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秋天的写景作文

2024-07-26

初二秋天的写景作文(共14篇)

篇1:初二秋天的写景作文

文秘助手之初二写景作文:秋天的味

说到秋天的味道,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桂花的香味,那浓郁的香泽啊!真是沁人心脾,久久难忘。其实,秋天的味道芳香扑鼻十分丰富,桂花仅仅是它们中的佼佼者。一次逛街,就让我对秋天的味道难以忘却。【开头一下子切入主题,写桂花的味道特别难忘,接下去用了一个“其实”。这个词的作用承上文而转折下文。用它,目的带出下文,因为,秋天还有很多香味呢!】

那是去年中秋前的一个周末,做完了许多作业,脑子晕乎乎的。我信步走出小区来到街道上。凉风轻拂,艳阳高照。【这里用一个凉风而不是秋风,因为前面已经交代了∶中秋前。】忽然一股香味迎面扑来,是栗子的味道。这里新开了一家栗子店,大概从它那儿飘来的吧。不错,店门高处,张贴着“良乡栗子”四个大字,门口的摊上堆满了散发着腾腾热气的粟子。里屋,一台炒粟子的机器正转个不停。门口站了不少路人,有驻足观看的,但大多是特地来买粟子的。【你看写到这里还没具体写味道,先把观察到的、跟味道有关的事交代清楚,下面腾出地方,专门写味道。】

好香的味道啊!【中心句开头,老办法但很实用。】这种味道没法用哪一个词来形容,只觉得是一种热乎热乎的香,甜津津的香,让人神清气爽不肯挪步。我买了一包栗子,果实的壳已经裂开,金黄色的果肉露了出来,怪不得这么香,原来全从它的缝里一股劲直往外冒。品尝着又香又糯又甜的栗子,我的脑子顿时清醒了。我走到一家水果店前面。哇!店的门口简直是个色彩的世界,五颜六色的水果堆满了屋里屋外。【如果写秋天的颜色要写具体了,但这里不必。】各种水果散发出的馨香充满了屋里屋外,随风飘散,满街飘香。这种香泽只有果实累累的秋天才特有,它包含了从祖国东南西北的,还有从外国来的。秋天真是个魔术师,它把各种各样水果,带着它特有的香味一下子变魔术似的来到这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不知它们来凑热闹呢,还是来看看小城的美丽。【调侃一句,显得轻松活泼。】买水果的人不少,香味,也许是是吸引顾客的魅力吧!

漫步在小城的街道上,漫步在秋天的季节里,我闻到了秋天的味道,秋天的丰收,秋天的愉悦。秋天真好,真美,真香。我爱飘香的秋天。【好的文章的结尾应是意犹未尽,让读者去想象。但小学生的作文结尾不同,要求有头有尾,或叫首尾呼应,这里再点一下秋天的味道以及从味道已经引伸出去的内容。】

篇2:初二秋天的写景作文

瞧,不远处的湖岸边,几棵排列整齐的柳树好像一位位在湖边洗梳的少女,秀丽的“长发”如瀑布一般直泻下来,在空中飘扬的柳叶婀娜多姿,尽情舒展着自己那细长的身姿与秋姑娘共舞。不知不觉中,已然走到了柳树下,我俯身,小心翼翼地捧起树下一片金黄的柳叶。柳叶呈长条形,叶片正中间是一条金色的叶柄,又长又细,叶脉有规律地分布在叶子的正反两面,仔细观察,这片柳叶的颜色还很奇特,底部的橙黄多像那秋日的暖阳,中间柠檬色的叶脉显露出来,自然地渐变到了顶端的黄褐色,末端黑色的叶片摸上去十分柔软,叶片的反面有几条皱纹,好像一碰就会碎似的,摸一摸,叶子的底部粗糙。凑近一闻,掺杂着泥土味的芳香扑鼻而来,这可能就是大自然的味道吧!我轻轻拂去叶面上的泥土和灰尘,放进了集叶袋中。

走着走着,一片银杏叶如一只蝴蝶,轻巧地落在了我的肩膀上,我把银杏叶放在掌心里,小巧玲珑的它,在阳光下折射出五彩的光芒。瞧,银杏叶好似一把扇子,浓郁的黄色宛如碎金,星星点点的叶脉如烟花,灿烂地绽放在银杏叶片上,均匀地分散在叶片四周,叶子的边缘为波浪形,如同湖面上涌动的浪花,又好似小姑娘活泼的裙摆。放眼望去,满树的银杏叶在秋风姑娘的指挥下,演奏出一首动听的《树叶交响曲》,银杏叶宝宝随着这动听的音乐,身体不由自住地摇曳。渐渐地,它陶醉了,晃晃悠悠地从树枝上飘落下来,扑向大地妈妈的怀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树叶化为肥料,使大树茁壮成长。

那边一棵鸡爪槭树也不甘示弱,和着秋风唱起了秋的赞歌。听,“沙沙”“唰唰”,看着好似团团在燃烧的火焰,我的目光被这火红的鸡爪槭吸引了。我弯下腰来,一片巴掌大小的鸡爪槭躺在灰色的水泥地上,我用手拾起细细观察:鸡爪槭的边缘黄绿交错,外圈是鲜艳的梅红色,自然地延伸向叶片中心的火红色,鸡爪槭好像穿上了一件华丽的演出服,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宛如童话世界中的场景。我不禁感叹:“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片怒放的鸡爪槭有七片分叉,淡黄色的叶脉向四周扩散,分布整齐,锯齿形的叶片摸上去很粗糙,长而细的深红色叶栖与叶脉相连,五彩的叶片在阳光下十分耀眼。

走累了,我坐在湖边的长椅上,秋风拂过,树叶娃娃们挣脱开大树妈妈的怀抱,在秋风姐姐的护送下,摇身一变成了一叶扁舟,落在湖面上随波逐流,秋风姐姐在后面推、浪花哥哥在一旁追、树叶娃娃们玩得不亦乐乎,“脸蛋儿”胀得通红,玩不动了,便停在岸边歇一会。枫叶娃娃漂向了果园,向果实们预报秋天成熟的喜讯;香樟叶娃娃漂向了农田,向庄稼们诉说秋天丰收的喜悦……原来,树叶们还有任务哩!

篇3:浅谈写景作文的入门方法

关键词:作文教学,写景作文,写作规律

作文, 可以看作语文学科中的“重头戏”, 尤其在小学中年级这个作文教学的初级阶段, 作文更是难上加难。写什么内容, 如何写出这些内容, 如何把这些内容写得具体详细甚至精彩, 都是困扰学生的问题。其中, 写景作文更是学生的难点。

在指导学生完成此类作文时, 我在课堂上一般采取“立足课本, 延伸实景, 把握结构”的方法, 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逐步了解写景作文的内在规律, 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充分立足于课本是写好习作的前提

作为小学作文启蒙阶段的语文教师都知道, 学生动笔困难最大的原因就是语言的匮乏。考虑到学生在这个阶段的身心发展, 阅读规律以及阅读习惯,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普遍还是不能达到课程要求。这时, 我们教师就要做好“引路人”, 为学生逐步登上作文宝殿搭好“台阶”。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阅读积累的习惯, 更不能忘记挖掘身边存在的“宝藏”——课本。

其实课本中不乏精彩的写景范文:北至《北大荒的秋天》, 南到《美丽的南沙群岛》, 巍峨秀美的《长城和运河》, 天下闻名的济南《泉城》, 千变万化的《庐山的云雾》……即便它们描绘的景色有时离我们实际生活稍远, 但“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 与其为了教学生如何写“活”景色而搜肠刮肚去寻找陌生的句子, 不如“舍远求近”, 好好开发课本里的现有资源。如《北大荒的秋天》里, “小河清澈见底, 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 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恰当的比喻, 动静结合, 在实际写作指导时再加入一定的想象, 让学生接着写鱼儿在小河里各式各样的活动, 帮助他们轻松掌握其中的写作诀窍。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接触得最多的就是我们的课文, 其中不乏要背诵的优秀文章、段落。它们是学生最熟悉也最拿手的资源, 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更要注意到:背是为了学生深层次的内化, 学是为了学生更自如地应用。

二、延伸实景是写好习作的必备条件

作文的第一堂课, 就是教学生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就是生活。”一切写作的素材和灵感都来自生活。小学中年级的学生, 其思维方式还在具象阶段, 脱离了实际环境不行;景色的信息太多太复杂也不行。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 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多观察周围, 结合学校的课外活动给予点拨。

写景习作的题目要清楚, 范围小, 贴近生活。对于三年级开始学习写作的孩子, 《学校的花坛》《草地的角落》《公园的一角》等这种有明显环境规定的题目会更容易上手。教学《学校的花坛》, 我会分组带着学生参观学校其中一个花坛, 教他们亲自观察花坛中的景物, 和矮小的龙爪槐比比身高, 自己去摸一下月季花的花瓣和尖刺, 闻一闻含笑花的香味, 让学生对自己要描写的景物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一边观察一边让他们交流自己的想法, 当堂就写下自己想说的话, 然后整理成段落文章。

同时, 写景习作的练习要贴近生活, 每次的春游秋游活动, 都是我训练学生练习的好机会。地处江南水乡, 我们去的国家公园里处处有景色, 该如何选择写作的题材?我以水为媒介, 引导学生来写湿地公园中各式各样的桥:最普遍的圆拱桥在学生的笔下变成了横跨在清澈水面上的彩虹, 与它的倒影形成一个完美的圆;石头桥上建造小亭子, 在学生的眼里是建筑师们满满的心意和关怀;由铁索拉成的木板桥在滔滔湖水上摇晃, 那吱吱呀呀的声音记录了他们一行的惊险与喜悦……有景可写, 有物能写, 写作离不开生活, 生活又必须浓缩凝练到学生的心中, 学生的笔下。

三、把握结构, 掌握规律是写好习作的法宝

面对刚刚接触写作文的小学生, 教师在指导时更应该把重点放在对段落练习的指导和对文章架构的把握上。写作文时基本顺序, 段落、句子间应该有的结构, 都是我们要指导的地方。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 才能了解写景作文的一般规律。

(一) 心中有画

三年级的写景作文, 一般都是从描写图上的景色开始。图画直接明了, 是非常好的入门辅助。我在教学时经常鼓励学生仔细看、闭眼想, 有意识地锻炼学生重组画面信息的能力。教师在作文教学时, 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的, 写景作文不能只是满足于让学生写自己眼前看到的一幅画, 而是要“胸有成竹”——能够在自己的脑海中用思维创造出一幅画。这幅画, 既是对真实的外在世界的反映, 又充满了自己的特色;包括对所描写景色的记忆、处理、加工等等, 有着形态、颜色、大小、特质各方面的反映。动笔之前, 我经常要学生想一想, 自己到底要写的景色里有哪些景物, 它们的位置如何, 它们又是什么样子的, 哪个景物准备重点写, 哪个又准备略写。

(二) 结构清晰

写景作文和叙事作文一样, 同样要做到结构清晰。在学生练习中, 我习惯指导他们按照总分或者总分总的结构来练习段落写作。围绕中心句来写, 是三四年级学生练习写作中一个基础内容, 也是一个良好的写作习惯。

(三) 按顺序有条理地写作

篇4:初二秋天的写景作文

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

【教学分析】

本次习作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习作。作文要求:选一幅或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先跟同学说说图画的内容,再写一写你选的或者画的。注意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写好后读给同座听,根据他的意见认真改一改。再把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里让大家欣赏。这一次的作文练习,重点是激发学生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积累下来的写作方法、写作思路、写作修辞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实践和应用。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秋天、画秋天,进行一次以“秋天”为主题的习作训练,在运用中学习语言。

【教学重难点】

1.比较清楚有序地介绍秋天里的故事和有关秋天的画。

2.在习作中应用自己积累的语言。

【学前准备】

1.让学生到校园、大自然观察秋天。

2.搜集秋天的资料、拍秋天的图片。

3.学生画一张秋天的图画。

【学情预设】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的作文正值金秋时节,他们可以通过观察校园秋天的景色、野外秋游等方式感知秋天的美景。在体验中,积累关于描绘秋天的词汇。由于这个单元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写景,难度非常大。因此,教师在学习第三单元的过程中,由课文的学习迁移到写作上,并不断地鼓励学生画秋天的画,拍相片等活动。学生通过一周的积累,慢慢地感知秋天的特有的景物特点。

【教学设计的流程】

一、激发习作兴趣,集体展示作品

1.在习作前,同学们完成的小小任务:采集树叶、收集果子、拍照图片、积累词句、创作图画等。现在,就请你把成果拿出来,大家一起展示。(将图片、图画粘贴在教室后面的展板上。)

2.请你来给组员说说画上的内容或者采集过程的有趣环节来说一说。

3.小组派出代表上讲台讲关于体验秋天美景的小故事或收集资料的小故事。

【设计意图:写作是三年级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最棘手的学习任务。为了让学生有亲身的体验,教师带着学生去校园里采集秋天很特别的树叶。教师引导家长学生写作前秋游,去拍秋天的美景,去画秋天的图画。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慢慢地体验秋天的美,在细雨润无声中,慢慢地积累许许多多的写作素材,这个环节就是通过展示和讲故事等有趣的活动,去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回顾范文写法,有效学习迁移

1.每个自然段都是围绕第一句话来写的,再具体地分写秋天的雨的特点,是先总后分的结构。(总起句:每段的第一句话,有总起的作用。)

第一段: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第二段: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第三段: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第四段: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2.聚焦关键词。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总起句后面,选一些代表五彩缤纷的景物来写:叶子:银杏树的叶子,枫叶;水果:橘子、柿子、花卉:菊花仙子。)用上好句(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句子)

3.修辞手法的巧妙应用。如比喻句: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如拟人句: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设计意图:有位作家说的写作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课本中的经典佳作的写作方法,是三年级学习写作的关键。特别是在这个单元,主题写秋天。重点是模仿《秋天的雨》一文,从文章的选材、结构和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模仿学习。在品读文章的同时,学生的脑海里已经构建了写秋天景色的思维。在作文教学之始,这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

三、欣赏秋天佳作,由对比促写作

1.以课文图画为例子,引导学生先说一说。

2.学生说说图画内容,教师出示对比的文章。

学生:

美丽的秋天

秋天来了,秋天来了!一排排大雁飞过蓝蓝的天空。

田野里一片丰收的景象。金黄的稻田,一望无际。地里的高梁红红的,都成熟了。

果园的果子也熟了。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梨,还有个小朋友在摘水果呢!

秋天真美丽呀!

教师:

美丽的秋天

悄悄地,秋姑娘踏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人间。

秋天,秋高气爽。在高远的蓝天上,有一幅幅美丽的画面。看一排排大雁唱着欢快的歌曲飞过蓝蓝的天空,好像在告诉人们秋姑娘已经来了。

田野里一片丰收的景象。瞧!金黄的稻谷,就像一片金色的大海,随风翻起金色的波浪,一望无际,美丽极了。地里的高粱举起了火红的旗帜,就像熊熊燃烧的火把。

再看看瓜果飘香的果园,苹果露出红红的笑脸。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小朋友提着篮子迫不及待地去摘水果呢!

秋天里,蓝蓝的天空,金黄的稻田,丰收的果园构成了一幅秋天的图画,她是多么的美丽呀!

3.小组讨论哪篇文章好?好在哪里?选代表汇报。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对好的文章的写作方法做出总结:

(1)认真观察。

a.看景。看都有哪些景物,哪些是我们熟悉的,哪些值得我们写,哪些富有秋天的特征。

b.看物。图画中的事物可以突出秋天的气息。

(2)按空间顺序写。由远及近的顺序。

(3)适当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辭手法。

(4)在好的文章中,小作者动用五官,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感受到的尽可能地做到具体和形象。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写作指导,关键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来指导。学生刚刚起步学习写作,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回到生活中,回到体验中去写作。这样的写作很直观,很真实。因此,这个环节只要引导孩子调动感官的作用,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感受到的,写自己亲身体验的,直观,真实,有内容可以写。】

四、精准拟定题目,展现画龙点睛

1.引导学生自拟题目。

(1)以描写图画中主要事物为题。如《美丽的秋天》《秋天的图画》《丰收的秋天》等。

(2)以对秋天的情感拟题。如《美丽的秋天,我爱你》《秋天,我最喜欢的季节》。

2.开头:开门见山,开头点明题目。如课文:《秋天的雨》。

3.中间:抓住秋天里特有景物来写。如《秋天的雨》,课文重点写树林里的树叶,果园里的果树,花园里的花,都象征着秋天。

4.总结自己对秋景的切身感受。如《秋天的雨》,最后写出,它是一首欢乐的歌。

五、应用科学方法,写作秋天佳作

练习第三单元的习作。

板书设计

秋天的图画:1.准确审题方法

2.迁移写作方法

3.精准拟定题目

篇5:初二秋天的写景作文

描写秋天的树叶的作文

秋天的一个星期日,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公园观察那婀娜多姿的树叶。

一进公园,我首先看到的就是一片的竹林。我抬头望着一棵竹子上的一片片叶子,许多树叶有点变黄了,有的叶子比较绿,远远望去像一只只彩色的蝴蝶一般。我捡起一片树叶观察着,它的形状像我们用来包粽子的叶子一样,不过小多了。绿色中有一点黄黄的。用手摸,毛毛的。我闻了一下没有什么气味。

我继续往前走,看到了银杏树。我走了过去,忽然一阵风吹了起来。一片银杏树叶落在我的手上。我拿着细细的观察着。它的边缘有些不太规则的棱角,叶子已经黄了一点。我摸着,它光滑无毛,气味微苦。听说银杏叶可以治病。

银杏树旁有一棵高大的香樟树。下面落了5~6片叶子。它像榕树叶,可又比它大一点。绿绿的。比较的滑。有一点清香。樟树叶可以让环境变清香。

篇6:我爱秋天初二写景作文

秋天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季节。我刚走进公园,就闻到了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看,那儿有几棵高大的桂花树,树上开满了黄色的桂花,好像天上的星星密密麻麻。桂花树下有大片大片的菊花,菊花的颜色可真多啊!有红的、有黄的、有白的,还有粉的……红的像火,黄的似金,白的如雪,粉的像霞。一阵微风吹来,美丽的菊花仙子好像在秋风里翩翩起舞。

秋天是一个瓜果飘香的季节。瞧,果园里,一个个黄澄澄的梨像金色的小灯笼挂满枝头,好像在庆祝秋天的丰收。红艳艳的苹果好似一张张可爱的笑脸,咧着嘴乐开了花。金灿灿的金桔像一个个圆滚滚胖乎乎的小球,吸引着人们采摘。葡萄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绿的、深红的、淡黄的、深紫的……真是五光十色,让人忍不住流口水。我摘下一颗葡萄,放进嘴里,哇,又酸又甜,回味无穷。

秋天是一个五谷丰登的季节。看,那田野里成熟的稻子,犹如一片金色的海洋。一阵秋风吹来,金色的海洋翻起了波浪。田野里闪现着农民伯伯忙碌的身影,连小鸡也来凑热闹,它们呼朋引伴来到收割完的田野里啄谷子,“叽叽喳喳”,小鸡们欢快地叫起来,好像在说:“秋天真好!”

我爱秋天美丽的景色,更爱秋天丰收的喜悦!

我爱秋天的范文4

秋天是色彩迷人的、五谷丰登的季节。

你看,瓦蓝瓦蓝的天空像一块透明的蓝玻璃,蓝天上飘着朵朵变化多端的白云,像魔术师在表演呢!它一会儿变成凶猛的狮子;一会儿变成温顺的小羊羔;一会儿又变成一座金光闪闪的金字塔;一会儿又变成气势宏伟的万里长城……一群群大雁正在往南赶去,他们一会排成人字形,一会排成一字形,好像在给南方的人们表演杂技,又好似在给南方的人们诉说着:“冬天快来了,要准备过冬了!”山林里,层林尽染,叠翠流金。远远望去,对面的枫树林像一片燃烧的火海。一片片火红的枫叶从树上落下来,像一只只红蝴蝶在空中翩翩飞舞,大地上像铺了一层鲜红的地毯。小蚂蚁爬过去把它当做运动,场来回的在上面跑步;百灵鸟站在上面,放开歌喉,尽情的歌唱,那声音真动听啊!再看看那边的银杏树叶,像一把把小扇子,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还有许多不知名的黄叶,也在秋风中翩翩起舞,像一只只黄蝴蝶。

田野里,真是一派好风光。棉花朵朵白,大豆粒粒饱,稻子笑弯了腰,高梁举着燃烧的火把。菜园里,冬瓜像一个个胖乎乎的娃娃;茄子们穿着紫色的外套,戴着小花帽正在比美呢!西红柿挂满了枝头,像一个个红灯笼,有名的没名的,还有许多蔬菜正忙着长个子呢……

篇7:初二秋天的写景作文

秋天,不一定是萧瑟,也可能是,你不是南方人!――题记

我所经历过的秋天,从来没有过一丝“萧瑟”,完全是我在南方住的缘故。可最近我却发现,我所在的学校的学生写得文章居然也有“两排的树树叶都掉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说实话,“树叶掉光”的树,我在这里基本是见都没见过(除了生病的树)。可别人文章就是写了这东西,要是我指出来就又得被别人骂我住在井里,也是,说不定别人去北方看过树的。不过,一些土生土长的南方人似乎一遇到和“秋天”有关的作文,就必须用笔给这里的树剃个光头,不到“树叶随风飘舞,大地穿上金黄的衣服”都不行。

从这秋天中,我们又有什么思考呢?

其实不止秋天,现在的学生写作文,都被笼子关起来了,似乎秋天就必须扯上“萧瑟”“收获”――然后告诉你,这叫“常识”“公理”;遇到冬天就必须画出“大雪纷飞”来,孩子就必须要去“堆雪人”,不然这就不能叫做冬天了。现在学生写的作文,似乎有遇到一种“危机”了。写感人事件,就必须把谁写得半夜生病发高烧,或说哪次大雨谁又没带伞,亦或是“某残疾姑娘乐于助人”感动了沮丧中的你。

可以前的学生却没有这样的情况,为什么现在生活富裕了,这种情况反而变多了?

我把这些归咎于一点“素材缺失”。为什么现在的学生会“素材缺失”呢?原因很简单,现在的学生的经历少,不像以前的学生一样,能真情实感写出自家的贫苦生活呀,奶奶年老还下地干活之类的。天天待在家里看手机,还想“足不出户看世界”,再多的`感人事件,你都不出去看,还指望别人告诉你吗?还有一点更重要,现在的学生缺失发现美的眼睛,即使身边感人事件“一抓一大把”,他们也没有细心观察,写作文时只能“凭空”想个“真情实感”的事情来写。

篇8:写景作文口诀

景物不同特点异, 抓住特点要牢记。

时间变化纵向思, 地点变化横向联。

景中有人景有趣, 景中有情文章鲜。

总分写景最常见, 描写景物抓特点;

四季变化最常用, 春夏秋冬是重点。

定点写景有顺序, 时间变化分层点;

静态动态对比写, 颜色形状联想变。

动点写景是参观, 地点变化交代全;

首尾呼应最重要, 结构完整是一篇。

联想写景最好玩, 巧妙联想趣无限;

视角变化写景物, 空间方位要突出;

体验写景要新颖, 独特感受不一般;

分类联想细致写, 下笔有趣是重点。

拟人抒情景生情, 想象联想并列段;

景物童话有乐趣, 细节描述新故事。

写景多用修辞法, 语言优美人人夸;

篇9:浅谈写景作文的入门方法

【关键词】作文教学;写景作文;写作规律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作文,可以看作语文学科中的“重头戏”,尤其在小学中年级这个作文教学的初级阶段,作文更是难上加难。写什么内容,如何写出这些内容,如何把这些内容写得具体详细甚至精彩,都是困扰学生的问题。其中,写景作文更是学生的难点。

在指导学生完成此类作文时,我在课堂上一般采取“立足课本,延伸实景,把握结构”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逐步了解写景作文的内在规律,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充分立足于课本是写好习作的前提

作为小学作文启蒙阶段的语文教师都知道,学生动笔困难最大的原因就是语言的匮乏。考虑到学生在这个阶段的身心发展,阅读规律以及阅读习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普遍还是不能达到课程要求。这时,我们教师就要做好“引路人”,为学生逐步登上作文宝殿搭好“台阶”。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阅读积累的习惯,更不能忘记挖掘身边存在的“宝藏”——课本。

其实课本中不乏精彩的写景范文:北至《北大荒的秋天》,南到《美丽的南沙群岛》,巍峨秀美的《长城和运河》,天下闻名的济南《泉城》,千变万化的《庐山的云雾》……即便它们描绘的景色有时离我们实际生活稍远,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与其为了教学生如何写“活”景色而搜肠刮肚去寻找陌生的句子,不如“舍远求近”,好好开发课本里的现有资源。如《北大荒的秋天》里,“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恰当的比喻,动静结合,在实际写作指导时再加入一定的想象,让学生接着写鱼儿在小河里各式各样的活动,帮助他们轻松掌握其中的写作诀窍。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接触得最多的就是我们的课文,其中不乏要背诵的优秀文章、段落。它们是学生最熟悉也最拿手的资源,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更要注意到:背是为了学生深层次的内化,学是为了学生更自如地应用。

二、延伸实景是写好习作的必备条件

作文的第一堂课,就是教学生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就是生活。”一切写作的素材和灵感都来自生活。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其思维方式还在具象阶段,脱离了实际环境不行;景色的信息太多太复杂也不行。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多观察周围,结合学校的课外活动给予点拨。

写景习作的题目要清楚,范围小,贴近生活。对于三年级开始学习写作的孩子,《学校的花坛》《草地的角落》《公园的一角》等这种有明显环境规定的题目会更容易上手。教学《学校的花坛》,我会分组带着学生参观学校其中一个花坛,教他们亲自观察花坛中的景物,和矮小的龙爪槐比比身高,自己去摸一下月季花的花瓣和尖刺,闻一闻含笑花的香味,让学生对自己要描写的景物有一个直观的印象,一边观察一边让他们交流自己的想法,当堂就写下自己想说的话,然后整理成段落文章。

同时,写景习作的练习要贴近生活,每次的春游秋游活动,都是我训练学生练习的好机会。地处江南水乡,我们去的国家公园里处处有景色,该如何选择写作的题材?我以水为媒介,引导学生来写湿地公园中各式各样的桥:最普遍的圆拱桥在学生的笔下变成了横跨在清澈水面上的彩虹,与它的倒影形成一个完美的圆;石头桥上建造小亭子,在学生的眼里是建筑师们满满的心意和关怀;由铁索拉成的木板桥在滔滔湖水上摇晃,那吱吱呀呀的声音记录了他们一行的惊险与喜悦……有景可写,有物能写,写作离不开生活,生活又必须浓缩凝练到学生的心中,学生的笔下。

三、把握结构,掌握规律是写好习作的法宝

面对刚刚接触写作文的小学生,教师在指导时更应该把重点放在对段落练习的指导和对文章架构的把握上。写作文时基本顺序,段落、句子间应该有的结构,都是我们要指导的地方。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才能了解写景作文的一般规律。

(一)心中有画

三年级的写景作文,一般都是从描写图上的景色开始。图画直接明了,是非常好的入门辅助。我在教学时经常鼓励学生仔细看、闭眼想,有意识地锻炼学生重组画面信息的能力。教师在作文教学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的,写景作文不能只是满足于让学生写自己眼前看到的一幅画,而是要“胸有成竹”——能够在自己的脑海中用思维创造出一幅画。这幅画,既是对真实的外在世界的反映,又充满了自己的特色;包括对所描写景色的记忆、处理、加工等等,有着形态、颜色、大小、特质各方面的反映。动笔之前,我经常要学生想一想,自己到底要写的景色里有哪些景物,它们的位置如何,它们又是什么样子的,哪个景物准备重点写,哪个又准备略写。

(二)结构清晰

写景作文和叙事作文一样,同样要做到结构清晰。在学生练习中,我习惯指导他们按照总分或者总分总的结构来练习段落写作。围绕中心句来写,是三四年级学生练习写作中一个基础内容,也是一个良好的写作习惯。

(三)按顺序有条理地写作

明确的空间方位顺序也是习作中要训练的重点。一般来说,描绘景色都是从上到下,由远及近,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其中,围绕一个中心,重点写四周的写作方式是十分适合学生练习的。以《公园的一角》为例,先指导学生确定景色的中心点——公园里的喷水池,然后有顺序地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分别写四处典型的景物,条理会十分清楚。此外,移步换景也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式,但它要求学生有比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可以在一个阶段写景作文能力巩固后,逐步开始练习。

篇10:秋天校园的作文-写景作文

粉红色的阳光照进了校园,让生命们睁开朦胧的眼睛。一夜秋雨过后树叶上满是珍珠,可能是因为阳光,小珍珠像个刚起床的娃娃,粉红的脸在树叶上抖起,好像在抱怨太阳耀眼的光芒把自己的美梦给打扰了。吸气,空气中带着些泥土和树叶的气息,还有食堂烧菜煮饭的味道,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

太阳越升越高,把校园的美丽全呈现出来了,银杏树的树叶在阳光的照射下,像一颗摇钱树。树上的金子像一把小扇子。被调皮的风娃娃一吹,沙沙的声音,风娃娃好像在说:“快来!快来!就掉下来了,快来捡啊!”

风悄悄地走了,走到了孔子石像旁,风娃娃想把它的衣服弄乱,可无论它怎么吹都不乱,风不高兴的嘟着嘴巴。一丝阳光照射着,孔子的脸浮现出慈祥的笑容,仿佛世间万物都是自己的子女一样,风娃娃也不知道去哪了,不知是被孔子的笑容感化了,还是又跑到哪里捉弄人去了。

黄昏来临了,晚霞像火燃烧一样红,笼罩着整个学校,仿佛大地上的一切都是红色的。从地面往上看,树上,空中,半空中,自下而上全是红的,像一块红宝石。

篇11:秋天的景色作文-写景作文

有的时候就会懊恼自己的知识浅薄,对于一些美好的事物或者单调一点的食物,总是不能够用很好的文字来表达!总是给人一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

但是在一年四季的景色里,自己最喜欢的还要数秋天的景色了!

秋天当自己走在田野里的时候,会发现真的是各种各样的颜色,会组成一幅特绚丽多彩的画!在某人的家乡和自己的家乡都比较盛产玉米,然后到了秋天,玉米收获的季节,就能够看到田野里有好多金黄色的玉米,也能够看到农民伯伯脸上丰收的喜悦!

再有就是沉甸甸的稻谷,还有各种圆圆的土豆,无论你走到哪一块地头,都能够看到一幅独特的画面,让你就是感受到收获的喜悦,更多的是颜色上的冲击!

地理黄色的玉米,红色的稻谷,肤色的土豆,搭配秋天的秋高气爽,真是让人感到美的不可一世!

秋天如果你走到果园的话,又是另外一种美好的画面,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橘子,或者一颗一颗晶莹剔透的葡萄,红彤彤的李子,无论是哪一种水果,当然你看颜色都能看的直流口水!

那种画面如果你要手头有一幅好的照相机的话,一定能够拍到全世界最好看的照片!

昨天如果你走到农家的蔬菜园的话,你会看到紫色的茄子,红色的西红柿,绿色的黄花,总之各种各样的颜色真的是美的叫你心碎。

总之,在一年四季中,和百花争艳的季节相比,自己更加喜欢秋天收获的颜色~秋天的景色

秋天是个迷人的季节,秋姑娘,也是个神奇的淑女。她也有一支奇幻的魔杖,轻轻一点,大好河山速换新的。春天是五彩缤纷的,那秋天呢?就让我们去找一找,秋天究竟是什么颜色。

秋天,让光普照大地,一望无际的天空碧蓝的,只有两三片云朵,仿佛在万绿丛中盛开棉花,云朵在天际中分外清晰。一群群小鸟在天空中展翅高飞,想事炫耀自己的本领。

秋天,路边的梧桐树变黄。梧桐树边黄了。梧桐过挂在树上像一颗颗金子,风轻轻吹过,一快快金子从天而降,美丽极了。

秋天,给花儿添了高贵、美丽、壮观,给菊顽强的性格,它在百花丛中脱颖而出,争相怒放。蜜蜂正辛勤地劳动,它们扭动着圆的身子,跳起了“8”自舞,在百花从中酝酿着,正准备过冬的粮食呢。

秋天,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孩子们来到田野里,来到小溪边,来到大树下,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

篇12:多彩的秋天写景作文

秋天是红色的,轻风拂过,枫叶像大红蝴蝶一样在空中翩翩起舞;秋色金黄,沉重的麦穗在秋姑娘的追求下弯下了小蛮腰;秋天是蓝色的,初秋的午后,没有一丝云彩,像一颗伟大的蓝宝石,晶莹剔透。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妈妈和阿姨带我去了平天湖湿地公园的网红地打卡,那里有一片粉色雏菊花的海洋。粉黛花又称粉黛花子草。它的主茎是绿色的,从根部长出很多颀长的杆状物,上面布满了颗粒大小的粉紫色颗粒,非常吸引人。放眼望去,粉红色的雏菊花似一朵淡粉色的“云”,轻风拂过,层层叠叠的粉红色波浪浮现。粉色雏菊几乎没有气息,摸起来蓬松,有点刺手。和她们近距离接触的时候,她们似乎在说:“别碰我危险!”

若是把粉色雏菊比作一个人,那必然是四大美男之一。她穿戴粉红色的纱裙,仿佛从梦幻纱裙中走来。所以秋天仍是粉红色的,温柔又浪漫,我喜欢这个色彩斑斓的秋天。

篇13:初二秋天的写景作文

纵观当前作文教学, 学生生活经验缺乏、观察能力薄弱、作文题材单一、写作内容空洞, “无话可说”、“无从说起”的写作现象显而易见, 尤其在写景作文中更为突出。针对小学中年级学生写景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笔者结合近两年执教第二学段的教学实践及参与《利用网络视频提高学生语文写作水平的策略研究》全国课题的研讨经验 (下面简称为“课题研讨”) , 认为小学中年级写景作文教学可利用视频指导辅助课堂, 逐步突破、提升。

一、引入视频, 激发写作兴趣

翻阅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四年级教材, 不难发现, 小学中年级的习作内容主要包括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想象等几类。对于小学生来说, 写景作文是常见的文体。然而, 笔者在本校中年级学生中开展的一次关于“选择你最想写的习作类型”自由选题调查发现 (如图1) :小学阶段, 三、四年级学生均喜欢写人、记事类的文章, 三年级写人、记事类选择所占的比重为76.1%, 写景类为8.8%;四年级写人、记事类选择所占比重为60.7%, 写景类则为17.9%, 比三年级稍高9个百分点。从图1数据中可以看出, 不管是三年级还是四年级的学生, 写景类作文所占的比重远远低于写人、记事、其他类作文。可见, 小学中年级学生普遍不擅长或不乐意写写景一类作文。

学生不愿意挑选写景一类作文, 归根到底——兴趣仍未激发出来。特别是农村地方的学生, 生活天地不够宽广, 阅历不够丰富, 视野不够开阔, 自然感受不到教材描景语句的优美, 体会不到作者爱景深切的感受, 即便写出来的文章大多不是记流水账就是言之无物, 索然无味。要想改善这种问题现象, 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自2013 年9 月参与课题研讨以来, 笔者十分注重把视频这种新型教学资源引入习作指导课堂, 利用崭新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景物”指导课上, 笔者先后采取传统教学与视频指导两种授课形式进行对比实践。前者主要与学生进行谈话交流、范文指引, 全班46 篇习作有27 篇仿照范文按照四季变化顺序进行描写, 部分本地学生甚至写出“冬天下雪、堆雪球、打雪仗”等与珠三角冬季特征不相符的内容, 千篇一律。后者则把金斗湾水乡怡乐园、皇爵音乐喷池广场、坦洲山公园等本地标志性建筑景物拍录成视频引入课堂, 勾起学生熟悉的回忆, 打开话匣子, 进而引导学生把自己身边熟知的景物写下来。这样一来, 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浓厚起来, 并能结合自己亲身体验过的回忆和感受展开写作。从后者学生完成习作的情况统计看来, 笔者惊喜地发现, 全班46 篇学生作文, 大部分作文篇幅由原来约300 字增加到400 字不等, 原来27 篇按四季顺序描写的作文减少至14 篇, 学生的写作兴趣明显提高, 写作效果略有改善。

由此可见, 兴趣是促进学生进行写作的动力源泉, 把视频引入习作指导课堂, 是培养学生乐于写作的良好催化剂。

二、活用视频, 优化写作技巧

写景作文在选材方面无非是蓝天白云、花草树木、高山流水、虫鱼鸟兽, 写作对象鲜明, 应该是比较容易写的文章。但学生面对这些美景却时常写不出美的感觉来。笔者认为, 灵活运用视频指导习作, 可以直接、清晰地帮助学生优化写作技巧, 提高写作能力。

(一) 按照一定顺序, 有序观察

按一定顺序进行细致观察, 是写好写景作文的重要前提, 分为按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来写, 采用定点写景或移步换景等方法。

一般来说, 传统的习作指导课能让学生基本掌握按时间或空间顺序对景物进行有序观察, 习作中可以经常看到“春、夏、秋、冬”、“早晨、中午、傍晚”、“从近处看……眺望远处……”等字眼。但是, 在指引学生掌握如何采用定点写景或移步换景的方法进行写景时, 新型的视频指导法略胜一筹。

在执教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校园一角”中, 笔者在自己所任教班级分别采用传统教学与视频指导两种教学方式进行实验对比。在传统课堂教学中, 学生作文反映部分观察顺序杂乱、东拼西凑的问题, 即便有序观察, 文章总体也表现出过渡生硬的现象。为此, 笔者特意准备三个视频力争改善前面所出现的情况:一是站在学校正门定点拍摄教学楼及两旁升旗台、花坛的视频;一是从学校正门开始向教学楼、足球场、篮球场等进行移步换景的镜头汇编;二是杂乱景物的拼凑拍摄。实验课上, 笔者先后播放三个视频让学生对比感受“哪一个视频更吸引你, 为什么?”通过图像、声音的动态展示, 视觉、听觉的直观体验, “教师能够更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 并说出观察的顺序, 更有计划地帮助学生从无意注意观察转换到有意注意观察”[2], 就这样, 学生强烈感受到按一定顺序观察与描写的重要性, 并能较快区分定点观察与移步换景的异同。在此基础上, 教师借机指导学生如何使用鲜活的过渡语把观察到的景物接连起来形成一篇文章。翻阅对比实验后的学生作文, 笔者发现, 学生作文观察顺序杂乱的现象有所减少, 48 篇习作仅有3 篇仍需改进;移步换景时所写下的过渡语较为灵活了, 48 篇中有26 篇达到预设的理想要求。

(二) 紧抓景物特点, 主次分明

虽然每处景物描写都离不开山水、花草、小桥、溪流等, 但每处景物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小学中年级学生的作文大部分出现景物特点不突出、“眉毛胡子一把抓”、叙事多于写景的现象, 写出来的文章空洞无物, 千篇一律, 无法感染读者。

针对这种情况, 笔者结合课题研讨实际, 尝试利用视频指导寻求转变。以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秋天的图画”指导为例, 笔者搜集大雁南飞、水果成熟、稻谷丰收等素材制成视频资源, 通过播放视频, 引导学生打开话题“秋天来了, 你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哪个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为什么?”接着明确写作不需要把所有看到的景物都写入文中, 如同观看视频, 只要抓住一两种景物的突出特点让读者留有深刻印象, 就是成功的。在这个过程中, 如有发现学生说话欠缺具体或情绪高涨要求再次观看时, 笔者会重复播放视频, 让学生再次感受, 加深印象, 激发说话的欲望, 进而达到“先会说, 后会写”的预期目标。

通过反复试验, 笔者记录了2013、2014 学年所任教班级从三年级到四年级以来写景习作训练的测试评价数据。从图2 折线图显示, 自开展视频指导写景习作以来, 学生一、二类作文呈逐渐上升趋势, 虽中间略有起伏, 但总体表现与实验起点相比呈持续增长走向;三、四类作文则出现人数缓慢递减现象, 总体沿下滑走向发展。

实验证明, 学生景物特点描写不突出、“眉毛胡子一把抓”等问题现象转变明显, 略有收效。可以说, 这离不开传统习作指导课堂的变革与新型视频指导写作的创新与坚持。

(三) 抒发个人情感, 注入活力

不同的人看不一 (2同类作7-3或文0分相) 同的景色, 心情和感觉都 (会一类27-各作文30分不相同。而小学三二、类四作文年级的学生大多数只懂得把自二类然作文界的景物像照相机三 (一类24-2样作文6分复) 制到他们的作文之中, 没 (有三类24-自作文26分己独特情感的流露四 (和类18-抒作文23分发) , 缺乏活力。四类作文 (18-23分

审阅学生习作 (<, 17我分) 们经常可以看到“我的家乡 (风<17景分) 优美, 四季如画。”、“家乡的景色真美呀!”、“我爱家乡的景色!”等抒发情感的语句, 情感生硬, 难以给人真实、感动。学生笔下的文字缺乏生命力, 源于课堂对亲身体验实际生活的限制和过去体验情感再现的忽视。这种情况下, 视频是课堂中展现实际生活与再现旧时回忆的重要媒介, 是活跃学生情感神经系统的良好刺激物。因此, 笔者平时注意用视频积累学生学习的点滴生活, 以便在课堂上可以发挥一丝作用。就如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校园一角”指导中, 除了前面提及做法, 笔者还独立制作了一段关于学校木棉树及学生在树下玩耍的视频, 作为拓展训练引进课堂。课上, 熟悉的镜头为学生带来了木棉树枝干、叶子、花朵、小刺的景色展示, 还再现了学生往日在树下乘凉、玩耍、捡木棉花等情景, 学生情绪迅速高涨, 情感汹涌而至:“我们的学校虽然陈旧, 但是正门旁边的那一株木棉树, 却是我的最爱。”、“橙红色的木棉花共有五片花瓣, 我最喜欢捡起一朵一瓣一瓣地数, 一片、两片、三片、四片、五片。”、“木棉树的枝干上还冒出许许多多的刺儿, 远远看去, 就像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十分有趣。”……

总的来说, 灵活发挥视频直观、具体的最大优势, 对于学生写景习作的启发有一定的帮助, 运用视频指导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尝试是有效的。

三、利用视频, 拓宽写作思维

学生掌握写作新思维是写好作文的重点。除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 用心体验生活、表达生活外, 还要充分利用视频新资源, 拓宽学生的写作思维, 打开写作新思路。

怎样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自四年级以来, 笔者主要以仿写、续写、拓展为切入点着手开展教学, 尝试创新。如播放一段桂林的水静、清、绿的直观视频, 让学生模仿作者描写一个全新的桂林的水的段落;植入一段家乡旧时的景色片段, 要求学生对比旧时与今日的景色异同, 与旧时家乡的景色描写相结合, 续写现时家乡的景色, 合二为一;引入一段外国农家风光视频, 开阔学生对于国内、国外不同景色的认识视野, 拓宽学生的认识……0510152025三1三2三3四1四2四3写人记事写景其他

经过一个多学期培养训练, 笔者的实验班在与同年级常2025规班 (四年级重新分班 (一, 优秀类作各) 文班作测试文1:水家平乡的相景物当) 的比照测15试中, 作文水平略有提 (二升良好类作。) 文如下测试面2:图_ (三__3_年级__的下_变扇了册) 形对比可以10清楚得知, 实验班一、 (三二达标类作类) 文作文测试所3:写一处自然景观占 (三百年级分下比册) 分别比常规5班略多1.11%、3.49%; (待四类三达作、文标) 四类作文 (四所年级占上册百) 分比分别比0常测规试1班测略试2少测试33.测58试4%、1.02%, 即实测试验4:校园一角班 (四作年级文下册写) 作水平比常规班稍高。由此得出, 实验班利用视频拓宽学生写作思维的尝试运用是值得肯定的。

四、结束语

在小学中年级写景作文教学中灵活运用视频引导, 能使课堂教学变得直观、具体、形象、生动, 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在新型教学方法中激发写作兴趣, 优化写作技巧, 不断总结经验, 为写景作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应结合教学实际, 多在传统教学模式上改革创新, 多尝试探究新型教学方法, 以增强教学的主动性、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篇14:《绿》:写景作文的“三个一”

朱自清先生的《绿》是一篇极美的记游散文,它既是阅读教学的经典范文,也是学写作文的精妙范本。那么,学写游踪比较简单的游记,《绿》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迪呢?大约就是“三个一”吧!一条游踪、一个景点、一个特点。

一、写清楚一条游踪

写游记而不交代清楚游踪,可能是最常见的失误;写游记写清楚游踪,可能是最基本的要求。《绿》的游踪非常清晰:作者走到山边,“便听见花花花花的声音”,接着写“先到梅雨亭”,再写“坐在亭边”看瀑布,然后写“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最后重点写“站在水边”观赏梅雨潭之“绿”的感受。

游踪清晰,“移步换景”,一道道秀美动人的景色、景物随着作者的游踪而展现,这样文章的脉络就会清晰,层次就会清晰。写游踪,一般可按游览的顺序写。

二、描绘好一个景点

仅写清晰游踪是不够的。如果游踪清晰,但平均用力,没有重点,写得像导游说明词,像一笔流水账,这游记就不能算写得成功。写游记,不管游踪多么复杂或者多么单纯,在有限的记游篇幅之内,要着力描绘好一个景点,从眼所见、耳所闻、心所感等各个方面,工笔细描,尽显其特点,尽显其美点,尽情表达自己游赏的感受。《绿》着力描述的这“一个景点”,就是梅雨潭,其他景点“梅雨瀑”、“梅雨亭”,作者都略写,这样重点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突显出一个特点

写好景点,关键是抓住特点,突出特点。作者笔下,梅雨潭的特点,就是“绿”,作者用了大段精美的文字,以多种手法、从各个角度,着力描绘梅雨潭的“绿”,来抒发他心中的情:

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苹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在这段活中,“绿”是作者写景抒情的着眼点。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从多个角度写梅雨潭的绿,写她的皱缬、跳动、滑嫩、纯净。又运用对比的写法,突出梅雨潭的绿,突出那绿独特的神韵。最后变换人称,无比深情地倾吐自己对绿的情思,用“女儿绿”三个字,进一步点出了绿的柔美、娇艳。

上一篇:神经内科临床常用药物小结下一篇:小学英语常用词组大全