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雷雨公开课

2024-07-09

二年级雷雨公开课(共9篇)

篇1:二年级雷雨公开课

18.雷雨

教学目标:1:会认四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教学重难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的特点。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谜语,请孩子们认真听,仔细思考,知道谜底的孩子举手告诉老师。请听“有位老兄脾气大,爱发怒的就数他,发起怒来大声吼,伴着成串泪珠下。”打一自然现象。我暂时不公布答案,给你听听他的声音,他的声音十分吓人,你一定要小心。(雷雨。)同学们真聪明!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18.《雷雨》。(师板书:18 雷雨)

师:孩子们,请你用好听的声音读一读课题。

师:在学习课文之前,生字宝宝想要和大家先见面交个朋友,你愿意吗?(请生领读,齐读,男女读,开火车读,去拼音读。)识字小游戏(青蛙跳伞、摘星星)

A:现在生字宝宝想带着同学们去玩儿一个刺激的游戏——高空跳伞,愿意和他们玩儿游戏的孩子请你举手。

B;看来单独的生字根本难不倒我们的孩子,接下来,这个摘星星的游戏可全是我们的词语宝宝了,你敢和他们玩儿吗?

C:孩子们很厉害,再加大难度,你能读一读这些有生字宝宝的句子吗?

D:真好,老师很欣慰,你们一个比一个厉害,现在请你跟着老师齐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

师:真不错,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请你找一找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自然段是写雷雨中的景象?哪几个自然段又是写雷雨后的景象?

答:这篇课文就是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描写的。

三、认生字

四、写字

四个虫字旁的字:虹、蜘、蛛、蝉

五、作业

读课文,认生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雷雨》一课的生字词,谁来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

师:我们还知道了课文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描 写的。(指板书)

1、雷雨前

(1)师:雷雨前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自由读1-3自然段,思考:雷雨前写了哪些自然景象?划出有关的句子读读。

(2)师:a.“压”的动作,会做吗?

b.(出示乌云图)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向你直压下来,这给你一个什么感觉?(压得我透不过气来)那你们自己读一读,看看能不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指名读。教师范读,挑战读。

“黑沉沉”你读的特别好,让我们仿佛感受到乌云向我们压下来,大地一下子变暗了。谁也能向他一样读读。

c.师问:现在有满天的乌云向你压下来,压的你透不过气来,心里觉得怎样?(害怕)让我们带着这害怕的感觉再来读读。

(一)师说:是呀,雷雨前,乌云密布,大地变暗,小朋友们和老师都感到害怕,就连树叶和蝉好像也和我们一样。

(二)师读: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出示句子)你感觉到什么?为什么叶子不动?蝉不叫?(雷雨前没有一丝风,闷热,很静,)范读,齐读。

师:雷雨前没有一丝风,真闷真热,忽然怎样?(3)师:“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怎样是“乱摆”?做动作。你们见过风吹树枝乱摆的情况吗?害怕吗?

(“忽然”表现了天气的变化快,“乱摆”说明是一场狂风;)(4)师: 你看蜘蛛也害怕了。“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师:你觉得哪个词用的最好,为什么?(“垂”字用的好,形象写出了蜘蛛随着蜘蛛网往下落的情景,让人感觉到风特别大,连蜘蛛都害怕)

出示:蜘蛛从网上()地垂下来,好像在说:“

(5)师:“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课件播放下雨的声音)听什么声音?

(两个“越来越”写出闪电,雷声在不断加剧)(句式训练,出示句子)

师: 谁能学着课文里的样子用“_____越来越______”说句子。(充分说)

师:过渡:同学们说得越来越好了。为自己的进步鼓鼓掌吧。师:雷雨前的空气真闷呀!(板:闷)一场大雨就要下来了,让我们一起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吧。

(四)感受4-6雷雨中的情景。

师:1.雷雨来了,你们看(出示幻灯片:雷雨中)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出示:学习活动二: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描写雷雨中景色的段落。用 圈出描写雷雨中景象的词。

雷雨中的景象有哪些特点?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用

画出这些词。师:2.雨下得真大。想读读第四自然段。让大家好像看到了这么大的雨?

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只要读好三个字,就能读好这句话。(点出“哗,哗,哗”)还可以怎么读?(哗,哗,哗)说明什么?(雨大、还很急)谁再来读?

出示填空题:这雨下得可真大呀!这雨就像支支利剑()地面,就像断了线的珠子()地面,就像一脸盆的水()地面。师:

3.引读。是啊!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把屏幕当成窗户

师:4.(看到什么了?)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雨大)

看着窗外雨在哗哗地下着。我也想跟你们一起读一读这第五自然段。

5.再看,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师:雷声雨声是一下子变小的吗?(生:不是的,是慢慢地)

哪个词告诉我们了。(是啊,渐渐地就是慢慢地意思)

你们读一读这句。齐读。(提示:轻轻地,慢慢地读。(生齐读这几段)用“渐渐地”说话。

师:你们觉得这场雷雨下得怎么样啊? 生:下得真大啊!(板书:大)

三、感受雨后美景

六月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空中狂风怒吼,大雨哗哗哗,可这会儿呢?雨很快就停了。1.雷雨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呢?你们赶快到课文的7、8自然段去看看雨后的景象吧。

2.我们轻轻地闭上眼睛,听师读课文。想一想雨后美丽的景色。生闭眼。师范读7 8。好了,可以睁开眼了。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生自由说。4.(播放雨后动画).

5.配乐读。同学们,雷雨过后的景色可真美,我们一起把雷雨后这么美丽的景色读一读。(出示7、8 段,音乐)

(1)第七节第二句,加一个呼吸清新空气的动作。(2)以诗的形式读

6、雨过天晴,呼吸清新的空气,欣赏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鸣,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呀!(板书:美)

四、知识拓展

雷雨天在夏季是一种很常见的自然现象,那在雷雨天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树木,花鸟鱼虫,大自然就是一副多彩多姿的画卷。它会向你展示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大自然更是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它会为你指引着前进的方向,走进大自然,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相信你一定会得到更多的乐趣,发现更多的秘密。

课后作业:留心观察这一周的天气变化,把它写在日记里。

五、作业设计

6(1)爱诵读的你,不妨有感情地朗读《雷雨》,进行课文录音。(2)爱绘画的你,不妨根据课文的内容,用水粉画一画雨过天晴的美景。

(3)爱写作的你,不妨模仿《雷雨》,认真地观察家乡的天气,学写一篇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

雷雨

篇2:二年级雷雨公开课

天星小学:潘晨

18、雷雨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和图文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垂”字的书写。观察日记的写作。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准备:

挂图、播放器、自制蜘蛛网。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两组词语,谁会读?

蒙蒙细雨

倾盆大雨

春雨绵绵

狂风暴雨

读着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都是描写雨的)板书:雨。

2、是啊,雨是有脾气的,它时而温柔,时而暴躁,今天我们要认识的雨会是什么脾气呢?你们听,它来了!(播放雷雨声音)这是什么雨? 板书:雷。

二、熟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luàn

chãn

chuí

hóng 黑压压

乱 摆

黑沉沉

垂头丧气

彩虹

táo

zhī zhū

zhân

yuâ

chán 逃走了

蜘 蛛

一阵大风

越来越亮

三、自读自悟。

1、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问问下面的小鱼。

2、边读边划分自然段,让学生把课文划分成三个部分。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词,导入新课:

1、学生齐读生字词。

2、播放课文朗读。

二、朗读课文,学习课文:

(一)、研读“雷雨前”:

1、朗读1-3自然段,出示挂图1:同学们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乌云、树、蝉

2、比较2、3自然段,和1自然段有什么不同?(想象2、3自然段)——树被大风吹得乱摆,蜘蛛赶紧逃走了,电闪雷鸣。

3、分析重点语句: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黑沉沉”写出了乌云的多、厚。——“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也一声不叫。”

强调没有一丝风,形容天气很闷。——“忽然一阵大风吹来,吹得树枝乱摆。”

“乱摆”说明是一场狂风;“忽然”表现了天气的变化快。——“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用自制教具让学生区分“垂”和“掉”。垂:东西一头往下挂,形象地写出了蜘蛛随着蜘蛛网下落的情景,让人感到风特别大,连蜘蛛也害怕。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写出闪电、雷声在不断加剧。用播放器播放雷声并把音量慢慢调高,让学生感受“越来越”这一词。

4、点名用“越来越”口头造句。

板书:雷雨前:闷热——大风——电闪雷鸣

(二)、研读“雷雨中”:

1、出示挂图2,结合文字观察挂图,和雷雨前做比较。

2、分析重点语句:

——“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3个“哗”体现了雨下得又大又急。

——“往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看不清”说明雨下得非常大。

——“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两个“渐渐地”说明雷声和雨声在一点一点,慢慢地变小。

3、点名用“渐渐地”口头造句。

板书:雷雨中:下起来——越下越大——渐渐变小

(三)研读“雷雨后”:

1、出示挂图3,观察雨后有哪些变化。彩虹、蝉、蜘蛛、池塘、青蛙。

2、分析重点语句。

——“一条彩虹挂在空中。”

“挂”字让人感觉像是谁把一条五颜六色的绸带挂在天空一样。——“蜘蛛又坐在网上。”

“坐”字让人体会到雷雨过后,蜘蛛又是那么悠闲、愉快。板书:雷雨后:清新——美丽——充满生机 强调:整篇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三、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四、生字指导(我会写):1、2、3、学习“垂、逃”的笔顺。学生书空,描红。

教师巡视、指导。注意个别同学写字的占格。

五、作业布置:

1、用“读读写写”句子中带点的字造句。

2、留心观察天气变化,写一篇观察日记。

六、板书设计:

18、雷雨(时间顺序)雷雨前:闷热——大风——电闪雷鸣

雷雨中:雨下起来——越来越大——渐渐变小

雷雨后:清新——美丽——充满生机

七、教学反思:

《雷雨》这篇课文虽然篇幅不长,但是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内容比较丰富,我安排了两个课时,公开课是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考虑到我们班的学生自制能力较差,上课比较吵闹,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我准备挂图和播放器以及其它自制教具。对于从来没接触过教具的学生来说,感觉很新鲜,整堂课的注意力都跟着老师走,这不仅仅

改善了课堂纪律,也让学生从听觉和视觉上来感受整篇课文,老师讲授方式和学生理解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本文的插图只有雷雨中、后两幅,龚老师画了一幅雷雨前的景象,重点突出乌云。文章几个重点的词语我都用自制教具向学生演示,让他们直接明了地理解课文,学生也比较有兴趣,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在教具使用过程和板书方面没有考虑周全,更换播放器曲目的时间过长。忽略了黑板和挂图的比例,导致板书的时候没有按照时间顺序来排列。研读完“雷雨后”,在强调时间顺序的过程中对学生引导不全面。

篇3:二年级雷雨公开课

一、谈谈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通常情况下,我们在教学Reading第一课时时,会帮助学生解决生词,带领学生熟悉文章内容并完成书后相关习题。第二课时就要先对上节课所学内容做简要复习,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第二课时结束前还要通过不同形式检查学生对这篇Reading文章的掌握情况,最后设计一些活动,让师生、生生互动起来。通过完成不同形式的学习任务,既巩固复习所学知识,又适当拓展、提高语言运用能力。鉴于此,针对这节课,本人首先把课文里的四个电视节目分成四块来处理,先通过各种形式的任务来复习这四快内容,再用红笔在PPT中标注出各部分包含的重难点,接着通过超链接,利用图片或中考题引出重难点,并在语境中教会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点。最后来个大综合,设计了两个任务供小组讨论:一是帮书中Millie和她的伙伴选择适合的电视节目,二是谈论适合自己观看的节目并给出理由。当学生讨论汇报完毕,教师再来个画龙点睛式的总结。最后,教师建议学生要根据爱好和个人时间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节目观看,并提醒他们不要看太多电视以免伤害健康。这样既能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了本节课所学的重难点知识,又能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看电视这个问题。

二、说说这节课的亮点

1.课堂导入开门见山、简洁明快。这节课一开始,本人通过以下表达先向学生自我介绍:“Hello,everyone! I’mMrs.Wang from Guangfu Middle School.My students are Grade9 students like you.They are busy with their study every dayAlthough they like watching TV,they don’t have much timeto watch TV now.They only watch TV at weekends.What aboutyou? Are you busy every day? Do you have much time to watchTV?”问完这两个简单的问题,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共鸣,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接着我又问:“When do you watch TVnow?”学生回答我:“At weekends.”我顺势引出主题:“This Saturday there are four different types of TV programmeson TV,would you like to watch them?”当学生异口同声地说:“Yes”时,我轻描淡写地来一句,“ok,let’s enjoythem!”就这样很自然地进入了这课的主题。

2.有效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一节充满活力的课堂,是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思维,引导学生积极看,认真听、主动思考、合理记录、大胆讨论和发言,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至关重要。而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巧妙地设境激趣,授以方法,才能真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才能使得他们的思维向纵深拓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活动,提出开放性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这节课上,在讲到be found dead这个知识点时,我就设计了一个开放性问题。我呈现了一幅老人躺在沙发上闭眼的图片,让学生们用刚学的这一结构猜测老人目前的状态,并在图下配以这个句子:“The old man was found ___?___ when hisson came back.”同学们积极猜测,给出了不同的答案:befound dead/ alive /sick/ill,这样既训练了这一句型结构,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再比如,当复习完第四个电视节目时,本人精心设计了问题串,引导学生一步步思考。我问学生:“What have you realized after watching the documentary?”学生答:“Tigers face much danger now.”我接着问:“Why aretigers in danger now?”答:“Because humans hunt them for theirfur and bones”我继续引导:“What will happen to tigers if wedon’t stop hunting them?”答:“They will die and disappearsoon.”接着顺势引导,“Do you want to see tigers disappearin the future?”学生齐答:“No”。引起学生共鸣后,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Ok,it’s time for us to do somethingto save tigers,right? So what will you do to save them? Let’sthink of different ways to help them with‘unless’clauses.Forexample,Tigers will die unless we take actions to help them.Whatwill you do? ”通过层层设问,我巧妙地从复习旧知识自然过渡到新知识,同时创设了真实的情境“救救老虎”,再通过例句授以方法,教会学生模仿用‘unless’造句,具体谈论如何救老虎。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了语言知识,又使学生的人文思想得到了升华,提倡了保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理念。

3.知识点的讲解和任务设计体现由易到难的原则。这节课的内容包含很多重要的知识点。因此,如何深入浅出地讲解,让学生既能学得轻松,又能有效地掌握呢?这节课一开始,本人通过四种不同的任务设计来复习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有填空、表格、词句配对和复述课文等形式。这样的设计既有效降低了处理整篇课文的难度,又使得学生在复习的同时,关注到老师在每个复习版块用红笔标注的重难点。接着教师再创设语境,让学生进一步加以口头和笔头的各种操练,直到学生真正理解并熟练运用知识点。在任务设计方面,我也尽量体现由易到难原则。例如:在复习到第三个电视节目Murder in a Country House时,我要求学生用“a filmdirected by…模仿造句时,学生一时反应不过来。我随机应变减低难点。先示范说:I like watching comedies directed byZhou xingchi.I like reading novels written by Guo jingming.Whatabout you? 以此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说说自己喜欢哪位作者的小说或哪位歌手的歌曲。这样做既能缓解学生表达不出的尴尬局面,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先机械模仿再灵活运用,由易到难,分散难点。

三、谈谈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这节课也给我留下了一些遗憾。首先,课堂时间的分配还不太合理。前面知识点的讲解和操练过快,有点像赶场子,不够细致,学生练习的面不够广。整节课的最后,没来得及当堂反馈翻译句子的练习。若能当堂反馈则能立马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纠正错误,这样学生才学得更扎实有效。其次,我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关注面还不够广。课后了解到班级还有几位学生不会准确拼读重点单词和正确运用重点句型。这提醒我今后教学中要尽量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学困生,要更多地思考如何向他们更有效地传授知识。

篇4:初中二年级综合实践课

现在有许多研究结果显示:早餐对人们来说非常重要,长期不吃早餐危害巨大。虽然同学们了解早餐的重要性,但是有些同学对早餐吃什么才最好产生了疑问。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教师引导同学们一起设计了本次主题活动。

二、学情分析

初二年级的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动手能力强,与他们初一年级时相比,无论是知识结构还是能力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有能力完整、有序地开展本次主题活动。

三、总体目标

结合综合实践课对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总体要求,结合本次主题,制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总目标:

1. 让学生在生活中能够自主搭配营养早餐;

2. 让学生重点掌握访谈法和文献法的科学方法;

3.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总结提炼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学生活动设计和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设计和教师指导详见表1:“早餐吃什么最好”指导方案概览。

五、重难点及教师指导

方法的指导:本次主题活动,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访谈法和文献法的科学方法,所以教师应把这个重点的指导内容贯穿到整个活动的指导当中。

延伸性指导:本次主题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获得问题的答案,还具备一个重要的特点——实用性很强。当学生们获得科学的答案之后,还能用它做些什么呢?

所以,我在成果展示之后加入了拓展性指导,即提醒学生将本次活动的结果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让学生对后续一个月时间对自己的早餐情况进行记录,要结合本次活动的结果,搭配最好的营养早餐。这样的拓展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吃早餐的习惯,培养他们的毅力,还能用营养早餐强健学生的体魄,使其健康成长。

六、教学反思

收获:通过本次课题探究,学生们体会到了吃早餐的好处,很有实用性。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就已经开始注意吃早餐的问题,很多以前不吃早餐的同学在知道不吃早餐的坏处之后开始慢慢吃早餐了。而对于吃早餐的同学来说,他们对吃哪些早餐更好,更营养,更均衡有了切身体会,在选择自己的早餐时也更加注意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验,获得知识,并运用他们。让学生了解营养早餐,并在每天的生活中实践它,这是本次活动带来的最大收获。

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些问题仍然值得注意:

第一,初二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在活动中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疲劳和倦怠,需要老师适时鼓励与支持。

篇5:二年级雷雨公开课

执 教:王心和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2、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3、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认读。

2、“捧奖杯”游戏识字。

二、观看动画,整体感知:

1、观看动画。

2、复述: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

3、分别指出哪几个自然段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二、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1—3自然段,感悟“雷雨前”的静

1、看图一(雷雨前的景象)回答:(1)说说图片上的景色是怎样的。(2)你认为这些景象写得怎么样? ①漫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这句话说明什么?“压”字给你的感觉怎样?)②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为什么叶子不动,蝉也不叫?)

2、看图二(雷雨前的景象)回答:(1)观察天气有了什么变化。

(2)你认为这些景色写得怎么样? ①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乱摆”说明什么?为什么要加上“忽然”?)②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哪个词写得好?)

3、看图三(雷雨前的景象)回答:(1)说说天气又了哪些变化?(2)比较句子:

①闪电亮,雷声响。

②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4、齐读“雷雨前“这一自然段。

5、归纳: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

6.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雷雨前的景象。

(二)学习第4—6自然段,感悟“雷雨中”的猛 1 看图一(雷雨中的景象)回答:(1)这时天气有了哪些变化?(2)三个“哗”字说明什么?

2、看图二(雷雨中的景象)回答:(1)往窗外望去,外面的景象怎样?(2)为什么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3)两个“渐渐低”说明了什么?(4)用“渐渐地”练习说话。

3、齐读“雷雨中”这一自然段。

4、归纳: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

5、指导朗读,边读边想主要写什么?

(三)学习第7、8自然段,感悟“雷雨后”的美

1、看图一(雨后的美景),读一读。

2、看图二(雨后的美景),说一说图中出现哪些景物。

3、齐读“雷雨后”这一自然段。

4、归纳: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

5、指导朗读。

三、对比感受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口头述说,完成表格。

四、整理全文脉络。

五、总结:学习了《雷雨》这篇课文后,我们了解了有关雷雨的一些自然知识,知道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变化。

六、拓展

1、有关天气一些谚语。

2、完成课后“读读抄抄 附板书:

18、雷雨

篇6:雷雨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曹禺及其《雷雨》,了解戏剧的一般常识。

2、分析节选部分的戏剧冲突,体会个性化语言和人物。

3、概括《雷雨》所揭示的思想主题。重点难点:戏剧冲突、个性化语言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问题探讨 教学步骤:

一、导入:

高尔基笔下的海燕,在暴风骤雨来临时依然高傲地飞翔;今天,外面虽然不是电闪雷鸣,但我们依然可以跟着曹禺先生一起感受,在上世纪初期,作为封建大家庭的周家,在暴风雨降临的那天,经历着怎样的变故。

二、作品:

1、在上周,我们已经观看了话剧《雷雨》,先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故事的梗概。

2、整个情节中,大家觉得哪些地方最吸引你? 生:

三、节选部分:

1、从大家的回答中,我发现,大家认为最好看的地方,就是人和人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也就是戏剧矛盾。

2、课本上节选部分涉及的是哪些人之间的矛盾? 生:周朴园和鲁侍萍

他们两的矛盾在剧中是如何展开的:

3、他们是相隔30年再次相遇,一开始有没有相认? 生:没有。侍萍认出了朴园,朴园没认出侍萍

4、相认前的相遇,双方进行了一场对话。请大家找出能使周朴园内心产生波动的话题或事件。

生:关窗———无锡口音———梅家旧事———小姐没死———旧衬衣

5、在这些相关话题的对话中,周朴园的内心不断发生变化,不断对侍萍的身份产生怀疑,他对侍萍的身份进行了四次提问,请大家体会周朴园的心理变化,并给他的提问配上心理独白。

生:迟疑、平静————有些吃惊————更加怀疑————惊恐、不敢相信 A、怎么跟她那么像? B、她怎么会知道的? C、这个人到底是谁? D、难道她真的是„„

6、其实周朴园的内心变化是侍萍不断暴露自己的身份导致的。

(结合上题,投影出侍萍的“漏洞”)

关窗的动作————她不是小姐、不贤惠、不守规矩、她叫侍萍————在外乡活着,(小孩)也活着————衬衣上的梅花,“萍”字

7、当朴园看到站在他面前的就是被自己在30年前抛弃的侍萍后,他万分惊恐,那他面对侍萍到底怕的是什么? 生1:对侍萍的忏悔 生

2、:担心自己的名誉受到损害

8、那我们把这个问题先放一下,先来看一看周朴园在认出侍萍后的情态表现。请大家找出周朴园对侍萍态度的变化。(从这些语言的话外音去揣摩周朴园心理)生:责问——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稳住——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旧事又何必再提呢? 哄骗——保留家具、熟记生日、关窗习惯。(没忘情)平息——拿出支票

9、在这四种情态中,都围绕一个目的展开,最能真实反映周朴园在认出侍萍后的心理想法是哪个? 生:平息。

担心侍萍是受人指使来的,也就担心别人也知道他们的过去。其他语言都是要侍萍掩盖事实。

10、到这里,我们也可以回到上题,看周朴园面对侍萍担心的东西了。

生:担心事情的败露会毁坏他的名誉、地位、家庭。他根本不是忏悔,否则就不会责问侍萍了。

11、我们看了周朴园的表面,也深入了他的内心,想必大家心中都有一杆称,来衡量这位“家长”,在你们心中,他是怎样一个人? 生:虚伪

问题探讨:

13、周朴园和侍萍的相遇是偶然的,而他为了怀念侍萍,家中的摆设是本来就存在的,从这点看,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是真心的。对此,你怎么看。[有时间,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相认那部分内容]

三、作业:

1、进一步揣摩双方心理,体会话剧台词

2、分析人物形象

3、练习册相关内容 第二课时内容:

1、侍萍:在他们双方相遇的对话中,侍萍为什么总是隐约暴露自己身份却又总是加以掩饰?经历30年的痛苦,她为什么见到周朴园后没有当面斥责,而是通过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来诉说自己的遭遇?那她为什么没有掩饰到底,最终还是因为对旧衬衣的回答暴露了自己?(这其实也正是《雷雨》、侍萍语言艺术的所在——用侍萍的语言去撕开周朴园虚伪的脸。)

篇7:《雷雨》公开课的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通过观察比较,找出景物特点的办法。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景象的特点。

3、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培养学生认识自然的能力。

教学重点 :

会认记本课时的4个生字。会写“垂”等12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所描写的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特点的。

教学难点:

感悟雷雨前、雷雨后、雷雨中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图片、绳子。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游戏“魔术嘴巴”。

我知道我们班的同学有着各种本领,相信平时仔细观察的你们一定能学各种动物叫。(老师讲出多种动物的名称让学生们自愿叫,学生们兴趣非常浓。)

2、出示课件“蝉”的图片,问:那同学们是否认识这种动物呢?有什么特点?(喜欢在夏天叫)这是夏天的现象,我们今天来学习夏天的另一个现象。(板书:20雷雨)

3、你知道雷雨有哪些特点吗?

二、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1、学习字、词

课件出示生字、词语:如“蜘蛛、蝉、彩虹、黑沉沉、垂下来、越来越响、压下来、逃走”等。(指名读,开火车读)

2、理清顺序:

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呢?是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板书: 雷雨前 雷雨中 雷雨后)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三、品读课文,学习表达

1、学习雷雨前部分(1――3自然段)

(1)出示雷雨前录像: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板书:乌云、大风、闪电)

(2)学习“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出示满天乌云的照片,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现在云的样子。(有的说:无数的乌云,有的说:很厚的乌云,有的说:黑沉沉的乌云,还有的说:云很低……)

同学们这么多这么厚的乌云向你压过来,你知道什么是压吗?谁能做个压的动作?(哦,很使劲的往下按,是吧)如果换成了满天的乌云向你压过来,你又会觉得怎么样呢?(很闷很热)同学们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闷热的特点呢?(个人读———评议—齐读)

(3)你还能从哪里找到闷闷的感觉呢?(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对比句子:a、叶子不动,蝉不叫。b、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同学们,通过对比,我想大家一定知道哪个句子程度更深些?知道怎样才能更好地读出闷热的感觉?

为什么天气那么闷热呢?(因为叶子一动不动,说明一点儿风也没有。)(4)同学们听听,什么来了?是怎样来的?(出示大风录音)忽然一阵大风,树枝会怎样呢?(乱摆)什么是乱摆?谁来做做树枝乱摆的样子?那平时春风吹过时,树枝是怎么样的呢?(跳舞)可是现在树枝不再跳舞,而是乱摆,这说明什么?(说明这是一场狂风啊!)(小组内个人读————评议————小组齐读)

练习说话:忽然一阵大风,吹得__________。

(5)这一阵大风刮得蜘蛛怎么样了呢?你为什么要逃呢?你为什么不呆在树上了?(风实在太大了)

小实验,亲身体验“垂”。同学们分小组,用一根绳子绑住一件小物品,做快速下垂的工作,表示蜘蛛在生死关头时如何垂下就逃走的匆忙。这一句该读出怎样的感情?(蜘蛛的害怕)

(6)播放闪电由暗到亮,雷声由小到大的录像,让学生自然而然就理解“越来越”,读好句子。

积累词语:越来越亮 越来越响 越来越__

小结:同学们,夏天的雷雨前,乌云密布,又闷又热,忽然间狂风大作,天气的变化太快了,看着闪电越来越亮,听着雷声越来越响,让我们感觉到一场大雨顷刻将至,让我们一起再来边读边想象吧!

2、学习雷雨中部分(4――6自然段)

(1)播放雷雨由小到大的动画,思考:这场雨下得怎样?(板书:大、急)从哪里看出来?请同学们在课本上用“~~~~”划出来。(“哗,哗,哗,”“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如何读好“哗,哗,哗,”呢?(有的认为“哗哗哗”三个字应该读得快一点,表现雨下得很急;有的认为应该读得慢一点,把“哗”字拖长一点来读,表示雨声很大;还有的认为“哗哗哗”三个字应当由慢到快,以体现雨下得越来越大……)

练习说话:___哇,___啊,都看不清了。

(2)播放雨声雷声从大到小录音,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样的变化可以吗?(渐渐)该如何读好两个“渐渐”呢?现在老师有两种读法,看你觉得哪一种更合理?(一种声音从大到小,另一种声音从小到大。)为什么?因为现在雷声雨声都是从原来的大声到现在的声音小了,所以两个“渐渐”也应该从大到小声来读。

小结:夏天的雨来得快,来得急,来得大,去得也快,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告诉大家雨是怎样变化的?学生自由读、个别读、齐读。

3、学习雷雨后部分(7――8自然段)

(1)雨停了,雨后又有怎样美丽的景色呢?同学们去读读课文的7、8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哪儿让你觉得最美?

(2)学生交流:(一条彩虹挂在天空,你的挂字读得真好,同学们觉得彩虹像什么呢?读好了挂字,让我看到了那条彩虹就像五颜六色的丝带。哦,小青蛙,在叫什么呢?蜘蛛坐在网上干啥呢?)

(3)雷雨过后,空气变得特别的——我们的心情也是特别的——(欣赏图片)瞧,花儿草儿喝足了水,也开心的笑了,叶子上晶莹的水珠在太阳公公的照耀下还闪闪发光呢,这雨后的美景谁还想来读?

(个别读、男女生读)嗯,你的朗读让我们仿佛就置身在这个雨后的美丽景色中一样。

4、总结:

多么真实的雷雨啊!作者运用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把一幅夏日雷雨图描绘出来。现在,我们再读读课文,再一次感受这雷雨的变化。(学生齐读)

雷雨是夏天常有的自然现象,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真实的文章来呢?(因为他能仔细地观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如实地写了下来。)(板书:仔细观察)

四、拓展

1。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欣赏了雷雨前、中、后的不同景象,感受到了它们不同的特点,相信这神奇的大自然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雷雨这么神奇,春雨、秋雨、冬雨又是怎样的?谁能说一说。

2。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幅永远也读不完的书。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更多的乐趣,发现更多的秘密。不过,只有细心的孩子才能感受到,你们愿意做个细心的孩子吗?让我们一块去观察,把观察到的记录下来,写成观察日记吧。

五、课后作业:

留心观察这一周的天气变化,把它写在日记里。

板书设计

20雷 雨

雷雨前(1—3)乌云、大风、闪电

雷雨中(4—6)大、急

篇8:二年级雷雨公开课

一、器材的开发利用

看过现场课的教师或许有同感, 当学生们双手拎着“小竹筒”出现在场地时, 大家立刻被这新颖独特的器材吸引住了。说它新颖是因为, 之前别人在课中从没有尝试过。听雷雨老师讲, 有一次在课间看到几个学生踩着半截竹筒玩, 于是他们有了灵感, 利用当地资源——竹子, 用竹子的节, 经过加工开发出了特殊的器材“小竹筒”, 并引入了体育课堂, 没想到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生们非常喜欢。笔者认为, 雷雨老师的课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 首先, 与他平时勤于观察、善于钻研有很大的关系;其次, “小竹筒”是本次课的特色, 这是她走出重庆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节课以“小竹筒”贯穿全课, 准备活动是竹筒操, 竹筒敲击的声音伴着音乐的节拍、响铃在体育馆里回响, 让人不由得感受到了雾都重庆的神秘和竹乡的亲切。

在基本部分中, 教师采用情景教学方式开场, 巧妙地设计了飞机起飞、降落的动作, 师生踩着竹筒模拟飞机起飞降落的动作, 或双臂平举、单腿侧伸, 或双手插腰、单腿提膝, 在原地练习如何保持平衡;在行进间走直线、过障碍, 反复体会踩着竹筒走路的感觉, 这会让人联想到我国满族妇女穿着“马蹄底鞋”走路的情景, 这种方法也极易调动学生的兴趣。

辅助教材是一个“快乐传递”的游戏, 实际上是“踩石过河”传统游戏的改编, 教师精心设计了十字对角游戏场地, 将学生分成4组向中心进行传递小竹筒的游戏, 把活动推向了高潮。

最后, 全体学生席地而坐, 在歌曲《种太阳》的音乐声中, 教师带领学生敲击着竹筒做着放松动作结束了全课。

二、教材搭配

本节课教材是“平衡”, 平衡在小学体育教科书中没有单独出现, 它是通过体操、技巧、田径等项目的练习, 锻炼学生的协调、平衡、灵敏等素质。

本课在学生已知、体验、学习的基础上, 由师生共同创设了一些贴近生活, 实用性强的平衡能力的练习内容, 课中充分利用自制教具“竹筒”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把“平衡”作为主教材, 也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新课程》的教材内容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选择性, 为广大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中留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雷雨老师所在的教研组, 正是在这种新课改的实施中, 在“水平一”学段, 选择了“平衡”作为校本教材, 进行探索研究。实践证明, 他们的研究是成功的, 是值得大家学习、借鉴的。雷雨老师为这次大会呈现了一节让大家难忘的展示课, 一节让大家思考的展示课。

现在的小学生平衡能力、协调能力普遍较差, 如何锻炼小学生的平衡与协调能力是当下体育教师急需研究的问题。这节课给了我们以启示, 在体育课上, 对低段学生, 教师不仅可以通过活动操、舞蹈、武术、体操、跳绳、游戏等手段, 进行平衡、协调、灵敏等专项素质的训练, 还可以将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引入课堂, 如跑酷、独轮车、轮滑、踩高跷等项目。就像这节平衡课, 以“踩竹筒”的形式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手脚、手眼及身体各部位的协调、平衡训练。教会学生踩竹筒走路、游戏的方法, 以便使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自主地开展一些活动, 以达到保持身体平衡, 克服心理障碍, 促进学生体质全面发展的目的。

三、教法的灵活运用

俗话说:“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这节课不仅在教法上遵循了新课程中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理念, 而且还能根据低段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 运用情景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准备部分创设了飞机起飞、降落的情景, 学生自己动手穿“竹筒鞋”, 摆放竹筒, 调整位置, 培养了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在基本部分的踩竹筒专项练习中, 为了增加难度, 利用自制的PVC塑料管低栏架, 用走直线、过障碍的形式强化练习, 在有限的时间内, 使学生尽快适应踩着竹筒走路、游戏的技巧。整堂课将竹筒贯穿于课的始终, 体现了器材的一物多用。

此外, 在队形的设计上, 教师也是煞费苦心, 巧妙地利用篮球场的中圈, 以正方形套用十字对角的形式设计, 学生的活动都集中在一个场地, 便于教师观察、纠错、点评, 在视觉上也让人感到很舒服。在语言上, 教师略带乡音、童趣的普通话, 让学生们也感到很亲切。

篇9:美国小学二年级的哲学课

老师用大签字笔在写字板上写下四个问题,然后统计对这些问题感兴趣的学生人数。问题是孩子们自己提出来的:1,什么是哲学?2,大学像什么?3,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不真实的?4,什么东西是有生命力的?

统计结果是:第一个问题只有一个孩子感兴趣;第二个问题九个孩子感兴趣;第三和第四个问题五个孩子感兴趣。老师说,少数服从多数,这节课谈第二个问题:你觉得大学像什么?也可以从这个问题开始跑题,只要和大学有关就行,说出你知道的、或好奇迷惑和想知道的一切。

发言之前先举手。老师手里拿着红白两色各半的一只小皮球,你举手了,皮球抛给你,你接住了才可以发言。发言完毕,别的孩子举手,你可以选择把球传给你认为合适的同学,接到球的孩子再发言。你说完,球也传出去,如果突然意犹未尽,再举手要求发言权。

一堂课,小孩们叽叽喳喳,想什么说什么,皮球在老师和十八个孩子中间传来传去。我旁边的一个黑孩子老举手,总是拿不到球,累得趴在地上,我就代他举手,接到球递给了他。

发言五花八门。

大学像个大城市。大学里什么都有,待在里面世界上哪儿都不用去了。我喜欢大学,因为大学里树多,长得还都好看。我喜欢大学,因为大学里操场大,篮球架也多,我要天天打篮球。我喜欢大学,因为大学里有圖书馆,有很多书。念大学才能接受好教育,受了好教育才能找到好工作,工作能挣钱了,我就不用整天给我妈妈洗碗了。我爸爸现在天天干重活儿,就是因为没念过大学。我念好了书,我妈就不用那么辛苦了。我爸爸要是念了大学,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天天喝酒了。我外婆说,只要我能考上好大学,就可以买好衣服穿了。念了大学,受了教育,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从大学里出来,你就是个有知识的人,就知道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对,就知道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什么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有了知识,我可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要学法律,告诉别人哪些是能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我想去大学里看看,听说大学很好,我没看过。

老师问:“必须念大学才能接受教育吗?”

大家一起回答:“不是!”

“必须念大学才能成为一个好人吗?”

“不是!”

“那好,为什么?我们继续说。”

又是一堆五花八门的理由,孩子们之间也开始相互争辩。孩子们的很多表述在我意料之外,不是道理讲得好,而是思考问题的角度,那个极其自由、烂漫的角度。有中正之言,更多的是偏僻、可爱、由衷的话。这样的哲学课离我的设想很远。

哲学系的终身教授Y女士跟我说,她的两个助教在给二年级的孩子开哲学课,我一下子没反应过来,那么小的孩子能上什么哲学课?“哲学”两个字让我立马想起的是一张沟壑纵横的干瘪老脸,想到皓首穷经,想到无数人告诉过我,这个世界如何、这件事如何,你要如何如何做才行。

上一篇:英语高考范文集合下一篇:2020年城管局专项整治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整改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