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和问题

2024-07-12

新疆兵团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和问题(精选6篇)

篇1:新疆兵团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和问题

摘要:本文从政府对兵团农业信息化的重视、不断加大投入,以及新疆兵团近年来信息服务体系和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分析了当前新疆兵团农业信息化发展状况,并也从4方面探讨了兵团农业信息化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新疆;兵团;农业信息化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3个地州,67个县市境内,是作为一个体制独特、计划单列的大型农工商企业集团,农业的支柱产业功能更加突出。兵团的农业发展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集约农业转变的关键阶段。用现代农业信息技术装备兵团农业对加速发展农业信息化建设意义重大。将快速提高兵团农牧团场的农业科技应用水平,对推动农业生产发展,提高产值、降低成本、促进科技进步,有着不可估量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将会给兵团乃至新疆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1 新疆兵团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1.1国家和兵团各级单位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给予重视。逐步加大投资力度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已经把信息化建设列为重点工程,政策和资金的倾斜,为快速发展兵团农业信息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兵团“十五”期间加大了作物种子、肥料、播种、灌溉、收获和田间数据采集等方面的高新技术推广力度,提高了农作物种植、管理、收获的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尤其在农业节水方面,截止2004年全兵团已有1/3的耕地实现了节水灌溉。2000年春季,兵团开始实施国家“863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新疆兵团示范区”项目建设,在兵团推广应用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兵团农业开始逐步由传统生产技术向以农业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现代精准农业过渡。《兵团农牧团场信息化集成与示范》项目被农业部列为“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重点项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七十七团为加强信息化管理,确保信息化顺利进行。该团决定利用三年时间整合现有农业信息资源,对团场的农业、畜牧业、工业等生产管理、经营进行全程信息化改造,搭建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平台,形成一整套科学规范的信息化团场管理模式。

1.2兵团农业信息化发展初步形成规模。信息体系逐步完善

兵团农业信息体系基本建成,并积极开展了工作。各信息服务部门设有专门从事农情信息工作的采编人员和负责信息网站维护的专业技术人员,大部分的农业部门都配备了专、兼职的农情信息工作人员,农业信息网络逐步成形完善。兵团信息中心开发的兵团农情信息专网,通过兵团信息中心网络平台,上与农业部信息中心相联,下与14个师和二、五师的28个团场相联,实现了农业信息网络化管理。网上链接了中国农业信息网、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中国棉花信息网、中国标准信息网等专业网站,既实现了兵团、师、团三级农情信息网上上报、各类数据自动汇总、文字资料分类入库管理,又可实现农情信息的上传下达,兵团、师、团三级相互传递政务信息、科技资讯和市场动态,为各级领导宏观决策和生产经营提供信息服务。[!--empirenews.page--]

1.3农业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渗透到农业生产各方面

农业信息化是指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全面实现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营销、农业科技信息和知识的获取、处理、传播和合理利用,加速传统农业改造,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管理和经营决策水平。促进农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的过程。信息农业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1)农业基础设施装备信息化;(2)农业技术操作全面自动化;(3)农业经营管理信息网络化。

兵团有多项农业科技成果试验、示范推广的优质棉基地,也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新科技示范区和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实施单位。为了进一步推广兵团六大精准农业技术,全面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兵团进行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管理系统的试验示范工作。经过几年的建设,农业信息技术如地理信息服务系统GIS、棉花栽培管理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平衡施肥计算机推荐系统、自动化灌溉系统等12个子系统已经或正在开发应用,并初见成效。

兵团研制的滴灌控制系统采用单片机控制方式,对土壤水份进行自动监测和数据储存。具有移动性强、控制范围大的特点,可以利用手机移动通讯网络进行远程遥控及双向通讯,只要在移动网络服务区,无论任何一部电话或一部手机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实现远程遥控。

部分师、团根据农田面积大、管理人员较少的状况,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农田管理水平,开发研制农田管理信息系统,使传统的农田管理由人工现场管理转向了远程控制管理,节省人力,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管理的综合水平。

在农业实践中,不少团场结合实际,建立了棉花生长模拟系统和棉花智能决策系统,在计算机上实现对棉花生育过程及产量的模拟与预测,为棉花生产超前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根据最新信息和作物生长发育阶段定时提供作物栽培操作规程;根据生产管理、生产实际需要提供实时在线技术咨询、服务;提供多项区域性农业种植计划优化方案,供辅助决策。兵团农业信息化发展中的问题

兵团是屯垦戍边的农业企业群,多数农场都建在交通和通讯比较落后的边境,点多面广,遍布全疆。农场企业的网络建设困难较大。通过近8年多的组织实施,兵团农业信息化工作已取得了显著的效益。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以传统农业为基础的、集农业工程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一体的精准农业技术已渗透到兵团农业发展的诸多方面,为兵团农业新技术革命注入了活力,成为推动兵团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新疆兵团的农业信息技术应用,虽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和实施。但在一些技术方面。仍缺乏深层次的研究和应用,依然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1)各地农业信息化应用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在农业基础条件较好的农业师,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广泛,效果显著。而条件相对较差的农业师等地,信息技术应用较少。兵团是屯垦戍边的农业企业群,多数农场都建在交通和通讯比较落后的边境,点多面广,遍布全疆,农场企业的网络建设困难较大。条件较好的农场和垦区已着手建立自己的信息网络系统,但由于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真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农业生产面向市场、抵御竞争风险的能力还很脆弱。就全兵团而言,要形成协调统一的农业信息网络系统,运用现代先进的农业信息系统软件,建立与兵团大农业配套的各种数据管理系统等,还有很多工作要做。[!--empirenews.page--](2)缺乏统一规划和指导,存在着重复投资开发的现象。目前有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的师、团,大都是根据自身实际和农业发展需要来开发各类智能化农业信息系统,或是从国内外引进,或是自主开发,或是联合开发。同时,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上的主导作用也发挥不够,在制订规划和政策、加强立法、增加投资、统一领导、科学规划等方面,缺乏规划、缺乏管理、缺乏协调、缺乏统一。

(3)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的步伐。农业信息化特别是农业自动化需要的物质资本积累稀缺,制约了农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更表现为信息载体以传统的纸质为主,信息数据库少、信息容量小,在信息传输上。数据传输网络出现断层,信息到达最终用户难。目前,部分团场、连队在具体应用中,很多是通过自设的微波通信系统,或是利用GMS网络来达到传输信息的目的,网络设施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信息技术的推广和普及。

(4)农业信息化人才匮乏,研究团队不完整,后备力量较弱。一是管理人员信息化知识更新缓慢,跟不上信息化发展步伐:二是信息分析、信息技术开发人员严重不足,使大量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仅停留在低水平开发状态;三是基层信息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能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人员比例很低。又由于农业自身的效益比较低,人才待遇差,不但优秀的IT人才不能流入。而且自己培养的人才也大量流入二三产业。近年来,疆内各高校毕业的信息或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进入农业信息化领域的也非常少。

综上所述,兵团应着力研究农业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动兵团农业信息化建设。

篇2:新疆兵团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和问题

(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四川南充637000)

【摘要】农七师137团在近几年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全方位、多渠道、深层次的开展农业结构调整,逐步形成以种植业为主、发展壮大林果业、做大做强畜牧业三足鼎立的良性发展格局。文章总结了团场取得的主要成绩,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来促进团场发展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137团农业发展问题建议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2013年农七师137团完成GDP3.8亿元同比增长17.5%,实现职均收入3.2万元,比上一年翻一番。

(一)完善政策,进一步推动土地承包改革

坚持职工定额身份的两费分离,经营地促进团场职工增收的改革,通过完善政策,加强行政引导,认真落实土地承包长期固定,全费自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生产经营机制,团场与连队,连队与承包职工间的责、权、利三者关系进一步明确;实现了全团合同签订率、费用自理率、农户还贷率连续两年达到100%。

(二)围绕三足鼎立的格局,不断优化种植农业结构

按照农七师党委提出的结构要调高、调优、调精的要求,立足团场实际,确定了依托三大产业,建设三大基地,形成三足鼎立的团场经济发展思路。在产业结构调整上从大处着眼,从长远考虑,往科学发展上谋划,做到不盲目、不犹豫;在战略上坚持做系种植业,发展畜牧业,做大林果业,拓展加工业的思路不动摇;在种植业上,紧紧围绕产业化发展调结构,咬住糖、酱、饲料加工和畜牧业的带动不放松,合理计划布局,逐步形成了棉花、番茄、玉米等大作物格局。

(三)发挥区域优势,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一是根据市场气候、土地情况确定种植和产业发展方向。通过大力推广新技术运用,引导承包户朝着产业化发展方向调整种植结构,加速了产业化的形成。二是畜牧产业发展进一步增强,通过规模养殖、乳品、饲料加工和粮食烘干,有利的拉动了饲草饲料种植。形成了完整的团场畜牧业产业链。

(四)落实常规技术,加快农业新科技,新技术推广应用

1.大力推广玉米露播和滴灌技术。全团制种玉米平均产量达到490公斤高产达到700公斤,饲料玉米平均产量达到900公斤,最高单产达到1200公斤。

2.大力推广棉花超宽膜高密度栽培技术。实现棉花平均产量近400公斤,职均收入,团场整体效益稳步提高。

3.积极推广甜菜露播和机采机收技术。每亩地节省地膜40元、节省定苗、人工切削、装车费用200余元,使甜菜露播,机械采收成为一种新的种植模式,既减少地膜污染,节省了劳力,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收益。

二,存在的问题

(一)棉花的种植、加工、销售不畅

部分棉花,棉籽流向市场,榨油设备闲置,使棉花种植无油渣还田,影响了培肥地力,限制棉花产量的提高,影响棉花产业链的延伸和棉花产业大发展。

(二)对园艺业发展缺乏顶层设计,长远规划和清晰的发展思路

没有把园艺业按照做成产业的理念经营发展,仍然停留在为项目而项目的初级阶段,致使园艺项目管理粗放,效益较差;团场经济实力有限和园艺业前期投入大,投资时间长,见效慢的矛盾现在还不能很好的解决。

(三)养殖地缺乏长远规划,运作欠缺规范

不少奶牛养殖户建设标准起点太低,基础设施太差,人畜混住严重,没有太大发展空间。既给动物防疫工作带来相当难度,又给居民身体健康和畜产品安全带来威胁。部分养殖户单纯的追求经济效益,一味的节约成本,投入太低,不但造成产奶量太低,还威胁奶牛的健康,死亡淘汰率普遍偏高。

三,优化137团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土地承包政策,优化农业生产布局

继续坚持土地承包长期固定的承包政策不变,坚持职工定额身份地和经营地并举的效益原则,坚持全费自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生产经营机制,坚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方向,通过不断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加工和各项配套服务体系确保团场经济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抓住机遇,加快团场城镇化建设步伐

以师党委建立胡杨河市的城市规划为发展契机努力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城镇建设,打造城镇化发展平台,落实十二五规划的各项工作目标。

(三)立足畜牧业发展优势,做大做强团场畜牧产业

篇3:新疆兵团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和问题

1 信息化在兵团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助推作用

众所周知信息时代是以信息为中心, 而传统农业的经济结构重心是资本和资源, 如何把资本和资源实施共享, 实现其时效性和实效性, 追求农业的最大效益是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最为关键的技术问题。如果在农业各项工作中全面应用信息技术, 为农业管理者、生产者和经营者提供全方位实时信息则弥补了传统农业的缺点, 并使传统农业向产业化发展飞速前进。农业产业化的实质就是把大市场和生产者结合起来, 这结合的枢纽恰恰就是信息化, 生产者获得从产前的市场信息到产后的生产加工、包装、运送、中介组织等全方位服务, 使他们依据市场需求优化配置生产要素, 合理安排生产, 通过信息流使物质流、能量流、资金流在时间、空间及流量上取得同步协调。信息化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拓展其活动空间, 增强其经营能力, 提高其市场流通效率, 信息化是农业产业化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2 兵团农业产业化、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对兵团农业产业化、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足

资源分散、缺乏共享、社会化程度低造成了信息化在农业产业化中的应用还比较薄弱。兵团领导已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重要性, 但目前还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法, 也不了解所需要的支撑体系。从而导致兵团农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还很落后, 与内地发达城市的差距甚远。政府方面投入不足, 资金匮乏、无相关政策、缺乏人力, 更没有组织机构。涉农企业及务农劳动者信息化意识淡薄, 对国家、兵团下发的信息化政策文件缺乏理解和落实, 始终停留在传统农业的产销模式中。信息资源作为一种战略资源的重要性还没有被人们普遍认识。

2.2 信息网络的基础设施不完善

目前通信网络已覆盖兵团大部分地区, 电信的光纤网络也在基层连队铺展开来。城镇家用电脑普及率达到53.68台/百户, 团场、连队家用电脑普及率达到4台/百户, 连队光纤网络宽带通达率达到77%。基本具备了网络传输的必备条件, 但部分偏远地区的通讯问题仍未解决, 家用电脑的普及率也很低, 需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个别部门虽然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系统, 但是各部门之间应用系统不能互联互通, 网络的共享、共用水平低, 网络信息安全存在隐患。

2.3 兵团农业信息网络实用性低, 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善

兵团农业信息网络应用水平低, 网络体系不健全, 资源结构不合理, 共享程度低, 信息量过剩与不足并存。农业信息网络目前主要应用在信息浏览方面, 宣传、汇报、直观反映的信息量过多, 重复现象严重, 指导农民生产决策及管理技术的信息量较少。无组织机构进行信息的整合和反馈, 更新过慢, 基层缺少采集、管理信息的专业人员, 致使网络信息实时性差, 影响了运行效率, 降低了使用价值。软件建设上建设了统计数据、地理地籍、农情资料、科技信息等专业数据库, 但仍然缺乏大型实用数据库, 面向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开放型数据库就更少了。

2.4 资金投入不足, 信息化管理人才稀缺

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 资金是发展的保障前提, 然而兵团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融资渠道太过单一, 仅靠政府划拨经费, 这使得信息化建设变得被动。同时用于研制信息化产品的经费不足, 信息基础设施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投入不够。兵团务农劳动力大多文化程度不高, 没有信息化意识, 对信息化也不了解, 很多农民可能都没有上过网。信息网络的建设、管理急需一批专业人才, 应当不仅精通网络技术, 并且熟悉农产品流通, 具备一定的经济知识。由于对农业信息网络人才不够重视, 培训机制不完善, 致使农业信息网络人才相当缺乏。

2.5 龙头企业未能起到模范带头, 指导学习的作用

兵团目前拥有自己网站的企业只占到5%, 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企业占到80%。而兵团农业的代表企业西部牧业, 是兵团产业化发展的龙头企业, 目前尚无自己的网站, 仅仅实现了企业内部财务信息化。这使得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产销方式还比较落后, 在信息化管理方面未能起到带头示范作用, 但随着信息化的发展, 西部牧业也在做积极的努力, 申报专项研究课题, 与高校联合研究企业信息化管理营销模式, 但是仅限于起步阶段。工业领域的代表企业是新疆天业 (集团) 有限公司, 该企业是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的大型国有企业, 新疆天业基本实现管理信息化, 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目前拥有自己的网站和比较健全的信息化管理体制, 但涉农面窄。除此之外, 阿克苏新农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新疆绿原糖业有限责任公司等14家企业被确定为兵团首批企业信息化软件应用试点单位, 但这些单位均无自己的网站。

3 信息化推进兵团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建设的建议

3.1 政府应发挥积极引导作用, 加大投资力度, 保证资金到位

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农业, 农业的发展密切关系着国计民生。然而农业又是风险高、收益低且需要政府支持和保护的产业。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扶助。政府应重视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应该设立专门的机构为农业信息化服务, 召集专家、管理人员共同组成农业信息化管理办公室, 全面调查、论证, 制定科学的规划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应将农业信息化提高到战略发展的高度, 是兵团的一大重要建设项目。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力度, 加大资金和人力的投入, 以政府有关部门为主积极建立农业信息网络, 为农业生产和经营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系统化的农业信息支持。

3.2 加快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进度, 充分发挥其效能

政府应当宏观调控, 微观治理, 对信息化基础网络建设要实行统一规划, 统筹安排, 分层次推进, 使网络建设最大限度公用化, 各级政府要加强各等级的农业网站建设, 要建立农业信息化测评体系, 制定相关的激励机制, 要充分利用现有广播电视网络、电话网络、计算机网络和卫星传输网络等信息传播媒体, 围绕建立农产品市场体系、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广先进农业技术, 积极开展广泛的信息建设和服务, 把有效的政策、科技、市场等信息, 通过各种途径送到农户手中, 真正为农业产业化服务。

3.3 加强农业资源与信息平台的整合

加强信息整合, 建立资源目录体系, 为信息资源的汇总、交换和共享提供平台。在信息平台的研究上, 力争将各种农业服务流程、应用软件、硬件和各种标准联合起来, 创建一个融多种技术手段和多种工作方式, 对内整合业务、对外提供服务的涉农信息平台框架, 充分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 增强信息服务的实时性。加强与涉农部门的沟通与协调, 建立信息交换制度, 改变信息重复采集、分割拥有、垄断使用和低效开发的局面, 促进各级农业部门、农业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

3.4 加快培养农业信息化人才

农业信息化建设需要一批专业人才, 兵团政府应加大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力度, 注重信息化人才的综合培养, 同时必须把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作为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一项紧迫任务来抓。兵团可通过以下三条路径培养信息人才: (1) 大力开展农民培训教育和信息化教育, 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 用于指导生产和发展流通。 (2) 加强培育计算机应用、信息服务、系统集成的信息技术企业。 (3) 培育兵团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以信息化标准建立管理新模式, 为兵团农业产业化提供示范指导作用。

3.5 规范农业信息化标准, 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信息化法律法规需要进一步完善, 尤其在农业信息资源管理、市场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应尽快规范, 为提高农业信息的权威性, 法律法规就必须规范经营者和使用者的行为, 使农业信息化发展呈健康状态, 起到促进良性循环作用;其次建立农业信息化标准, 该标准应与国际标准兼容、与国家标准相统一, 以提高信息的准确性, 重点是农业信息网络标准、网络接口标准、信息流程标准和采集编码标准等方面;最后制订有利于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优惠政策, 发挥其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庆然, 信息化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化的深层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06, 34 (21) .

[2]吴磊, 信息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助推器[J].农业产业化, 2007, 03.

篇4:新疆兵团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和问题

关键词: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问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中图分类号:S72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4)03-0069-03

退耕还林工程是国家实施的六大林业工程之一,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的生态工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所处的地区多属沙漠、戈壁、盐碱滩地带,植被稀少,生态环境异常恶劣。40多年来,兵团延续革命精神,在漫漫的黄沙地上播撒绿色的种子,实现了农区条田林网化和居民点绿化,特别是2000年开始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将绿化工作推向高潮。

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兵团按照国家退耕还林的相关政策,结合自身实际,坚持生态优先、兼顾效益,注重质量、稳步推进和先易后难、逐步突破的原则,让退耕还林工程真正改善生态、提高职工收入,发挥了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并进的良好带动作用,为兵团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作出了积极贡献。实施退耕还林工程10年来,兵团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建设之路,截至2008年末,兵团实际完成退耕还林面积2658万hm2,其中完成退耕地还林面积1128万hm2,封育153万hm2,工程实施单位涉及兵团14个师、12个团场,共享受国家政策补助资金1669亿元。据调查,兵团退耕地还林保存面积1103保存率977%,合格面积837万hm2,合格率75.9%,达到了国家干旱地区造林标准;宜林荒地封育保存面积1554万hm2,保存率963%。

1兵团退耕还林取得的成效

兵团退耕还林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生态和经济兼用树种,既改善了生态环境,遏制了草场的沙化、荒漠化和盐渍化,同时大幅度提高广大职工的收入。新疆是中国特色经济林的重要产区,为发挥当地光热资源丰富、品种资源独特等优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原则,兵团在退耕还林工程中,因地制宜地提出了经济林和生态经济兼用林种植、乔草结合、灌草结合、灌木林种植等4种种植模式,取得较好成效。

1.1经济林和生态经济兼用林种植

兵团第一师十团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林业投入,稳妥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将十团北缘垦区风沙、风灾严重的9333 hm2耕地实施退耕还林,开展“六万亩红枣基地”建设项目。如该团职工龚孝军承包20 hm2的土地,2005年水资源较为充足时种植沙枣,后因水资源匮乏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全部改为栽植红枣,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其生活得到很大改善。沙枣和红枣种植模式及产值分析见表1。

1.2乔草结合

兵团第八师一三四团共有退耕还林地1 6667 hm2,该团确立了生态立团理念,提出建设兵团生态示范团场的目标,抓好防风固沙基干林建设,保护天然植被,开展退耕还林和农田林网生态治理工作。该团职工张兵承包了10 hm2退耕还林地,以杨树林套种苜蓿的模式为主,同时发展生态养殖业,年收入达8万元,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还拓宽了增收渠道。

1.3灌草结合

兵团第五师八十九团园艺场利用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种植枸杞、苜蓿4667 hm2,同时发展特色养殖业,形成了以草养牧、以林促农,农林牧结合的发展模式,让职工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据了解特色养殖就让职工年收入人均增加1 500多元。该团职工李杰承包了8 hm2退耕还林,种植枸杞和苜蓿,利用苜蓿养田园鸡,综合收入达到了15万元,明显超过外出打工或单一种植收益。

1.4灌木种植

兵团第六师共青团农场某职工承包该场一处地域偏远退耕还林地,该地缺树少水,是农场有名的风灾区,实施退耕还林后,通过栽植耐寒、抗盐碱的柽柳,并利用冬季雪墒进行种植,如今昔日的弃耕地披上了绿装,成为农场一道靓丽的景观,显著改善职工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环境,而且可以减少春季风沙对作物的损害,增加作物亩产量约150 kg,实现每亩产值500元。

2兵团退耕还林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2.1“重造轻管”现象突出

尽管兵团制定出台了相应的管护办法,各师林业局、团林业站也不同程度地加大管护工作,并落实了“谁退耕,谁造林,谁经营,谁受益”的政策,但由于管护措施要落实到一家一户,操作难度较大,管护效果也不理想,从自查验收情况看,有些地块“年年检查,年年补植,年年兑现”的现象依然存在。

2.2干旱少雨的气候严重影响林木成活、生长和保存

兵团很多退耕还林地属于坡耕旱地,例如第九师的绝大多数垦区自然环境恶劣,灾害性天气频繁,仅依靠250~300 m左右的年自然降水量,且主要为冬季降雪自然降水,基本上“十年九旱”,加之蓄水设施少,生长季节降水更少,远远满足不了林木种植需求,造成该地林木成活率低和生长不良。

2.3确权发证工作进展缓慢

林权证是退耕还林者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的重要法律凭证,是否发放及时直接关系到承包户的合法权益,影响其造林、抚育和管护积极性。目前,兵团普遍存在林权证发放滞后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退耕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2.4档案管理不规范

工程档案是退耕还林工程检查验收和国家政策兑现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工程管理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标志。工程档案要求完整、准确,然而实际上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截止目前,兵团退耕还林只具备了部分图、表、卡、册,未形成规范的管理系统,少数团场至今没有一套完整、合格的检查验收资料和齐全的规划设计,有的甚至随意改动材料,导致上下不一致,个别连队未按要求建立台帐,导致资料不全,家底不清。

2.5缺乏对后续产业的培植

nlc202309031225

兵团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对退耕以后诸多问题缺少系统的研究,特别是只注重目前生态利益,替代产业的培育未能跟进。目前大部分地区生态林比例占了工程建设的98%以上,经济效益特别低下,长期以“输血”为主,缺乏“造血功能”的培育,一旦国家减少政策扶持力度,甚至工程停止后,职工利益必然会受到影响,势必会出现反弹和复耕现象。

3对兵团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建议

3.1加强抚育管护,巩固建设成果

退耕还林工程能否见成效,退耕地林木管护是关键,因此,一要积极采取措施,组织动员退耕户对历年退耕还林地进行补植补造,确保成活率和保存率;二要根据当地实际,制定可行有效的管护办法,明确林业站、连队以及退耕户的责、权、利关系,积极营造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三要建立健全师、团、连三级管护网络,明确职责,严格奖惩兑现;四要依法治林,加大对各种毁林案件的查处及打击力度。

3.2加快退耕还林工程林权证发放进度

要按照有关规定,积极配合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及时按户发放退耕还林林权证,使退耕户吃上“定心丸”。 各师、团场要高度重视退耕还林确权发证工作,并抓紧落实林权证发放和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更登记手续。

3.3规范工程档案管理

退耕还林工程档案既是财政和粮食部门兑现粮款的依据,也是加强林政资源管理和强化行业监督的依据,搞好档案建设,利于及时掌握工程进展情况,并对历年退耕工作进行跟踪检查,也有利于对退耕职工的统一管理和政策兑现,因此要把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工程管理的全过程,与工程建设同步实施。各林业站要高度重视,认真抓好档案建设,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对工程建设的立项申报、规划设计、种苗供应、施工栽植、检查验收、粮款兑现、林权证发放等各种技术、文书等档案进行登记管理,确定专人负责、专柜保存,做到图、表、卡、册、证齐全。

3.4加快后续产业培育

加大后续产业的培育,是保障退耕还林工程顺利实施,确保工程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举措。兵团要立足独特的区位优势,培植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提高退耕还林附加值,增加退耕户收入,一是适当加大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经济林的种植比重,在南疆、东疆垦区以红枣、核桃、杏等兼用树种为主,搭配一定比例的梨、苹果等经济林,北疆则以枸杞、山杏为主,搭配一定比例的沙棘生态林;二是推广和应用退耕还林的有效模式,推广应用林草间作、林药间作技术,间作苜蓿、薰衣草等适生草,形成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合理局面,通过林草间作、舍饲养殖、发展沼气能源,栽植食用菌,既能改善生态,又能发展养殖,解决农村能源,促进职工增收。

参考文献

[1]柳吉业.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存在的3个问题及几点建议 [J ].新疆林业,2007,(4):21-24.

[2]李志.镇平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问题的思考 [J ].现代园艺, 2011,(3):13-14.

(责任编辑:唐 岚)

篇5:新疆兵团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和问题

题研究

[摘要]随着国际社会动荡不断及新疆暴恐事件的增多,九师公安民警维稳任务和压力不断加剧,理清当前公安民警培训现状,分析培训存在问题的原因,对于提升综合素质,维护新疆稳定的社会秩序,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意义重大。

[关键词]公安民警培;培训;问题

前言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公安民警承担着担负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政治任务。其公安民警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是关乎社会治安的骨干力量,因此,梳理基层公安民警的培训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及成因是当前培训工作中亟待解决的课题。

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公安民警培训现状

1.1培训机构

第九师公安局专门成立了培训工作机构,制定了培训制定,明确了各培训部门职责。特别是对培训体系建设和培训的组织实施部门高度重视。用人部门负责研究制定培训需要和培训计划,培训部门根据用人部门的要求制定培训内容,特别是实践课方面,请相关责任领导或者有实践经验丰富的领导担任培训老师,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培训效果。

1.2培训内容及方式

九师公安民警培训的主要内容有相关专业技术及理论体系的培训,总体上有政治思想教育、信息化应用、警务业务技能培训和法律知识培训基本技能培训等。在培训方式上根据公安民警工作特点,主要采用轮训轮值、战训合一的方式,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加强对业务知识、专业技能及思想政治方面的培训,让培训始终贯穿于工作全过程。

1.3培训师资

九师公安民警的培训教官主要分为两种,包括警务实战技能教官和兼职业务教官。警务实战技能教官的聘任主要根据个人申请为主,而兼职业务教官则由培训部门指定。近几年,九师公安民警培训逐步向领导干部上台讲课倾斜,进一步扩大了教官师资队伍,提升了培训师资队伍质量。

1.4培训投入

训练经费和装备的投入是保证培训效果的前提,根据公安部《中共公安部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的意见》,九师公安局党委经上级领导同意后,专门划拨了培训经费,进一步落实培训工作。同时为保证培训效果,为培训教官及专家等发放课时补贴,激发教官队伍工作热情,提高培训效果。2014年举办培训班百余次,投入培训经费65万余元。

1.5培训考核评估

九师公安局根据《新疆公安机关贯彻落实<中共公安部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的意见〉实施方案》,结合自治区公安厅关于教育训练绩效考核和质量评估工作要求,建立了教育培训考核评估与奖惩激励挂钩的长效工作机制。

在绩效考核方面,制定出了评估体系,为保证培训效果,将培训成绩及表现与个人评先晋优相挂钩,建立起健全教育训练考核评估与奖惩激励挂钩的长效工作机制。

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公安民警培训存在问题

2.1缺少系统性培训计划

由于新疆维稳任务压力,公安民警培训部门通常是安排上级工作安排,被动落实培训工作计划,没有整体规划。另一方面,由于培训没有结合工作实际,缺乏主动性和前瞻性,导致培训机构在准备培训内容上缺乏深度和针对性,学员学习积极性不高,培训效果不佳,落实培训任务流于形式。

2.2培训时间短、内容多,训练效果不明显

当前,公安民警普遍存在“说不过,打不过,跑不过”的问题,为确保问题有效解决,足够的培训时间和必要的培训内容是前提。但由于公安民警自身工作的特殊性,培训时间分散,只能单次培训上扩大培训知识面,更难有针对性,培训时间过短,学员全面消化的难度较大,致使学习兴趣不高,效果不理想。

2.3培训约束机制不完善

虽然近年来,九师公安局采用了一些正面的培训激励措施,但是却没有确定出一整套的约束机制。对于个别公安民警没有严格落实培训制度,合格培训课程的现象没有有效处置措施,使得对学员的跟踪管理难以落实。同时,不太理想的培训效果影响了部门学员对培训工作重视程度,进一步造成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浪费。

2.4培训效果评估作用没有发挥

由于对培训结果的过分重视,培训部门经常有意忽略对培训过程中的评估和对学员的意见的反馈,虽然有些方面建立了相应的评估参数指标,但是在落实过程中,却经常没有严格记录。同时在培训结果也只是通过培训合格率来权衡,培训部门为了追求较好的培训成绩,往往没有真实反映出学员学习过程和衡量培训效果的相关指标,从而失去了进一步改进培训工作机会,更不能指导下一步的培训工作。

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公安民警培训存在问题成因

3.1对培训的认识存在偏差

培训只是提高公安民警综合素质的一种手段,但不是万能武器,很多公安民警将个人素质的提升,寄希望于某一次的培训,由于急功近利的心态,使得每次培训开始总是虎头蛇尾。

3.2培训内容较多制约培训形式多样化发展

受国际反恐活动及三股势力影响,反恐形势和维稳工作严峻,对九师公安民警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需要培训的项目和内容也较多,使得培训部门为了落实培训内容,而对培训规划缺少整体性和创新性,在培训形式上,也总是一尘不变,没有做到“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3.3激励机制不完善

公安民警队伍传统的晋升模式是“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虽然近几年有较大改善,但是虽然市场经济的发展,相应的激励措施没有跟上,人才流失严重。同时,由于对思政教育的过分持续和偏向说教,公安民警逐渐失去学习热情。再次是配套激励和考核不够,使得很多身处基层一线的、业务能力强的公安民警没有及时提拔到领导岗位,在一定程度了打击了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激励约束机制失去作用。

3.4培训评估机制不健全

九师公安局对培训工作评估还是采用传统的问卷或者考试等方法,这种方法优点是对组织结构设置、训练设施标准等硬件条件评估方面比较客观,但是对培训过程、培训质量等方面却难以全面反映出来。由于没有专业的评估机构的介入,评估结果也只是片面的反映出培训工作的某一方面结果,从而使得公安民警参加培训只是落实上级工作任务,而非真正意义上提升业务技术。

作者简介

篇6:新疆兵团经济发展基本概况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新疆,国民经济是以农牧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工业十分落后,没有一寸铁路,没有像样的工厂和矿山,一些地方粮荒不断,人民生活贫困不堪。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掀开了新疆历史发展的新篇章。五十年来,新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关键字:奠基时期

发展时期

改革开放

文革影响

成就

奠基时期(1949.10-1954)

1949年10月——1954年10月,是新疆兵团的前身驻疆解放军创办军垦农场的时期,是新疆农垦事业的艰苦奠基阶段。1949年10月12日,王震司令员率领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的第二、六两军,共8.9万人,从甘肃酒泉、玉门出发,进军新疆。12月5日,毛泽东号召全军除继续作战和服勤务者外,应当参加生产建设工作。1950年3月,驻疆解放军发扬南泥湾精神,在天山南北各地,掀起了大生产运动。他们在人迹罕至的戈壁荒滩,在野兽横行的雪山深谷,开荒造田,兴修水利,植树铺路,盖房建场。1951-1952年,驻疆解放军还节衣缩食,筹集资金,创办了新疆第一批大中型的现代工业。1952年底,他们按照中央的指示,把部队创办的19个大中型工矿企业,无私地移交新疆省政府管理,为新疆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国营农场时期(1954-1957)

1954年10月—1957年底,是新疆兵团成立和建设正规化国营农场的时期,也是兵团人的艰苦创业阶段。1954年10月7日,经中央军委批准,成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兵团司令部驻乌鲁木齐市,司令员陶峙岳,政委王恩茂兼任,副政委张仲瀚。兵团下辖15个师级单位,主要有10个农业师,1个建筑工程师。此后,解放军部队创办的军垦农场逐渐变成农垦职工管理的正规化的国营农场,军队的自给性生产变成了纳入国家经济计划的企业化生产。各农场制定了规划,实行企业化管理,改供给制为工资制,贯彻多种经营的方针,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实行科学种田,扩大职工队伍。

大发展时期(1958-1966.4)1958年初至1966年5月,是兵团事业的大发展时期,兵团广大干部和职工创造了第一次辉煌,兵团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基本上奠定了兵团现在的规模和战略格局。这段时期,兵团经历了1958-1960年的大发展,1961-1962年的调整,1963-1966年5月的全面发展3个阶段。实现了农林牧副渔业全面展,工建交商服务业稳步前进,科教文卫体欣欣向荣,工农商学兵互相结合,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三个队的任务全面承担,经济建设、安定团结、维护统一、民族团结四个力量的作用充分发挥。兵团在新疆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兵团在全国农垦事业中已成为规模最大的农垦组织,兵团业绩受到新疆和全国人民的高度赞扬,兵团人为在兵团工作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

1957—1966年,兵团国营农场从59个增到158个,耕地从22.48万公顷增到80.86万公顷。人口从31.15万人增到148.54万人,职工从17.87万人猛增到80.86万人。国内生产总值从2.33亿元增到6.29亿元,工农业总产值从2.29亿元增到9.77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从8233万元增到3.64亿元,工业总产值从1.46亿元增到6.12亿元。当年财务盈利从1391万元增加到1.13亿元。粮食产量从12.24万吨增到72.03万吨,棉花从1.09万吨增到2.49万吨,油料从0.21万吨增到1.45万吨,甜菜从0.34万吨增到24.11万吨,年底牲畜存栏数从74.25万头增到208.57万头,肉类产量从0.55万吨增到1.96万吨。工业企业从115个增到297个,建筑企业从142个增到175个,运输汽车从2530辆增到4139辆,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从8696万元增到3.47亿元。这段时期,兵团经济在新疆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急剧上升。

“文革”时期(1966.5-1975)

1966年,兵团在全国农垦事业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兵团科教文卫事业也有很大的发展。在平息伊塔事件,支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建立边境团场等保卫边疆的重大事件中,发挥了极其重大的作用1966年5月---1981年12月,是兵团屯垦戍边事业遭受严重挫折的时期。但在1966年5月16日---1975年3月25日,是兵团遭受“文化大革命”的破坏阶段。在十年**中,由于林彪、江青反党集团的大肆破坏,兵团各项事业都遭到严重挫折。1966---1974年,兵团人口和职工大量增加,生产连年下降,财务连年亏损。1967---1975年9年中,6年亏损6.75亿元。兵团从全国盈利大户变成亏损大户,成为国家的沉重包袱。加上其他一些原因,导致1975年3月25日,兵团体制被撤销

农垦总局时期(1975.5-1981)

1975年5月,成立新疆农垦总局,任务是调查研究,总结经验,了解情况,反映问题。自治区各厅局和各地州,对农垦单位实行多头领导,物资供应和基建投资大量减少,引起人心混乱,场社关系紧张,生产下降,亏损更加严重。1981年12月至今,是兵团事业的振兴时期,也是兵团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81年12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做出了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决定。兵团恢复后,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在建设和保卫新疆中取得了史无前例的伟大成就兵团恢复振兴(1982-1992.12)

1982年,发展农工商联合企业,改变了多数农场单一经营农业的状况。1983年,在全国最早兴办职工家庭农场,逐步形成大农场套小农场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体制,取消了农工等级工资制,结束了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调整了产业结构,发展了多种经营和二三产业。发展了多种所有制经济,逐步形成了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改革了分配方式,实行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改变了企业领导体制,实行了场(厂)长负责制。推行了企业(团场、厂矿等)承包经营责任制,使国家管理机关和团场企业的关系由原来的行政管理变成了合同管理。转换了企业经营机制,扩大了企业自主权。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保障体制,实行了住房、养老、医疗、失业制度改革。实行了对外开放,发展了外向型经济。加快了农垦政治体制改革,健全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这些改革措施,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充分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加快了兵团经济的发展,开创了兵团事业的新局面。到2000年底,兵团共有14个师,174个农牧团场,人口248.05万人;在岗职工70.37万人。国内生产总值180.68亿元。兵团人在戈壁荒滩兴建了一批农工商结合的、城乡结合的农垦新城镇。戈壁明珠石河子,交通枢纽奎屯,首府卫星城五家渠,边陲重镇北屯,棉花新城阿拉尔等,象一颗颗灿烂的明珠,镶嵌在广袤的新疆原野上,成为各大垦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兵团还在各团场驻地建起174个集镇,在各连队驻地建起3844个村庄。目前这些集镇和村落正在进行着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整体迈向富裕和发达的新台阶。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兵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业绩辉煌。进入新世纪,兵团人必将更好地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使命,不断夺取屯垦戍边伟大事业的新胜利。

兵 班级:学号:姓名:刘宁团 经 济 论 文

级物流(2011517380

1)班

上一篇:中医医生岗位职责下一篇:教师节前话教育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