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政策落实情况自查报告

2024-07-17

老干部政策落实情况自查报告(共9篇)

篇1:老干部政策落实情况自查报告

老干部政策落实情况检查自查报告

县老干部局:

按照中组部《关于对党的十七大以来老干部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的通知》和市委老干部局《关于对十七大以来老干部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的通知》精神,就十七大以来老干部政策落实情况认真开展自检自查,现汇报下:

一、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十七大以来中央关于老干部政策的总体情况。

为了让离退休干部更好的学习十七大报告,组织老干部学习十七大报告的新内容、新提法、新亮点。让老同志们通过对十七大精神的学习,提高政治素质、坚定理想信念。做到学用结合,用实际行动把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实处。落实津补贴,受到了基层和广大老同志的好评。生活待遇深入基层的这一做法,真正把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的“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落在了实处。

二、贯彻落实工作的具体措施和成效情况。

1、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推进离退休干部创先争优活动、组织引导离退休干部发挥积极作用的情况。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教育系统的老同志在我县教育事业建设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我们除了在经费上支持帮助他们外,主要还在人力上支持,教育系统离退休的老同志大都是在教育战线上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同志,工作经验足、知识面广。他们退休后有的被反聘,充分发挥了老同志的余热,为老年人作出了贡献。在学习、组 织活动时,我们也从来把老同志摆在首位。如:组织学习十七大精神和深入贯彻学习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活动中,我们都坚持请老同志参加。

2、坚持和完善离退休干部政治待遇的各项制度,加强离退休干部情况通报、走访慰问、开展重大活动。

坚持走访、慰问制度。在重大节假日,每年春节我们都坚持到老干部家中走访慰问,在生活上关心爱护老干部,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对身体有病的老同志,我们不仅帮助他们解决医疗费报销问题,而且还经常去看望他们,并送上慰问金。

3、完善和落实离退休干部生活待遇的保障机制。

健全完善离休干部“三个机制”、落实提高离休干部护理费标准和扩大发放范围、规范离休干部生活补贴、提高离休干部医疗待遇政策和建立健全困难离退休干部帮扶机制、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机制。积极落实老干部经济待遇。我们历来坚持按照政府批准的规范津补贴标准和执行时间,及时足额发放给离退休干部。

4、加强退休干部服务管理情况,为离退休干部提供具体化、个性化、人性化服务措施。

针对离休干部整体进入“双高期”的实际,组织开展了在职干部与离休干部结对帮扶活动,不断完善离休干部生活待遇正常增长机制,按在职人员的标准给予离休干部发放节日福利,努力使老干部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坚持按规定为离休干部过生日、老干部生病探望、健康查体等制度,使每一名离休干部都能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关 怀,极大地方便了老干部的晚年生活。

5、加强对老干部工作的领导,结合实际为老干部做实事。我局历来重视做好老干部的工作,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到做好老干部工作的重要性,把老干部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每年都要召开一至两次专题会议,专门研究老干部工作,解决老干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局党组研究决定由局长对老干部政策执行落实情况负总责,副书记具体分管老干部工作,并指定专人专门负责老干部的具体工作。今年改善了离休老干部活动环境,把离退休老干部活动室安排到县老干部局,使离退休老干部的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完成了老干部局报刊杂志的征订任务,为每名离休老干部都订阅了《退休生活》和《退休参考》。

三、贯彻落实十七大以来老干部政策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当前离退休干部工作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

一是在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管理方面。从目前情况看,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有单建和联建的,尤其联建的党支部大多是与在职党员一个支部,不利于离退休干部过正常的组织生活。

二是在老干部生活待遇落实方面。由于经济条件差,阳光补贴和阳光福利没有落实,老干部的收入相对较低。

三是在老干部亲情服务管理方面。由于当前离休干部已整体进入了“双高期”,许多老同志年老体弱不能出门,有些常年有病,有的长期卧床不起,有的鳏寡孤独,对他们就近提供便利化服务成为他们的迫切需求。

四、进一步抓好十七大以来老干部政策贯彻落实的打算和意见、建议。

以自查为契机,全面提高老干部工作水平,有针对性地推动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与提高离退休干部对组织工作的满意度结合起来。要认真分析民调结果,总结提高离退休干部满意度的好做法好经验,深入分析影响满意度提高的工作因素和环境因素,研究提出推动满意度提高的意见和建议。

二是与推动离退休干部活动学习阵地建设结合起来。了解掌握老干部活动、学习的基本情况,着眼于丰富离退休干部精神文化生活、加强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

三是与深入开展“五老四教”主题活动结合起来。发现和推广实践中的创新做法和载体,研究推动老干部工作部门创先争优活动经常化长效化、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老干部工作自身建设的意见和措施。

总之,在以后的工作中要紧密结合老干部工作的实际,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认真抓好十七大精神的学习贯彻,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要自觉地以十七大精神指导老干部工作,扎实做好当前各项工作,认真谋划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推进老干部工作,努力开创老干部工作的新局面。

篇2:老干部政策落实情况自查报告

自查报告

县委老干部局: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镇老干部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中央、省、市、县各级有关文件精神,从我镇老干部工作实际出发,充分在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老干部,使老干部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有力推动了老干部工作开展,在服务和管理老干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我镇十七大以来老干部工作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镇共有离退休老干部32人,其中离休干部2人,退休干部30人;副处职(级)离退休干部1人,科级及科级以下离退休干部31人。我镇设有离退休干部党支部2个。老干部工作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和一名专职干部,由镇组织部具体落实。

二、政策落实情况

(一)认真落实责任制,强化对老干部工作的领导

镇领导高度重视老干部工作,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按照各级有关文件要求,全面部署老干部工作,无论是年初老干部工作计划的制订,还是各个阶段对老干部的走访慰问,办领导都能及时过问、亲自到场,做到先一步考虑,先一步安排,先一步落实,不断增强做好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落实好老干部“两项待遇”,不断强化服务,充分发挥老干部作用。进一步加强对老干部工作的领导,及时研究解决老干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切实把老干部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二)认真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确保老干部政治坚定、思想常新

一是切实抓好老干部党支部建设。从配强配优党支部书记入手,使相

对年轻、威望高、口碑好,热心于老干部工作的老领导担任党支部书记,同时,还积极组织参加由县委老干部局举办的老干部党支部书记培训。为充分发挥老干部党支部在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我们每季度举行一次老干部支部活动,组织学习有关文件,传达重要会议精神,通报办主要工作情况及重大事项,使老干部党支部的教育、监督、桥梁和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较好地实现了老干部党建工作“有组织、有制度、有活动、有作用、有形象”的目标。

二是积极组织社会考察活动,丰富老干部的晚年生活。根据老干部们的自身状况,我们每年都要组织老干部适当参加社会考察活动。十七大以来,我们陆续组织离退休老干部参观考察了本镇的新农村、水利、林业等建设,通过这种考察方式,既让老干部们亲身感受到本镇发展成果,又让他们切实体会到身边周围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三)全面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确保待遇到位,服务到位

生活待遇的落实是老干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老干部安度晚年的基本保证。我镇根据各级有关文件精神,在老干部工作上认真贯彻“政治上关心、生活上从优”的原则,坚持积极为老同志办实事、办好事,帮助老同志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确保离退休干部各项津贴补助的落实,切实做到足额发放、实报实销、绝不拖欠。我们坚持在春节等重大节日必访、特殊情况随访老干部的制度,领导亲自携带礼品逐户走访、看望慰问老干部生活,送去了党的温暖。定期召开座谈会,让老干部畅所欲言,注意倾听老干部意见,认真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老同志思想稳定。对身患重病的老同志做到及时探望,对因病去世的老同志前往慰问家属并协助料理后事,在生活上帮助他们,使他们在物质上有依靠。

三、存在不足和今后打算

十七大以来,我镇老干部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在老干部政治理论学习方面形式略显单调;二是老干部优势作用发挥不明显。针对以上问题,今后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继续加强学习,提升我镇老干部工作人员 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准确把握各级关于老干部工作的最新指示和要求,吸取兄弟单位好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提高做好老干部工作的本领;二是要坚持制度落实。老干部学习、座谈、定期走访慰问、定期汇报等制度是老干部支部建设、老干部思想文化培养以及政治、生活待遇得到有效落实的基础,我们要继续大力做好制度落实工作,确保老干部工作顺利高效开展;三是要充分发挥老干部、老领导这笔巨大财富。要定期征求老干部对我们工作的意见。一方面要注意听取他们对我们工作的意见,为我们的工作出谋划策,另一方面还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为以后的工作做出新的贡献。

篇3:老干部政策落实情况自查报告

关键词:强农惠农政策,补贴资金,“双联”

近年来, 国家围绕加强、支持和服务“三农”, 先后推出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 加大了资金扶持力度, 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经过多年不断增补和完善, 当前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涉及农业、林业、畜牧业、教育、扶贫、社会保障、农机等多个领域。2013年, 静宁县原安乡共实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27项, 发放各类惠农补贴资金1500多万元。概括起来, 有以下特点和问题。

一、原安乡实施强农惠农政策的特点

㈠补贴种类较多

一是农业生产类, 包括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退耕还林补贴、草原生态补贴、能繁母猪补贴等。二是社会保障类, 包括农村养老保险补贴、农村低保补助、农村五保户供养补贴、抚恤补、高龄补、孤儿补等。三是公益事业类, 包括雨露计划、农村寄宿生生活补助等。四是其他补贴类, 包括残疾人燃油补贴、村干部报酬、村计划生育小组长补助、独生子女家庭奖励补助、二女户结扎补助、洪涝灾害补助、危房改造补助、乡村医生补助、义务兵家属补助、重残补助、大病救助等。

㈡兑现公开透明

各类惠农资金的兑现, 全部通过农户“一折统”到账, 由农户在当地农村信用社领取, 补贴项目及内容在“一册明”上逐项全部注明, 补贴内容一目了然。

㈢作用比较明显

近年来, 国家逐年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扶持力度, 对农民的各类补贴涉及范围广、资金数额大, 较好地发挥了应有的效益, 政策效果比较明显, 也以“输血”带动了“造血”功能的提升。仅2013年, 原安乡就发放粮食直补114万元, 进一步激发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同时, 随着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 以前被撂荒的土地又逐渐恢复。

二、原安乡强农惠农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㈠粮食直补方面

政策与基层实际贴合不紧, 事与愿违, 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按照政策种粮农民的补贴资金, 只能补给种粮农户, 但实际执行中为了避免产生矛盾, 影响社会稳定, 乡上基本是按耕地面积平均补贴, 这样粮食大户有补贴, 撂荒地农户也有补贴, 没有真正起到鼓励种粮大户积极性的作用。

㈡农村低保方面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是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 主要是因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 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把握, 上面分配的保障人数、保障类别等都有量化要求。在原安乡, 除“痴、呆、傻”必保外, 每年对家庭患有重大疾病, 因病致贫的家庭进行保障救助, 帮助他们暂时渡过难关。但是, 在这样一个偏僻落后的贫困山区, 大多数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和贫富差距并不是很大, 所以难以用“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来安排低保户, 除了必须保障的人员外, 低保户的调整安排很难操作。按照低保办理程序, 有申请、调查、评议、公示、审核、审批、公示、建档、发证、拨款等多个环节, 其中评议是最大的难点。随着低保比例逐年提高, 目前原安乡已达20%, 而“痴、呆、傻”必保人数比例占到5%左右, 余下的15%, 人人争享, 导致群众为低保长期上访, 恶化了党群干群关系, 给乡、村两级干部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也造成了群众之间的互不信任, 产生了许多矛盾。另外, 低保政策落实得不好, 在农村也导致了个别“养懒汉”的现象, 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 越扶越穷, 越扶越懒, 致使一些“懒汉”长期靠低保和社会救助为生, 缺乏靠勤劳致富的进取意识, 不愿出力, 只愿坐享其成。

㈢林业方面

2013年, 静宁县原安乡兑现退耕还林补助资金246万余元, 森林效益补偿资金60.9万元, 天保工程补偿资金4.5万元, 仅林业一项补贴就达到310多万元, 这笔资金按照每户林权面积全部通过惠农“一折统”支付给农户。而在原安乡, 有近600户有户无人的农户, 这些农户常年在外, 林业补贴资金正常领取, 但是从来没有对林木进行过管护。乡政府每年筹措资金调运大量的苗木, 免费发放给农户, 对退耕、荒山荒沟及天保区工程林区进行补植补造, 导致乡政府债台高筑。每年花费巨大的资金用于造林绿化, 但因缺乏有力的管护措施, 养羊户偷牧现象严重, 退耕及天保区林木受到严重毁坏。林木管护、冬季防火无人负责, 靠乡镇干部自掏腰包分片负责, 长此以往难以为继。乡政府白天组织人员禁牧, 但养羊户晚上放牧啃青, 给禁牧工作带来巨大难度。同时, 由于晚上偷牧, 羊只对覆膜地块任意践踏, 给地膜农作物造成了重大损失。

㈣医疗方面

随着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 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但在偏僻落后的农村, 经济欠发达, 交通不便, 看病依然比较困难, 小病扛, 大病拖, 得不到及时治疗。在静宁县原安乡, 农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已达到98%, 新农合政策给农民看病带来了一定的好处, 减轻了部分家庭因病致贫的实际困难。同时通过国家支持和“双联”行动帮扶, 行政村村级卫生室都已建成, 但大多数未配备有资质的医生, 村级卫生室基本闲置, 没有发挥作用。即使有医生的村级卫生室, 遇到重大疾病或雨雪天道路不畅, 很多病人因延误救治, 失去了宝贵的救治时间。

㈤通村道路养护方面

乡镇干部反映, 近年来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对通村道路建设的投入, 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但是, 目前通村道路只建不养, 无力维护的问题比较突出。截至2013年底, 原安乡所有行政村都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 甘肃省审计厅在两年的“双联”工作中, 协调通村道路资金1494万元, 6个联系村全部实现了通硬化路。但通村道路建设本身标准就不高, 加上湿陷性黄土的地质特性, 遇到暴雨等自然灾害, 通村道路损毁问题极为普遍, 由于没有配套的保养和维护政策措施, 损毁道路得不到及时维修, 通村道路的政策效应将会大打折扣, 好事可能会变成农民的烦心事。

三、建议

篇4:老干部政策落实情况自查报告

一、文件学习传达汇报情况

自农业部7号文件和省农业厅21号文件下发后,南阳农广校高度重视,给市农业局主管领导进行了汇报,征得了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市农业局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召开了农广校体系建设工作座谈会,专门下发了贯彻落实的文件。去年10月份,各县区农业局相继召开了专题会议,认真学习了文件精神,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并结合各自实际制定了具体落实措施。

二、逐条贯彻落实的情况

1.对农广校工作的重视程度得到全面提高。市局将农广校招生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纳入了对各县区的目标管理,并将分值从去年的3分提高到了6分,各县区农业局也都在工作计划上把更多的培训任务分配给农广校来做。中职教育招生工作得到重视和支持,去年,全市招生数量突破800人。

2.全市各级农广校都保持了“三个不变”,没有撤并整合现象。

3.条件建设进一步加强。南召县农业向县政府申请,计划将隶属于农业局的农业技术培训班的场地和资源整合给农广校;社旗、新野等县通过随县农业局一起迁入新址办学场地和办公条件得到加强;内乡新增科技直通车一辆已投入教学培训一线;目前各县正在推动农广校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等。

4.办学队伍得到加强和提升。西峡、新野、唐河等县相继选拔调整德才兼备、事业心强、有开拓进取精神的人员进入到农广校的办学队伍,配齐配强农广校领导班子;部分县农业局对借用农广校的编制和人员进行了调整;在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上各地农业局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师资队伍素质提升行动展开,全市第一期师资培训班已举办。

三、总结出好的做法和经验

在具体做法上,我市各级农广校一是广泛联姻,积极争取各项培训项目,不断积累培训经验,提升服务能力;二是扎实切入当地政府中心工作,以服务“三农”为己任,以有为促有位,不断强化公益性职能;三是以校长队伍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县校校长谋事创业、组织协调和引领作用,激发县校发展内动力;四是自我加压,积极主动要任务、争担子,将办学招生任务纳入农业局目标管理,逐步提高农广校办学工作在农业局整个业务工作中的地位和比重。

四、没能落实的方面及原因

1.个别县校在这次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被拟定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上报。这主要是个别地方农业主管部门向当地政府编制部门汇报沟通不够、个别领导对农广校认识有偏差造成的。

2.部分县校办学场地和条件较差,急待改善。这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市县农广校得不到来自各级政府的专项的基础建设投入,基础条件很差、教学设施匮乏,设备陈旧老化,教学手段也相对落后,缺乏自我发展能力,迫切需要改善。

3.体系不稳、机构不健全。目前我市还有一个县没有农广校,部分县校没有独立的财权和人事权,财务不独立,人员编制与农业局混岗使用,大部分分校编制太少,市校和部分县校超编严重,大部分分校开展工作人手严重不足,现行体制下新生力量难以补充到基层分校去。

4.体系建设缺乏统一的标准、强制性措施和专项经费支持,部分单位、领导认识不足,认为7号和21号文件,是农业部门的行业文件,强制力度有限,工作推广有难度。

五、进一步贯彻落实的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全面启动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向相关领导汇报,争取支持,强化业务建设,以有为促有位,加强对外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力争使存在问题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解决。

篇5:老干部政策落实情况自查报告

市委老干部局: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场老干部工作在场党委和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中央、省、市各级有关文件精神,从我场老干部工作实际出发,充分在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老干部,使老干部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有力推动了老干部工作开展,在服务和管理老干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我场十七大以来老干部工作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场共有离休老干部2人,1947年9月前参加革命工作的1人,1949年10月前参加革命工作的1人;副处职(级)离休干部1人,科级离休干部1人。我场设有退休职工党支部1个。老干部工作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和一名专职干部,由场办公室和企管科具体落实。

二、政策落实情况

(一)认真落实责任制,强化对老干部工作的领导

场领导高度重视老干部工作,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按照上级有关文件要求,全面部署老干部工作,无论是年初老干部工作计划的制订,还是各个阶段对老干部的走访慰问,办领导都能及时过问、亲自到场,做到先一步考虑,先一步安排,先一步落实,不断增强做好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落实好老干部“两项待遇”,不断强化服务,充分发挥老干部作用。在我场经济力量有限的情况下,对老干部工作给予了最大限度的关心和支持。进一步加强对老干部工作的领导,及时研究解决老干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切实把老干部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二)认真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确保老干部政治坚定、思想常新

一是切实抓好退休职工党支部建设。从配强配优党支部书记入手,使相对年轻、威望高、口碑好,热心于老干部工作的中层担任党支部书记。为充分发挥退休职工党支部在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我们每季度举行一次老干部支部活动,组织学习有关文件,传达重要会议精神,通报企业主要工作情况及重大事项,使退休职工党支部的教育、监督、桥梁和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较好地实现了老干部党建工作“有组织、有制度、有活动、有作用、有形象”的目标。

二是加强老干部思想文化建设。1.与全市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我们采取为每位老干部征订党刊学报等各类报刊杂志以及送书、送学上门等形式,组织开展了老干部政治理论学习活动,确保他们能及时了解时事信息和社会动态。2.与举办形式多样的报告会、培训班、座谈会等相结合。我场历来重视老干部的思想文化建设,经常结合各种纪念活动和重大事件举办各种形式的论坛讲座,有庆祝建党90周年等专题形势报告会、十七大理论研究讲座等,使我们老干部们的思想始终与党同步、与时代同步。3.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我们组织老干部认真开展自学活动,记好读书笔记,并撰写心得体会和理论文章。

(三)全面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确保待遇到位,服务到位 生活待遇的落实是老干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老干部安度晚年的基本保证。我场根据各级有关文件精神,在老干部工作上认真贯彻“政治上关心、生活上从优”的原则,坚持积极为老同志办实事、办好事,帮助老同志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确保离退休干部各项津贴补助的落实,切实做到足额发放、实报实销、绝不拖欠。我们坚持在春节等重大节日必访、特殊情况随访老干部的制度,领导亲自携带礼品 2

逐户走访、看望慰问老干部生活,送去了党的温暖。定期召开茶话会,让老干部畅所欲言,注意倾听老干部意见,认真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老同志思想稳定。

三、存在不足和今后打算

十七大以来,我场老干部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在老干部政治理论学习方面形式略显单调;二是老干部优势作用发挥不明显。针对以上问题,今后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继续加强学习,提升我场老干部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做好老干部工作的本领;二是要坚持制度落实。老干部学习、座谈、定期走访慰问、定期汇报等制度是退休职支部建设、老干部思想文化培养以及政治、生活待遇得到有效落实的基础,我们要继续大力做好制度落实工作,确保老干部工作顺利高效开展;三是要充分发挥老干部、老领导这笔巨大财富。要定期征求老干部对我们工作的意见。一方面要注意听取他们对我们工作的意见,为我们的工作出谋划策,另一方面还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为今后的企业工作做出新的贡献。

特此报告。

篇6:老干部政策落实情况自查报告

按照市委老干部局的要求,近日我区对离休干部“三个保障机制”的运行、“两费”的清欠、省两办[xx]11号文件精神落实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离休干部“三个保障机制”运转良好,做到了应保尽保

范文网

我区已建立离休干部“三个保障机制”,成立了离休干部“三个机制”工作领导组,领导组每年都召开会议,研究落实离休干部在“两费”发放中遇到的问题,“三个机制”在我区建立运转后,离休干部“两费”得到了充分保障。

1、离休干部离休费得到保障。全区离休干部的离休费纳入财政统一打卡,优先发放,彻底解决了老干部离休费发放不及时的问题,鉴于原企业离休干部调资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离休干部不同步,老干部有意见的情况,区委、区政府授权区社保局在以后的调资中和人事局同步进行,不再另行汇报。按照上级通知要求,区还及时调整离休干部护理费、安葬费、抚恤金等标准,老干部都非常满意。

3、财政全力支持。区离休干部“两费”都已纳入财政预算。老干部增资、解决离休干部医药费陈欠和几年的一次性生活补贴及特需费等,区财政都及时安排资金。设区以来,区委、区政府坚持给全区离休干部每人每天订购一瓶鲜牛奶、每年开展一次健康检查、春节期间对离休干部及遗属走访慰问等多项活动,所需资金财政都给予全力支持。

二、离休干部离休费无拖欠、医药费拖欠已清理完毕

全区离休干部离休费没有发生拖欠,由于在建立离休干部医药费保障机制之前,区党政机关、部分事业单位离休干部都享受公费医疗,而企业离休干部的医药费都由单位解决,加之区企业大都经营困难,所以造成企业离休干部医药费存在拖欠。经过几年来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区委老干部局、财政局、医保中心的呼吁支持,现在已把拖欠的医药费补偿到位,全区离休干部医药费已无拖欠。

三、省两办[xx]11号文件得到很好贯彻,国有破产、改制企业的管理工作得到落实

省“两办”11号文件下发后,我区着重采取在涉及到有离休干部的企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中进行层层传达学习,层层贯彻落实的办法,并对照要求补差补缺。我区企业离休干部分布在9个部门、38个单位,由于受政策性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单位多数很早就开始不景气,经过努力,这一部分离休干部的“两费”已陆续收归区级财政管理。现在,所有企业离休干部的离休费由区财政拨付,区社保局统一打卡发放,调资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同步进行;看病就医也已全部纳入医疗统筹机制,所需经费区财政全力支持。企业离休干部日常管理服务工作由原所在企业的主管部门负责。

篇7:民生政策落实情况自查报告

我县在深化铁路融资体制改革、加快铁路建设上,主要是做好服务工作,积极协同相关部门做好踏勘选址、基础资料提供等方面工作。

二、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第五条)

1、近年来,我县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始终把节能减排工作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县节能减排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并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xx年,全县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初步预计下降4.02%,超额完成市下达的节能目标任务。

加快污染治理重点工程实施,县污水处理厂,总投资6057万元,规划建设规模为日处理能力5万吨城市污水,日处理1.5万吨的一期工程已于12月建成投入运行,二期扩建工程即将动工建设,二期建成后,日处理能力可达到3万吨;积极谋划县石牌镇污水处理工程,计划总投资3190万元、日处理能力1万吨城市污水;推进、两大水泥企业落实脱硫脱硝技改工程;县生活垃圾转运系统工程进展良好,总投资3301万元,建成9个垃圾转运站,配备9辆垃圾运输车、18辆垃圾收集车,新建调度指挥中心,配备数字网络监控系统。

2、全面关闭烟花爆竹企业,淘汰高耗能原煤锅炉;成立县节能监察监测中心,有效推动了全县节能工作的顺利开展。

3、积极开展节能产品惠民政策,结合省市文件精神,出台《县20xx年度国家财政补贴高效照明产品(节能灯)推广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切实做好推广工作,确保完成推广任务。

三、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第八条)

1、一是全面推进全民健身中心建设。县全民健身中心总投资3.6亿元,占地面积约400亩,总建筑面积约50108平方米,其中作为一期工程的体育馆总投资1.7亿元。目前该项目一期工程地下及地面混凝土浇筑已基本完成,整体框架已形成,正在进行看台及馆内设施建设,预计10月底基本完工。二是推动旅游发展方面,省独旅游景区去年底成功获得国家“3A”景区称号,今年已经开始申报国家“4A”景区,有关申报材料已准备,预计年底可以通过国家、省旅游部门审核认证。该景区今年已经开始新的景点——开发。目前洞内抽水、地质勘探、外围施工已开始。三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和展演展示工作。去年底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了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活动。活动为期三天,集中展演、展示我县26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有省级、市级“非遗”保护项目4个,如孔雀东南飞传说、石牌戏剧盔帽、顶雪贡糕、牛灯戏等。

2、一是继续实施县与大学合作建立研究生培训基地建设,每年引进10个该校国际贸易、产业经济、区域规划方面的研究生,开展校、县合作培养模式,鼓励实习研究生开展关系我县经济发展和国计民生方面的课题研究,该校研究生的研究成果为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很好的建议和参考。二是成功引进交通银行在我县设立支行。20xx年1月17日,交通银行支行开业,为我县的金融市场注入了一股新的血液,将为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加快金融改革步伐,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3、大力推进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出台了《中共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实施意见》、《县服务业发展考核办法》(分部门服务业考核办法和乡镇服务业考核办法),对全县的服务业进行了全面调查和摸底。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市服务业发展奖励资金。

四、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向非国有资本推出一批投资项目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第九条)

1、一是积极学习国务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xx年本)》、省《地方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xx年本)》和国家发改委《关于发布首批基础设施等领域鼓励社会投资项目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做到进一步缩减投资核准范围,更好的服务有关企业。二是建立完善纵横联动协同管理机制、加快建设和用好全国联网的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信息系统,确保在20xx年6月13日前做好统计汇总登记工作。

2、摸排首批80个鼓励社会资本建设运营的基础设施等领域示范项目,对于已开工建设和基本明确投资者的项目,应加快建设营运进程,或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尽快形成示范效应;对于尚未确定投资者的项目,应创造条件,进一步落实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及营运,具备条件的要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并按照有关规定程序办理。有关项目业主要强化市场主体责任意识,依法经营,努力把项目建成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营运的样板工程。对于这80个项目之外的符合规划布局要求、有利于转型升级的基础设施等领域项目,也要加快推进向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投资开放。

3、为改进和规范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行为,县发改委成立行政许可科,按照县政府统一部署,行政许可科窗口整体迁入新政务服务中心办公,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群众意识,加强学习,完善服务平台,进一步提高行政办事效率,真正践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果。

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第十六条,第三小点)

出台多项淘汰落后产能的奖励措施,强化非煤矿山生产能力管理,出台《县非煤矿山整顿关闭工作方案》,对照方案,符合关闭条件条件的矿山22家,列入20xx-20xx年整治关闭计划的15家,20xx年关闭非煤矿山7家。启动粘土类轮窑企业全面关闭工作,加快淘汰落后产能,20xx年关闭粘土轮窑企业22家。

篇8:老干部政策落实情况自查报告

2011年8月,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 (国办发[2011]38号) (“国九条”) 出台以来, 政府有关部门分头落实, 广大物流企业充满期待。为深入了解政策落实情况, 收集和反映企业诉求, 促进政策全面落实,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于2012年2月在会员单位内开展了“物流国九条”政策落实情况调查。截至3月1日, 本次调查共收到会员单位有效调查问卷120份。

一、“物流国九条”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分析

总体来看, “物流国九条”出台以来, 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推动落实, 在税收、交通、投融资和土地等政策方面, 都有不同程度进展, 但与国务院办公厅文件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与物流企业所需要的政策环境还有相当距离。

(一) 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效果

在被调查企业中, 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企业有51家, 占43%。统计显示, 2011年, 试点企业平均减少重复纳税额3 7 2万元。其中75%的企业减少重复纳税超过50万元, 63%的企业超过100万元, 33%的企业超过500万元, 27%的企业超过1000万元。部分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减负效果明显, 调查中有3家企业减少重复纳税额超过5000万元。相对于其他政策, 税收试点工作成效明显, 受到企业普遍欢迎。

对于未能享受该项政策的被调查企业, 48%的企业是因为不符合试点政策条件, 12%的企业不知道有该项政策, 10%的企业符合条件但申请没有通过。总体来看, 试点政策门槛仍然偏高, 试点范围还有待扩大。被调查企业中, 大部分中西部地区的物流企业由于规模偏小, 达不到试点政策规定的条件。 (见图1)

(二)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企业税负增加较多

被调查企业中, 参与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的企业有21家, 占18%。统计显示, 2012年1月份, 67%的试点企业实际缴纳增值税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平均增加税负5万元。换算成营业税体制, 57%的企业税负增加超过5万元, 24%的企业税负增加超过10万元, 个别大型物流企业集团税负增加超过100万元。调查企业反映, 税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交通运输服务税率上调幅度较大, 而企业实际可抵扣项目较少。运输和仓储等其他物流环节仍然实行不同的税率, 不利于物流业“一体化”运作。

(三) 土地使用税减半征收政策有待继续落实

在被调查企业中, 已有32家企业享受到土地使用税减半征收政策, 占27%。统计显示, 享受政策的企业平均少缴纳土地使用税170万元。其中, 38%的企业少缴土地使用税50万元以上, 31%的企业少缴100万元以上, 19%的企业少缴200万元以上, 部分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少缴土地使用税超过5 0 0万元。 (见图2)

对于未能享受该项政策的被调查企业, 主要原因是部分地方税务管理部门尚未收到正式文件, 未能及时落实该项政策。此外, 地方税务管理部门在具体执行中缺乏实施细则指导, 对政策解释存在偏差, 导致企业无法充分享受政策优惠。如, 河南某地税务管理部门只针对单一仓储型物流企业执行此项政策, 而综合型物流企业则无法享受。

(四) 过路过桥费仍是物流企业沉重负担

在被调查企业中, 运输型物流企业2011年过路过桥费平均支出4459万元, 其中, 37%的企业支出超过5000万元, 有部分大型公路货运企业支出超过1亿元;过路过桥费平均占运输成本的34%, 其中, 37%的企业超过40%。

综合型物流企业过路过桥费平均支出693万元。其中, 44%的企业支出超过100万元, 26%的企业支出超过500万元, 19%的企业支出超过1000万元, 6%的企业支出超过5000万元, 部分大型物流企业集团支出超过1亿元;过路过桥费平均占运输成本的11%, 其中48%的企业超过10%, 13%的企业超过20%。有1家企业超过30%。

与2010年相比, 48%的企业认为过路过桥费支出变化不大, 27%的企业认为过路过桥费不降反升, 22%的企业认为有所降低, 3%的企业认为降低较多。反映有所降低和降低较多的企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市、天津市、山东省、浙江省、福建省、陕西省等省市。

(五) 公路罚款总体变化不大

在被调查企业中, 运输型物流企业2011年公路罚款平均支出123万元。其中, 50%的企业支出超过50万元, 41%的企业支出超过100万元, 17%的企业支出超过500万元, 部分汽车物流、大件物流企业支出超过1000万元。运输型物流企业公路罚款平均占运输成本的1.4%。其中, 70%的企业超过0.5%, 39%的企业超过1%, 20%的企业超过2%, 部分汽车物流、大件运输企业支出超过3%, 个别企业达到6%以上。

与2010年相比, 57%的被调查企业认为公路罚款支出变化不大, 19%的企业认为不降反升, 16%的企业认为有所降低, 8%的企业认为降低较多。反映有所降低和降低较多的企业主要分布在天津市、浙江省、福建省和陕西省等省市。 (见图3)

(六) 过半物流基础设施纳入地方规划

在被调查企业中, 62家企业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地方规划, 占52%。仍有48%的企业基础设施建设未纳入地方规划。企业获得较多的支持政策为财政补贴和用地支持, 42%的企业能够获得这两项政策支持;其次是税收返还政策、税收减免政策, 分别有31%和27%的企业能够享受;再次是贴息贷款, 15%的企业能够享受;租金优惠占比最小, 只有5%的企业享受。部分企业还能够享受地方政府物流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或其他专项资金补助支持。

(七) 仓库租金持续高位运行

调查显示, 2011年末被调查企业平均仓库租金为15元/平方米·月。其中, 73%的企业租金超过10元/平方米·月, 49%的企业租金超过15元/平方米·月, 22%的企业租金超过2 0元/平方米·月, 1 4%的企业租金超过2 5元/平方米·月, 6%的企业租金超过30元/平方米·月。从区域分布看, 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深圳市、厦门市等一线城市仓库平均租金最高, 超过2 5元/平方米·月, 其中, 深圳市平均租金超过了30元/平方米·月;天津市、苏州市、义乌市等经济发达城市仓库平均租金超过20元/平方米·月;此外, 中西部地区的西安市、武汉市、银川市、西宁市和东北地区的长春市等内陆城市仓库平均租金也接近20元/平方米·月。

在被调查企业中, 69%的企业租金有所上涨, 与上年末相比平均增加13%, 其中, 59%的企业租金增加10%以上, 25%的企业租金增加15%以上, 18%的企业租金增加20%以上, 16%的企业租金增加25%以上, 1 0%的企业租金增加超过30%。数据显示, 成都市、西宁市等中西部城市仓库租金上涨较快, 都超过20%。

(八) 企业融资渠道较为单一

调查显示, 银行贷款仍然是企业最常用的融资渠道, 占被调查企业的93%;占第二位的是民间资本渠道, 占被调查企业的14%;政府财政支持也是重要的融资渠道, 占6%;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分别占5%和2%。此外, 还有部分企业由上级企业直接注资, 或采用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等方式, 也有部分企业引入风险投资。 (见图4)

调查显示, 46%的企业认为投融资环境一般, 28%的企业认为较好, 22%的企业认为不大好, 4%的企业认为很好。调查企业反映, 目前主要投融资问题包括:投融资渠道较为单一, 银行贷款间接融资占比较大, 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等直接融资难度较大;银行贷款申请难、审批难、利率偏高;银行贷款对不动产等抵押物额度要求高, 担保额度小, 贷款期限短等。

对于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融资渠道, 78%的调查企业认为主体准入门槛高, 25%的企业认为发行成本较高, 10%的企业认为税收制度不完善, 5%的企业认为会计制度不完善。还有部分企业认为, 企业自身组织架构不完善、盈利模式不清晰, 政府没有出台相应政策支持也是重要原因。

(九) 企业兼并重组程序复杂、困难较多

对于企业兼并重组、剥离物流资产和业务方面存在的问题, 73%的被调查企业反映审批程序复杂, 63%的企业认为相关税费高, 50%的企业认为资产处置困难, 45%的企业认为劳动关系处理困难, 35%的企业认为债务债权关系复杂。 (见图5)

(十) 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引导

在被调查企业中, 2011年企业信息化投入平均为2 1 6万元。其中, 52%的企业投入超过50万元, 41%的企业投入超过100万元, 30%的企业投入超过200万元, 23%的企业超过300万元, 14%的企业超过500万元, 7%的企业投入超过1000万元, 部分大型物流企业集团总投入超过3000万元。

调查显示, 企业信息化投入平均占投资总额的18%。其中, 42%的企业信息化投入占投资总额的10%以上, 25%的企业投入占比20%以上, 20%的企业投入占比30%以上, 13%的企业占比超过50%, 6%的企业占比超过80%, 个别企业信息化投入占投资总额比例超过90%。

对于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52%的企业反映企业信息平台与公共信息平台对接困难, 42%的企业反映企业信息化建设投资成本高, 36%的企业反映信息化相关标准缺乏, 15%的企业反映实施效果不明显, 13%的企业反映技术选型困难。还有企业反映信息安全性问题得不到保障, 信息化建设行业信誉度不高, 以及企业自身业务整合度不高制约信息化发展等问题。

(十一) 物流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门槛较高

调查企业中, 仅有7家企业属于高新技术企业, 占6%, 大部分企业不属于高新技术企业, 主要原因是不符合享受政策条件, 占非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80%。企业普遍反映高新技术企业申请门槛较高, 物流企业难以通过。 (见图6)

(十二) “绿色通道”政策有待继续落实

在被调查企业中, 仅有5家企业享受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 占4%, 企业反映部分地区政策执行还有待落实。如, 河南省只针对单车单趟承运鲜活农产品给予免缴通行费优惠。

(十三) 企业设立分支机构仍有困难

被调查企业反映, 在设立分支机构方面, 一些地方还存在阻碍和限制分支机构设立和经营的问题。如, 许多地方要求企业在当地登记注册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子公司, 不允许注册非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有些地方规定, 物流企业在当地设立分支机构, 必须找“挂靠”单位, 要求进入指定地点经营, 硬性规定车辆台数, 要求运营企业缴纳押金等等;一些地方不承认物流企业总部取得的经营资质和证照, 设立分支机构时需要重新登记申报。同时, 赋予总部的政策, 有些分支机构还享受不到, 如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等;还有的地方仍然存在地方保护现象, 设置准入门槛, 限制外地企业进入本地市场。

(十四) 物流管理体制障碍制约行业发展

被调查企业反映, 物流业尚没有独立的产业目录, 企业申报经营范围和缴纳税费时需要拆分不同的环节分别申报。一些物流相关资质如道路运输、医药物流、快递物流、超限运输、危险品运输等资质需要向不同部门分别申报, 申请周期长, 难度大。物流业尚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 企业在办理行政许可、资质申请等手续过程中涉及部门多, 手续繁琐。不同地方审批标准、流程和收费不统一, 超限运输等跨区域审批难度大, 还存在地方保护现象。

二、继续深化落实“物流国九条”政策措施的建议

2012年是落实“物流国九条”的关键一年。为继续深化落实政策措施, 结合调查问卷和我会专题调研, 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 扩大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范围

一是放宽物流企业认定。凡是按照国家标准评估认定的A级物流企业, 自动纳入税收试点企业范围。集团型物流企业取得A级物流企业资质, 下属分、子、控股公司即可适用差额纳税政策。

二是放宽“自开票纳税人”资格的限制。鼓励物流企业对社会资源进行整合, 对租赁达到一定期限的社会车辆也可认定为自有车辆。总部取得自开票资格, 分支机构自动认定为自开票纳税人。

三是放宽试点企业纳税额限制。将上一年缴纳营业税及其附加不低于100万元的标准, 降低为50万元。中西部地区物流企业可以在此基础上, 再降低30%左右。

四是进一步研究完善和扩大税收试点的办法。明确试点企业“所属企业”的范围。界定“仓储业务”差额纳税的内涵。推行个体车辆税收代扣代缴制度。尽快研究解决仓储、配送和货运代理等环节与运输环节营业税税率不统一的问题。

我们建议建立“物流综合服务”概念。将运输、仓储 (场站) 、货代、快递等物流各环节统一执行3%的营业税税率。这是物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也是“国九条”提出的重要政策措施。

(二) 调整完善“营改增”试点政策

一是在不改变试点方案基本框架的前提下, 将“货物运输服务”从“交通运输服务”中剥离, 纳入“物流辅助服务”, 采用6%的税率 (经测算, 略高于营业税实际负担率) 。同时, 我们强烈要求, 在今后改革中, 明确设立“物流综合服务”统一税目, 与物流相关的各环节业务执行统一的税目和税率, 以适应物流业一体化运作的需要。

二是适当增加进项税抵扣项目。例如对于占有较大成本比例的过路过桥费、保险费、房屋租金等纳入进项税抵扣范围。对存量资产 (非不动产) 采取过渡性抵扣政策, 允许物流企业在用运输工具及设备依据一定比例纳入进项税额抵扣。

三是抓紧研究解决试点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保证“营改增”试点政策有效衔接、平稳过渡。

建议有关部门慎重对待试点扩围。在上海试点中应进一步发现和解决相关问题。以后即使扩大试点, 也应该按照行业, 而不是地区稳步推进, 避免引发地区间的不平衡。特别是像物流业这样全国网络化经营的行业, 更不宜因试点政策的不同, 造成新的地区分割。

(三) 进一步落实土地使用税减半征收政策

一是地方税务主管部门应尽快了解政策内涵。对于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异议, 提交国家税政部门审议, 统一执行标准, 减少和限制地方自由裁量权, 使物流企业真正享受到政策实惠。

二是明确物流企业认定范围。政策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仓储型物流企业, 物流企业凡是拥有仓储设施用地的均可享受该项政策。对于按照国家标准评估认定的A级物流企业, 自动纳入土地使用税减半征收企业范围。进一步明确物流基础设施平台建设类单位 (物流园区、物流中心) 享受该项优惠政策。

三是明确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的认定。严格按照政策要求, 凡是仓储设施占地面积在6000平方米以上的, 且储存商品列入政策条文的, 均可享受该项优惠政策。

(四) 加紧落实清理收费公路工作

一是切实按照交通运输部等五部门关于清理收费公路的通知, 做好收费公路清理工作。在此基础上, 加大对高速公路收费的监管力度, 撤并不合理的收费站点, 逐步降低偏高的高速公路收费标准。对已出让经营权的繁忙路段及快到收费期限的公路, 应根据政府财力状况逐步回购经营权。

二是加强对收费公路的管理。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标准, 削减公路管理和维护费用, 规定还贷比例和期限, 使所收费用大部分用于归还贷款。禁止超过收费期限的公路继续收费, 逐步减少收费公路规模。控制新建收费公路, 充实资本金, 减少贷款比例。

三是尽快出台《大件运输管理办法》。完善跨省综合协调机制, 规范申报和审批程序, 制定全国统一的公路赔 (补) 偿费标准, 公开路桥通行条件、办事程序和收费标准。

四是清理各地不同执法标准, 设立全国性的统一执法与处罚标准。坚决制止“乱收费”、“乱罚款”, 并形成长效机制。

(五) 改革物流用地制度

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以及仓库货场等物流基础设施, 占地面积大、资金投入多、回收周期长, 是带有公益性的城市主体功能区。当前, 城市物流用地急剧收缩, 物流基础设施持续紧缺, 导致大中城市周边仓库货场租金不断提高, 物流成本持续上升。与此同时, 一些地方提出的物流发展目标盲目性较大。也有的借物流名义, 圈占土地, 搞房地产开发。我们建议:

一是出台强制性规划。抓紧制定全国性的物流园区发展专项规划。要在摸清现有仓储类物流设施的基础上, 明确物流园区规划布局的基本标准和原则, 严格相应的约束机制。

二是推行租地建库方式。地方政府不再将土地50年使用权一次性出让给物流企业, 而是采取租赁方式, 企业在政府规划的物流园区租地建库。这样, 既保证物流企业用地需求, 有效减轻企业一次性投资压力, 也有效抑制圈占土地、等待升值的投资冲动。

三是支持城市配送中心建设。中等以上规模城市要将城市物流配送中心纳入城市总体功能布局规划, 优化城市物流配送区域布局, 完善城市物流配送服务网络。开展城市物流共同配送工程, 在用地紧张、交通问题突出的商业聚集区域推行共同配送方式, 支持专业化的共同配送企业和城市配送车辆更新改造。

四是实行严格的用途管制。把物流用地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根据城市物流需求, 确保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等仓储类物流设施的用地需要。对于既有物流用地, 不得随意变更用地性质和规模, 不得因为地价升高, 强制物流用地无限度外迁。对新建物流设施用地做出硬性规定, 该地块只能用于物流活动, 不允许随便改变用途或转租。

(六) 优化物流企业投融资环境

物流业是资金需求量大, 投资回收周期长。企业自有资金不能满足需要, 企业普遍存在融资瓶颈。我们建议:

一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对纳入城市建设规划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等基础设施给予优先贷款和财政贴息。积极支持物流企业进行网络建设, 对于运行良好、管理规范的物流企业、园区的技术改造、信息化建设、节能减排设施以及周边交通条件改善等项目, 给予财政补助。适当增加金融机构面向中小微物流企业网络建设的贷款比重。支持物流行业诚信体系和担保机制建设。

二是开展物流产业投资基金试点。积极推进物流产业投资基金试点工作。配合国家产业政策, 满足于符合规划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项目, 已经发育成熟、但暂时还不能上市的物流企业, 以及企业重组、并购等资金需求。

三是对物流企业在股票上市、企业债券发行方面给予支持。降低企业准入门槛和发行成本, 完善物流税收制度和会计制度, 允许有发展潜力的物流企业发行不同期限的长期债券, 鼓励其推进股票上市。鼓励中小型物流企业在创业板市场发行股票融资。

(七) 支持物流企业做强做大

近年来, 我国许多物流企业发展很快, 积累了一定的经营实力和管理经验, 具有做强做大的潜力。但是与跨国物流企业相比, 一体化、网络化服务能力不强, 市场竞争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我们建议:

一是支持物流企业兼并重组。对物流企业兼并重组提供专项资金支持, 引导大型物流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对中小物流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和托管。简化企业兼并重组审批程序, 协助解决企业在兼并重组过程中遇到的资产处置、人员安置、债务核定等方面的问题。

二是简化国有大型物流企业内部产权转让程序。国有物流企业内部产权的转让行为, 原则上由企业自主审批, 免去专项审计、资产评估、进场交易等程序。国家国有资产监督机构组织的国有企业之间的重组合并行为, 应采取行政手段、无偿划拨方式。

三是为企业设立分支机构提供便利。允许物流企业异地设立非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 取消分支机构车辆挂靠的不合理规定。加强物流资质管理, 精简相关资质证明。对于必须的资质证明, 允许企业分支机构在全国通用。凡赋予总部的优惠政策, 各类分支机构同等享受, 无需重新申报。

(八) 支持企业信息化建设和技术改造

一是支持物流行业管理和技术创新。支持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和监管部门信息化建设, 提高物流运行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支持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推广应用, 大力扶持具有市场潜力的物流信息化运行模式。

二是完善物流标准体系。加快形成标准制定机制, 抓紧制修订物流信息、物流服务流程、工具器具和技术装备等领域的标准和规范, 加大物流标准的制定和宣贯力度, 引导企业现代化升级。

三是支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重点支持全国性和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建立平台间信息交换标准, 完善平台间互联互通机制。加强物流信息平台与政府金融、税务、海关、检验检疫等行业信息系统的合作, 发挥政府信息公益性和社会指导性作用。

(九) 加大农产品物流支持力度

农产品物流仍然是薄弱环节。一边是农民“卖菜难”, 一边是居民“买菜贵”。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我们建议:

一是支持农产品“绿色通道”建设, 强化起运地负责制, 明确回程空车免缴通行费, 进一步减免农产品进城的各项税费。

二是支持大型批发市场配套建设农产品加工物流中心, 增加加工、存储、拣选、包装、检验检测等物流功能, 新建或改造农产品冷库、冷藏车辆等冷链设施。对参加“农超对接”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超市投资建设物流中心、冷链系统等设施的投入给予专项补贴、贷款贴息、税收等扶持政策。

三是支持农产品物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 加强物联网在农产品物流领域的应用, 对与可追溯系统相关的检测中心、信息系统等进行补贴扶持, 建立贯穿农产生产、物流、销售整个供应链的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

(十) 改革我国物流业管理体制

物流业是复合型产业, 目前没有一个专门的主管部门。尽管物流业的产业地位已经确立, 但在国民经济各方面都找不到对应的类别。我们建议:

一是设置专门管理机构。几年来的实践表明, 没有一个专门的行政管理机构, 物流政策难以落实。建议在下届政府机构改革中, 参照能源和粮食管理体制, 设立国家物流局。统筹协调全国物流业发展工作。各省市建立相应机构, 承担相应职能。

篇9:老干部政策落实情况自查报告

一、种粮“三项补贴”兑现情况

(一)政策执行和发放程序。

1.政策执行情况。赤壁市严把“三道关口”,确保将“三项补贴”发放到位。一是严把资金分配关。根据湖北省财政厅有关规定,会同乡镇、村组对受惠对象进行审核和公示确认后,再将资金按要求分配到人。二是严把资金审核关。乡镇财政所负责核对受惠对象户名账号等信息,市财政局对各项基础数据的合理性和逻辑性进行审核后,委托银行将资金划入户主的“一折通”账户。三是严把资金监督关。构建了多层次的监督机制:资金发放前,乡镇财政所将受惠对象姓名、补贴标准、补贴金额等,在镇、村、组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广泛接受群众监督;资金发放后,市纪检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每年对“三项补贴”资金发放情况开展一次拉网式检查。

2.发放程序。按照“财政统发、国库集中支付、审核权不变、高效便捷”等原则和“资金一户管、资金一折发、服务一站办”的模式,对“三项补贴”资金实行市级统发,把资金拨付简化为“财政局~代理银行~受惠对象”3个环节。全市建立了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依托、以监管制度和工作流程相配套的“一折通”发放系统,把“三项补贴”纳入“一折通”系统管理,减少了资金转拨程序,缩短了资金在途时间,深受农民群众欢迎。

(二)面积核实、公示,统计上报情况。

1.面积核实情况。“三项补贴”资金是否发得准,关键是对种植面积的核定。近年来,赤壁市采取了惠农补贴面积审核责任制。“三项补贴”面积的核定,由各乡镇政府负责组织经济发展办公室等机构分季节(早、中、晚)、逐户对农户种植面积进行登记、核实,汇总填写《粮食补贴面积农户分户登记表》后,经农户本人签字认可,由乡镇财政专管员签署初审意见,再由乡镇人民政府加盖公章上报市农业、财政部门,由农业部门负责全市粮食补贴面积的审核、汇总。

2.面积公示情况。各乡镇财政所对各农户申报的补贴面积对照二轮土地延包资料,做好审核工作。并对所有农户申报的农作物种植面积,通过《农民补贴网络信息系统》生成每个村组的村民补贴情况公示表(包括补贴面积、补贴资金),加盖乡镇政府公章后,由财政所专管员在村(场)内公示7天,公示表不允许交村干部代为公示。

3.统计上报情况。各乡镇财政所按户填报相关数据表格,以村组为单位汇总,经组长、村主任、驻村乡镇干部审核签字,并加盖组、村公章,由乡镇财政所收集汇总,经财政所主任、主管农业乡镇长、乡镇长审核签字,汇总乡镇数据,加盖财政所、政府公章,将电子和纸质表格报市财政局相关股室审核。市局商贸股负责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农业股负责良种补贴的审核。审核无误后,再通过全省财政系统内网汇总上报省财政厅相关业务处室。

二、种粮“三项补贴”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种粮补贴变成了土地补贴。从调查情况看,各镇几乎是把种粮补贴按承包耕地面积平摊到户,种不种粮一样得补贴,耕不耕种一样得补贴,有承包地的农户一户不少地得补贴。一些乡镇把种粮补贴政策当成了国家对所有农民的定量补助,不种粮的农民把补贴政策当成了额外收入,种粮农民心里不平衡、不服气。

(二)种粮补贴赶不上农资上涨。粮食直补、综合直补、良种补贴资金3项相加,每亩仅111余元,对人均耕地在1亩左右的赤壁市而言,农民年人均仅补助百元,根本起不到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作用。加上近年化肥、农药、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涨价过快,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三项补贴”。

(三)补贴面积与实际面积之间有出入。在土地承包中,由于土地肥力和地理位置的差异,赤壁市部分乡镇的耕地面积是以耕地等级计算产量,以产量折算面积,农户承包面积少于实际面积。在征收农业税时是按面积计征,一些乡村为少交农业税,统计上报时进行了逐年下调,拉大了与实际面积的差距。同时,修建道路、农用设施、建设用地、退耕还林等占用了部分耕地,但没有在耕地面积中减出。

(四)政出多门,难以管理。目前,“三项补贴”因为管理单位不同,发放依据、要求不同,形成了“一补一发”的现象,既增加了行政成本,又增加了监督检查的难度。

三、进一步完善种粮“三项补贴”的建议

(一)广泛深入宣传。通过各类新闻媒体、层层宣讲动员,把国家对种粮农民“三项补贴”的政策宣传到户,彻底纠正基层干部把种粮“三项补贴”当成“天上掉馅饼”、见者有份的观念,使广大农民认识到国家实行种粮补贴是鼓励农民多种粮、种好粮、多增收的政策措施。

(二)提高补贴标准。在国家不能大幅度提高粮价的客观条件下,针对种粮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现状,国家应对“三项补贴”的标准再提高,以解决农资价格涨幅大大超过国家对种粮农民补贴的问题。

(三)核实补贴对象。按照“谁种粮、谁得补贴,不种粮、不得补贴”的原则,对种粮补贴农户和种植面积实行动态管理,每年确认一次。财政部门要加强与农业、统计(农业普查办公室)、粮食等部门沟通核对,确保数据准确,使农民种粮补贴及相关信息数据得到农民认可。

(四)改进补贴方式。种粮补贴最好以种子、农膜、肥料等实物兑现到户,这样可避免得补贴不种粮,降低种粮成本,促进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利于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发展。

(五)整合归并补贴。建议上级财政及有关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将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合并为一种补贴,因为其操作程序都一样;将“粮食两补”、良种补贴归口管理,这样不仅可以大大节省人力和物力,还可以减少差错。

(作者单位:湖北省赤壁市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闻

上一篇:投标书和承诺书下一篇:审计专员岗位的职责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