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之如何编写导学案

2024-07-23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之如何编写导学案(共10篇)

篇1: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之如何编写导学案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之如何编写导学案

导学案是课堂教学改革和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媒介,是高效课堂的路线图和方向盘,在探索和构建“自学、交流、拓展”高效互动课堂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前段时间,大多数教师都能认真研究学情、钻研教材、搜集资源,精心设计导学案,很好地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平台。但是,也还有部分学科部分教师对导学案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到位,对导学案的编写要求不明确,设计的导学案质量不高、作用不大。

在广泛征求师生意见的基础上,现研究制定《如何编写导学案》。请各备课组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并对前期导学案的编写工作进行总结反思,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指导和督促本组教师编制出高质量的导学案,更好地为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服务。

附:如何编写导学案

“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学习活动方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导学案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课堂学习的各个环节和课堂学习的质量,一份高质量导学案的形成,既是个人智慧的体现,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导学案的质量,体现的是教师对课程的把握程度和教学设计的水平,是教师专业成长过程的记录和记载,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导学案的质量,是实现学和教协调发展的保障。

一、导学案编写原则

1、导学性原则。导学案的编写要体现“导学”,重在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一昧做练习。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和方向盘而不是一张测试卷。要通过由易 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问题设置,引导、鼓励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导学案中学习目标设计、疑难问题提示、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导性内容和要素,要构成一条明晰的学习线路图。

2、探究性原则。使用导学案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导学案的编制应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能力。

3、主体性原则。导学案的使用者是学生,要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做”中学;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留给学生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

4、参与性原则。相信学生,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参与中挖掘、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

5、层次性原则: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学习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生成过程,要由浅入深,由低到高,螺旋式上升,同时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鼓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步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导学案的设计,一般分为识记、理解、应用、拓展四个层级。

6、方法性原则。导学案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教师指导既有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又有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明确、具体地告诉学生看教材哪一页的哪一部分,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自学完成后教师将采用什么形式进行检查等。

7、课时性原则。在每个学科新教材中,一些章节的内容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打算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导学案编写要求

1、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媒介,无论是导学案的编写还是学生的学习都离不开教材。因此,编前必须深入阅读文本,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内容、教学要求,切实认真地备好教材,为导学案的编写打好基础。

2、导学案的编写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先由主备人“个备”,再返回学科组“群备”。主备人根据大家的建议进行完善、修订。任课教师拿到导学案后再根据本班具体学情进行“复备”,这样,导学案方可进入课堂使用。

3、导学案的编写要围绕单元教学要求和课后练习,每课设置适宜的学习目标。整个导学案必须以学习目标为中心,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习问题和学习过程。目标定什么,就学什么,练什么,测什么。所有的导学环节和课堂检测及课后作业都必须和学习目标相对应,为目标的达成服务。

4、导学案所涉及的学习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探究或学习的内容要清晰明了,每一部分要做什么,必须一目了然,不能含糊不清,不能无从下手。

通常第一层次为“识记类”,要求学生在阅读文本后迅速解决;第二层次为“理解类”,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第三层次为“应用类”,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能解决实际问题;第四层次为“拓展类”,要求学生能把所学知识和社会生活实际挂钩。

5、怎样设计问题?

①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②问题不宜太多,太碎;③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 并思考;④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一个一个填空的方法,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学生的思维积极性;⑤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你以为是怎样的?”、“你判定的根据?”、“你的理由是什么?”、“你认为这个问题或者这个题的关键点是什么?”等等。

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具体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6、每个导学案的份量要适宜,言简意赅,要合乎实际操作,有实效。通常一学时为16开纸正反面2页。

三、导学案构成

“导学案”通常由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学习过程、展示提升、学习小结、达标检测、学习反思等几个环节构成。

1、学习目标。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为学生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数量以2-4个为宜,不能太多,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

2、学习重、难点。重点难点的把握要准确;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出现的难点;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材(教材),确定重点。

3、知识链接。复习相关知识或引入与所学内容有密切联系的知识。目的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4、学法指导。有两种呈现形式:第一种是把学习方法渗透和融入到知识的导学中,不单独呈现。第二种是学习方法单独呈现。如:阅读的技巧、做笔记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等,在导学案中提出明确的要求。

5、学习过程。此环节组合要合理、恰当、灵活,符合学材(教材)内容;学习步骤要自然、流畅,不僵化。学生活动设计要有针对性,每一个环节、步骤学生应做些什么?如何做?设计要具体,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也是解决了下一个问题的前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考问题,学习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活动设计要体现对学生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根据课堂学习的生成情况选择精讲内容,精讲时间安排适时、适当。学法和教法的设计,要体现出优化和融合。

6、展示提升。展示必须是学生深入探究的问题,无论是组内小展示还是班内大展示都要明确----展示是提升,绝不是各小组对导学案上问题答案的重复性讲解,统一答案。要突出展示的三大原则,即问题性、互动性、创新性。也就是说展示内容应是组内或全班带有共性的问题、易错的问题,即问题性;小组探究活动的成果应该以组内共同认可的最优方式加以展示,同时还须克服一人展示而绝大多数学生无所事事的现象,无论是本组成员还是其他组的成员在展示的时候,所有的同学都要认真倾听、做必要的记录,并随时作好补充展示的准备,即互动性;引导学生重点展示自己独特的思考、发现的一些规律等,即创新性。课堂要展示的既有学生对学习目标中重点内容的解读,也有学生学习过程中新的发现和感悟,还应有本组学生不能解决的疑惑,更提倡有就某一问题的独到见解和认识。

7、学习小结(即知识结构整理归纳)。学生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与其它章节知识联系紧密的,在归纳出本节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要体现与其它章节等知识的联系。同时还要有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的要求。

8、达标检测。达标检测题的编写及使用的具体要求: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有分层次设计,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建议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规 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注重及时反馈矫正。

9、学习反思。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的感悟,是宝贵的学习资源。学生填写“学习反思”,当作复习时注意的问题。导学案上应该有留白处,让师生在导学案的使用中写下生成的知识点。

注意事项:

导学案的组成部分应根据学科特点灵活把握,切忌教条。编写导学案必须一学时一案,内容不能剪贴化,简单化和习题化;不能以教案定导学案,着眼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

篇2: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之如何编写导学案

杨店中学

李红林

一、导学案的设计理念

为了方便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教材为基础,建立在大纲的要求上,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好学,老师好用的前提下编写好导学案。

二、导学案编写结构和教学模式 1.展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整堂课的核心,可见分量之重。课堂教学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展开,由简到难,由低到高,呈坡度递增逐层深入。

在教学中,提前把学习目标写在黑板右上角,可师写,生写也行。师还要讲解学习目标,重点提示学生在关键词上画波浪线,一节课上完后,教师进行总结,指出这一节课落实好的学习目标,还有的目标做得不够到位的,需努力!

我听了昌乐二中初二10班一节语文课,这节课是《云南歌会》,出示的目标是:

① 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提高概括文本的能力。② 通过反复合作、探究,学习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的方法。

③ 激情投入,热爱生活,感受作者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和赞美之情。

第①条、第②条注重语文能力培养,第③条注重情感熏陶,这课学习目标设计体现在三维上,知识、能力、情感,力求简洁、清晰、准确、全面。2.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难点要根据学习内容与学生实际设定,引导学生注意,这是集体备课中确定的。真正的难点是教学中动态生成,因此教师要做好教学预设和教学反思。3.知识链接

知识链接指“前挂后连”的知识。具体指把本节内容融贯于该学科整个学习过程中,以往所学哪些知识为本节铺垫。本节以后的学习作了哪些准备。4.学法指导

教师将之单独拿出或具体落实在问题的设计中,以指导学生如何学习。5.学习内容

我认为学习内容应分三块。

一是自主学习,放在课前或剩余时间完成。满足C层吃到,B层吃好,A层吃饱。设计的问题以基础知识为主。

二是合作探究,放在课中,一般来讲学生需要同组内讨论才能解决成获得基本思路,是基础知识的应用和基本能力的提升。

例如:《云南歌会》中:

合作探究:在这三种歌会的形式,作者的重点写作对象各是什么?三种歌会分别有什么特点?

歌会形式 山野对歌 山路漫歌 村寨传歌

写作对象 年轻女人 赶马女孩 村民

周边环境 宏伟场面

歌会特点 见景生情,即物起兴 朴素动人,自然美

场面宏伟,气势壮观

三是拓展提升,展示绝不是对原有知识的重复,而是小组学习遗留的问题性展示,是小组学习成果的生成性展示,是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互动性展示。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成果有学习中新的发现、新的学习体验、新的感悟生成等等。

例如:《云南歌会》中的拓展提升是:1.如果你是一名游客,你最想参加哪个场合的合作,为什么?自由展示

口头展示

2.云南歌会给你留下哪些印象?自由展示

口头展示

师展示沈从文一段话:

产生这种山歌实有原因。如果没有一种特殊的环境作为土壤,这些歌不会那么朴素、真挚而美妙感人。

拓展提升: 猜猜他是谁?

请根据今天的学习所得描写身边的同学。要求:不能出现真实姓名

突出人物的特征,语言生动形象

学生描写身边的同学层出不穷,乐此不疲,饶有兴趣,学习人物的描写方法马上学以致用,能力得到提升。

篇3: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之如何编写导学案

一、导学案的内涵

导学案是一种学生自学的方案, 也是教师的教学指导方案。它将知识学习问题化, 学习能力过程化, 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根据学生学习规律设计, 把学习重心提前, 先学后教, 并加强课前、课中和课间三阶段的联系, 在此基础上, 实现了教与学最佳结合。优秀的导学案有四个特点:①探索问题是导学案的关键;②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③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④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

二、有关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我们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 得出以下五点导学案编写原则:

1.课时原则。由于教材内容无法在一个课时内完成, 所以教师需要根据课时来编写导学案, 使得每个课时内的内容重点突出, 提高学生学习的目标性, 例如英语教学中的reading部分, 通常需要两节课时, 第一节课需要处理阅读的问题, 第二节课时需要处理语言点的问题。这样就能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 实现高效课堂。

2.参与原则参与是指导学案的使用, 让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并激励学生的参与, 使其在这个参与的过程中进行学习。教师信任学生, 鼓励学生, 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 就能够更有效的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3.问题原则。①设置启发性问题;②避免太多、太碎的问题;③问题要能够指引学生阅读和思考;④提问的形式不要采用逐一填空的方式, 以免学生照搬课本, 丧失积极思考的能力;⑤问题的叙述语言具有一定的互动, 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如:what’s your opinion?why do you think so?等等。

4.方法原则。在导学案中, 教师的指导和要求非常重要。其中包括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要求。比如, 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前, 应明确指定学习的教材内容, 学习的时间, 学习达到的要求, 以及自学完成后的考察方式。

5.层次原则。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学习活动中的接受能力也有很大差异, 导学案学习内容的层次性设计可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 同时也关注到了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 让优生长足发展, 大多数大步前进, 小部分学困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不落伍, 从而使各个层次学生在学习中均获得成功的喜悦, 激发其学习欲望, 为最终达到学习目标提供更有利的保障。

三、导学案编写流程

在我们的导学案的编写的实践操作中我们认为导学案的编写流程应该是这样的:首先, 各位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 深入教材, 发掘教材。要对教材的每一单元十分熟悉, 知晓每一单元的重点、难点及语法等。这些都是教师在写导学案前应该掌握的方面。其次, 发挥教研组集体的智慧。集体研讨匆容置疑是对课程目标, 实施策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 训练内容及评价办法的一次集体智慧的碰撞与研讨, 在这种状况下通过集体研讨而设计的导学案无疑是高质量的, 是符合学生需求的。因此, 在导学案的编写过程中, 要改变偏重个体备课, 忽视集体研讨的现象。第三、导学案编写任务分工明确。经过集体讨论之后, 导学案编写的具体编写必须具体到人, 责任明确。这样不仅工作任务得到落实, 而且各位老师可以倾注充沛的精力编写精品的导学案。第四、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修订完善导学案。实践检验真理。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反思本节课导学案的运用情况, 再对导学案加以修订完善。在编写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我们一致认为还要应该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一个高质量的导学案是一节课成功的基础, 其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语言上要言简意赅, 同时熟悉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 如学习时间分配、难点的点拨、知识的归纳, 方法的总结等。编写导学案时, 必须认真把握好教材的“翻译”, 把教材上的一些内容, 譬如抽象的, 逻辑性极强的语言, 转变为学生通俗的, 易懂的语言。同时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 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法。

2.导学案内容不易太多。学生预习时间不够, 甚至将预习带到上课进行, 严重降低了课堂效率, 我们的课堂讲求效率, 而我们每一节课时间都很紧张, 学生丝毫感觉不到课改带来的快乐, 问题主要是教师在编写导学案的过程中缺乏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总想让知识和高考接轨, 问题设置太难, 或者总想进行知识拓宽, 致使学生预习不完。

3.题型设置要合理, 问题设置要有启发性和引导性, 这样才能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达到学习目标。不要过多的强求知识的涵盖面。例如, 将问题设置成填空题型,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查课本对号入座, 缺少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4.导学案是以学生学习为服务目标的, 在设计创造时, 一切要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可操作性为出发点, 始终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可在导学案中增添一些额外的小栏目, 如温馨提示、学习加油站、难点救援站等。

5.不同的课型, 应该编写不同的导学案, 如专题学案、新课预习学案、复习检测学案等。

6.语言上要体现对学生的关怀和激励, 如:你不错!你很棒!勇敢的来尝试吧!

7.课后反思、不断完善。课后收集学生对每一单元的导学案的“课后反思”, 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导学案编写设计中的经验和不足之处, 以便在以后的导学案设计中借鉴及不断完善。

篇4: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之如何编写导学案

一、课标性原则

对于导学案的编写我们要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与《江苏省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因为课程标准是编写导学案的灵魂,其他环节均为它服务,围绕着这两个标准,教师要紧扣教材,准确把握重点、难点进行编制。基础知识这一块尽可能做到课标讲什么,导学案就编写什么,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的负担。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新政的课程标准

列举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整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2.自主质疑

(1)新政的主要内容

①_____________;作用:使银行和金融秩序恢复正常,人们恢复对银行的信心。

②_____________;作用:对工农业的复兴发挥了积极作用。

③_____________;作用:缓解失业压力。

④_____________;作用:有利于缓解劳资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⑤_____________;作用:有助于社会稳定和摆脱危机。

(2)通过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通过新政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整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从自主质疑中,我们可以看出导学案的基础知识是完全按照课程标准来的,有效地起到减压增效的作用。

二、主体性原则

一方面,由于学生是导学案的直接使用者与受益人,所以导学案的设计是为了方便学生的学,而不是方便教师的教,这就要求教师设计时要准确把握学情,了解学生现有的学习情况,尊重学生个体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信任学生,注意留给学生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

另一方面,学案的编写要与课本同行,要让学生通过课本的现有知识来解决学案问题。要让学生多阅读课本,狠抓基础知识;要让学生明白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主学习。

导学案对新政措施五个知识点的处理与探讨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整机制形成中的作用的部分处理,学生都可以从课本快速找出,其主体性原则在学案中得到体现。

三、启发性原则

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教师应通过对学案中基础知识及练习的精心设计与引导,启发学生主动思考给以解决。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对新政特点的理解,教师通过新政各项措施的作用,引导学生归纳出其特点。

为了加强对本课知识点的记忆,学案编制要使用学法指导,以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记忆本课的知识点。为保持前后各个知识点的连贯性,教师编制学案要引导学生回顾与本课相联系的知识点,联系的内容遵循同时、同地、同质的原则,这些习题、学法指导、知识链接的应用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有效地掌握了新知,又巩固旧知。

四、问题设计的层次性、梯度性原则

历史学案的编写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知特点而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要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对于一般学生,要让他们受到激励;对于优秀生要让他们感受到挑战。

请看本课的两组巩固练习,第一组选择(略):

选择1是对新政内容的理解,选择2是对新政特点的理解,选择3是对新政特点的进一步认识,选择4是对新政意义的认识。从这四个选择题的编写我们不难看出它具有递进性,适用于好中差三类学生的学习。

第二组史料探究,探究一内容(略),请回答:

从对探究一的回答,可以看出材料主要是对新政内容的处理,属于对基础知识的再认识与整合,难度系数不超过0.5,很适合中等学生来做。

探究二内容(略),请回答:

通过回答,可见探究二材料是对新政特点,意义的认识与理解,是对基础知识的深化,难度系数大于0.5,适合于优秀生来做,纵观整个巩固练习来看,它的题量是适中的,能够围绕教学目标达成来设计,难易度是适中的,有梯度,有一定思维含量。根据高考的发展趋势,题目尽量采用新情境、新材料的形式,做到图文并茂。

篇5:如何编写教案导学案

一、《教案》编写基本要求

(一)教案编写的原则

1、教案是教师以章节或课时为单位编写的教学具体方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一般包括班级,学科名称,课时的教学目的,课程的类型,课程的进程(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时间分配,作业,师生活动设计),教具等.2、编写教案应以课程的教学大纲为依据,在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每门课程的内容和特点,结合教师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和形成的教学风格,充分发挥教师个性,特点和才华,编写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教案.3、教案既不同于教学大纲,也不等同于讲稿(或讲课提纲).教学大纲是对课程的总体要求,而教案则是实现教学大纲的具体细化并精心设计的授课框架.讲稿(或讲课提纲)是丰富和内化教案中的具体要求并实现这些设想的实质内容和书面台词,要求充分考虑如何实现教案中所要求达到的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4、教案在编写好之后,只要教学大纲没有修订,且教案编写又比较适当,并不需要每学期都重新编写,只需根据每学期教学和相应调整;而讲稿(或讲课提纲)则应根据学科的发展以及该学期任课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些必要的更新和修改.(二),教案编写的形式和内容

1、课程名称,适用专业,年级,学年,学期,任课老师,编写时间.2、教案可大可小,或详或略.建议首先以章为单位编写教案,然后再按一章中各节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编写每一课时单元授课教案.3、每门课程的教案除了在首页对该门课程的总体要求按格式撰写(或制作)外,对该门课程中的每一个章节都要附首页,按照首页的格式要求撰写(或制作).教案书写严谨科学,字体规范.三、每章教案编写的具体内容

1、本章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2、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列出节名)及学时分配;

3、本章教学内容和重点和难点;

4、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5、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6、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7、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等.四、每一课时单元授课教案编写的具体内容

1、本单元教学内容(具体到知识点);

2、本单元的教学方式(手段);

3、本单元师生活动设计;

4、本单元的讲课提纲,板书设计(或电子教案);

5、本单元的作业布置等.五、由于课程类别,教学内容的差异,教案书写的具体格式不作统一的规定,但基本框架必须包含上述主要内容.如何编写导学案

一、导学案的编写及编写原则

(一)导学案编写的基本要求: 关于导学案的编写,从量上采用一课一案的形式,用一张八开纸五号字体设计。将不同课时分配给备课组内的各个成员,提前准备。然后由备课组集体讨论,通过主备人修改后集体使用,提前发给学生。本着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的想法,在导学案设计的质上实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递进化。问题的设计决定导学案优劣的关键因素。问题的大小、深浅、繁简等“度”的把握直接决定问题设计的质量。问题的设计要低起点、小台阶,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同时要防止把导学案变成“问答化”、“习题化”。一问一答很容易的问答化。问题的设计要有张力,要有拓展性,要有学生自已的思考在里面。导学案中设计的问题,既要源于课本,又要体现层次性,照顾到各类学生,对知识有所深化和拓展,实现逐步递进,先易后难。问题与问题之间有层次,体现一定的跨度,题目与题目之间有内在的逻辑联系。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知识的奥妙,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让学生在问题的显现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有的问题不一定要在预习时完成,可在课上小组合作讨论,或由教师进行点拔。

(二)导学案的编写体系组成:

1、学习目标、2、学习重点和难点、3、学法指导、4、知识准备、5、导学过程、6、达标检测、7、归纳总结、8、布置作业、9、课后反思。

1、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建立知识结构框架上,学案中要体现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即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数量以2-3个为宜,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3).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做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4).学习目标的表述要精当、通俗,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具体任务且具有可检测性,能达成。

(5).一般用第一人称进行表述。

学习目标的设定要做到“四个吃透”:吃透教材与课标的关系;吃透本课在本学科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吃透本节课的价值点;吃透学情(知识的停靠点、能力增长点、思维爆发点,更要有学段的系统考虑)

2、学习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和难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知识的重点难点,另一方面是学习方法或教学方法的重点难点。所以,就需要我们在备课时把重点的突出方式和难点的突破方法给学生,在这个问题上老师没有必要遮遮掩掩,学习重点、难点要表述到位,不要泛泛而谈。

3、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是什么,学法指导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手段,它不是“取向”,是朝着某个方向行动的“做法”。学法指导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对某个内容学习时会出现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方式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走最短的路、最有效,学法指导是最典型最纯粹的东西,其实质就是告诉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需要注意的方法或使用说明,也可以说是对学生的一种温馨提示。

4、知识准备

即课前小测或复习巩固,有的老师命名为:前置测评、诊断检测等。该环节的作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视课的情况而灵活设置。

5、导学过程

导学过程是导学案的中心环节,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

导学过程通常分为二个内容:

(1)自主学习,预习导学。环节上的要求有:本课背景、预习任务、预习方法。内容上的要求有:一是要求学生要总览教材;二是重要的概念和信息;三是问题化的训练和自测。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完成要保证两点:一是要让学生形成诚实化的意识,让学生自主,不是抄写辅助资料;二是给学生预习的套路。这个过程教师要进入到学习小组中,要以最短的摸清学生预习情况,了解那些问题是共性问题。

(2)合作探究,问题解决。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自主预习部分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也可以是学生在学习本课中必须强化的知识点和学习方法,也可以是让学生提出在学习过程中的难点、疑点、困惑的解决。重在教师的点拔和引导,从而巩固新知,突出重点。

6、达标检测

课堂同步练习可以穿插在合作探究、问题解决中或预习导学的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为单独的一个环节来进行独立检测。如果是课后的作业,只要标注好出自练习册的页码和题号,在导学案上留出空白。单独进行达标检测的编排与使用的具体要求是;

(1)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2)要紧扣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3)难度适中,既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的成长。

(4)要有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5)注重及时反馈矫正。几个注意点:

①在编写导学案时,每一个学点后面尽量跟上对应的练习,为拓展学生的思路、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有最大程度的收获;

②课堂教学中,反馈矫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反馈矫正的基本要求是“适时反馈,及时矫正;真实反馈,准确矫正”。因此,每一个知识点后面对应的练习要扣住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易错、易混、易漏点、中考热点,以巩固本堂课学习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反馈矫正的内容不仅仅是局面练习、检测,也可以是提问、展示、练习等多种形式。

7、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即知识结构整理归纳。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点的线索。具体知识点要尽可能留出空白由学生来填,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解析和解读,在回顾所学的基础上,要有深层次的东西。

8、布置作业

作业包括两部分:一是巩固当堂所学内容的课外作业,通常选自学生手边现有的练习册;二是下发下节课的预习导学作业。

9、课后反思

学完一节课要促使学生能够进行反思。要安排好一定的反思的内容。开始阶段的反思,可由教师出示反思内容。同时教师也要进行教后反思。以上这些环节不一定都是显性呈现在导学案中。其中1、2、3、5、7、8通常是显性的,其它有可能是隐性的或根据课型环节而定。也有可能一些环节在份导学案上看不到,是贯穿在展示预习和合作探究过程之中。

(三)编写导学案的五个原则:

课时化原则、问题化原则、参与化原则、方法化原则、层次化原则。

1.课时化原则:在教材教学中,一些章节的内容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2.问题化原则:是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怎样设计问题呢? ① 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 ②问题不易太多,太碎;

③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

④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一个一个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

⑤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你认为是怎样的?你判断的依据?你的理由?你的发现等等。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3.参与化原则。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这就是所谓的参与性原则。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发动学生,只要教师敢于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其学习潜能将会得到更有效的挖掘。

4.方法化原则。导学案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教师指导既有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又有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明确、具体地告诉学生看教材哪一页的哪一部分,达到什么要求,自学完成后教师将采取什么形式进行检查等;在课堂教学中应逐渐渗透各种方法,如:阅读的技巧、做笔记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等;或在导学案中引导学生领会理解,或者提出明确的要求,也可以口头说明。

在复习课中也能体现学法指导。一章的知识学完后,在复习课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结合典型例题,展开讨论和独立思考,进一步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将零散的知识点串成线、形成面,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除了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巩固所学,拓展知识形成应用能力外,也应该很好的指导、引导学生对本章所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进行梳理。如思考:如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指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掌握和熟识一些基本规则,从而有效的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因此可在最初的导学案中可标明一些要求:如专心听人发言,眼睛注视对方,以微笑点头表示赞同;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记住要点;为保证别人思维的连贯性,在别人发言时要学会聆听,不要随便插嘴打断,如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别人说完后再及时提出等等,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好办法。

只有经过长期不懈的指导和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随时纠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方法逐步走向成熟。当然在每节课中都要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发展性。

5.层次化原则。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

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认真研究导学案的层次性。学案要有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还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编写、使用导学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编写高质量的导学案是一节课成败的基础,它能体现教师的支架作用。使用时要求教师语言简练,开门见山,直击要点。作为教师要清楚知道何时点拔,点拔什么内容(易错知识点、易混知识点、方法、规律、知识结构、注意事项、拓展等等)。

2、导学案是为学生服务的。必须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操作的角度思考编制,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在导学案中可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增加“加油站”、“温馨提示”、“友情链接”等补充说明、信息提供、方法指导等栏目。

3、应根据不同的课型编写不同的导学案。如新授课中的预习性学案、复习课中的检测性学案、试卷分析课中的学习诊断性学案、专题性研究学案等。

4、在导学案编写中多加入一些激励的话语。如:“试试你的身手,你最行!”、“做一做,你一定能过关!”、“温馨提示:比比看,那个小组办法多”等等。也可以在导学案的页眉上写上学生自逸警言或格言,或学生座右铭。

5、课后反思,不断完善。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况。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采用个别辅导的方法单独解决,如果是大面积上的问题,则在下阶段要强化训练此知识点;②反思教学方法是否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③知识点的训练程度与知识点的难易度是否匹配;④某个教学环节失误的原因是重、难度把握不当,还是对学生指导点拔不到位;⑤某个教学环节的成功是偶然还是必然等。总之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反思型教师,要在不断反思中完善自己。

三、导学案与教案的区别

“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实质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一份好的导学案能体现四个特点:

1.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2.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3.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

4.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

三、编写、使用导学案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编写高质量的导学案是一节课成败的基础,它能体现教师的“支架”作用。使用时要求教师语言简练、开门见山、直击要点。作为教师要清楚何时点拨、点拨什么内容(易错知识点、易混知识点、方法、规律、知识结构、注意事项、拓展等)。

2.导学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必须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操作的角度思考创作,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篇6: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之如何编写导学案

课题: 第X课 XXXXXXXXXXXX(4号宋体)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数量3-5个为宜,要根据课标的要求制定,每一个学习目标要体现过程与方法,不得照抄照搬教学参考书上的教学目标。

【学习重难点】列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标注出其中的难点,学习难点要有解读和点拨。不得照抄照搬教学参考书上的重难点应付了事

【学法指导】两种常见的形式体现:一是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如案例(新闻)分析法、情境体验法、角色扮演法、自主探究法、分析讨论法等,二是学生平时普遍的学习方法。如:做笔记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方法等。

【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复习与本节课内容相链接的知识;二是搜集、整理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新闻播报材料。【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应设计四部分内容:

一是设计构建主干知识体系表环节:让学生快速浏览本节知识内容,自主梳理、构建出本节的主干知识体系表。

二是设计细梳知识点环节: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和学情把知识进行细化、梳理、整合,编写填空、表格、图示、小问答题等题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干知识体系表中内含的小知识点。三是设计原理荟萃环节: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整理出本节内容所有的基本原理。四是设计质疑问难环节: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本节内容后,在学案上简单标记出有疑问和困惑、需要老师讲解和点拨的问题。

【精讲点拨】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确定“讲”与“不讲”的黄金分割点。针对重点、难点、考点、易混易错点,教师及时点拨,强化重点、突破难点,释疑解惑,进一步深化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细微区分。

【合作探究】结合本节课重点概念、原理,设计1-2个有思维含量的案例或新闻分析题,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探究,巩固强化所学概念原理,题型设计必须与青岛中考题相吻合并对学生进行答题方法指导。

【总结提升】包括知识、方法方面的总结和思想、行为方面的提升。一是学生自主归纳总结或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本节知识内容的重点、难点、考点、易混易错点;二是让学生联系所学内容谈自己在思想行为方面的收获和提升。

【检测反馈】结合本节知识的重点、难点、考点、易混易错点,为学生设计针对性、基础性、层次性检测题,题型包括判断、单选、填表、材料题等。判断、单选题的数量5-8个为宜,其他题型1个为宜,题型设计必须与青岛中考题相吻合。

篇7: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之如何编写导学案

单位:滦县第五中学

姓名:康丽艳

学科:历史

一、“导学案”之我观

导学案,既可以做教师的教案,也可以做学生的学案,还可以做学生的作业及复习资料。“导”就是指导、引导;“学”是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的自主学习;“案”是一种方案、一种设计,但不是知识、题目的简单堆积。因此,导学案设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

导学案的优势非常明显:学习目标一目了然,重点难点一清二楚,探究流程有理有序;导学案能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指导,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导学案容易进行教学反馈;导学案促使教师改变教学策略,提高备课中的“选材”能力,课堂上的“亲和”能力、方法中的“导演”能力;导学案可以使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达到有机统一,更易发挥集体智慧、展现集体才能。

二、“导学案”之编写

1、编写的原则

第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切合学生实际的原则。导学案设计必须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注意留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生的主人,使导学案真正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的帮手。导学案的设计必须切合学生的实际,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和发展。第二,由易到难原则。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师要有个适应的过程,学生也要有个适应过程。在导学案的设计上问题的展示要由易到难,给学生充分的自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争取在四十五分钟的时间里都学有所获。

第三,简明扼要原则。导学案,是给学生用的,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拐杖”,也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习题。因此,导学案的语言,一定要简明扼要,避免啰嗦拖拉。导学案的版面要清楚明了、知识的展示要有理有序,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复习时更加得心应手。

第四,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原则。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要精心设计,将知识点变为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释疑、质疑、激思、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问题的设计要分层探究,有理有序,清晰明了,各层之间的衔接要自然和谐,要由此及彼、由此达比。

2、编写的程序

第一步:教师独立编写导学案之前一定要征询同学科教师的意见,认真备课,梳理知识,形成提纲。第二步:教师独立编写导学案初稿。第三步:学科组教师对初稿进行讨论。

第四步:教师根据学科组教师意见对初稿进行再次整理,查缺补漏。

第五步:学科组长及主管主任签字定稿。

3、编写的内容

导学案应该包含以下几部分:

第一:表头。包括学科、年级、姓名、编者、审查人、审核人、时间、星期、周次、课时、课题、编号。

第二: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

第三:教学重点难点。这是整堂内容的核心所在,要求教师一定要把握准确、当堂突破。

第四:自主先学。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紧扣教材,围绕目标的要求,将问题进行整合,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的“问题链”,同时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把重难点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易有趣的一组小问题,形成“问题组群”,以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第五:合作探究。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在自学的基础上对疑难问题、重点问题的探究,具有开放性、启发性、综合性的特点,主要培养学生对问题的综

合分析能力。

第六:知识梳理。教师帮助学生梳理当堂的知识体系,回顾所学内容,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整体化。在这一环节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要相信学生,放手是最好的教学。

第七:当堂检测。扣住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易错、易混、易漏点来设计题型多样,题量适中,难度适宜试题,巩固和检测本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第八:学后反思。教师要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教学环节有无失误、重点、难点是否得到突破、对学生的指导、点拨是否到位等。学生要反思本节课是否全身心投入、是否学有所得、是否遵守学习规则、在今后的学习中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和加强等。总之,要在不断反思中完善自己。

三、“导学案”之使用

导学案是学生的学习方案。上课时,教师要以上一节课发下的导学案为抓手,来组织本节课的教学,经过学生的充分展示和讨论,完成导学案上的学习任务。下课时,教师要把本节课的导学案收回,当成作业来批改。同时,在下课前,要把下节课的导学案发下,并就主要学习目标提出具体要求,指导学生学习。

导学案引领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向自主学习,带着思考走进交流。学生围绕学案的学习五个活动环节,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自我完善—当堂测评。

第一:自主学习,一般形式有阅读、探究、查阅资料、思考、做笔记、练习、实验操作等。根据学科和教学内容不同,自主学习可分为课前预习(预习前置)和课中预习。总之,必须先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完成,只有扎扎实实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才会有实效,才会有精彩的展示。

第二:合作探究,即小组合作解决自主学习中没能弄懂的问题,小组成员彼此互助,取长补短,解决问题,获得新知。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各小组内共同交流,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答,展示自己存在的疑难问题。在组内开展“兵教兵”活动(我不懂问组内学生,我会的主动讲解)。集中及时解决学生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互学过程中,学生克服了独立思考时的思维局限,集思广益、广开言路。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与必要的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学习知道怎样“动”,怎样“活”。教师要在此环节,进一步明确哪些内容将要作为展示交流的重点,使集体展示有的放矢。

第三:展示交流,即集体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交流存在的问题,生生、师生、组间互动过程,兵强兵。汇报展示的内容可以是有深度、有广度、有难度的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共同疑难问题、学生出错率高的、一题多解的、能归纳方法规律的、能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容等作为集体展示的重点内容。进行成果展示的时候,生生之间、组与组之间要进行互动点评,教师要进行适当和有效的提炼和引导,寥寥数语,以一当十。通过点评、引导学生归纳、提炼教学内容的重点、规律和探究思想、方法、技巧等,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薄弱环节。展示交流是课堂教学主体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关键环节。

第四:自我完善,是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教师点评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学习成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活动的效益。

第五:当堂测评,即对全班学生实现达标情况的全面考察,亦即随堂进行的形成性测试。当堂测评可迅速、准确、真实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及时进行补救、矫正。它的目的就是查漏补缺,做到堂堂清。

导学案的使用关系着高效课堂的创建及实施,它即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在导学案的使用之初,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课前预习的指导工作、预习的检查督促工作、课上的引导工作、对疑难问题的分析工作、课后的整理监督工作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教导。这就说明:高效课堂的创设不仅是学生学习模式的创新,也应包括教师的教学形式的突破。

篇8: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之如何编写导学案

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把学校的集体备课工作落到了实处, 使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达到了有机统一。一份好的“导学案”, 既是统一的又是多元的, 既有共同的教学目标又重视每个人的个性。

二、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工具, 因此, 编写者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编写, 这个与教案是不相同的。

2.问题性原则。导学案多以问题的形式呈现, 特别对于理科的学习, 先有问题, 再通过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得到问题的答案, 因此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与提升能力。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出现, 指向性更强, 让学生清楚, 要学习什么, 要如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等。

3.梯度性原则。问题的设置一定要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由浅入深, 让所有学生都有学习成功的体验。同时, 问题的设置应当考虑到认知规律, 注重用已知的知识方法去尝试解决新的问题, 形成新能力。

4.时间性原则。一般来说, 以一个标准课时作为一篇导学案的学习时间, 能让每一节课的结构完整。如果所说知识点较难处理, 也可将一个标准课时的内容分解。

5.探究性原则。因为是以自主探究交流的方式进行课堂学习, 因此, 导学案的编写中一定要体现出可探究的内容, 向学生在学习交流中提供平台, 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导学案的基本要素

1.学习目标。在教案中, 我们常把要学生学习的知识与能力称为教学目标, 而在导学案中, 因为使用的主体变化了, 所以改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数量需根据学生的学情而定, 一般1~3个, 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 简洁易懂, 可操作, 能达成, 可检测, 切忌制定那些大而空的不易检测的学习目标。

2.学习内容。一般可设置“知识链接”“预计导学”“学以致用”和“能力提升”等部分。学习内容是一篇导学案中最核心的部分, 是达到目标的关键, 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 要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 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该部分的内容要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独立思考、自主操作、自主练习、对学群学、展示点评的过程中使知识得到内化。

学习内容部分多以问题的形式呈现, 那么应当怎样设计问题呢?笔者的经验:问题不宜太多, 太碎;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 问题设置应层层递进, 梯度适中;问题或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填空的方式;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积极参与。

3.达标检测。每节课最好设置有一定的题目, 以检测学生的学情。需注意以下几点:①题量要适中, 以3~5分钟的题量为宜;② 紧扣学习目标, 紧扣考点, 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③难度适中, 面向全体, 建议设置选做题部分, 以促进优生成长。

四、导学案的编制流程与使用

根据我校的情况, 先由一人主备编制, 拿出初稿, 交由学科备课组进行集体讨论, 并完善修订。教师再根据本班学情制定好学习流程, 设定初步的展示交流点, 为学生上课做好准备。授课完毕后, 及时记录导学案编写与使用反馈的信息, 然后进行第三次导学案修订完善, 存档下期使用。

篇9: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之如何编写导学案

[关键词]自主合作 导学案 原则 要素 编制流程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30095

教师立足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特为学生设计的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案称为导学案,使用的主体应当是学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线路图”。导学案是由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向自主合作课堂转变的保障。

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把学校的集体备课工作落到了实处,使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达到了有机统一。一份好的“导学案”,既是统一的又是多元的,既有共同的教学目标又重视每个人的个性。

二、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工具,因此,编写者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编写,这个与教案是不相同的。

2.问题性原则。导学案多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特别对于理科的学习,先有问题,再通过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得到问题的答案,因此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与提升能力。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出现,指向性更强,让学生清楚,要学习什么,要如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等。

3.梯度性原则。问题的设置一定要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由浅入深,让所有学生都有学习成功的体验。同时,问题的设置应当考虑到认知规律,注重用已知的知识方法去尝试解决新的问题,形成新能力。

4.时间性原则。一般来说,以一个标准课时作为一篇导学案的学习时间,能让每一节课的结构完整。如果所说知识点较难处理,也可将一个标准课时的内容分解。

5.探究性原则。因为是以自主探究交流的方式进行课堂学习,因此,导学案的编写中一定要体现出可探究的内容,向学生在学习交流中提供平台,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导学案的基本要素

1.学习目标。在教案中,我们常把要学生学习的知识与能力称为教学目标,而在导学案中,因为使用的主体变化了,所以改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数量需根据学生的学情而定,一般1~3个,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简洁易懂,可操作,能达成,可检测,切忌制定那些大而空的不易检测的学习目标。

2.学习内容。一般可设置“知识链接”“预计导学”“学以致用”和“能力提升”等部分。学习内容是一篇导学案中最核心的部分,是达到目标的关键, 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要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该部分的内容要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独立思考、自主操作、自主练习、对学群学、展示点评的过程中使知识得到内化。

学习内容部分多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那么应当怎样设计问题呢?笔者的经验:问题不宜太多,太碎;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问题设置应层层递进,梯度适中;问题或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填空的方式;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

3.达标检测。每节课最好设置有一定的题目,以检测学生的学情。需注意以下几点:①题量要适中,以3~5分钟的题量为宜;②紧扣学习目标,紧扣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③难度适中,面向全体,建议设置选做题部分,以促进优生成长。

四、导学案的编制流程与使用

根据我校的情况,先由一人主备编制,拿出初稿,交由学科备课组进行集体讨论,并完善修订。教师再根据本班学情制定好学习流程,设定初步的展示交流点,为学生上课做好准备。授课完毕后,及时记录导学案编写与使用反馈的信息,然后进行第三次导学案修订完善,存档下期使用。

针对学生情况,导学案可以课前发放,布置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导学案“预习导学”部分。要求学生把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做好标记,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有效交流,重点在解题方法、思路的交流。讨论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应及时到组内加以点拨,帮助学生解决。课末的达标检测要规定完成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检测完毕后,教师要注重反馈矫正。另外,指导学生整理好导学案,使其作为学生学习情况检查或学校常规检查的必需材料,同时,也作为学生复习时的重要资料。

篇10: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之如何编写导学案

【摘要】课堂教学改革一直是课改的重头戏,也是广大教师的不懈追求。我们在借鉴全国课改名校课堂教学范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旨在规范课堂流程,落实以学定教的“学本课堂”理念,通过实践探索,促使广大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导学案;六步教学模式

十多年课改,我县中小学课堂教学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和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依然普遍存在,教师“霸权”思想严重,“满堂灌”的课堂依旧十分普遍,学生在课堂上听天书、“活受罪”,等下课、等放学、等放假。同时,学生在长期被动接受的环境下听课、学习,逐渐沦为只会做题的机器,表达、分析、展示、思辨等能力严重退化。

为此,我们在学习借鉴国内注明课改范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即课堂教学结合导学案的运用,实施六个步骤:导入明标、自学质疑、小组交流、展示点拨、训练拓展、小结反思。

一、导入明标

两个步骤,一是导入,二是明确学习目标。导入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开展课堂学习活动做好心里的、思想的、知识的准备。导入新课后要根据所学内容重难点,充分发挥导学案的功能,结合学情及课标要求,立即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学质疑

两个步骤,一是学生自学,二是师生质疑。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通过看书、作批注、查资料、思考等方式自学感悟。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对所学内容质疑,培养学生质疑思辨的能力,以学定教,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

三、小组交流

学生自学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组长组织,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功能,让优生影响、帮助、带动同组的人,围绕导学案设计的问题,共同讨论思考,共同进步,实现“兵教兵”,最大限度地解决本组同学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

四、展示点拨

两个步骤,一是展示,二是点拨。在学生小组、组间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在班上展示学习成果或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其他组补充、点评、质疑。教师要根据导学案中的预设环节,快速进行“课中备课”,并对全班存在的普遍问题、典型问题进行精讲点拨。

五、训练拓展

这一环节要着眼于绕开精英教育的误区,完成学生的梯队提升,加强教学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的联系,改善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认同。教师出示导学案上根据教学目标联系生活实际设计的当堂达标检测题。

六、小结反思

两个步骤,一是小结,可引导主要让学生完成,小结范围可设计学习目标的三个维度。二是反思,反思可有师生共同完成,学生反思紧扣学习内容、学习效果等进行,教师反思主要结合“教后记”进行。

“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的六个步骤要灵活运用,因课制宜,不能僵化处理,生搬硬套。具体授课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习目标的呈现可运用外显行为动词表述,表述要明确、具体、清楚、实用,具有明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不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而是用“能记住”、“能说出”、“会应用”、“能默写”“能解答”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

二是教师备课要充分考虑学生在自学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针对性指导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导学案在学生自学中的作用,让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学多长时间,也就是说,在自学前要“给任务、限时间、教方法”,自学结束后要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

三要科学规划小组活动。首先,小组的组建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必须经过一到两个月调研、酝酿。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要变成学生的一种“习惯”和自发式需求,杜绝“为合作而合作”的现象。评价须采取捆绑式,坚持普惠性、激励性、公平性、长效性原则,让小组成为学生课内外活动的主要单位。小组交流可根据学习需要随时开展。

四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质疑和展示机会。我们的学生因长期没有质疑的机会,慢慢退化得不敢问、不会问了,课堂提问全是老师牵着学生鼻子走。展示的可以是小组学习成果,也可以是学生自学中普遍存在的、有争议的问题。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展示应该作为课堂的核心元素无处不在。

五要处理好精讲点拨。教师根据导学案中的预设环节,快速进行课中备课,对全班存在的普遍问题、典型问题进行点拨。点拨可以是穷追发问,也可以是集中讲解。集中讲解要讲难点、讲联系、讲规律,要求教师耐心倾听,不重复学生的展示内容。点拨也可以相机而动,教师随时介入,不一定非要在学生展示之后。

六要高度重视小结反思环节。这一环节是为学生及时构建知识体系而开展的整合性认知活动。学生小结由学生个体先小结,整合知识点,构建并以一定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知识网络;其次开展组内小结交流,互相借鉴,共同提高;最后教师适当引导组间交流,完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相互评价中使思维有更深入的延展与批判,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导学案的编写运用、学习小组的组建和捆绑式评价是“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实施最核心的要素,如果导学案编写使用、学习小组创建、捆绑式评价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和规范性,那么课堂教学改革效果将大打折扣。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探索,我们发现,“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是对导学案的使用定位不准。导学案究竟怎么用,用到什么程度,不少教师心里没底。有些教师以导学案代替教案,有些教师以导学案代替作业,导学案不仅没有起到对学生学习“导”的功效,反而干扰了原有的课堂秩序,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二是学生分组、捆绑式评价不科学。不少学校、班级在学生分组的时候,研究论证不足,学生小组成员缺乏互补性,小组间无法形成竞争机制。始终找不到一条集公平性、激励性、普惠性为一体的评价办法,许多评价方式都存在一个“质”和“量”的关系问题,一旦把握不当,不仅会失去对学生的激励性,甚至会适得其反。

三是“六环节”运用上不够灵活。“六环节”是一种总的要求,不一定每节课都严格按照这六个步骤依次进行。如果僵化地套用,势必会为课堂教学改革套上“枷锁”。所以,必须根据学科特点、授课内容、课型等因素,进行大胆变通。我们可以拉长一些环节,也可以灵活调整六环节的次序。

总之,我们推行模式教学的目的,是领会其中蕴含的思想和理念,在践行中超越模式,形成具有新课程理念的自我教学风格。“立模”的目的是“破模”,是“化茧成蝶”,是蜕变与升华最重要的,是领悟模式秉承的思想,创新自我风格,达到“无模之模”,是为“至模”境界。

参考文献:

上一篇: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国家公务员辞职辞退暂行办法》的通知下一篇:海边度假日4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