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游戏的教学目标

2024-07-04

幼儿园游戏的教学目标(共11篇)

篇1:幼儿园游戏的教学目标

幼儿园结构游戏的各阶段的教育目标

小班:

1、萌发幼儿对结构的兴趣。

2、引导幼儿认识结构材料,感知材料特征,初步掌握材料的操作方法。

3、指导幼儿学习用铺平、延长、围合、垒高、、拼插等技能,搭建物体简单造型。

4、在建构中培养感知能力,如大小、颜色、形状、长短等。

5、要经常有意识的让幼儿说出自己结构的物体名称。

6、引导幼儿明确建构的目的性,发展想象力,锻炼小手肌肉动作,培养手眼协调能力。

7、让幼儿学习与同伴使用建构材料。

8、建立结构游戏的简单规则。

中班:

1、教师应设法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2、在建构中继续指导学习各种建构技能如:延长、拼合、搭高、镶嵌等表现物体的特征和某些细节。

3、引导幼儿有目的地选材,学会设计某一主题方案。

4、学会看平面结构图,按图纸进行建构。

5、组织小型的集体结构活动3-4人,教会讨论分工,友好合作。

6、培养幼儿互帮互让玩家,爱惜材料等良好行为习惯和不怕困难、耐心。细致等品质。

7、引导幼儿大胆介绍作品,鼓励幼儿独立主动发表意见,学会欣赏和评价自己和同伴作品,分享成功的体验。

大班:

1、引导幼儿多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分析结构特征,让幼儿学会观察物体的细节和特征,体验造型美。

2、学习运用排列、围合、垒高、连接、镶嵌等技能,搭建较复杂的建构主题。

3、进一步培养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创造力空间知觉能力。培养幼儿认真、有始有终。遇到困难想办法解决等良好品质。

4、培养合作意识。共同协商确定主题,学会分工协作。

5、培养幼儿材料的整理。学会有条理地归类收拾整理材料的良好习惯。

6、懂得介绍和评价自己和同伴的建构作品。

结构游戏指导中存在三大错误的做法:

1、过于关注建构作品的逼真或造型的美观,从而导致幼儿在结构游戏中“创造性”的缺失。

2、片面要求幼儿必须完成教师提出的建构任务或者只能使用教师提供的建构材料,从而导致幼儿结构游戏中“自主性”的缺失。

3、认为结构游戏纯粹是幼儿自己玩的,只要提供材料,只要幼儿不争吵就行,从而导致幼儿园结构游戏“教育性”的缺失。

篇2:幼儿园游戏的教学目标

活动目标:

1、喜欢玩球,体验游戏的快乐。

2、学习塑料球的各种玩法。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只塑料球。

2、一只瘪球。

3、球筐两个。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小朋友们咱们班的球没气了,怎么办?(幼儿纷纷出办法)

2、教师用气筒打气,幼儿观察。(球变鼓了)

3、游戏:吹球

(1)幼儿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表示球变大。

(2)几个小朋友拉成圆圈变球,圆圈变大表示球变大。

4、练习用各种方法玩球。

(1)请幼儿说说可以怎样玩球。“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

(2)幼儿按自己的方法玩球。

5、游戏:送球宝宝回家

请幼儿双手拿球将球送到球筐里面。

6、游戏结束。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根据小班年龄特点,采用幼儿喜爱的“球”来进行活动,在活动中让幼儿通过自身的实践探索,使不同能力的幼儿在原有水平上都有所提高,达到了教师预期的教学效果和一定的身体锻炼。本节课孩子在欢笑、汗水中体会了体育活动带来的无比快乐!

篇3:幼儿园游戏的教学目标

一、新目标Go for it教学中游戏教学的作用

新目标Go for it教材中的词汇量加大, 内容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广, 语言丰富, 提高了教材的实用性。第一, 游戏教学能够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兴趣, 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第二, 游戏中包含智力成分, 游戏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智力开发, 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与掌握知识, 拓展视野。第三, 学生能够在游戏中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培养竞争的精神, 还能够通过比赛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 培养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 合理的游戏规则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组织性与纪律性。第四, 游戏中包含着很多美育因素, 这些都在无声无息地影响着学生, 陶冶学生的情趣,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新目标Go for it教学中游戏教学形式

1.互动类游戏教学。在新目标Go for it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积极的倡导互动式的游戏方式, 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积极性。师生问答就是互动式游戏教学方式中的一种。例如在讲进行时态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模仿表演的过程与学生进行互动, 既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乐趣, 又能够达到学习的目的:

教师:What am I doing? (做示范动作)

学生:You are reading a book.

教师:What am I doing?

学生:You are sleeping.

教师:What is he doing? (让学生做示范动作)

学生:He is……

通过这种方法是激发学生的发散式思维, 教师要在互动活动之后进行总结与评价。通过这种平等的游戏能够增强学生的主体性, 加强班级中的沟通与交流,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2.竞赛类游戏教学。新目标Go for it教材具有词汇量特别大的特点, 对于学生而言要记住大量的单词有一定的难度。教学颜色、水果等词汇之后, 教师可以设计说词的比赛, 一方面通过游戏缓解学生的畏难心理, 另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游戏的设计为:

将学生进行分组, 小组派出代表去抽取教师实现准备好的卡片, 卡片中教师事先在卡片中注明单词的类型。小组抽到卡片之后, 根据卡片中的单词要求尽可能多的说出符合条件的单词, 限时1分钟。教师负责计数与计时, 最终评出优胜组。

3.模范类游戏教学。新目标Go for it教材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因此,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与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 增强学生语言实践的真实感。这种方式既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又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与综合应用能力。例如教师扮演餐饮店经理, 学生扮演应聘者, 教师通过让学生表达“Welcome !Can I help you?”、“What would youlike?”、“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 ?”等请进来进行面试模拟, 最终评选出最棒的两位学生。

4.讲课类游戏教学。在新目标Go for it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把传统的“授之以鱼”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授之以渔”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利用讲课游戏模式, 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让学生借助多媒体的形式参与到备课、讲课等教学活动中。

在“What is this in English?”句型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备课与上台讲课来完成学习过程。学生可以设置一下对话:

讲课同学:What is this in English? (指着某物问其他同学)

其他同学:It is rubber.

三、游戏教学模式的意义

游戏教学能够使学生缓解与消除心理的压力, 通过较为轻松的学习氛围来提高学习的兴趣与效率,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一方面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 挖掘智力因素;拓宽学生的思路, 提高自主学习与创新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活跃英语课堂气氛。课堂游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还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最后, 课堂游戏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通过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 素质教育所肩负的责任是培养符合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全面人才。新目标Go for it在新课程改革中属于重要的环节之一, 而教学过程中采用游戏教学模式则是实现新目标Go for it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游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使得不断推广与发扬。

摘要:《新目标英语》是一本生活化的新型教材, 其中包含了话题、交际、语言与文化等。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将游戏融入到课堂教学设计中, 能够使教学更加的灵活、精彩。

关键词:新目标,游戏教学,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马小君, 王微微.巧用游戏教学课堂增添活力——浅谈新目标Go for it游戏教学设计[J].当代教育论坛 (教学研究) , 2011, 03.

篇4:幼儿园游戏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游戏精神

幼儿教育应该注重寓教于乐,使幼儿在玩耍游戏中获得一定的成长与进步。因此,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游戏化教学形式,使游戏精神在幼儿课程教学中合理渗透,从而使幼儿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帮助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在幼儿园的游戏化教学中,游戏精神是游戏化教学的支撑点

作为幼儿老师,应该加强与幼儿的积极互动。对于幼儿时期的孩子来说,老师给予一定的观照与帮助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内容。比如,老师可以与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跳绳活动,孩子们都比较喜欢。因此,在活动之前,老师需要对学生合理分组,并且还要寻找比较空旷的地方。接下来,老师还要引导孩子进行跳绳前的热身运动,并且告诉他们热身运动的作用,讲解跳绳的技巧等等。比如,要跳多高,如何把握绳子的时间与速度等,然后组织学生进入跳绳活动中,老师也要参与其中。而在活动后,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对表现好的学生加以表扬,表现略差的也进行鼓励。另外,在游戏时,孩子也能了解相应的游戏规则,认识到运动的好处,体会到游戏的乐趣。

二、合理运用创造性游戏的形式

对于幼儿园中的创造性游戏来说,主要有表演游戏、角色游戏以及建构游戏等。对于表演游戏来说,幼儿能够借助自身独特的形式,针对游戏中的角色、情节以及人物形象等有自己的感悟与理解。针对表演游戏来说,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具有一定的模仿性质。如,在学完《三只小豬》后,可以合理模仿故事中的情节,创设故事情境;另外一种是具有较强的情节性,而且内容比较丰富的主题游戏。如,《月亮姑娘做衣裳》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另外,在日常的一些社会活动中,幼儿能够在老师与家长的带领下对社会活动有一定的了解。如,到菜市场买菜,去医院看病等等,通过这些生活经历与经验,幼儿也能在建构游戏中积极体现出来。总之,创造性游戏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所以,幼儿老师应该加强对创造性游戏的研究,保证创造性游戏的时间与空间,并且为其提供相应的材料等。创造性游戏能够合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游戏精神,有助于学生的积极健康成长。

三、在幼儿的游戏化教学中,可以借助游戏因素,使幼儿加强游戏性体验,感受游戏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幼儿自行设计、制作相应的游戏材料、道具。因为在游戏过程中,幼儿需要借助多种多样的玩具、道具等。比如,在民间游戏的主题活动中,老师可以引导幼儿借助塑料桶,加工成大鼓,或者借助蛋糕盒子、硬纸板等制作凉伞,或者提供相应的纸箱、水管、竹竿等等,制作相应的舞龙道具,为开展舞龙舞狮的民间活动做好充足的准备,而在材料制作的过程中,幼儿能够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体会到相应的民间文化,从而从民间活动的参与中提升自己。此外,在幼儿游戏化教学过程中,要想使游戏精神融入其中,教师需要在规划游戏的过程中进行考虑。比如,可以在游戏过程中询问幼儿,这件东西是怎样的?生活中是否有这样的东西?例如,针对生活中的小动物,幼儿都有较高的兴趣。因此,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家中有哪些小动物,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游戏中。然后,老师可以准备一些玩具模型,使幼儿认识小动物身体的具体构造,从而在游戏过程中了解小动物,提升幼儿的认知水平,促进幼儿的积极健康成长。

总而言之,随着当前对幼儿教育重视度的加强,在幼儿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而对于幼儿来说,天性活泼好动,而且爱玩爱闹,因此,游戏教学能够有效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在幼儿的游戏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教学体现相应的游戏精神,还需要幼儿老师在游戏化教学中不断研究,加强与幼儿的合理互动,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老师还要为幼儿制定创造性的游戏内容,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体会游戏精神,从游戏中获得更多感悟;另外,老师还要注重对幼儿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通过实践真正融入游戏中,从中获得一定的启发,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积极健康发展,提升幼儿游戏化教学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李露露.以游戏精神观照幼儿教育:从意蕴到行动分析[J].时代教育,2016(12):86-87.

篇5:新目标英语游戏教学感悟

新目标英语游戏教学感悟

英语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激发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使用游戏就可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玩”起来,鼓励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帮助唤起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激情.

作 者:周新锋 作者单位:河南泌阳县泌水镇中心学校刊 名:内江科技英文刊名:NEIJIANG KEJI年,卷(期):29(1)分类号:H3关键词:新目标英语 游戏教学 教学感悟

篇6:幼儿园游戏的教学目标

设计背景: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我校附属幼儿园地处乡镇,而且学校就在两河的交界处,沙堆、沙滩随处可见,幼儿随时都能利用简单的工具玩沙,因此设计本活动。意在达到两个目的:通过操作活动感知沙的特征,认识沙的用途;体验玩沙的快乐,产生参加探索活动的兴趣。此活动在室外进行。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感知沙的特征,认识沙的用途。

2、体验玩沙的快乐,产生参加探索活动的兴趣。

3、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沙的特征和用途

活动准备

1、沙盘,音乐

2、沙滩(能容纳下五十个幼儿的安全场地)

3、幼儿玩沙的工具,比如:(小铲、小勺、多只小水桶、筛网、沙漏、各种积木、多个大盆),河边可以取水、毛巾

4、沙的用途的图片数张

活动过程

一、活动基本环节:

1、教师边放音乐,出示沙盘,引导幼儿观察后回答问题:

师:这是什么?

幼:沙

师:它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

幼:

师:你在什么地方见过?

幼:沙滩、水里、车装的、公路、运动场的沙坑

师小结:小朋友知道的真多,你们想玩沙吗?(引出下题—玩沙)

2、幼儿自由的玩沙,感知、认识沙的特征。

(1)教师引导幼儿摸摸沙子,抓抓沙子,感知沙子不仅松散,而且细小。

(2)教师播放欢快的音乐,鼓励幼儿运用自己手中的工具大胆的玩沙,交流自己用沙做了些什么。

幼:老师,我用沙堆了坦克打敌人。

我给小青蛙盖的房子,让它冬天住在里面不冷。

我给汽车修的路,让车子跑得快

我在沙子上画了好多的画

…….(3)教师小结:小朋友玩得真好。沙可以挖,还可以用手指画画。

(4)我们下面来玩玩干沙和湿沙

师:请小朋友分别玩玩干沙和湿沙,看看有什么感觉?

幼:干沙抓在手中回从手指缝流出来;湿沙会越抓越紧,不会流出来;

师:请小朋友用手或赤脚放在沙盘里,感知干沙和湿沙的感觉,而且用手堆沙堆,干沙堆和湿沙堆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教师把各种积木放进装有沙的盆子中,让幼儿在沙盆中搭积木。

教幼儿把等量的沙装入口径不同的沙漏中,感受沙子流完的速度是不同的,观察哪个沙漏中的沙先漏完。

(5)教师启发幼儿动脑筋思考

怎样拨离沙中的小石子?!.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沙子和土有什么区别?沙子和石头有什么区别?

引导幼儿用筛漏开展游戏,并仔细观察。

(6)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每一张图片上都画的是些什么,幼:工人在修建房子、养路工人在铺路等

二、活动结束环节

教师总结:今天小朋友都很能干,能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创作出你们想象的物品。而且今天我们还知道了沙是由许多细小的颗粒组成的,沙能流动;而且我们修房造屋、铺路都离不开它。

三、活动延伸环节

在班级的一角,准备“沙盘”,在室外活动场地准备“沙坑”都是用来提高幼儿玩耍的,我们教师要积极主动的给幼儿提供游戏材料,并鼓励幼儿积极动手、动脑,大胆创新,创新出不同的玩沙方法,进一步感知沙的特点。

教学反思

该活动我设计的是幼儿大班,因我园地处农村,我根据幼儿大班孩子的特点和本土文化设计了众多的幼儿亲自动手来调动幼儿的兴趣,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在活动中我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的变换方法,使全体幼儿都参与进来。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一直对幼儿是理解、尊重、接纳的,他们都有自己的自由空间:比如:在玩沙的过程中老师并没有规定怎么玩,怎么玩,而是让幼儿利用自己手中的工具自由发挥。

在上本节课之前我已经了解了该班幼儿已经上了一节《奇妙的沙子》,我在他们已有的经验水平上准备了此课,更好的把握了教育内容的核心——以幼儿的年龄特点、水平的发展来促进幼儿体智德能的发展

在此活动中,多数幼儿与教师积极配合,但还有一少部分幼儿自顾玩自己的,根本不听老师说的什么。

这节活动课上的不是很成功,首先没有调动全体幼儿的积极性;其次是在幼儿玩沙的过程中,老师没很好的提示,使有的幼儿盲目的玩沙。

假如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先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一个很好玩的地方去,你们想去吗?让幼儿有去玩得欲望;然后老师讲讲安全问题,大家要注意什么,什么);到了活动场地,先让幼儿自由的玩耍,到一定的时间让幼儿安静下来,听一段轻松的音乐,进入课题。还有在幼儿玩沙子时观察沙子是什么样的,应让幼儿讨论,发表个人意见,才能展示师生互动的效果。

篇7:幼儿园游戏的教学目标

活动目标:

1、听信号做相应的动作,发展幼儿灵活的的反应能力。

2、能勇敢、不怕冷地参加体育锻炼。

3、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4、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活动准备:

会念儿歌《我们一起来运动》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

1、师: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了?冬天天气怎么样?那有什么好办法能让我们的身体变得更暖和些呢?

2、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运动运动吧!

3、边念儿歌边做模仿操。

二、玩结冰游戏

1、师:现在感觉怎么样了?(暖和)那我们来玩个好玩的游戏“结冰游戏”。

提出游戏要求:当听到老师说结冰块时,你们要摆出一个造型,不能动;当听到冰块融化了,你们就可以自由活动了。听明白了吗?

2、幼儿开始游戏:师:冬天到了,天空中飘起了雪花,你们会学小雪花从天空中飘落下来的样子吗?(幼儿自由表演)雪越下越大,我们来滚雪球拉!(引导幼儿双手抱紧做转的动作表示滚雪球)滚呀滚,滚呀滚,雪球滚累了,想休息了!(幼儿站原地休息)天气越来越冷,雪球变成了冰块。(提醒幼儿摆造型不动,保持十秒)太阳出来了,冰块融化了,变成了水蒸气。(幼儿做放松运动)

3、第二遍游戏时,教师提出难度:要求两个幼儿抱着滚雪球、结冰块。“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滚雪球结冰块可以三个人,四个人。教师根据情况而定。)

三、结束

今天玩得开心吗?让我们学着机器人走回教室吧!

模仿操:我们一起来运动

冬天到,天气冷,我们一起来运动。

伸出双手骑小车,叮铃铃,叮铃铃,叮铃叮铃骑得欢。

张开双臂开飞机,左边开,右边开,转个圈儿飞一飞。

弯下腰,拍皮球,拍一拍,跳一跳,球儿球儿真听话。

再来玩个荡秋千,往前荡,往后荡,荡来荡去真好玩。

教学反思:

在活动的设计上也较好地体现了发展孩子身体动作的协调性与鼓励儿童自主探究材料玩法的双重价值。值得提醒的是,儿童在健康与运动领域中的个体差异是比较突出的,教师如何在方案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体现对不同能力水平幼儿的分类指导。

篇8:幼儿园游戏的教学目标

1.教育游戏的含义

单从字面上理解,教育游戏即具有教育意义的游戏,是教育与游戏两者相结合的产物。目前教育界对教育游戏的定义还没有达成共识。笔者的理解为:教育游戏是融教育性与娱乐性为一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理念,通过自主性、娱乐性、参与性、交互性、竞争性促进学习者的认知风格与策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游戏的最大特点是娱乐性,教育游戏的主要特点恰恰是努力把游戏的娱乐性转化为学习动机,从而使玩家达到特定的学习目的。[1]

2.教育游戏的目的

教育游戏的思想是“寓教于乐”。教育游戏为学生在玩乐中学习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和工具,“教”与“乐”的平衡是教育游戏一直追求的结合点,即教育工作者一直所追求的“寓教于乐”。教育游戏利用游戏的方式完成教育过程的产品实现,从而达到教育游戏的目的:学习者在“玩”中学习。

3.教育游戏的分类

按照教育游戏的侧重点不同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动作类教育游戏、策略类教育游戏、模拟类教育游戏、冒险类教育游戏、角色扮演类教育游戏等。[2]据百度2007网络游戏调查报告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类游戏(MMORPG)的玩家占据了所有游戏类型玩家分布的56%,占领了我国大部分的游戏市场。另一份研究报告也表明,角色扮演类网络游戏一直是大多数青少年玩家的最爱。因此,下面笔者将着重以RPG游戏为例,从三维教学目标的视角分析其在教育中的作用。

●RPG游戏及其在教育中的作用

1.什么是RPG游戏

RPG即角色扮演游戏(RoleplayingGame),是由玩家扮演游戏中的一个或多个角色,在虚拟的场景下进行的有完整的故事情节的游戏。在游戏中,通过游戏任务的完成,达到教学目标,进而实现教学效果。因此,在RPG教育游戏中,任务的完成情况是检测学习目标是否达到的唯一标准。

RPG教育游戏的魅力主要源自其真实有趣的剧情。RPG教育游戏的情节设置除了依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更多的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征决定的。充分考虑学习者的性别、年龄、认知发展与成熟度、学习动机、个人对学习的期望、生活经验等特征,来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及“玩”的乐趣。它改变了传统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巧妙地融于游戏的剧情当中,让学习者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学习任务。

2.RPG游戏在教育中的作用

RPG游戏在教育中的作用日益显著,成为教学设计者不可忽视的一种教学方式,笔者下面将从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来分析RPG游戏在教育中的作用。

(1)知识与技能目标

RPG教育游戏中,玩家在了解各个角色的任务及特点并掌控角色进行游戏的同时,已经在学习教育游戏设计者想通过游戏让他们掌握的学习内容。在游戏中,学习者相互间通过交流协作,实现游戏学习中的知识共享与经验共享,并实现了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RPG教育游戏把学习者的学习内容穿插在有意义的、复杂的故事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完成真实性的任务,来学习蕴含在任务中的知识与技能。同时,要求学习者对遇到的所有信息符号进行解码,快速作出决断完成游戏的任务,从而锻炼了学习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决策能力和空间感,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过程与方法目标

RPG教育游戏中,角色成为学习者的化身,经历整个游戏的进程。学习者在游戏过程中,没有教师的直接引导,而是通过角色的任务来引导自身进行游戏,它可以提醒学习者去哪里完成任务或下一步该做什么。游戏中涉及的“语言”以及它出现的场合与时机,与整个游戏的剧情保持一致,通过引导“游戏”来引导学习者学习的过程,进而使学习者快速熟悉整个游戏学习的环境,并且掌握学习的方法,领会学习的技巧,促进整个教育目标的达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习者学习的自主性。RPG教育游戏创设了情境化的认知环境,采用丰富多彩的战斗画面、有趣的情境、逼真的人物特性来吸引学习者,让学习者感受到游戏中的人物就如同是自己在扮演一样。通过人机交互使玩家按照自己的想法改变故事发展的情节以及最终的结局,从而改变了学习者对待学习的态度,充分调动了学习者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改变了学习者在传统学习过程中带有压力而被动学习的局面。

2促进学习者的协作意识发展。大型多人网络RPG教育游戏往往具有社会性,需要团队协作,集体意识的重要性将会在整个游戏过程中体现出来,学习者要完成任务就得想方设法与同伴合作,进而促进了学习者的协作意识发展。

3促进学习者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RPG教育游戏所构造的情感世界在所有教育游戏类型中是最为强大的。RPG教育游戏使学习者接触到一个模拟的现实环境,带给学习者深深的体验感。逼真的场景不仅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而且游戏学习者化身自己的角色在此环境中探索,战胜重重困难,并在这个过程中“成长”。他们对这个世界进行情感体验,与里面的人物建立感情,受到游戏中所接触到的人物的性格影响,促进其价值观的发展。例如,学习者如果在游戏中扮演具有真善美、健康而又乐观向上的角色,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学习者形成良好的性格,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3]又如,设置敢于探险、克服困难,击败游戏中的坏人、拯救民族等积极向上的角色,则利于学习者形成不畏困难,不轻言放弃,敢于坚持,顽强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RPG游戏应用案例——《龙骑士旅行记》

RPG教育游戏的角色主要包括玩家角色与非玩家角色。[4]玩家角色是游戏的主角,由玩家扮演并控制,需要完成一定的游戏任务,通过完成游戏任务实现教育游戏设计的目的。例如,在笔者设计开发的RPG教育游戏《龙骑士旅行记》中,小学生、教师、老者、村民等角色都是由玩家操作控制。而非玩家角色就不能被玩家操作控制,只是在游戏中起到一些辅助作用。在《龙骑士旅行记》中,问题回答的非玩家角色是由系统设置的,玩家无法对其进行操作。非玩家角色可以为玩家角色提供帮助任务,促进玩家完成游戏,也可以是游戏敌对者,阻碍任务的完成。在《龙骑士旅行记》中,问题回答的非玩家角色就是玩家晋级、转变角色的帮助者。

《龙骑士旅行记》采用的是带多个分支的单线结构,将每个传统节日分布在不同的区域,以帮助老人所在的国家寻找很多年前由于战乱而丢失的国宝和氏璧。让主人公在寻找和氏璧的过程中途经不同的区域,同时见证传统节日以及相关习俗的形成,然后再发挥想象增加一些分支剧情,凸显游戏性,给予玩家充分自由,但这种自由并不影响游戏结果。

在游戏中设立一些虚拟的历史人物,如为小龙和其他的系统人物增加游戏性。笔者以“骑士之旅”为骨架,以丰富的历史传说资料为背景,用细节和独立的小段情节来丰富之,完成以下故事情节设计:小龙是某学校学生,他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并且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骑士。某天他在上学的路上遇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老者对他说可以让他成为一名勇敢的骑士并且可以让他得到一次神奇旅行的机会,就是为老者的国家寻找很多年前由于内乱而遗失的国宝和氏璧。在旅行途中他可以学习到很多关于我国传统节日的知识。小龙接受了老者的提议,踏上了寻找和氏璧的旅途。在旅行的过程中,小龙化身为一名骑士到了四个不同的区域,最终找到了老人的国家丢失的和氏璧,同时也见证了我国四个主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以及风俗习惯产生和形成的过程。由于是骑士小龙在四个区域的旅途中经历或者感受四个不同节日以及相关习俗的产生,故该游戏称为《龙骑士旅行记》。

通过RPG游戏——《龙骑士旅行记》的操作,学生知道并了解了我国四个主要的传统节日的由来以及各个传统节日中的风俗习惯,进而认同传统节日,同时也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学会传统文化知识,领悟传统文化精华,弘扬传统美德,激励传承民族精神,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结束语

传统教育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方面一直处于盲目被动的位置,教育游戏恰好能解决这一问题,而角色扮演类教育游戏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方面更有所长。[5]角色扮演的游戏世界里到处充满着未知,玩家在游戏虚拟世界中扮演特定角色,通过自己的游戏技能及其他各方面投入,实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游戏虚拟社会中的生存和成长,参与游戏虚拟世界的人际沟通及社会活动,并在愉悦的、轻松的氛围下快乐学习。在此模式下,学生被置于具体的认知情境中,实现了从“局外人”(out stander)到“剧中人”(roleplayer)的角色换位,三维目标易于达成。随着教育游戏开发的不断深入和新元素的不断涌现,教育游戏的研究与开发必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推动教育游戏产业快速发展,需要切实把握教育游戏的特点,掌握教育游戏的基本要素,实现“教育性”与“娱乐性”的真正融合,从各个方面完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拓宽教育游戏涉及的科目,同现实生活相结合,从而全方位,多层次地帮助学生学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摘要:随着信息科学技术以及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演进,游戏在教育中的作用日益显著。众所周知,教育游戏是教育信息化时代出现的一种寓教于乐的新型教学方式,在游戏化教学中,学生可以做到学习与娱乐相互结合,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文章首先阐述了教育游戏的概念,分析了教育游戏的目的,然后着重以RPG类教育游戏为例,详细分析了其在教育中的作用。

篇9:幼儿园游戏教学的方法探讨

关键词:幼儿;游戏;教学

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处在初步成长阶段,在此阶段,游戏是他们进行学习的主要方式,通过游戏的方式可以帮助教师创设一个欢快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在活跃的思维下进行学习,在充满乐趣的课堂上帮助孩子们全面发展。由此可见,游戏化教学方法对于幼儿教学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

一、树立正确的游戏教学观

游戏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轻松的活动,但是,作为教师却不能忽视游戏作为教学手段的潜在作用,教师必须花费一定的精力对游戏教学方式进行研究,不能将游戏仅仅作为小孩子之间嬉笑打闹的活动,不对学生进行管理。教师要将游戏作为一种正规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带领孩子们进行游戏,让孩子们能够在游戏中享受生活的乐趣,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在体格上、思想上都得到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意识到:在教学中,教师要将知识巧妙地融合在游戏中,让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能够掌握知识点,也就是寓教于乐。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做拇指歌的游戏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孩子们熟悉《拇指歌》,然后,教学生们唱,在教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歌词中的内容活动手指。在这个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能够让孩子们在欢快的旋律中找到乐趣,还能很快地识别每个手指的名称。教师将手指名称这一知识融入游戏中,孩子们很快就能接受了。

二、加强游戏的情景化

小孩子都较为情绪化,很难集中注意力,自律能力不强,因此教师在游戏的过程中会很难把握学生是否能充分地参与到游戏中来,学生们在游戏时,可以任意地中止游戏,也可以选择不参加游戏,教师通常不能一味地强迫,因此,教师在遇见这一情形时,可以选择用其他的游戏或者活动来替代,同时,教师需要带领小孩子们进入相应的游戏情境,让孩子们对这个游戏产生兴趣,继续游戏,教师在进行指导时,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让游戏情境变得更加有趣、逼真,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比如,在进行乘坐火车的游戏时,教师可以模拟火车的叫声,指导小孩子们买票、有秩序的上车等,通过教师的声音和动作,孩子们能够很快地进入这一游戏情境,跟随教师进行游戏。

三、引入功能丰富的游戏材料

小孩子的想象力都是极为丰富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孩子们的想象力进行正确的引导,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通过对角色游戏的研究分析,通常孩子们都不会对教师制作的玩具有很大的兴趣,而对于那些制作玩具的材料,孩子们反而更加感兴趣,脑子里充满想象。因此,教师可以将一些制作玩具的材料,比如,泡沫、纸、橡皮泥等摆放在教室里,让孩子们自由选择,自由制作。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激发创造潜力,教师们在旁边进行指导。还有,比如,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医院角色扮演时,教师一开始可以把针筒、听诊器等玩具拿出来给孩子们看和用,在游戏进行到一半时,教师可以拿走一些玩具,让孩子们自己寻找相类似的物品代替,这样,孩子们就能够开始进行各种发明,长久以来,孩子们就能独立地进行思考,创造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幼儿园的教学不能只进行枯燥的知识学习,必须要将知识融入游戏中,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成长,将游戏作为促进孩子们幼儿时期发展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丁海东.学前游戏论[J].现代教育论丛,2011(01).

篇10:幼儿园游戏的教学目标

设计思路:

进入大班后,孩子的基本动作更为灵活,他们不仅能够自如地进行跑、跳、爬等动作,还敢于尝试、探索各种动作。

《指南》中指出:幼儿应大胆的进行各种身体运动,并具有调整自己身体运动的能力。出于孩子们的动机、兴趣和心理需要,我设计了探索“身体移动”的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将利用身体的四肢包括头、腰等各个部位来尝试移动,从自己身体本身得到运动的快乐是本次活动的宗旨。

活动目标:

1.练习走、跑、跳、爬、滚等能力,提高机体的协调性、平衡性。

2.在绑住双脚的情况下,敢于运用自己身体各个部位来探索不同的动作,从中体验运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布条长、短若干。

2.布置好活动场地。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请幼儿进入活动场地,跟着老师绕场进行走、跑等多种练习。

走(慢走、快走、高个子走……)跑(高抬腿跑、踢屁股跑……)师:你们刚才怎么做动作的?(走、跑)

2.除了走和跑,你们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自己的身体移动?请幼儿试一试后在集体前说说自己的方法。

二、会移动的身体

1.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参加一个大挑战,把你们的双脚绑起来,你们可以利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比如头、手、肩膀、腰、臀部、膝盖等来移动身体 请你们去试一试,等会儿来告诉大家你是利用什么让身体移动的?想的方法最好和别人不一样,越多越好!(幼儿探索)

2.集中,交流各种方法,讲讲是利用什么让身体移动的,和幼儿一起来积极尝试有创意、有难度的动作。

3.补偿练习,请你们再去玩一玩刚才你没玩过的方法,等会儿我们进行比赛。

4.小组比赛,请幼儿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用你喜欢的方法移动,到达终点,看看谁的方法最好!

三、游戏:勇敢者的游戏你们的表现真不错,你们已经被邀请参加“勇敢者的游戏”了,看,前面有草地(垫子),铁丝网,小河(布条),过关的时候要过草地,爬过铁丝网的时候身体不能碰到,再过小河到达终点。可以用你觉得最好的方法过去?

(分两队以接力的形式进行比赛)

四、放松活动

1.解开绳子,做放松动作

2.踏步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活动环节由易到难,对孩子来说非常具有挑战性、趣味性。设计的竞赛形式也非常符合大班的发展特点。孩子们在层层的闯关游戏中兴趣十足,感受到闯关成功后的喜悦。在活动开始,幼儿对小椅子玩法的探索上应该给予充足的时间,不要草草收场。在组织活动的语言组织上还需进一步精简语言,尤其是在游戏规则的介绍上,既能表述清楚,又能让幼儿明白。这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篇11:幼儿园游戏的教学目标

一、活动目标及实现

二、活动内容及选择

三、活动过程及结构

四、活动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及方法

五、活动中幼儿的体验及行动表现

六、活动中的情境创设及效用发挥 幼儿园集体教学的活动目标及其实现

一、活动目标的意义

二、活动目标的设定

三、活动目标的实现

本话题所要延伸的几个问题: 活动内容及选择 活动过程及结构 教学策略及方法 幼儿的体验及行动表现 情境的创设及效用发挥

一、活动目标的意义

1.活动目标是集体教学活动的向导,是对于幼儿在一定教学活动中学习任务和发展结果的预期性规定。2.具有明确的“目标”,是集体教学活动不同其他教育活动形式的标志。3.目标是贯穿教学活动过程的线索,并直接制约着教育活动的质量。

二、活动目标的设定

1.活动目标必须是适宜的、科学的,是可实现的。

2.虽然,关于教育活动目标的设计及撰写,目前并没有什么绝对的严格规定和固定模式。

3.但是,基于对组织、开展和评价教育活动的有效指导,为切实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与效果,目标的设计及表述总是存在着某些原则性和规范性的基本要求的。

4.一般而言,在一个教育活动方案中,活动目标的科学与否,既取决于目标本身的适宜度,也有赖于表述形式上的规范。

5.基于活动目标设计实际操作的现实,并有针对性地避免某些容易出现的问题,幼儿教师在设计和撰写教育活动

目标时,建议需要切实把握如下七个方面的要点。

(1)目标难易度:难易适中,适于发展水平

★在目标设定中,要确保目标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以达到教学促进发展的有效性,同时又要考虑不能超出幼儿的能力范围;既要保证幼儿能够达到或完成目标确定的要求,又要能够避免在低水平上的简单重复。幼儿不能有效完成或轻易即可完成的目标要求均是没有意义的。

如,大班:能够掌握系鞋带的方法。(过易)

小班:体验与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合作染纸的乐趣。(过难)上述目标均是不适宜的。

一般而言,目标要确保班级 2/3以上的幼儿可以达到或完成。

如,中班:引导幼儿能够区分自己及他人的左和右。

对于上述目标,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约一半的孩子不能完成后半截要求。因此,不妨可以弹性地表述为: 能够认识自己的左右,并学习尝试分辨别人的左右。

(2)目标框架:维度合理,适于完整发展

★目标总是要涉及到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同维度,并形成目标的整体框架。目标框架的构建,需考虑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幼儿经验的完整性。★借鉴美国教育家布鲁姆关于教育目标分类的方法,也是从实际的可操作要求出发,目前比较有共识的看法是,一个具体教育活动的目标可以一般地从认知、动作技能(行为)和情感体验这三个维度来进行框架构想,以尽量确保目标指向于幼儿经验的完整获得,而服务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如,某大班半日活动《快乐的中秋节》的目标:

1.了解中秋节是亲人团聚的传统节日;(认知)

2.学习制作月饼的方法,体验做月饼的乐趣;(动作技能与情感)

3.愿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情感)

★幼儿对于一次相对独立的具体教育活动中的参与经历,往往就是头脑认知、身体动作与心灵情感等身心发展因素的全面投入和整体体验的过程。★即便不是综合性教育活动,而偏重于某一个领域的教育活动,依然也需要从认知、情感和行为技能等方面综合设计幼儿学习和发展的目标。即便是单个领域或单个学科的教育活动都无一例外地在所属的领域或学科里促进幼儿学习经验的整体获得。

例如,社会领域的教育活动在幼儿的发展上就是对于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等身心经验的整体推动。★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教育活动的目标设计都要一分为三地均衡呈现出上述三个维度。在这三个维度中会有某些维度在特定领域或学科的教育活动会更显重要而不可或缺,例如,认知目标之于科学活动,情感目标之于艺术活动,行为技能之于体育活动,就是如此。

★因此,在不同领域或学科的教育活动的设计中,目标的设计就需要特别关注某些发展的维度。实际上,认知、行为技能与情感的三维度分类法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确保目标完整性的一般参照。

★在设计和撰写活动目标中,更不要把这三个维度作为活动分条表述的依据,这既不现实,也不符合幼儿发展的逻辑。机械式地按照三个维度把活动目标分而述之的做法,将不利于教师灵活而开放地设计教育活动的目标。从可操作的角度,活动目标独立成条的依据只能是相对独立的关键事件。

正如上例中“学习制作月饼的方法,体验做月饼的乐趣”这一条目标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事件,而既含行为技能学习也含情感体验的经验内容。(3)目标要有侧重:突出关键经验(环节),避免面面俱到

★一个具体的教育活动方案的文本中,分条呈现的活动目标仅在条目数量上一般就是2—4条,而且需尽量简洁而明快。一次具体的教育不可能承载过多的发展目标,必需要有所侧重,要有针对性地突出某些关键经验和核心的学习任务。

★单就针对具体的教育活动而言,活动目标不可能超出幼儿在一次教育活动中全部经验获得的范围,但也绝不是幼儿在活动中一切可能的学习因素和发展经验的全部罗列。

★面面俱到的目标就是分散的,是没有聚焦的,对于教育活动过程的指导价值也是缺失的。

★目标设计要突出核心的学习任务和关键的活动经验,这需要综合考虑教育活动设计的主要教育意图和领域内容的侧重,以及拟展开的活动具体过程和环节等因素。

 例如,某中班组织一个故事名为《好心的小蛇》的阅读讲述活动:教师开始并没有告诉幼儿故事的名字。先是利用课件向幼儿逐页呈现一个故事绘本。课件呈现的每页画面均隐去了下面简单的文字。故事中有蚂蚁、小鸡、小兔等小动物,要过一条由两个峭壁对峙而形成的河沟,是一只小蛇用身体搭起一座桥,帮助小动物们一个一个地通过了河沟,并躲避了后面一只狗对于他们的追赶。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看图并分析画面的内容。最后,老师引导幼儿假定自己是这个故事的作者,试着给每页画面配上简洁的文字。在老师适当的一步一步的引导下,孩子们根据画面的内容一一配上简洁 的文字(河;桥;蚂蚁过桥;小鸡过桥;小兔过桥;等等)并一一与原作者所配的文字进行对照。最后再引导孩子给这个故事起个合适的名字。

在这个教育活动中,教师设计的活动目标是:

1.能够认真观察画面,学习用简洁的文字表述画面的意思;

2.愿意跟随老师一起讲述,体验看图说话的乐趣;

3.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并尝试给故事命名。

上述这个教育活动目标的设计是比较准确而有针对性地反映了活动过程的主要环节,以及幼儿在活动中的核心经验,以及教师所要突出的教育意图。 倘若这个教育活动的目标也将引导“学习帮助别人”的道德发展以及“遇到问题多动脑筋”之类的指引性内容加了进来,尽管这些内容也是这个活动可能存在的教育作用,却既不能突出这个教育活动的学习重点和关键经验,也可能会导致目标的偏离。

(4)目标要具体:突出针对性,避免空泛笼统

★对于一个具体的教育活动,所设计的目标也一定应当是具体而有针对性的。笼统而空乏的活动目标既不能体现对于特定具体教育活动的有效匹配,也不可能在一次教育活动中实现,同时也丧失对于活动效果进行评判的参照价值。

例如,某中班活动《白白的牙齿》的有一条目标:“养成保护牙齿的良好习惯,能坚持早晚刷牙”。 很明显这个“习惯”的养成仅在一次教育活动中是

不能培养起来的,自然也不可能实现。单就这条目标而言,宜调整为“了解保护牙齿的方法,懂得早晚刷牙的好处”。

再如:故事教学活动《小熊让路》有一目标:“培养幼儿仔细观察并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的能力。”  该目标缺乏对于该具体活动的针对性,而且又因语焉不详,把“仔细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合并在一起而显生硬。

 基于该教育活动的实际过程,可以表述为“能够仔细观察图片,并能较完整地表述出画面呈现的情节。”

★为避免目标确定的发展任务过于宽泛笼统,目标设计在表述上可尽可能追求能够呈现出幼儿可感知或可目见的行为表现以及活动情景与对象。

在小班音乐教育活动《喂小鸟》中,其目标有:

1.培养幼儿听音乐的变化做不同的动作的能力。

2.能大胆演唱歌曲,体验歌曲中美好的情绪情感。

可以说这是可以作为任何有表演和演唱环节的音乐教育活动的目标的。

上述目标而如果能够突出出具体的行为表现,即可调整为:

1.能够根据音乐节奏和旋律的变化,表演小鸟飞、吃食和大风搏击等动作。2.有表情地学唱歌曲,感受歌曲中鸡妈妈和鸡宝宝之间爱的美好情感。

显然,修改后比原来就更显具体。

(5)目标表述角度要一致:尽量立足于幼儿角度

★活动目标的表述或者是从教育(教师)的角度,或者是从幼儿的角度,至于从哪个角度并无严格的限定。★但作为一个教育活动的目标,每个条目的目标表述应保持一致的角度为宜,这是保证目标设计在形式上整齐统一的需要。

 例如,中班音乐教育活动《尝葡萄》的目标是:

1.引导幼儿初步感受维吾尔族舞蹈热情、活泼的风格;

2.启发幼儿用表情和动作表现出丰收时人们的喜悦心情;

3.学习维吾尔族舞蹈的典型动作:进退步、交替步、托帽位等。

 很明显,上述3条目标在表述角度上不一致,前两者是教师,最后一条则是幼儿。

★关于目标的表述角度,目前在幼儿教育界正逐渐趋于认同于从幼儿的角度。其原因在于,从幼儿的角度表述目标,可在形式上体现出以幼儿发展为中心的活动设计意识,★尽量从幼儿的角度去表述,从现实的可操作性上,也便于目标所确定的发展任务的具体化。

 类似于:

提高幼儿观察的能力,教给幼儿比较的方法。

培养幼儿帮助别人的意识和习惯。发展幼儿与同伴合作的能力,等。

 这些目标表述方式,如果改为从幼儿的角度进行表述,则更容易使得目标具体具有针对性。 可以更改为:

能够仔细观察,区分出两张图画中的不同。

懂得帮助别人也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道理,产生想去帮助别人的意愿。尝试与同伴协商,一起制作菊花,体验合作的乐趣,等。

(6)目标的纯粹性:避免把手段或途径混合于“目标”中

★在撰写教育活动目标时,需要避免在目标表述中出现“通过„„”、“在„„中”等诸如此类的句式,这些

句式不是目标恰当的表述方式。实际上,这是把属于教育活动“手段”或“途径”的内容混合于活动目标中。

如:

“通过染纸活动,体验染纸的乐趣,表达同伴间的友爱”;

“在观察、操作、品尝和交流中,进一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述能力”。等

这些目标表述方式,虽然交代出了目标实现的具体背景或依托,有利于避免目标的空泛,但却是丧失了活动目标在逻辑上的纯粹性。

★在一个教育活动方案中,“活动目标”就是目标,而“活动过程”才是真正表现或呈现活动的手段、途径及情境的适宜平台。

(7)确保目标条目之间的独立性: 避免彼此之间的意义重叠

★教育活动的目标一般是分条目而列述的,这既是为了呈现目标内容的不同层次或维度,也是体现幼儿经验要点的清晰分布,而使人一目了然。★分条列述的目标在其各自所呈现的事件及其意义需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彼此之间要避免意义上的交叉或重叠。

例如,某中班教育活动《夸济南》的目标如下:

1.通过观赏趵突泉、大明湖的风景图片,初步萌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2.引导幼儿在看看、说说中,培养认真倾听和说话完整的能力。

3.知道济南名胜,学习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该活动目标中,且不说存在着表述角度不一致、手段与目标混合等问题,在目标1和目标3之间内隐地存在着意义的重叠,即“观赏趵突泉、大明湖的风景图片”和“知道济南名胜”对于幼儿发展的实质意义是重复的。

基于该活动目标存在的问

题,可修改为如下内容,则显得更为妥当:

1.知道济南有趵突泉、大明湖等风景名胜,初步萌发爱家乡的情感。2.能够认真欣赏济南的风景图片,并能够尝试完整地讲述图片的内容。3.理解儿歌《夸济南》的内容,并能有感情地朗诵。3.活动目标的实现:

★目标设定的是否适宜得当,表述是否科学、准确、规范,是可以直接反映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和教育理念的。目标适宜是考察目标实现状况的前提和基础。

★目标实现与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实现,是教学活动质量与效益的核心标识。

★目标的实现,就是: 在认识上:

“从不知到知”,“由不懂到懂”、“由盲目到明确” 在操作上:

“从不会到会”,“由尝试到熟练”,“从模仿到创造” 在体验上:

“自肤浅到深刻,“从无意到有意”,“从欠缺到丰富” ★目标的实现,取决于:

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及幼儿关键经验的获得;

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之间高质量的互动;

活动环节上的层层渐进与节奏上的适宜与清晰;

幼儿身心因素主动参与和积极投入的程度;

教师有效的启发与引导,特别是教学方法的巧妙运用;

“教”在多大程度上适合着幼儿的认知特点与学习方式;

良好的环境与材料的提供与保障,等等。

一、关于活动内容及其选择 1.“活动内容”主要指向幼儿的经验过程和参与行为的情节。以经验为表述词的话,有主观经验,也有客观经验。2.活动内容的选择:

(1)以幼儿已有的经验为基础、为起点。

(2)活动内容以所要实现的目标为标杆,也就是所选内容必须承载目标。(3)活动内容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层次性和连续性。

(4)内容呈现的先后顺序要符合幼儿认知的顺序或规律。

(5)内容必须是精选的,清晰的,有意义的,而不是拖沓的,无意义的。(6)内容应当是具有童趣的。(7)内容主要是通过感性行为可以体现出来的,而不应当是抽象的。

二、关于活动过程及其结构 1.“活动过程”是指教学活动的整个进程及其各个层次的步骤或环节。2.活动过程表现出不同的结构: 人际互动的关系结构:

(1)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关系结构。(2)幼儿与幼儿的互动关系结构。活动环节之间的关系结构:(1)纵向的层进性或渐进性结构。(2)横向的并列性结构。另外,需要特别关注:

幼儿探索学习(做-动)和接受学习(听-静)的关系结构

教师关注幼儿与被忽略幼儿之间的比例关系结构。

三、关于活动中教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1.关于讲解(解释)2.关于演示(示范)3.关于提问——开放性的,或封闭性的

4.关于提示(要求)5.关于回应

6.关于教学辅助手段(人或物)的运用

教学中的方式方法均为技巧,态度与立场:尊重

鼓励、支持、真诚、包容

允许幼儿有自我愿望满足和需要得到

表达的机会和权利。教学方法:

1.直观法:观察,演示,示范,范例,欣赏等

2.口授法:讲述,讲解,谈话,描述等 3.实践法:练习,操作.游戏,表达等

四、关于活动中幼儿的体验与表现 1.幼儿的体验与表现为集体教学活动质量与效果的评判提供最根本的参照依据。教学活动的好与差,不取决于教师自己的“表演”。

2.幼儿是积极的、投入的、感兴趣的,就一定是好的教学活动。

3.幼儿基本是在老师的“压力”和一再要求下,即便有配合的表象,也是被动的。其教学效果也是打了折扣的。4.幼儿在教学中受教师的感染力、亲和力的影响,受活动内容的趣味性所激发,而投入而专注,才是最好的。5.幼儿在教学中是否主动,是否喜欢,是否快乐,不能以行为表现上的单纯兴奋(其实是躁动)来评判。

6.好的教学活动,未必是孩子兴奋的跳与喊,幼儿思维的静静参与和情感的深入体验,是教学活动有效而深刻的一种基本表现。

7.好的教学活动,幼儿应有兴趣性体验、成就感体验、自主性体验、游戏性体验、感动性体验。

五、关于活动中情境创设及其效用发挥 1.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是具有强烈的情境性特征的。

2.适宜的情境创设对于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意识,具有明显的效果。

上一篇:2008年党支部工作总结下一篇:小学毕业生鉴定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