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开发现状与问题

2024-07-26

水资源开发现状与问题(通用6篇)

篇1:水资源开发现状与问题

当前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一、红色旅游发展情况

**是**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是**精神的重要发源地和传承地。革命战争年代,支前模范**六姐妹名扬全国,孟良崮战役举世闻名;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三线军工、知青下乡、水利移民,**人民战天斗地,留有众多遗迹,红色文化资源遍布**。多年来,**县委、县政府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基调,以红色遗迹为核心,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传承红色基因,红色已成为**的一张亮丽名片,红色旅游成为**新型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近年来,我县坚持以**精神为根,以红色文化为魂,把握机遇,大胆创新,先后建设了孟良崮(4A)、岱崮地貌中国军工文化园

(4A)、**六姐妹(3A)、大崮保卫战纪念馆(2A)、石龙湾湿地公园(2A)等红色旅游景区,成功打造了“红动中国、崮秀天下、世外桃源”县域旅游形象品牌,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红色旅游发展新路子。红色旅游已成为**旅游发展的一面重要旗帜。以孟良崮、岱崮地貌和**六姐妹为代表的**红色旅游被评为“全国**红色教育旅游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区域品牌价值达到130.5亿元,品牌潜在价值298亿元。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县的红色旅游得到了一定发展,在全市红色旅游中处于领先地位,但与周边县区特别是沂南红色旅游的快速发展和在全国的知名度相比,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知名度还不大。孟良崮战役作为红色旅游资源,在省内、国内甚至世界均有一定知名度,但它是作为著名战例举世闻名的,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大,加上旅游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旅游档次和品位还不高,知名度还不够大。

二是体制机制需进一步理顺,开发建设力度不大。内部管理方面,孟良崮旅游区现有孟良崮陵园管委会、党教办、孟良崮旅游开发公司等多个单位管理使用,在开发、投入、建设、宣传、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清问题。外部表现方面,近年来投入不足,缺乏旅游新业态,游客参与度不高,坐等游客缺乏宣传,尚未形成完整的孟良崮红色旅游开发格局,经济效益不明显。

三是缺乏统一规划。红色旅游是**旅游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县虽然做了一些点上的规划,但是缺少统一的红色旅游形象品牌、红色旅游线路和红色旅游产品,在展示内容上存在雷同现象。

四是红色“旅游+”的文章做得不够。红色是**的一张亮丽名片,红色旅游+绿色+生态+休闲+养生是**旅游发展的重点,只有做好红色旅游+的文章,才能更好地带动**经济的发展。

五是缺乏有影响力的强势产品。我县虽有孟良崮、军工文化园、**六姐妹等具有高价值的旅游资源,但还未能开发出高档次的系列产品,红色旅游业仍停留在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的发展初级阶段,缺乏鲜明的旅游总体形象,旅游收入中门票收入比例高,致使旅游产业附加值偏低。

六是资金匮乏,投入严重不足。由于县里地方财力有限,近期很难拿出资金搞红色旅游景区建设开发,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红色旅游业发展。

三、对策和建议

一是编制统一的红色旅游规划。聘请规划设计公司编制全县红色旅游总体规划,整合全县红色资源,形成统一的红色旅游形象品牌、红色旅游线路和红色旅游产品,在展示内容和形式上避免雷同现象。

二是加强政策扶持。建议各级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对我县红色资源开发给予倾斜,完善红色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使红色旅游业逐步做大做强。

2019年7月19日

篇2:水资源开发现状与问题

摘要: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陆地资源的枯竭和新能源开发尚未成熟的状态,人类开始将目光投向了占地球面积71%的海洋,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拥有丰富的矿产、能源、生物、淡水资源,因此对于海洋的开发和利用日益成为21世纪各国国家战略的重点,我国虽然是一个拥有30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的海洋大国,但海洋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离世界顶尖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在海洋技术的探索和使用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键词:海洋资源、海洋污染、海洋管理 海洋资源的分类

1.1海洋化学资源

海水中所含的大量化学物质,在陆地淡水越来越不足的情况下,从海洋中得到淡水已经成为了重要的课题。除了水以外,海水中还含有大量溶解固体和气体物质,其中包括80多种化学元素,各种元素的储量相当可观,如:黄金在海水中的含量虽然非常小,但总量也有500万吨以上,铀有5亿吨以上。据计算,在2.5km3的海水中,除淡水以外,还可以生存32种产品,总价值在30亿美元以上。从经济效益上看,海水价格低廉,取之不尽。目前,对海水化学资源的利用还局限于部分元素,已达工业规模生产的有淡水、食盐、镁和溴等,不难看出海洋化学资源的开发潜力非常巨大。

1.2海洋矿产资源

海洋矿产资源又简称海底资源,包括海滨、浅海、深海、大洋盆地和洋中脊底部的各类矿产资源。按矿床成因和储存状况分为:①砂矿,主要来源于陆地上岩石矿碎屑,经外力总用搬运和分选,在海滨地段沉积富集而成,如砂金、砂铂、金刚石等,②海底自生矿产,由化学、生物和热液作用等在海洋内生成的自然矿物,可直接形成或经富集后形成,如磷灰石、海绿石、天然汽水化合物、海底锰结核及海底多种金属热液矿(以铜、锌为主)③海底固结岩中的矿产,大多数属于陆上矿床向海下的延伸,如海底油气资源、硫矿和煤等。在众多的海洋矿产资源中,以海底油气资源、海底锰结核及海滨复合型砂矿的经济意义最大。

1.3海洋动力资源

海洋动力资源海水运动可以产生巨大的动力资源,如波动能量每秒为27亿kw,海洋中每年波能总量达236520亿kw,表层与深层间的温差总能量为100亿kw,它的热能发电达600亿kw,潮汐能量每年达3500亿Kw。

1.4海洋生物资源

海洋中共有20多万种生物。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海洋每年可以产出3亿吨水产品,海洋向人类提供食物的能力,等于全球所有耕地提供农产品的1000倍,按种类可以分为5大类:海洋鱼类资源、海洋软体动物资源、海洋甲壳类动物资源、海洋哺乳动物、海洋植物。海洋资源开发的现状

8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经济稳步发展,尤其是进入90年代后,海洋产业发展迅速,海洋经济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达20%以上。海洋水产业总产值达1445.27亿元,占海洋产业总产值的50.6%;海洋油气业总产值212.74亿元,占海洋产业总产值的7.5%;海洋盐业总产值为45.5亿元,占1.5%;沿海造船业总产值达193.84亿元,占6.8%;海洋交通运输业的总产值达540.6亿元,占18.9%;滨海旅游业收入达419.75亿元,占14.7%。

2.1海洋水产业

[1]我国海洋捕捞是传统产业。这些传统经济鱼类由于我国近海的过度捕捞,一些名贵的鱼种如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墨鱼等的捕捞量急剧下降,资源衰退严重。不仅产量大幅度减少,而且质量也普遍下降,个体日趋小型化、低龄化,劣质鱼比重不断增加。沿海贝类资源也因过度采捕而呈衰减趋势,如辽东湾的毛蚶资源量,1975年为53万吨,1983年还不足4万吨。

2.2海洋油气业

我国陆架区海域面积达20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含油气盆地面积近100万平方公里,共有大中型新生代沉积盆地16个。我国自60年代以来在海上进行了大量油气资源勘探工作,尤其是1979年引进外资和勘探技术以来,海上石油勘探和开发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1990年底,累计完成地震测线59万公里,钻探井250多口。1980年我国开发的海洋油气田仅5个,年产石油16.57万吨,1995年海洋石油年产量已达927.5万吨,1998年达到1631万吨。我国海洋天然气产量从1993年的2.89亿立方米,到1998年猛增至38.6亿立方米。9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油气业得到迅猛发展,这与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和我国多年来海洋油气勘探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绩是分不开。

2.3海洋运输业

我国现有大、中、小型商港160多个。这些港口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海湾港,共102个;另一类是河口港,共64个,分布在42条入海江河的河口附近。我国主要商港有40多个1998年海洋运输已承担起我国对外贸易70%的货运量。发展中的交通运输网,除沟通我国沿海地区外,还通过众多的国际航线加强了我国和世界各国的海上联系。可以说,我国运输船舶已通行于世界五大洲的各主要港口。

2.4滨海砂矿业

我国滨海砂矿开采程度较低,已建成的国营和地方矿山10余个,地方民采点百余处。50~60年代大多为露天土法开采、采收率较低。70~80年代,采矿设备有所改进,机械化程度也有了较大提高,采收率达50%以上。目前广东甲子锆石矿、南山海独居石、海南岛钛铁矿等矿山开采规模较大。设备较好,可综合回收各种主要工业矿物。

2.5海洋动力资源的利用

在多种海洋动力资源中,我国只开发了潮汐能,其他如波浪能、海流能等仍处于试验和探索阶段。利用潮汐发电始于50年代中期,1958年全国建立了40多座小型潮汐电站,装机容量583千瓦。但由于自然条件调研不够,一些技术未能解决,因此在不太长的时间里,绝大部分下了马,最后只剩浙江沙山电站。70年代初,我国又出现了一次建潮汐电站热潮,共建起10座,结果建成运转的只有5座。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建成投入使用的潮汐电站共8座,设计装机容量为9640千瓦。海洋资源开发产生的问题

3.1海洋污染

①陆源污染物: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沿海地区每年排入海的工业污水和生活

[2]污水约60亿吨。在生活污水中,以东海沿岸的排放量最大,其次为南海沿岸和渤海沿岸,黄海沿岸最小。在工业污水中,也以东海沿岸排放量最大,占总量的50%;渤海沿岸和南海沿岸其次,黄海沿岸最少。②船舶排放的污染物:中国拥有各种机动船只10万多艘,每年进入中国港口和航经我国管辖海域的外轮达几万艘次,将大量含油污水排放入海,如1979年巴西游轮在青岛码头作业,一次跑油380吨。③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污染:中国沿岸分布着几个大油田和十几个石油化工企业,跑、冒、滴、漏的石油数量很可观,每年有10多万吨石油入海。④不合理的海洋工程的兴建和海洋开发使一些深水港和航道淤积,局部海域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3.2海洋生态环境破坏

①过度捕捞:无节制的捕捞海洋鱼类,影响了鱼类的生长和繁殖,导致鱼类数量急剧减少。中国的舟山渔场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曾是世界著名的渔场之一,这里是北方寒冷海流和南方温暖海流交汇的地方,各种鱼类十分丰富。但是,由于当地渔民的过度捕捞,原来此地盛产的黄花鱼几乎被灭绝了。严重地影响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②海岸生态破坏:主要是海岸带的开发破坏了大量的红树林,红树林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统,它的一个重要生态效益是它的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红树林支撑着一个复杂的海岸带生态系统,它的破坏对海岸带的影响最大。海洋资源管理的措施

[3] 4.1 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加强管理总体规划

我国应在现有涉海法规的基础上,重新规划海洋资源立法体制,协调海洋资源保护职能部门、整合各单行海洋资源法律法规,理顺海洋各行业主管部门与国家海洋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协调各相关法律法规之间的关系,扩大海洋立法方面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尽快系统地完善我国的海洋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加紧对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管理,开展总体规划,从国家层面上统一政策,整合现有的海洋战略部署和规划,形成统一清晰完整的国家海洋总体方针政策。根据我国不同海域自然条件不同,在实施国家海洋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进行功能区划和开发规划。

4.2 建立海洋资源综合管理机制

为保证高效合理开发和保护我国海洋资源,应重新审视我国现行海洋资源行政管理体制,对涉及海洋资源各职能部门明确分工并建立规范和固定的的协调机制,鉴于各类海洋资源的关联性建立统一的、更具有实际性的海洋综合管理机构,根据国家的总体经济发展规划,协调各涉海行业和部门间的利益、矛盾关系,保护和可持续地利用海洋中的各类资源,推动涉海企业的产业结构改革和技术革新,不断提升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效率,针对已存在的各类污染现象,秉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使企业将开发利用资源和治理环境的责任一并承担起来,对于一些重污染企业,进行查处和整改,从根源上解决海洋环境污染问题。

4.3 加强宣传教育,提升海洋保护意识

联合国通过的《21世纪议程》,把海洋作为有助于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财富,因此我国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牢固在基层群众中开展海洋环保宣传活动,培养我国公民的海洋保护意识,政府出资污染防治项目,来保证海洋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保证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鼓励海洋保护公益项目的开展,提倡全民参与到海洋保护的事业中来,督促企业自觉提升环境保护意识,加强涉海企业的海洋保护教育,提倡高效、清洁、可持续的海洋资源开发模式,引进国外先进的设备、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我国的海洋资源产业更好更健康地发展。

[1] 百度文库-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现状和对策,http://wenku.baidu.com/view/96e3b98f83d049649b6658f9.html

篇3:水资源开发现状与问题

关键词:农村科技人力资源,总量,技能,结构

不论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中, 还是在发达国家的发展史上, 农村经济的发展一直是重要的问题。只有消除了农村经济发展与城市发展的二元结构, 农村经济才算是得到了真正的发展。而如今的农村问题, 也不再是经济上对农村的扶持, 基本的惠农政策已经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农村经济的发展更多的开始依赖于高素质农村科技人才的引进, 尤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 人力资本已成为提高国民收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争夺各种生产资源的重要性已经排在争夺人力资本之后[1,2]。

湖南是农业大省, 农村劳动力达4000多万人。面对庞大的农村劳动力基数, 湖南要转变发展方式, 实现“四化两型”和富民强省的战略目标, 必须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农村科技人力资源开发以提高农民素质为目标, 使广大农民在自觉自愿参与农村科技研究项目、农业推广项目的活动过程中, 不仅可以学到相应的农村科技知识和技能, 还可以接受农技推广人员传播的科学经营教育, 有利于提升农民综合素质[3,4]。近年来, 湖南省农村科技人力资源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较大的提高。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湖南省农村科技人力资源已难以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调查湖南省农村科技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 分析湖南省农村科技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解决湖南省农村科技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对于加快开发和利用湖南省农村科技人力资源, 把湖南省由一个人口资源大省变成人力资源强省, 实现富民强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湖南省农村科技人力资源现状

1.1 湖南省农村科技人力资源总体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 湖南省农村科技人力资源的开发逐渐受到重视, 农村劳动力的资源总量不断提高, 科技人才的比重也随之上升。全国农村科技从业人员的数量在整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 其中, 在2005~2007年有一些下降的趋势, 而到2008年, 这一数量得到剧烈的增加, 这一变化在2011年得到更加明显的体现, 其数量从68.87万人直接增加到71.45万人, 增长率达到3.8%。与全国相比, 湖南省的农村科技从业人员数量在2005~2008年时基本呈现上升趋势, 到2010年有所下降, 而到2011年又有所上升, 但变化不大。2008年及2011年的人数的增加, 与我国一直以来提倡的科教兴国, 人才强国的政策分不开, 也表现了湖南省对农村科技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视, 以及政策和资金上的大力支持。

1.2 湖南省农村科技人力资源技能状况

由于农村经济中的科技人员所做的工作, 大部分是对实践操作能力有较高要求的, 比如作物培养、土壤分析的科技研究, 都要参与到农业实践中去, 其他的农业生产就更加看重生产技能的水平了。因此, 生产技能素质是农村科技从业人员特别强调的素质。表1中列出了2010年湖南省农业系统国有单位按从业单位和职业技能水平划分的年末工人数。

数据来源:《2011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国有单位的科技人员是农村科技人力资源的最大比例的单位, 因此在反映农村科技人力资源的生产技能素质时, 具有较好的代表性。2010年, 湖南省农业系统的工人从高级技师到初级工, 人数是递增的, 高级技师在2010年的人数只有55人, 而中级工和初级工的数量都各有5万人以上, 并且两者一起占全部人数的50.8%, 占一半以上的比例。总体上符合一个体系技术水平的分布, 但高级技师及技师人数的缺乏, 不利于农业科研水平的提高和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1.3 湖南省农村科技人力资源结构状况

1.3.1 湖南省农村科技人才行业及知识结构

虽然湖南是中部的农业大省, 也是农业人口较多的地区, 但农村科技人才的缺乏, 阻碍了农业、林业、牧业等农村经济行业的科技发展, 也就不利于农业产值的快速增长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图1列出了2010年湖南省农业系统国有单位年末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构成, 并按照行业分为6大具体行业和其他, 按照学历情况分为4类和其他。

按照行业来分析, 2010年全省现有的科技人才为47616人, 从事农业的科技人才最多, 达到17297人, 其次是牧兽8392人, 这两个行业的科技人才分别站到全省总科技人才的36.32%和17.62%, 之后是农机, 也有3433人, 从事渔业的为1305人, 从事农经的人数较少, 为903人;其中, 研究生为高级知识分子, 其从事农业和牧兽的最多, 分别为338人和103人。

从图1中可以看出, 湖南省的农村科技人才分布严重失调, 科技人力资源相对较多的分布在农学、作物栽培学、土壤学、畜牧兽医等专业, 而农业经济这种将农业生产和技术与现代经济管理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管理学人才就相对缺乏, 农业高科技人才就更少了。另外, 在现有的农业科技人才中, 还比较缺乏的就是从事农产品检验检疫人才和农产品深加工的科技人才。而湖南省的农业生产要想走向世界, 必须大力加强农产品检验检疫和农产品深加工的科技培养, 这是走向世界的门槛。

按照科技人才的学历程度分析, 在总量上, 专科生和中专生的人数最多, 占到人才总数的69.71%, 而研究生的人数只有549人, 只占到总人数的1.15%;各学历程度的科技人员在农业中的人数都是最多的, 尤其中专生达到6785人, 专科生达到5738人;其中, 从事农机行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较少, 但专科生和中专生较多, 这是由于农机行业对技术要求高, 动手能力强;而农经行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就较多, 这也是行业特点多引起的。

从图2中可以看出, 湖南省的农村人才结构呈现“金字塔”型, 基本符合农业生产和经营的知识学历的结构分布特征。但高等素质的人才太少, 就不利于科研技术的突破, 不利于农村和农村经济的科学研究和政策制定,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和农业的发展。

1.3.2 湖南省农村科技从业人员地区结构

按照地区划分, 岳阳市和常德市的农村科技从业人员数量远远超过其他市州, 分别为8673人和8357人, 这也是由于这两个市的农业人口较多, 是湖南省重要的农业发展地区;而长沙、湘潭作为湖南省经济最为发达的两个地区, 其农村科技人才的数量只有1794人和1217人, 这是由于这两个地区农业人口少, 经济发展不以农业为重点。

农业系统中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以初级最多, 占到总人数的53.43%, 具有一半以上的数量;正高最少, 只有0.5%的比例。虽然这是符合农业技术水平总体分布情况的, 但正高人数过少, 也不利于农业技术的进步和产值的增加。在各市州中, 益阳市的正高人数最多, 达到24人, 远远高于第二位的农业较为发达的岳阳市, 这是由于益阳市环保洞庭湖, 自然条件优越, 且地方政府注重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长沙的总体农业科技人才不多, 但副高人数占了较大的比重, 中级和初级较少, 这与长沙高等院校多、经济发达、人才集中有关;张家界及湘西自治州经济较为落后, 且以旅游业等第三产业为主要经济发展对象, 所以农业人才较少。

2 湖南省农业科技人才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问题

2.1 农村科技人力资源规模缩减, 高素质人才缺乏

总体表现为湖南省居民总体文化程度相对较低, 低素质人口数量依然很庞大 (居民受教育的年限较低、文盲人口数量较大等) ;各种教育的总体供给能力仍显不足 (义务教育发展基础仍然相当薄弱、部分市州高中阶段的教育发展滞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结构性偏差、优质教育资源严重缺乏等) ;教育设施条件较差 (教学基础设施落后、教育技术现代化程度还很低、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教师队伍缺口较大等) ;教育经费投资力度不够 (湖南省总体教育投入水平低下、义务教育投资中政府负担部分仍然比较低) ;高水平的农业专家、学者数量少, 缺少开拓性和创造性人才 (高职称、高学历, 形成重大农业科技成果的专家、学者少) 。

2.2 科技人才结构失衡, 竞争力不强

湖南省科技人才资源的科学文化文化素质较低, 科技创新人才严重短缺 (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不高、高层次人才极为缺乏、农业生产经营一线科技人才不足等) ;农业人口学历层次较低, 竞争力不强;城乡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差异明显;与东部地区相比, 地区间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差异更加明显;在现有的农业科技人才中, 人才浪费现象仍然很严重, 一部分学有专长的毕业生不到与专业对口的单位工作, 造成学非所用和人力资本贬值, 另外, 从实际工作和创造能力来看, 部分专业人员中还存在高学历、低能力, 高职称、低水平的现象。所有这些都造成了人才结构失衡, 竞争力不强的问题。

2.3 培养体系不全, 市场化程度低下

主要问题是正规学校教育体系过于封闭, 未能向全社会开放, 与当前开放式教育不是很适应 (学校教育只重视正规学历教育、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缺乏必要的沟通与衔接、成人教育缺乏应该有的监督和衡量标准体系等) ;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体系不健全 (以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为主的终身教育网络尚未健全、跨省区跨城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口教育培训几乎是空白、农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严重滞后) ;办学体制的多元化格局尚未形成 (民办教育发展缓慢、国立学校引进市场机制的步伐缓慢、教育投资渠道仍然比较单一、农业职业技术教育还没有引起全社会的广泛重视) 。

3 湖南省农村科技人力资源开发对策

3.1 重视农村科技人力资源的培养, 且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开发科技人力资源, 就是要重视农村科技人才的培养, 并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湖南要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 以人为本的原则, 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发展观, 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政策与措施, 为农村科技人力资源的培养营造一个宽松的选才、育才、用才的政策环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村是农业生产的主要阵地, 农业科技人才肩负着协调“三农”、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重任, 给农业科技人才以发挥才能、实现价值的良好环境, 使其真正成为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纽带。相关政府部门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人才之家, 同时加大舆论宣传力度, 为湖南发展建功立业的优秀农业科技人才树立典型, 树立榜样, 增强农村科技人才的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和“广纳贤才、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社会氛围和创业环境。

3.2建立和完善农村科技创新体系, 提高农村科技人力资源的创新能力

农村领域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是农业与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火车头, 湖南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必定是以农村科技人力资源的创新能力为动力。因此, 湖南省必须将提高农村领域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作为开发利用重点。建立和完善农村科技创新体系, 为提高农业与农村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开拓空间。实施农业科技人才创新战略, 提高农业科技的转化效率。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是人才创新。就湖南省而言, 培养农业与农村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 主要是要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创新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各级领导和科研管理部门要努力为广大农村科技人力资源营造平等竞争的良好氛围, 建立农村科技人力资源库和人力资源市场, 放开搞活, 广开纳贤之路, 善于发掘和大胆使用敢于和善于农村科技创新的年轻人才。同时, 还要不断提高农村科技创新人力资源的质量。除此以外, 要加强对农民群众的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 提高农村科技的应用率, 为高层次农村科技人才创新作用的发挥和高素质农村科技人力资源的再生奠定基础。

3.3 完善农村科技人才配置机制, 改善人才分配结构

人力资源的配置受地域、价值取向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具有较大的难度及复杂性。湖南地域广阔, 各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规模不平衡, 受市场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的支配, 农村科技人力资源的流动复杂, 如是完全依赖市场机制调节, 必然会造成农村科技人力资源配置中的滞后性和盲目性。因此, 加强农村科技人力资源的宏观调控, 建立农村科技人力资源配置机制, 采取多种途径, 大力培养和发现农村中的优秀科技人才, 建立起农村科技人才激励机制。首先, 要培养农村科技人才市场体系, 规范人才市场的动作。要在农村建立起功能完善、机制健全的农村科技人力资源市场和门类齐全的人才库, 形成人才有序竞争机制;其次, 要优化农村经济发展环境, 吸引、留住优秀科技人才为农村经济服务;最后, 要依法治理农村经济和社会秩序, 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参考文献

[1]焦少飞, 张炜.西部农业科技人力资源的现状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 2007 (5) :130-134.

[2]磨玉峰, 黄以平.农村科技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J].安徽农业科学, 2005, 33 (8) :1506-1507.

[3]李国祥.促进我国农业科技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J].科技导报, 1999 (2) :52-57.

篇4:水资源开发现状与问题

一、内蒙古煤炭资源状况

(一)煤炭资源状况

内蒙古是我国煤炭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区域内煤层面积大,分布范围广。全区118.3万平方公里,现已查明含煤面积为1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区总面积的10%。全区101个旗县区中,有67个旗县区储存煤炭资源。全区累计探明的保有储量为2317.1亿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22%。探明储量在1亿吨以上的煤田有19个,100亿吨以上的煤田有6处。其中准格尔煤田储量253亿吨,锡林郭勒胜利煤田214亿吨,呼伦贝尔煤田215亿吨,东胜煤田736亿吨。目前,内蒙古共有各类煤矿1228处,其中国有重点煤矿67处,地方国有煤矿96处,乡镇集体煤矿1065处。形成了乌达、海勃湾、包头、平庄、大雁、扎赉诺尔、霍林河、伊敏、准格尔、神东等10个国有重点煤炭生产矿区以及胜利、白音花、宝日希勒、万利等4个国家重点建设矿区。

内蒙古煤炭资源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是资源分布广、总量多;二是种类齐全、品质优良,以低变质烟煤和褐煤为主,低硫优质煤占总储量的70%,低灰、低硫烟煤又占优质煤的60%;三是煤层埋藏浅、厚煤层多、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相对比较简单、层位稳定、煤田规模大、易开采;四是主要煤系中的共生、伴生矿产资源丰富,为其他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提供了便利。

(二)煤炭生产、消费状况

“十五”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区内外能源市场需求旺盛,刺激了我区能源工业、特别是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煤炭产量增长迅速。2005年全区煤炭产量达到了25607万吨,比2004年增长20.60%,比2001年增长了313.62%,不仅大大超出了自治区“十五”规划9500万吨的目标,也超出了2010年年产量达到13200万吨的远景目标。2001~2005年的5年间,内蒙古共生产原煤8亿吨,向区外输出煤炭4.55亿吨,约占总量的57%。内蒙古已成为我国煤炭资源大区、产量大区和输出大区。截至2005年底,火力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996.69万kw,年发电量达到1070.02亿kw/h,比2000年增长了243.62%。

随着全国能源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国内大型能源企业纷纷到我区投资建设能源项目,推进了我区煤炭工业投资主体多元化,促进了煤炭工业投资的快速增长。特别是煤电一体化、煤化工等项目的实施,推动了煤炭工业向上、下游产业延伸,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内蒙古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内蒙古丰富的煤炭资源曾经并将继续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然而伴随能源开发,特别是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凸现了诸如能源资源问题、能源环境问题、能源效率问题、能源利益问题等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能源资源问题

现代社会广泛使用的能源资源主体仍是煤炭、油气等不可再生的一次性能源资源,其地质资源的生成要以千百万年计,并且这些资源的绝对量是有限的。当前,这些资源的浪费性消耗就是未来可持续发展战略能源资源的缺失。因此,在能源资源战略管理上,应在充分研究能源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认真评估能源需求以及增长、变化的规律和特点,在尽力提高能源资源的采储比、推进能源资源节约的情况下,有效地促进能源生产和需求的平衡。在能源产业管理战略上,鉴于小型能源生产企业的资源采储比普遍低于大中型企业,在能源资源富集地区要限制小型能源企业的发展。

(二)能源利益问题

一批中央企业在能源资源开发中担当主力,加快了能源开发。但是由于利益分配机制尚未理顺,中央企业与地方企业、政府和当地群众之间的利益冲突正在不断升级,已经影响了未来能源的有序开发。目前央企和地方煤矿相比,同样采1吨煤留给县级地方财政的实际可支配收入相差8~9倍;而且对地方长远产业规划缺乏统筹考虑。许多能源产区地方政府都不甘心央企从地方廉价输出一次性能源产品,希望借开发之势发展附加值更高的能源利用和深加工项目,保障地方的长远利益。例如煤炭主产区希望摆布更多的电厂和高耗能项目,但从事能源一次性开采的中央企业基本上不考虑地方的规划,许多地方的长远产业发展规划多年来仍然是“一纸蓝图”。

在煤炭主产区,一方面是外来资本的扩张与积累,另一方面是当地群众和地方政府的利益争夺。由于利益分配失衡,导致畸形的开发态势。始于2003年下半年的晋陕蒙地区资源争夺热,使一些地方以割让资源为条件饥不择食地引进能源开发和利用项目,为今后的有序开发埋下了重大安全隐患;更有甚者,个人通过各种手段从政府那里买下一块资源,以便日后倒卖资源发大财,这种炒卖资源的行为不仅滋生腐败,更重要的是扰乱了正常的开发秩序。

(三)能源环境问题

内蒙古煤炭资源富集地区均分布在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带。这些地区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相当严重,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在煤炭的开采、加工、储运、燃烧使用过程中,会破坏地表,污染地下水资源,排放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烟尘,造成大气污染。火力发电需用大量的水资源,会进一步加剧水资源紧张状况,而排出的废水又会污染河流湖泊及地下水。资料表明,平均每开采万吨煤炭可造成草原或农田塌陷0.2公顷,开采1吨原煤需排放2吨污水。

内蒙古西部、晋陕蒙交界地区的能源开发区生态原本就十分脆弱,随着开发力度的加大,地质灾害日渐加剧,地下水枯竭,地表植被大面积枯死。但目前采空塌陷区没有明确的赔偿机制,采空区的生态治理和恢复投资在煤炭生产成本中列支较少。

(四)能源效率问题

当前,我们的能源开采、运输、加工转化以及利用效率还很低,一方面是能源短缺,另一方面,能源浪费又是惊人的。从能源利用效率来看,目前我国的能源综合利用总效率仅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考虑到开采、运输

后,我国能源总效率不到10%,这就意味着90%左右的能源资源在生产、加工转换、输送、储存和终端利用过程中损失和浪费掉了。2005年中国每万元GDP能耗为1.22吨标准煤,与发达国家或发展水平相当的国家相比差距较大,每万元产值的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1倍,是OECD(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国家和地区的4.3倍,更是日本的9倍。而相关数据资料表明,内蒙古目前的能源利用效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得多。2005年内蒙古每万元产值能耗为2.48吨标准煤,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多;单位工业增加值耗能水平为5.67吨标准煤/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19倍。与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的广东省相比更是分别高出3.14倍和5.25倍。我区90%的小煤矿采用非正规采煤方法,资源回采率仅为30%。 这些数据既反映了目前的能源使用浪费,但也充分表明了内蒙古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潜力是巨大的。在节能增效方面,可以大有作为。

三、推进内蒙古煤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思路

能源资源属于战略性资源。在能源资源的开发、转换、利用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外部性,就是说能源资源不仅具有私人产品的性质,同时它也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的性质,这就决定了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仅仅依靠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更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进行强有力的调控。事实也表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能源问题上都有政府的介入和干预。对于煤炭这个战略性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央和地方政府必须统筹考虑开发规模、资源接续、产业升级、替代产业的培育、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规划方案。

(一)坚持节能为本,尽快修改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应尽快修订节约能源法。我国的能源形势、管理体制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现行法律已经不能适应实践需要。许多规定过于原则化,倡导性条款多,惩戒性条款少,缺乏强制力和可操作性。通过修订,完善政府节能管理、监督和服务体系,形成统一负责、分工协作的节能管理体制。加强节约能源法与可再生能源法的衔接,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交通和民用领域的应用。明确国家鼓励节能的经济政策和具体措施,建立“谁节能,谁受益”的机制,不能纵容个体浪费,代价却由社会来承担的行为。建立以节能为导向的财税价格政策体系,将现行消费税征收范围扩大到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及其产品,逐步调高税率,使之与节能需要相适应,最终达到提高用能成本,激励市场主体自觉节能,遏制能源浪费的政策效果。全面实施资源税以储量计征的办法,规范和提高税率,防止资源浪费和破坏性开采。

建立以节能为导向的市场准入制度。尽快制订和完善各类产品能效标准、行业能耗准入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公共建筑用能设备运行标准。对主要耗能行业和产品要实行适度超前的能效标准,逐步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明显缩小与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促进企业加快高效节能产品的研发生产,引导社会消费。

严格节能目标责任制,实行节能工作问责制。各级政府在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报告中,要专门报告节能工作情况。建立适应节能需要的统计体系和工作制度。

(二)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体统资源环境成本

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存在多方面的缺陷,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其建立的基础是纯粹经济系统分析,对与经济活动关系密切的资源环境系统没有加以考虑,没有体现资源价值,没有计入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及其损耗;其投入产出核算未涉及存量与流量之间相互关系。对于生产者而言,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也没有将环境资源作为生产者的资产进行核算,使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建立在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基础上。为此,应通过“绿色CDP”和建立绿色会计系统,将资源与环境的真实价值反映在其中,将其作为考核能源开发地区和企业的指标,从制度上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同时要明晰全要素产权,扭转传统的生产要素观念,将产权变革的视角从资金、劳动力及其他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等领域扩展到资源、环境等生产要素,从产权上对其加以明确,并根据实际建立起市场化的产权交易规则,通过规范的市场行为和活动,实现资源、环境类生产要素产权的有序让渡。在不断拓宽自然资源有偿使用范围的基础上,建立自然资源全过程有偿使用制度。资源有偿使用的内涵不仅要包括开采价格和附加开发成本,还要包括资源恢复、处理和更新的费用。

(三)尽快建立资源与环境损耗补偿机制 能源资源(主要指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必然造成资源价值的改变。如果资源的产权关系是明确的,成本结构是合理的,那么,这种损耗就可以通过能源产品供需双方的等价交换而得到合理的补偿;反之,如果能源产品的价值与价格相背离,能源产品购买地区的经济发展就是以牺牲能源开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为代价的。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一个国家或地区只有当其全部资本存量(自然资本、人力资本、产品资本)随时间推移保持一定增长时,其发展才是可持续的。为此需要建立可持续收入的概念,即将资源的折旧也纳入到产品的销售价格中,使能源开发主体可以通过能源产品的市场交换获得对资源进行补偿的合理收入。在此可以采用用户成本法和净价格法,通过对资源总储量、开采量、开采年限、开采成本、资源租金的分析,借助资源总价值的计算来实现。

需要尽快建立地区之间合理的贸易协同关系。因为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带的社会经济发展呈现非均衡状态且差距愈显扩大,加上国内统一市场的建立和运行,有可能使建立在市场运行关系基础上的环境问题、利益问题变得更加突出。西部欠发达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在贸易结构上的不对等,东部发达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与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西移以及东部在发展过程中得到的西部地区以资源、环境、效益为代价而给予的支持,都使得各地区在环境破坏的责任、环境保护的能力、经济利益的分配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分歧,而不同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科技竞争能力、人力资本存量等可持续发展方面所表现出的严重不对称,又使得地区间的贸易关系日趋复杂,使西部资源输出地的贸易条件不断恶化。所以,建立协调各地区贸易关系的统一规则显得十分紧迫而又非常必要。

(四)建立规范有序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内蒙古环境问题欠账多,历史遗留包袱重,国家应加大对内蒙古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具体规定二定时期内向内蒙古转移支付的比例和递增比例,以确保中央财政向内蒙古转移支付的份额,重点支持内蒙古经济建设和环境治理。

针对内蒙古工业发展畸重,能源工业又以煤炭开发为主的状况,中央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地方政府所采取的结构调整政策,特别是在一些产业互补、产业替代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领域,中央政府更应给予大力扶持。应对一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可再生能源开发产业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政策、减免税收政策。当前,由于地方财力有限,资金配套政策实际上限制了内蒙古争取中央建设资金的能力。因此,从“补偿”的角度出发,对有关资金配套的要求改为将项目建设资金由中央财政全额转移支付,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五)坚持多能并举、环境优先,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在积极有效地推进节能增效的基础上,通过产业政策引导,大力调整能源生产、消费结构,有计划、有步骤地减少煤炭等常规能源的消耗,鼓励和支持天然气、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的生产和消费,逐步增加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

中国能源消耗的70%以上来自煤炭,而采煤产生的甲烷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占据首位。有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煤层气资源总量为31.46万亿立方米,相当于450亿吨标准煤,其中尤以晋陕蒙含气区煤层气资源量最大,为17.25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煤层气资源总量的1/2以上。其中,内蒙古境内2000米以上浅煤层气资源估计储量为7万亿立方米。如果在各个矿区对煤层气加以开发利用,将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篇5:水资源开发现状与问题

科技体制的行政性使整个科技资源仍然是一种以计划为主的行政性调控,在研究与开发人力和经费投入方面都以政府行为为主。科技资源的配置基本上不以竞争、供求、价格等市场机制为配置手段。在科技资源与经济发展两系统方面,科技资源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沟通与合作很少,难以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

4.2 对“科技资源是‘第一资源’”认识不足

科技资源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创造性资源,是潜在价值大大高于自然资源的“第一资源”。这一点无论是从历史上的蒸汽机时代和电力时代的到来,还是从今天信息时代和生物时代的到来,都可以加以证明[5]。然而,在从理论认识到实践上给予科技资源“第一资源”的实际地位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存在较大差距,认识还很浅薄,主要表现在研发经费投入和研发人员人均经费过低(表9)。这是困绕我国科技资源合理配置的核心问题。

表9 科技资源配置现状

Table  9  Depoly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ources

研发人员 研发支出 人均经费

国家或地区 (×10[4]人)(×10[8]美元)(×10[4]美元・人[-1])

美国94.92    1791.318.9

日本94.58    1330.214.1

德国47.50    550.0 11.6

韩国15.61    122.4 7.8

新加坡 0.95 9.7 10.2

中国台湾 7.01 47.2   6.7

印度28.97    23.9   0.8

中国142.78 34.3   0.2

资料来源:参考文献[6]。

4.3 科技资源配置失衡

4.3.1 企业未能成为科技资源的主体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当是科技活动的主体,也是科技资源的主体。在我国,市场机制的引入使国有企业得以改革与调整,但由于改革不够彻底,使国有企业未能将竞争压力转变为主动寻求技术创新的动力。目前我国的科技创新相对集中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并且部分科技资源游离于企业与市场之外。1996年我国研发经费的分配比例是政府属科研机构占41.1%,大大高于美国(10%)、日本(9%)、英国(13.8%)、韩国(18.8%),企业所占比例仅为36.8%,大大低于美国(71.1%)、日本(66.1%)、英国(65.9%)、韩国(73.0%)[3]。

4.3.2 研发机构占科技经费支出的比例偏低 1997年在我国科技经费筹集额中,研发机构占科技经费总支出的45.3%,比1996年的32.6%和1995年的32.3%高出13个百分点,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明显偏低[3]。

4.3.3 研发内部三类支出的比例中,基础研究支出所占比重太低  1997年我国基础研究支出仅占研发支出总额的5.7%,这一比例数字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也与我国政府要求的10%的目标相距甚远,其结果只能是新产品、新工艺的创新水准不高。发明专利在三类专利中所占比重较小,最终使得高技术产品进出口逆差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4.3.4 资源的农业投入偏低 作为我国重中之重的农业,科技资源投入过低,这与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极不相称,也与世界各国有很大差距(表10)。就整个农业科技财力资源投入水平来看,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财力资源投资仅占全国科技投资的4%左右。这一极低投入水平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与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表10 农业投入水平的国际比较

Table  10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n  agricultural  devotion(%)

指标中国 发达 发展中国 世界

国家 家和地区 平均

农业科技投资占

农业总产值比重 0.17~0.27 5 0.5 1

资料来源:参考文献[2]。

4.4 科技资源使用效益不高

该问题表现在我国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技术成果转化率低。1995年我国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全部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为8.5%,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工业制成品出口额比重

篇6:水资源开发现状与问题

鞍山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文章对鞍山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诸如地勘费投入不足,队伍萎缩,矿山环境治理欠帐,矿产资源采选、出口成本大,矿山下岗职工就业等问题,进而针对上述问题就进一步搞好鞍山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利用,提出6条对策建议.

作 者:康志刚 KANG Zhi-gang 作者单位:鞍山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辽宁,鞍山,114001刊 名:中国地质矿产经济 PKU英文刊名:CHINA GEOLOGY & MINING ECONOMICS年,卷(期):15(12)分类号:F124.5 F407.1关键词:鞍山市 矿产资源 开发利用 对策建议 地质勘查工作

上一篇:法语祝福语集锦下一篇:2023年春八年级下期班主任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