形成合力推进工资集体协商的工作格局。

(二)针对当前在劳动关系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外商投资企业在工资分配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起草了《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进一步推动世界500强在华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意见》。《意见》阐述了推动世界500强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意

义,提出了到2011年建制率达到世界500强在华建会企业总数的95%以上的目标任务。并对建立符合世界500强企业实际的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做了相关规定。比如,要求根据跨国公司组织形式和法人治理结构多样化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提出世界500强企业都应建立总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签订覆盖全部在华企业的总部工资集体合同,其下属各子公司应当结合本地实际,在总部工资集体合同基础上进行二次工资集体协商,签订本企业的工资集体合同,其标准不得低于总部工资集体合同确定的标准。同时明确了协商主体和协商代表的程序产生,提出了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和履行工资集体合同中发生争议的解决途径、方法,等等。加强推动和指导世界500强在华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将有助于推动现代企业建立健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进而带动广大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促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继续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

(三)为全面落实“两个普遍”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集体协商指导员培训的科学化水平,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深入推进工会集体协商工作,近期,全总起草了《2011年-2013年全国工会集体协商指导员培训实施计划》。《规划》提出,到2013年,实现对所有集体协商指导员普遍培训一遍的目标,建立起一支懂法律、能代表职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善于协商、充分发挥作用的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并按年度细化了培训任务。通过以建立健全常态培训体系和机制为重点,以提高培训质量为着力点,不断提高集体协商指导员培训的科学化水平,全面落实大规模培训集体协商指导员、大幅度提高集体协商指导员能力素质的总体目标任务,不断扩大集体协

商的覆盖面、提高集体协商的实效性,为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提供素质保证和智力支持。

六、各级地方工会多措并举,推动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

(一)争取党委政府下发文件,发挥主导作用。今年以来,辽宁、江苏、广东、河北、陕西、浙江、河南、青海、贵州、湖南等地,都以省委省政府“两办”或者省政府办公厅名义下发或转发了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文件。如,广东省政府下发文件,明确提出要全面实施“工资集体协商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行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指导劳动关系双方依法开展协商工作。企业要把增进职工福利与促进企业发展结合起来,加快建立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和正常增长机制。河南省委、省政府两办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意见》,提出,自2010年至2012年,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全省各类企业普遍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2010年全省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企业达到60%以上;乡镇(街道)、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达到40%以上。2011年,全省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企业达到85%,其中国有(国有控股)企业全部建立,乡镇(街道)、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和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达到80%以上。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可从实际需要出发,建立健全由党委、政府领导同志牵头的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和协调这项工作的开展,并把它纳入党委、政府和谐社会建设和民生工作的考核中去,为实现全面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目标任务提供保障。

(二)抓推动立法,完善既有法规政策,制订推进工作方案。天

津、吉林、黑龙江、安徽等省总工会积极推动地方人大立法,加快《集体合同条例》出台。浙江、广东两省总工会积极推动本省《企业民主管理条例》的出台,对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和争议协调处理机制做出专门规定。浙江、福建、河南等省总工会拟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着手修订已颁布实施的地方《集体合同条例》。浙江省总配合省人大内司委起草了《浙江省集体合同条例(修订草案)》。

(三)抓完善机制,加大推动工作的力度。各地工会将工资集体协商作为全会重中之重的工作,整合工会内部资源,完善工作机制。成立领导小组,纳入考核目标,建立奖励机制,纳入评先标准,提供经费支持,实行督查制度。

(四)抓创新载体,落实各项工作目标。各地工会从实际出发,创新协商形式,在总结新经验,树立新典型上下功夫,不断破解工资集体协商的难题。北京市总从全市18个区县和70多个街道、乡镇及55个试点单位中,确定10家作为试点培养。河北省推广承德市签订“母子合同”的做法,以及“二次覆盖、二次协商”和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模式。辽宁省着力推动在外商投资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继沈阳市肯德基完成工资集体协商建制后,大连市财贸金融工会于7月1日代表企业工会与肯德基大连41家连锁店协商签订了工资专项集体合同。湖南省总实施“333”工程,即把长沙、岳阳、郴州三市作为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和工资薪金税前扣除工作的重点城市;各市州共选择300家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不同经营状况的企业作为工资集体协商示范企业;各市州共培育300个行业(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试点。贵州省总要求各市州地总工会抓2个县、各县抓2个乡镇(街

道)、工业园区,省各产业工会抓2个企业,及时总结经验,选树典型。各地工会在抓典型的同时加大舆论宣传的力度,营造和传播“工资调整靠协商”、“集体协商促和谐”的社会氛围和公共理念。

(五)抓培训队伍,提高职工代表的协商能力。各地工会将建立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作为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基础和重点。河北省总正在制定的《关于选聘乡镇(街道)专职工会工作者的实施意见》,决定为每个乡镇(街道)配备1-2名职业化工会干部,他们同时也是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并可兼任区域行业工会联合会负责人,工作重点是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江西省拟建立省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团。广东省拟在地方工会或行业工会配备一名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和劳动关系协调员,作为地方工会、行业工会干部派到非公有制企业工作,帮助其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上海、重庆、吉林、广西、河南等省市工会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对集体协商指导员进行轮训,着力增强工会集体协商指导员和职工代表的协商能力。

经过上下共同努力,推动普遍建制工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局,为下一步深化这项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七、进一步推动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想法和打算 为贯彻落实全总十五届四次执委会议精神,完成“两个普遍”的工作任务,实现“旗帜要更鲜明、声音要更响亮、措施要更得力”的要求,对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意见建议和安排部署。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全方位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从思想上、行动上、组织上把工资集体协商摆在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推动全总成立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领导小组,由全总书记处第一书记任

组长,分管书记任副组长,全总相关部门、全国产业工会负责人为成员。要求各地工会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统筹协调、明确责任、落实措施,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要求各地工会还要积极推动党委政府通过建立领导小组、下发文件等形式,加大对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领导力度。要积极推动地方人大和政府有关部门开展执法检查,促进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

(二)制定工作规划,下发指导文件,加大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力度。待全总三个文件下发后,要求各地工会要根据全总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制发相应文件,分解目标任务,落实各项措施。

(三)继续推进立法工作,为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提供法制保证。全总要继续推动《企业工资条例》早日出台,对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做出更加明确的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凡没有制定集体合同或工资集体协商法律法规的,要抓紧筹备、尽快制定;已经制定的,要根据新情况、新要求及时进行修订,增强其确定性、操作性和实效性。

(四)建立工作通报制度,及时掌握情况,跟进指导工作。全总不久前下发了《关于按季度报告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进展情况的通知》,第一次季报于今年10月中旬形成。要求各地工会要以此为契机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按时上报统计数据,定期对数据进行分析论证,向上级工会提交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的报告。全总集体合同部根据各地提供的材料,适时向全总书记处报告推动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情况,提出下一步工作打算。

(五)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尽快提高职工代表的协商能力。全总将于近期完成《职工集体协商代表培训纲要》和《集体协商指导员培训教材》的制定和编写工作。今年,全总已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举办了4期工资集体协商培训班,今后每年至少举办3-4期。各地工会要按照《纲要》精神制定中长期培训计划,千方百计加大工资集体协商培训力度。要继续探索工会“上代下”和引进社会力量推动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以便壮大协商力量,提高协商效果。

(六)大力选树典型,为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创造有利的舆论氛围。全总要加大调研力度,不断发现、培养、推广具有前瞻性、典型性的经验做法,建议每年召开一次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经验交流会,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深入开展。要继续与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全国主流媒体密切合作,重点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企业建立职工工资共决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的重要部署,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各级地方和产业工会都要以典型引路,加强舆论引导,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快速健康发展。

(七)建立激励机制,强化检查督办,确保完成目标任务。各地工会要对规划目标的完成情况定期进行检查,把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情况作为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建议全总每两年对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取得显著成绩的企业和地方(产业)工会进行一次表彰。要把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作为企业评选“五一”劳动奖状和授予其他荣誉称号的必备条件。各级地方工会要对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和问责,奖优罚劣,不断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

(八)深化工资集体协商理论政策研究,为推进立法和实践提供依据。推动全总研究室、工运研究所、劳动关系学院与社会相关研究机构及专家学者加强合作,借助国家三方集体协商专业委员会和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的研究力量,深入研究我国行业劳动定额、工时工价等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中面临的一些技术性难题。召开调研座谈会研讨工资集体协商的政策支持和工作指导问题,提出可行性意见建议。

(九)进一步发挥三方机制作用,共同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当前,要以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下发实施“彩虹计划”《通知》为契机,推动三方就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联合发文,开展联合调研、联合检查,建立三方共推的工作机制。地方和产业工会要督促劳动部门及时公布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人工成本信息,加大协调劳动关系执法力度。督促企业组织协助解决县以下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的主体缺位问题,抓紧制定行业劳动标准,为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创造必要的条件。

(十)抓好工会自身改革和建设,建立全会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工作格局。各级工会和工会各个部门要围绕“两个普遍”,特别是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思考问题、部署工作。要进一步加大企业组建工会的力度,提高工会的组织率,为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提供组织保证。要进一步加强以职代会(职工大会)为主要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建设,规范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要切实加强产业工会,重点抓好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扩大工资协商成果的覆盖面。要加快工会改革的步伐,推进工会干部社会化、职业化进

程,探索企业工会主席由上级工会直管。要加强人员配备、增加专项经费,为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财力。

篇3:协商谈判计划书

一、政府的扶持

“对于目前的金融形势, 政府应该有清醒的认识。”人大代表张思民说, “如果中小企业大规模倒闭, 银行方面也不能独善其身, 政府收入也将受到影响, 其实, 政府、企业、银行都在一条船上, 只有互相帮助, 才能共度危机。”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 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更应得到进一步的体现,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要加强建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信用担保制度。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获得信贷支持的主要现实障碍在于中小企业在贷款担保方面缺乏制度性保障, 而信用担保制度是提高中小企业融资信誉度的有效方式。目前, 政府已采取了一定行动, 全国首家政府出资的省市级再担保公司———北京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11月在京已成立, 以帮助北京市的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二是建立全国性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有数据显示, 目前全国中小金融机构中仅有城市商业银行不足100家、农村商业银行20多家、农村合作银行近150家、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100多家。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均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三是设立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政府专项基金。对于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 仅靠社会的闲散资金是不够的, 必须有政府专门的资金支持。目前, 我国政府对企业提供贷款大多局限于大型企业, 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门槛较高, 很多中小企业贷不到款。但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创造产值、贡献税收、解决就业等方面发挥着很大作用, 他们才是真正缺乏资金, 需大力进行金融扶持的对象。所以, 政府必须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此外, 政府还应鼓励设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风险投资基金, 多渠道、多形式扩大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范围。

在政府扶持方面, 意大利的经验是值得借鉴的。在意大利, 中小企业因为有政府做靠山, 在托斯卡纳、艾米利亚至罗曼涅、威尼司斯等地形成中小企业的“工业化走廊”。因为政府的扶持, 意大利的中小企业发展非常迅猛, 至20世纪90年代, 中小企业站到意大利全部企业的98%, 员工占就业总人口的78.2%在GDP增量中的比重超过60%, 撑起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

二、合法引入民间资本

中小企业发展最大的难题还是融资问题。他们没有很大的资产, 也没人愿意给担保, 所以贷款非常难。自2008年实施从紧缩货币政策以来, 中央银行由于控制物价和房价, 采取进一步紧缩银根的办法, 提高利率, 提高存款准备金利率的手段, 资金本已紧张的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状况题显得更为突出了。银行“惜贷如金”, 小额贷款公司“僧多粥少”, 灰色地带“高利贷”陷阱重重, 非法集资”活动屡禁难止, 甚至在一些经济较活跃的地区仍十分活跃。这说明现有的融资体制既不能满足投资者的投资欲望, 也不能满足融资者的资本需求。对于民间主体进行的融资活动, 不宜简单地禁止, 而应加以规范, 合法引入民间资本应不失为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对融资主体信用度、风险控制能力和还债能力的监管, 既可将金融风险控制在一定程度之内, 又能大大促进民营经济和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三、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只有善于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才能在未来市场中位于不败之地。何谓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是指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发明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它包括: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战略决策能力、生产制造能力、营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企业文化等要素。其中, 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核心。核心技术在不同产品中表现为专利、产业标准等不同形式的知识。这类技术可以重复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价值不但不减少, 而且能够增加, 具有连续增长、报酬递增的特征, 是企业在市场中取得超额利润的主要因素。长期以来, 中国中小企业规模小, 大多为外企打工。外企拿来一个样品来, 企业凭借劳动力廉价的优势大批量的生产出来后, 赚取的是少量的加工费。在风险来临之际, 中小企业首先受到冲击, 究其原因乃是缺乏核心竞争力。面对今天金融危机, 中小企业应该反思, 变挑战为机遇, 以此为契机, 把企业的重点放到技术的进步上来, 以技术取胜。要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 企业的经营者首先要转变对科技进步的认识, 把推进企业科技进步、核心技术能力的培育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加大科技开发资金的投入, 调动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同时要积极引进科技人才。企业的科技开发人员太少, 科技开发资金的投入不足, 核心技术能力的形成只能是一句空谈。此外, 中小企业还应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塑造自己的知名品牌, 开拓市场, 形成自己的营销网络等进一步培育其核心竞争力, 增强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

四、要抱团过“冬”, 充分发挥群体优势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资源相对有限等固有限制, 不论其多么强有力和资源丰富, 注定都无法与大企业抗衡。当今流行的各种各样的国际战略联合对于克服潜在困难, 帮助中小企业重新获得和利用其竞争优势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方式。国内或者当地的中小企业可形成企业联盟, 在保持相对独立的基础上, 互通有无, 资源共享, 减少成本的投入, 要互助互救, 互帮、互惠, 要联盟、联合、联手, 抱团过“冬”, 进而提升中小企业的群体竞争优势和整体抗风险的能力。

总之,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的中小企业面临融资困难、市场萎缩的难题, 扶持中小企业直接关乎保就业、保增长、保稳定。但是, 也应看到, 中小企业目前的问题只是暂时的, 只要有信心, 中小企业一定会渡过寒冷的“冬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浙江、上海考察工作时也强调坚定信心才是应对当前世界经济动荡和金融危机的有力武器。企业要靠信心稳定市场预期, 靠信心渡过难关。

参考文献

[1]王建淼等: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之对策[J].经济与管理, 2005 (2)

[2]朱凯:大股东控制、配股行为与融资成本[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

[3]王建森:中小企业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J].经济师, 2007 (9)

[4]齐寅峰李礼:中国企业投资融资运作与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

[5]李玲瑶:财富增长与竞争———资本市场与企业融资[M].北京:北京高教音像出版社, 2007

[6]王新军: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之探析[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08 (4)

[7]张立伟:金融支持难解中小企业转型瓶颈[J].经济研究信息, 2008, (8) .

[8]扶持中小企业是对民生的保障[J].经济政策信息, 2008, (17) .

篇4:集体谈判:正常协商与博弈的平台

许多观察人士认为,目前,劳工有从个体抗议走向集体抗议的趋势,表明民众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行动正在形成;网络和通信技术的普遍应用,更为之提供了便利。在这种背景下,如果不能及时提供有效的制度化渠道,集体抗议大有转化为“集体暴力”的风险。为了规避这种风险,一些地方政府努力探索“第三条道路”,取得了宝贵的经验,进行了许多制度创新,如民主恳谈会制度、说事评理制度、政府“下访”制度等。集体谈判也是寻求 “第三条道路”的制度安排,应当予以支持和鼓励。

按照标准的说法,集体谈判是企业雇员以集体方式,就企业薪酬、待遇、劳保等关系职工切身利害的事宜,与企业雇主展开有组织谈判的行为和制度,它是劳动力市场机制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是维护雇员利益、协调劳资关系(避免矛盾发展到不可收拾、两败俱伤的地步)的重要机制。它被认为是建立现代劳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合作型劳资关系的有效战略”。集体谈判制度在发达国家已有成熟的经验,但在中国还处于初级阶段,它的推行和发展仍面临多重困境。其中最为关键的,恐怕还是来自于政府传统思维的障碍。如果政府既有的治理理念和思维方式不加改变,可能会消解政府推动这项制度建设的积极性。那么,哪些理念会阻碍集体谈判制度的进展?换句话说,政府需要反思和改变哪些理念呢?

首先,政府社会管理的目标需要调整:应当将目标设定从“无抗议”调整为接受“有组织的抗议”。得到所有人拥护,全国人民步调一致、团结一心,维持“无抗议”的稳定,是政府社会管理的高调标准。追求这样的高调标准,就算是“有组织的抗议”也不被容忍。于是,在“抗议行为”发生时,“消灭在萌芽状态”和事发后动用暴力机器“围堵”是对待“抗议行为”的一贯策略。

从理论上讲,有三种状态供政府选择:(1)“无抗议”;(2)“有组织的抗议”;(3)“无组织的抗议”。由于在利益结构分化的情况下追求第一种状态极不现实,所以,世界上大多数文明政府都在第二和第三种状态之间选择了“有组织的抗议”作为社会管理目标的逻辑起点。道理很简单:“有组织无纪律”要比“无组织无纪律”来得好,“有组织的抗议”要比“无组织的抗议”更易于管理。

从目前地方政府处理抗议事件的经验看,“抓幕后黑手”、“拘捕带头闹事者”、“把组织者绳之以法”、“宣布组织非法”等做法不仅不利于形成制度化的利益表达和利益博弈渠道,而且也不利于形成“有组织的抗议”,反而会促成无组织的群体事件。打压民间组织的发展(包括自发的劳工组织),抑制群众社团的成长,排斥非政府的社会组织活动,结果是使社会处于低组织化或无组织水平。在这种状态下,社会成员的利益诉求既不能通过非政府组织得到合理释放,也无法有组织地面对政府并有序地输入到政府决策过程中。站在政府管理的立场看,这种状况的好处是,民众难以组织起有计划的抗议行动,也难以产生强大的谈判对手;但它的坏处也显而易见,即:如果民怨积聚到一定程度,就很容易发生以打砸抢烧等暴力行为为特点的无组织的群体事件。如此检讨,说群体事件其实是某些地方政府一手造成的恐怕也不为过。没有真正的工会组织,当然使工人难以形成集体抗议行为,但在工人无法忍受的情况下,也很容易产生市民暴动。这种道理在工会组织理论和实践中早已成为普通常识。

因此,让抗议“常态化”,让抗议治理“常规化”,这恐怕是当今政府管理的战略目标。应对抗议事件的政策选择的出发点不应该是是否容忍抗议行为,而应该是选择面对“有组织的抗议”还是“无组织的抗议”。既然理性选择的结果是宁愿面对“有组织的抗议”,那就要转变观念和态度,重新设定社会管理的目标和政策工具。在这方面,笔者的忠告是:与其劳心费力地去“抓幕后黑手”、“将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不如着力于制度供给,健全民众利益表达机制和利益博弈机制,为社会组织提供活动空间,使“幕后黑手”光明正大地走到前台,走到谈判桌上来。

其次,政府自身目标设定需要矫正:应当放弃“GDP主义”,确立社会管理动态稳定的观念。中国的社会谈判结构不均衡,使贫困阶层和弱势群体缺乏谈判权利。单方面追求经济发展,稳定压倒一切,在这个逻辑主导下,公民的选举、游行示威、言论、结社等权利被忽视。公民投诉被置之不理,“上访”被截,群体抗议被压制,自发的组织被宣布非法而解散。这些都明显削弱了贫困阶层和弱势群体的谈判权利,从而造成利益结构的失衡和公共政策方向的偏离,使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稳定”、“改革”、“发展”应该被理解为政府工作的三个有机部分:稳定是条件,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而且,“稳定”本该是一种动态的平衡。但一段时期以来,“维稳”权重越来越大,以至于很多时候“发展”服从于“稳定”, “求稳怕乱”的心理和苏联解体的恐惧症使一些改革的步伐日渐迟缓。今天,以“稳定”为借口侵犯民众合法权益、破坏社会规则的事时有发生。针对政府的“维稳”作为,许多人发出批评,“维稳成了一些地方政府的遮羞布,甚至成了一些地方官员滥用职权、徇私枉法的庇护伞”,更有学者提出,政府的“维稳”才是社会不稳的根源。高调“维稳”反衬社会不稳, “稳定压倒一切”的社会治理观念确实需要反思。

最后,政府的角色和职能需要重新设定:应当从社会“当事人”退回到社会“仲裁人”。创办“国有企业”,大办“国家工程”,全能主义、包办主义、家长主义的“大责任政府”管理模式,使政府从一开始就扮演了既是社会“当事人”又是社会“仲裁人”的双重角色。这种双重角色培养和助长了政府的自身利益,使政府在社会管理中很难保持中立身份。特别是在以往计划经济时代,政府作为社会“当事人”,在“劳资关系”中扮演资方的角色,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政府对于劳工团结权的消极态度。今天,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政府从“当事人”退回到“仲裁人”角色的条件逐渐成熟;而且,随着私人和外资企业的发展,劳资矛盾的加剧,政府退回到“仲裁人”的角色的需要更加必要和迫切。因此,政府应该调整立场,站在第三方“仲裁人”的立场上,去审视和建设社会协调和管理制度。

基于以上分析,集体谈判制度的建立和推广可看作是中国政府治理模式变革的标志,因为集体谈判制度的实施意味着政府认可了利益博弈制度的新供给。尽管我们不能把富士康跳楼、杨佳杀警、校园血案、拆迁自焚等形形色色的极端行为完全归结为集体谈判制度的缺席,但有理由相信,集体谈判制度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和减少此类事件(虽然不能把它说成是此类事件的“终结器”,但至少可以把它看成是此类事件的“过滤网”)。为了尽可能少地见到类似现象,我们呼吁尽快引入和推广集体谈判制度,落实劳工三权(团结权、集体谈判权和集体争议权)。

高压锅高压不爆且具优良煮饭功能的原因在于它有专门的出气通道。从政治学的角度看,社会不稳定、社会暴乱、社会群体事件,一切社会无序现象是制度匮乏的结果。集体谈判制度的引入正是增加制度供给的努力。对此,第一,政府应当正确认识劳资关系和劳资矛盾,不应将劳资冲突简单视为对统治秩序和社会稳定的挑战;第二,应正视劳工权益,包括罢工权,对劳工集体罢工和集体抗议行为不必大惊小怪,紧张过度;第三,政府在劳资关系中不能提供有效公正的制度供给,是劳资关系和劳资矛盾政治化的总根源,最终将伤及政府,危及统治;第四,政府应当保持第三方中立者的角色定位,积极提供制度供给,保证劳资双方有一种正常协商和博弈的平台与机制。

(作者系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教授、系主任,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

篇5:协商谈判计划书

第一次协商会议

参加协商会议人员:(协商代表每方至少3人,且为单数)

一、职工方代表:

首席代表:(工会主席)

二、企业方代表:(××公司)、(××公司)、(××公司)、(××公司)、(××公司)首席代表:

三、协商会议主持人:(上级工会指派)记录人:

四、协商双方各有一名会议记录人

协商会议议程

主持人:各位与会代表,根据会议安排 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会议现在开始。首先介绍参加本次协商会议的协商双方代表。双方协商代表分别有 位同志组成,坐在我右手方的同志是职工方代表,首席代表是 工会联合会主席××,其他 位代表分别是 工会联合会委员××同志,工会联合会委员××同志,企业职工代表××同志,企业职工代表××同志,坐在我左手方的 位同志是 区域性非公企业代表,首席代表是××公司 同志,其他分别是××公司 同志、××公司 同志、××公司 同志,××公司 同志.(鼓掌)

下面,我宣布协商会程序、纪律要求:首先,请参会人员将手机调整到静音或会议状态,不准吸烟,不准随意走动,保持会场安静。

1.本次工资集体协商是职工方为争取及维护自身利益,向企业行政方发出要约的,因此,由职工方代表首先发言;

2.双方在协商过程中,要充分阐述各自观点,陈述各自的理由;

3.双方在回应、答复对方提出的要求时,应以理服人,不得出现不文明的言词和过激举动;

4.建议双方都应互相尊重,互谅互让,不得对对方提出的问题采取回避、拒绝或歧视态度,在不违背自身利益的前提下,能退让则退让;

5.本次集体协商,经职工方和企业方共同推选,由 同志担任记录员。协商双方分别自定一名会议记录员。

下面请双方首席代表就工资协商有关议题进行陈述和协商,首先请职工方代表发言。

(协商开始,职工方提协商议题,陈述原因;企业方回应所提议题,同意或否,陈述原因)

职工方首席代表 :(主要说明本区域所辖的企业数、企业规模、职工人数及目前存在的困难,目前职工工资状况,对此次协商的方式、议题做简要介绍)(鼓掌)

我们提出的第一个协商议题是:(对议题做介绍,为什么要提这个议题,这个议题的解决对职工和企业有哪些好处)××经理及企业方各位代表对这个议题要求是否同意?

企业方首席代表 :(就签订工资集体协商表态,答复协商议题,并提出议题存在的问题,提出企业方的疑问)

职工方代表 :(回答企业方问题)

职工方首席代表 :(对第一个议题做总结,并提出谢意)下面请 同志陈述第二个议题。

××:(对议题做介绍,为什么要提这个议题,这个议题的解决对职工和企业有哪些好处)

企业方首席代表 :针对××问题(议题),请我方 同志给予答复。

企业方代表 :(答复要全面、合理,有信服力)主持人:职工方代表对企业方的答复有异议吗? 没有!请记录在案。请职工方代表继续陈述。

职工方首席代表 :今天我们要协商的第三个议题是 问题,由我方 同志来陈述。

企业方首席代表 :下面请我方 同志回复第三个议题。

(注意:在双方讨论过程中职工方代表要有相互交换意见的场景,小声讨论、或示意,表示对对方意见同意或否,然后XX主席开始发言)

(双方协商不统一,出现争议)主持人:鉴于双方意见不统一,分歧较大,建议这一问题请双方代表再做进一步调查论证后再行商议。下面就第 议题的第 个问题进行协商。请企业方代表发言。

职工方代表 :(提出职工的强烈愿望,为什么不能接受企业的条件,表明困难)

企业方首席 :在此问题上我方需要征求其他企业意见后再就此问题给予答复。

主持人:由于双方在关键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双方需要进一步核实有关数据资料,建议暂时休会。双方所协商的第、第、均达成一致意见,十天后将就职工方提出的第 个议题进行第二次协商。现在休会。

第二次协商

参加协商会议人员:

一、职工方代表:

首席代表:(工会主席)

二、企业方代表:(××公司)、(××公司)、(××公司)、(××公司)、(××公司)首席代表:

三、协商会议主持人:(上级工会指派)

记录人:

四、协商双方各有一名会议记录人

协商会议议程

主持人:各位与会代表,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第二次协商会议现在开始。由于第一次协商双方代表就 问

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后经过双方代表历时十天的认真调查走访,并进一步沟通,今天在这里就区域性职工 问题进行进 一步的协商。下面请双方代表陈述。

职工方首席代表 :(通过调查研究目前本地区的情况,用数字来说明问题)

企业方首席代表 :(解释存在问题的原因,就怎么解决做出答复,有针对性的解决,提出解决对策并说明企业目前存在的困难,希望广大职工理解)

职工方首席代表 :(表明职工是理解企业的,愿意为了企业更好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让步)我们表示非常满意。会后我们将此次协商形成草案提交职代会表决。(双方代表鼓掌)

主持人结束语:

经双方代表认真讨论、平等协商,在重大问题上统一了思想,达成了共识,本次协商圆满成功,请记录员将协商记录送双方首席代表确认签字。

篇6:协商谈判计划书

从上世纪末我国开展城乡社区建设以来,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民主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四民”之中,惟有民主选举基本上实现了制度化,村委会全部实现直选,居委会直选范围也在逐步扩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则相对滞后。这是因为很多人对民主的认识较为片面,仅仅认为民主就等于选举,认为搞好了选举就实现民主了。事实上选举只是民主的一个方面而非全部,选举关注的是谁担任领导人,对于竞选成功后的领导人如何进行领导则无能为力,这样容易导致选举出的领导人所作出的决策和所实施的管理是不民主的。协商民主恰好能够弥补选举民主的缺陷,二者有机结合方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社区民主体系。

协商民主可谓是源远流长,无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和为贵”“中庸之道”,还是古希腊雅典城邦的“公民大会”和古罗马的“元老院”都能发现协商民主的影子在里面,而当代协商民主理论的兴起则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西方的毕塞特、曼宁、科恩等政治学家在对代议制民主反思的基础上创立了协商民主理论,他们倡导通过平等主体之间的对话与协商达到一致性的意见和共识,从而提高决策的合法性,以弥补选举民主的缺陷。协商民主强调的是协商主体的平等性、协商内容的公共性、协商程序的规范性、协商过程的充分理性和协商结果的实效性。具体到我国而言,协商民主与我国传统文化高度契合,相对于面对面的竞选可能更容易让大家所接受,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雄厚的社会土壤。但多年来城乡社区群众性自治组织存在严重的行政化倾向,无论是村委会还是居委会都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基层政府组织的一条“腿”,习惯于行政化的工作方式,缺乏协商民主的意识和能力,因此要社区协商真正运转起来,发挥实效,不至于流于形式,除《意见》所要求的几点之外,还应当做到以下三个结合:

一是将社区协商与基层党建相结合。党的建设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纯洁性建设,社区协商与其每个方面都有相通之处,首先,党的思想建设来看,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教育等一系列党的思想教育活动都强调党员干部要倾听群众的呼声,实实在在为人民谋利。开展社区协商活动,则能在协商之中听到群众真实的呼声,了解群众真正的诉求,明确党的工作方向,将党的思想教育活动落实到具体的社区协商实践当中。其次,从组织建设的角度来看,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中明确要求在社会组织中设立党组,通过开展社区协商活动可以发现社区“草根领袖”,如果将这些人加以培养并吸收到党组里面来,一方面可以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社会组织中得到贯彻落实,另一方面还可以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使党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另外,社区协商有利于改进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作风,避免出现“一言堂”和“拍脑袋”决策的情形;有利于完善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制度,压缩基层党员干部的寻租空间,提高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因此,基层党建要与加强社区协商相结合,将社区协商作为基层党建的重要内容,通过协商加强党建,通过党建带动协商。

二是将社区协商与业主自治相结合。社区协商需要建立在协商主体地位平等的基础之上,地位不对等的协商不会出现真正的协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社区大多由若干个小区组成,加强社区协商的基础是建立和完善小区民主协商。小区的主人是业主,但很多小区业主的主人地位却体现不出来,物业公司作为小区的保姆却事实上成为小区的管理者,业主反倒成为物业管理的对象。这种主仆关系的倒置,直接导致小区业主与物业公司的矛盾日益尖锐,物业纠纷层出不穷,严重影响到了小区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究其原因,则是由于单个业主无法与物业公司形成平等的民事合同关系,没有能力与物业公司进行平等的协商与对话,而能够代表全体业主利益与物业公司进行平等协商与对话的业主自治组织——业主委员会,却普遍发育不足。就当前情况来看,全国业委会成立率仅仅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已经成立的业委会也有很多是徒有虚名,无法正常运转。因而,加强社区协商,建立小区协商机制的前提是培育业主自治组织,成立能够代表全体业主利益的业主委员会,建立健全业主自治体系。只有将社区协商与业主自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理顺业主和物业的关系,才能让业主成为小区的主人,才能将小区民主协商真正运转起来。

上一篇:县委关于学树保促百日主题教育的实施意见下一篇:等待春天初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